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共11篇)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篇1
零售业, 是联系产品与消费者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纽带。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的零售业呈现着迅猛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注入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零售产业的巨头纷纷入驻中国零售业, 加之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使得中国本土零售业, 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竞争日趋激烈化, 而中国本土超市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 如何解决本土超市的问题, 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
目前, 长春零售业市场也呈现风云突变的形势, 自1998年11月长春本土的连锁超市——恒客隆落户长春, 到2002年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走入长春人的生活, “超市”这个概念几乎改变了大多数人的消费理念。商品全、价格优、环境舒适、地点方便等等诸多因素使得超市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一、恒客隆超市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1) 作为长春本土超市, 更了解本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市场环境, 为企业节省了部分调研成本。在外来超市入驻长春后的磨合期间, 有充足的时间整合企业资源, 调整营销策略, 减少竞争压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
(2) 作为早期从事长春连锁超市的企业, 恒客隆已经在长春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品牌效应, 其品牌感召力和认可度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作为吉林省最大的综合性连锁超市, 恒客隆已经拥有自己固定的忠诚顾客群体。
(3) 恒客隆独创的恒客隆迷你店遍布长春市各个人口密集的角落, 其目标正是为了解决集众人群购物便利的问题。恒客隆迷你店的出现, 进一步扩大并完善了其目标顾客群体的规模。
2. 劣势分析
(1) 内部管理有待加强, 管理系统相对不完善, 基层管理存在局限性, 超市整体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超市内部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店员的低素质影响了超市形象。
(2) 相对于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而言, 恒客隆的规模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地区局限性。随着长春经济的发展, 来到长春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和留学生正逐年增多, 在不了解恒客隆的前提下, 他们更趋于选择沃尔玛和家乐福等这样具有知名度的超市。同样, 在应对诸如经济危机等重大变化的时候, 相对比沃尔玛和家乐福, 恒客隆会面临更多的诸如资金周转等问题。
3. 机会分析
(1) 长春市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促使长春的零售业发展迅猛。
(2) 近年来, 长春市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展会, 如东北亚贸易投资博览会、农博会、民博会等等, 给长春零售业带来巨大商机;利用展会来扩大商品经营的范围, 面对面接触厂家, 进行商机洽谈,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供应商方面的投资成本。
(3) 随着网络的进步, 电子商务的发展, 为连锁超市提供了另一个交易平台。利用网上商城, 节省店面成本, 同时满足部分不能去门店采购的消费者需求。
4. 威胁分析
(1) 长春市其他的连锁超市带来的威胁。在长春, 综合性连锁超市来讲, 不仅有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 国内一些知名连锁超市如华润万家, 北京华联等等在分割长春超市业的这块大蛋糕;具有一定商品经营范围的连锁超市, 如屈臣氏 (专营个人护理产品) 、闻氏水果连锁 (专营水果蔬菜) 、苏宁电器 (专营家用电器) ;隶属于大型商场的超市, 如欧亚超市连锁、卓展地下超市;小型品牌超市, 如新天地超市、绣购连锁。恒客隆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牢牢地把握住消费者, 并能够长久发展, 是非常重要的。
(2)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恒客隆来说不仅是机遇, 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互联网迅猛发展, 相当一部分人由实体店消费转向网络消费, 网上购物平台, 如长春网上超市购够乐、欧亚网上商城、1号店等等相对节省了店面租金和人员这一大部分成本, 从而降低商品价格, 吸引消费者;送货上门, 货到付款, 为消费者带来便利, 减少购物风险。尤其是对于北方冬季的寒冷, 部分人更倾向于在家里浏览网页然后点击鼠标, 等着货物上门。
二、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1. 产品策略
沃尔玛和恒客隆都属于大型连锁超市, 其所经营产品的范围大体相同, 从柴米油盐到冰箱彩电。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沃尔玛开发出了自有品牌“惠宜”, 由于规模效应, 是的沃尔玛能够尽可能压低产品价格, 使其更具有竞争优势, 其销售的商品中有20%~25%的商品为自有品牌, 有30%的销售额来自于自有品牌;作为本土超市的恒客隆, 则在本地品牌进入超市时降低了门槛, 使其经营品牌更趋于本土化特征;而在庞大的全球供应网络支持下, 沃尔玛拥有更为丰富的进口商品, 如星巴克咖啡, 德国啤酒, 丹麦曲奇等等, 同时价格相对更为优惠。
2. 促销策略
沃尔玛和恒客隆都有产品组合促销, 即将商品捆绑销售;特定品牌均有促销员为顾客提供商品体验服务;每天都有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特价产品推出, 吸引消费者。印发宣传彩页, 让顾客更多获取商品打折信息, 促进其购买欲望;设有会员卡制度, 并基于会员优惠。恒客隆会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促销活动日, 其具体内容是在消费者购物小票累计达到一定金额之后, 可领取面值不等的返利购物券。
3. 服务策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所有同事都是在为购买我们商品的顾客工作。事实上, 顾客能够解雇我们公司的每一个人。他们只需到其他地方去花钱, 就可做到这一点。衡量我们成功与否的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我们让顾客——“我们的老板”满意的程度。让我们都来支持盛情服务的方式, 每天都让我们的顾客百分之百地满意而归”。
沃尔玛自助购物, 工作人员负责理货工作, 在顾客没要求的前提下, 不会主动上前推销商品;恒客隆属于厂家促销员服务, 在选购商品时会有促销员主动推销商品给顾客。沃尔玛自助存包, 恒客隆人工存包。
4. 渠道策略
沃尔玛重庆路店位于长春最繁华的商业街重庆路卓展购物广场对面, 同苏宁电器、神采飞扬、食间牛排等商家形成品牌聚集效应, 吸引大流量人群的同时又能吸引部分潜在顾客, 同其他商家达成双赢共识。恒客隆桂林路店位于长春潮流商业街桂林路, 附近有东北师大、工大、师大附中等学校, 地处商业街, 人流量大, 特别注意的是桂林路外国人较多, 交通便利, 同依林小镇、麦当劳形成桂林路商圈的中心。另外, 恒客隆拥有118家迷你店遍布长春市各个角落, 覆盖范围广。
三、对本土超市的启示
1. 调整产品战略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顾客群体, 应当进一步细分产品, 实现具有特色的产品多样化。例如恒客隆桂林路店可适当扩大进口商品范围, 因为其所在区域外国人偏多;而应当适当缩小日杂用品和小家电的经营范围, 附近的桂林路市场的日杂商品会对本超市的产品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因此, 根据区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产品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方面能够吸引潜在顾客, 满足消费者需求, 另一方面减少了竞争压力, 使超市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环节。
2. 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
本土超市应加强管理系统建设, 提高员工素质, 营造良好的内部竞争环境。在选拔管理层人员时应当注重其个人能力及素质, 加强员工团队建设。同沃尔玛和家乐福等零售巨头相比, 恒客隆在管理和对待员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认为员工人人平等, 沃尔玛高级副主席唐索德奎斯曾说“毋庸置疑, 沃尔玛的成功是基于这样一种坚强的信念:让每一位员工实现个人的价值, 我们的员工不应只是被视作会用双手干活的工具, 而更应该被视为一种丰富智慧的源泉。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可见沃尔玛注重每一个员工, 这种管理理念贯彻到每一个沃尔玛分店;而对于恒客隆和其他一些长春本土超市, 其管理模式是遵守严格的“阶级制”, 店长可以肆意谩骂员工并利用随意利用自己的“职权”, 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由于盈利模式的差异, 使得超市售货员单纯地为了达到销售指标, 而向“钱”看, 忽略顾客服务, 甚至在顾客不购买商品时谩骂顾客。这种仍旧停留在产品导向型的营销模式和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 必然会导致客流量的减少和利润下降。
3. 进一步完善顾客服务
从长春商超业的局部看, 竞争激烈也是因为同质化现象太严重。两家超市距离都差不多时, 消费者会比较哪家的服务好、环境好、价格便宜。网点布局不完整, 超市扎堆必然要分客流, 商品又避免不了同质化, 这就要在服务上做文章。普普通通一件东西摆在哪里卖和做出造型来卖效果肯定不一样。而现在, 很多超市在经营方式上根本看不到这一点, 所以还是常规的打法, 当然不会有竞争优势。
现在长春的连锁超市基本饱和, 竞争激烈, 会不断出现进一步整合的态势;虽然长春的超市业态竞争环境较为恶劣, 但国内外大小超市仍能继续存在, 各自定位都比较鲜明。如:沃尔玛的经营管理非常好, 家乐福的运营较灵活, 欧亚集团利用欧亚商都、欧亚卖场等百货商场资源优势来发展社区店、迅速扩张都是很强势的战略手段。
企业若想长久发展, 需要顺应时代潮流, 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如果不能顺应发展来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 整合团队, 最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所淘汰。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篇2
品牌策略 营销策略
1)传统媒体
市场活动
品类扩张:开卖百货
公共关系
VANCL,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提倡简单得体的2)高层营销 生活方式,坚持国际一线品质、合理价位,致力3)公益营销 于为互联网新兴族群提供高品质的精致生活。其4)跨界营销
公益活动:国庆60周年t恤义锁定目标群体:校园人群、年轻卖、爱心捐书 跨界活动:无处不在 装
女性、商务男士
VANCL品推关键词三要素:情感
娱乐活动:参与赞助电视活动 制造舆论:凡客体、明星撞衫 降价促销:减少库存,专注服沟通;全方位;多角度
凡客诚品 核心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其设计:简单而不5)娱乐营销
简陋,时尚而不繁复;格调:质感生活、轻松舒6)内部品牌 适、简单得体;倡导一种简约主义生活方式。总7)互动营销 而言之:无限时尚、高性价比和最好的服务
8)产品代言 9)口碑营销
目 标: 做中国最大,全球前五强电子商务公司
口碑营销 1、相关节日促销活动
核心企业文化:
2、促销专区“夜黑风高”
1、为了打造全国品牌,京东共线上维系客户
诚信:内部坦白、诚实、守信
计在央视现场招标环节,投放京东·搞笑评论
3、商品论坛上投放广告
客户为先:客户利益第一、为客户着想
约2亿元。成为最大的电子商具体形式为:参与者在论坛里上京东商城
4、电视广告
激情超越:积极 主动 勤快 向上 创新 竞争
传搞笑评论,顶帖人最多的50位
5、在门户网站上投放广告,比务广告商。
学习:谦虚、好学、进步、用脑
2、电商价格战 参与者将获得京东电子券。如腾讯
团队精神:合作、诚信、步伐一致
杜绝浪费:厉行节约、爱护公物、即刻行动
1、国内化妆品电商的三驾马车之一
2、中国最大正品化妆品团购网站
博客营销 论坛营销
3、中国最大的女性团购网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网站首页今日推荐 免费试用 节日促销 正品宣传
正品保证,30天内无条件退货 收听微博、赠送礼品 趣味游戏,有奖活动
聚美优品
中外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对比分析 篇3
摘 要:当前,我国出版业在“十二五”政策规划下,在全体出版人的努力下各方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中“老年人图书”这一块市场仍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作为拥有1.7亿老年人的“老龄化”国家,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为老年人出版的出版物却是少之又少。主要通过查询整理资料、分析多方意见及整合各种数据,从而客观并全面深入地透视国内外老年图书市场现状,了解国外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旨在为推动我国老年人图书市场的发展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国内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84-02
一、我国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分析
为能够全面整体的认识我国老年图书市场现状进行,以下主要从出版社以及图书市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分析。
(一)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老年人和老龄工作者为主要读者群的综合性专业出版社,它的成立无疑是我国老年图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是老年读者能够更多地享有围绕他们所想所需出版的图书,也能够大力推进老年出版市场的架构完善与资源整合,为老年出版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目前华龄出版社主要出版老年文化与医疗类的图书。
除此,其他出版社很少有出版过老年图书,即使有,也未曾形成响当当的图书品牌,同时也因为我国老年图书消费者数量少且不稳定,老年图书市场的不成熟,商机不明显,再也没有专门的老年人出版社出现。虽然各种开发老年图书市场潜力的研究和论文一直没有中断,但出版人和出版界似乎对这一领域还没有展开重点攻势。
(二)图书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可见,老年图书出版种类数量在这十年间稳步增长,特别是医疗保健类图书作为传统类别上的老年图书出版数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计算机”类的图书却在2008年开始增长迅速一度有赶超之势,体现出老年人对于计算机这类信息技术的好奇与兴趣。同时“娱乐休闲”类图书也从以前单一的书画指导图书逐渐增加了摄影、音乐、舞蹈、旅游等多种类型。而“其他”中所包含的老年人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类型图书同样也丰富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类别的图书已经不能再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了,他们对于计算机、旅游、教育等图书也产生了需求。而出版市场则紧跟需求,一些新兴种类的老年图书应运而生。这些图书一般内容较简单,文字更通俗易懂,使得老年人能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
被认为老年人喜欢阅读的历史文化与养生保健类图书在2005、2006年都掀起了出版购买热潮,先后有易中天热、于丹热,以及各种养生专家热,但是这也没有为老年出版市场带来很大冲击,从表中可以看出,医学养生类图书一直保持缓慢的稳步增长态势,而历史文化图书的统计数据则为零。这类的图书因为目标市场大,目标读者年龄层次广,并没有针对老年阅读群体出版特定的版本。
除了在内容的编排上更适合老年人阅读学习之外,老年图书的装帧排版方式也在慢慢改进。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利于老年人阅读的大字本图书开始出现。例如2000年华龄出版社针对老年人出版了大字本图书,包括《家庭养花技巧》、《饮茶养生》等大字本图书。但由于大字本图示制作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的此类图书并不多见。
在我国,老年图书市场一直存在着“政府重视,多方呼吁,出版业有心无力”以致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的问题。虽然在各方努力下老年图书市场在近十年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一定发展,但是相对于我国年出版图书约30万种的数量来说显得十分渺小,而面对我国1.2亿老年人口的庞大数字更是微乎其微。老年读物的出版虽说在不断更新,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与服务的创新不够,难以激发老年读者的消费兴趣,老年读物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外国老年图书市场现状分析
(一)美国
美国老年图书市场相较于我国显得成熟得多。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2.8%。较为明显的老龄化问题使得其针对老年人的政策机制都发展得较为完善,老年出版业的发展也较为成熟。
据某项调查显示,美国民众举出因视力不好而产生的最严重问题时,有25%反映不能阅读用标准字体印刷的图书、报纸和杂志。于是美国大字号出版物在近十年来异军突起,在低迷的图书市场表现亮眼,各大出版社都有针对老年人开发的大字号读物。例如“西蒙&舒斯特”出版社推出以畅销书为重点的大字号读物;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个人保健系列”大字号图书。而哈珀·科林斯出版社主要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向书、电台、电视台、印刷厂和老年人媒体提供图书宣传册,另外还组织签名售书活动。多种措施并举,使大字本这个具有很大潜力的新市场在美国得到了有力的开发。
在出版商大力开拓市场的同时,书店也不甘落后。伯斯克斯发行公司在网上展开大字号图书销售业务,进军保健和医学类网站。亚马逊网上书店早在1996年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字号图书搜索”的文章。它还将搜索机制综合成多种书目网页,这样任何浏览该网页的人都可以找到通向大字号畅销读物的网页。”在美国,还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老年书店,如著名的巴诺老年书店。店内陈列的都是老年人所喜爱的大字号图书,店员也是老年人。
(二)英国
在英国,老年读物市场同样不乏亮点。就老年期刊市场来说,其平均每年每人拥有的杂志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英国经济发达,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其精神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三大发行公司、三大发行总经销商和五万多家报刊零售商主宰的期刊市场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每年都有几百种杂志入市、退市。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能够长期存活的杂志往往都有着准确的市场定位、丰富的市场经验、充实而贴近目标群体的杂志内容。例如英国著名老年杂志Saga所属集团在1929年就进入了老年期刊市场。在2011年上半年公布的英国百大杂志排行榜中,Saga杂志以617 411册的发行量占据了排行榜第10位。
(三)日本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图书之外的方式进行消遣、放松。但不少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正在逐渐“回归书本”,相关专家认为,这与日本近年来出版了许多益智读物、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出版物有关。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原有图书市场造成了冲击,但同时让人不得不开始注意老年图书市场。人们对于晚年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升高,以“不生病”冠名的图书大批涌入市场。如《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一书自2005年7月出版以后至2006年末总销量达到125万册,居于2006年畅销单行本排行中的第5位。此外,日本近年免费杂志创刊活跃,面向老年人的杂志表现也较为活跃:2006年创刊的免费杂志中,面向60岁一代的信息杂志月刊《5L》销售量达30万册。
(四)法国
在法国,读书作为一种业余消遣方式,在各年龄段的状况较为平均,老年人也不例外。在一项调查中显示,2005年,50~69岁的被调查者中,56%都至少读了一本书,70岁以上老年人中也有50%的人每年阅读一本书以上。而在期刊部分,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读者阅读杂志的种数减少,但阅读总量却并未减少,这说明年龄大的读者对杂志的忠诚度较高。而且,读者年龄越大就越喜欢在家里阅读杂志。
整体来讲,经济较为发达,出版业较为繁荣的国家地区,老年图书市场也相对更为成熟。
对于一个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并且拥有1.7亿老年人的“老龄化”国家,我国老年图书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出版潜力亟待挖掘,需要在政府以及出版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创造社会与经济双重价值,在真正满足我国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出版业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先行,老年人有为又有乐[J].中国社会工作,2011,(5).
[2]李彬.试论银发浪潮下图书出版的新思路[J].科园月刊2010,(5).
[3]安岩.呼唤大字本图书[J].编辑之友2004,(4).
[4]倾心老年图书——常振国纵谈华龄出版社[J].中国老年报2001,(11).
[5]李震宇.发掘老龄化压力背后的老年图书市场商机[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6]赵乾海.取经美国老年书店[J].出版广角,2004,(3).
[7]郝振省.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08版)[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8]国际统计年鉴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10/
联想与惠普网络营销策略对比研究 篇4
在2010年的PC行业全球排行榜上, 联想公司以21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3, 占市场份额10.2%;其强劲对手惠普公司以1043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居第1。而在中国, 联想公司以1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居于第1;惠普公司则居于第3。
百度数据研究中心显示, 2010年笔记本品牌关注度中, 联想关注度达到32.74%, 比09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惠普笔记本的关注度出现下滑, 由09年的17.00%下滑至15.83%, 排名第二。
二、联想及惠普概况
联想以“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像对待技术创新一样致力于成本创新”为企业使命, 具有不断创新、内部选拔、多品牌战略等企业特色, 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在联想的发展历程中, 所获荣誉不胜枚举:2010CCCS最佳呼叫中心、2010年中国电子电器服务节服务时代先锋企业、CCID服务大奖IT服务金融行业绩效标杆用户奖。惠普以“个化”为企业使命, 以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特色, 致力于建立成功的可持续性企业,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开创新的模式。在惠普的发展历程中, 所获荣誉不胜枚举:2010中国IT服务年会暨年度IT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最具价值服务品牌”、2009年6月电脑报“IT品牌风云榜最佳服务”、2009年12月荣获中国电脑教育报“2009最佳服务标兵”。
三、联想及惠普网络营销对比
网络环境下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急剧上升, 于此同时,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方便快捷的互动方式, 能够以高效的沟通和对客户需求的挖掘, 实现个性化需求向产品的转化。在这个背景下, 联想、惠普等计算机制造商顺应网络的发展需要, 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和拓展业务范围, 积极改组企业内部结构和探索新的管理营销方法, 将业务从传统市场延伸到网络上, 通过对网络的利用改变自己的核心产品、延伸产品, 以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两家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我们可以看到,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 电子商务的兴起, 大力拓展营销新模式有很大必要。与传统渠道方式比较, 电子商务具有营销效率高, 营销费用低, 营销市场无限性, 营销环境开放性, 及营销方式多样性、交互性等诸多优势。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营销成为充分有效地获取传送信息的最佳途径, 是现代企业在信息社会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市场和扩大合作的最有力手段。它带来了销售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 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 节省了商品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 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1. 联想网络营销概述
联想致力于通过因特网的双向沟通, 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为此, 联想建立了界面友好的官方网站, 其线上交互得到很快的发展。同时, 联想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商城, 实现其电子商务布局, 包括网上信息查询、网上订货、网上信息沟通等。在这个平台上, 联想与其代理商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使联想能够迅速了解代理商库存及市场情况, 从而调整生产线, 有效降低库存、缩短供货周期, 形成高效率的产业链。另外, 联想出台了丰富的网上促销活动, 变被动为主动, 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向虚拟市场传递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以引发需求, 刺激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
联想还通过其官方网站, 提供各种下载服务、增值服务和IT支持。通过优质的服务与顾客建立友好的联系, 培养顾客忠诚度。另外, 联想IT服务提出了“咨询驱动、全价值链发展”的战略, 即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不断将管理理念与IT系统相结合, 将国外的最佳实践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注重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与客户真诚合作, 为客户提供全价值链、跨行业、多领域的一站式服务, 从而真正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 实现共赢。
2. 惠普网络营销概述
惠普定位于年轻人市场的产品系列, 采用新兴的网络营销手法, 整合博客营销、BBS传播、SNS社区管理等web应用, 选择年轻人最为热衷的网络平台, 迅速实现在年轻人中的口碑传播。惠普还针对年轻人市场, 以“惠普电脑, 掌控个性世界”为主题, 针对年轻人群体, 以网络为核心, 通过创意方式展现自我个性, 并依靠“年轻领袖”、创新产品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等为年轻人提供全方面最佳的应用体验。同时举办“我的电脑、我的舞台”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生动精彩的创意设计, 为年轻人建立了一个表达个人创意和体验个性生活方式的国际化舞台, 也对惠普在中国消费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网络的利用让惠普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对整个市场和产业链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其核心产品的改变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帮助不同地域不同能力的经销商都能够给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实用的产品和服务, 惠普在2010年推出了首个专为渠道伙伴和中小企业客户打造的一站式在线资源平台———“惠商时空”, 为中小企业不断完善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互联网的便捷、高效和成本效益使它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最佳渠道之一。在这个网络平台上, 惠普能够迅速响应中小企业需求, 并通过协助经销商具体实施来为客户带来最大化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培爰.《广告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1]陈培爰.《广告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篇5
摘要: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备受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现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机遇与风险相伴。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深入认识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金融、世界、国际、贸易、一体化
一 中国金融市场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了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十分依赖国外市场,海外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仍主要依靠外需拉动。正因为这样,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广泛辐射之际,中国亦免不了受到重创。而现在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颇大,也将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尽管我国金融市场在这些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诸多问题也日渐显现。首先,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结构不完善。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失衡问题愈加突出,这将大大制约我国金额市场的整体发展劲头。据查资料了解到,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主要由四个层次组成:商业银行、股票、证券以及区域城乡合作金融。虽说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然而,从横向对比来看,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然处于一个十分低的位置,尤其是证券业和保险业二者的发展明显滞后。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主 体不够成熟,金融工具的种类很少,且其运用的频率也很低。此外,还存在金融市场交易价格不合理的状况。其次,我国金融市场的价格十分不稳定,波动剧烈。就货币市场而言,银行间同业拆借波动性大幅增加;从债券市场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波动幅度也增加较大。可见,稳定金融市场价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很薄弱。我国的金融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并未形成一个有较强约束力的监管系统,这样一来,许多金融市场中的纠纷等无法可依,给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埋下隐患。此外,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并不规范。很多市场主体并未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身的金融行为,而是抓快不抓好,追逐短期利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较为严重,投资者自身素质不高,极大地阻碍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化进程,不利于金融市场稳步改善。不仅如此,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运行不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堵塞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的正常发挥。而且除了货币政策功效受限制以外,我国政策性金额机构的作用也没有尽可能地施展出来。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潜力有限,这是源于我国乏力的金融创新。同发达国家相比较,不难看出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力明显不足,金融工具种类少,投资者可选择的金融资产组合少,这样一来,在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同时,甚至还会让其对我国市场失去信心,抑制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诚然,我国的金融市场面临重重问题,但仍然有可喜的一面,即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态势良好,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且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二者配合较好,这对我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想见,以中国为典型的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发展远远不足,金融工具稀缺,对资本的吸引力并不强。
二、金融全球化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金融全球化的含义
“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来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也是整个世界日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究竟什么是金融全球化?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1.核心论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认为正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规律和丰富内容。从金融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组成部分,但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于并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质经济的全球运动。与实质经济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2.趋势论
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指因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开放加速而使国别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是资金或资本或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紧密相关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从不同侧面推动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是指一国国内金融管制的解除,包括利率自由化、银行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等;金融国际化包括各国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境外金融中心与外币拆放市场、资本项目的放开等等,反映其程度的关键是资本项目是否放开;金融一体化是指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全球金融市场,不仅各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而且金融危机也全球化了。3.过程论
金融全球化是一个过程,是各国经济与金融的相互依存关系因国别资本或金融服务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国界流动而变得日益密切的动态过程;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是全球化进程中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是一个客观历史过程。之所以把金融全球化表述为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一是金融全球化不仅是一个金融活动越过民族国家藩篱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而且趋同的过程;二是金融全球化是一个逐步削弱民族国家经济权利的过程,无论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概莫能外;三是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既表现为它在范围上是逐渐扩展的,而且表现为它在程度上是不断加深的。金融全球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尽管它在给全球各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尽管它的发展历程可能存在曲折,但总体说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4] 4.一体化论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一国的金融活动与其他国家金融活动密切相关,各国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国际金融市场日趋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是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筹集、分配、运用和流动,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及各国货币的交叉使用。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统一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货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基础,从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来看,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和货币国际化;从金融市场的结构来看,金融全球化包括货币市场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外汇市场国际化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法国学者弗朗索瓦·沙奈认为,金融全球化是指各国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宽管制的结果,但并没有取消各国的金融体系,它们只是以“不充分”或“不完全”形式使其一体化并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有三个特点:首先,它有明显的等级之分,美国的金融体系支配着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这是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规模所决定的,各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的竞争并未消失,甚至被金融自由化和放宽管制激活了;其次,这个整体的各个监管和监督机构是无能为力和不负责任的;再次,这个整体的各个市场的统一是由金融交易者根据各市场不同程度的差别进行交易来实现的。5.综合表述
上述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全球化进行了界定,但是各个定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实际上在上述定义中有一些观点都是共同存在的,只是强调的程度不同而已,例如金融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是一个过程、金融全球化是世界各国或地区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等等。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具有广泛的内涵,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表述为: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关联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现状
各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例(%)(2009年):
由此可见,与经常账户截然不同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形成资本账户顺差,而发展中国家却普遍陷入资本账户逆差的困境。
二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全球化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为了便于观察和理解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我们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1.金融全球化的微观表现 从微观层次来看,由于金融活动是投资者和融资者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动的全球化。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流动全球化。随着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资本流动也全球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不断加速和扩大的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惊人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形式使全球资本急剧膨胀。从国际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来看,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三项业务的融资额,1973年为622亿美元,1979年为1450亿美元,年均增幅为15%;而进入90年代后,由1990年的4276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139亿美元,年均增幅高达23.5%。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达国家证券资本的年平均流出入总额,1976—1980年间为476亿美元,而在1991—1994年间已增加到6311亿美元。共同基金的融资规模更令人叹为观止,美国1970年的共同基金数为400个、资产总额约为448亿美元,到1994年则相应增加到5300个和2100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平均约为2万亿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
第二,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金融机构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国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相以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和推进国际化经营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进入90年代后,世界一些国家先后不同程度放松了对别国金融机构在本国从事金融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各国银行向海外的拓展。1997年末,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签署“金融服务协议”,把允许外国在其境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将按竞争原则运行作为加入该组织的重要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各国金融业务和机构的跨国发展。随着近年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际上许多大银行都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发展新战略,国际金融市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跨国购并(即兼并和收购)浪潮。金融机构的并购与重组成为金融机构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全球金融业并购浪潮,造就了众多的巨型跨国银行。银行并购使全球金融机构的数量减少,单个机构的规模相对扩大,银行业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据统计在2000年以资产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前25家大银行的资产占1000家银行资产的40%,而1996年仅为28%。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篇6
先来看一下两部影片的辉煌战绩:
《钢铁侠3》:首日上映便连创4项内地影视票房记录———首日票房冠军(之前是《变形金刚3》1.1亿)、周三上映票房冠军(之前是《泰囧》3900万)、单日票房冠军(之前是《西游降魔篇》1.23亿)、午夜场票房冠军(之前是《变形金刚3》1250万)。
不仅在中国内地受欢迎,《钢铁侠3》也是全球电影市场的新宠儿,凡是《钢铁侠3》上映地区,均打破该地区票房纪录。在美国整个影史首周票房榜上排名第二。
5月1号零点上映,截至5月5日,五一劳动节当日才上映的好莱坞暑期大片累计票房就超过3.9亿人民币,接近4亿元!
《致青春》:上映第三天,影片创下单日票房纪录。上映一周,票房破5亿,票房一路飙升。这对于国产影片特别是一个新导演的处女作,战绩可以说是很辉煌。
4月26日上映,截至5月6日,票房已破5亿。
投资方对比
DMG娱乐传媒:《钢铁侠3》的中国投资方,号称中国最大的整合营销的广告和传播机构,提供最优质的整合营销服务,以跨界文化、策略及创意,从而对客户的品牌传播、产品销售的成功有着最主要的影响。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不像华谊兄弟那样熟悉,但是《建国大业》、《杜拉拉升职记》、《影子爱人》等卖座的电影肯定知道,DMG都有投资。
光线传媒:《致青春》的投资方。如果之前大家对这个传媒集团不太了解,那么现在的光线绝对是娱乐圈炙手可热的的角色。先不说他自身打造的一些有影响力的节目,就单说今年最火的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不光让光线股市大涨,也让光线被大家熟知。据可靠数据称,5月2日的股市,光线传媒的市值已超越业界最知名的华谊兄弟,目前暂成影视“一哥”。
两家的实力都毋庸怀疑,打造影视票房自然是各显其能。所以《钢铁侠3》和《致青春》两部影片可谓出身名门,自然要给影片加分。
上映前的宣传造势
《钢铁侠3》在宣传造势这一点上,来自海外的《钢铁侠3》明显不如本土的《致青春》。或许是《钢铁侠3》是好莱坞大片、国际巨星主演、3D、中国元素等缘故吧,出身“高贵”的大片不屑于再去做太多的营销和造势了,因为已经有珠玉在前,《钢铁侠》前两部已经是很好的证明了。
《致青春》是赵薇这位新导演的处女作,绝对的国产本土电影,从电影未上映之前就开始做各种营销为其造势。明星效应、话题营销、微博营销等手段,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绝对是宣传到位,自然票房一路走高。
影片卖点
《钢铁侠3》:先前海外对该片评价不俗,称之为“漫威历史上最好看的超级英雄电影”,营造英雄情结;为了讨好中国观众,注入了不少中国元素(王学圻、范冰冰),特意做了“国际版”和“中国特供版”两个版本;分为2D、3D和IMAX3D三个版本。大片、大场面、大碗、先进技术、制作精良这一点要比《致青春》高。
《致青春》:在上映前,便已经在微博和网络上营造起“怀旧”与“青春”的热度;韩庚、赵又廷等男星的“帅哥效应”,再加上赵薇导演、王菲献唱等号召力。明星效应外加“青春”“怀旧”这个大环境,激起不少80、90后的共鸣,这一点上比《钢铁侠3》无形间多了一层温情,以柔克刚。
营销手段
《钢铁侠3》的营销可谓简单实用,一招胜万招——饥饿营销。因为已经有前两部的口碑影响力,拥有很大一批有英雄情结的忠实粉丝,《钢铁侠3》的上映时间一变再变,迟迟不肯透露档期,最后突然宣布定档5月1日,着实吊足了影迷们的胃口,也玩足了饥饿营销。
《致青春》相比之下就没有先天优势,但在营销手段上就显得比《钢铁侠3》略胜一筹。
先是话题营销,在影片还未大肆宣传时,网上都在疯转着“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着实令人感动了一把,有关赵薇、黄晓明的话题也引起热议。进而是微博的病毒营销,上映前在微博和网络上营造起“怀旧”与“青春”的热度,每天几乎都成为微博热度词,距离电影上映10天前,片方又公布了天后王菲献唱的主题曲《致青春》,一时间引爆话题。王菲亮嗓后,当天微博转发就高达13000多次,评论近6000条,《致青春》迅速预热。电影上映后,引发的对初恋的怀念和男人的抉择等话题,更是让该片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然后是明星营销,利用影片主创人员号召力来引起广泛关注,赵薇、韩庚、赵又廷、王菲、那英等在微博上为影片做宣传。
微博上铺天盖地的《致青春》,话题热度曾三天占领微博首席之位,粉丝们用“刷屏”的方式,把一些负面评价淹没在人海里,在该片上映之初,打造出“零差评”的错觉。
影片内容
两部影片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钢铁侠3》是充满英雄情结的硬梆梆的好莱坞大片,场面大气恢宏,激烈壮观;《致青春》是充满怀旧和青春气息讲述初恋的温情之作,重在内心的情感戏。
口碑评价
目前《钢铁侠3》在时光网和豆瓣上的评分分别为8.2和8.1,《致青春》都为7.2,预计接下来观影人数还会扩大。
虽然两部影片评价分都不低,但依然存在被人诟病的地方。
最为大家关注的是《钢铁侠3》中被称为影片败笔的“中国元素”,为讨好中国观众的中国元素反而弄巧成拙,在国内各大网站的影评上,对这部分追加的中国元素情节也是一面倒的差评,央视微博调侃,王学圻和范冰冰在片中像“走错剧组”像是“打酱油”的。虽然生搬硬套的中国元素惹来许多非议,好在《钢铁侠3》本身强调的是视觉效果,三分钟的“特供”部分尽管有些突兀但对于长达133分钟的影片来说还是微不足道,并没有影响到影片的整体效果。
《致青春》的口碑也呈现两极化,喜欢的人把这部电影奉为“青春宝典”,而不喜欢的人则觉得这是一部矫揉造作的电影,不过从影片上映一周的观影情况来看,整体效果和口碑还是不错的。
后续营销
《钢铁侠3》本身没有做后续营销,但影片却带动相关产业链,也变相为影片做了营销;之所以要对比后续营销,是因为《致青春》相比之下在这一块做的很到位,这也是很多国产电影应该学习的营销之道。
一个是《致青春》与目前非常流行的手机游戏《找你妹》合作,推出《致青春》关卡,增设了电影中几位主角的漫画头像,立刻成为热门话题。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篇7
(一)市场营销与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概述
企业的市场营销,又被称之为行销学、市场的行销行为或者是市场的分析。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一直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初期,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学问,已经从理论出发到实践处都呈现出越发成熟的迹象,进而成为了一门和其它经济科学密切相关的系统学科知识。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现代的企业在从事市场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职责,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进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上的活动。第一方面,市场营销能够让劳务以及产品从生产者以特定的渠道和方式让渡到消费者这一方,进而对顾客的特定需求进行满足,同时也可以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让企业获得相对应的礼仪。而从第二方面来看,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类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而对社会的特定目标进行实现。从整个流程上看,企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产品开始进行生产的活动开始,一直延伸发展到消费者获得相对应的产品。所以,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活动,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产品在商人的经营以及进行销售的这一个单一环节,而是对商品的流通过程的体现。从这样一个角度上看,企业进行的市场营销的活动主要是进行市场的相关调研,对产品的开发,对产品进行定价,给予宣传,包括对相关的商品给予促销,最终产品成功出售之后,还要注意售后的服务。
(二)区域性的市场营销活动概述
经济学方面的学者菲特尔曾经在1924年的时候,以贸易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而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贸易区的边界区位理论,进而对于区域的市场行为以及区域性的经济圈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基础。从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开始,艾萨德等一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者,对于区域性的市场行为以及有关的实践进行研究,并且对于区域性的市场理论进行了更深一层次的研讨,进而提出了区域性的市场模型,并且提出空间价格、区域性的价格决策等观点,进而逐渐完善了区域性的市场营销活动的有关观点。
区域市场主要是指有一定的经济组织进行组织的相关市场的经济体系,区域的俄市场很大程度是具有地缘性的特征,也就是受到了相关的城市区位的影响,因此,区域内的人文环境以及相关的自然环境就会对整个区域的市场产生更深层的影响。从不同类型的功能,可以将区域性的市场划分成为跨国的区域市场,比如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或者是以前欧洲的欧共体,或者是本国的区域性市场,主要是以国家的实际行政区域范围的贸易为特征,不过也有区域性的影响,比如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区、东北工业基地等这些都是在国内的某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区域性市场。区域性的市场主要是以各自的区域分工基础上,进而以区域的经济规模,和相当规模的外部市场进行贸易,这样整个区域性的市场基本上还是呈现出开放的特征。这样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可以促使区域内部的分工以及资源的交换更为便利,进而促进区域内部的信息、资金、物质、原料、技术都能够互相之间进行重新分配,以及透过流动的方式保持各项资源的平衡。而在分配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原先的行政性的地方市场之间的资源交易障碍,进而更好地对整个地缘区域内的资源进行重新的结构优化,对区域盘面利益实现更大的促进。区域市场的各自分工,能够促进市场的需求打破市场的中心,进而对周边的地区进行大范围的辐射,从这个角度上看,区域的市场交易,并不是纯粹以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因此,区域性市场的发展,也有更为深刻的可能性,实际上区域性市场应该是区际之间的交易所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而世界化的大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而世界市场本来就是多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市场单元组成的,那也就决定了每一个不同的区域市场,其呈现出来的市场特点是有所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在不同特定的区域市场,采取的营销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在特定的区域市场当中,所采用的营销方式千篇一律,那么很可能对于市场的发展而言,会造成抽空的现象,而仅仅只是以理想模型运营,不能产生实质的市场效益。
HUB从一般的情况来看,区域性的市场营销是更好地调动了不同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互相进行异质性的重新建构。因为同一个区域之内不同的组成成员,其在生产的技术优势、生产的资源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程度,这也就决定了区域市场的营销,可以更好地呈现出区域性市场的优势。而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区域性的市场营销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要素之间的重新优势组合,归根到底还是交通因素、自然的资源等方面决定的。因此,从当前的中国经济中的区域性市场上看,大体还是按照交通较为便利的形式来组合,比如上文提及的长江三角洲或者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
二、区域性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的市场营销之间的对比
(一)区域性市场营销和企业的市场营销之间的相互联系
区域性的市场营销,主要是以地缘关系为划分的依托,而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主要是要以生产要素为区分,针对企业所需要接触到的生产要素,然后进行重新优化和建构的行为。所以,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主要是区域的市场营销行为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也就说,区域性的市场营销运作和区域内的企业市场营销行为之间仍然是存在着较多的联系。
第一方面,区域性的市场营销行为主要是区域内的各个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所构成的,因此,区域内部的各个企业进行的市场营销行为,对于区域性的市场营销新闻给而言就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所经营的试产管当中,有相对比较多的有竞争实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名企业,那么就会对整个区域的市场营销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比如青岛的区域市场当中,有海尔电器、青岛啤酒等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名气的企业和品牌,这样对于区域的市场营销扩张,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方面,区域的市场营销新闻给对于区域内的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行为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的。首先,在区域内的相关组织,受到了区域的相关限制,在市场营销的模式以及营销的相关策略上,会受到整个区域市场的营销目标的制约。如同上海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当中,决定把房地产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支柱性的产业,因为区域的市场营销政策作出了这样的一种导向,这也就吸引了经济区域内部的资金纷纷往房地产行业注入,进而对整个上海的房地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助推力。区域的市场营销水平也和整个区域内的每个市场的营销水平密切相关,而区域内的各项有关的资源,也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互相地流动。
(二)区域性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的市场营销之间的区别
1. 在营销产品上存在区别
第一、区域的市场营销行为,一般不能够为消费者进行产品的复制行为,而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则是一种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完全可以复制一模一样的产品或者服务出来。区域的市场营销行为当中,产品自身就是有非常大的差异性,比如说区域间的文化资源或者是旅游资源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能进行更改或者复制,也不可能以技术手段对这些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而企业的营销可以通过产品的制造机械,或者是技术的传授来实现产品的不断复制,其提供的产品可以使差异度为零。
第二、区域性的市场营销,其进行营销的产品往往是具有系统话的特征,而区域当中的每个不同的市场之间,而进行营销的产品是有一定的独立性。区域的营销产品是有两个大类型的内容,具体的产品以及整体的产品。整体化的产品主要是区域自身而言,因为区域自身是有具有一定的地缘特质,这也就决定了特定的区域是有一定的文化资源以及地理资源等,区域可以以此把区域自身打造成为一种由影响力的品牌。而区域的具体性产品主要是指一些具有具体的目标、具体的性质以及由具体的功能等方面的产品,可以成不同的相对独立的产品。而相对于这个方面,区域的这些小的企业以及他们的市场,其经营的产品则是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企业所进行市场营销的产品通常都是一项具体的服务或者是具体的产品,因此,区域的营销主要的对象是不同的区域的整个系统,以系统的形式推广区域,而企业自身主要是对具体的消费品的推广。企业将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作为自己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注重企业市场营销的结果,而区域市场进行的市场营销行为主要是自然的资源、文化资源或者是旅游资源等等。
第三、区域的市场营销行为主要是不具备排他的特征,而企业的市场营销产品则是由一定的排他特性。可以说,区域营销的产品通常是可以多次进行营销,并且也可以让多个不同的消费者进行消费的,但是企业的市场营销新闻给,因为产品是具体并且有形态的,所以只能够被一个消费者去消费。第五,区域的营销产品,要进行的营销流程相对于企业的营销陈品而言就钢架复杂了。因为区域的营销产品往往是一个系统性的产品,是不可以被切割复制的整体,所以相对比于一般的有形可复制产品,其推广和营销的方式上会更为复杂,而对于区域性的营销产品而言,这样的一种复杂性,也使到其营销的产品不容易被其它的消费者所了解。
2. 市场营销的主体以及定价机制之间的不同
从市场营销的主体角度上看,区域的市场营销往往并不是某个特淡定的个人,而是区域的行政部门或者是区域的经济联合体。而某个区域所进行的市场营销,也不是代表着某个特定人士或者企业的礼仪。但是区域内的企业市场营销行为是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不能够仅仅依靠区域的行政部门,所以企业的市场营销其行为主体是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够实现营销的目的。而从市场营销的定价机制上看。区域的市场营销的主体,以及消费区域市场的产品的消费者往往都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形成,因此,现今并没有办法对某个特定的区域市场营销产品进行定价,更不可能把现金的收益作为区域营销行为的单一一句。因此,区域的营销行为和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之间,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摘要:区域市场营销能够更好地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及结构优化,能够更好地对目标的客户进行吸引,以此来对目标客户的需求给予满足。要摸清区域市场营销以及企业市场营销的区别及联系,更好地实现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的融合以及互动。
现代企业营销方式的对比分析 篇8
关键词:营销方式,企业营销,营销观念,创新
对现代企业, 营销是永恒的话题。近几年来, 西方营销理论在我国广泛传播, 结合我国企业的实践, 这些营销理论逐渐本土化。全球一体化的价值观念、环保意识、企业竞争形态、消费者的消费倾向等因素, 构成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新的营销环境。我国企业必须正视这些变化, 对营销观念和方式适时创新。
一、传统营销方式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而这种传递是单向的, 经营者比较主动, 顾客较为被动, 信息的反馈速度慢, 企业花费的成本比较高。常常被人们视为呆板的钱与物交换, 是一种单纯而又枯燥的销售活动。企业要获取利润, 要生存要发展, 就不仅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而且还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力求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加速企业和社会发展。如今, 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思路不断涌现, 企业和企业的经营方略大不一样, 怎样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手段, 使自己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需要研究和探索。
二、现代营销方式
1、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的另一个说法是直复营销, 或者数据库营销。除了传统的直邮广告之外, 电子优惠券、电子杂志、在线游戏和手机广告也属于直复营销的一块。很多公司会向这种潜在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发广告, 这种模式现在来看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营销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 从而让这种营销方式更加有效。借助Cookies的跟踪和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储存, 大量的姓名和信息被记录下来, 在发广告的时候, 不是针对每个人, 而是针对目标客户。
精准营销的基础在于一个庞大的消费者数据库。可以预期的是, 数据库在将来完全有可能形成某种庞大的产业, 这个产业的公司拥有庞大的数据库, 然后可以根据商家的需求对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 给商家提供最合适的广告投放清单。
2、影子营销
影子营销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在2006年集体使用的另类营销手段———在没有样车、没有价格、没有具体数据的情况下, 消费者买新车要先交订金。
最先创造这种营销策略的是一汽丰田公司。当时它首先发布了新车丰田锐志的价格, 以比较低的价格强烈冲击了中国高档轿车市场, 但消费者交付订金后, 一段时间内却在4S店内看不到该样车的出现。各种猜测和讨论让锐志一飞冲天, 一汽丰田接到了超出想象的订单, 这个成功给国内各个厂商上了一堂营销课。
在国内汽车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汽车企业选用影子营销, 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可以随时调整还未出台的政策, 同时也能控制产量、避免亏损。而对于经销商而言,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减轻资金压力。
3、善因营销
所谓善因营销 (Cause-related Marketing) , 是指企业与非营利机构联系, 将产品销售与公益事业结合, 在捐赠的同时, 达到提高产品销售额, 改善企业形象的目的。
该营销手段的开山祖师是美国的运通公司, 它将“善因营销”作为一项服务标志, 向美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了注册。运通向“艾丽斯岛基金会”捐赠, 用于翻新自由女神像, 顾客每使用一次运通卡, 运通就捐赠1美分, 活动期间捐赠款高达170万美元。自此, 其它公司也纷纷效仿。
事实上,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对于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 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往往是企业行动起来, 使之既造福社会, 又使企业受益, 关键是找到两者相交的部分。
4、神经营销学
神经营销学运用神经学的方法来确定消费者选择背后的推动力。在人们做出购物决定的关键时刻, 研究者把他们的大脑活动影响拍摄下来, 以揭示他们是如何对待别的广告或者物品产生反应的。这一信息可以被用来作为企业新广告战役与品牌推广的基础, 以使企业在商业营销中做到“知己知彼”。
通过研究, 神经营销学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可以分为两种:积极动机 (消费者想接近) 和消极动机 (消费者尽量想避免) 。比如, 消费者购买可乐, 是希望实现某种口味上的好感觉, 因此广告中更适合出现欢喜、积极的情绪和场面。相反, 病人购买头疼药时, 动机就是希望能够摆脱痛苦, 这类产品广告中, 悲哀、痛苦的情绪和场面往往更能够激发购买欲望。所以市场营销人士要注意分析产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背后的动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然后判断用什么样的情绪、画面影响消费者。
5、气味营销
美国旧金山公交车站, 等车的人们嗅到了空气中浓郁的松饼香味, 四处寻找后发现, 这是由一个名为“喝牛奶?”的广告板所散发出的。美国人喜欢在喝牛奶的时候吃饼干, 加利福尼亚牛奶理事会希望饼干香味促使人们去购买牛奶。
原本香水广告运用气味营销最多, 杂志中的香水试纸取悦读者嗅觉。现在更多行业尝试气味营销, 这被视为与消费者互动的一个创新营销途径。卡夫商品在《人物》杂志的广告中增加了气味的应用, 读者对其广告某个点进行摩擦之后会散发出广告产品的味道。美国的研究者最近为商户贡献出一种新技术, 让顾客们置身充满诱惑性气味的购物环境当中, 这样顾客就会有更加旺盛的购物欲。各种商店、宾馆、赌场甚至博物馆也都纷纷想要一种适合自己顾客的气味。
6、“开箱”视频 (营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只是看着别人将自己垂涎已久的商品从包装箱中取出来, 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受。这是开箱视频大出风头的原因所在。
一个消费者拆开PS3游戏机外包装的视频发布在网上后, 已经吸引了7万人观看, 人们还喜欢看别人打开Palm智能手机、Zune播放器和Wii游戏机等热门高科技商品包装箱的视频。开箱过程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以至于出现了两个专门发布开箱视频的网站:unbox.it和unboxing.com。分析人士认为, 在想拥有商品的极度欲望驱使下, 开箱视频能让许多人得到满足。
开箱现象已经吸引了营销机构的注意, 广告巨头Organic正在研究客户会如何将开箱用于营销目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大型科技公司长期以来也一直认为, 将产品从包装盒中取出的“仪式”是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的一个过程, 视频则进一步传播了这种吸引力, 满足了更多人的欲望, 这些视频让人想到“很快, 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刻了”。
7、游击营销
2007年1月底, 为了宣传动画片《Aqua Teen Hunger Force》, 广告人员制作了一批灯箱, 三更半夜摆放在美国城市街头。波士顿警方以为是恐怖分子发动攻击的暗号, 发出“9·11”以来最高戒备警号。一轮恐慌后, 才知道是电影公司的宣传手段。这就是游击营销的最新案例, 该动画片大出风头。
游击营销原本教导中小企业如何用微薄的营销预算“以小博大”, 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是彪马依靠游击营销战术成为世界运动服装市场的“爆发型品牌”, 它曾组织了一场名为“节俭”的运动鞋比赛, 前卫设计师们用旧材料来设计运动鞋, 公司将最后生产出来的510双作品命名为“有灵魂的运动鞋”, 引起市场抢购。
三、结论
营销观念和方式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现阶段我国企业需要学习国外企业的营销观念和方式, 结合我国营销实践, 走出适合现代企业营销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文庆.现代企业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5) .
[2]倪东辉, 程淑琴.现代企业营销观念和方式的创新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 .
对于中美间消费品营销的对比分析 篇9
1、消费差异的根本原因。
消费品的消费差异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商品本身的类型所决定的。因为就人类自身的需求来看, 导致其产生需求并消费的动力主要需求本身。从经典的需求理论来分析, 人类的需求是存在一定规律的,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归属感、尊重与自我价值实现, 一步一步的向上发展。因此消费也是会随着人类的需求改变而变化, 这些基本的需求不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是一致的。因此导致消费差异的原因不是需求本身而是更多的来自与外界因素, 如文化、习惯、消费引导等。所以在分析中美消费品消费差异的时候不应当将需求作为导致差异消费的原因, 而应当更多的关注需求以外的客观因素。
2、中美供给市场存在差异。
要研究消费品的营销差异就应当从市场入手, 分析生产企业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是否存在差异。我国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 因此其引导消费与发掘市场潜力的能力也就偏弱, 这样就是导致了中美两国消费市场供给方法的差异, 也就导致了消费营销的差异。与美国市场相比商品的种类、数量、质量、价格组合、促销售后等方面我国企业甚至是市场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现有的营销方式还处在较为简单的思路与手段上, 不能满足消费者快速进步的需求, 更不要说培养潜在客户与挖掘市场潜力了。美国的市场则是在企业产品创新的基础上, 不断推出更加适合于市场与消费的产品和营销手段, 且可以与金融手顿相结合, 使得消费品营销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中美间消费品营销的差距
1、消费品本身存在的差异。
影响消费品营销的主要根源在于商品的种类, 品种多样才能使得营销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与多样化。美国在其市场化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而庞大的消费品商品体系,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生存就需要在市场细化上不断的做文章, 针对某一个类型的产品就会开发出适应不同人群, 不同价格、不同质量的产品, 这样的市场化进程就促进了产品种类的极大丰富, 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购买消费品的时候不会遇到“没有”产品的情况, 只是需要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样的市场对于营销策略只需要将重点放在包装与促销技巧上。反观我国的消费品市场, 虽然产品也在不断的丰富, 但是其消费品的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尤其是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起步较晚, 企业针对市场的划分不够细致, 往往是一个品类的商品有众多的企业在竞争, 缺乏强势的单品, 这样就导致市场竞争的日趋严峻, 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 营销手段只能沦为简单的“打折”, 无法在市场开发与潜力发掘中作出更好的业绩。
所以在这样的市场商品面前, 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消费品存在着差异, 此时所引发的消费倾向也就不同, 从中美的消费品种类与结构上看, 美国市场上的消费品显然更加有利于市场良性竞争与营销策略实现, 而我国的市场显然还不够成熟, 其引导消费与促进营销的能力也就弱。
2、价格促销与营销策略的差异。
价格与营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消费品的营销策略最终都将归结为价格的优惠。虽然背景与结果是相似的, 但是从美国市场来看, 灵活多变是其价格策略的主导, 各个档次的消费品, 无论品牌大小都会在不同的使其突出多样的价格促销, 此种让利与降价名目繁多, 且不会出现间断的情况, 始终保持吸引消费者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此种营销是企业发起的, 而并不是某个商场来实现。在此基础上零售商也会针对价格营销推出更多的组合策略, 如:将商品组合起来做为捆绑销售, 以此体现出更大的让利与实惠, 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外, 从促销手段而言美国市场上采用的促销手段不断推出新的花样, 给消费者造成一个花钱越多就越实惠的促销环境, 同时商家促销与金融信用卡相互关联, 为消费提供分期服务让赚钱消费成为一种超前意识。在促销的过程中, 商家还会注意做到促进持续消费的策略, 即在消费后会各种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一些定期的优惠信息, 这样的信息会随着传单、海报、网络信息等进入人们的消费过程, 加之已持续进行促销, 就会不断的吸引消费者进入到商场消费。反观我国的消费市场从企业到商家都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营销策略, 而简单的将促销与降价直接对等起来, 企业没形成一个长期营销的策略, 对市场的营销和引导力偏弱, 更多是借助零售商的力量进行营销, 不能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营销模式, 这从某个角度上看是一种市场不完善的标志。而零售企业也仅仅是为了各自节日而促销, 没有形成一个企业特有的营销与促销模式, 不能长时间持续吸引消费, 同时受到产品种类的限制, 不能提供更加丰富而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段, 导致消费者只是在节日的时候才会感到促销的存在, 不能使营销常态化的进入消费环节。
3、服务差异导致营销差异。
服务是目前众多企业与消费者都十分注重的营销环节, 但是就美国市场而言, 服务存在于各个环节, 尤其是售后服务, 例如:退货在美国无条件退货几乎是所有零售商都可以接受的惯例。只要购货的平整齐全至少在30天之内是无理由退货的, 且无论是正品还是打折商品都可享受自由退货。此种消费惯例就将购物风险降低为零, 消除了消费的顾虑。而我国的情况虽然正在逐步转变, 但是退货难的情况仍然是许多消费者心中的影响消费的顾虑, 所以从某个环节上看, 我国消费品市场的服务质量和理念仍然影响着营销。
三、弥补差异的措施分析
1、增加产品品类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主要有消费的欲望就可在美国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品, 而我国的市场则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两国之间的消费品营销差异, 首先应从产品的组成出发, 尽量提供更多类型的产品以满足消费需求, 这样才能实现更多丰富的营销手段来刺激消费。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市场都离不开产品这个基础。
首先, 应扩大产品组合, 实施的对原有产品进行替代升级, 并保证其生产的规模。如:服饰类商品, 虽然我国的轻功也相对发达, 但是其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路货上, 即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 一些设计仍然停留在跟风上, 自主品牌的设计实力偏弱, 同时尺码上没有动态化的跟踪市场需求, 即满足现今人口的形体需求, 许多尺码不规范, 导致销售受到影响, 一旦断货就会出现销售不利, 而且一部分不适用市场的型号浪费了成本, 因此应合理组合产品结构做到既丰富又适应。
其次, 市场商品的产品线应尽量完整。既保证产品的种类与型号相对丰富, 这是因为一个产品类型所吸引的客户群体是固定的, 而目前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个性化需求, 因此要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 就需要丰富产品线以及产品组合, 即在一种款式中利用个性化设计丰富其种类, 以此满足多种口味的需求。
通过产品的丰富, 可以扩大产品的选择余地, 同样不同的产品组合也可设计出多样的产品营销策略, 这样就可在消费品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知度, 因此从根本上看, 企业必须丰富产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才能使得营销策略有的放矢。
2、丰富价格组合。
价格是最为敏感的促销杠杆, 无论何种营销方式都必须以价格为基础, 在有利的有效措施消费者都会与价格向联系。因此价格的丰富其实也是一种营销手段。美国消费品市场之所以有丰富的营销手段, 与其丰富的定价方式是离不开的。而价格往往决定了产品的定位与受众, 丰富而多样的价格定位可以吸引更加广泛的消费群体, 从而获得更好的回报。
零售环节, 廉价特征是美国突出的现象, 不同形式的零售方式反映的不仅仅是销售的渠道而是多样的价格组合, 在供应与销售环节中, 厂商为不同的零售渠道提供不同价位的商品, 这本身就是一种最优的营销策略。而持有不同需求的顾客会进入不同的零售场所, 着本身就是市场成熟的标志。所以, 价格可以对营销起到关键的作用, 丰富的价格组合可以产生更多的营销空间。
从产品销售周期看, 产品的价格是营销周期的标志, 新品的价格相对高可以实现其开发、设计、生产的价值, 此时一些愿意享受新品的消费者会选择这样的商品进行消费, 而产品销售一段时间后就会打折与让利是因为其流行程度或者某些技术环境被新品代替, 抑或是过季等, 因此其价格降低可以满足一些注重实用的消费者的需求, 进而产生二次销售高潮。这样的价格策略, 就将消费划分为两种, 也就代表了两种消费思想, 更可以代表营销策略的改变, 新品的营销注重的是突出“物有所值”, 而打折换季的营销则是突出“物超所值”。因此价格的丰富与合理多样化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品营销的策略。
在现实中, 美国的市场是这样对价格进行调控的。以图书为例, 新书上市的时候, 总是将其包装设计的十分精美, 突出的是本身的价值, 使之吸引追求时髦者的目光, 吸引的消费群体是高消费着或者专业人士, 待此阶段销售过后, 印刷出品公司就会对同一本书进行平民化处理, 并降低其价格以适应市场推广, 主要是促进大众消费。此时一旦有新书上市, 此时平装书将再次进行价格调整, 即上百元的精装书在销售期完结的时候, 其平装书的价格甚至是其初期售价的1/100, 此种降价直至经销者认为达到其理想库存后才有肯结束。这样的营销实际上保证了图书的获利与清仓。与之相似的是, 服装销售更突出了价格策略的极致, 尤其是时装的价格变化之大是我国市场所不能企及的, 过季商品的打折力度往往可以让消费者产生出乎意料的实惠, 也会因此产生消费高潮为帮助厂商与零售企业出清, 降低风险与成本。
3、需求导向的技术设计创新。
科技发展影响这整个消费市场的需求转变, 因此以需求为导向的思路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指向标, 通过技术与设计的创新让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满意度, 而不是单纯的最求成本降低与利润最大, 这也是中美企业之间的差距, 此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产品开发的差异, 也就直接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产品结构。对消费品研究的湿乎乎, 不难发现美国企业十分注重产品的舒适度与视觉效果, 细致的设计为不仅仅为顾客提供了使用价值, 也是一种生活品质的享受, 而此种设计思路在所有的产品开发中都会得到体现, 因此其设计和创新的目标是满足人类本身的需求, 然后才是对成本和利润的追求, 所有消费品的生产与创新立足的是市场需求, 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使用与审美需求。我国市场上的产品开发还处在利润与价格的相互博弈上, 追求的是最基本的价格最低与成本最低, 利润则最大的简单的价值规律, 因此在市场需求出现改变的时候国内的消费品就不能适应此种改变, 而出现产品滞销。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消费者已经更加注重的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共存, 一味的最求便宜已经不再是消费的最终目标, 而合理性价比成为了消费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 产品设计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以需求为导向, 满足顾客对于舒适与美的需要, 应该成为当今社会产品设计的最高目标。
四、结束语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 中美间消费品营销的差异仅仅存在与营销策略本身, 因为企业、零售商、消费者共同组成的市场环境存在的差异而导致了中美消费品营销的差异, 归结起来主要是我国的市场细化程度差, 企业与零售商没有形成营销的持续机制, 不能对市场与消费者起到引导作用, 因此较美国的营销策略还存在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李凡, 邓家禔.消费品产品生产与营销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8, (01) .
[2]、陈伟, 郑佳.消费品企业营销战略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 2009, (09) .
[3]、龚红兵.关于消费品促销方式的探讨[J].大众科技, 2010, (12) .
[4]、韩明家.基于功能元的需求产品营销模式[J].商业经济发展, 2009, (06) .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篇10
在我国外语界正兴起的课程改革中, 强调教师在进行外语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学大纲设计者主要关注的目标。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提问是推动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策略之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中, 教师的提问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话语产出, 另外一方面也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其逻辑思考能力, 有效推理能力。教学的成败, 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生质疑, 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 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而言实际上也是语言输入的过程, 教师提问不同于知识点的传授, 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发展, 促进其通过问答的方式创造性地输出语言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缺少真实语境和大量接触语言习得的机会, 课堂中话语的质量往往决定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课堂话语中教师提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研究教师的课堂提问是研究英语课堂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学英语课堂可分为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语言水平整体上略低于英语专业的学生,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两类不同的英语课堂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 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的话语产出效果。
1 社会文化理论与教师课堂提问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 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以Vygotsky为代表的社会文化理论将语言的输出与输入进行了新的探索。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刺激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策略。而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介理论。中介是一种认知工具, 是一种符号系统即语言系统。人类的社会活动总是由符号系统调节的, 而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符号系统调节人类之间的互动行为, 同时促进人类思维的形成。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内化的作用, 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内化过程。在内化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教学不仅是向学生提供知识, 同时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语言知识的内化。因此,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方法。学生的个体认知的获得应先通过课堂中师生互动, 然后通过个体内心活动或内化然后形成自我认知。社会文化理论的“最近发展区” (ZPD) 概念表明学习应从学习者的个人实际出发, 在此基础上在成人或者能力较强的同伴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特别强调支架作用即指导者在学习者展示或呈现他们所学知识的交流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适时的帮助。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提问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有价值, 过高或过低难度的问题都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角色, 发挥其主导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2 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策略
通过对独立学院的同一位英语教师在大学二年级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为时一周的课堂观察研究及课堂录象, 客观分析了不同的两个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策略的不同, 学生话语产出的特点。在公共英语课堂中, 教师提出的展示性问题多余参考性问题。在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对参考性问题兴趣不是很大。通过课堂观察, 研究者发现在三话轮中学生的话语产出很少, 其英语表达能力有限, 主要是教师在说, 教师提问的句式较为简单和单一。对于教师的追问, 学生只是简单的词语及句式表达, 其等待时间较长。课堂上的时间是固定的, 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若说得多, 占主体地位的话, 学生自然就会缺少语言表达的机会。因此应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在综合英语课堂提问中, 教师提出的参考性问题要比公外课堂上的数量多。
3 学生话语的产出
公共英语课堂中学生使用的句式及词汇量都较为简单, 没有较为高级的词汇产出, 句式较为单一。究其原因, 这与教师的课堂提问有一定的关系。教师提问的句式较为单一, 展示性问题较多, 这对学生的话语产出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提问中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参考性问题在引发学生复杂输出方面的优势大于参考性问题, 但是更多的简单句水平的输出是由展示性问题引发的, 其中提问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对展示性问题引发输出产生了影响。综合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产出量明显多于公共英语课堂中学生话语的产出量, 在三话轮中, 教师和学生的话语输出量基本持平, 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 用追问的方法使他们有更多的语言输出。教师提问中的用词较丰富, 句式结构多样化, 学生的回答兴趣较为浓厚。整个课堂中是学生占主体的教学方式,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发挥其支架作用, 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从而促进学生更多的话语产出。
4 解决方法
在课前, 教师应做到提出预设问题, 将其分类。对于参考性问题, 应该多设置一些情景, 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追问, 激发学生思考并促进其更多的话语产出。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 教师设计提问的难度, 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也不能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脱节, 要把知识的难度控制在学生可以“够得着”的层面。即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 也不可让学生唾手可得, 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只有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的提问, 才是最有价值的提问。因此,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提出启发性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不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重要的知识点, 而是能否启发学生寻找解答的模式, 或者运用英语知识的相关技巧快速地寻求解决方法。同时, 问题的解决还能促进课堂上学生对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于教师提问语言要有价值。一些展示性问题的设计较为浅显, 无需思考就能回答, 或只停留在“yes or no”、“good or bad”、“right or wrong”的层次上, 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 限制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这样的课堂提问就会感到平淡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应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富于启发性, 能体现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提问语言要有层次性。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有层次, 有梯度。要循序渐进, 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由易到难的回答问题。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 又有助于学生战胜自我, 勇于并乐于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因而, 教师设计问题必须注意问题的难易, 让课堂中每个同学都有思考的机会, 每人都有答问的条件, 不同学生的回答及见解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 课堂提问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类型的英语课堂有其特殊的教学特点及教学方式,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提问策略。同时一个课堂中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有所差异,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及学习特点进行不同形式及难度的课堂提问。只有因材施教, 且教师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课堂提问水平, 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 使其有更多语言输出的机会, 从而促进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及思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2]Vygotsky, L.S.Thought and Language[M].A kozulin ed.Cambridge, MA:MIT Press, 1987.
[3]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 .
[4]李艳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策略研究.考试周刊, 2012 (55) .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 篇11
关键词: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分析,实施效果
“卓越”是应用型高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卓越营销师的培养是目前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培养综合素质高, 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与技巧, 具有学习、实践、创新、就业多种综合能力的“卓越”营销人才,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是高校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切入点, 它将教学的行为主体定位在学生自身, 而非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重在实际岗位需求和行业前沿动态, 而非传统理论沿革;在人才培养的效果方面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而非考试的成绩。目前高等院校相对封闭, 重点在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从分数来判断质量的高低。原有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效果监控与评价体系已不再适应形式的发展, 成为制约卓越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卓越营销师的培养应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注重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 实验、实训、设计、实习等教学形式在教学总学时中占相当的比例, 且实践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基本是基于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的。
一、卓越营销师培养的内容
2010年我国教育部门召开了教学改革会议, 明确提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 目的就在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卓越营销师是培训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实际培养人才之中需要教学的内容多样。
第一, 强调能力培养。能力是一个营销师最重要的要义之一, 对优秀营销师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层面, 能力也表现在人文素养上, 与思维、逻辑、沟通密切相关。另外, 还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诚信美德和职业操守。
第二, 要坚持实践优先原则。现今很多大学毕业生只掌握最基本的营销理论, 看看似掌握了教学的重点,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 营销工作做得也不好。实践是检验教学情况, 也是更好的应用理论内容的方法。与一般人才相比, 卓越型人才要具备更强的素质水平, 在动手能力上有明显的优势。对此, 在培训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 为学生搭建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 创新实践的方法和模式, 并利用实践进行考核, 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营销师。
第三, 鼓励参与创业。目前我国就业难的现状凸显, 很多毕业生都希望找到所谓的稳定的工作。卓越营销师是一个具有较强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学校要扩展他们的眼界, 重视对他们心智的培养, 鼓励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展创业, 并适当的给予鼓励, 以增添我国市场的活力。
二、卓越营销师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越来越完善, 在教学上也更为全面。但是在真正的培训过程中, 仍旧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而言如下。
(一) 人才培训模式匮乏
通过调查显示, 市场营销专业是目前市场上人才缺口最大的行业, 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职业。在卓越营销师培训模式上, 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还不够科学, 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只局限于理论知识、专业主干上, 实践教学也仅存在于实验室, 无法更好地应对多变的市场, 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二) 资金投入有限
资金是教学的基础, 也是完善教学水平的关键, 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就无法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效的学习平台, 实践基地同样不能建立。另外, 有些学校校区之间距离较远, 教师为开展工作而产生的各项费用较多。经费不足会使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严重阻碍教学质量。
(三) 师资队伍滞后
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多数教师是外聘的, 学校自身的师资能力不强, 教授级别和具有双师教学经验的人更是比较少。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卓越营销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还不够完善, 进而阻碍了教学的质量。
(四) 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外部性问题严重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中社会成本与收益以及私人成本与收益的不一致, 其可正可负。如一家4S店参与学校人才培养, 就可获得合格的汽车促销员, 好像是各取所需, 实则不然。按目前的招生规模, 大概为40人一个班。一个中等规模的4S店也就40人, 它是无法消化掉这个班的全体学员的, 即使能够消化, 也担心他们会在工作形成一个强大的学员团体, 将团体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从而妨碍公司的发展。
三、卓越营销师培养的新举措及其实施效果
从上述内容中, 可以看到卓越营销师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教学内容多样化, 并且明确了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未来有效弥补这些弊端, 高校教学要更加严谨科学, 并分析实施后的效果, 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 卓越营销师培养的新举措
首先, 培养卓越营销师必须要注重全面性和有效性, 强调新的教学方法。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将卓越计划放在教学的内容之中,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实践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 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实施“3+1”的培养方法, 大一至大三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内容、道德素养以及素质的教学, 大四的时候则加入全面的实践计划, 模拟企业进行环境实际考核, 做好教学衔接,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 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针对目前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 工作经验有限, 能力不强等问题。学校要改变过分依靠聘请的方式, 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 动态管理, 确保双师来源的多样性, 打造属于学校专有的师资力量。最后, 建立职业教育集团。企业在参与培养的过程中, 发现优秀的人才留给自己。如果动机减弱, 合作将难以持续, 如果不断更换合作企业, 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此, 可以和企业合作和合资, 培育职业教育集团, 使企业的培训职能与生产只能分离开来, 专职进行校企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转。
(二) 卓越营销师模式实施的效果分析
何叶荣教授的“123456”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但使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提高, 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有所增强。大部分学生可以一次性上岗, 其余学生通过再培训也能上岗。从近几年指导学生实习中可以发现, 学生上岗实习的应变能力增强, 观察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很多学生能为实习单位指出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通过实施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 学生的营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的实践分数、产品营销数量以及企业的满意度都有了巨大的上升, 与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密切的联系锻炼自身的能力, 缓解了我国营销师的就业形势。
四、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营销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也是社会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但是传统的培训模式无法培养优秀的营销人员, 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教学质量不高。对此, 相关院校一定要改变原有的营销培养方法, 通过卓越营销师的培训,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平、职业能力, 并做好实践考核与校企合作, 从而增强实施效果, 培养出真正配得上“卓越营销师”称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奉祁薇, 周良荣.“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下基于TQM理念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 2015, (31) :448-449.
[2]何叶荣, 李玲.“卓越”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2) :118-121.
[3]田泽永.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建设背景下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5, (1) :58-59.
[4]蒋苁, 周良荣, 刘雅兰.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卓越营销师课程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 2015, (23) :388-389.
[5]金阿宁.中医学“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 2013.
[6]施晓秋, 金可仲.卓越计划“3+1”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4) :40-44.
【市场营销策略对比分析】推荐阅读:
市场分析营销策略07-23
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05-23
格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07-01
百安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06-14
张裕公司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分析05-21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略对比11-06
市场营销策略创新07-20
会展市场营销策略10-17
目标市场营销策略05-23
产品市场营销策略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