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引导五法

2024-10-26

诗歌教学引导五法(共7篇)

诗歌教学引导五法 篇1

摘要:诗歌作为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发展最充分的一种文学形式, 以极精炼的, 富有鲜明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 抒发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语文教育中的诗歌鉴赏教学是知识、能力, 0-也是审美与情感的教育。在新课标理念不断渗入教学实践的同时, 诗歌教学中也存在不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就教师如何适当引导、点拨, 把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诗歌鉴赏,教学引导

一、诗歌鉴赏之价值

“汉字是语言的符号, 是一种具有浓郁人文性的、以形表意的象征符号。积淀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的民族历史文化[2]。”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语言是诗歌的特性, 诗歌用含蓄、精炼、传神的语言将诗人情感进行抒发。诗歌艺术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 学习语言就是在接受文化的熏陶。我国优秀的古诗词极具传统文化内涵, 学习古诗词便是在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的过程, 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

二、新课标下诗歌鉴赏的要求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要求上, 不仅明确了具体的结果性目标, 也加入了一系列体验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而言, 更注重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精神哺育功能, 通过文化熏陶将德育引导渗透到教育环节中。

新课标对诗歌课程有这样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品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发现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共鸣、能否发掘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等。

三、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新课改以来, 中学古诗词教学正在不断得到加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编写上,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 按照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过程, 共选入古典诗词22首, 另有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与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其次体现在教学方面,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 有关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也随之开设, 不少学校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古典诗词吟诵活动, 并有自己的古诗词教学的教材。这一切都说明古典诗词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 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中, 效果却不容乐观。

一方面, 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不愿意花时间和精阅读古诗词, 学习教材中的诗歌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古诗词等文学鉴赏水平还是处在较低的层次, 与教育教学的宗旨不符[3]。

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也存在不足:

(1) 明确背诵和诵读的区别

有的教师将记住诗句作为了教学的目标, 而不是看成诵读教学的必然结果。以背诵、默写为手段, 强化识记为目标。讲解感悟的环节被忽略, 只依靠读背和默写。教师和学生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检查背诵上, 没有理解诵读的本质, 也没能把握诵读的标准。

(2) 未明确诗歌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的不同

诸多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推崇“串讲”教学法, 认为古诗词教学等同于文言文教学, 以读懂整首诗词的字面意思为目标, 逐字逐句的解释。

(3) 未明确审美能力判断标准

现在也有一些教师在讲诗歌时, 教条主义过于浓重, 未明确审美标准, 以寻找诗歌的哲理和寓意为己任。将能不能找到寓意和哲理作为学生有没有读懂诗歌的标志, 将学生是否学到人生哲理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 应注重的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审美情操的引导。

四、新课标下的诗歌鉴赏教学

1. 引导学生诵读、感受语言美

每首诗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感情有浓有淡, 读音有重有轻, 节奏有缓有急。古典诗词本身就是同音乐密不可分的产物。它的格律要求包涵着一种特有的音乐美。而这种美感正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欣赏古诗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 才能理会它的意境, 达于作者的神思。因此,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读准诗的节奏, 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 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古人所谓“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就是诗歌鉴赏的首要步骤。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两句“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两句, 按音节划分可以是“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按意义则可这样划分:“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当然, 在诵读的过程中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 比如“大江东去, 浪淘尽”与“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就要用不同的风格、声调、语气来读。在吟诵中品味词的语言的活动应主要由学生自己来承担,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仔细体悟和感受。发现诗词的艺术魅力, 领会词的意义, 获得真实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感受意境美

“形象思维的核心由想象与联想构成, 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就是在感情的驱动下, 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从而感受改造、丰富作品的形象”[2]。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 就是引导学生将文字符号编译为具体场景, 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进行描述, 是将抽象具体化、将平面立体化、将静止灵动化的过程[4]。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两句, 用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景色体验, 所以鉴赏时就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边疆沙漠, 浩瀚无边, 横向展开;天际烽烟, 袅袅升腾, 纵向直立, 给死寂的沙漠增添了生机。一横一纵, 画面结构和谐。烟“孤”漠“大”, 互为映衬, 孤烟更加醒目, 沙漠更显广袤。“直”字点出沙漠无风。烟虽直, 却是力孤势单;日虽圆, 却是行将落山, 这道景色, 悲壮、苍凉、孤寂、寥廓。这分明是一份临近黄昏的伤感惋惜,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贯通视觉、触觉和听觉, 把自己对诗歌意境的揣摩和自己所熟悉的音乐、绘画, 甚至是电影电视中的场景相联系, 以达到已知体验和所学知识的完美融合, 获取对自然和人生的新的理解, 产生阅读之惊奇、兴奋、愉悦之感。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受思想美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能通过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 认识其作品的寓意与内涵。但在介绍相关背景时, 往往不分轻重, 堆积历史, 如流水账一般的对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叙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 通过作者的生平展现出作者包括思想感情和个性气质在内的精神世界, 以作者独特的心理活动吸引并打动学生, 最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比如在鉴赏李煜的词时就必须了解他亡国之君, 阶下之囚的特殊身份, 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婉约风格之下隐藏的亡国之痛;而屈原的《湘夫人》表面上看是一个执着、缠绵、哀怨的爱情悲剧, 学生在了解屈原一心革新政治, 努力使楚国强盛起来, 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的背景之后, 便会明白这首诗实际上是屈原为追求理想,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生悲剧的折射。

五、结语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明确了教学目的,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本论文以新课标的诗歌课程要求为标准, 探讨了现阶段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诗歌教学特点和高中生的学习状况, 从培养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音律语言、意境、思想情感几个方面探究了教学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袁立.新课标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育教学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 2007.

[4]秦立芸.新课标下现代汉诗教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6.

诗歌教学引导五法 篇2

在中国古代即有“诗教”一说。“诗教”是幼儿启蒙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形式。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诗歌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小就教授孩子一些优秀经典诗歌不仅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更能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幼年时代记忆的一些知识很难忘却, 在成为耄耋老人时还能清晰的记得儿时念过的诗歌童谣, 小时读过的歌谣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记忆, 所以从小就将一些经典诗歌教给孩子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将这些古典诗歌教给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呢?

一、明确目的

首先要认清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 对他们进行诗歌教学不能和高年级学生用一样的标准来要求, 去让他们弄清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甚至去掌握诗中某些字的用法。我们要看到,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都比较低, 更谈不上有多少知识积累,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能记住这些诗歌。当然强制记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因此可以用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语言讲解诗的含义, 帮助他们理解诗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记忆。

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能完全体会诗的意境, 但是随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对背过的诗有更深的理解。这就象有些动物的反刍现象, 先把草吞下去, 等到需要补充养分时, 再倒到嘴里来咀嚼。

其次要控制教授的数量, 如果每天都教新诗, 低年级的学生是无法接受的, 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 一个星期教一到两首新诗的任务比较适宜, 既满足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又能使他们对教授的诗歌更好地记忆和掌握。

当然经常和古典诗歌打交道, 无形中就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让他们在诗中体味祖国文字的优美, 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加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精选诗篇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也是泱泱诗国, 历代流传的经典诗篇数以万计, 在这些浩如烟海优秀作品中, 究竟应选择什么样的诗篇教给低年级学生呢?原则是:“立足大纲, 绝句为主, 唐宋首选, 贴近生活。”新的大纲中为我们推荐了一批优秀诗文。这些诗文无疑是优中选优, 但为了增大学生的读诗量, 除了让学生掌握大纲中的诗歌外, 我还从唐诗和宋诗中选择了一部分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诗歌教给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选诗时以绝句为主, 绝句对仗工整、韵律极强, 便于记诵。在选诗时还要注意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其意象的诗, 以及意境明晰、贴近生活, 甚至是可以编成古诗的诗。这样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游子吟》《回乡偶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激发情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最好的钥匙, 要使学生学得好、记得牢, 首先要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兴趣。选诗阶段就要考虑到这点, 所以在教每首诗前都要找一个激趣点, 以此做契机, 如《静夜思》是思乡主题, 我便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写一个身在外地的人对家乡的思念。《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学生较容易体会。当然诗的类别很多, 一些纯景物意境的诗可以将它们按季节划分, 在不同的季节教授这些诗, 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如《清明》可以在春天教, 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清明节, 另一方面又从诗中领略到细雨纷纷的清明景致。《小池》放在夏天教比较好, 而《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色在秋天教能使学生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江雪》则更适合冬天的意境。一些叙事诗可以将其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如《赠汪伦》是一个挚友送别的故事。《塞下曲》是一个将军打猎的故事。总之要找到每首诗歌的激趣点, 这样诗歌就不再深奥和枯燥, 拉近了孩子和古典诗歌的距离。虽然不要求他们去理解每句话的具体含义, 但通过激趣讲解他们对诗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相对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四、背诵与巩固

诗歌是富有韵律感、音乐感的语言艺术, 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就是“韵语教学”。象《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古代启蒙教材, 当时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 却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可见, “韵语”是十分便于记诵的方式。诗歌的韵律极强, 读起来琅琅上口, 当然也更容易记忆。

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 对诗产生兴趣后,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读、背了。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 有道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在学生熟读的同时可以对背诵进行适当的指导。考虑到低年级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特点, 可以采取先试背再轮背等方法。将写在黑板上的诗先每句擦去两个字让学生背诵, 这样层层推进, 直到擦去所有的字。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逐步成功的快感。在学生还不能熟练背诵时还可以采用师生一对一句、小组分句轮背、男女生轮背等。这种师生互动, 同学间合作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使背诵更富有情趣, 取得很好的记忆效果。

一星期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 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基本上在课内就能熟练背诵教过的诗, 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 这就需要不断巩固。可以在每节课前准备时间让已经会背的学生带领全班将诗复习几遍。一个星期只学一、两首诗歌, 学生很快就能在反复的诵读中记熟这些诗。

“恒”字是做成功任何事的法宝。低年级诗歌教学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坚持“细水长流”, 坚持每个星期有新诗, 坚持学习新诗与复习旧诗相结合。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通过点点积累, 一年下来, 学生已经能熟练背诵三十多首诗。如《望庐山瀑布》《咏柳》《枫桥夜泊》等一些千古传唱的佳篇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更重要的是在班里形成一种人人争当背诗小能手的风气, 有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老师所教的诗, 他们在课后自己寻找喜爱的诗来背诵。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不断地背诵出一些新诗也感到很高兴, 对这种教学形式表示了支持, 他们主动配合和孩子一起去找新诗来背诵, 这些都使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更为高涨。

英语阅读教学五法 篇3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一个人来说, 如果在学生时期就有阅读兴趣, 这无疑会促使其未来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终身受益。众所周知,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怎么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地阅读下去呢?我们做老师的就要下点功夫。如:鼓励他们看课外阅读材料, 多讲一此有关材料中有趣的故事。营造阅读环境, 并安排他们阅读兴趣。

二、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好方法, 而阅读教学更应体现这一做法:课堂提问要分, 因课堂提问的好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要实施素质教育, 提问必须考虑全体学生, 特别是差生能回答其中一档次的问题。基于学生的情况, 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为基础生 (差生) 、C为优生、B为中等生。授课时间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问题难易来对学生提高。这样, 人人有事做, 个个有收获, 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评价反馈要分度。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作业等要进行分组评价, 即对好、差生评价不按一个标准, 这种做法的目的依然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对于同一问题, 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回答不同, 教师应做出不同的评价, 这些评价可直到进行个别施教的作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针对各人的学习潜能进行评价, 如果优生和差生的答案相似, 那么, 对差生要给以充分肯定, 对优生则提出期待和希望, 这样就激起了更多的学习者的热情, 促使认识活动的深化。

笔者认为, 对于阅读教学时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感情, 领悟表达方法大意。

(2) 抓住关键词句, 深入理解文章, 体会表达效果。

(3) 积累语言词汇, 加大语言训练和力度。

(4) 加强朗读的训练和口语的指导。而阅读文章时,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抓住要学习的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侧重点, 难易适度, 有的放矢。

三、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 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在教学过程中, 要发扬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主意识, 道德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讲课用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质疑问难, 大胆创新。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扩大词汇量, 增加学习信心。阅读过程中可以分段阅读, 并加以交流, 会话环节。这样就会达到读时要读准、读通, 交流时思想要活跃, 自主学习意识强, 会话时得到口语训练, 知识面的拓展。阅读中出现的一些新单词以及涉及到的派生词, 如care涉及到的careful——carefully——careless——take care of等等。这样的质疑问难, 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参与质量。

四、把学法指导引入阅读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发展性和基础性, 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和步入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怎样学”这个问题。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法和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 使学生不仅“学会”, 更要“会学”。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阅读能力的培养, 是遵循“整体感知——理解分析——鉴赏详细——迁移运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和逻辑顺序。阅读教学不仅培养了兴趣, 也提高了能力技巧, 更学会了关于在阅读中从各方面积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并在写作中能灵活地借鉴和运用。如果在写作中遇到困难, 还可以到阅读中去学习, 如此不断努力, 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正确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要求阅读教学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 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写作的作用。只要两者密切配合起来, 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以,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使学生由浅入深, 慢慢引导, 给他们提供阅读的环境, 建立起良好的阅读气氛, 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英语趣味教学五法 篇4

一、口诀记忆法

学生常常为记忆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和发音规则等苦恼,教师可以编一些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仅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学习时间介词时可以巧记成:年、月、季节前须用in,上午、下午、晚上仍用in(in the moming/afternoon/evening);遇到几号改用on,若是某日上下午,也要用on才能行;正午、黄昏、深夜前面用at(at noon/night),黎明、时、分也同理(at dawn,at two,at ten fifteen);如若“差”点须加to(three to four),如若“过”点改past(half past nine);多说勤练牢牢记,学好英语非儿戏。又如,初二上学期学习的几个动词,如come,go,leave,start,begin,fly,可以用它们的现在进行时表示一般将来时的意思,笔者编了一句“来(come)去(go)拎(leave‘离开’的谐音)开(start,begin‘开始’)水(fly‘飞’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只要常归纳,勤总结,口诀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一定会趣味横生。

二、游戏互动法

课堂中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游戏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游戏的可行性。如在学习一般疑问句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将部分学生编成8人的两个组进行比赛,一组出题另一组回答。出题组的同学轮流问问题,答题组的同学轮流回答问题。出题组的同学可以想出任何一样东西,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把它写在纸上并将其扣放在讲台上。答题组最多可以问8个问题,但只能用一般疑问句问,如“Is it an animal?”、“Has it four legs?”等。出题的同学只回答“Yes”和“No”。如果答题组问了8个问题还猜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就算输了。这类Guess Game游戏的主要目的是用学过的单词练习要学习的句型,以达到巩固单词和学习新句型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三、体态语教学法

教师可以运用体态语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枯燥乏味的单词、语法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表示天气方面的形容词hot,cold,windy,rainy,sunny等时,教师可以用手擦额头或做摇扇子的动作表示hot,用双臂抱住打着哆嗦的身体表示cold,做打雨伞的动作表示rainy……这样,教师借助体态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形象地学习表示天气的单词,学生不仅记住了这几个单词,而且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常教学中要借助体态语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图文并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能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教学。如在教授七年级的I want to be an actor时,笔者分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利用电脑绘制的彩色图片复习句型“Who is...?”和“He/She is…”;第二步,利用上面的句型学习关于职业的新单词reporter,policeman,waiter,banker等;第三步,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片段,让他们根据动画片的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并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正确地运用所学句型,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外活动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活动绝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英语课外活动。比如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演唱会、英语诗歌朗诵会、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更多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小学数学差异教学五法 篇5

1. 认同差异, 关注个体

由于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教育状况、社会实践水平等因素的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 具体表现为理智、情感、意志、能力、兴趣、性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必须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分层要求, 提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有效教学应该在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的前提下, 通过努力实现可能的发展性目标。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 基本目标是能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直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发展目标是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基础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刚刚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就同时掌握这些内容, 是不现实的。所以, 教师要理性地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会等待, 给部分学生达成发展性目标提供适度的缓冲。当然, 教师还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 重视个别指导, 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2. 尊重主体, 体现过程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 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自主展开学习活动, 有观察、有思考、有表达、有困惑、有顿悟, 达到融会贯通, 促进新的知识结构形成。

(1) 让每位学生有自主提问的机会。

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敢问”, 激发学生“多问”, 善待学生“插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问题。

(2) 让每位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数学知识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思考而获得, 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相信学生, 大胆放手, 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思考问题时间,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等过程,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操作、思考、体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我们教师不能因担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予以包办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指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

(3) 让每位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机会。

学生需要自由表达的机会, 《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只是忠实听众的现象, 把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 让每位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 鼓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思维, 启迪学生智慧, 张扬学生个性。

3. 合作学习, 同伴互助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互相启发, 达到优势互补, 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首先, 是成立合作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 按照“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原则, 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通过组内合作, 实现在不同水平、不同起点上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其次, 是设计合作问题。合作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第三, 是组织合作学习。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学习必须做到分工合理, 责任明确, 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就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课前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 上课时, 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模型, 展开看看, 数数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怎样计算这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然后我发给每个组一张表格, 组长负责分工,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填表、讨论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讨论交流, 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并能较熟练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4. 多元练习, 发展思维

练习的功能应该是丰富的, 多元的。练习设计在考虑知识巩固的同时, 更要关注练习的应用性和开放性, 关注问题解决的策略性和学生思维独特性的特点, 使学生练习的过程同样是研究和创造的过程, 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所发展, 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作业设计内容要丰富, 形式要多样, 如兴趣性作业、生活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分层性作业、探索性作业等。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 我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 开展“小区门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 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 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 填上具体的数据, 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最后根据绘制成的统计图分析、讨论, 得出从统计图中发现的问题。这些作业, 涉及阅读、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 且富有一定层次性, 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5. 关注弱势, 均衡发展

随着镇江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布局的调整, 加之招生政策的特殊规定, 我校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主要有一部分原先村小的学生、外来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等。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有的是村小教育的不够规范;有的是家长素质不高, 对子女缺乏有效管教;有的是学生自身知识基础薄弱,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自觉性不高, 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面对这样的孩子, 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当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关注他们的思想, 关注他们的学习, 关注他们的成长, 多一份责任, 多一份关爱, 多一份帮助, 不歧视, 不放弃, 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具体做好“三补”:

一是补信心。在任何情况下信心都比黄金还要珍贵。首先,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如哪位同学发言积极了, 哪位同学作业按时完成了, 哪位同学作业字迹很工整等等, 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其次, 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 多给他们一些板演、提问、发言和操作的机会。有时抓住契机, 还有意识地临时让他们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 给他们创造成功的体验, 使其在参与中体会自身的价值, 在成功的体验中收获自信。

二是补态度。身处“弱势群体”的孩子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学习上存在畏难、厌烦等不良情绪,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马虎、错误率高, 甚至有少做、不做现象。而帮助他们改变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教师真心的付出和耐心的等候。为此, 我经常以平等的心态和这些孩子谈心, 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 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我还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足够的耐心, 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他们充分的改错时间。

三是补知识。在解决了信心和态度问题之后, 补知识就水到渠成了。根据这些孩子已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重点难点内容, 我在教学中经常有机渗透一些他们没能掌握的内容, 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多进行一些引导、讲解, 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练习。此外, 就是加强课后辅导, 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保证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

中长跑兴趣教学“五法” 篇6

一、组合法

一是定距组合法, 教师根据所选场地, 把练习路线分为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处设置插上标志牌, 教师也可以随时变换标志牌, 如慢速跑200米+侧身交叉步跑1 50米+高抬腿跑1 00米+后蹬跑1 50米+……+冲刺跑200米, 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的情况下, 合理运用技术和分配体力, 这种花样式的定距组合法,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训练热情。

二是游戏组合法, 教师按性别分组, 利用不同的队形, 如圆形、正方形、“8”字形等, 组织“听数抱团”游戏, 可以采用中速跑进的方法, 当学生兴趣未减之时, 再组织“警察抓小偷”游戏等, 学生激情高涨, 参与性极强, 这样的游戏组合法无论是男生、女生都能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练习, 在没有感觉到累的状况下, 达到愉悦身心、增强个性的目的,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图形法

中长跑教学训练时, 可以改变传统的场地绕圈跑方式, 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图形, 让学生沿着图形路线做各种图形跑, 如曲线形、蛇形、“8”字形、螺旋形、多角形、花瓣形, 对称形等等, 各种新颖有趣的图形, 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提高学练兴趣, 消除中长跑课单调枯燥的心理障碍, 并且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编号法

教学中, 将全班学生合理地分组, 每组1 0人, 按顺序编号。每组1号学生手举不同颜色的彩旗做领跑员, 成一路纵队中速跑进。要求10号学生在跑中加速跑至排头, 并接过领跑员手中的彩旗, 成为新的领跑员, 保持中速继续前进, 接着9号学生再加速跑至排头, 接过彩旗领跑, 注意调整呼吸, 平衡跑速。这样的练习既增强了学生自律意识, 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卡片法

教师设计制作一些大小合适的不同颜色的卡片, 在上面做上不同的标记。练习过程中, 指定专人在不同的地点发卡、收卡和换卡, 最后一个卡片应发“名次”卡, 到达终点时, 教师按名次顺序读出时间, 各位学生记住自己的成绩, 等全部学生跑完后, 拿着“名次卡”按名次顺序去登记成绩, 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 既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偷懒,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障碍法

应用文教学五法 篇7

应用文的教学首先要把每种应用文的性质、作用及其应用范围讲清楚, 使学生了解所学应用文可以用来处理怎样性质的日常工作事务,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 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具有怎样的作用等。例如,讲授通知,要说明通知是上级对下级, 组织对成员布置工作,传达事情或者召开会议时应用的一种文体; 同级之间有什么事情需要告诉,有什么活动需要共同参加, 主管部门也可以发通知。说明这些,便于学生在掌握了格式和写法之后正确使用。

二、 讲清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应用文, 除了讲清楚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外,还要注意下列两点:

讲授要力求具体。除了对照范例逐项说明外, 还可以运用比较的力法,例如,在讲通报的格式和写法时,可以和通知相比较。两者一般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个部分,但又有区别。主要是:①内容范围不同。两者虽然都有告知的作用, 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是什么”“注意什么”, 以及“要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等;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 或“有关的重要精神、情况”等。②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等; 通报的目的或是交流、了解情况, 或是通过正反面的事例去教育人们, 或是通过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提高人们的认识。③表现方法不同。通知主要用叙述的手法, 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语言平实;通报则常兼用叙述、说明、分析和议论的表现方法, 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应用文,如报告、计划、总结等, 可以先引导学生概括说明文章的内容, 在学生领会了内容的基础上,再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的格式。

要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讲清应用文的写作程序和格式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不同应用文的构成内容和固定格式,例如,讲市场调查报告,要让学生了解“概述市场概况———分析市场现状———预测市场今后的 发展趋势”这一写作程序。讲求职信,要让学生按照“求职信的目的及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知识及主要成绩,个人爱好及特长,所获奖励及荣誉, 应聘的职位及决心和希望”等程序来写。讲行政公文, 只要让学生记住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这些格式要素, 就基本上能拟写出一份规范的公文来了。

三、讲清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应用文为了清晰醒目,便于应用,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处理某件事情的应用文,只要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就行了, 不要说多余的话,更不需要描写和抒情。此外, 应用文的语言还要求准确通俗。如果语言不准确,滥用修饰语,甚至充满陈词滥调, 会影响使用效果。在应用文教学中应将这些语言特点结合范例讲清楚。 应用文常常要使用一些习惯用语,例如, 一般书信的结尾要写祝颂语“此致敬礼”,通告的结尾要写“此告”等等。对这些习惯用语,教师应讲清它的含义、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以免学生误用和生搬硬套。

四、联系实际,加强练习

应用文教学应十分重视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巧,练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校职业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例如,教了书信,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家长、同学写信,畅谈交流自己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 教调查报告,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运用调查得来的材料学写调查报告,等等。在平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学生会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社会实践等活动 指导学生写应用文。在活动期间写调查报告、书信、做会议记录等;在活动结束后写实习报告、总结等。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应用文的写法, 在学习期间就运用所学知识为实践活动服务,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写作应用文的能力。

五、搞好批改和讲评

上一篇:大豆叶部病害下一篇: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