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2024-09-01

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精选4篇)

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篇1

1 实施背景

长春市医保经办机构 (以下简称“长春医保”) 为化解经办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的难题, 致力于整合信息资源、创建数据仓库、打造数字医保。通过深度利用数据资源, 使传统医保管理经办模式向智能医保服务体系转变, 依托网络科技, 实现医保业务远程经办、远程监督、远程服务、远程存储, 为参保单位和群众提供数字化、标准化、人性化的智能医保服务, 有效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和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2 主要做法

2.1 远程经办, 化解窗口矛盾

开通医保网上服务大厅, 为参保人及单位提供信息查询、网上申报等综合业务。研发医保掌上服务, 通过手机客户端, 将实名手机号码与单位、个人信息绑定后, 即可获取医保政策调整、缴费标准变化、家庭欠缴医保费等便民信息, 使参保人随时随地享受便捷服务。

为满足企事业单位网上经办需要, 长春医保在国内率先研发了网上申报系统, 融合了智能手机、网络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三个系统, 通过网络传输办理医保业务所需资料的影像数据, 窗口后置, 工作人员在网上对单位上传数据进行审核, 实现单位人员新参保、停保、续保、缴费核定、打印缴费通知单的网上经办。取消以往大量办理手续、凭证、资料的复印, 通过影像资料的存储, 实现医保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医保网上申报系统全面启动后, 同期开展医保档案数字化存储, 实行网上精准缴费, 医保缴费发票、参保制卡、个人账单的免费邮寄业务, 让参保单位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医保各项申报业务。

2.2 智能医保, 实现沟通零距离

为畅通医保和参保人之间的有效沟通, 长春医保面向2万余户参保企业开设了18个网上经办QQ群, 答疑解惑、解决应用难题, 实现点对点指导。参保人员还可以通过医保自助服务一体机, 自助查询个人医保卡信息、消费记录、缴费记录、办理社保卡挂失等业务, 分流了窗口经办。同时, 开通人工服务热线, 采用国际领先IVR管理体系, 拥有4万余条标准医保知识库, 实现医保信息查询、问题咨询、24小时社保卡挂失和急诊登记等服务。

2.3 远程监控, 破解监管难题

2.3.1 实时影音监控系统, 防范违规行为。

为创造有序就医购药环境, 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图像对全市定点零售药店、门诊开展监督。同时, 为防范定点医院违规行为, 开发了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处身份证识别登记系统, 通过身份证实名登记并与医保信息对比, 提高收治入院患者身份识别的精准度, 杜绝冒名住院、虚假住院情况的发生。

2.3.2 电子病历监控系统, 预防推诿行为。

利用电子病历, 将医疗机构涉及的工伤门诊、公务员门诊、门诊慢性病、中医特色门诊以及门诊特殊疾病的治疗过程纳入监控范围, 按照主诉、检查、病程、结果分析、治疗方案的顺序强制上传, 分析比对专家方案和费用明细;开发计算机总额控制数据模型, 利用模型由系统自动制定各定点医疗机构总额指标并对盈亏实行动态调整, 有效控制总额调控后出现的推诿患者、分解住院等问题, 确保群众顺利就医, 放心治疗。

2.3.3 数据审计稽核模型, 远程控制过度医疗。

通过探索十余年数据的运行规律, 依托人社部统计指标体系, 引入国际标准数据审计、挖掘工具, 整理业务数据模型, 对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违规操作进行有效监督和干预, 加强基金收支监管力度, 减少基金流转各环节的运行风险, 打造公平、良性的医保基金运行“生态圈”。通过药品用量的干预系统, 对超量开药行为, 自动实现计算机封锁和医保拒付。通过建立医保数据库诊疗项目跟踪平台, 对医疗机构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诊疗项目医药费占比和诊疗项目使用次数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管理, 防止过度医疗。

2.3.4 建立服务质量记录系统。

窗口经办、监督管理进行到哪里, 监督制约措施就跟踪到哪里。通过稽核软件记录窗口经办数据信息, 每一次变更都有详细记录, 有效防止窗口职权滥用。在工作窗口配备摄像头, 让每一项业务办理、每一项卷宗收发、每一个经办人员都有摄像记录。配备移动摄录装置, 让每一次监督检查都有详细的影像记录。通过质量服务记录系统, 督促医保工作人员自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提升服务质量, 实现所有业务的“阳光经办”。

2.4 远程共享, 服务“一站式”

2.4.1 社保卡发放“一站式”。

长春医保从优化制卡流程入手, 借助公安数据联网的优势, 通过身份认证, 提升了制卡效率。精确的公安身份数据信息提高了社保卡制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有效地杜绝住院逃费补卡、不法人员冒名制卡套取个人账户基金等损害参保人及定点医疗机构切身利益的行为。同时, 通过与公安、银行的数据链接资源共享, 缩短了制发周期, 使丢失、损坏、变更的周期缩短为1.5分钟即时取卡, “一站式”办结的方式提高了效率, 群众对窗口满意度大幅提升。

2.4.2 费用报销“一站式”。

为减化零散人员往返送材料取支票的繁琐环节, 在办理费用核报的同时办理一张银行卡, 核报结束费用直接划入银行账户, 真正实现来一次就能办结的目标。同时还开展了业务短信提醒功能, 向窗口提供手机号码, 网络会将业务办理所需材料发送到手机。

2.4.3 业务审批、医生诊断、门诊或住院治疗“一站式”。

将门诊慢病的审核、确认及审批等工作, 下沉到中日联谊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办理, 开展门诊慢性病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异地联网, 将异地工伤待遇审批下沉至当地, 免去工伤患者审批奔波之苦, 为外地工伤患者组建了“党员自愿者”服务队, 深入长春铁路局沿线, 为广大铁路系统工伤患者提供上门审批服务。针对本地工伤人员行动不便的情况, 开展送服务到定点医疗机构行动, 将工伤复发审批送到患者身边。为减轻参保生育人员负担, 医保局将生育审批下放定点医院, 参保人到定点医疗机构检查的同时便可以进行围产保健及生育住院两项待遇的审批, 每年惠及近万名孕产妇。

2.5 整合资源, 推进数字化进程

2.5.1 建立医保网络运行数据仓库, 实现远程数据交互处理及备份。基于数据安全及应用, 依托吉林银行数据中心, 建设标准化机房, 实现医保运行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医保数字机房包括三部分:一为核心数据仓库, 设置在经济开发区, 由八台小型机组保证核心生产, 机组运行每日处理近10万笔参保用户在医院、药店发生的处方、明细和交易、以及医保系统的各项业务经办。二为“小容灾”机房, 设置在医保局, 由四台小型机组组成, 与核心机房同步运行, 确保数据安全, 万无一失, 一旦核心机房发生异常, 小容灾机组同样能确保医保系统的安全运行。三是灾备中心, 异地同步存储医保运行数据, 现已存储14年的医保处方、明细和交易数据达14亿笔。

2.5.2 创建医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实现业务经办与档案管理的同步运行。为改变传统档案保管方式, 长春医保研发了“SEAS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平台对接, 从预归档到档案管理和利用都进行实时对接, 提高了档案整理、存放和查询的便捷性。随着医保远程经办的开展, 参保单位上传档案数字图像的同时, 医保的档案管理系统相应自动完成对数字档案的整理、归类和存储, 让平均每天上万份业务档案、票据信息、结算支付数据资料都能实现数字化存储。同时, 建设现代化档案管理库房, 从场地、设备、网络、安全、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化设置, 保证数字化档案之外纸质档案的完整、安全。并将进一步开发电子档案平台各项功能, 让档案管理在实现数字化存储后, 进一步实现远程调取及查阅功能。

3 建设成效

3.1 参保单位业务办理无时空限制

自2014年以来, 长春医保网上审核取代窗口审核后, 各单位的经办人通过网络服务大厅更改数据, 即可完成年审工作。这一举措, 每年可减少参保单位往返医保业务办理达60余万次, 减少各种资料复印纸张每月达200余万张, 使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医保管理人员办理医保变更业务实现了网上“一键式”办结, 提高了办事效率, 赢得参保单位的普遍欢迎。

3.2 参保人近距离、短时间享受智能服务

长春市各社区医保协理员通过居民网上申报系统即可完成全市245.8万居民的参保登记。同时, 利用医保网上营业厅、热点问题反馈、智能搜索、在线解答等服务功能, 便可对参保居民所有问题给予解答。目前, 医保网上服务已覆盖在职职工、退休人员、工伤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七大类共646.4万参保人员, 让参保人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业务办理。面向全市参保群众的医保呼叫服务中心, 日均接听电话达4000余个, 接通率达到99.7%。截至目前, 医保服务热线累计接听电话420万余个, 解决来自企业和个人的医保业务问题305.8万件, 分流近一半的经办业务量, 缓解了窗口排队压力, 为参保人和参保单位开启了方便之门。

3.3 经办管理走上数字化轨道

长春医保的运行管理系统在多年探索实践中, 逐步形成了以业务、财务系统为核心, 以14个综合服务平台为辅助的信息系统综合体系, 囊括了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的全部内容, 实现了从参保、变更、缴费、监督, 到就医、结算、管理所有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和自动化, 同时完善了网络安全体系和相关的服务体系, 为各类参保职工、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 把医保局、15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300余社区服务站、600余所大中小学校、2万户参保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业务经办、监督、管理的业务流和数据流, 使核心业务系统与应用业务平台在互补中实现高效运转, 在互动中提供优质快捷服务。

3.4 基金安全得到保障

通过内外监控机制, 彻底改变依靠人力监督的传统模式, 使医药监督管理从人治到机制、从“以罚代管”到“以防为主”, 取得了从“点”上发现问题, 从“面”上解决问题的监督辐射效果。三年来, 通过医药监督管理机制的转变, 有效净化了医保运行环境, 共稽核基数申报及不合理支付13000余例, 挽回基金损失2.6亿元, 使基金由平均亏损20%到平均结余15%, 有效保障了基金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胡丹.破解经办难题, 赢得群众赞誉[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14-3-15 (6) .

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篇2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收入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 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 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浅析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 篇3

当前, 标准化建设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随着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提出, 作为劳动保障直接面向群众的前沿窗口, 社保经办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也逐渐引起重视。2006年2月, 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6]10号) , 要求各地积极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转变职能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完善管理机制, 制定技术标准, 规范业务规程, 整合经办资源, 提升管理手段, 努力实现社保经办业务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

2 外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 各地都在陆续探索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各地的社保经办机构也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要求, 陆续开展了以改善和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探索:

(1) 陕西省社会保险管理局率先在全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下开展了标准化工作的探索, 围绕养老保险经办业务的管理事项和工作流程等建立了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内容在内的标准体系。

(2) 江苏省淮安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ISO 9000管理标准体系引入社会保险服务领域, 率先通过了ISO 9001管理质量标准认证。

(3) 江苏省无锡市为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 正在探索进行管理机制创新, 重新梳理业务流程, 建立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

(4) 吉林省积极推进业务基础管理规范达标活动, 通过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程序, 达到全省养老和失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范统一, 并积极开展标准化经办服务大厅、标准化档案管理中心、标准化社区服务窗口的创建工作。

(5) 河南省三门峡市劳动保障部门, 全面推进社会养老保险业务规范化建设, 统一市县两级科室设置, 建立60多项管理制度, 规范业务办理程序, 加强内控稽核, 狠抓督查落实。

上述情况证明, 在全国社会保险系统, 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业务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这些实践对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3 加强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 推进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 参保人数迅猛增加, 经办业务日益繁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陆续开始。在此形势下, 呈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对象和业务量对社保机构的经办能力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现有的工作模式、管理水平、工作条件和人员素质与当前及未来的形势发展已不相适应。笔者认为, 只有加快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 通过建立积木式的管理模块, 实现社会保险业务可扩充、可发展, 才能满足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对经办机构的要求。这是社保机构与时俱进、应对挑战的根本举措, 也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保险工作的具体体现。

3.2 推进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提高业务经办水平的内在需求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社保经办业务还远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 经办水平不高, 服务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科室设置没有统一, 业务流程自行其是, 定岗定责缺乏标准,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等, 这些现象亟须通过标准化建设加以规范。

3.3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是参保单位及群众的强烈愿望

同一笔业务, 在不同的县 (市) 社保机构, 却由不同的业务科室或大厅窗口办理:比如女工生育保险业务。在甲县由医疗保险科经办, 在乙县由养老保险科经办, 在丙县由失业保险科经办, 搞得办事群众晕头转向, 无所适从。如果市级社保经办机构已经统一, 但基层社保经办服务却各唱各调, 给参保单位和办事群众造成很大不便。实行市级统一的经办模式、提供标准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参保单位及群众的共同呼声。

3.4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要求

社保经办机构作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拨付者, 承担着巨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如果没有标准的业务操作程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检查稽核措施, 就极易造成办事效率低下, 形成管理漏洞, 给基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埋下诸多隐患。

同时还要看到,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还将使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保险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4 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渗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个工作细节的系统工程, 工作量大, 精细度高。笔者认为, 经办机构应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 分步实施, 用3~5年的时间, 初步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4.1 统一形象标识

对已实行垂直管理的社保经办机构, 如市、县两级名称却不相同, 容易让群众产生误解, 当前, 应尽快统一市、县经办机构的业务大厅, 内部科室均采取统一的装修风格, 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佩戴统一编号的标牌, 并提供统一款式的工作服装或服装样式。办公用品如稿纸、信封、档案盒等纸质用品均应统一设计样式和规格。

4.2 统一机构设置

市级社保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为县、区分别提供标准的机构科室设置方案, 各县、区必须严格按规定设置科室, 不得擅自增减, 杜绝出现因人设岗。

4.3 统一业务流程

结合五险合一的实际, 按照“最佳途径、最简程序、最短时间、最优服务”的目标要求, 对每个险种、每笔业务的范围对象、报送材料、办理程序等相关事项制订标准, 在减少职权交叉重叠的同时, 查漏补缺, 找出以往工作中的薄弱点和空白点, 把过去没有想到、没有做到的补进去, 消除服务盲点。同时要启用统一的各类业务表格, 禁止自行印制。

4.4 统一管理制度

作为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结合自身实际, 借鉴外地经验, 着手制订适合社保机构需要的管理制度, 统一经办机构内部管理, 提高经办水平, 并要求各县 (市) 、区不折不扣地执行。

4.5 统一服务标准

其主要内容是对经办服务的衡量要标准化和量化, 参保群众办理业务要走几个程序, 办理业务最长等待多少分钟, 都要给一个承诺和标准, 这样才能使经办服务更加有效率, 切实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同时要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用硬性指标加以规范, 切实提高经办服务的质量和层次。

5 结 论

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篇4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内容及存在问题

1、社保经办机构业务内容:

社会保险业务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的业务主要有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大保险。五大险种的基础业务有:参保登记、基数核定、缴费申报、基金征缴;社保稽核业务, 五大险种也有其共同点, 如缴费基数的稽核。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除上述共性业务外还有医疗费用支出管理内容, 如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疗费用的结算方式、转院转诊管理、医疗费用审核等项目。可以说五大保险业务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同制度始建初期到制度改革初期, 现如今工作难度、工作量的增长也成为一种趋势。

养老保险制度在统账结合前的业务从退休审批、退休金计算到退休金发放均为企业内部劳资与财务行为;统账结合后, 养老保险业务改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 退休审批及退休待遇支付均由上级社保经办机构审批, 在业务操作程序、手续上较以前复杂了许多。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的“两个确保”, 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更为显性化, 养老金的隐性债务成为关注的焦点, 做实个人账户、解决养老金缺口、“金保工程”建设等都成为今后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 还有以往遗留的管理上的不足与问题也急需改进与完善。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 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模式选择, 到具体的费用结算方式选择、医疗管理、医疗费用审核管理、异地就医管理、转诊转院管理、慢性病管理等等, 涉及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社保经办机构三方利益, 管理的难度与复杂程度均为目前探索与研究的方向。在扩大参保覆盖面政策指导下, 参保人数的逐年增长, 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而补充医疗保险及其他辅助性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 使医疗保险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实施, 《条例》按行业设计了工伤保险费的缴费率, 明确了工伤认定手续、程序、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及支付等。对工伤保险工作而言, 加强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管理, 及其相关管理办法、业务流程、岗位设置、相关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等工作均需做出合理的设计、科学的安排。生育保险与失业保险相对于其他险种相比在业务内容、实际操作上较为简单。但其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严肃性同样不容忽视。

2、社保经办机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 是社保经办机构业务量大而人员编制相对较少、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设置较少或没有设置, 导致经办的业务、提供的服务都不能达到较高的质量。社保经办人员加班加点的工作却成果甚微, 没有绩效。

其次, 社会保险经办的模式不够统一, 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各险种多单独立户各自为政, 参保对象的基础数据不统一, 内设机构职能划分不清, 业务经办流程处理存在过于简单、粗放, 经办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一部分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

第三, 人员配备少与人员素质不能紧跟形式的变化与发展, 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 经办人员整日忙于工作, 对新的政策、新的形势要求无暇学习, 造成对现实工作不能很好理解, 既影响了工作质量, 又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而社保经办人员队伍组成时间不长, 成员构成相对复杂, 一些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此上级主管部门及本单位领导不能及早并随时进行人员的岗位培训与后续教育。这些都是政府投入不足形成的一种不良循环结果。

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与其相应的社保经办机构不论从机构设置的调整上, 还是从人员编制的增加到后续培训与再教育, 政府与上级领导均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是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现象,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也就是说, 社会保险业务相对变得更为复杂、管理上要求更为精细、专业、与技术了, 相应的政府在制定出台新的措施与政策时, 亦应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与建设重新定位, 重新评价。

二、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与建设的几点想法

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与目标的实现, 依赖于社会保险机构自身能力的建设。制度政策制定的好, 与能否被贯彻执行与落实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执行制度与政策的人便成为关键。但还需辅之以科学有效的职能科室的设置, 这是社会保险机构能力的建设问题, 也是建立高效运转的经办管理体系所在。

1、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资源

根据社会保险业务内容的需要, 实现各险种资源共享, 信息共建, 对共性业务可以统一管理、统一运作, 如将“五险合一”, 实行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在经办机构内部按险种分设机构, 对存在的共性业务实行合并管理, 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有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医疗费用审核、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选择等;而稽核审计业务, 也可将五个险种合并进行, 这样既简化了工作程序, 又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等业务均可同时办理, 既节省了参保人员时间和精力, 也便于对各项社保基金进行征缴时的书面比较稽核。应学会利用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 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如对社区建设较好的地区, 把大量的个人参保放到社区;缴费借用银行力量, 稽核调动社会中介机构参与, 外购服务等。

另外, 政府应增加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支出和编制, 并改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履行的管理职能是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政府职能, 所以政府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而且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为社会保险政策要落到实处, 经办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同时。政府必要的支出能留住或吸引社保人才, 否则拮据的经费、简陋的办公场所、艰巨而繁重的工作, 既容易流失人才, 也会使兢兢业业于社保岗位的优秀工作者丧失健康、丧失能力。如向志雄同志, 为社保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加强业务经办能力, 规范业务经办流程、业务操作程序,

要完善制度政策, 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 实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是经办机构管理的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做到位了, 才能更进一步的改进管理, 优化各项服务。管理的科学性便是随时都能做到与时俱进, 规范业务流程, 不能拘泥于过时的做法。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的基本框架应按照参保登记、缴费核定、基金征缴、待遇审核、待遇支付几个环节设计。

同时要统一各业务环节的工作职责, 制定科学的权限管理机制, 做到岗位设置、工作环节、检查标准、业务信息传递等规范的流转程序。合理科学的业务经办程序, 既能提高工作效率, 又能强化管理。

建立统一计算机规划系统, 计算机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优越性也就越明显。目前只有养老保险实行了向省级统筹的目标, 最终目标是实现全国统筹, 实现计算机的全国联网。而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实行的是市、县一级统筹, 亦即属地管理原则。因此计算机的开发与管理, 要在劳动行政部门领导下统一开发, 使之横向, 能跨险种, 纵向, 能跨地区。为今后的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如对医疗费用支出 (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均适用) 管理的应用。可体现为跨地区就医, 在联机状态下能适时监控医疗费的支出情况、医疗服务是否合理、医疗用药是否符合药品目录的要求等等。

3、加强对经办人员的管理

社会保险事业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事业, 它关系到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所以社会保险经办人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要能熟练的掌握社会保险政策, 应具备处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能力。

首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领导人员, 要重视自身的学习、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重视对本级社保机构的能力建设。只有领导层注重对新政策、新制度、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 明确政策方向, 领导下级社保经办人员进行具体工作。重视对下级经办人员的培训, 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真正的学习性组织, 才能塑造出有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才能为社会保险事业做出成绩。

其次, 社会保险机构的经办人员都应树立积极向上, 勤学好问的学习风气, 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 提高与完善自我, 真正的掌握政策、制度, 熟练的完成业务工作, 从整体上明了社会保险业务的工作流程、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程序;学习先进的技术技能, 做到能胜任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政策被贯彻执行。当然光靠社会保险经办人员的自觉性远远不够, 上到政府, 下到社保经办机构的领导层、及其社保经办机构的管理制度都应对表现优秀、工作成绩突出、有创新能力的经办人员给予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奖励, 这样才能激发经办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

最后,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制定人员素质考核制度、人员培训制度、鼓励经办人员的自我学习、在职进修或带薪学习,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总之, 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 是造福于人类的一项事业, 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社会保险业务的变化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为适应社会保险业务的变化, 相应的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与建设, 是保证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摘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着关系全体国民切身利益的五大保险业务, 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始建到制度改革运行至今,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与能力建设关系到相关各项制度与政策的良好运行与贯彻执行。

上一篇:企业现金管理问题分析下一篇:对中国农村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