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观念

2024-09-29

班级管理观念(共9篇)

班级管理观念 篇1

民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 强化主人翁意识, 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法制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健康成长的保证。民主是在法制基础上的民主, 一个班级如果只有民主而无健全的法制, 民主便是一种扭曲的民主;同样, 学生民主渠道不畅通, 也不能形成健全的法制。

一、法制是班级管理有序进行的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国有国法, 校有校纪, 作为一个班集体, 班主任要能正常有序地开展班级管理, 制订出切合班级实际, 有利于发挥学生能力的班规班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 每学期开学初都应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 (小) 学生守则》和《中 (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并讨论、座谈, 同时向学生宣讲学校新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学生德育计划,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计划、讨论制订班级公约, 然后交班委会讨论通过, 最后由班主任逐一进行审核、修改, 指导学生誊写成文, 并将个人计划和班级公约张贴上墙。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的

新学期, 新课程, 新心理、生理特点, 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力度, 组织学生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要求学生在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班级班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达到有效遏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目的。

法律法规学习了, 班规班约制定了, 并不是说明班级管理到位了, 更重要的是实施。为了有效的保证班规班约的实施, 还要制定出班级公约的实施细则。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们根据制订出的班级公约, 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上学放学、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加活动、宿舍管理等方面制订若干操行量化奖惩细则,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 形成一套较为适合班情的班规班纪, 并晓之于每一位学生, 然后指导班委会督查考核, 这样使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个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从而也为班主任处理日常工作提供了依据, 避免了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民主是班级管理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学生也应享有充分的民主, 充分尊重学

第三, 背诵内容灵活掌握, 以辅助教学。生的民主权利, 保证学生民主参与管理渠道的畅通, 对班级管理、班干部的产生、三好学生的评比都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操行评定、毕业鉴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 更应该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 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师生彼此的心灵, 缩短师生相互间的心理距离, 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同时, 班级管理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集中, 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 当着老师的面勉强执行有关班规班约, 离开了老师便失去自我约束力, 不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 班级管理就难以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必须并重, 只有有效地将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 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能自觉或经过努力能做到的, 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集体的班规班约, 实施“依法治班”。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秩序井然的优秀班集体, 学生才有一个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环境。

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精神层面的培养, 必

班级管理观念 篇2

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呼声高涨以及仿真企业班级管理观念开始展露的今天我们多么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仿真企业管理的班级:学生员工在此学习生活,茁壮成长,快乐无比;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仿真企业班级管理中“董事长”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样的仿真企业管理的班级一直是让各位“董事长”老师所费尽心机、竭力追求的。我个人认为,要达到上述的班级管理效果并不难,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民主与平等的理念去管理和引导仿真企业管理班级。

从刚刚接过一个崭新的仿真企业管理班级开始就要努力去营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员工将这个仿真企业管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她,时时都想着她;与她共荣辱,同忧患。依个人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董事长”应平易近人放下架子。要让学生员工真正感到在这个仿真企业管理班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平等的观念和思想从仿真企业班级管理的一开始就要萌发和培养。“董事长”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员工在这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董事长”不是圣人同样会犯错误,要虚心。我看到班级那么多家庭条件不好而特别勤奋的孩子时,我会由衷的说,你们的表现让我感动、值得我学习。我看到有些孩子主动为班级做事情时,例如,从家里拿一块抹布,拿一些盛废纸的袋子,我会立即称赞,你们的团队精神值得我学习。当看到同学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时我会表现出对他们拼搏精神的钦佩。多说更应该多做。日常交谈时,我会主动让学生员工坐下。有时我会和学生员工同桌同堂自习,和学生融为一体。我更会弯下腰拾起一片小纸或是一块粉笔头。作为一名“董事长”这样的事情应该多做,并且做好,养成习惯。

其次,“企业”干部队伍的建立一定要由真实的民主选举产生,切忌指定或点名候选。“企业”的干部队伍是仿真企业管理班级的主心骨、是人心所向,其产生方法至关重要。这里一定要让民主与平等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今年是带07数控(1)班。前几年在大学里从事班主任工作,我引导班级成功地完成了三次换届选举,都是无记名单独在讲台上写票选出自己的当家人。学生这样选出的干部队伍,学生信服且更有利于开展工作。“企业”干部队伍产生后我同样用民主与平等的思想指导干部工作,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团队作决定,切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把自己凌驾于学生员工之上。比如班级公约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自习时间是否允许商量问题就是通过举手表决形成的,形成后要做适当解释让学生知道并没有绝对的民主与平等。执行时,人人都是裁决者,“企业”干部或“董事长”是执行者。这样一来,谁也不愿去违反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学生员工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第三,“董事长”力争做到标准统一。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员工,关心每一个学生员工,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董事长”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董事长”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更为重要的是千万不要用一种别样的眼光看待差生而以偏盖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大力表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很多优点,要让他们充满信心。例如,我班的最后一名,我对他说,你写的字不错,这是很多员工所不及的。还有一名员工,我说你的画画全班第一,尽管你的成绩不好。另外在座位排列上我特别注意了民主与平等决不歧视差生,当“董事长”以来我从未以成绩或明着不按成绩实则以成绩排位,我用的是定期轮换制。总之,不管优劣,“董事长”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们的心灵。因而“董事长”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领导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信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第四,不分大小各科平衡,平等对待任课教师。“董事长”要教育学生员工,不要让学生员工重主科、轻小科,尊重主科教师,无视小科教师,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一平衡工作首先“董事长”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员工对任课教师的反映,任课教师对员工的看法,“董事长”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济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求学生员工平等对待任何一位任课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员工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得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董事长”身教言传,真心的热爱这个班级。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董事长”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员工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员工,“董事长”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大型活动,“董事长”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学生员工们一道去共创佳绩。班级受损,“董事长”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员工,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那么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另外,“董事长”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员工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班常有员工帮老师整理好讲桌;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上都是规规距距,爽心悦目的。特别是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我会表扬他,因为他已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再犯。同学们互帮互助,和平相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有一次我进行民意调查,有一位员工这样写道:“我以班级为荣,我不愿做任何伤害班级的事。我尽管成绩不好,但轮到我值日时,我会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看后我很感动。

班级管理观念 篇3

一、法制是班级管理有序进行的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国有国法,校有校纪,作为一个班集体,班主任要能正常有序地开展班级管理,制订出切合班级实际,有利于发挥学生能力的班规班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每学期开学初都应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讨论、座谈,同时向学生宣讲学校新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学生德育计划,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计划、讨论制订班级公约,然后交班委会讨论通过,最后由班主任逐一进行审核、修改,指导学生誊写成文,并将个人计划和班级公约张贴上墙。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力度,组织学生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学生在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班级班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达到有效遏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目的。

法律法规学习了,班规班约制定了,并不是说明班级管理到位了,更重要的是实施。为了有效的保证班规班约的实施,还要制定出班级公约的实施细则。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根据制订出的班级公约,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上学放学、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加活动、宿舍管理等方面制订若干操行量化奖惩细则,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形成一套较为适合班情的班规班纪,并晓之于每一位学生,然后指导班委会督查考核,这样使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个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也为班主任处理日常工作提供了依据,避免了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民主是班级管理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

学生也应享有充分的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保证学生民主参与管理渠道的畅通,对班级管理、班干部的产生、三好学生的评比都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操行评定、毕业鉴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更应该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师生彼此的心灵,缩短师生相互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同时,班级管理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集中,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当着老师的面勉强执行有关班规班约,离开了老师便失去自我约束力,不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班级管理就难以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必须并重,只有有效地将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学生能自觉或经过努力能做到的,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集体的班规班约,实施“依法治班”。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秩序井然的优秀班集体,学生才有一个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环境。

班级管理观念 篇4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观念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的不断革新创造了条件, 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高中作为学生发展方向的十字路口, 引起了广大家长的持续关注, 寄托了其对于子女成才的期望, 因此高中班主任身上的责任尤其沉重。作为班主任, 不但要帮助高中生学习好, 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引领者, 必须树立有效的班级管理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如何树立有效的班级管理观念

1. 树立“以身作则”的观念, 做好榜样示范工作

班主任与高中生接触时间是比较长的,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观念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学生人格形成的情况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一观念在两千多年就被孔子提到,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其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 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诸多要求。班主任本身也是教学一线的教师, 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深入的了解, 能够留给学生学识渊博的印象;在教学中要做到循循善诱, 不但教授给学生知识, 更要以身作则, 为学生树立人格榜样。

2.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完善班级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的重心在于学生, 因此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完善班级管理体系。班主任应该有博爱和宽容之心, 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做到“不抛弃, 不放弃”, 伴随着高中生的成长, 做好引导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优秀的班级管理能力, 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班级管理体系。当然, 这对于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班主任必须做好不断学习和进修的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生为本”。

3.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健康班级氛围

中学教育不但承担了传授知识的责任, 更承担了塑造学生人格的重任。心理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中, 将会起到核心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承受相应的心理压力, 才能够健康成长, 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学习压力大, 高中生的心理和身体变化巨大, 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班主任必须转变“一切向知识教育看齐”的观念,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同时落实到“以生为本”的理念上来。

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1. 用爱心感染学生

教育工作面向的对象就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而且他们正处于对爱需求比较旺盛的年龄。班主任教师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对教学工作要充满爱, 对班级管理工作要充满爱, 对每个学生都要表现出爱的渲染力。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辛的, 班主任不容易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 因为高中生的人格逐渐健全, 并对周围的事务开始产生怀疑感, 独立性增强。因此, 这需要班主任教师做大量的工作, 让学生们接纳自己。

2. 班级骨干的培养与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任何班集体都需要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 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筛选和培养出一支有足够力量的班干部团队。班干部团队必须能够得到班集体全体成员的信任, 并能够带给班集体发展的动力, 辅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骨干的培养需要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通过传帮带达到培养学生干部的目的。在这一个过程中, 还要注意公平问题,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3. 管放结合与宽严有度

宽和严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宽严有度十分必要。宽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 要始终保持一颗爱心,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严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能让步,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有些教师对于宽和严把握不好, 引发了班级管理危机。班主任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 不能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保姆”或者维护秩序的警察, 必须认清自己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身份。

总之, 面对一群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青少年,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树立有效的班级管理观念, 始终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新课改的开展, 对于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化鹏.浅谈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考试 (教研版) , 2012 (8) .

转变观念,依法管理学生 篇5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的必然,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法治是文明的体现。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校、到依法管理学生, 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的观念, 长期以来, 教育工作者受中国长期历史文化的影响, 一直认为“师道尊严”是不二法则, 对学生的管理总是以教师为主宰, 制定的规章制度总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 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被管理者, 以“不打不成钢”“严师出高徒”的信念左右着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很少从学生的利益、从法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尤其是职业学校, 由于生源问题, 学生的素质较差, 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 所以, 往往采取以暴制暴、强权高压的政策, 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剥夺了未成人的人格尊严, 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所以, 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在学生管理中, 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要以法律为准绳, 不以管理者个人意志为左右,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以尊重、爱护学生与以法管理结合, 以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为准则。

依法治教是我们管理学生的准则, 文明执法是我们行为的规范。依法治教、文明执法在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的具体情况, 学生素质普遍较差, 具体表现为厌学、散漫、懒惰、组织纪律较差, 所以, 如何进行管理, 既要严格地约束他们, 又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既要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首先, 要依法治教, 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 并确定、落实。规章制度应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具体的规范。

学生守则、学生礼仪规范:对学生行为做出总的要求, 这些要求要合情、合理, 要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准则, 不能存在歧视学生的无理要求, 如:对于学生着装及佩戴首饰的问题, 作为学生不能穿奇装异服, 不能戴首饰是正确的。但是, 时代在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 作为家长, 对于独生子女视如珍宝, 爱如掌上明珠, 为给孩子祈福, 给孩子佩带诸如玉坠之类的饰物并不为过, 并不能代表学生品德有问题, 因此, 在这一方面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正视时代的发展。

学籍管理规定是对学生入学、考勤、休学、退学、升学、留级、试读、毕业、结业、操行评定、奖励、处分的规定, 这些规定要符合《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条规, 不能随意剥夺青少年的合法权利, 应以奖励、鼓励、督促为原则。

学生一日生活规范条例、学生请假制度、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班级综合评比办法, 这些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注意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规章制度的制定, 是为规范学生的行为, 应以教育学生为出发点, 奖励为主, 惩罚为辅, 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 使学生养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

其次, 要文明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对未成年的学生进行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应当耐心教育、帮助, 不得歧视。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根据以上法律规定,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如:在学生公寓调查丢失物品时, 不能随意检查学生的物品柜、物品箱, 不能随意搜身。

因此, 文明执法即是以德治教, 以极大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不能以厌烦的心理、粗暴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应坚决取缔“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复杂的, 既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 也不是一般的动物, 而是具有一定自觉意识、有感情、有理智、有个性的, 作为社会整体一员, 是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各异的一代青少年。教师在按照科学的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 不能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德治学”的“德”既指崇高的师德。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首先, 教师要有献身教育, 甘为人梯的无私境界;其次, 教师要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即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 像慈母一样精心培育一代新人。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要厌恶、排斥, 而要多加关照。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 而是依照科学的方法教学, 用真挚的情感育人的教育家, 是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是教书育人的真谛。

档案管理的技术观念 篇6

技术的运用是为了创新。对于档案管理来说, 一种技术的加入, 不论是缩微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或者数字档案馆, 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保管、保护档案, 其次才是利用。技术观念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不断融合外来新技术提高管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认识过程, 是应用新技术为政府机关、档案产生者、社会公众服务的观念。但现实工作中, 技术观念却走向另一极端, 许多人一味夸大档案技术的重要性, 忽略档案研究、管理的本质。一个较好的档案技术系统的应用, 必须融入管理、利用和知识服务的观念, 引进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技术, 让档案管理系统服务于产生档案的机关和社会大众。所以档案管理系统一定要架构于管理基础之上, 以技术系统为核心, 以控制为手段, 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目标, 突出档案作为社会科学文化服务这一重要的时代功能, 才能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中国档案》2013年第5期

谈企业管理观念创新 篇7

关键词:管理观念,创新,企业发展

创新是一个企业成功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来支撑,企业要想生存就不能停止创新。一切的创新都源于人的思想观念的创新,所以观念的创新应处于企业创新的先行地位。企业只有创新观念,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世界上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充分证明,只有跟上变化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起;超越变化、及时创新方能领先未来、永立潮头。

1 企业管理观念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是企业发展与进步的体现,影响企业决策、科学管理、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随着经济改革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

(1)从国际方面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今时代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需要观念的创新。企业能不能在新的世纪实现经济腾飞,关键要看企业是否能够正视各种挑战,善于捕捉机遇、更新观念。

(2)从国内方面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与过去计划经济存在根本的区别,改革开放越深入,市场经济越发达,两者的差别就越明显,因而更需要观念的创新。

2 企业应不断进行观念的创新

2.1 更新观念,树立4个意识

观念是一切事物的开端,没有观念的突破就没有事业的突破。对于企业来讲,观念不转变、不更新,就会赶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使企业得不到发展,甚至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强创新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企业如果管理粗放、竞争意识不强、成本观念淡薄,最终一定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4个意识。

(1)危机意识。分析当前形式与企业现状,增强企业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自我加压,依靠自身力量求生存、求发展。

(2)竞争意识。不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树立勇于争先、敢于创新的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发展意识。要立足长远,促使企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4)管理意识。克服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扎扎实实地搞好管理工作,实现被动管理意识到自主管理意识的转变,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实现自我创新的转变,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建立企业经营全新思想,加强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素质将会提高,特别是知识工人阶层的形成,更要求企业实现管理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快速变革。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之上的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内部管理疏松、缺乏竞争力有关。在新形势下,原有的许多基础管理工作方法,如成本核算、现场管理、定额管理等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同时应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发展,对不适应形势变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完善、改进、创新。

在21世纪,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巨大的变化中,企业管理者只有尽快地掌握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趋势、新观念,企业决策者只有以更新的观念去赶上时代的步履,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管理观念、营销观念、技术的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企业决策者只有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以新的观念去铸造新的企业文化,铸造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场行进中站稳脚跟。

2.3 完善科学管理手段、方法,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成果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效率,而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企业管理也随着时代的大潮,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国企业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是“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所有资源,如资金、人力、信息、设备、技术等,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因此市场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环境和企业管理的起点与归宿。这种面向市场的管理不仅要实施开放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项管理,还要实施更具全局性和竞争性的战略管理。

2.4 加强自身建设,以人为本,调动职工积极性

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懂生产,更重要的是会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要搞好企业管理,管理者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从而确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促进企业迅速发展。加强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建设,是促进企业改革基础所在。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据优势,关键是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而良好的素质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形成。企业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地位,把人的积极性放到主导地位,把挖掘人的潜能作为重要指标。现代企业肩负的责任不仅要生产一流的产品,而且要造就一流的人才,把对职工简单化约束转为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式行为规范,实行先进的“自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自主化管理。如果企业能达到自主管理的制度要求,企业职工潜能就会得到充分释放。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海尔集团正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规程,才真正创造了“海尔”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效应。

企业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人员素质、现有管理水平及所处的外部环境,切实而不是空泛地,集中而不是分散地,有目的而不是随机地逐一完成阶段目标,克服形式主义、追求时髦的倾向,使企业的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一直难有大的进步,其根源之一在于企业的改革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高效的制度环境。企业管理的发展对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出了新的内容。我们的企业生存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在竞争与合作并存、风险与机遇相伴中走向全球化。技术改革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这个时代经济繁荣的强大动力。它促使我们的企业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始评价企业自身的综合创新体系,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实力较量的焦点。

3 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不高,与西方国家相比,传统产业部门在创新体制上有较大差距。在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将企业创新摆到战略地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现代林业管理的生态观念 篇8

1 现代林业管理中的生态观念内涵

在现代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主要强调针对林业所处的地位位置与环境,依据自然规律来对林业生态系统做逐步的完善与管理,需要借助科学、专业、合理的知识与技术对林业做全面完善与系统化的建设,有助于林业发挥更高效的生产功能,同时也可以保证林业处于平衡的生态环境状态下。

2 现代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的价值

在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可以有效地促进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持较为健康的发展状态,而且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首先,可以涵养水源。可以有效地发挥森林所具有的蓄水与径流调控作用,遭遇强降水时可以有效地通过地表植被来降低水流速,有利于水流被土壤吸收,降低洪水等灾害。同时,植被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森林则会有较强的蓄水能力,进而达到储水的作用。其次,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有利于形成降雨,尤其对于干旱少雨地段,森林可以通过调节大气循环来促进云与降水的产生[1]。此外,对于沙漠地区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虽然在广东等沿海地区该功能较为弱化,但其价值仍旧不可否定。最后,可调节气温状况。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气温逐年提升,森林可以达到有效吸收二氧化碳而释放氧气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气候,同时达到空气净化的作用。

3 我国林业管理常见问题

在林业管理上,缺乏应有的全局观,对森林资源保护不足,导致森林面积逐年缩减。由于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森林管理的全局性作用,仅仅局限于个人或者局部的利益,从而导致森林受破坏情况不断恶化。由于缺乏生态观念,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多数的林业管理在意识层面上仅仅局限在维持发展状态,缺乏提升意识。在林业管理中,虽然有较好的生态观念,但在实际的林业管理中有效不力,仅仅追求经济而不顾生态环境。或者仅仅认为生态林业管理就是简单粗暴地扩展林业面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思路;或者在林业匮乏区域发展林业,增加运输费用的同时经济效益较低,其整体发展效益非常低。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林业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思路和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且对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工作流于形式,管理思路僵化滞后[2]。

4 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应用方法

4.1 保持全局观

在林业管理中,需要从大局着眼,进行林业管理的整体科学合理规划,而后将整体划分为多个部分做实际的操作管理。在管理上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联系,有些又相对独立。因此,操作中需做好细致化管理,注重生态建设的作用发挥,同时也要考虑管理所对应的经济效益,针对管理工作的投入与产出做细致分析。

4.2 提升管理水平与创新意识

在林业生态管理建设中,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地针对实际林业状况做创新性管理技术、思维的改善。应逐步淘汰落后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步转为更为优质的精细化管理,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促进林业管理中对应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现代发展观[3]。促进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可以积极地调整旅游等产业结构。在现代化的林业管理中,需要创新思路,有效地对现有林业资源与状况做针对性的策划改善,促进林业长远稳定发展,提升林业的整体产业效益,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生态观念。

4.3 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

在生态观念的运用中,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从而保证能够有效地开展林业生态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分级培训学习,依据不同岗位不同能力者安排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多鼓励员工进行深入学习与经验积累,提升工作效率,有效地应对社会市场竞争,促进林业管理的优化。积极地吸纳优质员工,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性。一方面,要强调员工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对林业管理工作保持较高的热情。

4.4 充分利用资源

为合理利用资源,要正视林业资源缺乏的现状,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促进资源循环使用,鼓励科学合理地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与优化程度。有效地将林业生态资源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价值。

5 结语

现代林业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思路,较好地运用生态观念,以助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保障林业管理的科学化,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林业管理需要坚持的基本观念。

摘要: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缺乏生态观念意识,员工队伍整体素养低下,管理技术与思路僵化滞后,林业管理产业结构模式落后,导致林业管理的整体提升存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针对林业管理问题做对应的改善调整,提升管理效果。

关键词:现代林业管理,生态观念,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宇.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61-62.

[2]蒋波.生态观念在现代林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53):130-130,131.

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品种管理水平 篇9

1 牢记品种管理的根本宗旨, 树立农作物品种管理, 以安全为中心的观念

品种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保证农作物品种的种性安全, 为农业生产服务。通过品种管理工作来把关, 防止不适应、不优异、不突出的农作物品种进入种子市场, 避免因种性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从而保证我国基本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农作物品种管理是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众多关口中最前沿的一关, 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关。品种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责任重大, 品种管理工作者应立足高远, 从农业生产大局出发, 牢固树立以安全为中心的观念, 并充分认识到, 只有保证了农作物品种的种性安全, 才会有农业生产的安全, 才会有农产品供给的基本稳定, 才会有农村和社会的和谐。

2 突出品种管理的基本目的, 树立重点评价农作物品种使用价值的观念

农作物品种是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本质所在, 是未来国内外农业领域竞争的核心和焦点。广义上的品种工作包括三项内容, 即植物新品种保护、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农作物品种管理。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确定品种权的归属, 保护品种选育者的知识产权, 不评价品种的使用价值。品种的转基因生物管理是为生物安全把关, 也不评价品种的使用价值。品种管理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品种试验、检测、考察等系列规范的手段和方法来评价和确定农作物品种的使用价值、使用范围、使用程度, 以便生产上推广应用。

3 提高品种管理的社会责任, 树立种子使用者利益至上的观念

品种管理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 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树立种子使用者利益至上的观念。在我国, 种子使用者都是农民, 我国农民的知识面、维权手段和维权意识相对较弱, 农民的利益要依靠承担了一定社会职能的管理者来维护。在品种管理工作中, 应处处将种子使用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种子使用者的利益与品种选育者、种子生产者、种子经营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种子使用者的利益。品种管理工作者应按照农民的用种习惯和操作程序来设置试验方案, 确选品种。当前, 农民需要高产、优质、抗病虫性强、抗倒、耐高温、耐低温、耐旱、耐涝、能直播、适宜机械收获的农作物新品种。我们应重点将这些项目纳入试验和检测范围, 确定检测指标, 达不到标准的决不能流入市场。

4 坚持品种管理的客观公正性, 树立维护育种工作者公平权益的观念

育种工作者不畏严而畏不公。我们应主要围绕客观公正性开展工作, 维护育种工作者的公平权。

首先, 应严格贯彻育种、试验、审定的回避制度。在安排试验时, 做到品种选育者及其单位不承担品种试验任务;在审定品种时, 育种者本人及其单位和利益相关人员应回避。

其次, 应提高品种试验的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品种试验密码编号管理制度, 保证品种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加大专家田间测评品种和指导品种试验的力度, 充分发挥专家和试验人员在提高品种试验质量中的作用, 增强专家和试验人员的责任意识。

第三, 应严厉处罚品种工作中的投机取巧行为, 防止近似或雷同品种通过审定。需进一步提高品种真实性检测手段, 完善真实性检测方法, 广泛利用微卫星标记等成熟的高精尖生物技术为品种管理服务, 打击投机行为, 树立行业正气, 维护育种工作者的公平权益。

5 建立品种评价体系, 树立优中择优审定的观念

要建立规范的品种评价体系。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试验管理办法, 统一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统一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的标准和规程, 统一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以形成与生产实际接轨的、较全面的、较实用的品种评价体系。

要做到量化品种评价, 优中再择优审定品种。在品种安全指标达标后, 利用科学的方法量化品种评价, 将品种优劣用分值来衡量。湖南省新制定的《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完全体现了这一思路, 湖南省为保障水稻品种安全, 一共设了“九项”安全和基础指标, 项项都是一票否决, 在每项安全指标均达标的前提下, 再利用专门设计的数学公式, 依每项对应赋予的权重计算出分值, 以总分值评价品种优劣, 从众多优良品种中根据总分值选择更优的品种通过审定, 做到优中选优。

6 加强品种试验队伍建设, 树立人是品种管理最关键因素的观念

农作物品种试验是一项耗时长、程序多、影响因素复杂的技术工作。要搞好品种区试, 要求承试人员和品种试验管理人员不但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而且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任劳任怨、甘于寂寞的良好心态。说到底, 人是做好工作的根本, 没有合格的人就不可能做好品种管理工作。

7 进行品种跟踪管理, 完善品种退出机制, 树立保持品种总量基本平衡的观念

我国自实行品种审定制度以来, 没有明确品种的使用年限, 也没有实行品种的跟踪管理, 致使审定的品种逐年累积, 总数量越积越多。更为严重的是, 一些因种性退化而丧失了使用价值、不适应生产需要的品种依然在种子市场销售,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隐患。这种“只发出生证明, 不开死亡通知”的管理模式与现实严重脱节。自1998年开始, 湖南省创造性地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品种退出机制, 利用行政手段强制退出了两批共133个农作物品种。近几年, 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充分认识到品种退出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审品种退出成效显著, 省审品种退出工作相继开展。当前, 要重点加强品种推出的建章立制工作, 完善品种跟踪管理体系, 让设置品种使用期限和超期服役品种及时退出种子市场等工作能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只有这样, 一手抓审定, 一手抓退出, 才能从根本上和制度上做到保持品种总量基本平衡, 避免农民选择品种的盲目性, 有效规避农业生产风险, 为保证农业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是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我国种业发展的实际, 从品种管理的根本宗旨、基本目的、社会责任、公平权益、品种评价、试验队伍、品种退出等方面阐述了一些想法和思路, 以提升品种管理水平, 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边界设计下一篇:护理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