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精选12篇)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 篇1
城乡结合部学校受城市和农村双重效应的辐射作用, 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征。这里的学校虽受城市文明的影响, 却没有城市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环境, 这里的师生虽生活在农村, 但他们的生活与城市没有本质的差异, 他们思想开放,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 传统观念在新形势下受到强烈地冲击, 他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然而学校在基础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依然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 这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就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析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特征, 探究学校管理的突破口, 构建特色发展之路, 打造品牌学校, 使广大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自主发展, 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 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大部分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依然停滞在“双基”复验时的现状, 教学仪器、实验设备以及电教器材部分已陈旧老化, 根本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音乐、美术和体育设施跟不上学生的需求。
2.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缺乏名师引领。
许多教师依然运用着“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 远教设施、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率较低。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凤毛麟角。教师观念的落后以及名师的贫乏, 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3. 学生流失严重。
这里的学生, 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都被家长送到城区学校, 致使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这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十分不利。
4. 家庭教育的缺失。
这里的学生多来自于农村, 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好好学”的口头说教上, 怎样配合学校教育、怎样辅导孩子学习则显得无能为力。有的家长依然采取高压式的“棍棒教育”, 有的家长常年在外忙于生计, 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 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使得有些学生在行为上我行我素, 无视校规校纪, 吸烟、上网、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的滞后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建设的对策
1.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发展,
在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投资力度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适合城乡结合部学校发展的政策, 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提高城乡结合部教师的待遇, 使广大教师来得了、留得住,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 要留住教师的人, 就要留住教师的心。
学校要在理解教师的情况下, 采取积极的态度, 想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1)
积极整合现有资源, 挖掘师生潜力, 通过名师打造工程, 培养一批有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以引领更多的教师转变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2)
对那些常年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学校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学校要广泛宣传, 同时还要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同时, 带动更多的教师向这一方面发展。
(3)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式, 因此, 学校要本着激励与发展的原则, 积极探索寻找并制定适合校情的有效、可行的教师考核办法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改革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 更新德育观念, 强化学科渗透。
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 特别是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暴力伤害案件, 足以让老师家长深感困惑。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是除了班主任之外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 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智德统一的德育观, 做到既教书, 又育人, 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 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通过学科渗透, 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学校管理,城乡结合部,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 篇2
xx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在迈向21世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过程中,应当从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市容和卫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尽快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重大跨跃。从地域空间角度来看,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应成为环境卫生整治的战略重点地域。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带”(urban-rural fringe)、“城市边缘带”(urban fringe)、“城乡连续区域”(urban-ural continnum)、“城市蔓延区”(the area of urban sprawl)、“城市阴影区”(urban shadow zone),“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连续建成区与外围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和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刻度低于中心城市,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看法。规划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成乡结合部认同为城市近郊区,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区域,在地域上表现为不边片、不完整的空间;地理学者认为城乡部是典型城市与传统乡村之间出现的城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事例,兼有城乡双重特征的独立地域实体;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区和郊区分管的接壤地带。从xx市的实际情况看,按不打破乡镇和街道的原则,则可将城乡分界线两侧的街道和乡镇划入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即xx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环绕城区,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环地带。由于受城市与乡村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逐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户籍管理问题:鉴于城乡结合部与老城区在就业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动迁户凡是牵涉到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多数保持人户分离;而农村劝迁户则鉴于经济利益的考试,也不愿意农转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行政区划问题: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而导致土地管理分割,城乡单位犬牙交错,“一地两府”及“一地多主”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来较突出的跨区的管理矛盾。外来人口问题:在城乡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租屋,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虽然给这一过渡带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同时带来环卫、治安、计划生育等许社会问题。农民的出路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多数被预征完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就业、居住和撤队、撤村后集体资产的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土地开发问题:按现行法律,土地批租后,逾期完不成开发的坚决加收。然而,现实情况是,土地逾期完不成开发的较为普遍,有的竟长达10年左右。物业管理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而出现了众多的住宅小区,由于一些牧业管理公司管理不到位或不规范,引发新迁居民的不满,增加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复杂性。上述管理问题的大量存在,使这一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的特殊社区,土地开发支离破碎,原有的道路、水系等被打乱,垃圾成堆,排水不畅,违章搭建十分严重,环境卫生恶化,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无论是在社区景观或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与市区形成强烈的把差,成为全市创建卫生城市和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老大难”地带。显然,造成城乡结合部社区上述诸多问题与矛盾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当从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充分认识这一地区包括环境卫生的内的各种问题的特点、规律与解决的难度,以便从战略高度,从机制、体制上研究解决的对策。首先,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等诸多问题的产生,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成市大规模建设改造并不断向边缘区推进,乡村――城市急剧转型过程中形成“都市村庄“这一特殊类型的社区所出现在的可避免的现象,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二,城乡结合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引来大规模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使大量高新技术工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向结合部集中;与些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原始的、并对城市市容有严重影响的城市产业――如城市垃圾回收业(闵行区虹桥镇虹四村)以及为外来人口的服务业在这里“见缝插针”地滋生与发展,再加上原有的乡镇和村办企业,各类性质不同,差别很大。难以事例的产业聚集在城乡结合部,是导致这一地区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十分复杂的产业因素。第三,被城市乌黑的“都市村庄”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利用其自有多余的住房和“见缝插针”式的乱搭建,以较低廉的房租对外租赁,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从而形成包括导入的城市居民、原住农民和外来人口在城乡结合部混杂居住、十分复杂的社会空间。这是这一地区市容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十分突出的社会因素,也是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因素。第四,城乡土地所有制的差别和“都市村庄”社区局部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卫生状况难以根本改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位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土地制度仍属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对土
浅谈城乡结合部学校英语教学 篇3
我校就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求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一、抓好入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预习是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增强自学的能力。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预习,不会预习。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一开始就要手把手地教学生预习,专门设立预习课。以7A Unit 1 Reading I为例,在指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会读、会默写、能理解生词;熟读整篇课文;就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能回答简单的与课文有关的理解性的问题,做完跟课文有关的题目。慢慢地,他们就会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尝到预习的甜头,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自觉预习。
2.充分利用早读课。由于学生平时处于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要靠读书、英语课上的对话来增强语感,因而把握好早读课很关键。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读的活动:齐读、个人示范读;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课文、读课堂笔记等。
3.制定具体细致的英语课堂常规程序。如:每日值日生英语口头报告(两两对话、个人用英语讲故事或作汇报)、每日背诵、每日课堂总结等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1.整合教材,降低难度,让学生学有所得。新课标鼓励教师对教材灵活运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使之适合教学对象。如,初一刚入学学生,应花一到两周时间进行字母、音标的认读,规范书写,学习课堂常规用语。又如,在教完7A Unit 1 Reading后要求学生模仿其内容写一篇自我介绍,为以后学Main Task做好准备,而不是等到教Main Task时才布置相关的写作训练。先教词汇,然后学Reading,而不是直接让学生带着生词学Reading。
2.夯实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师就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控制教学节奏,步步为营。对Reading中的词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用课文内容引入生词。教学Preposition of time时,操练书上出现的介词用法即可,最多稍微改几个词。如“In Canada, it is very cold in winter. ”改成“In Guangzhou,it is very hot in summer.”
3.以旧带新,精讲精练,反复操练。每节课的知识点安排应尽可能少而精,考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精讲精练的内容包括重点语法和句式、词组。如,教学一般现在时,在对一般形式的现在时讲练完后,对主语为第三人称的句子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又如,学习句型“It is...of...to do”时,先复习“It is...for...to do”,然后进行对比学习,再重点学习前者。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1.课后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如果没有课后的心理辅导,没有对他们的关心,教师就难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着想,英语教学就难以科学、有序地开展。
2.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和教师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教师积极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使得学生在英语课上愉快、主动地学,从而提高英语课的效率。我班上有一个男生,学了两年多的英语,从来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英语。我坚持每节课都要找出他的一个优点对他进行表扬:你终于能把这个单词的音发准了,明天课上争取两个;你竟然发对了3个单词的音了,真让我刮目相看;你能说完整一个句子了,太棒了;你能模仿这个句子说出另外一个句子了,有创造力;你能背诵这篇短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5句话,但我相信你花了不少的工夫,你是行的,我现在可以号召大家向你学习了。经过一个月的鼓励,再经过之后两个月的努力,这位平时英语只能考40多分的学生,中考考了92分。可见,只要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护好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就能够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英语教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及其过程的细致性,城乡结合部中学的学生英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浅谈城乡结合部学生管理 篇4
第一, 由于失去土地, 许多人选择到外地打工, 孩子由老人或他人代管。对孩子来说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父母, 虽然温饱可以解决, 但是他们却失去了温暖、安全和自信, 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第二, 有些父母有了钱, 能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 到头来各自飞, 而孩子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根本无人过问。第三, 由于受到自身文化修养的限制, 有些家长只看眼前, 没有长远打算, 每日以麻将为生, 虚度时光, 心情好时有饭吃, 心情不好时孩子是他们的出气筒, 根本谈不上督促孩子学习。第四,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就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跟自己没关系。孩子有问题需要请家长根本叫不来, 就更谈不上教育了。第五, 有些家长用粗暴的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 学生把这种习惯带入学校, 打架说脏话、不服管教。第六, 有些家长认为上学根本不重要, 孩子到学校就是混年龄等等。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有的性格内向, 有的天不怕地不怕, 有的破罐子破摔。由于学生自身固有的特点,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给老师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老师辛苦的工作得不到回报, 老师的严格要求得不到理解, 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但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负起相应的责任。下面是我在长期教育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心灵的呼唤
由于父母的离开、离异、粗暴管理、放任自流或漠不关心, 孩子产生了孤独感, 这种孤独不是离群的感觉而是一种离心的失落;这种孤独不是距离的远近, 而是心灵的缺失, 正像一首诗所写“我孤独的投身到人群中, 人群投以我孤独”。这种孤独形成了悲观厌世, 这种孤独总是有影影绰绰的自卑、挫伤、失意, 这种孤独关闭了心扉、拒绝滋润心灵的雨露。用这种孤独的眼光看世界, 世界就是惨淡毫无生机的。长期以来的心灵孤独, 使学生对一切失去信心, 对一切都无所谓。
面对这样的学生, 首先我们应该用爱把冰冷孤独的心融化。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制定相应的计划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慢慢和学生成为朋友, 让他们从你身上感到信任、感到依靠、感到一种平衡, 最终达到敞开心扉, 走出阴影。其实那“心的缺口”可能就在您轻轻地问候中, 可能在为他从领子上拿下的一根头发中, 可能在他无助时候你伸出的双手中, 也可能在痛苦时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中, 瞬间化成一股暖流。其次, 打开一扇门, 让阳光照耀。有人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伤害, 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的信任和赞美。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欣赏与赞美, 让学生树立豁达乐观向上的态度, 学会欣赏自我, 从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信心里逐渐建立信心, 用大家的欣赏和赞美为他撑起一片自信的天空。
二、秒杀
俗话说“严是爱, 松是害, 不教不管会变坏”。真心爱护自己的学生, 就必须对其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老师真心关心学生的尊严,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教育”。在批评教育学生时, 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等手段是不可取的, 这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严格。但当面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个别学生时, 怎么办?秒杀!古人云“擒贼先擒王”。在班里找几个典型, 当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时, 老师一言不发, 用自己的威严以及犀利的目光盯着他们。顷刻之间, 同学们的目光都会聚焦到他们的身上, 众目睽睽之下,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他们, 开始会东张西望, 在孤立无援中渐渐地不好意思, 继而低下头。这种做法, 既显示了自己的尊严, 也给了学生尊重, 这也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实写照。少顷之后, 教室就安静了。下课后, 对这些学生应进行富于人情味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教育,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学生对老师的温柔批评, 感受到的是合乎情理的严格, 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三、珍惜自己的工作, 真诚的夸赞学生
我们知道, 在任何情况下, 良好的精神都会使工作成为有意义、有兴趣的工作, 而厌恶的心理、厌倦的念头足以招致失败。积极乐观的心态, 才是吸引成功与幸福的磁石。作为老师我们明白, 学生是需要夸奖的。夸奖, 就像一剂兴奋剂, 当你夸赞学生的同时, 你也就释放了自己压抑的心情。用平常心愉悦地工作, 你就会有许多灵感, 想出许多巧妙的方法, 使学生感动, 使自己更具有魅力;当学生喜欢你时, 也就学会了尊重、理解、支持, 从而学会了从被动到主动。请不要吝惜你赞美的语言, 当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 都应及时的表扬。对学习或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赋予他们恰当的绰号, 如“智多星”、“陈景润”、“聂耳”等等让他们获得潜意识的鼓励, 让每一位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得到认可, 让学生在赞美中幸福快乐地学习生活。
四、团结大多数, 分裂瓦解少数, 做到攻守结合
无论现实情况多么复杂, 我们始终坚信大多数学生是好的, 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希望学生在校受到良好的教育, 只有极少数家长对学生抱放弃态度。但就是这小小的一部分, 也能在大海里掀起波浪, 让整个班级处于混乱状态, 甚至让老师无法上课。面对这样的情况, 老师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不能放任学生, 更不能唱着高调, 用鄙夷的目光看待他们, 而应深入了解, 因材施教。
首先收集大量的一手材料, 分析汇总, 找出小团体的中心人物及其优缺点, 分析其他成员的地位、学习、修养、家庭背景, 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良行为, 其内心世界需要什么等情况, 能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确定目标, 从团体中挖掘出可在短期内教育有变化的学生, 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 对于极小的变化, 如按时进教室、今天带课本、上课有五分钟不说话等, 老师都应给于肯定、认可, 并逐渐灌输讲正义、知荣辱的人生观, 让学生明白,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在生活学习的点滴中, 学生会感受到, 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 关心他, 激励他, 相信他们会成为最棒的。
第三, 给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委以重任, 在老师的监管下从事活动, 这样就提供了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钢琴师一样, 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老师对工作的无限热情, 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 精益求精的处事态度, 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 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被尊重。
第四, 充分利用“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初中学生有合群的特点, 这给相互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当一部分学生被“瓦解”后, 让这些学生良好的品质感染更多的学生。当时机进一步成熟时, 针对团体头目, 使用开导、接近等方法, 攻其弱点, 以理服人。这些学生往往豁达、重义气, 老师私下应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当这些学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 班级会有预想不到的变化。其间老师每天要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细微变化, 做到心中有数, 适时调整方案, 避免出现少数后进生把进步学生拉下水的现象。必须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也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过程, 与学生的较量, 就像和平年代的战争, 贵在坚持。当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后, 就会无为而治。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的管理,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实施环卫局管“线”,街道办事处管“片”的原则,现就我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制定如下具体实施办法:
一、自然村内垃圾的收集、清运和设施的设置管理
第一条环卫局负责垃圾站内垃圾的及时清运;街道办事处负责将垃圾收集倾倒到垃圾容器内,并负责容器站底的保洁。
第二条自然村内密闭式清洁站(垃圾楼)的设置管理由环卫局负责。因各种原因尚不能建垃圾楼的地区应由环卫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垃圾容器。垃圾楼和单臂吊垃圾站服务半径为500米;箱桶站的服务半径为300米。
第三条垃圾楼及垃圾容器的设置由环卫局和街道办事处、各农工商公司协商选址。
第四条环卫局负责垃圾楼的改建翻建和垃圾容器的更新、维修。
第五条垃圾容器内不得倾倒各类渣土和超长超宽等杂物,如有发生应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清除。
二、自然村街巷的清扫保洁和渣土管理
第六条自然村内街巷的清扫保洁和渣土管理,由所属街道办事处负责。
第七条对违反垃圾渣土管理规定的乱倒者,由市容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八条农委各农工商公司要配合街道办事处加强对村内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和遵守各项管理规定的宣传教育。负责收集农村及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的卫生费、垃圾清运费。
第九条农村空地、耕地内的垃圾渣土由农委、农工商公司负责清理,建设用地的环境卫生由产权单位负责。
三、自然村内公厕的建设和管理
第十条自然村内现有公厕的改建、翻建及日常的清掏保洁和管理由公厕产权单位负责,并于1998年底前改造为三类标准公厕。
第十一条非环卫产权的现有公厕,其产权单位可通过协商委托环卫局负责清掏保洁。
四、其它
第十二条自然村内涉及环境卫生管理的其它方面问题(如私搭乱建等问题),应由街道办事处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和规定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修改和监督执行,并对执行中发生的争议予以裁定。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 篇6
据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管孩子,文化水平低,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而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许多不理解甚至误解。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的尴尬局面。笔者通过对学校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的调查发现:他们做作业时,10.8%的家长外出工作不在家,20.2%的家长在看电视、打牌或做家务;有3.7%的学生无固定地点做作业,9.6%的家庭没有书桌供孩子学习,43.1%的家庭无独立学习的房间。
经过几年的调查分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多有如下一些特点:
1.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
外来务工子女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已经在农村就读,后来才转来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现有的教学进度。同时,外来务工子女中绝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培养工作与当地家长重视程度相差甚远,难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组织、心理素质等辅导和指引。
2.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学生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农村,离开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里的一切都要重新去适应,因此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和郁闷的感觉,短时间很难融入这个集体,加之学习跟不上,成绩退步,表现为厌学、不肯做作业,对环境的不适应,跟老师同学关系紧张,甚至有敌对情绪。
3.家庭教育明显不够,与父母沟通甚少
许多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上学就是“认识几个字”,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家庭看护就可以了。在家庭中,家长忙于工作,与子女交流甚少,基本上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是偶尔问问孩子的考试分数。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了解,孩子有问题向家长求教,也是不理不答。
针对以上特点,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重视学校教育,树立平等育人观
1.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倾注教育情感。
学校接收外来务工子女来校就读后,由于生源的变化,老师们的思想也有很大的波动,认为教这样的孩子很难出成绩,对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影响。必须通过教育活动统一大家的思想,扫清老师们的思想障碍。应该让老师们明白,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就是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千百年来为人们推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如果还接受着迥异的教育,对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将产生不良的影响。让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怎样教育好他们才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2.要引领教职工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用爱心化解一道道难题。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我们感到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即90%以上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农民家庭,贫困生、插班生较多,学习基础较差,存在不讲卫生,打架骂人等不良行为习惯。学校管理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家感到,外来务工子女因为父母的原因,就学环境会不断的变化,这对他们学习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课堂规范的教育。提倡鼓励教育,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外来务工子女在成绩和个人兴趣特长等方面会比当地的孩子逊色一些,存在着自卑心理。通过教育实践,当为他们搭建一个获取成功平台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真诚、善良、纯朴。
3.学校抓好干部、党员、教职工三支队伍,保证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干部、党员、教职工三支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最重要保证。牢牢把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校中心工作”这一基本原则,把干部、党员及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通过科学发展、创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流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目标上来,把学校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使党建工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外来务工子女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学校要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对儿童的心理压力和障碍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为外来务工子女建立心理档案
班主任要做好“外来务工子女”的摸底工作,将这部分孩子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测试结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记载,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通报“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2.开通“亲情与心理辅导热线”
由专门的老师帮助解答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亲情热线”,让家长定期与子女交流,班主任每月至少电话联系家长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心理辅导热线”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决心灵的“疙瘩”。
三、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偏低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必须重视提高家长素质,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协调家校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他们的有效发展。
1.提供学习平台,培养家教技能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家庭教育方法缺失等现状,学校通过举行家长学校,举行贴近外来务工人员家长现状的专题讲座,适时适量地向民工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获取家庭教育的方法、技能。
2.树立家教榜样,改善学习环境
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但我们也常发现还是会有部分民工子女学习也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家境贫寒,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但是家长重视教育,他们竭尽自己所能,因地制宜,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帮助孩子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学校要注重收集这些成功的个案,进行表彰、宣传,积极推广他们成功的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作典型引路,成功示范,经验传授,使其他家长学有榜样、做有参考,克服暂时的困难,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构建信息平台,促进家校互动
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与家长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考试成绩及通知要求等,指导家长及有针对性地做好家教,通过短信互动,促进家校全方位沟通互动,真正让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
浅谈城乡结合部学校英语教学 篇7
我校就是一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以求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一、抓好入门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预习是重要的学习过程, 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注意力, 增强自学的能力。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预习, 不会预习。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 一开始就要手把手地教学生预习, 专门设立预习课。以7AUnit1ReadingI为例, 在指定的时间内, 让学生预习, 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 会读、会默写、能理解生词;熟读整篇课文;就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能回答简单的与课文有关的理解性的问题, 做完跟课文有关的题目。慢慢地, 他们就会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 尝到预习的甜头, 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自觉预习。
2.充分利用早读课。由于学生平时处于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 要靠读书、英语课上的对话来增强语感, 因而把握好早读课很关键。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读的活动:齐读、个人示范读;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读课文、读课堂笔记等。
3.制定具体细致的英语课堂常规程序。如:每日值日生英语口头报告 (两两对话、个人用英语讲故事或作汇报) 、每日背诵、每日课堂总结等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1.整合教材, 降低难度, 让学生学有所得。新课标鼓励教师对教材灵活运用, “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 应该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 使之适合教学对象。如, 初一刚入学学生, 应花一到两周时间进行字母、音标的认读, 规范书写, 学习课堂常规用语。又如, 在教完7AUnit1Reading后要求学生模仿其内容写一篇自我介绍, 为以后学MainTask做好准备, 而不是等到教MainTask时才布置相关的写作训练。先教词汇, 然后学Reading, 而不是直接让学生带着生词学Reading。
2.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由于学生基础差, 教师就不能操之过急, 而应该控制教学节奏, 步步为营。对Reading中的词汇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直接用课文内容引入生词。教学Prepositionoftime时, 操练书上出现的介词用法即可, 最多稍微改几个词。如“InCanada, itisverycoldinwinter.”改成“InGuangzhou, itisveryhotinsummer.”
3.以旧带新, 精讲精练, 反复操练。每节课的知识点安排应尽可能少而精, 考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精讲精练的内容包括重点语法和句式、词组。如, 教学一般现在时, 在对一般形式的现在时讲练完后, 对主语为第三人称的句子进行形式多样的操练。又如, 学习句型“Itis...of...todo”时, 先复习“Itis...for...todo”, 然后进行对比学习, 再重点学习前者。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1.课后找学生谈话, 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如果没有课后的心理辅导, 没有对他们的关心, 教师就难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着想, 英语教学就难以科学、有序地开展。
2.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和教师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教师积极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 可以使得学生在英语课上愉快、主动地学, 从而提高英语课的效率。我班上有一个男生, 学了两年多的英语, 从来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英语。我坚持每节课都要找出他的一个优点对他进行表扬:你终于能把这个单词的音发准了, 明天课上争取两个;你竟然发对了3个单词的音了, 真让我刮目相看;你能说完整一个句子了, 太棒了;你能模仿这个句子说出另外一个句子了, 有创造力;你能背诵这篇短文了, 虽然只有短短的5句话, 但我相信你花了不少的工夫, 你是行的, 我现在可以号召大家向你学习了。经过一个月的鼓励, 再经过之后两个月的努力, 这位平时英语只能考40多分的学生, 中考考了92分。可见, 只要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情绪, 保护好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生就能够进步。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 篇8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受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影响, 这样就决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一般来说,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 教育资源薄弱, 硬件的配备和师资的配备都和城区学校有很大的距离。学校的办学条件差, 教师结构复杂, 队伍不稳定, 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起点低、素质差, 难管、难教, 家长不满意, 上级不重视, 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存在较大困难。这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现在对教师状况分析如下。
(一) 自卑心理型
首先, 学校名气小, 社会认可度低。其次, 由于自身薄弱, 上级不重视。再次, 教师工作与其他部门相比较而言, 工作比较繁重, 而且报酬又少, 从心里产生不公平感, 但又无奈, 从而形成自卑感。
(二) 挫折失落型
在我校周围, 有市、区重点学校, 优秀学生当然愿意就学, 而我校处于夹缝中, 生源匮乏, 生源质量差, 片内优秀学生大量外流。
另外, 学校学生复杂, 难管理。城乡结合部的学生一般是本地的学困生, 一部分是留守儿童, 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的学生, 一部分是打工子女。很多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三) 得过且过型
教师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下课”等繁重工作, 早已没有刚上班的激情, 无聊、厌倦甚至悲观厌世, 每天盼望能早日退休。教师身心倦怠, 生活无情趣与热情。工作只是职业, 职业即是工作, 是没有幸福而言的。
(四) 盲目工作型
一些教师也在积极工作, 但缺乏专业规划。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教师面临家庭、社会、学校的重重困境, 令他们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教学领域, 很难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 生源差、学校内部条件差、教学成效差,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失去了推动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虽然他们也在努力工作, 但工作只是简单的重复, 缺乏思考, 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缺乏专业发展动力。
二、应对策略
针对教师不良情况, 转变教师思想迫在眉睫。
(一) 各级领导要重视薄弱学校, 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扭转不会一蹴而就, 但领导应有为教师服务的思想, 及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时刻重视和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及时做好教学后勤保障工作, 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 时刻关心教师职业发展, 关心爱护教师生活, 让教师工作无后顾之忧。
(二) 学校要加强学校工会职能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使教师有发泄情绪、疏导心理的地方;建立平等互助、宽松和谐的校内环境, 积极维护好的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使教师有职业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
(三) 教师加强自我疏导, 正确评价自我, 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 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有寒暑假期, 每周休两天;教师教育的是学生, 他们思想简单, 人际关系简单;教师还可以辅导子女学习等。想想这些好处, 教师自然心里会感到快乐, 自觉喜欢自己职业。我们要有知足常乐的精神。虽然教师这个职业和社会上某些职业比较, 收入或者权利没有优势, 但是某些职业比我们更辛苦。
(四) 加强教研活动, 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在学校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还要请专家讲座来提高技能, 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然后资深教师帮助其他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资深教师和初任教师传授切磋教学经验, 帮助教师发展, 另外走出去, 和外界交流、参观、学习, 开阔眼界。
总之,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 加强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 拓展自己的视野, 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消除心理上的不良影响, 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做健康、快乐、职业有规划的优秀教师。愿每位中小学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 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
摘要: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使教师心理存在如下问题:自卑心理型、挫折失落型、得过且过型、盲目工作型。为了更好地教学, 各级领导要重视薄弱学校, 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师加强自我疏导, 正确评价自我, 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加强教研活动, 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关键词:自卑心理型,挫折失落型,得过且过型,盲目工作型,良好风尚,平衡心态
参考文献
[1]李建明.影响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教师创新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新课程·中学, 2013 (3) .
浅析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篇9
一、身教胜于言传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勇敢的心》中, 主人公霍啸林面对在土匪窝里长大的儿子霍万念, 并没有对他讲太多的大道理, 而是每天带着儿子去给奶奶叩头, 恰恰是利用了青少年模仿性和可塑性强这一特点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面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现状, 班主任太多的说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因此, 班主任应多在“做”上下工夫, 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作风习惯、科学的行为处事方式, 甚至个性特征和生活细节`等为学生树立榜样, 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子曰:“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则不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有仁爱之心、公平之心和细心
(一) 爱学生, 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
爱是教育的本质, 班主任只有爱学生, 才能做到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学生, 才会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变化。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处处留心、处处关心, 多和学生谈心、交流、沟通,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 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家庭状况、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爱好和特长, 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要了如指掌, 这样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 进而对班级管理工作做到运筹帷幄。对于学生微小的进步, 班主任要及时肯定和表扬, 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问题”学生, 班主任要懂得给他们一把梯子, 让他们有勇气改正自己的错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 学习成绩很差, 但篮球打得很好, 我就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他篮球打得很棒。每当我这样说时, 他都很激动, 在往后的日子里, 他学习方面也变得积极了, 犯错误的次数在不断减少, 正是教师的欣赏, 让他看到了一缕阳光。
(二) 平等待人
班主任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而不能给学生贴上好、中、差的标签。育人工作无小事, 每一件事无论大小, 都要让学生感受到公平, 只有这样, 班主任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信。
(三)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相互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不能侮辱谩骂学生, 要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同时教师要信任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明确告诉学生教师相信他们, 相信每个人的能力, 相信他们都是好学生。
只要班主任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尊重、信任学生, 做到爱而不纵, 怨而不弃, 就会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 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心应手。
三、家校结合, 形成合力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 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 班主任要多联系家长, 帮助他们纠正家庭教育的偏差,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一) 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并对缺乏家庭教育技能的家长给予观念和方法上的引导和帮助。如可以给家长推荐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提高家长的素质;还可以支持家长和子女一起成长, 让他们更善于和子女沟通和交流, 履行为人父母的职责。
(二)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过程, 光凭教师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还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 如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加强家长和教师的沟通, 使家长更深入地理解教师, 了解自己的子女, 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四、细化班级管理,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有严格的班规去约束学生的行为, 这有助于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一) 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的选拔和任命一定要慎之又慎, 它关系着一个班级的发展方向。在选班干部之前, 班主任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确定部分学习较好、守纪律、责任心强、热心为他人服务的学生为培养对象, 使这些学生率先接受班级管理的要求。首先班干部品行端正, 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有较好的人缘和一定的影响力。其次, 学习上不能太差, 否则会对其他学生没有说服力。去年我接任九年级 (18) 班的政治课教学, 班长学习很差, 且自我约束能力极差, 他要求其他同学做的, 自己却做不到, 整个班级没有形成一种向上的正气, 学习氛围很差, 直接导致这个班级在中考中失利。而九年级 (17) 班班委成员个个积极向上, 使得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昂扬向上的正气, 班级学习氛围浓厚, 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二)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 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 奖罚分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周小结、月总结, 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 肯定他们的成绩, 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时, 也要及时提醒、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改正, 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会适得其反。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班主任, 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不断钻研班级管理的规律, 科学的运用教育机制, 必将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开创一片充满魅力的天地。
摘要: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要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我们班主任要做到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家校结合, 形成合力;细化管理,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以此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城乡结合部学校英语教育问题探微 篇10
在最近几年中, 班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三年前的每个班两三个到如今的每个班十来个, 差不多达到每个班的30%左右, 无论是数量的变化, 还是英语水平的差异都值得我们英语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进行更深的思考.下面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的两名学生为例来初步探讨这个话题.
去年班上新转来两个学生, 俩人都没有学过英语, 他们连26个最简单的字母都不会读更不会写.一学期过去了, 张某在期末考试中考了71分, 已能初步跟上其他同学, 而刘某只考了30多分, 对于英语仍然一窍不通, 跟刚来时没有太多的提高.我在看到他们成绩迥异的同时, 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然而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却是缺失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都早出晚归, 只有挣钱的时间.据调查显示, 四成以上农民工谋生的手段就是出卖体力或摆小摊卖大众化的蔬菜水果, 其中不少人靠强体力劳动或延长劳动时间来换取报酬.太阳还没出来, 他们便匆匆离家挣钱, 很晚才疲惫地回到家里, 很难再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学习.更不要说英语方面的辅导和督促, 大多数的家长不是不懂就是无暇顾及, 家庭教育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对于我来说, 作为这两个孩子的英语老师, 应该说是幸运的, 因为尽管这两个孩子都没学过英语, 但家长都是重视他们的英语学习的, 为此都给他们买了一些课外辅导书, 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因为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的学习的确需要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尤其是困难重重的英语学习.
其实,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更需要家长的重视、老师的关注以及同龄人的理解,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们在逐步地摆脱半成熟、半幼稚的同时, 在身体和心理上也逐渐走向成人化, 他们或迷茫或冲动, 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也常常发生冲突, 此时, 他们需要同伴的理解, 他们更渴望家人的爱护与支持.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他们跟随着父母, 背井离乡, 来到异地他乡, 面对着陌生的城市, 陌生的学校老师和同学, 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有偶尔的孤独感和种种的不适,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都会逐渐的好转, 但是成绩上的落差却是难以轻易平复的, 尤其是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陌生的英语.此时自身的努力、老师的关注和家长的鼓励三方面缺一不可.
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的语言, 它的学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诵读和背诵, 而对于英语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 所花的时间自然就更多了.反复的诵读背诵比起看小说或看电视, 当然枯燥乏味, 如果他们不能耐住寂寞和有足够的信心, 那么英语的进步就难上加难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 英语的学习是艰难的, 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技能技巧的指导, 对于这群在英语学习上迷茫的孩子来说, 无疑是指点迷津般的可贵, 其实这也是他们中途加入前所缺失的宝贵财富.比如说, 最为枯燥的、也是很多学英语的学生最为头疼的背单词, 教师就可以对他们做适当的指导, 有些单词只要记住他们的词根, 再做适当的变化就行了.以care为例, 可加后缀ful, 构成形容词careful, 表示小心的, 加后缀less, 就构成careless, 粗心的, 是小心的反义词, 而在careful后加ly构成副词carefully小心地.有些单词是复合词, 如crossroads十字路口, 就是cross和roads的合成.而大多数单词可以根据音节去记, 如果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拼读规则, 记单词就容易多了, 而且还不容易忘记.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需要经常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一些简单的问题, 可以让他们回答,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愉悦感, 让他们逐渐摆脱在英语课上的无助和孤独感, 从而促进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动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后, 也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辅导, 帮助他们尽快改变在英语学习上的困境;还要在平时多留意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化, 出现问题时, 注重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 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融入现在这个集体, 并且健康快乐的成长.
对于班上的张某和刘某, 为了让他们尽快地赶上其他同学, 适应英语的学习, 我自然也是颇费心思, 除了平时的作业要求对他们适当的降低外, 还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的题目, 张某每次都认真的完成, 错题都认真订正, 态度比较端正, 而刘某就相对来说比较马虎, 时而做, 时而不做, 订正更是敷衍了, 学习的态度, 学习的热情相差甚远, 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就不奇怪了.
三、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这个特殊的群体, 英语学习上起初的劣势毋庸置疑, 除了需要自身努力和学校同学老师的鼓励帮助, 还需要家中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张某和刘某的家长自然是关心孩子的, 更关心他们的英语学习, 甚至可谓煞费苦心.张某的家长对于他学习英语的各方面都比较关心, 从背书到作业的完成情况.当然, 更重要的是, 张某自己也很要强, 肯花时间, 尽管可能背书或默写订正有时比别人晚一点完成, 但最后肯定一个个都能完成的.相比较而言, 刘某的父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的关注较之张某家长, 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第二学期初, 他妈妈非常急切地来校寻求老师帮助, 提供方法的情景来看, 我觉得, 尽管可能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学好英语, 但除了给他买过几本辅导书之外, 更多的关注也许在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一学期过去了, 儿子的成绩一如往常, 没有任何进步, 父母真急了, 愿意在家花时间教育孩子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但孩子成绩的改善, 除此之外, 更需要孩子本人的刻苦和努力.
外来务工人员的低收入和繁重的工作量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 不能辅导小孩的学习, 因此关注的方式一般只是询问.而这种询问只是机械式的询问, 并不能让他们的孩子感到温馨和安慰, 相反, 只会让他们产生淡淡的忧伤.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繁重, 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孩子, 每天用于教育子女的时间平均不足一小时.心灵上的空虚和父母对孩子学习生活的漠视很容易使他们放弃较难的学科的学习, 还有可能形成不健康甚至畸形的性格.
四、社会的关注和包容
有些家长因为自己吃了文化低的亏, 所以他们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 特别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 有的还不惜重金给孩子买大量的课外书, 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彻底摆脱现实中的困境, 但对孩子具体的学习生活的关心, 就少之又少了.因为这种特殊的周遭环境, 他们的孩子生活适应能力往往较强, 性格往往有些内向, 自尊心强, 在思想上要比一般同龄的孩子成熟.家长虽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对其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期望值也较高, 但由于工作较忙,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在经济上进行一些投入和帮助, 而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很少有时间顾及, 缺乏有效的家庭指导, 无法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也较少有情感上的交流, 这就需要整个社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注, 通过政策的宣传和一定的帮助手段, 使他们这类家庭迅速地融入这个城市, 改变他们的惯性思维, 也给他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我们的学校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 尽可能多地与家长多沟通, 强化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 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校内情况.加强宣传, 制造有利氛围, 让外来务工人员切实重视子女教育问题, 并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可建立外来学生家访制度, 加强沟通, 掌握情况, 进行帮扶;也可以结成帮扶对子, 弥补家庭教育活动的缺陷.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 篇11
一、城乡结合部的含义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概念,它是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变迁的一个活标本。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地域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转换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城市功能和农村功能互为渗透、社会经济发展特殊而又十分活跃的地区,通常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用地腹地之间,又称“城市边缘区”、“城乡交错带”、“乡村边缘带”、“乡村—城市边缘带”等。
二、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
城乡结合部在某一时段内是一个动态渐变的区域,但在某一时点是相对静态的。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教授在《成都:现实与未来》一书中对成都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即该书在界定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时主要借助于行政区划,以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建制乡镇和城区的街道办事处为基本单位,采用图像识别法、指标体系法分别对成都城乡结合部的空间范围进行分析测算,并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了其范围,主要涵盖了以下17个乡镇:苏坡、文家、金泉、沙河源、机投、金花、簇桥、圣灯、保和、青龙、十陵、中和、白家、犀浦、红光、石羊、琉璃。
三、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乡结合部由于处在城市与乡村接壤的特殊地带,是城市与乡村互为渗透、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快速转变的区域,因此市容环境与城市建成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对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沙河源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地区市容环境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脏、乱、差”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脏”:马路上尘土较多、建筑墙体陈旧污损,生活垃圾及废弃物较多,有些地段污水横流,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道,污染环境不断产生新的卫生“死角”和“龙须沟”,有些地段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城市美观;
二是“乱”:存在“十乱”现象,即: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摆乱卖、乱倾乱倒;
三是“差”:市政及生活设施差,路面破损状况严重,大多道路既破旧又狭窄,通行较不方便。
经研究发现,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制度因素
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较差的一个制度性因素。城乡结合部往往同时具有城乡社区不同的组织与行政管理结构。这里城乡地域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其各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转变为城市管理制度,仍具有城市——乡村的二元制度特征。城乡结合部既非城市,又非乡村,但既有城市的要素,又有乡村的要素,两种管理体制在这里交织,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往往成为管理上的“空挡”;同时辖区内众多的单位“各自为政”,管理标准不一,相互交错的地段,也为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问题,管理的薄弱和松散导致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建设落后,市容呈现较差的局面。
(二)规划建设因素
近年来,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划建设加快进行,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以来,以及实现成都的“新三最”目标,成都市区向周边农村扩展更为迅速。而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对城乡结合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较城区落后,没有详细规划,住宅区、商贸区没有统一规划和设置,功能区不明显,住宅区、商贸区交错现象比较普遍。或虽有规划但是实施控制力度不够,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规划建设滞后,市政设施、集贸市场建设滞后,马路破损,沿街店面破旧。以集贸市场为例,由于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过少,或大都是过渡市场,难以容纳现有的商户,特别是蔬菜、水果的批发与零售难以满足商户的需求,于是一些商户就沿街为市,或是占道为市,普遍存在店外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和车辆乱停放现象,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交通安全。
(三)居民文明意识程度较低
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较为松散,生活费用远低于市区,进入门槛较低,因而是外来人口流入成都的主要聚居地。人口普查显示,成都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与原住居民混居的情形十分突出。如金牛区沙河源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高达70%以上;金牛区的金泉、青羊区的东坡、武侯区的石羊场、成华区的保和外来人口比重也在40%以上。并且这些外来人口和当地的工人、农民、失地农民、下岗工人、无业人员等杂居在一起,相比建成区,市民素质较低。特别是他们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只是把居住地当成自己的一个临时容身之所,缺乏基本的归属感,对周边环境卫生也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维护。另一方面,居住于这一地区的居民由于正处在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失地、失业、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各种问题,不仅容忍了外来人口对环境卫生的破坏行为,而且习惯于随意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逐渐也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
(四)道路环卫清扫管理不到位
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实行多层保洁,保洁标准不一,清扫工作量不等。实施专业作业的道路保洁较好,如沙河源街道办就把主要地段承包给深圳升阳升等专业保洁公司,承包的道路由于实行了考核机制,清扫保洁状况较好;但有些社区、村自建道路保洁相对较差,有的道路甚至无人清扫保洁。由于农居混杂,外来人口聚集,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未实行旧村改造的农民、居民和外来人口产生的垃圾主要由村负责,村里不情愿加大投入。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村里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环境脏乱的恶性循环,这与城区内的道路环卫管理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多部门携手合作,才能维护好城市的环境。但现实情况是各部门常常是各自为政,对自己部门有利的才去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
四、解决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特别是在7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都提出的“新三最”目标,以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成都的城市面貌又上一个新台阶。建设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城乡结合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城乡结合部是外地通往城市的重要入口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问题,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发展的全局,影响到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地段,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城市整体和谐发展。
(一)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转变
首先要对城乡结合部进行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是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因为政治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城乡结合部顽症难医的根源。这需要通过街乡行政管理组织的制度变革,实现政治层面的“二元管理”向“一元管理”的转化,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管理转向城市管理创造条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原则,改变管辖范围交叉,标准不一的现状,最终完成城乡结合部地区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社会变迁。
(二)加强规划和建设,加大市政环卫设施投入
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总体规划,制定控制性详规,立足现有基础,本着节约原则,统一规划,高起点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通过栽绿、补绿和建设小绿园、广场等形式,解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长期脏乱的问题,彻底改变其容貌;同时加大市政、环卫等设施投入。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建议分居民区兴建市场,做到布局合理、分类建设,做到既能容纳商户,又能方便居民。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管理规划,从垃圾的收集、清运到消纳,实行密闭化管理,统一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
(三)健全和完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庞大工程,动态性强,管理难度大,必须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和提升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一是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建立环卫清扫保洁的制度,可以采取承包的方式把主要地段承包给专业保洁公司;二是在对城乡结合部整治的同时,抓好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及日常管理;三是建立市容环境卫生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容环卫脏、乱、差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四是建立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的市容环境问题;五是建立暗访督查与考核通报制度,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常态性暗访、通报及督查工作,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年度工作科学评价依据,逐步改善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四)提高市容管理的群众参与性
市容环境与每个人切身相关,市容环境的好坏也与每个人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搞好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区、村、组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热爱美好家园,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使广大城乡结合部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制定具体宣传方案,加大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的宣传力度。要教育和引导外来人口关心环境卫生,通过合适手段,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手段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是城市文明发展的结果。作为信息化时代城市管理的新趋势、新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代表了现代城市管理的新方向。目前,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正在向三个圈层逐步推广,要充分利用成都市数字化管理的高技术手段,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上报的市容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搭建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的平台,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为成都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君,刘丽梅.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9(6).
[2]王倩,黄惠权.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OL].http://xzzf.sanya.gov.cn/focus/200706140006.shtml.
[3]戴宾.成都:现实与未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5).
[4]贾艳慧.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 .城市规划,2009(7).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 篇12
一、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给足学生学习权利,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把学习真正的当成自己的事,养成协作共享,互助共赢的合作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改善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营造了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能够促进小组成员全面交流、敢于说话,深入讨论、敢说真话,能够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找到心理平衡点和差异弥补点,为小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提供可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个人成就感
城乡结合部中学的生源状况决定了学生独有的特点。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很难取得成就感,因此,组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和成就感。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具体操作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为指标,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参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改变过去对学生的个人评价为面向小组的团体评价,这就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乐趣,更多地增强了学生的个人成就感。 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指引他们力争上游,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个人责任感
由于在小组内分工明确,小团体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也增强了许多。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关键要素,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我校的学生由于充分参与了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他们从而有了更强的个人责任感。课堂上,他们能带着任务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能积极主动的发表个人意见。课堂下,学生积极地去找寻资料,研究问题,识记基础知识,认真书写作业。他们的信念是:我绝不能给自己的组丢分,我要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推荐阅读:
城乡结合部学校07-27
城乡结合部经济08-30
城乡结合部地区儿童10-03
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09-22
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问题研究08-17
城乡结合型06-06
城乡结合地区10-29
城乡结合部学生学情调查问卷10-23
城乡接合部初中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