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业化运营

2024-07-09

企业专业化运营(精选12篇)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1

1 BOT模式概述

BOT, 其英文为Build--Operation--Transfer, 从意思上理解便是建设、经营和转让,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具体指的是建设单位全体负责一项工程项目以及其基础建设项目, 其中包含四个方面, 即建设、运行、维护以及转让。BOT模式, 作为一种合理完善的经营模式, 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它从根本上降低一次性自己投入的压力, 就政府而言, 还能在技术上以及运营上, 降低程序难度, 是政府运行的理想模式。BOT在我国发展的阶段不长, 但是其显示出来的优势十分明显, 当前而言, BOT模式已经逐渐演化成内资投资方式,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这种模式, 亦可说成是准BOT模式, 随着BOT以及准BOT模式的逐步推进, 目前而言, 均称之为BOT模式。

长期以来, 在城市生活型污染治理过程中, 一直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治理投入不足, 二是治理设施效率低下。在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领域, 我国以往采用政府独家投资建设的模式, 面对环境基础设施巨大的历史欠账和现实需求, 这一传统模式显得力不从心。同时, 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中, 政府垄断、非商业化运营和缺乏竞争导致运行成本偏高, 有限的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不少地方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BOT项目对环保行业来讲也就是涉及到的废水处理收费问题。我国水价改革十分频繁, 使得我国BOT市场也日益火爆。从2001年起,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在进行水价的上调。在01年底, 我国30多个大中型城市把水价由原来的 (98年) 的0.14元/吨上调到1.27元/吨, 其涨幅折合每年来看, 达到18.5%, 改善了原来水价较低的情况。作为大型城市来说, 在2000年之后, 其工业用水、居民用水以及商业用水的价格上调幅度为:24.6%、25.7%以及30.8%, 这些城市包括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地, 更为重要的是, 其污水处理费用 (通常上称为排污费) 上调幅度接近80%, 09年到10年, 其上调趋势仍在继续。虽然,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水价都进行上调, 但是与国际上相比, 还是远远没达到国际水平。因为我国每年的水费支出大约为居民收入的1%左右, 而国外基本保持在4%附近。就我国污水处理形式来看, 居民综合水的成本大约在1.5元左右, 而供水的价格一般保持在2元左右, 因此这一的情况处于水价比较低的水平, 我国地大物博, 很多地方的水价也不尽相同。从01年到10年水价的总体趋势而言, 水价上调一直都是必然的趋势, BOT模式应用于污水厂企业化运营当中, 也是历史的必然。

2 BOT模式在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企业化运营中的应用

2.1 污水厂成本组成

BOT项目成本直接关系到资金结构的组成, 直接影响到投资方以及政府的投资风险, 对于不同的对象, 其资金结构也不尽相同, 为平衡各方的经济利益, 所以在污水厂资金成本组成方面, 必须充分考虑。所以各方的条件经过平衡将最终反映到项目的资金成本上。就BOT模式的投资成本而言, 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自有资金, 另一方面便是银行贷款, 因此负债一般是由银行贷款来提供, 而权益资金理应是中标单位来负担。一般而言, 污水厂项目的资金成本为:

其中:α+β=1

故R=αi1+ (1-α) i2=α (i1-i2) +i2 (式2)

式中:R-项目资金成本, α-债务比率, β-权益比率, i1-债务成本, i2-权益成本。对投资方而言, 项目的投资利润率必须大于或等于项目资金成本。

就污水厂而言, BOT模式项目总成本一般是由固定成本以及可变成本构成, 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以及可变成本两者之和。在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 其成本即处理一吨污水所费的资金。BOT污水处理项目的固定成本由固定资产, 包括厂房、设备等投资折旧费组成。可变成本由基本电费、电镀电费、药剂费、水费、污泥费、人员工资、取暖费、维护费、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和财务费等部分组成。

根据BOT方式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 发展商所收取的水费可用式3表达:

式3中, P-发展商收取的水费;

CO-维持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的费用:

CR-污水处理厂在经营中的更新费用:

CB-银行还贷 (假设等额还款) :

CP-投资人的收益。

实际计算时:对于任何污水处理厂都大致相同, 故不专门进行考虑。在式3中:

CR= (总投资×更新率) /年水量 (式4)

其中:j1为年利率。

根据以上的分析, 投资利润率假定为项目资金成本。现在仅对与使用资金有关的各项进行综合计算。则:

PC=总投资×{更新率+投资利润率+[i1+ (1+i1) n/[ (1+i1) n-1]/年水量 (式8)

式中, PC--水费中所含的资金成本价格 (不考虑税费) ;

Pb--年吨水投资价格;

Pb=总投资/年水量;

D--更新率:

r--投资利润率。

2.2 BOT模式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作为污水处理厂的BOT模式中, 其投资方往往是企业或者是个人作为法人, 所以, 在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 其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以及个人的直接利益, 作为企业和个人, 当然更为关注的是污水厂运营效果。当污水厂建设完工之后, 其运营管理必然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便是污水厂内部运营管理, 其二便是污水厂对外来污水的接纳所采取的收费管理。作为污水处理厂自身内部的运营, 其效果的好坏是其收费管理的必然前提, 所以一个污水厂如果合理进行相关收费, 必须保证污水厂正常的运行状况, 保证水质处理达标。BOT模式进行污水厂运营, 能有效制定污水厂内部的相关维护措施, 节约成本, 使得盈利效果达到最大化。而污水厂对于接纳外部污水所进行的收费, 是关系到污水厂盈利最为直接的方式, 而当前就我国形势来看, 可从两方面来增加盈利。其一是通过政府增加水费, 其二是公司自身监理系统分别收费系统。第一种适合大中型城市, 其人口众多, 便于统一管理。第二种适合工业密集的区域。BOT模式要求既保证污水厂正常的运行状况, 又要保证降低成本和最求利益最大化。在保证理想最大化方面, BOT能从以下两方面来实现:

1) 降低固定资产投资

建设、运营以及转让是BOT模式的精髓, 就投资方来说, 其必须采取各项策略来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 对于无明显功能的构筑物, 尽可能不进行建设或不设置。尽量采取一些功能多的构筑物, 来进行成本的优化。BOT模式要求设计过程中利用到限额设计, 所以其在设计中, 既能满足污水厂处理水质以及水量的要求, 而且还能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2) 降低运行成本

BOT项目的运行费用大部分由政府相关部门支出,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该项目的运行成本, 减轻相关政府部门的压力, 提高投资人积极性, 现一般采用排水收费标准, 即将排污量做作为收费多少的主要指标, 在政府投资一定的情况下, 运行成本越低, 收益越大, 利润越高,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摘要:当前形势下, 我国盛水污水厂企业运营模式已逐渐采用BOT模式, BOT模式可以缓解政府一次性投资的资金压力, 还可以解决政府技术和运营上的困难和投入, 是政府的理想选择。文章阐述了城市污水厂BOT运营模式, 分析了BOT模式在我国城市污水厂企业化运营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污水厂,企业化运,BOT模式

参考文献

[1]常杪, 林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建设现状分析[J].给水排水, 2006, 32 (2) :101-106.

[2]邵素娟.浅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化运营[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2) :54-54.

[3]周锋, 吴浩汀.以BOT模式投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 2003, (12) :51-56.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2

实训报告

姓名:董文财 学号:2011420101655 班级:财务管理(6班)

所属公司:北京爱贝尔童车制造有限公司

所属部门:营销部 公司职务:营销部经理 部门其他成员姓名:高平个人邮箱:1050132448 指导老师:张丽

上课时间: 20 14 — 20 15 学年第一

学期

第 15-16 周VBSE跨专业企业运营仿真综合实训报告

(空一行)

正文

字体用宋体,正文标题加粗

字体大小 5号字

两端对齐

行间距18磅

段落首句空2个字符(四个空格)

段落之间不允许空行

字数:3000左右,下浮动10%(2700),无上限。

页面设置,左边距3cm,右边距2cm,上下边距各2.5cm,统一左边装订,页脚居中显示页码。

首先,我来说明下我选择营销部经理这个职位的的理由,理由有三:

一、首先我抱着一点点偷懒的情绪,我想当然的选择了营销部经理这个岗位;二,它不像CEO、财务部经理等职位那样注明度高,需要做的事情多,而且能够让我体验下当经理的感觉,也是一种历练,三、我放弃了我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的相关的工作,和自己相对了解的会计类的工作,进而想尝试一下营销部这样一个企业营运的重要部门。这个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份需要有大能力的人才能够胜任的工作。接下来,我来介绍下营销部经理这个岗位的职责:

一、期初建账

1、老师给我们发放企业上月度的相关账目数据和表格,我们根据数据建立新的目。

营销部经理仔细阅读账目和表格,需要填制销售发货明细表,填表的时候需要注意时间,销售发货明细表有发货时间和收款时间。

2、除了需要填制的表格外,老师给我的资料还有其他很多的数据,营销部经理

要仔细观看,将一些重要的数据自行记录下来,以便于接下来工作,也许后面的工作有需要资料上的数据,所以经理在非常仔细的观看资料。

3、审核借款单

1、销售专员填制借款单。由销售专员去出纳那里领取借款单,然后填写借款单。

2、营销部经理审核借款单。营销部经理审核由销售专员提交上来的借款单,确认无误后在借款单上签字再交还给销售专员。

3、财务部经理审核借款单。销售专员将经理审核后的借款单交给财务部经理审核,财务部经理确认无误后在借款单上签字,再交还给销售专员。

4、销售专员拿着审核后的借款单去出纳处领取现金,然后销售专员将于出纳处领取的现金上交给营销部经理。

5、出纳将从销售专员处领取的借款单移交到成本会计处,成本会计员根据借款单填制记账凭证,填制完后再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明细账和现金日记帐。审核借款单应注意的要点:

1、经理审核借款单时应仔细查看,看借款单上的金额是否正确。

2、金额数字大写书写是不是规范,有没有定格写,金额小写是不是顶着人命币符号写。

4、审核合同会签单

1、销售专员填制购销合同书。销售专员再经理处领取空白的购销合同书,根据老师发的资料填制购销合同书。

2、财务部经理盖章。销售专员确认合同书填写无误后,将合同书交到财务部经理处,财务部经理审核确认无误后,在合同书上盖上合同专用章。

3、客户在合同书上盖章。销售专员将盖有公司合同专用章的合同书交给客户,客户确认合同上信息无误后在合同书盖章。

4、填制合同会签单。销售专员在行政助理处领取空白的合同会签单,根据合同书填写合同会签单。

5、销售部经理审核合同会签单。经理审核销售专员上交的合同会签单,确认信息无误后,在合同会签单上签上自己的意见并且签字。

6、销售专员将经理审核后合同会签单交给行政助理,由行政助理保管。审核合同会签单应注意的要点:

1、看合同书上的公司的名称是否是公司的全称。

2、看合同书上的填写的数量和金额是否正确。

3、合同书上的盖的章是不是正确,章所盖的地方是否正确。

4、查看合同书上盖的章是否齐全。

以上就是我对营销部经理这个岗位的职责和我个人对它的了解。在整个VBSE的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简单的将就是一下几点:第一点、对于营销这一整个部门有了很清晰直观的了解,它的人事组成、部门规范、部门职责等等。第二点、在于另一方面的认知的改变,不管是对于销售部经理一级其他的岗位,还是对于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企业与银行、行政部门的联系,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的认知,都有了很大的改观。第三点、自己的抗压能力得到提高,初次实习,对于营销部经理这个位置还是很陌生的,刚开始进行任务的时候,对于漫天的数据都是一头雾水,自己也十分焦急急躁,然而经过努力解决掉问题之后,回头看,其 实那些问题不过尔尔,看看指导书,读一读 ppt,都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第四点:团队的合作,以及沟通能力。整个公司是一个整体,公司运营离不开和各部门 的通力合作。拿仓储部门来讲,需要和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人力部门,车间都要建立起良 好合作的关系,团队的每一步都是大家参与的,高度密切的,息息相关的,不允许有任何一 个部门出现差错,因为试错成本极高,部门不允许,公司更不允许。最后,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选择财务部门,毕竟我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员,而且在 实习中我体味到了财务部门对于专业知识的依赖性以及在企业招聘时的不可或缺性,这必然 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还是对于没能选择财务部门,还是有点惋惜,希望下次再有 机会能够历练一下。也许还会选择 CEO,一方面,这个职位光环依旧;另一方面,虽然实训 任务不多,但是演讲、ppt 展示、协调员工等等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锻炼。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理模式;比较;创新

改革背景下,相当大比例的事业单位体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财政虽仍对事业单位提供财政保障,但事业单位运行及发展资金已不能全靠国家财政。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也对事业单位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科学的管理理念缺失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滞后,在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既缺乏市场经济理念,也缺乏风险意识。

2.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混乱

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方面,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缺失严重。没有内部的审核与监督制度;没有固定财产的定期清查管理制度;没有单据的规范化报销制度,责任不明、隶属不分、管理混乱都是事业单位无可回避的问题。财务制度的管理混乱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的确造成了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巨大困难,这同时也是其财务管理的哏节所在。

3.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难以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队伍素质普遍较低。一方面是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缺失;另一方面又是相应的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现有会计人才素质低下、思想意识不足,主要表现为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等。

二、新旧财务会计制度比较

1.增加会计科目及相应的核算内容

新制度新增了与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如,在国库集中支付部分新增“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在部门预算管理部分新增核算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内容的等。

2.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确定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摊销是对除固定资产外,其他可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减少当期利润,但对经营性现金流没有影响。

3.实现基建数据与会计大账数据合并

《事業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基建投资,在按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至少按月并入单位会计“大账”。

4.完善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

新制度在收入、支出、结转结余核算中要求对财政资金进行明细核算,有效避免了财政拨款资金间混用、挪用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财政预算执行控制。

5.规范非财政补助结转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八大变化中,包括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动态反映事业单位多渠道资金的全貌和流向及最终的结转结余情况,有助于规范事业支出和分配行为。

6.明确资产计价和入账计量原则

固定资产计价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它的正确性同时关系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及企业收入与费用是否配比;经营成果的核算是否真实。它包括初始计价(取得固定资产时成本的确定)、期末计价(固定资产期末价值的确定)

7.全面完善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新制度通过新增、合并、重新归类等方式,设计了全新的会计科目体系;明确了各会计科目确认计量原则,调整了明细科目的设置,完善了科目核算内容,给出了更详尽的科目使用说明。

8.完善财务报表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也满足企业投资者 债权人、社会投资者需要 能反映经营状况等会计信息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须编制和对外报送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三、对财务创新的思考

1.转变发展观念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既要增强自身法律意识,也要严格遵照其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开展工作,将科学管理、科学引导理念带入实际工作;既要面对市场,也要保有风险预防机制,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市场经营活动。

2.健全财务制度

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使之与自身发展与改革相适应是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诸如建立审查制度、检查制度、理财制度都是事业单位可选择的改革方向。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既要加大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的重视,也要强化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会计制度,不断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投入是发展形势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

四、事业单位会计企业化的可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并不缺乏企业参与公益的事业性活动的例证。同样,事业单位也可进行开创性尝试。科学理财、促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都是事业单位应进行的改革尝试。可以说,财务管理方面,现代企业与事业单位存在广泛的共性基础,两者交叉核算也完全可行。如,“国家大剧院”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但除自身经营演出节目创收外,还有三分之一收入是财政拨款,因此,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深化与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的大背景,且2012年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过程中,重新修订了会计核算,主要改变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引入折旧”等概念,加大了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准则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二者间趋于统一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冰.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及对当前公司运营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2.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4

一、科学管理、规范服务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高校后勤长期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思想陈旧、观念保守、体制落后、工作被动、程序混乱、缺乏活力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与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极不适应。所谓科学管理, 就是把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层层分解, 使工作的任务、程序、标准、措施、责任、时限、检查、反馈等环节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也就是让管理的大手深入到工作的每个细枝末节, 对管理的过程和末端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是一项繁杂的工程, 但又是管理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可以说, 科学管理的程度, 直接反映着高校后勤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影响高校后勤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系高校后勤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高校后勤的科学管理应该说大有文章可做。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大到整个后勤各类工作制度、管理办法, 小到每项具体工作的操作规程、办事程序, 都应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让规章制度成为保障整个后勤正常有序运作的基本规则。其次, 狠抓制度落实,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强化奖惩制约措施, 实施全程控制。再次, 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向行业规范靠拢。这是高校后勤企业化的方向和目标。高校后勤要以相关行业的标准为参照, 对每项工作、每个工作步骤进行量化分解,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执行规则, 向社会相关行业看齐, 努力实现与社会企业的全面接轨。

工作性质决定了高校后勤的工作内容以服务为主。所以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规范服务, 整体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规范服务包括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形象、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服务回访、服务承诺、服务监督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首先, 要全面提高服务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服务对象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服务者应在思想上端正服务态度, 认清自己的岗位特性, 合理地进行角色定位。加强言行举止方面的修养, 大力倡导文明用语, 推广行业礼仪。强调仪表修饰, 窗口性岗位实行统一着装, 挂牌服务。其次, 服务过程要追求完美, 给服务对象提高最优质的服务享受。服务者在工作中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善始善终, 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精, 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争创一流水平, 让服务对象满意。最后, 服务监控措施要跟上, 不断改善服务质量。要制定科学系统的服务评价与考核体系, 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认真对待服务对象的意见,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科学管理、规范服务是高校企业化运作的基本功。只有科学管理到位了, 规范服务到家了, 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才能为企业化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

二、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利润最大化, 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可见, 提高利润的基本途径有两个, 即增加企业的总收益和降低企业的总成本。由于高校后勤产品的定价要接受学校或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监督和控制, 在需求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增加总收益受到很多主客观环境的限制, 所以控制各方面的成本支出, 就成为高校后勤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所谓成本,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等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的总和。由于在企业运作中发挥作用的形式不同,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高校后勤的直接成本是在服务、生产或经营过程直接发挥作用的的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能源消耗费等, 间接成本是在服务、生产或经营过程中间接发挥作用的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管理费、燃维费、接待费、固定资产占用费等。所以, 高校后勤应该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着手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比如, 可以通过合理设岗、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等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招标、议标、建立原材料基地等方式努力降低原材料价格, 通过强化管理手段、引进高科技产品等途径有效控制能源消耗, 通过挖潜增效、廉洁自律等措施合理压缩管理开支, 通过合理调度、协调生产等手段提高资产、设备的利用效率等等。

成本控制、提高效益是高校后勤企业化运作的力量源泉。只有成本控制好了, 高校后勤才能不断积累雄厚资本, 壮大经济实力, 创造最佳的综合效益。

三、合理定位、开拓市场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失去了市场, 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高校后勤的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即校内市场和校外市场。在社会化改革以前, 高校后勤实行封闭性政策, 基本垄断了校内市场, 既排斥校外企业的进入, 也限制自身向校外发展。所以这时期的校内市场如一潭死水, 缺乏生机与活力, 市场的基本特性很不完备, 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近几年,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校内市场蓬勃发展起来, 校外市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开拓。

在当前形势下, 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的企业化运作水平, 必须对高校后勤给予合理的市场定位, 走“内为基础, 外为补充, 以外补内, 内外结合”的道路。要立足校内求生存, 面向社会谋发展。校内市场是高校后勤的根据地, 校外市场是高校后勤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后勤首先应该牢牢站稳校内市场, 广泛引进竞争机制, 刻苦锻炼干部和职工队伍, 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尽快形成强势的品牌效应;同时不断加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适时注册社会的法人企业, 积极稳妥地参与校外市场的竞争, 健康地发展壮大高校后勤产业。也就是说, 高校后勤要以校内市场为主体, 校外市场为两翼, 在主体发展成熟基础上, 奋力伸展两翼, 带动整个后勤产业的腾飞。

校内市场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 市场需求相对固定。校内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教职工需求市场、学生需求市场和教学、科研需求市场。对每类市场, 可以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 搭建不同的竞争平台。教职工需求市场, 社会属性比较强, 可以率先推向社会, 打破高校后勤的垄断局面, 允许社会企业平等参与竞争, 让教职工自主选择优质的服务。学生需求市场和教学、科研市场, 关系学校的稳定大局, 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保护, 充分维护学生的消费权益, 维持正常的办学秩序, 突出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和育人功能, 以自建内部竞争平台为主, 慎重妥善引进社会竞争。

校外市场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既有无限商机, 又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高校后勤在开拓校外市场时, 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 对校外市场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对校外的开发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详细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 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努力规避市场风险。其次,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各方面优势, 认清自身的专业特长、技术特长, 合理利用高校的文化和品牌效应, 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地制定校外市场战略, 优先占领便于发挥自身优势的阵地。第三, 在企业化运作逐步规范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依靠高校的科研和技术力量, 加大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 拓宽和延伸高校后勤的发展领域, 壮大自身综合实力。

合理定位、开拓市场是高校后勤企业化运作的基本策略。只有认清了形势, 做好了定位, 站稳了校内外市场, 才能为高校后勤的发展开辟美好的天地。

总之, 管理、成本和市场, 是高校后勤企业化运作的关键环节, 也是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向深入必然要求。只有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工作, 高校后勤才能真正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稳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大大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使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最终变成社会化的高校后勤, 使高校后勤实体最终成为社会化的企业。

摘要:实现企业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本文认为高校后勤企业要充分把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契机, 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的企业化运作程度, 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企业化运营

参考文献

[1]关于实现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后勤集团总经理黎玖高在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华北地区协作会2008年会上的讲话.

[2]张颂宪, 冯沈萍.科学发展观对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义.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04) .

新媒体运营经理专业简历 篇5

2. 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内部立项、政府立项、招投保方案组织等重大业务活动;

3. 负责平台架构、产品研发、网站运营、网络运维等完整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2013/5 — 2014/9:XX有限公司[1年4个月]

所属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

总经办 运营专员

1. 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行业客户信息化建设;

2. 负责运营商战略合作和其他省市项目合作拓展。

3. 运用舆情系统建立公司及客户产品活动监控;

教育经历

2009/9— 2013/6 上海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愿意吃苦受累,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作风优良、待人诚恳,人际关系良好,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对事情认真负责,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自信、乐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 新媒体运营年终总结报告

★ 新媒体运营培训心得体会

★ 新媒体运营求职自荐信

★ 新媒体运营工作自查报告

★ 新媒体运营实习月总结

★ 新媒体运营专员工作的岗位职责

★ 自媒体运营岗位职责

★ 新媒体运营主管的工作职责有哪些

★ 新媒体运营主管岗位的具体职责

浅议会计专业中小企运营模式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小企业 运营模式 人才培养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对推动我国经济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这使人们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会计相关核算与财务管理对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就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形势来看,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以适应企业规模发展成为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话题。下面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会计重要性与特殊性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出适应中小企业运营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小企业运营中会计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中小企业运营发展与大型企业发展有着较大差异性,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有着自身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以及相关工作和资金运行实现了高度统一。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组织结构形式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也相对较多。这些企业的主要特征在于企業业主通常只有一个或者几个,自身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在企业管理中通常业主既是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控制权与索取权,这就造成本身股份分散的中小企业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衍生出现较多相关问题。

其次,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实际情况与制度规范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中小企业业主对会计工作认知程度有限,甚至对会计工作存在误解。诸多中小企业业主独断专行,这直接使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以及相关核算出现秩序混乱方面问题,进而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给企业发展造成较大损失。由于会计核算以及相关会计工作问题,造成会计实际操作情况与制度规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企业长远规范发展。

最后,中小企业的成本费用分布以及会计核算处理不均匀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中小企业发展要克服自身狭小的市场规模,以及自身生产规模的限制,不断降低企业发展所需成本,对相关财政支出进行缩减和控制。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直接使企业融资成本升高。在企业长远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压力影响,这个过程中负担较重,同时由于资本积累的大量占用也给企业规模扩大和调整产业结构造成影响,这对企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有着限制性影响。

二、基于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重要。在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实施:

(一)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角度来分析,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即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职业道德双管齐下。会计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与现阶段最新会计相关法规、制度进行传授,从教育层面出发,培养会计人才的职业性,提升职业道德综合水平。

(二)突出专业意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观念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投资绩效越来越体现在专业适应对路上。如何而对中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前者与中小企业用人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契介,后者与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

(三)“学习”与“练习”相融合

“学习”与“练习”相融合主要是指会计专业人才在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与实现锻炼相结合,通过实践练习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职业业务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基础实践训练基础上扎实会计相关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并注重技术创新,培养综合性人才。在特色科学的教学模式下,通过有效的实践训练更能够促进专业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全面教育

通过全面教育才能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在中小企业发挥优势,提升自身价值,为中小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全面教育即包括教师教学,也包括企业教育。在教师教授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的重要性和专业性。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构建,引进先进教学理念能够打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基础,打好人才培养基础保障。在企业发展教育中要对会计专业人才不断进行职业教育,使会计专业人才认识到自身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效率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规范工作行为,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来看,加强中小企业专业会计人才培养对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有效促进中小企业专业人才培养效率,要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会计专业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实现更优质的会计服务。为提高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要从职业教育出发,培养会计专业意识,只有加强教学与实践相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中小企业输送合格优质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敬采云.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7.

[2]张文平.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小企业需求视角[J].成才之路,2011,12:75.

[3]李芳.中小企业财务监管问题探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4]杨艾.会计专业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

[5]吕均刚,熊绍刚.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85-87.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7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 对于物流管理而言, 岗位专业技能的掌握, 需要依托真实的工作场景, 真实的业务流程, 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实践效果。目前, 各高职院校都对实训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 常见的模式有:课堂模拟实训、自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

1.1 课堂模拟实训

优点是可以及时进行实训, 时间的连续性强;缺点是缺乏最真实的企业环境。

1.2 自建实训基地

优点是可以最大化还原企业真实工作情景;缺点是资金投入巨大。

1.3 顶岗实习

优点是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专业操作技能;缺点是属于阶段性实习, 无法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 时间的连续性较差。通过校企合作, 构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不但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实训, 保证时间连续性。还可以通过企业注资, 解决院校资金短缺的困难。因此, 建立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非常有效的途径。

2 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模式

2.1 合作企业的选择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两个: (1) 超市等流通企业, 如沃尔玛、武商量贩的配送中心; (2) 各大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申通、圆通、顺丰等。综合考虑物流学生就业方向, 同时结合高校消费群体特点, 现规划出以下两类较适合的物流校内企业。

2.1.1 校内超市。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为大型连锁超市, 如何让学生在校园期间掌握超市等流通企业的物流操作能力, 一直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一般远离城区, 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离超市购物点较为偏远, 学生购物需求不能很好得到满足。因此, 学院可通过与大型连锁超市合作, 成立校内超市实训基地, 一方面, 让学生的流通企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升;另一方面, 也解决了学生的消费需求。此外, 对于企业而言, 又可以开拓市场, 增加销售业绩, 正可谓是一石三鸟。

2.1.2 快递服务站。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校园快递服务的需求迅猛发展, 每天收发的包裹、信件数以千计, 然而, 师生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上, 缺乏时间随意性。当快递到达时, 无法第一时间签收, 给广大师生造成极大的不便, 同时也耽误了快递人员的工作时间。再者,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离校时都有大量物资需要办理托运, 这些个人物品都是大体积, 高重量的物品, 如衣物、被褥、书本等。快递服务站的诞生也可以解决毕业生行李托运的难题。因此, 高职院校可以与各大快递公司合作, 成立快递服务站。向校内师生进行快递代收代发、快件短期储存、代充话费、节日礼品配送等服务。

2.2 具体实施方案

2.2.1 合作框架。

学院提供场地, 配备相关教学的实训设备;企业提供专业的作业设备, 提供用于学生实训的岗位、项目;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确定合作框架, 明确双方职权。

2.2.2 教学与培养

(1) 课程设置。根据物流行业职业技能特点, 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 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内容, 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2) 教材开发。校企双方根据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制定实训教学大纲, 并且根据大纲要求, 编写配套的教材。教材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与此同时, 要适当加大实训环节教材的编写。实训教材应明确实训任务、实训目的、实训进度、所需器材、涉及作业工具等细节内容。同时, 每一个实训任务均应设计相应的考核表格及实训报告, 以规范学生的实训进程。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基于企业的工作过程来开发, 根据企业业务流程,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可将企业的作业过程分解成若干子任务, 每一个子任务均融入企业操作的技能要点。同时, 实践操作部分可在校内企业的真实环境开展现场教学, 使学生现场参与作业过程, 提升实践技能。 (4) 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普遍在实践操作方面, 相较于企业工作人员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物流校内企业的实训教学中, 应积极聘请企业专家成为实训指导教师, 并且要把企业师资放在主要地位。与此同时, 校内专业教师应积极配合企业师资, 两者共同开展专业实训教学活动。 (5) 课程考核。在课程考核环节, 应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方案, 生成具体的考核表格。在考核过程中, 重视实践过程性的考核, 弱化卷面的考核。考核由企业考核与学院考核两部分组成。考核的指标应全面、科学。具体指标可由技能掌握程度、工作态度、工作质量、职业素养等组成。

2.3 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管理

校内企业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必须依托合理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关键点在于企业的正常工作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的有机结合。为此, 校企在合作的初期需要加强沟通, 共同制定出各项管理条例。如《校内企业实训协议》、《校内企业实训管理办法》、《校内企业实训安全管理办法》、《校内企业薪酬发放方案》、《校内企业实训考核方案》等管理制度。

3 物流校内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校内企业的产权归属不明晰

校内企业是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 院校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机构, 它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因此, 院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 产权的划分界定存在争议。因此, 如何明确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权属划分、职责认定成为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3.2 管理体制缺乏规范

院校与企业对应着两套完全不同的管理机制, 双方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学院管理的出发点是完善实践性教学, 而企业管理的出发点是获得丰厚利润。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因而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3.3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企业专家的工作非常忙碌, 无法保证能长时间固定在教学岗位, 企业师资的变动频繁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也使得实践教学的进行受到阻碍。因此, 如何协调企业师资的教学与工作也成为了校内企业运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 共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贴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促进了物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 还开创了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创新格局。综合以上观点, 校企共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是有效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 构建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 一方面, 既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实训, 保证时间连续性。另一方面, 又可以通过企业注资, 解决院校资金短缺的困难。因此, 建立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非常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物流,校内企业,实训基地,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韦进, 沈时仁.商贸类高职“校中厂”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2) :175-180.

[2]李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5 (4) :175-180.

[3]宋志国, 陈剑鹤.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意义探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6 (10) :125-127

[4]张则岭.客户服务管理专业“校中企”运行中的问题与建议[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7 (4) :92-95.

[5]柳金东.新形势下“校中企”运营模式的探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0, 6 (2) :55-57.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8

应该说, 科技园区建设运营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手段、新途径。科技园区对园区专业化运营服务的市场需求也随之而来。目前科技园按照运营模式主要可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驱动型两大类。但这两种模式都有利弊, 为了避免单一“政府主导”及“市场驱动”这两种模式开发运营的弊端, 以及随着科技园专业运营公司的出现, 一种新的科技园开发运营模式已经诞生, 即“政府主导, 企业专业化运营”模式。杭州湾信息港作为一个政府全资投资建设的高科技园区, 正在尝试摸索走这样一条科技园的创新运营模式之路。

一、科技园开发运营的两种主流模式

科技园按照运营模式主要可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驱动型两大类型, 在国际上这两种模式都有典型的案例。

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应该说可以作为政府主导型的科技园典型代表。筑波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靠政府指令, 从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等整个过程和运行, 完全是政府决策。

美国的斯坦福工业园区是市场驱动型的典型代表。市场驱动型是指在市场经济机制推动下, 借助民间风险投资支持, 并利用大学教学科研资源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由此催生一批有活力的高技术企业。但是除了这两种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弊端的暴露, 以下进行对比分析。

1. 利好

政府主导:政府管控、迅速启动;制定有力产业政策支持;不追求投资利润, 能更好的培育和发展产业, 形成产业高地。市场驱动: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 迅速市场信息对称;由于公司机制的灵活性, 能有更多专业人员的加入;执行效率比较高, 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收益。

2. 弊端

政府主导:政府财政支持压力大;机制的制约, 不能更专业的实施招商、推广及后续服务;同市场信息失灵。市场驱动:需要开发政策支持, 很多成为“跑马圈地”的由头;追求利润, 最终使项目沦为房地产开发;政府不能很好的把握产业招商的质量。

二、科技园区的迅猛发展, 给专业化服务带来机会

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以科技园区为载体推进科技创新, 以科技园区为抓手, 提升城市形象, 促进结构调整, 打造经济增长极, 成为工作的常态。

很多高科技集团凭借自身的优势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进入科技园 (科技地产) 开发的行列。如东软在大连、成都、海南均推出了有主题的科技园 (科技地产) 项目;北大方正国际在原有房地产的基础上, 介入科技园 (科技地产) 开发, 在云南昆明计划小语种产业基地的投资开发;浙大网新在杭州、宁波、上海、淮安、舟山、南昌、无锡等地投资开发科技园。

正如蓬勃的房地产业催生了专业的房地产服务链条一样, 迅猛发展的科技园正在呼唤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服务。

三、科技园开发运营新模式的诞生

一般科技园开发运营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前瞻、科学效率、质量富区裕民享受回报园区开发建设、招商运营、产业发展、再建设等环节。从这个生命周期,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工作内容, 因此为了避免单一的“政府主导”及“市场驱动”这两种模式开发运营的弊端, 以及随着科技园专业运营公司的出现, 一种新的科技园开发运营模式诞生, 即“政府主导, 企业专业化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 兼顾政府与企业的诉求和利益, 契约化又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是外包模式的优化版。

位于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湾信息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该项目由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全资投建, 全部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土地性质为划拨用地。项目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其西侧与杭州国家级高新区毗邻, 东依明星路, 南靠中心路, 西临五甲河, 北接建设三路。杭州湾信息港一期占地30654平方米 (约46亩) , 建筑面积104946平方米, 其中研发楼25908平方米, 加速楼41292平方米, 综合楼10864平方米。一期总投资额达5亿人民币, 这种规模的形成只有在政府主导投资下才能迅速投建。但是为了项目能迅速启动招商运营, 使得项目的运营服务更具专业化水准。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通过公开招标, 分别邀请到清华启迪、浙大网新这两家国内科技园专业开发运营公司进行比选。最终, 浙大网新集团略胜一筹, 担任园区的招商运营工作。浙大网新集团接管杭州湾信息港委托管理运营职责以后, 在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下, 市场化专业运作项目。

优化产业定位。即科技园项目的主导产业、跟随产业是哪些, 需要根据操作者的经验和资源背景、当地的自然禀赋及政府的期望、当地市场的反馈来进一步的优化。

政策环境的搭建。在产业定位优化方案基本确定后, 就需要进行政策环境的搭建, 包括税收政策、科技项目扶持政策、人才政策等等的制订, 同时导入国家、省、市、区的科技创新政策, 一般而言, 科技园应该成为当地的政策高地、成本洼地。

空间环境的搭建。不同的产业对科技园环境空间有不同要求, 因此项目结顶后, 要根据产业定位的优化方案, 对科技园的内部装修、用电、用水、绿化及相关的健康设施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体现人本化、科技化、国际化的空间环境对有远大理想的科技园是必须要考虑的。

商务配套环境的搭建。科技园服务的对象是高科技的企业及知识型的员工, 因此, 一定程度上较高水准的商务配套, 如便利店、咖啡馆、健身馆、休闲餐厅、员工食堂、酒店等需要进行策划和招商。

公共技术平台的搭建。产业定位优化完成后, 应抓紧进行公共技术平台的搭建, 以方便目标企业使用, 降低企业成本。

服务体系的搭建。在产业定位的指导下, 服务体系的搭建相当重要, 包括基本运营服务和增值运营服务:基本运营服务是为满足入园企业日常基本需求为核心, 主要包括园区保安、保洁、基本公共设备维护、绿化美化等内容, 这部分的服务内容与一般的房地产项目有一定的共性;增值运营服务, 包括投融资服务、研发服务及辅助业务支持, 特别是辅助业务支持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与策划、专利申请代理、商标代理、工商税务登记代理、行政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技术外包、财务外包、法律外包、融资咨询等。

招商资源的集聚。在产业定位明晰、相关环境搭建基本完成后, 招商资源包括产业资源、商业配套的集聚就相当重要, 需要有执行力的操作。良好的招商资源集聚是科技园成功开园的前提。

以下是专业公司托管杭州湾信息港后的一些前后对比。

1. 托管前

战略定位高科技孵化园;产业定位高科技型企业;客户定位创业企业;规模定位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2. 托管后

战略定位杭州湾信息港项目是“杭州软件新城”的产业先导区。两化 (工业化与信息化) 深度融合的示范区、科学创新驱动新引擎 (定位优化得到政府认可) ;产业定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 (得到政府和客户的认可) ;客户定位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国企民企总部、知名研发机构服务机构、产业链型企业、成长加速型企业、国际创业孵化器;规模定位项目1期建筑面积11万m2, 项目2期建筑面积由10万m2调整至17万m2, 总建筑面积为28万m2。计划通过5~8年的努力, 建成建筑面积100万m2, 成为杭州最大的,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连片的园区, 浙江省的科技新地标。

四、如何来选择科技园区企业专业化运营服务团队

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 优秀的科技园开发主体往往具有以下能力:1.在科技园的投资开发上, 要有长期经营的战略考虑, 是投资不是投机, 要讲品牌;2.最好具有有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能力, 这是基础的能力;3.有招商、运营能力, 产业招商能力是核心能力, 是科技园特有的能力;4.有实现政府意图的理念和能力, 政府是科技园区最大的需求者, 也是包括政策在内的相关资源的给予者, 满足政府对产业的需求、招商引资的需求, 这是科技园项目必须考虑到的;5.运作优势资源的能力。为提高招商运营能力提供支持, 没有这个能力, 招商运营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6.资本运作能力。科技园的投资开发, 属于中长期的投资, 具有良好的筹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 将为项目开发提供持续的动能。

摘要:科技园区开发建设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新手段、新途径。科技园按照运营模式主要可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驱动型两大类。但这两种模式都有利弊, 为了避免单一“政府主导”及“市场驱动”这两种模式开发运营的弊端, 以及随着科技园专业运营公司的出现, 一种新的科技园开发运营模式已经诞生, 即“政府主导, 企业专业化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 兼顾政府与企业的诉求和利益, 契约化又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外包模式的创新。杭州湾信息港作为一个政府全资投资建设的高科技园区, 正在尝试摸索走这样一条科技园的创新运营模式之路。

关键词:科技园,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专业化运营,创新摸索

参考文献

[1]胡德巧.硅谷与筑波成败的体制分析[J].化工技术经济, 2001, (2) :55-58.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9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 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承担历史使命, 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 服务社会新经济, 促进经济社会新发展。因此, 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也必须新常态, 鲁昕部长近期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对职业教育新常态进行了阐述。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 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做到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坚持以服务发展, 促进就业为导向, 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目前, 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正作为市级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 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 就要做好专业能力标准的开发, 这是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在前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历时三个月的艰苦努力, 基本完成了专业能力标准的开发, 当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专业能力标准开发思路

(一) 专业能力标准的界定

专业能力标准是学校开设专业、规范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进行专业评估的依据。具体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等内容。可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参考资料。

(二) 专业能力标准的构成要素

在进行专业能力标准开发之前, 应明确专业能力标准中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即:技能、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内涵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在开发专业能力标准时出现描述不准确的情况, 而影响专业能力标准开发的质量。

1. 技能。

技能就是技术能力。在职业教育中一般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如会使用某种仪器来测试某个参数或会操作某个设备等。技能具有同时性和适应性, 当情景和对象发生变化时, 原有的技能可能会失效, 如设备更新换代后, 操作技能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另外, 技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也许知道怎么操作, 但并不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技能虽然可以独立于典型工作任务而存在, 但技能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基础、手段或条件, 而典型工作任务又是技能所要实现的目标。技能可以在典型工作任务中培养, 也可以不在典型工作任务中培养, 典型工作任务更注重整个作业过程和操作程序。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培养技能, 掌握将更牢固。

2. 能力。

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直接影响着活动效率。它是多种技能的综合, 更可能是技能与相关知识的融合, 可以理解为是技能的高层次升华。如某个学生可能掌握多种操作技能, 但他在完成某个复杂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可能会力不从心,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能力”不强。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既要突出技能培养, 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能力, 可使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拓展, 增强其在社会工作中的适应性。

3. 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种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 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综合性任务, 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 一个职业通常包含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对本专业而言,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行车组织、站务管理、票务管理和消防与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包含多项具体岗位工作任务。完成一项具体岗位工作任务可能只需要一项技能, 而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综合多项技能才能完成。

(三) 专业能力标准开发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

专业能力开发应遵循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引入职业岗位标准, 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 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

2. 规范性。

专业能力标准的文字描述表达力求准确、规范, 层次清晰, 逻辑严密, 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符合国家有关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文本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要求。

3. 实用性。

专业能力标准要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 适应学生自身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与职业标准对接, 使教学过程能与生产过程对接, 各项内容清晰明确, 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化、可检验、可操作。

4. 发展性。

专业能力标准也要有前瞻性, 能科学地反映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 要为学校创新性地实施教学留出拓展空间。

三、专业能力标准开发技术

(一) 开发程序

如下图所示:

(二) 工作方法

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查阅资料法、讨论法、专家访谈等。

(三) 资料收集与准备

通过召开专家访谈会或到相关企业和单位的技术室、图书室、资料室等收集、准备各种规程、规章、技术标准和上级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等资料。

(四) 分析专业工作岗位

确定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工作岗位及岗位标准, 是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技能、能力的基础。首先, 要确定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一岗位;其次, 还要考虑少量岗位和3—5年后他们可能潜在的岗位。本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一岗位是站务员, 少数毕业生直接从事值班员工作, 3—5年可升为值班员或值班站长, 从事班组管理或车站管理等工作。因此, 在专业能力标准开发中, 应把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一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作为重点, 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能力作为核心, 把少数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和3—5年后可能从事的岗位标准作为拓展能力, 为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 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本专业的实际, 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一般按工作岗位或工作对象划分。工作岗位是指站务员具体的工作地点, 如:站台岗、票亭、厅巡等, 工作对象是指一些需要操作的设施设备。因此, 为便于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按工作岗位划分比较符合现场实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能力分析中典型工作任务情况见表1。

(六) 分析岗位具体工作任务

这一步主要是分解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操作流程、岗位作业标准、技术和安全规章等文件,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下所涉及的工作项目和内容, 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具体工作任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情况 (以票务服务和BOM操作为例) 见表2。

(七) 分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

这一步需要对完成具体工作所需的能力进行分析, 依据还是企业的操作流程、岗位作业标准、技术和安全规章等文件, 逐项分解出完成具体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 包含技能和相关知识。在能力分析中, 要注意按照完成具体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 由浅入深进行能力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能力分析中完成具体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能力 (以售票员与客运值班员现金交接为例) 见表3。

(八)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综合能力中包含的专项技能见表4。

四、取得的收获

(1) 总结出了专业能力标准开发的流程, 为下一步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对一体化课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和技能等概念性的东西有了更加深入和清晰的认识。 (3) 掌握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工作任务分解、能力分析、技能要求分析的方法和工作过程。 (4)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能力和技能的分析, 有助于课程标准的编制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 对加强实训设施建设与设备配置找到了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进行项目教学和把握教学重点, 提高教学质量。 (5) 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能力标准分析表》, 如表5所示。

五、下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围绕市级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任务, 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能力标准开发工作中, 虽然取得了一定收获和经验, 但仍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 研究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目标

完成专业能力标准分析后, 需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完成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编制, 即需按照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过程, 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教学目标, 落实到各门课程中, 形成教学任务。理论上讲, 来自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应该完全与教学任务一致, 这样培养的针对性更强, 但由于学校教育是按专业培养不是按岗位培养, 就需要将岗位能力标准整合到课程中, 形成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 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和教材。

(二) 研究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分层设计

职业教育面向初中和高中毕业的两类层次学生进行, 在进行一体化课程标准研究时, 就需要分层分类进行设计, 一般就遵循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 沿着初级、中级、高级工的发展路径, 开发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 才能使教学过程与职业发展过程对接, 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

(三) 解决所需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教学比例关系问题

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发展, 促进就业为导向, 教育教学的重点是突出技能培养, 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但国家又定位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和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培养需求, 专业理论知识也应该比较系统和扎实才行, 两者需要取得平衡, 确定一个合适的教学比例至关重要, 需要学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后, 进一步斟酌。

(四) 解决不同层次毕业生适应同一岗位问题

目前本专业不同学历层次 (如中职、高职或本科) 的毕业生, 到企业后就职的第一岗位是相同的, 即毕业生就业起点相同。但对学校培养来讲,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 学制也不同, 教学要求和教学时间存在极大差异, 要让不同类别的学生掌握相同程度的技能和知识, 还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找出平衡点。

摘要:文章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能力标准开发实例, 总结出了课程体系建设中专业能力标准开发的流程, 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能力标准分析表》, 明确了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综合能力和技能之间的关系, 进而阐明了职业教育要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引入企业岗位标准的观点。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10

一、企业运营情况综述

黑龙江农垦总局的农业产业化运营始于1995年, 其最初目的在于防范粮食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实践证明,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 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地方经济十分有效的运营方式。近年来, 宝泉岭分局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 通过区域资源互补与整合, 已经逐渐培植和发展起来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鹤岗市宝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 是集购、存、加、销于一体, 以大米加工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作为鹤鸣米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 宝盛米业将宝泉岭垦区作为其产业运营模式下的原料基地。主要依靠产品外销实现经济盈利, 销售市场遍布山东、江苏、浙江、新疆、内蒙古、北京、上海等省市。近年来, 更是依托鹤鸣米业集团的8000多吨出口指标, 将国际市场的触角伸向非洲。其开发的“香硒”、“宝鸣”等一系列绿色生态产品, 尤其受到了大中城市高档精米需求市场的特殊青睐。

黑龙江省北大荒肉业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是2003年建成的东北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 总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 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头, 年肉罐制品加工量达5000多吨。该公司拥有自主化的“一条龙”产业链。从饲料加工、种猪培育, 直到最终的生猪屠宰, 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细化检验。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 通过宽广的销售渠道, 实现“冷链配送”。从最初的饲养环节到最终达消费者的餐桌, 完整地实现了产业化运营模式下安全、卫生、快捷的企业经营目标。

黑龙江宝泉岭农垦东方乳品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 其前身为1986年建厂的宝泉岭农场乳品厂。该厂经历了企业转制、隶属摇篮集团、隶属完达山集团、再次划归分局、隶属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这五个发展阶段。目前主要从事青岛圣元奶粉的成品奶加工, 年产量7千余吨, 产值1亿多元, 年缴纳税金达300多万元。

黑龙江宝泉岭农垦宝泉酱业有限公司, 始建于1952年, 最初仅是宝泉岭食品厂的一个酱菜班组, 生产规模年仅千斤。1973年酱厂正式成立, 先后经历了黄家振、郑陪柯、柳忠祥等七任厂长。现已发展为专业生产优质大豆酱、酱油及其系列产品的大型豆制品加工民营企业, 实现了从普通作坊到一流“酱都”的转变。其生产的“宝泉”牌系列酱产品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畅销于全国27个省120多个大中城市, 甚至美国、法国、丹麦、芬兰等海外市场。

九三集团宝泉岭大豆制品有限公司, 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于2002年1月在原宝泉岭糖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它隶属于全国唯一的大豆压榨国有企业——黑龙江九三油脂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 现有职工3000余人, 设计年加工量约60万吨, 实际年加工量40万吨左右。该公司主要生产脱胶油、豆粕和粗磷脂等原大豆粗加工产品。其中, 以当地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 已被国家认定为首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

二、企业运营经验分析

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当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本身经营的好坏, 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链条的稳定与否。上述五家企业在不同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既保障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又推动了垦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和借鉴。

(一) 树立品牌形象, 发挥品牌效应

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宝泉酱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除了先决的品质条件之外, 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宝泉酱业, 紧抓历史赋予的机遇, 聘请老知青濮存昕作为其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餐餐不忘, 宝泉豆酱”的题词无疑是对企业形象最好的宣传与提升。目前, 该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外包装, 都将濮存昕的形象和题词放在最为醒目的位置, 以此作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最为直观的方式。这种首先通过“名人效应”打破“酒巷深深”、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既而以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信赖的经营策略, 对于一个资金规模和产业规模都有所局限的地方品牌来说, 无疑是极为明智的上上之选, 更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了重要的制胜砝码。

(二)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提升经济效益

东北地区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充足的光照和较长的生长周期, 使得东北大米在生长的过程中汲取了更为丰富的营养。其色泽更加莹润, 口感更加香软。其品质更是得到了国内市场的普遍认可。“宝盛米业”运营策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 做到了因地制宜。一方面, 企业周边的宝泉岭农场、名山农场、军川农场、共青农场等十几个大型国营农场能够充分保证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货源。另一方面, 七成的粮库配送, 三层的自主收购, 更为企业在原料筛选环节的“优中取优”提供了先决条件。

与之相类似,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余年历史的老牌企业, “东方乳品”能够保持建厂以来零亏损的历史佳绩, 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其优越的地缘优势。宝泉岭垦区平原面积广大, 地下水丰富。暖温带湿冷的气候, 也非常适宜牧草的生长。这一切地缘优势都为垦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质奶源的供货保障, 再加上知名奶粉企业的鼎力支持, 使得该企业生产加工出来的成品奶粉具有与市场上其他大牌奶粉同等优异的品质。货源好, 才能有保障;好品质, 自然取得好收益——“宝盛米业”与“东方乳品”的成功原因也就在于此。

(三) 实现产品深加工, 增加产品附加值

有发展, 才会有将来。“九三集团”立足北大荒的环境资源优势, 通过自主创新, 不断提升产品层次, 延长了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制造的产业链条。以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的“九三”牌豆油、豆粕得到了国家非转基因认证, 并以其不饱和脂肪酸的高含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 国家大豆加工研发中心的落户, 又为九三油脂集团“四个梯度、五大系列、36个品种”产品格局的形成助了一臂之力。该集团目前已经研发出的大豆异黄酮、天然维生素E、大豆卵磷脂、大豆低聚糖等产品都具有很高的商品附加值。

(四) 优化生产经营理念, 提升企业形象

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是每个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同时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北大荒肉业”, 在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 还承担起了相应的义务。他们秉承“道德产业, 良心工程”的生产经营理念, 在整个生猪屠宰加工流程中采用“宰前淋浴、心脏电麻、真空采血、蒸汽烫毛、火焰燎毛、同步检疫、冷却排酸”七大工艺, 既减少了宰杀过程中的毒素排放、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卫生又保留了肉质的原有口感。并最终以其“绿色、安全、放心”的品质承诺, 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三、企业运营举措的调整与完善

虽然宝泉岭分局农业产业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是在具体的运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为了促进垦区经济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可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与完善:

(一)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保障农民根本利益

原料基地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赢得广大基层农户的支持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前提。首先, 要因地制宜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不能违背经济规律而盲目攀比跟风, 从源头上扼制不良投资所带来的危害。其次, 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农民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明确划归利益权限。再次, 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规范企业行为, 降低农民遭受损失的风险。最后, 要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增产之后更要增收, 要设立专项拨款及长效监督机制。

(二) 发挥集群效应, 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龙头企业, 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中连接基地与市场的纽带, 它自身实力的强劲与否, 直接决定了整个农业产业化链条是否牢固。宝泉岭垦区本身就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条件, 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的均衡发展, 更为垦区企业“集群效应”的发挥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然而, 与国内知名企业相比, 垦区企业在资金数量、科技设备、产品种类、市场运营、抗风险能力以及社会知名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为此, 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集群优势, 在垦区内部实现资源、技术、管理经验的共享与优势互补, 不断提升垦区企业的整体实力。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实行政策优惠与适当倾斜, 支持、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新型产品的研发。

(三) 运用科学管理思想, 提升企业运营效力

作为农业产业化模式中直接联系市场的关键环节, 企业本身的运行效率, 也决定了整个产业流程发展和更新的速度。因此, 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条件。现代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首先, 要明确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 实行实名上岗制和责任追究制, 严格控制无故旷工和擅离职守等情况的发生。其次, 合理规划利益分配, 减少不必要的内部矛盾, 维护企业凝聚力。再次, 要制定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最后, 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调整资源配置, 优先实现计划目标。

(四) 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 各级政府和垦区主管部门应集中力量, 在规范和引导企业行为上下功夫, 以区域性政策和法规等形式, 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和监控, 对于违规操作的企业, 要明确惩罚力度和措施, 不得包庇、纵容。要建立企业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 对于那些资金少、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要坚持走访、鼓励和资金援助。要定期进行市场行情评估和预测, 防止投资过分集中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经济运营模式, 提高商业操作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参考文献

[1]白祥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农业产业化.理论观察, 2008, (1) :8-9.

[2]杨淑波, 张元福.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中国农垦.2006, (6) :44-46.

[3]吴玲, 刘昕霞.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与问题.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6) :1-3.

商业化专利运营与新模式探索 篇11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专利信息年会的主题为“专利运营助推供给侧改革”,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提出,“从技术层面讲,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是产权化的科技成果,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此次的专利信息年会再次将 “专利运营”的实施、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讨论推向了高潮。新诤信深耕于知识产权领域二十多年,作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和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新诤信积极推进专利运营商业化业务的开展,先后在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专利保险、专利贷款、专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新诤信目前在专利运营方法及模式方面的经验,提出以下认识和观点,希望对致力于专利运营商业化研究及从事专利运营业务的同仁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专利运营的商业化类别

专利运营,具体体现为实现专利价值的市场对价,主要包括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金融三个方面;同时,基于专利的转让、许可及金融,专利运营还有相应的延伸,包括专利评估、专利维权、专利保险、专利贷款融资等。

1.专利转让

我们认为专利转让从交易目的角度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技术的专利转让,该种情况发生的专利转让是基于转让方的技术,此时技术以专利为载体,专利附着在被转让的技术之上,例如高校或者大型企业对外的专利转让就是基于技术的专利转让,此外,生物医药领域存在牌照限制,因此在该领域发生的转让多为基于牌照的转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专利是载体,附着在技术或者牌照上; 第二种是基于品牌的专利转让,该种情况下发生的专利转让是基于转让方的品牌效应,权利变更之后应用在产品上的技术研发主体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可以基于原品牌带来一定的市场效应,例如大企业对小企业的专利转让就是基于品牌的专利转让;第三种是基于法律价值的专利转让,该情况下发生的专利转让是基于专利的法律属性,法律价值是专利权转让的基础,适用于一般专利转让的情形;第四种是面向项目资助的专利转让,该种情况下发生的专利转让多是基于申报政府项目,此时专利转让的聚焦点在专利授权时间,例如一件专利一旦过了办登期限,专利尤其是实用新型的价格几乎不值一文,该种类型的转让是非常态化的市场交易行为,属于畸形的专利转让。

2.专利许可

相类似地,专利许可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技术服务的专利许可,该种情况下专利权人对外许可专利技术,并提供技术服务辅助被许可企业将技术实施应用完成生产、制造,例如中国石化采用霍尼韦尔和埃克森美孚联合授权的专利技术,霍尼韦尔和埃克森美孚除了把专利许可给中国石化,并提供技术服务以生产优质燃料和润滑油项目;第二种是基于品牌的专利许可,主要发生在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对技术实力薄弱的小企业进行专利许可,大企业在许可专利技术的同时附带了自身的品牌效应;第三种是基于法律属性的一般专利许可,该种情况下的许可是基于专利的法律价值。技术使用人未经授权使用与专利具有较高相似度的技术甚至是明知侵权的情况下,如果权利人未进行主动维权,技术使用人基本不可能主动向权利人缴纳许可金,因此一般专利许可是以专利维权为基础的,以专利的法律属性作为保障。

对于专利维权许可主体尤其是NPE,现有观点中经常会与恶意发起专利诉讼的“专利流氓”混为一谈。专利结合了技术属性与法律属性,这决定了专利的高度复杂性。专利权的稳定性如何,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大小、专利技术与疑似侵权产品的相关度如何以及专利的价值等等,在专利运营之前都是未知的,这就需要经过一个分析、争辩的过程来明确,无论是诉讼形式还是谈判形式,通过双方争辩来确定专利不确定因素的过程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不是所有的NPE都是“专利流氓”,对于专利许可需要理性认识看待。

3.专利金融

专利金融目前主要包括专利股权投资、专利贷款融资和专利保险,其中,专利股权投资多是基于交易双方的商业考量和博弈,商业化发展也相对较成熟。

专利贷款融资在我国已经有一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在最近几年也借鉴了国外非常好的一些经验推出了新的专利贷款融资产品。但是,出于专利本身复杂性、专业性以及银行风险偏好的制约,专利贷款融资仍存在若干瓶颈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专利评估,目前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分为两类: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中对专利价值划为技术价值、法律价值、经济价值三个维度,对专利价值具有影响的指标参数进行打分评估,但上述评估方法会因主观性太强导致评估差异较大,并且无法量化专利价值。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定量的以货币形式估算专利的价格,目前资产评估机构较为常用的方法为成本法、收益法。但上述方法简单的沿用了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缺少对专利技术方案、法律文本评估,专业性较低,公章价值大于内容价值,形式意义大于客观公允,难易获得市场认可。专利市价体系的严重缺失,同时,评估对专利处置变现的弱化考虑,使得专利一方面评估分值或者价格仍然难以实现市场对价,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评估体系流程的复杂性增加和周期增长。专利评估需要基于专利市场对价体系构建全新的专利评估方法,这样既保证了专利得以实现市场对价,同时也简化了评估流程。

其次是处置变现,一旦贷款企业出现逾期,质押担保物能否及时流转、变现,是风险控制的核心。然而,由于无形资产难以公允定价,导致此类资产流动变现需要很长时间,不利于风险释放。专利处置变现的专业性较高,时间周期较长,再加上评估与处置脱节,导致变现风险高。

第三是审批周期长,通常的专利贷款融资,需要担保、保险、专业专家、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专利服务机构等多个环节及角色参与,这导致了评估体系流程的复杂性增加和周期增长。专利贷款融资需要优化合并专利贷款融资评审核心环节,实现了贷款时效的提升。

再者,专利贷款融资产品单一。目前专利贷款融资产品仅限于专利贷款融资或专利质押与有形资产抵押的组合贷款。与此同时,由于专利贷款融资风险高,贷款倾向于大企业或者能提供组合贷款的企业,以及有投资的企业,专利贷款融资产品需要丰富专利融资产品门类,将专利属性植入金融信用体系中,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专利保险产品,目前主要有专利执行保险和专利侵权责任保险两种类别,其分别给予专利侵权纷争的当事人双方相对等的保障。专利执行保险属于“攻击型”的保险,适用于专利诉讼案件中专利权人为除去其执行专利权所受到的阻碍及可能的损失所投保的险种。专利侵权责任保险是为无过错的侵权人而设立的,就被保险人为对抗专利侵权诉讼而需要的支出及可能遭受专利权人追偿合理赔偿金的风险给予保障,其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现有产品多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专利执行保险,而专利执行保险虽为“攻击型”的保险,但它的保险标的却是被动式需求,只有在发现市场被大量占有或者严重侵权的情况下,权利人才会发生主动维权的行为;专利侵权责任保险标的则比较紧迫,它直接影响着产品是否能够出货,尤其是出口企业是否能够盈利。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对产品进行专利保护和布局,产品侵权风险也随之降低,但专利侵权责任保险,尤其是覆盖国外地域的侵权责任险目前仍然是企业的需求点。

二、专利运营的商业化模式

针对专利运营的服务对象,我们探索形成了两种模式。

一是面向有大量专利积累、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或有专利维护成本问题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权利人,这类权利人是专利运营的传统服务对象。专利运营的方式方法及规则也相对较清楚,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金融业务可以相对直接地开展和达成目标。

二是面向刚起步或尚未形成规模的微创企业和团队,这类权利人在我国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尤其是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微创企业及团队已成为我国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微创企业及团队由于在专利上缺少积累,没有那么多用于对外转让的专利,同时新开发的技术或产品无论在技术验证还是产品市场方面尚未表现出重要地位,进而形成对外专利许可的概率也较低,因此面向微创企业及团队的专利运营业务,相对较难开展,也通常不被专利运营机构所看重。

新诤信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服务商之一,已连续三年为进入决赛的6000多家微创企业及团队提供知识产权评估及咨询服务。在实践中,新诤信不断思考与探索适合微创企业及团队这个庞大而又特殊群体的专利运营模式。

根据公开数据,截止2015年各地众创空间数量超过了1.6万家。科技园区主要分为行政区划园区、封闭式园区以及开放式园区三种。行政区划园区是指以行政区域来划定园区,如上海大张江高新科技园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封闭式园区管理比较紧密集中,如某垂直细分一个领域的产业园、各众创空间等;开放式园区特点与封闭式园区正巧相反,管理相对较为分散,没有对园区内企业进行集中管理。行政区划以及开放式园区较为相似,主要体现为管理分散,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对入驻企业进行专利运营。

科技园区的管理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在科技园区企业自管阶段,企业对自身的科技成果、专利进行自我管理,然而企业自身能力不足,很难做到有效管理;科技园区内设立一两个相应的科技或者专利服务岗位,一两个岗位人员服务园区内诸多企业,无法对每家企业的科技成果与专利进行管理运营, 因此科技园区内微创企业需要由专业的科技与专利服务团队,聚焦园区入驻科技微创企业的科技成果管理与专利运营。

小微企业既没有专利积累也不可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施专利运营,但是一家大型企业的研发实力很难超过一个园区内200-300个小微企业集聚起来的研发团队的实力,由此可知面向小微企业的专利运营本质核心是技术运营,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团队是其优势与卖点。将每个园区的管理单位视为一个技术管理集团,形成以封闭式园区为核心,以行政区划、开放式园区为边缘的专利管理运营模式。通过技术管理集团了解各微创企业的技术能力,建立某一垂直技术领域的企业技术体系,基于企业技术体系大数据管理,向各微创企业进行研发分包;到了小微企业发展阶段,产品订单量牵制着企业的发展,通过技术管理集团了解各科技微创企业的产品,基于大数据形成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系统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的需求、生产、加工、分销供应链体系分配。

三、总结

企业专业化运营 篇12

1 管理专业化与运营专业化

1.1 医院管理专业化的概念

医院管理专业化是指选择具有医院管理、诊疗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员,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和医疗业务活动进行的专业管理。主要包括医院经营领域的专业化和诊疗领域的专业化。一般而言,公立医院都十分重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医疗水平看作医院发展的生命线,管理者一般都将提高诊疗技术作为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与此同时,医院经营领域的专业化则知之甚少。随着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同时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不再仅仅以技术和质量为主的竞争医院将更多以独立的身份面对众多的经济问题,如何把握市场,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1.2 管理专业化与管理职业化[2]

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知识的进一步分类和分化,而专业化正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背景。其开展的日常管理行为一般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与逻辑性。它往往以第三方的眼光看待医院管理的特殊性,在开展诊疗、医技等医学管理活动外,更加重视于医院的发展方向、前景、模式等经营性内容。管理职业化是指专门从事某项行

(1)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323000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众街15号

业管理活动,熟练掌握行业内相关专业技术,对相关业务活动有较高的管理技巧,具有比较多的实践经验的业务管理。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区别在于专业化强调专业知识背景,而职业化强调工作的实践内容。

2 医院管理专业化的途径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同时,为了促进医院由“以药补医”的平稳转变,不断加大公立医院的经营能力,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笔者认为,公立医院要同时达到“管办分开”和破除“以药补医”,正确的解决思路应该是提高医院自身以经营能力为核心的生存能力。而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提高医院管理团队专业化水平而达到提高经营能力的方法,应该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2.1 扩大医院经营管理人员选拔渠道

2.1.1 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员,扩大其在高级管理层中的比例。

笔者认为,医院管理以其独特的专业领域而具有特殊性,但就整体医疗市场而言,就医院运营、资本运作以及人员管理等内容同时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尝试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充实到医院核心管理层之中,提高医院经营能力,有利于建立起以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新医改的发展方向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管办分开,不断破除“以药补医”,换言之,公立医院将在保持公益性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对政府行政干预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在短期内将因大幅度的药品收入降低而导致医院收入的降低,与此同时,医疗技术的提高速度远远无法达到补充药品收入真空的要求,因此,经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立医院执行新医改政策的信心与步伐速度。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引入,将在市场中运作得相当成熟的经营手段引入医疗领域,在保持医院公益性的前提下,将会大大提高医院运行效益,在客观上逐渐形成以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2.1.2 招聘有医院管理经验的专业技

术人员,扩大其在中级管理层中的比例。医院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其公益性决定了其并不能作为完全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医疗系统相对封闭,使得系统外的经营管理专业人员想要融入医疗系统相对比较困难。因此,要在医院内部构建起整套的经营管理体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有医院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成为了理想的过渡群体。将这个群体的人员充实进医院,充当中层管理者,既是一种医院发展方向的表现,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需要。

2.2 创建经营管理专业人员的成长路径

2.2.1 新增医院经营管理人员专业基数职称。

目前而言,事业单位不存在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这从根本上限制了经营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发展空间。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设立医院经营管理相关内容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内容以医疗市场、医疗服务竞争力以及资产管理等内容为主,设立相应晋升的标准和途径,让专业人员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保持一个相对科学的人员流动水平。

2.2.2 明确医疗系统中经营管理人员相互流动的机制。

不断扩大医院经营管理队伍的规模,同时,规范各医院之间在经营管理与医疗专业技术领域之间,各自人员的相互流动与选聘。减少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医院经营管理职务的现象,增加市场推广、服务咨询、融资合作等专业人员在管理层中的比例。同时,鼓励中层管理人员通过进修、学习等方法提高相关能力,借助考试、竞聘以及公选等方法进入管理层。

2.3 增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2.3.1 高等院校培养。

高等院校应该在医院管理相关学科中增加经济类课程的学习,采取本科阶段学习医院管理,研究生阶段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等方法,让医院管理不仅管理医院内部的事务,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市场主体进行运作。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与医院业务相结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形式,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学到实用的管理知识。

2.3.2 医院管理人员在职培养。

实践中应当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培训内容应当密切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瓶颈性的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点对点突破;二是单一性的培训活动与系统性的知识学习相结合,让管理人员既懂得如何处理现阶段的棘手问题,也懂得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果规避问题的再次出现;三是培养在业务工作中学习的能力。

3 思考与建议

3.1 医院管理专业化离不开医院

产权制度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管理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医院专业化管理基于医院管理者具有独立的人事与财务权限而产生。新医改要求继续大力深入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只有管理同时具备科学的视野和与之相匹配的职权,才能让管理知识真正应用于管理实际,对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进行本质的改变。否则,一切专业化的构想都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3.2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医院管理模式,放大专业化管理的作用

医院发展除了依赖医院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外,市场大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环境的改变更多的是要求政府对医疗领域的执业环境、生存环境等进行规范和保护,使得管理活动有良好的发挥作用的土壤,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业.浅析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中的经营战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31-32.

[2]范艳存.医药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概念、内容与特殊性[J].医学与社会,2011,24(2):17-18.

[3]董云萍.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4]罗永忠.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深度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上一篇:继电保护运行问题下一篇:生化汤/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