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共12篇)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1
中职的德育课程不仅是中职中职生学习的主要基础课程,也是对中职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为考察中职生对中职德育课程的学习有效性,笔者就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是否直接影响了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个案的对比研究。
一、个案研究内容
笔者分析了德育课程的学习特点:德育课应该是师生轻松愉快地进行互动的过程,注重过程性而非终结性评价。因此笔者确定了我们个案研究的重点:(1)德育课教学评价的主体研究;(2)德育课教学评价的方法研究;(3)德育课教学评价的内容研究。
二、教学实验比较
(一)德育课教学评价的主体比较
对照班德育课仍然采用过去的单一主体教学评价模式,实验班德育课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多样,有德育课教师、中职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实验班冠名企业主管等。在连续四周的德育课教学实验后,调查发现:参与实验的德育课教师认为在对照班上课很累,中职生上课无精打采,感觉教学效果不怎么样;在实验班上课的劲头却很足,大家都积极参与,中职生家长也很乐意评价他们的表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表示,对照班的中职生上课几乎没有评价权,积极性也不高,而实验班德育课的师生状态都很好,师生、家庭、校企关系进一步融洽,促进了实验班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家长和企业主管也是类似看法。
(二)德育课教学评价的方法对比
教学实验中对照班和实验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对照班仍沿用传统的“试卷考试”教学评价方式,实验班通过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差异性评价,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德育课师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教学实验后的调查发现,任课教师觉得在对照班上课相对实验班备课时间短,不用考虑更多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不用考虑教学评价方式是否适当。通过试卷考试的教学评价方式,对照班中职生觉得不能真正理解德育的思想精髓,感觉犹如纸上谈兵。实验班师生通过多种教学评价使各自的言行举止都进一步规范,共同得到了提高。
(三)德育课教学评价的内容比较
本次教学实验,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也有很大不同,对照班通过考试来评价中职生涉及是否已知已会,实验班教学评价的内容还包括师生的仪表、言谈举止、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在学校、家庭、实习企业和社会的表现等方面,对比试验后发现,对照班中职生通过教学评价知道该不该有怎样的言行,但是否做到,很多学生觉得那是另一回事。实验班德育课教学评价的内容突出了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教学评价的内容融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三、个案研究结论
经过教学实验对比研究,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一)德育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艺术性
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而课堂是绽放生命活力的地方。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应有趣、有情、有效、有别。有趣即是在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上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让中职生兴味盎然;有情即是肯定中职生的努力,鼓励和保持中职生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欲望,让中职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有效即是教学评价要及时、准确,有别即是评价对象不同,教学评价的语言内容要有变化。这样的德育课堂教学评价才具有艺术性。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实验班除了单元(模块)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测试对中职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外,更多地运用“自评、组评和师评表”“评价记录表”“教师评学表”“中职生评教表”等多种评价形式和方法对师生实施形成性评价,重视评估中职生的学习过程,兼顾对中职生知、情、意、行的评价。
(三)教学评价应拓宽时间和空间
德育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中职生的品德不仅通过课堂,也通过日常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日常行为表现最能体现和反映中职生隐藏在试卷背后的品性。评价日常行为表现能体现德育的真实性。因此,笔者建议把中职生是否尊重教师、是否团结同学、是否违规违纪等日常表现作为德育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评价,应突出育人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应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应发挥各种评价的协同作用,探索出一套真正适合中职人才培养的德育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周伯闻.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的思考[J].教改聚焦,2011(3).
[2]蔡秀芳.对新课改下思品课学业评价的认识及实践[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3).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2
教学评价是中职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中职生的英语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中职英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职业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职业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当今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是: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从听课出发、课堂教学评价仅从正式课堂出发、课堂教学评价仅从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出发、课堂教学评价仅从期末考试定位学生成绩出发等等问题。这种课堂评价现象与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极不符合。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心理主动、和谐发展,不能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持续有效地提高,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因此,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同时,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意义,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2.评价形式多样化。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中职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在课堂中可举行“课堂学习活动评比”“课堂观察检查表”“学习效果自评”“平时检验”。课后可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还可举办英语词汇、歌曲大赛、演讲比赛和故事大赛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体现学生参与评价的主题过程实现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3.评价方法灵活化。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允许学生在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再次参加评价。评价的
目的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发展和提高。因此,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4.评价内容表格化。在教学评价的内容方面,应以各种表格的形式,将评价的内容分类归纳,逐步、按时地完成。例如学期初或单元教学开始的问卷调查表,课堂内的学生自评表、小组互评表、课堂表现积分表、单元测试评价表、学习进步曲线表、课堂外的英语小组活动测评表、家长评议表、作业完成情况自评表,教师课前、课中、课后评价表、测试评价表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形成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对学生通过教育产生的行为变化做出价值判断,为改善和优化教育提供依据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评价既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职英语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基本原则,强调“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并重”,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和考核,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及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只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现存问题
1.评价功能上,导向和激励性不足。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以评价结果为目的,以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主。这种“应付式”的考试评价制度违背了教育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2.评价目标上,过分关注学习结果。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目标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从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
3.评价内容上,单纯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只注重测量与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如果仅限于此,就不能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指导,与中职学校英语课程必须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在实际教学中更会误导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4.评价方式上,单一使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只采取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即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将评价等同于测试,缩小了评价的内涵。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二、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
1.评价功能上,以诊断、导向、激励、调控、教学等五大功能为主,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应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服务。通过教学评价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内容,发现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意义与价值,找出存在的问题与症结,从而不断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激励教与学双方面的发展。
2.评价目标上,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目标,应把如何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评价的主要项目。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及评价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调整学习过程,必须从重结果发展到重过程。
3.评价内容上,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应以关注学生的人文需要和长期发展为主线,着力构建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着眼于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交流、合作与研究精神,帮助教师及时监控其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与策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注重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评价方式上,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中职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模式:观察式评价、对话式评价、提问式评价、档案袋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等。
综合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还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和能力,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可以说,它既融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这就不只涉及学生与教师,而需要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并参与评价,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还体现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上,即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为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语言、思维、交流及合作的能力;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从语法知识和单词的背诵中解脱出来,在体验、感知、参与、实践和交流中学习语言,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教学评价成为改进教学的有效反馈方式。
参考文献:
[1]马脆翠.关于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探讨[J].新教师教学.2010,(6).
[2]张媛嫒.谈英语阅读教学中元认知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4
一、本项目研究概述
项目简介:本校坐落于福州市下属山区县城,主要专业有建筑、学前教育、计算机、会计、旅游、护理等,2014级学生共计730人。生源以本地初中毕业生为主,有些专业90%学生认为英语难学学不好,而形成不良的自我定位,英语学科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为此,力求改善学风、改变英语学科的不利地位,发展英语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本校成立课程攻关小组,在课题立项阶段,课题组成员经多轮论证,合议围绕课堂评价模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开展课程改革。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我校和福州电子职专学校的学生课堂表现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涉及5个专业10个班级。具体到本文作者任课班级,通过课堂观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基本不参与课堂学习。
立足于学生学习层次和学校实际,追求实用性、讲究发展观、沿着“学习过程活动化,评价方式情景化”的改革方向探索,构建有效学习的课堂评价操作模式。在项目驱动下本文作者经过一年的课堂评价实践,力求运用数据分析和实践主体内省等方法阐述本项目的研究成果。
二、项目实践和实证研究
我们首先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展项目实践和研究,围绕课题设计思路和研究项目,把项目细分,分模块责任到人,既合作又分工,模块涵盖:新生课堂规范教育、课程内容优化组合、课堂评价卡、学科知识和能力展示等方面,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选择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克服以往评价不客观容易走过场等弊端,结合本校现状和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我们认为,新生课堂规范教育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把本学期的授课方式和评价方式以课程导入课的形式, 以调动学生参与,并深入领会课程学习的精神实质。课程内容设计中分发问卷考查学生感兴趣的学科知识,把课程内容进行二次精编,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设置重组优化授课内容。改变学习成果评价一份试卷定成败的固有模式,通过课堂评价和学生自主展示学习成效,以学科知识良性互动、 有效的学习态度、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中职英语教育评价的新模式。
课例研修方法是融合教与学两方面实时交互,边教学边反思,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授课风格相结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与评价卡。比如学习I Can Do It (Book I Unit 2) 时,学生个人评价卡设计如下:
Lead in:中英双语标注本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技能,比如,我能跑能跳,我会打篮球I can run;I can jump;I can play basketball.
Q :这些本领您具备吗
Subject Learning :
您能用英语秀出您的本领吗?Can you show your talents in English?
三年后,您又会哪些谋生本领呢?What will you do for a living after three years’ learning in the school?
Assessment :本单元我学会了以下知识和技能
卡片后附属学生的单元自我评价,设计如下: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测试内容
Self-Assessment Form
Class: No: Name: Date:
How well have you done in this period?
The things I can do
Assessment
I can understand how to talk about abilities.
I can use “I can do…” to talk about one’s abilities.
I can practice the dialogue
A.Badly B.Need improvement
C.Well D.Excellently
此评价卡遵循的不是传统的量化方式而是采用持续定性的模式内化学员的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教师评价卡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相应的有ABC三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单元都在课前分发评价卡,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适时比照师生双方的评价,课下交流课堂学习心得,纠偏不当的学习行为和评价;同时为巩固所学、防止课堂评价流于形式,在学期中开展一次班级间的英语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比如,单词竞赛,英语课本剧等,活动内容和方式由教师设计,由学生学习社团协调组织实施,激励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活动和交际实践中。 学生单词竞赛的词汇量习得用统计软件汇总作为量化指标和课题资料,便于后续系统地分析研究成果。
在各阶段进程中,课题组利用前期设计和课例反思力争课堂评价常态化,无论成效如何,也要努力实现课题组既定的课堂评价常态化目标。
三、项目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期三个阶段的项目实验,在收集大量第一手实践资料基础上,本文拟从学生主体体验、实验数据处理、教师内省和课堂观察等方面,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剖析本项目的实效和价值。
为强化学习策略和愉悦体验,课题组先期实地调查并访谈初中生源校,制作教学PPT,对比演示初中生、中职学生的学习差异,以直观形象演示中职学生应采取的恰当学习策略。以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维果斯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设计编排职业英语内容和活动,这些新增补内容和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为学生搭设成长进步的阶梯,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
项目组从2014级学生分两次全员收集学习反馈,一次在项目一期课题开始学生入学时,一次在本学期期中时。从开始仅占10%反映英语学习有兴趣,二次调查显示对学习有兴趣,愿意参与课堂的学生占75%;在学习意志品质上,有学生觉得英语很难,不需要学,现在的感受英语不是想象中的难,学习英语可以在中职三年多学一些知识,多一份收获。 有79%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参加一些活动,比较有趣。
本文作者认识到理论学习阶段教育学和相关教学原理的重要性,坚持记录教学过程并反思教学每个环节的得失, 收集学生课堂评价卡,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发觉学生有应付课堂评价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大量细致观察告诉我们中职学生在自我学习能力正面评价尚未定型阶段,教师的积极评价及其他有利外部条件对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呈现正效应;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的难度、师生关系等是学生兴趣因子的潜在外显因素;外显因素和学生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
综上,本实验的评价机制呈正效应,其有效性毋庸置疑,值得我校其他年级或条件类似的中职校借鉴实施。同时,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理念对于课题成功实施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内涵也一定会得以提升。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5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重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测试,忽略了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指导,学生考完试之后,不能及时知道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哪,所以很难通过考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动态调整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关键词:中职 教学评价 过程实践 体系研究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每所中职学校都需要对本校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价,以便对他们进行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奖勤罚赖、利益分配,同时激励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方案。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中,虽多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但往往以“师德”、“出勤”和“业绩”这三方面的评价为主,而对于“能力”(水平)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却往往显得空泛、不够具体或以职称、职务论高低。本文从教的评价展开了阐述,并作以探讨。
一、对中职计算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教学行为。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我们应该把教学设计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上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
教学设计包括对所教课程或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包括认知领域目标设计、技能领域目标设计和情感领域目标设计三大方面,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对所教内容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媒体的应用,这是“如何教、如何学”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则包括课堂上形成性评价的设计或课程终结性评价的设计,这是“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设计。
二、对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
计算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一般可以采用听课、评课、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评课的`方式又可以采用计算机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式进行。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十大教学技能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内全部表现出来。因此,要对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时,一般学校需要组织一个3人以上的专家小组,对计算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同时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才有可能对一个计算机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三、对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其中,技术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让学生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上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例达到1∶1。特别是在以实践为导向(行动为导向、任务为导向、能力为导向等)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一比例将会更高,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职计算机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一般有实验、技能训练、大型作业(课程设计)等。
对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不但要求计算机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丰富的实践性工作经验和实践性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求计算机教师对所教计算机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只有这样,在开展实践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算机实践课程计划,确定出准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
四、对计算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价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多元;开放;评价模式;有效教学;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02-03
一、引言
各种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中职学生课堂评价模式也随着教学的改革而逐步深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作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注重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但如果学生学习评价模式还比较单一,例如理论考试占60%,实操考试占40%,等等,学生可能会只重视应试技巧,容易造成考前突击,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也难以体现。因此,教学评价方案的改革也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深入。多元—开放性的评价模式是将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都纳入评价体系,由学生个人、学生之间、教师共同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将学习评价的过程转变为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能力发展以及职业素养养成的过程,切实改变那种只关注期末考试成绩的单一性终结性的评价方式。
二、“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的策略
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所以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就要打破过去教学评价单一、封闭、神秘的格局,紧紧围绕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学生整个评价的中心,力求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主体参与、体现学习过程,促进有效教学。
“多元—开放性”教学评价模式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终结性评价着重检测学生综合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多元—开放性”教学评价模式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要求评价指标的制定、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每一环节全方位开放,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并及时听取各方意见,随时准备修改考核评价中的任一环节内容,以实现考核评价从指标制定到结果全过程的动态性、全面性、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多元—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坚持人本主义思想,以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为宗旨,通过对评价内容、方式和过程等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动态性评价体系。
三、“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体系
多元—开放性”教学评价模式,打破了“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突出多元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课堂教学,不带任何成见和偏见,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元评价”体现在评价内容多样性、全面性,例如评价内容有:安全意识、责任态度、独立自主、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等。“开放性评价”体现在由以前教师独自评价为师生共同评价,如自评、互评、组评、师评、测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使整个评价体系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以汽车维修专业“车轮定位检修”为例,构建“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指标体系如下:
上表中“自评能力”是由组内成员互相检查表一学习目标达成度情况,并对组内同学自评能力做出修正评价。
四、实施“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的保障措施
“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而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建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学会正确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制定激励约束评价的机制,保证评价公平公证。保证正确评价的措施有:
1.向学生说明自评、互评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只是手段,是对学习过程及效果的正确认识,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才是最终目标。
2.及时收集学生的评价信息,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对认真、正确评价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对评价不当的学生予以指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评价。
3.对评价项目进行评价方法的解释,并向学生提供量化的标准。比如:在自评和互评时,给出90-100分(正确、优秀),80-90分(有少量失误、良好),70-80分(1/4左右失误、中等),60-70分(1/3左右失误、有待提高),50以下(一半以上失误,需要改过提高)五个等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五个等级的理解做出自评和互评。
4.引入评价可信度机制。由于班级人数多(每个班50多人),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表现。引入评价可信度机制可以较好的约束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机制一方面强调学生自评为主,另一方面引入理论测试和实操测试最少各2次。而这个测试的成绩主要用作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对比参考,以及教师是否采信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如果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测试成绩在同一个档次内(正负5分),则说明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可信的,同时表明这类学生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那么他们的自评成绩取自评面绩与测试成绩中的高分,并还将获得5分的加分。第二,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测试成绩相差一个档次时(正负6~10分),说明学生的自我评价基本可信,但自我评价能力不够强,那么他们的自评成绩取自评成绩与测试成绩中的低分,并无法获得加分。第三,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测试成绩相差二个档次时(正负11分以上),说明这类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可信,那么他的自评成绩取自评成绩与测试成绩中的低分,并给予他们扣5分的惩罚。
五、“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的特点
1.多元—开放性评价的全面性
多元—开放性评价的参与面广,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内容多,包括知识、技能、安全、责任、自律、自主、合作、展现、评估、测试等;其中每一项评价内容又包含很多具体的细节,比如自律就包括课堂纪律方面表现;自主就包括否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是否踊跃发言等方面,以此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2.多元—开放性评价的过程性
多元—开放性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无论是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还是学生在课堂中实践活动等,均含在评价之中。评价从这门课程的开始到这门课程的结束。比如以汽车维修专业10个核心课程为例,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模块课程,每门课课时为连续四个星期共80节,每天上课都收集评价,课程结束再将过程性评价和测试成绩整合成学生的最终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积极表现,而不是只看重考试结果。这样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自然会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3.多元—开放性评价的激励性
多元—开放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有激励与促进作用,让不同潜质的学生能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优点,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一种团结向上的合作精神,同学之间只有在协调的氛围中才能获得组间互评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在快乐与渴望中学习,渴望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因为多元—开放性的评价可以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可用课堂评价来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
4.多元—开放性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多元—开放性评价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要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和互相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介的评价理念,并建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另一方面评价表二中“自评能力”与评价表四中“评价能力”也体现了多元—开放性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还有评价公平公正性的保障措施,评价可信度机制,都是评价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很好地体现了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六、“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的教学效果
在“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的驱动下,学生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技能,也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课程的满意度也高,课程考核情况也有明显提高。图1所示是笔者在实施“传统评价模式”和“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的考核情况对比。
从考核情况来看,采用多元—开放性课堂评价模式的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也明显下降;97.3%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合格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采用“多元-开放性”评价模式,可维持教学过程中学生适度的紧张状态,让每一个中职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态度、能力、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激发了求知欲望,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促进了有效教学。
总之,践行“多元—开放性”教学评价模式,能调动了课堂教与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问题更准确明了。
参考文献:
[1]李慧燕.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陈高路,辜东莲.《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工作页》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学习任务“电控点火系统的检测与维修”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8(4).
[3]梁敬文.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4]肖素超,常伟.“5E”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6).
中职数学教学的多元评价研究 篇7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多元评价原则
(一)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原则
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中, 其评价的方式更多的是以结果性的评价作为主要评价关注的方向, 应该说结果性评价在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结果性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关注, 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数学教师教学成效的检验标准, 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关注度不够, 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只是流于形式, 教师一般认为教学评价只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总结, 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经常会省略教学评价的环节, 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重视数学教学的评价, 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新课程对于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评价环节是非常重视的, 认为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并且在教学评价的实施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此同时, 对于教师教学实施过程的实效性也应进行必要的评价与反思。因此, 可以这么说, 过程性评价是中职数学教学评价实施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在传统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中职数学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 在教学评价中, 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好, 教师往往也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在教学评价的实施中, 有的教师即便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一些激励评价, 也只是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激励性的评价, 而对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很少开展激励性评价, 甚至是不激励。众所周知, 在教学中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需要教师的鼓励, 只有得到教师的肯定, 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树立这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 这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对于教学的激励性评价是非常倡导的, 并且新课程更主张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进行平等的评价, 只有不吝啬对每个学生的普遍激励, 才能够真正发挥激励性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因此, 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施中, 激励性评价应该是实施中职数学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中职数学教学多元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 要明确中职数学教学多元评价的主体
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中, 教师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活动, 往往忽略了评价的主体, 在教学评价中, 经常出现评价主体模糊不清的现象, 这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评价实效性的发挥是非常不利的。学生是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对象, 理所应当成为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主体, 但是在以往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的评价活动大体上是关注教学的收获, 以及知识教学的实施情况, 对于教学多元目标的缺乏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尤其是没有将学生看成中职数学多元教学评价的主体, 中职数学多元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缺乏实效性, 难以满足中职数学多元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因此, 在中职数学多元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中职数学多元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 激发学生的评价热情, 以促进数学教学多元评价实效性的发挥。
(二) 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效率的提升
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中, 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教学评价的形式也比较陈旧, 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是缺乏吸引力的, 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活动的实施中, 经常表现得不积极, 对于中职数学评价活动的开展缺乏热情, 这样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不仅关注评价的过程, 同时也重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要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作为中职数学教学评价实施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 在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对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要开展好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就必须采用多元的中职数学教学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不仅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也体现在评价实施者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对于中职数学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 评价不仅要有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 也要有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情况的评价, 同时还要有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情况的评价, 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 还要有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 要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评价实效性的发挥。
开展中职数学教学的多元评价研究对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因此, 本文以中职数学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多元评价
参考文献
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的研究 篇8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的评价。
一、目前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的现状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评价仍然照搬基础教育已不再适应当前发展, 目前, 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评价主体单一
对教师教学评价而言, 目前主要偏向于学校督导和学生的评价, 学校督导将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管理工具, 评价教师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对学生评价也仅取决于教师的评价。两者的评价都忽略了社会、家长, 尤其是企业的评价, 忽略了教师和学生对自身的评价。职业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教育, 只有得到企业、社会、家长和自身的认可, 才有真正的意义。
2.评价方式单一, 缺乏全面性
目前,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缺少教师自身的积极参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以终结性考试为主, 缺乏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生成过程中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策略和研究精神的评价, 也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现、学习习惯和观念的树立等方面的评价, 从而弱化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评价内容缺乏中职学校的特点
中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应该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为专业服务为出发点, 以为后继专业课程需要为目的, 更好地促进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二是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品质。在教学评价量表中应该体现出这些中职学校教学特色的元素, 突出以应用为核心, 以能力为本位。然而, 目前的教学评价标准绝大多数都是统一印制的听课记录表,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量化赋分表, 评价标准沿用基础教育的评价标准, 且长期没有更新。以中职数学评价为例, 评价内容仍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 缺少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4.评价系统缺乏稳定性和完整性
当前,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 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而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公共基础课教学的评价都采用教师出题, 学校组织考试的形式, 这种考试使得校与校之间没有可比性, 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也难以看出水平的高低。与此同时, 由于自考的出卷、监考等原因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具备很大的真实性, 从而也影响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积极性。
5.评价结果缺乏建议性
在教学评价中,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 缺少对评价的结果的反馈, 教学评价成了一种形式。教师通过评价的反馈, 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 调整方法和改正不足;学生通过反馈信息, 才能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 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因此, 对评价结果及时反馈, 并探讨交流, 提出启发性建议, 使评价对象了解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 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内容改革应考虑的两个方面
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应该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 这里主要从评价对象出发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的教
(1) 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 主要源于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 不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不理解知识的社会意义。中职教育是为学生就业而定向的教育, 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不自觉的将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在专业课上, 在学习过程中“重专业轻基础”, 认识不到基础课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因此, 教学设计要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 突出基础课的实用性, 突出能力目标本位。
(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价也要凸显职业特色。专业不同, 对基础知识的需求也不同, 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作适当的取舍。以中职学校数学课程为例, 对教学内容应该分模块教学, 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以基础知识为依托, 结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教学, 凸显职业特色, 适当开展拓展性知识讲座, 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快乐。
(3) 教学策略。中职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 开发教学资源, 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与专业发展的联系;要求构建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教学基本功。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好, 板书、课件设计科学, 文字使用规范;教态亲切、自然;课堂驾驭能力强, 师生互动充分。
(5) 评价主体。多方评价相结合, 加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6) 转变评价方式。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并用。在具体的实施中,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关注课堂教学评价, 还应该关注到课后辅导评价和课外活动的组织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能完全依据期末考试, 更要关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即时评价, 对学生课后作业的人文化评价。
2. 学生的学
(1) 学生的参与状态。再好的教学设计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效果不可能好。因此, 中职基础课的教学应结合专业, 创设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全身心地融入课堂, 参与课堂。
(2) 学生的学习策略。表现在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否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是否参与教学互动, 是否具有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 是否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即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 经历了中考的失败, 自卑、不自信, 这种不良情绪扼杀了学习的主动性, 影响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保持。因此,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采用分层次教学, 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 一句赞扬都会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教学评价机制探讨
笔者认为, 要改变公共基础课目前的尴尬处境, 真正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 必须努力构建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才出发的内部与外部评价机制。
1. 内部评价机制
(1) 转变评价观念。对教学评价的目的, 从学校管理者到教师及学生都要转变评价观念, 不能将其视为一种形式, 一种负担, 而应该视为一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并主动、积极地参与评价。
(2)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要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因此, 确定如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认真选择评价指标, 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教学。
客观性原则。进行教学评价时, 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评价者的态度及评价结果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 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如果缺乏客观性, 就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客观正确的价值判断, 评价就不再具有说服力。
激励性原则。通过教学评价, 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 还可以看到差距, 发现问题。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性原则。社会的发展对学校会提出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 因此, 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适时调整, 更加科学、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发展性原则。即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可行性原则。评价体系只有具有可行性, 才能坚持实施下去, 才能不断的改进, 从而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2. 外部评价机制
(1) 健全评价实施的机构。成立专门的教学评价部门, 并配备专门的评价小组成员, 学习教学评价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保证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有效性。
(2) 加强基础课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交流。从目前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职业学校比较偏重于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基础课教师却备受冷落。而不同专业对基础课的知识需要是有差异的, 要想真正的体现基础课对专业课的服务功能, 首先得让基础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 避免课堂枯燥乏味且不实用, 学生听课也缺乏目标性。
(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才能使教学评价更具有说服力, 才能更有激励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更加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和提高, 评价对象的主动参与,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效果的多重实现。
参考文献
[1]郭海君.中职基础课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设想[J].广西教育, 2008, (6) .
[2]张润彬.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职业技术, 2008, (9) .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9
一、中职机械基础的多元化教学现状
就当前中职机械基础的多元化教学现状来讲,该课程作为一门机械类学生综合性相对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在遵循职业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采用理论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和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还应该让教师的日常教学建立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开展。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往往是被忽视的教学对象,在教师的眼里往往是后进生,在家长的眼里往往是坏孩子。鉴于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在日常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经常表现出的是学习上不思进取,课堂纪律上自由散漫,对于一些基础性的课程没有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机械基础这样的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课程来说,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
另外的一个多元化教学现状就是,当前的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理论知识多于操作性的知识,中职学生的特点就是他们还不具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采用更多的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部分中职学校认为这样一门基础课程不够重要,而忽视了建设教学实训设备的预算,学生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设备,纯粹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纯理论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就丧失了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中职机械基础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在中职机械基础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而且能够提升教师参与到日常的教学全部环节当中,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中职机械基础的教学效果。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对学生所掌握的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来进行一定的机械理论的操作能力。另外,还可以不断地提升对于教师备课环节的评价,对于教师备课环节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就是对教师课前准备的内容进行检查,让教师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效果和目的。其次是要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动手操作环节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能够不断地督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动手来进行日常评价的目的。从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职学校就是要培养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到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不断强化对该课程工学结合的有效评价,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从应用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完善,以充分发挥出其积极的一面。最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该结合机械基础培养的目标,让教师能够带领这些学生到生产的第一线去参观和学习,在机械加工、生产一线参照实物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让学生能够对机械产生感性的认识。在参观实习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跟企业的工人学习在机械基础原理中学习到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到具体的应用情况,这样才能够为机械基础的多元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机械基础的多元教学评价还应该利用的就是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现实的多元教学评价全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有效地提升多媒体对教师教学手段进行完善的能力。这项评价内容的出现将会有利于促进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来认识机械运动的原理、机械运动的情况以及机械运动的整体状况,将会为机械基础的教学搭建好有效的平台。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机械基础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不仅需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评价,而且需要从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来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艳.中职《机械基础》学习多元评价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83).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10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对于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首先要对“有效教学”进行理解。“有效”是指一件物品或活动具有预期所要达到的积极或肯定的结果的程度。“效”有大有小, 获得“效”所付出的代价也有大小。当付出的代价大而获得的“效”小, 或者获得的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时, 我们就说其“低效”“无效”, 甚至“负效”。“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从定义上可以看出, “有效性教学”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所以, 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时, 选择评价主体不同, 评价标准将存在着一些偏差, 会给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带来误导。在本研究中选择有效性教学评价指标时, 本着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们以教师角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效果为主, 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辅设计有效性教学评价指标。
二、有效教学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有效教学评价主体即教与学的参与者, 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维度中, 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 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
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时确实能通过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 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过程性原则
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 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 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4. 便于操作、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 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 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课堂有效性教学对教师评价标准的设计选择
标准共分为五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
在有效性教学中对教师评价指标选择在此做一简单阐述。
1. 教学内容指标
会计任课教师备课要细致,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备课。同时, 会计教材版本很多, 教师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在授课过程中,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对教材进行整合, 使授课内容更适用于学生。
2. 教学态度指标
教学态度决定着教师教学的成败。教学态度认真与否, 从备课情况就能一眼看出。备课、教案准备不充分, 授课效果肯定不佳。只有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 就要准备一缸水”的教师, 在严谨的教学态度下, 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将丰富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及课后一系列教学跟进工作, 如, 知识巩固、作业反馈、教学答疑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 教学方法的指标
会计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 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 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 教必须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定能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作为教学主导, 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培养实践能力,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多样的辅助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实现有效性教学。
4. 课堂组织指标
课堂教学组织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有效地组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 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专业技能, 锻炼学生的能力为评价标准。
5. 教学效果指标
课堂教学效果表现为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方法, 理解本次授课内容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掌握了应有的技能, 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将有效教学通过上述指标进行评价。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 对学生实施知识能力的培养, 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这些评价指标在实施时, 要将评价指标的表述给予一定的量化, 也利于研究作出一定的比较结论, 使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获得改进。但是, 也不能排除, 每个人对有效性的理解不同, 设计的评价指标并不是非常完美与恰当的,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2]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2) .
[3]刘德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4]肖高丽.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评判标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
[5]陈文华, 刘翠英, 安存红.提高初级会计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7) .
[6]刘黎清.论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5) .
[7]李艳艳, 陈听.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
[8]程红, 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1998 (4) .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与评价研究 篇11
要构建中职学校学生的评价体系,就要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特殊性,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通过对中职生的调查和日常活动的表现。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化倾向明显。进入中职学校后,中职生就有了一种准社会人的自我意识,急切不加选择地因循社会表象,肓目模仿。主要表现在衣着方面,佩戴首饰,奇装异服,语言行为方面或故作老成,霸道蛮横或张扬个性无所顾忌,对所谓的社会新潮流十分热衷,向往“新新人类”的感觉。
2.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有厌学心理。一部分中职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好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导致学习上失去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主要表现在逃课、上课缺乏兴趣、考试舞弊、平时不完成作业等方面。
3.强烈的自尊心与严重的自卑感交织在一起。通过与中职生的交往。了解到一些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情绪严重,但是他们在行为上却拼命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导致自尊心的不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他人不礼貌、顶撞教师、与同学打架、斗殴,违犯学校的纪律等方面。
4.独立意识增强与缺乏经验相冲突。中职学校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宽松,为中职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台,使他们的性格具有开放性。他们愿意与他人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喜悦心理与他们分享,但只局限于自己的交往群体中。他们缺乏生活经验,需要成人的指导,但又对这种指导充满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不会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因此,把对社会对成长的疑惑都当作隐私,不主动寻求师长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在群体内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在教师、家长面前却闷声不响。由于缺乏与成人的沟通,使这种独立性表现得比较幼稚,带来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5.青春期的迷茫导致与异性交往的偏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有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由于现代文化媒体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和透明。现代中职生不会因为谁有异性朋友而大惊小怪,反而那些不敢与异性交往的学生会被同龄人笑话。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不再是仅需要认识什么是“性”,而是更需要如何科学、理性的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中职生的早恋现象就能说明这种异性交往偏差。
针对以上特点,对中职生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要选择与鉴定性评价、水平性评价有别的发展性评价。因为发展性评价能更好地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及促进反思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因为发展性评价指标是依据班级教育目标与个人目标确定的,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的状况,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和促进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评价的内容不仅包含学业成绩,还包含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发展性评价是注重发展过程,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弊端。现行中职学校习惯于把学历教育的评价应用于职业教育中,过分关注水平性评价和鉴定性评价,忽视了中职学生发展中的特点。具体的说中职学校对中职生的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功能偏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过分强调鉴定水平的功能,忽视评价的综合功能。
2.评价内容片面,过于侧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测试,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3.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中职生的学业成绩和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被评价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鉴于以上已经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确定中职学生评价体系时,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知识与技能互补的原则以及评价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和规范要求的共同制约原则。全面发展原则要求我们在中职生评价中要有全面发展的科学观,从学生整体素质培养要求出发,在德、智、体、美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单一性;知识与技能互补原则,体现了中职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一专多能”“多证上岗”,要求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关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运用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于被评价者来说,既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现阶段的水平,为未来进行新的规划,也可以让他们在群体中比较、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 篇12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创立的教学评价理论认为:通过评价可以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所在,并因此不断地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达到学习目标。教学需要评价,评价促进教学。职校基础英语教学常用的评估方式,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英语各级各类考证等类似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各种评价方式,这对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普通高中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总结和促进作用,但对中职生就较难达到同样效果。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较一般高中学生有所欠缺,他们中有的不愿意学,有的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厌学和厌考现象较为普遍,因而使得一般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较难真实反映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起到评价所应有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馈的作用,评价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而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际都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通过运用形成性评价工具和手段,能够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能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目标,为中职生树立学习信心、寻求个人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二、形成性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手段等方面有本质区别。布卢姆曾经指出: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学习上;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具有广泛性,需要教师﹑学生﹑同伴及家长的共同参与,而终结性评价的主体仅仅是教师;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它涉及学生的语言知识﹑语用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而终结性评价则一般通过一张试卷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评价内容方面难免有片面性;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评价量表、课堂记录、读书笔记、周记等,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就是考试,手段单一;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为定性+定量(即评语+等级),便于学生更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以代替终结性评价中以精确的百分比制来体现评价结果的做法。
2. 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特征
有关研究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这样他的学习才是自主的。
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在师生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具有独立性,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在学习情感方面,学生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是一个相对自主的概念,绝对的自主学习不存在,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很多方面学生不可能做到完全自主,也不能完全摒弃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三、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实验过程
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确立
形成性评价研究对象为笔者任职单位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学生。实验班与对照班选定为我校数控专业2007级的四个平行班,即0791、0792、0793、0794,四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女生人数和中考英语平均分都很接近,符合本次实验的基本要求。在这四个班级中,0791和0792班定为实验班,在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的英语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工具;0793和0794为对照班,在同期教学中仍沿用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2. 实验前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在正式开始实验之前,笔者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庞唯国编制的《学习自主性量表测验题本》对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笔者选用了整套测试题本中的与英语学习有关的100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为0到4分,整套测试题本总分为400分。整理后发放给四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中职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较欠缺。
3.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并运用形成性评价工具的实践操作
形成性评价工具有很多,笔者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了如下五种常用工具,现将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1)评价量表的使用。评价量表是对学生某一特定学习环节作出评价。作出评价的不仅有教师,还有班级同学以及学生自己。笔者在日常教学的“每日复述”这一教学环节中使用这一评价工具。每日复述,即将前一天所学课文内容复述一遍,要求用自己的话而非原文。每次5人参加,每人讲述时间控制在2分钟之内。评价量表如下表所示:
(2)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是帮助学生自己规划、组织自己的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制定长远计划,如学年计划、学期计划等;制定近期计划,如每周计划、每日计划等。在本次实验周期里,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制定学期计划、每周计划。学期计划主要以短文的形式完成。学生在短文中表述自己在一个学期内英语学习方面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将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将会使用的学习方法。相对而言,每周计划就具体一些,如下表所示:
(3)课堂记录的使用。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的课堂表现应该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内容。课堂记录分两个部分,一是课代表的记录,一是学生自己的记录。课代表主要是代替教师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则自己按日期记录自己每天每堂课的表现。教师综合学生自己的记录册和课代表的记录册上的情况,给每个学生做一个每周的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如下表所示:
(4)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中职生的学习相对而言不是很紧张,和初三相比,各科的家庭作业都要少一些,给他们布置相当于课外作业的读书笔记任务还是比较现实的。教师一般要求一周写一篇英文短文的读书笔记,个别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大自己的阅读量。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包括原文抄写、生词注解、文章大意、读后感等。因中职生的英语水平不高,所以读后感不要求用英文完成。写读书笔记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5)布置学生记周记的情况。记学习周记是学生自主学习、反思学习、总结学习,最终掌控自己学习的有力手段。教师阅读学生周记也能获得一周的教学反馈,可以根据反馈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虑到中职生的英语基础问题,所以笔者要求他们完成周记即可,中英文不限。
4. 实验后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在实验周期结束后,笔者再次使用“学习自主性测验题本”对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测试结果与第一次情况对比如下: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数据差异明显。实验前,四个班的各项数据都差不多,学生的学生成绩、学习态度及自主学习的意识都相差无几。每个分数段的人数也很接近。试验后,四个班级的各项数据都有了一定差距。数据对比表明,形成性评价工具的使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四、研究结论及问题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手段的确能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尤其是对那些本来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但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形成性评价的助益作用非常明显。各种形成性评价工具在实验过程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有督促与引导作用。从学习开始前的制定学习计划,到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量表以及课堂记录,再到学习后的读书笔记和周记等,形成性评价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督促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起到了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上,在试验阶段后期,教师感觉到实验班英语学习氛围明显好于实验开始阶段,课堂纪律也有很大改善,要学的学生多了,会学的学生也多了,英语学习兴趣也明显增强了。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效果也很显著。学生会自己主动要求去学了,教师的工作就由“填鸭”变成了指导,教与学的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但是,本次实验还远远谈不上全面与详尽,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个很粗浅的研究。完全的自主学习只是一个理想,而非实际,学习自主性程度和学习者的学习潜能要根据很多因素确定,比如,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学习目标等。再者,尽管本次实验能够证明形成性评价可以改善或提高学习自主性程度,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还需要研究者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再做进一步研究。另外,形成性评价对完全没有学习习惯和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在整个形成性评价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检查、评价。工作量虽然很大,但只要能持之以恒,并且不断地及时总结和创新,定会让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显示出它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蒋苏勤.中学英语教学评价[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
【中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中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05-25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10-26
中职英语课堂设计策略论文07-25
中职学校实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探究论文07-14
中职课堂09-18
课堂教学中职07-05
中职机电课堂06-28
中职语文课堂08-15
中职课堂差异教学07-27
中职旅游课堂教学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