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新城疫防治

2024-05-30

非典型新城疫防治(精选8篇)

非典型新城疫防治 篇1

近年来,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 具有典型症状的新城疫已被较好的控制, 非典型症状的新城疫常有发生, 且易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建立健全鸡场生物安全体系以及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可有效控制本病发生。

鸡新城疫是由禽副黏病毒属Ⅰ型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俗称鸡瘟 (亚洲鸡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在低温寒冷季节或气温多变季节较常见, 各个日龄的鸡均能感染此病, 但尤以20~60日龄的鸡最为易感,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腹泻、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坏死, 具有诊断意义的剖检特征为腺胃黏膜出血。

1 流行特点

由于鸡的易感性和病毒毒力不同, 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也有差异, 根据临床症状将新城疫分为5种类型:急性内脏型、急性神经型、中发型、缓发型、无症状肠型。无症状肠型在实际诊断中常称之为非典型新城疫, 无新城疫的典型症状,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率较低, 死亡率不高, 病程较长, 传播较慢, 呈散发状流行, 个别死亡, 当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时, 死亡率会提高, 一般多见于母源抗体过高的雏鸡和接种过新城疫疫苗的鸡群。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病, 成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雏鸡。无季节性, 冬春季易发。目前,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来区分典型新城疫和非典型新城疫。

2 临床症状

发生非典型性新城疫的育成鸡和雏鸡的发病症状为, 发病鸡采食量减少, 精神沉郁, 呼吸道症状明显, 表现为咳嗽、!音、鸣叫、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增多, 甩头, 欲将炎性分泌物排出, 呼吸困难, 有呼噜声, 腹泻, 多为黄或绿色粪便, 嗉囊内有大量液体和气体, 将病鸡倒提会有酸臭味液体从嘴角流出。病程稍长的约1周, 会出现神经症状, 如出现歪头、扭颈、呈观星状, 双腿麻痹, 站立不稳等, 之后易继发其他疾病, 引起死亡。产蛋鸡患病后, 产蛋率下降或停止, 畸形蛋率上升, 淘汰率升高。

3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气管、喉头出血、充血, 有大量黏液。肠道出血或溃疡,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泄殖腔黏膜出血。肌胃肿大、糜烂, 乳头极少出血。腺胃轻度肿胀出血, 十二指肠的黏膜、卵黄蒂前后的淋巴结、盲肠扁桃体、回直肠黏膜等部位有出血灶。

4 病因分析

4.1 疾病

研究表明, 马立克氏病、鸡痘、传染性法氏囊病、沙门氏菌病等疾病会对免疫应答产生抑制, 如鸡群感染此类疾病势必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接种产生影响。

4.2 营养物质缺乏

鸡群饲养管理条件恶劣、饲料霉变,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E和蛋白质时, 鸡群的免疫功能会受影响, 易导致免疫应答抑制。

4.3 受新城疫强毒的侵袭

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后的鸡群, 在遭受到新城疫强毒侵袭时, 会表现不同症状。如下痢和明显呼吸道症状, 畸形蛋率上升, 产蛋率下降或停止产蛋, 也易继发其他疾病。

4.4 母源抗体滴度大小不均

免疫因素和机体差异的原因, 易造成种鸡体内新城疫抗体效价不同, 导致其所孵出的雏鸡体内的内源抗体效价也不同。过高的母源抗体水平会影响雏鸡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 造成抗体效价偏低。这时, 当有新城疫强毒攻击时, 较低抗体效价的鸡容易染病。根据有关文件要求, 当育成鸡新城疫抗体效价小于5log2时要补免或预防接种。

4.5 疫苗免疫接种

可采用滴鼻点眼、气雾、饮水、注射免疫、刺种免疫等方式进行接种, 使用时应根据疫苗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免疫方法。

5 防治措施

5.1 建立健全鸡场生物安全体系

养殖场应加强养殖场地的卫生消毒, 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5.2 免疫接种, 减少应激因素

研究表明, 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球虫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多种疾病可抑制免疫应答, 造成免疫失败。饲料、饮水中应避免长期或频繁添加抗菌、抗病毒药物。保证饲料营养成分可满足鸡群营养需要, 以免因营养缺乏造成免疫抑制。饲料中可添加如黄芪多糖、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左旋咪唑等免疫增效剂, 提高免疫应答。在免疫接种前后也可使用抗应激药物。

5.3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提高鸡群的免疫水平和抗体均匀度

首免日龄应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 还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及易发病季节、日龄、养殖户生产需要等, 确定免疫程序。中等毒力苗应避免用于雏鸡。不同种疫苗易产生干扰, 影响免疫效果, 应间隔7天;同种疫苗应间隔14~15天再进行加强免疫。

非典型新城疫防治 篇2

肠毒综合征又叫烂肠症、肠毒血症,由魏氏梭菌、厌氧菌、艾美耳球虫、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营养方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病,表现为肠黏膜发炎、增厚、脱落、出血、坏死等综合性病症。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夏、秋、冬季和温差变化大时发生较多,任何日龄鸡都能发生,特别是15~90日龄多发,30日龄高发,肉鸡发生频率较高,蛋鸡也有发生。笔者现将一起非典型新城疫与肠毒综合征混合感染的病例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15年1月,山西省汾阳市阳城乡任某引进海兰褐蛋雏鸡5000羽,28日龄接种完疫苗后个别鸡出现双翅下垂、闭目缩颈、呆立嗜睡、排血便,并且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经兽医诊断为球虫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曾用成分为泰乐菌素和磺胺氯丙嗪钠的药物治疗,用药后血便减少,但有的鸡精神状态未好转,到 35日龄时吃料明显减少,日死亡十几只。

二、临床症状

育雏室为旧窑洞,封闭比较严,粉尘多,并且雏鸡密度也偏大,部分鸡精神沉郁,个别鸡出现两腿发软、闭眼昏睡症状,有些还出现应激症状。患鸡尖叫、转圈(以一侧翅膀着地、倾斜身体旋转),有的呈角弓反张状或犬坐式,最突出的变化为粪便出现异常:有的呈绿色,有的含有未消化的饲料,有的呈番茄样、胡萝卜样并带有肠黏膜。患鸡死亡多集中在凌晨,常呈急性死亡。

三、病理变化

剖检4只死鸡和2只精神委靡的患鸡,主要病变表现为腺胃乳头水肿,肠道淋巴滤泡水肿,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小肠管壁增厚,肠黏膜脱落,肠壁有许多坏死灶,肠内充满泡沫样棕色液体。

四、实验室检测

翼下抽取20只患鸡血液,分离血清,进行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结果抗体水平低于或等于2log2的有6份、3log2的有3份,4log2的有2份,大于或等于5log2的有9份,达不到正常值(大于或等于4log2)的有11份(55%)。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非典型新城疫与肠毒综合征混合感染。

五、治疗

对全群鸡用2倍量新城疫活疫苗(clone30株)滴鼻。同时,上午用电解质和维生素饮水2小时,下午用微生态制剂集中3小时饮水,连用3~5天。

电话回访得知,用药后第二天死亡3只,第三天死亡5只,从第五天开始,大群精神恢复,采食、饮水正常,无新的死亡病例出现。

六、讨论

1. 该批雏鸡虽然30日龄前进行过2次新城疫饮水免疫,但效果不理想,所以抗体滴度参差不齐,导致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所幸死亡率低,损失不算太大。

2. 肠毒综合征,常见发病特点如下:多发于16~35日龄鸡,早的7~10日龄发病; 感染过球虫(小肠球虫)的雏鸡多发;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卫生条件差的鸡群多发,且症状严重,治疗效果比较差;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鸡群易发。在没有新城疫并发的前提下,临床症状为:发病初期排黄色粪便,其内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随着病情的发展,鸡群采食量下降10%~20%,粪便内出现大量未消化的饲料,粪便呈黄色,或呈番茄样、胡萝卜样,病情严重的粪便内有脱落的肠黏膜;发病后期,患鸡出现兴奋不安、尖叫、头颈震颤等神经症状,之后瘫痪,衰竭而死。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常见病理变化:发病前期,小肠前段黏膜增厚,从而造成肠壁增厚(小肠球虫),肠腔变粗,呈灰白色,像麦麸,易剥离;发病中期,黏膜脱落,肠壁变薄,有的肠道内有稀粪,有的有脓样物质,严重的肠内容物呈暗红色,与小肠球虫混感时肠道内容物呈番茄样;肠壁出现针尖或米粒大小的出血点。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汾阳市光明路畜牧局宿舍小二楼一排8号 邮编:032200)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防治 篇3

1 发病情况

笔者向鸡场主详细了解了鸡场情况, 该鸡场目前蛋鸡存栏为2万只, 其中55日龄以上有8 000多只, 发病率为10%左右, 发病鸡死亡率高达92%。

1.1 鸡场免疫程序

鸡场所采用的免疫程序为:7龄使用新城疫克隆30疫苗进行滴鼻点眼首免, 14日龄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点眼, 21日龄使用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 30日龄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滴鼻点眼, 45日龄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肌肉注射, 55日龄后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疫苗肌肉注射。

1.2 病鸡临床症状

通过观察鸡场病鸡情况, 病鸡临床大体表现出呼吸道相关病症, 咳嗽, 张口伸颈, 呼吸急促且困难, 其中特别是部分育成鸡表现出神经症状, 翅膀下垂, 呆立闭目, 歪头斜颈, 头侧向一方进行采食, 饮水时头部朝上并蹲下, 少数神经症状明显的病鸡饮水非常困难。成年鸡临床症状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 无壳蛋、畸形蛋等劣质蛋明显增多。

1.3 病理解剖

通过对部分病死鸡解剖发现主要表现为盲肠扁桃体出血, 病情严重甚至坏死、发黑。气管环状出血, 直肠末端有线状血丝, 回肠黏膜上有暗紫红色或黄色坏死病灶, 腺胃乳头水肿, 部分腺胃与肌胃交界处, 腺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有出血点, 少量胃腺黏膜潮红并有乳头出血。

2 疫情分析

鸡场目前的员工大部分为本地居民, 且据鸡场主介绍某员工居住地附近, 散养户鸡群中发现有新城疫病情, 这可能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该时段为冬季, 利于病毒的存活, 为新城疫病的多发季节。

3 防治措施

3.1 药物治疗

发病雏鸡紧急滴鼻点眼2~3头份新城疫弱毒疫苗, 24 h后再服用抗病毒药物, 防止继发感染。青年病鸡立即肌肉注射2~3头份的新城疫弱毒活疫苗, 同时注射2头份灭活疫苗。成年病鸡立即肌注3~5头份新城疫弱毒疫苗, 并添加充足的复合多维和电解质, 在控制继发感染的同时, 修复卵巢的机能。同时在日常饲料中应添加复合多维, 增强机体抵抗力。在今后的免疫程序中, 应在前期的各免疫节点时, 使用抗病毒药物 (如黄芪多糖) 和疫苗联合使用, 以防止病毒性免疫抑制。

3.2 环境控制

建议每周应坚持使用高碘 (1∶500稀释量) 对场区、水槽、料槽进行1次消毒。鸡场应禁止非本场工作人员进入场区, 从场外进入场区的工作人员也应消毒和隔离一段时间, 出入生产区时应换穿工作服并消毒, 以降低病原从场外进入的可能性。冬季应注意在维持一定室温的前提下, 定期通风并维持舍内的干净卫生。

3.3 病鸡处理

对已经发病的病鸡和随时发现的新感染病鸡进行隔离处理, 对病死鸡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4 体会

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防治鸡病的首道防线, 是防治疫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次疫情中, 尽管鸡场使用了合理的免疫程序, 但依旧发生了疫病, 因此在鸡场防疫工作中, 不仅应重视合理免疫程序的建立, 同时还应注重环境控制、员工管理、饲料营养等直接或间接因素, 以保障鸡群健康。

一例非典型鸡新城疫的防治 篇4

1 临床症状

2月初, 部分鸡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 呼噜, 甩鼻、鼻腔分泌物会滴在食槽上, 呼吸困难等现象, 产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 相继出现精神不振、闭目、采食差、呆立不愿行动, 排黄白或黄绿色稀便, 粪便粘着在肛门及周围羽毛上, 有个别死亡。

2 剖检变化

眼睑出血, 腭、喉头有出血点, 气管有出血点或带状出血, 分泌物多, 腺胃乳头出血, 小肠壁增厚有出血点或带状出血, 肠管内有黄白色或黄绿色掺杂果冻样的粪便。气囊浑浊, 胸气囊和腹气囊有干酪样物质, 有的呈果冻样。胸骨有点状出血, 翅下和腿部有出血点, 有的脂肪有出血点。心包膜增厚, 有炎性分泌物。肝脏初期无病变, 后期剖检有出血点。

3 诊断

场主从事禽类养殖业多年, 而且是畜牧兽医专业毕业, 经验非常丰富, 2月18日场主送检鸡全血72份, 要求进行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 经血凝抵制实验进行免疫抗体检测, 结果从3log2至9log2, 抗体滴度极不均匀, 离散度太大。根据临床症状和典型的剖检变化及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判定为非典型新城疫。

4 治疗

(1) 可以用含有黄芪的中药进行抗病毒治疗, 用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对症治疗。

(2) 用新城疫La Sota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经药物治疗和紧急免疫接种, 鸡群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采食量增加, 产蛋鸡产蛋量有所好转, 不再出现死亡现象。

3月3日场主送检鸡全血96份, 进行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 经血凝抑制实验进行免疫抗体检测, 结果从6log2至10log2, 抗体滴度离散度减小, 鸡群群体抗体在有效保护中。

3月11日场主送检鸡全血78份, 进行鸡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 经血凝抑制实验进行免疫抗体检测, 结果从8log2至10log2, 抗体滴度比较均匀, 鸡群群体抗体在有效保护中。

5 综合防治

非典型新城疫虽没有新城疫发病急、死亡率高, 但是它在养殖过程中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不当可诱发此病并使其病情加剧, 所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引进管理:选雏时一定选择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鸡苗。

(2) 饲养管理:保持圈舍通风、定期清洁并干燥, 饲养密度不要过大, 日粮要均衡, 保证全价营养。

(3) 合理免疫:定制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次数不要过于频繁, 避免造成免疫麻痹;选择疫苗时尽量选择国产、质量较好的疫苗进行接种。

(4) 定期消毒:消毒是消灭病原微生物最有效的方法, 常规消毒即可消灭此病原。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与防治 篇5

关键词: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生,防治

1 流行病学特点

病原:由NDV毒株分类的依据 (NDV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对42日龄雏鸡静脉接种的指数IVPI) , 引发非典型新城疫的是NDV强毒, 其基因型主要为Ⅶ型。流行病学特点:一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二是非典型新城疫多发于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或免疫鸡群, 尤其是二免前后的30~40日龄雏鸡, 其发病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典型新城疫, 且传播速度较缓;三是宿主范围不断扩大。宿主由最初的鸡和火鸡扩大到了鹦鹉、鹌鹑、鸽[1]。

2 发病原因

一是野毒、强毒的入侵。近年来的实践证明, 鸡NDV的传播媒介很多, 散毒范围很广。如果鸡场综合防疫措施不力, 野鸟、病鸡和其他禽类带毒污染等都可能是导致非典型新城疫的根本原因。二是免疫程序欠妥。首免和加强免疫不连续或2次免疫间隔太短, 造成免疫空相或相互干扰;或者首免时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等, 都会导致野毒入侵, 引发非典型新城疫[2]。三是免疫方法不当。在人力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免疫工作, 有些鸡场多采用饮水免疫, 但其往往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一般情况下, 以气雾免疫方法免疫保护效果最佳, 其次为滴鼻与点眼, 再次为肌肉注射, 最后为口服, 如混饲与饮水。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是因为NDV的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而气雾免疫、滴鼻与点眼的疫苗接种方式模拟了NDV野毒的自然感染。四是疫苗的选择和质量问题。首先应根据当地的新城疫流行情况, 选择适合本场的疫苗;另外, 应注意疫苗的过期和失效问题。五是环境卫生条件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和消毒不严格均会使鸡群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 造成在免疫之间染病的状况。六是其他疾病的影响。目前己证实传染性法氏囊病 (1BD) 、鸡传染性贫血 (CAA) 、鸡白痢感染均可影响鸡的免疫功能。七是鸡群的健康状况不佳。体质下降、营养不良、缺硒、VE缺乏和许多慢性病都会致使鸡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3]。八是疫苗间的相互干扰。新城疫弱毒疫苗与传支H坨疫苗、法氏囊混合使用时, 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扰, 使新城疫弱毒苗的免疫效果不佳。九是应激的干扰。应激会使鸡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功能下降而造成免疫力下降。无法避免时, 应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提高鸡体的抵抗力。

3 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有摆头和吞咽动作, 以图排出口中多量的黏液;呼吸困难, 重者发出“呼噜声”气喘;50周龄以上的老龄蛋鸡染病后, 产蛋率下降10%~30%, 临床症状不明显;青年产蛋鸡产无壳蛋、软壳蛋和畸形蛋的几率增多, 产蛋率下降;雏鸡和青年鸡还会出现歪头、扭颈、角弓反张、转圈、翅和腿麻痹等神经症状[4]。

4 病理变化

一是产蛋期病鸡剖检可见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 黏液增多;卵巢功能障碍, 输卵管内存积软壳蛋, 呈干酪样的柿子饼状, 输卵管后段粗糙, 发炎红肿, 松弛、变薄、柔软, 缺乏弹性, 卵泡严重充血、出血, 滞留;二是青年病鸡剖检可见腺胃黏膜水肿, 有极少量出血点, 小肠卡他性炎症, 黏膜出血程度不一;喉头、气管黏膜充血;三是病死雏鸡, 剖检可见硬脑膜片下呈树枝状出血, 并有出血点;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水肿, 黏液增多, 气囊混浊, 部分 (约有30%) 病例腺胃乳头有溃疡, 小肠呈卡它性炎症, 有分布均匀的出血点[5]。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

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呼吸困难, 临诊时应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病鸡的神经症状与鸡马立克氏病、鸡脑软化症、VB1、VB2缺乏等疾病相似, 临诊时应注意鉴别。产蛋鸡感染该病时, 产蛋率下降, 应与产蛋下降综合症及应激因素造成的产蛋下降相区别。

5.2 根据病理变化诊断

非典型新城疫的病理变化不典型, 只有多剖检, 才能在不同的鸡中找到前述各种病变, 这些病变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新城疫的固有病变群[6]。

5.3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采集病料 (采样最好在禽群发病高峰期, 一般在发病后3~5 d内为最佳, 常采用脑、肺、脾、肠等, 具体可根据不同的临症与病理变化有所变化。如发病群呼吸道症状明显时以取气管、肺为宜;急性败血型病变为主时取脑、肠、脾;神经症状明显时可采脑与脊髓) , 按分离鸡新城疫病毒的常规方法 (细胞培养、鸡胚接种) 进行分离病毒, 有时还需要盲传几代。检查病毒抗原:气管切片或压片免疫荧光法和气管切片免疫过氧化物酶法。病毒特性鉴定:致病性试验 (MDT、工CPI、IVP工) , 体外致病性试验 (观察NDV分离物在无胰酶的细胞培养物上形成蚀斑的能力) 等。ELISA:单抗夹心一ELISA、单抗PEG—ELISA及在前两者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单抗一ELISA试剂盒 (1995, 吴红专等) , 是用酶标记抗体检测病毒的方法。操作简便, 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PCR) :这种方法的分子基础为F基因裂解位点特定的氨基酸顺序, 通过对F基因特定片段的扩增, 成功地检测出NDV毒株。实践证明, 运用RT—PCR方法检测鸡NDV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直观等特性, 消除了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及敏感性问题, 可以直观地从分子水平检测到病毒核酸的存在。其他:血清学法, 如HI、中和试验等[7]。

6 防治

6.1 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好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情况, 合理安排鸡只密度;严格消毒制度, 确保用具、出入车辆的严格消毒, 工作人员入场时应沐浴更衣。

6.2 加强免疫监测, 制订合理免疫程序

建立新城疫抗体的免疫监测制度 (HI) , 定期随机抽样, 根据其消长规律适时进行强化免疫, 从而保证抗体水平;实际上, 也应该同时开展“黏膜抗体”监测 (采用喉头拭子法) 。

制订免疫程序, 首免时间是关键, 但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 所以给具有高水平母源抗体的雏鸡进行成功的早期免疫接种己成为控制ND的主要问题。现多在1日龄给雏鸡以弱毒活苗 (如Clone-30弱毒疫苗滴鼻或点眼) 和油乳剂苗共同接种, 免疫效果良好。也有人建议运用胚胎免疫接种也能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国内辽宁省有人研制出了鸡胚胎注射机。

6.3 正确选择疫苗严把质量关

结合当地实际, 选择质量好的疫苗。灭活苗最好选用当地分离株所制的合乎标准的疫苗;弱毒苗在运输、贮藏过程中要有冷藏设备;属于“三无”产品的疫苗不用, 所有临近和已过期疫苗不得使用。

6.4 控制其他疫病的发生

合理安排不同疾病疫苗的时间, 以免相互干扰, 免疫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降低鸡体免疫力的药物, 以利达到确实的免疫效果, 防止疫病的发生。

6.5 发病时的应急措施

对未发病的鸡进行紧急预防 (I系活苗) ;将病死鸡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淘汰病鸡, 隔离有症状的鸡;严格消毒受到污染的鸡场;加强管理, 提高鸡群抗病力。

参考文献

[1]王延龙, 沈为斌, 贾玉奎, 等.非典型禽流感与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 (11) :66-67.

[2]李忠民, 张魁华.肉鸡非典型新城疫和非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J].兽医导刊, 2007 (1) :22-23.

[3]郭万军.非典型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J].山东畜牧兽医, 2010 (4) :52.

[4]刘玉凤.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 2002 (7) :24-25.

[5]侯海锋, 包永占, 李茜, 等.保定地区蛋鸡非典型新城疫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12) :89-90.

[6]徐峰, 栾明娜, 周玉武.芦花鸡非典型新城疫并发盲肠肝炎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 (8) :87.

非典型新城疫防治 篇6

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在已接种新城疫疫苗的鸡群, 以二免20~35日龄和40~60日龄发病最为严重, 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 (明显低于典型新城疫) 。

2. 症状。

感病后, 日龄小的鸡比日龄大的症状明显, 但均比典型症状缓和。发病初期, 病鸡出现呼吸道症状, 气管有“呼噜”声响, 口鼻炎性分泌物增多, 病鸡不时甩头, 倒提病鸡常有酸臭味黏液从口中流出, 病重的甚至会咳出血痰, 易被误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此时, 会有少量病鸡死亡, 大部分病鸡1周左右病情好转。病程稍长者拉白色或淡绿色稀粪;慢性发病的多数有神经症状, 表现为运动失调或转圈, 有的呈头后仰、嘴向上的观星状姿势。成年鸡的发病症状不明显;产蛋鸡染病后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 蛋壳颜色变浅, 软壳蛋、薄壳蛋和畸形蛋明显增多, 个别鸡出现拉稀症状, 易被误诊为减蛋综合征。

3. 病理变化。

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 很少见到腺胃乳头出血、肠黏膜出血及溃疡等特征性病变。部分病鸡喉头、气管有黏液, 气囊混浊并有干酪样渗出物, 肠道出血较少, 盲肠和扁桃体肿大、出血, 泄殖腔黏膜有出血点。产蛋鸡输卵管黏膜充血或出血, 卵巢变软, 有的卵黄呈半煮熟状。

二、发病原因

1. 鸡场受病毒污染, 病毒毒性增强。

在我国, 鸡场集约化饲养与农户散养长期并存, 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参差不齐。大多大、中型养鸡场的防疫制度都比较严格, 对病死鸡也能恰当处理;而小型养鸡场和个体养鸡户往往任意出售病鸡, 甚至到处乱扔死鸡, 最终造成病原的人为传播。新城疫病毒能随空气、带病毒的野鸟广泛传播。新城疫病毒污染鸡场后, 会在病鸡体内大量复制、循环, 使毒性增强并长期维持下去, 一旦遇到免疫水平低的鸡群, 就会引发非典型新城疫。

2. 母源抗体干扰。

近年来, 由于普遍推广新城疫疫苗接种, 因而雏鸡出壳后都带有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一般认为, 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在出壳后会逐日升高, 在5~7日龄达到高峰, 9日龄后逐渐下降。虽然母源抗体对雏鸡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但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新城疫首免, 母源抗体就会中和一部分疫苗病毒, 使鸡只获得的免疫力不强。一旦环境中存在野毒或再次用活疫苗免疫, 这部分鸡就可能发生新城疫。但若首免过迟, 母源抗体低的雏鸡遇到野毒侵袭时, 也易发生新城疫。目前, 我国许多鸡场都在雏鸡7~10日龄进行新城疫首免, 但此时往往还存在母源抗体干扰, 结果就会导致二免前后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3.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制剂厂不具备生产、检验技术条件, 某些个体经营户不具备贮存疫苗的条件, 弱毒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或反复溶冻, 油佐剂疫苗被冻结, 疫苗临近或超过失效期等, 都会使疫苗减效或失效。

4. 疫苗选择不当。

目前, 我国大多数地区雏鸡新城疫首免都选用Ⅱ系疫苗。Ⅱ系疫苗经滴鼻、点眼首免后, 会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产生局部免疫, 从而达到阻断感染的目的。这在非疫区一般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但在疫区及受威胁地区往往会失败。因为Ⅱ系疫苗的免疫性较差, 不能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 加上雏鸡的免疫器官尚未发育完善, 因而如果在免疫后10天 (即20日龄) 左右遇到新城疫强毒侵袭, 就可能发生新城疫。

部分鸡场选用IV系疫苗作首免。IV系疫苗虽可以突破母源抗体, 但由于其本身仍具有一定的病原性, 因而易导致上呼吸道敏感细胞的病理损伤, 3周龄以内的鸡接种IV系疫苗会增加病原菌的继发感染。

Ⅰ系疫苗虽然免疫力强、免疫期长, 但其致病性较高, 注射后易向环境排毒, 使鸡群隐性感染, 发生慢性新城疫。因此, Ⅰ系疫苗也不宜用作首免, 多用作加强免疫。另外, 因为Ⅰ系疫苗使用后存在毒力返强及散毒的危险, 而养鸡场需要长期控制新城疫, 所以应慎用Ⅰ系疫苗。

5. 疫苗使用不规范。

疫苗使用不规范是导致鸡群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1) 稀释倍数错误。稀释过稀会造成免疫剂量不足, 从而降低免疫效果;过浓则易造成免疫麻痹。

(2) 免疫时使用抗生素。使用弱毒疫苗时, 如同时大量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 就会使弱毒疫苗的pH值发生变化, 最终降低免疫效果, 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非典型新城疫防治 篇7

1 非典型性新城疫

1.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降低, 临床往往只能看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 如:张口呼吸、发出呼噜喘鸣音、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部分鸡有头颈扭曲、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产蛋鸡发病后产蛋下降10%~30%, 畸形蛋、薄壳蛋、软壳蛋增多, 病愈后产蛋量逐步回升。

1.2 剖检变化

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 并带有灰白色粘液, 部分鸡腺胃乳头有出血点, 盲肠扁桃体肿胀、充血、出血, 小肠粘膜出血、坏死, 个别鸡肠粘膜脱落。

2 H9型禽流感

2.1 临床症状

病鸡头面部浮肿, 鸡冠肉髯呈暗紫色, 部分鸡腿部鳞片有出血斑, 表现呼噜、咳喘、流泪、甩鼻等呼吸道症状及排黄绿色后期橘黄色稀粪。产蛋下降明显, 幅度可达30%~80%, 病愈后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

2.2 剖检变化

全身粘膜广泛性出血。喉头、气管环状出血;胸腺肿胀出血;肺脏淤血坏死, 充满黄色干酪样物质;心脏内外膜条状出血;肝脏肿大, 呈紫色;腺胃基底部出血, 腺胃乳头有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 小肠弥漫性出血。

3 二者的鉴别诊断

H9型禽流感病鸡可见头面部浮肿, 部分鸡脚鳞出血, 非典型性新城疫无此症状;非典型性新城疫病死鸡嗉囊常见酸臭粘液, 而H9型禽流感无此表现;非典型性新城疫冠状脂肪有出血点, 但心肌多无变化, 而H9型禽流感心脏内外膜呈条状出血, 或白色条状坏死, 如同水煮过;非典型性新城疫肝脏变化不明显, 而H9型禽流感肝脏肿大, 呈紫色。

4 防治措施

4.1 非典型性新城疫的防治

测定母源抗体的水平来决定雏鸡新城疫疫苗的首免时间, 根据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避免因频繁免疫造成免疫抑制。

确诊为非典型性新城疫发病初期, 及早对鸡群用Lasota苗4~8倍量饮水免疫。等控制住死亡后再使用阿莫西林饮水防止继发感染。

4.2 H9型禽流感的防治

主要靠免疫H9型禽流感疫苗预防本病的发生。

确诊为H9型禽流感早期, 可使用清瘟败毒散等抗病毒中药治疗, 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增加机体抵抗力。

摘要:非典型性新城疫与H9型禽流感均是养禽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 二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极为相似。临床上对二者及早、快速、准确地区别开, 可正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有效地降低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报告 篇8

3讨论

4个非免种鸡场均有较高程度的鸡支原体感染, 其中11~30周龄是鸡支原体病抗体阳性率的高峰期, 大于30周龄

※2个免疫种鸡均在7、60d龄免疫MG灭活苗。

近年来, 在养禽业中由于新城疫疫苗的大量应用, 免疫密度的提高, 过去典型症状的新城疫已经很少见了。但非典型新城疫却日渐发展趋势, 该病在临床和病理方面都不表现出特征性变化, 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极易误诊, 应与高度重视。现将一病例

的种鸡育雏期处于夏秋季节, 其鸡支原体病阳性率相对较低。2个免疫种鸡场因已进行MG疫苗免疫, 其鸡支原体病抗体阳性率均较高, 为45~76%, 11~20周龄的种鸡离进行鸡支原体病灭活苗的二次免疫时间较短, 21~40周龄种鸡的鸡支原体病血清阳性率有所下降, 由此可推测:经鸡支原体病灭活疫苗免疫的种鸡群的抗体消长规律是二次免疫后2~3月抗体水平维持高峰, 此后持续下降。

表3 2个主要品系种鸡的鸡支原体血清学检查结果

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本地某蛋鸡饲养场, 有一批2000只40日龄育成鸡, 在26日龄做完新支H52二联苗防疫后, 就出现呼吸道症状, 但无其它异常现象。于是该养殖者按支原体感染治疗, 给鸡群投了5天的盐酸泰乐菌素。但不见好转, 呼吸道症状反而加重。出现精神不振, 减食, 死亡现象, 且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有蔓延趋势。

2 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伴有一定的神经症状, 病鸡张口伸颈, 咳嗽, 气喘, 呼吸困难, 有呼噜声, 口中有粘液, 有甩头和吞咽动作, 有的病鸡还有歪头, 扭颈, 偏瘫一侧, 点头转圈, 做圆周运动等现象。排出黄绿色和白色水样稀便。

3 剖检变化

喉头、气管粘膜有多量粘液, 粘膜充血水肿,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溃疡, 十二指肠与小肠粘膜有枣核状出血灶, 盲肠扁桃体肿大, 出血, 直肠有条状出血线, 硬脑膜下, 呈树枝状充血, 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随机抽采20只血样, 检查新城疫HI抗体, 抗体滴度参差不齐, 有的HI抗体效价达1280以上, 表明鸡群已被野毒感染。

5 治疗措施

(1) 对该鸡群用以色列夏菲特产新城疫VH疫苗2倍量滴眼, 进行紧急接种。

(2) 饲料中按说明倍量添加VC, 用于缓解应激, 增加机体抗病力, 并在接种24h后, 用一部分清热解毒的中药辅助治疗。

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 3日后鸡群呼吸道症状减轻, 采食量上升, 5日后除体弱鸡只外, 剩余鸡只死亡停止, 逐渐恢复正常。

6 体会

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原因复杂, 多由于免疫不当或免疫失败引起, 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点:

6.1 鸡雏母源抗体

鸡雏母源抗体影响免疫, 最好能测定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首免时间,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另外新城疫活苗和灭活苗同时应用可提高免疫效果。

6.2 营养物质缺乏

饲料中营养不全, 蛋白质, 维生素缺乏都会降低免疫效果。

6.3 环境影响

鸡群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 温度变化都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引起如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其他疾病影响疫苗免疫。

6.4 疫苗的影响

上一篇:比赛练习法下一篇:补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