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把握(精选9篇)
风格把握 篇1
摘要:一般来说, 作曲家的思想主要是通过作品的曲式与风格来体现。如果要准确把握作曲家的思想, 客观地演绎作品, 那么对作品的曲式、风格的分析以及对构建曲式、风格的材料进行剖析显得尤为必要。除此之外还有音乐作品的体裁问题, 以及隐藏在音乐史学内的、与作品有关的信息等等影响作品客观演绎的其他因素。本文就以上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教学感受。
关键词:钢琴教学,作品定位,风格把握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对弹奏“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 但那是“硬件”, 可以通过“条件、才能、勤奋、捷径”得以实现, 而作为“软件”的“音乐能力”培养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这里的“音乐能力”是指客观、准确地驾驭、把握、表达作曲家音乐思想的能力。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说:“超凡技艺天分, 技术装备程度并不是目的本身, 而是为了更真实、更准确地表达作曲家音乐构思。”他总骄傲地自称为音乐教师, 这里有很深的意思。音乐教学就应当向学生介绍美好和独特的音乐境界, 使学生完全理解音乐的意思、语言和手段, 可以说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成败的关键及标志。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音乐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 还需要教师有解构作曲家音乐思想的能力。一般来说, 作曲家的思想主要是通过作品的曲式与风格来体现。如果要准确把握作曲家的思想、客观地演绎作品, 那么对作品的曲式、风格的分析以及对构建曲式、风格的材料进行剖析显得尤为必要。除此之外, 还有音乐作品的体裁问题, 以及隐藏在音乐史学内的、与作品有关的信息等等影响作品客观演绎的其他因素。下面就以上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一、对作品曲式特征的准确定位
内容通过形式来反映。即使是初学的学生也必须了解他们正在演奏的作品的“曲式”。
作曲家的内心思想这一内容需要通过外在的某种形式来表述, 这“某种形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作品形式——曲式。曲式 (拉丁语“forma”) 意味着作品的结构方法。从外在形态来说, 曲式是曲作者艺术思想和内容的外在呈现方式, 也是曲作者用音乐这种语言来表达的方法。作曲家的人文、美学、哲理思想只有通过音乐形式 (曲式) 来表现与反映。因此, 音乐作品的曲式观念、曲式构架很大程度上与作曲家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曲式观念将超越曲式自身的内部结构而成为曲式的本质问题。从内在结构来说, 曲式是构建音乐作品成为整体性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越具有多样性, 曲式就越具有丰富性;对这种多样性的统一、调和能力越强, 曲式的完美性就越高。通常构建曲式的音乐材料有:旋律、和声、节奏、结构关系、织体、力度、速度等。
在钢琴教学中, 对作品曲式特征的准确定位实际上取决于对构建作品曲式材料的分析。例如, 乐段的准确划分、调性的准确判断、音乐织体的形态分析、节奏形态分析等等。在弹奏过程中, 这些分析结果主要通过“对比”来完成。音乐作品演绎时内部结构的“对比”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为了更清晰地体现出作品的曲式特征, 使作品的曲式结构轮廓得以准确显现, 以达到对曲作者思想的准确再现。比如音乐织体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乐章之间速度的对比、调性色彩的对比等等。因此, 严格地指导学生做出音乐“对比”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音乐中一切相互矛盾, 相互对立而相互依存, 相互对比的因素。例如:静与动, 高与低, 快与慢, 紧与松, 明与暗, 渐变与突变等等, 都处于一定的结构框架中才体现出它们的存在价值。著名的贝多芬《第七交响乐》第二乐章的主题仅仅从一个E音的重复开始, 几乎是个“一个音主题”。随后的旋律运动也仅仅局限在一个纯五度的狭小音程中, 随着音乐的展开, 对声部的不断变化、丰富, 使这个曲单音开始的简单主题顿时发出无比动人的艺术力量。
二、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
作曲家对构建、形成音乐作品曲式的各种音乐材料的不同组合与个性化使用就会形成音乐作品的风格。“艺术风格和形式、结构一直以来是欧洲艺术学中关注的焦点, 并在欧洲艺术史中占有统治地位。在许多艺术学理论课程中, 研究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是一条基本主线。”作品风格是作曲家所在的社会时代背景、人文精神的一种痕迹体现, 也是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标签。这一内容的研究将有利于音乐表演中对作品特征的把握。对作品风格的熟悉将极大地提高作品演绎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同时, 这也是挖掘作曲家艺术思想的有效途径。
第一, 作品的风格与创作者的个性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种看法, 风格可以定义为——艺术家自身那种由于成熟性或天才性因素而形成、产生的独特或非独特思想的自然反应。创作者这种独特与非独特的思想深受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人文精神的影响。作品风格的存在使作曲家的特殊性 (创作思维) 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个体”。例如, 俄罗斯作曲家柴克夫斯基、塔尼耶夫、拉赫玛尼诺夫三位大师, 尽管他们是师生关系 (前者是后者的导师) , 在某些方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三人之间的风格区别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我们民族风格的作品, 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作品”。这首写于1 9 3 4年并获齐尔品征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一等奖的小曲至今仍活生生地存在于音乐舞台上, 有其深刻的理由。从技术上看, 这首乐曲只是简单的二声部五声性曲调的对位, 颇有巴赫“创意曲”之风, 中段也只是对竹笛吹奏的模仿。但是它是纯的, 是真的。音纯, 因为它是彻底的中国风味, 虽简却纯;说其真, 是因为这首曲子毫不矫揉造作, 真率真挚。《牧童短笛》并不企图运用复杂的西方音乐语汇和技术来装饰、伪装或歪曲中国的民间音调, 它没有臃肿的和声, 没有华丽的炫耀, 没有与之不相干的枝枝节节, 这正是《牧童短笛》的生命力之所在。还有例如:王建中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陈培勋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旱天雷》、《平湖秋月》、汪立山的《兰花花》、储望华《翻身的日子》、孙以强的《谷粒飞舞》等等, 都是在追求民族风格和音响方面做了不同的尝试。
作品的风格特征作为一种创作思想通常通过卓越的音乐形式 (曲式) 体现出来。比如, 莫扎特在室内乐领域写作的音乐形式 (奏鸣曲形式) , 与非莫扎特时代作曲家的奏鸣曲式相比在才能与个性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就是作品风格与社会背景、创作者自身修养、人文精神密切有关的反映。因此, 对作品曲式的正视有利于作品风格的进一步正确把握。
第二, 作品风格与作曲家的创作语言 (作曲技术) 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品风格的形成依赖于作曲家自身的那种特殊 (个性化) 音乐语言的运用。因此, 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会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特征。比如,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曲家在作品中也非常喜爱运用浪漫主义时期的“半音化”体系, 但与把“半音化体系”推向成熟风格的肖邦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前者把半音化思维运用到了调性的变化、发展中。例如, 在作曲家的第二奏鸣曲 (Op.14) 的27—57小节中间由d小调转向bD大调, 第三奏鸣曲 (Op.28) 的29—52小节, 其中有b小调转向#c小调, 并且作曲家把半音线条思维运用到了全曲的和声思维中, 在第七八奏鸣曲中还出现了“半音调性同一性”。此外, 在普氏的钢琴作品中, 还出现了异常刚毅、锋利的节奏特征, “他 (普罗科菲耶夫) 的节奏像花岗岩那样坚实, 像钢铁一般的坚不可摧”。这些音乐语言的个性化使用形成了普氏音乐作品色彩新颖、效果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经常会在和声的作用下出现出人意料之外的效果。而肖邦的“半音化”体系更多地运用在旋律的发展中, 加上其在功能和声之间插入附属和弦, 以至延伸功能和声的变换频率, 使音乐更具有柔美、哀怨、长气息的倾诉风格。
如果狭义地理解“风格”问题的话, 可以认为风格是作曲家常用的、反映自己思想的创作手法的综合。这种创作手法的综合所形成的风格异样, 源自于音乐作品形式 (曲式) 中的各种材料的个性化使用。除此之外, 音乐作品的风格与体裁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体裁不同, 风格也不同。如夜曲、幻想曲、进行曲、奏鸣曲、前奏曲等相互之间在风格上有着较大的区别。
因此, 在钢琴教学中, 不仅要弄清楚作品的体裁, 还要弄明白作品的风格, 这是实现准确演绎作品的重要保障。当然, 为了准确、客观地挖掘作曲家的思想, 除乐谱表面上的各种音乐术语及文字表述以外, 还需注意乐谱以外的、隐藏在音乐史学内的其他诸多与作品有关的客观性因素, 翔实、丰富的史料学习、研究将给钢琴教学带来很大帮助。
钢琴教学中的本质是探寻作品演绎的客观性、准确性、原创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深层解读音乐历史是基础, 定位作品曲式、风格是手段, 探索作曲家创作思想是根本。优秀的钢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最后, 用俄罗斯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兹说过的话来结束全文:“在作曲家演奏自己的作品时, 听众可以听到艺术的真谛并感到这种真谛那不可逆转的吸引力, 因为任何一个正常人, 都是生来就喜欢真正的事物, 而绝不喜欢任何虚假作风和伪造品。”
参考文献
[1]《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中的《如何上好钢琴课》-[苏]塔.彼.克拉芙琴柯,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 1999, 278.
[2]郑兴三, 《钢琴音乐文选》中的《世纪之交谈钢琴教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 127.
风格把握 篇2
企业展厅如何很好的把握创意风格
大型的、具有强烈品牌导向的企业,其特装展台设计尤为重要。具体的材料、音响、光线、色彩和装潢用品等,这里主要讲这类企业的布置核心要素:
企业展厅设计创意风格的把握
展台整体风格设计创意,与企业文化、品牌形象、本季度产品主题概念必须和谐统一。很多企业犯这样的毛病,就是心中无底,没有和设计公司很好地沟通,只看展览公司直接给出的方案。结果展台设计很可能是最时尚、最前卫、最突出的,花了不少钱,但是展台效果和品牌形象无关、与企业文化脱节、同产品概念不沾边。展台设计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的特色,或者一味地求大求稳,都是错误的观点。准确地体现自己企业、品牌、产品,才是最好的展台。
如何把握二胡作品的演奏风格 篇3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由于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划分、时代的发展等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大量不同种风格的二胡作品。所谓音乐风格就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更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那么怎样掌握各具特色的二胡作品,敲开风格的“大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品
从哲学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二胡作品当然也不例外。当我们拿过一首作品,首先必须对它有所了解,不应盲目地去演奏乐谱。这里的“了解”不只是力度,表情术语……更重要的是它的背景,其中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些才是作品的“根”。另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作品的“双重性”,即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地域性,就是指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乐曲。我国民族众多,各有各地的方言、各地的民歌、各地的地方戏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也为二胡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地方音乐素材。例如:江南的语调柔和,自然环境优美,它所形成的音乐都有着细腻、柔和的特点;那么相对于南方来说的北方音乐,由于北方人的语言粗犷、性格豪爽,那里没有江南水乡的秀雅,但却有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这便形成了刚劲、有力、豪放的北方音乐风格。所谓时代性,它是指不同的乐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突出的时代意义。例如,有控诉了黑暗旧社会的不平等,憧憬着美好未来的;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激励人们永远向前的。
二、抓住特色
在已经了解作品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具有什么地方性的特殊技巧、特殊的语调和特殊的旋律线条,这些都是构成区域性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这一点,笔者认为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多听、多唱。演奏二胡也应像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有语气、有各种表情,无论是活泼、欢快、委婉、优美的乐曲都表现出一定的内容,即使是最简单的几个音也是有生命的,有的坚定有力、有的轻捷跳跃,一定要表现得地地道道、有声有色。只有“心声相融”,才能掌握作品中的乐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动,从而得到最美妙的“声”。
大多数二胡作品都是与我国的民间音乐相联系的。有的来源于某地区的民歌;有的来源于歌剧或地方戏曲;还有的则与民间说唱有关。因此,多听、多唱与其相关的音乐材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乐曲的源头,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有益于我们掌握各地区的音乐的特点,并富有歌唱性地去演奏。以《江南春色》为例,这是一首有着浓郁韵味的江南乐曲,此曲向我们展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美景。受当地民歌风格的影响,它的旋律线条仍逃不出江南音乐的柔美细腻,再加上其地方特有的润腔风格,使乐曲独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笔者建议大家多听、多唱一些江南的民歌,像《茉莉花》、《无锡景》、《姑苏风光》等,这会使你更加确定地去表现美好的江南景色,这也是地域性风格相统一而形成的。再如《豫乡行》、《河南小曲》,它们都是中州地区韵味较浓厚的乐曲,其中借鉴坠胡的大幅度悬腕滑揉手法,这种滑揉要求滑动速度快、幅度大、有强音头,且持续不松劲,要表现得粗犷、豪爽,以表现河南人民豪放的性格。另外,其旋律俏皮、诙谐、流畅,掌握这一类型风格的乐曲,我们也要多听一些河南地区的音乐素材,多唱河南坠子以及豫剧中的唱腔,了解其音乐的语汇。例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中的片断等等,模仿其唱腔去演奏会使我们轻松地掌握河南地区这类个性音乐的特点。
三、培养感情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在二胡的演奏中,技巧固然重要,没有技巧的演奏就像没有翅膀的鸟、没有轮子的车,寸步难行。但有了过硬的技巧,却缺乏感情的投入时,那音乐也是一样的苍白无力。因此,任何一首作品都应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规律。音乐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声”,即音响;另一个是“情”,即“情感”,两者缺一不可。成书于汉代的《毛诗序》中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可见,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时代新闻记者语言风格的把握 篇4
网络的诞生、普及, 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须。由于上网的人、文化、道德水平的差异, 我们在网络平台上随时随地看见层出不穷的新词语。什么神马都是浮云、亲、A、B, 一些中性的词语还好;还有很多低级下流的词语充斥版面, 打开游戏版面, 那些低级淫秽的名字随处可见。这些东西无时无刻地在肮脏人们的双眼, 腐蚀健康人群的灵魂。不知从何时起, 小姐这个曾经高贵褒义的词汇演绎成小三、妓女的代名词。新词的诞生进入社会流通, 经过不同人群、名人、名角的演绎发生变异, 对于产生变异的词汇、字。如何谨慎地选词造句是值得警惕的问题。
我们知道, 媒体传播手段面向社会所有人群, 人群分三六九等;文化水平有高、中、低之分;人的道德层次有优劣之别;不同层面的人接受的语言信号、获得的心理共鸣必然不同。这样那些模糊地带的词汇、字、语言就成为了腐蚀善良幼稚心灵的毒药。长此下去不作为的理事方式, 国家、民族、社会、人民还谈什么正气。
善良的中国人都把一切都往好处想, 狡猾的腐烂的利益获得集团为了既得利益必然千方百计守护既得利益。统治人的灵魂, 让人腐败, 从思想上腐败。中国人有一句话, 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屡试不爽。美色何以屡战屡胜、百战不殆。这是人性的弱点所至。衣食住行、酒色财气人类生存延续所必需。看看西方颜色革命, 就可以知道酒色财气可以打败俘虏欠缺理智、理想的市民。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这里说的习、就是后天教化熏染。因此,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然而生活在今天这个信息、交通极度发达的时代, 社会里的人没有世外桃源, 人们的免疫力有相对低下, 腐败人民灵魂的东西, 像网络病毒一样, 流传快、传播广, 试想一下, 流传广、快靠什么, 他们的外衣是什么?文字、词、语言。记者是干什么的?玩文字的, 玩什么文字, 有思想内容、政治倾向的语言文字。
网络时代的到临, 为社会进步带来先进的生产力的同时也为腐败腐朽的文化开辟了宽阔的空间。因此新闻媒体语言更应该规范, 防止不健康的语言、词汇、文字出现在公众的视听当中, 怎样做到这些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 记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可以因为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学位、占据了一定的岗位就放松了自己的文化进修。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语言、词汇、文字每天都在推陈出新, 不学习就是停止不前, 停止不前就意味落后, 落后就会被淘汰。被淘汰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没有新鲜语言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的文章没有读者, 没有读者的记者失去存在的意义, 自然法则的规律是被淘汰。其二是不能够接受新鲜语言的记者, 对新的东西理解的程度必然有限, 难免落入腐朽的利益圈套, 成为不良文化的传播者、代言人而不自知。试想被一种思潮不自觉绑定为之呐喊而不察觉岂不可悲。想来前途下场都不会太光明。
第二, 记者的语言风格取决于对新生词汇、文字的理解把握程度, 把握理解新生词汇、文字的程度来源于正确的人生世界观。打开网络世界走进看一看, 仔细分析一下新词汇的诞生土壤、环境、背景、人文社会基础就会发现, 相当多的新词产生在舞台、酒吧、聊天打情骂俏、讽刺挖苦搞笑的微型小品当中。当然还有一类新词汇是科技科学术语, 这类术语大多数不带感情、政治色彩, 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举例说明一下, 例如新词汇Sb, 作为外语符号连接本没什么, 如果用中文发音就是一个不雅的词汇。诸如小品中的打情骂俏词汇流入文学、新闻当中, 在批判的同时起到传播推广的作用。放到大的背景想一下就会发现谁在推动色文化。我们说爱情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好的爱情需要在社会中去褒扬, 但它不应该是每一步作品的永恒主题。人们说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是盐, 但不可多食, 吃多了就不是美味。这就提出来语言、词汇健康程度把握的问题。
新生词汇的把握、使用要用心去考量。要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文字本没有阶级本性, 然而文字组成词就有了褒贬之分, 词汇组成了语言文章就成为了工具, 工具具有生产效能, 效能产生效果, 这效果具备社会性, 社会性就具备影响性, 于是具备了熏染教育功能, 再深入就具备了政治性、阶级性。就好像细菌一样本没有阶级性, 当他服务的对象发生变化, 具备了服务攻击性, 细菌就成为了可怕的东西。
因此说记者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不在于新词汇应用的多少, 在于对词汇文字的掌控能力有多强, 在于它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否有主张。
第三, 记者对于主、副词变异的把握丰富自己的文章张力、感染力。我们说语言词汇文字的基本功能是记事、传播, 交际而后有征服、教育功能。由于社会进步的多元化, 语言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彩,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修辞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名词动词化、形容词名动化, 虚词名动化。这其中的变化引来语言、词汇的多彩外衣和内涵。词汇、文字意义的延伸赋予语言无限的魅力、这魅力的探索是语言工作者的责任。把握语言、词汇的演变规律, 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民, 是记者首要必须的功课。
词汇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搭配中, 词汇意义上的扩张和延伸。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现代汉语基本上是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修订的现代汉语、以及被名人大家约定俗成的语法修辞, 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 国家政府忙于经济, 文学工作者、语言工作者把注重金钱放在第一位, 把学问研究放在第二位, 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 必然创造产生大量的新文化、新词汇。这种新包括进步的和特色的。所谓特色就涵盖很多东西, 比如小品创作, 东北二人转作品的创作, 一个时期以来, 调笑为主体, 语言发掘以低俗亲近观众读者, 造成民风民俗奢靡、黄色色调充斥社会。例如新闻简语、标题的斟酌, 假大空废话充斥眼球视听, 冷一听没什么, 仔细品味有点苦涩。那书、那文像出自文棍之口。
封建帝王秦始皇都知道车同轨、度同衡, 字同体, 知道这是上层建造, 而一些看是伟人实则小人的人为一己之私, 言经济忌讳上层建造, 致使上层建筑领域出现大瑕疵。语言文字的问题就是上层建筑的问题, 它关乎的是国家的政治走向, 关乎的是民风健康, 关乎的是民族的兴衰。
由此可见语言词汇的把握多么重要, 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记者, 必须勤于学习、与时代同歌唱、同进步。
综上分析可见一斑, 时代记者语言风格的把握与主、副词斟酌需要功夫、责任, 探要不是目的, 服务是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 新华出版社, 2003.08.01
论导演对文艺晚会整体风格的把握 篇5
1 文艺晚会导演的作用与职能
文艺晚会要结合各种科技手段,把文艺节目展现出来,文艺晚会导演主要负责整台晚会的协调与策划工作。导演主要职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晚会主题。近年来,文艺晚会逐渐增多,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晚会,导演应当对晚会的主题进行有效把握,同观众形成共鸣,体现出晚会的思想;其次,制定文艺演出方案。文艺晚会是一项综合艺术,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灯光、舞美等都有专业部门负责,这些部门需要结合晚会主题确实施办法。进而再由导演对整体流程进行把握,防止某些环节在衔接上出现遗漏;再次,对艺术作品进行二度加工。文艺晚会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彰显出无限的艺术魅力。为此,导演应当具有一定的艺术理解能力与艺术赏鉴能力。在文艺晚会中,作品的呈现是具体的、集中的,所以,导演应针对艺术和晚会的融合再做二次加工,让节目同晚会环境更加匹配。导演在对节目进行二次加工时,要尊重作品的原始诉求,掌控二次加工分寸,不应该单纯为了效果而置作品内涵于不顾。
2 对文艺晚会整体风格把握的关键
2.1 重视观众情绪的调节和沟通
文艺晚会在安排节目时都会有主次之分,通常重点节目会被安放于晚会的转折位置,即新篇章的开始处。因而,导演应做好对重点及非重点节目的调整,在彰显节目主题时,应当对主次关系掌控有度。值得一提的是,观众的反映与回应是影响文艺晚会效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导演应当密切留意观众的情感表现。导演、副导演、主持人均需要保持顺畅沟通。将观众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经引导主持做适度访谈,或是通过适当互动的方式,动态把握观众的情绪。导演在进行沟通时,应将自身意图精准、及时表达出来,以防因突发事件让晚会陷入僵局。
2.2 结合舞台艺术烘托整体效果
文艺晚会属于舞台式艺术,因而,要依赖舞台效果予以保障。在如今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舞台艺术也迈入了一个新纪元。导演应全面把控现场演出效果,在灯光、声效、舞美与场景等方面,将节目构思与晚会主题突显出来。在选择视频材料、化妆服装等方面,要参照具体的节目安排,由专业人员负责。在现代文艺晚会中,通过对光电声效的运用,可彰显出晚会的整体风格,尤其在设计移动舞台时,可以使晚会营造出一种立体效果,凭借舞台技术的合理结合,可以向观众展现出艺术性与观赏性相互统一的整体风格。
2.3 结合主题设定整体框架
要想把握好文艺晚会的整体风格,就一定要从晚会主题出发。导演的功能在于对晚会的整体框架进行科学设计与把握,动静结合、灵活安排。导演在制定整体框架时,应把握好开场、中段与结尾,使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具有完整性与有效性。文艺晚会导演基于整体框架对节目进行调整,然后再具体安排节目内容,同时,导演还应当把握好突破口,把观众代入特殊情境中,衬托出艺术的亲民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就会有更多精神上的追求。因而,人们对文艺晚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台成功的晚会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成功,是所有演职人员付出汗水与心血的结果。文艺晚会包括舞蹈、音乐、相声与小品等众多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涉及环节、部门众多,节点众多,但是,只要导演把握好晚会的整体风格,发挥各部门的合力作用,便能呈现出一台精彩的晚会。
参考文献
风格把握 篇6
一、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分析
对于民族声乐来说,演唱技巧是民族声乐的关键与核心,只有具备扎实的歌唱技巧才能够更为精确、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意义与内涵,才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示民族声乐的美妙。根据民族声乐的发声方式、发声技巧等等,我们将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呼吸方面
呼吸机巧是民歌歌唱技巧的重要内容,也是使民族音乐呈现高低缓急、或急切、或舒缓、或激昂、或情谊绵绵等独特效果的重要因素,详细说来,为追求民族歌曲的变化,实现民族歌曲情感表达的多样化,必须依靠呼吸的调整,依据语句的长短,通过偷气、换气等等方式方法,利用腰腹等等力量让呼吸变换更为自如,也让民族歌曲更为悦耳动听,动人心弦。
(二)节奏方面
节奏是音乐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表现,作为音乐的一种,民族声乐对节奏的把控要求也比较严格,特别是在情感变化或者歌曲基调发生变化时,更需要演唱者根据歌曲旋律的特征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尽可能把每一个音调唱准,并在此基础上对节奏的快慢与强弱进行微调与处理,使节奏成为体现不同民族地区歌曲声乐美学风貌的正要体现;
另外,行腔韵味是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民族声乐风格多样、审美风貌迥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族歌曲的演唱,要求演出者将音乐的变化转化为唱腔与行腔的调整,从追求民族歌曲韵味悠长、意境深远为目标,把握音乐的音色、音调等等, 并适度地增加抖音、颤音等等演唱技巧,使民族音乐的旋律更为丰满,情境表达更为清晰。
(三)吐字方面
一般来说,中国民族声乐对歌唱者的吐字要求较为严格,讲求吐气清晰、字正腔圆,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要打开口腔, 放松喉咙与脸部肌肉,依靠气息与腹部肌肉的调节,清晰、清楚地表达每一句歌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吐字清晰的同时, 并不能因此造成对歌曲意境的破坏,或者是因为咬字力度过大而使歌曲的连贯性受到影响,这是民族声乐者在强化自身吐字技巧时需要关注与注意的重要问题。
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把握
对于歌唱艺术的演唱风格,从某种程度上说,全面、精确地把握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不仅仅是凸显民族声乐艺术特征与美学风貌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民族声乐审美情趣与情感内涵的必然选择。
对于民族声乐风格演唱的把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任何一个民族的声乐都必然带有本民族的“天然痕迹”,或是体现了本区域的生活状态,或是展示了民族的精神风貌,或是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历程,或者是民族文化、民族风俗的体现, 这是形成民族风格多样、形式多元的根本原因,更是民族声乐独具魅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全面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风俗等等,并将这些内容融入民族歌曲的演唱中, 让民族声乐的风格更为突出与立体。其次,民族乐曲创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态度、价值观、生活观、世界观、生活环境等等也会对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产生某种影响,为此,民族乐曲演唱者必须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详细了解与调查声乐创作者的实际情况,从中体会创作者试图表达的情感、主旨、情感倾向,是民族声乐更为韵味悠长。最后,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也是形成民族声乐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每一位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不同,拥有的歌唱技巧也不尽相同,演唱方式与发生方式也各有特色,如何实现演唱者风格与乐曲风格的有机统一是更好地表达与展示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除了上文提到的内容外,演唱者对演唱技巧的掌握、对歌曲情感与内涵的认识也会对民族声乐演唱风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歌曲演唱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不断尝试去理解歌曲、 分析歌曲,在全面表现出歌曲艺术风貌的基础上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尽显民族声乐的声音美、风格美与情感美。
三、民族声乐的情感表达
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是情感与思绪的体现,更是思想与主旨的表达,民族声乐也是如此,丰富、多样、变化的情感是使民族声乐声情并茂、画面感十足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者,除了拥有扎实的歌唱技巧、良好的歌曲风格把控能力之外, 更要具备分析、了解民族乐曲内在情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族声乐内在情感与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使民族声乐更为优美动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式去准确把握民族声乐情感、精确传达民族声乐情感。
(一)注重联想与想象作用力的发挥
充分、全面调动联想与想象力不仅仅是体会民族声乐内在情感的重要方式,更是激发与调动民族声乐演唱者情感共鸣的必然选择。民族声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等都是创作者情感的表达,为了精确地认识民族声乐的情感倾向,民族声乐演唱者首先必须要全面调查民族声乐的创作背景与创作背景,并结合民族声乐的歌词、 旋律、节奏去构想作者试图营造的独特意境,用心去体味民族声乐的情感美、声音美、变化美与动态美,为演唱者精确传达民族声乐的情感指向,完美表达民族声乐的内在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民族声乐内涵与主旨的把握
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民族声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中国民族声乐不仅仅拥有鲜明的情感指向,更是具备深刻的内涵与思想主旨,民族声乐正是因为拥有深厚的思想与内涵才会独具韵味、意味深长。 为此,为了正确传达民族声乐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为舒畅,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诸如实地考察该民族文化、风俗、 礼仪,调查民族声乐的创作背景、创作时间,了解民族声乐创作者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意图,体会民族声乐中试图描绘的内容、情境与场景,使民族声乐的情感指向与倾向更为鲜明,更加便于与鉴赏者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三)注重适度的肢体语言的加入
肢体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适度的肢体语言的加入是凸显民族声乐情感指向的方式,也是推动民族声乐情感发展的助力。换句话说,肢体语言是传达民族声乐情感、展示民族声乐艺术风貌、 凸显民族声乐丰富内涵的重要平台,也是让民族声乐情感指向更为直观、形象的重要媒介。因此,在演唱者演唱民族声乐时,一方面要运用歌唱技巧传达乐曲的情感、风格、内涵、风貌;另一方面, 更可以跟随声乐节奏、律动的变化适度地加入肢体表现,用脸部表情、手部动作、身体语言、眼神变化、神态演绎让民族声乐演唱声情并茂、赏心悦目,并以此方式既全面传达演唱者的思想情感,也让民族声乐的内在情感得到传达。
民族的情感、音乐风格、语言、文化和审美都是组成民族音乐风格、演唱技巧、请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歌唱艺术也恰恰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形成,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歌曲的重要形式,无论是在歌唱技巧上,演唱风格上,还是歌曲情感上都具有与其它形式歌曲不同的表现,只有三者具备才能够使民族声乐的演艺更为优美与传神,才能保障民族声乐演唱更加声情并茂、声音优美、内涵丰富,才能让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得到全方位的展示,让民族声乐的发展之路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赵楠.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技巧、语言和风格[J].内蒙古艺术·音乐教育与研究,2011,01.
风格把握 篇7
一、蒙古族舞蹈的形成背景
蒙古族舞蹈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是特定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生活生产方式。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蒙古族顽强坚韧、沉淀着民族性格。草原和天空的辽阔就造就了蒙古族人性格豁达的一面, 去留随意。
民族舞蹈的形成与民族的审美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蒙古族的舞蹈中含有很多模拟飞禽走兽的舞蹈如《勇士顿踏》等。早期生产力非常低下, 蒙古族生产非常的不稳定, 因此蒙古族精神有着非常强烈的英雄主义、尊重生命等特点。在长久的蒙古族的生长中, 以草原森林为主, 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 人的生命非常脆弱, 因此蒙古族人认为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呵护。
二、蒙古族舞蹈舞台表演风格特征的把握
蒙古族舞蹈在中国的舞蹈表现艺术中风格迥异而特色鲜明, 只有充分认识到蒙古舞的创作背景等, 才能更好的把握蒙古族舞台表演风格特征, 蒙古族舞蹈舞台表演风格具有一些特征需要把握好。
(一) 热情豪放和优雅柔和的风格
热情豪放几乎是蒙古族舞蹈的精神支柱, 人们众所周知蒙古人热情好客, 在这点的表现中完美的表现在了待人接物中的各个方面中, 尤其是在舞蹈的表现中更加明显, 很多舞蹈都体现出了热情豪放的风格, 如在“安代舞”中豪放风格表现的最为强烈。热情豪放的舞蹈在我国的黑龙江地区、辽宁地区等流行的舞蹈中是普遍存在的, 在比较严技巧上可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 很多游玩的人也很乐意参与到舞蹈中, 这是蒙古族民众来招待来客的最主要的舞蹈形式, 充分体现了蒙古族舞蹈热情豪放的表演风格。
在蒙古族舞蹈中, 虽然很多都体现出了热情豪放的特点, 但是也存在不少的舞蹈具有非常明显的柔和优雅的内涵, 如在“盅碗舞”的舞蹈中, 这种舞蹈在鄂尔多斯等地区非常流行, 这种舞蹈在表演中具有比较灵活的舞蹈动作以及形式等, 因此舞蹈者在表演中更能表现出舞蹈功底和才华, 舞蹈方式更加轻松随意, 在历史中主要是以祭祀和祝贺的形式存在。
(二) 敏捷机智和粗犷不羁的表演风格
蒙古族民族受到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等决定了蒙古族民族具有骁勇善战, 这点在前文已经提到, 蒙古民族显著的表现特点在于身体反应、敏捷性以及头脑反应灵活等, 这点在蒙古族的舞蹈中有很大的体现, 如在蒙古族的“牛头虎舞”中, 表现牛虎争斗场景的舞蹈, 在表演中讲究的是动作迅猛、反应灵活, 舞蹈意识感染力表现非常强烈, 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气息。
游牧民族所特有的特点还有一个便是粗犷不羁, 在恶略的环境下, 蒙古民族长期生活在草原中, 与大自然相抗争, 还会存在起其他民族相争斗的情况, 因此在民族特点中有非常明显的粗犷不羁的性情, 在蒙古族舞蹈中, 这种性格特点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摔跤舞蹈进行表现, 摔跤舞通过木偶的形式来进行表现, 采用夸张的风做获取更加生动的表演效果, 表现蒙古人人民的粗犷豪放和热情。
(三) 具有明显的愉快乐观的风格
蒙古族民族人民长期与自然环境相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 因此就造就了蒙古人民的无搜畏惧、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蒙古族舞蹈中很多都能看到人们乐观向上的特点, 如在蒙古族的筷子舞等舞蹈动作, 表演人员一边唱歌一边敲打筷子, 舞蹈气氛非常的明快、乐观、活泼, 每个参观舞蹈的人员都能够随着舞蹈和音乐感受到表演的欢快, 很容易感染到其他参观人员, 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蒙古族舞蹈所具有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先分析了蒙古族舞蹈形成民族精神、性格以及审美等特点, 进而研究蒙古族舞蹈舞台表现风格的把握, 在本研究中所论述的蒙古族舞蹈舞台表演风格比较浅显, 没有与其他相似舞台表演风格相对比, 如内蒙古民族舞蹈等, 更深的研究还需要人们努力去实现。
参考文献
[1]魏琦.关于蒙古族舞蹈表演的风格探析[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4 (02) :161.
风格把握 篇8
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 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诸因素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 具有独自的特点。课堂教学风格是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的有机体现, 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根源于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而表现的教学形式, 它作为完整的有机体的总特征, 是在艺术上获得相当成就的一个标志。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形成课堂教学风格, 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 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 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是高考和中招考试取消地理后, 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堂教学都有明显的风格。平淡乏味的课堂教学, 谈不上有什么独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达到有机统一,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风格的。
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 以素质教育为准绳, 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及适当的教学用具为依托, 恰如其分地表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 面向全体学生,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好学、会学, 学会用地理知识和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 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教学形式的特点,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
1. 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 条理清晰, 生动艺术, 言简意赅, 启发性和鼓动性强。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 可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 教师或绘声绘色, 或幽默诙谐, 或启发诱导, 或慷慨陈词, 或点头赞许, 或热情鼓励……总之, 教师应适时适度地使用语言修辞手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勇于提问, 大胆发言, 跃跃欲试, 积极参与。同时, 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和板画, 醒目易记, 就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 使其如醉如痴,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受到陶冶, 得到锻炼, 学会知识, 掌握方法。
2. 浓郁突出的“地理味”, 图文并茂, 以图释文, 形象逼真, 直观性强。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 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 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 , 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 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 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 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 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 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 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 首先从识图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 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 让学生通过位置和相关事象的分析, 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 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 分解教学, 最后再运用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 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 可通过挂图、板图、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 学生的手、口、脑并用, 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 把知识落实在图上, 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 还可以锻炼胆识和心理素质。
3. 有一个诱人的新课导言, 生动诱人, 精练点题, 设有悬念, 可探讨性强。
中学生, 尤其是初中学生, 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高考、中招考试导向等诸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 不重视地理课, 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 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他们又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一方面他们要对问题追根问底, 知道其所学知识的用途, 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要显示自己的才能, 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设计好新课导言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而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 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 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直到把悬念化解, 问题解决, 找到答案为止。至于兴趣点和好奇点的选择, 则可以放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奥秘探讨及新式教具等上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 喧宾夺主, 冗长肤浅。精练切题是这一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4. 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 深入浅出, 联系实际, 寓教于乐, 趣味性强。
一节完整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其教学过程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步步为营, 环环相扣的。良好的开场白,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后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寻找和讨论新课的知识点, 运用地图剖析难点, 排除疑点, 强化重点, 巧妙联系已有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 构成知识网络。同时, 使用多种语言技巧, 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善于向知识的广深处质疑、解疑。并且, 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 解答相关的地理问题。最后, 反馈教学效果, 强化训练, 扼要结尾, 就会收到“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 学生通过探讨、答疑, 获取知识, 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
风格把握 篇9
本人根据自身所学及近两年的实践情况, 现将演唱现代流行音乐作品时对歌曲风格把握的一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当代流行歌曲的主要风格
流行歌曲的作品是根据不同时代的潮流.不同的民族的习俗、不同的国家、不同地的域, 以及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艺术家创作个性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演唱者要尊重作者、研究作品, 忠实作者创作的初衷, 掌握每首歌曲所特有的风格。同时, 演唱者应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握作品演唱的表现手法和技巧。面对不同风格的作品, 演唱者应当对歌曲的年代特征、作品风格特色、歌词、曲调的调式、调性、和声进行以及曲式结构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二、如何把握当代流行歌曲的风格
在了解即将演唱的歌曲的风格之后, 演唱者就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准确把握这种风格, 并能通过自身表演将这种风格发挥至及至。在我个人有限的演唱经历中, 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手段来把握作品风格的。
1、深刻理解流行歌曲的情感诉求
现代流行歌曲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生命力和表达力的文化形式, 把握着时代变化的脉搏、适时地迎合大众社会心理需求, 用感性生动的方式抚慰着大众, 在都市文化生活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它消解了音乐艺术内在的理性思考和人文精神, 但它无庸置疑地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并加速了音乐更新换代的速度, 从而繁荣、丰富了文化市场。与学院派音乐、高雅音乐相比, 流行音乐走出了音乐厅, 走出了演播室, 走进了体育馆和露天广场、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 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 主动地适应了社会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需求, 对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 当代流行歌曲的总体情感诉求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是一种“人人都是明星”的愿望的实现。因此流行音乐在演唱时必须尊重这一情感诉求。流行音乐的演唱不能完全的追求演唱技巧的运用, 而应该更多的以“下里巴人”的姿态来展示“阳春白雪”的艺术内涵。演唱者只有深刻剖析当下流行音乐对于大众的心理影响与情感诉求才能找到更能让人接受的情感处理方式。当下社会中网络歌曲是最受大众喜欢的一种音乐形式, 从04年起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两只蝴蝶》等, 从这个时候开始, “网络歌曲”真正被作为一种概念提了出来。随之而来的, 则是网络歌曲的风潮。05年开始, 不少网络歌曲脱颖而出。《老婆老婆我爱你》、《你到底爱谁》、《月亮之上》、《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等歌曲先后成为热门歌曲。此后, 以通俗、轻松、幽默为特点的网络歌曲在国内乐坛风起云涌, 大量平民歌手通过网络, 把自己和其创作的歌曲推向社会。要随着社会和大众的需要创作和演唱适合大众口的流行音乐作品。
2、紧紧抓住流行歌曲的时代特色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 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特点。流行音乐的第一发展阶段和第二发展阶段前期, 重心都是在上海, 可以称作上海时期。第二发展阶段后期, 发展重心转移到香港, 为香港时期。第三发展阶段, 重心转移到了台湾, 为台湾时期。第四发展阶段风格有了明显变化, 出现新城市流行歌曲, 发展范围扩大。台湾仍保持领先地位, 这时香港、东南亚、1979年以后的内地都有新发展, 形成重心多元化时期。
结论
总之, 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 (演唱) 的过程中, 要保证所演唱作品的成功, 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作品, 沿着作者情感主线的轨道, 最大限度地从作品中感悟、获取信息和依据;除此之外, 演唱者还应在如何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做出案前工作, 从自身条件出发, 有自己独特的设想和创意, 运用最适宜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演, 演唱者在对现代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把握时代赋予现代流行音乐作品的特色, 很好的处理好演唱时的情感运用, 才能让流行音乐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个性特色, 更好地为广大的听众所接受。演唱者而言, 能够正确把握住现代流行歌曲的作品风格和感情基调才能演绎出一首经典的作品。
(辽宁歌舞团)
摘要:现代流行歌曲以其独特的传播形式成为普通大众用来表达情感、抒发情愫的重要文化载体之一。演唱者在对现代流行歌曲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把握时代赋予现代流行歌曲作品的特色, 很好的处理好演唱时的情感运用, 才能让流行歌曲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个性特色, 更好地为广大的听众所接受。歌唱者要想把握好现代流行歌曲的作品风格和时代特色, 要掌握作品的时代风格, 把握住作品风格的情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