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会

2024-09-25

母系社会(共6篇)

母系社会 篇1

一、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普遍流行于原始社会的一种风习, 也可以说是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臆测, 是人们给那个时代所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形式的一种称谓。它是由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孕育, 在人类朴素的思想意识下, 对大自然中的生物及人的生殖机制尚没有科学的认识的情况下, 产生的对自然界繁殖能力的崇拜和向往。藉此希望自己的氏族人丁兴旺, 以便有战胜自然的力量。

二、生殖崇拜产生的社会背景

告子说:“食、色, 性也。”人类对生殖的探索应该是一个生命体最原始的冲动, 是本能的表现。他们虔诚的祭祀生育之神, 生殖崇拜便成为原始人类普遍的宗教信仰。恩格斯说过:“根据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中的决定因素, 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反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 即种的繁衍。” (1) 心理学已经证实, 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是互相统一、互相一致的。皮亚杰认为, 动作的内化而形成了思维的逻辑结构。大自然赐予万物生长的基本环境, 但却没有给生物以安全的保障, 也没有特别的眷顾人类。在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漫长的原始社会中, 天灾、饥馑、病疫、野兽的袭击以及人类自身抢夺物质材料的战争, 使得人类的生存处处受到威胁, 懵懂地产生了一套对世界的认识。而人类的繁衍, 人口的增殖, 成了氏族长久永存的希望。普列汉诺夫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曾经说到:“氏族的全部力量, 全部生活能力决定于他成员的数目。” (2) 自然而然这种自然的原始行为也就上升到社会性行为上了。从行为到观念, 生殖崇拜的产生也成了必然。而在母系氏族社会, 母体崇拜成为主要形式的生殖崇拜。

三、母体崇拜产生的原因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直到今天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我们无论是从史籍还是从社会现实中所得到的, 都是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 以致于有人断言历来就是如此。其实不然, 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的几万年前甚至几十万年前, 无论中外各族, 都是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今天我们提出“男女平等”, 也不过是女性在忍受了几千年的压迫下坚决提出来的, 与之相比, 那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马克思在谈到原始成员关系时说过:“最古时, 过着群团的生活, 实行杂乱的性交;没有任何家族, 在这里只有母权能够起某种作用。” (3) 而母权的基础, 自然是人类对生命的孕育。母体崇拜的历史根源是因为在原始农业条件下, 人们生活资源的来源, 主要依靠由妇女担任的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 使得他们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地位。

四、例证母系氏族社会中的母体崇拜

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外的发展方向都是一致, 母体的崇拜也是如此。母体崇拜遍及世界各地, 在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埃及、希腊、印度等国家都有发现。杨堃先生认为, 母性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是普遍存在的。中国也不例外。1975年5月, 在辽宁西部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遗址中发掘出两件小型孕妇雕像和两块大型人物座像。与其他的母神雕像一样, 他们也是圆满的腹部, 宽大的臀部, 无头无足, 全身比例较匀称, 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表现无遗。

在国外广为人知的便是奥地利的维伦多夫出土的一件很摩登的妇女圆雕像了。这件高11厘米, 通常称之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的作品。大约创作于公元前两万五千年到二万年之间。该作品面部的刻画直接省略, 而着重表现女性特征。它的刻画比红山文化出土的雕像更夸张, 更细致。丰满的乳房, 硕大的臀部, 腹部更是浑圆, 一个健壮的孕育生命的母亲形象便呈现出来。母体崇拜作为人类共同的意识形态, 遍及世界各地, 从西欧直到西伯利亚的广大范围内, 都发现了原始时代的母神雕像。只是形象的表现形式不同, 而这样的母体崇拜形象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乳房的高耸, 腹部的圆实, 臀部的丰满, 都省略了与生殖无关的部分。

现代心理学认为, 人类感知的产生, 从生理过程上看, 是在人的感觉分析器和运动分析器的相互配合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人祈求生育, 而上述的母神的形象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祭祀女性——母亲, 是母权制特有的现象。在这个众所周知的父权制之前的发展阶段, 只按母系计算亲族关系妇女在部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妇女这种地位反映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中。 (4)

五、结语

在纷繁浩渺, 没有史料记载, 仅靠考古发现了解的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研究, 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使我们能够复原那段历史提供了可能。

摘要: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女性崇拜。而这些生殖特点突出的女性雕像 (高耸的乳房, 浑圆的腹部等) , 也是原始人类生殖崇拜思想意识的表现。

关键词:生殖崇拜,母系氏族,母体崇拜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版.第4卷.第2页

[2]普列汉诺夫著, 曹葆华译.论艺术[M].上海:三联书店, 1973年版.第58页

[3]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第10页

[4][苏]兹拉特科副卡雅著.陈筠、沈徽译.欧洲文化的起源[M].三联书店, 1984年

教子,莫入“母系化”误区 篇2

夫妻两人带着四岁的小男孩住在一个院子里,生活平静而幸福。这天父亲在屋里读书,母亲在厨房做饭,小男孩则在大院里快乐地蹬着小三轮车。

小三轮车持续不断地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对夫妻俩产生了不同的效应:母亲觉得是音乐,心里感到特别甜蜜,特别踏实;而父亲却皱起眉头,显然噪音影响了他,他意识到儿子的车应该修理了,于是起身取工具去修车。

车修好后,男孩在蹬车时便悄然无声了。父亲满意而安心地回到书桌边,而厨房中的母亲却感到不适应,甚至有点紧张。

有人说,这故事讲的是母爱更温暖更感性,母爱的责任心深藏在她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角落——也许声音让她明白孩子是否骑得太远了,是否摔倒了、磕碰了。

有人说,父爱更严格更理性,更多地表现在行动上的责任心,就像故事里的父亲。

我想,他们讲的都对。如果孩子能在父母亲双重爱的滋润下长大,身心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子女的教育似乎都成了妈妈的事:学校里,常听老师叹道,学校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前来参加的家长中,十有八九是母亲。再看看周围,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大多通过母亲。从幼儿教育到中小学教育,女教师几乎一统天下。

报纸上,常可见“母亲的教学方式与儿童的性格”、“母亲——孩子一生的领路人”等诸如此类的文章。

“母系化”的教育结果如何呢?当教育责任全由母亲一人承担时,尤其是丈夫长期在外奔忙,不能给妻子以情感支持,母亲容易将感情的寄托全放在孩子的培养上。于是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常表现为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过分严格和生活上过分溺爱,从而引发孩子行为或情绪上的问题。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神经紧张型母亲的过分溺爱,是导致孩子长大后患上厌食症的原因之一。可见,一个只得到母亲关心的孩子,是很难健康发展的。

德、日两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通过调查发现,这两国都有儿童不同程度地患“缺乏父爱综合征”。这是一种多见于男孩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分怕羞、情绪低落、自卑孤僻、缺乏上进心、不喜欢集体活动、厌恶朋友、不能承担挫折等。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爱对女儿的影响更大。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位专家指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许多重要的教训与经验,使其性格更加丰富多彩。

一项有关性格形成的研究表明,除了先天因素外,父亲后天言传身教的影响力胜过母亲。一般地说,母亲常以感情细腻、做事仔细、性情温柔等母性特征来影响孩子,而父亲则显示给孩子以勇敢、坚毅、强悍、有魅力等男性特征。

当今社会缺乏充满阳刚之气的男人,与女性教子一统天下是否有关,我想这不能以单一的因果关系来下定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缺乏严父的相助,慈母难免不时以大喝几声来补“严”之缺席,如此一来,儿女成长中母亲的榜样结果会是什么?

大白母系种猪优良性状的选育进展 篇3

1 定向选育目标

100 kg体重日龄小于或等于158 d;100 kg体重背膘厚小于或等于13.0 mm;经产母猪总产仔数大于或等于12.0头。

2 育种素材与选育方法

2.1 种源素材

美国大白公猪6头 (5个血统) 、母猪55头;法国大白公猪5头 (含5个血统) 、母猪47头, 第3世代开始引进美国大白公猪3头 (3个血统) 。

2.2 测定设备

亚卫8800背膘测定仪、GBSPIG遗传评估软件、种猪测定笼等。

2.3 育种方法与种猪饲养管理

2.3.1 育种方法

采用最优贡献选种选配结合闭锁与开放的选育技术。

2.3.1. 1 构建基础群

制定入选基础群种猪的性能标准, 考察猪场现有记录的种猪个体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 结合现场观察体型外貌等进行挑选, 并从国内引进某些性状优秀的种群进行补充, 基础群体:公猪11头 (10个独立血统) , 母猪102头。

2.3.1. 2 构建零世代核心群

来源于基础群, 择优选出公猪8头 (8个血统) , 母猪50头。

2.3.1. 3 选种选配

最优贡献选种选配技术, 同质与异质选配相结合[3], 性能优秀的种猪进行同质选配以固定性状。

2.3.1. 4 世代间隔

采用头胎留种, 核心群约1年一个世代。

2.3.1. 5 测定性状和方法

按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规定的《全国大白猪选育方案 (试行) 》进行, 受测猪体重在85~105 kg, 按以下公式校正成达100 kg体重日龄[4]。

校正日龄=测定日龄-[ (实测体重) /cf], 其中cf= (实测体重/测定日龄) ×1.826040 (公猪) , cf= (实测体重/测定日龄) ×1.714615 (母猪) ;

2.3.1. 6 测定方法

开展场内种猪测定, 专用的种猪测定舍和测定人员。

2.3.1. 7 遗传评估与选留

根据母系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 利用GBSPIG育种软件对后备猪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进行育种值估计, 计算个体综合选择指数, 依据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选留, 公猪留种率约为10%, 母猪留种率约为50%。

2.3.2 种猪测定期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见表2。

2.3.3 饲养管理

公猪每栏2头, 饲养密度4.0 m2/头;母猪每栏10头, 密度2.0 m2/头。自由采食粉料, 自由饮水, 测定前完成常规免疫工作。其他饲养管理与卫生工作按猪场的常规操作进行。

3 数据统计

测定数据先经过EXCEL表格处理后, 再采用SPSS13.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用Χ±SE表示。

4 结果与分析

4.1 选育对增重、背膘厚的影响

选育对增重、背膘厚的影响结果见表3, 选育结束时100 kg体重日龄公猪为153.74 d, 母猪为154.83 d, 指标超过选育制定的目标;校正日增重公猪提高7.90%, 母猪提高7.41%, 均达到差异显著 (P<0.05) 。公猪校正背膘减少1.41 mm, 下降了9.54%, 母猪校正背膘厚减少1.10 mm, 下降了7.54%, 均达到差异显著 (P<0.05) 。

4.2 选育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初产母猪产仔数测定结果见表4, 经产母产仔数测定结果见表5。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 初产母猪窝均总产仔数增加0.19头, 提高了1.85% (P>0.05) , 窝均产活仔数增加0.32头, 提高了3.32%, 差异均不显著 (P>0.05) ;经产母猪窝均总产仔数增加0.16头, 提高了1.35% (P>0.05) , 窝均产活仔数增加0.11头, 提高了0.94% (P>0.05) 。结果说明对产仔数的选择没有进展,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繁殖力是低遗力性状, 其遗传力为0.1~0.15, 表型值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5]。

注:同列肩注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注:同列肩注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注:同列肩注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4.3 各年度育种值与综合选择指数进展

各性能育种值及综合选择指数见表6, 达100 kg体重日龄育种值下降1.176 d, 达100 kg体重背膘厚育种值降低0.159 mm, 产仔数育种值增加0.029头, 综合选择指数提高3.84%, 选育进展明显。

5 小结与讨论

5.1 小结

1) 选育结果表明, 达100 kg体重日龄公猪平均缩短8.92 d, 母猪平均缩短12.62 d;达100 kg体重背膘厚公猪平均下降1.41 mm, 母猪平均下降1.10 mm, 达到设定的育种目标。

2) 繁殖性能的选育效果不明显, 可能的原因是产仔数表型值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

3) 采用开放选育群, 引进优秀的遗传基因, 扩大遗传差异, 对群体平均增重有明显改进, 说明本选育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育种策略, 能明显提高选择进展。

5.2讨论

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 种猪的增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背膘厚显著下降, 产仔数的群体均匀度得到不断改善, 说明按上述技术方案开展场内种猪测定和选育对中高遗传力的性状有明显的效果。根据自然进化理论, 动物在没有人为选择的情况下, 往往向着相反性能方向改变[5], 与外来种猪原有的生活环境相比, 现有的规模养猪场饲养环境、饲养方式等因素发生明显改变, 如果不进行人为的选择, 性能退化是必然的结果。

本选育通过不同品系来源的大白猪间的杂交, 产生出系间杂交优势, 喻传洲等[6,7]认为亲本的杂能带来比某些亲本的纯更大的杂种优势, 本选育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该观点。

选育的进展也说明, 场内种猪测定时, 测定准确性高的性状能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降低环境误差, 提高选育准确性。

摘要:组建8个独立血统10头公猪、50头母猪含2个品系的大白核心选育群, 通过场内种猪测定, 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单项育种值, 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选留。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 年份平均校正增重公猪提高7.90%, 母猪提高7.41%, 均达到差异显著 (P<0.05) , 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了1.176 d;平均校正背膘厚公猪下降了9.54%, 母猪下降了7.54%, 均达到差异显著 (P<0.05%) , 达100 kg体重背膘厚育种值减少0.159 mm, 母猪总产仔数逐年提高, 产仔数育种值增加0.029头;综合选择指数提高3.84%。选育结果表明, 组建优秀的核心选育群, 通过不同品系间的杂交, 能够培育出高性能大白专门化母系种猪。

关键词:大白猪,性状,选育,测定

参考文献

[1]赵书广.中国养猪大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70-72.

[2]孙德林.2005年我国猪育种实践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猪业科学, 2005 (1) :28-30.

[3]张培武, 喻传洲.猪继代选育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猪业科学, 2006 (1) :66-67.

[4]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2004年全国大白猪育种协作组年会论文集[C].2004:115-116.

[5]王林云.养猪词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83.

[6]喻传洲, 周明海.谈谈猪纯繁中的"杂"与"纯"[J].养猪在线, 2004 (5) :19-20.

母系社会 篇4

摘 要: 影响有氧运动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目前有关细胞核、线粒体携带遗传物质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的文章相对较少。细胞核、线粒体在肌纤维的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肌纤维 细胞核 线粒体 有氧运动

一、线粒体(遗传方式、功能)与有氧运动

(一)线粒体及遗传方式

线粒体被称为体内的动力工厂,是因为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主要活动场所,其作用是为细胞提供“动力”,进行能量转换,供给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线粒体能够携带自己的遗传物质,并有自己的遗传密码。它的生长、分化阶段分别接受细胞核DNA和自身的DNA两个独立的遗传系统的控制,因此它是一个半自助的细胞器。

线粒体DNA(mtDNA)在1962年被Nass等发现。mtDNA由卵细胞传递后代,属于较为典型的母系遗传。例如,驴和马的杂交,鸡和鹌鹑的杂交,以及具有不同mtDNA谱带的人类婚配后代的mtDNA检测都证实mtDNA属于母系遗传,目前普遍认为高等动物的mtDNA是母系遗传。但在人、小鼠、果蝇等多个物种的研究中相继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父系遗传现象。人类的父系遗传概率为0.1%~1.5%;小鼠父系遗传概率为10-4。

(二)肌纤维与线粒体

让威尔在1883年即对肌纤维类型进行了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肌肉活动检验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体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研究有了飞跃性的进展。目前,肌纤维的比较常用的快肌纤维(fast-twihch,FT)和慢肌纤维(slow-twitch,S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肌和红肌。

慢肌纤维中的线粒体体积大而且数量多,线粒体中有氧代谢酶活性较高,肌红蛋白的含量较为丰富,毛细血管网较为发达,因此慢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较大。快肌纤维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酵解酶,有氧代谢能力较低[1]。

由此可以看出肌肉在参与有氧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动员的肌纤维类型是慢肌纤维(slow-twitch,ST),慢肌纤维在参与有氧运动时线粒体不断为其合成ATP为细胞提供能源物质,在此过程中线粒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线粒体既然在有氧运动中至关重要,同时自身具有独特的遗传方式(母系遗传)。那么,可以大胆地认为肌细胞在动员慢肌纤维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能力基本上取决于母体肌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能力。如果这一假说得到证实,那么将对进行有氧运动的运动员的选拔具有重要意义。

二、细胞核与有氧运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那么我们要是去掉细胞核会有什么现象产生?(Courandon and Forbrunne)将原生动物的细胞裂为二段,一段含有原来的核,另一段却没有核,有核的一段能进行再生,恢复原状,进行正常生活,无核的一段,其活力却渐衰退而终至灭亡。但如在细胞除核后三天内再给予移植一枚正常的核,这个细胞却能恢复健康状况,一切活动都和正常细胞一样。

若用细胞质壁分离法将植物细胞分成几个片段,与有核片段完全断绝联系的无核片段不可能有再生作用,但如无核片段和有核片段间仅有一丝狭长的细胞质相連,那么这相连的无核片段仍能再生织维质胞壁,这说明核与细胞质间的关系可能是一种化学分子相沟通的关系,在某种滿类的实验中又证明与核愈接近的细胞部分其再生能力也愈强。

上述实验论述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新陈代谢所可能产生的一些作用,细胞核和细胞质间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核的活动也受着细胞质的推动和节制。有资料证明细胞核内没有产生能源物质的能力,虽然可能有糖酵解作用但是远远不够,细胞核所需要的三磷酸腺核苷来源于线粒体的氧化作用,同时线粒体氧化作用中的重要辅酶二磷嘧啶核苷酸可能是有细胞核合成。因此,我认为细胞核虽然是维持细胞正常运转和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但同时受细胞质和线粒体的牵制和推动。

有资料证实肌纤维作为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一个肌纤维中可能出现多个甚至上百个细胞核。上文已提及细胞核对细胞新陈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氧运动与肌纤维的新陈代谢有着相互促进、抑制的作用。通过上述两个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提出,细胞核通过控制新陈代谢,对有氧运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上述观点可以得知,在进行有氧运动的过程中,被动员起来的肌纤维在收缩舒张的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必然会受细胞核的控制。我们又可以通过细胞核遗传特点“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的观点。那么子代细胞核对新陈代谢控制的能力,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系和父系。我们可以认为母系和父系有氧运动能力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遗传给子代的。如果得到证实那么将对进行有氧运动的运动员的选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肌纤维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三者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然而细胞核和线粒体遗传方式又具有显著差别,细胞核“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线粒体“属于较为典型的母系遗传”。二者在有氧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通过遗传到子代,在子代的肌纤维中哪一个占主导地位,还有待研究,可以肯定的是遗传对有氧运动能力有影响。

参考文献:

[1]翟象谦,细胞核的生理作用[J].生物学通报,1958(8).

[2]郭瑜,赖松佳,线粒体DNA的研究及其应用[J].畜禽业,2014(11).

母系社会 篇5

关键词:矮小型,优质黄鸡,繁殖性能,遗传参数,表型相关,遗传相关

与单纯追求快大白鸡生长速度不同,我国优质鸡育种要兼顾快大、高效与优质的平衡,矮小型品系的应用成为了可能。在优质鸡育种上,可以用矮小型品系母鸡为母本,与正常型品系公鸡杂交,得到后代表型全为正常型的公母鸡,因此利用矮小型品系可达到节约制种成本的效果[1]。

选择矮小型品系作为母系,除了体重矮小、节省饲料外,还要求有较高的繁殖性能。母本种鸡的繁殖性能,包括产蛋数、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等,是黄鸡育种中考虑选择的主要经济性状。较高的繁殖性能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鸡雏的成本,提高品种的竞争力。与正常型品系一样,矮小型品系的繁殖性能也可以通过选择提高,但矮小型品系的生理特点与正常型品系不同[2],相同性状的遗传规律、选择方法以及选种效果可能存在差异[3,4],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保证矮小型母系的选种效率。试验对黄羽矮小型母系繁殖性能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以便进行下一步的选种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鸡群为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的黄羽矮小型品系N303第三世代鸡群,该品系三黄特征明显、早熟、产蛋数高、体型小。品系为全同胞家系,鸡只血缘关系清晰。鸡群按照正常育种群管理饲养,在测定8周龄指标前按肉鸡的方式饲养,自由采食,指标测定后进行限饲,产蛋后搬到个体笼,测定个体300日龄产蛋数;45周龄时组建新家系,繁殖下一世代,个体画蛋,系谱孵化,鸡雏出壳后戴翅号,记录父、母及个体翅号。

1.2 指标测定

8周龄时逐只称量鸡只的体重,称重前停食8 h,不停水。开产日龄为母鸡产第一枚蛋的日龄。开产体重为鸡群产蛋达到10%时母鸡的个体体重,称重前停料2 h。开产蛋重为鸡群产蛋率上升到70%~80%,接近高峰时每只母鸡的蛋重为连续3枚蛋的平均重。300日龄蛋重为300日龄时各母鸡连续3枚蛋的平均重。个体产蛋数测定为所有个体从开产到300日龄的产蛋数。

1.3 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means过程统计基本统计量,用corr过程进行表型相关系数计算。用约束极大似然法(reml)估计方差组分进行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计算,线性模型为:yijkl=μ+rk+si+Dij+eijk。式中:yijkl为观测值,μ为总体均数,rk为母鸡批次效应,si为公畜随机效应,Dij为公畜嵌套下的母畜随机效应,eijk为随机误差。性状的遗传相关用公畜组分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指标测定结果

结果见表1。

注:8周龄体重、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300日龄体重、300日龄蛋重、300日龄产蛋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67%、4.75%、6.86%、7.21%、10.04%、6.24%、17.96%。

由表1可知:鸡群的开产蛋重和300日龄蛋重比较小,变异系数也比较小;300日龄产蛋数为103.98枚,但是变异系数为17.96%。表明个体300日龄产蛋数的整齐度很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 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

结果见表2。

注:对角线以上为表型相关系数,对角线以下为遗传相关系数;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8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开产蛋重、300日龄体重之间为中等程度的正表型相关,且差异极显著(P<0.01),而与300日龄蛋重的表型相关性较低,且差异显著(P<0.05);开产日龄与300日龄产蛋数为中等程度的负表型相关,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开产越早,300日龄产蛋数越高;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300日龄体重呈中等偏低程度的正表型相关,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如果提高开产体重,开产蛋重会相应提高,而300日龄蛋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遗传相关估计的结果表明,8周龄体重、开产蛋重、300日龄体重与300日龄产蛋数之间为偏低程度的负遗传相关,开产日龄、300日龄蛋重与300日龄产蛋数之间也为中等程度的负遗传相关,表明如果只选择产蛋数,会使蛋重降低。

2.3 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8周龄体重、开产日龄、开产体重、300日龄蛋重均为中等程度的遗传力,选种时可以采用个体表型选择;而开产蛋重、300日龄体重、300日龄产蛋数的遗传力估计值较低,选种应以家系选择为主。

3 讨论

产蛋数受环境因素影响大,遗传力估计值较小[5]。试验中的矮小型母系300日龄产蛋数遗传力估计值为0.256,与正常型品系相近,表明矮小型品系产蛋数的选择也应该以家系选择为主,适当结合个体选择。

试验估计开产日龄的遗传力为0.347,开产日龄与300日龄产蛋数的表型相关为-0.314,遗传相关为-0.214。S.Tongsiri等[5]利用兼用型洛岛红鸡和肉用型白洛克母鸡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2个纯系中,开产日龄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44;洛岛红鸡从开产至第17产蛋周的累计产蛋数与开产日龄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14,-0.22,白洛克鸡从开产至第17产蛋周的累计产蛋数与开产日龄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分别为-0.13,-0.33。R.P.Savegnago等[6]估计白莱航母鸡开产日龄的遗传力为0.53,开产日龄与全期(17~70周龄)产蛋率的遗传相关为-0.25,开产日龄与前期(17~30周龄)产蛋率的遗传相关为-0.85,而开产日龄与后期(30~70周龄)产蛋率的遗传相关仅为-0.06。A.Wolc等[7]估计褐壳蛋鸡开产日龄的遗传力为0.55,从开产至38周龄产蛋率的遗传相关为-0.09。综上所述,开产日龄的遗传力中等偏高,且与前期产蛋数有一定程度的负遗传相关,但与产蛋全期的相关性不高。开产日龄也可作为早熟性的一个选种指标[8,9]。对于优质高档鸡,从矮小型品系的估计结果来看,开产日龄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力,因此可以以个体选择为主,从该性状与产蛋数和蛋重的相关性来看,选择开产日龄可以提高前期产蛋数,但对全期产蛋数的提高影响较少,但要控制好开产日龄的选择,因为会影响开产及后期蛋重。

正常型品系蛋重的遗传力估计值较高,一般在0.5左右。开产时蛋重受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光照的影响,估计值降低到0.3左右,而在产蛋高峰时遗传力的估计值最高,可达0.45,产蛋后期又会降低到0.2~0.3,说明该时期环境因素对蛋重的影响加强[5,10]。另外,在肉鸡上一般用某一时间点的蛋重测定值(300日龄)作为选择指标,以期提高全期蛋重[11,12]。与正常型品系一致,试验中矮小型品系的蛋重遗传力估计值为中等偏高的遗传力(300日龄蛋重为0.427),且开产蛋重与300日龄蛋重之间有强的表型(0.400)和遗传相关(0.214)。对于矮小型父母代种鸡,提高开产蛋重比提高中后期蛋重的意义更大,后期鸡蛋作为种蛋来说已有足够重量,因此对于矮小型品系,选择开产或产蛋高峰时的蛋重更为重要,方法是个体表型选择。另外,也要注意蛋重与产蛋体重之间为较强的正表型和遗传相关,选择蛋重可能提高产蛋体重,而增加饲料消耗量。可以通过配套杂交的方式,将父母代母鸡的体重适当加大,以提高蛋重。蛋重和300日龄产蛋数为一定程度的负遗传相关,选择蛋重可能会降低品系的产蛋数。

参考文献

[1]王克华,郭军,窦套存.鸡性连锁矮小基因研究与应用[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1):44-49.

[2]XU Z,NIE Q,ZHANG X.Overview of Genomic Insights into Chicken Growth Traits Based o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and microRNA Regulation[J].Curr Genomics,2013,14(2):137-146.

[3]HULL K L,MARSH J A,HARVEY S.A missense mutation in the GHR gene of Cornell sex-linked dwarf chickens does not abolish serum GH binding[J].J Endocrinol,1999,161(3):495-501.

[4]AGARWAL S K,COGBURN L A,BURNSIDE J.Dysfunctional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in a strain of sex-linked dwarf chicken:evidence for a mutation in the intracellular domain[J].J Endocrinol,1994,142(3):427-434.

[5]TONGSIRI S,JEYARUBAN M G,Van Der WERF J H.Genetic parameters for egg production traits in purebred and hybrid chicken in a tropical environment[J].Br Poult Sci,2015,56(6):613-620.

[6]SAVEGNAGO R P,CAETANO S L,RAMOS S B,et al.Estimates of genetic parameters,and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es of breeding values related to egg production traits in a White Leghorn population[J].Poult Sci,2011,90(10):2174-2188.

[7]WOLC A,ARANGO J,SETTAR N P,et al.Genetic parameters of egg defects and egg quality in layer chickens[J].Poult Sci,2012,91(6):1292-1298.

[8]LEWIS P D,PERRY G C,MORRIS T R,et al.Effect of constant and of changing photoperiod on plasma LH and FSH concentrations and age at first egg in layer strains of domestic pullets[J].Br Poult Sci,1998,39(5):662-670.

[9]SIOPES T D.Initiation of egg production by turkey breeder hens:sexual maturation and age at lighting[J].Poult Sci,2010,89(7):1490-1496.

[10]YI G,LIU W,LI J,et al.Genetic analysis for dynamic changes of egg weight in 2 chicken lines[J].Poult Sci,2014,93(12):2963-2969.

[11]XU H,SHEN X,ZHOU M,et al.The genetic effects of the dopamine D1 receptor gene on chicken egg production and broodiness traits[J].BMC Genet,2010(11):17.

母系社会 篇6

线粒体DNA(mtDNA)具有在细胞中的拷贝数高、分子进化速率较高、分子间无重组以及严格的母系遗传等特点,20多年来一直是系统发育分析和系统地理学研究的有力工具。ND4用于编码线粒体中NADH脱氢酶第 4个亚基,其进化速率较快,多态性较丰富[1],是研究群体遗传的较好标记,适于分析亲缘关系较近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群体的遗传结构[2]。家马ND4基因的长度为1 378 bp。

之前有关马 mtDNA 的研究主要都是基于D-loop区和Cytb的[3,4,5,6,7,8,9],而以家马ND4基因为标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陈建兴等[10]通过PCR-SSCP方法检测了同为马属动物的家驴ND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发现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通过分析认为家驴起源于2个母性世系。杨虹等[11]通过PCR-SSCP方法检测了西南马ND4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受试西南马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不很丰富,并且认为西南马有2个母系起源。而对于全世界范围内基于家马ND4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起源进化的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此,本研究首次通过对目前GenBank中登录的所有家马ND4 基因的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相关普氏野马、驴和野驴的序列,应用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家马的母系起源及其驯化过程,以期为家马遗传资源的评价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为培育家马新品系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DNA序列来源

从GenBank上搜索并下载了目前登录的所有家马、普氏野马、家驴和野驴的ND4基因的完整序列,其中家马的序列共147条(登录号为AY584828、EF597512~EF597514、EU939445、FJ718996~FJ718998、HQ439441~HQ439483、HQ439485~HQ439500、JN398377~JN398401、JN398404~JN398457、NC_001640),普氏野马的序列3条(登录号为HQ439484、JN398402、JN398403),家驴的序列1条(登录号为NC_001788),野驴的序列2条(登录号为HM118851、NC_016061)。

1.2 数据分析

对所有的序列用DNAMan 7.0.2.176进行比对和剪切,统一为同源的1 378个核苷酸长度的全序列。通过MEGA 5.05和DnaSP 5.00.04软件分析家马 ND4 基因DNA序列的核苷酸分布频率和变异情况。以公式undefined分别与核苷酸A、T、G和C相对应,Pj为核苷酸j在位点i所占的比例)计算每个位点的平均信息量。对于样本量超过10个的品种,通过DnaSP 5.00.04软件计算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对所有的序列用Kimura 双参数法计算进化距离,然后以此通过Neighbor 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所有序列的聚类情况以检测家马的母系起源。该系统发育历史的推论过程由MEGA 5.05软件来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家马ND4基因的核苷酸分布频率

通过对147匹家马ND4基因全序列的比较发现,4种核苷酸中A的出现频率最高,为32.2%;G的出现频率最低,为10.9%。密码子第1位各核苷酸分布频率以A、C较高,各约占30%;密码子第2位以T(43.0%)占绝对优势;而第3位以A(42.6%)和C(36.1%)的频率较高。3个位置都以G的频率为最低。见表1。

2.2 家马ND4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

通过比对发现,所有的147条家马序列中共有84个突变位点,包括39个Singleton位点和45个简约信息位点。这些变异位点中,不存在插入缺失位点和三重、四重变异的位点。家马ND4基因1 378 bp的序列共编码459个氨基酸,这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亮氨酸(19.824%),最小的是天冬氨酸(0.635 8%)。序列间的84个突变中有56个是同义突变位点,剩下的28个为非同义替换位点。这147条序列共分为4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38 00±0.000 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53±0.000 2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7.625。

在所有的147条序列中,有4个家马品种的样本量超过了10个,在此计算了各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见表2。这4个品种的多样性指数之间差别不大,并且都较高,说明各品种家马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注:Irn代表Unspecified Iranian Breed[13],是伊朗的未命名的品种。

2.3 家马ND4基因各位点的平均信息量

通过公式的计算发现,在家马ND4基因的1 378个核苷酸位点中,不同位点的信息含量变化较大(0~1),信息含量高的位点在序列中的分布也不均匀,各位点信息含量的具体情况见165页彩图1。

2.4 家马ND4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用目前GenBank中登录的所有家马ND4基因的全序列和同源的普氏野马、家驴和亚洲野驴的序列来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由于家驴和亚洲野驴与家马该基因序列的差异较大,自然作为了系统发育树的根,而普氏野马序列和家马序列聚在一起。构建的NJ树各分支上显示重复抽样1 000次时的bootstrap值,见165页彩图2。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各分支的自展值较高,家马的母系来源基本上可以分为12个较大的分支。其中,中甸马(登录号为EF597512)单独成为一支。表2中提到的4个样本量较大的品种在各分支都有广泛的分布,尤其是意大利的Maremmano马和伊朗的未命名的品种Irn[13],在所有12个分支中的9个分支都有分布(见165页彩图2),这说明各主要马种基本都是多个母系来源的。特别应该注意的是,3个普氏野马序列的分支中包括了从东亚到西欧所有地理区域的品种的样品(见165页彩图2)。虽然大多数分支的样品构成与地理区域无关,但值得注意的是,纯血马(登录号为HQ439462)所在的分支各样品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关系,纯血马与2匹冰岛马(登录号为JN398399、JN398400)、挪威峡湾马(登录号为JN398398)和设特兰马(登录号为HQ439489)的序列聚在了一起,见165页彩图2。

3 讨论

关于家马的母系起源,大家已形成多重起源的共识。这主要是基于mtDNA D-loop区和Cytb的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3,4,5,6,7,8,9],而关于以ND4基因为标记对家马母系起源进行研究的报道还相对较少。ND4与Cytb一样,都是mtDNA的编码基因,因此在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中,二者相比D-loop区都具有相似的优势。其优势主要有:1)进化速率适中,较小一个片段就能揭示从种水平到属水平乃至纲水平的系统发生信息,而且在一定尺度内,其进化不受饱和效应的影响;2)基因的进化动力学内容能够很容易地与其生化机制进行关联分析[14]。

研究对来自GenBank的147条家马ND4基因的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4种核苷酸中A的出现频率最高(32.2%),G的出现频率最低(10.9%),说明家马ND4基因的核苷酸构成情况是富A与贫G的组合。G+C占41.7%,表明G+C含量并不高。密码子第1位各核苷酸分布频率以A、C较高,各约占30%;密码子第2位以T(43.0%)占绝对优势;而第3位以A(42.6%)和C(36.1%)的频率较高。3个位置都以G的频率为最低。说明ND4蛋白中富含分别以A(C)、T和A(C)作为密码子第1位到第3位的氨基酸,如Leu、Met、Ile,它们在该氨基酸序列中所占的平均比例为36.14%,并且密码子使用存在严重的偏倚。

通过对家马ND4基因全序列各位点的平均信息量的计算(见165页彩图1)和序列核苷酸变异分析发现,家马该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从4个样本量较大品种的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见表2)也可以看出,各品种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都较高,说明家马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从本研究所构建的NJ树(见165页彩图2)来看,各分支的自展值较高,家马ND4基因的序列可以聚为12个大分支,这与以前对于D-loop区[3,4,5,6,7]和Cytb[8,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陈建兴等[8]通过对家马Cytb 850 bp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发现,世界各地的家马可以聚为A~G 7个分支。M.Cieslak等[6]通过研究全世界1 754匹家马和207匹古代马的mtDNA D-loop区序列,通过网络聚类分析共确定了18个单倍型群。出现这一偏差的原因主要是mtDNA各区域的进化速率不同导致的,另外也与研究所使用的样本有关。中甸马(登录号为EF597512)单独成为一支,提示该马种的母系来源可能比较独特,有待进一步研究。在12个分支的9个分支中都有Maremmano马和伊朗的未命名的品种Irn的分布,证明这2个马种都是多个母系来源的,且母系来源十分广泛,或者是它们的母系祖先经历了多次驯化。另外,从166页彩图2中可以发现,普氏野马和家马的序列聚在了一起,而且聚在一起的分支中包括了从东亚到西欧所有地理区域的品种的样品,说明亚欧大陆各地区马种之间母系基因渗透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在笔者的研究中,普氏野马样品分为A系(纯系)和B系(和家马的杂交系),普氏野马B系单倍型聚在了以蒙古马单倍型为主的B分支中,有可能的情况是普氏野马的保护中用到了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相近的蒙古马,导致二者亲缘关系较近[8]。但是,考虑到普氏野马曾被欧洲列强偷运到欧洲各国,世界上现存的普氏野马都是当初被盗走野马的后代,因此普氏野马也有可能与欧洲各马种有过杂交的历史。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由于ND4基因的多态较驯化事件更古老,普氏野马与家马都保存着比较接近的古老的ND4序列,导致它们的序列聚在了一起。从165页彩图2中还可以发现,纯血马(登录号为HQ439462)与2匹冰岛马、挪威峡湾马和设特兰马的序列聚在了一起,这几个地理位置较接近的家马品种的序列聚为一支,说明这几个马种的培育和形成历史值得进一步去研究。随着样品测定范围的扩大,或许在更多的品种中会发现支持ND4基因多样性与更多地理信息关联的序列。

上一篇:班主任自身素质建设论文下一篇:水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