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风格(共6篇)
赏析风格 篇1
众所周知,王昆的艺术生活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变,革命音乐家们为了响应时代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创作的主流是最大限度的去追求演唱技术上的群众性和强而有力的感觉。王昆先生有效融合了具有时代要求的群众性和战斗性,同时完美结合了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唱法。事实证明,我们通过仔细研究王昆先生的艺术生活,可以看到民族音乐文化的时代主题和独一无二的魅力。
一、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的基础期——简单而自然
(一)融合与拓展
王昆的童年时期经常会去观看草台班子的演出,由于他的浓厚兴趣以及努力探索,很快就学会了河北梆子和西河大鼓的艺术元素。后来又受到学堂乐歌(主要用来反映新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文明以及主张共和和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在老师臧玉科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了诸《如头舞歌》、《古从军行》、《板桥道情》等作品,通过这些歌曲王昆慢慢进入到了音乐世界,这对他日后从事抗日歌咏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在王昆先生的作品当中,极具代表性的《白毛女》中的《哭爹》,王昆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融入了河北梆子当中“哭头”(又称为么二三)板式的演唱风格。这里所谓的“哭头”指的是一种特色专用的板式,它以在唱腔过门间大锣一击、二击和三击而闻名天下。歌曲在旋律上借鉴了河北梆子紧打慢唱的特点,比较强调“32-1-6-5”以及“6-5-3-2-1”级进上行的反复方式,上乐句落音于“1”,下乐句则是落音在“5”。另外,王昆在演唱东北歌曲的时候不仅保留了东北民歌中韵味十足并且吐词清晰的特色,而且在有效借鉴了韵白延长的特点,尤其是强调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比方说在演唱《王二嫂过翻身年》中,王昆不仅保留了原有特色,而且有效融入了旋律性的声韵。比方说在第七小节中的“编”字,将调值从高到低分别用5个数字来表示,为5、4、3、2、1。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平调值为“55”,阳平调值为“35”,去声调值为“51”,上声调值为“214”。
二、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的成熟期——高亢而富有激情
(一)融合与拓展
王昆是于1944年正式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学习的,当时正值文艺整风之后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方向的大好时候,这时他可以零距离的学习了民歌和地方戏曲,在民间音乐沃土的滋养下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艺术储备,从秦腔、碗碗腔、眉户到后来的新秧歌剧,到后来《白毛女》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使之成为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为我国的民族歌剧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通过研究发现,王昆所用的大部分是从戏曲和民歌中吸取精华而逐渐形成的。首先表现在唱法上,歌剧与民歌相比较而言,它更为强调人物造型的塑造,因此人物形象是比较固定的,不会随意改变。因此王昆实现初步设计好了人物的声音造型,并且依次为前提在演唱过程中有效融入了人物的核心思想,并且通过综合不同的唱段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而在表演上,主要是源于生活中的动作,《白毛女》主要强调的是“民族”性,也就是有中国的特色。鉴于此,王昆借鉴了中国传统特色因素,并且采用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戏曲、曲艺的歌唱方法,而并非西洋唱法。
(二)创新和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王昆借鉴了秦腔的唱腔技法,比方说“梢子音”,这是假嗓发声中的一种,这在花脸、小生、小旦中应用得比较多。事实证明,这种假嗓发声好似从真嗓中捎带出来的,并用来增强气势、拉宽音域的目的。比方说在陕北民歌中信天游的代表曲目之一《赶牲灵》就有效运用了这样的演唱技法。这首歌曲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着赶骡子的脚夫引吭高歌,充分反映出陕北高原上脚夫们的生活状况。从“走头头的骡子”,骡子戴着的“铃子”,“三盏盏的灯”到赶脚的人“我的哥哥”,王昆从对骡子、铃子、灯等的演唱,到“我的哥哥”的演唱。这演唱对象的转换其实是一个崭露真实情感的过程。
三、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的拓展时期——纯真朴实
由于在我国的五六十年代音乐节刮起了一场“土样之争”要将民主唱法和美声唱法讨论谁先进和谁落后的问题。而在王昆看来,任何地方的艺术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美丽,而且艺术之间是能够相互交流与借鉴的,并无落后或者先进之分。后来他亲身去学了美声唱法,比方说格林卡的《云雀》、赫玛尼诺夫的《紫丁香》等,甚至在演唱中国歌曲的过程中也采取了美声唱法的相关技巧。但是当他使用美声唱法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时,发现突然丢失了歌曲本身的韵味。鉴于此,王昆总结出了不能生搬硬套,应当以本民族文化特色为基础来取长补短才是最好的办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王昆声乐表演艺术主要分为基础期、成熟期和拓展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特点,但是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歌曲自身和恰当的演唱技巧,从而演绎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出来。
赏析风格 篇2
2、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3、终是谁使弦断,花浇肩头,恍惚迷离。
4、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5、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6、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7、那一刻,我升起了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8、雨落花满莹,方知人已离。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黄卷青灯,美人迟暮。
11、回忆到过去,有种想笑自己傻的冲动。
12、还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何时遇见你、但是、我等你
13、终是铜雀锁深春,不作多情弦外声.
14、夜半不惊鬼敲门,晨钟暮鼓慰平生.
1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6、尘埃落定,我心已逝。
17、如果能重来,诚实的去对待。
18、心动只要一瞬间,心碎也只要一转眼.
19、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
20、谁与老翁同避世、桃花源里捕鱼郎
21、有缘无份空悲伤,有份无缘暗凄凉。
22、看满地繁花,听雨落鸟鸣,红尘多妖娆
23、素心如简,素月如殇,陌陌红尘,缘起缘落,悠悠难弃!
24、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25、情到深处花自开.爱到浅处叶自败.
26、相思印,铅华尽.事不由人皆由命.月上梁,耀空房.凤飞求凰,思之不忘. 深夜里,独自一人孤枕难眠。
27、红烛共谁剪影,交杯尽,缠绵饮,此世此生,但付君心。
28、不以风骚惊天下,只为乱世求真心
29、鸾凰一日因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0、芦花千顷雪,红树一川霞,长江落日牛羊下。山中闲宰相,林外野人家。
31、委辔纤婀,人天路阻,琼扉谁启。叹桂华影外,山河依旧,浑莫问,今何世。
32、慕情恋恋* 绸幕潇潇
3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奔流到海不复回。
34、愿做同心人。齐看窗前花开花落。
35、岁月落尽了繁华,鲜血染透了戎甲,谁能为你君临天下?
3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7、云车素鹤听箫管,仙苑蓬莱伴楚辞。青鸟忽来惊落泪,春衫春雨共丝丝。
38、今生有幸遇知己,风雨征程不问津。春风无限意,寄语未归人。
39、挥刀斩心且笑看红尘,自喻风流倜傥那洒脱.
40、一曲清歌酒一盅,合欢罗带两心同
41、满目青山空念远,不如惜取眼前人
42、花梦醒,镜尘开。画梁应喜燕归来。莫嫌池阁沧桑改,象外犹存七宝台。
43、冷暖心情,醉醒滋味。怨蟾孤照人无寐。起来闲绕曲阑行,万花悄悄和烟睡。
44、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
45、月下研磨,提笔泪簌落。孤风萧瑟,带飞灰残记。
46、梦不瞒忧,酒难湔泪,愁来无计相回避。蕙炉香袅断肠纹,倩魂摇曳风灯里。
47、春风桃李,夏月桑麻,秋天禾黎,冬月梅茶。四时景物清佳,一门和气欢洽。
48、画出秋魂,碧罗天淡残霞紫。雁沉钟死,万象都酣睡。
49、渺渺予怀,一叶凌烟水。秋无际,
50、玉壶天地,人在空明里。
51、当你凯旋归来,我们并肩看天地浩大。
52、那道伤疤谁的旧伤疤,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5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54、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对老舍英译作品风格的赏析 篇3
关键词:翻译 风格 自然 贴切
1 对翻译的解释
翻译,英文Translation,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翻”是指对交谈中的两种语言进行即时的、一句对一句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这是一种轮流的、交替的语言或信息转换。“译”是指单向陈述,即说者只说不问,听者只听不答,中间为双语人士,只为说者作语言转换。
翻译要求译出来的文章在思想内容,情感氛围,风姿神韵方面都需要与原文本相符合。其中如何传达原作的风姿神韵,即风格,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牵涉到译文的遣词造句,还关系到译文整体基调的把握。
2以《苹果车》为例,赏析老舍的翻译风格
《苹果车》这部剧描述了国王马格纳斯与以首相卜罗塔斯为首的内阁大臣们的宫廷斗争。卜罗塔斯野心勃勃,企图独揽大权.他向国王马格纳斯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不再做讲演”,“停止暗中操纵报纸”,“不准再提国王否决权”。聪明机智的国王以在退位时解散国会,举行大选,同时自己以平民身份参加竞选为要求同意退位。卜罗塔斯感到前途未卜,惊恐不已,为了自保,他亲手撕毁“最后通牒”,宣布“一切照旧”。
下面摘自《苹果车》的一段及老舍先生的翻译文本来具体赏析。
To music o’er flood and fell;
To slowly trace the forest’s shady scene;
Where things that own not man’s dominion dwell;
And mortal foot hath ne’er or rarely been;
To climb the trackless mountain all unseen;
With the wild flock that never needs a flod;
Alone o’er steeps and foaming falls to lean;
This is not solitude;
‘tis but to hold;
Converse with Nature’s charms;
And view her stores unrolled.
老舍先生的翻译是:
踞石临波有所思兮,
或徐步林荫之幽胜;
罕见人迹兮,
物聚乎无人之境;
群兽无栏兮伴我行,共攀无径之荒岭,
时倚峭壁与飞瀑兮,
大自然兮相与呼应;
信非孤独兮,放观万象之展映.
《苹果车》(“The Apple Cart”,1929)是萧伯纳创作的第四十个剧本,也是他的创作生涯后期一出最重要的戏剧。《苹果车》来源于英国俗语“弄翻苹果车, (“upset the applecart”),意为“搅乱如意算盘。在《苹果车》这个“政治狂想剧”里,萧伯纳把现实和幻想混合起来, 讽刺意味很浓烈。
老舍先生在翻译该作品时,对讽刺语言的拿捏十分准确,让读者领略到英国宫廷的斗争,如“罕见人迹”,让人身临其景,体会那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漩涡四起的勾心斗角。单从老舍对称谓的归化翻译处理上,便可感受到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对文字语言灵活驾驭的风采。老舍先生对古英语的把握与翻译也是恰如其分。整个译文与原作所想要表达的气氛与格调是符合多对多,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得人们更能体会到宫廷斗争的残酷。让现实跟幻想更能很好的交换与融合。
老舍先生本人的作品也是以環境、人物来表现社会的,其语言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在进行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也做到了语言上的大胆与独特。把自己的风格也运用到所翻译的作品当中。所翻译出来的作品自然,有风格。
3老舍的翻译观
老舍一生的翻译理论只有两篇呈书面形式以供参考:《谈翻译》和《关于文学翻译工作的几点意见》,文章少不代表没有理论,文不在多,而在质,在精辟。老舍的一些笔谈中,也涉及到了翻译,其中不乏有精辟之论,许多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翻译理论和事业,仍很有启示作用,总结如下:
(1)翻译中的创作
老舍身为著名作家和语言大师,非常厌恶翻译腔。他认为翻译是“再创造”要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者的能力。他对译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创作者要深入生活,翻译者也不例外。最保险的办法是我们要深入生活,亲力亲为,连一草一木之微也不轻易放过。了解得够深入、透彻,才能处处译得明确。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他说:“世界上有一些著名的译本,比原著更美,是翻译中的创作。”
(2)翻译的语言
他在翻译的语言用法上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好的译文既要体现汉语简练,富有神韵的特点,也须尊重外文的细腻明确的风格。“不使译文冗长累赘,而仍能不损失原意。”他反对随便使用陈词滥调,为言简意赅而损伤了原文的精致细密。他认为要从生活中找到生动的语言去翻译,而不是顺着原文逐字逐句翻译。
(3)翻译的层次性
老舍先生认为翻译是可以有层次的,以供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使文化程度略低的读者也能知晓这些作品都说了些什么,这在同时代的译论中鲜有提及的。优秀的译作,不仅使读者知道作品中有什么,而且知道怎么写的。可见当时他提出的有不同层次的翻译与今天所谈论的翻译上的高标准和多元标准是不谋而合的。
(4)翻译的规划
老舍先生提出应对译者加强组织和规划。规划可以分为个人规划和集体规划,对科学和哲学的名著“应进行集体翻译,个人不便独立工作。集思广益,能够保证精确。集体工作对于规划译名也有好处……”。对待文学翻译他认为应个人单干,即使几个人合作,最后也应由一个人执笔,以便保持风格的统一。他在翻译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老舍对翻译的独到见解。他的翻译规划思想对今天的翻译事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战略性的建议。
4 结论
老舍先生是个译者,很成功的译者。他翻译的文本很贴切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还有当时多对多社会下人们丑陋的、麻木的等的一面。能更好的把握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语言的特点,并融入自己的写作特点与风格。更将作品与中国相结合,使得读者能更深刻的了解。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2]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世界园林风格及赏析之泰国园林 篇4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这种可以追求形体统一、错综复杂的图案装饰想过的规则式种植方式显得陈旧和落后了。但是, 在园林设计中规则式种植作为一种设计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 只是需要赋予新的含义。19世纪开始, 西方风景园林的风格逐步深入泰国, 尤其在皇宫别苑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并与泰国传统民族风格相融合, 形成极富特色的文化艺术产物。
泰国园林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条件均很优越并发育完善的有机整体。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民族特色与外来影响相互渗透, 东方和西方流派多元融合, 传统相视与现代观念有机共存。既有与历史紧密相关的, 又有以自然风景特色为主的;既有穿透风味浓郁的, 又有时代特征鲜明的;有的以名山大川为依托, 有的以城市环境相共生。主要包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国家公园, 体系完善、管理良好的城市园林以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郊野园林。国家公园又可大致划分为山区型、滨海型和海洋型三种类型。
曼谷大皇宫就是最具融合代表性的泰国园林, 其内不但修建了纯欧洲式的宝隆皮曼宫, 还配上了与之协调的欧式草坪花园以及修剪整齐的园林植物雕塑。在这样光照强的国家, 为了能与强烈的阳光相竞争, 颜色通常更亮。
园林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 推陈出新的过程, 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时尚形式。造园要素及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因素, 包括地理气候条件及生活习俗、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宗教思想、美学观点、文化艺术等综合影响下产生的。
泰国园林具有建筑、小品、植物及理水等基本园林要素, 其理水较为简约, 以人工挖凿的湖面及引人的自认河流为主, 水岸线柔缓舒畅, 在形式上一般少有变化。园林景致更多是对自然的欣赏, 其中很少表现出过于明显地人工雕凿痕迹。在植物修剪造型与体型变化上, 泰国园林有较有的表现, 加之有利于热带与亚热带植物生长的气候及自然环境条件, 造型植物成为泰国造园要素中极为重要的组织部分。尽管融合了东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和造园手法, 泰国园林的本土特征依旧清晰明朗, 大致表现在以池岛构图的园林布局, 泰式风格的亭阁殿宇;民族风味的佛寺塔阁;热带、亚热带的园林植物。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气质的生命体。相对于西方古典园林及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定式, 泰国园林的风格流派则是一种交融并举, 在发展中将自身特质与外来影响不断整合的多元风格进行了集中体现, 这使得研究者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交相审视时, 会明显地感受到其所表现出的东西方特质的多元融合性, 它并没有因为受到外因影响而丧失固有特色, 反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与本土文化因素的良好契合点。
若干风景名胜区、众多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各类郊野园林与各种城市园林共同构成了泰国园林的总体架构, 并以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内容, 生成了泰国园林这一生机盎然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有机整体又因泰国宏观风景环境的地域区划与各种类型的风景园林的错综交织而分别形式成几大群落。这种结构模式应该说是泰国风景园林结构体系的一大特色, 以“群落”威结构特色。
发展中的泰国园林最有价值的就是它的独创性。这些独创性体现在对传统遗产的珍视与爱护, 更体现杂继承传统和大胆创新方面的可贵努力。以素可泰历史公园为例, 既是规模宏大的遗址公园, 又是展示13至15世纪素可泰王朝时期历史文化的巨型博物馆, 还属于文化遗产型保护区。园林风景协调地糅合在一起, 与整个公园绿化为主, 绿树成荫的大环境有机融合, 给人以极美的印象。这种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大型公园在许多国家, 尤其是亚洲国家是很难办到的。而泰国在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的支持下, 实现了这一引以为豪的项目。
简而言之, 泰国园林把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色和自己的宗教风格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地域环境与自然条件的优越, 有计划地、科学地合理开发各类风景园林, 加之特有的群落性和独创性, 泰国园林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
摘要: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林、法国宫廷式花园林、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四大流派的园林风格,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必将向外辐射到周边国家。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欧陆风情以及东方园林两大体系。泰国园林凭借着独天得厚的优美风光, 极富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沉淀, 加之外来艺术文化的影响以及与民族特色的良好融合, 泰国园林成为东南亚地区自然风景园林资源中的一支奇葩。
关键词:泰国园林,多元融合,群落,独创性
参考文献
[1][英]西蒙·贝尔.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郦芷若, 朱建宁.西方园林.江西科技出版社, 第3版.
[3]王晓军.风景园林设计.河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2.2
[4][美]伊莉莎白·巴洛·罗杰斯.世界景观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1.
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赏析 篇5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作为生命力极其充沛的盛唐诗人们,他们的诗歌需要一种相契合的主题来抒发与表达,而边塞主题就是这么一个容器,边塞诗也成为了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在短短不到一百年,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以及其他边塞诗人如王昌龄等皆为内地人,而有或长或短的从军漫游塞上的生活经历。由此领略了边塞壮阔苍茫的风光,健儿骁勇尚武的风采,闻见了边塞将士征战杀伐的雄姿,也了解到军中生活的许多黑暗和不平。陶冶了诗人豪壮的心胸,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诗材。西域奇观,使诗人们激动不已。那卷地的北风、连天的白草、崔巍的火山、沸腾的热海、穷荒大漠、冰封沙碛,还有那行军作战的壮盛场面、北地舞蹈的回旋入神、异域奇花的馨香秀色,以及西域各民族奇异的风习服饰、语言文字等等,都成了他们取之不尽的诗材,使他们写出了一大批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边塞之作。如: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这个诗人群体统一表现出的一种雄浑磅礴、浪漫恣意的情感特征,以至于这种附着于盛唐诗人群体上的情感特征本身就上升成为了诗学意象。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盛唐边塞题材广阔:一方面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边塞风光荒凉磅礴,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景观风情与盛唐的恢弘气度相一致,主要是以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为主要题材;意象丰富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体裁兼善:多用七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两种诗体,这两种诗体的七言句子较五言为长,在节奏上更为流转、迭宕。七古一体不仅每句字数较五言为多,而且篇无定句,篇幅一般较大,便于铺排驱遣,自由开合,驰骤腾挪。
不难看出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盛唐边塞诗多把边塞的奇异景物视作单纯的风景意象摄入诗中,或以之渲染烘托背景氛围;盛唐边塞诗人作为边地的外来者、异乡人,面对边地独有的景物,怀有一份内地人初来乍见的新鲜惊奇,在审美直觉的错愕中,一幅幅内地绝无、边塞特有的风光画卷,被他们手中多彩的诗笔形神毕肖地摹画而出。盛唐边塞诗的景物描写更多是作为背景存在,为渲染烘托穷塞绝域、征战杀伐的悲凉惨烈的气氛服务的,个别篇章在景物描写中亦寓有比兴寄托之意。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对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风格的赏析 篇6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傻子的一生》 文学风格
一﹑有关作者芥川龙之介的总体概述
芥川天资聪明,少年时期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大学时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思潮并且参加了“新思潮”文学组织,后来在夏目漱石的指导下成为了日本文坛上的一颗“巨星”。
芥川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被称为是日本文坛的“鬼才”,一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时间只有十三年,但是有148篇短篇小说,55篇小品,随笔66篇和大量的评论、游记、诗歌流传于世。小说《傻子的一生》是其著作之一,也被称为是随想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是对作者芥川龙之介生活的一种折射。本文将以这部文学作品为基本的载体,对作者的文学作品风格进行赏析。
二﹑短小精悍,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傻子的一生》整部作品共由五十一个部分组成,并且每个部分都用了最为简洁凝练的语言,通常都是很短的段落,甚至其中很多部分都是一句话一个段落。这样短小精悍的语言就将一部分结束了,所以很难称之为是章节,我们这里就先称之为是片段。这样简短的话语,看上去似乎是轻描淡写,实际上是意味深长。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短小精悍的篇章框架结构,除了俳句以外恐怕就不多见了。
虽然作品笔墨不多,可是篇章之中到处都显示出了芥川龙之介的高超文采。仔细读来,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在作品的第三十七片段中:“草笠随风舞,飘摇落道旁;我名何所惜,但愿君名揚。”渴望遇见和自己财力相当的红颜知己。作者在摆脱心灵危机的时候,还可以写出来如此有特色的内容来解脱精神,不仅体现了作者信手拈来的文学水平,也体现了文学作品创作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写作韵味。作品中这样耐人寻味的句子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芥川龙之介晚年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三﹑忧郁的作品场景描绘和刻画
在《傻子的一生》的片段中,读者可以发现很少有令人兴奋的场面描写,或者是说几乎看不见他轻松愉快的场景,作品中几乎都是阴森凄凉和抑郁的场景。倾斜的房子,布满雨水的柏油路,天空中的架空线冒着火花,尸体零乱地摆放着,在乡间阴冷的小道上推力车无力地跑着,佛像上面的彩色已经剥落,小路上散发出牛粪的味道,火灾后的废墟……在作品中的很多场景,主人公都是处于一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之中,甚至连夜幕下刚刚结婚的夫妻之间的谈话也是忧喜参半。读者每每读到这一段对话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为作者那高超的悲伤表达艺术所折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些场景的描写都为作者后面悲伤的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悲伤”一直充斥在作者的生活中,所以要么就是目睹恐怖吓人的场景,要么就是看着花花草草神伤。《傻子的一生》作为芥川龙之介的最后一部作品,里面充分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真实的感受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悲情背景到处都是,同时也是作者对于社会世态炎凉的一种绝望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家中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所有的忧伤时刻围绕在芥川龙之介的身旁,这也是作者努力寻找解脱途径的一种动力所在。
四﹑联想和比喻的语言修辞技巧
在作品的五十一个片段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联想和比喻的修辞,尽管不是刻意的精雕细琢,但是因为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和比喻而给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风采。
《傻子的一生》中由运货马车联想到了割去耳朵的荷兰人,由军舰联想到了荷兰的芹菜,从玉米联想到了人的神经进而联想到了受伤害的自由像……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样物品都可以引起他的丰富联想。作者思维活跃,描绘独特,神经敏感,联想多样化都是这部文学作品最大的特色,然而作品中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并不多,甚至有离奇怪诞的联想出现在纸上,这就充分说明了作者那种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结。将书籍比喻成世纪这个虚无的东西,将自己比喻成黑黝黝的大发电机,将盛开的魅力樱花联想成了败絮,将枕头比喻成了怀疑主义,空地被比喻成了高尚的风景画,婴儿的气味被比喻成了鼠崽子……比喻和联想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会有一种由此及彼触景生情的感觉,作为芥川龙之介的最后一部作品,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仔细分析。
尽管芥川龙之介晚期的很多观点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有点唯心主义的倾向,甚至有时候的思维看起来有点不正常:过分的悲观厌世,绝望无助,然而文学笔法同样有着精妙的地方。即便是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于生活的绝望,也是使用轻描淡写的比喻和联想手法进行最凝炼的语言,将自己的痛苦表现得若有若无,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有着一种宛转悠扬的哀伤的凄凉味道。
五﹑入木三分的人物心理活动表达
在作品中,作者的心理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除了有抑郁的场景烘托以外,更多的就是作者那充满矛盾的内心活动,虽然整部文学作品的段落很短,然而措辞都十分严谨。
在第二十四片段中,妻子生男孩的时候,那种“为什么这娃娃就出生了呢?出生到了这个世俗苦闷的世界上来了……为什么他命中就注定要有我这个父亲呢?”心中那种复杂的情感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在此时此刻,自身都难保全的时候,如何给这个孩子幸福和安全,这就成为了他心中一颗苦闷的种子。
作品《傻子的一生》中尽管作者对内心矛盾没有众多的描述,只是一些只言片语,但是读者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作者那苦闷矛盾的内心世界: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病魔缠身,甚至是在一种半卧床的状况下坚持进行创作,因此作品中忧郁的氛围也就不觉得奇怪了;时刻担心母亲的精神病会遗传给自己,无形之中给自己一种心理上的恐惧,心理负担更加沉重;姐姐家中失火,姐夫卧轨,姐姐一家来投奔芥川,家庭的经济开支成为了芥川最为沉重的负担;因为从小心理阴影的缘故,芥川一直不善于和亲人朋友沟通,因此人际关系也并不是很好,这也让芥川感到焦头烂额;社会的动荡,昔日众多的好友都改变了自己的行程,可是芥川自己却始终改变不了……这些现实生活中不计其数的矛盾都让芥川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六﹑结语
尽管芥川进行文学创作的生涯并不是很长,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才被称为是日本文坛上的一位“怪才”,在芥川死以后,他的好友菊池宽专门用他的名字设立了文学新人奖“芥川文学奖”,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学界重要的奖项之一。《傻子的一生》是芥川在多种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坚持创作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芥川龙之介晚年作品中的一部典型代表,也可以说是他日常生活和从事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语
参考文献
[1] 杨希.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2).
[2] (日)芥川龙之介· 高慧勤等译.罗门生[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3] 李雁南. 无法破解的谜案——解读芥川龙之介的短篇《树丛之中》[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1).
[4] 章颜. 芥川龙之介的未竟之路——芥川龙之介未作长篇小说创作的原因初探[J].作家,2008(20).
【赏析风格】推荐阅读:
古典园林建筑风格赏析09-14
从风格对等赏析唐诗《望庐山瀑布》二种译法11-12
风格演唱风格01-16
没有风格的风格10-29
油画风格07-15
美式风格07-19
风格把握07-19
歌剧风格07-21
风格意义01-14
风格迥异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