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误区

2024-09-20

四大误区(共12篇)

四大误区 篇1

从参数上来看, 一般液晶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为20年左右, 这是指在长期正确使用它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时限。如果使用方法不当, 不仅会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有时还会带来严重后果。

误区一:插上电源就观看

很多消费者在买回平板电视机后, 都是插上电源直接观看, 使用出厂默认的参数设置,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电视机厂商在电视机系统中设置的默认出厂设置以及几个观看模式都是针对大多数用户的折中设置, 而观看效果会随着家里的采光、灯光、朝向、收看距离等因素的变化受到影响。所以, 不同的家庭最佳收视效果对电视机参数设置要求是不同的, 应根据自己家庭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这也是液晶电视机生产厂商为什么会在电视机中添加一个“用户”模式的原因。其实我们最主要调节的参数是对比度、亮度和屏幕的显示位置, 我们可以边调试边观看, 按照家中的光线和主色调来调节, 达到最佳的效果后将设置保存在“用户”模式中。这样我们在以后的观看中就会使用调节好的“用户”模式, 电视机的观看效果就会达到最佳。

误区二:电源切断不彻底

这是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误区了。很多人看完电视机后都会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 而忽略了应该切断电源。而长时间不切断电源必然会影响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正确的方法是:在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电源后, 再手动关闭电视机上的电源开关, 为了保险起见, 还应该将电视机的电源接头从插座上拔出。这个误区不仅仅是针对电视机而言的, 家里的很多电器比如饮水机、微波炉、电磁炉等在离开时都应该将电源切断。

误区三:接口随便拔和插

现在我国的数字电视信号还没有得到普及, 很多消费者将电视机买回去后并不能享受到高清节目, 所以会利用电视机VGA与HDMI等接口与别的设备连接以观看高清影片。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常见的操作错误呢?那就是热插拔。所谓热插拔, 就是指在电源开启的情况下连接数字设备, 这种热插拔很容易造成插拔过程产生电流击坏接口。

正确的方法是:关闭所有设备的电源, 然后连接设备, 保证连接无误后再开启设备电源播放视频。当然如果觉得麻烦的话, 笔者再介绍给大家一个小技巧, 就是只需要关闭一个设备的电源即可。例如, 笔记本电脑和电视机连接时在电视机开启而笔记本电脑关闭的情况下连接, 或者笔记本电脑开启而电视机关闭的状态下互连是没有问题的。

误区四:长时间定格一个画面

随着电视机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厂家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来增添电视机的功能, 播放图片和暂停功能是其中的功能之一, 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不少人在观看的时候如果有事走开就会用到暂停功能, 短时间内没有关系, 如果时间较久就一定要关闭电视机, 因为长时间固定在一个画面会对屏幕有一定的损害。还有就是尽量避免长时间开电视机,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讲劳逸结合效率才能更高, 其实液晶电视机也一样, 适当地让它休息也会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大误区 篇2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美国着名家电制造商惠而浦(Whirlpool)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美国民众在外出采购食品前不整理冰箱;另有近三分之一人经常把冰箱装得过于“饱满”。

下面是冰箱使用过程中最不该犯的四大错误,以及最好遵守的三大通则,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冰箱的最佳使用方法。

四大误区

1.将牛奶和鸡蛋放在冰箱门的瓶罐置物架上。多数冰箱门上都设计了专门用来放鸡蛋的位置,但美国高级冰柜生产商SubZero公司认为,这是冰箱最热的部分,根本不该放容易坏掉的食品。

2.生肉放在搁架最上层。生肉打开后没用完,又用保鲜膜包好放回去――这样做,很容易因为没有包好而导致血水流出,让冰箱下层的食物受到污染。若是滴到准备生吃的蔬菜上,还会引发食物中毒。

3.苹果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苹果会释放出乙烯,这种气体会造成周围其他蔬果类食物干瘪、变质。应该用塑胶袋或保鲜盒将苹果密封,这样才能延长冰箱内其他冷藏食品的食用期限。

4.液体洒在搁架上,不擦干。这会让你的冰箱变成细菌滋生的温床。除了保持冰箱架子的干爽外,吃剩的食品也要尽量用保鲜膜封好,或是倒进密封容器,以防食物变干或液体外流。

三大通则

1.只有不易变质的食品才放在冰箱门的置物架上。沙拉酱、番茄酱、饮料等可放在冰箱门的置物架上。需要注意的是,冰箱冷藏室温度控制在3℃至5℃为宜。

2.蔬菜用塑胶袋密封,放在果菜箱(抽屉)内。果菜箱是冰箱内最冷的部位,同时具有足够的湿度,能保持蔬菜新鲜。若想延长蔬菜食用期限,最好先把菜洗净滤干,然后用密封的容器或塑胶袋装好。

3.食物放置空间以“七分饱”为宜,定期清理。冰箱一旦塞满,会严重影响空气对流,不但冷冻的效果会大减,也更费电。而且,东西愈多,愈可能看不清楚里面放了什么。此外,要养成外出采购食品前清理冰箱的好习惯。

警惕痛风四大误区 篇3

误区一: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三病房主任闫爽教授说,其实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

误区二: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

闫爽主任强调,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误区三:痛风发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成志锋教授说,痛风发作时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反而加重。正确的做法是急性期给予一般性处理,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应用秋水仙素和消炎痛或布洛芬等。痛风的间歇期再系统地应用降尿酸药。

误区四:痛风石只要服药就能清除。

成志锋教授介绍,痛风石是溶解不了的。关键是控制痛风的发病,不让痛风石继续长大,如果大到影响关节功能就只能手术摘除。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痛风石,可采取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再次发作。

C++指针应用的四大误区 篇4

继承自C语言的C++语言保持了程序运行的高效性,指针的存在是高效性的保证,但同时也给程序的设计与开发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文献[1][2]对指针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从常见的指针错误出发,结合实际编程经验,说明指针应用的4大误区,并给出相应的错误规避方法。

1 操作空指针

C++语言中,使用关键字NULL表示未指向任何内存位置的指针,从程序错误的角度将空指针定义为未指向本程序可控地址范围的指针,实际应用中可表现为3种形式。

(1)指针为空。NULL指针表示未将指针指向任何地址,相当于整数中的0,表示空指针。对NULL指针指向的内存进行的读写操作,均会引起程序的直接终止,属于致命错误。所以,在使用一个指针———特别是由其它程序模块传递的指针参数之前,需要对指针进行判断,杜绝对空指针的操作,如:

if(p!=NULL){//do sth…}else{//error}

(2)指针变量未赋初值。C++编译器对于未进行初始化的指针变量,并不自动赋值为NULL。因此,对于NULL指针的检测将失效,无法判断指针是否指向了合理的内存空间。因此,需要在程序编写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定义指针变量时即时其进行初始化操作,在没有地址空间可指向的情况下,赋值为NULL,以便后继程序的错误检测;

(3)指针越界。最长见的越界错误发生在数组元素读写时,由于对数组的长度未做检测,会操作数组空间后的连续内存区域,而这些区域已经不属于本程序的控制范围,与前两种指针错误不同,指针越界错误通常不会造成直接的程序终止,而隐藏较深,对程序后期的调试带来不可重现的错误。所以,在操作数组结构时,务必注意对长度的判断,可避免此类指针越界错误。

2 内存泄露

Java语言与C#语言均带有自动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机制,虚拟机会释放已经无用的内存。C++语言将内存申请与释放的权限完全交付程序员控制,在保证程序高效的同时,也为编程过程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担———程序员必须回收自己申请且已经无用的内存,否则,即出现内存泄露。

在此,存在三处易出错语句。语句1处于类MyClass的析构函数之中,由于构造函数中进行了动态内存分配,故必须在析构函数中对此内存进行释放,否则将造成内存泄露;语句2对应main函数中的new操作,如遗漏语句2则造成直接的内存泄露,而遗漏语句1时,语句2的操作将造成pMy所指向的MyClass对象的局部析构;语句3与内存泄露无关,但十分重要。一旦失去此语句且对MyClass对象进行了默认构造,则在对象析构时会出现指针变量未赋初值的错误,造成程序异常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内存泄露错误并不会像操作空指针一样会使程序异常退出,而是仅消耗了系统内存[3]。所以,对于一次启动长期运行的大型程序而言,防止内存泄露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常见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当程序退出时会回收此程序占用的所有内存,此特征可看做对内存泄露后果的一种弥补,但并非所有操作系统都具有此功能。

3 重复释放

new运算符与delete运算符应“成对”出现,仅申请内存而不释放内存,会造成内存泄露。反之,若对于已申请的内存进行了重复性释放,同样会使可执行程序产生致命错误。

在此给出内存重复释放的典型可能错误场景。函数Fun1内进行了内存申请,并将指针传递给Fun2。Fun2内部进行条件判断,若满足条件则不再需要此内存,立即进行内存释放,否则,继续将内存指针传递给Fun3。Fun3与Fun2逻辑类似,要么释放,要么继续传递给其他函数。实际问题中,判定是否需要释放内存的逻辑往往比较复杂,程序设计时,若考虑不周,出现condition1∩condition2≠Φ的情况,则会重复执行delete p语句,造成内存的重复释放。

重复释放内存会使程序异常终止,然而再谨慎的代码设计与编写也无法完全杜绝重复释放问题,所以,可以在释放内存后,同步对其指针进行赋空操作,而在释放之前检测指针是否为空,不为空则释放内存。

4 指针常量与常量指针

指针常量与常量指针是一对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特别是在进行函数参数传递的时候,需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和应用习惯。

(1)指针常量说明指针本身是不允许修改的,为一个常量地址。最常见的指针常量有两种:数组名称与引用。C++语法沿用了C语言的特点,数组名即为指向数组地址空间的首指针[4]。这个指针自身为常量,不许修改,也就是不能将数组名进行赋值,指向其它地址空间。否则,数组地址空间无法被程序表示和控制。任何改变数组名称指向的操作均会引起编译错误。例如:

int a[10];int m;a=&m;//compiling error

引用作为C++相比C语言特有的语法,其核心目的是实现一种安全的指针,而引用自身可以看做被引用对象的常量地址描述,不许更改。

(2)常量指针的意思是指针所指向的地址空间为常量,而指针自身是可以修改的。常见的常量指针也有两种场景:常量字符串与参数传递。

语句1试图修改str1指针所指向的地址空间内的内容,由于str1是常量指针,所以这个操作时不允许的。遗憾的是,大多数编译器不会检测到这个错误,所以会造成运行时的程序异常。语句2是将str1指向的其他地址空间,由于str1本身是变量,所以这个操作不会引起任何错误,这与指针常量是不同的。

void Fun(const int*p1,int*p2);

在此给出一个函数声明方式,形参p1使用关键字const修饰,意味着p1是常量指针,不能够在函数体内改变p1地址空间内的内容。而p2未作修饰,意味着p2所指向的内容可以修改。

5 结语

正确地使用指针是成功构建C++程序的基础,从4个方面探讨了应用指针的编程误区,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与错误避免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美荣.C语言指针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5:982-983.

[2]杨井荣,赵春雨.C语言指针综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01-102.

[3]Prata.S.著,孙建春,韦强译.C++Primer Plus中文版[M].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饮食四大误区参考 篇5

Real fat is not bad for us,’ says ,Harcombe. ‘It’s man-made fats we should be demonising. Why do we have this idea that meat is full of saturated fat, In a 100g pork chop, there is 2.3g of unsaturated fat and 1.5g of saturated fat.赫尔康比说:“天然脂肪不会危害身体健康,人工脂肪才应是我们敬而远之的。我们为何要断定肉类含有过多饱和脂肪?事实上,每100克猪排中含有2.3克不饱和脂肪和1.5克饱和脂肪。

‘Fat is essential for every cell in the body. In Britain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Food Survey of , we are deficient in the fat-soluble vitamins A, D and E,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healthy eyesight, bone strength, mental health, cancer and blood vessel protection and, therefore, heart health. We need to eat real fat in order for these vital vitamins to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脂肪对于身体细胞来说至关重要。英国家庭饮食调查显示,英国人体内缺乏脂溶性维生素A,D和E,而这类维生素恰恰可以保护视力和心理健康,强壮骨骼;同时防止癌症,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为保证身体吸收这些必需的维生素,我们需要适量食用天然脂肪。

Myth: We should eat more fibre误区二:多吃高纤食品

For three decades, we have crammed fibre into our bodies to help us feel full and keep our digestive systems moving. This is not a good idea, says Harcombe.30多年以来,人们大量食用纤维类食物来制造饱腹感并让消化系统不断工作,然而赫尔康比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The advice to eat more fibre is put forward along with the theory that we need to flush out our digestive systems. But essential minerals are absorbed from food while it is in the intestines, so why do we want to flush everything out. Concentrate on not putting bad foods in. 基于清肠排毒这一说法,人们提出了多吃高纤食物的建议。但是食物中所含的人体必需矿物质都是在肠道中被身体吸收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东西都清洗一空啊。拒绝垃圾食品才是王道。

Myth: You need to eat five portions of fruit and veg a day误区三:每日五蔬果

‘Five-a-day is the most well-known piece of nutritional advice,’ says ?Harcombe. ‘You’d think it was based on firm evidence of health benefit. Think again!赫尔康比说:“每日五蔬果的营养建议可谓家喻户晓。如果你认为有充足的证据来证实此建议有益身体健康,那么你就又错了!”

Five-a-day started as a marketing campaign by 25 fruit and veg companies and the America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in 1991. There was no evidence for any cancer benefit.’ “每日五蔬果的建议最早是由25家果蔬销售公司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在1991年联合推出的营销策略。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它有抗癌作用。”

Myth: Fruit and veg are the most nutritious things to eat 误区四:果蔬是最有营养的食物

Apparently not. Harcombe allows that vegetables are a great addition to the diet ― if served in butter to deliver the fat-soluble vitamins they contain ― but fructose, the fruit sugar in fruit, goes straight to the liver and is stored as fat. 这个想法明显是错误的。赫尔康比表示,如果把蔬菜和黄油混合食用,将促进蔬菜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从而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但是水果却并非如此,因为其中的果糖会直接进入肝脏,并囤积为脂肪。

Fruit is best avoided by those trying to lose weight, says Harcombe, who adds: ‘Vitamins and minerals in animal foods ― meat, fish, eggs and dairy products ― beat those in fruit hands down.’ 赫尔康比说,减肥的人最好不要吃水果。她还补充道:“像肉类、鱼类、蛋类以及乳制品这些动物性食物中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已经大大超过了水果中的含量。”

德育的四大误区 篇6

学生来到学校,就应该是接受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我们还是不幸地发现,我们的“德育”好像哪里出了问题,培养出了能写出,“爸。钱,儿”这样家书的学生,培养出了屠杀舍友的马加爵,培养出了挥刀弑师的付成励;培养出了在汶川地震国难当头时网上辱骂灾区人民的高千惠……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说。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或许有人说这已经不属于德育范畴了,可是反过来想,未成年人如果在校期间都能够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还会有这么多人走上犯罪道路吗?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可是透过这些现象至少能反映出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教育对象盲目悲观

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越来越不懂礼貌。越来越不知道感恩。越来越……真的是这样吗?

我必须承认:现在的孩子见识越来越广了;越来越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张扬自己的个性。原来在我们作学生的年代不敢思考的问题,现在他们思考的多了。比如他们更加追求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他们更加注重保护自我的隐私和独立的人格;他们要求获得选择教师的权利……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如果教师不能对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准确清晰的把握,还是以陈旧的观念去看待他们,那么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肯定就是“不懂事”了!

以现在的学生不懂礼貌为例,有谁去真正了解这个学生见到老师不问好的原因呢?

相反,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当学生见到教师,主动问好的时候,有些教师“嗯”一声,有些只是点点头,有些教师和同事聊得火热,对学生的问好充耳不闻!试想如果你是学生你会怎么想?下次见到你学生还会同好吗?甚至这个学生以后见了任何老师都不会问好了!如果教师能主动向学生问好,效果肯定又不一样了吧!说白了,还是师道尊严的观念作怪。

学生进办公室喊“报告”,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各忙各的,学生连喊几次都不一定有人答一声,学生如果这时进来就会被抢白,“怎么这么没礼貌,进办公室也不喊报告!”下次他还愿意来办公室找老师吗?

我是被称作80后人群中的一员,还记得我们这群人也曾被人称作“尿不湿一代”,曾经在网络等各种媒体上被骂得体无完肤,好像我们就是“垮掉的一代”,仿佛在不远的明天,祖国的事业就会葬送在我们手里!

可2008年,圣火在欧洲传递时,海外80后留学生迸发出来的爱国热情,使国人感到热血沸腾;汶川地震后的救助工作中,80后志愿者也占了多数,让人们看到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80后开始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而90后又成了人们在网上抱怨甚至咒骂的对象,我相信,再过20年,90后照样可以是托起中国的脊梁!

重“言传”、轻“身教”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对学生说一千遍,一万遍,不如教师给学生做好榜样。不让学生随地吐痰。可教师在讲台上随地吐痰,开会的时候校长在主席台上随地吐痰,这给学生做的什么榜样呢?他对你的说教不屑一顾的时候,甚至以此为例反驳你的时候,恐怕又会给他们加一条“顶撞师长”的罪名了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如果要求学生做到,那么教师首先要能够按照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不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要想做到真的是不容易。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曾经说道:“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中。……我坚信,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就好比盐对人体是很重要的,可如果直接给你15克盐吃,恐怕没有谁能下咽,但是如果把盐放人汤里人们就会觉得很鲜美。把盐和汤分开,那无论是盐还是汤都令人难以接受。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有些学校硬性规定了每学期的主题班会内容,一般都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为目的的,比如感恩教育、规章制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等等。教育学生“你要……”,而这些话很少会变成学生主动的“我要……”!这种直白的说教,学生怎么会接受呢?

当然,“言传”也不能一点没有,否则一味的“身教”很可能被学生忽视,对教育者的各种行为熟视无睹。通过讲故事、讲案例等各种途径,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领悟到教师的真正意图,而不是被动接受。

追求高、大、全

张万祥老师的一个案例——《鲍婧的烦心事》,说的是鲍婧老师在一次对全班同学的调查问卷中有个题目:你最崇拜的人是谁,限定一位。这个班45名学生,竟然罗列出35位名人姓名。她想不明白的是全班学生没有一个人写华罗庚、陈景润,甚至连居里夫人都落了榜,就连过去得票率一直非常高的周恩来都只有寥寥的五个崇拜者。鲍老师在调查问卷之前可是专门上过此类的主题班会!所以这样的结果令鲍老师很是恼火。

我想鲍婧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种教育存在一个问题:人物形象光辉高大,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相信有不少老师都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开过这样的班会、队会。往往会开完就算了,没有像鲍老师那样做问卷调查。如果调查的话,我想结果大同小异。

感恩教育要实在,切忌空谈。我想这同样也适用于所有的德育活动。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故事、案例要与学生息息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王莉老师曾经给学生读过一篇文章—__《孩子妈的一天》,时值带她班的英语老师有个哺乳期的孩子,对学生抓得有点紧,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理解了老师的不易,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感动得留下了泪水。这样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他们看得到,听得到。容易接受。

同样,在鲍婧老师进行理想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全国那么多人,出了几个周恩来、华罗庚?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英,但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所以我们要求孩子们个个都有宏伟远大的理想是不现实的,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忽视了家长的作用

我有个叫川的学生,曾经一度抑郁,甚至离家出走了几天。后来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川的父亲对他期望很高,每次考试完,只要他对川的成绩不满意。轻则臭骂一顿,重则拳脚相加。而川也看不惯父母的行为,觉得他们整天打牌,根本不关心自己,连顿饭都不给自己做,只关心自己的成绩。我跟川的父母进行了沟通,约定以后尽量少打牌,最好不打,放学后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打骂都是不可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川的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笑容,成绩也有所进步。

孩子从小是在家长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就算是进了学校,不同的阶段也会遇到不同的老师。我们只能陪他们走人生的一小段,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用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来改变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认识。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现象耳濡目染,孩子能够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教师不要也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揽到自己头上。教师其实是在配合家长教育孩子,家长起主要作用,我们的任务是配合好家长。

大学生CG四大认识误区 篇7

很多大学生看好CG, 主要和目前CG产业的发展热潮, CG人才的紧缺相关。目前, 3D大片《阿凡达》所创造的票房奇迹, 各种数字电影3D特效大放异彩, 让很多大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CG产业是明星产业, CG职业充满鲜花和掌声。而最近游戏行业的高端人才紧缺, 包括集体挖角、集体跳槽, 以及集体创业的业内新闻源源不断, CG人才的高薪和紧缺, 更是让大学生对这一职业充满神秘感和无限想象。于是, 在他们心目中, CG就是高薪、明星的代名词。

事实上, CG产业好是一回事, 但大学生能否就业CG产业, 却是另外一回事。因此, 在看到CG高薪的同时, 大学生一定要这样拷问自己:我是否有足够的资本, 包括实践经验、技术和学习能力, 成功入行CG产业。否则, 高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误区二:CG就是技术活

很多大学生最关注的是CG相关技术的咨询, 很多大学生以为, 只要拥有CG技术能力, 就能成为行业高端人才,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盛大一位负责人表示, CG人才需要技术、创意、策划、美术等一系列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其中, 高端人才更需要在大的创意, 在运营管理上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有丰富的经验和创新能力。

显然, 只把CG看做是一项技术活, IT或者美工, 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悬殊。如果按照这一思路, 大学生成为CG精英只能是一厢情愿。对此, 汇众教育表示, 对于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学员, 他们在系统培训的同时, 还会因材施教, 对CG创意, 策划等进行强化培训和实践, 最终让学生成为创新和动手能力都很强, 潜力巨大的CG人才。

误区三:把爱好和职业划等号

调查显示, 在参加CG互动的大学生中,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喜欢玩游戏, 才看好这一职业的, 希望未来能把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 让工作和玩一样。对此, 汇众教育李新科也做了温馨提示。

李新科表示, 把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 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境界。但是, 大学生一定要意识到, 玩游戏和做游戏, 尽管有一定的关联, 但本质上还是两码事。一些场景, 我们作为消费者去玩, 会感觉十分惬意。但是, 如果你来提供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创意支持, 就会发现, 要实现一个技术动作, 要进行一个角色的定位和游戏的策划, 是多么复杂和艰难的一件事!正所谓“台上三分钟, 台下十年功”, 大学生一定要明确这一点。

误区四:做明星的心态

很多年轻人喜欢明星, 更希望自己当明星, 但事实上, 成为明星的, 总是极少数。同样, 很多大学生要投身CG行业, 希望能做出《阿凡达》这样的鸿篇巨著, 成为CG明星, 也有点浮躁。对此, 李新科认为, 希望成为明星没有错, 但关键是要从低起点一步步做起, 先入行, 入门, 具有“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踏实态度”, 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很多大学生只是看到了CG精英高薪、受宠等光鲜的一面, 却没有看到他们入行时的起点, 在成为CG精英之前的积累和创新。因此, 有远大的目标和梦想是好事, 但大学生还要从低起点一步步做起, 特别是, 要先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实践能力, 让企业能够即查即用, 先入行先就业再说。

据了解, 目前, CG是游戏动漫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职位之一, 不久前, 南京某招聘会上, 有企业打出底薪过万, 但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CG人才因为行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行业人才紧缺指数急速飙升。

四大误区 篇8

一般来说, 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所有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资源。它的具体形式有:文字类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社会教育资源、自然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等。根据来源、性质、特性和存在方式的不同, 又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文字实物资源和信息活动资源以及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目前,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全面展开, 涉及到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发现, 在对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 存在着以下四大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多媒体课程资源, 忽视了自然课程资源。在中小学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 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 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为教师表现的亮点, 很多教师认为应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了资源。还有的老师欣喜于多媒体呈现的形象化、便捷性, 课前用收集到的图片、视频, 精心制作PPT讲义, 上课时, 大部分时间花在“点击式”呈现上, 教师沿着课前结构好的顺序, 主导着课堂。有的讲授式课堂成为基于多媒体的“教师的独白”, 结构化的课件与以往“灌输式”课堂一脉相承, 表面上节省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授课效率, 实际上挤占了课堂上学生在学业工作上所花的时间, 是一种新型的“灌输式”课堂, 与学生的交流就变得流于形式, 也就最终导致了学生资源的闲置。

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 在许多情况下, 利用实物教学反倒更直观形象, 没有必要都用课件的形式表现, 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充分利用自然课程资源, 包括各种自然现象、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如太阳光的传播、彩虹的形成、水的流动、电闪雷鸣等现象, 都是不可多得的物理课程资源。

误区二:只注重一线教师, 忽视了后勤的作用。许多学校大力提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甚至把一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量化管理。这本身应当说是一件好事。但往往是只注重一线教师的作用, 忽视了非教学人员和校园其它资源的作用。

例如, 有些学校高喊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口号, 却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视而不见,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实验室中那些宝贵的课程资源被长期尘封, 成了学校办学硬件之一, 唯一的作用是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验收。

误区三:只注重校内课程资源, 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有些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包括校园内的科普宣传栏、科技景点、地方课程开发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等, 这一切充分显示了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但这些往往只局限于条件较好的学校, 而这些学校又往往会“妄自尊大”, 实行封闭式管理, 学生很少与外界有接触, 对于社会教育资源, 如科技馆、游乐园、公共图书馆等, 甚至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原理制作的生产用具等校外课程资源, 根本谈不上利用。实际上, 学校条件再好, 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缺的。让学生走出校门, 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加以检验和应用, 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误区四:只注重了“物”, 忽视了“人”。这也是本文最想说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为了跟上潮流, 完成一些硬性指标, 有些学校不惜斥巨资, 进行如下的课程资源建设:大量购进文字类教学资源, 包括各地各种风格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用书以及各种科普图书、画报、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科技小制作等方面的课外读物等, 购进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教学挂图, 美化亮化并开放实验室, 甚至建成实验长廊, 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资源。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也上规模:各种幻灯片、录像带、碟片、光盘、教学软件, 直至电子书籍、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应有尽有, 可谓下了血本, 但却忽视了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人。

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 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是最为重要的。

先说教师。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 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应用能力, 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 通过教师自身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队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期和最核心的工作, 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 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再说学生。学生的体验、情感和态度等, 也是一种无形的课程资源。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 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长期课题。简单说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 都可视为无形的课程资源。“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一切”, 如果我们抛开了学生, 那我们开发课程资源还有什么意义呢?

课程资源的开发, 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 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 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所用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 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注意这一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以免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研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走出数学教学中的四大误区 篇9

一、忽视概念教学, 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 不能把握准概念, 不能灵活运用概念, 形成了教学的第一误区

(一) 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那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对于概念的内涵, 为突出本质属性, 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 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 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 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

(二) 忽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恰当地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 体现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初中一年级讲“绝对值”这个概念时, 只要使学生清楚知道正数、负数, 零的绝对值是什么就可以了, 不要急于提高深化, 待学生掌握了概念后可设计如下练习:

1.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a|=?

2.字母m、n是有理数, 则|m+n|=?

从讨论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代数式和绝对值概念的认识。

(三) 忽视定义的可逆性如, 有理数的内涵是能写成mn形式的数, (m、n为整数n≠0) , 反过来, 凡有理数, 则一定能写成mn的形式, 这样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实际上, 定义的可逆性, 是认识概念的两个方面, 切莫忽视。

二、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现在, 在数学教学中, 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 思路越来越多, 方法越来越巧, 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 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 其实这是教学上的第二大误区。

(一) “巧解”往往有局限性, 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 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 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 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二) 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题的通法, 具有普遍性、指导性, 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 理应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法, 而一味追求巧解, 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 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

(三)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 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 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 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 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 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 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三、忽视教学中的陷阱, 造成上课一听就懂, 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 从而成为教学上的第三大误区

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 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 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教师在教学中, 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 让学生暴露错解, 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 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 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 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要想少出错, 教学中就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 备课时可适当从错误思路去构思, 课堂上应加强对典型歧路的分析, 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四、忽视甚至放弃三个过程的同步

三个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学生思维过程。这一大误区,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误认为教材内容就是知识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 没有发掘出教材系统前后的本质联系, 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遛教材。

论公允价值应用的四大认识误区 篇10

误区一:公允价值应用需要活跃的市场

公允价值计量已成为国际会计准则乃至国家会计准则的重要选择, 我国也不例外。然而, 不少人在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他们认为, 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活跃的 (或曰成熟的) 市场, 中国缺乏活跃市场, 因此难以采用公允价值。这种模糊认识阻碍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进程, 使我国已正确确立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与其具体操作路径南辕北辙。

首先, 活跃市场是指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 (1) 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 (2) 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 (3) 价格公开 (IAS38, 1998) 。对于某种资产或负债来说, 目前的中国市场可能满足上述活跃市场条件, 也可能不满足。但事实上, 公允价值对市场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1998) 认为,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2000) 认为, 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 (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 中, 自愿购买 (或承担) 或出售 (或清偿) 一项资产 (或负债) 的金额。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难看出: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与公平交易相联系的, 即从外部条件看, 只要有公平交易, 就有公允价值。活跃市场可以存在公平交易, 但存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不一定是活跃市场 (因为它可能不满足活跃市场的第二个条件) , 更不一定是市场经济抑或发达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 公平交易市场的要求低于活跃市场的要求。

其次, 所谓活跃市场只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 其所有种类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活跃市场, 也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 其所有种类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存在活跃市场。每个国家和地区, 总是某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较活跃, 某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较不活跃, 这两者间的比例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市场的总体的相对活跃程度。当然, 市场越活跃, 对公允价值的采用越有利。再次, 即使在活跃市场环境下, 若不存在使用现值技术的理论框架, 公允价值也无法真正完整地采用, 因为现值是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多年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对公允价值的采用来说, 完善的理论比活跃的市场和高素质的人更重要。所以说, 公允价值只要求公平交易市场, 并不一定要求活跃市场, 它对市场环境的要求并不高。

误区二:公允价值应用是以牺牲信息可靠性为代价的

学术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 其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 这也是我国传统会计的基本认识。但笔者认为, 在评价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可靠性时, 不应一概而论。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特征, 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把握在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相关性最大, 因为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首要的质量特征, 基于这一考虑, 使用资产计量中的成本计量属性有其必要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 反映效用最大化的会计信息是其基本职能, 反映历史并不排斥它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现在及未来等与决策者更相关的信息。

在考虑选择何种计量属性时必须要考查其计量环境。所谓的计量环境是指在币值稳定环境还是币值波动环境。在币值稳定环境下, 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是要保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但在币值波动环境下, 历史成本显然会遇到极大的挑战, 它会导致计量结果的失真, 不利于衡量企业财富的真实价值。在物价长期持续变动 (如价格持续上涨) 的情况下, 由于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差异太大, 如果对资产自始至终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则会使资产账面价值实际上很可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在采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折旧等会计处理将导致企业无法更新原有资产, 生产资料的消耗不能得到合理补偿, 因物价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不能得到单独确认。而公允价值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此时以公开市场价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因为可以通过活跃市场报价与公允价值计量金额的比较而具有直接可验证性;对于以非报价的公开市场信息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 由于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输入信息是可验证的市场信息, 不同的观察者也可以把估价信息输入相同的估价模型得出结果, 从而实现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间接验证。只要充分利用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科学的估价模型, 是能够得到既相关又可靠、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因此可靠性是相对的, 历史成本也不总是可靠的。从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波动较大, 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

误区三:公允价值应用是利润操纵的根源

20世纪90年代末, 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财务与会计丑闻。在美国, 山登公司、阳光公司、废品管理公司、朗讯科技公司会计舞弊案相继曝光, 即使是一些令人肃然起敬的跨国公司如微软、思科、波音、通用电气、国际商用机器也频频传出不规范会计问题的丑闻。在我国,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也屡禁不止, 如20世纪90年代先后曝光的会计舞弊案件原野事件、苏三山事件、渤海事件、琼民源事件等。

但统计分析发现, 发生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十大舞弊案件, 其舞弊手法并不高明, 而且绝大多数涉及资产计价。而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段时间里我国所使用的会计准则是尽量回避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 也就是说在未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 这些企业照样可以通过改变资产计价的手段来达到会计造假的目的。有的学者曾对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华尔街逆行倒施的盈利预期, 导致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不择手段达到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 (2) 股票期权等经理人激励手段的使用, 使得高管人员报喜不报忧; (3) 由于信息高度不对称, 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监督实际上是明哲保身; (4) 管理咨询机构的误导; (5) 会计准则的导向弊端; (6) 独立审计重心错位, 管理咨询业务与审计业务并行导致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丧失。由此分析可知, 导向错误和监管不力是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 而与会计计量基础的选择无太大关联。换言之, 若企业管理层想造假, 即使严格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也无济于事。

虽然公允价值为企业管理层操纵利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但这一缺陷并不是公允价值本身引起的, 而是由公允价值使用者和公允价值所处的制度环境造成的。估计、假设、判断是会计所固有的, 不能因为有人利用估计、假设、判断进行利润操纵就否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利润操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公允价值只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 但不是其根源。将公允价值估计与随意估计等同起来, 并错误地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为人为操纵利润大开方便之门是不理解“公允价值若不能可靠地获取便不能称之为公允价值”的表现。

误区四:公允价值应用会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公允价值对利率、汇率、税率和资产价格的波动相当敏感, 一些人据此认为将公允价值引入现行会计准则将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笔者认为, 这是一种“尾巴摇狗”的逻辑思维。企业经营风险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即使不在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 企业的价值仍然会随着利率、汇率、税率和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变动。在应对经营风险方面,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选择的是“鸵鸟政策”, 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导致的价值变动视而不见, 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选择积极面对, 如实反映。

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金融危机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1980~1994年, 大约1 300家资产总额超过6 210亿美元的储蓄与贷款机构倒闭。这些机构主要是由于遭受巨大的利率风险而倒闭的, 因为它们80%以上的贷款是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 而资金则主要来源于短期存款。当这些机构接受的存款利率从1978年的7%上升至1982年的11%时, 它们的资金成本已经超过抵押贷款的平均回报率。若按公允价值对贷款和存款计量, 这些机构已经资不抵债1 180亿美元;但若按历史成本计量, 这些机构的财务报表仍然体现出较强的资本实力和支付能力。这次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教训之一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粉饰太平, 掩盖了这些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风险, 延误了监管部门的拯救时机, 结果付出了巨额的社会成本。学术界一般认为, 美国发生的这次金融危机, 促使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越来越热衷于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 引入公允价值, 及时度量企业价值变动及其影响, 将迫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和监管部门增强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 积极开展套期保值、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金融创新活动, 提高金融产品的多样性, 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

公允价值已适度、谨慎地引入我国会计准则, 其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不可否认, 公允价值存在的一些缺陷, 为以投机炒作为目的的不合理定价、操控利润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回归历史成本的理由。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 如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证券市场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的进步, 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以及理论学界对公允价值进一步的充实研究等, 都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环境的完善。当然, 公允价值的“前台”运用还有赖于完善的资产评估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等“后台”的支持。没有相应的“后台”支持, 公允价值应用无异于海市蜃楼。加强我国对资本市场、资产评估业等的进一步规范和建设, 让公允价值尽可能接近理想条件下的公允程度, 发挥公允价值的优越性才是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谢诗芬.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辨析.财经论丛, 2001;1

秀发保养的四大误区 篇11

1.治疗瘙痒,就是要勤加洗头,彻底清洁?

答:错!所谓洗头,真正应该清洗的是头皮,因为头皮毛囊内有相当发达的皮脂腺,会受到雄性荷尔蒙的刺激而分泌油脂,当过多油脂类级与毛囊内时,便容易沾染污垢,长期下来自然会出现敏感不适,发红,瘙痒等现象。

2.二合一的洗发精,既方便,护理又佳?

答:错!为符合现代人凡事求快,简单的需求,许多发品厂商推出洗护合一的发品。但洗净力与保养功效却不代表加倍。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不现实的,结果必然是顾此失彼。因此建议最好可以选择洗护分开的产品,有针对性的使用。尤其是刚染烫之后的头发,更需要各个方面加倍有效的护理。

3.容易落发,所以减少洗发的次数?

答:错!造成落发的成因有很多,不但与天生体质有关,清洁方式不当或卫生不佳都将导致严重落发,专家指出,每天脱发30---100根是正常的。对于洗发次数最好是每隔两天进行清洗,且避免使用刺激性较高的洗发品,以免对头发造成更大的伤害。

4.为减少电吹风对于头发的伤害,让其自然干最好?

小议导学案使用中的四大误区 篇12

一、忽视教案设计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手段, 具有便于学生整理、保存和反思等作用。教案是备课的书面形式, 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 是对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整体设计、全程设计。教案设计要构思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怎样去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怎样安排师生活动?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预计一下可能出现怎样的问题?所以, “为学习设计教学”并不意味着只要导学案, 不要教案设计。只有认真备课, 精心准备教案, 引导点拨才能切中要害, 答疑解惑才能做到彻底, 导学案才会运用自如。

二、只有导学案, 不注重课件制作

导学案的运用结束了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体现, 特别是学习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合理设置, 这对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实现认知、增强感悟、提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发现, 老师们在选取资料、设计问题时一味求新、求异、求难, 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忽视学生认知规律,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 是关于专题《荷》的, 老师竟然让学生在导学案中画荷花, 并要求用彩笔。一节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 而对于荷诗文的背诵、理解却忽略了,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无独有偶, 有很多导学案变成了习题案, 并且习题的难度相当大, 完全没有考虑这是一节新课, 学生对所学知识还不能全面掌握, 还需要在老师的精讲点拨下才能完成教学目标。长此以往, 必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而, 注重基础知识, 问题设计贴近学情, 并有阶梯度, 是我们时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导学案使用形式单一, 不注重教法的多样性

利用导学案教学的流程是: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这并不意味着教学的过程就像流水线一样, 一成不变。很多老师只要站在讲台上, 就是这样开始和结束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某某课, 请大家展示预习成果……相信这种千篇一律的课一定是乏味的, 是低效的, 是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 是扼杀学生学习欲望的。学案导学, 顾名思义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习仍然不能忽视。我们更要根据教学实情, 对以上的教学环节进行适当取舍, 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而不是死抱僵硬格式不放, 从而局限自己, 也局限学生, 让课堂变得无趣和乏味。

四、导学案内容过于“丰富”

我有这样的体会, 在听讲座时, 如果宣讲人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主要讲三点。”那大多数人会认真听讲, 认真做笔记。但如果宣讲人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主要讲十点。”相信大多数人顿时会失去听下去的兴趣。这是因为人的认知能力、耐心等是有限度的。听过几位教师的“学案导学”模式的课, 发现导学案太过“丰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就会在教学中与时间赛跑、浅尝辄止, 导致学生手忙脚乱、目不暇接;有的老师干脆是课堂上讲知识, 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将需要填写和完成的内容补上。这样, 导学案形同虚设, 加重学生课后负担,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深化, 也会引起学生对导学案的反感。教师在设计教案和导学案时, 要做到重难点突出、精心设计、精选资料、精讲精练, 问题设计不要过多过难。教师要把握一个度, 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出现。

上一篇:数学思想课程下一篇:毕业学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