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要领

2024-08-13

把握要领(共4篇)

把握要领 篇1

1. 提出的问题要有意义和价值, 富有启发性、思考性, 联系生活和时政热点

课堂提问必须根据 “三维目标”来设置, 思想政治课的 “三维目标”简单来说就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一般情况下, 书上已经讲得非常明确的认知目标即 “是什么”的内容, 没有提问的必要。有的课堂虽然看上去学生回答得很热烈, 但其中有很大部分不具备思考的价值, 这就等于浪费了时间, 影响了课堂效果。对没有必要提问的不提, 而对需要的内容所提问题要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角度来设计, 要富有启发性、思考性, 联系生活和时政热点, 通过学生回答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实现思想政治课的 “育人”功能, 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和要求。比如一位教师讲授 《迎接挑战, 励志未来》, 在引入时,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励志歌曲 《阳光总在风雨后》, 然后提问学生: “听了这首歌曲,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接着又引入了“当代女保尔———张海迪”的故事, 提问学生: “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 如何面对现实, 面对自己?”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激情和兴趣, 较好地引入新课, 又通过贴切的、有价值的提问, 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 “育人”功能。

2. 提问要自然、贴切, 不牵强

有些教师上课时试图烘托气氛, 搞“形式主义”, 即使很简单、容易的问题也要进行提问讨论, 这种方式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牵强附会, 为避 “满堂灌”之嫌疑而提问, 没有什么效果和意义。比如我们在听一位教师讲授 《人格尊严权》时, 他先对上课时的内容进行复习, 提了一个问题: “当我们遇到侵犯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时, 应该怎么办?” 他先请了一个学生回答, 这个提问还算自然, 但接下来, 他又让学生共同背诵这个问题的答案, 就显得牵强附会, 没什么意义和效果。

因此, 教师应在课堂中通过情境事件设置问题, 使问题自然生成。比如刚才提到的教师讲授 《迎接挑战, 励志未来》中知识点 “爱岗、敬业”时, 就向学生提出了与 “爱岗、敬业”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个问题, 并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在这里, 如果教师不提这样的问题, 就显得思想品德课教师没有时政感, 没把握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

3. 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问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启发、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 让学生有兴趣并主动地对课程进行探究, 自己提出问题。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九年级 《建设美丽中国, 防止雾霾天气》专题时, 先放歌曲 《北京, 北京》, 又出示了关于雾霾天气形势的一些幻灯片, 接着提问学生: “通过以上材料, 结合本专题内容, 你有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后, 提出了一些问题, 然后教师将学生提的问题梳理归纳, 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解决不了的, 教师再进行指导, 这样的形式效果很好。又比如一位教师讲授八年级 《人格尊严权》, 在进行总结时, 教师提问: “《水浒传》里梁山英雄各自的 ‘绰号’?” 然后引导个别学生提出了 “给别人起绰号是否正确”这个比较有深意的问题, 再由学生讨论辨析。润物无声, 教学过程很流畅、得体, 教学效果也很好。

4. 在提问对象和提问后评价的设计上, 要把握 “学困生回答, 中等生补充, 优等生评判”的形式

“学困生回答, 中等生补充, 优等生评判”的提问形式, 考虑了层次性, 照顾了全体, 让学生产生信心, 从而激励其在以后积极发言, 提升了提问效果和质量。在提问后评价时, 对于回答错误或不完整的不能简单说 “错了”, 可以说 “他回答得还不够完善, 是因为……”或者 “他的问答很有见解, 如果能再多考虑一步或再多转一个弯或某某地方能再做进一步分析, 那么这个问题就回答得非常好了”; 对于回答较好的, 也不能简单的一句“很好” “非常好”“请同学们为他鼓掌” “继续努力”等, 而要评价好在什么地方, 比如 “他回答得很精彩, 因为……”, 对于学生回答和评价不足的地方, 教师再指导、点拨, 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 也不要发火, 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回答。

总之, 一个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善问、会问的艺术, 使思想品德课堂因提问而更精致、更精彩, 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有效。

摘要:提问既是一种手段, 又是一门艺术。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 教师应设置有价值的提问, 恰当提问,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科学评价, 提高提问质量, 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提问要领,教学实效

把握要领 篇2

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 张锁应 伊 戈

高考语文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三个层级八个能力点,其中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把握是一项重要的考察点,加之本考点又与分析概括评价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对文章内容推断想象密不可分,因此这已成为我们在阅读方面最重要的能力点。纵观学生高考在阅读方面失分多,大多都是由于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不好。这固然与学生长期来形成的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但没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未能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稳固的阅读思维定式,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恐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笔者在此将自己在阅读教学高考应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方法以飧读者。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阅读分析文章,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而最主要的是为了获取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一项综合性的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语言、材料及阐释过程来传达的,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句或通过提取、整理潜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看法、倾向。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在确定文章的体裁特点基础上,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因文体而作具体分析,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文体不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现方法也不同。如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我们不光要分析议论文的论点分论点,还要分析其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感情;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而文学作品的语句多有含蓄性、多义性,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因而作者的观点态度较含蓄,只有通过对事件、人物、意境等的深入分析,才能把握。因而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最难把握的。

如05高考语文广东卷《壶口的黄河》(肖铁)19题: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6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概括能力及作者的思想态度的把握能力。凡联系全文作答的题,都要梳理全文,分条作答,从本题分值看,应该答出至少3个要点。做这样的题必须先对全文进行层次划分,结构层次清楚了,答案也就清晰了。第1段为一部分,通过比较衬托,点出具有中国人皮肤的黄河到了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2—8段为第二部分,写亲临壶口所见,从声响(2—4)、流势(5—6)、年代久远的历史(7—8)三方面描写了壶口黄河的宏大气势。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情感与胜景交融,时间与空间交替,笔力雄健、大开大阖,极富艺术的美感。9段为第三部分,强调应该有人为黄河作传。本题可以换成另外一种问法:为什么壶口黄河是中国所独有的?现在就很好概括了。4点写出3点就可以得满分了。答案:(1)有中国人的肤色;(2)有中国人的强大生命力;(3)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4)联系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所以层次划分法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全文的思路、行文脉络清楚了,离答案也就不远了。像答案中的(2)点和(4)点在文章中没有现成语句,如果不切分层次,找准信息点,凭感觉是很难找出正确答案的。平时阅读,要养成边读边在脑子里划分层次分析概括的习惯(这叫语言转换),方法熟练了,考试中就能快速运思,节省时间,准确作答。

2.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点睛之笔,人物、景物的描绘,全文的主要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段落层次划分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如96年高考《贝多芬之谜》第26题: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2字) 要解答该题,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然后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概括出作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这个问题,涉及全篇内容,文章的标题即为“贝多芬之谜”。通读全文之后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作者要告诉我们贝多芬的音乐成为“谜”的原因。接着,我们再抓住显性因素分析。第三段首句“这 是贝多芬之谜”是一个关键句,在层次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成为“谜”的原因即在该句的上段和下段,再抓上下段的中心句,它们分别是“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作为目的”,“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然后,我们再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综合考查,提炼其共同点,即“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这也就是题 干要求的内容。再按照题干字数要求,进行精简概括:①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②又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3.从隐含信息处开窍,综合分析、比较鉴别。现代文阅读离不开综合比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往往分散在多处,需要我们认真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2004年高考《老家》第三题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以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大凡写老家都表达了作者幽幽的思乡之情。通观全文,作者既写了自己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写了自己对家乡思念而又不想再回去的复杂矛盾的心情。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老家的面貌日新而作者的老屋显得越来越不协调,作为作者和老家联系的标志——老屋——终归也要消失的。此外,作者文革后爱情受挫一个人第二次回老家,“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也是他不想再回去的原因之一。这样,作者就只能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了。这些需要读者通读全文后,对作者的矛盾的情感作出正确的理解与感受,通过综合比较作出答案。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即:“知人析文”。这些内容一般可通过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获得。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第21题: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6分)解答这道题要联系到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这两篇文章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文化的眷恋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审视。从“阳台上的遗憾”这一题目就可看出,作者对现代文明带给我们遗憾溢于言表,再联想到汪韩等作家都是对传统文化浸淫很深的人,自然对缺乏个性的现代文明有种有生具来的那种本能的排斥心理,文中随处可见诸如“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这类的话,但作者对传统的东西逐渐消亡也是有清醒的认识的,比如“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这样综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第一问(1)无论是传统旧式宅院,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2)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第二问①辨证的态度②时代的眼光③深刻的反思。

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把握文章观点态度始终是阅读文章的一个重要目标。希望我们能在高考应试阅读分析文章的时候,潜心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各类文体的常见主题的心理积淀,厚积才能薄发,才能一目十行,迅速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当然也希望我们不断归纳总结,摸索到自己快速高效阅读把握主旨的窍门,常言道“自己的衬衣只有自己穿上才最贴身”。因此只有自己感悟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如何把握太极拳的要领 篇3

太极拳是内家拳,这是拳种的定性。要学习太极拳,就须按太极拳的规矩学,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太极拳的规矩,就是太极拳的要领。在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的意思或者说太极拳的境界,就在要领中。因此,须下功夫去体会、感悟和把握太极拳的要领,这样,才能深入到太极拳内里去,为健身和技击上的特殊和超常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太极拳的要领,杨式按杨澄甫著述是十条,李雅轩老师细化为十六条。各条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协调动作、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因此,在谈到某一个要领时,要从这个要领与其它要领相联系的辨证关系中去把握,而不能孤立地单就某个要领本身来讲,这样讲是脱离实际的、片面的、难以讲清楚的,这是其一。把握太极拳要领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去掉硬力、僵力的过程,换句话说,也是逐步丢掉人们后天形成的拙力的过程。人们后天形成的拙力,已成积习,后患无穷,难以改变,只有通过太极规则,才能逐渐加以纠正,笔者曾发表过一篇《太极生活化》(《搏击》2001年第3期,总第177期)的文章,只是粗浅简单地谈了谈,以后准备在这方面再进一步深层次地写一写,后话打住。这是其二。太极拳的要领,从内家拳的角度讲,都是一种“劲道”,如“气沉丹田”,就是沉劲;“虚灵顶劲”,就是顶劲;合势时的“气势团聚”,就是蓄劲;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走弧形、划圆圈,是缠丝劲;内三合、外三合,就是合劲;等等,系一种身体内在的感觉。因此,要从自身的练习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把握,其途径就是严格按照要领锻炼,力求形体动作符合要领规范,不可在盘拳架中,追求招式用法和着意使力,因为,这是违背太极拳“听劲”原则和混淆内家拳和外家拳界限的,这是其三。这三点,是在规范锻炼中须臾不可忽视的。

下面,具体地谈谈每个“要领”的操作方法。

(一)虚灵顶劲:就是头向上顶,意识上顶百会穴,神贯于顶,项部直立松竖。具体操作方法:头顶天,项松竖,眼睛平视,后脖颈贴衣领,这样就形成了。这是静态的孤立的单说的头部,盘起拳架来,就要同其它“要领”相互联成一体动作。就联系直接的明显的方面来说,在“虚灵顶劲”的同时,要“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时,相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这时,有顶有沉,上下之势,得以相称,脊椎松竖了,身躯正直了,此时此际,就会出现一种松空的感觉。这里,有一个难点,即在习惯上随着头向上顶劲,身躯相应一上俱上,而此处头向上顶,身躯却要随沉气与头上下反向对拉拔长。这在太极“力道”上讲是力在上与下的对称,要达到这层意思, 须相应地克服日常生活习惯上的拙力。之所以说这是拙力,因为“一上俱上”拔了底劲,立身不稳,易于倒地。举个例子,去年有一个早晨,我去公园,见一中年人练习高踢脚,仰面朝天倒地,就是说明。

“虚灵顶劲”,是太极拳要领中排次居首的一个,在整个“要领”中是个“纲”,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沉肩垂肘:从字面上看,就清楚了,是指肩要松开下沉,肘要松开下垂,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肩也不能沉,气也沉不下去;肘要翘起,肩也会随之耸起来,就同内家拳相悖了。根据笔者实践体会,肩易沉,但着意于肩的下沉,则会在往下伸拉下,肩有不舒适的感觉,因此,转意于肘,后来逐渐地觉得只要肘能下曲松垂,肩自然就会沉下去,且很顺应。肩与肘的关系,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要注意,沉肩时,还要虚腋。腋下“如同夹着两个热馒头”。空度大了,紧防要掉,空度小了,又怕烫着。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有分寸感,非常贴切,说拢住实则无物,道无有意念存在,这种寓虚与实、合与开于无限想象的高度集中的空间里,使身体出现一种腾挪飘逸劲势。可见,肩与腋的关系,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腋能虚,“沉肩垂肘”才能正确,才能到位。三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尢其在动态中,“沉肩垂肘”与“含胸拔背”相辅相成,使气沉于丹田,沉劲守住,顶劲相对称地顶起,随着拳架的盘转,内气会在两肩、两臂通畅地运行起来。

(三)含胸拔背:含胸,是胸部要平正;拔背,是气贴于背。操作方法:在上述“沉肩垂肘”的基础上,脊柱松竖,躯干正直,胸肌和背肌同时放松,前后均要平正,不凹不凸,这时,就有气下沉丹田和上贴于背的感觉。

能含胸,胸就开了,气就能通;能拔背,背就开了,气就能顺。“含胸拔背”到位了,气就能够通顺了。有两位拳友,其一说他会运气,但觉背部肌肉发紧,练完之后也有紧的感觉;另一说他也会运气,只是说背部夹脊穴稍上处有一节有胀困感,自觉不正常。这两位毛病是共同的,都在背部,“拔背”没有到位,因此,背不开,气不顺。

有的书上说:“能含胸,就能拔背”。我的体会不是这样,能“含胸”,不一定就能“拔背”。这是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地悟出来的,是人们后天不良习惯造成的体形缺陷使然。人的身躯不完全是笔直的。人们随着后天的生活习惯,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低头猫腰的病态姿势—凹胸凸背,即胸肌松,背肌紧。因此,当胸部和背部要求同时放松的情况下,受身体定型缺陷的影响,自然胸部易放松,而背部不易放松,道理就在这里。我的“拔背”,是在基本上全部掌握了“要领”之后,才形成的。“拔背”形成后,盘拳架时的感觉就不同了,感到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在向前出掌、出拳或按手时,背部能够呈现浅形凹度,气贴于背的感觉就更加充分了;随后,胯、腰、肩三道气圈出现了;再随后,气就遍及全身了。

“拔背”与“含胸”的关系,“拔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拔背”能够到位,“含 胸”就自然能够到位。

“拔背”做到了,身板就直了,可以免于“驼背”,到老不“背锅”。可以这样说,太极造诣高者,绝非“驼背”之人。

不过,“拔背”是难,难就难在后天形成的体形缺陷和生活惯性难于改变,这个需要下点功夫!为了加快进度,不妨把它引入走道中,这样,走道还可变得轻松快捷,不易疲累。笔者就习惯这样。

(四)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能够做到位,气自然就沉到丹田了。加上“虚灵顶劲”,上下之势得以相称,沉气就更加充分了。

把握要领 篇4

玉米生长需要耕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条件。机械化深耕整地, 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蓄水保肥能力, 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 夺取玉米丰产的基础。

机械化深耕作业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 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 利于接纳秋冬雨雪, 夯实土壤基础, 一般耕深以22~25cm为宜。早春耕地, 耕深不能超过原耕层深度, 作业后的土壤应细碎、平整, 表土层松软并有适宜的压实度, 以利于提墒。

另外, 在利通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中的翻地作业主要推广使用双向翻转犁。双向翻转犁作业, 没有开闭垄, 不但提高了作业质量, 还减少了耙地时的能源消耗。

2 机械化精量播种作业

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 机械化精量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株距和播种深度, 按照农艺栽培要求的数量、位置 (行距、穴距、深度) 播入土壤, 并随之适当镇压实现快速高质量播种的作业技术。

2.1 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的基本要求

1) 适时播种。一般情况下, 当土壤5cm深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 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播种。砂质土壤可适当提前, 低洼地可适当延后播种。

2) 精量下种。精密播种理论上要求每穴下种量为一粒, 但由于播种机性能、质量及种子形状的差异, 无法绝对达到这一要求, 为此国家规定合格的精密播种作业标准是:单粒率≥85%, 空穴率<5%, 碎种率≤1.5%。

3) 播深准确。种子播在耕层土壤中的位置保证在镇压后种子至地表的距离为3~4cm, 误差不能大于1cm。

4 ) 株距均匀。 精密播种要求株距均匀一致, 误差量应≤20%。

5) 行距一致。种子落在种床后的左右偏差要小, 以种床中心线为基准, 左右偏差不大于4cm, 出苗后一条线, 以利于田间中耕施肥管理。

6) 种肥深施。在种下5~8cm、种侧5cm左右, 并尽可能分层施肥。分层施肥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上层肥在种子下方3~5cm, 占种肥量的1/3;下层肥在种子下方12~15cm, 占种肥量的2/3。生产中多采用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做种肥, 用量50~100kg/km2。

2.2 播种作业时注重苗带镇压 (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

为保证播后种子与土壤紧实接触, 减少失墒, 播种后要适时进行镇压作业。玉米播种后进行适当的镇压, 可改善土壤的坚实程度, 在春季干旱多风时减少水分的蒸发, 同时还可促进土壤毛细管的形成, 调动下部水分不断向上运动, 有利于提墒、供墒、保墒, 促进作物早出苗、出齐苗、出壮苗。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镇压方法是木滚镇压、V型镇压器镇压等, 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中发现, 这些传统的镇压方法普遍压强不足, 压得轻。经多次试验表明, 播种后及时对20cm宽的苗带进行机械重镇压, 镇压强度达6.5KPa时, 最利于提墒引墒, 使土壤中水、肥、气、热得到合理调节, 促使种子萌发生长, 即使在较干旱的情况下, 也能达到保全苗、壮苗的目的。

3 机械化中耕施肥作业

玉米中耕十分重要。玉米机械中耕施肥作业在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的同时, 能去除杂草、促进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玉米中耕的时间和次数因品种、苗情、杂草和土壤状况而异。在玉米生育期间, 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 即玉米苗期宜浅, 以免伤根;生育中期应加深, 以促进根系发育;生育后期玉米封行前则宜浅, 以破板结为主。中耕的深度一般为10~20cm, 浅中耕的为10cm以下, 深中耕为20cm以上。

4 机械化高效植保作业

植保机械主要用于喷洒除草剂和农药, 同时还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4.1 植保机械的农艺要求

1) 应能满足农业、圆艺、林业等不同种类、不同生态以及不同自然条件下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要求。

2) 应能将液体、粉剂、颗粒等各种剂型的化学农药均匀地分布在施用对象所要求的部位上。

3) 对所施用的化学农药应有较高的附着率, 以及较少的飘移损失。

4) 机具应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好的使用经济性和安全性。

4.2 高效植保机具作业要点

目前, 我国喷洒除草剂或农药的主要是喷杆式喷药机, 作业幅宽有15~30m、8~16m、6~8m, 分别为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在作业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 喷药机在喷药作业时作业速度要匀速, 4级以上风天不能作业。

2) 喷药作业中尽量让喷头离地近些, 以免药液损失。

3) 在干旱情况下, 要加大兑水量, 降低作业速度或更换大流量喷头, 以增加药效。

4) 正式作业前要使喷药机压力达到标定值, 随着机车驶入随即打开喷头开关, 中途停车时要马上关闭喷头, 避免喷药过量, 地头转弯时要随着机组驶出地块而关闭喷头。

5) 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

5 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

玉米机械联合收获多年来一直是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瓶颈。近几年这项技术发展较快, 玉米联合收获机各种机型基本成熟, 不论是自走式还是联合式收获机, 都可以一次完成摘穗、剥皮、集穗、秸秆放铺或秸秆粉碎回收、还田等项作业。

5.1 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的基本要求

摘收玉米果穗时应尽量减少损失和损伤, 落穗率不大于3%、籽粒破碎率小于1%、落粒损失不大于2%;机器带有剥皮装置时, 玉米苞叶的剥净率应大于70%;留茬要整齐, 留茬高度10cm以下, 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cm, 漏切率小于3%;机器的使用可靠性大于90%。

采用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 其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联合收获总损失率 (籽粒、果穗) ≤5%、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断穗率≤5%;秸秆还田作业留茬高度≤10cm、还田茎秆切碎合格率≥90%、还田茎秆抛撒不均匀率≤20%。

5.2 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注意事项

作业前要了解田间作业区状况, 对影响收获安全隐患要有措施;收获地坡度<10°;收获行距要求<±5cm对行收获, 否则将增加故障率和影响收获质量;果穗含水率应在35%~30%时为最佳果穗剥皮收获机收获期, 过早会影响剥皮率, 过晚造成大量籽粒损失。

1) 提前3~5天, 对田块中的沟渠、垄台予以平整, 并将水井、电杆拉线等不明显障碍处安装标志, 以利安全作业。

2) 如使用不能自行开道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应在1~2天前人工割出通道;如遇地头不能出车的地块, 应提前用人工割出机组地头转弯的地段。

3) 凡是秸秆还田的玉米地要综合利用配套技术, 如补充氮肥、耙切搅拌、深耕深翻、圆盘 (式) 播种 (机) 、浇水塌墒等, 以保证后茬冬小麦苗全苗旺,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洪元, 周俭.浅谈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1) :107.

上一篇:效率测算分析下一篇:微课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