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农业区(精选6篇)
四大农业区 篇1
生产智能化, 经营网络化, 管理高效化, 服务便捷化, 近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 随着中国现代农业信息化之路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 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2013年4月, 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提出, 围绕推进生产经营信息化、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等十项重点任务, 促进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当前,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格局正在形成, 一大批科研单位和IT公司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应用, 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以生产智能化为目标, 推动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了生产环节中实现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和科学化管理,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自动化和组织化水平, 已成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途径和模式。近年来, 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推进, 黑龙江农垦、北京大兴、江苏无锡等地在涉农各个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今年5月, 农业部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 试点建设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
经营网络化为目标, 电子商务驱动着农产品经营方式的变革。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化流通方式, 使得农业经营方式正由“先产后销”向“先销后产”方向演变。2012年阿里平台共完成农产品交易额19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5%。农民通过上网“触电”, 真正成为了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的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市场经营主体。
以管理高效透明为目标, 推动农业政务水平和能力提高。农业部门建成了14个涉及农业生产进度、农产品价格及贸易等方面的大型数据系统, 建设了农业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统计、农业科技与人才等60多个行业数据库。各省也建立了涉及面广、更新及时的农业行业发展数据库, 初步实现了部省农业数据资源共享。
以服务便捷灵活为目标, 构建覆盖部省地县各个层级的全国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体系。以12316热线为纽带, 包括农业信息网站、电视节目、手机短 (彩) 信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农业信息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四大农业区 篇2
【拼音】sì dà jiē kōng
【简拼】sdjk
【近义词】心无杂念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英文翻译】all space-directions are void.
【成语正音】空,不能读作“kòn馈薄
【成语辩形】皆,不能写作“结”。
【产生年代】古代
四川现代农业:四大途径促发展 篇3
近年来,四川紧紧围绕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四川省的现代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紧迫的问题是优势特色产业不强,农业科技支撑不力,现代农业主体虚位,现代农业的投资不足和融资难。因此,当前要通过以下四大途径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途径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四川现已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川西蔬菜、川西南名优茶产业等优势种植区,而“四川泡菜”、“峨眉山茶叶”、“蒙顶山茶”、“张飞牛肉”等享誉全国,品牌效应显现。2010年全省有300多家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有近一半从事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主要有下几项对策和措施:
一是明确农业功能区划,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合理布局。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整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统筹规划、连片建设,合理布局产业节点。进一步做大川西蔬菜及四川泡菜、川西南名优茶、龙泉山脉特色水果产业,加快打造川中柠檬、龙门山脉优质猕猴桃、攀西设施蔬菜等产业集中发展区。
二是兴建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资金、技术等产业要素向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集聚,最终建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基地,使之成为特色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推动四川特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整合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出台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形成农业龙头企业梯队。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加工园区、物流中心以及商贸区,引导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整合,充分发挥产业联动效应,逐步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群。
途径二:加快四川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首要生产要素。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三大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业科技体系运行机制不完善,内部多头管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科研人员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还较为突出;二是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农业单项技术多、综合配套技术少,常规技术多、先进技术少,一般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三是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滞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人均服务耕地达1072亩),且知识结构更新慢、年龄结构老化等,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当前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有:
一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农口部门与科技、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推进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跨单位、跨学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团队,分工合作,攻克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破性、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当前应创建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设立首席专家制度,为具有较好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提供机会和支持,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加盟农业科技研发队伍。建立农业高级专家库及农业咨询机构,为地方农业科技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科研激励引导机制,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完善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的职称评审机制。做好高等农业院校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工作,创新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途径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一是明确培育对象的范围与重心。当前应明确将培育范围界定在“正在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或涉农服务”和“将来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或涉农服务”的两大类人。前者主要“种植养殖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者、基层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五类人群;后者主要是“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职业农校学生和高校涉农毕业生”两类人群。
二是加强培养机构的建设、拓展与评估。农广校和农职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主渠道,涉农高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是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组成。四川应重点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适度强化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其他社会机构建设,组织力量成立多种形式的农业职业培训机构。同时,加强对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培训资质与培训质量的综合评估,优胜劣汰,打造一批高质量、品牌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
三是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应根据四川农村、农业和农民实际,大力推进送教下乡,采用进村办班、入户指导、现场培训、田间咨询、半农半读、集中辅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农村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百千万工程”等大型农业培训项目,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四是加快配套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降低经营风险的制度保障。尽快制定和落实四川省农民职业教育补贴制度;加速制定符合四川省情的新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职业技能认定与退出制度;抓紧研究制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扶持政策,从创业、风险保护、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扶持上入手,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技术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
途径四:积极推进农业投融资制度创新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总体上看,现代农业建设中投融资体制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投融资力度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借用市场机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构建财政支农投融资新机制,提高资金增量。调整财政资金投入结构,整合存量加大增量,以项目为纽带,以财政资金撬动民间和金融机构的大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构建投、建、管分离机制,以财政资金为主,组建政策性的“现代农业投资担保公司”,依法授予政策性投资公司代政府履行投资主体职能。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框架。
二是加快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扩大农业贷款比率。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进一步落实县域内银行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
四大农业区 篇4
为此, 要实现山西农业的快速发展, 除必须坚持不懈地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外, 在工作必须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实施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 打破四大“瓶颈”。
一、以优势农产品区划布局和基地建设为切入点, 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我省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逐步形成了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东西两山干鲜果经济区和中南部水果蔬菜园艺经济区三大区域。下一步, 要继续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源为基础, 以技术为支撑,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实施扶优扶强扶特的发展战略, 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 实现优势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 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域和产业带, 从整体上提升全省农产品的竞争力。要明确重点产业, 山西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小杂粮 (谷子、莜麦、荞麦) 、马铃薯、苹果、酥梨、红枣、核桃、芦笋、中药材、奶牛、肉牛、肉羊、蛋鸡等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每一种优势农产品, 要在分析其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提出优势区域、发展目标、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 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 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 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府应着重在合理引导、积极服务、严格规范和管理上下工夫。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试点的内容应包括耕地密集型的规模化经营, 即粮棉油的规模化耕种;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经营, 即在土地集中的基础上进行粮棉油以外的农副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二、以体系建设为着力点, 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标准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所必须要过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不仅关系到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上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中, 各地应当立足实际, 以体系建设为着力点, 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把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两个关口, 从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入手, 并逐步扩大范围, 提高水平。一是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群众是实行标准化的主体, 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标准化工作就会失去基础。各级政府应积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搞好标准化知识的普及, 充分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使广大群众重视标准化、认识标准化、实践标准化。二是加快制定农业标准。按照国际上承认、国家认可、便于操作执行的原则进一步制定修订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三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保证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检测体系带有公共物品性质, 需要一定的投入, 可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和龙头企业及市场建立检测站点, 配齐配强监测人员和设备, 对农产品实行有效监测。四是实行规模化种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良种、技术、管理难以统一, 不利于实施标准化。应在一定层次上适当集中, 严格按标准发展种养小区, 推行规模化经营。
三、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 实现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农产品要变成工业品, 农业要提高比较效益, 农民要向非农领域转移, 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龙头企业。要按照产业规划和区域布局, 以龙头企业方阵建设为重点, 不断优化和整合资源, 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比较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玉米、肉类、奶业、果品、蔬菜、马铃薯、小杂粮、高粱、中药材九大产业链条, 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率。
同时,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联系企业和农民的桥梁与联接农户和龙头企业的重要纽带, 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举措来抓。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到7300多个, 居全国之首。但还存在有进一步规范、扩大覆盖面的问题。要推广榆社合作社、信用社“两社”联动的经验, 集聚资源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要把发展专业合作社同建设丰产方、果菜园区、养殖小区和发展“一村一品”结合起来, 做到产业化发展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相互促进。
四、以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为突破口, 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
四大农业区 篇5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补助资金重点针对玉米、水稻两大作物的四大病虫(玉米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特别是玉米粘虫集中危害的8省区和中晚稻病虫严重发生的15省区,补助对象以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为主;灾后农作物改种补种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作物受旱绝收以及因旱无法栽插晚稻地块,改种荞麦、马铃薯、蔬菜、杂粮等短生育期作物,对所需种子、化肥给予一定补助,争取大季损失小季补,重点支持湖南、湖北、贵州等7个省市严重干旱地区农作物改种补种,补助对象为农民。
农业部要求相关地区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将补助资金落实到位;要严格补助物资招标采购程序,实行全程监管;要加强对补助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度,重点强化对病虫防治组织(单位)的服务合同、作业面积、作业质量以及乡村两级改种补种登记清册、实际播种面积等监督检查。
在落实资金的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搞好农作物重大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信息,制定不同作物、不同病虫防控技术方案,推进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指导防控组织和单位选用高效安全药剂,维护保养施药机械,实施综合防控,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效果。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农时和墒情,制定改种补种技术方案,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墒改种生育期短、耐旱能力强作物,同时注意合理搭配,做到改种作物不影响下茬作物生产。
四大农业区 篇6
去冬以来, 我省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770亿元。全省新增灌面、高标准农田建设量等关键指标均超过计划任务。根据规划, 到“十三五”末, 我省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50亿m3, 新增灌面40万hm2, 建成高标准农田128.93万hm2。同时, 实现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全省森林绿化率达到40%。
围绕上述目标, 今冬明春, 各地要继续实施都江堰等5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力争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33万hm2;以粮食功能区、粮食核心区和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生产能力建设为抓手,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造林绿化48.87万hm2;明年底前, 完成1.4万km农村公路建设, 基本结束我省“溜索时代”。
会议还就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监督考核、推进改革创新、做好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部署。
广元市、广安市、青川县、泸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先后作交流发言, 省农建办通报了2016年度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