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与强势(共8篇)
弱势与强势 篇1
1 概述
人类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渗透发展,翻译理论界对翻译的研究不再只是重点关注那些与翻译及语言有关的学科,诸如语言学、译学等,而且还扩展到了语言的外部,比如文化学,美学等。翻译活动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的活动,而且只有这样才能让翻译研究具有广阔的生命力。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后殖民主义学术思潮,这一思潮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性。有学者认为后殖民主义是对独立之后的前殖民地的研究,研究独立期间殖民地人民如何应对、适应、抵御或克服殖民主义的文化遗物。这里的“后殖民”是指殖民主义终结时的文化。其包括的历史时期是20世纪的后半叶。也有学者认为后殖民主义是研究所有文化、社会、国家和民族与其他文化的权利关系;研究征服者文化如何使被征服文化屈从于自己的意愿;研究被征服文化如何应对、适应、抵抗或克服这种压制。但殊途同归,其目的在于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通过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讨论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输出对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文化霸权和文化控制。如果把后殖民主义应用到翻译中,便产生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处在旧殖民地的知识分子迫切需要本民族的文化价值特征,而后殖民主义的因素不断地渗透影响着翻译研究。
2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类地理分布学意义来说,是一种复合的整体,属于意识形态,其中包括知识、语言、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也有文化三分说,即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总而言之,文化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由此衍生出来,往往政治经济发达且综合国力强的国家其文化也就相应占主导地位,他们鄙视、渗透、甚至同化那些政治经济不发达且综合国力弱的国家的文化,以自我为中心,自傲自大。这是典型的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处在翻译研究中的文化之间就表现出了不平等性,西方的强势文化对东方的弱势文化往往随意删改,使其符合他们的文化价值观。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使强势文化愈加强势,但使弱势文化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性,继而被同化掉。文化上搞霸权主义只能危害的是文化自身,这种状况亟待解决。
3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在翻译中的体现
1)弱势文化翻译作品往往被强势文化随意篡改,删除,甚至用归化手段进行翻译。
英国学者Hawkes在翻译我国著名文学作品《红楼梦》时,采用了归化手段将其翻译为The dream of golden days;将“怡红院”也按照西方文化对颜色的认知改译为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将“阿弥陀佛”翻译为“God bless my soul”。处在强势文化中的译者往往以自己本民族文化引以为豪,以自我为中心,对弱势文化贬低,蔑视,在翻译时按照强势文化的价值取向去翻译文本,有时随意篡改,删除自己认为不符合本民族的东西。这样,弱势文化就被打压,甚至到最后消失贻尽。
2)西方翻译理论独占鳌头,东方翻译理论不受重视。
一直以来,西方翻译理论百家争鸣,层出不穷,大有独占鳌头的势头。从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到描写翻译学,从目的论到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西方翻译理论处于翻译研究的主导地位,而东方翻译理论,如严复的“信、达、雅”等等,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对翻译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弱势文化往往沿袭继承西方的翻译理论系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而逐渐失去文化话语权。
3)强势文化在翻译作品中极力鼓吹其自身文化文明,恶意贬低弱势文化文明,对弱势文化进行文化侵略及重塑。
西方强势文化在翻译作品中依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作为普世标准进行推广,恶意贬低、蔑视、同化东方弱势文化,用静止、狭隘且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弱势文化,意图用其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重塑弱势文化,使弱势文化失去其主体性地位并被推至边缘化状态。按此发展,就接受群体而言,必将使处于弱势文化的读者文化视野狭窄且失去其民族文化的传承性,而对处于强势文化的读者而言,将产生静止、固定、僵化的阅读观。这无形之中,造成了翻译中的语言不平等性和理解断层。另外一方面,也会造成弱势文化妥协、依附于强势文化,弱势文化人群崇洋媚外,最终使弱势文化消失贻尽。
4 就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在翻译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1)弱势文化亟需建立自己多元化的翻译理论体系并将之发扬光大。
强势文化的翻译理论虽然指导翻译实践并推动着翻译理论的不断进步发展,有时甚至影响着弱势文化的翻译理论,但弱势文化应建立自己多元化各学科相交融的翻译理论并将之发扬光大。例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翻译实践,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翻译理论,但都没有很好地将其发扬,对西方强势文化的翻译影响甚微。如果认识不到这一严峻事实,我们的弱势文化还是要遭受强势文化的欺凌与霸权。
2)弘扬本土文化,注重文化输出,倡导多元文化共生互补。
弱势文化需要注重自己本族文化在世界上的推广与发扬,加大投入力度对文化的输出。近些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地许多大学纷纷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旨在推动汉语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这一举措就很好。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维护文化多样性,在翻译研究中倡导多元文化共生互补,摒弃西方中心主义和民族主义,打破二元文化冲突的僵硬思维模式。在翻译中,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话语权,为翻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5 总结
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翻译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现象,这种翻译中的文化话语不平等性使得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相互交织交融。我们需重视翻译中隐藏着的权力关系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欺凌,采取措施保护本民族文化特色,维护多元文化共生互补,推动翻译研究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培,陈运香.文化学与翻译[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顾嘉祖,陆昇.语言与文化[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常超.浅谈翻译研究中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撞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5).
[4]刘晶.文化帝国主义给大学英语教室带来的挑战[J].语文学刊,2010(6).
[5]李红满.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1).
长和:弱势企业的强势营销 篇2
2008年,长和制定了专卖店数量突破200家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至少需要新增100家专卖店)。对长和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一方面,茶叶招商具有明显的“圈地”烙印,一个地级市通常只能有一个加盟商,增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招商模式面临两难境地。如果外出招商,成本高昂;如果坐等客户上门,以长和目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异于守株待兔,成功率极低。如何“既快又省”地实现招商呢?
春茶上市,良机凸显
就在长和彷徨之际,我们来到安溪,为其做战略规划。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国家从1999年推行黄金周之后,每年的春、秋两季新茶上市之际,就是安溪万人拥进之时。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长假期间来安溪采购、考察。据统计,每年5月上旬,每天有近万人次的客商来到安溪采购春茶或寻找连锁加盟企业。对于安溪铁观音茶企而言,这巨大的客流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谁能利用好这块资源,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虽然从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被取消,7天长假缩短为3天。但对广大茶叶经销商而言,每年5月上旬仍是赴安溪采购、考察的最佳时间。因此,长和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面向全国客商传播、推广、招商。
创意虽好,但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长和要想从4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还有以下问题需要仔细思量。
首先,如何才能赢得加盟商的青睐。毕竟,对于加盟商而言,他们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一般都非常慎重。
其次,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向加盟商传播长和品牌和招商信息。
再次,如何让经营其他茶叶、甚至其他铁观音品牌的加盟商“改旗易帜”,转投长和。事实上,说服从未涉及茶叶的投资者加盟长和必须通过长期的教育与沟通,这绝非一日之功。而让已经拥有茶叶专卖店的加盟商更换品牌,特别是那些对现有厂家和产品不满的加盟商“改旗易帜”,则相对容易得多。
最后,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最终打动加盟商,让他们放弃其他品牌,选择长和。
激情回馈,颠覆传统
带着上述疑问,我们组织了头脑风暴会,大家达成一个共识——要引爆市场,就必须推出颠覆性的营销策略。但是,以长和目前的实力,让其拿出数百万元的传播费用都捉襟见肘,打硬仗、拼资源的方式显然很难行得通。
能否找到一条既不用花费过多资金,又能奏效的捷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从服饰行业中得到了启发,服饰行业是典型的微利行业,但企业对加盟商的回馈比例却远远超过了大多数行业,甚至100%的渠道回馈也屡见不鲜,此举有力地推动了服饰企业的高速发展。我们还注意到,服饰企业对加盟商的巨额回馈有两点特别之处:一是时间上并不是一次性回馈;二是回馈额度虽大,但一定是跟销售指标挂钩的,只有达到了既定的销售指标,才能享受高额回馈。
我们在借鉴服饰行业经验的同时,结合长和自身实力和所在行业特点,制定了以下优惠政策:
第一,凡是5月上句加盟长和的经销商,其加盟费一概免除。通常,安溪茶叶企业一般会向加盟商收取2万元~6万元不等的加盟费。这对加盟商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它几乎相当于加盟商加盟后第一年经营利润的一半甚至一大半。
第二,凡5月上旬加盟长和的经销商,都将得到厂家的装修费补贴。按长和的标准,加盟店的装修费一般介于4万~15万元之间。对加盟商来说,这是一个更为沉重的负担。很多加盟商甚至要花2年时间才能把加盟费、装修费赚回来。
上述优惠政策,除了旨在用“当年加盟、当年盈利”的承诺吸引加盟商外,更重要作用是给那些经营其他品牌的加盟商开辟一条“后路”。他们如果决定“改旗易帜”,只要换个门头,内部设置稍稍调整一下,花费少许费用就可以享受最高达15万元的装修补贴。这对加盟商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当然,在他们加盟之后,长和会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壮大。
第三,开展服务营销,建立“全程无忧”服务体系。茶叶承载着悠久绵长的茶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茶叶就是经营茶文化。茶业加盟商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提升盈利能力。很多加盟商对茶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从而很难进行专业化营销,这大大影响了其销售业绩。为此,长和特别推出了“全程无忧”服务,向各加盟商提供加盟店选址、店铺装修效果图及装修方案、配货方案、产品陈列指导、导购培训、茶艺培训、形象规范指导、开业促销、店铺营运等一揽子服务,真正把加盟商“扶上马,送一程”。
第四,举办“长和茶业2008品牌加盟引爆会”暨“中国安溪铁观音品牌营销电视论坛”,借助行业、政府的力量,踢好临门一脚,让加盟商亲眼目睹长和的影响力,彻底打消疑虑。
上述营销策略组成了有力的“组合拳”,彻底颠覆了茶叶行业的传统标准。
上天入地,立体传播
颠覆性的政策能否起到颠覆性的作用,关键取决于企业的执行能力。长和需要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潜在的加盟商了解其新政策。
招商活动启动前,我们针对安溪的媒体传播环境,制定了“高空轰炸”与“地面推进”相结合的立体传播策略,力求全面覆盖安溪的街头巷尾、酒店、中国茶都广场,凸显长和的雄厚实力。
高空轰炸,传播认知
针对广告资源的公关,铺天盖地的短期广告投入,一方面可以实现活动与品牌的爆炸传播,另一方面避免了中长期广告投放带来的高昂成本支出。因此,长和与各类媒体进行了全面接触和洽谈,制定了为期半个月的整合传播策略。
此外,长和还对媒体类别和传播形式进行了精心选择和设计。
户外广告作为体现品牌形象的手段之一,效果较好。长和在进入安溪的必经之路上设置户外广告,对所有进入安溪的客户形成第一道视觉冲击。
从茶都广场开始,长和在进入市区的道路两侧设置刀旗广告,宣传加盟投资者最关心的装修补贴与加盟费免除优惠、“全程无忧”等政策。
飘空气球和落地条幅则有助于展示长和的企业实力,烘托气氛。五月上旬,长和特别在茶都广场上设置了50枚飘空
气球及150条落地条幅,展示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的祝贺词,营造现场气氛,吸引客商的注意力。
地面推进,临门一脚
“地面推进”以声势浩大的“长和茶业08品牌加盟引爆会”为核心,地点设在茶都广场,在这一客商最为集中的地方进行品牌展示活动,时间从5月1日持续到5月7日。在此期间,长和搭起了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大舞台,现场展示18道茶艺并进行有奖互动问答,在聚集人气的同时,加深了长和在客商心中的品牌印记。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长和茶业2008品牌加盟引爆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5月1日~5月7日,长和与近200名潜在加盟商进行了深度洽谈,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长和。可以说,这7天的现场表演与推荐,居功至伟。
此外,长和还专门组建了“茶仪队”手持广告牌围绕广场进行巡回演示。当10位长和“茶仪队”队员穿着统一服装,手举特惠政策宣传牌在茶都广场列队巡回时,过往客商或驻足观望,或主动询问,对长和充满了好奇。长和“茶仪队”在展示企业形象的同时,也成功地从竞争对手那里分流了不少客户。
DM单发放。针对本次活动,长和特别制作了50000张活动DM宣传单,在茶都广场及周边、酒店门口、各乡镇茶叶交易市场进行地毯式发放。7天内,共发出DM传单约30000张,有效提升了长和的品牌知名度。
酒店传播,深入“敌”后
除了上述常规传播手段外,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新的传播渠道——酒店每逢春茶或秋茶上市,安溪大大小小的酒店都是人满为患。届时,数以万计的客商白天四处采购茶叶或洽谈加盟,晚上回到的酒店休息。这是与他们沟通的最佳时机!长和发现了这一传播渠道的重大价值后,利用与酒店方面的良好关系,启动了低成本聚焦式“宣传入户”的传播策略。
安溪20多家星级以上酒店,2000余间酒店客房,都成为长和的“宣传阵地”。客商走进酒店,就可以看到门口悬挂的长和横幅:走进酒店大堂,可以看到放置在醒目位置的活动介绍易拉宝;跨入电梯,可以清晰地看到介绍长和特惠政策的电梯广告;进入客房,可以看到视觉冲击力很强的长和招商手册及免费赠送的精制长和免费试泡茶。当客商享受着长和铁观音的淡雅清香之时,长和在客商心中的形象已经跃然眼前,格外清新。
权威媒体,坚定信心
平面媒体的事前传播为活动造势做足了工作。早在活动开始前两个月,长和就借助权威媒体的公开报道或信息发布来展示企业品牌形象。借助第三方传媒的证言,更有助于增强客商的信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展会营销,一锤定音
长和本次“强势营销”的目标在于成功吸引客商们的眼球,促成最终的签约合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强化长和在客商心中的品牌影响力。
为此,长和巧妙借势,获得了当地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肯定。长和邀请它们共同举办行业论坛。5月7日,长和计划在安溪最豪华的明园酒店举办“长和茶业2008品牌加盟引爆会暨中国安溪铁观音营销电视论坛”。长和希望能够借助会议最终一锤定音。不过,如何才能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出席本次活动呢?
为了吸引客商参会,长和做了四项努力。一是在5月1日~5月7日,与客商深入洽谈(经评估后发出邀请函),与5月7日仍然留在安溪的客商保持密切联系,鼓励他们参会;二是邀请5月1日~5月6日之间已经和长和签订加盟协议且仍在安溪的客商参加会议三是从5月5日开始,给福建地区的潜在加盟商打电话,向他们介绍长和最新优惠政策,力邀其前来参会;四是在5月6日加大针对酒店的宣传力度,促成尚未与长和进行过实质性接洽的客户前来参加会议。
由于各方面的宣传及沟通工作比较到位,5月7日到达会场出席“长和茶业2D08品牌加盟引爆会暨中国安溪铁观音品牌营销电视论坛”的客商超过100人。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基本上前来参会的客商,不是已经加盟的客商,就是加盟意向较为强烈的准客商。
大会上,安溪县人大副主任兼县茶叶管理委员会副会长、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泉州市茶叶学会会长悉数到场并发表讲话,他们肯定了长和近年在推进连锁加盟商业模式与文化营销方面的创新和贡献,承诺将坚定支持长和的发展。
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权威人士的表态带给客商一种官方承诺,也是对长和在铁观音行业地位、贡献的肯定,这大幅提升了长和在加盟商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长和与泉州电视台经济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安溪铁观音品牌营销电视论坛”更是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客商们在电视转播车的多角度拍摄和主持人精心设制的互动环节的触动下,纷纷发表对安溪铁观音、长和的看法,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电视论坛,与会客商进一步增加了长和的信心并坚定了加盟的决心。会后提供的自助餐会更是创造了一个融洽的、和谐的沟通环境,长和招商人员与客商进行了深入、亲切的沟通,并发出加盟要约,客商们带着对长和的肯定和信心,纷纷表达了强烈的加盟意向。
为期一周的“强势营销”,平均每天为长和带来3~5名的正式签约加盟商,引爆会暨电视论坛又为长和带来了近30名的签约客户。这样的成绩在以往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在本次“强势营销(见图1)”在投入15万元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了四两拨千斤,小资源撬动大财富。
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长和深知“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只有安溪铁观音产业集群不断升级,长和才能在巩固已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长和深感安溪铁观音品牌崛起之路道阻日长。
弱势企业,强势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总是局限于其他人、其他企业、其他行业没有做过的事情。事实上,创新更多的时候来源于学习和借鉴。其他产业好的思路和做法,只要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属地化”、“针对性”的调整之后往往很可能成为本企业的创新源泉。
弱势与强势 篇3
近段时间, 一段网络视频引起了热议, 某中学一个女生在课堂上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 引起了上课女教师的愤怒。该女教师走下讲台训斥女学生:“你再说一遍!”当学生用沉默抗议时, 老师把她拉出座位, 学生大喊:“别拽着我, 我自己会走!”被惹火的老师打了她5个耳光。学生继续顶撞:“我就这张脸, 你打吧!我没你强, 你打吧, 我绝不还手!”惹得老师又一顿猛打, 该学生总计挨了老师近20个耳光。当然事后这位女老师也自动辞职了。一句“我没你强”听得让人特别地揪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应该拒绝强势, 下面笔者就本人在教育学生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的强势———学生创造性的抹杀
试想建国以来的教育, 最让国人汗颜的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和强势的教师和弱势的学生不无关系。老师按照一个标准答案要求学生, 必然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只有按照老师或出题人的意图去思索, 还会有创新吗?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 我们的父母给孩子启蒙教育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听话”。听话的孩子有好处。孩子在家迎合父母, 在学校迎合老师。从管理人的角度看, 孩子听话, 会减少管理成本。从国家稳定的角度看, 顺民会使社会长治久安。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头脑, 连思想也是高度的统一, 成了听话的“奴才”。这样的教育何来创新呢?
二、学生的弱势———教师保守性的延续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树立“生本位”的理念。教师一旦违背了这一理念, 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即使教师每天“勤勤恳恳”, 身心俱疲, 也没有把握住发展的方向, 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工作, 也没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尽管努力工作, 但距离自己的理想状态渐行渐远, 唯有空悲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 然后以强势待之。试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不难想象, 老师在“勤勤恳恳”工作中, 无非就是想尽办法“压制”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一个个变成他所喜欢的那种“老实听话”的“好孩子”。如此, 即使他的教育愿景再美好, 学生也无法从心灵上与他沟通和亲近。在这样的前提下, 就是付出的努力再多, 也定是徒劳无功。我也曾感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像修剪花草的工匠, 谁出头就修理谁。
出现了问题就该反思。教师作为灵魂的敲钟人, 更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 而教育工作更应该迎头赶上。作为教师来说, 当务之急是应该认真地仔细查找自己育人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作为老教师, 绝不可以固守已往的经验, 仅凭自己的喜好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 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更新育人观念, 改进育人方式, 使自己的工作更适合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绝不可以以强凌弱。其次, 仔细“测量”一下自己与孩子在心灵上的距离。认真观察和了解现在的学生都在想什么、做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然后与自己的教育愿望相对照, 做到知己知彼, 心中有数。最后, 从思想上真正与学生沟通。改善师生关系, 使学生能够“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引导学生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工作中, 教师会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 会在潜意识中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好, 反之就认为不好!强势老师喜欢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孩子, 不喜欢出尖的学生, 所以就想当然认为刚接手的班级班风不好, 于是花费精力去大力改造, 期待着学生的改变, 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 因此成了班级工作中的“独裁者”。对此, 笔者只有一句话: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三、强势与弱势的互补———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使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 而应力求做到使我们的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使他们的天性充分发挥, 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了民主与自尊。从老师的角度来说, 如果老师不懂得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即使他付出得再多, 也是枉然, 即使老师觉得身心俱疲, 这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感受。教育不是教师主观的随心所欲的改造, 而是顺应学生天性的因势利导。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有正确教育观念的引领, 是建立在师生坚实的情感基础上的, 是以学生为主角的。新时期的教育赋予老师工作新的内涵, 培养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学生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也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学生的心理需求。新时期, 别做强势老师。
当我们在欣赏一颗颗珍珠时, 难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珍珠, 而没有发现蚌那颗博大而包容的心吗?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棕榈油:强势领涨 弱势领跌 篇4
近年来,植物油的工业消费量迅速增加,作为食品的植物油越来越具有工业品的特征,它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也较以前大幅增加。
食用消费原本相对稳定,除非极端情况,否则不会有大幅波动,唯有工业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较多,这为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炒作理由。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报告,预计2009/2010年度全球植物油的工业消费将达到2675万吨,占植物油总消费的19.7%,其中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预计为950万吨,占所有植物油工业消费的35.5%。棕榈油消费远远超过其它植物油而排在第一位,它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和原油价格变动的影响。
作为重要植物油品种之一,棕榈油往往强势中领涨于植物油,弱势中又领跌,行情的可参与性较强。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7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3.3,较上个月的53.2微升,这是连续第5个月高于50的分水岭。向好的宏观经济数据不断被公布。美国7月制造业指数也由6月份的44.8升至48.9,远高于市场预计的46.5。制造业的利好令大宗商品闻风而动,8月出现开门红的走势,植物油与化工、有色、钢材、能源出现联袂上涨。与上半年的行情相比,各板块品种虽然有联动,但同步程度却差了很多。
除了宏观经济因素外,美元疲弱也对商品期货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6月份以来,美元指数一直在相对低位盘整,近日出现破位走势,已跌至2008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并在技术上仍有下探的强烈意向。美元的这一走势强化了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弊端的担忧,可以预计,后市若美元加速下跌,商品期货价格将以更大的速度上涨。原油作为黑金仍是资金对抗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首选,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下半年原油价格有望向90美元,桶挺进。
原油价格上涨将令生物柴油消费增速加大,以生物柴油发展较好的欧盟为例,2008年生物柴油产量为775.5万吨,较2007年增加35.7%,2009年的产能更将达到2090.9万吨,是2007年产能的2倍。而2008年,马来西亚棕榈油涨至4400林吉特,吨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生物柴油消费的快速增加。只要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桶,生物柴油的生产便可以维持。原油价格上涨的意义不止于此,原油价格上涨带动化工板块走强。棕榈油可以生产皂类、多元醇、聚氨酯、聚丙烯酸脂,用于生产塑料涂料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多年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大力鼓励棕榈油产业的发展,产量持续增加,以目前的数字计算,两国棕榈油的产量占到全球的87%。去年金融危机令棕榈油价格暴跌,两国政府趁低价鼓励重播高龄棕榈树,这对棕榈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两国还鼓励增加生物柴油中搀兑棕榈油的比例,这都为后来棕榈油出现领涨于植物油创造了良好条件。
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2008/2009年度全球棕榈油产量为4276万吨,消费量为4237万吨,2009/2010年度产量为4495万吨,消费为4458万吨。棕榈油食用消费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印度、印尼、中国,预计2009/2010年度3国的食用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20万吨、420万吨和390万吨。印度的食用消费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由于印度的人均植物油消费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只有中国的一半水平。未来印度食用消费的稳定增加将是一个长期的利多因素。
简论大众传媒话语权的强势和弱势 篇5
这是一个向信息化迈进的时代, 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急剧膨胀。这是一个话语繁荣的时代, 几乎人人有话要说, 要表情达意;几乎人人都想利用各种媒体表述心声和诉求。然而大众传媒的“时空”容量及资源 (有效部分) 非常有限, 对受众的话语信息的过滤与发布也有相当的限制, 话语权就成为媒体和受众维护自身权益及其得以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实现的对象。从一定意义上说, 甚至在有些地区、有些媒体, 话语权的争夺战与保卫战愈演愈烈。
二、媒体话语权正面与负面的强势
1. 媒体话语权的正面强势
媒体作为新闻 (广义的) 信息及一切文化、宣传信息的集合体的性质, 决定其对话语权的掌控是主动的、占据绝对优势的。媒体自身所具备的组织吸纳信息、过滤筛选信息、加工生产信息、发布传播信息的诸多功能也体现其正面强势话语权在这一系列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进步文明和谐及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信息的正面强势报道, 对抗、救各种灾害的正面强势宣传报道, 对党和国家机关及相关部门关于社会民生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政策、规划、措施的宣传报道等, 都以绝对不可动摇的话语权强势予以主动、坚定、正确的报道,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应。在对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如农民工权益维护与保障、人民购房及居住权益的维护与保障、食品安全等等报道、揭露、抨击中, 也充分行使了媒体的话语权, 努力做到为人民 (受众) 说话。正确行使媒体的话语权并形成一种正面强势状态是必要的、必须的, 也是人民 (受众) 期待、热烈欢迎并赞赏的。
媒体话语权正面强势的另一个表现方式是努力让人民 (受众) 说话, 尽可能使受众在媒体的一定的“时空”形态中行使一些话语权, 如两会期间, 众多媒体通过各种形式让受众发表自己对于国计民生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和意见;媒体在组织一些相关话题讨论, 如“市民为城市发展建设建言献策”等活动时, 让受众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 也是让受众行使话语权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正面组织、发动、引导、发布等形式, 客观上体现出媒体话语权的正面强势。以上两种表现形态都是无可置疑的, 也是媒体应该坚持和发扬光大的。
2. 媒体话语权的负面强势
这里所说的媒体话语权的负面强势, 是指某些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及滥用。在一些基层县 (市) , 在党风社会风气严重不正的腐败高发地区的媒体, 尤以广播电视媒体为甚, 其完全不是以平等对话的原则和态度与受众沟通, 而几乎是以一种近乎强加的态势对待受众, 完全是一种我说你听、我说你办的居高临下的颐指气使。有些基层县 (市) 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几乎成了当地主要领导干部的“独家讲坛”的“金话筒”, 成了宣传当地主要领导干部言行和“政绩”的单一 (第一) 频道, 其负面效应主要是引起受众的极大反感, 有的老百姓就直言不讳地说:主要领导屁大个事也要上头条新闻!老百姓天大的事无人过问 (报道) 。大众传媒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成为“强权媒体”,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剥夺了受众的话语权。如有的地区媒体对重大灾难、矿难的瞒报、谎报, 甚至对知情人的“封杀”, 都是负面强势的极其恶劣的表现。
还有一种负面强势不是以媒体的整体形象表现, 而是以个体形象表现出来。如一些广播电台主办的“对话”、“心理咨询”节目主持人, 不是以同情、答疑解惑及帮助解决困难的立场和态度出发, 而是对弱势群体的受众横加指责、讥讽, 甚至以“你有病啊?”、“你犯贱啊!”等泼妇骂街式恶语相加, 这种行使话语权的失当和滥用, 这种侮辱受众人格的负面强势话语权引起人们的极大反感, 对受众造成恶劣的视听污染和心理伤害, 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应该尽快限期整改这种所谓新潮的争相效仿的“风格”和倾向。媒体话语权的负面强势还有很多, 难以一一列举。
三、媒体话语权的相对弱势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 媒体的话语权都是相对的、有限的。所谓“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的新闻和舆论自由, 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1. 相关部门的纪律约束对媒体话语权造成被动弱势。
“研究无禁区, 宣传有纪律”。新闻舆论的纪律性要求较严。为社会稳定、安定和谐及政治原因, 从整体大局出发, 有些新闻舆论是控制在遵守纪律的范围之内的。如“某某跳楼, 不得见报”, “大风刮倒塔吊, 砸死民工不得见报”等, 使媒体对此暂时处于“失语”状态, 这种话语权弱势是完全被动的, 不能不接受的。这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否则, 主观随意、毫无约束地行使媒体话语权所造成的负面新闻效应及所付出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
2. 某些利益集团的经济操控造成媒体话语权的主动弱势。
在商品经济社会, 媒体本身也是一种垄断型的特殊商品。媒体为了生存和发展, 需要同各种利益群体特别是经济实体发生关系。尤其表现在商业广告这一占媒体收入绝对比重的商业信息的发布上。在广告争夺大战中, 众多媒体主动削弱甚至放弃话语权, 而任由商家操控, 给受众带来难以数计的正面或负面的广告商业信息。这是可以理解的, 却是难以理喻的。■
弱势与强势 篇6
一、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含义和划分
弱势群体, 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 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 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朱镕基总理就首次提到弱势群体问题, 并指出要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强势群体, 是指经济收入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群的概称。
如果将今天的强弱势群体归纳起来, 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社会因素角度来划分, 包括了经济上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强弱势群体。另一类是从自然生理的角度来划分。
从社会因素角度, 经济上的强势群体是指邓小平指出的先富起来的人。如今的企业家群体, 企业的高级主管, 高级技术人员等, 而经济上的弱势群体指那些物质生活处于贫困状况的人群。包括了农民, 城市下岗、失业人群。政治上的强弱势群体是政治上的影响力的不同而形成的, 政治上强势群体包括政府官员, 执政党群体。而政治弱势群体同样是农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强势群体可以有力的影响选举过程、政策决策, 而弱势群体因其掌握的政治资源很少, 虽然人数众多, 但他们很难在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们的政治表达是微弱的。
从自然、生理的角度, 强弱势群体划分是由于人们在体力、智力、年龄差异而形成的, 如青壮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健康者群体和残疾、智障者群体。还有因自然地理条件所带来的人们生活劳动状况的不同而形成的强弱群体。如在风调雨顺中劳动、工作的人们和处于自然灾害的求助者等等。
由此也可以看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势群体各有不同, 而弱势群体往往是处于高度重叠的状况, 即农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往往处于多方面的弱势地位。
二、强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
(1)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是弱势群体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后, 产业结构重大调整, 严重冲击着计划体制的普通劳动者群体。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素质低下的职工被分离, 强化管理, 提高效率又使大批企业在人员中分流, 传统产业部门在市场竞争中倒闭。当时, 我们对改革的代价已有了充分的估计, 并期待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能重新调整受损的利益群体。
(2) 现行的分配机制所致和不合理的收入、非法收入所致。
首先, 按劳分配原则是我国目前主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分配方式, 促进了社会效率的提高。但正如马克思所说, 由于人类在生理、智能、能力上的天然差别, 即使是按劳分配也会导致收入的差异, 按劳分配用形式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即按资本、土地、管理、劳动力价格等生产要素分配, 在收入上也易产生互动性的累积, 形成收入上的“马太效应”
其次, 由于存在侵吞公有财产和偷税漏税、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腐败行为, 还由于存在着垄断因素, 一些部门或地方凭借行业、部门、商品、服务的垄断, 取得额外收入, 成为导致强弱分化又一原因。
(3) 政治民主化进程中, 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市场化的过程中, 许多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任用是由当时滞后的干部管理体制决定的, 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在职位上, 不但没有恪尽职守, 反而贪污腐化, 不负责任, 使得拥有良好企业资质的国有企业陷入倒闭的境地。还有许多企业倒闭后, 被“内部人”收购, 这些“内部人”在获利后, 没有将企业的资金用于妥善安置下岗人员。许多国有企业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收入微簿, 在当时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而在年纪大了以后被市场化的企业无情的分流出来, 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份, 而导致这一结果出现不完全是市场化的竞争的作用, 而是在我国的企业转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 改革的过程缺乏民主化、公开化的决策程序, 使利益决策明显倾向于少数的管理者, 企业资金流转成为私人资产, 而大多数的劳动者的利益受损, 这暴露出改革过程中政府管理制度存在着漏洞。
三、强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分析
(1) 强弱势群体之间和内部关系的多层次和相对性。
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从占据的社会结构来看处在社会的两极, 但并非所有社会人群都被划分到这两类截然对立的两类人群中。在社会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还存在非强非弱的中间层, 即使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内部也还存在一定的层次, 其特征并非是简单、清一色的强势和弱势, 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内部的多层次性也决定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相对性。即强势群体内部有相对弱势, 弱势群体中有相对强势。
如:强势群体在掌握政治权利、文化知识、社会财富上呈现出不同的多层次的区别, 在强势群体中, 曾出现警察群体自称“弱势群体”的现象, 虽然此提法遭受到许多人的反对, 但这自愿称弱现象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警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强者地位的相对性。还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 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其“弱势”心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网络监督面前, 一些官员门工作谨小慎微, 二是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 但是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 甚至“潜规则”盛行, 很多官员因没有背景, 成为官场“弱势群体”;三是公务繁杂, 既要有让上级看得见的政绩, 又要有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 想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 (2) 这也表明许多官员实际境遇也并非常人认为的那样强势。他们当中也有“相对弱势”存在。
(2) 强弱势群体存在着竞争、激励、互为存在条件等良性互动关系。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有不完善不公正的制度因素, 但也不都是不公正机制所带来, 作为中性手段的市场机制, 就会导致强弱的分化。市场遵循看似无情的优胜劣汰的法则。但它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选折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就是我们认识到市场化的到来会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效率。
市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者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为了免于在竞争中被淘汰, 就必须尽可能跟着采用新技术, 甚至采用比先行者更新的技术。商品生产者在价值规律支配下加剧了分化, 因为没有力量改变技术或缺乏竞争能力就会越来越弱, 越来越穷, 直至破产, 而采用先进的技术的商品生产者, 就会越来越富, 市场竞争奖优罚劣的机制, 迫使商品生产者永不停息的奋进, 使企业必须努力采用先进技术,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因此, 可以看出, 市场的贫富优劣分化既是市场机制产生的客观结果, 也是商品生产者追求发展的动因。相反,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 因为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发展经济, 虽然客观上减弱各类企业之间的贫富分化, 从现象上看它没有使一家企业衰败或破产, 也未出现下岗、待业等城市社会问题, 但这些都是以牺牲社会效率为前提的, 它使各类企业无论其本身是强是弱都因有着“平均主义”“大锅饭”分配机制而捆绑在一起。使社会缺乏被激励和鞭挞等促动因素, 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因而, 适度的强弱分化取代绝对的平等, 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强弱势群体竞争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整体的“崛起”和“强势”。
从强势群体对整个社会贡献来看:处于强势群体当中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执政党官员大多人通过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的竞争机制走到重要的岗位上的, 他们成为社会的精英群体, 在许多方面成为社会的榜样, 代表着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的方向, 对社会起着示范效应。以中国的企业高管来看, 海尔的张瑞敏以他的企业家良好的文化素质, 专业的管理能力, 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28年来, 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 发展成为2007年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2008年3月, 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张瑞敏和他的团队以持续的创新, 为振兴中国民族工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再以党政官员来看, 大多数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正确执行国家发展方向的方针政策, 在工作中勤政、廉政, 为推动社会的正常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像王瑛、沈浩等勤政廉政典型人物事迹在党员干部中就是代表。沈浩作为选派干部, 从省财政厅来到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他扎根基层, 团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为小岗发展鞠躬尽瘁。2009年11月, 沈浩积劳成疾, 猝逝在工作一线。他的事迹深深打动和震撼了无数的普通百姓。
(3) 强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着冲突、排斥等对立关系。
即使是在纯市场化机制作用, 强弱势群体的分化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如差别加剧超出人们容忍的度的范围, 就会引发明显的冲突、排斥。另外, 权力资本参与市场从中获利、行政资源市场化, 这些非市场经济因素导致垄断, 与市场精神完全相悖, 也是加剧对立关系的原因。强弱之间表现出的不良关系, 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1) .强弱群体经济利益分化成过度趋势, 其结构亦不合理。2000年, 我国的投资率是36.8%, 消费率为61%, 分别比这一时期美国高出13.5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四年后, 这种情形进一步加剧。2004年, 我国投资率达到44.16%, 相应的消费率则下跌到53%。初次分配不公平还体现在, 中国的财产性收入今年来越发增加, 而相应的劳动收入却多年停滞不前。2000年的数据显示, 中国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口手中的财富仅为全社会总财富的4.72%, 中国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则掌握着整个国家的50.24%的财富。而这种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
(2) “强势”与“强势”相护, 引发社会冲突加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某些政治强势群体常常偏向于维护经济强势群体的利益, 引发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发生。如因农村征地、城市拆迁, 企业兼并重组等导致的干群矛盾、劳资矛盾、城乡矛盾。例如:宜黄事件是发生在《物权法》颁布数年之后, 许多法律保护的私人领域, 阻挡不了推土机。纵观多起拆迁悲剧, 本该保持中立的地方政府, 却一次次在商业拆迁中冲锋陷阵。
(3) “强势”与“黑势”相护, 引发社会不安定。某些政治强势群体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受贿敛财, 或庇护走私, 充当黑社会性质保护伞, 损害弱势群体利益而打造“政绩工程”, 诸如此类, 已成为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导火索。例如:当重庆亿万富翁黎强因被控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聚众扰乱交通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行贿、非法经营等九宗罪推上被告席时, 原重庆市沙坪坝区交通运输管理所所长肖庆隆、原重庆巴南区公路运输管理所所长蒋洪、原重庆市委市政府信访办来访二处处长姜春艳与黎强等也一同站在法庭上, 因涉嫌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受贿罪接受法律制裁。 (3)
(4) 强弱势群体地位在变化中发生的转化
强弱势群体的之间按照矛盾的对立转化规律, 向着各自的地位转化。如果双方的地位按照公平的社会规则转化, 会给社会心理的认同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 如果没有遵循正常有序的转化, 即既得利益群体总是通过用潜规则, 和一切不正当手段保护已有的利益, 获得更多的不合理的利益, 弱势群体的境况又无法通过现有的机制得到改变地位, 就会导致社会强烈的不认同和社会的攻击性心理。转化包括的两种情况如下:
(1) 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常态型转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使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契约社会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均等机会, 农民向城市的流动, 下岗职工再就业, 以及他们子女通过高考改变弱势命运都成为可能。人们客观地观察就会发现一些知名企业家原为草根身份, 下岗职工子女或农民子弟因家境的困难反而造就他们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在学业上获取了骄人的成果。许多下岗职工在再就业中开拓新领域, 并取得社会认可。
强势群体其社会地位也常发生跌落, 如因违法犯罪、或因失去社会道德、奋发有为的意志, 或因年龄、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 或因市场的风险, 市场经济的带来的契约化的机会均等比计划经济的身份限定, 是制度规则上的进步, 公平竞争的机制使人的地位常发生强弱的转变。
(2) 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非常态型转化
有时强势群体总是滥用权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如在违法犯罪后利用权力逃脱法律的惩罚, 对李刚现象的高度关注, 就是因为社会上强势群体当中的一些人总在高位上示强, 常用潜规则、违法手段代替法律的公平规则, 使本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依旧享受强势群体的优越地位。事实上这些人的强势群体的地位已丧失合法性和合理性, 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抨击, 他们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而在弱势群体问题上, 弱势群体即使处在极限的状态中也少有人问津, 如打工者在极端天气中被冻死, 保洁工人在酷暑中劳作死亡, 他们的生存危机的现状的不断暴露, 能否带来工作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利益机制的合理调整, 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因为弱势群体缺乏资金、权力、能力和关系等资源优势, 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摆脱劣势地位。于是他们的一部份只能在忍耐中苟延, 另一部分将积蓄的不良的心理能量朝着非常态的方向转化, 如在绝望中求助于超自然力量的帮助, 陷入迷信、邪教的泥潭。如通过贩毒、走私、卖淫等犯罪方式来获得经济来源, 转化为黑恶强势.。更为极端的一种用暴力危害公共安全, 伤害无辜、报复社会。像前期出现在泰兴、广州的杀害幼童事件, 则是这一极端的表现, 还有因企业改制、农村征地而导致规模较大的静坐、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则会对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产生直接的危害。
(5) 强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关系是非对抗性矛盾关系。
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 强弱势群体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对抗性矛盾,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控下, 强弱群体内部和之间会发生新的、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变化他们之间虽然存在差异、排斥、对立, 但这些矛盾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来调节的。2002年3月,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 说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弱势群体问题。《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在总体要求提到:“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 (4)
随着中央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的不断贯彻, 强弱势群体之间一定能形成互相促进的、统一和谐的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四、如何正确处理强弱势群体关系,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调节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强化税收调节功能, 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 个人所得税应重点调节高收入者, 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和赠予税。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应保护合法收入, 鼓励勤劳致富, 保护投资者高层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严惩贪污、受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等犯罪行为。
对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 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大中型的高级管理人员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同类型企业差距适度, 对垄断性行业的收入水平应适当控制和调整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比例。对非公有制职工的收入应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得到执行, 继续完善各地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职业的工资价格。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 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别。
(2) 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 使弱势群体能够影响决策过程。
弱势群体对改革的存有的一些批评的言辞和看法应该予以宽容, 不应把他们的批评看作异己力量加以防范, 如果我们连批评都不能容纳, 弱势群体只能用最后的群体性事件来表示“发言权”, 这是基层政府行政能力下降的表现。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 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 尤其是保障其参与与其有关的各项决策的权利, 使其能够表达和维护自身的权益。从目前完善政治体制的角度来看:只有改革完善决策机制才能使政策反映弱势群体利益, 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才能使政府管理体制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避免在国有企业管理干部任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 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才能增强弱势群体在干部任免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只有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权利运行机制, 才能加强弱势群体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从而维护社会总体稳定, 完成改革发展的历史任务。
(3)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除了强调对弱势群体的经济地位提升外, 强势群体应对弱势群体以平等人格相待, 弱势群体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强势群体总把他们放在对立的地位上批评他们, 是不妥当的。人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客观存在的现实根据。虽然弱势群体的弱点的形成有其自身原因, 但是他们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历史成因, 不应由他们个人完全来承担这种改革的成本。强势群体应弘扬他们的坚韧、质朴、勤劳善良的美德, 帮助他们摒弃不良的陋习, 提高文明素质, 以赢得与社会良性的互动, 以此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 央视对旭日阳刚、西单女孩的启用可以看作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体现, 对此炮轰的人大代表则是没有看透这层意义。强势群体应意识到自身有更强的社会导向效应, 应加强自律, 做社会文明的表率, 这样才有利于避免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排斥, 有利于社会不同群体关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第264页
[2]《调查称近五成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2010-12-05来源:西安晚报
[3]《重庆黎强涉黑案:三名官员被指充当“保护伞”》2009年10月26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弱势与强势 篇7
关键词:女博士,强势群体,被弱势化
“女博士”在古代为一种学官名, 亦指有才学的女子, 今为学位的一种, 一般指最高一级的学位。很显然, 不管是从经济收入、社会话语权抑或社会声誉来看, 这个群体都应是人们心中所谓的“强势群体”。而今却沦落为“第三性”、“灭绝师太”、“UFO (ugly、fat、old) ”, 女博士被男性排斥的同时, 也被女性排斥。这个群体正在逐渐地“被弱势化”。
本文拟从女博士群体的网络形象着手来分析其“被弱势化”的缘由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内容分析法, 通过抽样、量化分析材料、分析推论等步骤, 以期呈现女博士群体“被弱势化”的过程及模式。
关于样本, 笔者选取了新浪网的142条新闻进行研究。样本的获取方法如下:以新浪网为研究媒介, 以新浪爱问搜索为载体, 以“女博士”为关键词, 以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1日为时间条件进行站内高级搜索, 共得到148篇标题中含有“女博士”的新闻, 剔除掉与此无关的新闻6条, 最后得到样本142个。
选取新浪网为研究媒介, 有如下理由:
其一, 网络新闻的主要来源为传统媒体,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其新闻的内容和数量都可视为各家传统媒体的总和, 具有广泛性。
其二, 由于网络内容的同质化, 各新闻网站也大多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状况, 而新浪网与同类媒体相比,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以其为研究媒体, 可得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果。
二、研究发现
(一) 报道强度:重复报道、后续跟进报道的样本数量达1/3
由于网络媒体的先天性特点, 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 即使是同一个网站内也会有重复的报道和后续跟进的报道。为此, 笔者进行了统计, 发现:原有的142个样本其实只讲述了68个不同的新闻事件, 其中有23条新闻都在被重复报道或跟踪报道, 如“耶鲁女博士被杀”一案就被报道了47次。
这说明, 网络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由于重复或后续跟进报道有被强化、强调的倾向, 而网民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被进行了轰炸式的灌输。最重要的一点是, 女博士群体在网民心中的形象被进行了一遍又一遍地“复习”和“记忆”, 最终得以“巩固”。一个新闻事件由于被多次重复报道和追踪报道, 达到了多次传播的效果。
(二) 报道主题———聚焦于女博士的情感、生活、犯罪和遭遇的不幸
报道主题的统计可以清楚地呈现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偏向。本研究把样本的内容主题分为四大类: (1) 学业、事业; (2) 情感、婚姻; (3) 犯罪及遭遇的不幸 (被杀、自杀、被骗、受伤、患病) ; (4) 生活及其他。笔者对上述68个新闻事件进行了统计, 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网络媒体把目光主要聚焦于女博士的情感、生活、犯罪及遭遇的不幸上, 如《留美女博士生子遭男友悔婚发帖求助》、《女博士改当职业格斗女王》、《俄罗斯女博士为写论文杀人》、《北大女博士夫妇遭遇雷击》等。而对其学业、事业上的成就则“一笑而过”。
(三) 报道立场——正面报道“短小精悍”、负面报道“冷眼旁观”、中性报道“娱乐至死”
本项研究把报道立场分为正面、负面、中性三个方面。正面报道是指能让受众对女博士产生良好印象的新闻, 如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表现其优良品质等;负面报道是指能让受众对其产生不良印象的新闻, 如恋爱、婚姻上的失败, 犯罪及生活中遭遇的不幸 (被杀、被骗、患病) 等;中性报道则是指介于正面和负面立场之间的客观报道。
通过对68个样本的统计、分析统计, 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 负面报道在数量上最多, 占了50%, 其次是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而通过对三个不同立场的报道的分析, 笔者又发现了以下问题:
1. 正面报道“短小精悍”
笔者对这些正面立场的新闻样本做了统计, 一半以上的新闻其报道篇幅都较小, 大多采用“简讯”形式, 只对该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做了简要报道, 由此可看出这些正面报道在媒体工作人员眼中的新闻价值。表面上网络媒体也报道了相当数量的关于女博士群体的正面新闻, 但实际上这只是为了保持其信息完整性的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
2. 负面报道“冷眼旁观”
负面立场多为感情纠纷、自杀、被杀、被骗等, 把女博士群体描述成了一个智商高、情商低的“怪胎”。而在新闻标题的“创作”上, 各路网编们也是煞费苦心, 与其说他们是新闻的传播者, 不如说是内心充满歧视、嘲讽的冷眼旁观者。比如像《女博士不断奶并非应试教育之殇》、《30岁女博士征服自卑男靠谱吗》等, 用词极尽嘲讽和露骨。
3. 中性报道“娱乐至死”
中性立场的报道通常不带有感情色彩, 只是客观地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比如《英国女博士淘金铸婚戒》、《昆明女博士收藏200套旗袍》等。但经过对这类样本的认真研读, 笔者发现, 除了这类“标准”的中性立场报道, 还有相当部分的报道呈现娱乐化倾向。这些新闻在无形中成了娱乐受众的事件, 而新闻主体也成了被观赏的对象, 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比如像《北大女博士母亲登报“相中”刘翔》、《女博士征婚只嫁西藏男称自己是完美新娘》等。如果说网络媒体像一个看台, 那么女博士就正在沦为这个看台上供人观赏、供人娱乐、供人说三道四的一个“表演”群体。
上述研究表明, 网络媒体正在通过报道强度、报道主题、报道立场等手段逐渐颠覆女博士的强势群体印象, 她们的私生活领域被放大, 她们学业、事业上的成绩被忽略, 情感受挫、婚姻失败、无知被骗似乎是她们全部的生存状态。她们被强制性地“拉”到了一个受人歧视、嘲讽甚至同情的位置, 一步一步地“被弱势化”。
———传媒与和谐
三、强势群体的“被弱势化”进行时——女博士群体网络形象建构过程
笔者依据统计结果并结合相关理论, 设计了女博士群体“被弱势化”的模式图, 也即网络媒体对女博士群体形象的建构过程。
强势群体弱势化模式图
下面来具体分析这个模式图:
(一) 当“第三性”遭遇“第二性”——“第三性”凸显新闻价值
“第二性”这个概念是法国作家西蒙·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提出来的, 它是相对于第一性来说的。波伏娃认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而宁可说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 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 所谓女性气质的人的, 是整个文明。”[1]因此, 她将女性实际的社会历史存在定位于第二性, 即不是天生的, 而是由社会塑造而成的必须具备女性气质的女人, 而位居于第一性的是男人。[2]
从生理上来看, “第三性”指处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阉人, 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称的“人妖”, 像泰国就曾举办过“第三性”选美大赛。而眼下女博士群体却也常遭至“第三性”的谑称, 因为她们颠覆了传统性别意识里女性温顺、软弱、依赖等形象, 成了独立、坚强、有思想、有学识的强势群体, 和男性一样在事业和学业上拼搏努力, 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
当强势的女博士“遭遇”同为女人却处于“弱势”的“第二性”时, 女博士群体的新闻价值即刻显现出来, 她们被排除在了普通女人之外。任何一件寻常的事, 只要其主体换作女博士, 便有了非同寻常的新闻价值。比如, 《女博士成省钱牛人一周花62元每日记账精确到角》、《女博士收到七八封情书》, 这些在平常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 媒体却当它们是新鲜事大肆炒作。可见, 女博士已经成为非常受媒体欢迎的新闻价值群体了。
(二) 女博士强势群体刻板印象的形成——早期人际传播和早期大众传播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分简介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 它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现实的原因。刻板印象一旦形成, 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很难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刻板印象的形成有两个途径:直接和间接。直接就是本人的亲身体验, 间接包括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及他人的影响, 一般认为, 大众媒体是人们形成刻板印象的重要途径。[3]
女博士这种强势印象的形成主要归功于早期的人际传播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尤其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知识贫乏状态的中国, 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层次, 备受尊敬。再加上性别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女博士”更是另眼相待。另一方面, 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及其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情况, 正面新闻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所以女博士的强势群体印象也便逐渐形成。自从1999年我国决定扩大高校招生幅度以来, 女博士这个群体也随之扩大而变得越发显眼。同时, 21世纪后, 都市报、网络媒体迅速发展起来, 收听率、收视率、点击率迅速成为媒介之间争夺的焦点。于是女博士这个群体在商业化的“强迫”下“沦为”媒介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贡献者”, 她们成了媒介的“宠儿”。但遗憾的是, 早期女博士的强势形象已经在人们心里形成刻板印象, 而且很难改变。
(三) 当新闻价值“遭遇”刻板印象——唯有“颠覆”
如果说“第三性”和“第二性”的碰撞使女博士成为新闻价值群体有了可能性, 那么这种新闻价值在女博士的形象颠覆刻板印象后最终才得以显现出来。由于女博士在人们心中最早是以一个强势群体的刻板印象存在的, 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强势形象, 如果大众传媒要想使新闻价值得以最大化, 那么只有不断挖掘和曝料这种强势印象背后的“弱势”事件, 不断地颠覆女博士早期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牢固形象。同时, 根据上文中的模式我们也可以看出, 新闻价值也只有在这种不断地颠覆过程中才能实现其最大化, 而一旦“颠覆”得以最终实现——弱势群体代替强势群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那么新闻价值也将划上完满的句号。或许那个时候又会开始新一轮的弱势群体“被强势化”的颠覆。
新闻价值“颠覆”刻板印象的手段也就是文章第二部分研究的几个问题, 即报道强度、报道主题、报道立场。从报道强度上来看, 网络媒体利用其先天性的优势不断重复报道同一个新闻事件或对它的最新进展及时跟踪报道, 它像艾宾浩斯一样在人们即将遗忘时“及时提醒”或“复习”, 使传播效果加倍。在报道主题上, 媒体故意放大女博士群体的私生活领域, 使其频繁地以情感受挫、婚姻失败、无知被骗等形象出现, 与传统印象中的睿智、坚强、独立等形成对比。从报道立场上来看, 三种立场都在逐渐超越各自的“标准”。正面报道正在试图从篇幅上掩盖女博士的成就、贡献等, 负面报道在冷眼报道的同时极尽嘲讽, 而中性报道也正在试图将女博士打造成一个供人观赏和评点的娱乐性群体。这三种报道立场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以期把女博士留给大众的强势形象驱逐出境。
通过上述三种手段, 网络媒体不断地颠覆女博士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形象, 这个“强势群体”也在重复地颠覆过程中不断被弱化, 这个过程也可被视为议程设置的过程。“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 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4]为了追求受众和点击率, 网络媒体通过报道主题、报道强度和报道立场等方式对女博士群体施行了“议程设置”, 使女博士的“弱势”形象“深入人心”。
(四) “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相互作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 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5]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于受众的思路不同, 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 突出受众的地位。由于女博士传统的强势形象被攻击, 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猎奇性”心理和“偷窥”欲, 于是网民便用“点击率”来回报网络媒体, 而网络媒体也把这种“点击率”视作网民对该新闻价值的“积极反馈”。于是, 网络媒介再次发起“议程设置”以期达到受众层面的“使用与满足”, 它们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 共同“弱化”着“强势群体”。
就这样, 这个模式不断地被重复, “刻板印象”不断地被“颠覆”, 强势群体一步步地“被弱势化”。
四、两点思考
(一) 当“弱势群体”成为结果, 新闻价值最大化如何实现?
当“颠覆”不再是过程而是结果, 当弱势群体代替强势群体成为刻板印象, 新闻价值要如何实现其最大化?是反过来再颠覆, 还是女博士大规模退出新闻价值群体?我们不得而知, 可能时间会证明一切。
(二) 强势与弱势之间真实的平衡点在何处?
本研究的主题是强势群体被弱势化。在我们看来, 弱势化以后的群体不是女博士的本来面目, 但在我们的假设里, 强势群体也只是“刻板印象”而非女博士的“真面目”。两者都是被媒体议程设置后的结果, 究竟这两种“拟态环境”哪一种更接近“真实环境”呢?这个问题待以后的研究者解析。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 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251.
[2]李廷茹.行走在男性和女性边缘——女博士“第三性”现象文化解读[J].兰州学刊, 2008 (1) .
[3]卜卫.媒介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弱势与强势 篇8
关键词:普通话地域变体強势成分弱势成分
一、普通话的地域变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纷杂的国度。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我们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不难发现,普通话的运用呈现出的是一种层级变化的状况。从普通话运用的具体实践来看,并非所有的汉语使用者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绝大部分人最后形成的是一种介于标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带有汉语方言特点或说话者母语特点。以往研究中所提到的“中介普通话”“地方普通话”“准普通话”“兰青官话”“亚普通话”等,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带有方言特点的普通话。我们认为这些带有方言特点的普通话可以看作是普通话的地域变体,因为这些普通话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方言特点,例如:江浙地区的人说的普通话和湖南境内的人所说的普通话就有明显的差异。
应该说各种不同的普通话地域变体目前是标准普通话的主要存在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都将长期存在。目前,对于这种普通话地域变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二、普通话地域变体的特点
普通话的地域变体非常丰富,从大的方面来看,吴语区、湘语区、西南官话区的普通话都是不一样的,从小的方面来看,湘语区的长沙和湘潭,两地虽然相隔不远,但是所使用的普通话也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因为地域的不同,普通话就会存在差异。尽管各地的普通话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地域变体还是显示出一定的共同特点。
(一)过渡性
普通话的地域变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过渡性,它兼有普通话和方言两种成分,既不是方言又和标准普通话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层级性
各个方言区都会有普通话的地域变体,它们之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构成方式。但是不论从历时还是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普通话的地域变体都呈现出层级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大众的普通话水平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众的普通话水平越来越高。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在同一时期,大众的普通话水平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各种原因,普通话的水平会存在差异。
(三)可变性
正是由于普通话地域变体的这种层级性使得其内部的语言成分表现出可变性。普通话地域变体内部的语言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层级性的变化呈现出可变性。随着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普通话地域变体语音系统中的方言成分会逐渐减少,普通话成分会逐渐增多。
(四)稳固性
普通话的地域变体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停滞,不再变化或者很难再发生变化,语音系统内部的要素趋向稳定。例如:普通话受到长沙方言的影响产生的变体,普通话程度中等的和普通话程度较好的在对普通话翘舌音的吸收上就基本是一样的,两者都没有习得普通话的这类音,在语音系统的变化上处于停滞。
三、语言成分的強势与弱势
普通话的地域变体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一成不变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系统。在由母语方言向普通话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放弃自己母语中的成分,从而获得普通话中的成分。但这个放弃与获得过程并不是所有语言成分都是同时进行的,而是会有先后差别,甚至有的母语成分永远也无法放弃,有的普通话成分永远也无法获得。这种语言成分获得的不平衡性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由此我们认为,不仅仅是语言有強势和弱势之分,语言系统的内部成分之间也会有弱势和強势之分,也就是说,在语言系统中存在強势成分和弱势成分。每种语言中都会存在这样的強势成分和弱势成分;在同一语言中,这种強势成分和弱势成分会表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方面。
具体到普通话的地域变体来看,我们认为,对于普通话来说,那些普通话说得比较好的人都无法掌握的成分,就是普通话中的強势成分;而那些普通话水平很差的人都已经习得的成分,就是普通话中的弱势成分。例如双唇音,即使是普通话水平很差的人在双唇音这个系统上习得效果都是很明显的。长沙人说普通话,到中等水平时双唇音的错误已经全部消失,这说明普通话中的双唇音这类成分是一个弱势成分,因为人们很容易掌握。但是舌尖后音这类语音成分却恰恰相反,即使是普通话水平较好的长沙人也无法完全掌握,这说明舌尖后音是普通话中的強势成分。对于方言来说,那些普通话水平很差的人都已经放弃的语言成分,是方言中的弱势成分;那些普通话较好的人都保留的语言成分,是方言中的強势成分。例如普通话在上海地区的变体,浊音成分是很容易消失的,这说明浊音在上海话中是一个弱势成分;入声却是很难消失的,我们发现,即使是喉塞韵尾没有了,普通话水平较高的人依然会把声调读得非常短促,也就是说入声是上海话中的強势成分。
在对同一地域变体普通话好、中、差三个层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语言成分的強势与弱势是以线性连续统的形式存在的。水平层次的普通话地域变体,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是从方言到普通话之间逐渐过渡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表现出的语言成分间的強弱对比也应是一个动态、连续的集合,而非静态、离散的简单个体。例如在对普通话在长沙地区变体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长沙人来说,普通话声母的強弱势线性连续统基本如下:双唇浊鼻音—双唇清塞音、舌尖中清塞音、舌根清塞音—舌面前清塞擦音、舌面前清擦音—舌尖后浊擦音—唇齿清擦音、舌面前清擦音—舌尖后清塞擦音、舌尖后清擦音、舌尖前清塞擦音、舌尖前清擦音—舌尖中浊鼻音、舌尖中浊边音。
在对普通话不同地域变体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由于母语方言背景的不同,不同地域变体的強势语言成分和弱势语言成分会有所不同,但是在某一部分不同的地域变体又体现出惊人的一致性。由此,我们认为语言中的強势成分和弱势成分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相统一的。上文说过普通话地域变体的強势语言成分和弱势语言成分是以线性连续统的形式存在的。稳定性表现在线性连续统的主体是基本一致的,可变性表现在这个线性连续统的具体要素能够发生变化。例如:吴方言区的上海市、湘方言区的长沙市和西南官话区的武汉市,在普通话语音声母的线性连续统上都是基本一致的。三个地区的普通话声母的线性连续统顺序大致如下:双唇浊鼻音—双唇清塞音、舌尖中清塞音、舌根清塞音—舌面前清塞擦音、舌面前清擦音—舌尖后浊擦音—唇齿清擦音、舌面前清擦音—舌尖后清塞擦音、舌尖后清擦音、舌尖前清塞擦音、舌尖前清擦音—舌尖中浊鼻音、舌尖中浊边音。
四、产生语言強势成分与弱势成分的原因
从前文对普通话地域变体的描述与分析中可以看出,普通话地域变体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各地方言与普通话长期自然融合的过程。所谓“融合”,并非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所有语言成分的简单混合,而是各自语言成分之间对抗式或侵入式地自然选择。其结果虽然是一部分方言成分被保留,一部分受到了普通话的強烈影响而由普通话的成分所取代,还有一些发生了更为特殊的变异,但其过程却是异常复杂的。每种语言成分都在不同因素影响下有互不相同的变异方式。我们认为影响到语言成分变化进而产生強势语言成分和弱势语言成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语言内部原因
普通话地域变体的语言系统其实是一个两种语言碰撞而不断自我调整的系统,从语言内部来看,方言的自然融合是语言结构的互协过程。在这个互相协调的过程中,有的语言成分会首先达到一致,而有的语言成分会很难达到一致。每种语言都有一个自给自足的语言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使用者很难感受到哪种成分更強势或哪种成分更弱势。但是在方言与普通话两个语言系统相互碰撞形成普通话地域变体的过程中,这种语言系统中不同成分的強势和弱势之分就显现出来了。
应该说这种语言成分的強势和弱势首先是由语言系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这种语言系统的内部原因总的来说和这个成分的困难程度、常用程度等多方面都有关系。例如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一”“不”的變调、上声的变调属于弱势成分;轻声、儿化、“啊”音变属于強势成分。“一”“不”的变调、上声的变调比较简单,从困难程度上来看是比较小的,不同的地域变体在这几个音变上出错较少,很容易掌握,因此,这几个音变是普通话中的弱势成分;轻声、儿化、“啊”音变从音变本身来看比“一”“不”的变调、上声的变调要复杂,困难度比较大,不同的地域变体在这几个音变上错误都很多,甚至普通话水平比较好的人也会有错误,这说明轻声、儿化、“啊”音变比较难于掌握,因此,在普通话中属于強势成分。
(二)语言外部原因
语言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所以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只考虑到内部的原因往往是不全面的。语言的強势成分与弱势成分也是一样,它会受到经济、文化等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普通话的语调特征,这是普通话中的強势成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听到的绝大多数是一种用本地方言语调说出的普通话,普通话带有方言语调,一是受“乡土情结”影响,二是受个人普通话水平的制约。虽然“乡音”最容易唤起“乡亲”意识和“乡情”萦怀,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交际的需要,人们又不得不使用统一的语言。这就使得人们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将自己方言的语调特点带到普通话中,这样,既便于交际,又能获得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汪平.上海口音普通话初探[J].语言研究,1990,(1).
[3]劲松.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J].民族语文,2004,(2).
(傅灵长沙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410005)
【弱势与强势】推荐阅读:
强势影响06-06
强势管理08-12
强势文化11-23
强势领导09-23
强势市场主体06-01
打造强势品牌06-07
彰显强势品牌06-13
强势背后的那些故事06-19
基于强势股东的治理论文07-31
青岛农业大学强势专业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