建筑的元素

2024-10-12

建筑的元素(共12篇)

建筑的元素 篇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建筑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演变与发展, 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以及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 但在近代国际现代化建筑形式大量涌入以及我国建筑观念转变的影响下, 当今我国建筑风格趋向工业化、模式化, 建筑文化的承袭方面出现了巨大断层, 大量优秀的传统建筑元素被丢弃。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重新发扬和传承, 需要在当代建筑设计当中充分加入传统建筑元素, 在保证建筑的使用舒适度同时使之更具观赏性和文化性。

1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特征

我国的传统建筑技术精湛、风格强烈, 是世界上最具鲜明特色的精美艺术形式。在漫长历史长河当中, 逐渐形成今时今日具有独特性和完整性的建筑文化体系, 其影响范围广, 存在时间长, 是我国劳动人民历经各种文化融合以及朝代更迭所遗留厚重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1. 1中国传统功能性建筑元素

中国有很多传统建筑元素是根据建筑构造需求, 经过设计变化得来。如建筑当中的斗拱结构在历史上原本是用作尺度衡量标志, 其初始意义是古时人物权力等级的象征,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屋面同上次结构传下的负荷传递到柱, 并最终传至房屋基础。雀替结构在历史上原本用作降低梁柱跨度, 强化梁端剪力,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其性质也渐渐由功能转化为装饰[1]。

1. 2中国传统装饰性建筑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当中不仅有功能性元素, 还有艺术性以及装饰性元素, 是中国传统建筑在美学以及文化上的鲜明体现。中国的古代建筑当中装饰性建筑元素无处不在。我国传统建筑多讲求和谐对称、中正平和, 对于建筑的美观性和艺术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也就出现了大量的装饰性元素。如建筑结构表面的装饰性画作, 都是古代我国文化艺术美学方面的具体体现。

1. 3中国传统历史性建筑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自身就带有各自鲜明的历史痕迹, 不同的历史年代以及朝代更替都给建筑带来了不同的积累和发展, 其外在表现也有细微差别。文物、考古、历史等学术界专家在进行建筑遗迹的年代判断时, 通常会根据其外在的细微之处判断其建造的年代和用途, 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我国唐代、宋代、元代三个时期的建筑斗拱结构就和明代与清代建筑的斗拱结构有着明显区别, 在体积上较普通斗拱更大, 其数量上较普通斗拱少。

2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产的高速发展和进步, 传统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独特的院落风格也基本在当代建筑中完全消失, 现金社会当中可以使人感受自然与和谐的建筑元素更是凤毛麟角[2]。

2. 1传统建筑元素的实际应用原则

为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特色, 需要积极的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当中, 建筑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造设计, 使其不仅在实用性上达到时代要求, 更在美观性上达到时代标准。我们所说的建筑设计创新不是单一的进行高新技术的应用, 而是将更多元化的建筑因素有机的融合进入建筑设计当中, 使建筑在美观性与实用性双方面平衡发展。将我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改造和重新利用需要经过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第一, 需能传承并发挥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传统, 秉承我国历史人文精神和理念, 并避免其与当代文化及设计发生抵触。第二, 在进行当代建筑文化的重新构建过程中, 依据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跨越当今建筑行业的经济性为主的建筑设计理念。积极进行当代建筑元素的创新和转化, 大力发挥我国数千年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优势, 将之与当今建筑工艺和技术进行相互糅合, 创建更为优质、优美、优势的现代建筑模式[3]。

2. 2我国传统人文观念的应用

我国一直以来的文化传统核心理念当中, 人们所追求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我国传统建筑设计在这方面也有着相当的反应和体现。 我国大部分传统建筑设计之中, 都有当时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相互融合的痕迹, 而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也共同决定着当时建筑风格的走向与发展, 因此, 建筑设计也在各方面带有不同特征的传统建筑元素标志。在当代园林建筑设计当中融入传统建筑元素并非单指在建筑设计外形上使用复古的色彩和图案, 最重要的应当是在建筑设计当中运用我国传统建筑的内敛婉约特色, 将实际条件与现代化建筑技术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将园林建筑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性降到最低, 不仅使之符合国人的审美感受, 更能有效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方圆大厦”, 在外形上选用我国古钱币造型, 寓意生意兴隆财帛丰厚, 建筑周边绿地建设也采用了相应的中国传统园林风格, 配有亭阁、流水、拱桥等, 大量中式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 让方圆大厦充满了厚重的中式传统韵味[4]。

2. 3中国传统空间设计的应用

我国北京的四合院结构建筑是最能反映我国传统建筑理念特点的建筑设计典范。四合院的最初设立理念是构建专属的私人独立居住院落, 使之与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隔离。它巧妙的利用围合式空间设计, 使人们在居住空间的私隐性以及独立性方面有了很大的保证, 因其具有保证住所私密性的功效, 成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元素存留并发展开来。与此同时, 四合院当中设置的假山、石雕、竹林等传统建筑元素也是当代园林建筑设计的优良素材, 不仅可以向园林参观者提供舒适和谐的视觉感受, 也可通过藏、隐、露等一系列布局方式给参观者营造丰富生动且有无限遐想空间的思维感受, 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予以展现和传扬。

2. 4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灵魂的具象化表现。传统建筑符号可通过向人们输送文化相关信息, 促进群体文化认同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人们思维的联想功能将我国传统文化扎根在人们心中。所以, 当进行现代园林设计工作时, 设计人员如需使用某种具有既定意向的传统建筑符号, 应当预先将之进行分类与加工工作, 再合理使用加工后的传统建筑符号来传递当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文化特征[5]。如我国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墙面上饰以大量不规则形状石头和树枝, 虽表面看来粗粝简陋, 却是我国古代文字记录方式的实际展示。

3结论

在当代我国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当有效准确把握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内涵精髓以及象征寓意等方面原则, 将之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造, 并作为自身设计灵感的源泉以及展现方式, 在现代园林建筑的实际设计环节当中对其进行灵活应用, 发挥自我的独创性, 将之和谐生动的融入设计之中。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 加强对我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标准的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1]刘卫伟, 玉有钦, 陈瑾.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分析[J].门窗, 2014, 05 (5) :255-256.

[2]覃彩銮.南宁城市建设的地方民族特色及其意义[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0, 03 (8) :17-23.

[3]纪东坡, 朴永吉, 邓清明.园林建筑色彩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1, 11 (5) :4-6.

[4]张建英, 刘学航, 郭莉梅.四川民居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4, 09 (9) :82-83.

[5]齐羚.传承·演变——江苏徐州铜山区娇山湖公园规划设计解读[J].中国园林, 2012, 04 (4) :116-123.

建筑的元素 篇2

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尤其在建筑的设计上,格扇设计,门窗设计,台阶设计,以及吉庆图案的.选用。如龙纹凤藻、回文水纹等,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可以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加以应用。

其中,坡屋顶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个元素,在现代建筑中仍可以应用坡屋顶元素来增加建筑的古朴感和韵味感,要想弄清坡屋顶的计算方法,就必须明确坡度系数这一概念。

坡度系数指的是坡面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与它垂直方向投影长度的比值,根据其与坡度互为倒数的特点,具体的计算方法可推导如下:

坡度系数用K表示,则K=ba ,再将坡度系数化为倒数即可得到坡度值。

5.2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元素中旳图案、色彩等因素都要进行一定旳借鉴,但在借鉴旳基础上也要有一定旳创新,即对各种元素和造型旳提炼和重组,使其融入现代审美,最终符合现代建筑设计美学旳要求。还要依据现代旳艺术手法,进行一定旳抽象与拼接,以及一定程度旳重构。这样,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新型完美旳融合,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旳传统元素,在设计里体现一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旳性格。

以香山饭店为例,从外形上,醒目旳白墙,深色旳压檐都带来视觉上极大旳冲击,尤其是墙面旳青砖线脚分割墙面旳手法,其做法是中国传统旳“磨砖对缝”工艺,而纹样则按照扬州纪念堂旳墙体划分进行模仿。重复旳菱形窗是高度抽象旳结果,这来自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旳叠瓦。其空间序列酷友一定旳连贯性,适于营造庭院深深旳美学表现。此外,流华池中心以小桥连接平台,与苏州博物馆旳庭院设计异曲同工,也十分符合“流觞曲水”旳意蕴。其借景入室旳手法,对方和圆等中国元素旳大量使用,使得这座现代化建筑具有明显旳中国特色。这种造型简单利落,协调统一,分布合理,将现代艺术旳简洁明快与古典艺术旳沉郁悠长完美旳结合在了一起。

6 结束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 房屋设计不是对原来的传统艺术进行照搬照抄,而是有针对性的将传统艺术的精华和当今的艺术特色的结合,使之融合的恰到好处,对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方法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又传承了历史优秀文化的精髓,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特殊的地域文化,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体现历史文化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史亚丽,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03)

[2]葛颂,浅谈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J].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 ,(08)

浅谈中国神庙戏楼的建筑元素 篇3

关键词:神庙戏楼 建筑元素 结构

一、中国神庙戏楼的形成及其发展

神庙戏楼自始至终受着神庙这一特殊环境的制约,经历了从台到楼,从简陋到精良的发展过程。古代神庙戏楼发展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脉搏:由高出平地、上无顶盖的露台(主要在宋金时期),到上加顶盖可四面围观的舞亭(宋金时期),再到由四面观——三面观——一面观的舞亭、乐厅(金元时期),进而发展到明清时期丰富多彩的神庙戏台、戏楼;不同历史时期神庙戏楼具有不同的特点,发展到明代,戏楼的形制已经完善了,发展到清代,神庙戏楼可以说是宏丽精巧了。

二、中国神庙戏楼中的建筑元素分析

(一)神庙戏楼的空间布局

神庙中的戏楼,被融于神庙建筑群中,成为神庙的有机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一般是:戏楼与神庙同处于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空间分布上遵循按中轴线呈纵向排列,两边对称的格局。神庙中的神殿背北向南,戏楼背南向北,正对主神殿,戏楼与它对面的主神殿是“从”与“主”的关系,他们之间有一块或大或小的空旷场地,是演戏时观众观看的场所,戏楼与周围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演出环境。

(二)结构样式

神庙戏楼的建筑结构是比较复杂的,结构上就有三种样式,第一种:单体长方形。多为镜框式一面观。第二种:双幢竖联式。前后连接的两重建筑,前面是台口,后面是戏房,二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戏台。一般来说后台要宽于前台,平面呈凸字形,为伸出式三面观。第三种:三幢并列式。戏台两边建有较小的耳房,相当于把放在后部的戏房挪到台口两侧,后台一般比较窄,其功能主要由耳房代替,耳房后面的部位是与戏台后面的部位相齐平的,进去的深度是小于戏台的,平面呈凸字形,有的三面观,有的一面观。

(三)屋顶结构

戏楼屋顶结构设计在整个戏楼建筑中是比较的独特的,形制也非常的多样化,有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重檐,这些屋顶形制都各有各的特点,各种屋顶造型优美生动。

廡殿頂──由前后左右四个坡檐組成。

歇山式──由前后两个大坡檐,两个小坡檐及两个垂直的等腰三角形墙面组成。又可分十字歇山式即两个歇山頂正交所形成的屋頂和单檐歇山式。

攒尖頂──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錐狀坡檐組成。

卷棚頂──两个坡檐在正脊相交处采用凸起弧面相连接的做法。

重檐──在屋顶坡檐的下部沿建筑物的周边再加一圈坡檐,使建筑物有两个屋檐。

(四)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也是戏楼建筑的一部分。斗与拱,是中国古代木建筑上特有的支乘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斗拱结构是古代木结构建筑变化最明显的部分,到了清代,戏楼外檐斗拱大多数都是密集而纤细,有的戏台的斗拱上装饰了狮子、龙和大象很有特色。斗拱很密很高,上面有一些脊兽图案,有拿叉的小人,还有鱼等一些图案,斗拱的尺度也不断缩小,间距加密,突出美观装饰的一面。

(五)藻井、天花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到了清代,戏楼设藻井的现象非常的普遍,除了扩音作用外,民众更是看重的应该是它本身具有的“华贵的气质”,藻井发展到后来,与以往的作用也不太一样了,承重作用大大减少,装饰的目的也越来越强。戏楼天花也是装饰作用的,有的是井口天花,有的是海漫天花,风格多样,不拘一格。

(六)雕塑

戏楼雕塑是戏楼建筑的一部分,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以建筑材料的质地来分,主要有木雕、砖雕、石雕、瓦雕、陶雕等;按照制作手法来说,有浮雕、透雕、圆雕等,各种雕塑手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装饰美感,有的戏楼上面雕了各种各样的形状,雕动物的形状,有雕龙凤狮虎,还有的雕植物的形状,有雕树木花草,及其各种吉祥的图案,形式多样。

结论

中国古戏楼是固态的“戏剧文化”,它显示着传统的剧场形态,联系着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联系着民俗。中国神庙戏楼建筑元素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与特点,南北方由于气候、民俗、地域等不同,戏楼建筑样式和风格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中国神庙戏楼建筑元素丰富多样,开放式的空间和环境,丰富的戏楼结构样式给我们留下许多启示。

参考文献:

[1]寥奔.中国古代剧场史[M].郑州: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05.

[2]刘徐州.趣谈中国戏楼[M].天津:百苑文艺出版社,2004-01.

建筑的元素 篇4

建筑的优美是通过若干空间构成元素来营造一种立体的、调动多方位感官的共鸣,然而这些元素又不是孤立存在于建筑中,它们彼此依赖,相互交融。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建筑空间,研究其各种要素的属性及其关系,我们将其分成点状、线状、面状、形体、质感和光影六部分进行分析。

1 点状

几何学中点的概念:“一个空间中的点用于描述给定空间中一种特别的对象,在空间中有类似于体积,面积,长度,或其他高维类似物。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空间中存在一个点,此点形成的气场使得周围的空间不断向点的中心聚集,这个场所便具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如山西平遥古城,在堡寨的空间中心建有市楼,不仅在军事上起到对内镇压群众、对外抵御入侵的能力,而且在堡寨空间规划中作为中心场成为民众的心理依靠。空间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那么它们之间就产生了吸引力:两个点暗示了一条线,三个不共线的点暗示了一个面等等。

以北京故宫为例,由天安门到神武门这一系列“点状”建筑相连得出了一条严整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象征了官式建筑群中封建政权至高无上、震慑天下的特点。

2 线状

几何学上将线定义为“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而线达到一定宽度则会出现面,达到一定粗度则会出现体,可见线与点、面、体的密切关系。

横向或纵向排列一组窗户便形成了“行”,暗示了直线型的光带,给人以平和、安定之感;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中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由不同的曲线型切面旋转叠合而成,自由而灵活、柔软而浪漫,体现了由曲线到曲面的升华;而斜线或由于透视而产生的“斜线”,以及如抛物线等流线型的线状则给人以速度的动感,产生更加复杂的性格特点。

3 面状

几何学中定义:“面的形成可以是点的密集,也可以由线的移动而构成面的形状。”所以面也可以根据线的种类以及线与线的数理关系分成几何形面、有机形面和不规则面。

几何形——由直线、曲线组成,具有明确的数理关系(方形、圆形、三角形),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面。诸如苏州博物馆,贝聿铭把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浓缩并抽象成若干几何图形的拼接,既具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

有机形——虽不具有明确的数理关系,但具有朴素的视觉特征,使人产生秩序感。坐落于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街角的米拉公寓,凹凸不平的墙面,高低错落的屋脊,如蛇似海的造型无不彰显设计师高迪极具浪漫情怀的艺术创新精神。

不规则形——徒手形,是指有意识故意造出的人为形态,不规则形在计划下完成。例如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三组巨大的白色壳体建筑彼此依靠又呈现着不同的尺度空间,在承载各种复杂功能的基础上展现了设计师富于动感的创作灵感。

4 形体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集可见、可触、可感于一身,有实在载体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几何体通常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等简单形体,它们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例如埃及金字塔,锥形外观单纯而直接,给人以铺天盖地的敬仰与崇拜之感。拓扑几何形追求形体上的前卫、复杂、动感和活力。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正是一朵奇葩,为了摆脱“国际式”建筑呆板乏味的形式,也为了吸引更多艺术爱好者以达到振兴当地旅游产业的目的,它以优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让死气沉沉的城市从此开始热情地舞蹈。

5 质感

建筑空间的创造在技术上就是结构、材料等物理方面的结合,结构实现了形体,材料丰富了质感。粗犷的石材、朴素的砖块、明亮的玻璃、坚硬的钢铁……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材料,使建筑产生更多特有的机理效果。西方古典建筑以石材展现了沉重、粗犷的表情,中国传统建筑砖木结构和装饰表达了浪漫、轻盈的表情,现代建筑采用玻璃和钢筋混凝土产生了具有现代感的多样风采。比较Infinity Chapel和朗香教堂,我们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6 光影

由于光具有第四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它便可以产生具有戏剧性变化的建筑空间,甚至可以让一座建筑在一天之中出现多种视觉效果。

光可以明确建筑的形体,使其凹凸有致,空间立体而有深度。光还可以使材质产生体积感,并使其颜色变得丰富而饱满。而在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中,光再现它神奇的妙笔,将建筑与光完全糅合成一个整体,教堂没有光束就难以表达那份宗教的神秘感和纯净感,而光又模糊了建筑的边缘,似乎那种自然光的透露就属于建筑本身,属于每一位虔诚的教徒,属于连接天堂与人间的阶梯。

7结语

没有空间的建筑是雕塑。本文初步探讨了建筑空间构成要素在建筑设计表达与理解方面的应用,而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我们只能从其基本的要素出发,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各种条件,权衡它们产生的影响,从而创造出适宜人类生活、满足心理需求、融合自然环境的最佳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濮苏卫,蔡东艳.建筑空间构成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扬·盖尔,何人可.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程大锦,刘丛红.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建筑的元素 篇5

【关键词】建筑文化;文化价值;元素;建筑

穿越建筑时空的隧道,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凝聚着无限的魅力,建筑作为人类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它还涵盖着民族的、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它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已被社会确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本来就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在多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面对许多包含了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对它们所表现出的装饰艺术风格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 理解建筑的本质

人类建筑从穴居、构木为巢到砖木瓦石建筑、钢筋砼建筑、钢铁建筑,再发展到今天采用新技术的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过程。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也从“防风雨,避寒暑”发展到“凝固的音乐”、“艺术之母”、“绚丽的图画”、“石头的史书”、“住人的机器”,再到当今认为的“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是显形文化”等等。人们对建筑理解的视野变得广阔深邃,建筑创作的哲学观念亦随之升华,并从多视角定位。勃罗德彭特对建筑的理解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它表示建筑必须具备内部空间,其形状、尺度必须满足该建筑的各种活动;第二建筑是特定气候的调节器。他指出建筑的外面(主要是指外墙和屋面)应在封闭空间和外部环境中起到屏障或是过滤作用,特别是对声、光、热的控制;第三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无可置疑的文化象征作用就是在“功能主义”建筑中依然存在。第四建筑是资源的利用者。这种资源包括材料资源、人工资源、技术资源、土地资源等等。建筑的过程就是这多种资源的使用和积累,且每种资源的利用都会增加建筑的价值,新建筑也使所处地段增值。

2 建筑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2.1 建筑与文化的关联

建筑与文化犹如鱼水相依,是人类的永恒课题。建筑,为人类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砖瓦木石堆砌得遮风避雨处所;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先进的文化或是根本利益都是与建筑有着血缘的不解关系。建筑演绎出整个人类社会最具鲜活和充满和谐的韵律,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形象地比喻它是时代进步的镜子,经济发展的缩影。而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集中表现,也正是建筑的个性和特色构成了城市的生命和灵魂。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一旦没有了旋律,自然是噪音,倘若建筑没有艺术情调和文化韵味,那它就失去了灵性,会因为缺少灵魂而成为钢筋和混凝土支撑的空壳子。总之,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二者息息相关,永无终结。

2.2 环境、建筑、文化共同构建“城市树”

环境、建筑、文化三者的关系,很微妙,很“有机”,很“辩证”。说到底,是环境决定文化,但环境必须通过建筑,才能决定文化。相对于文化而言,环境是建筑的载体和母体,已建成的建筑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相对于环境而言,建筑就是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构成文化的主体;相对于建筑而言,环境与文化的结合,能让建筑更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环境、建筑、文化三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特色树”,即“环境之土,文化之根”,有了前两者的营养吸收与供给,“建筑之枝叶”才能繁茂,“城市树”才会有茁壮的活力和由茁壮焕发出来的魅力。可见,环境的美之于建筑的美,建筑的魂之于文化的魂。

3 中国传统元素的范畴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所以以下只是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还有谐音文化。在当今世界上,文化能一脉相承并始终不曾中断的也只有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对民间美学更情有独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下,我们都应该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己任,为荣耀。

4 现代装饰设计的思考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装饰设计,都是在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虽然各国的审美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发展创新出更加心意的东西,其关键在于如何正式传统,发展今天并创造未来。

现代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一个时代在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反映,从这个角度考虑,现代装饰设计要想走出一条新路子,必须得与时俱进,跟现实相结合,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中寻求前进的方向。事实上,今天我们评价一件设计作品的价值,还是两点——技术创新;文化内涵。在很多时候,文化含量还会给设计带来难以估量的附加值。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与“现代”都是水火不容的。比如,西装虽然“战胜”了旗袍,但后者在某些场合依然风光;钢筋混凝土公寓楼对青砖四合院则是羡慕加嫉妒……。活字印刷在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占据出版业的主流地位,但传到西方以后,与二十六个字母形成了天作之合,一举彻底改变了西方的文化传播方式,进而影响了全世界。评书与广播,“百家讲坛”与电视,编读互动与网络,差不多也是这样的“绝配”。因而,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风格,一旦形成“绝配”或“准绝配”,“传统”就能发扬光大,“现代”也能落地生根。

5 结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建筑装饰从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无形折旧”更趋突出,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为此既要改造传统,也要改造现代,使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装饰艺术风格高度融合,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史亚丽.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03) .

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美术元素 篇6

引言

建筑设计全面涵盖了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像建筑外部环境、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造型、建筑内部装潢、建筑施工技术等都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思路、方式和要求。建筑设计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性,不仅需要注意建筑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建筑结构,还要通过建筑独特的艺术形象展现艺术性和思想性。美术元素作为艺术的重要内容,通过色彩、造型勾勒出不同的意境,和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感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成功的建筑设计都做到了和美术元素的完美渗透和融合。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建筑设计各个环节的结构设置,结合具体的建筑构成环境,将美术元素更加充分地展现在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设计的设计质量,更好地满足建筑功能需求。

建筑设计中美术色彩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视觉艺术、时空艺术、空间艺术等多种审美一体化的综合表现艺术,美术元素中色彩的添加和应用无疑为建筑设计增添了新的活力,包括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粉刷材料的色彩选用、建筑门窗的色彩搭配、建筑内部装潢的色彩协调等,美术色彩的添加和运用让建筑设计更加具有时代特性和创造力,融入了建筑设计者自身的情感色彩。

美术色彩具体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色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是由白色、黑色和黑白色调合形成的深浅不同的灰色。而当前大众所熟悉的和最常见的是有彩色系,像红色、橙色、黄色、紫色、蓝色、绿色等单色调和组合成的多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系中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饱和度、明度,有彩色系是由光的波长和光的振幅决定的,光波长决定色彩的色相,光振幅决定色彩的色调。

在建筑设计中,美术色彩的应用是所有建筑设计都需要运用和参与的。以下,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部分对于建筑外部美术色彩、建筑内部美术色彩的运用进行分析:

1.建筑外部设计美术色彩的应用体现

建筑外部设计是建筑物的“第一印象”,外部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对建筑物的评价,是否有接下去参观、游览、居住、工作、生活的欲望。因而,美术色彩在建筑外部设计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合理运用美术色彩,使建筑外表能“活”起来。

从整体上来说,建筑外部设计的美术色彩运用要结合建筑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结构。比如说,周围建筑群大多都是浅色调的,像白色、灰色等,那么在建筑外部材料粉刷所使用的就不能是过于明亮的色彩;而如果周围建筑群都是较深色调的,像暗红色、淡蓝色等,那么建筑外部的材料粉刷所使用的就不能是过于单调的浅色彩。当然,建筑外部设计的美术色彩运用的周围建筑环境也要注意建筑功能,比如说,在行政办公大楼、政府机关单位建筑外部的色彩设计要注意和单位办公环境一致,色彩运用不能过于花哨,特别是政府、公安机关色彩一定要庄重严肃,一般以暗灰色为主色调。

从细节上来看,建筑外部设计的美术色彩运用要做到“和而不同”,在和建筑外部整体设计相统一的情况下追求建筑色彩的独特个性化。对于建筑外部门窗,如果建筑设计整体风格呈现的是欧式风格,色彩是暗红色或者是淡蓝色的话,那么门窗的色彩可以使用白色;如果建筑设计整体风格呈现的是传统“中国风”,色彩是青色、木色的话,那么门窗的色彩就不能使用白色这种纯色调,而要采用紫红色、朱红色等,使建筑的外部色彩具有江南小镇情调,和青砖、瓦片、木珠色彩统一。对于建筑外部顶层设计,美术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说,对于民用住房,采用白色瓷板砖的建筑,顶层可以使用朱红色的琉璃瓦展现气派、也可以使用淡蓝色的彩瓷砖体现洋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色彩偏好搭配。对于建筑底层设计,美术色彩的运用要体现出个性化特点。比如说,在幼儿园教室中,底层色彩的运用可以通过多色彩进行组合,在园入门口,可以使用大红色、金黄色、墨绿色、深蓝色、牛奶色等色彩,这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特别是对于小孩子们无疑有更大的吸引力。

2.建筑内部设计美术色彩的应用

建筑内部设计的美术色彩运用要注意建筑内部环境功能。比如说,在建筑内部的客厅,可以选用较为明亮的像白色这类美术色彩,使客厅看起来更加宽敞、更加明亮。在建筑内部的卧室,可以选用较为温暖的像粉红色、淡红色、浅蓝色这类美术色彩,让卧室能够更加温馨、更加舒适。建筑内部的办公室,一般使用白色明亮的美术色彩,使得人们在“提神”的办公环境中工作更有效率。

当然,建筑设计也并不是只适用于美术色彩在不同功能的建筑在内部设计中也具有不同的体现。如果是画廊建筑的话,美术色彩的应用可以使用多色彩“夸张化”的组合,将画廊的艺术性质展示出来;如果是大型酒店建筑的话,美术色彩的应用可以结合金黄色的有色彩系和黑白色的无色彩系,给客人以“宾至如归”和“高档大气”的环境。如果是革命纪念馆建筑的话,美术色彩的应用要以庄重肃穆为原则,通过黑色、白色色彩单调或者组合的应用体现对于革命烈士、革命历史的缅怀和敬意。

建筑设计中美术造型的应用

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性,不同的功能特点对于建筑美术造型也有不同的应用。要充分抓住建筑功能特点,不断丰富和创新美术造型。当然,建筑设计中美术造型的设计和应用要以建筑安全、实用、经济为基础和前提。对于建筑设计中美术造型的应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注意建筑设计的美观性

建筑设计造型对于运用建筑功能、体现建筑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说,美术造型能够让建筑更加鲜活灵动起来。比如说,像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的设计,就是以立方体为整体设计形状,以蓝色的大海为游泳场地的主要造型,在“水立方”顶层则是采用天空为建筑设计造型,让运动员在场馆建筑游泳比赛中彷如置身于大海和大自然。再比如说,迪拜帆船酒店,建筑设计以帆船为整体美术造型,融合最新建筑和工程科学技术,采用双层膜建筑结构形式;悉尼歌剧院则是以贝壳作为建筑原型,结合剧院和庁室的水上综合建筑;法国埃菲尔铁塔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美术造型;英国白金汉宫的美术造型则是四层正方体灰色建筑……

2.注意建筑设计的实用性

建筑设计特别是家庭住房建筑中美术造型的应用要注重实用性,更加体现用户的实际居住和生活需求。比如说,居住建筑的客厅可以设计相对较大的面积,客厅天花板灯的造型要注意满足居住用户的照明需求;建筑墙面造型不能过分追求花样设计成凹凸的形状;建筑卧室设计的美术造型以小巧玲珑为主。因而,在建筑设计中,美术造型的应用不仅要注意建筑的美观性,也要综合建筑的实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理念和建筑设计风格也在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更加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美术元素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美术色彩元素、美术造型元素能够更加丰富建筑内容,充分展现建筑物的功能作用,适应人们参观游览、工作学习、居住生活的需求。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的元素 篇7

1 中国现代建设设计的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国家之间呈现出一股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同时, 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冲突, 特别是在中国建筑物设计方面, 来自于其他国家的越来越多的建筑风格涌入我国, 以猛烈之势抢占了中国的许多市场, 大大降低了中国建筑风格所拥有的市场份额,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建筑市场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低。在如今的建筑消费市场中, 欧式建筑成为深受中国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人盲目追求时尚, 追求潮流, 所以, 中国传统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排挤。

近些年来, 我国建筑市场不断发展, 并日益成熟, 国内的消费者、投资者以及建筑设计者都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并一点点觉醒,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重现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建筑设计者们, 开始尝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添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建筑元素, 在这方面做出尝试的不光有中国设计者, 也有国外知名设计师。通过对大量事实的研究发现,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不但获得了建筑市场的广泛认可,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扬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比如关于对苏州桐芳巷以及万科第五园的改造和设计就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 也从侧面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2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1 传统人文观念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最讲究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即所谓的“天人合一”,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这一点也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 中国的很多传统建筑都鲜明地体现出儒家传统文化特色。中国很多传统建筑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必须要符合特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 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具有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本文所阐述的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添加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并不是单纯体现在造型上的简单复古, 而是指要在现代设计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婉约风格, 体现出独特的淡雅之美。在现代设计过程中, 不但要综合考虑环境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还要注意应用现代设计技术,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 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推动社会和谐统一的局面形成。

2.2 传统空间设计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

如今, 北京独具特色的四合院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 它巧妙地创造出以围合形式存在的空间范围。这种四合院在设计之初时为了营造相对独立的院落空间, 使居住者能够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 人为地将外界环境与居住环境进行了分离。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这些四合院建筑逐渐演变成为独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群体, 或者说, 四合院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言人”。

笔者结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以及发展现状, 认为L形建筑设计具备了围合结构, 为建筑营造出独特的发展空间, 同时这种建筑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感觉, 居住起来也特别舒适。此外, 我们还可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添加其他的文化元素, 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比如我们可以在建筑物的院落中设计出雕塑、竹林等元素, 这样不但深化了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为观赏者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2.3 传统建筑符号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建筑符号, 文化与建筑之间相辅相成, 互相产生影响, 建筑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文化的进步, 而文化的进步也能够通过建筑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借助于特定的建筑符号表现出来, 并向人们传达文化信息, 以便形成认同感。建筑符号不同, 建筑符号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也不相同, 在人的思维作用下, 中国传统文化便会不自觉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所以, 根据现代建筑设计的具体要求, 首先要确定所使用的建筑符号, 并将已经确定的建筑符号认真地整理、加工, 最后合理添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特征, 使现代建筑带有强烈的传统文化色彩;另一方面, 能够使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能够突出体现这一点的例子莫过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中间位置的院子的墙面上被装点成传统花纹的式样, 然后辅之以印章装饰, 尽管这样的装饰非常简单, 但朴素却恰恰与凝重的殷商文化搭配协调, 深化了主题思想, 突出了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 产生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3 结语

从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来看, 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运用进来, 使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 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通过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发展, 建筑设计也日渐显现出一定的环保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中国来说, 还是对世界来说, 都是重要的文化财富, 如果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一些整理之后的传统文化元素, 那么现代建筑设计一定会进入崭新的一页。

最后希望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能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使那些带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建筑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青睐, 并使之成为符合中国国民审美心理的设计风格, 在建筑市场中牢牢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贾栋.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2 (07) .

建筑的元素 篇8

我国的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省,是一个独特的地区,有着南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这一地区的建筑以夏季防热为主,无需考虑冬天的采暖。由于我国的建筑节能是从北方开始的,本区的建筑一直以来只是在建筑热环境方面进行努力,而并没有建筑节能的概念。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建筑空调的安装日益普遍, 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逐步受到重视。2001年,本区的建筑节能标准开始编制,2003年发布第一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这本节能设计标准中,建筑遮阳和自然通风首次纳入建筑节能的措施中。2006年,我国的第一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确定了我国的绿色建筑是以“节能、节水、 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和创造舒适室内外环境为主的基本指标体系。

自绿色建筑标准发布之后,广东省在绿色建筑方面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建设了很多示范工程,广东省的绿色建筑标识总量在国内也一直名列前茅。较为突出的有招商地产的泰格公寓、南海意库,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办公大楼,万科总部大楼——万科中心,万科城四期项目,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检测实验大楼等。

2013年的国务院1号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上升到了国家的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m2;到2015年末,20% 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2013年11月11日《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由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标志着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全面升级,该方案确定了“十二五”发展期间4000万m2绿色建筑的目标,明确了大力实施城市降温行动、开创绿色建筑“十百千”试点示范等10项特色工作任务。截至2013年12月份,广东省绿色建筑项目总数达到207个, 建筑面积达2234万m2,面积及项目总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其中,2013年全省绿色建筑项目面积新增90个,建筑面积达1143万m2。

但是,当前的很多绿色建筑不过是在凑指标、拼设备投入,没有示范真正可以大量推广的绿色建筑技术, 也没有做出很突出的地方特色。在绿色建筑大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筑大量的绿色建筑,通过绿色建筑的大量建设, 使得本地的建筑文化得到传承,是建设行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2岭南建筑的基本元素

岭南建筑从颇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筑风格, 它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变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1]。 明末清初的“小江南”,广州的镇海楼、岭南第一楼,潮州的广济门城楼,琼州的钟楼等,粤中、粤西花塔类的楼阁式砖塔、粤东的砖石混构塔、珠江三角洲的文塔等, 以及广州的海山仙馆以及清代粤中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国、东莞可园),潮阳西园、 澄海西塘等。此外,书院、学宫、宗祠、会馆、府邸等大型建筑组群,则以广州陈家祠为杰出代表。

“岭南建筑”的概念不是一种形式、风格或符号,它是一种根植于地域气候环境和文化的设计思想[4,5,6]。岭南建筑具有四个方面特征 :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 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轻巧的外观造型(建筑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虚实的对比,多用轻质通透的材料、以及选用通透的细部构件等);明朗淡雅的色彩(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青、蓝、绿等纯色基调);建筑结合自然的环境布置(建筑与大自然的结合,建筑与庭园的结合)。

岭南植被丰富,园林植物也有很强的岭南特色[2,3]。 而且岭南的气候更适合植被生长,茂盛的植物让岭南园林独具特色。岭南气候湿热,建筑相对于江南更加开敞, 通风也更好。加入了本土化元素,建筑显得更加休闲, 而且相对人工痕迹较重的江南园林而言,与自然结合得更多。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出岭南人的心态——与世无争和融入自然。

在岭南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夏昌世先生是代表人物, 在他的影响下,本地区建筑师以佘峻南、莫伯治、何镜堂等为代表,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性的现代岭南建筑[4、7、8]。“岭南建筑”的概念是基于地域气候特征的创新设计思想[6、9]。“岭南建筑”鼓励设计创新, 通过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使建筑具有地域性表现并融于地域文化之中。塑造岭南特色的关键在于适应岭南气候、 岭南文化,形成生态自然的生活环境。岭南的现代建筑师们结合工程实践对岭南建筑的创作进行摸索,如广州白云山上的白云山庄旅舍、双溪别墅,市内的矿泉别墅、 友谊剧院以及白云宾馆、东方宾馆、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等。这批建筑物都带有明显的岭南色彩,如开敞通透的平面和空间处理、轻巧自由的建筑造型、淡雅明朗的色彩格调、富有南国特色的细部处理,以及建筑与大自然、庭园的结合等。

3岭南地区的气候和地域特征与绿色建筑技术需求

岭南的大部分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地区”,这个地区有着明显的气候特征。这里夏天时间长、基本无冬,夏季长达半年 ;是海洋性气候、台风多、气候变化快 ;紧临南海,台风多发 ;高温多雨、潮湿、四季常绿。针对气候,岭南的建筑要以防热为主,应重视自然通风、遮阳、 隔热,而不考虑冬季的保温 ;建筑长时间需要空调,节能以空调节能为主,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 ;建筑规划可适当满足日照,尽量满足自然采光 ;建筑应充分利用雨水,严格雨污分流 ;注意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应用,水系、生态的保护 ;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建筑需要防潮,室内新风需要除湿,材料需要防霉。

岭南也有相应的地域特点。这里山丘、水网密布, 土地资源紧张 ;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 ;经济发展迅猛、 城市规划滞后(城市随道路扩张),城中村、规划滞后的旧区众多 ;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噪声,空气、水污染,城市垃圾),交通拥堵。根据这些特点,岭南的绿色建筑应该实现高容积率下合理进行规划布局,依地形布局 ;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需要防洪涝、泥石流等,生命线设施要防水淹 ;做好建筑节能,优化建筑布局、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优化,传统岭南建筑要素; 对室外声环境采取一定优化措施,重视建筑隔声 ;应对围护结构节能性能进行优化 ;空调系统应进行节能优化、 智能控制,要提高设备高效率 ;关注公共建筑照明节能 ; 做好建筑的智能化节能管理 ;适当应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源热泵,光伏发电照明)。

4岭南建筑元素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最为重要的首先是规划和建筑,因为规划和建筑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必须的空间和基本的环境,而且规划和建筑是长远的,设备、设施的寿命相对而言是短暂的。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庭园的协调结合,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讲究自由和自然, 均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在华南地区,绿色建筑非常重视园林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10]在室外环境和节水章节都与园林有关,岭南园林可以在室外热环境改善、绿化、 改善声环境、风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岭南园林以水为主,围绕水配置亭、廊、楼、 桥、山,最为突出的是岭南丰富的植物。水面、植物和亭子、廊道的阴凉,可以改善室外热环境(降低热岛强度), 水面还可以用来蓄积雨水。树荫、亭子及廊道利于人在其中休息、行走而较为阴凉,亭子、廊道还利于避雨和行走不被雨淋,这些元素都可以为休闲提供良好的环境。 丰富的植物使得所在区域空气清新,风景迷人。园林的围合布置,使得园林内很安静,改善了声环境。归纳说来,岭南园林在室外热环境、声环境、风环境、场地绿地、 场地生态、雨水设施、控制径流、植物配置、灌溉节水、 雨水利用等方面对绿色建筑做出贡献。

其次,岭南建筑的一些与气候特征有关的元素可归纳为遮阳、隔热、通风、抗风、防潮几个主要方面[5]。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冷巷、天井、露台、敞廊、敞厅、敞梯、敞窗、敞门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 空间自由、流畅、开敞。冷巷、天井可以形成阴凉的室外环境,加上这些开放性空间,与室外阴凉环境相结合, 炎热时可以利用自然风。而且,这些空间根本不用装空调, 从而使得需要空调的建筑空间大大减少,这是从建筑设计方面最为有效的节能手段。岭南建筑这些开敞、开放的特征,可以在满足建筑节能标准、建筑体型优化设计、 通风散热、分区空调、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为绿色建筑加分。

第三,岭南建筑的轻巧、通透外观造型,与北方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轻巧造型可以使得建筑不蓄积热量, 加上建筑通透,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在夜晚很快就随气温下降而快速散热而变得阴凉,从而大大减少空调的开启时间。轻巧的造型风格,有利于遮阳构件的设置 ; 通透的外观造型则非常有利于自然通风,有利于设置开敞空间。传承岭南建筑轻巧、通透的造型,可以使本地的绿色建筑做出本区域的绿色建筑风格。

第四,岭南建筑的外立面颜色以灰色、浅色为主, 符合此地建筑以防热为主的要求。浅色有利于建筑反射太阳的辐射热,明朗淡雅的色彩是在湿热环境下所必须的,淡雅的色彩可以使人心平气和,自然也就没有那么燥热。灰色调较为清凉,而且雨后也显得清新自然,耐污染,适应湿热气候。灰色调或淡雅色调,也使得建筑比较清新轻盈,不那么浮躁,创造较为稳重(不轻浮) 的文化氛围。

另外由于气候多雨,岭南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也往往设置种植屋面,同时结合庭院和园林设置 “渗、滞、蓄、用、排”功能的理水设施,这些特征都与南方的湿热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处理好雨水的排放、收集、 蓄积,建筑的垂直绿化,这也是本地绿色建筑的关键或亮点。

5华南地区建筑的绿色技术方向

绿色建筑应该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求为基本前提,以全寿命期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基本思路,充分挖掘传统建筑技术和应用业已积累的绿色建筑技术,形成可以大量推广、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针对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要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出地区独特的技术方向。

(1) 节地与室外环境方面

要能够充分适应高容积率的现实需要,通过优化总平面布局,做好区域自然通风优化(通道、间距、架空), 避免大厦高速风 ;合理应用岭南传统园林,通过水面、 水景、乔木、灌木、喜阴植物、草地、透水地面,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营造舒适室外热环境和绿色景观 ; 在场地充分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有条件的项目根据地形利用池塘、人工湿地控制雨洪等 ;利用架空地面、 地下组织交通,接驳公共交通,方便行人,并合理设置停车 ;利用围合空间优化室外声环境等。

(2) 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利用天井和开敞、半开敞空间,减少空调空间,并合理设置空调分区 ;采取多种适合气候的围护结构隔热降温技术,包括遮阳构件、遮阳产品、保温隔热材料、反射隔热、绿化隔热、蒸发降温、 通风隔热等 ;合理设计空调系统,寻求更适合的空调节能方式。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

采用风冷系统空调、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减少空调补水 ;结合景观的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景观用水补水、灌溉、清洗、道路浇洒等 ;种植岭南园林植物,节约绿化灌溉用水,使用必要的滴灌等灌溉节水技术 ;合理设计排水、排污系统,确保雨污分流。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

积极采用钢结构等轻质、耐久的结构体系 ;采取功能性构件设计,避免过多装饰构件 ;积极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性能材料,以及高耐久性材料 ;室内房间隔断优先使用绿色轻质内隔墙或灵活隔断 ;积极探索工业化构件,减少建筑垃圾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 从而缩短工期、减少浪费 ;根据条件,尽可能对于建筑废弃物和可循环材料再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方面

空调系统对新风进行除湿,控制湿度 ;通过屋顶隔热,东西墙隔热,采光顶遮阳和通风等措施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和舒适性;采取有利于自然通风的通透、开敞设计, 并对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进行控制 ;考虑结合声学的围合设计,在进行自然通风的同时采取措施隔绝室外噪声,并减少设备噪声 ;重视办公室的自然采光设计,以及地下空间的采光、通风改善 ;充分利用天井、中庭进行室内的自然采光 ;积极考虑设置结合立面和景观的可调节外遮阳装置。

6岭南绿色建筑小结

随着大批量建筑的建成,今后20年,建筑的建设必将从“飞行”走向“着陆”,建筑的设计、建设等必须从“粗放”走向“精细”。今后,只有融入了更多的绿色建筑元素、更多的岭南建筑文化,这样的建筑才能称得上“精细”, 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绿色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

华南地区的绿色建筑应该充分应用岭南园林技术, 以水为主线,围绕配置亭、廊、楼、桥、山以及岭南丰富的植物,从而在改善室外热环境、声环境、风环境、 场地绿地、场地生态,完善雨水设施、径流控制、植物配置、灌溉节水、雨水利用等方面做出精细化的规划设计。 在建筑风格方面,应该秉承岭南建筑轻巧、通透的建筑风格,在立面上设置遮阳构件,应用遮阳产品,并设置足够的通风开口。在建筑色彩方面注重灰色系和淡雅色彩,形成地方风格。在建筑的空间设置方面,应设置天井、敞廊、敞厅、敞梯、敞窗、敞门等开放性空间,与室外阴凉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风,不装或少装空调, 减少需要空调的建筑空间,做好建筑体型优化设计、通风散热、分区空调、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等。针对多雨气候,设置种植屋面和建筑的垂直绿化,处理好雨水的排放、收集、蓄积,同时结合庭院和园林设置“渗、滞、蓄、用、排”功能的理水设施。

为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本地的绿色建筑还需要在室外环境、建筑节能、节水、节材和室内环境方面多做提高。如在规划建筑方面,要优化总平面布局,合理设置空调分区,采取多种适合气候的围护结构隔热降温技术 ;在节水方面要节约空调水耗,使用必要的灌溉节水技术 ;在节材方面要优化结构体系,采用高性能材料 ; 在室内环境方面要隔绝室外噪声,并减少设备噪声,重视自然采光设计,设置结合立面和景观的可调节外遮阳装置 ;等等。

建筑的元素 篇9

(1) 传统建筑元素的功能性。中国的许多传统建筑元素都是基于建筑上的构造需求而设计演变而来的, 比如斗拱在最初是作为尺度衡量标准象征着古代人权力等级, 雀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梁柱跨度距离, 增加梁端的剪力。后来这两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功能性逐渐退化, 仅仅起到装饰性的作用。 (2) 传统建筑元素的装饰性。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除了功能性的特征, 通常也具备艺术的装饰性美感, 起到装饰的效果。在古代建筑中, 美观性的结构随处可见, 无论是建筑整体结构的对称和谐之美, 还是装饰在建筑物内部及表面的彩绘装饰画, 都能体现出当时的历史文化所追求的艺术美感。 (3) 传统建筑元素的历史性。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自出现以来就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传统建筑元素表现的细微差别也有所不同, 文物考古历史学家会对具体建筑仔细地辨认, 来判定它所处的历史年代, 这对于考古历史研究和探寻文物古迹活动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例如, 唐宋元三朝的建筑斗拱与明清朝代就有着明显不同, 其斗拱体积比常规斗拱体积要更大, 修筑的数量也相对要少, 屋顶出檐长达3~4m, 色彩构造简洁。

2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 传统人文观念的应用。在我国最核心的文化传统观念中, 人们所讲究的是一种自然界与人的和谐统一关系, 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也同样反映出这一点。在中国不少的传统建筑当中, 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融合决定了传统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也必然会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影子。要做到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灌输进传统建筑元素, 并不是仅仅在建筑设计造型上塑造出一种复古色彩的外型,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在现代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古典婉约风格, 再结合实际的环境因素, 将现代设计技术和自然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样一来, 现代园林设计才能够将自然环境的破坏因素降低到最小范围内, 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 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例如, 在现代标志性建筑中, 沈阳市的方圆大厦就汲取了传统建筑元素中多种特点, 它的外部造型是一个巨大的古钱币, 赋予了大厦各业主生意财源广进, 事业兴旺发达的美好寓意。钱币在我国古代一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再加上大厦周边绿化的园林建设配备了亭舍、断桥、流水等颇具中国古代风格的元素设计, 使得整个大厦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韵律。

其次, 传统空间设计的应用。北京四合院建筑作为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色的典型代表, 在于它创造出巧妙的围合式空间设计形式。四合院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营造个人居住的独立院落空间, 使人为的居住环境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了隔离, 久而久之, 四合院就逐渐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发展了下来。另外, 四合院内罗列的各种假山、石雕建筑、竹林等元素也是现代园林建筑可以借鉴引用的。一方面这不但能够为景观观赏者提供舒适的视觉空间, 创造无限的想象思维, 另一方面也营造了建筑设计里的文化内涵, 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扬光大。

最后, 传统建筑符号的应用。传统建筑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它通过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来形成群体的文化认同思维, 在人们思维的联想作用下, 中国的传统文化便自发式地浮现在其脑海中。因此,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 设计人员如果要使用有制定意向的传统建筑符号, 就要预先对这些符号进行归类加工, 最后合理地运用这些符号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来表达传特征统的文化。例如在对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设计中, 在内部的墙面上装饰了各种不规则的石头和树枝, 虽然这些装饰看似简陋, 但是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对文字的原始记载方法, 获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 虽然现代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古代有所差别, 并且古今设计者对建筑设计理念的感悟和认识都不尽相同,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表现内容也多种多样, 但是现代园林建筑仍然是作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要求人们遵循设计原则, 考虑人文传统。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 设计人员必须把握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内在含义和象征性意义, 把它作为自己设计的灵感来源和表现手段, 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活学活用, 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既能继承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精髓, 又能适应现代设计的审美观念, 实现现代园林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少哲.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建筑的元素 篇10

一、场景设计在动画中的作用

动画前期设计包括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包括除了角色以外的所有造型, 即自然、社会环境和道具等元素的设计, 场景设计在动画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量的动画片以一个表现大场景的全景镜头开场, 如动画作品《花木兰》一片的开头展示中国长城, 《功夫熊猫I、II》两部动画片影片开始都展示了宏伟的中国古建筑群, 影片中某个时代的建筑、环境等特征很快把观众带入故事发生的时代和地点, 展现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确定了影片的叙事空间, 为故事的剧情内容、事件的性质符合时代的特征等奠定了逻辑基础。

场景的作用还体现在根据剧本的需求, 确定影片的整体风格, 烘托角色情绪, 渲染气氛, 等等。例如纪录片《故宫》用远景镜头表现故宫鸟瞰图的动画片段, 宏大的场景很好地渲染了故宫的全景盛况, 把观众带入了故宫的历史沧桑和宏伟的氛围中;《花木兰》中花木兰家的建筑样式、布局、纹样等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印记, 还体现出主人公的经济、品位等特点。由此可见, 场景表达出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 场景不仅突出影片时代、地域、人物的生活环境等特征, 营造整体基调、氛围, 让观众心领神会所表达的情绪, 而且是让角色形象丰满立体的关键。

二、写实风格动画场景中古建筑元素的应用

动画片中的场景按风格可分为写实、卡通、魔幻、装饰等风格, 其中写实风格场景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通过表现场景的造型、质感等极强的真实感, 客观地反映时代、地域的特征, 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按功能一般分为内景、外景和内外结合景。不同时代、地域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外形、材质等特征, 外景建筑是写实风格动画场景中最能体现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元素, 因此有必要探讨写实风格场景外景建筑设计中古建筑元素的应用问题,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写实风格场景外景建筑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熟悉剧本, 明白影片的表现形式和整体风格, 外景建筑的风格必须与影片整体的风格相一致;其次要从影片的剧情出发, 设计的古建筑要符合剧情所设定时代及民族特征, 使场景为剧情服务, 从而突出时空特点、烘托气氛等;最后要充分了解角色历史、经济等特征, 使古建筑符合角色的性格、文化等特点, 从而进一步强化、丰满角色形象。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 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建筑有着不同的特征, 各民族、地区建筑有着不同特点, 因此我们在进行写实风格场景外景建筑设计时, 要善于总结不同时期建筑的特征, 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作。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 写实风格场景的设计, 并非要求设计的建筑造型样式与历史上存在的一模一样, 而是按照剧本设定的时代背景, 影片整体氛围的要求, 相对真实地体现影片历史外景及氛围即可。

(二) 单体建筑设计

在动画片中, 表现外景古建筑的镜头一般会出现以单体建筑或院落群体建筑为表现对象的镜头。单体建筑是相对于建筑群而说的, 建筑群中每一个独立的建筑物均可称为单体建筑。中国古建筑平面布局的组织有着其自身的规律, 一般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 以单座建筑组成单个庭院, 再由数个庭院组成院落群及各种大型建筑组群。因此设计写实风格场景中的外景建筑时, 可以首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单体建筑, 再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组合、布置, 从而完成群院落群体建筑。进行写实风格场景中的单体建筑设计思路如下。

1. 资料的收集准备阶段。

首先应充分了解剧本, 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如涉及角色在建筑中出现的镜头, 还应了解角色的性格、社会地位、社会文化等特征, 收集古建筑外形、材质、色彩、装饰纹样等各方面的资料, 收集自然环境、民俗民风等资料;其次应对资料进行归类比较, 总结出此故事发生时代的建筑的共同特征, 以及故事中相同时代不同地域或等级建筑的区别, 在进行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

2. 构图、设计阶段。

在符合影片的整体风格及基调的基础上, 对单体古建筑构图、设计时, 首先要明白此单体建筑的类型及特征。中国古建筑分为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两大类, 前者在技术和物质人力方面有绝对优势, 具有程式化、模式化等特征, 地区无大差异的特征, 后者样式多样, 因地制宜, 与当地环境整合,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两者均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主要有抬梁、井干、穿斗等三种不同的方式, 其中抬梁式在宫殿类建筑中应用最广泛, 穿斗式木构架在南方民间建筑上使用得更普遍, 井干式木构架多使用于东北森林地区的树屋。

其次, 在具体的绘制过程中, 由于建筑由上到下大体可分成屋顶、屋身、台基三个部分, 因此我们在单体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着重从这几部分入手。

屋顶是我国古建筑的整体外观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它不仅样式丰富, 而且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中硬山、悬山顶属于等级较低的样式, 屋面使用青瓦, 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歇山、庑殿等属于等级高的样式, 特别是庑殿顶, 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殿堂等才可以使用。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剧本的要求设计不同级别及特点的屋顶, 设计等级较低的建筑时要表现其古朴之美, 设计等级较高的官式建筑时要表现其反曲的屋面、翘起的屋角、长长的脊、伸出的屋檐等局部的庄严、灵动之美, 还要注意脊上的吻兽、灿烂的琉璃、檐角的风铃等古建筑屋顶的装饰, 这些细节往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体现出建筑的等级、时代等特征。

门不仅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门面”、“门脸”, 影视动画中, 常用“门”的特写镜头, 体现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品味, 渲染氛围, 等等, 因此单体建筑的屋身设计部分要把重点放在“门”上。在设计时根据剧本的要求, 根据建筑的特点合理选择门的种类, 包括大门、二门、院门、垂花门、棂星门、牌坊门、阙门等, 并根据建筑的时代、地域特征、角色身份等选择门枕、门钹、铺首、门钉等配饰, 最终设计出符合剧情需要的具有美感的“门”。

台基是建筑的底座, 形体多方正, 等级高的建筑台基也高。在进行建筑台基设计的时候, 要结合剧本进行考虑, 如剧本中只有远、全景, 则台基只需配合屋顶、大门进行设计, 体现其宏观的整体风貌即可, 如有特写镜头, 则需要根据设计对象的特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细节, 增加精美的须弥、台基上的螭首等, 强化建筑的特征。

最后, 根据剧情的需要, 上色, 绘制完稿。在绘制时要根

WENJIAOZILIAO

据建筑的等级选择相应的配色, 例如等级较高的建筑才能用黄色的琉璃、红色的墙及大门, 但并非一成不变, 我们可按影片氛围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力求建筑不仅体现时代、地域、角色身份等特征, 而且有营造氛围, 把观众带入历史时代的作用。

(三) 空间院落群体建筑的设计

根据剧本的要求, 对单体建筑进行排列组合, 从而完成写实风格场景的空间院落群体建筑设计,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对设计好的各类型单体建筑进行空间院落群体建筑组合时, 可遵循如下整体原则:

中国的传统建筑受天圆地方的学说、天人合一思想影响, 建筑多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多坐南朝北, 并以南北为中心轴线对称均衡铺开。在受到自然环境等原因的影响不能平衡对称时, 人们会通过增加辅助建筑或植物等方式设法达到对称。重要的等级高的建筑多处于中心轴线上。群体建筑的设计在体现时代特征的同时, 更要突出影片氛围的渲染。

2. 官式群体建筑设计。

以古代的宗教法制度对房屋建筑的等级、建筑的艺术形式、布局等规范为基础进行群体建筑设计, 总体而言要体现出整齐、错落有致、威严、宏伟之势。

3. 民间群体建筑设计。

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这使得民间建筑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对设计好的单体建筑, 按时代特别是地域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组合。如北京的三合或四合院式布局, 可先在纵轴上安置主要建筑, 两边或对面建辅助建筑, 四角以走廊连接, 再以围墙将全部建筑围成相对独立的封闭方形庭院;设计江南民居时, 则需以单体为主, 前临水后靠街, 随意的风貌与北方的四合院式差别极大。这就要求在设计中依剧本的要求, 抓住各时期、地域民间群体建筑的特征, 设计体现民居风情的空间院落群体建筑场景。

三、结语

在全世界都在挖掘中国艺术宝藏的当代, 中国动画更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学习传统, 运用传统。本文总结动画场景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寻求动画场景中单体建筑、空间院落群体建筑等外景古建筑的设计方法, 探索写实风格动画场景中古建筑元素的应用。希望在场景设计中, 能挖掘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点及文化内涵的动画场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贤浩, 王红江.动画场景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沈宝龙.动画背景的艺术特征[J].浙江工艺美术, 2006.

[3]王其钧.中国古建筑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王其钧.华夏营造中国古建筑史[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建筑的元素 篇11

建筑空间内的陶艺元素界定

1.现代陶艺的概念

现代陶艺是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用特有的形式语言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中国的现代陶艺的发展开始于80年代末。现代陶艺脱离了传统陶瓷的母体,进而独立发展,成为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2.建筑空间环境中的现代陶艺的概念

陶瓷元素以现代陶艺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中,它不再仅仅作为单纯的陈设装饰,而是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环境功能,又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表达现代人们的思想、意识、感觉价值观念。

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空间的必要性

建筑与陶艺的结合,说到底就是艺术材料的应用创新。后现代主义开始倡导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艺术转而面向大众的生存空间。带着建筑空间艺术化、意识化的理念,现代艺术与建筑工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生活环境的改造。作为现代艺术的种表现形式——现代陶艺因其独特的、符合公众审美理念的艺术表现力,融入到建筑空间当中来。

1.陶艺应用于建筑空间的发展历程

虽然现代陶艺介入建筑环境设计源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但是陶瓷材料在历史中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之中。早期的陶瓷材料大都以实用性的建筑构件为承载体,附以装饰性的整体处理。我国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陶制建筑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被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代替。建筑的功能性被放大,建筑空间环境呈现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统一感,直到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重艺术在人们生活空间的重要作用。

2.现代陶艺装饰的视觉表现的优势

陶瓷之所以成为早就被用于建筑中的材料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应用,发现了它的特殊性能。

(1)现代陶艺材料的自身优势

现代陶艺元素的泥性语言是非常具表现力的。釉色极其丰富,不同的烧成手段也会增加其效果的变化。这也是陶瓷材料在视觉效果上最具特色的部分。

(2)陶艺材料的功能优势

陶艺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现代陶艺元素的泥性语言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载体,这是陶艺介入建筑空间的独特的功能优势。并且泥料作为建筑材料来说有环保优越性,与天然石材相比它可塑性更加丰富,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它无污染、无辐射,并且不会因日晒而褪色,经久耐用。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表现形式

建筑空间内的现代陶艺装饰元素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存在于建筑内环境和存在于建筑外环境中的两大类。当陶艺作为装饰元素处于室外空间当中时,作品在造型、色彩、结构大都极具视觉冲击力,概括而大气。而建筑内环境中的陶艺作品处于相对静止的空间,因此,作品层次分明,主题具有丰富内涵。

1.建筑外环境中的现代陶艺

(1)现代陶艺壁画

壁画在人类建筑发展中有着巨大的贡献。釉色变化多、材质肌理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都使其成为建筑空间里的一门特殊的视觉艺术。米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设计制作的大型陶艺壁画,主题突出、色彩鲜明、气势恢弘,既打破了单调的空间格局,有生动有趣充满了时代气息。

(2)陶艺砖

建砖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材料,存在建筑的外部表皮,虽然仅仅作为建筑的“皮肤”,但砖代表了工业、艺术与建筑之间的种有趣的并列。意大利尼诺·卡如索如的系列砖建筑作品《法国马赛地铁内墙》、《葡萄牙科茵布拉圆形建筑》等都是代表之作。

(3)建筑陶艺墙

建筑陶艺墙以陶瓷作为基本材料,通过个性化的创作手法表达环境艺术理念。它是种建筑师想要呈现其建筑理念理想时经常采用的艺术形式,通常以单体的或群组的形式出现。英国的罗伯特·道逍森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将瓷砖和网格拼贴。抽象的几何图案转印到标准瓷板上,并利用形式组合的不同排列和不同视角,使人产生幻觉和错觉,使画面和空间更加生动。

2.建筑内环境的现代陶艺

(1)现代陶艺陈设

陈设陶艺在室内空间中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室内空间中的现代陶艺陈设物品,将精湛的陶瓷工艺、文化、艺术品位呈现出来。虽然所占的空间位置并不太大,但与其它方面的呼应,对形成整个环境质量、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2)室内陶艺墙

室内装置墙面是陶艺元素在建筑空间的重要表现手段。中国陶艺家朱乐耕在给韩国麦粒音乐馆做的

系列陶艺内壁装饰,不仅仅表现出了具有音乐般节奏感的陶瓷韵律的美感,同时让人通过这徒弟岩石般的肌理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感,仿佛置身于自然当中,且在观赏性的同时极具功能性。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的应用方法和设计原则

建筑是公共环境艺术的主角。随着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发展,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陶艺的概念深入人心,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建筑中现代陶艺的形式法则

(1)重复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形象反复排列。这种表现形式使艺术作品产生种秩序美,而把这种秩序性加以集中和夸张,便更加突出其审美功能。

(2)气势与视觉冲击力

建筑中现代陶艺的气势构筑主要来源于三面:体积、体量、节奏,这三者相互融合。视觉冲击力是指通过视觉感知所产生的触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视觉冲击力的形成通常可以通过加大体量,渲染色彩,加强肌理、光线等的对比来达到。

(3)肌理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变化。不同的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制作肌理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使观赏者产生不同的心里感受,并获得自由的联想。

2.建筑空间中现代陶艺的设计原则

建筑空间中现代陶艺需要考虑城市生态环境,但更应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现代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

(1)与建筑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原则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其主要任务和最终目的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必须与整体环境及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应根据建筑规模和环境特点来确定作品的空间、结构、功能、体量、位置、材料、色彩。实现“建筑-建筑陶艺作品-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2)功能性原则

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除了具备自身独特的美学和文化意义,还必须兼具环境艺术所包含的使用功能。通过其主题内容、造型、色调等形式来体现出该建筑的功能特性,也能反映出作品的艺术品位的高低。

(3)文化可持续性原则

由于处于建筑空间中的现代陶艺面对的是公众,所以艺术家要尽量减少作品中的个性化元素,注重结合大众审美和民俗元素。从而使其与公众或群体的审美、文化共识相连。

结语

陶瓷经过历史的积淀,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是其他材料都达不到的。我陶瓷艺术融入到建筑中来,有百益而无害。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将现代陶艺装饰元素会是建筑空间设计的优先选择,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需要更加明确陶艺与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建筑元素在桥梁美学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建筑元素,桥梁美学,装饰

0 引言

建筑美学发展的比较早, 且较成熟, 而桥梁美学是近代桥梁建设的提法, 对于桥梁美学, 专家们提出的最普遍的建议是桥梁和桥梁所在地的结合, 其中后者包括“景观”“城市风景”“城市空间”“环境”“风景区”等, 前者要对后者不“干扰”要“谐和”“互补”“增强”“保护”“偎依”等。与此同时, 我国对特定桥梁美的要求也相应写进了规范。那么如何把发展较早、较成熟的建筑美学元素应用于桥梁建设当中, 使得桥梁不仅安全、适用、经济, 而且美观, 以下以天津海河桥梁建设为例进行说明。

1 建筑元素参与结构受力

城市繁华市中心的桥梁在设计过程中, 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如地形限制、既有路网限制等, 为了实现桥梁两侧道路的顺利衔接, 考虑经济性、美观性等要求, 往往做成特殊结构桥梁, 天津海河赤峰桥就是在特殊设计条件下, 考虑经济性、适用性等要求的产物, 其船型锚碇不仅作为压重参与结构受力, 同时实现了其商业、景观功能, 见图1。

赤峰桥因地形及两岸道路衔接所限, 主桥曲线半径为156.5 m, 选用单桥侧独塔斜拉弯桥结构, 跨径布置为 (134+50+41) m, 桥宽39.5 m, 如图1所示。赤峰桥兼具斜拉桥、弯桥、斜塔的特性, 结构受力复杂, 其简化的力学模式如图2所示。

倾斜60°的主塔在需要承担自身重量的同时, 还需要承担桥面传递过来的荷载, 这两部分力的平衡需要强大的背索支撑, 而背索锚固于大体积锚碇之上实现其平衡。在此背景下, 在大体积锚碇上引入建筑元素, 即做成船形餐厅的形式, 实现商业、景观与受力的需求, 如图3所示。方案创意为:“海河之舟”的方案、桥梁与建筑结构相融合、桥型选择因地制宜。

2 建筑装饰元素

城市繁华市中心的既有桥梁在改造过程中, 除了净空问题、荷载问题之外, 经常遇到的就是景观提升问题, 对于既有老桥改造中的景观提升工程, 引入建筑装饰元素是一个既经济又美观的方案, 以天津海河北安桥为例进行说明。

北安桥原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建于20世纪70年代, 如图4所示。2005年实施桥梁改造工程, 也即对桥梁进行了抬升、加宽。由于该桥地处中心市区, 改造工程的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北安桥岸边为意大利风情区, 建筑多欧式建筑风格, 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在北安桥桥头增设了四座西洋古典风格的桥头堡, 桥头堡上雕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灵”题材, 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另在四个主桥栏柱基上新塑四尊舞姿各异的乐女, 怀抱阮、排箫、琵琶、笙, 在河风中飘逸演奏, 颇有中国古典韵味。大桥集欧风、汉韵于一身, 体现了中西荟萃的文化品格, 如图5所示。

北安桥的景观提升工程, 充分展示了桥梁美的特点, 做到了桥梁和桥梁所在地的结合。

3 结语

上一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践下一篇:湖南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