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2024-11-11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通用11篇)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1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当优美, 健康的音乐旋律恰如其分的在语文课间涌动,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灵魂升华的情感,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愉快地学习语文。因此, 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 作为激发学生的情感,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种手段, 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

一、用音乐导入语文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音乐导入语文课, 能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为整堂课打下了一个情感学习基调。比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 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 欣赏一曲《蒙古人》, 那乐曲旋律在教室里舒缓地流淌, 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使他们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奇妙的听觉效果的同时, 一幅幅富有草原风光的画面随之展现在学生眼前:蓝天、白云, 一碧千里的草原, 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如诗如画的意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他们一下子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 “今天就带大家到腾格尔的家乡《草原》去看看。”正是恰当的借助音乐这一媒介物, 让学生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 很快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习《赤壁之战》时, 先以一曲铿锵雄壮的《十面埋伏》开场, 一下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再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然后顺势引入课题。在音乐的引导下,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对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配乐朗读, 体会语言意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名人佳作, 小学生年龄较小, 教学中光靠品析语言是不够的, 我们要通过朗读, 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朗读背景, 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 更能将学生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如在教学《中华少年》时, 我特意精选了《我的中国心》的旋律, 作为课文朗读的背景音乐。乐曲情绪饱满, 时而舒缓, 时而激昂, 与课文优美的文字相结合, 让学生不仅领略了祖国山川的壮丽, 东方文化的美丽, 还感受到民族历史的苦难, 更唤起孩子们作为中华少年立志报孝祖国的决心,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愉悦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又如, 在教学《凡卡》时, 为了充分表现出凡卡的悲惨命运, 我特地播放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在乐曲哀婉悲凉的旋律烘托下, 当学生读了描写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其他哀求爷爷带他离开鞋店的相关片段, 为学生渲染出一个强烈的伤感氛围。听着听着, 许多学生不由潸然泪下, 对凡卡悲惨的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

当然, 在进行配乐朗读时, 要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 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运用配乐朗读时, 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 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负面迁移, 而冲淡主题。

三、聆听音乐, 寻找写作灵感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 写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情, 老师一布置作文, 许多学生不是照书抄就是找同学抄。的确, 作文是综合知识的运用, 平时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写出的文章不是词藻堆砌, 就是空洞乏味。作文来自生活, 来自大自然, 可是学生的空间实在太窄了。这时, 不妨借助音乐, 利用音乐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为他们创造写作材料。如一次作文是写春天里的一处景色, 当时正是秋天, 哪有春天的景色呢?于是, 我连续播放了《春天来了》这首歌曲, 在旁作适当的点拨, 学生边听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发挥想象力进行作文, 当时, 教室里只看见学生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 尽情的写作, 其效果很好。又一次, 我给学生反复播放一首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要求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写一篇《龟兔赛跑》的想象作文, 学生在欣赏音乐时, 我适当给他们作出一些必要的提示, 如小白兔的音乐形象是活泼、顽皮、敏捷、灵活、神气活现, 乌龟的音乐形象是憨厚、勤恳、踏实、速度缓慢。根据音乐的表现, 指导学生辨听不同的音乐形象, 学生边听音乐, 边作文。结果, 每个孩子都能根据龟、兔各自不同性格特点, 利用对话形式, 按要求, 完整的写好一篇童话似的作文, 并且效果很好。

确立十种新的教学观中明确指出:“当学生有兴趣时, 学生能够学得好。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学生能够学得好。当教学内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时, 学生能够学得好。”是的, 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旧的教育观念, 要改变语文课就是识字、写字、读书、作业等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音乐的旋律是一种激情声音, 音乐中的歌词是一种激情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 选取合适的音乐导入语文课, 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起学习兴趣, 引发学习动机。选取合适的乐曲而配乐朗读课文, 更能读出文章的语言背景, 更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选取合适的音乐播放在写作训练中,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灵感。让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 当个好帮手。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将音乐艺术运用于课堂, 通过歌曲欣赏、配乐朗读、听音乐写作文等形式, 把语文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 沈阳出版社, 2004-04。

[2]张文全、阎桂芬主编:《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6。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04。

[5]刘晓明、王丽荣编著:《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3。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

3、知道三个主要传统的民族节日的来历,这些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4、知道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日期几习俗。情感:

1、感受过传统民族节日的快乐和喜庆。

2、对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行为:

1、能说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日期、习俗和来历。

2、能分辨公历和农历。

3、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它们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难点:知道公历和农历的不同,了解传统民族节日的习俗与来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看日历,引进课题

1、出示十月份日历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的十月份,你们过得开心吗?

(国庆放假7天、还有重阳节和中秋节)

看一下年历,你能说出十月份的节日吗?

(师出示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

2、这一个月里有三个节日,那么一年12个月中还有哪些节日,你知道吗?

(出示节日卡片)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以下有关节日的话题好吗?

(出示课题:……节日)

3、这个日历,大家会不会看?请小组讨论一下日历有几种看法?(日历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阳历,也称公历,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历法;另一种是阴历,也称农历,是我国古人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发明的一种历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法。)

4、看你面前的日历,再看看黑板上这么多的节日,你能区分公历的节日和农历的节日吗?

5、在这么多公历的节日中,老师还可以把他们分分类,你看得出吗?

(引导观察6月1日国际儿童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等)

6、(大黑板上的节日)这里的节日就是一些传统的民族节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我国的传统的民族节日。

(出示课题:魅力中国节)

这些传统的民族节日是从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下来的,代表了我们祖先当时特有的民俗风情。

二、讨论中国节,了解相关知识

1、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我国最热闹、也是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我们中国人民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欢庆春节的呢?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老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可真不少,有开PARTY的、有放爆竹的、还有做家庭游戏的,可真开心,其实我也很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过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品,在看过小品之后要请你讲一讲春节的日期、来历以及有哪些习俗?有哪些同学知道?说一说。

3、谁能告诉我春节的日期?它的来历?有哪些主要的习俗?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就让我们研究一下。先请同学们讲一下,你们想要研究这哪个传统节日的哪些内容呢?学生汇报。

5、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定出六个子课题。

6、全班分组,撰写研究计划。

三、各小组进行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

第二课时交流汇报

一、谈话导入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我们对魅力中国节了解了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二、各组进行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交流汇报中,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对所收集的资料、图片、信息等在班级进行汇报。

(各组进行汇报)

附汇报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学生的记录为准。

1、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很盛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笑语连连。奶奶告诉我--拜年是中国国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中国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呢。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

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吃饺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早晨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

2、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观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现在,元宵节这天我们也吃元宵、看灯展。

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5、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6、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7、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三、汇报一下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高兴的事和困难,并说明是怎么解决的。

四、写作指导:

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进行了汇报,归纳起来我们地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汇报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了解了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而且还联想到现在我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在这些节日中你一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把这个节日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活动写出来。

2、先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日,为什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其中你最喜欢什么?把你最拿手的说出来。(1)所说的活动一定突出这个节日的特色文化,当然要写到特色食物和民俗活动。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除夕守岁、吃饺子、拜年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要把活动的过程说得具体、生动。节日里的活动很多,着重抓住能突出节日意义和气氛的一两种活动写出来,其它的一带而过。(3)还要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五、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把自己刚才交流的内容和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把它抄在稿纸上。

六、小结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许多多传统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大家庭的凝聚力。我们要按照中华民族的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祝愿中华大家庭更加美满幸福、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师魅力;课堂教学

艺术类科目的学习状况大多如此:学习伊始,学生兴趣高昂,等开始的新鲜感消退、教师开始规范化培养后,学生的热情就大幅削减。这对教学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渡过这一道坎的方法有许多:外界施压、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法。外界约束这一办法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使用的办法,通过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高压环境,迫使其学习。这对学生自由散漫行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关得住身未必关得住心”,耗费大量的精力,效果未必明显,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普遍认为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较好的教学方式,教师激励、引导学生,使学生从上音乐课转变为想学音乐。通过转变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效果良好。但其中有一些障碍较难解决:师生的年龄层次有一定间隔,一部分教师自认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教学情况为一对多,教师精力有限,难以照顾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又各不相同,教师难以完全把控。而如果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主动注意教师,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产生学习兴趣。相比直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教师自身魅力更加简单容易,可控性更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思路。

一、从学生的眼中寻找自身的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如仪表、性格、思维、态度、精神。学生对教师是敏感的,当新学期开始,学生迎来了新老师,学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对老师进行评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就包含了魅力所在:

“老师一脸严肃,会不会很严格呢?”

“老师在上课时和我们开玩笑呢,真好玩。”

“老师在课上居然认真地思考了我提出的问题,真好。”

“老师的那身西装看起来真棒!”

学生诸如此类的评论对于教师发现、培养自我魅力大有帮助。当学生对教师没有评论时,也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吸引学生,这时教师就需要改善、放大自身人格魅力了。

二、放大自身魅力,提升课堂效果

学生的直观感受主要有两点:看与听。因此教师的气质非常重要。教师进入教室的时候,学生感受到一股气息扑面而来,或威严、或大气、或稳重、或严肃,这便是气质。我的物理老师便是如此,一个瘦小并弯着腰的老头。但他的衣着总是干净整洁、一丝不苟,目光总是炯炯有神,在他身上我们感受不到老年人的衰老之气,而是一股朝气、一股正气,多年后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老师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在艺术的课堂尤其如此。音乐偏向感性,学生对气质更加敏感,如果教师衣着得体,干净整洁,朝气蓬勃;谈吐优雅,娓娓道来;举止大方,意气风发,便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便是听。一堂课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倘若一堂课四十分钟的“大米饭”式教学,学生无趣,教师也身心疲惫。因此不妨换一种说话方式。

1.善用比喻

音乐不同于美术,更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而如果加入一些恰当的比喻,学生不仅更加容易理解,还能成为课堂的“润滑剂”。比如《帕赫贝尔的卡农》,如果枯燥无味地说:“同一段旋律在多个声部先后出现,一个声部的曲调一直在追寻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一段,融合在一起。”学生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但如果这么说:旋律就像一对爱人,不停在不同的声部中追逐,努力靠近,终于在剧终之前缠绵在一起,就像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般,生死相随,至死不渝。学生不仅一下就理解了这一手法,而且还理解了作者在作曲时的感受。

2.根据曲目风格改变句式

比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雄伟宏壮,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多用短词组成的排比句,铿锵有力,使学生能加深感受。而在讲解《四季·春》时,曲风柔和优美,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美丽轻柔、相对绵长的语句,或是引用中国古诗词,加深学生的理解。

3.和学生多交流

学生惧怕教师是因为在学生心中教师一直很严厉,不由得敬而远之。但音乐并不需要过多的严肃,相反,教师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幽默的语句,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师生的距离不再疏远后,鼓励学生对课堂与教师进行评论,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中的教师和课堂是什么样,进而改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近以及为学生做出的种种努力,自然会折服,而这正是我们的目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当教师站在课堂上,学生的心在学习上。课下,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如此耳濡目染,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与教师身上一样的魅力。而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亚洲.浅谈互动环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15).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它在训练学生审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也是促进高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马克思说:“对那些没有音乐感的耳朵, 再美的音乐也是无意义的。”有音乐感的耳朵, 有的是先天的赐予, 但更主要是后天的铸成。如果不是在教育中掌握了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那么人所听到的就可能仅仅是音响而不是音乐, 更难以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活动。例如:在鉴赏《梁祝》时, 由于学生对于经典乐曲的旋律过于熟悉, 注意力并不集中, 回答问题时也不够兴奋。怎样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对《梁祝》的鉴赏水平呢?哪个乐器吹出了鸟鸣般的引子开头旋律?引子部分展示一座城市的春景, 请大家猜猜看是哪个城市?这样在欣赏分析中以问题衔接,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创作时作者有多大年纪?学生说40、50、60, 而我的答案让学生十分意外:20多, 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同学们听后十分惊讶。于是我趁机与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沟通:你们别把经典想成单纯是技巧高超, 它们更蕴涵着青春的气息与真挚的情感。这样的互动教学,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巧妙地运用音乐教学艺术

音乐鉴赏课内容复杂, 由于阅历和知识的制约, 中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仅凭个人的兴趣, 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态度。喜欢听的就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则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鉴于这种情形, 教师应该从导入语开始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例如:在学习民歌时, 很多同学说民歌没意思, 土气味十足, 不喜欢听, 更没兴趣欣赏。于是我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上课时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 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学生唱并分析, 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 进行演变加工而成的。民歌是音乐创作的基础与源泉, 在音乐创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就要和大家一起欣赏民歌, 所以,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采用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 自主性参与学习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表达个人的情感, 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地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既有教, 也有学, 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向课堂学习, 向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得, 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来更新。一个人不仅要善于学习, 还要善于向他人请教, 借用别人的智慧。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也有向学生学习的地方, 如在流行音乐这方面, 学生知道的比教师多, 包括歌手成长的经历、风格、演唱的经典曲目等。这时我们应虚心向学生学习,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让课堂活起来。有句话叫音乐无国界, 音乐不但不分国界、不分地域, 更无长幼之分。所以, 我们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流行风》时, 让学生共同参与备课、学生选代表讲课, 教师予以补充引导, 把握大方向,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鉴赏中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虽然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具有众多的功能性, 但其最根本的还是审美特性。所以说, 高中的音乐鉴赏应将审美体验放在首位。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该树立一种观念:音乐鉴赏课不是文化课的讲解课,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果一味地讲解, 这些都无法取代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所以, 成功的音乐课不在于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 而是在于学生自我感受的程度。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感受, 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培养音乐情感, 不能过多地加入自身的理解, 而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见解。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 它通过艺术给人一种美感, 使人们在情感方面得到满足, 所以, 鉴赏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鉴赏是以听、赏为主的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西洋管弦乐《1812年序曲》鉴赏时, 为大家讲一下创作背景之后, 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场景, 哪些音乐片段表现法军主题, 哪些音乐片段表现交战主题, 这些都应该让学生自己用耳朵去听, 用大脑去理解, 从而身临其境地享受音乐, 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达到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揭颖珺.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2) .

[2]蒲杭艳.关于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 2012 (1) .

音乐的魅力 篇5

---2014113462 李云龙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之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或喜或悲,或激扬或低沉,我们感受着音乐的种种,然而很多人都把音乐仅仅当做歌来听,而并不懂得音乐的内涵、魅力、作用。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几首歌,几个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它包含了很多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乐但却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锐。

首先,音乐能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选择的就是用音乐,就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思维。记得美国有一所中学每年都会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而且他他们的学生最后很多都成就斐然,有个记者去调查采访,当问及校长为何他可以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时?校长笑道,“因为我们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原来在他的学校读书,如果想要毕业的话,不仅需要各门成绩都达标,还有一点额外的要求就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会一门乐器,这就是他们的秘诀,很简单,但是很科学,因为他们懂得开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智力啊!音乐能让人变得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这对一个人的开拓创新的能力的培养

是很重要的。

其次,音乐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雅正和谐的音声,对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乐就像是千年积雪融化的雪水,干净无暇,纯洁无比,聆听音乐就仿佛沐浴在这纯净的冰水之中一样,它可以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陶冶。当你忘我的融入到音乐中时,就仿佛身处仙境一样,使自己变得完美,自己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珍贵的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就很重视音乐的教化育人作用和道德影响力。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又说,学习“乐”可以陶冶内心,那末平易、正直、慈爱、体谅的心情,就蓬蓬勃勃地产生了„„即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乐记》中对音乐能深刻感化人心,自然移风易俗也有论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可见古人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音乐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强调以美好和顺的音乐教育人民弃恶扬善,回归纯朴之道。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也指出:“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肯定了音乐在人的品行、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佛教理论中特别强调听觉对人的影响,有“六根之中耳根最利”之说。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谈到:“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

教育之一要件”。一代代的伟人都在用自己的领悟向大家阐述着音乐的魅力,音乐就像流了五千年的河,净化了一代一代人的心灵。一首好歌,一曲好乐,可以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操上等对人的素质产生影响。《义勇军进行曲》使人产生激昂斗志;《命运》使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我的祖国》,使人热爱祖国之心油然而生;《走向新时代》,敦促人们快马加鞭追赶新时代的步伐„„音乐欣赏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进的动力。

最后音乐能很好的放松一个人的身心。生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身心俱疲,于是休闲成为了很多人所追求的东西。音乐就像舒缓剂,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聆听一下,就仿佛清晨置身于广阔的森林里一样,全身从外到内渗透着新鲜的气息,人的神经即刻得到舒缓,身心得到放松。最现实的就是现实,每天的长时间的学习,就会发现思维僵化,人也变得迟钝,这是停下手头的工作学习,来一段轻音乐,顿时会发现紧绷的神经,慢慢的放松了下来,人也变得更加睿智了。很多人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会失眠。有人就会提建议,睡前听点音乐,无疑这是很有效果的,屡试不爽。究其原因,就是在压力面前人回变得紧张,神经就是紧的,音乐就像一双轻抚的手,给你按摩,把你的紧绷的思维慢慢的揉开,把你的血管软化,让新鲜的氧气运转在整个身体里,这样自然人就会安然入睡。

好的音乐,慢慢沉浸其中,你会发现,那样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样自然顺畅的流淌在你

生命的脉动中,而且,听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论他的乐曲多么自然清新。最后都会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种美丽的悲哀。无论在何种心情之下,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会渐渐将你拉入忘却世间喧嚣的缥缈之境。犹如这手中茶杯上袅袅升起的清烟。视线和身体的重量都会逐渐变得迷离,却只有思想,仿佛卸下了包负。可以恣意翱翔。万物合一独我,亦是我为万物的轻盈。在这醒醒醉醉下,美丽的哀伤在心底沉淀、酝酿。好像是游走在梦幻与真实间的彷徨。渴求的是,能够永远停留在这音符止歇之前的缥缈中。哀伤的是,摘下耳机后,我还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个喧嚣的真实的世界中去。做一个被世事所累最终湮灭于世事的红尘过客。如果平淡如风,倒宁愿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静的音乐中,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不断奏鸣于人们的心中。即使历史风化在了虚空中,虚空上空却还可以飘荡着这跨越时空的永恒天籁。音乐仿佛酷夏的一阵微风,一阵细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让人变得舒畅,清爽,使人身心放松!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6

一、创编欢乐歌舞,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情操陶冶教育、启发思维和鼓励创造性教育。基于音乐艺术教学指导思想,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性格形成时期,在该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鼓励创造,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创编出欢乐的歌舞,展现音乐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小学阶段的音乐艺术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和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释放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运用愉快的歌舞创编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助与创编歌舞探究,有效引导学生表达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也展示出自身最美的姿态。

例如:在学习“生肖乐园”这一单元知识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十二生肖歌》《小花猫与小老鼠》《小猴子有礼貌》等关于小动物的歌曲。其次,欣赏管弦乐《公鸡与母鸡》《小龙人》《金蛇狂舞》,了解这三首不同形式的乐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再次,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欢乐歌舞。以《十二生肖歌》为例,实施角色扮演活动,结合有趣的生肖歌曲,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舞蹈创编。结合学生想象,借助思维发散和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落实舞蹈创编过程。模仿小老鼠缩头蜷身并左右偷看,兔儿的快速跳跃、小猴子的活蹦乱跳等。实施舞蹈创编的愉快音乐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艺术魅力,掌握乐曲旋律,理解歌曲内涵,载歌载舞,强化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励自主意识

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自主编排游戏教学方式,打造愉快游戏教学方法,是比较实用的教学策略。愉快教学方法中的游戏教学策略的落实,需要制定相应音乐游戏方案,结合游戏理念和需求,以及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创造,激发学生合作互助参与游戏的热情,从而在游戏过程中提升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苗家儿童庆丰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民族的舞蹈特色和风俗习惯,之后引导学生欣赏苗族山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鼓、堂鼓、芦笙等乐器,以及倾听它们的音色。最后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并自主编排舞蹈表演游戏。游戏表演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喜欢的鼓,展开主题游戏活动“敲起我的鼓”。分小组展开歌舞竞赛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配备小木鼓,配合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展开鼓乐的敲击、演唱,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伴随一些动作与表演,展示学生的个性与魅力。

三、实施角色扮演,鼓励愉快合作

角色扮演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活动,它更多的是一种愉快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对音乐的自主理解,领悟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加深对音乐的感知。而且可以更加生动活泼地展开音乐学习,也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提升教学课堂气氛,打造愉快教学气氛,引导学生深入领悟音乐艺术魅力。

例如:在学习“小猫的圆舞曲”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小猫的姿态、行为和动作,展开边跳、边表演、边感受的音乐艺术学习活动。首先,由学生聆听、表演和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其次,模仿小猫动人的舞步,展现出小猫的路线图形;最后,激发学生想象,欣赏第三段乐曲,引导学生分角色感受在老鼠、主人、狗等不同事物打扰小猫的情况下,小猫的反应、动作和神态,并分角色表演出不同画面下小猫的舞曲变化。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后的音乐表演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角色扮演,又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对音乐的感悟,更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舞蹈、音乐、文学等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合作互助意识。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特点,实施愉快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强化合作能力。实施小学音乐愉快教学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可以更好的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学生合作,激励学生创造,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不断创造和提升。

创新课堂教学,感受音乐魅力 篇7

一、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是新课改一直强调的内容。教学没有创新,课堂只会越发沉闷,学生毫无激情,教师应付任务,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特别是在导入环节,如果教师不注重创新元素的融入,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教学。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图、声、文等方式,渲染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课时,教师以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学习,达到激趣效果。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呈现三种民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的相关风景、人物图片,利用新颖的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引发关注;另一方面,让学生听音乐,辨别民族,比一比谁的耳朵最厉害。教师选取的曲目有:《掀起你的盖头来》《天路》《敖包相会》。这一竞猜活动将音乐课堂点燃,学生开始融入课堂。当学生竞猜完毕,教师并没有以灌输式介绍三种不同民族的音乐,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三种民族音乐的认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导入,呈现图片内容,吸引学生;再以竞猜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最后再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二、创新教学方式,感受音乐魅力

1. 动静结合赏音乐,调动音乐情感

鉴赏教学是高中音乐的组成部分。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以“静”为主,学生主要通过“听”和“看”感知音乐。但是,这样的音乐鉴赏达不到标准,学生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创新鉴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实施鉴赏教学,将学生的音乐情感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鼓乐铿锵》这一课时,教师运用动静结合方式引导学生鉴赏音乐,成功将学生的音乐情感调动起来。首先,以《鸭子拌嘴》视频片段激趣,观看完后提问互动:《鸭子拌嘴》中有很多民族器乐,你听出了几种?通过观看这个视频,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民族器乐,有了初步体会。其次,播放《锦鸡出山》《滚核桃》,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鉴赏:请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并谈谈音乐情绪如何?通过静心聆听,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曲子中用了哪些乐器?由此,鉴赏教学不再是单一型的教学方式,而是转向为互动型。为了使学生有更独特的体会,也让鉴赏教学变得更有魅力,教师继续出示任务,促进学生“动”起来:你能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一段民族打击乐吗?动静结合促教学,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 音乐舞蹈相融合,体验参与乐趣

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忽略了将舞蹈引进课堂,因而音乐课堂魅力大减。新课改下,为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让学生体验融合与参与课堂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时,教师将音乐舞蹈有机融合,带动学生参与,享受学习乐趣。非洲音乐节奏感非常强,多与舞蹈相融合,且呈现出自娱性质。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鼓舞》后,教师先出示非洲音乐节奏,让学生跟着节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顿时,课堂上有学生欢快地用手拍着课桌;有学生索性用上铅笔盒,用笔敲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有学生还拍着手发出声音……教师利用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了非洲歌舞乐。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跟着非洲音乐跳舞,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另一组学生跟着非洲音乐节奏,模仿鼓发出的声音(与前面的环节衔接)。学生交换练习,以得出不同的体验。这样的音乐课堂乐趣非常多,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不同音乐的非凡魅力。

三、创新实践活动,活跃音乐课堂

全新的音乐课堂少不了一定的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音乐潜能才能得到极致发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平台,以一定的激励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活跃音乐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无尽享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学习完《浓郁乡情》这一课后,教师举办了以“故乡情”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人们对故乡怀有不同的情感,利用音乐活动表现对故乡之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在开放的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以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突出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学生可以倾情独唱,也可以选择多声部合唱的方式,表现自己对故乡之情,还可以选择歌舞相伴的方式突出音乐活动主题;更可以选择音乐剧的方式凸显故乡情。这样的音乐活动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场难以忘怀的音乐盛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流行歌曲大赛,因为高中生基本都喜欢流行歌曲。设计贴合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共鸣。

巧用教学机智领略音乐魅力 篇8

一、真情感染, 创设愉快的氛围

活动中, 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 使之产生共鸣。如小班新生刚入园时, 对教师不是很信任。怎样消除陌生感, 达到情感交流, 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我们可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欢快、跳跃的乐曲;在操场上散步时, 可牵着幼儿的手, 唱一曲“幼儿园, 你好!”当有幼儿一起跟唱时, 教师亲切地将他们抱起作为鼓励;幼儿抱着娃娃游戏时, 可与孩子一起扮演妈妈, 悠然地哼唱“摇篮曲”。有的幼儿不习惯集体生活, 午睡入睡慢时, 可在他们身上轻轻地拍打节奏、哼唱。久而久之, 幼儿对教师有了亲近感、信赖感, 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音乐教学, 可以尝试以游戏贯穿始终, 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活动氛围, 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学唱《袋鼠》前, 可在课间有意识地播放这首歌。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 以及那“袋袋”“乖乖”“相亲相爱”等歌词, 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她们会不由自主地一边哼唱一边很夸张地做起了相应的动作, 这时我们可即时给予鼓励。孩子们在老师的夸奖下,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信心大增。另外可尝试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 而让孩子找一样自己喜欢的乐器, 边唱边敲, 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或用身体动作, 以尽情表达感情, 真正体验到唱歌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量体裁衣, 合理调控教学资源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资源可分为音乐资源和其他辅助性资源, 前者包括音乐的旋律、歌词等, 后者包括教具、学具, 音箱设备等。而对于同一份旋律和歌词每一个幼儿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怎样才能发挥好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教师可视情况适当地进行改动。

(1) 旋律的调控。如:对于4444 46|20 24|3333 35|10 13|2222 24|70 72||11 35︳ (音乐欣赏《啄木鸟》B段) , 这样的音乐旋律, 倘若要求幼儿随乐曲在乐句中的“跳音”处做捉虫的动作, 幼儿最大的困难是不能很好地分辨出跳音, 进而表现出来。如果将原曲改唱成︳40 46︳20 24︳30 35︳10 13︳20 24︳70 72︳1001︳, 幼儿便可清晰分辨什么地方是重点认知的对象。

(2) 歌词的调控。有些歌词的顺序没有逻辑性, 容易混淆;还有些歌词内容太多, 带给幼儿较重的记忆负担。对于这类歌曲, 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多唱多练、动作暗示、直观形象参与等。但实际上, 有时对歌词稍加处理, 便可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 提升教学效果。如《胡说歌》中的歌词“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吗?袜子套在你的耳朵上吗?”有时“你把”, 有时又以“袜子”开头, 十分绕口。如果将第二句歌词稍加调整, 也唱成“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吗?”既可以降低幼儿演唱的难度, 又可使幼儿有更多的精力去体会歌曲的诙谐、幽默的特点, 避免因过度的记忆与反应焦虑而失去音乐活动应有的快乐体验。

三、关注幼儿, 机智运用教学策略

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在尊重幼儿为主体的前提下可充分运用机智发挥主导作用。

(1) 形象的语言指令。如:在教唱歌曲时, 为了提示幼儿养成良好的演唱姿势, 我们可尝试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如情景的植入, “老师来看看谁最像解放军”;或用儿歌:“汪、汪、汪, 挺起腰, 唱歌呼吸很重要!喔、喔、喔, 大公鸡, 唱歌肩膀要放松。”孩子念着儿歌, 身体也做出了积极的唱歌准备。

(2) 诱导出自然的嗓音。幼儿声带娇嫩, 引导幼儿用轻声唱法可有效保护声带, 但孩子们在唱到高兴时, 常会出现大喊大叫的现象, 这时不妨采用一些有趣的诱导方法。 (1) 情景控制法。如:在唱歌“大公鸡”时, 孩子们容易兴奋, 导致大声喊叫, 我们可以故作神秘地问他们:“老狼就在睡觉, 大公鸡们洗澡的时候怎样才不会把老狼吵醒呢?”孩子们马上领悟到轻声哼唱。 (2) 情感流露法。如:在歌唱“小熊过桥”时, 先诱导孩子们去感受小熊, 提问:“小木桥摇摇晃晃, 小熊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看到桥对面的妈妈, 心怦怦跳的小熊会说什么呢?”诱导孩子们去感受小熊害怕的心情, 提问:“如果你是小熊, 会用怎样的声音叫妈妈帮助呢?”孩子们在理解了歌词内容后, 歌声中流露了真情实感, 声音也更加亲切自然了。 (3) 小指挥妙用法。有些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歌唱时常不能和同伴的声音和谐统一。这时候, 老师可以请一些跟节奏的幼儿充当小指挥。让孩子们在小指挥的简单指示下控制声量, 聆听歌声。当声音到达和谐时, 老师马上予以表扬、肯定, 从而使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也参与到歌唱表演中。

(3) 巧妙地运用好身体装饰物。集体舞教学, 最大的障碍就是幼儿一般无法自行解决空间的转换。如:“顽皮的小绅士”要求幼儿分为内外两圈, 相对的舞伴, 时而“右手拉右手, 左手拉左手, 顺时针站立”, 时而向右划步, 左转, 交换舞伴, 再拉手连接。此时不仅幼儿不知所以然, 教师也是焦头烂额地忙着将反应错误的幼儿一个一个推拉到相应的位置。这时, 我们可采用一个绝妙的装饰物———白手套:每个幼儿右手戴一只白手套, 帮助幼儿随时对自己的身体右侧做出快速的反应。如:要求幼儿拉手连接时, 只需要说“请小绅士们手拉着手, 手套拉着手套, 面向圆圈站好”, 内、外圈上的舞伴便能很快完成“右手拉右手, 左手拉左手, 顺时针方向站立”的任务。而在要求幼儿辨认与结交新舞伴时, 也只需对内圈的女孩子说:“用戴手套的手指着现在的朋友, 再顺着手的方向指到旁边, 找到下一位朋友, 和下一个朋友握手转圈。”而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可有意识地问幼儿跳舞时手套帮了什么忙, 帮助幼儿理清手套对方位的提示作用, 有意识地让幼儿反省身体装饰物的应用效果, 进一步强化与巩固这个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日后迁移这个策略做好准备。

四、策略延伸, 深入扩展音乐兴趣

一次音乐活动的时间, 容量毕竟有限, 会有部分幼儿对这次音乐活动仍然很感兴趣。如何才能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 保护他们对音乐活动的热情呢?延伸活动至关重要。

(1) 延伸到区域活动。如音乐活动“红绸舞”后, 幼儿对于红绸带、十字步的兴趣依旧很浓, 教师可将红绸带活动磁带放在区域游戏中满足幼儿个别学习的需要。

(2) 延伸至下一个活动。在音乐活动“小猪睡觉”中, 孩子们对歌词中描写的小猪“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呼噜噜噜”很感兴趣。教师可设计延伸活动———《动物的睡姿》, 了解猫头鹰睡觉总是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等, 幼儿由此感受到相同的旋律添加不同的歌词就可以拥有一首新的歌曲。

(3) 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如在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中, 可鼓励幼儿回家后关心妈妈, 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并且每人发一张爱心卡, 请家长记录幼儿在家的关心妈妈的事迹, 反馈在幼儿园墙面上形成一棵“亲情树”, 让爱妈妈的情感碰撞出更绚丽的可爱童心。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9

一、进行德育教育要把握教材

教学的课前准备作为课堂教学前提要素, 同时也影响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要以课堂为教学阵地, 认真仔细地钻研教材, 让每一节音乐课都能发挥德育的魅力。在我们的音乐课本中, 有很多歌曲都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师在教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 可以指导学生感受激情彭湃的歌词、跌荡升沉的旋律, 使他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再如教唱《共产儿童团歌》时,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让学生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因此, 教师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更有利于发挥出每堂课德育魅力。

二、让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实效性, 切不可空洞说教。作为教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音乐常规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开始, 怎样进行师生问好、如何坐站、上课时如何发言等都要形成一定的规范;新课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和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 使德育魅力有效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在做课堂小结时要对整体学生进行评价, 恰当的鼓励能使他们更好的弥补自己的不足, 通过这些渗透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让德育的魅力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细节

做为音乐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认真设计教学每个细节, 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抓住重难点, 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此外, 每节音乐课还要让学生结合教材做游戏, 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品质。如“小音符找朋友”这一游戏, 不仅使孩子们从中学到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氛围;如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 能使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 这些都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教学方式, 学生有兴趣了,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了。

四、德育的魅力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

课堂教学评价, 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是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 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 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 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这样, 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成功的愉悦, 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 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五、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情感体现德育的魅力

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音乐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 提高艺术修养的实践性舞台。学校的艺术节、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磨练了优秀的意志品德, 让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 而且还体会到了“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深刻道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鲜明的音乐, 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表现出来的。只有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反复感受、体验, 情感才能越来越丰富、深刻。因此, 德育的魅力在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情感教育中得以体现,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各种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科技的、文体的、劳动的实践活动, 并使之反复感受体验, 身体力行, 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终形成高度的责任感、爱国感、劳动观、求知欲等积极情感。

六、教师的个人形象影响着德育教育

教师的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师生动形象的言语、得体整洁的衣着、自然大方的教态、生动有感情的演唱, 动听悠扬的琴声, 娴熟准确的指挥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 做为音乐教师要在各方面进行示范教育, 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以身作则, 严格要求, 身体力行的良好形象对学生起着积极的榜样和导向作用, 能有效地体现德育的魅力。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10

一、借音乐导入, 营造良好的氛围

人处在欢乐的情境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 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悲伤的情感。在课前欣赏悦耳的音乐, 就会让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营造非常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会以极大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学生的感情受到了熏陶, 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态学习课文, 学习起来会觉得非常轻松, 审美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在教学文言文《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之前, 我演奏了一首经典的钢琴曲给学生听, 学生们都在凝神倾听, 并陶醉其中, 感受了音乐那巨大的煽情魅力, 受到美的熏陶, 一曲终了, 还意犹未尽, 经我提醒, 学生们才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可见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 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 音乐的魅力在学生们的心中无可抵挡, 也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在优美的旋律中自学, 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学生接触比较少, 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全面, 视野还比较狭窄, 加上文言文的一些字词难以理解, 所以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不高, 也缺乏兴趣。在教学时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 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 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 调动其情感, 让学生既能享受音乐, 在听觉上过一把瘾, 又使思维特别活跃, 促进理解, 课堂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

在让学生自学查找资料, 弄懂文中“善、鼓、志在、哉、兮、之、破琴”等字词的意思这一环节时我播放了轻快的音乐, 悦耳动听的音乐流淌在教室,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学习情绪高涨, 时而愉快地交流, 时而翻阅资料, 时而做笔记, 时而露出会心的笑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攻克了文言文字词的难关, 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音乐融入文中的情境, 开启学生想象的天窗

在语文教学中, 精妙之处可以借音乐的手段得到渲染, 意境也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在文言文教学时如果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话,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如同嚼蜡, 也许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是懒散的, 没有任何的动力, 还会有严重的后遗症——有可能答非所问。灵活地运用音乐, 并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来理解课文, 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就会大放光彩。

在引导学生运用“峨峨泰山”式词组模仿文中的句式“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进行说话训练时, 我播放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 美妙绝伦的乐曲流淌在课堂上, 乘着音乐的翅膀, 学生思如泉涌, 想象变成文字:“徐徐清风、皑皑白雪、潇潇春雨、皎皎明月……”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 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又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的意思, 也清楚知道了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 让学生的内心真正理解“琴弦即心弦, 琴声即心声”的内涵。

四、音乐让学生的情感升华、思想迸发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 用直感的方式, 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学生的心灵纯洁, 情感无比丰富、细腻, 在特定的情景中容易受到感染。在课文朗读中配上背景音乐, 可以营造情景, 激发想象, 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活跃课堂气氛, 愉悦学生的心情, 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这部分内容时我播放了《高山流水》进行范读, 抑扬顿挫的朗读配上美妙的乐曲让学生体会到了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伯牙痛失知音这部分内容时, 我用课件出示了伯牙悼念子期的诗:“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 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 惨然伤我心!……三尺瑶琴为君死!”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悲伤的语调朗读, 同时配以哀乐作为背景音乐, 音乐旋律衬托, 渲染气氛, 学生沉浸在一种“悲”的气氛之中, 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深深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 也理解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极端的做法。这一喜一悲的背景音乐极具感染力, 震撼人心, 学生想象、感受、理解了文章所描绘的动人心弦的故事。配上乐曲朗读, 可让学生入情入境, 直抵心灵, 思想迸发出火花。

综合音乐教学法的魅力 篇1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魅力,感染,鼓励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动人心扉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 由于初中音乐课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 部分学生就不太重视, 有时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 我觉得增强音乐课的魅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一般来说, 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 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 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个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 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

另外, 教师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 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 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 去鉴赏、品味、思索, 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学科, 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 使所教内容成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 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歌曲教学是初中音乐的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变声期, 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 那么怎样激发他们的歌唱热情呢?首先, 要准备相应的磁带和CD音乐, 因为正确优美的范唱可以引人入胜, 从而多听既可以感知, 也可以找出声音的位置。开始我让学生只使用耳朵仔细体会歌曲情绪意境, 视唱旋律时聆听音乐的伴奏, 对速度、力度、节拍再有具体的体会, 这是一个感知再体会、再理解的过程, 在唱歌时使用几遍“无声”的唱, 让学生感觉仿佛录音中的声音是自己发出来的,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 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良好的评价。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既不是靠空洞的说教, 也不是靠教师生硬的灌输。教师科学、技巧的诱导, 适当渗透, 往往会收到好效果。同时,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 而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 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 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眼界视野。一方面引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配合教师教学;另一方面也会营造一个活跃、互动、民主、良好的课堂氛围,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用现代化的手段辅助学生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应用, 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 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音乐课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架琴、一台录音机”了, 它集形、声、色为一体, 让学生在强化听觉效果的同时, 也从视觉上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 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 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使学生耳目一新, 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在新型的课堂模式下,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被引入课堂, 上课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 不管是欣赏课, 还是唱歌课, 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 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 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 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多种机会, 培养学生的自信、演唱及表演能力, 发展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他人沟通配合。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 受到情感的陶冶。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 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总之, 音乐课堂应该是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是学生流连忘返的美的乐园, 是最充满魅力的地方。只要我们广大音乐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与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 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 巧妙设计, 然后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 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能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应凤勇.音乐课, 增强你的“魅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 (03) .

[2]周斌.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 (6) .

[3]沈月锋.“按需分配”构建音乐新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5, (12) .

上一篇:企业管理沟通下一篇:先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