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法

2024-08-27

中医养生法(精选12篇)

中医养生法 篇1

湿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 其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具有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1,2]。近年相关研究表明[3], 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 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症状。因此, 目前临床诊疗中已将慢性湿疹纳入身心疾病的范畴中。为提高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 笔者采用中医养生法干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 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8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30例, 女150例, 平均年龄 (36.32±8.09) 岁;病程3个月至14年, 平均4.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湿疹的相关诊断标准, 年龄18~60岁, 并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疾病及糖尿病者;合并有其他皮肤病者;进行本研究前一个月曾使用过免疫调节药物者;依从性较差、不利于医护人员随访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140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 按照具体症状将其分为血虚风燥、脾虚湿蕴、湿热浸润三种类型, 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 湿热浸润性:黄芩30g、甘草15g、柴胡20g、地肤子30g、秦艽20g、浮萍草30g、防风15g、龙葵30g、土茯苓50g、灵芝30g、陈皮20g、牡丹皮20g、生地20g; (2) 脾虚湿蕴型:薏米30g、甘草15g、黄柏20g、白鲜皮20g、苍术20g、汉防己15g、陈皮20g、秦艽20g、厚朴20g、防风15g、茯苓30g、桂枝15g; (3) 血虚风燥型:生地30g、甘草20g、牡丹皮20g、丹参30g、赤芍20g、白鲜皮20g、夜交藤30g、陈皮20g、灵芝30g、荆芥20g、当归20g、防风15g。上述中药方剂均以水煎服, 每日1剂, 每剂180mL, 分别于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养生法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 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饮食生活习惯、实际年龄、文化水平、心理状况等; (2)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慢性湿疹的病因、发病特点、诱发因素、治疗详情等, 使患者注意自身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如避免熬夜、饮酒、抽烟等恶劣习惯, 内衣裤应全部选用全棉制品。在饮食方面应禁食鱼类、虾、螃蟹、牛肉、羊肉等发物,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适当进行运动, 增强自身抵抗力; (3) 情绪调节。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及时答疑解惑, 以避免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 影响临床疗效。此外,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调养生息、平衡七情, 保持和谐愉快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皮肤瘙痒及损伤程度

皮肤损伤程度:无损伤记为0分;轻度损伤计为1分;中度损伤计为2分;重度损伤计为3分。皮肤瘙痒程度:无瘙痒感计为0分;轻度瘙痒感计为1分;中度瘙痒感 (虽感不适, 但并不影响工作、生活) 计为2分;重度瘙痒感 (瘙痒难忍, 无法忍受, 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计为3分。

1.3.2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偶有以上症状发生计为1分, 少有以上症状发生计为2分, 常有以上症状发生计为3分, 以上症状持续发生计为4分。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中各有20个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中医养生学”是以传统中医知识理论为基础, 对人体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学科。中医认为, 脾胃乃后天之本, 气血乃生化之源。人的情绪可对机体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采用中医养生法干预慢性湿疹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中医养生学认为饮食调节对改善疾病十分有效。脾主运化, 胃主收纳, 古语有云:“五味入于口也, 各有所走, 各有所病”, 因此要想保持身体健康, 必须注重饮食调节。

慢性湿疹患者的病情与其饮食及情绪均具有直接关系。刺激性饮食和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转归, 且易造成病情复发, 加重患者不良情绪滋生, 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中医养生法干预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养生法干预可有效提高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发挥协同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养生法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养生法干预可有效提高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发挥协同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湿疹,辨证治疗,中医养生

参考文献

[1]陈国勤, 周聪和, 王海鹰, 等.中医养生法干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影响的研究[J].光明中医, 2012, 27 (6) :1125-1126.

[2]李浩.养生学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 (4) :254-255.

[3]程秋生.常见皮肤病性病的心理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95.

中医养生法 篇2

推揉风池:取坐位,用两手拇指指峰和指腹,在两侧风池穴上作前后左右推揉1分钟。

推揉列缺:用拇指指峰和指腹上下左右来回推揉列缺穴1分钟。

“本末倒置”的中医养生法 篇3

无痰也咳嗽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

咳嗽的作用有三:一是清除气管中的痰液。二是排除肺部的有害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烟尘越来越多,这是老年人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某些心血管意外的自救术。

有些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其心血管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长时间卧床和由蹲位到站立时,由于血压调节不到位而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容易诱发脑缺血,进而发生晕厥。如在体位变化之前用力咳嗽几声,就能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心脏加快其收缩,增高血压,改善大脑供血,可有效预防晕厥。在心脏停跳的瞬间咳嗽,也是给濒死的心脏一次“震颤”复苏的机会,这种自救措施是任何现代心脏救治措施都难以取代的。

无便也入厕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要做到“肠中常清”,除了饮食调节、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中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功能下降、腹压降低,一般都患有便秘疾病。应坚持定期排便,即使无便也要到厕所蹲一蹲,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对缓解便秘、促进健康长寿具有重要作用。

不累也休息

人对劳累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劳累超过极限,健康就要受到损害。不累也休息,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再休息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当人感到劳累时,体内的代谢废物如乳酸、二氧化碳等积累较多,短暂的休息不能完全清除这些废物,日积月累,便可能积劳成疾。

相反,当人尚未感到劳累时就主动休息,体内积存的废物较少,很容易将废物排出体外,使体力得到恢复,精力更加充沛。科学实验证明,主动休息能发挥和协调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特别有助于防范劳累的产生,做到劳动、健身两不误。

不渴也喝水

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水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研究表明,饮水不足,影响新陈代谢,影响血液循环,使器官的功能降低,毒性物质增多,成为各种疾病的温床。渴感一旦产生,表明体内缺水已达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不饮水也无口渴的感觉,更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人要多喝水、勤喝水。主动饮水是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无喜也快乐

快乐的心情可以对机体产生良性刺激,使脉搏、血压、呼吸、消化液的分泌及新陈代谢均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近来研究发现了一条很有意义的规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会激活人体的适应能力,遏制疾病的发生。喜事不会天天有,但快乐却可日日寻。平时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可多谈欢乐的喜事,多接触幽默的人,多看相声、喜剧小品,多读幽默的书,就能笑口常开,笑容满面。

护脚养生法 篇4

坚持走路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靠步行, 步行用双脚。人在走路时, 肌肉系统犹如一台水泵, 把血液送回心脏, 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增强心脏的功能, 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 推迟肌肉、心脏及其他器官功能的衰退和老化, 并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充沛的活力, 对控制体重也有一定帮助, 非常适用于高血压合并慢性冠心病和肥胖病人。走路用慢速, 每分钟60~20步;中速, 每分钟80~90步;快速, 每分钟90~120步。每次步行半小时, 可分段进行, 天天坚持。

脚部按摩脚部按摩始创于中国道教, 现在较为流行的足反射区保健疗法, 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现代研究认为, 人体的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 都在脚部有相应的投影。常作脚部按摩, 可使毛细血管扩张, 加速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力, 能起到益肾蓄精, 增强大脑和心脏功能, 解除疲劳, 防止衰老等作用, 并能医疗一些疑难杂症。简单作法, 只需每晚临睡前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 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足踝, 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 重复10~15次。

活动脚趾专家认为, 胃经络始于脚的二三趾之间, 经迎面骨向上循环。所以, 脚的二三趾粗壮有弹性, 站立时脚趾抓地牢固的人, 胃肠功能都很好。而脚的二三趾干瘪无弹性, 站立时脚趾抓地不牢固的人, 胃肠功能都较弱。因此,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 特别需要每天练习用脚的二三趾夹东西, 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 只要持之以恒, 胃肠功能保准会逐渐提高。

踮脚运动每当久坐或久站后, 人常会感到下肢酸胀、乏力。而从事站立工作的人, 日久更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重者可出现下肢皮肤色素沉着, 经久不愈的溃疡等等, 这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致。而人体下肢血液回流, 最主要的是靠踮脚跟时双侧小腿全部肌肉的收缩挤压。据测定, 双侧小腿肌肉每次收缩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的每搏排血量。所以, 当你久坐久站时, 可有意识地做微踮脚运动。具体做法是, 双足并拢着地, 用力踮脚跟, 然后放松再重复, 次数和间隔时间可酌情决定。

时常抬脚时常把双脚抬起来, 好处很多。因为双脚抬起来后, 脚和腿部血液就可回流到肺和心脏, 使心脏得到充分的氧气, 使静脉循环活泼起来, 使新鲜的血液充分地供应脑部。当陈旧的血液从腿部退回后, 使身体的血管得到松弛, 对于高血压及解除过劳的静脉紧张, 都有极大地好处。使全身活动健旺, 使脚及小腿部避免发生静脉曲张等病症。抬脚的方法, 可于休息时坐在沙发或摇椅上, 两脚高架过头, 也可平卧在床上不用枕头, 抬起两脚高于心脏, 均能收到满意效果。

蹬甩腿脚用一只手扶住固定物体, 向前甩动小腿。与此同时, 脚尖也向前朝后甩动, 脚面绷直, 两条腿轮换甩动, 每动以60~90次为宜。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软弱无力等症。蹬腿运动, 可在晚上入睡前平躺闭眼, 双手紧扣后脑勺, 轻松蹬腿, 由缓到急, 每次3分钟, 然后再换另一条腿。此法可锻炼腿部肌肉的耐力, 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预防腿脚麻木或腿脚抽筋等症。

搓脚暖足预先将两手掌搓热, 然后用搓热的手掌揉搓两脚的涌泉穴各80~100次。此法能滋肾水降虚火、舒肝明目, 还能防治高血压、眩晕、耳鸣、失眠、足部萎缩酸痛等症。“睡前一盆汤, 胜过吃补药”每晚入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 可使全身血液通畅, 利于睡眠和调节神经, 还可预防心绞痛发作。热水泡脚时加入威灵仙20克、伸筋草20克、当归15克, 效果更佳。

药物护足足部常因经脉阻滞, 肌肤失养, 出现皱裂、冻疮, 尤其是老年人更为突出。可取生姜汁、酒糟、白盐、腊月膏, 捣烂炒热, 再适量掺水调和, 涂布于脚上, 用手均匀搓摩, 有散寒活血、润燥养肤、防裂防冻的功效。

内经饮食养生法 篇5

《上古天真论》说“美其食”:即便是粗茶淡饭味也很美,进食时要恬愉专注,忌郁怒忧伤和恐惧,更不宜做各种活动,心不在食,不符合“饮食养生”,也不合“摄神为先”的养生精神。

古人讲“食不言,寝不语”,专心吃,一心睡,食睡俱佳,能不健康?!

饮食的方法在食前、食中、食后也有讲究。如食前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消化;食后不宜饮浓茶、吸烟,以免饮食中喧宾夺主;食中、食后不宜情绪波动,尤其不能打骂孩子,清代,梁章钜说“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发怒”(《退庵随笔,摄生》),否则会使气血逆乱,惹生疾病。

吃饭 时要多咀,以增加机械性消化,减轻化学消化负荷,口腔中的消化酶本身能直接增加消化酶,以帮助化学消化。

餐后不要急于看电视、驾汽车,睡大觉,去运动等。因为食后全身气血都已进入胃肠“全力”进行消化,此时做其他心理或躯体活动,则会使气血旁流入其他部位,减少胃肠消化所需的气血,即便不剧烈,长期如此极易引起胃病。

饭后可以散步。《千金方》“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肚”。边步行边摩腹,确实有助脾胃消化功能。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法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说: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意思是说: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说: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是说: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皮肤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

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

黄帝内经“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采备药物、食物,与节气相顺应的就是与阴阳气化相顺应,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按照阴阳气化理论,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植物,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徒有其形而无其质。

食药同源,不时不食。现代人的各种病怕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的,为了健康,我们返璞归真。也许你看到价格为觉的贵,但减少你的病痛,减少你吃药治疗的费用,就显的无价了。我们要重于养,减于治,这样我们身体的自然调节回复功能才能发挥极致,才能健康。

拓展阅读:内经教你如何选对喝茶时间

五脏

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

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但是什么时候喝茶好?喝茶是有时间规律的,不同时间点候喝茶起到的作用不一。

1

早晨

白开水后,淡茶水

因为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大。早起后不宜直接饮茶水,最好先喝一杯白水。之后再饮淡茶水,对健康有利,饮淡茶水是为了防止损伤胃粘膜。

早上适宜喝红茶

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则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寒气,让大脑供血充足。

2

午后

下午3:00左右喝茶

下午3:00左右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补养、还能防止感冒,此时喝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

午后适宜喝乌龙茶或绿茶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会肝火旺盛,此时饮用绿茶或者青茶可使这一症状得到缓解。

3

晚上:

晚上8:30左右喝茶

在这个时间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间,对一些神经衰落人群,可以选择喝半发酵的温性的铁观音。千万不要喝绿茶,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

晚间适宜喝黑茶

人在吃了三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内,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助消化。

其他适宜喝茶的时候

1.出大汗后,这时饮茶能很快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加速排泄体内废物,减轻肌肉酸痛,逐步消除疲劳。

2.吃太咸的食物后,同时多饮儿茶素含量较高的高级绿茶,可以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增强免疫功能。

中医养生法与现代性保健 篇6

1、精神养生:精神养生即心理保健。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人体的一切心理活动,包括思维意识、思想情感皆由心所主宰。临床上很多性功能障碍都是由于心理因素所引起,如男性阳痿、早泄、遗精、不射精等;女性性冷淡、性交疼痛、性高潮障碍等,都与精神情绪有关。因此,精神养生是性功能障碍的重要疗法。精神养生强调审病求因,因势利导。首先要分析引起性功能障碍在精神心理上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消除障碍,使身体得以康复。其中调养心神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调养心神,就是克服自我消极情绪,解除顾虑、烦恼、郁怒、憎恨等不良因素,减轻精神负担,使心神安定,心情愉悦,乐观舒畅。调养心神还包括节欲,中医认为节欲养精,欲多伤精。这里的欲,一方面指性欲,另一方面指物欲,即物质方面的欲望,包括名利、地位等。总之,通過调养心神,使人精神宁静,恬淡舒畅,性功能障碍可以在静养安乐中不药而愈。

2、饮食养生:通过饮食调配,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注意饮食宜忌。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和提高性功能,达到增强体质、延寿抗老的目的。中医将食物归纳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调和则有利于健康,古人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另外要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因时因人制宜,注意饮食宜忌。如过食肥腻,酿生湿热,流注下焦,扰动精室可引起遗精、早泄、阳痿。所以饮食应该清淡而富有营养,如食物中豆类(豆制品)、鱼类、禽蛋、蔬菜、花生、芝麻等对于提高性功能很有益。值得指出的是。有烟酒嗜好者,对性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因此,戒除烟酒也是保护和提高性功能的重要措施。

3、行为养生:主要指通过性行为以达到恢复或增强性功能为目的的保健方法。其中包括调整性交的体位姿势,注意性交的技巧方法。如孕妇、残疾人以及有严重疾病者在性交时都要注意姿势体位和有关技巧。对于阳痿、早泄的病人可以采用採摩手法或“动停技术”,“挤捏技术”;对于女子性高潮缺乏者可进行导引方法,如“耻骨尾骨肌操练技术”等。即使是正常的夫妻,探索适合双方的最佳体位,注意性交的技巧,不仅可以增加性生活的情趣,提高性生活的质量,而且能使夫妻爱情进一步升华,使夫妻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4、运动养生: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是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通过传统的体育形式进行锻炼,可以调节气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和五脏。在运动保健中要注意运动适度,提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古人在运用气功、导引以提高和改善性功能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重视和研究。

5、卫生保健:很多疾病是因男女性交不注意卫生而产生。如妇科常见病有月经不调、闭经、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粘膜溃疡等:男科有尿潴留、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至于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更与性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6、药物养生:一般来说不外两类,一种是针对具体病情加以辨证施治,祛除病邪就可以恢复或提高性功能。另一种单纯以促进和提高性功能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物,如壮阳药、补益药。包括所谓春药、性药。对于这类药物的使用,古人认为四十以上之人方可服用。云:“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性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由此可知,古人在药物使用对象和范围方面是很严格的。不过对于性功能障碍患者则应及早给予积极治疗。值得指出的是,古往今来不少人对于药物养生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有人甚至一味追求所谓灵丹妙药以纵情欲,其结果适得其反、殆害无穷。

中医养生法 篇7

本研究采用中医系列养生法,对社区高尿酸血症人群进行干预,以期通过中医药法预防社区高尿酸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社区高尿酸血症人群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浈江区东河社区体检高尿酸血症人群。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0±6.8)岁;实验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2±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80例高尿酸血症,均进行饮食指导,目的是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的来源。主要有:①尽量选用嘌呤含量低的食物;②充足的液体摄入以利于尿酸排出,饮水以普通开水、淡茶水、矿泉水、鲜果汁、蔬菜汁等为宜;③保证充足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以提高尿酸盐的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④避免饮酒;⑤少吃火锅,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等老火汤,少吃油炸、油煎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清淡饮食,限制体重,减肥调脂。

实验组在一般饮食指导基础上运用中医养生学的方法进行健康指导。饮食养生:向病人介绍常见食物的性味(四气五味)、功效及食用方法,日常饮食宜忌及服药饮食宜忌,常用中医食疗方法。四时养生:“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饮食有节”,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起居养生:平素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特别是气候骤变季节,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居住和作业地方保持清洁和干燥。运动养生:劳作运动法出肌疏之时,切勿当风贪凉,乘热浴冷。内衣汗湿应及时更换,垫褥、被子勤洗晒。平时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情志养生:认识七情致病,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调节异常情志的方法主要有,节制法,宣泄法,转移法,情志相胜。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第1版)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第2版)拟定标准,以血尿酸下降程度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显效:治疗后血尿酸恢复正常或血尿酸较治疗前降幅>20%;有效: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相比10%<降幅<20%;无效:治疗后血尿酸值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不明显(降幅<1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尿酸变化比较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尿酸变化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尿酸积分变化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实验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己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5]。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也是导致冠心病和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1]。长期以来,由于高尿酸血症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故未受患者的重视,临床漏诊、失治的病例十分常见,由此延误了治疗最好时机,最终导致痛风、尿酸性肾病,肾功能衰竭,以及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而危及生命。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潜在性威胁。

祖国医学将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痛风归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痛风”范畴;将尿酸性结石归属于“淋证”、“腰痛”范畴;将痛风性肾病归属于“腰痛”、“虚劳”、“水肿”、“关格”等范畴。

高尿酸血症外因主要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有关;内因主要责之饮食不节、嗜食肥甘,七情、劳倦等使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分清泌浊,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水等运行障碍,滞留不去形成本病[6]。气候因素及饮食结构导致某一地区发病率较高,岭南地区,气候多湿热,易内生湿浊,湿浊蕴久则内生湿热,与外之湿热气候相合,形成湿、热、瘀 [7]。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学者对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的看法是一致的,认为脾肾亏虚,脾不运化,湿变为痰,血、痰、瘀互结,痹阻经脉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8]。高尿酸血症在广东地区多发,结合当地地域、气候及饮食特点,高血酸血症多由于湿热瘀毒稽留体内,遇外因引动,阻滞脉络而起病。

中医养生提倡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通过综合手段发动人体自身天然的原动力,以调养机体、增强体质,从而能够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以享天年。我们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结合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采用中医养生法,对社区高尿酸血症人群进行干预,通过干预患者的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调节脏腑机能,预防及清除湿热瘀毒稽留体内,增加尿酸的排泄,减少尿酸在体内积聚,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从而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实践证明,这一干预是行之有效的,并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养生简便廉效的特点。

受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政策体系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的慢性病防控不能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亟需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全力探索“中国模式”[9]。而基于中医养生的治未病思想将中医养生方法引入社区,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对于我国防控高尿酸血症等各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法干预对社区高尿酸血症人群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养生学知识指导,包括中医辨证食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方面,对照组仅给予一般饮食指导。干预1年后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评价指标改变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UA、有效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UA积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养生法干预对社区高脂血症人群的血尿酸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中医养生,干预治疗,社区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02.

[2]贾育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3):417-422.

[3]CHEN SY,CHEN CL,CHEN M,et al.Clinical feature of fa-milial gout and effects of probable genetic association betweengout and its related disorders[J].Metabolism,2001(10):1203-1207

[4]CHOI HK,ATKINSON K,KARLSON EW,et al.Obesity,weight change,hypertension,diuretic use,and risk of gout inmen: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J].Arch In-tern Med,2005(165):742-748.

[5]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7):780-784.

[6]倪青,丁红.时振声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1997,18(1):5.

[7]伍新林,李俊彪.化湿泄浊祛瘀法治疗湿浊瘀阻型慢性尿酸性肾病5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9):532-535.

[8]陈立.清热泄浊化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9):723.

十二时辰养生法 篇8

子时 (晚11时—次日1时) , 胆经当令。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讲, 人体内个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 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

丑时 (凌晨1时—3时) , 肝经当令。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 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 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

寅时 (凌晨3时—5时) , 肺经当令。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 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 必须要有深度睡眠。

卯时

卯时 (早晨5时—7时) , 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 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 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 做“鸣天鼓”。

辰时

辰时 (上午7时—9时) , 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 用木梳梳发百遍, 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 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 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

巳时 (上午9时—11时) , 脾经当令。开窗通风后, 可从事脑力活动, 但要注意劳逸结合, 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

午时 (上午11时—午后1时) , 心经当令。这是午餐时间, 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 建议可以喝点汤, 菜要少盐。饭后宜睡半小时, 不要过久。

未时

未时 (午后1时—3时) , 小肠经当令。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 喝一杯茶。

申时

申时 (午后3时—5时) , 膀胱经当令。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 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 要注意多喝水。在4点左右应该抽出半个小时走一走, 让你的气血通达起来。

酉时

酉时 (午后5时—7时) , 肾经当令。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 可以喝点粥。

戌时

戌时 (晚7时—9时) , 心包经当令。准备睡觉, 睡前要静心养气, 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 睡姿宜采取右侧卧位。

亥时

八多八少养生法助长寿 篇9

少盐多醋。盐不仅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 还会带走正常的血压。自家做饭时, 除了少放盐, 也要尽量控制酱油等调味品的摄入量。醋则称得上是厨房里的保健调味品了, 炒菜时不妨放一点, 用米醋腌泡菜可以降血脂, 用陈醋配着面食吃能助消化, 做鱼和骨头汤的时候放点醋, 还有助于其中钙质的吸收。

少衣多浴。一提到少穿, 自会让人想到“春捂秋冻”。其实, 秋冻不是让人挨冻, 而是指缓缓添衣。适当的凉爽刺激, 有助于促进身体代谢, 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 就应该结束“秋冻”了。洗个热水澡既能解乏, 又助睡眠。早晨起来最适合淋浴, 可以唤醒身心, 而睡前1至2个小时, 最好在浴盆里泡个澡。

少食多嚼。想管住自己的嘴, 不妨尝试以下几招: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 而且每餐在固定的时间吃;每次少盛一点, 或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一般来说, 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 有助消化, 避免发胖, 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少药多练。不管平时多大方, 吃药时最该“抠门点”, 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 最好扛一扛, 别随便吃药。老年人还应遵守“岁加量减”的原则, 即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如果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 吃药也等于白吃。最新研究显示, 只要每天坚持锻炼15分钟, 平均可延寿3年。

少欲多施。平时不妨多给予别人帮助, 小小的善行能让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价值, 给你带来情感满足, 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另外, 好吃的东西不要自己独享, 分点给别人, 不但与他人分享美味, 还控制了自己的热量摄入。

少虑多笑。太看重位子, 总想着票子, 倒腾着房子, 放不下架子, 撕不开面子, 眷顾着孩子……焦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4岁的孩子每隔4分钟就会笑一次, 成人也应每小时都笑一笑。笑不仅能增进肺活量, 还能帮你减肥, 给心脏松绑。

武当九式吐纳养生法(四) 篇10

第五势 脉气运行

一、养生功效

1、拍打任督二脉,利于体内气机自然运行。二脉开,百病消。

2、补肾强腰,缓解劳损。

3、平衡阴阳,增强内脏功能。

二、歌诀

运转周天行气缓,自在甩打臂如鞭;

上下七星慢敲拍,吐纳全凭随腰转。

三、动作图解

1、抱圆守一

(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头顶上悬,下颏微收,舌尖轻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尾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调身)。目光平视。(图1,此略)

(2)接上动,双掌同时外旋,使掌心向后,同时随臂肘后拉到体侧(图99);然后继续向内向后向侧转腕拧臂,双掌心向下,随双臂拧转向两侧前方搂抱,高与髋平(图100)。整个动作过程都用鼻吸气。

(3)接上动,两臂屈臂内收,双掌相抱;随后,右手变空心拳,左掌拇指通过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劳宫穴)处,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背上。目光内敛。双手环抱呈子午阴阳诀,亦即阴阳八卦手(图101)。整个动作过程用鼻吸气。

(4)接上动,双手环抱呈子午阴阳诀往小腹回搂至下丹田。整个动作过程用鼻吸气。

(5)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气和,目光内敛,手抱阴阳子午诀于小腹前。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入静片刻。或以60秒为度。

2、周天行气

(1)接上动,自然站立,双臂垂放于两大腿外侧。(图1,此略)

(2)然后,左脚向左横开半步,重心位于两腿之间,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举。(图102)

(3)继续向上举至头顶,然后翻掌下按(图103)。整个动作过程用鼻吸气。

(4)然后徐徐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图104)。整个动作过程用鼻呼气。如此重复呼吸两次。

练习提示: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动作的速度。随动作的开合,以慢、长、细、匀为呼吸方法。练习过周天功,或道内称的河车运转,可以在一开一合的动作过程中,体内气机运行一个小周天。

3、七星排打

(1)接上动,双臂放松,以腰摆动带动上体左右转体的同时,双掌自然拍打身体前后。

(2)先以小腹(下丹田气海穴)和腰椎(命门穴)为拍打起点,依次沿人体任脉和督脉上行拍打,按照命门穴(图105)、下丹田——气海穴(图106)同时拍打(图107、图108),然后上行拍打到中脘穴(图109-112)、膻中穴、左右中府穴至喉咙部位后,再向两肩(肩井穴)甩打。然后再拍打到头部百会穴。

如下组图示所指。

①同时拍打命门穴(图105)、下丹田——气海穴(图106)。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②拍打中脘穴(图109-112)。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③拍打膻中穴(图113-116)。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④拍打左右中府穴(图117-122)。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⑤拍打肩井穴(图123-128)。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⑥拍打百会穴(图129-132)。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3)接上动,再由头部逐步向下拍打到小腹和命门。

具体步骤:

①拍打肩井穴(图133-138)。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②拍打左右中府穴(图139-144)。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③拍打膻中穴(图145-148)。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④拍打中脘穴(图145-148)。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⑤同时拍打命门穴(图149)、下丹田--气海穴(图150-152)。每次练习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则不限,因人而异。

练习提示:整组动作要随呼吸的快慢节奏来调整动作的速度;拍打头部时,左掌拍打右脑,右掌拍打左脑,还须注意转动脖颈;拍打力度因人而异,拍打次数不限。

4、按掌平气

(1)接上动,用鼻子吸气,双臂自身侧慢慢上抬,双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图153)

(2)接上动,用鼻子呼气的同时,翻双掌下按,掌心向下。双手慢慢下落,垂至身侧,呼气结束。(图154-155)

(4)然后,收左脚至右脚内侧,自然站立,双臂垂放于两大腿外侧。(图156)

四、动作要领

1、吐纳方法

(1)“抱圆守一”为功前调息动作。吸气的同时环抱双手呈阴阳子午诀,自自然然地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通俗说法是肚脐眼下一寸三的区位)60秒钟为度。感受小腹部随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动。

(2)“周天行气”的是“长吸长呼”慢、长、细、匀的呼吸方法。

(3)“七星拍打”,每当敲打时要短促呼气,并且所击打部位,肌肉有所收紧。

(4)“按掌平气”是一组全身心调理动作。

首先是呼吸法。用鼻子吸气,双臂自身侧慢慢上抬,双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头顶上方,双手掌心遥遥相对,至此气吸满;然后用鼻子呼气,同时翻双掌下按,掌心向下。双手慢慢下落,垂至身侧,呼气结束。如此重复三次。

2、练习提示

静坐养生法 篇11

静坐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道家从坐功修炼内丹,佛家谓之坐禅。久练此功,对祛病、健身、强脑、养性、延年都有显著作用。我国古代文人白居易、杜甫、苏东坡、陆游、欧阳修以及近代的郭沫若等人对静坐都有高深的修养和造诣。

1.静坐养心 正襟危坐,两手握拳,左右虚击,力用空间。左按右腕,右按左腕,向上伸展,如托泰山。两手交叉,脚蹬手间,左右交换,力达极限。

2.静坐养肝 正襟危坐,双手相叠,按于丹田,徐徐转身。左转望肩,右转望肩,万虑消弭,人无杂念。两手拉拽,向胸震颤,上上下下,肝火不燃。

3.静坐养胆 正襟危坐,脚心朝天,手拉脚腕,前后摇撼。上体伸直,手摸地面,叩天询地,尽除孽顽。气贯腰脊,意抚胆边,思之所至,福之所延。

4.静坐养脾 正襟危坐,脚伸脚蜷,左右交替,牵动髀关。两手拉腿,向后反弯,左右轮拉,直到腿酸。跪坐扶地,神聚两眼,回首虎视,望穿云天。

5.静坐养肺 正襟危坐,手扶地面,运气调息,心脏内见。缩身曲脊,直起冲天,如是(30)次,刚柔互现。握紧拳头,反捶脊肩,左右捶匀,肺自强健。

6.静坐养肾 正襟危坐,手拽耳胆,拉耳向肋,每次5遍。举臂上抛,身腰随转,稳健有力,速度宜慢。原地跨步,前后一转,铿锵有力,热上肾田。

七字养生法让你更长寿 篇12

“保”是指保持大脑活力。我们都知道用进废退的道理,中老年人要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不亚于一个35岁不爱动脑的青年人。

“活”是指多活动手指。研究表明,人的双手与大脑有着亲密的联系。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健身操,可刺激大脑,有健脑益智、延缓衰老之作用。

“转”是指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不过分疲劳。散步、做体操等是比较好的转换活动方式。

“参”是指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广交年轻朋友,经常保持偷快情绪,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睡”是指保证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学会科学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保证一天8小时(老年人ro小时)睡眠。

“调”是指科学饮食。做到粗细搭配,平衡膳食,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芝麻、胡桃仁、百合以及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多的食物。

上一篇:健康储蓄下一篇:室内燃气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