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行为(共11篇)
班级管理行为 篇1
万丈高楼平地起, 没有坚固的基石是不可能建成高楼的。一年级就如建筑师建筑高楼, 是小学阶段的起始阶段, 是以后学习知识的基础, 就如建高楼的基石一样重要。因此, 低年级的班主任, 其责任之重大是可想而知的。
今年的开学初, 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 面对一个39人的班级, 面对一张张可爱的面孔, 我深深感觉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和艰巨。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阶段,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只有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经过半年的教学, 对学生一些习惯的养成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1.课前, 要熟悉每天的课程, 在上课前要准备好要用的学具, 并且要整齐地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2.上课, 当上课铃声响起, 学生要快速走进教室, 这时只能听到脚步声, 不能有说话声, 要告诉学生上课的铃声就是让我们结束一切游戏准备上课了。走进教室时要轻声、快速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不要交头接耳, 小手平放到桌子上, 目视前方等待老师来上课。
3.听讲,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 经常有听课“走神”的现象;老师在讲课时, 有的学生在玩东西, 有的同学在偷吃小食品, 还有的学生和周围的同学讲话。对于学生出现以上的种种现象, 我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 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及时引导他们认真听老师讲课, 听别人发言。
(2)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活动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 听别人发言。如开火车游戏, 同桌同学、组与组之间, 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竞赛等。
另外, 同学发言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补充。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能尽快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专心听课习惯, 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4.写字, 对于刚刚学习写字的孩子来说, 握笔姿势、运笔姿势都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 学生写字时的姿势必须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为了怕学生忘记写字姿势, 我特意把一张正确写字姿势的图片粘贴在黑板的左上角, 时刻提醒学生。在学生运笔时, 我常常对一些写字有难度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使其正确书写生字。
5.课后作业, 从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中, 我发现了他们种种不良习惯。如作业不完成, 这还是好的现象;作业不写全, 这是留作业时不认真听课;留的作业自己不记住, 让家长打电话询问;更可气的是作业明明没写完谎称写完, 说作业写了忘在了家中等。对于以上这些现象, 我采取了一些方法:
(1) 对于不想写作业的同学, 我会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 哪怕他写很少的作业, 我也要从这些作业中找到优点进行点评。如:“某某同学虽然今天没有写完作业, 但他所写的作业, 字迹清晰、工整, 值得表扬, 如果照这样写下去, 都能写完, 该多好啊!”听到我的评价, 那些没写作业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同时我也观察到了, 他们的脸上展现出了想写作业的意愿。
(2) 对于老师留作业不认真听的同学, 我一方面和家长沟通, 让家长不要替孩子询问作业, 避免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 一方面, 在留作业的时候,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讲, 否则不完成作业就会得到批评, 这样双管齐下,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3) 对于说谎的孩子, 他犯了两个错误, 一个是说谎, 一个是不写作业, 谎话连篇, 强词夺理。记得有一次, 我留了一些写拼音作业, 第二天早晨进行检查, 当我检查到一个小女孩的作业时, 她很平静的说:“老师我的作业忘家了。”我问:“你写了吗?你真的忘家了?”她说:“老师, 我写了, 真的忘家了。”我又问:“你写了, 老师相信你, 你放在家里哪了?老师打电话叫你妈妈给你送来?”这时只见她很委屈的说:“老师我是写了, 忘记放在了家里什么地方了?”这时我拿起手机做准备打电话的样子, 只见这个小女孩立刻泪如雨下:“老师, 我……我没有写作业, 您别给我妈妈打电话了。”同样是这个女孩, 中午快放学了我留了一些作业, 我说:“谁先写完谁就出去玩准备吃饭。”下课铃声一响, 只见这个女孩蹭一下就跑出了教室, 这时她的同桌就告状了:“老师某某没写完作业就出去玩了。”我立刻叫学生把她叫进来, 只见她说:“老师, 我写完了。”我问:“在哪呢?拿来给老师看。”她拿来了一个本子说:“老师, 作业在这里。”我翻开本子, 就只有一遍的作业, 根本就没有写完, 我问:“你不是写完了吗?怎么只有一遍。”她狡辩说:“老师, 我是写完了, 在本子上呢。”我说:“在哪里?你给我找出来。”她不断的翻着本子, 不断地说自己做完了, 可是在本子根本看不到作业的影子。遇到这样睁眼说谎的孩子我采取的办法是:其一, 耐心地和孩子交流, 不要让孩子对老师产生恐惧。其二, 给孩子讲关于说谎带来的坏处的故事, 使其明白说谎是多么的可怕。其三, 与家长常沟通, 时常关注孩子的变化, 使其改掉坏习惯。经过这半年的教导, 学生有很大的进步, 不说谎了, 也积极的写作业了, 并且每次都愿意让老师和组长检查作业。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 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 作为班主任, 我们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 要常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有了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自然会好, 学到的知识会更牢固。
班级管理行为 篇2
康永顺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结合我校培养全人的育人理念,我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我为创建优秀班集体而努力。
一、树立威信“征服”学生
班主任威信是班主任具有的一种感到尊敬和幸福的精神感召力量。在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底子去“征服学生”;要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有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言必行,行必果。与学生相处更是言而有信,实事求是,凭借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我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二、进行常规教育渗透教育理念
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为使学生早日适应生活,我把学生当客人,开学第一天,学生集合全后,为了学生以后能尽快熟悉我们的校园,我带领全班同学把学校参观了一遍,(包括伙房、宿舍、实验楼、厕所等等),同时给学生讲解了我校的楼道文化。在军训期间带领学生《一日常规》使学生知道在校的一天各个时间应该干什么而不应该干什么;通过常规教育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我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反复纠正和强调,直至全体习惯为止。同时向学生渗透做一名合格初中生必须学会做人的养成教育理念;让他们树立爱校爱师爱自己的思想;让他们树立“今天我为镇中自豪,明天镇中为我骄傲”的感恩教育理念。为此,开学初我紧跟班、紧抓干部、紧管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教育素材,给入校新生“洗脑“,让他们迅速适应生活,扬起生命的风帆,建立正确的成长坐标,设计好自己的理想大学,然后为此而努力奋斗。
三、实行班级量化管理客观评价学生。
通过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在第一个主题班会,全班共同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级卫生扫除分工细则》。其中《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分学习、纪律、卫生、安全、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量化,一月一总结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成长档案,并与每学期个人综合素质评定挂钩。班级量化管理的实施,使我班各项工作都走在年级前列,各项活动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出现问题有章可循。执行时一碗水端平,对待学生一律平等,没有厚薄远近之分,论事不论人。对每位学生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教师行为 篇3
一、自定规则,让我做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要给孩子以平等、公正、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师幼共同商量讨论,能使幼儿明白我们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能更加理解其中的道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执行规则的最好办法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
二、晓之以理,榜样促进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室在幼儿园的二楼,每次幼儿去做操、晨间锻炼都要上下楼。为了避免出现推推碰碰的现象,我们先让幼儿自己讨论,应该怎样上下楼,为什么要这样,让幼儿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此后在每次上下楼梯时,让幼儿按照自己提的要求去做,并及时请幼儿开展“谁最棒”的讨论。对能让教师和小朋友放心的幼儿,适当给予一些小礼物,以示鼓励。于是大家争着做最棒的人,于是我们的上下楼梯井然有序。我们还通过每周评选“礼仪之星”,以榜样的作用来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更好地促进常规的建立。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一段时间后,通过表扬、鼓励、肯定等方法,使幼儿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我们协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上下楼、进餐、午睡的习惯,加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为其顺利的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了道路,同时这些习惯的培养也为教师实施教育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言而有信,信而必实
陈鹤琴先生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将会深刻地影响儿童。”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甚至是同伴间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与此同时,老师说话要算数并说到做到。比如老师答应过小朋友在表现好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小奖品,那么老师到时就一定要准备一份,让小朋友真切感受到老师是说到做到的,要不然他们会失去行动的目的性,觉得老师只是随意说说,他们便没有了动力。
四、持之以恒,反复实践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班级管理行为 篇4
随着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学班主任所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中学班主任制度也不断变革。优秀的班主任是班级团结的核心,促进班级整体积极向上,促进形成先进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归属感。中学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管理中起着统领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班主任自身行为品质及其影响力对学生行为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中学班主任总体的职责变化及其引起的问题,进一步重点分析了班主任的影响力及其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方面作用。本文研究成果为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各项事务及促成学生规范行为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学班主任职责变化及存在问题
中学班主任制度的的创立是为班级合理管理与有效规划提供方便,班主任在班级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班主任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而职责变化也带来许多后继问题。这里总结班主任职责变迁所引起的问题。
(一)班主任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
中学生个性鲜明活泼好动,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叛逆心理强,这对于班主任管理是巨大的挑战。班主任需要保持班级的活力又必须合理控制学生行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苛刻,部分班主任甚至对学生使用暴力,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所长,逆反心理加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新时期,班主任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班主任应花费更多时间了解每一位学生,积极引导。由于许多中学班主任年龄较大,思想相对落后,不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对于犯错误或者违反班级行为规范的学生不能进行良好的说服教育。年龄小的班主任虽然思维活跃,但是经验不足,容易冲动,有时候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导致班级混乱,出现所谓的“学生事故”。
(二)管理方式与教育观守旧
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班主任要求学生绝对最重师长,但是长期培养出来的学生显得死板,抑制了创造力,缺乏独立自主的动手实践能力。班主任的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和学生交谈,激发学生想象力,避免造成依赖性。另外,班主任并不需要为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所谓授人以渔,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调查发现,某高校创建特色教育平台,学生自己管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管理方式是可以被中学班主任借鉴的。
在教育观方面。班主任不能只抓成绩,学生目前的成功与未来的成才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巨大的约束作用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不一定在未来自己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许多班主任一味追求班级成绩突出,限制学生玩耍游戏,这违背了素质教育与国家办学的使命。班主任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积极引导,重视心理健康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三、中学班级管理注意事项及行为规范
中学班级管理事项包括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规则,学生整体素质及在各项事务中的成绩及班级影响力。班主任在这些方面的引导作用将是区别好与坏的班集体的重要因素。下面分析这些方面具体内容。
(一)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即班级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班级处事的共同观念。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较为活跃,价值观念还没有确定行程,对于班级整体利益的把握不够充分。班主任通过介绍可以帮助班级行程合理的价值观,促进班级的凝聚力。
(二)班级管理规则。班级的规则通常是有班主任制定,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的一种规则。包括班级事务的处理办法,如何决策,如何获得较大的利益等。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听从学校的规则,制定自己的规则,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将规则落实,在具体事务中还需不断调整,使班级的利益最大化。
(三)学生整体素质及班级影响力。这是班级事务的重点,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班级的整体素质就要求每位学生素质达标。班级整体素质包括班级整体学习成绩、各项活动表现、劳动卫生情况等。用哲学原理解释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管理,部分的作用之和会超过整体,在班主任的领导下,每位学生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充分发挥所能。
四、中学班主任的影响力及作用分析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还没有形成确定的价值观,面对新鲜的世界和周围的环境通常充满好奇和害怕。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学生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加之叛逆心理的出现,容易偏离健康的成长轨道,不仅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能保证,还会影响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作用就会突出,相对普通教师,班主任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明确该生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具体的说,在学生成绩和学生素质方面,班主任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应该了解每位学生,尊重学生,做到说服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班主任的言行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行为指南,学生对班主任充满尊敬,并自觉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提高认识。
五、结束语
班主任扮演的角色是班级的统领者,但是按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虽然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优秀良好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应抓住主要矛盾,做好学习工作力求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影响力。
班级管理行为 篇5
(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 黄爱铭 225009)摘要:由于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原因,幼儿园里有行为偏差幼儿的出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教育和班级管理对于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和情感障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表现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的正常管理、日常管理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行为偏差 班级管理
现在人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由于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原因.有行为偏差幼儿的出现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教育和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班级管理对于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和情感障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表现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的正常管理、日常管理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化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行为和情感“同归”尽一点绵薄之力。
1.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有行为偏差幼儿是指具有较多行为偏离正常的幼儿。这些幼儿的教育比较棘手,收效甚微,令家长、教师头疼。因此,要教育好有行为偏差幼儿,管理好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班级,必须首先弄清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表现和产生的主要原因。
1.1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表现
有行为偏差幼儿主要在社会行为和情感方面出现问题.行为方面往往表现为脾气乖戾、攻击性强、粗暴无札、说谎、逃学、懒惰,情感方面则主要表现焦虑、恐惧、抑郁、选择性缄默和人际交流困难等,与同龄人和长辈、教师出现交流上的障碍。一些人认为,有行为偏差幼儿由生理和智力方面的原因造成。其实,更多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症结不全在于生理与智力缺陷,有时主要在于心理方面的障碍。与正常幼儿相比,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行为表现往往会出现三个方面的不协调,即为与年龄特点不协调、与外界环境不协调、与行为规范不协调。
首先,与年龄特点不协调。幼儿的行为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必须同其他同龄伙伴“群处”,在同龄社会中认识处理人际关系的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逐渐学会适应共同的行为方式、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培养共同的行为习惯,并学会从同伴的评价信息中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与同龄人玩耍变流中得到精神满足,逐步从对成人的依赖过渡到独立。
其次,与外界环境不协调。一些有行为偏差幼儿表现为“社会早熟”,但这不是自然的成熟,是少数方面早熟和多数方面不成熟的矛盾冲突体。这些矛盾冲突往往表现为模仿能力强而判断能力差、好奇心强而思想内涵浅,渴求独立的欲望强而社会阅历浅。他们渴望成为大人,并常常感到自己已是大人,表现为对同龄幼儿的外界环境不协调。
另外,与行为规范的不协调。而有行为偏差幼儿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染上了某些坏习气,总与行为规范有所偏离,而少部分教育者和家长对有行为偏差幼儿教育缺乏信心、耐心和合理的方法,导致问题严重,错过了最好的矫正机会。因此,对有行为偏差幼儿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止。
1.2 有行为偏差幼儿产生的原因
幼儿心灵如同一张洁白的画纸,画的好坏取决于家庭、杜会和幼儿教育者手中的画笔。因此,有行为偏差幼儿产生的原因任于三个方面。
一是家庭环境。在我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除了在校,绝大部分时间与其相处的是成人,媒体上接触的大多是成人,模仿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言谈举止成人化。加之家庭教育违背幼儿心理年龄的特点,导致这些幼儿产生对人冷漠、性情孤僻等“情感饥渴”症。如性情变得孤傲、任性、唯我独尊,有的甚至变得多疑、嫉妒、胸襟狭窄,陷入了我行我素的孤立封闭境地。
二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到幼儿的各个方面,由于幼儿模仿能力强而判断能力差。好奇心强而思想内涵浅,渴求独立的欲望强而社会阅历浅,使得其无法对各种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各种不良思想和信息对就会乘虚而八,刘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及叫发现和加以纠正,累积下米就可能会造成有行为偏差幼儿的出现。
三是幼儿园的教书育人环境。一方面是极少数教师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对有行为偏差幼儿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发现收效甚微时,出现畏难情绪,放弃了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教育,听之任之;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有很强的责任心,但工作方法不当,工作能力有限,造成行为偏差幼儿的产生和问题的加重。
2.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管理
有行为偏差幼儿出现后,往往会给家庭和班级带来很大的负而影响.如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发现有行为偏差幼儿出现之后都不能怨天尤人,必须正视现实,研究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矫正和管理。从教师角度讲,有行为偏差幼儿把教育必须放在整个班级环境中进行,因此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管理,实际上与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挫度上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教育和矫正,就是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的管理。
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的管理应主要从二个方面进行。一是班级正常管理;二是教育教学的管理;三是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
2.1 班级正常管理
2.1.1 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的特点
与正常班级相比,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差异性、多层次性和个别性。有有行为偏差幼儿发展异常,在教育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习内容上和正常幼儿有一定差异,因此班级教育具有多层次性,教育的个别性和更加明显。
二是对师资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更人的热情,对有行为偏差幼儿具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还要求教师了解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特点,掌握相关的教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二是班级关系的复杂性。在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班级中,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关系更为复杂。教师要同时面临正常幼儿和有行为偏差幼儿,正常孩子要面临正常幼儿和有行为偏差幼儿,有行为偏差幼儿要面临正常幼儿和象自己一样有行为偏差的幼儿,因此关系更为复杂。
四是家长的高参与性。对有行为偏差幼儿,家长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调也显得更为重要。
2.2 班级常规管理
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班级管理应体现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和高效性的原则,采用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和目标指导法等多种方法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进行高效的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具体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体现主体性、整体性、参与性和高效性的原则。教师要明确对班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了解和把握班级的各种管理要素,正确处理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创立良好的熏陶氛围和约束机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全面管理和个别管理相结台。制定合理的管理 2 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严格和灵活实施计划,特别要重视管理过程中的检查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日标和计划。
二是多种方法相结合,优化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采用规则引导法,制定简单而明确的规则,给幼儿(特别是有行为偏差幼儿)充足的实践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并成为自己的潜意识。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密切关注幼儿,特别是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情感表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移情训练,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理解他人的情感,了解他人的处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强化幼儿间的互动,适时、适度地给予互动指导。树立公正、权威、健康、形象、具体的榜样,让幼儿,特别是有行为偏差幼儿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并从心里共鸣逐渐过渡到行为的响应和共鸣。帮助班级建立明确、具体和具有吸引力的班级目标,针对各个幼儿,特别是有行为偏差幼儿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目标,强化目标趋向意识,采用激励等多种方法,促进班级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2.3教育教学管理
2.3.1一日生活
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有行为偏差幼儿的同归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师不仅要更多留意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生活,从洗手、洗脸、漱口、大小便、睡眠、穿脱农服、整理床铺、进餐、饮水、个人卫生习惯、环境保护意识等生活的各个环节给予有行为偏差幼儿更多的关心和指导,还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有行为偏差幼儿和正常幼儿多接触,培养感情,学会如何交往.真正发挥主流环境的优越性,同时也要发挥游戏在回归对有行为偏差幼儿中的作用,让有行为偏差幼儿和正常幼儿通过游戏融合在一起,让有行为偏差幼儿充分体会到交流的乐趣、和人家和谐相处的乐趣。对于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情感问题,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之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2.3.2教学
与正常班级相比,有有行为偏差幼儿班级在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羞异。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注意到正常幼儿和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教育目标的差异性、有行为偏差幼儿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正常幼儿和有行为偏差幼儿教育目标的融台性,协调好正常幼儿、有行为偏差幼儿及两者的共同教学计划。尽管有行为偏差幼儿有特殊的需要,但他们的成长模式和正常幼儿有着共同的模式,不能脱离正常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文化课的安排上应尽可能和正常幼儿一致。但与此同时,要着重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生存技能的培养。采用师——幼互动、师——家长互动、幼——幼互动和家——幼互动多种教育组织形式相结合,促进有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班级教学。
2.4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
2.4.1教育理念的统一同步
对有行为偏差幼儿的教育理念应该是:1.接纳有行为偏差幼儿。幼儿行为和情感出了问题,不要惊慌失措。幼儿有问题,并不表明他和其他幼儿就有多么的不同,其行为只不过是暂时偏离正常的轨迹而己,极少存在绝对的幼儿心理适应不良症状,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行为和情感的同归。2.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行为偏差幼儿出现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可拖延时间。3.必须运用科学的矫正和回归方法。在调查、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诊断幼儿作为教育主体本身存在的认知缺陷。从幼儿的原有道德认知结构和已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出发,在幼儿参与的主体教育活动中,解决新、旧道德认知矛盾,在可接受性和可知性的教育内容中,促进学生原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向预定的教育认知目标启动,让孩子在参与中感知自己的认知缺陷,消除唯我独尊的意识,产生对自己对环境的正确客观认识,自己完善自己。4.幼儿园和家长协调参与。要制定共同的协调的幼儿“回归”计划,给予特别的支持和帮助,创设有利于有行为偏差幼儿“同归”的教育生态环境。
2.4.2安全工作的配合协调
与正常幼儿相比,有行为偏差幼儿由于其行为和情感出现异常,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人人增加,在安全方面要格外留心。要从生活和教育管理各方面给予重视和关注,对正常幼儿要强化安全意识,教给其处理与有行为偏差幼儿之间关系的方法,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2.4.2加强幼儿同和家长的沟通
家庭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问题的出现与家庭类型、文化水平、家庭氛围、父母的投人和父母的期望都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有行为偏差的幼儿,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一个健全和谐的家庭。
2.4.3加强家长间的沟通
让一个或几个正常的发展较好的幼儿与有行为偏差幼儿结成对子,能够帮助有行为偏差幼儿形成正常的幼儿责任感,带动和促进有行为偏差幼儿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摆脱不良的社会行为习惯和情感障碍,学会相应的社会交往方法,从而达到“同辈指导”的功效。但这需要正常幼儿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加强有行为偏差幼儿和正常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有行为偏差幼儿的“回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有行为偏差幼儿的班级管理具备自身的特点,不仅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掌握,同时也要求教师、家长、有行为偏差幼儿和正常幼儿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我们相信,幼儿出现了社会行为的偏离和情感上的障碍,并不表明他们和其他幼儿就有多么大的不同,其行为只不过是暂时偏离正常的轨迹而已,通过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联动和努力完全能够实现行为和情感的回归。
附:联系地址:扬州市大虹桥路10号 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
班级管理行为 篇6
一、创设环境、减少刺激,在规范中弱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要针对幼儿的需要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减少刺激,规范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弱化幼儿攻击性行为创设条件。
首先,我们要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阻止幼儿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冲突和摩擦。托班的幼儿年龄小,我们在提供玩具时,要充分考虑孩子具有占有意识的特点,做到数量充足,提供的都是人手一份的平行玩具,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
其次,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采用说教的方式,以说教移情为主,使儿童感到内疚,有助于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
二、优化策略、寻求途径,在引导中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必须依托幼儿的年龄特征,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发展,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矫正。如:托班幼儿缺乏知识经验,自控能力较弱,社交技能与说平也比较低,所以当同伴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经常会因为缺乏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策略,而采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因此,当儿童遇到无法解决的社会性冲突与矛盾时,我们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矫正。在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价值澄清、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谈话活动、情景表演、故事讲述等,组织儿童参与讨论、学习、观察,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鼓励儿童使用非攻击性的方式,如等待、合作、谦让等,减少和避免攻击性行为。
当然,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板脸——隔离——再引导的教育策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对比较冲动、不冷静的幼儿,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做冷板凳”的惩罚,让其独自呆在单独的房间里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这样即可以使孩子体会到是攻击性为发生后的不良反应,也可以有机会其平静,以便进一步与他交谈,但是,运用该法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让其“坐冷板凳”,在帮助其认识错误后要解除惩罚,而且要注意安全,时间不宜过长。
三、家园共育、创新平台,在合作中建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支持者与合作者,有的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放任都可能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的家长采用惩罚和高压统治的方式来教管孩子的,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他也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了侵犯、攻击他人的模式。所以,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教育,需要家园共同完成,所以家长一定要与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要求上达成一致,在合作中建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首先,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转变其教育观念,对儿童不能过分宠爱,要培养他们责任感、同情心和自立意识。我从科学的角度向家长介绍了溺爱的弊端,并对如何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还可以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等。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他人对其攻击性行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有爱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建立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其次,家长还可以运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帮助幼儿选择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动画片等影视作品时,一定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其选择能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关心、温暖、团结合作精神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减少和避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高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总之,作为托班的成员,每个幼儿都有差异性,教师与家长要正确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對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运用有效的策略、家园合作,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转变为积极向上的亲社会行为,从而优化托班班级管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行为 篇7
网络文明是人们对网民网络行为的基本看法, 是对网民在网络过程中是否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是否表现为应当的行为的道德价值认识和评价。网络文明环境是一种文化环境, 也是一种网络文明, 网络文明的内容包含有积极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网络价值观和网络人格等。校园网络文明环境是指以师生为主体, 以网络系统为基础, 使先进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不良信息有效控制, 安全、法治、有序,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种育人新环境。
二、高职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
1. 学生上网的目的性缺乏, 网络使用不成熟。
学生网络行为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其网络行为通常会在高兴、烦闷时, 在兴趣相近的群体中, 且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发生。在网络上, 学生忽视网络的学习功能, 不是通过网络来学习、查资料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而是关心网络的娱乐功能。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习惯及自觉性较差, 学生的上网行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 在网络使用上具有不成熟性, 有的学生还登录非法和不良站点。他们由于缺乏学习上的压力,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 常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中。更有学生故意旷课, 到网吧或在宿舍不分昼夜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影、网络交友, 将网络世界视为现实生活, 缺乏健康的人际交流,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 学生缺乏科学引导, 沉溺网络虚拟化。
许多学生从初中进入高职校后, 不能适应需自我掌控的高职校生活, 加上缺少父母和老师的监管, 上网便利, 使他们迷恋网络上的虚拟社交, 把时间浪费在虚拟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网络游戏中。这些学生多集中在宿舍、网吧和电子阅览室上网。现在许多学校无线网络的覆盖, 也给学生使用多种上网终端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 但他们在上网时缺乏理性的目标和科学的引导, 学生在上网时, 多是玩游戏、聊天、发微博、
浅论对标管理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陈景贤
(宿迁学院二系, 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尝试将对标管理引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 探索对标管理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明确了高校党建工作要采取“着眼于高校内部对标”和“着眼于高校之间对标”的两种方式, 形成了“寻求标杆、对照标杆、全面达标、持续对标”的四步实施方法, 并探求高校党建工作对标管理的组织形式, 从而阐述了对标管理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对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国际管理学界把对标管理称为21世纪三大管理工具之一。对标管理学说认为, 大多数组织的流程都有相通之处, 因此可以寻找在某看小说等, 很少在网络上开展学习与研究, 往往使得他们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
三、高职学生不文明上网的具体表现
1. 缺乏责任感, 违反网络道德。
现在的高职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 适应学校集体生活的能力较差, 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比现实社会的交往范围更广, 大家进入网络后, 容易摒弃任何道德和法律的规范, 丧失起码的义务和责任感, 出现人际关系的扭曲和精神上的虚幻。由于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匿名, 使得他们的责任感弱化。他们自认为匿名后的言行不会受到追究, 因而出现不负责任的言行。他们有时出于显露自己能力、报复、泄愤等动机, 借助公开、便捷的因特网, 将未经思考、子虚乌有的信息发布到网上, 对他人进行诽谤, 甚至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 侵犯他人电脑, 实施犯罪。这些行为, 伤害了自身也侵害集体、他人的利益, 违反了网络文明道德和法律规范。
2. 禁不住诱惑, 沉迷虚拟空间。
网络本身没有好坏和善恶之分, 如果使用的对象不具备一定的辨别力和判断力, 则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 就必然有好坏和善恶。学生思想单纯, 在接触网络后, 很容易随意将自己的情况透露给网友, 而对网友的谎言却信以为真, 最终上当受骗。也有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社会中, 会在网络上追求自己在现实世界上得不到的东西, 偏离主流社会, 进而出现许多行为问题。有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科学的休闲观教育, 禁不住虚拟网络的诱惑, 常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网络论坛。
四、规范学生上网行为, 构建网络文明
班级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平台, 担负着规范学生上网行为,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文明教育的任务。学生网络文明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班级要做好这项的工作,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 增强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网络道德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起作用, 网络环境的松弛对学生的道德自律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由于缺乏控制力和判断力, 容易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迷失自我, 往往会被网络不文明环境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并不意味着“虚无”性, 网络使用还是要贯彻“诚信”原则, 互联网上的行为必须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破坏互联网必会受到严惩。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使用网络在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 应尽量避免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按照网络道德规范的普遍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其实, 网络虚拟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35-0000-00
些活动、功能、流程等环节上表现优异的组织, 以其绩效及实践措施为标杆, 并将自己的绩效与这些标杆组织进行对比, 对自身进行持续改进, 从而缩小自身与相类似组织之间社会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是相通的, 我们可通过在学生中积极倡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帮助学生调适虚拟世界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教育他们对现实社会道德的正确理解。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提高其网络自律意识。
2. 培养班级网络应用骨干。
班级可针对性选拔和培养网络应用骨干, 通过他们来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在学校电子阅览室和宿舍的科学上网, 促进文明上网, 也能为其他学生在上网操作中遇到的技术上和知识上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让他们把上网的时间主要用在丰富自我精神世界、拓宽求知途径和获取新知识上。
3. 发挥校园网络资源作用。
学校建立的网站通常融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向上、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通过加强宣传学校校园网, 引导学生访问数字图书馆、网络课程, 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丰富业余生活和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生通过浏览校园网站上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具有鲜明校园文化特色的网页, 可随时获取网络上内容丰富的资料, 接受直观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教育。
总之, 随着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如果因为网络存在某些负面影响而禁止学生上网是不现实的, 禁止不是办法, 科学引导才是良策。网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开辟了新的空间, 要实现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 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序的信息交流, 除必要法律的规范外, 也离不开网络文明道德的约束。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 应用恰当的办法规范学生上网行为, 帮助学生理性认识和利用网络, 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引导他们健康、文明上网, 让网络真正成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的好帮手。
摘要:网络能给高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获取大量有用信息, 面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 让他们接触网络、利用网络, 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 高职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能否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 直接影响他们成长, 也关系到班级管理。因此, 充分认识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 应用恰当的办法, 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利用网络, 对于构建网络文明道德, 树立科学、文明的上网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高职学生,文明
参考文献
[1]温莉.关于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9) :180.
[2]宋瑞超.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2, (17) :159-160.
[3]马景丽, 郭丽光.护理专业高职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J].科技资讯, 2012, (32) :175, 177.
班级管理行为 篇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而且自我意识较强。而现在的竞争不再是过去的个人主义, 这就要求每个大学生在进入工作之前都应该学会如何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在进入社会之前, 在班级这个团队中, 学会与其他成员进行知识分享, 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目前国内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来研究知识共享行为主要是在企业内[1], 国内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来研究班级中成员的知识共享文献相对比较少, 另外, 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的就更少。因此, 为了促进班级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发展, 本研究运用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班级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 提出促进班级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建议, 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班级凝聚力的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产生与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有关。认知理论是 (Bandura, A., 1988) [2]结合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之后提出的, 它主张个体行为、主体认知和社会环境是交互影响的。个体行为、主体认知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就形成了Bandura个体行为“三元交互”模型。其中, 个人认知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自我效能, 二是结果预期。
2. 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是指班级环境中能够给人某种强烈的精神感受的气氛和情调[3]。班级氛围中互惠、公平和创新所体现出来的集体归属感、信任和创新性思维等都会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是个体行为、主体认知和环境交互作用的核心, 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在班级里, 班级氛围与知识共享行为显著正相关。
H2:在班级里, 班级氛围与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
H3:在班级里, 班级氛围与结果预期显著正相关。
3. 自我效能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为:个人对于自己完成组织执行某种行为, 以达到特定成果的能力判断。Kankanhalli等[4]在研究自我效能与知识共享行为的过程中, 发现了当个人使用电子知识库时, 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正向的影响。自我效能较高的人, 会有较高的意愿与他人分享知识。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在班级里, 自我效能与知识共享行为显著正相关。
4. 结果预期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 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期望结果。如果班级成员认为通过知识共享行为能够提高其他人对其的认可, 而且这样可以加强其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 那么他们就会对知识共享行为采取积极的态度。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在班级里, 结果预期与知识共享行为显著正相关。
5. 知识共享行为
知识共享行为是指人们参与知识贡献的行为。在班级体中, 班级成员可以通过积极交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他们分享, 从而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
6. 研究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和文献回顾, 本文提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班级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模型, 如图1所示。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根据文章的假设模型, 设计了班级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调查问卷, 问卷采用了Likert5级量表形式, 来表示被调查者对调查问卷的认同程度。本文所使用的样本全部来源于在校大学生。在2013年间,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80份, 其中有效问卷247份。
2.数据分析
(1) 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信度作为样本被反映的真实程度的指标, 效度是用来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当信效度的值越高, 就更能反映问卷测量的准确性[5]。本研究的信效度分析如表1所示:
从信度分析表可以看出, 各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和KMO值都符合研究要求, 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数据适合进行下一步分析。
(2) 相关回归分析
根据已经提出的理论模型,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通过软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班级氛围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显著, 从而验证H1成立;班级氛围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显著, 从而验证H2成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显著影响班级成员的结果预期, 从而验证H3成立;自我效能显著影响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 从而验证H4成立;结果预期显著影响班级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 从而验证H5成立。
a.Dependent Variable:知识共享行为
从回归分析表看出, “结果预期”对“知识共享行为”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与H5不符。
讨论与启发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 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班级氛围、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对班级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
1.本文的研究证实了班级氛围 (互惠、公平和创新) 与知识共享行为、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班级氛围会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班级成员会产生归属感, 提高班级成员的自我效能感, 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每个人都应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来促进成员进行知识共享, 达到共同进步, 同时, 班级成员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 获得其他成员的尊重和认可, 能促使其参与更多方面的知识共享活动, 最后形成良性的循环。
2.本研究发现结果预期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现在大学生的性格特质、生长环境不同, 对于同样的事情, 个体的看法不一致, 有些成员认为自己分享的知识对别人是有用的, 因此乐于与其他成员进行知识共享, 反之, 不会进行知识分享。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班级氛围深度的挖掘不够, 对于该维度的深度挖掘可以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摘要:文章在已有文献基础上,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 建立了班级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模型, 并提出假设。通过设计关于班级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调查问卷, 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班级氛围 (互惠、公平和创新) 与知识共享行为、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自我效能与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结果预期与知识共享行为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宏, 朱桃, 罗芳.组织气氛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华南地区IT企业的实证研究与启示[J].科学学研究, 2010, 6 (28) :894-901.
[2]Bandura, A.Social Learning theory[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 Hall, 1977.
[3]杨连山.班级氛围与学生的创新精神[J].天津教育, 2003, 2:36-39.
[4]Kankanhalli Atrey, Tan Bemard C Y, Kwokkee Wei.Contributing knowledge to electronic knowledge epositor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ly, 2005, 29 (1) :113-143.
智慧管理班级——班级管理反思 篇9
一、隐性影响———教师自身人格魅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 自己身上必须有光明;要点燃别人, 自己心中必须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 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 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 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对成就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有何重要的影响?要做好班主任工作, 还需要具有自身魅力, “有魅力才有实力”。所谓班主任管理魅力, 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对学生活动的合理组织、协调、控制中, 在对班级的财、物、人的安排支配中形成的, 能自觉对学生的个性、意志情感、品德思想、心理等方面施加良性影响的一种力量。形成魅力的首要条件是要更新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人才观。一个观念不更新, 没有素质教育人才观的班主任, 必将因自己思想的陈旧、知识的狭窄而与学生极具敏感的精神世界、强烈的求知欲产生极大的矛盾。同时管理要讲究形式的新颖、多变和教育艺术修养。
班主任不仅要在教育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还要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因此, 班主任要是能在教学中形成独特的、备受欢迎的教学风格, 也有助于班主任管理魅力的形成。班主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就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 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条件, 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才能, 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方法, 进行独立的艺术创造。班主任这种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劳动能在学生心中形成“能师”的形象, 有利于更好地管理班级。综上所述, 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一种管理魅力, 并使这种魅力作用于班级管理, 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条件。班主任一旦有了管理魅力, 这种魅力就会转化为一种德育手段。
由此可见, 班主任不仅要给予学生积极进取的能量, 而且要善于运用方法来管理学生。
二、显性管理———做智慧型的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上需适应时代的要求, 构建出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新管理模式,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为班主任, 对学生平等真诚、对工作尽心尽责, 制订安排好值日名单, 我会在比较早的时间到达学校, 指导、监督学生。但我渐渐地发现, 凡事做到事必躬亲, 真的很累, 且效率较低。当你未亲临现场时, 总会有一些不如愿的结果。我开始反思, 这样以班主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表面上能使班级相对稳定,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其弊端也暴露无疑。学生的依赖心增强, 习惯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生活。不论对于班级的长远管理还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 都是害大于利的。
针对班级的具体问题, 我们可对症施法。如班级同学学习氛围散漫, 大部分学生不思进取, 我们就可以运用“牛蝇效应”的原理来指导解决。“牛蝇效应”, 即领导者通过刺激物给予下属以刺激, 以此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 每个人都有需要, 而且需要是多种多样和多层次的, 当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时就成为愿望, 愿望经一定诱因的刺激变成动机, 动机最终唤起人的行为。由此可见, “需要”是人产生积极行为和进行有效激励的动力源。班主任在寻找适合的刺激物给予学生以激励时, 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不同的学生由于各方面情况不同, 其需要也是不同的, 班主任就要相应地寻找不同的刺激物给予学生不同方式的激励。由于刺激物多种多样, 激励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一般地说, 激励方式主要包括: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参与激励, 等等。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激励, 能使他们“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班级管理中还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班级中虽然学生都积极学习, 但是班级凝聚力不足, 集体荣誉感缺乏, 我们可以综合使用“蚂蚁效应”、“雁阵效应”、“鲶鱼效应”等来应对。众所周知, 蚂蚁是自然界中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 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但上百万只蚂蚁团结起来, 组成一个蚂蚁军团, 则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将豺狼虎豹啃噬得只剩下一堆骨头, 这就是“蚂蚁效应”所产生的威力。它告诉我们:人心齐, 泰山移, 团结就是力量。如果想让团队合作取得成功, 就要让每个成员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令人赞叹。“人心齐, 泰山移”, 单个蚂蚁虽小, 小得微不足道, 但成千上万的蚂蚁聚在一起, 就汇聚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单个小动物, 比如猴子、兔子、小狗等, 虽然它们力量也不大, 但团结起来, 齐心协力, 可以共拒凶猛的狼。可以说, “小”不是“弱”的代名词, “大”也不是“强”的代名词, 只有团结才是最有力量的。
班级管理行为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从严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随意放纵、恣意任为, 那么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并非每位同学都有非常高的觉悟、良好的自觉性、崇高的责任感、健康向上的集体观, 那么应该如何管理好他们呢?我认为应该从“严”字开始, 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 培育他们的思想品质。
人们常说: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用于待人接物, 长期坚持必将大有收获。如果用于班级管理, 我认为不但要严于律己, 而且要严于管理, 作为一个班主任, 班级管理必须要从严。
一、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 形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内在动力
班级管理严在自己,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 不从内在心理上打通学生的学习疑虑, 是无法产生恒久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动力的。为此, 我试图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 刚开始, 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 不做作业, 他们只有一个想法, 就是抱着考试可以抄或者蒙到60分的侥幸心理, 问他们要是蒙不到怎么办, 答曰:“有补考、清考, 实在过不了就留级。”不少学生对于考试, 总想蒙混过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是因为他们学习没有目标, 得过且过, 浑浑噩噩地度日, 生活学习没有寄托。为什么没有寄托呢?他们认为, 中职学校, 拿个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
作为班主任, 我力图激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学好英语, 可以是学好某门专业课, 也可以是到高等学校进一步学习, 还可以是自主创业。社会需要很多高级技术人才, 所以有一技之长是很必要的, 光有文凭是不够的, 为此我常常告诫他们:“年轻时多流汗, 工作时少吃苦。”也经常举一些身边的人不断进取的例子或者网上的名人轶事来激励他们, 告诉他们只要去努力, 未来的出路有很多, 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不怕起点低, 就怕不努力。有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他们自然会严格要求自己, 并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哀莫大于心死”, 心若没了目标, 只能是行尸走肉, 无所事事, 所以点燃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就显得格外重要。人有了目标, 就有了精神和斗志, 不再得过且过, 他们的身心就会迸发出无尽的希望和活力, 他们上课会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他们会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所以内因是根本, 让他们自己行动起来, 让他们自发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二、制定“严格”的班规, 从外在环境营造“严格”的班级氛围
内因是根本, 但外因也很重要。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班级要有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 才能培育出优质规范、习惯良好的毕业生, 从而产生良好的班级效应, 每个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制度规范非常重要, 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思想上对自己要求过低, 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上课迟到、课堂讲话、仪容仪表不符合学校要求, 为了制约这部分学生, 制定严格的班规就更应该详细、公正、透明, 让每位学生把班规烂熟于心,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就我们班来说, 我把班规分条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两边, 同时, 每位同学每天交给他们一份考核表, 上面也列出了六条详细的班规, 让每位同学每天做一次值班班长, 值班班长做得好, 有奖励, 做得不好, 重新值班, 每次课由值班班长核查违纪迟到学生, 把当天情况详细记录在案, 并由科任老师核查签名, 最后, 由值班班长当天把考核表交给我, 从而, 我能及时批评教育。这样, 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这就是说班主任“即使人不在班里, 但班主任的魂在班里, 班主任的震慑力在班里”, 这种“震慑力”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严格的班规和严格的执行。只有高标准、严要求, 才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 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营造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
三、让爱心在“严”中渗透, 让学生在严慈相济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是教育者, 更是长者, 不能整天见到学生都板着冷面批评学生。我们要在学生迷失方向的时候及时指点迷津, 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总之, 教育离不开情感,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 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 同样, 班主任工作也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展示, 更是教育者爱心的充分体现, 是‘心心相印的活动’。”[1]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格, 不能盲目要求, 更不能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为此, 班主任要做到“严”中有“爱”, 让学生在情感上能欣然接受, 不产生厌恶或抵触情绪;能够让学生在“严”要求中受益, 从而让学生健康成长, 这才是最终目的。
班级管理要从“严”管理, 严在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从内因上认识到“我要努力, 我必须努力”, 而不是你逼着他去努力。只要这样, 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我们除了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外, 更要让学生自己用毅力去克服不良习惯, 用锐意进取代替萎靡不振, 让所有学生都焕发学习热情, 为创造美好的明天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行为 篇11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领导行为 班级气氛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77-0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居于领导地位,做好这一位置上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领导行为将影响班级气氛,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班主任位置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
学生在学习生活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潜力,与班主任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生活,还应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对增加班级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做到“授人以渔”,强调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3.沟通协调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班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不仅要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同样需要及时与各科教师协调配合,与家长沟通,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组织班级
居于班级管理领导地位的班主任,应在组织班级上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管理班级仅靠班主任自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还需在班级中组建出优秀的领导班子。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在了解全班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并采纳学生意见,由一批拥有服务精神、端正行为、成熟思想、成绩优异的学生组建起领导班子,协同班主任促进整个班级的提高。
二、班主任领导行为分类及相应班级气氛
1.放任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优秀班主任呈现出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每一个初中学校当中的众多班级里,总会出现个别班主任处理不好自身的领导行为,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在进行班级管理。尽管有着诸多的成功模板可以进行参考,但由于其自身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在班级管理中时常表现出对班级已有制度视而不见,班集体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学生的沟通不及时等等。这种类型就称为放任型,这种类型的领导行为会使得班级里呈现较多的负面因素。当然,如果学生的自律能力很强,适当采用放任型也是可以的。
2.交易型
交易型领导行为主要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当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向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进而达到指导学生的目的,促进学生往各自确定的目标靠近。这样的领导行为有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在班级中建立奖惩机制,若是有学生做得很好就会获得一定的奖励,一般不违背这一班级机制,也不会被罚,这就导致班级中的学生持谨小慎微的态度。这种领导行为类型的班主任在理科教师当中比较常见,主要是理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理科的教师常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在学生面前总保持着严肃的面孔。靠着自身班主任地位的权威和制度的威慑力进行班级管理,在这样的领导行为下的班级,常常表现出纪律很好,学生十分有礼貌,但班级气氛有些沉闷,与各科教师的互动不是很积极。
3.变革型
表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常以语言艺术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获取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通过情感策略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信任感,如同一个大家庭,学生如同班主任的孩子,在这个大家庭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领导行为下,班级氛围通常都会很活跃,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有着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三、班级气氛依靠班主任领导行为而改善的策略
1.提高班级气氛与领导行为二者关系的认识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班级气氛与班主任的领导行为有着紧密联系,上文的三种领导类型同班级气氛的关联性强弱呈现出变革型交易型放任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必须要认清班级气氛与班主任领导行为的密切关系,想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气氛,应积极向变革型靠拢。尽管这个领导行为模板对班主任要求高,但既然在班主任这个重要的位置,就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提高自身,努力做好班级管理。
2.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当中,经常有这样一类有意思的现象:“两个孩子,A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只是中等,但特别好学、努力。B从小特别聪明,每天在上课时即使睡觉也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一次考试A获得了80分,B获得了90多分……,若是这两个孩子的班主任,应该表扬谁?”这个问题恐怕会有部分班主任显得困惑。笔者认为,表扬学生A是比较合适的,而学生B则应多加引导,改变其学习习惯,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就说明,班主任应该正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建立其良好的学习氛围。
3.领导行为运用需合理
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学情,合理应用领导行为,对不了解的学生,应全面了解后才决定使用何种类型的领导行为。比如说,改选班干部是新接手一个班级之后,班主任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新接手班级并不了解,贸然更换班干部,显然不利于在班级中良好氛围的建立。因此可采取以下做法,初接手时,可沿用原来的班干部,并向学生交底,有改选班干部的设想,交由全班学生共同选举。对班级学生有了解之后,按以下原则进行改选:一是责任心强,愿意为班级工作;二是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三是能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根据这三个要求推举候选,并通过候选的竞选演说,由全班投票表决。改选班干部之后,这一工作并没有结束,还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培养学生、考验锻炼学生。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因此,要将德育渗透到班主任的领导行为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包括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等。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就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引路者、组织者、知心朋友,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共同进步。
班级作为学生家庭之外的另一个大家庭,使其成长、学习的主要环境,班级气氛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其领导行为关系着班级氛围的建立。因此班主任应当清晰的认识到领导行为与班级气氛的关系,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情感,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措施,正确使用领导行为,促进班级气氛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歆瑶,张雷.教师严厉对学生问题行为、班级气氛和自感社交能力关系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13,01:121-128+52.
[2]葛明荣,王晓静,梁建芹.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08:72-75+87.
【班级管理行为】推荐阅读: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07-26
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09-13
向班级管理要质量-班级管理05-10
班级管理创新做法-班级管理09-12
班级管理要注重细节-班级管理11-08
小学三年级班级管理公约-班级管理06-12
师生班级文化班级管理08-13
班级管理中的“四部曲”-班级管理07-01
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班级-班级管理10-24
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