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应用

2024-06-10

体系应用(精选12篇)

体系应用 篇1

一、会计工作人员对公允价值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借鉴IASB提出的公允价值三个层级, 我国按照市场活跃程度将公允价值的运用划分为三个级次。

第一级次是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 应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第二级次是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 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 应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活跃市场是指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在其中以充足的频率和数量发生, 以便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交易价格应体现为脱手价格, 可参考现行市价或可变现净值。

第三级次是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可见, 在第一、第二级次不存在的情况下, 只能采用估值技术。FASB细化了评估方法 (市价法、成本法、收益法) , 但考虑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可使用重置成本和现值法。重置成本是计算现时重新购建一项同样生产能力的资产所需花费的成本;现值法通过对资产带来的未来现金净流入或负债带来的未来现金净流出预期, 把未来价值调整为即期价值。公允价值的确定都需要主观估计和判断, 但估计和判断是会计所固有的, 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甚至与利润操纵联系起来。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要如实披露采用的公允价值确定依据。对不同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在披露上区别对待, 充分披露计量的范围、方法和假设及其对收益的影响等, 尤其是扩大细化第三级计量的披露, 反映主体公允价值计量所依据的假设和估值技术, 以及对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等相关信息。

二、外部评估人员对公允价值形成的介入

IASB对有些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倡导外部评估师介入。某些会计要素, 比如土地、房地产、无形资产等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 公允价值的确定远超出了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所以需要专业的外部评估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来帮助。

引入这种独立第三方的估值服务, 不但可以提高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 而且可以分担企业会计人员和审计师的相关风险和责任。会计人员可以考虑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公允价值确定, 会计人员可以自己承担, 而超出其能力, 特别是需要会计以外专业知识的领域, 则应该交由评估专业人士去做。当然, 由此带来的责任应该由外部评估人员去承担。

三、审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结果的审核

审计人员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最终审核人。因此, 要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 监督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首先,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在审计准则中列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列报和披露的重要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特定组成部分。审计的依据既可以是初始计量, 也可以是后续计量;其次, 制定公允价值审计准则指南, 为审计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由资产、负债、权益组成的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产生于交易的原始记录以及后期的价值变化, 即除了在交易发生日对交易进行初次确认计量外,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情况发生变化, 公允价值还应按变化的金额进行重新确认后续计量。因此, 公允价值动态变化核算是公允价值审计的重中之重;最后, 审计准则还应明确列示公允价值的级次以及不同公允价值估价方法的选择条件, 依据指南框架来评价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主观判断的合理性。在某些需要专业性评估的领域, 建议企业能够聘请外部独立的评估服务, 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 也能降低审计人员的风险。

综上, 建立公允价值应用体系需要不断地探索, 关键是会计界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更新和专业水平提升, 以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谢诗芬, 戴子礼, 廖雅琴.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当代财经, 2010.5.

[2]李奇, 毛振宇.公允价值计量研究.财会通讯 (综合) , 2010.5.

[3]于磊, 王淑珍, 吕新发.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商业会计, 2010.2.4.

体系应用 篇2

【摘 要】移动通信服务的竞争日益激烈,用户体验的提升是留住用户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有效地评价用户实际感受,通过对无线参数及核心网信令数据进行研究,提出了可实施的评价算法,通过该算法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评分,客观地表达了用户的真实感受。

【关键词】用户感知;感知体系;用户体验质量

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User Experience System Optimization

HUANG Yihua1,SUN Liuyi2,LU Hongtao1,WEI Yao1

[Abstract] The competi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s increasingly fierce,the improvement of user experience is the important mean to retain customer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actual user experience,wireless parameters and signaling data in the core network are investigated.A practical evalu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which can objectively express the true user feelings by quantitatively scoring user experiences.[Key words]user experience; experience system; quality of experience 引言

?S着4G的普及,用户对无线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用户的网络体验直接影响用户对运营商网络的选择。

以用户体验提升为目标来优化网络,逐渐替代现有的通过路测进行网络优化,从而达到运营商品牌忠诚度提高的目的,推动用户流量使用量的提升。用户感知体系现状

运营商曾经在3G时代使用端到端优化来改善用户体验,已经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用户感知打分体系,该体系主要是通过监控网络质量,通过综合打分,来判断用户对无线网络的感知情况。各厂家各制式的感知体系在细节上有些不同,但是总体的思路基本相同。大多都是采用4层模型分解(如图1所示),提出QoE(Quality of Experience,用户体验)目标,分解到KQI(Key Quality Indication,关键质量指标)及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关键业绩指标),再到具体的指标,然后指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网络整体的用户感知状况进行打分。

但是,随着网络从3G升级到4G,用户使用手机的需求和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网络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变化,不同的App、不同的手机、不同的网站都可能对用户体验产生重大影响。而用户对网页打开时延的忍受力,聊天应用的顺利与否,视频的卡顿等也都成为用户感知的主要内容。原有的感知体系也需要跟着用户的需求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重新制定一份满足现状的评分体系来评估LTE的用户感知。用户感知体系搭建

3.1 客户体验管理体系概念

用户投诉往往是用户对网络不能忍受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的,如果能够在投诉前就发现用户问题,及时地跟进解决,那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客户体验管理)就是针对这一体验管理而提出的。CEM体系通过分析用户对各种业务的使用频度、网络和服务质量、对KQIs进行加权汇总,建立起尽可能贴近用户感受的CEM指标体系,进行测量、计算、监控和分析利用,及时发现和定位影响用户感知的问题,并通过各种保障措施确保用户感知。同时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对用户感知进行营销,使用户感知保障成为可持续的经营活动。

针对CEM的度量,给出了一个CEI(Customer Experience Indicators,客户管理指标)指标。CEI指标的定义原则如下所示:

(1)QoE指标分为子项感知度和整体感知度。

(2)子项感知度的定义与用户对业务某一方面的应用感受相一致,用户对该业务的应用感受有几个方面,则定义几个相应的子项感知度指标。

(3)每个子项感知度指标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或一组KQI指标。这个或这组KQI指标描述的是某一业务应用在某一方面的性能,而对应的子项感知度则是用户对这一方面性能的主观感受。

(4)整体感知度是用户对某一业务应用的综合体验质量,是该业务对应的所有子项感知度的综合反映,为单独的一个指标,包括用户行为和终端分析。

(5)CEI的指标从网络侧多个接口获取数据,从端到端的角度来分析用户感知。因此,其度量的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用户的实际情况,如图2所示。

CEI是基于用户感知的总体评价,分为三层,第一层是CEI度量的分值,第二层是KQI指标参数,第三层是KPI指标参数,如图3所示。而KQI又可以由分布在不同网络侧的KPI参数来监控得到。虽然最后都是分解到KPI指标,但是此KPI和传统的KPI还是有很大区别。其具体区别如下:

(1)物理链路

传统KPI关注运营商的网络/网元;KQI关注业务应用的端到端网络性能。

(2)业务类别

传统KPI无法区分业务应用类别;KQI体系重点考察具体业务应用性能。

(3)协议层

底层协议层性能无法完整反映上层协议层性能。

图3 CEI三层指标

3.2 用户感知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

为了能够量化用户感知,需要给出一定的量化指标。因此要从客观的角度去找到一些影响用户感知的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方便客观地评价感知情况。

影响感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网络因素:由于网络通信问题,例如通信质量差、速率慢等因素导致用户体验差。

(2)手机因素:由于手机本身问题,例如出现卡死,手机本身CPU处理较慢等因素导致用户体验差。

(3)应用因素:手机App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App本身的界面,操作等因素是否合理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也很大。

(4)其他因素:例如品牌、价格、客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过用户感知发现网络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升网络质量来提升用户感知。

通过大量的用户投诉意见分析,发现无线网络覆盖是用户的基础需求,网络接入性和保持性是保障网络的基本条件,用户感知的最主要部分是用户对业务的体验。而且对于业务体验,可以通过网络侧的一些监控参数来实现。通过专家法给出了三个方面的权重,无线覆盖质量30%,网络接入性和保持性10%,业务体验60%。

(1)无线质量覆盖:用户可以在手机界面上直接看到信号强度,因此,一旦信号强度显示较差,就会影响运营商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得分。因此,选取RSRP直接反应了用?舳酝?络的主观感受。如果手机信号回落到3G或2G,数据业务在用户心中的体验就会明显降低。因此,专家讨论后给了一半的权重。

(2)网络接入性和保持性:通过随机对200位用户的调研发现:电话网络是否能接通,需要多久接通,是否经常掉话,这三个方面在用户主观感受中排在前三位。根据这个调研结果,建议选取RRC连接成功率、RRC连接时延、掉话率三个指标作为感知指标。通过专家法给出了三个指标的权重,RRC连接成功率30%,RRC连接时延40%,掉话率30%。

(3)业务体验:通过用户调研排名,选取了占用户时间较多的即时通讯、视频、应用下载、其他下载。由于不同的用户偏好不同,因此,采用了根据时间来确定动态权重的方式来设定各个应用的权重。基于各个应用体验,也通过专家法选取了KPI指标,并确定其权重,具体如图4所示。

3.3 得分计算方法

对用户的打分,分为单用户得分、单小区感知得分、区域总体感知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失败情况,进行单项扣分,扣完后加权计算得到感知的最后得分。

用户打分可以根据公式(1)来确定最后的得分。根据异常次数来扣分,每次扣分步长是根据预定的期望分数和异常事件次数代入公式(1)来进行计算的。单用户评分是要把用户数量改成一个,设定合适的期望分数和一定时间的异常总数。期望分数值和期望每日异常次数为人工经验值。扣分步长计算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扣分步长计算规则

指标 评分规则

成功类 满分100分,失败一次扣一个步长STEP,扣完为止

时延类 满分100分,超过门限一次扣一个步长STEP,扣完为止

速率类 满分100分,低于门限一次扣一个步长STEP,扣完为止

(1)

其中,STEP表示步长,SubscriberNo表示用户数,Exceptation表示用户评分期望值,Abnormal表示异常话单次数。

(1)单用户打分计算说明

1)一般用户得分

单指标得分计算(扣分方式)=100-每日实际异常次数×扣分步长;扣分步长=(100-期望分数值)/单用户期望每日异常次数(2)

其中,期望分数值和期望每日异常次数为经验值。

2)异常用户得分

针对一些特定用户,异常次数较少,但是成功率特别低。例如,掉话三次,但是一共发生4次电话。针对这样的用户引入了按成功率计算得分的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指标得分计算(成功率)=100×(总次数-异常次数)/总次数(3)

单指标实际最后得分:Min[扣分方式得分,成功率得分](4)

3)最后总分

根据单指标加权汇总得分。

(2)小区用户感知打分计算说明

将小区当做一个用户,打分方式参考单用户打分。

(3)区域感知打分计算

区域感知打分是将区域内的各小区的感知打分进行平均处理。

3.4 实际打分案例

从广东电信某地区获取某一用户得分案例。内容说明如下。

(1)项目:根据指标体系获取可直接打分项目。

(2)得分:100-(问题次数×扣分步长)。

(3)问题次数:问题发生次数是该用户实际的用户问题发生次数。得到上述数据后,得到如表2所示的计算表格。

(4)扣分步长:根据“扣分步长=(100-期望分数值)/单用户期望每日异常次数”计算方法得出扣分步长。

(5)期望每日异常次数:该地区期望每日异常次数得分由该地区的日常统计得出。根据经验值给定80分时对应的每日异常次数。

得到每项的得分后,计算加权分数。其中业务体验的二级权重根据用户使用时间来确定比例。通过加权计算得到最后的总分为86.7分,如表3所示。应用效果分析

4.1 用户得分情况分析

用户感知体系设计完成之后,在某地市进行应用。该地市电信用户总数543 956人,期望值取80分。期望异常数根据各指标不同按照人工经验值给出。

图5是2017年2月某地市的得分情况,从数据上看,80分以上人数占总数的68%,大部分用户感知符合此次评估的预期。但是仍存在很多感知较差的用户。例如低于20分的,可以认为这部分用户感知极差,可能会产生投诉或离网,需要进行主动关怀。

图5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图

4.2 小区得分情况分析

通过查看小区的打分,发现问题小区。选取某一感知较差小区,该小区得分为67分。

查看其第一级子项得分,发现覆盖和业务得分较低,体验较差,初步判断是由于覆盖问题导致的业务体验差。详细得分如表4所示:

表4 一级子项得分情况

一级子项 得分

?o线覆盖 61

网络接入性和保持性 97

业务体验 65

一级子项雷达图如图6所示:

图6 一级子项雷达图

进一步查看无线覆盖质量下的二级子项得分,RSRP得分只有52分,4G覆盖较差,且3G连接也不是非常好,可能会因流量速率较差,导致用户体验差。二级子项得分情况(天线覆盖)如表5所示:

表5 二级子项得分情况(无线覆盖)

二级子项(无线覆盖)得分

RSRP 52

3G连接 68

查看业务体验二级子项,发现视频、应用下载和其他下载得分明显偏低,说明在需要高速下载相关的应用都存在较差体验,这个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二级子项得分情况(业务体验)如表6所示。

二级子项(业务体验)雷达图如图7所示。

通过此套体系评估体系,可以认识到该小区覆盖的用户感知情况,初步判断小区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该打分体系对所有小区打分后,可以针对感知得分较差的小区进行专项优化,以提升用户感知。

4.3 与实际投诉用户得分进行对比分析

选取一些实际投诉用户,通过查看他们的得分情况以评判投诉用户的情况。总体来看投诉用户的部分时间得分较低。下面选取了5种投诉用户的情况:

(1)有信号无法上网投诉。当月最差日得分:22.5分。

(2)语音投诉。当月最差日得分:72.7分。

(3)无信号投诉。当月最差日得分:37分。

(4)频繁掉线投诉。当月最差日得分:52分。

(5)网速慢投诉。当月最差日得分:54分。

从上述得分来看,除了语音投诉用户得分较高外,其他用户得分都相对较低。由于系统中不对2G、3G的参数进行感知评分,因此语音问题没能够反应在感知得分中,符合系统预期的设计。结束语

用户感知评估系统能够从一个简单的得分就看出用户感知的好坏,将复杂的网络优化简单化,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分析,将更精准地把脉网络。

随着感知系统的逐渐成熟,用大数据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也要进一步加入。

(1)问题点细化。感知评分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细化,比如忙时场景,会展场景,校园场景等多个维度场景来区分评分,以便更有效地发现问题。

(2)自动发现问题。通过信令分析,对得分低的小区问题自动定界定位。自动给出问题的经验方案供网优人员参考。

(3)人工智能网优。再到后期通过大数据自动学习,可以让系统自动跟踪用户习惯,调整系统评估参数,发现异常用户,实现网优的人工智能化。

参考文献:

应用唯物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篇3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课;唯物史观;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0-0039-03

【作者简介】倪仲,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提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在“课程性质”部分的论述中,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部分强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另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强调“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力图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可见,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教育阶段,课标都强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郑林教授认为:“唯物史观……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一直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的。”[1]确实,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普遍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辉教授更是认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发挥柱石性的理论支撑作用。”[2]那么,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究竟有哪些?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应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唯物史观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与相互作用,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是普遍性的规律。汤再林教授由此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交互作用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而其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3]

2.对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为了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进行物质生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物质生产、经济关系和思想文化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因素(生产力)是根本动力,社会系统的其他要素(政治、思想文化等)彼此作用,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历史教师经常使用的“经济决定政治”就是该观点的具体体现。

二、例析应用唯物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部分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这种编排方式之所以受到质疑,是因为它打破了历史学科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将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内容割裂开来。历史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将教材进行整合,特别是进行高三历史总复习的时候尤为必需。笔者认为应用唯物史观,将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整合在一起,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整合方法。

笔者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应用唯物史观,构建了如图所示(见文末)的关于工业革命前(14-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的知识体系。

该知识体系把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该知识体系作如下解读。

(1)从该知识体系可以看出,这一历史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的兴起和发展,才导致了欧洲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且这种变化又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因为它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2)随着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兴起和发展,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经济,迫切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贵金属充满渴望,而这就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开始了。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关心创造财富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他们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神学的禁欲苦行。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但是当时统治思想文化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于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意大利,出现了一场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发展,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的批判更为激烈,要求改革教会,使教会适应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价教会的需要,也适应人民的需要——于是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大地。

当然,从该知识体系中也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反过来又都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文艺复兴所提倡的追求财富、鼓励冒险的精神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而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的活动范围和视野的扩大又丰富了文艺复兴的内容。

(3)随着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继续进行殖民扩张活动,以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此时在殖民活动中充当主角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并且彼此之间还发生殖民争霸战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与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达的英国、法国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比较特殊,主要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不可能建立健全、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至于彻底实现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只能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真正实现(为以后讲述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埋下伏笔)。

在17、18世纪,力量已经壮大了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以及教会压迫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以理性为武器,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控制的猛烈批判,掀起了近代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4]所以启蒙思想家用人的理性和判断去剥开封建制度身上那层“神圣”的外衣,去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当然,从该知识体系中也可以看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启蒙运动等都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们又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实践成为启蒙思想的源头,而启蒙思想又为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西欧国家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发生殖民争霸战争,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掌握世界殖民霸权,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由于海外市场的急剧扩大,而本国的手工生产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因此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出现;英国比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又为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

(4)通过该知识体系还可以进行历史事件之间的对比。教师通过本例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文艺复兴”是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产物,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力量还非常弱小,还无力与教会进行直接的冲突和对抗。因此文艺复兴时期进行的反对宗教束缚的斗争还披着宗教的外衣(比如此时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还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还不敢与天主教会决裂。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之所以会出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况,本质上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而“启蒙运动”所处的17、18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更为强大,他们与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矛盾更为尖锐,而封建专制王权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大敌人。因此,启蒙思想家们不仅敢于同专制王权和教权进行直接的、公开的斗争(如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而且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专制王权。资产阶级在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设计了未来“理性王国”的政治原则。

三、结语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应用唯物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能把看起来分散的、杂乱的历史知识纳入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能完整、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这种复习方式,能让学生的历史复习有深度、有广度,还能让学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应用唯物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把历史学习的广度、深度以及高度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有助于提高高三学生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林.唯物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5).

[2]陈辉.重新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0).

[3]汤再林.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的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1980(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01.

体系应用 篇4

一、应用技术体系分析

(1) 基础应用技术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可以说以Windows为平台而制作的各种软件数之不尽, 拥有非常庞大的数量, 因此, 在计算机的应用体系之中, 基础技术所使用的范围尤为广泛。当我们针对某一个任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对该任务所包含的各个技术层次进行逐一的剥离, 对其中的基础操作、基础应用以及基础使用进行区分, 逐项讲授基础应用相对应的每一个技术点。此外, 要做到技术点明确、层次分明, 突出重点, 对不要求学生进行掌握的技术点进行规避。这样一来, 便可以抓住基础操作和基础知识, 并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

(2) 层次的划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并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大纲要求内容,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知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为:1) 使用基础。窗口软件的基本操作, 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和操作等等。2) 操作基础。开关主机、键盘、打印机、鼠标、扫描仪等一些输出和输入设备的基本使用。3) 基础应用。电子表格Excel、网络的浏览、多媒体简单的应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文字处理Word、Email收发电子邮件等等。4) 高级的应用。应用高级绘图软件、多媒体视频的采集、数据库的使用、采集媒体音频、宏的使用、以及动画的制作和编辑等。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的把握

选择适合的切入点, 围绕基础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由于属于网状的结构,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一个适合的切入点。选择切入点的主要原则有:符合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体系, 没有技术障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技术训练, 要包含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技能。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切入点我们可以选择因特网的访问, 在学习软件时, 切入点可以选择Word办公软件, 既简单又适用,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安排时, 要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渗透到技术教学中, 对于一些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我们应该适当的采用渗透、分散等相关的方式, 将一些既难懂又比较枯燥计算机原理及知识等融入到相关技术的教学当中。这对于增强教学的可读性, 分散教学难点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使用基础、操作基础、高级应用、基础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可主要分为以上四个层次, 应用技术以这种层次为基础进行划分, 主要体现在从基础的应用层次逐渐向高级应用的层次进行辐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篇5

交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设施之间的关系,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十分重要.从服务于城市管理的角度,提出交通影响评价分类及需要开展的内容,并对交通影响评价指标在各类交评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各类交通影响评价进行举例分析.

作 者:余世英 何继斌 李建忠 郑猛 SHE Shi-ying HE Ji-bin LI Jian-zhong ZHENG Meng 作者单位: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17刊 名:交通与运输英文刊名:TRAFFIC & TRANSPORT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U491关键词:交通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分类

工程财务管理体系及应用 篇6

摘 要 为贯彻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经营思路,落实省公司相关要求,全面提高工程财务管理水平。保定供电公司通过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各个环节执行标准动作,规范了工程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了操作的统一性与合规性,从而大幅度地节约了工程成本,确保工程高质量地完成。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体系 措施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和能源企业, 生产模式和企业运作有其行业特殊性, 担负着建设、运营和发展国家电网的重大责任, 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2002年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使得多年来电力一体化管理发生了质变,电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电力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

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程序复杂、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的特点,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协调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建设任务。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投资规划、前期准备、可行性研究、立项、概预算审查、招投标、建设直至竣工验收和项目后评价全过程,需要将财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套相应的标准,对各个流程、环节、时间节点加以协调和规范,从而更好地降低项目成本。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体系及应用

(一)工程项目前期

财务部门全程参与工程前期管理、积极做好事前财务监督。财务部门在工程前期管理工作中应首先把握好几个方面:

规划可研阶段:财务部门要对建设成本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既保证项目切实可行,又避免投资的盲目性。

初步设计阶段:财务部门参与设计方案的造价估算、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审查。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对设计取费标准进行审查,避免盲目扩大规模,虚列费用。

招投标阶段:参与招投标全过程,履行财务监督职能,保证公平、合理、经济、可行。

合同签订阶段:配合内部法律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合同管理的有关法规,着重注意付款方式、进度结算、项目结算等事项,保障合同合法有效、全面履行。

(二)工程项目建设期

在工程项目建设期,工程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工程建设、资产形成、交付使用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工程款的管理

工程款是工程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款超付,会形成资金风险;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又将影响工程进度,延误工期,既占压了资金,又不能按时竣工发挥效益。 工程项目在开工支付款项前,由工程管理部门依据批复概算编制工程费用分解表。财务部门通过对概算与分解表的对比审核及费用开支合理性的分析,在工程开工前即对工程开支有了总体上的把握。工程支付资金实行月平衡、周调度、日安排的管理制度。每月25日前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编制月度工程资金现金流量预算表,财务部门在每月27日前审定后报省公司财务部。

2.工程物资采购与支付

工程物资价款支付。采用ERP及网上审批系统、合同会签系统,实现了物资价款的支付、工程物资的出入库流程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物流系统中,对各环节的工作状态、时间有直观清晰的反映,督促各环节待办工作的进行,也有助于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明确管理责任,落实考核。对于物资预付款,物资部门根据招投标结果及签定的合同创建订单并生成预付款申请;财务部门根据资金月度预算及申请单支付预付款。对于物资进度款,物资验收(或安装)完成后,根据合同约定触发条件生成进度款请求;财务部门根据月度资金预算、发票、付款申请单支付进度款。对于多余物资的退回,部门办理退料手续,将多余材料退回物资部门;物资部门处置多余材料;财务进行账务调整;对于物资的质保金,工程(物资)部门输入保修金申请;运维单位在管控中输入运行情况,提出质量保修金支付意见;财务部门支付保修金。

(1)加强协同配合

工程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涉及项目管理各主要环节,需要项目管理相关业务部门协同配合。计划近期对研究成果整理后,就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思路、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目标等情况与发策、项目管理部门、物资、招投标管理部门沟通,广泛听取业务部门意见和建议,保证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2)充实成熟套装软件系统,提升管理手段

提升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手段,建议将工程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的需求、流程、管理数据和模型在ERP系统中进行固化,加大管控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为工程项目财务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手段支持。

参考文献:

[1]凌智勤.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会计之友.2006(11):65-68.

[2]庄学兵.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管理视界.2008(6):34-35.

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分析 篇7

1.1生态河道的含义

生态河道就是指将生态保护概念应用到河道的设计、建设过程中, 使河道系统中的各项指标都保持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 从而使整个城市河道系统都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生态河道的定义可以从两方面分析解释。一方面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定义生态河道, 就是说河道的设计建设过程符合生态标准的要求, 整个生态河道系统内部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 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能保证河道的功能性和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是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定义生态河道, 就是河道的设计能符合城市发展的各种需要, 强调的是河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功能, 还要确保河道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有改造的条件, 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1.2生态河道的特征

第一, 生态河道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就是指河道应能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 使整个河道系统维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此外, 河道即使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也应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 在一定的时间内恢复到稳定的状态。

第二, 生态河道应能满足水中生物生存的基本要求。生态河道要确保内部生态系统以及周边生态系统对水的基本需要, 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条件。

第三, 生态河道还应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河道不仅要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 还应与周边建筑景观相配合, 让其更具观赏性, 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水文化, 满足人们外出旅游休闲的要求。

1.3 建立生态河道构建体系的原因

第一, 建立生态河道构建体系的主要原因是想为城市河道系统的建设、改造提供更加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案。目前, 很过城市在经过多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后都开始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开始着手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是其中的重点工作, 但在治理、改造过程中却缺少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 阻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本文通过建立生态河道构建体系为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提出指导性文件。

第二, 建立生态河道构建体系是为了丰富城市河道整治的理论, 将河道建设和改造的技术方案与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 提出新的城市整治河道的理论。

2 生态河道构建体系与应用

2.1 生态河道构建的基本原则

首先, 生态河道构建应遵循最优原则。所谓最优原则是指在构建生态河道体系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系统与河道整体之间的关系, 不要过分重视某一方面的建设而忽略其它方面, 确保生态系统与河道的整体达到最优。

其次, 生态河道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生态河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居民长远的生活发展。因此, 在生态河道构建的过程中应重视人的问题, 在考虑河道生态稳定的前提下, 使人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 促使人与自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 生态河道构建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构建生态河道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河道周边整体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发现与其它环境系统的共性和差异, 全面衡量生态河道建设的条件, 因地制宜, 确保建立的生态河道与周边整体的相协调, 避免因建设生态河道而给其它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

2.2 生态河道构建与应用过程

第一, 是对河道系统现状的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要分析河道的基本情况。首先, 要了解河道的水文情况、周边生态环境以及河道治理的措施等方面。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掌握河道的基本功能和存在的缺陷。其次, 要搞清楚河道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的角色以及所起的作用, 掌握河道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 从而确定河道具体的整治方法和手段。最后, 通过上述过程的分析研究后, 确定河道需要修复的具体地点, 为下一步修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 是修复方案的确定过程。首先是水质的修复,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水体中污染物的不同以及水功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技术, 基本上可以采取的技术有生物修复技术、生态调水技术能。其次, 是对河道护坡的修复。生态河道护坡的而修复一般是对原有护坡的形式的合理改进, 使其能适应目前河道功能的要求。最后, 是对河道整体景观效果的美化过程。

第三, 是污染源的治理控制。通过对河道现状的分析以及修复方案的选择过程, 基本上完善了河道整治的工作, 但从生态河道构建的长远角度考虑, 还应找到污染的根源, 断绝或控制污染源才能确保生态河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 要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分析, 找到污染源所在, 采取强制措施切断污染源。其次, 是推进生态环保技术的发展, 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环保的技术手段, 使其不需要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高利润。最后, 是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 提高普通大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提高国民整体的环保素养。

第四, 是对生态河道修复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在确定了河道的修复方案后就要开始具体的建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河道修复方案实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不要出现偷工减料或应付的现象, 要保证实施过程是按照前期确定的修复方案的步骤完成。实施效果的好坏将会对河道后期的正常使用产生重要影响, 有关部门务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五, 是生态河道效益评价的阶段。完成河道整治实施工作以后, 要对整治后河道的效益进行评价, 这个过程评价的指标要全面, 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从而判断生态河道建设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并积极改进其中存在的缺陷, 继续发挥其中的合理性, 这样有助于生态河道构建体系的改进与进步。

第六, 是对生态河道的管理过程。生态河道建设完成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河道的管理。这个工作是需要长期进行的, 不可半途而废。否则, 前面所有的整治措施和投入都将付之东流, 变得没有意义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由此可见, 后期的维护管理十分重要。

3 结束语

高校财务绩效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篇8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20多所高校《年度院系分析》、《财务决算报表》以及财务处、资产管理处、校办、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的相关资料, 同时约请了一些同类高校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高校财务运行和管理状况进行深入研讨, 一些财务绩效数据经专家组反复论证后最终确定。由于各评价指标所反映的是客观现象的数值, 数据大小不一, 越大越好的指标为正指标, 越小越好的指标称为逆指标,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时, 必须将不同质、不同量的指标的实际值全部转化为无量纲的正向评价值, 然后才能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 各种指标均需统一折算,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以便于综合和合成。本文选择功效系数分数转换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既有正向指标, 也有逆向指标, 功效系数转换公式如下:

式中X为各评价指标的原始, Xi为各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值, XMIN为各评价指标的最小值;XMAX为各评价指标的最大值。

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高校财务绩效指标层体系最高层一般是评价的目标层, 是要解决问题的根本。下一层是准则层, 是对总体评价目标多维度衡量的次指标层, 以总体的评价目标为基础来进行比较具体的分解, 达到从多个维度来全面衡量评价目标的目的。最后一层是具体指标层, 是对准则层指标进一步分解形成的指标体系。

5大项18小项具体指标中, 目标层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D) , 准则层包括教学绩效 (C1) 、科研绩效 (C2) 、经费自筹能力 (C3) 、资产绩效 (C4) 、产业绩效 (C5) 五项内容。其中教学绩效 (C1) 由师生比 (B1) 、生均事业支出 (B2) 、生均设备费 (B3) 、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 (B4) 、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 (B5) 、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 (B6) 来反映;科研绩效 (C2) 由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B7) 、科研成果收益率 (B8) 、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 (B9) 来反映;经费自筹能力 (C3) 由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B10) 、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 (B11) 、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 (B12) 来反映;资产绩效 (C4) 由固定资产年增长率 (B13) 、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 (B14) 、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 (B15) 来反映;产业绩效 (C5) 由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 (B16) 、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用率 (B17) 、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 (B18) 来反映。

三、建立判断矩阵

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多指标的权重系数, 首先要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指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 由若干管理专家进行判定。指标评价中直接赋予比较大小的重要性系数, 对专家来说困难较大, 因为社会经济系统变量间无法确定统一的标度, 只能具有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因此, 在确定社会经济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时, 引入了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其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个元素的相互重要性给出的判断。两个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可引入九分位的比较标度, 使任何两两指标间通过专家意见, 形成一个判断值。全部指标经两两判定后, 形成一个判断矩阵B, 见表1。

矩阵B各元素bij表示横向指标ci对于各列指标cj的相对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值。bij用常数:1、2、3、4、5、6、7、8、9或其倒数表示, 其含义如下:

1表示ci比cj两者一样重要;3表示ci比cj稍重要;5表示ci比cj明显重要;7表示ci比cj强烈重要;9表示ci比cj极端重要;2、4、6、8取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1~9各数字的倒数与上述数字意义相反, 如1/5表示cj比ci明显重要, cj比ci明显不重要;1/9表示cj比ci极端重要, ci比cj极端不重要等。

通过问卷调查, 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和高校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就层次分析中各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 并按标度赋值。得出如下判断矩阵, 见表2至表7。

由矩阵理论可知, 对判断矩阵求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 可通过求解BW=λmaxW获得排序值, 其中λmax是矩阵的最大正特征根, W为排序矢量。

根据上述判断矩阵, 得出权重系数的计算结果, 见表8。

四、确定评分方法

为了便于应用和比较, 在权重值确定后, 还需要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 对财务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排序。即:财务系统综合评价=Xi×W, 式中, Xi为财务系统评价的指标转换值, W为专家咨询得出的各指标评价的权重值。

财务系统的综合评价的指标转换值, 是将量纲不同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 以便于综合和合成。在实际测算中, 这一方法具有很强的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 即把大小不一、方向不同、量纲不等的各个指标值转化为0~1之间的、以相对位置的比率为数据的数值, 因为该数据在0~1之间变动, 不符合人们评价事物的习惯, 所以在这个比值确定后乘以一个常量, 使其符合人们所习惯的分数值, 计算后分数值在0和常量之间变动, 即高校评价值最高分为设置的常量值, 最低分为0分, 而0分对高校的评价是显然是不真实的, 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上第二个常量, 使高校评价的最低值等于第二个常量, 而人们习惯60分为及格, 100分为满分, 所以本研究选择分数值中最低值为50分, 最高值为100分, 即设置时乘以一个变量50再加上另一个变量50, 这样计算出来的各项评价指标就在50~100分之间变动, 被评为100分的说明绩效效果好, 被评为50分的说明已经处于最恶劣的状况了, 当然这是针对正指标的处理而言, 逆向指标正好相反, 该指标为越小越好, 本文中只有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是一个逆指标。在应用中, 可以根据数值分数的分布状况以及对评价结果离散性的要求作出调整, 在10~100分之间变动。乘以50倍后再加上的50都是可调系数, 也可以用40、50、60、70。

在实际中采用这一方法, 根据高校财务数值变化的规律性及其分布特征, 采用功效系数值的无量纲化转化, 在不影响总体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使转化值的信息损失尽量最低, 同时可用度量性、可加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五、确定评价标准

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通过分数的高低可以直观地反映高校财务绩效发展的趋势性事实。绩效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高校为发展水平高的学校, 绩效得分在70~90分之间的高校为发展水平中等的高校, 绩效得分50~70分之间的高校为发展水平低的高校, 这样可以直接比较分析各高校的财务绩效状况, 并加以对比, 使绩效得分高的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不断进步;绩效得分中等与绩效得分低的高校, 积极查找自身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向绩效得分高的学校学习, 促进高校水平不断提高。

六、实例分析

本文以20所高校作为样本,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从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经费自筹能力、资产绩效、产业绩效5个方面共18个具体指标进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并对黑龙江省某高校2006~2008年财务绩效的纵向分析, 找出该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某高校位于黑龙江省西部, 是三所院校共同合并组成的综合类普通高等院校。该校在资源综合利用和结构优化的过程中, 加强了与地方共建、联合、合并的步伐, 有力地获取了地方政府的财务支持, 多渠道筹资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学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在开源节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学校的财务状况也在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学校在组织财源、开拓创新渠道、增收节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财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财务运行的效益和效率普遍提高, 学校的财务负担和风险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学校的经济管理水平和理财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有限财力资源的约束下, 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

笔者利用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高校进行财务绩效评价, 从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经费自筹能力、资产绩效、产业绩效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 该高校2006~2008年财务绩效评价。通过对该高校2006~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评价该校近三年来财务绩效。见表10。

利用高校财务运行绩效评价指标, 可以看出该高校办学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总分为56.36分, 2007总分为66.22分, 2008年为72.07分, 各项指标值稳中有升, 符合该校的实际状况。

教学绩效的分数逐年提高, 教学绩效整体水平较好。师生比2007年比2006年提高, 2008年比2007年略有下降, 但幅度不大, 这与2007年学校为评估引入大量的教师有很大关系;生均事业支出不断提高, 这与该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 实力不断增强有很大关系;生均设备费各年略有下降, 这与该校学生人数增长幅度超过设备的增长幅度有很大关系;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呈增长趋势, 这与学校教学活动的创收有关, 说明学校在自筹资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各年增加, 这一指标说明人员支出的比重高, 学校的人力资源利用率较低, 学校的管理水平较低。人员支出的比重高, 用于公用支出的经费就越少, 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这一指标最能反映学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可见, 该校在这方面还有待于加强管理, 提高效率。

科研绩效水平发展较快, 反映该校获得横向科研经费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程度越来越大。该高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虽然连续保持增长, 但与其他高校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

经费自筹能力不断增强, 该高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以及自筹经费年增长率提高很快, 说明高校自主办学、提高自筹经费的能力在提高, 扩大了自身的办学力量。这与学校从各种方式, 如学费收入、捐赠收入、教育基金、利研收入、教育贷款等方面筹集资金有很大关系, 但整体筹资能力还比较弱。

资产绩效方面, 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分别为2006年15.6%, 2007年35.9%.2008年46.6%, 每年保持高增长, 说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财务支出结构较优。融资收入总体略有下降, 说明学校财务部门在盘活金融资金存量上有些工作不到位。学校其他投资收益率2007年有所下降, 2008年又较高, 说明学校经济管理工作中对外投资工作总体绩效较好, 投资收益较高。

产业绩效方面, 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各年都为0, 说明各年校办产业的投资均未取得收益, 该校校办产业投资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应加以重视, 重点分析投资失败的原因。校办资本金利用率各年虽然有所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很小, 说明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用率低。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均在1以上, 说明校办企业在国有资产的保值方面做得较好, 但在资本金增值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积极发展校办产业, 取得较多的收益, 提高资本金利用率, 实现资本的增值。

总体上, 该高校产业绩效各年均有所增长, 但增长幅度不大, 仍需在校办产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使校办产业得到长足的进步。

(2) 提高高校财务绩效的建议。

第一, 寻找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与其他四所高校相比, 虽然该高校经费自筹能力强, 但相对而言, 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偏低, 这说明自筹经费的数量虽然在增长, 但仍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幅度较少, 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除继续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外, 还应切实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经费, 如与企业联合办学, 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学科优势, 面向社会人群和企业, 为其进一步深造和培训提供机会;充分利用校舍和场地等资源, 为社会提供服务;利用税收减免、学费收入、捐赠收入、教育基金、利研收入、教育贷款、利息收入等渠道筹集资金, 使学校适应多变的环境, 减少资金稀缺的压力, 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 学校还要努力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 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水平,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该高校对外投资一直未能有效开展, 说明该校积极盘活金融资金、组织投资活动的努力程度还很差。主要原因是该校的资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除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和评建工作之外, 难有额外的资金作为投资的资本, 同时由于该校是经过三所院校合并而成, 合并后支出迅速增长, 资金缺口很大, 财务风险普遍提高, 因此该校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水平,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

第三, 将以节流性为主的理财行为转向以开源为主, 树立开源与节流并重的理财观念。该高校由于合校等原因, 大量购置设备和改建校舍, 花费巨大, 近年来, 在理财上主要以节流为主, 但仅仅靠资源效率的发挥不能很好地促进学校发展, 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 将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因此, 该高校要利用自身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在整体性学校资源开发的基础上, 以开放式思路进行理财, 在为社会服务中求得学校的发展资金, 在为社会贡献的过程中求合作和联合。同时, 要有效利用校内的财务杠杆, 充分发挥员工的激励作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各种资源, 提高办学经济效益。

第四, 加强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强化科研经费管理。该校人均科研经费较低, 但科研成果收益率较好, 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较高, 科研绩效整体水平一般, 在科研经费管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 有关部门要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 建立审批制度, 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制度。对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应注重国家政策性和规范性要求,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主管部门的财务规章制度, 监督和控制不合理的开支;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立足于推动高校参与市场竞争,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创收能力的效能, 使科研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国家有限的资源, 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及其应用 篇9

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克服了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存在的一些缺陷,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更有助于分析企业的财务问题。因此,笔者通过运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以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万科地产作为代表,对其2010 ~ 2012 年的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发现万科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也有助于房地产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

一、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存在的缺陷

杜邦分析体系,是利用各个主要财务比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其主要以权益净利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分支,重点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杠杆水平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以及各个相关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是权益净利率,即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反映了股东投资一元资本所赚取的净利润,从而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其能够较好地帮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够为科学预测、决策并且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的不足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总资产净利率中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总资产净利润中的总资产主要为全部资产提供者所有,而净利润专属于股东,两者是不匹配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调整分子和分母,将资产提供者区分为不要求分享收益的无息负债债权人和要求分享收益的股东、有息负债债权人,然后重新计量两者投入的资本,可得出合乎逻辑的总资产净利率。

2. 经营活动损益与金融活动损益没有进行区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金融活动是净筹资而不是投资,筹资活动不产生净利润而是支出净费用。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企业的金融资产是指还没有投入到实际经营活动的资产,应将它与经营资产进行区分。与此对应,金融损益也应与经营损益相区别,才能使经营资产和经营损益相匹配。因此,正确计量基本盈利能力的前提是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

3. 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没有进行区分。既然金融活动被分离单独考察,筹资活动的成本也就需要单独计量。负债的成本只是金融负债的成本,而经营负债是无息负债的。因此,必须区分金融负债和经营负债,利息与金融负债相除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此外,经营负债无固定成本,本身无杠杆作用,如果将其计入财务杠杆,则会扭曲杠杆的实际效应。

二、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

针对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存在的以上问题,学者们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对经营性与金融性的资产、负债以及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并且对所得税也进行了扣除,从而形成了新的财务分析体系,即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主要是以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为基础,对相关的财务指标和公式重新设定而成的。其公式如下: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股东权益=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权益净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驱动因素: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资产回报率;税后利息率,反映了企业金融活动的净成本价格;经营差异率是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与税后利息率的差,是衡量企业借款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依据;杠杆贡献率,衡量企业负债经营为股东带来的净超额报酬率,其是经营差异率与净财务杠杆的乘积。

由此可见,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包含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的收益能力、筹集负债的能力等,不仅改善了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价。

在此将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与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对比,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后者的优势,如表1所示。

三、基于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对万科地产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分析

万科,全称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 年5月成立,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之一。万科1988 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 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是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目前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业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以及中西部地区,共计53个大中城市。近三年来,销售规模持续居全球同行业首位。

1. 万科地产财务数据资料。基于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在此主要以万科地产2010 ~ 2012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同时结合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对万科地产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万科地产2010 ~ 2012年分别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在调整经营资产和经营负债之后,经过计算得到万科地产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的部分数据资料如表2 所示。根据其公布的利润表,在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之后,经过计算得到万科地产调整后的利润表的部分数据资料如表3所示。

单位:元

单位:元

根据表2和表3 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的主要指标数据,如表4所示。

从表4数据可以发现,万科地产的权益净利率从2010年的14.55%上升到2012 年的16.80%,其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企业为股东创造的回报在提高,即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断增强的。而影响权益净利率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因此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来测定各个影响因素对万科地产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并且能够分析导致这种影响存在的具体原因。

2. 万科地产财务数据的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是将财务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替代基准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从连环替代可以分别得到2010 年与2011 年的计算过程如表5 所示,以及2011 年与2012 年的计算过程如表6所示。

利用连环替代法对各指标的影响分析,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

2010 年与2011 年: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的提高使得权益净利率上升了2.35%,税后利息率的下降使得权益净利率上升了0.18%,净财务杠杆的降低使得权益净利率下降了1.07%。因此,在三个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1 年的权益净利率相对于2010年上升了1.46%。

2011 年与2012 年: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的提高使得权益净利率上升了0.43%,税后利息率的上升使得权益净利率下降了0.01%,净财务杠杆的上升使得权益净利率上升了1.25%。因此,在三个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2年的权益净利率相对于2011 年上升了0.79%。

3. 万科地产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利用连环替代法对影响万科权益净利率的驱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万科地产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能够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1)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单位净经营资产所获得的利润,体现了每单位经营资产投入所获得的产出。从表4 可以看出,万科地产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从2010 年到2012 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表5和表6可以进一步发现,正是由于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的持续上升影响了权益净利率,使得权益净利率2011 年上升了2.35%,2012 年继续上升了0.43%。由此表明,万科地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是不断增强的。虽然近几年房地产行业不太景气,但是房地产行业的盈利能力还是依旧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盈利能力较强。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利润相当高的行业,也是吸引很多企业将业务范围向其扩张的主要原因。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税后经营净利率和净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乘积,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税后经营净利率,反映了企业每一元的销售收入真正为公司带来的利润。从表4 可以发现,万科地产近三年的税后经营净利率是不断下降的,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改进后的利润表中的项目变动引起的。如表7 反映了万科地产改进后的利润表主要成本费用的结构变动数据。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税后经营净利率的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万科地产的营业成本的不断提高,由2010年的59.30%提高到2012年的63.44%,而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近三年均呈小幅度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企业对于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强,但是对于影响因素最大的营业成本,由于内部管理的不完善,对于成本支出水平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

净经营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净经营资产的使用效率,也是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最终反映。从表4 可以发现,万科地产近三年的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是不断上升的,表明企业的经营资产的使用效率不断增强。具体影响因素如表8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净经营资产周转率的不断上升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的周转率不断提高所致,而存货的周转率2011 年大幅下降了12.74%,虽然在2012年小幅地上升了一点,但是仍表明企业存货转化为现金或者应收账款的速度变慢,减弱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2)税后利息率。对于税后利息率的分析,需要结合报表附注中的有关资料。万科地产2011 年的税后利息率较之2010 年下降了0.21%,而2012 年的税后利息率为0.76%,比2011年的上升了0.02%。通过万科地产的报表附注资料可以知道,下降的原因是,2011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贷款利率下调,使得万科地产的借款数额增加。上升的原因主要是,2012年上半年市场贷款利率上调,使得税后利息费用的增加比率大于净负债的增加比率所致。税后利息率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是反方向的,而由于当前资本市场的波动,万科地产的税后利息率也仍将处于不稳定状态。

(3)经营差异率。经营差异率是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与税后利息率的差额,表明企业每借入一元的债务资本投资于净经营资产所产生的净收益偿还税后利息之后的剩余部分。该剩余部分归股东所有。它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其为正,则企业借款可以增加股东的报酬,反之,则会减少股东的报酬。

万科地产2011 年的经营差异率是8.77%,较之2010年增加了1.47%,原因主要是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上升了1.26%,税后利息率下降了0.21%;2012年的经营差异率是9.00%,较之2011年上升了0.23%,主要是因为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的上升幅度大于税后利息率的。由此可见,万科地产的借款能够提高股东的报酬,但是其近三年的经营差异率的增长幅度是下降的,说明企业借款的财务风险在增加,因此企业应该慎重借款。而从提高股东的报酬来看,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可承担的借款净利息的上限。同时,由于税后利息率的高低主要是由资本市场决定的,所以提高经营差异率的根本途径还是提高企业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4)净财务杠杆。净财务杠杆是指净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值,表示企业每一元的权益资本配置的净负债,体现了公司利用负债筹资带来的杠杆效益。从表4 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2年,万科地产的净财务杠杆从0.863 5下降到0.740 7然后又上升到0.879 9。说明万科地产在2011年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带来的效益,从而引起了2012 年权益净利率的上升。但是,万科地产2012年的净财务杠杆已经达到了0.863 5,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已经是比较高的杠杆比率。如果万科地产进一步增加借款,会相应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推动利息率上升,从而使经营差异率进一步缩小。

万科地产最近三年实行的是风险较高的政策,净负债不断增加,三年之内增加了53.32%,而所有者权益则上升了50.47%。企业的利得大部分由负债引起的杠杆效应所带来,净财务杠杆利用比较充足。但是,在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高。因此,企业在使用财务杠杆来提高权益净利率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并注意合理规避,不能够一味地追求高权益净利率而使企业陷入一触即发的财务危机之中。

四、结论

基于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对万科地产进行分析,不仅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万科投入经营活动的资产,为经营业绩的评价提供依据,而且能够更加精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通过分析,发现万科地产的经营活动盈利能力在保持着稳定增长,公司股东的回报也在逐年增加,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发展前景较好。但是也发现万科地产在经营过程中仍然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第一,营业成本逐年递增,因此万科地产应在扩大销售的同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严格控制营业成本以扩大公司的利润空间。

第二,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说明万科地产的存货比较多,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供应不足,偿债能力减弱。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积压房产的销售力度,获取流动现金。

第三,净财务杠杆较高,说明万科地产的财务风险比较大;净负债逐年增加,说明其偿债压力较大。因此,企业应该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将净财务杠杆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摘要:房地产行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本文通过利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结合趋势分析和因素分析法,对房地产的龙头企业——万科地产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全面了解万科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综合评价其发展前景,并且对万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及应用 篇10

杜邦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皮埃尔.杜邦和唐纳森.布朗于1919年创造并使用的。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层层分解, 来分析企业获利的原因, 或解释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它广泛运用于理论与实务工作中。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结构如下表所示。其核心指标是企业的权益净利率。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从这些比率中, 可知:第一, 权益净利率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指标。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资金的实际盈利能力, 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活动中的效率, 其值越大, 说明企业筹资、投资和经营状况越好。第二, 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 一般来说, 销售能力越强, 资产周转率越高。第三, 销售净利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提高销售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的关键。第四, 权益乘数既是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的指标, 也是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是企业资本经营, 即筹资活动的结果, 它对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起到杠杆作用。适度安排负债经营, 合理安排企业资本结构, 可以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表一

二、案例分析——杜邦财务体系的运用

下面笔者以法国航空公司与荷兰航空公司合并为例, 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解释公司合并后所带来的盈利能力的变化。法国航空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 (根据运载旅客量) 、全球第3大客运航空公司、全球第4大货运航空公司、全球第二大飞机维护公司, 拥有各型飞机357架, 每天可提供1800个航班。2003年, 法航的经营收入达到12337百万欧元, 实现净利润93百万欧元。然而, 由于受到国内tgv的影响, 法航在国内一些短程航线上节节败退, “飞得更高更远”成了法航的战略选择。2004年5月, 法国航空公司以8.33亿欧元 (9.9570亿美元) 获取了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89%的控制权, 组成当时全球收入最大的航空公司。下表列示了法荷航集团的合并前后的财务指标。

从表二可见, 公司合并后新集团的权益净利率发生很快速的增长, 合并前2004年法航的权益净利率仅为2.3%, 而在合并后的第一年权益净利率上升到28.41%, 增长接近14倍, 此后, 在合并后的第二年、第三年以及第四年有所回落, 但相对于合并前的权益净利率, 仍然增长很大。另外, 需要关注的是, 自合并后, 企业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毛利率在合并后的四年内始终呈逐年递减趋势。

(1) 对权益净利率的进一步分析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合并前:2.3%=0.72%*317.23%

合并后第一年:28.41%=7.37%*317.05%

合并后第二年:11.63%=3.34%*385.28%

合并后第三年:10.59%=3.34%*385.28%

合并后第四年:7.047%=2.437%*289.146%

从上面对权益净利率的进一步分析中, 我们可以发现, 企业权益净利率发生的很大程度的增长, 主要来源于企业资产净利率的增长。合并前企业的资产净利率仅为0.72%, 而合并后第一年企业的资产净利率达到7.37%。从而导致合并后的第一年权益净利率远远高于合并前。尽管在合并后的第二年、第三年中, 企业的权益净利率有下降趋势, 但与合并前相比, 合并后企业的资产净利率仍然要高很多。

(2) 对资产净利率的进一步分析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合并前:0.72%=0.75%*95.20%

合并后第一年:7.37%=9.01%*81.84%

合并后第二年:3.45%=4.26%*81.02%

合并后第三年:3.34%=3.86%*86.53%

合并后第四年:2.437%=3.101%*78.586%

从上面得分析中, 可以发现, 合并前与合并后的第一年, 企业资产净利率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合并后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提高很大。合并前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仅为0.75%, 而在合并后的第一年, 企业的销售净利率迅速提高到9.01%, 正是由于销售净利率的迅速增长, 带来了企业资产净利率的快速增长。在合并后的几年内, 企业销售净利率逐渐下降, 这也是合并后几年内资产净利率逐渐下降的原因。但是, 这一比率仍然远远高于合并前。

(3) 对销售净利率的分析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合并前:0.75%=93/12337

合并后第一年:9.01%=1710/18983

合并后第二年:4.26%=913/21452

合并后第三年:3.86%=891/23077

合并后第四年:3.101%=748/24118

从上面的分析中, 可以发现, 合并后的第一年内, 企业的销售收入从12337百万欧元增长至18983百万欧元, 增长比率为54%, 而净利润从合并前的93百万增长至1710百万欧元, 增长17倍多。而在合并后的第二年、第三年以及第四年中, 企业的销售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然而, 净利润却逐年下降, 不过, 仍然远远高于合并前。这说明企业在合并后, 成本得到了下降, 规模经济得以体现。笔者再详细分析了各项企业的成本, 企业在合并后各项主要成本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情况如表三所示:

从表三中, 我们可以发现, 企业合并后, 有三大费用发生明显减少。其一是销售费用, 从合并前的8.52%下降到合并后第三年的5.21%;第二是工资, 从合并前的33.06%下降到合并后的28.99%, 第三是折旧及摊销, 从合并前的9.60%下降到7.72%。总体而言, 企业合并后, 平均单位成本发生了下降。

三、结论

从上面的案例中, 可以发现, 通过对杜邦财务体系的财务指标的层层分解, 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的核心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然而, 杜邦财务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只利用了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中的数据, 没有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然而, 杜邦财务体系仍然不失为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荣奎.公司财务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许秀梅.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及其改进[J].财会通讯, 2009, (10)

[3]、罗荣华.杜邦财务分析法及应用实例[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2)

[4]、宫辉、李微微.法航、荷航合并案例浅析及启示[J]. 综合运输, 2007, (9)

《电机应用技术》教学新体系探究 篇11

向以学为主转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电机应用技术》课程由学生自由组合,两三人一组,在保证每组都有机会制作PPT进行汇报外,还有近三分之一同学参与了两次PPT的汇报和制作,通过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课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团队建设。这一学期试点,总体效果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尝试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不过,在评分标准方面还需要细化,还有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但相对课堂练习时间减少了。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电机应用技术》课程由学生自由组合分为18组,整体学生的参与度和上课效果还不错。在上一个教学过程中出现过的评分标准细化、课堂练习时间减少等问题,本学期都进行了相应调整。细化评分标准,课堂表现的10分中,教师评分占40%,组长对组内成员评分占30%,小组之间互评占30%,虽然计算起来比较麻烦,但总体效果不错,同时,要求学生们自制的PPT中必须有相应教学内容的配套习题讲解。这样一来,他们通过对习题的讲解深化了自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在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中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

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从建模和解模两个角度出发来安排引导性项目,带领学生通过采取建模手段在MATLAB平台的仿真模块中搭建直流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在解模方面则是完成直流电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实物调试,使之了解直流电机的实际性能和实用电机的新型控制方法。从建模和解模的角度引入引导性项目,探索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收获良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虽然通过一个完整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能够帮助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尽快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但是对于那些学习不是很用心、知识掌握一般的同学帮助有限。因为这批学生有可能对单一的小项目会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一下子让他们掌握,中间不加引导则会比较困难,所以后续需要尝试将一个大项目分解成为诸多二级小项目,应该会对这批学生有所帮助。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利用电机实验室设备更新的契机,引导学生从直流电机机械特性、起动、调速和制动等方面着手,将直流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分解成6个二级子项目,帮助全体学生从机械特性、起动、调速和制动等几部分着眼去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最终再汇集成为一个大的综合性设计项目。这样开展下来,学生们感觉好多了,不管是学习较好还是学习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的项目去帮助他们掌握和理解课本相关知识,使得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通过此类引导性项目的设计,对学生融会贯通运动控制相关课程内容十分有帮助。这一学期,在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的教学方式探索中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

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

在理论考试中,加强基础、强调应用、注重引导、形式多样。充分利用试题的设计与收集,合理设计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淡化理论的推导和复杂的数学计算,着重考察学生综合应用电机及拖动知识的能力。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评价比例为:期末考试占40%,平时成绩占60%,其中平时作业+到课率15%、课堂情况10%、期中考试15%、综合性设计报告20%。这一学期下来,发现虽然和原来的考核比例相比考核方式有所改进,极大地增加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尝试了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但随着考核比例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问题,比如期中考试的15%,很多学生不准备,考试下来成绩相差非常大。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在总结上一轮经验的基础上,改变原本1次期中考试的形式,安排3次小测试,将期中考试15%的比例进行分解,各占5%,督促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评价比例依然为:期末考试占40%,平时成绩占60%,其中平时作业+到课率15%、课堂情况10%、三次单元测试15%、综合性设计20%。在引导性项目中,改变以报告为主的评价方式,调整评价比例为:引导性项目实物调试结果占50%、引导性项目设计报告占50%。这一学期,在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中又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尝试,总体效果还比较令人满意。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实现了学习的过程监控,学习风气也明显改善。

通过《电机应用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科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为其他工科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本文由201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510)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自动化核心课程群(HX1203)资助】

展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篇12

关键词:展览展销,绩效,评价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猛。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2》,截至2012年9月30日,我国去年约1300家组展单位共举办2185个经贸类展览会。开展展会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评价展会绩效,制订统筹会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众多展会市场主体评价展会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一步改进展会服务,提升展会水平的重要依据。

1 展会绩效评价的现状

自2002年以来,我国尝试开展展会绩效评价工作。在国家层面,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12月公布了《专业性展览会等级的划分及评定》商业行业标准,从展览面积、参展商、观众、展览的连续性、参展商满意率和相关活动等方面,对展会进行等级的划分。2008年,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评估认证办法(试行)》,对评估认证的组织机构、程序等做出规定。在地方层面,部分地区先后出台了展会评价办法。如2004年,浙江省温州市出台了《温州会展评估工作准则》和《温州市展览项目评估成分表》;2006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国际展览会项目评估细则》(试行方案),从参展商、专业观众、展览会三个方面展开评估。

从目前出台的政策文件看,展会评价出发点主要是基于政府管理的角度,评价的办法侧重对展会规模、观展人数等表征指标进行考查,评价目的主要是加强对会展行业的组织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但是,这种展会评估体系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对展会实际产生的绩效评价比较欠缺,对参与展会的各方主体利益诉求关注不足,难以满足各方展会主体的实际需要。

2 展会主体利益诉求及评价指标的开发原则

2.1 展会主体的利益诉求

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常认为,展会市场的直接主体有三方:举办展会的主办方组织方、展出产品(含服务产品)的参展商和现场采购的客商(采购商)。一个展会的绩效如何,将由这三方展会主体通过展会实践所获取的绩效综合决定。

2.2 评价指标的开发原则

衡量展会的指标有很多。除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政策文件有部分绩效评价指标以外,为了精确衡量展会绩效,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以观众质量指标(如潜在顾客数、净购买影响、总的购买计划和顾客的兴趣因素值),观众活动指标(每个展位花费的时间、交通密度),和展览有效性指标(CVR,每个潜在顾客产生的成本、记忆度和潜在顾客产生的销售)等对展会绩效进行评价。理论上这些指标能非常精确地从某些方面反映展会的绩效成效,但也面临着相关信息难以收集的现实困难。

综合2.1和2.2两方面考虑,展会绩效评价指标的开发,既要紧密围绕展会主体的利益诉求,也要考虑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因而,展会绩效评价指标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具体性:指标定义清晰,不产生岐义;二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展会评价指标,应尽可能使用量化的数据和基准进行分析评价;但评价不排除非量化因素。对非量化因素,可通过赋值量化计算,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三是可实现性:在现实条件下可以收集到相关资料数据;四是相关性:指标设计应与评价目标高度相关;五是时限性:有关数据收集应有确定的时间范围。

3 展会绩效的评价体系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展会效绩总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核心绩效指标、辅助绩效指标、评议绩效指标等三项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均设置了数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再设置数个三级指标,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总体与个体相结合统一的展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绩效指标主要反映展会总体绩效的表现情况,从核心绩效指标基本上可得出展会总体表现结论。核心绩效指标由展会规模、展会收益和展会成交等三类指标组成。其中,展会规模由展览面积和展位数量反映,这两项指标结合在一起,基本体现了展会主办方、参展商和客商三方共同合作的绩效情况。展会收益由展会营业收入和展会营业利润反映,主要反映展会主办方的核心绩效情况。展会成交由展会成交金额和项目签约金额反映,它直接体现了参展商和客商在展会上达成的核心总绩效。

辅助绩效指标主要反映单个展会主体的表现情况,是对总体绩效评价结论的进一步补充和修正。辅助绩效由展位效率、重复参展率、专业客展位效率、商比例等三类指标组成。其中,展位效率通过单位展位成交金额和单位展位客商人数来评价。单位展位成交金额指的是每一个展位平均达成的成交金额,也就是展会的总成交金额除以总展位数;单位展位客商人数指的是每一个展位平均接洽的客商人数,也就是展会的总客商人数除以总展位数,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单位展位的效率,从个体角度反映了展会的绩效情况;重复参展率包括参展商重复参展率和客商重复参展率两个指标。这是两个证明展会是否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它从侧面反映了展会绩效情况;专业客展位效率由单位展位的成交金额来评价,它是每一单独展位在展会上达成的成交金额,是单位展位的效率指标;商比例是指专业客商人数占总客商人数的比例,它,可以反映了出展会采购商的专业化程度。而专业化程度是影响展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评议绩效指标主要是展会效绩的非量化指标,包括有展馆等级、服务水平、展会品牌和论坛影响。展馆等级通过展馆基本设施级别来评议,主要考虑展馆场地设计、建筑设计、防火设计、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硬件条件。在具体评议时,可以参照我国《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对相关指标的设计标准和等级划分,对展馆各项设施进行相应评价。服务水平指标考察的是展会配套服务情况,包括展会提供的公共检录办证、餐饮休息、停车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展会品牌则主要考虑展会在业界内的影响力和或排名,以及通过参加展会能否获得行内的发展动态等重要信息。论坛影响主要通过考察论坛嘉宾及其观点、报告的影响力情况,具体可通过观察被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等媒体报道数量等情况进行评议。

核心绩效指标和辅助绩效指标,以量化的,即定量的形式对绩效进行评价;评议指标则以非量化,也即是定性的形式对绩效或对绩效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评价。核心绩效指标侧重对总体评价,辅助绩效指标侧重对个体进行评价。评议指标侧重对总体和个体绩效有重要作用的公共设施或配套服务等进行评价。

展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3.2 量化展会绩效

按照已构筑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量化展会绩效。首先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进而决定总排序,再综合加权计算展会的绩效结果。权重系数可通过聘请会展专家学者或资深业界人员确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4 展会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做好评价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评价指标的使用

上述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三个层次,既自形成一个体系,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可以整体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展会总体绩效作综合性的评价;同时,各展会主体也可单独拆分或运用局部指标,根据需要对自己最关注切的绩效情况进行单独评价分析。

4.2 分类进行评价

评价应在同一类型相同、性质相近或相似的评价对象中展开,否则评价结果失去可比性。如公益性展会应与市场化展会相区别,综合展应与专业展相区别,某一家具展应与同性质的另一家具展相比,而不应与珠宝展相比。评价样本需具备相同或相近的特质,这样的评价结果才具有可比性,评价结果也相对客观真实。

4.3 评价对象及数据采集的要求

评价对象应为持续举办三届以上的展会,以确保数据来源基本稳定。对部分指标的数据源,例如展会成交金额,由于客商与参展商从洽谈到真正实现交易并非一蹴而就需时较长,有可能要超出展览展期的特点,应允许将相关数据的采收集时间延后至展会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如三个月或半年,将在此期间内与相关客户实现的收益纳入评价范畴,以正确评估展会的实际绩效。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展会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展会评价指标开发的基本原则,据此构造了满足展会各方主体需求的绩效评价模型,并对展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提出建议,可为我国展会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专业性展览会等级的划分及评定[Z].2002.

[2]商务部.中国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评估认证办法(试行)[Z].2008.

[3]刘宏伟.展商参展效果评价.http://news.xinhuanet.com/expo/2003-09/04/content_1063052.htm,2003-09-04.

[4]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通知》(财统字[1999]2号).

上一篇:非光滑系统下一篇:武术教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