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精选5篇)
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 篇1
1前言
所谓管理就是指单位的管理者科学地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组织起来,达到良好的效果。 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管理的职能,管理得科学有否、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在于决策者和管理者。 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保证高校有条不紊的运作。 因此,行政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高校作为学术的基地,培养人才的地方、 群英聚集的地方,教学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高校在管理时一定要将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让两者协调发展。 文章主要从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以及协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两方面出发来探讨此问题, 以期对高校的科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2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2.1 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 而教学管理就是对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进行管理。 教学管理是出发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每一个高校只有经过良好的教学管理才能够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科学性。 因此,教学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的一条方便而且有效的途径。 ②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培养人才的关键。 大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 行政管理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但是教学管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性,是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可能。 高校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2.2 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
行政管理是一切管理的保障, 因此, 在高校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依托。 健全而完善的制度是高校能够有条不紊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 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大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而科学、合理、健全制度的建立需要的是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各项制度制定的基础。 行政管理通过制度这一载体对高校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其次,行政管理对教学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区别, 两者在管理方向上以及在决策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行政管理对教学中与行政单位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搭配。
3协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
虽然我国高校在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说许多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着行政化的现象; 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协调性不强,两者之间存在着封闭化特点。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该进行合理的改革, 促进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 将两者有效地协调起来。
3.1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众多高校中存在着教育行政化的现象, 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需要打破教育行政化的现象, 各大高校应该将教学权力收回, 不要与行政管理混为一谈。 其次,教学的主体是人,是学生,因此,要想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化现象,高校应该从人出发,以人为主。 在进行学校的工作管理时, 要鼓励每一个人都进行学习,只有每一个人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整个组织才能够学习。 学校管理的活力来源是人,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为其他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让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安心工作。 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主人翁的精神,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付出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以人为本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是学校的管理属于外部作用,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己主动并愿意提升自己,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动机。
3.2 将教学管理的客观性与行政管理的民主性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开始进行改革活动,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将政治业绩摆在了首位,完全忽视了我国高校的目的是教学。 教学管理应该具有实用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跟不上社会需要的步伐。 虽然我国就业压力大,但是我国的高技术、高水平人才却紧缺,这就是因为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不尽人意。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素质,缓解就业压力。 在教学管理的客观性上,高校应该与行政管理的民主性结合起来。 民主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大部分行政人员畅所欲言, 将自己独特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民主管理的实质贡献就是依据某些中心价值观对问题进行讨论,采取各个工作人员的合理成分。
除此之外,高校在进行管理时,还应该将教学管理的系统性与行政管理的支持性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教学管理不能是纸上谈兵、天方夜谭,而应该是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学管理才能真正促进高校的发展。 行政管理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这就需要行政管理者良好的心智模式。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共同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
4结语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不是一个整体,两者具有很大差别,同时也有很大的联系。 因此,高校在日常管理之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有效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摘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大学办学的质量,因此,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进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办学效率,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在管理方面受到一些知名企业的管理理论的影响,因此,许多高校在管理方面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特色。文章主要从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以及协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两方面出发来探讨此问题,以期对高校的科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有效协调,措施,关系
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 篇2
人本管理与酒店制度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协调研究
摘 要:人本管理主张采用有效的制度设计与资源配置来实现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酒店人性化管理已逐步上升为主流的管理理念,但单纯只用人本管理,无限地宽容,就会导致惰性的滋生、心理需求的膨胀和责任心的减弱,所以酒店应该坚持人本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用人本管理留住酒店优秀人才,用制度化管理规范酒店各项工作,只有这样,酒店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取最大的利益。
关键词:人本管理 制度化管理 员工满意 顾客满意
一、人本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人是最基本的核心,这不同于把人作为工具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
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的,突出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将人视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根本,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本管理首先强调满足人性发展的需要,重视人的本质和潜力的挖掘,主张采用有效的制度设计与资源配置来实现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重视管理过程。从以往的将人视为“手段人”,且只关注管理结果转移到关注管理过程上来,强调人在过程中的互动,通过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等交流来实现管理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人本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按照一般管理学的论述,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已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本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等人倡导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职能分工、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但对人的认识是有缺陷的,一是把人看成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刺激;二是把人看成和机器一样的工具。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但当时仍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阶段,是战后出现的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推进了管理手段现代化与管理方法现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但实践表明,尽管现代管理技术是有效的,却不能代替管理思想现代化和人员的现代化。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总之,管理理论的第四阶段,是第二、三阶段管理理论的延伸与升华,可以归纳为两大趋势或两大特征:一是由行为科学升华的人本管理;二是在管理科学众多流派基础上,把系统管理提到新的高度。
(三)人本管理理念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人本管理是以促进人的自身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理念与模式,而人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在于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自我完善。人本管理的本质不仅在于把人看作组织发展的资源,还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目的,纳入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中。其特点在于:① 从原来片面的追求产值最大化、利润第一的理念转变为重视真正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并以人为中心。② 站在员工的角度,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到事业中去。③ 尊重个人,使人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护。④ 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并赋予员工广泛的拓展空间,让其发挥自己的潜能。⑤ 为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酒店对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行研究,把组织中各种人的力量整合为强大力量,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团队。
其局限性在于:人本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一种既特殊而又重要的资源。虽然与传统的物本管理理念相比,人本管理对人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但人本管理理念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完全独立地摆脱物本管理,其表面上是以追求人的发展为目标,但实质还是要求服从于管理的物质目标。追求人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仅仅是追求物质财富目标的手段或者途径,这种把物质财富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的理念,更容易导致人类只追求表面的物质财富,而不重人的局面,这与人本管理理念的初衷及其本质内涵是相悖的。
二、酒店制度化管理
(一)制度化管理的定义
制度化管理是指酒店在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依法治企,建立健全各项规则制度,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酒店管理者相当于执法人员,不时地以制度来监督和丈量你的行为,当你违反了酒店的制度后,酒店将按照制度的约定对你进行处罚。
(二)酒店实施制度化管理的作用 1.促进酒店与国际接轨
“一切按制度办事”是酒店制度化的根本宗旨。制度化管理是酒店从“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体现。一项好的制度,在规范员工行为的同时,能让酒店的工作得以有序地进行。制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完善的,实习期间的世纪金源大饭店,开业有十年之久,但与开业仅有四年的香格里拉大饭店相比,制度上我们还是稚嫩的,并不能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的规范化。在我国加入WTO后,人们对酒店要求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高,面对国际酒店强大的竞争力,制度完善的国有酒店,能更顺利地融入国际市场,应对市场竞争。2.提高酒店工作效率
制度化管理其实就意味着程序化、标准化。因此,完善的制度管理不仅有利于酒店员工迅速地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而且有利于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失误。同时,实施制度化管理更有利于酒店对员工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从而促进员工不断改善,提高工作效率。3.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上海浦东福朋喜来登由由酒店 管理的公正、公平性,人们普遍愿意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工作。此外,制度化管理使酒店各项工作都有序进行,不会出现新员工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的现象,让新进员工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大大缩短了初期的适应性。4.减少酒店决策失误
制度化管理使酒店的决策更有科学依据,更程序化、透明化。决策的结果必须要经得起实践和市场的考验,决策人必须对决策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5.增强酒店的竞争力
酒店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市场预测、供应商及客户的管理和沟通等,制度化管理使这些工作都得以程序化,便于酒店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的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使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供应链和酒店本身的竞争力。
(三)制度化管理对酒店的消极影响 1.增加酒店的经营风险
完善的制度,相当于酒店的灵魂,贯穿每一个角落,规范每一次行为。它的存在,使得整个酒店运转规律化,但是制度化管理的本质除了文件化、程序化以外,还包含信息透明化,这就使酒店的决策和客户档案等重要的内部资料及商业机密不再成为秘密,这样就很容易泄露或被恶意利用,使酒店蒙受不必要的损失。2.增加酒店的经营成本
制度化管理初期会增加酒店的经营成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酒店制度的制定必须经历计划、组织、执行、反馈等多个环节,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② 为了让制度便于推行与实施,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必须让每位员工参与讨论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③ 制度化管理试行初期,员工在对制度的理解与执行上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加上制度本身并不够完善,导致操作性较差等都对酒店有效推行制度化管理形成了障碍。
三、酒店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
(一)酒店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1.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各有侧重
制度化管理强调的是刚性的制度层面。在酒店管理过程中,硬性制度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各种规范的制度一旦制订出来,就是硬梆梆的条条框框。所谓“管理促规范,规范促质量”的口号,就是强调硬性的制度化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软性的管理,它主要致力于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在酒店运营期间,人员是主要的核心,一切酒店服务都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本管理主要是重视对人的管理,人是最能动、最积极、最具创造力的因素,人本管理强调对人的管理不能简单、机械,要给予人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是依托在制度化管理上的一种升华。作为酒店中的“人”,其道德和良心是尤为重要的,这就是人性化管理的层面。以制度管人,人不犯规矩;以人文管人,人不害羞耻。这就是所谓的“道之以德,齐之以乱,有耻且格”①。因此,制度化与人性化尤如法律与道德,是刚性与柔性的关系,刚柔相济才是酒店管理不可或缺的。
2.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相辅相成
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规范制度的落实和实施,需要每位员工的参与。不仅需要每位员工遵守上海世纪皇冠假日酒店管理制度,更需要每位员工能自发地工作,始终维护酒店的利益。这就要求酒店管理者在建立法治化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在制订制度的过程时充分考虑员工的合理需求,使酒店的发展需要与员工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从而使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本管理正像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一样——“本是同根生”,在实践中可以共生互动、互补互通。制度是用来指导和约束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行为,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社会关系的规则。人性化管理讲感情、重“亲情”,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可以凝聚人心。但是只讲感情并且无限地宽容,就会导致惰性的滋生、心理需求的膨胀和责任心的减弱,这就与人性化管理的本意相悖。因此,当人们为人本管理叫好时,不应该淡化制度化的管理,尤其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若丢弃制度化管理,一切管理将会成为无根之树,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了。因此,制度化管理和人本管理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如何相互结合的问题。
人本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就像一座天平上的两个托盘,在酒店管理中,管理者应把它们放在一个平稳的尺度与水平上衡量,而不要厚此薄彼。管理者应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提倡人性化管理,这两个管理方式并不矛盾。只有刚柔相济地管理酒店,管理者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地提高管理效能,实现酒店的奋斗目标。
(二)我国酒店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酒店在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制度化管理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制度僵化扼杀员工的创造性
现代酒店竞争比的就是个性化,因为在一些硬件设施设备上,其它的酒店都可以模仿.一家好的高档次酒店,必然要有优于其它酒店的优势,而且那是他们独有的,无法被模仿的。酒店制度会使酒店整体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但是制度是呆板的、僵硬的,酒店过于强调制度化,就会抑制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久而久之,酒店的整体运行就会陷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恶性怪圈。2.制度泛滥使其成为一纸空文
许多国有酒店,并不缺少文件化的制度,相反却是因为制度太多太泛滥,令人无所适从以及制度内容滞后等等。有些酒店制度制定完成后缺乏宣传和培训,增加了制度实施的难度。有些酒店没有考虑制度的连贯性,使员工实施时无所适从,并且矛盾重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酒店长期受“人情文化”影响等原因,酒店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这就间接地鼓励违反制度的行为,并使违反制度的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于是制度无法有效推行和实施,便成为一纸空文,束之高阁。
而就人性化管理来说,虽然比制度化更加富有人情味,更重视对人的管理,但在平时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酒店管理人员缺乏人本管理理念 在酒店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思想就是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运用物质的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仅靠物质激励只能换来一时的劳动热情,缺乏长期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员工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等倾向。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本管理理念,真正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酒店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旺盛的竞争力。
2.我国酒店缺乏人本管理人才 在20世纪80年代,“人本管理”风靡西方世界,是目前正兴盛于东方国家的一种管理文化。我国酒店虽然大范围的吸收了外来文化,采用“人本管理”的方式,开始重视员工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只重形式,轻实际,没有根据酒店自身特色进行修改,而是盲目的效仿,没有认识人本管理的内涵是什么,这主要是因为酒店缺乏人本管理的人才。
3.人本管理人才的培训开发体系不完善 现代酒店多注重的是效益,都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管理层人才的培养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员工的素质越高,流动率就越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酒店不愿意也不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酒店往往采取“现用现招”的短期选人与用人的恶性循环措施,酒店内部缺乏一套成熟的“人本管理”人才培养机制。4.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阻碍了人本管理在酒店业的发展 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于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不再将人视为毫无情感的工具,而是把人看作酒店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但是,目前大多数酒店都是从自身的经营管理去考虑,如何增加酒店效益,如何发掘更多的潜在顾客,并没有考虑到员工物质生活、精神等需要,员工的服务也仅仅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四、协调酒店人本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酒店中的员工,实际上就是酒店的形象代言人,他们代表酒店去接待每一位宾客,如何使员工轻松、愉快地扮演好这个角色,并提供发自内心的微笑服务和尽善尽美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物超所值的高标准服务,这就取决于管理者对“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在“人本管理”中,酒店要从以“管理者”为中心转向以“员工”为中心,酒店的计划、决策、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都要以酒店员工出发。具体地说,酒店可以设立总经理接待日或者总经理信箱,为员工提供抒发意见的渠道;设立“员工建议奖”,鼓励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且重视员工所提出的建议;管理者可以深入基层,切实地体会员工的意愿和需要,关心并尊重每一位员工,利用一切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忠诚员工,只有这样,酒店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规范酒店的各项制度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规范化的制度,“人性化管理”也必须以规范化的制度为基础。没有制度的管理,就会出现只讲求人情或者裙带关系的情况,就难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就会挫伤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缺乏规范化制度,人的弱点和非理性行为就得不到约束,这必然会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工作的无序化。但制度本身是一种理性化的规范,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对人有激励作用的管理艺术,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融合,才能使员工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规范服务。
(三)重视员工培训
“培训”是一种增强酒店竞争力极有效的途径。专家们一致认为,员工的素质培训是酒店成功的必由之路,高质量的培训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因此,成功的酒店都将员工素质培训视为酒店管理的重点工作。培训员工,不仅能为酒店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酒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有志于酒店业发展的优秀员工,他们会选择能给予各种培训的酒店,从而促进他们的事业发展。对于一些制度僵化的酒店,培训可以使员工更快更好地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巧,培训期间还可以促进各部门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使工作氛围更加融洽。酒店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式,为员工选择最适合他的工作岗位,让员工感觉到酒店的关怀。同时,员工心理问题已被提升至当今各大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酒店应重视员工培训,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改善员工因为工作疲倦而带来的心理疲倦感。酒店在培训过程中应做到: 1.坚持方法多样化
酒店可采取服务质量分析、有计划选送培训、举办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技能比赛、管理及服务知识测试、工作讲评、经验交流、岗位交叉培训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酒店理念、职业道德、服务技能、综合能力等内容的培训。
酒店通过实施员工素质培训,使各级管理人员成为富有远见卓识,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善于综合、组织与沟通等特点的优秀管理者,使酒店服务人员成为热情、细心、周到地为顾客服务的优秀服务者。成功酒店的员工们往往将员工素质培训称之为酒店给予员工的最大“福利”和关心。
2.采用“岗位交叉培训法” “岗位交叉培训”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适用的好方法,它是一种让员工通过接受额外服务技能的培训来满足员工适应多个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方式。在旅游旺季业务量突增,或员工生病、休假以及顾客额外需求导致酒店内部出现工作缺位时,能够及时弥补;减少了员工长期重复同样工作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增加了对工作的新鲜感,提高了工作的热情。
马里奥特酒店集团采用交叉培训管理模式后,进行了大规模减位政策,压缩30%的管理职位,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大大减少,每年的净收益增加10亿多美元,并使员工岗位配备达到最优化。威斯汀酒店实施交叉培训后,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优质的服务已经从顾客的信息反馈中得到证实:82%的顾客有再度下榻威斯汀的打算,87%的顾客准备把威斯汀推荐给他人,这无疑验证了交叉培训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四)改变传统的薪酬设计理念
传统的薪酬体系未能体现“兼顾公平、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因而难以充分发挥薪酬体系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薪酬体系必须与员工的能力和岗位业绩直接挂钩,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以能力、业绩为核心的价值薪酬体系引入员工的认识环境,使员工意识到个人利益与酒店利益的一致性,明确酒店对员工所寄予的期望。如威斯汀酒店成功地使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司战略、与核心价值薪酬体系保持一致,4年来利润一直保持增长,顾客满意度很高,忠诚顾客也不断增加,同时员工流失率相对较低。
五、小结
管理是企业获取效益的手段,企业要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仅靠增加物质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全面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现在,人本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提出的管理理念。因为在整个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主要还是人,尤其在酒店服务业中,连产品的提供和被提供者都是人,企业如果不能做好人的工作,就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管理目标,从而也就不能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而单纯只用人本管理,无限地宽容,就会导致惰性的滋生、心理需求的膨胀和责任心的减弱,所以酒店应该坚持人本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用人本管理留住酒店优秀人才,用制度化管理规范酒店各项工作,只有这样,酒店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取最大的利益。致谢:
本篇论文从选题到定稿,都是在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谢老师,是她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感谢她耐心的辅导。
注文: ①孔丘,《论语》,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7,126-383。参考文献:
[1]付钢业,现代酒店服务质量管理,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7,197-206。[2]郭强,酒店管理原理与实务,北京,中国旅行出版社,2007、6,259-262。
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 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业主;关系
1.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定义
1.1物业管理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简称物业公司。物业公司是专门从事地上永久性建筑物、附属设备、各项设施及相关场地和周围环境的专业化管理的,为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物业管理公司必须由明确的经营宗旨和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管理章程,能够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法律责任。物业公司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运行。
1.2业主
业主是在区分所有建筑物内或者在一个建筑区划内拥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有建筑物空间或者房屋的所有权人。业主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可以是本国公民或组织,也可以是外国公民或组织。业主是在区分所有权制度下的一个法律概念。
1.3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
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是由物业管理的性质决定的。物业管理具有服务性,因而物业管理公司也具有服务性。物业管理公司不生产产品,而是提供服务,享受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物业管理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物业管理公司是按合法程序建立,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为业主和租户提供综合服务和管理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企业的主要标志是:拥有一定的资金和设备,具有法人地位,能够独立完成物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等。
第二,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性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物业的管理和提供的多种服务,为业主和租户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幽雅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物业管理公司作为非生产性企业,主要是通过对物业的维修养护、清洁卫生以及直接为业主和租户提供服务来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
第三,物业管理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某些行政管理的特殊职能,因此它是现阶段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发展中,某些管理的职能和职权并没有完全转轨和明确,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在向业主和租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部分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管理的职能,例如大厦的质量安全、住宅小区内的市政设施等等。
2.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关系
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的委托,对其物业实施管理与维修,对业主提供各种服务。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关系是委托与受托、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目前的物业管理公司很大一部分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组建的子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建成房屋后,将其交由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还有一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由原房管部门中剥离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竞争机制的建立,这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物业管理公司为业主进行管理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合时代的要求。随着招投标机制引进物业管理行业,业主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多的尊重,物业管理公司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投标竞争。在这种“双向选择”之下,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保证工作质量;业主与物管公司是相互独立的,业主委托物管公司代表业主从事某类活动,这实质上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不是民法意义上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业主被称为委托人,物管公司被称为代理人。
委托人想使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我们应明确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通过对物管公司(代理人)与业主(委托人)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代理人的目标是追求自身收入或期望效用最大化。而委托人的目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如何使预期损失(如火灾、盗窃、污染等)最小化;另一类是如何使其预期效用(如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服务等)最大化。
3.如何协调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关系
3.1明确双方定位,利益共享
关于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在总体层面上,《物业管理条例》中已确认了两者是两个独立平等的民事主体;在经济层面上,是两个合同当事人的平等关系;在劳动关系层面上,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平等关系;但是在社会层面上,人们受旧的传统思维影响,在观念上使得双方原本平等关系的地位产生错位,部分业主采取了拒绝的态度,给物业管理活动增加了困扰。因此,明确双方的定位,是处理好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关系的前提。
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虽然在经济利益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人们常常忽视了物业管理活动中推广的“合伙经营”的理念。双方的思维都单方面地局限于一般的商品交换,遵循着市场经济原始规则,即“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势必造成双方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
3.2建立互信机制,共存共荣
有了“利益共同点”,只有彼此“互不设防”,互相信任,真诚合作,才能达成共同目标。因此,建立一种互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不论是物业的所有者,还是物业管理服务的经营者,达成共同利益是永恒的原则。不论是物业管理企业还是业主,都应该以“合作伙伴”的姿态出现,站在公正、诚信、互利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双方关系时,应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采取包容,互让,友好的态度。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正确对待业主的利益,要把业主利益摆在首位,力戒追求现实利益的短期行为。应在提高服务品质与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档次、推行“品牌”效应上下足功夫。要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肯定和树立“业主至上”的观点,认真对待和处理业主的诉求。同时,要在提升一线员工素质上下足功夫,动用企业的一切资源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促使员工有效地与业主进行沟通。
和谐的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双方都将对方作为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共同使业主委员会成为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反馈体系,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桥梁”和“润滑剂”作用。在业主委员会这个平台上,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共处、共存共荣。
3.3促成交流沟通,完善法制
沟通是把思想、情感、知识、信息等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交流的过程,它是增加感情、拉近距离的有效手段。因此,不管是物业管理企业还是业主,都应重视和加强彼此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关系融洽、和睦共处。
由于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国内推行时间还很短,为了保证其健康发展壮大,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是前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地方性法规的建设,细化条款,简化程序,增加可操作性。此外,应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强化行业协会指导协调功能和“桥梁”的作用,才能确保物业管理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
总而言之,要处理好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关系只要思想观念端正,并且巧妙地利用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就一定能够做好物业服务工作,就一定能够提升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就一定能够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实现物业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颜哲,魏锋.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化分析.重庆建筑大学报,2000,22.
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 篇4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的关系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后, 可以得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会计作为财务处理的核心, 并且可以积极反映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而财务的职能是以资金为基础。因此, 可以认为会计的任务是为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信息与方式。所以, 只有将企业内部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结合到一起, 才能实现理想化目标。由于会计与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对这两个部门进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管理。
由于企业的各种行为都是以资金为基础的, 具体包含了资金的消耗、分配以及获取等行为, 而财务管理就是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财务关系的定义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由资金责权、资金分配以及资金所有权而构成的一种特定关系。可以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与目标是对资金活动的情况与规律进行监督, 而监督的行为主要包括组织、反映、计划、调节及监督等行为。那么就要去企业中的会计管理给予财务活动提供一些基础功能。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了企业会计与财务能否共同发展, 因此, 会计不但可以对经济关系进行合理的反映, 同时在利益关系方面也可以很好地展现, 进而达到对经济主体的财产安全进行保护的目标, 同时还可以有利于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区别
(一)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产生背景与对象不同
具体来说, 财务会计的主要产生背景是以计量单位为货币而发展的, 并且可以很好的对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主体的活动行为进行监督与反映。值得注意的是财务会计是在经济管理的背景下而产生的, 那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企业会计对象的大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企业的发展中资金的运动的并不能对财务会计的对象进行完美阐述, 而企业资金运动的行为是信息, 也就是信息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对象。由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 因此企业中的绝大部分的财务活动都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于资金的回收。可以肯定的是在企业管理当中, 财务管理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它是在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可以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物质流, 也可以代表企业资金的流动状况。
(二) 两者的面向时间与范围和两者的职能不同
由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财务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业务不同, 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大部分职能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与管理。例如在企业筹集资金、使用资金以及收益资金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管理。总之, 在此背景下, 对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进行管理与决策时, 是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
(三)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不同
在企业的会计管理方面国家制定了统一的管理方案, 但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 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改动的。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准则, 也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层作为发展目标, 进而实现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总分管理, 达到企业自主决策的目标。
(四) 两者的管理目标不同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方面, 其管理目标是将企业的发展行为与活动进行科学地、准确地以及系统地展现出来, 进而达到企业信息与资料传达给企业的决策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对企业最大化的一种实现。
(五) 经济活动的最大化的结论不同
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在国家统一管理的情况下而实行的,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会计中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对企业没有什么帮助。此外, 在企业中的相同会计内容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对此进行处理, 很有可能存在数据方面的处理。正如前文所说,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着资金的管理等方面, 因此就受到企业投资风险、企业投资的报酬率、投资项目、企业股份分配政策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制约。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相比较来看, 财务管理更加灵活, 意味着财务管理的结论存在着多样化、适当化的特点。
(六) 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对此, 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会计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 并且对企业的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界定, 进而达到对优秀的个人素养进行培养的目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 由于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机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在具备相关专业方面的常识外, 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较高的决策能力, 同时还需要准则的判断力和察觉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进行准确分析, 真正在竞争之中抓住机遇, 做出大胆的适时的决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赢得主动权。
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的协调
(一)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协调的内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 在经营的过程中, 达到融资成本最小化、投资过程最大化以及现金流量最大化等目标, 进而达到更好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对此, 将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协调的内容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
1. 协调好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只有将各个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完美的协调, 才能达到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的目标, 对此, 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财务会计不但担任着财务的职责, 同时还有会计的功能, 因此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后, 才能实现企业内部完善的管理。同时, 财务管理的主要核心是以财务会计,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会计还会受到财务管理的影响。此外, 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主要的任务是对各个厉害关系之间进行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 同时向各个部门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也就是企业的会计管理, 主要是向企业的各个管理人员与部分提供相关的详细信息, 主要是完成了企业各个方面的相关职责。
2. 协调好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都是在相同情况下而发展的, 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帮助, 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信息, 进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也就是实现企业的最大化。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职责是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流转情况以及资金控制方面做好相关任务。同时, 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所需信息, 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提供更加详细的、准确的科学方式。
3. 财务是会计的基础, 财务也离不开会计
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离不开实现企业最大化效益的目标,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 财务会计无论对内对外都具有对企业内部信息的管理与提供的职责。也就是在企业运营中, 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都为企业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信息, 实现共同为企业服务的目标。
(二)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与财务协调的方法
1. 实现事前预测
在企业运营中, 对会计信息的整理时, 会计凭证是对采用会计技术对基础信息的来源进行确定, 同时也是企业会计数据库中最基础的信息来源方式, 并且还是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联系与协调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所实行的方式, 只有对财务会计借、贷方记录的凭证等几方面的内容, 因此这些部分已经满足不了对企业的发展。那么就需要从会计凭证的角度对输入与输出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与完善。在记录刑事方面, 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管理。首先, 是在对之前的财务会计科目进行完善的同时, 可以增加统计信息代码的内容, 进而达到在对企业管理的基础上, 实现为管理与会计的工作进行完善, 进而达到对日后工作的重复筛选加以避免;其次, 可以增加企业的备用信息栏, 也就是记录管理会计所需的非货币信息, 使会计信息更加完善, 整体提升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一体化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2. 决策阶段
从事中决策入手促进一体化财务会计的工作过程中, 采集基础数据的收集填写过程可以概括为会计确认和计量以及填制会计凭证的过程, 财务会计的分类账、总账和会计报表整理都可以看作是模型运算的结果。而对管理会计而言, 基础数据的采集过程就是对财务会计循环中的原始信息挑选的过程, 然后进行计算、对比、差异分析, 并产生相应的报告, 为事后分析评价做好准备。由此,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数据可以通过将原始信息源合并的方法达到一致兼容。基础数据的统一确定, 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事中决策的统一提供便利, 使二者的一体化更进一步。
3. 事后分析
从事后分析评价入手促进一体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一体化, 并非把二者机械地加在一起, 也不是为一体化而一体化, 而是把两者有机结合, 形成未整合前不具有的整体性质。这样在事后分析这个环节就要把整合后的整体性质发挥出来, 当然会计的工作也不能只局限于当下的记录与事前的预测, 同样要加大对事后的分析力度, 统观会计的各期数据, 对营业利润的增长与降低进行分析, 总结分析原因, 及时处理弊端鼓励优势。具体过程财务会计可以在财务方面进行分析, 管理会计仍然可以将侧重点放在企业管理, 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完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一体化。
四、结语
总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只有对企业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认识, 才能将两者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进而达到对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因此, 对于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内容:首先, 需要将财会进行结合, 虽然两者存在着自身的特点, 但是他们的管理对象存在相同之处, 因此可以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进行适当的融合。其次是大会计观, 由于企业会计的职能很大比例都是管理职能, 而在管理职能当中财务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分支, 也就是可以放在财务会计当中。第三, 大财务观点, 该观点主要是以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核心, 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包含各个方面的财务活动, 因此认为企业的财务会计也可以放在财务管理的范畴内。最后, 是财会并列观点, 该观点主要的思想核心是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并具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可以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放在不同类型当中进行管理。进而达到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进行合理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1) .
[2]刘旭涛.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10) .
[3]高松枝.浅谈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关系[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1) .
[4]严劲芳.浅谈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绩效[J].安防科技, 2006 (1) .
[5]黄国春.浅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1) .
[6]张兰芬, 郑凤波, 赵婉琪.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情 (财经研究) , 2008 (1) .
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 篇5
高校教育既有作为权利分级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作为教育科研为特征的教育管理体制,由于两者在管理主体、管理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高校教育就产生了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冲突点,两者长期共存于高校发展过程中,相互制衡,有时对高校教育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如何提升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协调关系成为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前提。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教育管理为持续增长的学生提供了重要教育保障,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师资配备、班级负责人构建等,教育管理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满足了学生教育需求,在这个层面上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前提。
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实施人才培养的支柱。
行政管理能够为大学培养人才创造平台,但大学首要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的学术、科研、实践等都离不开教育,行政管理创造的舞台需要由教育管理来实施,在这个层面上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培养人才的支柱。
行政管理是保障教育管理有序推进的保障。
教育管理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制度保障,而行政管理制度能够为教育创造和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依托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教育管理才能够得以科学推进,同时行政管理能够合理统筹人、财、物等资源,保证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不因缺乏资源要素而出现不顺畅问题。
从这个层面来讲,行政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保障。
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虽然关系密切,但也有质的差异,两者在职能、实施等环节存在显著不同,只有认清不同,理顺关系才能提升两者的协调关系。
3.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问题多数由行政部门制度政策,这严重背离了大学自主性的改革,也不利于高校学生自主性发展。
自主性是我国教育部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赋予高校的重要属性,但是我国高校自主性并没有完全落实好,教育行政管理权利依然过大、过死,学生外在性约束过多。
大学生依然是成年人,有能力对学习、生活、情绪等进行控制,因此,高校要把行政管理权逐步下放给教育管理口,充分富裕到每个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内在自我约束性,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战略目标。
3.2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固化问题突出
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大学生自己内心想学习、想看本书都偷偷找一个别人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学,生怕被自己熟悉的人看到。
这种学习心态和行为过于保守,方法单一,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学习行为往往事倍功半。
作为教育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有的持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心态,对权利和欲望的沉溺麻痹了自身对发展教育的追求。
有的教育管理者对上下级关系看得过死,过度注重权利等级而忽略了人性交流,这就使得整个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团队思想固化,对于教育或行政上出现的不属于“份内”的事情坚决不做,不属于关心的问题坚决不管,严格按照隶属等级推进教育任务,这严重造成了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封化。
3.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协调关系的对策
3.1以学生为本,去教育管理行政化
高校教育过程要理清权责,属于行政管理的教育管理不干涉,属于教育管理的,行政管理要逐步放权。
行政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交叉实施教育管理并未取得显著性效果,必须将这部分权利划归到教育管理层;教育管理者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角色和地位,充分把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只有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渴望,学生才能付出自己全身心的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教育管理者要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机制,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和共体的内部动机,以实现学生价值、理想、个人需求为动力,深入推进教育管理向以学生为本转变。
3.2注重教育管理实用性与行政管理民主性
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许多高校紧跟教育部政策大力开展改革活动,有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的却为改革而改革,关注点变成了教育者展现政绩的平台,完全忽略了教育培养人的实用目的。
因此,教育管理要转向培养人,重点关注当下学生就业问题,以“毕业有工作”的实用性推进教育管理深化改革;与此同时,教育管理实用性还需与行政管理民主性相结合,突出行政管理层的开放性,广纳贤言,摆脱过去专人专政、信息闭塞、思想陈旧等弊端,多与广大教育学者探讨交流,为有效推进教育管理适应性搭建好好服务平台。
3.3注重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人的心态转变”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 高校工会年度工作总结
★ 行政关系介绍信作用
★ 什么是行政关系介绍信
★ 行政关系介绍信写作
★ 干部行政关系介绍信
★ 工会行政补助申请书范文
★ 高校行政老师自我介绍
★ 高校行政个人工作总结
★ 高校行政教师年终总结
【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推荐阅读: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气和血的关系07-01
辅导员班级管理06-19
辅导员管理论文08-18
辅导员队伍管理08-23
如何管理好辅导员06-14
辅导员大学班级管理09-01
辅导员学籍管理论文06-28
学院辅导员管理办法07-29
学生管理辅导员工作思路10-14
少年宫辅导员管理制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