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缘何招工难

2024-05-17

企业缘何招工难(通用4篇)

企业缘何招工难 篇1

一、背景与影响浅析

春节过后的一段时期本该是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往年企业招工的集中期, 但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据报道, 在沿海各工业区一些人流集中的街道路口往年都有一些小型企业停车招人, 但今年已经看不到一家企业路边招人了。往年的热点地段都是招工抢人的战场, 今年也冷冷清清, 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并不意味着用工问题缓解, 而是更加严峻。招工难问题的凸显, 反映了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在渐渐失去, 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已经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然而, 在“用工荒”的背后, 我们应当看到这正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转机, 是我国工业产业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的契机, 也是实现工业产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实现梯度转移的机遇期。

二、从劳动力买卖双方现状的思考

(一) 从农民工的角度看。

“用工荒”的背后是就业观念的“改变”。首先, 时代的发展让打工者的需求发生的变化。同改革开放之初背负行囊南下打工的60后、70后的农民工相比, 今天以80后、90后为主的农民工更注重生活的质量。60后、70后的打工者都曾经受过困难生活的磨练, 而且一个外出打工者往往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全家人的寄托, 因此, 他们可以在外承受更大的压力, 他们不怕吃苦, 不怕加班, 不怕生活单调, 只要能赚到钱, 生活再艰苦也能坚持。而现在的80后、90后的打工者, 基本上都是刚刚跨出校门, 缺乏生活的磨练, 意志相对薄弱。单调、重复的劳动对他们来说难以忍受。富士康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充分说明现在打工者普遍存在的心理承受力差的特点。再者, 现在年轻一代的打工者不再像自己的父辈承受着那么多的家庭责任, 他们往往对工作会比较挑剔, 对生活质量和休闲娱乐更加注重。现在的年轻打工者在择业上也和他们的父辈有所不同, 以前他们的父辈从土地上直接走向工厂, 可以说一无技术, 二无文凭, 只要能找到活干就谢天谢地了, 而现在很多的打工者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过技术培训, 对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工岗位都不愿意去做, 这给需要大量操作工的代工企业招工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次, 产业的梯度专业为打工者找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 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中西部地区的很多省份为了挽留外出打工者也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对打工者而言, 在家门口打工生活的成本降低, 还能照顾家庭, 即使工资低一点也更愿意在家乡打工。

(二) 从企业的角度看。

“用工荒”的背后是中小企业生产方式的“不变”。现在用工荒的企业, 很多都是中小企业, 更多的还有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招工困难是因为这些企业技术落后, 生产成本较高, 本来利润就很薄, 越来越难以承受工人日益提高的工资和生活娱乐等条件的要求。

三、对策和建议

(一) 促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 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制造业面临着结构升级的巨大压力。惟一的出路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的竞争力, 以此来改变被动局面, 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向制造业的中高端过渡, 加大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拓展新的利润空间。上述做法除企业应加大自身努力外, 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如政府可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供必要的贴息贷款和减免税支持, 对研发和创新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便利。

(二) 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

中西部地区目前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仍具有相当的优势。中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如能成功的转移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 则可延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又可促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 但中西部地区必须提供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在劳动力培训方面、土地政策方面, 以及税收政策方面, 应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 便于项目落地。同时国家在交通运输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 特别是对出口企业, 应提供必要的运输配套设施。

(三) 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培训。

加大对现有劳动力大军的培训至关重要, 制造业要上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新产品开发和研发, 关键在于技术工人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更要提高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 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可预期的发展空间。这是稳定农民工的唯一办法。所以要把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把农民工视同企业的正式员工而不是廉价的打工人员。这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及考核企业对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

(四) 加快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专业方向不对口, 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多数集中在经济贸易、财务管理、计算机及管理专业, 而社会需求近年来却集中在理工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高级国际化经营人才等。随着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企业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人才, 因人才供应短缺, 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这一差距需要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迅速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比例, 加强理工科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以适应全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这一调整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对维系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摘要:春节假期已过, 工厂陆续开工, 但据新华社报道, 受国内外经济金融新形势、省域产业转型升级步入新格局、务工群体在年龄层次和社会舆论影响下产生新诉求等多重影响, 今年的“用工荒”问题凸显。本文立足于从务工群体及用工群体两个角度, 思考和分析用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认为企业用工荒的深层次含义是在目前经济现状下企业对转型升级的需求, 并以此为出发点, 本文提出部分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用工荒,群体分析,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呈斌, 毛晓燕.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04) 1、王呈斌, 毛晓燕.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用工荒”现象探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04)

[2]、马洪.充分发挥沿海城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J].天津社会科学, 1983, (01) 2、马洪.充分发挥沿海城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J].天津社会科学, 1983, (01)

[3]、彭昊.沿海八城市经济问题讨论会情况综述[J].天津社会科学, 1983, (01) 3、彭昊.沿海八城市经济问题讨论会情况综述[J].天津社会科学, 1983, (01)

[4]、谢学锋, 邓春英.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及对策探究[J].新西部, 2010, (08) .4、谢学锋, 邓春英.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及对策探究[J].新西部, 2010, (08) .

企业缘何招工难 篇2

近几年,不少企业都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为深入了解企业用工现状,寻求解决招工难的对策,本人对企业招工难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招工难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传统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现象比较突出,如制鞋、服装、眼镜等产业。企业反映最缺的是普工、技工等生产一线员工,占缺工总数的85%。最为紧缺的工种是服装缝纫工、裁剪工、皮鞋制帮工等。

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企业员工流失率偏高,一些企业新招进的大学生工作一年后流失率超过50%,大部分企业员工年均流失率在20%左右,有的企业甚至高达30-50%。为了招纳和留住员工,今年以来,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提高工资的措施,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同时,由于员工流失率较高,企业的招聘费用和培训开支加大,这些都从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二、企业招工难的原因

(一)中西部经济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减少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也逐年加大,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农村的.福利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东中西部的农民工工资待遇差距也已经逐步缩小,而生活成本差距越来越大。造成东部地区的吸引力减小,大量的农民工选择就地就业创业成为新的趋势。据市公安局统计,我市20xx年12月20日外来人员394.18万(含儿童,不含市内,下同),20xx年同期为 338.38万,20xx年同期为 291.29万,由此可见,近几年在温外来人口以每年14%以上的比例在减少。

(二)新生代劳动者对就业环境要求提高

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们的上辈人相比,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一般初中或高中毕业就进城打工,多数人不会种地,对土地没有依恋。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中关注管理人性化、工作前途及社会保障。他们不再受单一的经济驱动、而更加重视个人的感受、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目前吸纳农民工的中小企业“软”环境的缺失,不重视对员工的人性化的.关怀、技能培训以及发展前景,不易获得新生代农民工的青睐。

(三)企业用工不规范

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经营者不按规定要求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用工不办理相关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劳动者怕麻烦,甚至认为签劳动合同会约束其自由不愿订立劳动合同。许多企业对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的认识不足,缺乏做好培训工作的热情。部分企业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工资待遇低,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忽视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难以留住职工。

(四)企业内部员工发展空间不大

企业不善于从内部培养人才,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名员工进公司时是一线工人,几年后还呆在这个企业里仍然是一线工人的比比皆是,而几年后成为中高级主管的可谓是寥寥无几。这种情况下素质好,成长快的员工在掌握了熟练的技术,精通作业流程后就会选择离开,到别的同行企业竞聘管理岗位。由于平时企业不重视员工培养,不进行轮岗,员工不能做到一岗多能,一旦关键技术岗位的员工离职,至使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顶替,企业也会感到招工难。

(五)部分求职者的择业观念因素

一些求职者眼高手低,本身缺乏劳动技能,却又好高骛远,怕苦怕累,不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学习,频繁跳槽,导致员工队伍稳定性差,流失率大,这也是企业员工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无形中给企业招工带来了压力。

(六)季节性用工影响

一些企业由于生产周期性、订单不稳定等因素,用工短期化,生产淡季时裁员、减员,一旦企业订单增加,进入生产旺季时,又大量招工。这些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的稳定性差,由于不能提供常年有效的工作岗位,导致劳动力流动加快,企业也难以留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三、解决招工难问题的对策

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涉及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劳动者自身等社会各个方面和层次,真正解决此问题决非一朝一夕,需要企业、政府互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改善务工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在温州工作生活普遍感到有三难:住房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应该抓紧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卫生院、公交车站、娱乐设施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温州社会繁荣发展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在温州工作安心,生活舒心,把温州变成务工者向往之地。

(二)加强劳务交流与合作

政府部门应与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加强协作,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不定期组织企业参加跨地区劳务交流活动,组织规模较大的人才交流会和入校招聘活动,积极引入劳务用工,从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引入毕业生。同时,委托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推荐城乡劳动力来温州就业。

(三)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不快、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作为维持低价竞争的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压力,广大中小企业必须紧紧地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企业升级的速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盈利空间,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技术进步的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规范企业用工

企业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理念,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价位,适当提高职工工资,杜绝随意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强劳动强度的现象。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各项保险费,保证员工的休息休假,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加强与员工的交流和沟通,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增进对企业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

(五)加强劳动者自身素质培训

企业缘何招工难 篇3

1 当前企业用工需求的主要特点

日前, 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 该市共对377家企业开展了劳动用工需求调查工作。从抽样情况看, 企业用工呈现以下5个明显的特点。

1.1 用工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小微民企岗位需求“一马当先”

从调查情况看, 377家企业2012年计划需求用工11661人, 与2011年需求基本持平。从单位性质看, 有限责任公司用工需求量较大, 227家用工单位共需求6363人, 占需求总量的54.6%, 小微民营经济岗位需求旺盛, 占据需求总量的“半壁江山”;95家外商投资企业需求3677人, 占需求总量31.5%;55家台、港澳企需求1621人, 占需求总量13.9%。

1.2 生产性和服务性普工需求旺盛, 具有一定特长的技术性工人供需矛盾较突出

近年来该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尤其是钢结构制造业企业增加较多, 拉动了用工需求不断增长。从调查情况看, 机械制造类的操作工需求量最大, 需求4286人, 占需求总量36.8%;电焊工需求1340人, 占需求总量11.5%;车工、铸造工等需求743人, 占需求总量6.4%;商品营销员、促销员等756人, 占需求总量6.5%;裁剪缝纫工需求407人, 占需求总量3.5%;包装工422人, 占需求总量3.7%。在管理岗位上, 销售和营销经理412人, 占需求总量3.5%;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173人, 占1.5%;财会统计人员161人, 占需求总量1.4%;食品工程技术人员58人, 占需求总量0.5%。

1.3 招聘条件放宽, 在用工方向上企业偏重聘用外来劳动力

从调查情况看, 大多数企业对用工条件放宽, 只要满足岗位需求即可。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当地没有吸引力, 不少企业想通过外出招聘的形式进行招聘。

1.4 工资价位上扬的趋势使不少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调查表明, 面对当前职工流动性强的现状, 不少企业想通过适当提高工资标准、改善福利待遇、完善内部管理、丰富职工生活等措施稳定职工队伍。工资价位上扬使同行业之间规模小、产量低的小型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用工竞争趋向加剧。

1.5 “以工招工”的招聘方式受到企业青睐

准备采用何种方式缓解当前的招工难题时, 企业更乐意采用通过老员工介绍或从家乡带来的办法解决当前的普工短缺问题, 尽管招聘成本加大, 但对企业来说, 职工认知快、便于管理和使用。

2 小微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 造成当前部分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有:

2.1 供求错位导致企业“招工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 外销和内销同时拉动企业订单回升, 特别是外单的增加, 使企业用工需求量上升, 而时下人力资源供给受季节、节日等因素的影响, 供求错位, 导致企业缺工和“招工难”。

2.2 劳动力供给不足造成企业用工缺口

2.2.1 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

近几年该市经济发展迅猛, 就业机会的增多使单纯务工的富余劳动力相对减少, 加之新成长的劳动力因升学、参军、自主创业等多渠道分流, 造成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

2.2.2 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近年来, 不少劳务输出地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就业机会增多, 而当地原来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优势已日渐消退, 甚至不复存在, 造成输入的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2.2.3 务工人员流动频繁造成短时缺工

一方面现在不少务工人员喜欢“打工+旅游”的流动就业模式;另一方面, 工资价位成为职工流动的“导向标”, 哪里的市场价格高, 劳动力就流向哪里。调查中, 不少鞋帽制造业的老板反映, 职工流动过快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不少职工学徒期满掌握技术后, 不打招呼就“跳槽”, 企业很被动。对此, 企业本身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2.3 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影响职工队伍相对稳定

部分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 缺乏吸引力。一是工资、福利待遇不高, 达不到同行业平均工资;二是有的企业没有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 未缴纳劳动保险, 职工有后顾之忧;三是工作时间较长, 没有加班工资, 职工有怨言, 造成职工稳定性和凝聚力差;四是企业远离城区, 交通不方便等导致招聘吸引力差。随着企业搬迁改造, 部分企业深入远离城区的偏远乡镇办厂, 扩大生产规模, 加之同行竞争压力大, 导致招聘困难。

2.4 “留工”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 该市在营造外来工就业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务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 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造成留工的环境不够理想, 对外招工的吸引力不高。

3 主要对策和建议

3.1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加大就业服务力度

一是携手企业搞好招聘工作, 通过外出联系、组团跨区域招聘等形式全力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难题。

二是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制度, 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提高工作针对性。

三是积极搭建劳动力供求平台。开展“春风行动”大型宣传咨询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就业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 完善配套服务, 为企业和求职者创造更多供求机会。

四是继续培育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中介市场, 规范各种劳务中介, 疏通求职及用工通道, 促进劳动力有序化流动。

3.2 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一是指导企业根据市场特点合理确定工资待遇水平, 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用工理念, 保障职工合理合法权益,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三是拓宽招聘渠道。指导企业改进生产条件, 优化用工环境, 通过 “以工带工”等形式, 鼓励他们带更多的同乡来本市就业。

3.3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做大做强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 推动其向高端化转型升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在“转方式, 调结构”的攻坚战中, 全力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努力满足行业、企业用工需求。

3.4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改善就业务工环境

继续为外来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四免一助” (免费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咨询;实施农民工在职培训援助活动) , 同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依法查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努力创造良好的务工和就业环境。

摘要:当前, 我国进入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企业产品订单数量逐增, 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部分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用工缺口较大, 出现阶段性、临时性招工难现象。本文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 通过走访调研, 分析了企业用工的特点、“招工难”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对强化人力资源保障、破解小微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招工难,破解

参考文献

[1]胡鞍钢, 等.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2][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蒋斌, 张蘅,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3]谢晖, 唐勇.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30) .

[4]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企业缘何招工难 篇4

近几年,用工荒愈演愈烈,对中小企业形成巨大冲击。跟以往不同,新的用工荒日益常态化,因为其出现有着更复杂而深刻的原因。长效解决中小企业招工难要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工就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环境;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路径,向人力资源管理与技术创新要效益;民工努力提升各种素质,找准自身定位与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在这里,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解析招工难问题。

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相关部门要把民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创造一个和谐、民主、法制、公平的用工环境,以此留住民工并可吸引外来人员。一是对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社保缴费政策鼓励提升工资。二是加强用工信息的监测收集和宣传发布力度,加大组织面向一线劳工的公益性免费招聘会和推介会,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免费招聘会的补贴力度。三是以职业技工培训学校为主体加大劳动者培训投入,由公共财政负担技工院校的全部或部分培养经费。四是加快农民工社会融合,推广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推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问题。五是推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工作。如对贷款额度在100万元~500 万元之间的,由同级财政根据财力情况按照同期基准利率实行不同比例如50%~25%的贴息。

(二)改善民工就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环境

解决“招工难”的问题,留人远比招人更重,要解决用工难要从内部管理入手。一是积极促进企业产业化改革,提高知名度、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劳动工资和福利待;二是招工方式力求多样化,网上发布招工信息或是在厂门口贴招工启示;到当地的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招工,也可以发动工人招工人,发放一定的员工推荐奖金等等。三是做好同工同酬,在分配改革的基础上,打破城市工与农民工的界限,实行同岗同酬制度。四是做好职工福利,改善民工工作环境、尽力提高食宿条件以及劳动保护条件,注重民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三)民工自身素质提升,准确定位与科学规划

上一篇:设计网络调研问卷下一篇:网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