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检测

2024-09-05

当堂检测(共11篇)

当堂检测 篇1

松江区民乐学校基于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聚焦课堂教学,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校发展、教师能力、学生需求、办学基础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即精讲少讲、主动学习、当堂检测的“343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关注教师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性之上的一套基于教师、学生、评价三方相互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个阶段的实践后,该校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现将其经验呈现出来,以飨读者。

为了进一步推进校本研修活动,寻找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项目,形成校本研修的新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我校聚焦课堂教学,探索符合学校发展、教师能力、学生需求、办学基础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提炼出了精讲少讲、主动学习、当堂检测的“343课堂教学模式”。

精讲少讲:精讲是要教师研究教材,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少讲是要节省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精讲少讲用时不超过3/10的课堂教学时间。主动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活动时间要达到4/10的课堂教学时间。当堂检测:每堂课教师要及时安排教学检测活动,学生练习反馈时间要保证有3/10的课堂教学时间。通过课堂教学三个主要环节的时间和任务的设定,能帮助教师明确课堂教学活动的体系,规范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目前,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343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健全校本研修网络体系

首先,我校成立了由全校行政人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团队组成的教学指导中心。我区首席教师、学科名师、中心组成员、校学科带头人等任指导小组的组员。通过条线的分级管理和对口指导,我校形成了校本研修网络体系,使校本研修工作涵盖各个条线,深入各项工作。

其次,改革奖励分配制度,促进教师团队合作。我校通过多轮的奖励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总结和形成了适应我校校情和教学工作实际的分配制度。我校以学科组团队形式进行比较与奖励,实现组内教师资源交换、专业互助、成果共享的合作式校园文化。

最后,实行多级培训机制,实现教师全员参与。我校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开展校本研修,如开展校内师徒结对活动、校外教学指导活动、区级学科指导活动,下农村学校、兄弟学校支教,与市区专家交流等。

我校努力贯彻向下辐射、向上攀登的培训理念,一方面积极发挥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的辐射与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团队的发展。我校与闸北八中等市区优质学校建立了合作培训关系,为教师拓展了专业发展的渠道,使全校教师在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中找到位置,发挥作用,得到提高。

二、聚焦课堂,开展多层次的教学研究

第一,走近专家,挖掘专业研修资源。要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多向专家学习,吸取专家的经验。所以,我校多渠道建立与市级专家、市级名师基地的对接活动。我校与上海市语文名师基地、杨明华名师基地、小学英语名师基地、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团等联系,深入开展“活力课堂、有效教学”等专题研究活动,让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搭建平台,开展区域互动研讨。我校充分发挥区域教学的优势,积极主动承担各学科的教学展示、教学研讨活动,并借助区级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请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专家来指导,请区内的同行来讨论和参与,从而不断改进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三,组内研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围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建立,继续深入推进主题性的听课、评课活动;发挥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主体作用,让所有教师在研讨中实现多方交流,在研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方向,形成共识,并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个体实践,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教学风格的差异,不少教师也会在“343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我校鼓励教师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为此,我校还建立了相关主题的校级子课题申报机制,以激励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

三、以生为本,开展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

首先,关注学生的前期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预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选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舍得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学习心理、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身体状况等,把新知识与已掌握知识之间、教与学之间潜藏的断层与错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使后继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也为新知识的教学进行充分的铺垫。

其次,定期开展学生学习调查活动。我校教导处、教科室定期开展学生学习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真实感受,提供具体的样本数据,供年级组教师对照分析,从而了解教学工作实施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改进的策略。

第三,建立学生学习活动的检查制度。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检查制度。例如,我校六年级谢老师建立了学生上课回答举手制度,规定每个学生每节课必须举手两次,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写50字的学习说明材料,这一方法在实验阶段,有待完善,但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能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

第四,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自我监控。对于高年段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能够对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我校前期开展的“学习好习惯、好方法”学生征文的基础上,不少教师还引导学生反思其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第五,创设与课堂学习活动相关的比赛平台。我校教导处、政教处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学生演讲活动、学生实验活动、学生动手活动。这些活动紧紧结合学生课内的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注重实效,开展随堂反馈活动的研究

首先,随堂小练习的设计。为了实现学习内容的“堂堂清”,我校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随堂小练习的设计工作。如果说“阳光作业”研究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那么随堂小练习就是它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要点设计5~8分钟的小练习,通过一两个题型的练习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扫清他们的学习障碍。教师还应将练习整理成套,实现固定、有效的检测。

其次,随堂小实验的整理。我校要求理科教师梳理和归纳重要的动手随堂小实验,列出实验的名单,配齐、配全实验器材。教师要让学生的实验和操作得到有效的实践,避免教师替代实验或理论分析,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活动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动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评价。

第三,随堂交流主题的总结。我校要求文科教师选择和整理一些合适的交流主题,汇总成一张具体清单,在有关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目前,我校围绕“343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校本研修项目,还形成了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校本研修的系列课程。同时,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平台等,形成了多种研修模式,形成融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学习网络。

当堂检测 篇2

新学期伊始,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心校关于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行动问题研究,我们政治科对“当堂检测不规范” 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就相关组织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问题研究小组,加强对“当堂检测不规范”问题的组织、指导。

为加强对“当堂检测不规范”问题的组织、指导,成立了由董在强校长任主持人,教导主任陈振强任组长,王金红、杜夕福、邴桂霞、刘延芹为组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到人。项目主持人填写项目登记表,制定问题研究计划和措施,抓好问题研究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为问题研究提供组织和带头作用;组员负责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当堂检测不规范” 问题的研究,总结问题解决策略,达成预期目标。

二、问题解决具体做法:

(1)问题拟订:当堂检测问题应课前设计;采用主观性命题;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置要注重生活化、时政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题量安排要适中,题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要提前做出答案,准备好“要点提示”。

(2)检测时间:“当堂检测”宜采用10分钟左右,教师应关注学生答题状况,适时加强调控。

(3)批阅形式:体现层次性,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早完成的.同学由教师批阅、无问题后参与批阅、最后小组批阅未批者。应在科学、高效上多下工夫。

(4)教师点拨:教师只对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答题应注意的技巧进行点播、强调。

(5)当堂矫正:下发答案“要点提示”,对照研讨,明确道理,规范语言,查漏补缺,鼓励创新,当堂改正在试卷上。

(6)二次反馈:要求检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同学课下将问题再次整理在纠错本上,以系统、深刻理解此问题。

三、问题研究成果:

(1)开展教研组理论学习,每人整理出3000字学习笔记;

(2)周六上午问题组集体交流,畅谈研究感悟并作好记录;

(3)问题组成员轮流举行公开课,观摩课堂教学,查找存在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

(4)问题组成员每月写出问题研究反思;

(5)举行“课堂教学检测环节设计比赛”,评选出“课堂教学检测环节设计能手”两名:刘延芹老师、杜夕福老师。

(6)积极参加各单位组织的课堂教学评选活动,展示“当堂检测不规范”问题研究的落实和效果。王金红老师参加了潍坊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邴桂霞老师参加了诸城市电教优质课评选活动。

当堂检测 篇3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的是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每位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有的借助多媒体演示创造性地使用生活情境;有的注重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而我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把精力用在这两方面还远远不够,教师更应重视数学课堂的当堂检测。

一、当堂检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堂检测比多练更有实效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勤奋钻研的却较少。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往往采用精讲多练,训练中发现了问题,教师和学生也只是草草地处理一下,可是下次测试错误依然存在。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当堂检测是更好的方法。学生很看重测试的结果,有了当堂检测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人多了,不会就问的人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课堂实效自然就提高了。

2.检测题设计更合理高效

检测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基本练习到拓展练习的顺序。检测注重基础练习,分必答题和选做题,所以学生每课测试会很有成就感。再加上一定的奖励方式、激励语言等等,学生会更愿意关注课上的学习内容,使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

二、当堂检测更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一堂好课需要传授知识、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当堂检测质量的高低是决定本堂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

1.当堂检测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当堂检测题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具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的特点。检测时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处理好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当堂检测更重视学困生的发展

实施当堂检测教师对于学困生的错误更是倍加关注,学生的错误需要自己改正,因此教师讲解时学困生会更加认真地听讲。学生自己能积极思考是内因,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成效就更不用说了。

3.当堂检测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

当堂检测题的设计要注重以下原则:a.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专题练习。b.针对容易混淆的问题,设计对比练习。c.针对学生容易形成的“思维定式”,设计变式练习。当堂检测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把握、对容易混淆的问题是否理解,而且可以考查思维活跃的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检测题怎能促进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当堂检测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

教师这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既导又演。可是如何评判“导演”水平的高低?我认为不能只看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学生上课的积极踊跃,还应重视检测题的设计。设计检测题就是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就是弄清本课易混淆的问题,就是提前熟悉教材。教材挖掘透了课堂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性。

为了使当堂检测能够真实有效地反应课堂教学成效,我以学校下发的当堂检测卷为基础,仔细推敲设计了当堂检测题。检测题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由易到难、由基本练习到拓展练习的顺序去安排。当堂检测题一般分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基本练习是本课的重点难点。综合练习是容易混淆的问题和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展练习是针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当堂检测题的设计应注意,a.题目不要过于简单,全班同学都能做对,就没有意义了.检测题量太大,学生不能在8-10分钟之内做完,就失去了检测的价值。c.题目难度过大,没有基础性练习,不能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克服惰性心理

从前我总会有“课讲完了,今天的任务完成了。”“课上完了,会不会等有时间再检测。”等惰性心理。现在反思这是多么的不负责任。一堂课只有通过检测才知道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只有通过当堂检测才能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3.及时“亡羊补牢”

每课一测,当堂检测的效果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将授课情况——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自己的面前。当堂检测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即使是“亡羊补牢”,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分数除法二》时,当堂检测时学生就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4÷1/5=1/4×5、1/2÷2/5=2×2/5号”分析一下原因,发现自己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点拨不到位。课堂调整时,首先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将P28填一填,想一想的题出示在黑板上并做了比对,学生发现前面的数不变,只是除法变乘法除数变成它的倒数。当堂检测信息的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课堂的教学重点明确了,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几年来,我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好学。当堂检测让我尝到了甜头,我会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前进。

语文“当堂训练”方法初探 篇4

学校引进“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已近四年, 虽没有强行要求教师平时授课必须都“一刀切”按照“一二一” (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将一节课分为“学习目标”、“定向自学”、“精讲精练”、“当堂检测”四个教学步骤) , 但是从校内外各层次的公开课、研讨会来看, “当堂训练”早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各位教师课堂上 (尤其是公开课课堂上) 的必备环节。

从当堂训练的目的来看, 当堂训练要求训练直接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训练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实现全体学生素养的共同提高。

从实施情况来看, 教师们当堂训练的意识已经养成。 但是从训练内容的难度和题量上来看, 往往把握得不够好,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尤其对于语文来说, 训练的题型有时跟教学目标的确定关联不大。 比如以散文《背影》为例, 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阅读全文, 学生能读写文章中的生字词, 并理解其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把握文章的线索领悟文章的语言美、亲情美;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 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这篇文章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堂主体部分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压缩在30分钟内草草收场, 然后开始一个关于家庭温馨时刻的描写小练笔, 从内容上来看, 通过动笔回忆家庭生活细节, 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但是从目标的实现上来看, 并没有对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得到更明确的训练。

张淑萍老师“在上《出师表》 (第一课时) 时感触颇深:刚一开始, 我按这种教学模式出示教学目标:1.疏通文义;2.领会诸葛亮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朗读) , 对照注释小组内疏通文义, 接下来对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 最后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做讲解, 再做检测。 一节课下来, 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还不错, 但是缺少了一种语言、意象、意蕴等综合性的艺术美。 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美, 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的美未挖掘出来, 对诸葛亮那种声泪俱下, 撕心裂肺的赤胆忠心未领悟透彻, 因而感悟不到文学鉴赏的魅力。 上完课后, 我感觉到这不是一堂成功的课! 我想, 这样的课时间长了, 学生会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吗? ” (引自张淑萍《语文教学中对“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 这是很多语文老师授课时的共同的困扰。 在一些不得不训练的公开课上, 有的教师往往用非常简单的语文字词或课文词句的填空题等对于教学目标没有任何意义的题目敷衍了事。

我校校长明确指出, 语文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实际灵活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次数, 可以一课时一次, 也可以一课上完再训练。

训练是不可不为的, 总不能只管自己上完而不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但是针对语文课堂, 不同的语文课型甚至不同的文体应该设置怎样的训练题目呢?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与探索, 我将常用的也较有效的语文当堂训练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写作类训练

阅读教学应该何去何从?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阅读课上, 教师先通过阅读教学最终落实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提高, 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类

改写一般被用于文体或改变叙述视角, 用于加深学生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角色性格的揣摩。 比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 为加深对人物性格和主题的理解, 我设计了一个改写任务, 让学生尝试从于勒的角度叙述故事, 学生从于勒的两封简短的家信中推测出物的性格, 然后据此推测出于勒虽然不擅理财, 但重视亲情的性格特点, 与“我”的父母的重财而轻义的性格形成对比, 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这样的改写, 学生要领悟原文思想内容, 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和主要故事情节, 才能心中有数。

续写不仅有改写的效果, 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同是《我的叔叔于勒》的当堂训练, 我在另一个班进行了续写尝试。 我请学生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再想想这样设计的理由。 学生的表现十分让人惊喜。 有的认为可以设计“于勒”其实是一个在和船长唱双簧的富豪, 用后来的大白真相加深对父母的讽刺。 有的认为可以写我的父母后来多年以来因为没有与于勒相认而心怀愧疚直到死去, 表现父母亲情未泯却又迫于现实而无可奈何。 有的认为写我后来也变成一个像父母那样的人, 表现家庭教育的影响, 等等。

再比如《羚羊木雕》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我请学生思考后写出“怪谁”, 使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扬弃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扩写主要在记叙文或散文中被作者刻意省略的环节或细节, 比如《羚羊木雕》中写到万方与“我”换裤子, 我请学生扩写文中的“我”与万芳此刻的心理活动。 扩写还主要用于文言文或诗歌教学中。 教学温庭筠《望江南》时, 我请学生对词作内容进行扩充, 通过想象将人物形象、内心思想演绎得更加深入。

缩写往往用于浏览课文后的概括和复述, 对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和精练语言很有好处。

在现实课堂训练中, 以上四种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比如《望江南》, 我还请一组学生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对扩写作文进行人称改写, 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再比如复述式的缩写也可以同时要求改变人称。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概括时要求学生从父母的角度对故事进行概括等。

2.仿写类

仿写适用于语言精美的课文, 类型如仿句式:《散步》一文中对称句式的仿写;仿修辞:《春》中比喻的仿写, 《济南的冬天》中拟人的仿写;仿文体:《陋室铭》中对“铭”的仿写;仿选材、仿思路结构、仿手法……

3.自我小结类

课堂内容完成后一般教师都会对课堂要点进行总结, 加深学生记忆。 但当堂训练中, 这一环节完全可以交由学生完成。 比如《隆中对》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读发现的生字词或难句均由各组板书在黑板上, 讨论完成后自行笔记, 到了当堂训练环节可以由学生对黑板上的各类重点进行小结。 再比如《与朱元思书》完成教学内容后, 在当堂训练中由学生以书信的形式 (“炳烛挚友话美文”) 谈谈刚学习这篇课文, 既是复习书信的形式, 又是记忆课文内容。

4.口头作文类 (选材类、思路整理类、)

有时课堂教学任务较多, 教师没有太多实际时间交由学生动笔写, 口头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当堂训练的方法。 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构想要通过口头语言表现出来, 既考査了口语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作文能力。 通常再由学生在课下对课上思路整理细化、再创作后呈现在书面上。

二、表演类

对于人物形象特点鲜明的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而言, 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情节及人物性格的揣摩兴趣, 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研讨课文。

1.再现表演类:包括表情朗读和脱文本表演。 教学 《散步 》时对于生活化细节入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学生很不理解, 我表演“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袋”, 请学生看表演谈理解, 学生很快理解母亲对孙儿的慈爱。 再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关于阿长“切切察察”的细节, 学生表演了阿长的手势后, 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爱说人是非的妇人, 鲁迅当时很不喜欢她。

2.理解表演类。 有时课文中人物语言不多, 或受叙述视角的限制, 无法完全叙述, 这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后通过想象编写台词再表演。 比如《孙权劝学》时请学生将课文改写成两幕剧后表演, 深入体会孙权善劝。

3.背诵表演类。 表演对于学生而言, 是一种能激发兴趣的活动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配合的方式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加深后, 有利于后续的记忆与背诵。 比如《核舟记》, 我请“导演”选角, 根据课文内容陈述了选择这一同学的理由;演员根据自己的角色要求进行扮演; 观众对所有演员的表演进行修正和点评。 最终全班一起看着眼前活生生的“核舟”齐背课文, 效果非常好。

三、文体训练类 (复习课)

以上各类当堂训练的方式都比较活泼, 形式多样, 选择和组合都可以十分灵活自由。 只是在复习课时, 当堂训练才稍微严肃一些。 针对各知识点、各类文体的复习, 往往讲解分析整理归纳之后就要以练习巩固以上方法, 这一方法最普遍, 在此不再赘述。

单元习作当堂完成好 篇5

首先,当堂完成习作,有利于落实训练重点,养成快速成文的习惯。单元习作是根据训练重点有目的的作文训练,往往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有紧密的联系。在课内完成单元习作,先讲后练,讲练紧密结合,有助于落实训练要求。另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当场习作,教师就必须注意精讲,加强练的针对性。而学生在记忆犹新时运用教师所点拨的写作方法,能很好地避免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当堂完成习作,会促进学生加快构思,养成快速行文的习惯。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父母又无法时时监督,因此,放在课外完成习作就难免马虎应付,难以达到训练要求。

其次,当堂完成习作,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学生习作时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让学生马上解决。对随便应付的,可让其重写;对“一段到底”或层次不清的,可对症下药;对标点不合规范或用错字的,亦可指导纠正;其他问题也可在巡视中解决。而单元习作放在课后完成,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就难以及时地当面指出,学生就失去一个接受订正的最佳机会。而在眉批总批里点出存在的问题,学生可能不会认真去看。假若出现的问题多,学生面对本子上的红红点点难免厌烦,感到自己写得不行,从而对习作提不起兴趣。

第三,当堂完成习作,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身心健康。学生习作中大部分错误被指出并加以修改,教师再批改习作也省事多了。学生课后也少了一份负担,就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

当然,我们说单元习作课内完成,并非课外就不要练笔了。相反,课后要加强练笔,因为单元习作练习是一次系统的习作训练,是一次掌握并熟练习作技巧技能的过程,而课外练笔恰是这个过程的巩固加深。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挖掘生活素材,训练当堂习作 篇6

一、创设情境,当堂习作

创设情境进行写作,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们学会怎样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素材,并把它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我设计了一些场景,让学生们在场景中观察、识记,联想、想象,随后马上进行写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我利用这个节日的特点精心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铃声刚响,我严肃地走进教室,一声不吭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着:请拿出默写纸!接着转过身环顾着教室,学生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教室渐渐安静直到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同,心里想的肯定不同。于是我又在黑板上写下:默写第3单元的日积月累。学生看着我,带着惊讶进行默写,但是明显有一些想交流的愿望,一个性子猴急的班干部忍不住站起来,小声地问:“老师,您生病了吗?嗓子哑了吧?”我摇了摇头,这时另一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生气了,昨天我们班的路队挨批评了!”我微笑着摇了摇头,此时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我又接着在黑板上发出指令:默写完请各小组长收。学生乖乖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连平时爱说话的、爱捣蛋的同学也不例外。我温柔地摸摸他们的头,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这时一个可爱的学生一边做着手势示意我一边说:“老师我来帮您吧。”看着这些天真善良的孩子,我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顿时教室炸开了锅:“老师,老师您这是唱哪出?老师为什么装哑巴?”同学们像机关枪扫射似的问了一系列的问题,我笑而不答,又在黑板上写了个:猜一猜!教室的气氛可热烈了,有的说老师考验同学的耐心,有的说是老师给大家提个醒今后老师嗓子哑了应该怎么做。我连续打了几个叉,这时平时机灵的张博深同学调皮地说:“今天是愚人节。”我给了他大大的笑脸。而此时教室里的热闹更是高潮迭起。到这时我知道这堂精心创设的习作课已成功了,随即在黑板上大大写上:把刚才的情景马上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定,要写出心理活动,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场面描写。伴随着“中计了!中计了”坏笑声,同学们很快乐地进入习作的状态。当然习作的效果是很好的,光是题目的制定就精彩纷呈:有趣的愚人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开心一堂课、上当了的感觉真好、哦,2014年的愚人节等,学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从心理活动方面准确地写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这样写:老师葫芦里买什么药?难道嗓子哑了?有点不像;难道我们惹老师生气了,老师用沉默表示心里的气恼?不是,我们的老师可是有名的急性子,不摆事实讲道理绝不是她的作风;难道是一场暴风雨来临的前奏?我的心里像藏着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真实的心理在笔下哗哗地流淌出来。学生一气呵成,脸上满是笑容,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困难。当然精彩的文章比比皆是。而且这样一堂有趣的课使他们终身难忘,深深记在脑子里了。以至于今后写难忘的事能随时从大脑中调出来,成为写作的素材。巧设情境,大大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使学生乐写,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了。

二、突发事件,当堂习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写作的素材多半来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想。教师要有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比如,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有人为也有自然环境造成的。作为语文老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值日生不负责任导致班上流动红旗丢失,有的同学投机取巧乱倒垃圾的现象,以及放学时天降大雨将同学困在教室。这些事情,学生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好好引导,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大餐。上个学期一个下午,第二节课,突然间老天发怒变脸,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我马上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观察窗外的天空,室外的榕树、花、草和教室里同学们的反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达20分钟后马上执笔写。同学真切地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生动描绘下来,有的学生写道:教室里的日光灯似乎也受到了雷电的惊吓,忽明忽暗的,给教室添了一些恐怖的色彩,我暗暗地想:老天发怒的样子狰狞极了!有的同学则从室外景物入手:利剑一样的闪电划破黑漆漆的天空,随即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我的心跳加快,呼呼地大风吹得窗户啪啪作响。粗壮的大榕树也顾不上自己的姿态了,在大风中暴雨里痛苦地摇摆着身子,花和草已经看不到了。天地间拉起了厚厚的雨帘。一篇篇习作给了我惊喜,我想这样的习作经历是刻骨铭心的,学会及时写下经历的事情,记忆的电脑中就像储存器一样把这些事牢牢地记住了,随时能播放。

三、校园新事,当堂习作

我们的校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的新鲜事,这些事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实践的,把这些新鲜事及时写下来,大大丰富了习作的材料。比如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到学校讲课,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商晓娜到学校签名售书,学校开展的预防地震或是火灾的演练,以及学校进行的航模科技表演等。学校的新鲜事很多,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善于引导,让学生从中既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又能将体验汇成文字,进行习作的训练。例如刚刚开展的预防火灾演习,我以《难忘的3分55秒》为题让学生进行演练后马上进行习作。并指导写作的结构:演练前——演练时——演练后,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场面描写。学生立刻写出自己演练前的感受: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忽然,广播里传来甘老师急促的声音:“现在发生紧急情况,校园发生火灾,请同学们快速撤离。”接着警铃大作,在校园的上空回旋着。演练时,同学们个个神色紧张,如临大敌。就连平时的“幽默大师”林义晨也不再说笑了,成了“沉默大师”,他像只敏捷的猴子,脸上毫无笑容,快速往下跑去。到处都传来了脚步声。其他班级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个个弯着腰,弓着背,迅速地跑向操场。演习后,甘老师走上主席台,高兴地说:“这次预防火灾疏散演习活动十分成功,全校2600多位师生仅用了3分55秒!”顿时全校同学掌声雷动。这次的疏散演习活动,让我学会了在灾害来临时怎样逃生,又为以后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打下了应对的基础,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次安全疏散演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堂写话,为写作训练发力 篇7

在阅读课上, 不仅是阅读课, 还是语言训练课, 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 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 并能存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在需要的时候招之即来, 呼之即出。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词串韵律和谐, 排列富有规律, 表达有序, 串联起来就成了一篇通顺的文章。如苏教版一下《识字1》, 采用“词串”的形式, 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春天到了, 几番春风吹过, 几场春雨落下, 柳丝吐翠, 小草茵茵, 嫩芽破土, 大地葱绿;燕子、布谷飞来了, 为春天增添了生趣;蜜蜂飞来了, 在花海中忙着采蜜。在诵读过程中, 学生极易产生共鸣, 并唤醒心灵深处的创作冲动。这是一个绝佳的随文练笔机会。教师应把握住这个契机, 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式的写话训练:春天来了, () 的春风吹绿了 () 、 () 。布谷 () , 燕子 () , 蜜蜂 () 。春雨滋润着花儿, () 的梨花, () 的杏花, () 的桃花都开了。春天真美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储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 这样, 一旦需要, 才能涌于笔端。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储存, 是以其“运用”为关键条件, 因此, 加强词语运用训练, 可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 在语言运用中活化语言。

二、整合资源, 模仿写段, 提升表达水平

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是语文教学的根, 我们应紧紧凭借课文这个“例子”, 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表达”因子, 为学生搭建扎实的语言实践的平台,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鸟语》一文时, 课后出现了“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 抓住特点, 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这样一个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抛出了以上三个片段, 但鉴于学生很少有观察鸟的现实生活经验, 所以随即出示了一组鸟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一下, 写一写。

有学生写道:“有一种鸟, 它的头顶鲜红鲜红的, 像颗红宝石;它的嘴又尖又弯, 像钩子一样;它身上五彩缤纷的, 像彩虹似的。小小的翅膀边上有一点黑色, 可美丽了!它, 就是美丽娇小的牡丹鹦鹉。”

还有学生写道:“大家对小麻雀一定都很熟悉吧。它的身上有一层薄薄的咖啡色的毛, 小小的眼睛像一颗黑宝石一样, 一张尖尖的小嘴是粉色的, 也许你们不曾注意到———它尾巴的末端有一圈黑色的毛哩!”

教材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的土壤。在阅读教学中, 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学生领悟到这些写作手法后, 此时再作文, 就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 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三、创设情境, 当堂练笔, 学会表达情感

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常常会创设许多情境, 这些情境在引发情感体验的同时, 也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如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萨沙一家的相互关爱, 在课堂上, 我创设了一个下雨的情境, 伴随着课件出示的雨景画面, 再加上雷声、雨声音响效果的配合, 学生一下进入了情境。接着我让学生交流了课外搜集的描写雨景的语句, 再按雨声、雨势、雨中景物的顺序有选择、有条理地进行板书, 提示学生写作顺序, 在此基础上开始自由练笔。

一位学生写道:“突然, 风起云涌, 乌云密布, 风把小树上的鸟巢吹得摇摇欲坠, 接着, 便电闪雷鸣, 一道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不一会儿, 大雨倾盆, 雨急似箭, 小草弯下了腰, 花儿低下了头, 就连粗壮的大树也快倒下了。雨水浸入了土地, 让小草茁壮成长;雨水落在小河里, 叮叮咚咚, 像一个乐师弹奏着一首首动听的歌;雨水沁入我们的心田, 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

另一位学生写道:“夏天的黄昏, 天气炎热, 好像是谁给大地蒙上了层被子, 闷得人透不过起来似的。在林中的一片旷地附近, 一朵美丽娇艳的月季正悄然怒放着。过了一会儿, 雷声大作, 刺眼的闪电一亮一亮的, 照在人的脸上, 立刻惨白惨白的。豆大的雨点不知什么时候下起来了, ‘吧嗒吧嗒’的声音吵得人心烦意乱。一边下雨, 还一边打雷, 时不时就闪一下、响一通, 吓得人要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样。雨越下越大, 路上渐渐有了些许小水坑, 车灯一打, 车窗上密密麻麻的雨点便清晰可见。半小时过去了, 雨渐渐停了, 美丽的彩虹架在天空, 似乎在庆祝雨的停息。”

品读着这一篇篇小练笔, 学生仿佛也置身于那一场瓢泼大雨中, 此时再来理解文章内容, 更有水到渠成之感。以课文为支撑点进行自由写话, 既能调动学生的各种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发挥合理想象, 进行拓展延伸, 又能使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内涵, 增强其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古诗文当堂速背三招 篇8

一、抓层次结构

古诗文都有精巧严谨的层次结构, 我们引导学生理清该文的层次结构, 在大脑中构建全文的框架, 提纲挈领地把握全文, 采用总分总的模式, 有助于学生速背。如教《桃花源记》, 我指导学生理出其结构:寻桃源———在桃源———出桃源———再寻桃源。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让学生抓住一个“三”, 把握“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三变”的层次, 学生一目了然, 铭记于心。背诗有“起——承———转———合”的层次, 背词应分上下两阕, 理清这些层次结构, 学生会背诵得很快。

二、抓句式特点

古诗文简洁的语言、整齐的句式、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押韵, 最适合学生诵读。背诵时一定要抓住文中或段中的句式特点。一是骈句。如《岳阳楼记》第三、四段:“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行”;“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这两段, 意思相对, 句式整齐且相对, 抓住这些骈句, 很容易成诵。二是排句。古文中多用排句, 如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爱莲说》:“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记住这些排句, 就解决了背诵中的难点。三是顶真句。如《醉翁亭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这些句子很有趣味, 易于诵记。

三、抓名句名段

用学生熟悉的名句名段, 调动其旧知, 从而激发背诵的兴趣。大多诗文都有学生听过或似曾听过的名句或名段。如李商隐《无题》颈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教书叔云》“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 等等。一开始以名句、名段为突破口, 可诱发学生背书的激情。

实践中, 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对吟。如我说上句“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学生说下句“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或我说意思, 他们说句子。如我说:“《隆中对》中分析曹操的句子是”生答:“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分析孙权的句子是”生答:“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取荆州的根据是:“荆州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 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蓝图是:“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矣。”有时又扮演角色, 作情景对话, 如教学《触龙说赵太后》。我当赵太后, 生当触龙, 这样一唱一和, 进入情景。形式多样, 学生兴趣盎然。

此外, 还可以根据不同文体, 抓关键词、语气词、修辞、标点等进行背诵。

当堂检测 篇9

一、关注学生质疑反馈,培养多元思考探究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认识新事物、新语言的过程中,都会对其进行质疑,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思维认知过程。通过语言的学习规律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在质疑的基础上会得到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多元思考探究过程就是英语语言学习质疑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语言反馈信息对制定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学生在进行学习成果反馈时,会把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语言认知感悟全部暴露出来,而教师通过学生的语言反馈,要及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通过语言质疑不仅能够使得自身的学习情感体验得到加强,还能够使得自身的学习认知思维得到激活。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质疑,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进行《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Why do we need the school life to help us grow up?”与“What’s the main character about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等进行学习讨论。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展,并且能够在辩论中对语言知识进行质疑,从而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感悟。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语言的反馈及时进行课堂策略的调整,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整体效率。

二、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反馈,培养整体认知感悟能力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质疑情况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认知能力得到培养,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的自我反馈是对教学效率的一种直接表现,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反馈了解到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情况,还能够针对学生的自我反馈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策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通过自我反馈得到激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在当堂课堂教学中及时落实学生的自我反馈,通过自我反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自我反馈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与前提,想要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反馈的作用,使英语教学过程能够在自我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英语知识,从而使得英语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信息能够凭借学生的自我反馈得以丰富,同时也是对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深化。

三、重视学生互动反馈,培养语言交流应用能力

自我总结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转化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能够通过内化来不断地进行丰富,使得自身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加强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反思。这种反思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学生的语言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关注,从而快速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其次,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使其英语语言技能的运用与知识的积累得到深化。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表达交流等方式进行英语知识的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Go for it》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进行交流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与交流掌握这节内容中“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 watching TV.”“What’s he/she doing?He/She’s reading.”等句型结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并且及时将学生的反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结合学生的反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篇10

第一步:教师导学。这一步,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采取什么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应是向导,是学生的领路人。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做科学地预测;教师要明确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在教学“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时,通过测评发现学生对“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很清楚,学生难于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于是,我在设计导学达标题时,就紧紧围绕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设计了六个小问题,并明确告诉学生:如果弄懂了这六个小问题,这节课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第二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当注意,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学”决不是放任自流,要特别强调“教师指导”。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多少,如何指导,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起初,教师的指导可能会多一些,细一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要减弱,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巡视,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方法、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

第三步: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式。教学实践中,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以4-6人为一组,成员以异质分组按好、中、差搭配,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时间内互换角色,使得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全组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步:师生互动,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一方面,教师要提出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对于学生所提问题,如果是个性的,可以课后指导,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在启发的前提下精讲,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真正排除疑难。

第五步:课堂训练与评价。课堂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定训练,化知识为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训练的习题要精心选择,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习题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合适,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训练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及时进行评价,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兴趣。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能否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思考,研究学生心理,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精短古诗文当堂成诵“五法” 篇11

笔者在长期文言文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手段加强诵读教学,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诵读经典的热情,促使学生对精短的文言文当堂成诵。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方法固然有死记硬背的因素,看似笨拙,实则巧妙,颇有一定的收获。

一、教师示范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教师应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使学生深受感染,营造良好的背诵氛围。尤其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教师的示范性吟咏诵读是引领学生开启文本之门的钥匙。

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感性依据。即使有的教师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只要用心动情地范读,同样能博得学生的喝彩。学生折服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易于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再次,名家的朗诵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学生容易受感染。教师可有选择性播放一些名家朗诵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从朗诵家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模仿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逐渐培养自觉的诵读习惯,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二、师生共背法

上课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正音断句,顺畅朗读。起初读慢一些,字音要读准确,停顿要划分恰当。第二步,让学生结合注释读懂文章的大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诵读节奏,揣摩语气,感情朗读。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或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人物的音容笑貌、事件的来龙去脉。第四步,师生互背,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揣摩作者和文章中的形象,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把握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意图,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以及对文化的体认,开阔视野,陶冶心灵,提高课堂效率。

三、配乐诵读法

古诗词所特有的音韵美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充分彰显出来。教师或利用跟课文相关音频资料作为背景音乐,迫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曲调吟诵链接课文内容,沉浸在诗歌“美” 的意境中。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备课时教师把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预设为背景音乐,因为这首曲子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展现了一幅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湘江美景,乐曲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时而跌宕激情,时而流畅如歌。上课时播放描写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幻灯片,音乐一播出即刻吸引了全体学生,他们像一个个朗诵家,声情并茂地背读课文。

为了表达韩愈在《马说》中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教师选择了筝箫合奏曲 《渔樵问答》,借乐曲对答式的旋律在优美清逸的气氛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直观配画法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其实,初中古诗文中也不乏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上课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之后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直观的画面表现诗的内容。很多学生有不错的美术基础, 非常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把对美术的喜爱迁移到语文学习中,他们自发地挖掘诗歌意境,带着自己审美特点的精采纷呈的作品纷纷涌现。这是几种手段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个。借助直观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和欣赏者自身的主观体悟,诗歌的意境被大大地丰富了。

五、角色演读法

上一篇:旅游产业信息化下一篇:药物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