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式

2024-10-21

团队合作式(精选9篇)

团队合作式 篇1

1引言

翻译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核心, 是跨文化交际和信息传递的桥梁。在不断发展的中国翻译服务市场, 优秀翻译人员严重匮乏, 高水平翻译人才弥足珍贵。信息爆炸的时代, 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翻译人才, 除了教师从讲授者到学习辅助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外, 还需要企业的参与。因此, 校企合作也成为高校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地进行翻译方向的校企合作成为各高校翻译专业教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2翻译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在翻译教学合作方面, 闫栗丽 (2011) 提出在翻译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增加翻译项目、现代翻译工具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其所在的传神翻译公司可在高校设立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语料库。蔡辉 (2013) 从招生就业、师资合作、课程设置、实习基地、项目合作、共建实验室、奖助金、赞助等多个方面论述了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刘和平 (2014) 提出以中国译协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让语言服务类公司积极参与翻译教育, 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办学平台。

在翻译技术合作方面, 成都大学与荷兰灯塔软件 (成都) 有限公司合作, 通过在线翻译软件系统,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专业实训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路径, 培养产业化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专门人才。 (杜洁, 2009) 曾立人 (2012) 提出通过在线通讯模块完成客户、企业和师生之间在翻译流程上的充分交流和合作, 实现生产驱动、教学紧跟、通讯平台配合的设计理念, 达到校企之间在翻译流程上的合作。

然而, 上述各种翻译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中, 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使高校和学生受益, 同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如何鼓励翻译公司等企业参与翻译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翻译专业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企业和学校资源, 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接轨, 有利于实现从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然而, 在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上, 地方本科院校并不能像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奥委会培养奥运翻译班, 或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知名企业合作翻译实习生项目。当前, 地方本科院校的翻译校企合作存在以下问题。

(1) 翻译职业能力培养的缺失

翻译职业能力是指具有翻译职业道德的合格译者在竞争的市场与客户互动的能力。Nord (1991) 指出翻译人才培养要以职业化为前提, 从学习动机、课程设置、授课程序、文本选择、翻译评估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职业化的导向作用。穆雷 (2004) 也提出翻译教学应以培养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

然而,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很少涉及职业翻译, 学生基本不具有从事翻译行业的职业能力。即使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高校教师忙于日常教学而很难到企业中锻炼, 未曾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等实际事宜, 也没有找到使学生和企业在合作中“双赢”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无保障

学校在保证学生的基础翻译能力后, 就需要通过实训和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虽说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 但内地城市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毕竟相当有限。目前翻译的市场需求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和一线城市, 由于在校学生对翻译公司的贡献有限, 因而想把翻译公司引进校园是很困难的。在“走出去”时, 如何与重点本科院校竞争, 在翻译公司或语言需求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也是各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解决的难题。

(3) 校企脱节, 合作流于形式

目前, 很多校企合作双方由于无足够的经费保障, 缺乏安全责任和劳动准入制度, 合作项目缺乏实质性成果等原因, 很多院校的翻译专业校企合作仅仅流于形式。例如, 有的院校带领学生参观企业, 或是请企业人士来学校做一个讲座, 或是翻译软件公司在学校建立一个实验室, 就算完成了校企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实际上是校企脱节, 学生的收获和翻译水平的提高非常有限。

(4) 校企订单式培养与自主就业的矛盾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采取的主要校企合作模式, 但是“订单式”培养的单一性和学生职业兴趣的多样化相矛盾。学生接受了学校与企业制定的教育模式, 那么毕业后就应赴该企业工作。但往往有部分学生在入学时看好该企业, 也接受了该模式, 但就业之际却有了更好的选择;也有的学生不愿意这么早把工作定下来, 认为世界那么大, 应该去看看。另外, 由于“订单式”培养方案主要是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做, 针对性较强, 学生转岗的困难很大, 处理不好, 也会使学生的利益受到损害。

4校企合作模式下翻译团队的自主学习

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让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 只有做到这一点, 合作才有可能持续进行下去。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在翻译及相关行业展开多方位的合作, 并充分发挥翻译特色专业团队的自主学习。

(1) 市场导向的指导思想

翻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看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翻译专业的学生, 完成自己的学业之余, 想得最多的无疑是毕业之后的出路。对想要从事翻译这一职业的同学而言, 翻译市场的发展前景, 以及市场对译员的需求度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 在培养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必修、限选和任选课程, 同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 变企业需求为行业需求

随着职业教育全面进入地方本科院校, 各院系需要在传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窄”之间找到平衡点, 以便处理好专业通用性与岗位针对性的关系。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时, 不应局限于为某企业培养人才, 而是要更加深入了解整个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等, 将学生的培养纳入行业发展规划中, 为行业培养人才。

由于翻译行业的涉及面广, 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的翻译需求量非常有限, 所以学校应该展开与多家翻译公司、涉外企业、外事单位、行业协会等语言服务需求单位进行合作。这样, 学生不仅能参与实际翻译项目, 体验翻译行业运作程序, 获得翻译实践经验, 而且可以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领域的背景知识。

(3) 多方位教学合作

学校需要展开多方位的翻译教学合作, 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职业能力, 因为职业能力是翻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郑庆珠, 2011)

教学合作上, 学校要培养和整合跨专业、跨行业翻译师资,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翻译实践任务, 如各种展览会的翻译工作等, 提高教师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同时, 可选派翻译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到翻译公司或大型企业翻译部门任职, 熟悉翻译流程, 洞察行业发展动向, 与企业建立普遍联系, 建立校企合作桥梁。此外, 还可聘请翻译行业资深译员、特定领域翻译专家、翻译公司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定期到学校开办相关翻译讲座。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翻译市场动态, 防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 而且也有利于企业提高翻译理论素养。

项目合作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它可以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培训、翻译教师针对翻译公司员工的翻译理论培训, 也可以是某一特定领域口译和笔译的研究、为各企业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特定领域词汇和惯用语语料库的建立、行业英语规划化研究和推广, 还可以是与各大国际展会组织机构合作、承包展会的语言服务等等。

(4) 翻译团队式自主学习

为了解决学生翻译能力不佳、职业能力欠缺、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 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坚持以“译”为核心, 采用团队式自主学习培养模式。翻译团队具有就业灵活性、资源共享性和合作延续性等特点。

在翻译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根据翻译市场行情、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专业翻译团队 (经贸金融、法律法规、医疗卫生、信息工程、机械工程、汽车制造、有色冶金等) 。通过翻译团队, 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理论教学, 课外通过翻译教学网络进行辅导和实训。学生可以利用“自主实训”“团队实训”等方式进行翻译自主学习和翻译项目的实践。翻译团队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自建翻译术语库, 形成有效的项目翻译流程, 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还可以整合翻译团队, 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业务队伍, 形成翻译项目团队管理中心, 中心人员分工明确, 可分为客户部、翻译部、译审部等职能部门, 实行业务流程一体化、系统化管理。以客户部进行业务联系为起点, 各个部门有机围绕翻译工作进行运转, 实现业务受理、翻译、评估及成果宣传的流水线操作, 使成员对翻译工作的具体流程、工作重心、翻审结合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5) 翻译团队体现院校特色

我国的专科和本科院校曾经都是以特色专业命名的高校, 而如今都发展成为了综合性大学, 致使院校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在组建翻译团队时, 一定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 结合行业对翻译的需求, 组建富有特色的专业翻译团队。这样, 翻译团队成员可以选修和旁听特色专业的课程, 进行行业背景知识学习和积累, 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行业资源, 争取校企合作的翻译项目。

5结语

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翻译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核心, 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翻译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形式应多样化, 翻译团队式自主学习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翻译能力, 也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职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为目标、以专业为特色的翻译团队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灵活地就业, 保持翻译团队和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Rodopi, 1991:167.

[2]蔡辉.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 2013 (1) :51-55.

[3]杜洁.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 2009 (1) :14-16.

[4]刘和平.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中国翻译, 2014 (5) :40-45.

[5]穆雷.翻译教学发生的途径[J].中国翻译, 2004 (5) :27-28.

[6]闫栗丽.校企合作培养中高端翻译管理人才[A].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179-196.

[7]曾立人.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学生产平台设计研究[J].上海翻译, 2012 (4) :47-52.

[8]郑庆珠.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探微[J].上海翻译, 2011 (1) :44-47.

团队合作式 篇2

姓名:身份证号码:

1、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有哪些?

答:(1)、学习能力;(2)、实践能力;(3)、创新能力;(4)、社交能力。

2、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能力有哪些?

答:(1)、团队凝聚力;(2)、合作能力;(3)、沟通能力;(4)、领导能力;(5)、执行能力。

3、如何理解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能力与团队能力?

答:能力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专业技术人员团队能力是指团队人员配置、组织其所掌控的资源,创造环境,确实、可靠达成或超越其既定策略目标的能耐。

4、试述团队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答:(1)、优势互补的原则;(2)、共同信仰的原则;(3)、团结合作的原则;(4)、自身培养的原则。

5、创新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答:方法:创新与发明创造;创新与研究开发。

特点:创造性;高收益性;风险性;系统性;时机性;适宜性。

6、简述团队合作的作用。

答:有利于促成个人与团队的双赢;有利于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团队工作创新;有利于促成个人与团队的双赢有利于个人行为规范;有利于决策效率的提高。

7、什么是有效团队合作?

答:高效的团队,其合作过程是平等融洽、沟通通畅、资源共享、共渡难关、同舟共济。这样的团队合作,才是有效合作的团队。

8、试述如何提高团队的有效合作。

答:1)正确看待职责与收益的关系,形成自愿的合作。

2)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形成积极的合作。

3)保持有效沟通,形成坦诚的合作。

4)打造高绩效团队,形成积极的合作。

5)完善制度保障,形成安心的合作。

9、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哪些创新能力?

答:第一,学习能力;第二,分析能力—;第三,综合能力;第四,想象能力;第五,批判能力; 第六,创造能力;第七,解决问题能力; 第八,实践能力;第九,组织协调能力;第十,整合能力。

10、实现团队中个人自治和团队合作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第一,尊重个体差异;

第二,协调目标双重性;

第三,相互负责;实现共赢的模式。

11、简述创新团队精神的作用。

答:第一,目标导向功能;

第二,凝聚功能;

第三,激励功能;

第四,控制功能。

12、影响创新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凝聚力的强弱受来自团队外部和团队内部的众多因素的影响:

1)、外部因素。团队总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积极进取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消极的外部环境则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

2)、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往往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内部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13、什么是创新意识?

答:1)、哲学角度。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2)、管理学角度。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及其价值性、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此来规范和调整自己活动方向的稳定的精神态势。

14、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各有其优缺点和独特的作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同,发散思维总是思考还有什么新的方面、新的途径、新的方法,而如果只有思维的发散过程而无收敛过程,尽管可以爆发出许多思维创新的闪光和智慧的火花,但不能形成集中的思维力量,会使思维失去控制而陷入无序状态,变成混乱性思维。如果只有思维的聚合过程而无发散过程,只沿着同一方面进行思考,就会对新的领域、要素、方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使思维陷入呆板、保守和僵化,从而抑制创造性思维。

可见,两者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思维过程中,如果发散不以聚合为前提,思维就不会获得成果;聚合如不以发散为先导,也不会有创新。因此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15、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答:第一,行业知识和企业的知识;

第二,在公司和行业中拥有人际关系;

第三,信誉和工作记录;

第四,领导者的基本的技能包括:社会技能,概念技能和专业技能;

第五,要拥有个人价值观;

第六,要拥有进取精神。

16、简述创新团队沟通力的含义和特征。

答:团队沟通力是指成员之间互相吸引的程度,这是一个团队赖以自豪的一种整体感,包括忠诚、投入、志趣相投以及为团队作牺牲的意愿,是将每个成员“粘”在一起的“胶”。团队沟通的特征:

第一:精而简的沟通规模;

第二:团队成员的多样性;

第三:团队交流的直接性;

第四:面对面交流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具有较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五:积极承诺,通力合作。

17、创新团队沟通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统一的工作目标原则;

第二,办事制度化原则;

第三,建设性争议程序化原则;

第四,对下属的信任原则。

18、团队决策有哪些利弊?

答:团队决策的优势:

1)团队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2)团队决策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3)团队决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4)团队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5)团队决策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

团队决策的弊端:

团队决策虽然具有上述明显的优点,但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影响决策的质量。团队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速度、效率低下;

2)有可能为个人或子团队所左右;

3)很可能更关心个人目标;

4)决策绩效模糊;

5)决策内容泄密。

19、团队执行力不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第一,人才缺乏是执行不畅的根本原因;

第二,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

第三,责任缺失,执行不到位;

第四,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20、强化创新团队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答:第一:强化执行力文化的建设;

第二:树立明确的团队目标;

第三:引入竞争机制;

第四:注重沟通激励机制;

第五:建立学习型组织。

21、创新团队合作的五大障碍是什么?

答:

(一)缺乏信任;

(二)惧怕冲突;

(三)投入不足;

(四)逃避责任;

(五)漠视结果。

22、创新团队化解创新障碍有哪些方法?

答:

(一)查表法;

关于团队任务式教学的探讨 篇3

事实上,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团队工作方式因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力而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代大学生, 无论他的专业是什么, 他将来都不可避免的要在一个集体或团队中工作。但是, 我们却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工作能力, 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我们也十分有必要关注大学生团队工作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团队任务式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多年,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形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增强和推广同样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 团队任务式教学及其特点

团队任务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 是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自由地组成一个小的学习团队 (或学习小组) , 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 接受老师的统一评价。团队任务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学习团队人数较少, 一般在3-6人之间, 人数太多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增加了交流难度, 太少又达不到培养团队工作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 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团队, 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3) 学习团队目标明确, 有共同的学习任务, 任务的完成建立在团队成员各自所负责承担的工作和通过讨论达成的统一共识基础上, 团队成员之间有分工有合作, 共同致力于同一目标。

(4) 学习团队采用民主的形式, 团队成员自由地分享不同观点,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5) 学习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接受老师对所完成任务的统一评价。

2 为什么要进行团队任务式教学

团队任务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组成学习团队之后, 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互相激励,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目标更为明确, 形成合力之后, 学习能力大大增强, 起到1+1>2的作用,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拓宽思路、启迪思维、激发热情, 分享好的学习方法和信息, 取长补短, 博采众长,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的优势, 集中团队的智慧创造出高质量的作业。

(2) 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团队工作中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 学生必须努力去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和合作, 寻求一种良好的合作方式, 在小组成员的反复交流过程中, 学生逐渐学会接受和放弃, 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整个小组的合作环境, 以达到最有利于团队任务圆满完成的目的。

(3)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团队工作中, 当小组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学生如果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势必会为团队利益带来损失, 也因此可能会被团队其他成员孤立, 甚至被开除出小组, 如果因此落下不好的声誉, 在将来的课程中也很难被别的同学接受。因此学生从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必须遵守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的原则, 当集体利益变得更为重要时, 小组成员就会希望整个团队的表现被认可和得到好的评价。

(4) 有助于融洽同学间的关系。学生通过组成学习团队, 增加了学习过程中与同学交流的机会, 在频繁的交流过程中加深了了解, 增进了友谊, 团队工作中取得的好成绩, 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客观地看待每个成员在团队任务完成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学生也在分享团队责任和荣誉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5) 大学里的团队学习经历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将来的团队工作环境。团队工作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存在于社会各行各业, 大学生将来也不可避免地要在团队中工作, 大学期间的团队工作能力的培养将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3 如何进行团队任务式教学

在高校教学中推行团队任务式式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 比如有些同学过分依赖小组其他成员, 缺乏参与意识;有些同学由于性格原因, 不能很好与团队其他成员交流合作;有些同学则根本不关注于成绩, 就无所谓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感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能让团队任务式教学的推广面临一些困难。因此, 探索一种规范的的团队任务式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 教师在团队式任务教学中应该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 通常团队任务应该是一个较大的作业, 有一定的工作量, 有一定难度, 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相当的精力的投入才能完成, 例如, 对于管理类教学来说, 可以是一个论文或者一个大的案例分析。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题目, 并且确保各小组的题目难易相当, 任务内容应该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深入学习。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和有明确的完成时间。对于过期没有完成任务的团队,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惩罚, 当然规则应该事先定下, 并且不能任意更改。例如, 可以规定每超过一天, 扣该作业总分的5%, 超过一周, 该作业记零分等。

其次, 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给他们一定的民主权力。对于学生怎样完成团队任务,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对学生在完成团队任务过程可能出现的困难, 进行集中辅导, 讲授团队任务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明确团队任务要求达到的标准。可能的话, 每一个团队在交稿之前, 可以安排一次与老师的讨论会。对于学生在团队学习过程中的安排, 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 让学生自己去应对和处理团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式任务教学, 营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学习环境。对于组队顺利, 在团队任务完成过程中没有出现解散或者组员发生变化的团队, 应该给予一定奖励, 比如, 在小组总成绩上加5%-10%。对于组队不顺利或团队成员发生变化的小组, 老师应积极引导,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团队学习环境。

第四, 规范团队任务的分配, 通过分数杠杆进行调节。为了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 避免个别团队成员只挂名不做事的现象, 以及减少由于个人失误导致小组任务失败的风险, 团队任务最好注明每一个小组成员实际完成任务情况, 成绩评定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为小组成绩, 另一部分为个人成绩。

第五, 加强团队任务的过程控制。由于学生参与团队任务经验不足, 对所承担团队任务理解不充分, 时间分配不合理, 以及思想上不够重视等原因, 实际操作过程中, 团队任务的完成过程存在很多的问题。加强团队任务的过程控制, 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在进行团队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第六, 团队成员间的同级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任务完成的同时, 每个团队成员应该填写一个对其他成员的评价表格, 作为老师评分时的参考, 以避免个别学生在团队任务中不付出劳动, 出现“搭车”的情况。

第七, 作为对团队任务的一种验收方式, 在团队任务完成后, 可以安排专门的课堂时间, 要求各小组学生对自己完成部分分别做课堂讲解, 一方面可以让各小组相互对比, 寻找差距, 促进学习;另一方面, 也进一步验证各小组成员是否真正投入相应的精力在团队任务中, 是否真正深入理解自己完成部分的内容。真正地让团队任务式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第八, 团队任务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 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中个人作业、考试等教学形式有效地培养了个人专业知识技能, 应该在教学组织中占重要地位。通常情况下, 团队任务式教学在教学组织中所占的比例应该低于传统教学方式。

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团队工作方式因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力而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代大学生, 无论他的专业是什么, 他将来都不可避免的要在一个集体或团队中工作。但是, 我们却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工作能力, 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我们也十分有必要关注大学生团队工作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卓越团队体验式培训心得体会 篇4

第八期学员:王明伟

5月20日带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安溪龙门志闽培训基地的体验式培训,很快为期两天两夜的体验式培训结束了,带着激动的心情我写下这段心得体会。这是一次全新全程没有任何教材的学习,以前接受的是从理论再到实践的灌输式教育,而这次在安溪龙门志闽培训基地的体验式培训让我从内心激发出种种的思绪和无尽的激情。

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两天两夜的接触,能站在台上勇敢的表现踊跃的分享,相信自己确实比之前敢于发言,有自信心,使我明白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带来不断的进步。

沟通是一个团队的桥梁:在一个团队完成的任务中,沟通是使大家凝聚协调的连接线。主动交流等是实现集体目标的关键,沟通可以让所有人变得主动、积极和智慧,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相信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有一句名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当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却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事情,形成一个完美的集体,这是团队的魅力,是人与人的真诚合作。虽然同是农商人,但是大家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支行,以前很多相互不认识,有的只知其名,不识其人,有的只听其声,不见其人,总有一些陌生感,距离感,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团队走在一起,从组建中队,组织排练入场式,大家认真同心的对待每个细节,得到导师以及其他中队的认可。从“盲人与瞎子”的体验游戏中,让我感到生活中离不开信任,也体会到信任的含义,从“穿越电网”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目标、流程、执行,每个环节井然有序,最终全部安全的穿越过去。

每次的体验都是一次生活的真实写照。饮水思源,我的收获离不开他人的付出,感谢领导给我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导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所有同事的齐心协力、精诚合作!

团队合作式 篇5

一、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背景分析

一直以来, 学校的校本教研受传统思想束缚, 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思想, 研究的主题不明, 教师在迷茫中摸索着前进, 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

二是学校的教研氛围不浓, 好多教师把教研当作一种任务, 为教研而教研, 是流于形式上的教研, 是一种浅层次的教研。如, 在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中, 听到最多的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评课的教师讲得顺畅、上课的教师听得舒服, 形式上是以“一对一”的静态交流为主, 内容也多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等。教研效果也可想而知, 最要不得的是, 学校与教师都将教研的重心停留在教的层面上, 对研的开展缺乏实质的工作, 教与研的脱节非常严重。

三是在教研活动中, 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认真对待, 可停留在单兵作战上, 没有团队协作的氛围。有的教师只顾自己的发展, 只耕耘自家的三亩地, 只强调自己的生存空间, 只知清扫自家雪, 认为知识是私有的, 经验是自己的, 好的教学信息不交流, 好的教学经验不传授, 有了问题相互指责, 有了成绩相互争夺。教育教学各自为阵, 这些问题是与课改的理念格格不入的, 是我们亟待摈弃的。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从2010年起, 提出了为期三年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活动方案》, 方案的提出得到了教师的大力支持, 足见教师对自身成长其实是很渴望的, 只是很多时候处于迷茫状态, 无所适从而已。打造校级骨干教师队伍, 必须给教师搭建好一个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于是, 我们提出了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活动方案。主题式教研团队的提出基于这样几方面的认识: (1) 我校现有教师69人, 其中市、区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7人, 校内骨干教师人数相对缺乏, 但如果能发挥好已有名师的引领作用, 效果肯定会不一般的, 因为这些土生土长的草根专家对教师的身心示范是直接的、潜移默化的。 (2) 学校教师69人中近50人在35周岁以下, 年轻教师占了大部分, 这些教师的冲劲与激情尚未全部锐化, 还处于可打造阶段, 他们经过多年工作积淀, 已有一定教学经验, 如果能给以恰当的引领, 必定会脱颖而出。 (3) 可以从两个角度同时入手, 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质量。一是开展主题式教研, 有研的主题, 能按主题方案开展教研活动, 使教研活动的目的性明确;二是构建教研团队, 营造团队教研的氛围。在团队中开展活动, 用团队的思想, 集团队的智慧开展活动, 使我们的教研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 我们提出以构建教师教研团队为途径, 按照学校制定的主题式研讨活动, 开展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 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攀升业务新高峰, 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的作用, 使之成为学校深化课改实践的领跑人, 逐步成为学校教育品牌的主力军。

二、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的行动策略

1. 组建学科教研团队, 营造合作的团队氛围。

根据实际情况, 学校组建了12个学科教研团队。分别是一至六年级六个语思学科团队, 三个数学学科团队, 一个英语学科团队, 一个体育学科团队, 一个艺术科技学科团队。聘请了12位工作敬业、业务素质突出, 并有一定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团队组长。通过积分的形式开展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建设。

2. 确立团队主题研修流程。

(1) 发现问题, 确立主题。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提炼研究的主题, 确立研究课题。 (2) 专题学习, 提高认识。专题理论学习具体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业务学习, 学习一些与主题接近的理论资料。二是实践中学, 从理论的层面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剖析, 并寻找其根源。三是教后学, 对实践过程中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交流。 (3) 集体备课, 共同讨论。集体备课主要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讨论, 围绕主题,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4) 课堂实践, 印证预设。每学期进行的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 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 是教研主题实施的有效保证。 (5) 共同探索, 反思教学。通过反思逐渐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思在课后”就是教师在教学后必须有反思, 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开展自我分析, 以便打造亮点、剖析暗点, 总结经验, 提炼理念,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些环节中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 主题的确定必须体现“源于实际需求,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是整项活动的纽带。而课堂实践是整项活动的灵魂, 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3. 确立团队活动主题。

根据学校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的精神及学校围绕校本教研所制定的文化战略, 学校制定了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主题的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方案。提出了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 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为研究核心, 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 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团队主题研修活动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的研修方案, 各教研团队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子课题, 每学期有研究的重点及落实计划的部署。

4. 做好团队主题教研及课堂实践活动。

根据学校制定“关注课堂有效性”校师现场书面评课———上课教师说课反思———主评教师评课———随机抽签评课———自由互动评课———教科室点评。其中主评教师评课由上课的教研团队事先确定1位教师为主评教师。随机抽签评课教师。由教科室当场抽5位教师进行现场评课, 评课时每位教师发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不少于3分钟。

5. 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推动教研团队和谐发展。

为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 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学校建立了教研团队激励工程活动方案。按照期初落实活动主题、中期强化过程管理、期末总结考核评比工作思路, 从过程与结果两方面入手, 采用积分的形式予以综合评价, 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积分主要涉及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计划的制定、活动开展及活动的参与情况等五个积分指标, 期末, 教科室提供五个指标的活动数据, 各团队对照五个指标自评积分。结果的积分强调的是在团队的合力作用下所取得校级、区级及以上等方面的成绩, 主要涉及内容为课堂展示、教改项目、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情况, 教科室在期初公布结果的积分项目, 便于各团队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期末, 根据过程本研修活动主题及《东湖镇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课教研流程规范方案》, 由教科室统筹, 期初落实具体研讨内容、参与人员及活动时间。主题式团队教研课堂实践活动采用组内备课、代表上课、全员评课的模式进行操作。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 由教研团队负责举行团队主题教研活动, 具体流程是一周前先组内集体备课, 交流备课意见, 施教者组内施教, 组内反思性评课, 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 一周后校本研讨, 活动由教科室负责, 上课的教研组组长主持, 大致流程安排如下:围绕主题施教———教与结果两方面的活动情况, 评出一、二、三等奖团队及优秀教研团队组长, 公示结果, 在全镇教师会上表彰的同时给予各团队一定物质奖励。

三、打造主题式团队教研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个聪明人可以创造奇迹, 另一个聪明人也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两个聪明人联手合作, 他们创造的就不仅仅是奇迹, 而是一切。校本教研需要的就是这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合作可以使教师在互补中成熟, 在互动中成长。

1. 团队的合作氛围、研讨氛围浓了。

作为在校本研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活动, 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 聚合团队力量, 使集体备课、议课、评课过程更富有成效, 极大地检验和提升了教研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达到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我校一年级语思组李孝青老师, 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团队工作中, 正是这样的热情带动了整个团队, 使得整个教研团队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把教研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的概念, 无形地渗透到团队中每一个教师身上, 使得他们凡事以团队的利益、团队的目标为第一考虑。

2. 实现了“三个转变”。

以教师听为主的教研模式向教师参与的互动式的教研方式转变;教研内容单一向教研内容多元化、专题化转变;教研模式的开放, 带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不断提高。

3. 成就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 逐渐成为学校学科的领头人, 如, 我校语文学科中的顾敏, 数学学科中的高伟芳等, 体育学科中的冯建江老师不但校内名声赫赫, 就算在区内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在这些学科领头人的带领下, 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也逐渐成长起来, 在学校的各个教学岗位担当起重任。教师专业成长分层推进的框架基本形成。

团队合作式 篇6

一光学双语教学的设置和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 自然科学学科比人文科学更容易实施双语教学, 物理科学由于自身的特点、性质, 不会将双语教学变成纯粹的语言教学。经过中学物理的学习, 学生对光学这门学科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学光学的内容多以高中光学为基础, 借用数学工具, 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而数学知识涉及的英语较少, 学生只需花部分精力在相应的数学演算过程, 相对其他基础学科, 光学的学习难度并不高。因此, 我们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选择光学这门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授课的形式, 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讲授。

现阶段, 国内流行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分维持式、过渡式和沉浸式三种。维持式是指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整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持续用母语来使学生增强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过渡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加大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 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沉浸式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授课采用全英文形式, 师生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全程的学科知识讲解和学习。针对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 笔者建议开展双语教学以小班授课为佳, 根据学情进行分班, 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酌情考虑采用双语教学模式, 如讲授知识难度小的章节, 教师可以采取过渡式或沉浸式教学模式;而难度较大的内容, 则可以采用维持式或过渡式教学模式。此外, 目前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教学资源是指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可被利用的条件, 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目前, 市场上缺少优秀的双语教材, 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双语教学, 为了让学生领略原汁原味的专业内容表达, 采用英文的原版教材。外文原版教材的特点是教材偏厚, 阅读量大, 对于缺乏英语阅读习惯和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而言, 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 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与学的辅助资源匮乏, 教师除了课本几乎很难获得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另一方面, 高校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娴熟驾驭第二语言进行授课的教师资源非常匮乏, 虽然许多高校加大了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的力度, 但是这些引进的教师往往在科研和其他教学方面承担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结果这些有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2. 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就笔者授课的大一学生英语情况来看, 只有少数学生在第一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部分学生停留在高中的英文读写能力, 对这些学生而言, 课堂互动中语言交流不积极主动, 或不能驾驭语言表达其意, 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当老师增加中文解释的比例时, 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又觉得没有获得应有的英语能力锻炼, 同样感到学习效果不佳。

3. 双语教学缺乏教与学的氛围

从社会大环境看, 中国是非双语国家, 缺乏语言环境,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第二语言的机会很少。从学校学习氛围看, 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课上一般只开设了1~2门双语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书刊的接触不多, 对于英语科技资料阅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训练较少。从教师队伍上看, 许多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 结果虽然教师个人在外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均有相当高的水平, 甚至有或长或短的出国经历, 但要想上好双语课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目前双语教学的困境,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了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强、定位集中的教学体现形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一般以针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进行授课,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 使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或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的进展。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思想源于团队合作理论, 管理学者Tompkins认为:未来最成功的组织是团队组织;彼得圣吉也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就是指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专题, 以专题取代章节, 同时, 学生组成团队式学习, 通过教师讲解和团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专题内容,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的依照教材章节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相比较,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能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使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信息量大。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光的本性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 亦是近代物理学的生长点。通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方式在光学双语课程中的实践, 发挥光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特点, 使学生在学习光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受到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既可以抓住教学重点, 又可以由点到线甚至到面地使知识更系统化,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每个专题引入相应的物理热点、难点和新兴应用技术 (譬如偏振光的干涉、激光原理等) , 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理论教学的同时, 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以团队形式进行专题讨论与实践研究, 这样的方式能较好地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 达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 通过组建学生团队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对光学进行双语教学实践, 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分述如下:

1. 以专题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双语教学与全中文授课存在较大差异, 在专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首先对光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 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光学与电磁学中的波动理论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重复内容无需重复讲解, 杜绝繁冗,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把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和重构, 把教学内容从章节结构转变为专题结构。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实验现象作为理论的验证, 因此可以把一个或一类实验作为专题进行讨论。

如在波动光学部分, 以光束的相干叠加理论为线索, 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本质是双光束相干叠加和多光束相干叠加。在介绍光的干涉中, 可选择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两类专题。在每个专题的讨论中, 先对最具代表性的实验现象或理论结果进行阐述, 然后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运用。如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演示教学后, 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现象的解释, 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菲涅耳双面镜和劳埃德镜实验的理解。在波动光学部分, 我们就形成了光束的发光机理、分波面干涉实验、分振幅干涉实验、等倾干涉、等厚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近场衍射、远场衍射、圆孔衍射、衍射光栅、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等专题构成的内容体系框架。教师还可以选择《光之舞》、《破解立体电影之谜》、《神奇的视觉特效》等记录影片作为辅助教学内容, 这些中英文影片生动地介绍了光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寓教于乐, 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对光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光学课程教学团队和学生团队组建

成立光学课程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的特长、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的不同, 分解各自的教学任务。团队教学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不同老师在课程知识点的不同优势, 应博采众长。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示范, 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后, 教学团队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教材选择、教学器材或媒介的使用、课件制作等环节进行各种交流。讨论和交流的结果为调整教学大纲、教学难度,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做出有益的贡献。

学生团队的组建, 以民主自愿的原则, 在课程初期将学生分解成若干个团队, 每个团队5~6名学生, 并推选一名队长。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教学模块 (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光学等) , 每个模块设立5~10个专题。在专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每个专题涵盖的信息量都很丰富, 但在理论教学中仍然要做到突出重点,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即对每个专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重点讲述, 对重要的公式进行必要的推导,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精髓。对于专题扩展部分的知识, 则要力求做到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并要求学生以团队讨论的形式深化理解,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作研究的方式, 给出总结报告或实例演示, 从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 激发学习热情。此外, 英文的应用也应逐渐渗入和加强, 但要注意比例的把握。

3. 专题化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成绩考核

专题体系的框架和内容要点是由教师集体研究讨论确定的, 特定专题及其具体内容则是由教师个人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专业特长和教学工作量的要求来选择专题, 但要考虑内容的完整性, 同一部分的内容一般由一个教师负责。在确定了个人负责教学的专题后, 专题的具体内容、教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选择、教案的撰写和课件制作等具体工作则由选择该专题的教师来完成。专题化教学的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 虽然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减少了, 但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管理上, 采取统一和专题负责制相结合, 为适应专题化教学的需要, 采取以专题划分教师职责, 对教师备课、编写教案、填写教学日志等方面, 特别在教学中对中英文比例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教师实行教学管理的专题负责制。

双语教学课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我们对课程考试形式也进行了调整, 采用“平时成绩+专题实践+考试成绩”的综合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专题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注重对平时和专题实践成绩的考核,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专题的讨论中, 避免通过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同时, 还要考查各专题的教学效果, 通过评价把学生在团队讨论中所起的作用, 也纳入到了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期末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和计算多种题型, 并要求用英文解答。在批改过程中, 注意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 而对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适当降低英语语法和拼写的要求。

在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团队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听评课、团队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团队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 团队中每一个教师集中精力负责几个课程专题的教学, 有利于教师对专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也有利于教师对该专题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题教学内容,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最后, 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双向沟通, 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促进教学相长。我们将继续完善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策略, 对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考评体系, 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科研依据。

摘要: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它标志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专题、组建教学团队的方式,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专题的课程教学形式。根据光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整合教学内容, 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增强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相长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光学,专题化团队式

参考文献

[1]麻彦龙、廖益.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 :189~190

[2]James A.Tompkins.The genesis enterprise:creating peak to peak performance[M].McGraw-Hill Inc, 1995

[3]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郭进隆译)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动画团队创作的合作探析 篇7

动画是一门复杂的设计艺术, 它包涵的学科甚广, 所以大的动画制作通常是一种集体行为, 也就是依赖集体智慧来进行的艺术创作。动画导演是这个团队的灵魂和核心, 他要负责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整地传达给所有部门的负责人与制作人, 并确保不会在制作上出现分歧。在严格遵守动画流程的条件下, 不同的制作成员承担着不同的制作任务, 使得电影按时保质完成。

一部动画片的出品要经过从最初的策划到剧本的定稿, 再从文字性的剧本转换为可视性的故事版, 直至成片的过程。每个创作环节无一不是在导演的统一指导下经过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完成的。

一、导演的职责

动画导演就是在制作过程中负责包括角色设计、背景设计以及其他方面的监督和指导的人, 可以说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导演。在一部电影中, 有时会有一个总导演和若干个执行导演。执行导演在负责绘制故事版或是动画电影中其他的不同环节时 (有时导演也会参与故事版的制作) , 总导演则负责统领片子的制作效果与镜头及其衔接等各方面。

在美国, 总导演也称作动画总监。其实, 这两者所负责的是同一项工作。但是, 有一个关键的不同点就是, 总导演有时只负责电影中标志性角色的设计和制作, 例如迪斯尼导演埃瑞克·戈德堡在电影《阿拉丁》中就只负责了魔兽的动画。而在日本, 除非是将工作分配给了不同的导演, 否则总导演需要监督动画的每一个环节。如角色、动作、连续镜头的效果等。日本最著名的动画导演近藤喜文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就担任了《未来少年柯南》、《龙猫》、《少女宅急便》等大量影片的原画设计与导演工作。

在动画的制作中, 导演需要清楚地对角色的行为进行分析, 向动画师讲解剧情与每个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 并能够聆听且有效解决制作人员的问题, 协调不同的制作部门, 以便对影片风格进行统一, 每一个导演的不同风格就是这样产生的。正像宫崎骏所说的:“如果不把人生阅历注入进去, 不适合做导演。而只用感觉制作动画是不行的。”[1]所以导演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艺术指导者, 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确立影片市场定位的前瞻性, 并以此来决定影片的内容与风格, 他需要为镜头的最终效果负责。因而作为一名成功的导演, 必定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与决断性。

二、动画制作的流程与团队成员的责任分工

动画是一门复杂的学科, 它涉及了从时间到空间的视听艺术, 所以动画的制作过程较其他的艺术学科也相对复杂。我们将整个动画制作的流程分成了发展、前期、制作中期、后期四个阶段 (图1、图2) 。当然不同的动画工作室会有微小的不同与流程穿插的略微差别, 在二维、三维电影的制作上也不完全一样, 但是动画的制作大致上都是殊途同归的。

动画制作的发展阶段包括从策划到剧作家完成剧本这样的过程。与此同时, 艺术导演也基本上确定了角色、道具与艺术风格的基调, 同时也监督着所有背景的设计。有时, 艺术导演也负责整个电影的概念设计, 之后文字性的剧本由故事版绘画家转换为可视性的艺术语言故事版分镜头, 此时, 动画进入到了前期的制作阶段。一些具有表演和具有配音才能的演员进行对话或画外音的录制, 这不仅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动画中的时间, 同时也激发了动画师的灵感, 他们可以以演员的身体动作作为参照。一旦故事版分镜头与录音确定了之后, 背景的布局就需要确定下来。背景设计师或是艺术导演需要设计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等动作与定位, 明确标出每一个场景中背景的运动标记。背景绘制部门完成背景的绘制后就交给动画师进行动画处理。我们由图1、图2看得出来, 在前期阶段, 三维与二维动画制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三维电影需要对角色、背景与道具进行建模、贴图与绑定, 然后进行动画处理, 完成了这一流程, 就与二维动画一样进入了动画的制作中期。总动画师将每个关键姿势设计好后, 经过导演认定, 由动画师进行中间帧的设定。然后灯光师与渲染师进行灯光的设定以制造电影的气氛并渲染静帧的序列图片, 再由特效师加入像水、烟、火等特效并进行最后的合成, 由音效师配音乐或加入对话、字幕与片尾鸣谢等, 终于, 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大功告成, 可以进入市场发行了。

我们从以上复杂的制作流程看出, 一部动画电影的完成经过了不同的制作部门环环相扣的协同运作。从一个角色设计到动画制作都是经过了不同队员在不同阶段辛勤工作而完成的, 也就是说所有参与制作的成员都在不同方面扮演了同一角色。每个部门和每个团队成员分工明确, 他们在具有管理及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带动下各司其职, 分工合作, 使影视制作的复杂过程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组成像约瑟夫·巴伯拉和威廉姆·汉纳那样的黄金组合, 创作出《猫和老鼠》这样优秀的雅俗共赏的动画极品。

虽然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人员各有分工, 但是在有关故事编纂的部分, 却是人人都可以参与赋予动画电影的灵感设计的。在《功夫熊猫》中, 有许多背景设计也是前期的资料编辑发现并反馈给场景设计人员的。在动画团队开始酝酿剧本时, 笔者经常让学生将故事的骨架, 也就是开始、发展和结果简单地用三至五句话说明。之后, 由团队成员将故事发展中的冲突与如何制造冲突与解决冲突等像往骨架上添加肌肉和血液似的使故事丰满起来。这样, 团队成员就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也就是剧本的结果) 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剧本中, 使剧本更具有趣味性和逻辑性。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动画制作既分工又合作的另一特点。

三、团队的工作守则

(一) 严格遵守动画制作流程

动画的分工部门与成员繁多, 那么什么是动画制作成员工作的导线呢?成员又应该遵守怎样的一个工作守则才能按时完成电影制作呢?答案无疑是严格遵守动画的制作流程。

遵守动画制作流程不仅体现在公司制作上, 而且适用于高校的团队动画制作。图3是学生团队模拟公司运作方式制作的电影《都是瓜皮的错》。在制作前期, 导演向队员说明了故事并进行了电影的风格与角色、基调等的描述。为了使动作与画面更漂亮, 还让大家从自己最擅长的角度来画, 如果大家认为都理解了, 不用故事版了, 然后就开始紧张的电影制作。做完了大部分的镜头后, 教师发现, 在一分多钟的短片中, 队员们画的大部分是自己擅长的侧面, 所以他们不得不多角度地进行修改。这样不仅延长了制作时间, 而且还会使作品质量下降。

除非是个人独立制作动画, 而且胸有成竹, 否则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缺少任何一个步骤都会为下一步的制作带来问题。尤其是故事版对动画的制作, 如果制作得好, 就可以省却许多金钱、时间与沟通上的问题。

(二) 严格遵守各部门与成员之间的彼此衔接守则

复杂与繁多流程的动画制作无疑需要每个部门与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衔接, 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工作。

1981年《美国狼人在伦敦》的著名化妆师瑞克·贝克讲述了2010年美国上映的电影《狼人》中的角色制作。瑞克·贝克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狼人的初始设计而且在ZBrush中做了数字模型设计, 他甚至将自己化妆成狼人以证实真人角色变形的可行性。但是, 在电影即将开拍时, 导演由乔·约翰斯顿代替了马克·罗马尼克, 由于两个导演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工作原因, 乔·约翰斯顿在最后电影中使用了CG角色, 在变形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化妆术[2]。这使化妆师瑞克·贝克非常气馁, 而且电影也没有按时出品。

与之相反, 在2010年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最为叫座的《阿凡达》中, 在银屏上300多个活灵活现的纳威人的同时出现, 让我们从另一方面也看到了Weta数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业务实力。动画总监安迪·琼斯严格监督着从角色到各种动物的每一个不同阶段的表演, 以确保动作捕捉、动作编辑与关键动作的连续性。

所以, 在动画制作中, 每个不同的部门与成员都应该相互沟通协调、相互理解并相互督促, 这样才能按时保质地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也是学生在团队制作中应该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 严格遵守制作期限

我们知道, 时间是艺术制作的大敌。但是时间同样也是束缚大家有计划工作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动画制作中, 日程表的拟制也是重要的一个部分 (图4) 。

为了节省时间与合理利用时间, 我们需要有机地管理制作项目, 将不同流程的制作时间互相统筹穿插。这样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并且也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按时完成动画作品。

四、结论

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不仅需要制作部门及成员之间“近距离”地沟通协作, 将不同的人与人之间能力与艺术风格的差异合理地组织起来, 共同承受压力, 也需要在共同的目标下遵守动画制作的流程, 严格认真地对待前期、中期和后期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镜头及镜头的过渡衔接, 这样才能顺利地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宫崎骏轶事.日本放送协会 (NHK) .2008

运用团队合作 维护手术安全 篇8

1

首先体现在加强麻护之间的团队协作, 术前麻醉医生与护士分别访视患者、手术日晨交班反馈信息互相弥补、查找漏洞维护手术期安全。

2

加强与临床医护沟通交流、手术室护士主动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案、特殊耗材、设备、医生的习惯等, 增加彼此信任感使手术顺利完成。与临床护士沟通术前用药等做好交接核查。

3

加强与后勤各部门合作、每日对仪器设备及手术消毒物品进行检查, 对手术室卫生环境进行检查评估, 出现设备问题通知相关科室维修, 并建立登记本, 保证每日手术顺利进行。

4

手术室护士加强自身专业技术思想素质培训, 建章立制,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规范工作行为提高法律意识,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 严格手卫生规范, 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 明确核心制度, 应急预案及流程, 每周一~周三学习规章制度, 开展应急演练。体力消耗大的手术弹性排班, 保证手术安全。

5

团队合作式 篇9

一、动画专业课程“团队式实践”教学形式

(一)贯穿项目实践的动画教学

贯穿项目实践的动画教学有两个主要特点。特点一是指“项目式”实践的特点。将动画项目内容整合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改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提高授课质量。老师“单向”灌输的教学让学生处于疲劳状态,而通过把实践案例的项目带入动画课堂,建立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使项目实践融入教学过程,将让教学成为“双向”过程。关于动画项目的课题来源,可由教师从企业落实订单,或将企业的项目引入专业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社会征集的动画或其他竞赛,也可以模拟以往商业性招标项目案例等。特点二是“贯穿式”实践的特点。贯穿的项目实践有利于学生熟悉动画的工作流程。以往的单项实践容易使得学生对一些单项课程练习的理解“孤立化”,没有建立起与项目实践课程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动画项目实践的延续能将总的课程立体“连接”,整个学期的教学课程被安排成一个大的项目计划,其中包含着多个彼此相关的单项问题。因此让这些专项课程与实践项目设计课程穿插进行,能使之成为一个有组织相互穿插的动画课程体系。

(二)推行学生“团队式实践”学习

艺术往往强调个性,而动画教学则强调团队的共性。动画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动画也是一项分工明确、集体合作的群体劳动。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 , 我们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模式上有效导入“团队协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团队协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学生共同完成“联合作业”,既能够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又能实现共同学习、进步,还能帮助学生们学会在工作中树立集体观念,做到个人服从大局,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三)推行“教师团队式”指导实践

在教学上,有必要推行教师团队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团队指导实践课程是指,由不同专业的教师与来自企业不同业务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兼职教师团队,并相互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实践选题上,让教师与行业专家进行对接,并在非上课期间进行不定期的交流,保证教学实践的设计不脱离实际企业项目。

二、建立实践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在创建“团队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建立一套既客观且能激励学生的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点。在以往的实践课程中,教师对动画专业学生联合完成的大作业评价太过主观、单一,教学评价只重终结评价、轻过程评价,忽视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没有充分发挥评价促学的功能。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可以将课堂表现、学习实践、项目实践、期末作品及学习总结五方面作为结构指标,在评价中可以量化每一个单项指标,并制定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另外,有必要制定出与之对应的教师评学、学生自评、企业评学的评测手段及优、良、中、差等级标准。

三、建立实践课程学习内容评价体系

动画专业与社会时代关系紧密,设(下接第136页)计制作途径或数字软件更新较快。动画的实践教学应该包含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指导,还应该包含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实践课程学习内容评价以数字软件教程(或设计制作途径)、教学案例、专题学习网站(或利用其它学习平台)三方面作为结构指标,细化了各单项指标、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并制定相对应的评测手段及等级标准。

四、改进动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由“手把手教”转化为“问题式”教学法

以往教师在实践教学上“手把手教学生”看似认真负责,实则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针对部分院校动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等问题,将“问题式”教学法导入动画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动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问题式”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小组、团队讨论和以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基于发现问题、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教学观念

根据动画产业作为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这一特点,动画教育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这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意识上大胆改革、创新,将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主线的简单教学。这也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意识、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通过教师团队的相互学习、交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上可以采用老教师搭配年轻教师、以结对传帮带提高团队教学能力;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定期的学习互动,保证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要通过教师团队的相互学习、交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以教学考核方式的转变,使“评价促学”发挥长效作用

上一篇:文化中心主义下一篇:特定客户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