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会计处理(通用10篇)
转换会计处理 篇1
固定资产购建业务包括购进、接受捐赠、实物投资、自制、改扩建和安装等, 具体如何核算应结合供需双方签订的合同而定, 目前购建飞机、船舶、动车等大型设备利息是否资本化, 各企业会计处理并不相同, 即使签订的协议相同均为采购合同, 各企业也各有自己的习惯做法。例如:航空行业通常作法为, 飞机到货交付前, 首付款所需承担的贷款利息支出计入飞机的固定资产成本;铁路运输企业习惯做法为, 机客车、动车及大型养路机械到货交付前, 贷款利息全部资本化。购建大型设备贷款金额巨大, 交付时间往往晚于合同签订时间, 而且, 设备交付可以每架、每艘、每辆 (组/列) 进行, 与合同按批、按次签订不同, 利息资本化停止的时间是合同全部履行的时间还是合同部分交付的时间, 这些对确认、计量利息费用都将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会计主体这一期间发生变化时, 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 从合同性质入手, 结合会计主体的背景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
一、非会计主体转换下购建大型设备贷款利息会计处理
采购飞机、船舶、大型机械设备, 采购方与销售方在确认收入与采购成本时, 应结合合同进行, 如果签订的是建造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 , 则销售方 (建造承包商)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收入进行会计处理, 采购方即产品的需求方变成甲方, 按出包方式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如果签订的是采购合同 (买卖合同) , 销售方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有关商品销售收入的原则确认收入, 采购方即产品的需求方应按外购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如商品房买卖, 购买方影响房地产设计的能力有限 (如仅能对基本设计方案做微小变动) , 开发商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有关商品销售收入的原则确认收入, 购买方按外购商品房处理, 例如, 房价款为1200万元, 购买方按揭本息共支付1500万元, 商品房入账价值应为1200万元 (即1500万元的现值) , 300万元利息支出为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分期摊销转入财务费用。下面从分别从建造和购买两种不同取得方式来详细研究其利息的会计处理方式。
(一) 建造合同
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采购企业与工业制造企业签订建造合同, 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与工业制造企业签订的建造合同和与建筑安装企业签订的建造合同相比, 两者均为不可撤销合同, 且成本归集的时间均为合同签订日至合同标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 但前者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一般为合同协议中明确的销售价格及安装费用, 若有变动以修订后的合同、结算价款等凭证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后者建安支出可能与合同价格相差较大, 需要进行审价与审计确定。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 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 对与工业制造企业签订建造合同的产品需求方而言, 待摊支出一般包括采购中介代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等。由此可见, 与工业制造企业签订建造合同购置大型设备, 设备到货交付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 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计入设备购置成本。预付款对应的贷款利息可以资本化, 如果贷款为专门借款, 资本化金额为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 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如果占用了一般借款的, 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二) 采购合同
外购固定资产, 采购企业与工业制造企业签订采购合同, 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由于合同签订时, 合同标的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购货方, 成本归集的时间不能为合同签订日至合同标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 应为销售方交货日至合同标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 也就是说预付款对应的贷款利息不能计入采购设备的成本。比如某企业预付100万元采购1000台电视机, 价款500万元, 交货后正常信用期内支付余款, 不考虑相关税金、安装费则这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500万元。一般而言, 采购大型设备与采购一般设备一样, 入账价值与采购资金的借款费用无关, 贷款利息不能资本化计入设备购置成本。
二、会计主体转换下购建大型设备贷款利息会计处理
(一) 会计主体可以实现转换的情况
众所周知, 在实际会计处理中绝大部分都会涉及会计主体转换的情况。例如:生产大型设备的工业制造企业是采购方的下属独立核算的车间、分公司, 采购方与销售方两个内部核算单位可以合并, 即核算生产大型设备的会计主体 (建) 与核算大型设备采购的会计主体 (购) 可以合并, 这样企业之间购与建的活动合一成为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上述采购合同实质上成为不可撤销的建造合同, 成本归集的时间就可以前移至合同签订日。如果生产大型设备的工业制造企业是采购方的控股子公司, 从合并报表层面看, 购建活动同样可以合并。当采购方与销售方工业制造企业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时, 采购方可以控制销售方, 合同如何签订一般由采购方决定, 而且采购方可以决定是否将贷款进行分配下转给所属制造企业 (销售方) , 这种情况下贷款利息会计处理涉及的会计主体, 笔认为可以转换, 即会计主体转换。如果不考虑税金, 采购方将贷款进行分配下转给所属大型设备制造企业, 利息资本化后进入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 最后形成大型设备的采购成本, 与采购方贷款不下转给建造企业, 利息资本化进设备成本结果一样。
(二) 会计主体转换下购建大型设备贷款利息会计处理思考
包括: (1) 在会计主体转换下, 利息资本化的范围确定。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可以视为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其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工程支出, 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由建造承包商制造企业核算, 通过合同转移到采购方的账上;借款费用由建造方核算或采购方核算均可, 但资本化原则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 按照国家相关准则及制度规定, 如果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 (指每一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 下同) , 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 并且为使该部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 则这部分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再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 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如果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 但必然等到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 则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 其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再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 而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2) 在会计主体转换下, 利息资本化的期间确定。在大型设备分别完工交货时, 利息资本化的期间是建造每架、每艘、每辆 (组/列) 大型设备的时间, 而不是合同全部履行的时间。而如果建造每架、每艘、每辆 (组/列) 大型设备的合理时间超过1年 (含1年)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相当长时间‘应当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 通常为一年以上 (含一年) 。”的规定, 购建的大型设备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相关贷款利息可以资本化。就现目前的情况而言, 由于国内厂家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建造每架、每艘、每辆 (组/列) 大型设备的合理时间逐渐减少, 如时速200-250公里速度级8辆编组座车动车组采购, 2007年以前建造时间长, 至2010年每辆 (组/列) 的动车购建时间 (签约至交货时间) 一般为3个月左右, 均不超过1年, 根据上述规定, 购建的这些大型设备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即如果建造每架、每艘、每辆 (组/列) 大型设备的合理时间不超过1年, 相关贷款利息不应资本化。
根据本文的论述,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应区分购建大型设备签订的合同是否为建造合同, 如果是, 可以资本化;如果不是, 为采购合同, 则应区分是国内采购还是国外采购, 如果是国外采购会计主体不能合并, 则大型设备采购相关贷款利息不应资本化。 (2) 国内采购区分应区分购建合一还是购建分离, 如果购与建的会计主体能够转换, 则购建合理时间 (基本等于设备建造时间) 超过1年的国内采购相关贷款利息可以资本化, 其他应结转确认为财务费用。
转换会计处理 篇2
1、行使转换权利前的会计处理
(1)对于购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企业,在转换为股份之前,属于债权性质的投资,因此在可转换公司债券未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的长期债券投资核算相同;转换为股份后,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2)对于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企业,在转换为股份之前,属于长期负债性质,因此在可转换公司债券未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的应付债券核算方法相同;转换为股份后,按所有者权益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2、行使转换权利时的会计处理
(1)企业购入可转换公司债券进行的长期债券投资,其行使转换权利时,按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现金(不可转换股份的部分)后的余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现金后的余额】
银行存款 【收到的现金】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折价)【如有尚未摊销的债券折价】
贷: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面值)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应计利息)【冲减已计提利息】
长期债权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溢价)【如有尚未摊销的债券溢价】
(2)对于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企业,在按规定转换为股权时,应冲减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包含应付债券的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股票面值总额,增加“股本”科目金额,按实际支付的没有转换成股票的部分,冲减“银行存款”“现金” 科目金额,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冲减已计提利息】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溢价)【如有尚未摊销销的债券溢价】
贷:股 本 【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股票面值总额】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折价) 【如有尚未摊销的债券折价】
银行存款 【按实际支付的没有转换成股票的部分】
转换会计处理 篇3
摘 要 分析MapGIS格式土地利用图中各类地物的属性数据存储方式,介绍利用第三方工具完成提取和保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MapGIS向AutoCAD的全息转换。
关键词 土地;数据处理;MapGIS;AutoCAD;全息转换
中图分类号:TP393.09;P20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多是以MapGIS为平台,一般是以一个县(区)为单位存储,也可分割成标准分幅格式分别存放。一个MapGIS库的组成包括点文件、线文件和区文件,对于二调成果,具体分别为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
从几何角度来讲,地类图斑是具有几何形状的面状,而零星地物只有位置没有大小,不占用图面面积,线状地物的宽度为零,有长度却没有宽度,在数字图的概念也不占用面积。但零星地物和线状地物占用实地面积,在MapGIS中,它们的面积值存放在相应的属性字段里,同时说明面其面积值是从哪几个地类图斑中扣除及相应的比例。因此,各图斑的同何面积值不完全是相应的地类面积,还须扣除其包含的零星地物和线状地物。
在土地整治及其他日常地籍相关工作中,往往是取几个图斑部分或全部成为一宗地,并将其包含的各地类的面积进行统计。尽管MapGIS提供一定功能,但其数据采集和绘图等方面较显不足,尤其是众多作业人员更习惯于使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因此,将MapGIS格式转换到CAD下,且保留各类地物的相关数据及相互对应关系显得较为重要。本文旨在详细分析上述过程的实现方法。
1 属性数据导出
MapGIS做为一个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能够提供GIS所应具备的各项功能,但对于各专业的使用者,往往缺少直接有效的操作。Section是增强辅助制图系统是以MapGIS 6.7 SDK为平台,有VC++为语言开发的二次开发软件,其主要功能是针对地质类图件的制作和数据分析、统计,在土地类工作中,可以借助其完成大部分操作。本文所提出问题便借助其导入导出功能解决。
首先,将宗地边界在CAD中整理好,去掉多余重复点,以DXF格式保存,然后用MapGIS的“转换”模块生成线文件,再经“线转弧段”和“拓朴重建”生成区文件。最后以“工程裁剪”将宗地涉及区域生成单独的MapGIS工程,在Section中打开。
其次,将需要导出属性值的各类文件选中成为编辑状态(一般为DLTB.WP、XZDW.WL、LXDW.WT,分别代表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用Section的“1辅助工具\导入导出功能\导出属性数据(Excel)”,将会自动生成Excel文件,其包括3个表:分别为点、线、面的属数据。其中“点”表包括标识码、零星地物编号、地类编码、地类名称、零星地物面积、权属单位名称、坐落图斑编号、坐落单位代码、坐落单位名称等字段;“线”表中包含长度、标识码、地类编码、地类名称、线状地物编号、宽度、线状地物面积、权属单位名称1、权属单位名称2、扣除图斑编号1、扣除图斑坐落代码1、扣除图斑编号2、扣除图斑坐落代码2、扣除比例等字段,“面”表包括面积、周长、标识码、图斑编号、地类编码、地类名称、权属性质、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坐落单位代码、坐落单位名称、扣除类型、扣除地类编码和扣除地类系数等字段。
2 图的导入及图数关系的建立
将点、线、面分别转换成DXF文件,然后加入到同一CAD文件中,并根据所使用的软件分层存放、转换成相应的线型、块或填充。然而,现有的两种文件即图和数并没有关联,只能通过人工查找才能一一对应。从各属性字段可以看到,每个地物都包含一个字段“标识码”,该码值在一个MapGIS库里是唯一的,因此可通过该码值将CAD中的每个实体与Excel表中的属性记录相关联,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首先,将新生成的单独的工程文件进行标识码整理。在属性库管理中,分别打开各类文件,在“属性/统改属性”中,将各对象的标识码按增量方式进行重编,重编时可以按自己的习惯给定数值,比如:点对象从10000开始,线对象从20000开始。
其次,对于点文件和线文件,在转成DXF格式时,以其标识码作为各对象的高程值。
最后,面文件的转换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面按全GIS方式转出,形成实际闭合的多义线,仍然通过其高程值与Excel中相应的记录建立对应;二是用标识码和面积值对每个面对象生成双字段的注记,将该注记文件转换成DXF格式,然后通过标识码和面积值双重的对应与Excel记录建立关联。
3 信息导入
我们建立了CAD对象与Excel中相应记录的关联,也就是说,针对每一个CAD中的实体,都可以根据其高程值所代表的标识码,在Excel表中找到其相应的GIS信息记录。当然,这个查找对应的过程若是人工完成,不仅操作繁杂、工作量巨大,尤其是无法保证完整和准确性,这里简单介绍以编程的方法完成该项操作。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技术是由微软件推出的一套接口规范,主要用来在不同语言和不同程序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简单来说,就是在自己的程序中,可以向其他程序发送指令来代替人工操作,并可以读取其中需要的数据。
基于AutoCAD的编程可选语言比较丰富,如Visul LISP、VC++、VB等,为简于叙述,我们选用CAD自带的VBA为开发工具。VBA是Windows下多种软件的开发工具,特点是简单且直接,在CAD中,其除了与一般语言等同的各种函数,直接面向CAD本身,可以无障碍地生成访问CAD对象和内部变量等;同时,可以将其他应用作为Component进行操作。这里将Excel作为一个部件,通过它的对象模型,就可以逐级访问任何一个Excel文档的所有数据,形如objExcel.Sheets(K).Cells(I,J)。
综上,通过遍历每个CAD对象,通过其高程或字符串作为对应值,从Excel里直接读取各字段的属性值,从而建立起图与数的无缝连接。
4 CAD中信息保存
最后,我们讨论如何把Excel中的记录保存到CAD中,这里需要介绍另一个概念外部数据--XDATA。CAD为了记录每个对象的其他信息,提供了XDATA来解决,即一个CAD实体可以附加外部数据。AutoCAD不提供扩展数据读写的相关命令,但通过二次开发,应用VBA等编程,对某实体的扩展数据进行读写,如写函数形式为:
entCAD.SetXData(XDataType, XDataValue)
句中entCAD为被写入外部数据的实体句柄,XDataType是短整型数组,存放欲写入的数据句的格式 ,如“1001”为外部程序名称,“1000”为字符串。XDataValue为实际写入值,可以将各字段的数据依次写入。
5 结语
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从MapGIS向AutoCAD转换中,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无损导入,限于篇幅,这里只给出了从MapGIS向AutoCAD进行全息转化的总体思路入技术要点,有关详细操作和编程可参阅相关书籍,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具体需要完成以上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篇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方的会计核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对企业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尚未做出明确规定。投资者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目的不同, 其会计处理的方法也会不同。本文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 用实例说明投资者以赚取差价、到期行使转换权和实施股权控制为目的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短期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取得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目的主要是近期内出售, 以赚取差价, 其购买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应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例1:甲公司2008年5月1日在二级市场支付价款2 020 000元购入2 000份面值1 000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2008年6月30日, 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 060 000元, 2008年8月5日, 该公司出售该可转换公司债券, 取得净收入2 100 000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 2008年5月1日, 在二级市场购入可转换公司债券。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 020 000元;贷:银行存款2 020 000元。
(2) 2008年6月30日, 确认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 000元;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 000元。
(3) 2008年8月5日, 该公司出售可转换公司债券。借:银行存款2 100 000元,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 000元;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 020 000元、———公允价值变动40 000元, 投资收益80 000元。
二、以到期行使转换权为目的长期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取得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目的主要是到期行使转换权, 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 其购买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融资产, 应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例2:甲公司于发行日2007年1月1日按面值购入3年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 000份, 每份面值1 000元, 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 每年12月31日支付;每份债券均可在债券发行1年后的任何时间转换为250股普通股。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9%。假定2008年12月31日, 甲公司所持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 060 000元, 2008年1月10日, 该公司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 2007年1月1日, 购入可转换公司债券。甲公司购入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债权价值, 另一部分是期权价值, 应分别确认。 (1)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债权价值按9%的折现率计算为:2 000 000× (P/F, 9%, 3) +120 000× (P/A, 9%, 3) =1 848 122 (元) ; (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权价值为:2 000 000-1 848 122=151 878 (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成本1 848 122元、———期权成本151 878元;贷:银行存款2 000 000元。
(2) 2007年12月31日, 收到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权价值由两部分构成, 即内在价值和时间溢价。在发行日, 上市公司规定的转股价通常高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日该公司股票的市价, 此时期权的内在价值通常为0,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权价值主要为时间溢价。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期权的时间溢价会逐渐降低, 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债权价值却随着时间的延续会逐渐向债券面值靠近, 价值逐渐提升。因此, 企业在计算获取的利息时, 将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与实际收到的利息的差额调减期权价值, 相应调增债权价值。
根据上述分析, 可知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1 848 122×9%=166 331 (元) ;实际收到的利息=2 000 000×6%=120 000 (元) ;二者的差额=166 331-120 000=46 331 (元) 。借:银行存款120 000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价值变动46 331元;贷:投资收益120 000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权价值变动46 331元。
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允价值的变化主要是由可转换公司债券期权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随着发行方普通股市价的提高, 期权的内在价值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公允价值的变化应反映出期权价值的变化。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权价值变动60 000元;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 000元。
(3) 2008年1月10日, 甲公司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成本2 060 000元;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成本1 848 122元、———期权成本151 878元、———期权价值变动13 669元、———债券价值变动46 331元。
三、以行使转换权后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控制为目的投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 (多为法人投资者) 通过行使转换权后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控制所进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 在实际中较少运用。通常, 投资者直接在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股票, 会引起股价大幅上涨, 收购成本较高。而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券, 通过行使转换权后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控制, 投资成本远远低于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票的成本。
出于实施股权控制目的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简单, 直接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 转换前收到的债券利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关于会计转换的工作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该社共有干部职工**人,截止9月30日,存款余额为****万元,对比年初****万元,增加**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对比年初***万元增加****万元,总收入**万元:其中利息收入**万元,手续费收入*万元;总支出**万元,帐面盈利**万元,关于会计转换的工作报告。
二、检查的内容
1、岗位责任落实情况:该社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其性质,配齐了工作人员,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体现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了定期轮岗,工作汇报《关于会计转换的工作报告》。
2、会计、出纳制度执行情况:会计科目、帐户设置齐全,临柜业务做到了双人临柜、钱帐分管、交叉复核、帐实保管与使用相分离。
3、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情况:重要空白凭证纳入表外科目核算,并分类登记,做到责任明确,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视同现金入库保管,帐实相符,无盖好印章备用的重要空白凭证。
4、电子联行及计算机类:按规定设置微机操作员,无代码混用现象,操作密码定期予以更换。
5、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该社元至8月绩效工资没有按联社的管理规定,而是结合该社的实际情况执行,实行平均分配。无擅自减免利息的行为,各项费用先审后列,无随意列支,未发现私设“小金库”搞帐外经营的行为。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完整的入损益帐内,没有虚列支出,挤占成本,擅自以收抵支。
6、会计档案装订、入档登记及时,应缴代扣利息税代扣及时到位、按时申报。
7、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坚持双人管库、双人守库、双人押运制度、库房、金库钥匙坚持“平行交接”,落实了碰库制度、查库登记簿按规定建立。
三、存在问题操作员在离开时没有按规定退出操作代码,一日三碰库只是流于形式,安全登记簿登记不及时。
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及估值方法 篇6
由于可转换债券条款及性质的复杂性, 其会计处理和估值方法较之通常意义上的债券及股票都更具复杂性。
一、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方式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 发行的可转换债券, 根据其嵌入转股权性质的不同, 分拆方法及确认和计量方法亦不同。将可转换债券分拆确认为“负债+负债”、还是“负债+权益”, 取决于可转换债券条款所反映的性质。而判断其性质, 则要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以下简称“IAS32”、“IAS39”) 相关规定。
(一) 转股权符合确认为权益工具条件下的会计处理
若转股权符合IAS32确认为权益工具的条件, 则转股权单独确认, 而债券与嵌入的其他衍生工具则根据IAS39号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 即, 按照“负债+权益”方式分拆并计量。
IAS 32对于权益工具的认定是有严格限制的, 只有可转换债券转换股份的数量固定, 转股权才可以确认为权益工具。
根据IAS39, “嵌在主债务合同中的看涨看跌期权不与主合同紧密相关, 除非在每一行权日, 该期权的行权价大致等于主债务工具的摊余成本的账面价值”, 通常, 可转换债券赎回权行权价是按照“债券面值+当期应计利息”确定, 因此赎回权可视作与主合同紧密相关从而将“债券+赎回权”作为负债整体计量。而转股权则根据IAS39“归类为权益的嵌入衍生工具应与归类为资产或负债的嵌入衍生工具分开核算”需要单独确认。
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 需根据其分类按准则要求进行处理, 如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 则其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损益, 如分类为其他负债, 则以摊余成本计量, 其公允价值变动不在财务报表中确认, 但需披露, 实务中一般将该金融负债分类为其他负债, 以避免公允价值计量所引起的不确定性。
(二) 转股权不符合确认为权益工具条件下的会计处理
若转股权不符合IAS32确认为权益工具的条件, 则债券与嵌入衍生 (赎回权、转股权) 均应根据IAS39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处理, 即按照“负债+负债”方式进行分拆及计量。
根据IAS39, “嵌在可转换债务工具中的权益转换特征不与主债务工具密切相关”, 故转股权要与债券分拆, 而根据IAS39, “一项金融工具中的多项嵌入衍生工具通常应视同为一项混合嵌入衍生工具处理”, 故可以将转股权与赎回权合并确认。而将债券确认为金融负债。其中, 分拆出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 应计入损益;金融负债需根据其分类按准则要求进行处理, 具体如上所述。
综合上述分析, 可转换债券分拆确认的关键在于股票转换权的认定。如内嵌的股票转换权可以认定为权益工具, 则可转换债券分拆为“负债+权益”;如内嵌的股票转换权被认定为衍生工具, 则可转换债券分拆为“负债+负债”。但是, IAS32对于权益工具的认定是有严格限制的, 并规定, 若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有类似“可转换债券可以以现金方式结算”或“可转换债券转换股份的数量不确定”等条款, 则通常, 可转换债券内嵌的股票转换权不能认定为权益工具。
二、决定可转换债券分拆确认的关键
一般, 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中都会规定当发行新股或配股时转股价格的调整公式, 该公式决定了可转换债券转换股份是否“固定”, 从而决定了转股权是否可确认为权益工具。
中国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发行可转债的条款有一定差异, 主要体现在遇增发、配股和派发现金股利情况下转股价格的调整上。以增发、配股情况下转股价格的调整公式为例:
中国内地惯例转股价调整公式:
香港惯例转股价调整公式:
其中:P1:调整后转股价
P0:初始转股价
P:配股或增发前已发行股数
Q:配股或增发股数
R:增发新股价或配股价
S:配股或增发前股票市价
在上述中国内地可转债发行条款下, 是将可转债中嵌入的转股权作为衍生金融负债确认和计量, 还是作为权益确认和计量, 业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将可转债中嵌入的转股权作为衍生金融负债确认和计量, 以公允价值列入资产负债表,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损益。理由如下:
根据IAS32第16条, 将一项衍生工具确认为权益,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该衍生金融工具将通过发行以固定数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方式对其进行结算。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若可转债金额或转股数其中一个发生变化时, 仍能使可转债持有人与股东享有相同的经济权利, 则转股权应确认为权益。香港惯例采用的转股价格调整公式具有完全反摊薄效果, 能够保证可转债投资人享受与普通股投资人等同的权益, 并承担与普通股投资人等同的风险, 满足IAS32号权益工具确认的内在精神。而中国内地新股及配股情况下可转换债券转股价格调整公式与国际市场不相同, 导致可转换债券转换股份的数量不固定, 达不到完全反摊薄的效果, 不满足国际会计准则对权益的确认要求, 因此, 根据国内条款, 转股权不能确认为权益工具, 应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 并在以后期间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损益。
观点二:将可转债中嵌入的转股权作为权益确认, 并以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理由如下:
首先,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编报财务报表框架》, “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为“要使会计信息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交易或事项, 就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 而不是只根据其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国内通用的可转债发行条款只是一种不同的市场实践, 其经济实质与在香港市场按照香港通用条款发行并无差异。管理层发行可转债的意图为补充权益资本, 而非短期获利;且A股可转债的转股性较高, 转股进程较快, 具有非常强的权益性质。如若将转股权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 则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其次, 负债指“主体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该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主体”。在发行可转债事项上, 不论可转债持有人是否实施转股, 可转债中的转股权部分均不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转股权不满足负债的定义, 不应确认为负债。
再次, 会计信息要具有相关性的质量特征, 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可转债投资者不会因为管理层将转股权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或权益, 就改变其对发行企业前景的判断及其转股决策。将转股权确认为负债的做法并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反而将极大地增加管理层提供信息的成本, 包括在每一转股日及资产负债表日获取市场参数使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以及复杂的会计处理等。
笔者认为, 根据国内市场可转债发行条款及价格调整公式, 转股权应确认为权益, 并按成本计量。
从市场可观察的案例看:A股市场2000年以来发行的63只可转换公司债券 (其中包括6家A+H股公司发行的可转债) , 转股价调整条款均一致。新准则实施后A股市场发行的20只转债, 全部采取将转股权确认为权益的会计处理方式。招行、民生、中行、柳工、唐钢增发和配股等情况下转股价调整公式均相同, 其可转换债券均作为复合金融工具拆分为负债和权益确认。以上可转债方案均取得了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的审核通过, 在会计处理方面, 财政部一直未提出异议。
同为A+H上市的中海发展, 在国内新准则实施后在A股市场发行的可转债, 其A股和H股年报对可转债会计处理均将转股权确认为权益。同为A+H上市的创业环保, 其A股和H股年报对2004年发行的可转债的会计处理亦同, 虽然其在A股市场发行可转债时国内新准则尚未颁布, 但在新准则颁布后, 并未追溯调整。且目前尚未发现按国内通用条款发行的可转债在香港市场被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
此外, 尽管国内市场与香港市场可转债价格调整公式有所差异, 但从公式本身看, 中国可转换债券增发公式条款为中国大陆市场标准公式, 根据国内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有条件赎回条款, 如果市场价连续一定时间超过转股价的一定幅度, 发行人一般有权按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换债券, 因此, 市场价应不会显著超过转股价;另一方面, 在市场价显著低于转股价的市场低迷时期, 发行人通常也会倾向于采用其他方式融资, 而避免通过增发或配股进行融资, 因此, 公式的差异并不会导致实质上两个公式计算结果的重大差异, 不影响转股权作为权益工具的判断。
三、可转换债券的估值原理
(一)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估值方法
可转债是一种债券和股权混合一起的证券 (hybrid security) , 其中未来的股价﹑未来的利率和发债人的违约率都是决定其价值的因素。因此, 对于可转换债券估值, 一个完善的模型应主要考虑三个因素:股票价格, 利率, 信用风险。
对于股票价格, 通常可以用Black Sholes模型进行模拟, 由于A股市场没有股票期权, 可以用历史价格来计算股票价格波动率。对于利率, 由于人民币利率衍生市场尚不活跃, 没有Cap, Swaption等产品, 无法利用市场数据计算并校准出利率波动性, 因此, 通常考虑将利率曲线设为不变的。
一般来讲, 可转换债券有两种估值方法, 二叉树方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两种方法均为比较在各个时点上继续持有可转换债券价值, 赎回价值和转股价值的大小, 其中一个时点可转换债券价值可概括为:V=max (nS, min (H, C+a) )
其中, n为转股比例, S为当时股票价格, H为继续持有价值, C为赎回面值, a为应计利息。
两种方法主要区别在于H的计算方法, 二叉树方法为从后往前计算, 蒙特卡罗模拟法为从前往后算。如果可转债可赎回的时间点是股价路径依赖的, 采用rollback方法从后向前递推时, 无法获知股价形成的路径, 这种情况下无法采用二叉树该方法, 而采用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 不同会计拆分方式和确认顺序对于估值的影响
首先, 若可转换债券分拆为负债和权益, 通常将普通债券和发行人赎回权一起作为金融负债以摊余成本确认, 但需要披露其公允价值。
其次, 如可转换债券分拆为负债及衍生金融工具, 则需对股票转换权、发行人赎回权进行公允价值确认计量, 而普通债券虽以摊余成本确认, 但仍需披露其公允价值。
再次, 可转换债券作为嵌入衍生工具整体指定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处理, 需对可转换债券整体进行估值并已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
无论哪种分拆确认方法, 对于估值而言, 最佳做法是分别估出股票转换权、发行人赎回权、普通债券本身三者的价值, 然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视计量和披露需要而加以组合。
由于可转债的转股权和赎回权共同存在于可转债中, 执行与否的判断标准通常紧密关联在一起, 所以转股权价值和赎回权价值不能单独分割出来计算得到。通常, 先计算出可转债 (含赎回权及转股权) 的整体价值 (假定为A) 、可转债价值 (不可赎回, 但含转股权) 的价值 (假定为C) 、普通债券价值 (既不含赎回权、亦不含转股权) 的价值 (假定为B) , 则赎回权的价值=A-C, 转股权的价值=C-B。
如上, 则普通债券、赎回权、转股权的公允价值分别计算得到, 即可视分拆确认方式的不同要求而对需在表内计量或表外披露的公允价值加以组合, 从而满足确认、计量及披露要求。
参考文献
[1]Tsiveriotis K, Fernandez C.Valuing Convertible Bondswith Credit Risk (J)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1998, 8 (3) :95—102.
[2]Kariya T, Tsuda H.CB-Time Dependent Makov Modelfor Pricing Convertible Bonds (J) .Asia—Pacific FinancialMarkets, 2000, 7:239—259.
[3]Takahashi A T, Nakagawa N.Pricing Convertible Bondswith Credit Risk (J)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2001.1l (13) .
[4]Hung M W.Wang Jr—Yan.Pricing Convertible BondsSubject to Default Risk The Journa]of Derivatives, 2002, lO (2) :75—87.
[5]周琳.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4) .
转换会计处理 篇7
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CAS2(2006))已经执行多年,在实务运用中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成熟,财政部于2014 年3 月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CAS(2014)),并于2014 年7 月起全面实施。
修改后的CAS2(2014) 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如缩小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重新界定对子公司“控制”概念、新增对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规范以及首次提出对联营企业双轨制投资核算方法等等。本文将重点研究缩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后,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的具体会计处理。
修改后的CAS2(2014) 明确要求,将CAS2(2006) 中的第四类“投资者持有的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不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进行核算,后续计量也由成本法变为公允价值计量。正是由于这一修改,使后续核算方法由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变为成本法、权益法和公允价值计量三者之间互相转换。本文将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分为两大类共六小类,结合举例具体分析。
二、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的具体会计处理
本文以投资方增持股份与减持股份为出发点,将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的转换分为两个部分。特别说明一点,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持股比例的影响,更要考虑很多其他综合因素,为简化起见,文章举例中仅以持股比例作为投资双方关系的判断依据。文章举例中的分步交易均不属于“一揽子交易”,并且均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增加等原因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
投资方在持股期间由于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了持股比例的增加,因此股权投资在后续计量中的核算方法也要相应的转换。其中,这种转换又分为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核算三种情形。下面将对这三种情形具体转换核算的会计处理举例进行分析。
(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具体会计处理为,在转为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方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的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若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转换时计入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中。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应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不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若前者小于后者,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例1:A公司与B公司无关联方关系。2014 年10 月1 日,A公司以100 万价格购买B公司5% 的股权,并打算长期持有。2014 年12 月31 日,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20 万元。
(1) A公司2014 年的会计处理为:
(2)假设2015 年1 月5 日,A公司又以500 万现金购买B公司20% 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25%,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对B公司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当日完成所有手续。2015 年1 月5 日,A公司持有的原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30 万,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400 万。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A公司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万(2400*25%),小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630万,因而不再调整。
(2)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核算。具体会计处理为,在转为成本法核算时,投资方应当将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取得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若原持有的股份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计入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中。
例2:(接例1(1))假设2015 年1 月5 日,A公司另付现金1500 万自另一非关联方购买B公司65% 的股权,手续当日完成,并于当日起控制B公司,其他条件不变。A公司会计处理为:
(3)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核算。具体会计处理为,在转为成本法核算时,投资方应当按照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方在追加投资日之前持有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其中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在追加投资日不作任何处理,没有会计分录。而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相应转入处置期间的当期损益中。特别说明一点,如果处置后的剩余股权依然可以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的,那么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按比例结转;如果处置后的剩余股权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那么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全部结转。
例3:2014 年1 月1 日,A公司支付现金1500 万取得C公司30% 股权,手续当日完成,并在C公司董事会指派了一名董事。当日,C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均为6000 万。
(1) 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2) C公司2014 年净利润为500 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00 万,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50万。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3)假设2015 年1 月1 日,A公司另支付现金2500 万从非关联方处购买取得C公司50% 的股权,手续当日完成,并取得控制权。当日A公司持有的原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000 万。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购买日前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资本公积在购买日均不作会计处理。
2、处置投资导致持股比例减少等原因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
投资方在持股期间由于处置投资等原因,导致了持股比例的减少,因此股权投资在后续计量中的核算方法也要相应的转换。其中,这种转换又分为权益法核算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核算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三种情形。下面将对这三种情形具体转换核算的会计处理举例进行分析。
(1)权益法核算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具体会计处理为,在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时,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重分类为金融资产,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并以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入账,该入账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中。投资方在处置投资之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在处置日,即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按照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也应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中。
例4:(接例3(2))假设2015 年1 月1 日,A公司出售C公司15% 的股权,取得价款1100 万,无法再对C公司实施重大影响,手续当日完成。当日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100 万。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2)成本法核算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具体会计处理为,在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时,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重分类为金融资产,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并以其在丧失控制权之日的公允价值入账,该入账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中。
例5:2014 年1 月1 日,A公司以现金5000 万从非关联方处购买D公司80% 的股权,并取得了D公司的控制权,手续于当日完成,合并前后A、D公司未受同一方最终控制。2014 年1 月1 日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0 万,与账面价值相等。2014 年度,D公司共实现净利润400 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200 万,其他权益变动100 万。2015 年上半年,D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50 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110 万,其他权益变动为60 万。2015 年7 月1 日,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300 万,且D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A公司每年按照净利润的10% 提取盈余公积。
(1)2014年1月1日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2)假设2015 年7 月1 日,A公司出售D公司75% 的股权,取得价款4900 万,相关手续当日完成。出售后A公司不再控制D公司,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400 万。A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3)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具体会计处理为,在转为权益法核算时,按处置投资的比例结转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特别说明一点,在六类转换中唯有该类转换需要追溯调整,因此,将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初始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若前者小于后者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初始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时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投资方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分为两个部分调整,属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和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而属于对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外的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6:(接例5(1))假设2015 年7 月1 日,A公司以2700 万元出售D公司40% 的股权,相关手续当日完成,出售后A公司不再控制D公司,但仍在董事会指派一名董事。其他条件不变,A公司会计处理为:
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500 万,而按剩余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2400 万,100 万为商誉,不需再追溯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的六类具体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CAS2(2006),CAS2(2014)中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难度更大,也更加复杂。股权投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正确的会计处理是必然的,企业应当重视准则的变化和影响,认真解读分析准则的变化,使其在企业的投资发展及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不断完善,对财会人员的素质和要求也会更高,因此,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新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充分适应各种变化对业务处理的最新要求。
摘要:为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3月颁发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相较于2006年颁布的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修改,由于新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的缩小,因此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相比之前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参照修订后的准则,结合举例与个人理解,对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在会计实务中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关键词: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通知.财会[2014]14号,2014-03-13.
试析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篇8
一、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1. 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不管是非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转换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还是后者转换为前者, 总的处理原则都是:按照账面价值结转, 不确认损益。下面结合例子予以说明。
(1) 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例1:A企业为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 2009年2月1日将其开发的一栋写字楼以经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B企业, 办公楼的开发成本为5 000万元, 已提跌价准备500万元。A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以万元为单位 (下同) , 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4 500, 存货跌价准备500;贷:开发产品5 000。
本例中, 应以写字楼的账面价值4 500万元 (5 000-500)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 同时结转写字楼的账面余额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不确认损益。
例2:2009年3月31日, A企业将原用于企业办公的一栋办公楼以经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C企业, 租赁期开始日, 办公楼的账面余额为6 000万元, 已计提折旧1 000万元, 已提减值准备500万元。A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6 000, 累计折旧1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贷:固定资产6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 0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500。
本例中, 应以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即应将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别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不确认损益。将原作为无形资产的土地使用权转换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处理方法与本例类似。
(2) 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
例3:A企业为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 2009年4月30日租赁期届满, 收回其出租的写字楼, 同日企业董事会做出书面决议, 拟对该写字楼进行重新开发, 用于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3 000万元, 已提折旧800万元, 已计提减值准备500万元。A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开发产品1 7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8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500;贷:投资性房地产3 000。
本例中, 应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1 700万元 (3 000-800-500) 作为存货的入账价值, 同时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已提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不确认损益。
将原作为投资性房地产、以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转换为自用建筑物时, 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已提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别转入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将原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转换为自用土地使用权时, 处理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
2. 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时, 处理原则为:以转换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为非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 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或贷方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面结合例子予以说明。
例4:2009年5月20日, A企业因租赁期届满, 将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写字楼收回, 作为办公楼使用。2009年5月20日, 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该项房地产在转换前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账面价值为6 500万元, 其中成本为7 000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500万元。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6 0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5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 000。
本例中, 应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6 00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同时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无形资产或存货时, 处理方法与本例类似。
(2) 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处理原则为:以转换时非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 结转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方差额计入其他资本公积。下面结合例子予以说明。
例5:2009年4月20日, A房地产开发企业与D企业签订了一份经营租赁合同, 将其开发的一栋写字楼出租给D企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9年4月25日。2009年4月25日, 该写字楼的账面余额为9 000万元, 已提跌价准备1 000万元, 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A企业以公允价值模式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0 000, 存货跌价准备1 000;贷:开发产品9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000。
本例中, 应以10 000万元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 同时结转原存货的账面余额和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由于是贷方差额, 故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若将本例中的写字楼公允价值改为7 000万元, 其余资料不变, 则A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 000, 存货跌价准备1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贷:开发产品9 000。自用的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会计处理与本例类似。
二、总结
转换会计处理 篇9
一、新会计准则中有关税率变化会计处理的规定
新旧期货企业所得税资产和企业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于未来期间转回时, 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的情况。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 应对原已确认的企业所得税资产及企业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企业所得资产及企业所得税负债, 相关的调整金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以外, 其他情况下产生的调整金额应确认为税率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对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与原制度采用的利润表债务法有不同的理论基础, 这导致具体的会计处理差别很大。
1、利润表债务法
利润表债务法, 是以“收入/费用观”为理论基础, 计算会计收益中所有收入和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税款是会计所得税费用与税法应缴所得税相对比的结果, 通过时间性差异来反映。由于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发生的差额, 所以本期确认的企业税款应是本期的发生额。在利润表债务法下, 当税率变化时, 首先应对前期已经确认的企业税款进行调整, 其中应调整的企业税款=各期累计确认的时间性差异× (改变后的税率-改变前的税率) ÷改变前的税率。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与利润表债务法相对应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其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观”, 核算企业税款的概念依据是暂时性差异, 资产或负债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间的差异直接形成企业所得税资产或企业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 本期确认的企业税款应是企业所得税资产或企业所得税负债的期末、期初相比加以确定。这样当税率变化时, 其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就包含在了本期企业所得税和上期企业所得税的对比中。
二、所得税法转换的计量基础
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所得税法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有两个: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所得税法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所得税法具有商业实质: (1)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在确定所得税法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 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所得税法不具有商业实质。未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所得税法,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三、新旧期货新旧期货企业所得税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所得税法,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 无论是否设计补价, 只要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 就一定会涉及损益的确认。因为所得税法损益通常是由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不一致程度, 即差额, 通过所得税法来实现的。
1.1不涉及补价的所得税法会计处理。
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 若是单项资产交易, 其会计处理比较简单。根据换出资产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处理, 若为存货, 则所得税法损益应该作为主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反映在营业利润中;若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 则交换损益应该在营业外收支中列示;若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则应该将交换损益列入投资收益进行处理。交换中涉及到相关税费的, 如换出存货视同销售需要缴纳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换入存货要抵扣进项税额的、换出无形、固定资产需要缴纳营业税的等等, 要按照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新旧期货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 发生补价的, 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 支付补价的, 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筹额,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 收到补价的, 换入资产成本中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例:甲新旧期货企业和乙新旧期货企业均属于房地产开发新旧期货企业。甲新旧期货企业因变更业务需要, 与乙新旧期货企业进行资产置换。甲新旧期货企业将其建造的商品房与乙新旧期货企业拥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置换, 甲新旧期货企业商品房的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 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乙新旧期货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 公允价值为10000万元, 乙新旧期货企业另支付2000万元的补价。两企业的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不考虑交换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本例中, 补价占整个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2000/12000=16.67%<25%, 确定为所得税法。又因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 具有商业实质, 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甲新旧期货企业换资产为存货,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12000-2000=10000万元。其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
乙企业换入库存商品, 其入账价值为:换资产公允价值+补价=10000+2000=l2000万元:换出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10000-9000=1000万元, 其会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12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9000
银行存款2000
投资收益1000
2、账面价值计量下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法不具有商业性质或者具有商业性质但是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无论是否支付补价, 均不确认损益, 新准则规定, 新旧期货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 发生补价的, 应当分下列情况处理: (1)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2) 收到补价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所得税法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 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3、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委托贷款”核算企业, 按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 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全面检查, 如果有迹象表明委托贷款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的, 应当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计提减值准备当期, 税法规定不允许税前抵扣, 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但税法又规定企业委托金融保险企业等国家规定允许从事信贷业务的企业借出的款项, 由于债务人破产、关闭、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或逾期无法收回的, 准予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也就是说, 计提减值准备形成的差异在税法规定的条件发生时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是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出发, 防止企业高估资产, 减少或防范资产损失风险。而税法规定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 所以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当期不可避免的与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不一致, 需要企业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处理, 但这种差异仅仅是时间上的差异, 不是永久性差异。企业在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实际纳税调整时, 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摘要:针对新旧期货企业所得税法转换问题,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出台了若干政策性的文件, 但这些相关文件行文表述过于专业化, 存在令人费解之处;同时这些相关文件也未能完全涵盖新旧期货企业所得税法转换过程中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因此, 有必要在现有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新旧期货企业所得税法转换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探讨, 以利于现实经济中能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期货企业,所得税法,会计处理,分析
参考文献
l、吴可夫.新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分析[J].财会月刊, 2006, (7) :55
[2]、彭霞.资产减值准备纳税调整会计处理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 (5) :71
[3]、张民国.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 2006 (5) :91
[4]、黄桂杰.企业所得税法转换的会计处理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3) :77
转换会计处理 篇10
一、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定义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条件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按照证监会2008年10月17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试行规定》,可交换债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具体地说, 可交换债券是上市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给托管机构,再发行债券。该债券持有人是该家上市公司。并且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债券持有人能够按照债券发行时约定条件,用持有的债券换取发债人质押的上市公司股权。
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动机是以抛售股票以外的方式出售股票,缓解资金短缺,同时也能增加上市公司本身的持股比例。
二、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异同
从债券发行者角度看,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相同点:1面值:每张都是一百元;2发行期限:最低一年,最长不超过六年;3票面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约定赎回和回售条款: 都约定这两个条款。
从债券发行者的角度看,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不同点如右表所示。
三、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会计处理举例
1. 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要求,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期将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确认为应付债券,权益确认为资本公积。债券期结束,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计算转股数,将可转换债券的负债和权益成分全部转入股本和股本溢价。
例1:甲公司是上市公司乙的股东,能够对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乙公司于2010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按年付息的可转换债券,面值20 000万元,票面利率6%。假定2011年1月1日甲将持有的可转换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这里假设转股价格为10元。乙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时二级市场与之类似的不附转换权的一般公司债券市场利率是9%。
(1)2010年1月1日乙公司发行时:可转换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200 000 000×(F/A,9%,5)+200 000 000× 6%×(P/A,9%,5)=200 000 000×0.649 9+200 000 000× 6%×3.889 7=176 656 400(元),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200 000 000-176 656 400=23 343 600(元)。
(2)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确认及支付利息时:财务费用=176 656 400×9%=15 899 076(元),票面利息= 200 000 000×6%=12 000 000(元)。
(3)2011年1月1日乙公司行使转股权时:转股数= (200 000 000+12 000 000)/10=21 200 000(股),可转换债券的利息调整=23 343 600-15 899 076+12 000 000= 19 444 524(元)。
2. 可交换债券的会计处理。可交换债券是可转换债券的变异品种,二者基本要素相同,包括面值、票面利率、 市场利率、换股比率、债券价值、权益价值。在债券发行期、利息确认期的会计计量方法一致。但是债券持有人行使转股权时的会计处理不同。
例2:甲公司是上市公司乙的股东,能够对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按年付息的可交换债券,面值20 000万元,票面利率6%。假定2011年1月1日乙公司可按转股价格将所持债券的面值转化为质押的乙公司自身的股票。甲公司用其持有的乙3 000万股票质押,该股票按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工作日均价计算的市值为30 000万元,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24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7 000万元。这里假设转股价格为10元/股。甲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时二级市场与之类似的不附转换权的一般公司债券市场利率是9%。
(1)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时:可交换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200 000 000×(F/A,9%,5)+200 000 000× 6%×(P/A,9%,5)=200 000 000×0.649 9+200 000 000× 6%×3.889 7=176 656 400(元),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200 000 000-176 656 400=23 343 600(元)。
(2)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及支付利息时:财务费用=176 656 400×9%=15 899 076(元),票面利息= 200 000 000×6%=12 000 000(元)。
(3)2011年1月1日乙公司行使转股权时:当质押股票的市价高于转股价格时,转股对乙公司有利,乙公司会行权。转股数=200 000 000/10=20 000 000(股),甲公司质押股票的投资成本=240 000 000/30 000 000×20 000 000= 160 000 000(元),甲公司质押股票的损益调整(乙公司利润引起的,假设已知)为20 000 000元,可交换债券的利息调整=23 343 600-15 899 076+12 000 000=19 444 524 (元)。
摘要: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在海外发展成熟,在我国发展迅速,本文先简单比较了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的特性,然后对于这两类债券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