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共11篇)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篇1
动脉硬化包括三种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肢体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 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在肢体的动脉中, 以下肢动脉受累多见, 大多发生在股总动脉分叉部及股浅动脉远段。现就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一年来入住我院、临床怀疑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287例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分析, 先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一年来入住我院, 有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跛行、肢端麻木、溃疡、坏疽等症状, 临床考虑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287例, 年龄40~92岁, 平均年龄62岁, 其中男性178例, 女性109例,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进行检查。采用日立6500及飞利浦飞凡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频率5~17MHz, 被检者先取仰卧位, 大腿轻度外旋外展, 探头置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确定股总动脉。采用探头轻压, 缓慢滑行扫查法, 依次显示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然后患者取俯卧位, 膝稍外旋, 探头置于膝关节后方显示腘动脉、及小腿上段分支。每一节段均行纵、横切面扫查。注意观察动脉内膜是否连续, 有无增厚及斑块。如有斑块, 要注意观察斑块的位置、形态、面积、大小、表面光滑度、回声等情况。通过检查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或闭塞。运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管腔内有无血流信号或有无出现充盈缺损。
2 结果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部位大多发生在股总动脉分叉部、股浅动脉远段及与ā动脉移行处。体格检查时发现肢端皮温降低、狭窄或闭塞段动脉的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变有多节段、局限性、病变程度不同的特点。二维超声显示:病变早期仅表现为下肢受累动脉内膜不规则增厚>1mm, 或有局限性的直径<0.5mm的斑块, 病变部分内膜粗糙不平, 连续性消失, 回声增强。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回声不均的斑块凸人管腔, 造成管腔不同程度狭窄, 甚至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变较轻时仅表现为单纯的彩色血流边缘不光滑。当斑块凸人管腔形成不同程度狭窄时, 狭窄部位血流束变细, 流速加快。管腔内出现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这一征像对与组织回声相近的低回声或弱回声斑块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若管腔完全闭塞, 阻塞部位及远端则无血流信号显示。
3 讨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以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膜上沉积, 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为特征, 可继发血栓形成加重管腔狭窄, 甚至完全闭塞, 是受累动脉供血区组织的缺血缺氧。动脉粥样硬化呈多节段分布的特点。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病情发展出现动脉内膜脂纹形成、内膜局限隆起, 表面光滑, 不形成狭窄改变, 当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中层和外膜, 形成纤维斑块, 造成中层平滑肌和外膜弹力纤维损坏。当斑块凸向管腔便引起不同程度狭窄。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病变动脉供血区域组织缺血坏死的表现, 而缺血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与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有关[1]。二维超声显像显示:病变早期仅表现为下肢受累动脉内膜不规则增厚>1mm, 或有局限性的直径<0.5mm的斑块, 病变部分内膜粗糙不平, 连续性消失, 回声增强。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回声不均的斑块凸人管腔, 造成管腔不同程度狭窄, 甚至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变较轻时仅表现为单纯的彩色血流边缘不光滑。当斑块凸入管腔形成不同程度狭窄时, 狭窄部位血流束变细, 流速加快。管腔内出现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这一征像对与组织回声相近的低回声或弱回声斑块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若管腔完全闭塞, 阻塞部位及远端则无血流信号显示。局限性隆起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多分布在血管分叉处外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 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 从而易使内膜受损, 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 形成粥样病变。
综上所述, 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 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确定患病部位、程度和范围, 为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是诊断、评估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预防、治疗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卫东, 唐力.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97-103.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篇2
应用高胆固醇和动物脂肪饮食给家兔等动物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结果与人类相似,提出了脂类代谢与本病有关的看法,高脂血症如何侵犯血管壁,经血管紧张素和其他血管收缩剂实验表明:可能是通过血管收缩剂增加细胞收缩和细胞松解,使细胞裂隙加大,有利脂类进入。在人类高脂血症者有多少人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还不清楚,但糖尿病者可见经常发生动脉硬化,而且起病较早。
血栓生成说
有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系血凝块之误,并无脂质潴留在血管壁,
但此说虽难以证实,然而,可看到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堆积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在本病的发病中是起一定作用的。
动脉壁血供改变
正常的动脉血管营养来源有:①血管滋养管分支穿过外膜,但不进入内膜;②血管腔内营养物质直接供应内膜。当动脉一旦出现病变,则毛细血管形成并穿进内膜,与血管滋养管分支吻合,伸到血管腔内,若压力改变或支撑组织坏死,这些血管即破裂,引起内膜下小出血,其结果引起脂肪变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壁异常负载
高血压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且血压的高、低与动脉硬化及组织学改变的程度成正比,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治疗 篇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化在下肢的表现,其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早期患者仅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逐渐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期,以及行走小腿易疲劳,会有肌肉痉挛、疼痛,休息后,会有所缓解,进一步发展,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发展至动脉闭塞期,会有皮肤温度降低、呈暗紫色,并且容易发生感染并向上发展,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与心脑血管硬化相类似,大多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均高于正常;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这种病的也比较多;吸烟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动脉硬化性闭塞早期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类病人约有40%-50%伴有高血压,故应同时治疗高血压。可适度使用血管扩张药物:中草药制剂可选用复方丹参、红花等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放入50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酐作静脉滴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有一定作用。
对重症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当出现间歇性跛行,或有严重静息痛、足趾溃疡及坏疽时,经动脉造影证实血管管径小于正常的50%时,需手术治疗。一般可选用较简单且危险性较小的手术方式,如采用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术,在闭塞动脉的近远端作桥式端一侧吻合,以重建动脉血流。近年来,国内外均已开展经皮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髂动脉短段狭窄,尤为见效。
慢性前列腺炎与早泄有关吗
我性生活中有射精过早问题,检查还发现患有前列腺炎。有人说前列腺炎可以引起早泄,请问该怎么办。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主任医师马晓年
有些书上会说到早泄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可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早泄与慢性前列腺炎基本无关。”因为在丰富的临床案例中找不到这样的典型情况:比如说平时性交5分钟射精,得了前列腺炎就变短早泄了,吃了消炎药又恢复了,前列腺炎复发又变短了成早泄了,如此反反复复。此外,尽管慢性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可减轻下尿道症状,可几乎没有什么发表的资料提示同时平行地改善了早泄和其他性功能障碍的症状。也就是说慢性前列腺炎会引起早泄的说法缺乏依据,我也询问过许多正规的男科医生同行,回答也说没有见过或很难见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对早泄会过分拿慢性前列腺炎说事,给予过度治疗,而事实上这样并不可能解决或改善射精过快的问题,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对病人是不利的,比如药物会有副作用,还有耐药问题等。
早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少早泄的病因很难找到。病人应找正规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治疗,同时应有良好心态、理性对待,不可乱求医、随意采用不科学的治疗方法,否则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脂肪酸有“饱和”和“不饱和”的区别
预防心脑血管病提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可我还没有理解,请予以解释。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施水泉
脂肪酸是脂类的关键成分,也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脂肪酸有“饱和”、“不饱和”的区别,后者在化学结构中有一个或者多个“氢键”还没有饱和。
人的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故进食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也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简单地说,饱和脂肪酸就是硬脂酸(十八烷酸)、软脂酸(十六烷酸)为主的脂肪酸,这两种脂肪酸在常温下都是白色固体状。因此,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也是白色固体状,比如牛油、羊油和猪油,都是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的油脂。
不饱和脂肪酸就是含有油酸(十八碳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的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都是液体透明状,所以,富含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比如各种植物油(菜籽油、茶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常温下也都是透明液体状。
相对来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对身体更健康些,能够软化血管、疏通血栓。但不饱和脂肪酸也有很高的热量,吃得过多会造成热量过剩,引起肥胖和其他慢性病。并且,有些不饱和脂肪酸过多,容易在人体内被氧化成过氧化脂,在体内积存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和肿瘤等病症。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加剧血管硬化,但饱和脂肪酸也不是完全有害,正确的做法是两者都要兼顾,不能偏重。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应该以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
乳腺增生与情绪有关
看到很多报道说,现在患乳腺增生的人多,有人说这会癌变,感觉有点害怕,请问该怎么预防?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可认为良性乳腺增生和“癌前病变”的增生之间,有很多不确定性,主要因为:两者发病因素相似,都可由内分泌失调引起,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引起这两种疾病:两者表现相似,都以肿块为主,可呈多发状。另外,乳腺增生与乳癌可以同时发生,少部分乳腺增生是乳癌前身,一般只有重度非典型增生和部分囊性增生病可能是乳癌的癌前病变。
目前患乳腺增生的人确实很多,虽然癌变的概率只有1%~2%,但乳腺癌也呈高发趋势,做好预防很有必要。导致乳腺增生的一大原因是精神压力太大,人体内分泌失谪。女人老是闷闷不乐,就可能得,所以乳腺增生可以说是个情绪病。用中医的理论讲,这种状况是因为人处于心情郁闷、气血不畅、肝气郁结的状态。肝经过乳房,情志不调、肝气不舒、气血不畅容易导致乳腺癌:情绪变化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内分泌失调,引起细胞分裂失控,出现癌变:长期情绪低落、精神上受到重大刺激等不良因素会抑制卵巢排卵,使大脑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易患癌,消极情绪不仅会助长癌症,恶劣的情绪还会间接影响治疗。
预防乳腺增生和乳腺癌首先要从健康生活方式做起。重视心理平衡、调节情绪:适当运动、合理膳食,防止肥胖,还应重视的是乳腺增生和乳腺癌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注意不要摄入过多雌激素,如不要选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有些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比较严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应请有经验医生诊治、处方。此外还应学会自我检查,并定期请专科医生进行乳房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34例, 年龄65岁-84岁, 平均年龄76.5±13.5岁, 单侧下肢发病35例, 双侧下肢发病55例, 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35例, 肢体酸软50例, 肢体麻木15例, 肢体胀痛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病程5年-30年。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临床表现、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降脂、抗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应用前列地尔, 每日剂量100~200μg溶于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情况;
1.3.2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痊愈:超声显示已经闭塞下肢动脉再通, 显效:动脉血管狭窄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0%;有效:动脉血管狭窄减轻10%;无效:下肢动脉狭窄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的比较 (如表1) 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如表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患者多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2]。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化和纤维增生过程, 导致动脉壁增厚, 变硬失去弹性, 进而管腔变小甚至闭塞, 阻断下肢血液循环[3]。从而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及足趾溃疡等临床症状。前列地尔又称前列腺素E1, 是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含量, 具有扩血管, 降低血管外周阻力的作用。同时其还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 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和血栓素A2水平, 促进血栓周围活化的血小板发生逆转。其还具有激活脂蛋白酶和促进甘油三酯水解的作用, 降低血脂和血液黏度。本研究通过前列地尔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效果观察, 结果表明, 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前列腺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效果明显。综上所述, 前列腺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红细胞的变形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溶解血栓、降低血黏度, 从而提高血液流动性, 改善微循环。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地尔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参考文献
[1]蒋米尔, 黄英,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 14 (3) :249-255.
[2]杨士芝, 杨善美, 魏述红, 疏血通治疗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1) :65.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篇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LEAOD),是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危及生命。因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目前,介入技术是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介入治疗具有方便、直观、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既能明确诊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又能同时进行治疗,有效解除患者痛苦,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行介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下肢缺血患者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56-82岁,平均71.6岁。38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26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者15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5例。有吸烟史者2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 病程2周至3 年不等。
1.2 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根据CTA或MRA选择同侧逆行穿刺股动脉或对侧逆行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置入鞘管后入超滑导丝,使导丝顺利越过狭窄或闭塞段,后交换超硬导丝,采用不同直径的球囊扩张病变段。对于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残留狭窄大于管腔30%或压力梯度在5mmHg以上;血管腔内广泛性碎片、活瓣形成或假性动脉瘤和动脉闭塞等考虑置入相应长度和直径的支架。如支架置入后仍有狭窄大于20%,则辅以球囊再次扩张。
1.3 治疗结果
38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患肢皮温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静息痛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因肢端坏疽合并感染行左小腿中下1/3截肢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本组38例患者平均年龄大,长期受肢体缺血疼痛的困扰,临床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悲观易怒,情绪波动大。护士在护理中首先要做到患者十知道,即床号、姓名、年龄、护理、饮食、病情、治疗、家庭情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心理干预。因介入治疗术中出现血管破裂或动脉夹层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大,所以应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向其讲解疾病和治疗知识,让患者认识疾病,使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了解患者有无介入治疗禁忌证。近期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如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不宜行手术治疗。术前患肢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外伤,注意保暖。糖尿病患者应予以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糖。护士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及影像学检查:超声、MRA 等。检查下肢动脉是否搏动及强度,观察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情况。做好皮试、备皮、术前禁食水,指导患者练習床上大小便。吸烟者绝对禁烟。术前晚为患者提供舒适睡眠环境。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血压监测、指氧饱和度监测、氧气吸入。陈宗云认为行介入治疗术后,生命体征可每小时记录1次[2]。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 倾听患者对疼痛的表述,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心电监护期间保留静脉留置针,保证在紧急状态下可以顺利给药。本组患者中有3例术后收缩压持续在170-190mmHg,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硝酸甘油20mg+胰岛素4u静脉点滴,根据血压调节静点速度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后遵医嘱改为口服降压药。
2.2.2患肢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皮温、颜色、动脉搏动及强度,并与术前所观察相比较。患者采取平卧位,患肢自然伸直,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穿刺点绷带加压包扎或沙袋压迫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皮下血肿。本组1例患者术后烦躁不能平卧,2小时后自行坐起致使穿刺部位出血,发现后及时按压出血部位,通知医生,更换敷料,重新包扎,延长压迫时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侧肢体制动的必要性,指导患者轴型翻身、更换体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地西泮10mg肌注。
2.2.3 术后抗凝治疗监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必须进行抗凝及长期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防止血管再狭窄。遵医嘱按时给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皮肤及口腔粘膜出血倾向,监测凝血功能。嘱患者或家属在静脉输液拔针后、肌肉或皮下注射后延长穿刺点的按压时间。
2.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遵医嘱继续服用波立维,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定时复查凝血功能。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告知患者忌酒,绝对禁烟,因吸烟可导致小血管痉挛加重缺血[3]。坚持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进食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饮食,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如发现异常及时复诊。
参考文献:
[1] 彭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进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9, 8 (9) :1179-1180.
[2] 陈宗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65.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SPF级雄性新西兰白兔42 只, 体重 (2.5±0.2) kg, 由青岛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实验动物合格证号:scxk (3) 20110001。
1.1.2 药物组成及制备 ①全方:由垂盆草、大黄、昆布、丹参、牡蛎等12味药物组成;②软坚方:由昆布、海藻等4味药物组成;③活血方:由丹参、蒲黄等4味药物组成;④清法方:由垂盆草、大黄等5味药物组成;⑤西药:辛伐他汀片, 20mg/片。以上中药饮片由宁夏古方医院提供, 经传统方法煎煮、过滤、浓缩至140mL/剂。西药 (辛伐他汀片) 由普济大药房提供。
1.1.3 主要试剂及仪器RNA提取试剂盒 (美国Inti-trogen公司)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 (由Fermentas公司提供) ;荧光定量试剂盒 (SYBR GreenPCR Master Mix, ABI4309155) ;引物由北京嘉美生物公司合成。荧光定量PCR仪 (ABI7900型) , 高速离心机 (SIGMA, 1-13) 。
1.2 方法
1.2.1 模型制备参照文献[4]建立ASO动物模型。造模方法[5]:每天给予100g高脂饲料;在第3天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白兔 (40mg/kg) , 暴露右侧股动脉, 用7号手术线结扎无血管分支处股动脉 (注意不可完全结扎) , 缝合切口;术后给予肌注青霉素 (20万U) ;第7天, 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 (250mg/kg) , 喂养高脂饲料12周 (造模成功) 后改为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处死, 取血及相关组织, 实验持续共计20周。空白组:全程喂养普通饲料, 20周后处死取材。
1.2.2 实验分组及给药将42只SPF级雄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全方组、软坚组、活血组、清法组、西药组各6只, 实验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动物模型 (持续12周) , 自第13周起, 全方组、软坚组、活血组、清法组白兔给予相应中药浓缩液灌胃, 西药组予以辛伐他汀水溶液灌胃。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 共8周, 白兔日灌胃液体用量为10mL· (kg·d) -1。按体型系数换算法[6]中人兔等效药量换算方法给药, 生药量为:全方组14g· (kg·d) -1, 软坚方组5g· (kg·d) -1, 活血方组4.07g· (kg·d) -1, 清法方组5.14g· (kg·d) -1, 辛伐他汀组9.33mg· (kg·d) -1。
1.2.3 标本取材经耳缘静脉取血约5mL, 分别快速注入含抗凝剂 (10%EDTA二钠30μL抑肤酶40μL) 试管和普通试管中, 体积各半 (含抗凝剂的试管需轻轻混匀) , 在4℃条件下, 以3 000rpm/min速度离心10min, 分离血浆、血清, 分装, 冻存于-20℃。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处死, 取升主动脉至主动脉弓部位, 保存于冻存管, 存储于液氮罐内速冻, 留待做mRNA检测。
1.2.4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PCR) 检测以TRIzol提取总RNA, 逆转录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 (cD-NA) , 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①eNOS-F:5-CAGCCT-CACTCCTGTCTTCC-3, eNOS-R:5-GTGGCCT-TCACTCTCTTTGC-3, β-actin-F:5-TGCTGTCCCTC-TATGCCTCT, β-actin-R:5-GAAGGAATAGCCACGCT-CAG-3;②脂联素-F:5-AACCACTATGACAGCACCACG-3, 脂联素-R:5-AGAGAAGGAAGCCAGTGGAGA-3, β-actin-F:5-TGCTGTCCCTCTATGCCTCT-3, β-actin-R:5-GAAGGAATAGCCACGCTCAG-3。采用2-△△CT法进行数据的相对定量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兔胸主动脉HE染色形态
空白组:主动脉内膜平整、致密、光滑, 见图1。模型组:内膜增厚、隆起, 内膜下有含脂质泡沫细胞大量增生, 中膜平滑肌层存在断裂, 提示造模成功。见图2。
2.2 兔主动脉组织中eNOS mRNA、脂联素mRNA表达
与空白组比较, 模型组、全方组、软坚组、活血组白兔的eNOS mRNA及脂联素mRNA表达均有所降低 (P<0.05或P<0.01) , 清法组、西药组白兔的eNOS mRNA及脂联素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全方组、软坚组、活血组、清法组、西药组白兔的eNOS mRNA及脂联素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 (P<0.01) ;清法组、与西药组白兔的eNOS mRNA及脂联素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全方组、软坚组、活血组 (P<0.01) 。
(±s, n=6)
注:与空白组比较, ☆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与全方组比较, ●●P<0.01;与软坚组比较, ▲▲P<0.01;与活血组比较, **P<0.01。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属于中医“脉痹”“脱疽”的范畴。ASO的中医病机可以归结为脾肾已虚, 水湿精微运化失调, 湿聚成痰, 痰与血瘀结, 阻于脉道而成瘀;或痰湿郁久化热、热灼血结而成瘀[7]。湿、热、痰三邪为ASO至瘀之主邪, 也可单独至邪, 所谓 “无因不成瘀”, 其发病机制环节可概括为:因虚招邪、因邪致淤、因邪致损, 即ASO是“邪是标, 瘀是变, 损是果, 虚是机体的本质”的慢性病变过程。现代中医治疗ASO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 往往忽略“邪”为主因, 《内经》有云:“有一脉生数十病者, 或痛, 或热, 或寒, 或痹……变化无穷, 此皆邪气之所生也。”故赵凯教授在奚九一教授验方软坚清脉方加减治疗ASO[8]的基础上, 以“祛邪为先, 整体调节”原则, 采用清法为主的中药清脉饮方治疗ASO, 并在临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氧化应激所引起的内皮损伤可导致血管不正常收缩、内皮通透性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转移至内膜, 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促进AS的进展。NO可舒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栓形成[9], 同时NO可抑制LDL的氧化、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和氧自由基介导的组织损伤。eNOS是催化NO产生的主要合成酶, 其表达可促进NO的生成。脂联素可通过促进磷酸化, 提高NO合成及活性, 从而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10]。研究[11]发现, 在脂联素基因过表达的情况下, 动脉血管内脂联素和eNOS的mRNA表达量增加。因此, 脂联素与eNOS可协同抑制氧化应激, 减少内皮损伤, 阻断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
实验研究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后兔主动脉组织eNOSmRNA、脂联素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 进行药物干预后其表达均有所增高, 其中清法组、西药组eNOSmRNA、脂联素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全方组、软坚组、活血组, 提示清法组、西药组促进eNOS、脂联素mRNA的合成作用优于全方组、软坚组、活血组, 从而诱导产生更多的NO, 进而提高抗氧化应激的能力, 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综上所述, 清脉饮及其拆方可通过提高eNOSmRNA、脂联素mRNA的表达促进NO的产生, 从而抑制氧化应激, 减轻内皮细胞损伤, 减缓动脉粥样硬化, 达到抗ASO的效果。在清脉饮及3组拆方中, 以清法组为最优, 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现代医学中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普遍用于降低血浆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 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产, 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疗效, 证实了清法组药物在抑制氧化应激方面的效果极为显著。清法组药物优势明显, 以整体调节为原则, 从根本上治疗 “本虚”, 同时以 “祛邪”为先, 为中医清法治疗ASO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POPA C, NETEA MG, VAN RPL, et al.The role of TNF-alpha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conditiongs,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J Lipid Res, 2007, 48 (4) :751-762.
[2]YOKOYAMA M.Oxidant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J].Curt Opin Pharmacol, 2004, 4 (2) :110-115.
[3]OLKKONEN VW, LEHTO M.Oxysterols and oxysterol bingding proteins:role in lipid metabolism and atherosclerosis[J].Ann Med, 2004, 36 (8) :562-572.
[4]赵凯, 钱月慧, 程晓东.TNFα、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兔动脉中的表达变化[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1) :14-16.
[5]陈凯伟, 钱月慧.清脉饮及其拆芳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兔主动脉I-κB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 (7) :720-723.
[6]陈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06.
[7]赵凯, 张磊, 等.奚九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经验[J].中医杂志, 2007, 48 (11) :275-276.
[8]王健, 奚九一, 赵兆琳.软坚清脉方对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主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4, 10 (2) :67-70.
[9]王新国.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1, 3 (11) :176-178.
[10]UENO T, YAMADA M, SUZUKI T, et al.Enhancement of bone-titanium integation profile with UV-photofunctionalized titanium in a gap healing model[J].Biomater, 2010, 31 (7) :1546-1557.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2月—2007年5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患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症患者。入选标准:60岁~86岁;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发凉、麻木并伴有ASO可见证据[踝肱指数 (ABI) <0.9];无症状ASO下肢动脉狭窄>50%。排除标准: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高危患者;有明确指征需长期应用二乙酰吗啡 (OAC) 者;有明确指征需长期 (>3个月) 每天服用非固醇类抗发炎药物 (NSAIDs) 者;6个月内的卒中。共入选144例, 男87例, 女57例, 年龄 (73±13) 岁。所有病例均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临床表现即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ABI<0.9或超声 (采用荷兰菲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示下肢动脉任一段内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管腔内径狭窄>75%, 伴有高血压34例, 冠心病20例, 糖尿病19例。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73例) 与对照组 (71例) , 治疗组男∶女44∶21;年龄 (72±14) 岁;病程12个月±6个月。对照组男∶女42∶20;年龄 (74±12) 岁;病程12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组使用ACEI苯那普利5 mg开始逐步加至10 mg~20 mg, 每日1次, 患者出现咳嗽时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 血压 (BP) <90/60 mmHg时停药;他汀类:辛伐他汀20 mg~40 mg, 每日1次, 出现血小板计数 (ALT) 升高到5倍或以上,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3倍停药;阿司匹林0.1 g~0.3 g, 每日1次。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0.1 g~0.3 g, 每日1次。疗程为1年半。
1.3 随访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第30天、第3个月、第6个月随访直到18个月观察对比两组临床表现、ABI值、超声、并发症、意外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的变化。
1.4 研究终点
联合终点包括:临床表现即静息痛、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超声示下肢动脉任一段内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管腔内径狭窄改善轻度;心血管事件、脑卒中、血管重建或截肢。安全性终点:致命性出血, 即致命出血或颅内出血或需外科止血, 或需至少输血4个单位;危及生命的中度或轻度出血;中度出血, 需输血≤3个单位;血管重建或截肢。
1.5 ABI测定
一种简单有效的反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测指标[2], ABI0.9~1.1为正常;ABI0.7~0.89为轻度狭窄, 临床上可伴有间歇性跛行或无任何症状;ABI0.5~0.7为中度狭窄;ABI明显下降低于0.5, 则提示重度狭窄, 可能会发生坏疽。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后ABI比较
干预后治疗组ABI平均值为0.67, 对照组ABI平均值为0.68,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超声结果
超声显示, 中股浅动脉狭窄86例 (59.7%) , 髂总动脉狭窄50例 (34.7%) , 髂外动脉狭窄39例 (27.1%) , 腘动脉狭窄40例 (27.8%) , 胫后动脉狭窄20例 (13.9%) , 胫前动脉狭窄19例 (13.2%) , 足背动脉狭窄15例 (10.4%) 。
2.3 随访结果
2.3.1 临床疗效
治疗组73例, 症状完全缓解49例, 症状部分缓解8例, 未缓解16例, 总有效率78.1%。对照组71例, 症状完全缓解36例, 症状部分缓解4例, 未缓解31例, 总有效率56.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2.3.2 主要终点
治疗组转外科介入或手术、心脑血管事件共4例 (5.5%) , 对照组血管重建或截肢、心脑血管事件共11例 (15.5%) ,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
2.3.3 安全性
治疗组出现致命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出血性卒中共2例, 对照组出现致命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出血性卒中共3例,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PDA早期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动脉硬化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糖尿病, 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年死亡率为4%~6%[2], 心脑血管事件也很常见。对绝大多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采取药物治疗。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 ACEI/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 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 (RAS) 系统, 进而抑制血管的收缩、增殖,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单核细胞、抑制炎症因子、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等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3,4]。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血清胆固醇外, 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5,6]。研究显示, 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低水平C反应蛋白 (CRP) 患者比高水平者临床疗效更好, CRP达到目标低水平者在单独事件生存率方面显著改善。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是不可逆的, 既能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 (TXA2) , 又能抑制血管壁合成前列环素 (PGI2) , 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5]。ACEI (ARB) +他汀+阿司匹林联用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 对降压以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起协同作用已得到证实[7]。而ACEI (ARB) +他汀+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报道较少。2006年欧洲心脏病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大会上加拿大McMaster大学 Sonia Anand教授报告了华法林抗血小板作用血管评价研究 (warfarin antiplatelet vascular evaluation, WAVE) 的结果, 显示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 联合使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并未进一步减少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且合并用药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较单用阿司匹林。
本研究结果显示, ACEI+他汀+阿司匹林联用与单用阿司匹林对比治疗, 分别使临床表现即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超声示下肢动脉任一段内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管腔内径狭窄改善提高,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心脑血管性事件、血管重建或截肢减少, 治疗组比对照组低10%;而两组致命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出血性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ACEI有抑制血管的收缩、增殖,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来抗动脉粥样硬化, 而他汀除降酯外还有抗动脉硬化、抗缺血、稳定及少斑块, 抗炎等作用, ACEI+他汀+阿司匹林联用产生协同作用有关。因此, 建议早期干预应ACEI+他汀+阿司匹林联用, 特别是合并其他动脉硬化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对提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症的疗效及降低其心脑血管性事件、血管重建或截肢等事件起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Fowkes FG.Epidemiology of atherosclerotic arterial disease in the lower limbs[J].Eur J Vasc Surg, 1988, 2 (5) :283-291.
[2]林曙光.当代心脏病学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344-345.
[3]吕永恒, 李志樑.ACEI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5, 28 (2) :302-303.
[4]王允, 丁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5, 13 (6) :3016-3017.
[5]AmonsoG, Van valdhuisen DJ, Tio RA, et al.Pathophysiology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circulating platelets:Implications for cor-onary revascular risation and treatment[J].Am J Cardiol, 2000, 79 (2) :265-275.
[6]Hillis GS, Flapan AD.Cell adhension molecules in cardiovascalar disease:A clinical prespective[J].Heart, 1998, 79 (15) :429-431.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3例, 其中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静脉移植搭桥术23例, 介入治疗10例。男性26例, 女性7例, 年龄最大84岁, 最小50岁, 平均年龄67岁。
1.2 临床表现
下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肢体冷感, 最长10年, 最短
2 个月。
33例中有高血压病史19例 (57.5%) , 糖尿病12例 (36.3%) , 高血脂14例 (42.4%) , 吸烟22例 (66%) , 间歇性跛行均存在最长≤200m, 17例, 静息痛10例, 足趾溃疡6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血管本身的病变引起的组织缺血性疼痛常是慢性的, 长期的, 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是患者活动能力减退并影响睡眠, 情绪也可能变得易怒或抑制;加之对手术的恐惧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我们应该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细致的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种手术前的准备。
2.1.2 一般性状况
常规进行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 血糖及尿糖测定。了解和改善心血管、肝、肾、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2.1.3 凝血功能测定
患者凝血功能对血管手术的预后关系密切, 除紧急手术外, 服用长效抗凝剂的患者, 术前5~7d应停药;用肝素治疗的患者, 术前6h停用, 并于术前1~2d测定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恢复正常后, 方可手术。
2.1.4 术前2周严格禁烟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肌肉收缩运动训练方法;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 以免术后出现排尿及排便困难。
2.1.5 注意患肢保温, 禁用热水袋等加温, 以免加重患肢的缺血性变化。
2.1.6 注意保护患肢, 避免外伤和末梢组织受压致使皮肤破损,
因动脉供血不足, 末梢血运循环障碍皮肤破损后很难愈合, 故一定注意。
2.1.7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备皮范围、备血量。
同时做好药物过敏试验。术前6h禁水、12h禁食。腹腔内血管手术或估计手术时间比较长者术日晨留置导尿, 根据需要进行肠道准备, 置胃肠减压管等。
2.1.8 做好术后血压、脉搏及心电监护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护患者的心功能变化, 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并注意神智变化。
本病常伴随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注意心电监测指标随时予以处理, 直至度过危险期。
2.2.2 体位
手术后宜将肢体平放, 避免屈髋、屈膝及膝下垫枕;避免被子对患者末梢的压迫, 可在床尾使用支架被;为减少吻合口张力, 应逐渐活动肢体关节, 不可伸直过度, 以防吻合口破裂;介入治疗这穿刺点局部加压包扎, 穿刺肢体保持12h伸直制动, 卧床24h, 若有留置导管溶栓的需要妥善固定导管, 保持通畅, 防止出血和导致脱落。患肢保暖可保证末梢血管扩张, 但应避免烫伤。
2.2.3 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罂粟碱、托拉苏林等, 以解除因手术操作引起的血管痉挛。
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脉搏、颜色、疼痛、感觉比术前有无缓解, 在脉搏不清时, 用超生多普勒听诊器探测动脉搏动。怀疑有患肢动脉供血不良时, 应急时通知主管医师。
2.2.4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中, 高龄患者较多, 他们大多合并有心功能不良等疾病, 输液速度不能过快、输液量也应适当控制。
2.2.5 注意出血情况
严格记录引流量并观察其性状, 一般血管手术中多应用肝素抗凝, 术后继续抗凝, 因此, 引流液多为血液。无引流者应注意有无切口渗血或出血。注意患者有无便血、尿血、牙龈出血及身体其他部位出血、淤斑, 发现异常即时通知医师做相应处理。
2.2.6 按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不可过分限制, 以免因疼痛引起动脉痉挛。但应避免药物成瘾。
2.2.7 按时遵医嘱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并根据用药的时间按时抽血, 以监测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超过规定指标时应通知主管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间隔时间, 以防出血或血栓形成。
2.2.8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防止肺部感染;
协助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防止褥疮, 使肢体被动活动, 做肌肉按摩, 防止血栓形成、肌肉萎缩。
2.2.9 对因护理
此类疾病属于全身性疾病, 治疗后有一定复发概率, 故应做好健康教育, 积极治疗原发病。肥胖、脂肪摄取过多患者, 应给予低脂饮食、减肥。另外。高血压也是本病的易患因素, 应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尼古丁和烟碱的作用可使周围血管痉挛, 因此认为吸烟与动脉硬化有关。故劝患者戒烟, 以减少烟碱和尼古丁对血管的刺激, 取得患者本人的配合, 并要求家属协助并监督。糖尿病患者因脂肪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硬化, 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摘要: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 少数为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病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好发于大、中型动脉, 如腹主动脉、骼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等, 也可累及颈动脉, 上肢动脉很少发生。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后, 导致狭窄或闭塞动脉远端的血流减少, 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患者系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 经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 26例患者治疗方法主要行下肢血管搭桥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6例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无一例发生出血、腹部手术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指端疼痛和坏死常使患者产生抑郁心理, 医护人员应主动的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 同情患者,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 缓解患者入院治疗的的紧张及担心的心理, 通过对患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 让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有一个客观的理解, 通过关心、鼓励、支持的方法, 让患者对治疗有信心, 积极配合各项临床治疗。
3.1.2 足部护理:
告知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站或坐) 不变,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坐时应避免将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膝盖上, 防治动静脉受压, 阻碍血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洗脚, 皮肤瘙痒时, 可涂拭止痒药膏, 应避免用手抓痒, 加强创面换药, 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湿敷, 并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物。
3.2 术后护理
3.2.1 协助患者摆舒服安全体位
术后平卧或床头抬高15°行下肢静脉搭桥的患者应保持患肢呈伸直状态, 以防止人工血管扭曲, 造成血栓形成。术后绝对卧床1周。
3.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
(1) 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 记录24h尿量, 保持体液平衡。 (2) 观察术后肢体肿胀情况, 慢性缺血的肢体在血运重建以后, 常出现肢体肿胀。术后抬高患之, 给患者穿中等压力的弹力袜, 一般肢体肿胀可在几周内消失。 (3) 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 以判断血管通畅度。若动脉重建术后出现肢体肿胀, 剧烈疼痛、麻木、皮肤颜色发紫、皮温降低, 应考虑重建部位的血管发生痉挛后继发性血栓形成或栓塞, 应及时报告医师, 协助处理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工作。 (4) 注意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 观察引流液性状、质量, 维持有效引流。
3.2.3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卧床患者的清洁卫生, 每天定时做晨晚间护理, 口腔、会阴护理每天2次。
3.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出血: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 应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2) 腹部手术并发症: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 以及排便、排气停止, 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3) 吻合口狭窄:是主-髂动脉旁路手术难以避免的远期并发症。指导患者进低脂饮食, 继续治疗原发疾病, 定期复查。
3.3 健康教育
(1)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 指导患者绝对戒烟。同时生活中注意不要暴饮暴食, 注意足部的保暖, 尽量穿宽松的鞋子和袜子, 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更换鞋袜, 减少对肢体的压迫和摩擦, 每日坚持进行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体重较大的患者注意减肥。 (2) 饮食应清淡, 日常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以高营养、高蛋白的的食物为主,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使用, 多食水果、蔬菜、豆类食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禁食高糖、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如浓茶和咖啡。 (3) 坚持适当的肢体锻炼。鼓励患者主动锻炼;抬腿→床边做→床边站→场边活动→室内活动, 不能主动锻炼的可以被动锻炼 (用绷带通过足底带动腿部运动) 。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 容易复发,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减少周围血管病性足部坏疽的发生, 注意按时服药, 定期门诊复查。
4 讨论
在周围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断扩大并继发血栓形成, 可引起动脉官腔狭窄、闭塞, 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 称为动脉硬闭塞症。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 髂动脉及股-腘动脉。中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 动脉搏动消失, 肢体组织营养障碍, 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2]。本病起病急骤, 发病后肢体甚至生命均受到威胁, 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 合理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疾病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摘要:目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特点、治疗经验、护理措施和随访结果。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共2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方法主要行下肢血管搭桥治疗。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无一例发生出血、腹部手术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行下肢血管搭桥疗法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疾病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敏娟.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 :29-30.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篇10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康复新液;下肢;皮肤溃疡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70-01
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动脉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可累及心、脑、肾和四肢等部位,其中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为常见,尤以下肢为主,当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导致远端动脉的血流减少,可引起组织缺血,发生皮肤溃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明显较高,尤其在老年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中高发,患病率可达172%,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久经不愈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采用康复新液湿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61±75)岁;病程3个月至2.5年,平均病程(1.2±03)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57±76)岁;病程2.5个月至28年,平均病程(1.5±0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清理创伤,去除坏死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伤口,用无菌纱布拭干创面并用碘伏消毒,若创面合并感染,则用过氧化氢冲洗,彻底清除腐烂坏死组织后,用生理盐水纱布轻轻擦拭创面,露出新鲜组织,在伤口处覆盖碘伏纱条,再用无菌纱布将创面覆盖,最外层用无菌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治疗组选清创处理与对照组相同,保证坏死组织清除以后用康复新药液(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116)涂抹创面,然后选择与对照组相同的无菌敷料包扎创面,换药频率和对照组相同。通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确定疗效。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疗效判定参照有关文献拟定。基本愈合:创面缩小范围≥90%;显效:创面缩小范围≥60%~89%;有效:创面缩小范围≥20%~59%;无效:创面缩小范围<2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伴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时间长,常见于创面处理不当,同时继发感染,创面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坏死,导致新生肉芽组织不能顺利生长修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伴皮肤溃疡病程较长,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康复新液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昆虫—美洲大蠊提取有效药用成份精制而成的纯天然液体制剂,含有多元醇类和表皮生长因子(WHF),粘氨酸,粘糖氨酸及多种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主要有效成分WHF具有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修复溃疡创面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表明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皮肤溃疡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鹰,王洁,王全义,等.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现患率调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01):3-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外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
[3] 陈新,王洪,张艳萍.康复新液的最新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7:89-9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篇11
1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小腿跛行是股浅动脉病变的典型表现, 而主髂动脉狭窄则表现为臀部、大腿的跛行。动脉狭窄闭塞的位置可通过股、腘、足背等部位动脉触诊来初步判断, 血管狭窄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动脉狭窄性病变形成急性血栓或者血栓栓塞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出现肢体急性缺血表现, 为"5P"征, 即无脉 (Pulselessness) 、疼痛 (Pain) 、苍白 (Ppallor)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运动障碍 (Parealysis) 。
2 常用的血管检查技术
近年来有较多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供选择, 其中踝肱指数 (ABI) 最为简单、有效、易重复。DSA在术前的诊断价值逐渐被这些方法所代替[2]。
2.1 ABI
踝肱指数 (ABI) 踝部收缩压合臂部收缩压之比称为踝肱指数。ABI可反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程度。正常人为1.0~1.3, 低于0.90即有诊断价值。轻度缺血ABI:0.70~0.90, 中度缺血ABI:0.40~0.70, 重度缺血ABI<0.40。
2.2 彩超
不仅能提供血流动力学功能定位, 也能提供形态上的定性数据。特别是在术后随访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但对检查的操作者的技术的要求较高。
2.3 MRA
无创是外周动脉疾病常用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6.7%和95.8%。由于不需要含碘的造影剂, 特别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较大优势。但MRA会对动脉病变过高的显示较严重的狭窄。
2.4 CTA
无创, 是目前动脉疾病最常用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 多数单位术前不做DSA, 而是根据CTA或者MRA图像来测量病变的部位、直径、长度等参数, 决定治疗方案。但也存在造影剂的肾毒性和动脉严重钙化影响图像质量。
2.5 DSA
是诊断动脉疾病的“金标准”, 但由于是一种创伤性检查, 且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受到限制, 术前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主要是在介入治疗实施中进行DSA, 最终确定动脉病变的部位、直径、长度及侧支循环情况, 作为选择球囊、支架的依据, 且术中引导血管介入操作。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解剖分类
根据病变累及的范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分为3型 (1) Ⅰ型主-髂动脉型:约占10%, 病变累及腹主动脉分叉段及髂总动脉。典型的临床表现为Leriche综合症, 即间歇性跛行和性功能障碍。 (2) Ⅱ型主 ̄髂 ̄股型:约占25%, 病变广泛累及腹主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近段, 通常腘动脉及远侧动脉保持通畅。 (3) Ⅲ型:约占65%, 腹主动脉末端病变伴有股、腘动脉和小腿动脉病变, 呈现多平面狭窄或闭塞, 此型患者的病变比其它两型发展迅速, 多出现较严重的缺血症状[3]。
4 TASCII分型
目前, 国际上比较公认的TASCII分型 (TASCII) 是规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南性文件[4]。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指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指征: (1) Fontaine分期中Ⅱ期以上临床症状; (2) DSA证实病变细致程度>70%; (3) 静息状态下跨狭窄压差>10mmHg, 或者患侧动脉直接注射硝酸甘油100~200ug跨狭窄压差>10~20mmHg。
6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6.1 入路的选择
合理的介入手术入路是治疗成功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尽可能选择路径短的入路以便于操作和控制[5,6,7]。髂动脉狭窄病变多选择同侧股动脉, 单侧髂动脉闭塞多选择对策股动脉或肱动脉。双侧髂动脉闭塞选择肱动脉入路6.2闭塞段的开通开通闭塞段是整个手术成功的关键, 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导丝导管配合在正侧位双向透视技术以及利用“路径图”引导下耐心开通;对于病变钙化严重, 导丝导管开通困难者, 可以选用超声消融或其他机械装置辅助开通出一条狭细的“隧道”;对于长段闭塞, 利用内膜下成形术能有效通过闭塞病变。
6.3 动脉插管溶栓
动脉插管溶栓作为血管介入的基础治疗方法, 可使继发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栓溶解, 利于开通病变, 即使溶栓后影像学无明显改善, 导丝也容易通过开通闭塞病变[8]。
6.4 PTA
PTA前, 球囊选择较为关键, 球囊的直径和长度分别较病变两端的直径大1mm或者稍长宜。扩张时, 球囊位于病变段中心, 如果病变段长度大于球囊, 则先将球囊置放在狭窄段一端, 在逐步移位, 但每次移位扩张前后应有部分重叠。如果病变段严重狭窄, 选用小直径球囊预扩张后, 再应用相应直径的球囊。近年来, 药物洗脱球囊和冷冻球囊血管成形术也开始应用临床, 极大地提高了PTA的效果[9,10]。
6.5 支架植入
目前常用的支架分为两大类: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对于双侧髂动脉闭塞累及腹主动脉远端分叉者, PTA和支架置入应用“Kissing”技术, 即两侧同时球囊扩张、同时释放支架。对于膝下动脉PTA后严重的影响血流的内膜撕裂部位, 可采用长时间、低压球囊扩张常常有明显改善。近年来, 为了预防术后再狭窄, 提高支架的通畅率, 药物洗脱支架 (Drug eluting stents, DES) 已经在临床得到初步应用, 结果显示药物洗脱支架的再狭窄率低于裸支架[11,12,13]。
6.6 内膜下成形术
1990年Bolia等首次报道内膜下成形术技术[14]。使用专用内膜下腔穿刺重回真腔系统, 可以增加内膜下腔重人真腔的成功率, 例如Pioneer导管Outback导管。另外Frontrunner导管的应用也有利于开通开通闭塞段[15,16]。
6.7 机械性装置的辅助应用
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机械性装置包括机械性粥样斑块切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超声消融术等。机械性粥样斑块切除术:在导丝导管技术引导下进入血管腔, 微型切割刀片以机械切割的方式将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清除。如Silverhawk系统Straub旋切系统。这些装置可独立用于动脉狭窄的治疗, 但多数情况下是与PTA或血管支架联合应用, 以提高血管的远期通常率[17]。超声消融术:根据不同组织对超声频谱不同的敏感性, 应用高能量低频率的超声, 选择性地消融血栓、斑块和助溶血栓, 使病变血管再通, 在此基础上, 再配合PTA、支架置入术[18]。激光血管成形术: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消融粥样斑块, 或者是在完全闭塞的血管腔内打开一条通道, 再通过PTA或者血管支架置入术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此技术由于成功率不够理想、并发症较多, 目前临床较少运用[19]。
7 治疗策略和疗效分析
主髂动脉病变, 大约1/3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会影响主髂段血管。经典上认为TASC A型和B型的局限性病变更适合介入治疗, 而C型D型等复杂性病变或完全闭塞病变更适合外科搭桥术。近年来, PTA和支架置入已经成为髂动脉病变的首先治疗方式[20]。Sharafuddin等报道66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病变行支架置入结果:主-髂动脉报道 (TASC) A型和B型病变为19例40条肢体, C型和D型病变为47例78条肢体。技术成功率94%, 随访时间 (37±27) 个月, 9例发生再狭窄, 其中8例经介入治疗解除 (球囊扩张4例, 再置入支架3例, 溶栓治疗和支架置入1例) , 1例因为发生主动脉闭塞行主双股动脉动脉旁路术, 4年一期和辅助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1%和94%[21]。以往对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旁路术, 介入治疗由于微创优势,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于高龄、外科治疗有风险的病例, PTA+支架置入可作为股浅动脉的首选治疗方式。但股腘动脉段存在特殊的生物力学因素, 已经有关于置入股腘动脉支架破裂的报道, 因此有学者建议该区域支架应用应慎重[22]。
目前膝下动脉PTA治疗已经大量取代外科手术[23]。膝下动脉病变PTA的临床意义更主要在于缓解静息痛、促进溃疡愈合从而保存肢体, 而治疗后的长期通畅率只能作为第二位的治疗目标。尽管术后再狭窄率高, 但是再狭窄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随着狭窄的形成, 侧支循环也逐渐建立, 这也是保肢率大于血管通畅率的关键。Dorros等报道了胫腓动脉成形术治疗重症肢体缺血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284例患者, 270例 (95%) 有效, 随访5年, 91%的肢体得以保留[24]。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推荐阅读: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08-29
家兔动脉粥样硬化10-04
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20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05-09
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09-02
腹主动脉粥样硬化06-27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06-29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08-17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0-29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