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地区

2024-10-29

城乡结合地区(精选12篇)

城乡结合地区 篇1

近年来, 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的供电性能获得显著提高, 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危险事故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 为了实现对低压供电的控制, 导致了电网设备质量不高, 城乡结合地区线路走向复杂、数量偏多的现状, 而这是与农网改造要求不相符的。同时, 在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 如自然环境等因素, 目前架空配电线路运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亟待完善和解决。

1 城乡结合地区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运行故障

在线路的绝缘率方面, 与其他线路比较, 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偏低, 而且线路之间距离较近。架空线路沿线的区域较为复杂, 路线较长, 有时会经过受到工业区污染的地区, 有时还会受到雷击, 并且还会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应力破坏。在这些内在因素和外在影响的作用下, 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 造成线路跳闸, 同时对于线路覆盖范围的生产用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总的说来, 城乡结合地区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运行通常有以下几种故障:线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故障;雷击事故;在外界因素影响下, 线路跳闸。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对正常用电造成影响, 用电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 城乡结合地区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运行故障产生的原因

2.1 线路设备自身出现缺陷造成线路故障

线路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自身存在缺陷的几率并不是很高, 然而一旦出现问题, 所导致的线路故障将是非常严重的, 将直接影响到架空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因此, 应严把配电设备的质量关, 并根据不同线路的具体特点, 采用科学合理的线路安装方法和技术。

2.2 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太快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在城乡结合地区建设的工业园区数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区域内人口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城乡结合地区的快速发展, 对于电力规划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旧有的规划和布局亟待改进和优化。面对飞速增长的城乡结合地区用电负荷, 依靠政府提供的电力投资已经很难满足供配需求, 从而导致线路故障的发生。

2.3 自然灾害造成的线路故障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 破坏程度也较大, 而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并不强。城乡结合地区通常较为空旷, 容易发生强对流的天气, 一旦发生强风和雷电, 就会给线路造成严重的损害。以绝缘子为例, 线路的绝缘子在雷击的作用下, 可能会发生配变烧毁以及断线等问题, 导致线路出现故障。

2.4 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故障

在外力的作用下, 很容易使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产生损伤, 从而造成线路故障。在城乡结合地区, 配电线路经常受到外力作用, 导致线路故障。为了获取非法利益, 一些不法分子盗取电力设备和线路, 从而造成配电线路的损坏和故障。城乡结合地区, 有很多大型的车辆经过, 如大型货车等, 难免出现车辆和线路发生碰撞的情况, 同样会造成线路故障。此外, 线路与高大的树木之间会产生摩擦, 也是引起线路的故障外在因素之一。

3 提高城乡结合地区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运行的策略

3.1 防雷击事故的方法

随着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用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雷击事故的有效预防则是其中之一。在城乡结合地区, 还普遍采用较为传统的针式绝缘子, 这与配电线路运行的实际需求明显是不相符的。而较为新型的支柱式绝缘子或者瓷横担, 与针式绝缘子相比, 在抗雷击的水平和绝缘性能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一旦发生雷击事故,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更换针式绝缘子, 以质量好、可靠性高的支柱式绝缘子来代替。还需注意的是, 天气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造成影响, 因此在安装过程中, 除了要保证设备的质量, 潮湿天气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对于配电线路, 应加强质量检查和线路的巡视工作, 并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负责, 对于绝缘子的情况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闪络现象, 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从而将线路故障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氧化锌避雷器也是有效防止雷击的重要设备之一, 无论是旧的还是新安装的配网设备, 都应该安装避雷器。对于避雷器的安装地点也有要求, 即安装在丘陵或较为空旷的线路上。通过安装避雷器, 使配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在根本上获得提升。同时, 也不能忽视线路接地装置的安全, 应及时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3.2 防设备故障的方法

设备如果发生故障, 会对线路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城乡结合地区架空配电线路的安全性,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加强配电设备的检查工作, 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杆塔等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杆塔存在问题和安全隐患, 如不牢固等问题, 应采取增加拉线或者加固铁塔的方式加固, 从而使架空配电线路杆塔的稳固性得到提高。提高杆塔的稳定性, 仅仅依靠加固是不够的, 应该在组立新杆塔的阶段就打好基础, 在施工时, 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 确保施工质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后期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安全性。此外, 对于线路的连接部分, 要加强质量控制,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采用铜铝线耳, 从而获得更佳的线路流畅性。

3.3 防外力破坏的方法

防止外力的破坏要求工作人员在各设备安装结束后, 及时在设备上涂刷比较显眼的反光漆, 保障行车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线路杆塔;线路施工过程中, 工作人员还应该高度重视线路附近施工对线路运行状态的影响, 工作人员应该在与其他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并商量好施工计划的前提下进行线路施工, 减少因盲目施工导致的线路跳闸等事故。

3.4 其他防治措施

第一, 技术运行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线路的实际运行状况, 定期对线路的负荷状况进行检查核实, 在第一时间内调整各线路的负荷状况, 禁止线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第二, 工作人员还应该及时检查电杆驳接口、铁塔以及配变台架等设备, 定期对以上设备进行除锈和上油处理;第三, 在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 保障工作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线路上的故障问题。

4 结束语

总之, 城乡结合地区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人们用电安全的基本保障。应该在明确城乡结合地区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前提下, 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 针对原因采取有效解决措施, 为城乡结合地区10 千伏架空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广伟.中低压架空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7) .

[2]康和平.10千伏架空线路防雷措施探讨[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2 (9) .

[3]贾刘林, 贾银军, 王强, 等.山区10k 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4) .

[4]萧大林.10k 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水平及防雷击断线措施及分析[J].电子制作, 2014 (8) .

[5]李泽明.浅析城乡结合地区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运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0.

城乡结合地区 篇2

武兴华

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无照经营行为,我工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严查无照经营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对个体工商户无照经 营的情况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浅谈如下:

一、城乡结合地区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一般来说,城乡结合部大都处于位臵比较偏僻的地区,外来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这部分人员 多数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谋生手段,且以无照经营居多,这种无照经营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个体工商户无照经营存在三个突出 特点:

一是行业分布较广,副食、日杂、美容、美发、建材等行业中均存在无照经营情况;

二是无照经营时间不长,一般存在一至三个月左右,业主变换频繁,多数 业主在催办期内已自动歇业;

三是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多数经营状况较差,导致短期无照经营情况经常性的发生,对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造成无照经营行为的成因与表现

形成无照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如下:

(1)前臵审批手续难办。无前臵审批手续的无照经营户产生的原因又有几个方面:

首先,前臵审批过多,人为地拔高了办理执照的门槛,令许多想办执照的经营者望而却步。其一是经营者对于办理许可证、特许批准文件感到程序过于繁杂,门槛高、周期长、成本 高,索性不办证,因而也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其二是一些职能部门在法规和政策规定上,对有些证、照的发放和管理采取行政手段,实行划片定点,限制数量,使不少符合条件、应当 拿到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经营者无法办理证照,如经营药品、农药、种子、化肥、书刊、网吧、殡葬用品等都属于这种情况,有些行业还禁止个体工商户经营,而经营者又达不到注册 企业的条件,因此也产生了一部分无照经营者。

其次,立法滞后,使监管工作无法可依。对一些新兴行业及一些争而未决行业是否需办理前臵审批手续尚无统一、明确的规定,导致无前臵审批现象出现,如各类职业培训、社区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事业单位、各类就业组织、一些私人诊所、电话亭等。

再次,个别单位辖区保护主义严重,一 定程度影响了无照经营的查处。一些村委会、街道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吸收更多的经营者进入街道、市场经营,达到多收费的目的,对辖区内的无前臵审批手续的经营户进行保护,对工商部门的监管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态度,致使其辖区内无前臵审批手续的无照经营现象十分普遍。

最后,有关费用过高,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一些经营者负担不起。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小饭馆,由于地理位臵偏远、经营设施达不到标准,因此达不到领取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另外一些店面偏小的理发店,由于领取卫生许可证的成本很高,甚至一年的 净收入还达不到办理许可证的费用,这样一来,也成为了缺

少前臵审批的一个原因。

由此可见,无前臵审批手续是造成无照经营的最重要原因,这也一直是我们工商部门所治 理的难点。比如在最近一次调研中,我们统计到无照经营户有113户,而因前臵审批未取得营业执照的就有79户,占总数的69.9%。

(2)试业经营。有些个体工商 户认为生意不好做,抱着试试干的心理,从事经营活动,生意做得开,有钱赚,就做下去,到有关部门办理有关证照;如果做不下去,就关门。

(3)超范围经营。有些个体 工商户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已经核准了经营范围,但在经营过程中,某种商品销路较好,就随意地进货经营。

(4)证照不齐。有一部分个体工商户认为,在办理了《卫生许 可证》、《修理证》等前臵审批条件之后,就可以从事经营活动。

(5)冒牌经营。有些个体工商户借用他人的招牌从事经营活动。

(6)明知故犯。由于受利益的 驱动,一些个体工商户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却铤而走险,干一些违法的事。典型案例如黑网吧。

(7)转让门店。有一些个体工商户在生意做不下去或其他原因不再从 事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将所开的门店转让给他人,而被转让者主观认为,这家门店不须再办理营业执照。

(8)租借执照。有些个体工商户由于某种原因,自己不想亲自经营,将门店租给他人,然后,被租用人每个月交纳租金而从事经营活动。另外一种,借用他人拥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9)法律意识淡薄。从经营户的 主观因素上分析,缺乏依法经营的观念,对办证、办照普遍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甚至认为划不来,依法经营任重道远。

(10)许多经营户误将不办照纳入政府优惠政策范畴。

(11)属地居民因政府征地、集体企业转卖手续不透明等原因,对职能部门依法行使监管职责的抵触情绪较大,造成群体性不办照的状况。

三、无照经营行为的危害

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案件情况看,无照经营行为的危害主要有:

一是滋生制假售假。有相当数量的无照经营者存在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短斤少两等制假售假行为,严重地扰乱了市场运营秩序,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守 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

二是质量没有保证。无照经营者规避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产销的商品和提供信息服务大多缺少可靠的质量保证,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是逃避国家税费,损害国家利益。

四是冲击有照经营,造成不公平竞争。

五是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无前臵审批手续的无照经营户许多没有固定字号、发票,这样当消费者购买其商品或接受服务后,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如遇到假冒伪劣商品,服务质量等问题,却难以讨回公道,作为执法部门也无能为力。

六是经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无照经营场所在消防、卫生和环保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对公共设施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如一些企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这样,既损害了企业所处地群众的身体健康,又损害了政府执法部门的形象。

七是影响市容交通。无照经营者由于素质普遍偏低,因此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商品乱扔乱放,使得各市 场、村镇道路脏乱不堪,不少无照经营者流动经营或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和交通秩序。

四、治理无照经营行为的对策

一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思想,重在宣传教育。针对无照经营户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依法经营观念不强的状况,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宣传 教育上,提高其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增强其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为营造良好的依法经营环境及治理行动的顺利开展减小阻力,有效地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制观念,能使整治 无照经营的关口前移,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二是降低前臵审批门槛。建议由政府组织,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逐步做到联合受理核发证照,使涉及前臵审批的 商户登记享受到优质服务,同时,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促使相关职能部门降低门槛,履行职能,以疏导为主,有效地降低无照经营率。

三是协调各方,综合治理,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政府有针对性的对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小区、学校周围以及食品、危险品等经营企业作为重点,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以联合整治方式对 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查处。并把清理无照经营的责任落实到街道居委会、村委会,使整治无照经营与出租屋租赁管理、出租屋治安及消防管理、出租屋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加 强工商、公安、国土、房管、建设、文化、卫生、质检、环保、新闻出版、药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依照各自的职能,对整治无照经营工作实行层级负责制。

四是坚持积极稳妥,注重方法的原则。始终按照“教育在先,查处在后;疏导为主,取缔为辅。”的要求,做到因事而异,因人制宜,宽严相济,一方面对社会危害严重,特别是危 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坚决查处或取缔;另一方面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区别不同情况,尤其对弱势群体所经营 的无重大危害行业以及经营条件、范围、项目符合法律法规的,要实施“给出路”的政策,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合法经营。

五是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核发效率。我工商部门近年来就在登记窗口推出“首问责任制”和“限时承诺制”,《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又按照国家局的规定取消了一批前臵条 件,近年还全面实施重点行业(如食品)“分类监管”登记和“一审一核”审批等制度,大大降低了办照的难度。

六是加大执法力度。我部门应正确把握处罚幅度,宽严相济,在实行查封、扣押及实施行政处罚时,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规定的程序执行。查办过程中,应坚持依法行事、文明执法、说服 教育和引导服务,努力化解矛盾,尽量减少对抗,热情帮助当事人尽快走上领照合法经营之路。

七是正确使用执法利器,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严厉查处、依法取 缔是整治无照经营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开展重点行业恶性事件治理时,应由政府牵头,在新闻媒体的参与下,工商部门协同公安、质监、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进行公开坚决查处,并将整个执法过程和处罚结果公布,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加快无照经营治理的进程。

以上是我一些浅显的认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提出的观点中难免有许多不

到位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多多斧正!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辰分局

武兴华

城乡结合地区 篇3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69-02

广大农村走向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12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公布,我国城镇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51.27%。而从现状来看,大批农民迁移到城市里来后多选择城市生活成本最低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居住。以至于导致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问题骤然增多,就业、教育、医疗、治安、交通、环境、社会保障等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如何应对和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做到对症下药,必须从内在构成上找出问题的成因,去合理构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对策。

一、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问题突出的成因

可以说,造成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问题与矛盾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问题,也有现实的因素。从根本意义上讲,下列几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重视。

1.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以流动人口聚居为显著居住特征,而这些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造成社会问题突出的重要诱因。伴随着劳动力的解放,我国农村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自由”地涌入城市,形成了我国当前社会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城市”阶层。而这些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相对贫困地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者占主体。文化素质低、就业能力差,直接导致了他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贫困,一部分就业的也多数都是从事一些比较辛苦、薪水不高的职业,更有一部分最终沦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和无业游民。加之法律意识淡薄,这就使得他们极容易走上违法或犯罪道路。尤其是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属于进城务工的青壮年,他们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自我意识强,但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较低,情感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以至于有些人就可能通过不法手段获得经济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浓重的乡土观念和心理失衡促使社会问题的增加。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出门在外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浓重的乡土观念,使得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促进了流动人口这一封闭群体的形成。因此,他们相互间从众性、仿效性也较为严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来自传统农村的“城市新居民”是抱着到城市致富的目的而来的。他们认为在城市中挣钱容易,致富快。但当他们从相对落后的农村进入到繁华的城市后,感受到了城乡生活的巨大反差,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加之自我调节能力差,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其中一部分人就会采用不当甚至非法手段去寻求他们向往的物质财富。导致在城乡结合部地区“三乱”突出,给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贫富悬殊刺激了违法犯罪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剧增。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财富的迅速流动以及不规则累积。这就极容易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和个人收入悬殊的局面,我国当下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非常鲜明地说明了这一严重的问题。这种不平衡不但表现在个体间的巨大差异,而且也表现在群体间不断拉大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问题非常突出。俗话讲,“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不平衡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对比极为明显,因为空间的毗邻使得这种差距能从感官上不断刺激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相对贫穷的人们,导致他们产生不满的心理,以至于“仇富”现象非常严重,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动机。特别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竖起了高高的一道屏障。而这一屏障倾向于保护“主人”的利益,使得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异地迁入者”不能得到同样稳定的就业、补贴和福利待遇,这种状况造成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稳定极为脆弱。

4.城乡结合部位置的特殊性导致社会管理任务艰巨,政府管理缺失现象突出。城乡结合部地区往往面积较大,流动人口最多。在这些地区中,不仅聚集了各类型的农贸批发市场、餐饮休闲娱乐场所,而且聚集了大量处于建设中的施工场所。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往往是连接城乡间的公路、城铁、地铁等交通网络,大量流动人口无序、盲目地涌入使得这一地区的各类公共设施超负荷运转。人口的流动性又造成规范管理难以奏效,相应地就诱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频繁发生,使得政府工作人员“为难情绪”明显,政府部门监管难以到位。在过往的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之间权力以及管理领域安排得不尽合理,执法的“突击性”色彩浓重,这种“走过场”的管理,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很多问题“弹性增长”尤为突出,使得各地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都成为当地脏、乱、差的重灾区。

二、进一步改进与强化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

如何解决当前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管理问题,不但是政府管理部门在思考,学者乃至社会舆论也在关注。究竟如何使得问题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下几种看法值得我们再思考。

1.强化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的教育管理。城乡结合部地区当地政府应该在社区和街道的配合下,强化对本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尤其是年轻人进行教育,包括普法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提高地区人口的自身素质。人的培养与改造不能急功近利,教育对人的回报、对社会的回报往往具有滞后性。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为基础的内容是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人们的文化教育及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同时,也要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从根本上去控制和预防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产生的社会基础。

2.强化城乡结合部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城乡结合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尽管他们户籍不在本地区,但是他们都为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应在子女入学、医疗、公屋租赁等方面获得和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传统社会体制造成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不平等,不仅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也造成了现实社会人和人互不信任的状态。如果能够逐步实行无差别的社会保障,流动人口诱发的社会问题将会从整体上得到解决。日本、荷兰等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几年,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对部分外来人口的养老问题、住房问题、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逐步推行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步伐总体较慢,需要国家层面加快推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2012年由中央发起的“公布异地高考方案”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强烈的关注,然而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会有巨大的既得利益者的阻力,这还需要我们的国家要有更大的勇气与魄力。

3.政府要强化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既存社会问题的处理。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政府要加强对该地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起联合防控体系,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控制和管理,强化法律监督,最大限度化解存在的社会矛盾。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维护合法利益诉求。针对群众的控告、申诉,既要做到认真接待、不推诿,更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大限度缓和矛盾与冲突。本着“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一方面要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另一方面也要严格把握执法的尺度,针对那些恶性大、社会危害大的社会问题,要严格执法,绝不姑息。

4.加快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公共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建设。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各个城市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地带。当地政府应该协调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在当地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配合下,加强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的管理。同时,政府的规划部门、城管部门应该对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的一些地区进行整治与改造,拆除违章建筑,为该地区居民努力营造“宜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对于容易发生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娱乐场所、集贸市场、车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整治力度。尤其是要利用好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努力探索社区和群众自治的模式,强化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发挥群众相互监督的力量,切实把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会建设转变为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

5.继续加大对广大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引导和投入,改变我国当前人口无序流动的现状。城乡结合部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往往都与外来流动人口过多相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制定更多有利于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鼓励当地的农民在本地就业,减少外出务工。同时各个地方政府也应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减少农民盲目外出,以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在本地区转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也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而我国当前农业产业的发展仍处于简单粗放型为主,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农民结合本地区资源的特点发展地方经济,这既降低了盲目流动所带来的“虚假”的“GDP”,也有利于社会的综合平衡发展。

总之,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的社会问题尽管很突出,但是其必定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问题。我们不能任由这些矛盾和问题滋生蔓延甚至幻想其“自生自灭”,而是应当用积极的态度去直面和应对,把这些社会问题对我国建设的负面影响抑制在最小的程度范围之内,切实把广大民众的利益时时刻刻地捍卫和维护好。

参考文献:

[1]詹毅,等.地方人大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J].人民政坛,2011,(5).

[2]王勇.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7,(5).

城乡结合地区 篇4

一、南昌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现状分析

1. 调查概况

(1) 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

桃花镇位于南昌市西湖区, 全镇占地2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万5千人, 辖12个行政村, 4社区。全镇GDP达到12亿元, 实现财政总收入1166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47元, 综合实力在江西省乡镇中排名第四。京东镇位于南昌青山湖区, 镇域面积7.9平方公里, 总人口4.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 , 下辖10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 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164万元。这两个镇都属于南昌经济强镇, 居民收入大多依靠出租房屋或者经营实体, 年收入高, 除部分公职人员外大多数都能自由分配时间。

(2) 旅游休闲发展状况

截止2009年, 两镇周边共有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4个;艺术馆及文

化馆2个;专业艺术剧团3个。伴随着南昌全面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阶段, 两镇将增加全民健身工程28个, 将改扩建社区活动中心8个, 将建设晨晚练辅导站11个, 将建设高标准电影放映场所1个。

2. 居民休闲的基本情况

(1) 休闲动机

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有227位居民选择以观光游览、疏缓压力、陪伴家人及追求精神享受为主要休闲动机, 占总量的78.5%。同时又由于调查地处于赣江岸边, 离梅岭风景区又只有二十分钟的车程, 有78位居民单单选择享受大自然, 欣赏美丽的风景为主要动机, 占总量的27%。

(2) 闲暇时间分配情况

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有182位居民选择能够自由的分配自己的休闲时间, 占总量的63%, 他们一天的休闲时间占全天时间的1/4;另外有87位居民选择自己的休闲时间不受自己控制, 休闲时间较少, 占总量的30%。造成地区居民休闲时间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桃花镇和京东镇是以商品贸易为主的建制镇, 镇区的居民以个体经商者居多, 大多数居民并不在意周末和节假日的区别, 一般都是自主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但由于所住居民主要分为两类, 即房东和租房者, 房东由于不要从事任何工作, 故闲暇时间较多, 而租房者由于经济压力较大, 闲暇时间几乎没有。

(3) 主要的休闲方式

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在工作日, 有237位居民选择室内休闲方式主要是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打牌、搓麻将、看书看报、睡觉为主, 占总量的82%, 而有178位居民选择的户外休闲方式主要是以购物、散步和走亲访友为主, 占总量的62%。在休息日, 虽然看电视上网、打牌搓麻等室内活动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 但相比工作日来说, 更多的人走向了户外, 有246位居民选择如逛街购物、走亲访友、唱卡拉OK、跳舞、做美容美发等户外活动, 占总量的85%。

(4) 主要的休闲空间选择

调查发现, 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 两地居民的休闲区域都高度集中在本镇范围内。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在工作日, 有219位居民首选的休闲场所就是家里, 占总量的76%, 而需要承担家务的女性和退休后的老人则会选择逛街道、超市、去公园和广场。在休息日, 人们更愿意走出家门, 到户外参与一些休闲活动。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 有31位居民仍然选择在家里度过假日时光, 占11%;有97位居民前往商业街旅游购物, 占34%;有29位居民选择去公园和广场, 占10%;有33位居民选择去风景名胜区, 占11%;而去卡拉OK厅、舞厅、网吧、社区活动中心、电影院、美容美发店的人有99位, 占34%。

(5) 休闲满意度

由于休闲生活质量涉及到很多方面, 故这里所说的满意度是对总体休闲生活的满意度。有151位居民选择休闲生活质量一般, 占52%;有77位居民选择比较满意, 占27%;有21位居民选择非常满意, 占7%。所以从从总体上看, 两地居民休闲生活满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二、影响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的因子分析

1. 地域文化

城乡结合地区原属于农村,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被划入到了城市, 故其文化带有浓重的农村地域文化。调查显示, 地域文化只对居民休闲方式和空间的选择产生影响。如桃花镇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较高, 故大部分居民在选择休闲动机时, 以调节身心和缓解压力为主;而京东镇的居民则以感受自然和联系感情为主。

2. 性格

“性格”在居民休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查显示, 热情率直的人偏好与家人结伴而行, 喜欢广场和各种社交场合, 同时这种人在休闲中的花费也比较高;安静的人偏好与家人同事结伴而行, 喜欢山水和田园环境;抑郁的人偏好与贴心的朋友结伴而行, 喜欢独处。

3.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喜爱的休闲空间及资源均不同,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休闲行为。调查显示, 年龄主要对居民每月休闲花费、居民休闲时间选择、居民休闲同伴选择、休闲空间和类型选择等四方面产生影响。如:36至45岁的居民工作收入稳定, 事业较成功, 其他压力 (如住房、汽车等) 都已解决, 因而大多数都选择春季和秋季携家人一同出行, 在休闲空间的选择上则以各种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为主,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比较注重享受, 在休闲上花费较高。

4.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对居民每月休闲花费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 收入越高, 花费就越大。调查显示, 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居民一般选择一礼拜一次逛各种广场和社区活动中心, 花费大概在100元以下;收入在1000—2000元的居民一般选择一个月一次参观近郊的景区, 花费大概200元左右;收入3000—5000元的居民一般选择携带家人参加各种观光、钓鱼、野炊活动, 花费大概500元左右;收入5000元以上的居民一般会选择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类聚会和观赏电影, 一旦有长假, 还会安排长途旅行, 花费一般占到收入的五分之一。

5. 性别

男性比较偏好的旅游资源有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及乡野田园风光, 而女性除了以上之外, 还比较偏好旅游购物;男性在人际交往上比女性频率高, 休闲兴趣比女性大, 因而男性比女性休闲花费多;男性选择去游乐场所的比重较大, 而女性则比较偏好步行街休闲场所。

三、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

城乡结合地区居民的休闲行为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 有其独特的一面, 但是比较发现, 其与农村居民的更为相似, 却又逐步向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靠拢, 所以总体来说其特征具备过渡的性质。

1. 突出交往性

城乡结合地区居民多来自农村, 相互之间沾亲带故, 这与大城市的社区居民不同。大城市居民之间的的距离感和隐私性都很强, 相互之间都在隐藏自己, 是属于行政性的社区, 而城乡结合地区的社区属于带有情感色彩的传统社区, 相互之间以休闲为纽带的行为四处可见。因此, 在休闲伙伴的选择上, 城乡结合地区的居民都会选择自己认识的人来参与。

2. 休闲方式的选择单一且极易跟风

虽然城乡结合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规划的滞后, 导致地区内部休闲产品种类单调, 使得人们拥有过剩的休闲时间却只能以简单的方式打发。同时, 由于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之间的休闲交往是随意而自然的, 可以随意地到邻居家串门聊天, 也可以很自然地加入一个牌局或棋局, 使得各种不健康的休闲方式极易在居民中传播开来, 而需要花费精力的学习提高型和自我发展型休闲活动则易受到冷落。

3. 休闲消费低却存在潜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其实城乡结合地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并不低, 但是就其消费和休闲消费进行比较后发现, 绝大多数居民在工作日的实际休闲消费额不超过200元, 即使是在休息日, 其消费也只有300元左右, 这说明该地区居民在休闲支出上保守而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愿意在休闲方面消费, 调查发现, 人们的理想休闲消费远高于实际休闲消费, 这说明在消费意愿上, 他们已经跟城市居民相差无几, 其消费能力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

四、促进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市场发展的建议

1. 将休闲纳入公共政策的范畴

目前, 城乡结合地区休闲时代已经提前来临, 休闲活动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 当地政府应考虑将休闲纳入公共政策的视野中。通过完善社会福利等各种制度和规范商业休闲市场, 以提高民众的休闲满意度及休闲生活质量。

2. 社区加强对居民休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社区基础组织首先应增强休闲在居民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 多组织本地社区居民能够参与的休闲活动;其次应加强对本社区休闲服务场所员工的培训力度, 保证社区休闲软服务及时跟上;再次应完善休闲设施指示系统并及时修补和更新残缺的休闲设备, 消除安全隐患。

3. 政府应加大对休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目前, 南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旧城改造建设, 桃花镇和京东镇要成为改造成果的展示区, 就应该根据原有规划, 遵守有关规定, 确保对休闲设施的投资力度, 确保在新建造的社区、办公区、步行街、广场中设置足够多的休闲设施。同时, 也要注意对原有公共休闲设施的改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补齐老建筑群缺乏的休闲设施、健身器材、景观小品等。

4. 重视文化休闲, 倡导文明休闲方式

目前, 两镇部分居民对物质的追求超过对精神追求, 甚至对文化休闲缺乏兴趣, 致使许多健康的休闲方式在居民中难以普及, 这样不利于文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而, 政府和休闲企业应在公共休闲空间的设置中增加文化氛围, 如扩大对文明、高雅的休闲方式的宣传, 对部分文化体育等休闲场所实行免票方式等。同时, 还应增大图书馆的数量, 尽量做到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个社区图书馆, 并建立好属于社区居民的休闲档案, 实现休闲供求的完全平衡。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城市周围产生了一批是农民却没有土地, 是城市居民却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群, 他们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靠出租房屋或者经营实体为生, 收入高, 闲暇时间多, 价值观取向单一。这部分人口的休闲行为逐渐成为城市休闲市场研究的关注点。本文以南昌市两个城乡结合乡镇为个案, 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该地区居民休闲的现实状况、影响因素及行为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城乡结合地区休闲市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乡结合地区,居民,休闲行为

参考文献

[1]金倩:成都、武汉市居民休闲活动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金倩楼嘉军:武汉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 2006

[3]张玉华谢庆芝罗明凤:江西省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 2007

[4]唐雪琼:县级城镇居民休闲行为研究一以云南蒙自县为例[J].人文地理, 2004

[5]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一以成都市为例[J].旅游学刊, 2002

城乡结合部1 篇5

法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 在所有的地区,而是按照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大城市或中心 区域,然后再由大城市或中心区域向周边区域不断扩散。按 佩鲁的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可分为两个显著不丽阶段:聚集阶 段和扩散阶段。前者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大城市或中心区域不 断集中的阶段。正是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的超常规的发展,使其成为一国经 济的增长极。后者是多种生产要素由大城市或中心区域向周 边区域不断扩散的阶段。其原因是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由于各 种生产要素的大量聚集而使其显得过于局促.空间的狭小已 严重地制肘着大城市和中心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大城市 或中 fi-区域的生产要素开始向其周边移动.以寻找更广阔的 发展空间。

(二)城乡结合部的类型

一般说来,城乡结合部有三种类型:一是受行政隶属关系制约,属城市政府管辖,却又地处乡村包围的城市郊区:二是属城市政府管辖的县,在地理位置上又与城区接壤的或“插花”的地带;三是受地域影响,处在城区外围,相对连接城乡的其他交接地带。(而此次调查的。。属于。。)

(三).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1)城乡结合部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

(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

(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

在《新乡市街道居民购买力等级分类》调查中,官员的综合主观评价排名 为22名,房租排名2,综合排,10,购买力等级c 中等购买力

当前我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推进具有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从区域统筹发展方向方面可分为:市区城中村改造型;市郊城市化拓展型;县城中心镇提升型;山区分散村落整合型;农村村庄现状改造型等。从土地利用方面可分为:旧村原址改造型和新建村舍搬迁型两种类型。从建房方式上可分为统规自建和统规统建两种类型。

从资金筹措来源上可分为:集体致富改造型:如新乡县刘庄、龙泉社区;政策资金帮扶型:如辉县市回龙社区;企业(家)出资支持型:辉县城关镇南里庄社区,张村乡裴寨社区;开发商投资联建型:如新乡县高庄社区;群众自费建设型:如古固寨镇祥和社区等。居住区绿地是被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35%其绿地使用率是其他类型绿地的5—10倍。

居住绿地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主要林绿地类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绿地面积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华北石油局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能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合理另外选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多彩色块布置简洁明快合理选择树种注重小区的彩化与香化。现状面貌也能体现古典园林景色优美的传统风貌。但是绿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小区绿化带建筑渣土垃圾较多小区土方未做微地形处理局部地段土方回填不到位土方缺失较多施工粗糙自然景观营造水平较低整体绿化水平就感觉没那么好了。目前区内园林绿化在有些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地方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多数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绿地中还应结合小广场、椅子等以满足人们活动、休息的需要。住宅建筑组合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根据调查华北石油局居住小区的立面风格统一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明亮体现清新亮丽的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外墙颜色以红色为主白色灰色为辅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并且基本上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华北石油局居住小区本着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利用“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意规划居住区使每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风格要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弱势群体需求也被考虑在内了。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小区道路设有盲道倾斜路面也使用了防滑建筑材料居所有标识明确的路线或标志物。小区中设有老年公寓、老年人娱乐活动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给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其中的住宅以正面朝南为主起居室、卧室及厨房均有 自然采光房内空气南北对流起居室以居南为多自然通风较好。但由于部分小区沿街位置建有门面房影响了附近的住宅采光通风效果并且部分门面房建成后经营饭店造成油烟、噪音污染降低了小区居民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调查建议

1.公共空间中的植物配置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应更加注重植物的开花与观赏时际的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公共空间中的道路规划应稍作修改使得道路不仅只有交通的功能同时也能对小区进行区域划分同时也为造景增加围合感。3.公共空间中的绿化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绿化率让小区的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富有生机。4.小区的社区管理服务区应增大面积。

城乡结合地区 篇6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66-2

0 引言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其实很多地方政府一直在不断推进,只是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缓慢而已,自从中央政府明确要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这也就使得各地方政府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逐渐提速,工程质量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在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过程中,确实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不仅是城乡结合部原有住户对于故土的留恋,也有一些具体施工的问题,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都必须得到切实的解决,以便继续开展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1 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的必要性

1.1 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较差

对于城乡结合部来说,不仅是地理位置上比较尴尬,在基础设施的条件上也较为不足,城乡结合部不属于农村自然不会有土地可供耕种,但是严格来说城乡结合部也就是城市的郊区,但是郊区地带一般会比较荒凉,人口也会相对稀少,这也就导致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投资必然较少,条件自然好不了。但是随着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和城市建设汇集了较多的农民工,这些因素都导致很多城乡结合部的居住人口不断攀升,但是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却并未与之配套,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城乡结合部的住户面临着看病难、学生上学难的诸多社会问题。

1.2 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混乱

除了存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足,城乡结合部还存在着社会管理混乱的问题。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就需要增加大量的住房,但是这部分后来增加的住房大部分缺乏合理的规划,乱搭乱建随处可见,这也就加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同时,随着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安也随之恶化,寻衅滋事者层出不穷,但是又由于城乡结合部缺乏足够数量的社会管理力量,很多事件都只能被陈压在卷宗中,不利于维护城乡结合部住户的合法利益。这些问题也成为了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必须要得到清除,以便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

2 目前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结合部原有住户的不理解

对于很多在城乡结合部居住了几十年的好住户而言,城乡结合部就是他们的故土,很多城乡结合部的原有住户不愿意离开这片故土也就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很多人不仅不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工作,甚至于会公然阻碍施工进程,不利于城乡结合部的整体拆迁改造。

2.2 个别地方政府拆迁改造的不合理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看来就是行政任务,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推进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他们的办法可能会侵犯城乡结合部原有住户的利益,甚至于在个别地区存在强拆的现象。这些内容都在充分说明很多地方政府在推进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不当之处。例如2015年在某些地区的拆迁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拆迁机构雇佣社会人员纵火烧死村民的事件,后来涉事区镇的个别领导被撤职,相关人员也被追究法律责任。

3 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工作的措施建议

3.1 城乡结合部的住户应充分理解拆迁改造工作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原有住户而言,虽然故土被拆迁改造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要被迫离开这个地方,而且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只是为了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统一的规划,更好的建设城乡结合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而已。这确实也需要城乡结合部住户的理解,只有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减小施工难度,更好的建设城乡结合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2 地方政府需要改变工作方式,循序渐进

中央政府的果断决策需要各个地方政府的积极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只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城乡结合部,逐步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中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采用更加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既要得到广大住户的充分理解,又要保证拆迁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积极进取,逐步开展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每年国家的扶贫资金都是以亿元为单位,但是不难发现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还是有着很多贫困人口,或许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势必涉及到部分地方政府的不作为。

3.3 合理规划建设,实现城乡发展的对接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一定要有着切实可行的规划,因为城乡结合部的居住人口较多,其中大部分又是流动人口,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拆迁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做好城乡结合部居住人口的安置工作,不仅是永远安置,更要处理好部分人口临时安置的工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规划中做出合理的说明,反对突发问题的出现,处理好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4 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老旧房屋的拆除以及新住房的建设上,更多的是要建立与城乡结合部未来发展有关基础设施,既要解决好住户的看病医疗问题、交通出行问题,也要处理好学生的受教育问题。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该在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中得到合理解决。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服务城乡结合部的住户,更多的是要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打好基础,实现农村与城市发展的衔接,更好的利用城市的发展优势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

4 结语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必须要充分重视,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是政府建设的重点,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会成为做好民生工作,让普通民众感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良好契机,这不仅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是我国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措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切实需要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更好的维护社会公平,让全社会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发展的成就惠及千家万户。

参 考 文 献

[1] 汪宇明,刘高,施加仓,蔡萌.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省区分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4:137-142.

[2] 刘红梅,张忠杰,王克强.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

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J].中国农村经

济,2012,08:4-15.

[3] 魏书慧.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14(03).

[4] 祝艳.国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与启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

[5] 谢宝富.中国城乡结合部地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初

探——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0

(01).

[6] 孙海,军张沛.2000年以来国内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区域经济评论,2013(03).

城乡结合地区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不同,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城乡结合地区5个村(居委会)中18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糖尿病病史及相关防治知识(危险因素、典型症状、治疗原则)知晓情况。所有对象均采用统一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

1.3 标准判定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问答正确即为“知晓”。糖尿病患者:若调查的前半年内,经过医务人员诊断明确或者半年之前经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者。

1.4 质量控制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人员由本院医务人员组成,经过统一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参与现场调查,从搜集的数据中抽取5%进行入户或电话核对资料,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经EpiData 3.0录入系统建立数据库后,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居民3 304人,其中男1 583名,占47.91%,女1 721名,占52.09%。平均年龄(46.38±17.09)岁。问题总体应答率为100%,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41.46%(1 370/3 304),其中对糖尿病六大危险因素知晓率为23.43%~67.07%[(774~2 216)/3 304],“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知晓率为32.26%~36.08%[(1 066~1 192)/3 304],糖尿病需终生治疗原则知晓率为64.07%(2 117/3 304)。

2.2 知晓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本地区居民糖尿病知识(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知晓率在40岁之后随年龄增长呈逐步递减趋势(P<0.05),年龄越大,知晓率越低。不同性别之间糖尿病危险因素、体重下降及治疗原则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对糖尿病四大危险因素(肥胖、精神紧张、缺乏运动、吃糖多)知晓率高于女性,其余则为女性高于男性。

见表1、2。

2.3 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不同(P<0.05),随文化程度的升高,知晓率呈现递增趋势,但到了本科及以上人群之后,吃盐多、精神紧张、吸烟、缺乏运动、吃糖多五大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见表3。

2.4 知晓率与糖尿病病史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和治疗原则的知晓率高于正常人群(P<0.05),但对糖尿病六大危险因素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199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世界糖尿病日宣传口号是“尽量减少因对糖尿病无知而付出的代价”。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生活行为方式有关,可以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得到控制。有资料表明[4],美国有6.0%的居民了解糖尿病,英国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糖尿病有哪些症状,俄罗斯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缺乏基本的相关知识,所以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佛山市南海城乡地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对糖尿病常见六大危险因素、“三多一少”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的知晓率平均为41.46%。此外,调查数据表明本地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糖尿病病史有关。不同年龄组人群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不同,高年龄组要低于低年龄组[5]。男性对糖尿病六大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要高于女性,但对糖尿病病人需终生治疗的知晓率则低于女性。此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低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呈正比关系,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6,7,8,9]。与正常人比较,患有糖尿病的人对糖尿病“三多一少”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知晓率较高,但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尚未发现高于正常人,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诊疗和服药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但较多的糖尿病患者看重的只是出现的症状及如何治疗,对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尚缺乏重视度。

南海城乡结合部地处广州与佛山交界处,居民生活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居民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仍较薄弱[10],因此,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今后卫生防治部门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人群制订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n(%)]

[n(%)]

[n(%)]

[n(%)]

参考文献

[1]王束玫,冯月秋,高莉洁,等.济南城乡结合部居民糖尿病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6):14-16.

[2]罗倩,丛晓娜,韩璐,等.南京市某社区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3):219-220.

[3]冯伟,曹云生.奉化市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26-28.

[4]Jervell.The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tsroleobiectives,achieve-mentsandperspectives[J].Medicographia,1995,17(2):24.

[5]殷伟,赵光升,闫磊.周口市农村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21(1):62-63.

[6]黄建春,杨俊莹,尤晓寅,等.无锡市城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3):5-8.

[7]甘淑芳.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42-143.

[8]梁德英,胡悒萍,邱晓蔚,等.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7):1275-1276.

[9]冯雪兰,黄凤霞.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522-523.

城乡结合地区 篇8

鉴于城乡结合部的二元性以及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在规划中,若单纯按照传统的农村规划或城市规划的思路都不全面。本文依据笔者参与的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对其规划思想,规划结构以及发展策略进行解析,对控规进行了审慎的重新思考,力求探索一条从城乡结合部向城市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1. 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广汕公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汇的交通要道上。东至萝岗区黄陂公司和天麓湖旅游度假区,北接白云区帽峰山,南连长兴街、新塘街,西达龙洞街,规划区面积20.64平方公里。

2. 项目背景

2.1“首善之区”下地区农村发展出路的需要

随着广州城市拓展,天河东部地区逐渐从城乡结合地带演变为城市地区,成为广州市“东进”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村改居”后原村民基本利益和保证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近期突破,构建远期发展的稳定框架”为原则,探索一条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2.2 原规划已不能满足规划区的发展

原道路规划不能够满足的发展需求,本次规划将整合周边路网,解决交通需求,引导街区土地的开发及产业升级。

2.3 天河东北部休闲度假区建设的需要

凤凰街地区拥有筲箕窝水库(龙洞水库)、凤凰山公园和火炉山公园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周边地区有华南植物园、天麓湖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大型旅游观光景点。天河区提出以建设“第二白云山”为目标整合周边旅游设施,建设天河区东北部休闲度假区。

2.4 凤凰街地区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凤凰街地区为广州市规划的职业教育基地,高等院校选址较多,必须通过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规划管理单元详细图则,为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3.1 区域统筹、资源共享

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对规划区功能定位与主导产业进行全局的统筹安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满足广州市总体布局的要求,实现与广州市其他各个组团在高校资源整合、农村城市化、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方位整合。

3.2 综合发展、资源整合

规划区开发时间较晚,原规划缺乏对规划区规划的控制协调和可实施性,因此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城市建设与村各自发展和国有高校用地与村出租学校用地各自开发的情况。因此,本次规划有必要贯彻资源整合的理念,结合地区的情况,对现有的资源,如高校基础设施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整合,以实现地区综合发展的目标。

3.3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注意对天河区东北部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充分利用以周边山体、水系以及道路绿化带组织区内的绿地系统,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与控制;在功能分区上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合理布局。在注重产业开发与建设的同时,注意从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土地利用调整情况,合理配套区级、组团级和居住区级与村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同阶层的生活需要。

3.4 城乡协调、和谐发展

缓解规划区过去开发过程中各开发主体与村民的矛盾,调整未落实的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结合地区发展方向、开发模式与农村改造,确定规划区内村庄未来的出路,改造的主体、改造方式、改造时序、改造策略等问题,理顺好村与职业教育基地和村与软件园的关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4. 规划结构——“一带四区”

为满足上层次的规划对本次规划提出的要求,规划区形成一带四区的功能布局:

(1) 广汕路沿线产业发展带;利用广汕路与高塘石软件园现有的良好条件,发展汽车4S店、机械交易与高科技产业,建立产业发展带; (2) 凤凰山休闲旅游区;以筲箕窝水库、石狮顶两大景观核心区打造凤凰山休闲旅游区; (3) 渔沙坦综合发展区;规划在广河高速北部地区,以渔沙坦新村建设为核心,高校园区、高校服务业、居住区、休闲接待设施共同发展的和谐城区; (4) 柯木塱综合发展区;规划在广河高速南部地区,以天河区东北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高校园区、新村建设共同发展的新城区; (5) 火炉山休闲景观区;开发以登山游览、植物观赏、森林沐浴为主的休闲景观区。

5. 开发时序

针对规划区域内现状土地利用的特点以及政府关于区域发展的要求,采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地进行土地开发。

5.1 近期的开发重点与建设策略

(1) 完善规划区的高校园区建设,根据高校园区的发展现状,落实《高校园区选址规划》内地用地,满足高校规模拓展的要求;同时落实已有高校选址的意向用地; (2) 推动主要干道的建设,特别是华美路、渔北路和柯木塱南路的建设; (3) 推动村一级的建设,主要是城中村改造首期建设的实施。推动柯木塱村与渔沙坦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建设,通过村一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建设高校师生居住配套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通过经营这些设施,积累资金,然后进行旧村改造; (4) 落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主要是地铁车辆段、华南快速路的建设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5) 改造广汕路沿线景观,重点控制规划区山体林地等生态绿地的建设活动。

5.2 远期的开发重点与建设策略

(1) 继续推进天河区东北部绿地系统建设及生态休闲度假设施配套; (2) 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与实施; (3) 落实广汕路沿线景观节点建设。

6. 发展策略

6.1 教育产业策略

根据《天河分区规划》和高校园区选址规划,凤凰街为龙洞高教科研功能区的一部分,规划成为以教育科研和商贸功能为主的综合功能区。未来十年中凤凰街及其周边地区将努力打造天河教育板块,随着教育产业的兴起,凤凰街高教后勤服务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6.2 休闲度假策略

明确开发建设量,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发展定位,紧密结合生态与休闲这两方面核心内容,提高火炉山、凤凰山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同时,从土地管理入手进行体制建设和完善,以解决火炉山、凤凰山森林公园目前存在以土地使用权属复杂为代表的管理体制问题。

6.3 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策略

近年随着天河区东北部地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带来了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增加,但当前却缺乏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地铁6号线柯木塱换乘站处于整个天河区东北部的中心位置,周边土地尚未开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规划建设成一个集医疗、休闲接待设施、高唐石配套服务业、高校后勤产业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满足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6.4 商贸业发展策略

对外——一方面以广汕公路为依托,借助高塘石软件园的地缘优势发展中高档次公寓和相关服务性产业;另一方面,把握地铁6号线建设机遇发展购物休闲商业;第三方面,盘活广汕公路沿线土地,把矿山机械交易市场和汽车4S店做大做强,打造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商业发展带。

对内——以新建渔沙坦文化广场为中心,引入综合型市场升级,逐渐把文化广场打造成为凤凰街的社区综合中心。近期为居民以及附近学校学生提供商业购物和娱乐休闲的场所;远期作为旅游休闲过渡中心,打造筲箕窝水库——凤凰山森林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的旅游消费中心。

6.5 土地与房屋增值策略

调整土地模式,采用大胆的土地集约、科学利用的方法,整合凤凰街现有用地,重新调整土地使用性质和强度,增强本地区使用价值。进行全面的住宅和厂房产权登记,明晰产权关系,对不合法用地以及手续不全且需改造的建筑,与主管部门协调,完善手续。条件成熟时,建议将部分村域土地一次性转移为国有,划归村经济发展公司经营。

对街区内发展潜力较大的集体经济发展用地,进行适量固化,使土地资产保持一定存量,不再被征用,利用固化土地的收益给农民长期生活保障;同时能够初步设定产业和空间的发展框架。

6.6 居住发展策略

可通过“转移腾挪”的方式逐步推进城中村改建。并适当安排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以解决天河区拆迁安置、工人及服务业人员、中低收入市民的住房要求。

7. 结语

城乡结合地区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0例。研究组男118例,女92例,年龄(60.45±7.94)岁;对照组男115例,女95例,年龄(61.12±8.11)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医院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地,以全科医生、护士为主要实施人员,以家庭为合作单位,以《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为标准,对入选研究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如何监测及心理疏导、建立个人档案等干预项目。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采用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血糖控制情况、生存质量评分(SF-36量表[5,6])等指标,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描述,采用字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干预前后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经过为期1年的社区规范化管理,研究组糖尿病健康知识(危险因素、典型症状、治疗原则)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干预后,对糖尿病健康知识中的喝得多、尿的多、体重减轻的症状及需终生治疗原则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见表1。

*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2 两组在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经过为期1年的社区规范化管理之后,空腹血糖及产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研究组血糖水平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在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组在干预1年后,其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精神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等八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除生理机能之外,其余七个领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方法可以根治此病,一旦患病,往往终身带疾,且多半会发生并发症。据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度比非糖尿病患者高4倍;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患者比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高7倍。在患病期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人严重下降,病死率增高,寿命缩短,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7,8]。糖尿病患者除了少数有严重并发症者住院治疗外,绝大部分患者是在院外长期治疗的,如能及时、规范的治疗可减少50%的严重并发症[9]。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系统、规范化的社区管理将成为糖尿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

本项研究针对城乡结合地区居民特有的特点,以社区为平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长期、系统、规范化的社区综合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它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减少对治疗的误解,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了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真正控制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应综合五者之间的关系,针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及个人体征,及时调整方案,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最恰当的个人治疗档案,从而为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本质提供可能。

摘要:目的:探讨城乡结合地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模式,为制定适宜的糖尿病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和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其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测定。结果:在干预1年后,研究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血糖控制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城乡结合地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化管理,其长期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城乡结合,糖尿病,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立忠,陈英,池桂波,等.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J].临床医学,2005,25(9):12-14.

[2]潘长玉.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3]姜节卫,周韵娇,胡惠芳,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相关研究[J].上海护理,2011,11(2):12-14.

[4]曹钰芹,平国兴,吴荣华,等.佛山市南海城乡结合地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6):422-425.

[5]邓红艳,田玉凤,黄骥,等.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居民生存质量的影[J].护理研究,2008,22(9):2533-2534.

[6]Wattana C,Srisephan E,Pothiban L,et a1.Efects of a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program on glycemic control,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ai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J].Nurs Health Sci,2007,9(2):135-141.

[7]朱松军.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18-119.

[8]Ecklerh,Grundysm,Zimmet P Z.The metabolic syndrome[J].Lancet,2005,365(9468):1415-1428.

城乡结合地区 篇10

关键词:西北地区,金融服务,思考

不同特点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银行业进入混业经营和细分市场的时代的形势下, 金融机构根据居民聚居区的不同特点 (如地理因素、人口密度、家庭人数、性别、行业、收入、职业、教育、年龄、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等) 划分不同客户群, 细分市场主动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金融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与金融服务, 贴近市场需求的选择, 是做大自己的必然选择。

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是发展金融服务的三大阵地, 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 金融服务也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对经济和金融薄弱的西北地区, 了解西北地区这三大阵地所需金融服务的特点, 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 发展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对于加强金融竞争力、加快西部乃至全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北五省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一) 西北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西北金融机构不断改进金融服务质量, 结合自身实际, 拓宽和创新对城市社区金融服务项目, 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一是开办代理业务。包括代收代付水电费、有线电视收视费、手机费业务种类不断扩大。二是发展托管业务, 开办投资理财, 开办品种繁多的人民币基金业务。三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主要是银行卡消费, 办理现金的存、取, 办理转账业务等。四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借助高科持手段, 改变单一的网点柜台式服务, 实现网络化、电子化服务。

(二) 西北城乡结合部金融服务现状

西北城乡结合部是失地农民和部分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集聚地,

目前西北城乡结合部居民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务品种一般只局限于存款开户、办理储蓄、汇款等几项传统业务, 基本没有涉及个人理财、有价证券的买卖和保管等新业务品种。

(三) 西北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西北农村金融机构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创新了一些金融服务产品。在存款方面, 增加了教育储蓄、开通了通存通兑储蓄业务;在贷款方面, 增加了扶贫贷款、农业产业化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授信贷款等服务项目;在结算上, 开办了票据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县辖区辖电子汇兑等结算业务;在中间业务方面开办了代发工资、代收税款、代收移动、联通电信话费等代理业务。

二、西北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 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种类少, 金融机构在城市分布较多, 金融服务具有同质性。

目前, 银行市场定位的一个共同现象, 是机构多集中在城市繁华区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同质性, 基本上是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 中间服务产品种类尽管丰富起来, 但形式均基本相似, 没有根据网点所处社区的特点, 为周围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商贸往来等提供贴心、贴身、个性化、便利化、增值的服务。

2. 金融机构仍保留传统经营观念, 主动营销意识差。

在经营观念上, 因循守旧, 缺少主动性、开创性, 金融产品单调, 金融功能落后, 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3. 社区金融服务需求的综合性与金融功能不全的矛盾。

在新的需求面前, 西北金融机构的金融功能相形见绌, 客户诸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达不到社区金融服务的初衷。

4. 银行、客户信息不对称。

目前个人信用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 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提升阶段, 作为金融机构对客户信息掌握有限, 不足以支撑社区金融服务需求, 这在相当程度上使社区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内容受到限制。

5. 金融需求与金融服务人员素质的矛盾。

随着社区的不断完善, 社区金融需求越来越高, 银行客户经理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这对金融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 城乡结合部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 金融服务手段缺失, 缺乏金融服务新业务、新品种。

随着失地农民和农民工队伍不断扩大, 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趋向多样化, 需要更多、更新、更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但西北多数银行将市场定位在大客户、优良客户和高端客户领域, 从而忽视对城乡结合部的金融服务。

2. 信贷管理门槛高。

由于城乡结合部流动性较强, 居民收入不稳定, 金融资产微薄, 资信难以考察, 银行对其管理监控难以落实到位, 信贷支持难度很大。主要表现在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实施的信贷政策与贷款人自身的条件不匹配, 在信贷管理制度上, 银行贷款手续较多, 门槛过高, 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贷款带来不便。

3. 农民工金融服务短缺。

城乡结合部同时又是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集中聚居区。金融机构普遍忽视这个特殊地带的金融服务。一是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 农民工对适宜自身的金融服务了解较少。金融机构目前的中间业务营销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 对农民工宣传金融产品不够深入, 且由于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 认识和接受外界新事物慢, 接纳现代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差, 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了解金融知识。二是农民工生活、家乡环境限制了银行卡的使用据调查, 部分行业农民工的居住环境较差, 银行卡保存及携带不便,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卡的使用。三是金融服务手续费相对农民工收入而言偏高。据对西北五省主要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调查显示, 外来打工人员的打工收入是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年收入仅为几千元的农民工, 每年除去伙食、住宿等生活必须开支外, 节余部分的50-70%均要寄回老家。银行卡年费、异地取款及邮政、银行汇款等费用, 对于需要精打细算的农民工来说仍显偏高。

(三)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信贷产品需求多元化与信贷供给结构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多。产业结构单一, 发展缺乏后劲, 设立机构网点缺乏可行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机构网点的设立, 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受自然、投资环境的制约, 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仍然不到位, 表现在电力供应没有保障、交通不便、网络通信滞后等方面。

受乡镇商业不发达, 集中消费场所缺乏, 安全保障不足, 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 不具备设立网点的基本条件, 设立ATM和POS机的条件也很难达到。

3. 除存、贷款服务外, 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性金融服务少。

由于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处于垄断地位, 缺少竞争力, 加上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开拓成本高、风险大, 金融生态脆弱, 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冲动受到抑制, 产品更新意识淡薄, 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单一, 在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上, 没有考虑农民自身的金融需求, 导致新的服务品种和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得不到运用。

三、西北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金融服务相关政策建议

(一) 城市社区金融服务政策建议

1. 提高服务意识, 开展多种营销。

城市居民对金融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的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服务需求, 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 建议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必须转变忽视对个人服务的经营观念, 努力开拓个人金融服务业务, 主动融入社区生活, 有针对性进行市场营销, 增强银行对社区的渗透力, 以此留住老客户, 拓展新客户, 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2. 制定顺应城市发展的发展战略。

在网点规划和制定发展规划时, 要充分考虑每个社区的不同的经济特点, 根据不同社区的服务需求。让社区内的每个客户都能享受到个性化服务。

3. 丰富金融衍生品, 量身定做理财产品。

随着社区居民金融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日益增强。银行对经济、金融的信息反馈比较灵敏, 在理财服务上有一定的优势, 充分发挥这些特点, 提高客户的金融资产盈利率, 争取实现客户与银行双赢。

(二) 城乡结合部金融服务政策建议

1.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 提高城乡结合部的群众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原有居民和农民工聚居区,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浅显易懂的金融知识宣传和咨询工作, 引导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农民工关注金融, 重视金融, 更好地利用金融手段创业兴业, 实现发家致富和扩大再生产的愿望。

2. 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小额贷款力度。

金融机构要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信贷投入, 加大对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城乡结合部百姓自主创业, 探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他们在城市自主创业, 切实解决创办企业贷款难问题。

(三) 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1. 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 提高金融机构的认可度。

一是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 加强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培训和风险培训。积极宣传推介典型, 形成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良好氛围, 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二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竞争力, 增强融资能力。从规范章程制度、股金设置、工商登记、内部管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规范运行机制, 重点扶持提升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加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吸引力。

2. 加强金融机构的特色服务力度。

一是要加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识。农村金融是一片广阔的市场, 只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金融服务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整合金融资源, 加强投放力度。充分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合了单个农户的信用和抗风险能力, 将不透明的农户信息透明化, 能降低金融机构的调查及信贷成本。把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与农村传统信用资源对接起来, 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 建立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

3.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银行和农户共同努力, 落实好国家的政策。二是促进税收政策优惠。争取税务部门对农产品在收购、运输和销售环节的政策优惠。三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建立农产品的风险保障, 丰富农业保险的险种。四是建立统一规范的涉农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建设覆盖农村的征信系统平台, 依法采集、整合和应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 有序推进农村信用服务产品创新。通过培育“信用专业大户、信用家庭农场、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以及“信用户、信用村”等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为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平.中国金融制度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2]董锁成.西北比较优势与特色区域经济发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1.

城乡结合区学生心理分析及对策 篇11

一、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

1.社会环境

这里所指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位于城乡结合区的学生,听到的、看到的都存在很大的反差。

2.学生心理年龄偏小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正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它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家长的教育方法匮乏

位于城乡结合区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认识、教育方法参差不齐,甚至是相差很大。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另外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命令式的,甚至使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暴力行为之下;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等,都会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4.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有关

由于位于城乡结合区,学生的认知水平很不一样,导致老师在备课、授课等很多方面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进而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或者一些老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做出客观评价,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呆板,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学生心理失衡的对策

1.对学生多鼓励,让他们健康成长

由于学生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所以在他们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只是依赖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从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赖转化为希望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

针对城乡结合区学生家长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我们首先要对家长做好辅导。其次,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再次,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来“重视”。

3.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

由积极的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指责。对逆反心理的调适要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赞美。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意图,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4.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

教育的最好办法是自我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纳和自我疏导。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心理失衡的又一有效途径。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学生心理失衡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化解他们的对抗情绪,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不但是教师,也是广大家长以及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中心幼儿园)

城乡结合地区 篇1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南昌市周边地带城乡结合部进行进行调查, 分别抽取了乐化镇、望城镇、生米镇和麻邱镇的居民200名就群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供分析参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事先通过中国知网和省图书馆, 查阅了关于城乡结合部体育发展, 农村体育发展, 城市体育发展等文章50余篇, 各方面相关书籍近10余部, 为本文的研究分析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一套, 问卷设计好之后, 特访问高校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测试, 结果得分达9 1.3, 说明问卷的有效性较高;然后对问卷调查的可信度进行了预测和复测, 结果显示可信度达9 0%以上;最后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总共发出问卷2 0 0份, 回收1 9 7份, 有效问卷1 9 4份, 有效回收达9 7%以上。

1.2.3 数理统计法

为了更直观的得出调查结果, 本课题特采用了SPSS13.0和Excell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加工整合处理, 结果为本课题的撰写提供了数据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情况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 占65%以上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效果是一样的, 他们认为都是身体在运动, 对身体的锻炼效果等同, 所以很多人都不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这一回答以中老年人居多, 青年人这一回答还是很少的, 只占到1 0%左右。这说明刚发生了地域的变换和转折, 由于土地的出让许多的居民没有了农活可干, 突然闲起来了不知道有时间去怎样打发和安排, 所以很多居民选择了乘凉聊天, 结伴打牌, 在家看电视或睡觉等以静为主的生活方式。在回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选择时, 只有21%的居民认为:“可以丰富业余生活, 增加了解”, “增进身体健康, 放松心情, 陶冶情操”;大部分居民持否定态度。等等这些调查充分说明了南昌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态度是被动的, 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尽快改善和加强居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是重中之重。

2.2 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数、时长情况

从问卷调查南昌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来看, 每星期0次的人数占到36%之多, 说明这些居民基本上不参与体育锻炼, 在自己意识里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想法。1~2次的居民占到了调查的42.4%比例是最大的, 这说明城乡结合部居民自农转非之后, 在生活习惯和方式上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改善, 知道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 只是次数偏少点, 不过随着参与锻炼的坚持相信次数会增加。3~4次的居民比例较少, 占到1 8%左右, 说明热爱并主动参与体育的居民还不是很多, 他们深知参与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坚持和影响周边的群众和居民加入到健身队伍中来。每星期5次以上的居民就极少了, 他们非常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体育项目, 并且有多年的得益和心得, 产生了一定情感, 成为了终身体育。从南昌城乡结合部居民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长短来看, 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 因为在他们看来能玩这么久就已经很好了, 因为业余时间也可能土地出让之后, 他们势必要外出找些事做, 中老年人承担起照顾小孩和家务等琐事。锻炼时不充足, 在间在1~2小时的居民只占16.9%, 这部分居民可能家庭条件较好点, 对体育项目锻炼的热爱也深些, 调查中在2小时以上的居民没有, 这个结果在城乡结合部也是非常正常 (如表1、2) 。

2.3 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分析

为了更好的调查南昌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 在问卷设置了散步、跑步、篮球、羽毛球、垂钓、棋牌、广场舞、健身路径和其他等选项进行选择, 调查发现参与散步和广场舞锻炼的居民占比例最大, 分别是2 5.8%和16.1%之多, 可见居民倾向选择没有花费、自由且陶冶情操的项目进行锻炼;其次是棋牌和跑步的居民分别占到了总数的35%左右, 其中棋牌以老年人男性为主, 跑步主要以青年军为主, 分别区分了身体和体能的不同特点进行锻炼。以上居民选择锻炼的项目无论从花费和场地器材设施方面要求都比较低, 这些都是居民选择的倾向, 尽量减少家庭负担。选择其他进行锻炼的居民人数都较少, 各种原因都有, 花费、时间、精力、体能等都是。从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南昌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和枯燥的, 尤其受到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同时也没有相关体育部门进行宣传和组织, 严重缺乏体育知识和健康的了解 (如图1) 。

2.4 南昌市城乡结合部体育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及分布情况调查

为了及时了解南昌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在体育锻炼方面得到上级体育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情况, 我们特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 由于南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 在南昌的市区不断向外扩大的同时, 其实它的组织机构和后勤相关服务的跟上是非常慢和滞后的, 调查发现在许多南昌郊区地带学校的占地面积及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普及更新都是很不到位的, 基本上还是20世纪80、90年代的器材设施,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还发现一些居民社区没有居委会和体育组织部门机构的归属。有些地方有的话也是形同虚设, 根本就没有工作人员上班, 更别说规划和组织活动。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是非常有限, 体育组织活动经费平均为0.75万, 人均不到5毛钱;体育锻炼场地人均也是少得可怜的0.5平方;在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人数调查时发现, 几个城乡结合部总共才10个体育社会指导员, 有一半还是退休文体工作者, 更别说平均有多少了, 在体育活动组织方面, 一两年也难得有一个体育群众性比赛。从对南昌几个城乡结合部的体育资源的人力、财力和器材设施的物力调查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 形式非常严峻。体育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缺失、体育组织及活动经费的限制、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匮乏、体育社会指导员的跟不上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南昌城乡结合部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

3 大力推动和发展南昌城乡结合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

3.1 有利于改善城乡结合部居民人际关系形成良好凝聚力

结合部及郊区居民随着自己土地的出让和有农转非的过度转折, 基本上都住进了政府安排的安居室, 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要与城市接轨生活节奏也必然加快许多, 生活可能要重新认识和开始, 环境比较陌生, 邻里之间也碰面接触少, 社区人与人之间交流就更谈不上了, 人们各忙各的, 是人际变得淡漠与孤独, 而体育活动的参与, 它既可以改变与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 互相信任协作, 增进了解, 还可以愉悦身心, 调节生活节奏, 陶冶情操。是改善和提高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桥梁, 改善城乡结合部居民人际关系和增进社区凝聚力。

3.2 改善人们对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认识, 丰富业余生活

调查发现70%~80%的城乡结合部居民认为从事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是一样的, 效果等同。正因为这种观念的大量存在, 使得许多居民选择了不动或者更不好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休闲时久睡、久坐、闲聊时大量吸烟成瘾, 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等等不好的生活习惯, 这些都是因为居民不了解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与身体健康关系促进作用, 所以尽快普及和改善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健康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体育组织机构只要这种大量的宣传和引导组织工作力度达到了一定程度, 我相信必会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调查分析, 发现南昌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和意识落后, 认为体育就是体力劳动居多;另外从城乡结合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数和时长调查中可以看出, 0次锻炼的居民占到调查总数的36%之多, 3~4次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18%, 在调查每次锻炼时长时我们发现, 大部门居民锻炼时间在30分钟左右占到将近50%, 在2小时及以上人数为0人, 这些都说明了结合部居民在锻炼次数和时长上都是偏少得;再从居民选择锻炼的方式来看, 选择散步和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居多, 年轻人选择跑步的居多, 说明结合部居民选择锻炼的内容单一, 都是花费较少的项目。对南昌城乡结合部体育组织机构和相关部分对结合部的体育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和支持情况调查发现无论是社会体育组织者和指导员人数, 居民平均使用经费情况, 社区及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方面资源投入都非常有限。

4.2 建议

继续强化政府职能, 提高领导认识高度, 各级部门必须将城乡结合部群众体育纳入社会体育发展总体规划, 尽可能推进城乡及郊区体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各乡镇可开设各种体育文化宣传站培养和选拔一批体育文化和活动的推动宣传者,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城乡结合部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2]贺泽江.对武陵山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 2009, 24 (4) :13.

[3]彭英.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09 (3) :34.

[4]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S].

上一篇:构建要点下一篇:成本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