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创新

2024-12-10

四大创新(精选10篇)

四大创新 篇1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提速,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消费已成为国民消费的主要支柱之一。国内外汽车厂商纷纷寻找市场, 扩大地盘。汽车业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期。它给汽车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理念、交易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汽车经销商的生存与发展与汽车生产厂的命运密不可分, 厂商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营销企业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从消费者方面来看, 消费主体由团体变化为私人, 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 客户的选择余地加大。因此, 按照传统的、单一的以产品为主的营销模式, 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迫切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模式创新。

营销观念创新

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 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的正确判断, 并能以比竞争者更加有效的方式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市场营销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推销观念“从内向外”的视角, 而采用“拉式营销”的“从外向内”的视角。它从明确的市场出发, 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 协调所有影响客户的营销活动, 并通过建立基于客户价值和长期客户关系来取得利润。换句话说, 企业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 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 通过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获利。

其出发点是:以顾客为本, 注重社会、企业、消费者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企业将自己和客户作为利益的共同体, 通过高效有序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信息技术, 识别、吸引、获得、留住和发展有价值的客户, 与其保持终身的互动关系, 了解并有计划地满足其需求, 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企业应通过有序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建立功能齐全的“四位一体”模式, 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信息反馈的营销管理模式。通过提供舒适的购车环境, 专业健全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程式产品终身服务, 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本”的市场营销理念。如新型的“4S”汽车专卖店, 通过其服务的延伸:整车售前服务, 提供汽车产品的技术性能、价格咨询、整车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上牌、缴费、保险、汽车的装饰等) ;售后的回访、车辆保养、零部件供应、车辆维修、24小时车辆救援服务;汽车更新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也拓展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以日本最大的汽车企业丰田为例很多销售丰田汽车的品牌店是由厂商直接出资参与的, 而其销售网络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渠道包括厂家直营等营销模式。丰田汽车从品种多、受众范围跨度大的特点着手, 设立了丰田店、丰田PET店、丰田花冠店和NETZ这4种类型的销售通道。销售不同型号的汽车以及提供不同的服务。下属店铺的规模也是风格迥异。既有大型丰田展示馆, 也有露天二手车交易市场, 还有常见的普通经销店。这种灵活多变的大型销售体系, 有助于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开拓更广的市场份额, 对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的构建极有借鉴意义。

目前,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代理商;“四位一体”专卖店;汽车交易市场;汽车园区等。无论采用哪种营销模式, 均应以提高顾客忠诚度作为整个营销模式的核心。每种营销模式的销售流程, 都应围绕顾客需求展开。

服务模式创新

服务创新指的是在汽车营销活动中, 服务主体为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而向顾客提供带有独创性的服务。也就是通过细致的消费者调查, 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和存在的实际困难, 从而根据顾客的需要来重新整合自己的服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以超乎常规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使用户得到更加全面、周到和完善的服务。它不仅是原有服务项目的延伸和继续, 甚至需要超出自己的专业领域, 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选择进入或借助其他行业的服务为自己的顾客提供服务、解决困难, 并以此来显示本品牌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区别和差异, 并给顾客带来更多的方便、关心和尊重。

目前国内汽车售后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销前热、售后冷。免费保养和维修时马虎应付, 维修工的技术水平低, 汽车维修中的换件以次充好, 修理少换件多, 扩大换件范围, 甚至能用的也换掉。汽车维修收费偏高, 没有规范统一的维修收费和换件收费的行业标准。所以, 汽车营销服务创新的内容设计, 要在轿车营销服务活动中, 打破原有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的思维定势, 拓宽营销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创造条件实行全程服务, 使顾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上帝。咨询、购买和维修保养这三个环节都是厂家重视并力图控制的。要从顾客的实际需要出发, 打破这种人为划分的分工界限, 从营销服务的角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顾客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创新强调的是新意。服务创新要引入系统思想, 着眼点是将汽车营销服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 把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 看成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整体。在重视售前、售中和售后各服务环节的同时, 对顾客尚未得到满足的现实及潜在服务需要予以充分关注, 并注意各种服务要素的组成和变化情况, 根据自身条件为顾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使服务成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上海通用推出的著名服务品牌“别克关怀”, 成功地把自己的售后服务提升到了一个品牌高度, 显示出高人一筹的差异化服务。别克秉承“以客户为中心, 满足和超越客户期望, 不断创造客户热忱, 建立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售后服务体系, 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售后服务品牌”的售后服务理念, 将汽车售后服务从“被动式维修”带入了“主动式关怀”的新时代, 率先带来主动提醒、问候;一对一顾问式服务;快速保养通道;配件价格与工时透明;专业技术维修认证;2 y/40 000 km质量担保等6项服务承诺, 将“比你更关心你”的服务理念真正融入每个细节, 为广大车主免去后顾之忧。“别克关怀”关怀的是客户, 受益的是企业, 企业通过其主动关怀式服务赢得了市场, 促进了销售。

营销组织创新

营销组织创新是营销模式创新的保证。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及时灵活地调整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动态地设计相应的营销组织结构形式, 进行营销组织的再造,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新的营销战略模式上, 需要充分利用基层员工的知识和智慧。营销组织的设计要适合这一变化特点, 向扁平化发展, 减少中间管理层次, 向员工进一步分权。营销决策者必要时可直接授权或指挥一线营销人员, 采取有效措施, 把握市场主动权。这样可以使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同时, 还能解决企业内部因营销管理层次过多而产生的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等弊端。应针对市场需要, 组建多项目的营销管理团队。企业根据特定的营销问题和任务, 从营销组织或其他职能部门抽调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人, 组织临时性的“营销专业团队”, 接受营销决策层授权, 全权负责特定项目, 共同攻关, 解决问题。在使命完成后, 团队即告解散。

为了让市场信息及时传达到各个层面, 企业各业务部门间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交换意见, 有助于彼此求同存异, 缩小认识分歧, 化解种种矛盾。营销组织员工主动发挥营销沟通职能, 通过营销组织的再设计, 创新信息交流方式, 建立信息沟通的新渠道, 促进信息的横向流动, 消除部门之间的营销不协调。

客户管理创新

通过调查、收集、统计、汇总客户和业务资料, 分析客户类型、客户分布、客户需求, 指导业务发展, 确定营销管理的目标。与客户的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一个客户的购买生命周期中, 这是一个不断更迭的互动过程。互动渠道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1) 互动渠道的便利化、多样化, 这是互动渠道的硬件条件; (2) 交互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 要使客户感觉到企业在想客户之所想, 急客户之所急; (3) 收集、分析、提炼和存储与客户互动的各类信息。

汽车营销企业可以通过建立CRM系统来强化客户信息的管理和反馈。CRM系统的对企业的功能主要是: (1) 对销售、营销和服务三部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2) 与客户进行沟通所需手段的集成和自动化处理; (3) 对上述活动中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实现客户管理智能化, 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CRM系统作为一个软件产品, 包括了一整套具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的解决方案。将电子商务、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呼叫中心等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整合为一个硬件环境平台。运用这一平台, 一是加强客户管理, 优化客户的服务质量;二是发展以客户为主的互动沟通渠道。除面对面互动、电话互动、传真、电子邮件等传统互动渠道外, 在客户管理创新中应重点发展基于因特网的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是企业与客户交往的窗口, 它最能反应企业的服务水平。呼叫中心是由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支持的, 它充分利用了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多种功能集成, 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服务系统, 能方便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 如24小时不间断服务多种方式交流, 事先了解客户信息以安排合适的业务代表访问客户, 将客户的各种信息存入业务数据仓库以便共享等, 能够随时为客户排忧解难, 同时还可将销售、服务、市场和交货情况等信息及每个客户的交易情况集合在一起, 为各部门的人员提供实时的信息。同时, 提供客户投诉记录、解决情况, 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情况等等。

四大创新 篇2

第一,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

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贴近市场信息多,机制灵活束缚少,这些特点促使企业的应变能力较强。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成为行业巨人的成功范例屡见不鲜。

联想集团创建于1984年底,与美国的戴尔公司是同一年诞生的企业。创业初期,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依托我国最具权威的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科技公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最大优势是拥有知识资本,只好“捧着金碗要饭”,像80年代初期的“倒爷”一样,干起了“倒买倒卖”的营生。联想渴望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能够把中科院计算所里那些新奇的发明变成利润。联想正是靠创新产品“联想汉卡”起家的。联想前期的技术创新,既包括“联想汉卡”的研制和“286微机”的开发,也包括后来开发的“联想1+1家用电脑”和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1995年,第一台基于“奔腾Ⅱ处理器”的微机:“联想奔月”诞生,这是中国微机第一次在新机型方面与世界同步。11月,联想推出了天禧家用电脑,首开了国内因特网电脑的先河。正是这些创新使联想从一家小企业迅速成长为中国IT产业的领先企业。

第二,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

大量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适于进行技术转移活动,更容易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能够迅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技术转移不仅是科技创新获得的重要形式,而且是中小企业站住脚并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1986年8月,北大方正的前身DD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正式注册成立。1988年初,北京大学得到国家经委的许可,决定将王选教授主持开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专利和技术,全部转让给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从此,两院院士王选教授加盟并成为北大方正的创始人之一,从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开发、生产与销售。这项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中国历史上印刷领域最伟大的创造。北大方正在“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技术革命浪潮超常发展。成立仅仅6年后,在信息产业部评定的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北大方正名列第十。

第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比大企业有更高的效率

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促使中小型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占领各种市场缝隙,从而使不少中小型企业成为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来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比大企业有更高的效率。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生力军。据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美国约50%到60%的科技进步来源于小企业,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型产品出口国,其中,出口额的60%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而且这些中小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产品。

第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很多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欧洲创新创业的四大软肋 篇3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历史上原本是世界上创新与创业发祥地的欧洲大陆,会“落魄”到了今天创新创业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呢?在笔者看来,欧洲大陆国家的创新和创业之所以难以在世界上占据显著地位,根本的原因有4个:经济模型、创新文化、融资渠道与福利社会。

经济模型已落后

欧陆原有的经济模型,早已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创业要求。在宏观上,尽管欧洲大陆国家与北美国家同属西方社会,但在经济运营的模式上两者却是相差甚远——盎格鲁-萨克森文化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国,其经济模型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强调自由竞争的至关重要性,重在“无形之手”,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欧洲大陆文化的国家如法国、西班牙等国,其经济模式则以“国家干预”为基础,重在“有形之手”,强调政府干预的不可或缺性。

这般,欧美在宏观经济上存有的这个差异性,就直接导致了两者在微观经济上的迥异之处,例如美英国家与欧陆国家在企业构成上,就表现得极为不同。由于英美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竞争机制,因而最终做大了的自然是私人企业,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谷歌公司抑或是微软公司。而在欧洲大陆的国家,仅以欧陆的国家代表法国为例,就见绝大多数名列前茅的特大型和大型企业,毫无悬念地都是由法国国家参股的“国有企业”,哪怕有的企业法国国家的股份占比并未达到控股比例,但政府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面对迎面而来的“后工业革命”时代,抑或“再工业化”的信息社会时代,显而易见,欧陆的经济模式已经过时。因为,后工业革命的信息时代,高精尖的想法、及时雨的资本与快速反应的能力,成了创业与做大的秘诀所在,这时“市场”替代“国家”成了主角儿。

创新创业文化正在流失

欧陆国家现在已经普遍缺失“创新文化”与“创业文化”。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存在显著的“创新与创业文化”其实也不难,只要看在这个国家大学毕业的人、已有不错“宝座”的人、失业之后的人中,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人选择去创业;同时看有了创新的构思与发明创造,能否很快会有上门来购买该构思与发明的企业;要看如果创新者或创业者自己要创业的话,能否很快获得政府当局的政策扶持,尤其能否很快获得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的融资;还要看创新和创业之后倘若失败了,自创企业被国家清算的条款是否苛刻,尤其要看对一个失败的创业者,其周边的人及整个社会对其的接纳与宽容程度等。选择这些衡量指标,美国和欧陆正好分处在坐标的两头:美国是创新与创业的“天堂”,而欧陆则是创新与创业的“老大难”之地。

诚然,欧洲大陆在历史上曾经是创新与创业的代名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扮演过世界“领头羊”的角色。现在说起欧洲品牌,也是随手拈来:保时捷、菲亚特、法拉利、奔驰、欧莱雅、宜家、ZARA、阿玛尼、费列罗等。在欧陆历史上所诞生的著名品牌可谓数不胜数,欧陆也堪称“现代企业文化”的发祥地。

然而,面对美国和中国,今天的欧陆国家早已难上台面了。要从文化层面来看,还是要归咎于这些国家“创新文化”的丧失。除了同属欧盟但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在创新与创业上还颇有起色之外,欧盟的其它主要成员国都没了“创新文化”。就算经济复苏与增长业绩做得相当上乘的德国,在创新和创业上也远远不能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和在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相提并论。

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

除了经济模式与创新文化,接着是欧陆国家的融资渠道难题。要从融资模式来划分,英美文化国家是“Market-Based Economy”(市场导向型经济体),而欧陆文化国家则是“Bank-Based Economy”(银行导向型经济体)。英美国家的“市场导向”除了有前文所述的市场竞争因素,更有其融资渠道基于市场之意,即无论是既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展业务,还是新入市场的“创业者”或“创新者”,倘若他们需要资金支持的话,都可以从“市场”上寻得资本。因而,此处的“市场”既有广义的市场之意,也有狭义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等之意。

在美国一个创新与创业者倘若想获得资金支持,只要具备有投资价值的方案或专利,从“市场”上融到资本并非登天难事。而与美国恰好相反的是,在以法国为代表的欧陆经济体国家,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在有的欧盟成员国,银行贷款占所有融资渠道的比例高达90%以上,换言之,如果创新者与创业者要想将其创新成果或创业构思付诸实践,绝大部分的资金需要来自银行。而欧盟成员国银行对中、小企业,尤其对新型的创新者与创业者的放贷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原因是欧盟银行大多还是传统型机构,而创新者和创业者除了有好的构思之外,通常一无所有,难以提供房产抵押或其它质押形式,因而,能够从欧盟银行贷到款的可能性落到某个创业者头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高福利社会失去保障基础

最后是欧陆的“高福利社会”,这实际上早已超出了其经济能力所能支撑的范围。北欧国家的福利最高、西欧国家福利次之,但也相当不错,接着是南欧国家和东欧国家,所以,欧陆总体而言属于“高福利”的社会。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欧陆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历史上欧陆国家实行已久的“高福利”与“高工资”政策,其所赖以生存的“高利润”与“竞争优势”早已不复存在,所以,欧陆的“高福利社会”已经失去了其生存与续存的经济与利润基础。

实际上,倘若要继续确保此类“高福利社会”机制的运转,唯一的条件是要确保高福利社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世界上具备绝对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额的利润,进而由“高利润”来为“高福利”买单。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法国乃至整个欧陆经济体,已经或正在失去既往的技术优势,尤其是日益丧失其“工业核心竞争力”。

欧盟面临的挑战竞争对手,除了之前的美国和日本,现在又增加了中国。之前欧洲的不少人除了认为美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对欧盟产品产生威胁之外,更多地是强调中国产品的价格低廉。欧洲人显然没有看到,中国产品在之前20来年内完成的产业升级和科技飞跃。在不少欧洲人眼里中国还是主要出口衣服、鞋袜等简单加工型产品,实际上在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中国已经超过了德国和日本,成了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众所周知,机械设备的生产需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但要求有大型的生产和加工能力,而且要求有足够数量的高等级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不仅要有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还要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后期支撑。

综上所述,欧洲如果要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欧洲人务必要做的事情自然是:欧陆的经济模型要转型,欧陆的创新与创业文化要恢复,欧陆的融资机制要改革,以及欧陆的福利社会要变革。

诚然,经济模型的转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欧盟28国作为一个政治与经济的联盟体,此类转型需要自上而下方能完成,要从欧盟的层面着手。创新与创业文化的恢复,更是一个需要由欧盟成员国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过程;要解决这个难题,要从家庭着手、要从大学着手、还要从社会着手。至于融资机制,作为现有银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银行估计绝不会轻易放弃其主导地位,还需政府的强力干预以及整个社会的思想转变。关于高福利社会的变革,由于触及的是几乎所有人的既得利益,因而对高福利的丝毫改动,都将引起欧盟成员国整个社会的“蝴蝶效应”。其实,从萨科奇到奥朗德,法国决策者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萨科奇第二届未能连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他触动了太多法国人原有的福利利益。因此,若要真正解决欧盟创新与创业的软肋,需要的是欧盟成员国上上下下脱胎换骨的转型勇气和踏踏实实的革新行动。

四大创新 篇4

一、平庸性目标取向障碍及其症候

从整体上看, 大学生的目标系统是一个由多种目标群集而成的复杂体系, 我们把其中的错误目标、自发目标、模糊目标、短浅目标等统归为平庸性目标。国内外的学习实践证明, 目标在大学生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它能引导、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明确而又合适的目标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有高尚目标的学生, 能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努力地学习, 并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相反, 目标平庸者, 其学习则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准, 甚至使他们的发展受到阻碍。

(一) 错误目标取向

第一, 价值性取向错误。

某些大学生在目标追求上, 不讲理想, 特别是不讲崇高理想。这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为目光短浅, 胸无大志,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理想模糊, 信念丧失。在行为上则体现出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索取轻奉献、重现实轻理想的倾向。少数大学生为了保全个人的利益, 或眼看别人的利益受到侵犯而无动于衷;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置国家、社会、他人利益于不顾, 不惜一切手段, 甚至出卖灵魂与肉体, 损人利己。

第二, 片面性取向错误。

在学习的定位上, 不少学生将知识作为大学学习的唯一目标, 且学习内容失衡。“有的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有的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 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有的重视英语学习, 忽视专业的学习等等”[1];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 知识既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 更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是促进生命完满和谐、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知识, 不断丰富人的情感, 陶冶品性, 提高能力, 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 功利性取向错误。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内容、为人处世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特点。有些学生主张奉献与索取并重, 认为“等价交换合情合理”;以是否对个人“有用”为尺度, 只做那些“有用”的事, 只学那些“有用”的学习内容。他们把主要精力只放在将来在工作中能够马上用得着的课程上, 而对其它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和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精力投入不足。有的大学生虽然学习认真刻苦, 并承担一些公益事业, 但其目的在为奖学金、评优、入党等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有些学生, 其求知与为人做事, 皆以个人价值的满足及其满足程度的大小作为衡量尺度。这些人重物质价值取向和外在条件发展, 忽视精神价值取向, 缺乏内在人文精神, 严重的甚至招致心理疾患而身心皆损[2]。

(二) 自发目标取向

有学者对数千名大学生做过调查, 其研究结果发现, 虽然没有思考过自身学习目标的人不多 (只占6.27%) , 但不少学生的目标定位较低。有的学生将“为脱离农村”、“为含辛茹苦的父母”、“为享受高档次的生活”、“为争取奖学金, 受人称赞”等作为学习目标;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将目标定位在“为就业打基础”、“为考试过关获得文凭”、“考研究生”[3]。他们的目标出于感性, 出于自发, 出于本能, 出于低层次的生存需要。而作为一个固定的长远的崇高目标, 他们没有, 也不想有。因此, 他们时常变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使目标本身失去了高度理性的牵引和特有的稳定性而流于形式。

(三) 模糊目标取向

大学新生当中目标模糊现象较普遍。这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他们很少思考“学习是为什么”, 以后“要干什么”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 短浅目标取向

第一, 没有目标。

这类学生认为什么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 “把学习当被动任务去完成”、“无上进心, 只满足于考试及格”、“满足现状, 不求高深”, 以至于蹉跎宝贵的青春岁月而徒叹奈何[4]。

第二, 有目标, 但未得到落实。

调查发现, 46.63%的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大学四年也有详细的计划, 但未能很好地落实”, 36.45%的大学生对“人生目标和大学四年的计划曾经想过, 但不是很明确, 未能很好地落实过”[5]。其中, 有的是因为目标大而空, 与自身条件相脱离, 缺乏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措施;有的是因缺乏合理的目标体系, 不知如何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以及目标之间的相互配合, 而使目标流于形式。

第三, 目标太多, 不知何去何从。

有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目标, 而是目标太多且易变而迷失方向。这些学生适应能力很强, 他们踌躇满志, 样样都去尝试:学英语、玩电脑、参加各种社团、应聘学生干部等忙得不亦乐乎。在学习中, 有的人云亦云, 缺乏主见;有的“胡子眉毛一把抓”, 没有重点甚至本末倒置, 结果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二、应试性学习障碍及其症候

第一, 在学习目的上, 应试性学习的大学生眼里, 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并取得自己所期待的分数。当前各高校的许多大学生, 包括很多重点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都纷纷把应付各种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对于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 他们依该课程考试与否决定对其的重视程度, 依次分配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多寡。因此,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 无论其学什么专业, 他们在学习英语和计算机两门课程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高出其他课程。

第二, 在学习观念上, 应试性学习的大学生视学习为“钻研课本”、“接受知识”、“上课即‘听’课”。学习就是“钻研课本”, 也就是消化教材, 只盯着课本“钻研”。譬如只看课本做习题, 只学习要考的知识, 对与课本知识较远的知识和问题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学。学习就是“接受知识”, 他们的学习以分数为核心, 其学习方式是“听讲——练习——再现”, 养成了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 以及跟着教师走, 跟着标准答案走的思维模式。“上课”即“听课”, 部分同学习惯于传统的“老师台上讲、自己台下听”的教学模式, 只被动地“听”, 而不愿动脑、动手与动口去学习, 去思考, 去交流。

第三, 不少大学生把“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奉为自己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 “一切为了考试”, 考试名目已从校内的各种课程考试延伸到社会考试。据了解, 目前有70%以上的大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都忙着考证:各种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会计资格、教师资格、律师资格等等……盲目考证, 付出的不仅是金钱, 还有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 也会对其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产生损害。

第四, 在对待考试的态度上, 部分大学生唯考试是从、唯分数是从。其一, 有的大学生已沦为为分数而奋斗的“考分奴”。由于考分已被特殊化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考分高可获取高额奖学金, 可被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 可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因此, 考试成为这些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中轴, 考试是否便是他们选择学习内容的取舍标准。有些人甚至为了考高分, 不惜作弊和造假, 骗取表彰和荣誉等。其二, 相反, 有些大学生则认为, 只学书本知识、考试能及格即可。他们奉行“59分倒霉, 60分万岁, 61分浪费”, 其学习是按照课表安排, 跟随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和进度, 亦步亦趋地“被动跟进”。

三、虚假性学风障碍及其症候

(一) 学习纪律松懈, 自我约束力弱

第一, 纪律散漫, 不能有效利用时间。

第二, 作业抄袭、考试作弊, 诚信意识淡薄。

(二) 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学习精神缺乏

第一, 听课不认真。

相当一部分学生抱着感兴趣就听, 不感兴趣就不听的态度, 学习态度完全凭兴趣爱好和对教师是否有好感而定, 课堂上不能持续地认真听课。以一种“上课不记笔记, 考前复印笔记, 考后就扔笔记”的学习方式对待课堂学习。

第二, 读书不系统, 不求甚解。

学习本无任何捷径可走, 只有通过系统的读书学习, 持之以恒, 才能有所提高。然而, 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以考试为转移, 不再系统地读书。他们读书仅浮光掠影式的浏览, 甚至只在互联网上“走马观花”。

第三, 用心不专一。

一部分学生由于兴趣广泛且容易转移, 学习往往不能深入;不少学生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朝三暮四, 结果什么都没学会或样样都不精;还有的学生对“锻炼能力”做片面理解, 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四、浮躁性意志障碍及其症候

(一) 人云亦云, 独断专行

第一, 有些大学生易受环境的暗示或影响, 跟风“随大流”。在学习上, 表现为学习的兴奋点常随外界影响而变化, 如时而觉得学好外语最重要, 时而又觉得学习计算机更实用, 精力分散;有的盲从他人, 作业抄袭、考试作弊。部分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衣着打扮、兴趣爱好甚至恋爱对象的选择等方面, 相互攀比, 盲目跟从。在职业选择上, 以当前社会流行的职业观念和评判标准, 以外在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求职心态最典型的表征是急于求成、患得患失、无所适从。

第二, 独断性是大学生在意志品质上自觉性不高的另一极端表征:部分大学生毫无根据地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或建议, 顽固执拗, 只承认自己的意见, 易走极端, 钻“牛角尖”。他们不能客观地认识形势, 尽管其行为已被事实证明是错的, 仍自以为是, 一成不变地固守原来的观点和做法。

(二) 朝三暮四, 浅尝辄止

意志的动摇性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 是指做事朝三暮四, 浅尝辄止。表征为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的目的, 不加分析便放弃对预定目标的追求, 偶遇挫折便望而却步, 做事见异思迁, 虎头蛇尾, 常常半途而废, 结果一事无成。就大学生而言, 症候有:在学习中, 缺乏恒心, 不能坚持到底。制定好的计划, 坚持不了多久就“流产”。在就业上, 表现为急功近利, 挑三拣四, 如赶场一般穿梭于各地各种招聘会。在兴趣爱好方面表征为多且易变:炒股票、打工兼职开店搞创业等变动不居。在恋爱问题上, 表征为不专一, 有的甚至像走马灯似地频繁更换恋爱对象。

(三) 感情冲动, 意气用事

第一, 学习上, 意气用事, 不能克制自己。第二, 生活上, 冲动、狂热、冒失, 管不住自己。第三, 网络上, 沉迷、依赖、缺乏自制力。第四, 自私任性, 胆小怯懦, 易走极端。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成败, 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盛衰。平庸性目标取向障碍、应试性学习障碍、虚假性学风障碍和浮躁性意志障碍是目前大学生自主创新所遭遇到的四大障碍。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克服目前大学生自主创新所遭遇到的四大障碍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继续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新,障碍,症候

参考文献

[1]赵悦.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EB/OL].http://www1.hfut.edu.cn/mly/jingyi2002/xflw/list.php?id=334.2006-8-3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5) .

[3]方丽娟.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4]李开复.致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4年应是这样度过[EB/OL].http://apocalypses.bokee.com/.

创业创新的四大关键词 篇5

但,真正的谷底尚未到来,触底反弹还需时日。不忍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场重回正常温度之前,一大批的创业公司会倒下,而这个倒下的高峰期会在春节前后出现。

原因很简单,春节(202月)前后大多数创业公司的上一轮融资到了用尽的节点,加上商家年底结款、员工年终奖金提成和年终奖,几重压力下,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增。

倒闭潮的外在表现是行业负面消息增多,负面消息是一种情绪,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提高创业公司融资难度,恶性循环形成。恶性循环的打破,一是需要行业利好,比如大且成功的上市案例;二是等待,随着时间慢慢忘却。

年上半年,大的上市案例不太可能出现,滴滴、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达达都还处在市场争夺阶段,大幅亏损下不敢轻易去试水上市。而在经济整体不乐观的大环境下,二级市场保持稳定可期,但要出现大牛市的难度不小。

理性的期待是:2016年下半年后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回暖,但已经回不到20上半年时的热闹光景。大多数创业公司,撑不到2016年下半年市场回暖的时候,死亡或倒闭是几乎唯一的选择。

死亡不可避免,尽管如此,创业创新依然可期。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创业创新,政策的拉动作用即便不如以往明显,依然在资源配置、市场宣传、用户培育、人才引导等方面有巨大的威力。以市场化力量驱动体制企业变革,大方向不会变。

死亡很残酷,但优胜劣汰这是自然法则;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建立在一系列探索上的新型创业公司,有理由比它们的前辈更强。死去的越多,新生的也会更多。无论前路有多么艰险,下一波的创业创新大潮注定超过以往,下一波的创业创新公司也必将超过以往。

滴滴快的合并、58赶集合并、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携程去哪儿变相合并,合并是年的最重要主题。可以期待的是,合并将在2016年继续下去。和此前的互联网公司合并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兼并传统企业不同,2016年可以更多地看到线上线下企业相互合并。

此前,除了少数几个垄断行业,大多数行业是“市场很大、但领先企业不强”,受各种原因影响,充分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形成。目前,市场充分竞争的阻碍物正在被拆除,市场力量越强,合并越可能出现,而互联网又加速了行业融合和兼并的节奏。

百度投资星美影城,万达入股同程旅游,在这些大型案例之外,类似干洗巨头赛维和在线洗衣O2O懒到家合并这样的中小案例会迅速增多。互联网的思维和打法,线下的资金资源,互联网+或O2O有望在2016年真正遍地开花。

加速合并,做强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剩余资金资源正在往外输,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被摆在了更重要的战略位置。

阿里投资印度最大支付平台Paytm,腾讯投资印度医疗信息提供商Practo,滴滴入股东南亚的打车公司GrabTaxi,2015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的投资引人注目。另外,传统企业里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三胞集团也都在海外大量布局。

以往一般只有巨头才布局国际市场的情况在2016年后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公司从成立起就具备国际化视野,互联网行业成为这波国际潮的前锋,将助推各个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2016年,创业创新的难度不会比2015年容易,但创业创新的大潮不会比2015年更差。大量创业公司死亡,依然会有足够多的创业公司成为赢家;大兼并、国际化大背景下,创业创新面临巨大的新机遇。

1.2016年创业指南

2.2016届全国毕业生就业前景

3.2016年哪些大学生更适合创业

4.白手起家创业需要做到的几点

5.创业不挣钱就像是犯罪

2009年四大产业创新求暖 篇6

2008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9年,中国将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在严峻形势和中央政策信号的双重作用下,作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产业,钢铁、汽车、电力、纺织在2009年面对怎样的“冷暖”?

钢铁业:有望缓慢“复苏”

产业现状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价格大幅下跌,钢铁行业全面亏损。从10月起,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政策及项目密集出台,被公认为对钢铁业构成强烈利好。

走势分析权威人士及专家指出,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钢企压力仍然巨大。预计高价原料的消化要持续到今年3月份,亏损压力仍将持续。受产能过剩和经济减速影响,钢材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调。今年下半年,钢铁行业有望迎来缓慢复苏。一方面,铁矿石成本价格预计将继续下跌;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巨额投资对钢铁需求的强劲拉动效应,有望从今年下半年显现。在这样的形势下,钢铁行业迎来整合与重组“良机”。中国现在有钢铁冶炼企业近1000家,集中度很低。专家指出,在此次危机中,钢铁行业将形成优胜劣汰,实施整合重组。

政策声音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明确表示:“为促进钢铁工业由大变强,在兼并方面要给予相关的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称:今年将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编制并组织实施钢铁业振兴规划,保护和发展好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重要产品和重要生产能力。

汽车业:政策效应留下期待

行业现状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业呈现颓势。数据显示,2008前11个月产销同比增幅比上年同期均回落逾14个百分点。11月当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超过10%。

走势分析多方人士普遍认为,由于今年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降,在居民资产价格缩水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下,汽车业发展不容乐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汽车消费面临的压力不会很快缓解,汽车企业应以自保为主,严格控制成本和投资计划。但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的经济决策,以及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汽车业的利好因素。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成为小排量车发展的重大利好。有关调查表明,实施改革后,将有40%的消费者转而购买小排量汽车。同时,这一改革将明显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车市复苏。

政策声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人士透露,目前汽车等产业的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对与汽车相关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李毅中明确建议“各地应清理不利于私人买车、用车的一些规定,鼓励汽车消费”。

电力:挑战大于机遇

产业现状2008年10月份,中国电力工业出现4.65%的负增长,为十年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11月,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在煤价大幅上涨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目前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90%,预计全年火电全行业亏损将超过700亿元。

走势分析2009年,走过2008年“寒冬”的电力行业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受整个经济下滑的影响,“过剩”的尴尬将继续显现。

电价矛盾将更加突出。2008年以来,国家制定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迟迟无法实施,导致发电企业亏损不断累积,电价矛盾日益尖锐。面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情况,电力销售价格能否适时调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结构调整有望借势“提速”。今年宽松的用电环境正好为中国电力结构调整腾出了时间和空间。面对2008年的大变局,国内发电企业将从跑马圈地式的快速扩张,转向注重效益的发展模式。

政策声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同时,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纺织:多重减负“助力”脱困

产业现状2008年前10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创下6年来最低。目前,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约70%平均利润率为0.1%,纺织行业三分之二的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

走势分析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预计今年纺织企业税收负担将明显减轻,同时,产业调整升级箭在弦上。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明确将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2008年,出口退税率上调3个百分点在年内约减少纺织企业税收负担80多亿元。2009年如果出口退税率继续上调,能使纺织企业盈利状况获得更大程度的改善。

中国已明确将暂停执行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业内人士估计,这一政策预计在2009年可解放纺织企业资金约60亿元,改善资金周转困难现状。

2009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开始实施。调整后,将大大降低纺织企业购进设备的成本,同时增加可抵扣增值税的规模。据测算,2009年纺织行业在购进新装备时可节约成本60亿元,可增加可抵扣增值税120亿元。

政策声音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消息:下一步,中国将制定服装自主品牌发展的国家战略,把服装行业作为切入点,推动中国消费品工业整体品牌建设。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确定明年行业技术改造五大投资重点,有效推动纺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四大创新 篇7

音乐综合分析法针对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史、音乐美学等专业的特性,以音乐技术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实际用途为出发点,用综合分析课取代原来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教学,将作曲技术理论的各类课程内容融入到对具体音乐作品的分析当中,使学生能够兼顾音乐作品的风格发展线索,力求广泛接触音乐作品技法和音乐风格、音乐内涵,为广大学习音乐的普通学生打开认识音乐本体技术的大门,同时达到拓宽其艺术视野的目的。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作曲技术理论的各个学习科目常常彼此割裂,互不相通,造成学生接受过程中的盲目性;或者在教学实践当中没有考虑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一味地以一种相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做四部和声题,听不出很简单的和声连接的音响;学习曲式结构,只认识ABA的外形轮廓,而不知其中音高、调性、规模之间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的逻辑关系。这会导致学习音乐的学生从根本上说不出音乐作品“其所以然”,极大影响着各自专业的发展潜力。而本课程力求在学习内容、科学的综合性方面下功夫,以新的角度安排学习者的实践,通过典型的音乐作品,学习最为经典的知识技能。音乐的风格涉及从古典、浪漫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以开阔学习视野,适应行业的交流、普及性、纵深发展等各个层面的需要。

一、音乐作品的材料与结构

音乐材料的构成,从微观上来说包含多种音乐表现参数: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调式、调性、表演方式等。通过对音乐作品材料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每一个音乐表现参数对音乐发展和结构组织所起到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从音乐的宏观结构和整体上,来把握音乐风格及内涵。

音的四要素:音的高低(旋律)、音的长短(节奏)、音的力度(强弱)、音质音色(色彩)。在音乐语言表达中,各个基本要素要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分析作品时,要先从这些基本要素入手。

主题的发展变化、多声部织体的组织、作品的曲式结构、配器的整体布局等,透过整体的逻辑分析,着眼于整体的表达手段,可以深入到音乐的内容、形式与精神核心。

(一)旋律

旋律是一首音乐作品的灵魂,主调音乐作品的美很大程度上是由旋律所决定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和旋律线的设计是构成旋律的关键点。旋律的关键作用是表达作品的基本内容。

不同音乐历史时期的作品所表现的旋律外貌具有很大差异。古典主义时期旋律句法分明,结构均衡,清新明快,线条整体起伏较为平稳,旋律进行主要以音阶、分解和弦为主。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要最大化地表达内心情感与戏剧性,所以旋律线条表现为有很大的起伏幅度,句子之间对比强烈。而近现代音乐作品中,旋律的传统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甚至逐渐被瓦解。旋律线条不追求流畅、周期循环、级进的线条,而是用大幅度的跳进,结构不对称,前后不追求呼应原则,常常是片段性的,较少的情感色彩。

(二)节奏

音的相对长短关系即节奏。旋律常由一个或数个节奏型贯穿起来。节奏给旋律鲜明的个性。二者的运动结合勾勒了音乐形象。音乐作品的风格常常是由不同地域或民族所特有的节奏型表达的。

二、主题材料的基本展开手法

展开就是根据音乐的动机、主题乐思,将音乐材料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曲式规模的完整结构,是素材凝练地加工、变形的结果。音乐材料的变化对于发展整体音乐结构、揭示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对原有动机加工处理,包括重复、变化重复、模进、逆行、倒影、扩大、紧缩、分裂等。

掌握音乐结构分析的基本概念、认识音乐作品中的材料、调性、规模等分析的基本条件及其基本的分析手法;掌握一部曲式结构的主要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乐段与复乐段)及其附加结构,在分析过程中充分结合音乐的各种表现方式和展开手段,以小见大,为分析较大型的曲式结构打下基础。

摘要:目前在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的和声、曲式分析、复调和配器课程,也就是俗称的“四大件”课程,通常都是割裂分开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都是偏难的,与实际的演唱、演奏基本也是有很大距离的。因此,造成了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严重后果。随着全国各高校的多元结构以及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正在大力推行,音乐技法综合分析课程的建设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教学改革。

关键词:音乐技法综合分析课程,“四大件”教学观念,音乐表现参数

参考文献

四大创新 篇8

一、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回归

生活服务类节目取材于生活, 它的变化发展体现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及在这种变化下的媒体态度。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也要随着媒介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变化。“为人们实际的直接需求或需要提供知识、信息、实际帮助的电视节目, 从题材内容上包括对衣、食、住、行、用等具体的、物质的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务;对婚恋交友等社会交往需求的服务;既包括对购物、时尚、享受等物质消费需求的服务, 也包括对心理困惑、情感纠纷等内在精神、情感的具体需求的服务, 以及来自于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等需求的服务。”[1]这一说法比较全面、具体地阐述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所包含的内容。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下,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收视习惯和生活方式, 电视媒体的组织形态、运作方式以及资源的分配也受到相应的影响。生活服务类节目是反映观众需求和社会生活变化的一面镜子, 《四大名助》体现出更加迅速、直接的新媒体交互性。它充分利用微博热议话题、微信投票等互动手段来挖掘和丰富节目选题, 以开放性的摄制方式实现公众的参与和自我表达。

但无论如何发展, “服务”始终是其宗旨。可以说, 《四大名助》最令人关注的地方, 就在于它在明星充斥荧屏的时候, 向传统电视节目类型回归, 以普通人为范本, 贴近实际生活。《四大名助》为苦恼者提供一个可以“吐槽”的平台, 呈现一个个事件和人物的背后, 实则是价值观的冲突和生活理念的不同。它不是采用曾经火爆一时的情感调解节目的罗生门式的访谈对峙, 不是苦大仇深的情感宣泄, 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聊天方式来提出问题, 分享苦恼。现场观众和主持人只表达意见, 稍作引导, 不会对嘉宾的行为进行是非判定, 只是把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呈现在观众面前。节目的文化落脚点在于帮助大家在生活中避免苦恼, 向观众传递一种更加稳定的社会文化秩序。这不但符合主流文化对大众媒体的期许, 也为日益多元化、碎片化的社会提供了一种秩序稳定的理想愿景。

二、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网络社群化呈现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 社交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得信息、思考问题乃至行为生活的方式。截至2015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50.3%, 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6.20亿, 有90.1% 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这些数据表明, 手机成为人们的另一器官,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最大的传媒组织平台。工业文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飞跃进步, 信息时代造就了人的孤独与精神空虚。高节奏的社会生活压力下, 移动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人们乐于在网络中寻找存在感和归属感, 实现自我管理和价值认同, 这是各类社交网站及软件盛行的基本原因。在网络社群中, 人们或倾诉情感, 或吐槽负能量, 或单纯刷存在感。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平等和互助, 具有参与性、交互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四大名助》正是将网络社群化的特质体现在电视上, 抓住人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和窥视他人的心理, 进而实现节目中“坦诚没苦恼, 健康生活好”的口号。它以苦恼为切入点, 将网络热点直观地展现在电视媒体上。《四大名助》节目中出现的“巨婴老公”“抠门发小”“爱玩老爸”等都是节目组编导充分利用社交网络挖掘来的真实事例。编导在朋友圈中进行调查, 发现自己的同学有一个很“过分”的老公;九总的抠门事迹和爱玩老爸也都是来源于知乎中的精彩答案。

人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苦恼, 其心理动因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也是基于互联网逻辑中的网络社群化效应。虚拟社群的分享机制可以多层视之:微观层次上, 分享基于个体建立的自我认同;中观层次上, 分享基于社群的互信互惠;宏观层次上, 分享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分享精神与狂欢。[3]从微观上看, 个体通过自我呈现、观众投票来寻求认同感。苦恼者通过电视媒体寻求自我认同, “我不是一个人”的情感认同是自我认同的首要目标。情感需要是最基本的动力, 观众投票环节类似朋友圈点赞。苦恼者通过观众的关注、评论、留言和私信获得支持或否定, 即使认同无法成立, 依旧可以获得情感的宣泄。同时, 苦恼双方当事人会来到现场, 有一个“辩解”的机会, 这使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有了可能性。虚拟社群的互动不仅可以建立自我认同的场域, 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分享是社交网络的重要功能, 人们借此获得知识。网络社群化的电视呈现使传统媒体的交互性更加及时, 也打破了单向的传播模式。电视社交通过社交互动提供高效的服务, 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用户至上, 也更好地重塑了生活服务类节目在媒介融合时期的新形象。苦恼者基于对社群 (《四大名助》) 的信任, 在相对开放、自由的分享氛围下倾诉苦恼, 节目通过平等、理性的对话来建立健康的价值导向。苦恼者最终能够获得认同、肯定或疏泄, “苦恼之王”还可获得节目组提供的相应安慰性奖品。观众通过参与, 则可以交流日常经验, 以关照自身生活的困境。互联网成功互联了成千上万的人, 大众媒体难续大众神话, 个性化、碎片化、场景化的电视社交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日益模糊, 人人发声、人人参与分享的时代来临, 全民“直播”的狂欢实则是一群人的孤独。《四大名助》更好地实现了新媒体沟通、分享、服务、娱乐的时代功能。

三、真人秀+ 脱口秀的叙事表达

综观当下各卫视频道的现象级电视节目, 从演播室到户外, 从才艺选秀、情感婚恋、生活服务到益智竞技和亲子旅游体验, 几乎都与真人秀有关。经历了借鉴、引进和创新之路, 节目的形式已经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突破, 内容作为扩展的革新阵地成为真人秀的核心竞争力。《四大名助》依托自身的服务本质, 摒弃充满戏剧情境的“表演型”真人秀, 去明星化, 用普通人的生活揭示生命价值与温度, “真人多一些, Show少一些”。苦恼者的苦恼是否成立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情感体验和带给观众的关于现实与未来的思考。

《四大名助》脱口秀的表达方式给节目增添了不少“笑果”, 主持人的选择定位准确, 相互间配合默契。个人风格与个人气质是脱口秀的重要元素, 孟非延续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风格并加以个人魅力, 掌控全场。尉迟琳嘉的才华和幽默的现场反应, 王祖蓝和谢依霖的综艺范儿和表演能力, 也使《四大名助》用讲故事、脱口秀的方式完成了叙事表达。

四、小结

《四大名助》在新媒体视野下紧密联结电视媒体与网络社群, 在播出之初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节目未来的走向以及其对社会的长远影响尚不可论断。与互联网相比, 传统电视单向封闭、缺乏互动、不了解用户、单一广告模式等短板综合征, 在电视社交化策略下皆一扫而光。[4]《四大名助》的网络社群化实现了表层的初步融合。当然, 面对质疑, 《四大名助》可以更好地体现真人秀的细节真实, 如在苦恼者的选择上, 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案例而不是单纯作秀;在节目的结构与节奏上, 可以丰富节目的可看性, 完善节目流程;最后, 节目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实现有效沟通, 找到苦恼的根源, 帮助观众避免生活中不必要的苦恼, 使参与者与观众以健康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这正是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应肩负的媒体职责和社会责任。

摘要:从我国电视产生之初到今天, 伴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栏目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重要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 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本文在梳理传统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基础上, 聚焦社交服务节目《四大名助》, 探讨新媒体视野下生活服务类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回归与创新, 试图分析网络社群化在电视节目中的呈现机制、表现形式与深层原因。

关键词:生活服务类节目,四大名助,网络社群化,叙事表达

参考文献

[1]于炬.转向——中国电视服务节目之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3-14.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2016-01-22.

[3]黄丽丽, 冯雯婷, 瞿向诚.影响虚拟社群信息分享的因素:多层分析视角[J].国际新闻界, 2014 (09) :20-34.

四大创新 篇9

名城苏州网是苏州广电新媒体最重要的一部分,由名城信息网发展有限公司独家运营,对内是总台的新媒体部,对外是公司化运营,是广电集团全资的子公司。2000年创办之初,总台投入了30万元,十多年来创造的净利润达到5000万左右。名城苏州网在2003年开始盈利,每年最大40%的增长幅度。为了做大新媒体,苏州广电把传统电视、房产、汽车的广告经营业务,全部划给了名城苏州网,这是营业收入能过亿的原因。

名城苏州网从创办开始就实行市场化运营,这是它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名城苏州网近年的发展战略,主要是4个方面:

“1+n”(主网+子网)模式

“1”即名城苏州的主页网(主网),目前全球排名4000位,国内排名300位,名城苏州的影响力主要在苏州,主网影响力大体现在网站主页每天最多配有20条通栏,对于客户与体验来说也是好的,“1+n”战略就是说做好主页的同时,把子网做好。子网一方面可以分解主网的广告压力,另一方面,行业做好对于本土的经营可以进行深根。

经过几年发展,名城苏州做了名城新闻网、名城社区、cutv广播电视、汽车网、房产网、财富网、旅游网、娱乐网等,形成集群模式。围绕这些,形成了采编合一、以经营目标为中心的团队。

区域扩张战略

最初设想把名城苏州和相关门户子网延伸到苏州县市及长三角的其他城市,采取项目主权合作或加盟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网站及相关媒体平台在苏州以外的辐射力量。

这一方面做得不是很成功,由于张家港、吴江、太仓等苏州临县市的经济实力很强,媒体也非常发达,包括中央级媒体、大型商业网站,都已经下了很大功夫去经营,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制约。

这两年他们找到了另外的突破口,专门成立了政府项目运营中心。比如说“苏州发布”、宣传部的文化节,包括中国苏州网的维护,以及姑苏区、环保局的广播电台,名城苏州为他们做所有的内容维护(包括视频节目、采编、播出、展示等)、品牌建设等,收取服务费用,帮助他们。这方面今年大概能实现六七百万的营收。

电子商务战略

这方面主要是借用相关产业链,实行平台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实现平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名城苏州的“房产项目”。名城苏州和苏州最大的一家户外广告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新公司,投入300万,充分利用广电和户外融媒体的资源优势,直接介入到房产市场的前端消费去卖房子。公司在短时间内组建了一个强大的销售团队,在一年半里,共做了30个项目,2014年收入可达到2500万元。

“汽车网”建立了所有车型的核心数据库,实现新车与二手车的联动营销,进军二手车市场。名城苏州自身有一个达到上万人的“车友队”,汇聚了交警、交通,以及驾校、保险、汽车购物市场,为了自身在汽车行业中扩大社会影响,名城苏州打造了苏州最具影响力的汽车人之家,突破本地汽车销售只靠4S店的模式,进入二手车销售领域。

融媒体发展战略

名城苏州利用汽车团队的优势,每年做四场车展,调动全媒体资源,对车展进行视频直播,一年车展的销量可以达到两万台,占苏州整个汽车行业的10%以上,销售营业额突破30亿,营销收入达到3500万。

这两年,名城苏州在提升原有网站技术水平的同时,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和移动客户终端,并建设一流的数据库和客户反映系统,建立内容平台以及各种公共平台,力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产业。

四大创新 篇10

作为一个创新型城市,据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苏州市经济结构竞争力逼近香港,位居第二,同时成为创新能力最强的地级市,科学技术竞争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第三。苏州正加快从开放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全面提升,向着成为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在认清新的宏观大势的前提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聚焦发展热点,做深做透科技金融的创新文章,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现实课题。

机制创新: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

不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拓展自身业务方面考虑,银行都必须重新“估值”中小企业。目前苏州有17万户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但获得银行授信的只有2.6万户,这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更需要看到的是,苏州中小企业科技含量上有优势。去年,苏州市知识产权申报量全国第一。现在苏州的创投业高速发展,全国所有品牌私募基金都向苏州集聚,说明苏州中小科技企业的前景广受看好。

今年,苏州市共有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135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99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36项。这些科技项目的落实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对推进苏州转型升级,既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何为科技金融创新?科技支行本身就是多层次金融体系创新的产物。这个产物一诞生,就拥有太多迥异于传统银行模式的地方。与目前其它地区的专业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比照“硅谷银行”的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创建“科技+金融”的“苏州模式”,政府推动,银行主导,保险担保,创投融合,实现风险共担,以优惠的利率,把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产业中,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科技要素活动,营造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有助于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模式,克服传统金融体制支持科技发展的短板,更好地破解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有助于促进苏州传统银行业不断创新金融融资模式,再造业务流程,构筑科技金融新高地。

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拥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实行独立事业部制的运营模式,单独授权、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单独管理;在地方政府政策的扶持下,科技支行可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低利率、高效率”的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对科技型小企业实行优惠的担保措施,保险公司对银行贷款进行信用保险,创投公司和银行合作进行银投联贷,为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产品创新:量身定制多样化新产品

银行的产品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它的市场认同度。曾有一家从事动画制作行业的科技型企业负责人感慨:“科技支行带来了科技型小企业的‘信贷春天’。”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评价是对科技支行工作的认可与赞扬。

作为吹向科技型企业的第一缕“春风”,我们于2010年4月推出了面向政府支持名单企业的“科贷通”,立即受到广大科技企业好评。同时,在成功推出足额纳税企业的“税融通”、创业期微小企业的“创业通”等小企业业务新品的基础上,我们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形资金少、无形资产价值得不到认定的现实,依托市科技局专家团队,探索知识产权交易、投资机构投资价值认定等无形资产未来价值的发现机制,与科技小贷公司、中介机构等积极探索业务合作模式,采取股权质押方式来运作新授信,拓宽科技企业服务范围,首创“投贷通”产品,并积极调研市场需求,陆续设计出“债权保险融资”、“基金宝”、“股权质押”、“订单贷”、“应收租金保理”、“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品种。

在产品设计上,交通银行总行授权我们进行各类新业务的先行先试,对创新授信产品采取了绿色通道,根据企业需求、设计产品,加快新产品的审批周期,大大提升了市场快速反应的效率。

目前,科技支行正在研究为同类型科技企业提供流程化的定制产品套餐,还将探索根据企业评级、不同发展阶段等情况提供包括企业融资、个人融资、财务顾问等一系列组合服务的套餐。同时,还将争取在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高新(行情,资讯)区科技领军人才等领域开展组合服务。

发展模式创新:科技金融融合拉长产业链

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换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推动科技金融一体化,拉长金融产业链条,激活中小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中小企业科技含量;如何加快金融创新,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全面打造以股权、债权、基金投资为核心的金融产业链工程,优化中小企业的管理架构、经营模式,为其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方案。依托科技支行平台,我们将政府部门扶持创新的资金、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及创投“投贷联盟”资金融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链条。

2011年7月,我们将科技支行向前推进一步,在分行层面组建科技金融部,实现“三专四化”:专业平台、专注科技、专属服务,独立化运营模式、专业化服务团队、多样化创新产品、市场化激励手段。目的在于进一步拉长金融产业链,整合资源,降低风险。

科技金融部对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除了给予信贷支持,还积极利用自身资本信息中介的平台,为企业寻找合适的财务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对于即将上市的企业,积极介绍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对成熟企业提供公司理财服务、战略并购财务建议等。此外,对企业主和公司员工,他们还提供包括代发工资、信用卡、个人网银、理财顾问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服务创新:开辟科技金融绿色通道

科技金融客户管理上,我们选择了科技企业的“四因素分析法”,即针对苏州市科技型小企业普遍具有的轻资产、高技术、高成长性特点,在授信审批上,一看团队,包括股东结构;二看产品,有无生命力,有无市场;三看商业模式;四看现金流,包括主营业务以及再融资能力。同时,借鉴新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的控制技术,以简洁的评分卡取代复杂的评审报告,淡化财务因素的比重,更重视非财务因素和行为表现的评分,其中,非财务因素和行为因素评分占比达到70%以上,避免优质企业客户被拒之门外。

速度决定一切,时间就是生命。对中小企业来说,贷款效率的高低关乎生死。因此,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有“短、小、频、快”的特点,科技支行服务流程突出一个“快”字,审查审批突出一个“简”字,服务效率突出一个“高”字,建立起银企合作新模式,对科技支行实行特殊的科技金融绿色通道制度,对于紧急的科技贷款“特事特办”,设有临时会议召集制度,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了3-5个工作日,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等待的时间。

上一篇:投资项目后评价下一篇:心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