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利润表

2024-07-28

现金流量利润表(精选10篇)

现金流量利润表 篇1

现金管理一直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现行利润表, 应当将投资性损益从营业利润中剥离出去, 同时反映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以突出公司主业。按照以上思路, 笔者对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附表以及利润表提出几点思考。

一、投资性损益对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依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所有企业在编制填报利润表时, 把投资性损益 (投益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纳入企业营业利润之中, 这种编制方式会产生如下问题。

1.导致营业利润失真。企业的投资性损益不是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而是本企业投资的成果, 把它计入营业利润之中, 势必会造成营业利润数据的失真。

2.影响财务分析及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如果企业的营业利润数据失真, 那么以它为基础计算出的一些企业经济指标 (如企业成本利润率) 也将失真, 从而造成财务分析及绩效评价的偏差。

3.投资风险增加。对企业投资人来说, 非经常性收益过大的企业, 风险越大, 越不宜长期投资。经常性收益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 不受金融市场行情的影响, 仅仅是企业自身所创造的利润价值;而投资性损益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 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投资在牛市行情下能一本万利, 而在熊市时将会面临严重亏损, 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把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收益混在一起计算, 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误导投资者。在现实情况中, 如果企业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收益比重过大, 意味着高风险, 就不具备稳定性和持续性, 不适宜做长期投资。

4.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金额应对应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额。企业投资性损益在利润表上的反应是属于企业经营活动得到的收益, 而在现金流量表上却是属于企业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范畴。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 同时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了难度。

总之, 投资性损益既然属于企业非经常性损益, 那我们就应当把它从企业的营业利润中剥离出来, 和营业外收支放在一起。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就可区分得清清楚楚, 上述弊端也就自然可以避免。同时, 也为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提供了方便。

二、对于调整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建议

现行利润表在填报编制时, 是把投资性损益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纳入营业利润之中, 笔者认为这样做有些欠妥, 因为对于不是以投资为主业的钢铁企业来说, 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损益不属于其日常经营活动范畴。因此, 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企业将投资性损益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从营业利润中分离出去, 同时反映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以突出公司主业较为合适。

用间接法编制现行现金流量表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以本期净利润为起调点, 通过调整一系列不涉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非经营性活动收入支出、费用项目及营业外收支项目等的增减变动后再依据调整结果计算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净额。笔者认为企业的净利润不全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带来的利润, 还应当包括企业营业外收支、投资性损益、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因此, 应当由调整后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调整计算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为合适些, 如果要将投性资损益从营业利润中剥离出去, 可以如下操作:

首先, 将营业利润额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此阶段不必调整企业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得税费用。具体公式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营业利润现金含量) =营业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 (仅包含筹资、投资有关利息支出与利息收入差额部分的) 财务费用+存货的减少 (减存货的增加) +经营性应收款的减少 (减其增加) +经营性应付款的增加 (减其减少) +预提费用的增加 (减其减少)

其次, 要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调整为“净利润的现金含量”。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中将对经营活动不产生现金流量影响的营业外收支、投资性损益、所得税费用等金额剔出, 剩下来的就是“净利润的现金含量”。换一种说法, 就是企业营业利润现金含量加上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的净现金流量, 就是净利润的现金含量。而现在我们把这个金额叫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不太恰当, 因为还包括了企业营业外收支、投资性损益和所得税费用等一些非日常经营性项目所带来的净现金流量, 它实际上是企业所有净利润的净现金含量, 而非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所以, 将以上两步分别调整为:营业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调整为“净利润的现金含量”。

在现行的财务分析中,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称为净利润现金比率, 又可称为盈利现金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它集中反映了本企业的当期净利润中所含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 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盈余质量。

笔者认为:企业净利润的现金含量, 实际上不仅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还应当包括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投资性损益、所得税费用等的净现金流量。因此, 净利润现金比率, 又可称为盈利现金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就要用通过调整过的上表中的“净利润现金含量/净利润”计算出来。经过以上调整, 提高了盈利现金比率计算的准确性, 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同时, 还可以增加一项用来综合衡量企业营业利润质量的指标因子:营业利润含金量=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含金量这个指标越大, 说明企业营业利润质量越高, 反之, 则说明企业营业利润质量越差。

以某企业为例, 分析原填报口径与调整填报口径的差异。某企业原填报的利润表及现金流量附表如表1和表2:

现通过笔者调整后利润表 (表3) 及现金流量附表 (表4) 如下:

通过上述对比, 利润表的调整能清晰地反映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同时也为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提供了方便。更准确的反映了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原口径的填报是以净利润为基础, 其包含了营业外收支、投资性损益、所得税费用影响) , 提高了分析质量。

现金流量利润表 篇2

来源:财务第一教室作者:佚名2015-10-30 净现金流量简介

净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个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收入)减去流出(支出)的余额(净收入或净支出),反映了企业本期内净增加或净减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额。

在此应注意两点:第一,净现金流量是同一时点(如2007年末)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差。第二,净现金流量按投资项目划分为三类: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单纯固定资产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和更新改造项目的净现金流量。

由于利润表所反映的损益信息的固有限制,比如,实现的利润并不一定已取得现金,仍存在收不到现金而发生坏帐的可能性。另外,利润表受人为调节的空间较大。因此,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提供会计报表使用者更为全面、更为有用、更为真实的信息。

举一简单的例子,某企业实现利润1000万元,现金净流量300万元。可以看出,虽然该企业实现了1000万元的利润,但是现金净流入却只有300万元,可能性包括有:

一是有大量的应收帐款没有收回,使得企业现金没有更多的增加;二是企业偿还了大量的债务或者购买了大量的材料而未使用,导致现金没有随利润的实现而增加,但却可能为下一期现 金增加创造了条件;三是企业发生对外投资或者归还了银行贷款;等等。通过对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企业本期的经营活动情况,更全面的评价企业本期的经营活动的质量,有助于报表使用人做出相关决策。

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类型,现金净流量可分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

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忖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净现金流量有营运型和投资型两类。

营运型净现金流量是对现有企业常规经营运行情况下的现金流入。流出活动的描述。一般用于企业资产的整体评估,有的也用于无形资产的整体评估和单项评估。其计算公式如下:营运型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追加投资

投资型净现金流量是对拟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在建设期,投产期和达产期整个寿命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描述。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型净现金流量=投资型冷现金流入量-投资型净现金流出量

投资型净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产回收

投资型净现金流出量=固定资产投资+注入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特种基金

技术资产评估中最常选用的是投资型净现金流量。这一指标,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自有资金现金流量、国内投资现金流量和国外投资现金流量。在评估实务中,因评估的是技术资产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利后的归属,所以一般用全部投资的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颇。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的比较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都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其预期值均可用资产评估的收益法,这是三者的其同点;对同一企业或同一资产,这三个指标不仅在数值上是不相同的,而且在其财务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公式上均有重大差异。

净利润是静态指标,净现金流量是动态指标。

净利润指标界定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净现金流量指标界定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净利润均不含折旧费和贷款的利息支出,而投资型净现金流量含有折旧费和利息支出。营运型净现金流量含折旧费不含利息支出。

三个指标既有重大的不同而又存在着内在的确定性的联系:利润总额-所得税金=净利润=营运型净现金流量-折旧+追加投资。

评估界一致认为应提倡以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额。因为它以收村实现制为原则,排除了人们主观认定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干扰;同时,它不仅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数量而且考虑到收益的时间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它还是税后指标。因此净现金流量比净利润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或技术资产的净收益。西方发达国家的评估界通常都是以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额,如著名的美国评值公司和美国安达信财务会计公司等就是如此。国内评估界虽然也有这样的共识,但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在评估实务中这样做的还比较少。

一般而言,当技术资产剩余寿命较长(5年以上)应以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额。而当剩余寿命短(3年以下)时,净现金流量和净利润两个指标差别不大,均可作为预期收益额。

当评估目的是为了对技术资产作价投资,组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时,应以净现金流量或净利润作为预期收益。这样做便于和国际惯例接轨,使合作伙伴便于理解评估报告和评估结果,从而有利于合资合作协议的最终达成。

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机理揭示 篇3

一、利润舞弊机理揭示

舞弊是全球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舞弊中最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资本市场中,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投资者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二者的利益往往不一致。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有一个好的股票价格,漂亮而又符合经营者目的的财务报表的确可以迷惑大众,财务报告舞弊便成为公司管理层的首选。综观国内外有名的财务舞弊案,利润舞弊几乎是财务报告舞弊的核心内容,利润对企业太重要了,同样也是投资者首先要参考的指标。

(一)利润舞弊的制度机理

权责发生制是现代会计产生的主要标记,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时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更加客观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内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利润会计要素产生的制度基础。有利润就有利润舞弊。利润舞弊的实施者通常是管理层,因为他们更加谙熟这种数字游戏,从大家已经烂熟于心的安然、世通舞弊案到国内臭名昭著的银广厦、红光实业、科龙电器和东方电子等等,都是利润舞弊的绝佳版本。

(二)利润舞弊的表现方式

对利润的舞弊造假,管理当局一般会对与它密切相关的会计账户——收入、应收账款、费用、存货和销货成本、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大做文章,最终达到实施利润舞弊的目的。

1.收入舞弊是企业频繁采用的一种造假手段

管理当局往往在收入的确认条件(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舞弊,即操纵收入,通过收入造假来达到利润舞弊的目的,最终美化报表、掩饰糟糕的经营业绩,欺骗投资者。一般有虚构收入、夸大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缩小收入、推迟确认收入和混淆收入等七种表现形式。以首当其冲的虚构收入为例,通常有以下做法:(1)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2)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且相互给予资金支持,在回避增值税的同时虚增收入和利润。(3)虚开发票,确认收入。比如,2001年北大科技采取虚构合同履行的方式,虚构技术服务收入3760万元,虚构纺织品加工收入3063万元,虚增利润3662万元。

造成收入舞弊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存在多种确认收入的备选方案,且每种方案都可以在具体情况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应用。公司的类型不同,公司的收入类别也不同,每种收入要求有特定的确认方式和报告程序。比如,经销商与制造业公司的收入确认方式就不相同,而签署了长期建筑合同的公司所使用的收入确认标准与小规模、分散工程获取收入的公司也不相同。二是利用收入和应收账款账户来操纵利润相当容易。比如,虚构应收账款,就可以拥有收入。

2.存货和销货成本舞弊也是最常见的利润舞弊手段

存货高估会导致低估销货成本,高估净利润,既增加了利润,又增加了资产,达到了同时美化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存货舞弊的主要形式有虚构存货、操纵存货盘点、材料盘盈盘亏不转账、瞒报存货毁损、违规分摊材料成本、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物易物等。以红光实业为例,1997年6月初股票上市发行,募集了4.1亿元资金,当年年报披露亏损1.98亿元、每股收益为-0.86元。当年上市、当年亏损,开中国股票市场之先河。为此,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3.费用舞弊常与上两种舞弊手段组合运用

如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收益性支出费用转作资本性支出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随意等等。主要操作手段有:(1)提前、延后费用的计量确认。如将本该计入“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一次性大额、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来年再采取有关办法收回,同时冲销上年费用;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将一般折旧方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增加折旧费用;减少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从而增加摊销费用。(2)不提、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等发生减值时不计提坏账或减值准备,一方面高估资产,一方面少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而虚增利润。(3)将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将本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进行资本化,推迟费用从利润收益中扣减的时间,以后摊销,从而抬高当期账面利润。

造成费用舞弊的原因主要是:存在多种费用计量确认的会计方法,企业选择使用的方法越多,则舞弊实施的几率就越大。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就有单项计提、分类计提、总额计提三种方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本该采用单项计提方法时却采用总额计提来抵销一部分跌价损失。对坏账准备的计提,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中灵活运用。

二、现金舞弊机理揭示

现金流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利润用于衡量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创造的价值,现金流量用于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程度。企业缺乏现金,就没有偿债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最终就会倒闭。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在中国,银广厦、麦科特、郑百文等虚假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相继曝光,使得一直不被重视的现金流量成为整个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对现金舞弊的认识多限于员工贪污、挪用,现实中管理层恶意现金舞弊的手段更是令人惊叹。

(一)现金舞弊的制度机理

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之一;是直接以款项的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下,会计只确认与现金收支相关的交易和事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的确认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有现金就有现金舞弊,近两年我国公众公司管理层舞弊呈现出现金舞弊的高发趋势,如草原兴发、长安信息,创智科技等已成为现金舞弊的新生代。

(二)现金舞弊的表现方式

任何一种舞弊行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虚增收入势必要增加资产,一般有虚增现金、存货、应收账款或固定资产等方式,而虚增现金最为便利,管理层只需要疏通银行或伪造对账单即可。

1.虚假现金流量

公司通过伪造与现金有关的原始单据而虚构现金,使公司保持较高的现金量,以蒙骗投资者;或者某个大股东已实际占用了企业大笔现金,财务报告期暂时归还;或者是高现金量实际被冻结、抵押,无法动用;或者隐瞒部分业务的现金流量。2002至2004年,科龙管理层陆续采用伪造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对账单、公司印章等低级手段,隐瞒资金收付,虚增利润共计3.83亿元。

2.隐瞒现金受限

顾名思义,受限现金是指用途受到限制的资金,一般指存款已质押或冻结。受限现金应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加以披露,而一些公众公司却将这一重要信息隐瞒,致使财务报表反映的货币资金不真实、不完整、分类不合理,以蒙蔽投资者或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事实。

3.募集资金违规使用

公众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有些公司在上市募集资金时虚报项目所需经费,圈到资金后,改变其用途;或者将其化整为零,秘密转至账外,非法使用;或者将存款质押以套取贷款,严重背离了募集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

三、我国公众公司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趋势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公众公司中,大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高级管理层侵占公众公司资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筹集资金效益低,财务舞弊盛行。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舞弊研究中心披露:1996-2001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已由证监会处罚的公众公司财务舞弊案有36个,其中利润舞弊公司17家,资产、资本金、股份数舞弊公司12家,募集资金用途舞弊公司7家,其他舞弊公司19家。这期间,利润舞弊是我国公众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类型。2005年,公众公司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有84家,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38家,立案调查的有50家,其中绝大多数公司是现金舞弊。从昔日羞答答地玩弄数字游戏的利润舞弊发展到如今赤裸裸的、毫无遮拦的现金舞弊,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赤裸裸的利益驱使

1.企业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一些公众公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害怕真实披露信息而导致股价下跌,担心停牌、摘牌,担心“圈”不到更多的资金,千方百计地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财务舞弊丑闻不断,这都和企业过分地、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有些公司高管将公众公司当成了“提款机”,利用现金舞弊的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掏空企业,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趋势只能说明我国公众公司的质量愈加低下,管理层集体道德沦丧,舞弊行为更加猖獗。

2.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最大化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很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形成,地方政府往往将企业上市成功作为领导班子任期内的政治业绩,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在财务报表和资产评估中大做文章,以获得证券委的审批通过,而地方政府也乐于支持,成为公司财务舞弊的“帮凶”。

3.会计师事务所利益最大化

由于一些事务所通常既为某公司进行审计,也为该企业提供咨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银广厦公司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银广厦造假披露后,中天勤受到财政部的严厉惩处,吊销其执业资格。受到如此牵连,落得如此下场,剖析个中原因,恐怕都和“利益”二字是脱不了干系的。

(二)监督乏力

1.企业内部监督乏力

公司高管舞弊是造成财务舞弊的直接原因。东方电子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抛售公司股票以弥补营业收入的不足,形成了一个以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隋元伯为总指挥,证券部、财务部、营销部分工合作的造假一条龙。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形同虚设。

2.市场外部监督乏力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体系有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等,但由于监督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督功能相互交叉,不能有机结合、发挥整体的监督作用。

3.注册会计师监督乏力

每个财务舞弊案都会牵涉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利“字当头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素质问题,很难保证其审计独立性,发现问题而不敢或不愿发表拒绝或保留意见,致使审计失败屡有发生。

4.舞弊审计未得到重视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财务舞弊案进入高发期,国外对舞弊审计的相关研究已相当普遍。而国内不论是舞弊审计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以及专门组织的建立,还是舞弊审计业务的开展,均未得到高度重视,单纯的财务报告公允性审计已远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会计伦理困难

会计伦理即会计职业道德原则、理论、行为准则等,影响会计伦理的主要因素有会计客观环境和会计人员主观行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处于从属地位,而管理层常常凌驾于内控之上,内部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作业环境,成为舞弊的被动实施者;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伦理道德存在问题,由于会计造假不良风气的盛行,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在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甚至挪用、贪污公款。

(四)惩处力度不够

财务舞弊的屡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舞弊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治乱必用重典,治理财务舞弊必须要用“严刑竣法”。安然和世通舞弊案的曝光,催生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从制度入手,针对公司高管舞弊行为给出“严苛”的处罚。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财务舞弊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被处罚的多为会计人员、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而对幕后操纵的高层管理者的处罚力度尚显不够,致使企业违法成本低廉,舞弊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现金流量利润表 篇4

一、盈余质量分析方法

目前,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盈余质量的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很多, 但这些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价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财务数据角度出发, 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直接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基于利润结构的评价方法; (2) 盈余持续性的评价方法; (3) 盈余与现金关联度的评价方法; (4) 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二是假定资本市场有效, 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进行的间接评价。

二、案例分析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 的前身为兰溪云山制药厂, 1990年更名为浙江康恩贝制药公司。1992年6月5日, 改组为浙江康恩贝股份有限公司, 并于1999年10月27日更名为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截至2011年12月31日, 公司注册资本为70 360万元, 股份总数为70 360万股 (每股面值1元) , 其中:有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106 712 002股, 无限售条件的流通A股596 887 998股。本文以该公司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为例, 以其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来分析盈余质量。

(一) 通过利润表分析盈余质量

由于不同性质、不同来源的经济业务, 使得企业所编制的利润表直接展示了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 在分析利润表的基础上就可以判断不同业务对利润结构和利润总额的影响, 进而来分析盈余质量。

新旧会计准则的变化使利润表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 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加上其他业务利润, 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而新准则规定的营业利润比旧准则规定的范围有所扩大, 主要是将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纳入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相比具有持续、稳定的特点, 而营业外收支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比较小, 并且容易被公司用来盈余管理或者盈余操纵, 因而, 营业利润业务产生的利润决定企业盈余质量是否持续、稳定。利润表中不同的构成项目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 合理的利润结构代表高质量的盈余质量, 会给企业带来充足的现金流量, 表明企业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反之, 则不会带来充足的现金流量, 企业的发展潜力也会受限。康恩贝公司2011年利润表如表1所示。

单位:元

1. 营业利润比率。

营业利润比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在利润总额中, 如果营业利润占较大的比重, 说明企业有高的盈余质量;反之, 则说明其他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占有大的比重, 盈余质量就不高。由于营业外收支不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 所以如果说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大, 则一般说明企业可能有较好的盈余质量;相反, 如果营业外收支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小, 而营业外收支项目不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 不具有持续性, 则说明企业的盈余质量比较差。以康恩贝公司为例:

2010年营业利润比率=120 091 168.54/151 030 874.48×100%=79.51%;2011年营业利润比率=159 840 458.78/163 113 688.13×100%=97.99%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比较大, 但仍不能就此断定该公司有较好的盈余质量, 因为营业利润中存在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项目, 它们会对营业利润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盈余质量。

但是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完成某些短期目标, 例如保证配股资格、避免ST等, 在会计实务中, 可能会采用出售股权等手段来增加投资收益, 进而增加利润总额, 尽管此时公司的盈余很高, 但是却不能代表有较高的盈余质量。

2. 非经常性业务比率。

在利润表中, 有两个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指标, 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它们属于经营业务但并不是经常性经营业务, 它们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 获利能力的真实性、公允性产生影响。

投资收益 (损失)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投资收益 (损失) /利润总额×10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损失)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损失) /利润总额×100%

以康恩贝公司为例:

2010年投资收益 (损失)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65 724 770.92/151 030 874.48×100%=43.52%

2011年投资收益 (损失)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134 306 886.14/163 113 688.13×100%=82.34%

2010年与2011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损失)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均为0。

非经营性业务产生的损益也不一定就是非经常性业务产生的损益, 如企业进行长期债权投资, 尽管为非经营性业务, 但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却属于经常性的收益。因此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以该项损益的发生是否会对投资者判断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为标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与非经营性业务损益不同, 它属于经营性业务的项目, 却不是经常性经营业务的项目。在康恩贝母公司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为0, 这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没影响, 从这方面看, 盈余质量比较不错;但投资收益 (损失) 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相对来说比较大, 并且2011年比2010年大幅度上升, 这说明在利润表中很有可能投资收益对营业利润起到一定程度的“救驾”作用, 公司营业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与经常业务无关, 这会对投资者准确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产生影响。

很多上市公司被ST后, 为避免摘牌或者摘帽, 调节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投资收益进而调节利润总额, 因此, 投资者对于一般ST上市公司扭亏为盈年度的盈余质量应仔细分析判断。

3. 核心盈余比例。

核心盈余作为企业核心业务产生的利润, 是企业利润总额中持续性最强、稳定性最好的部分, 核心业务收入减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就是核心盈余。在新会计准则要求下, 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中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 由于营业外收支偶然性很大,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相对比较不稳定, 因此均不能作为核心盈余。

核心盈余比例=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 (1) 当营业利润>0, 利润总额>0, 核心盈余比例接近于1时, 表明企业利润主要靠自身经营, 代表较好的盈余质量。 (2) 当营业利润>0, 核心盈余比例为负数或远大于1时, 此时也不能代表企业有较高的盈余质量, 因为此时有可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失误或相关营业外损失巨大。 (3) 当营业利润<0, 利润总额>0, 核心盈余比例为负数, 表明此时企业盈利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者营业外收入获得, 但企业难以控制这种偶然性很大的利润, 企业盈利稳定性差, 偶然性大, 所以很难预估未来盈余质量。 (4) 当营业利润<0, 投资收益>0, 利润总额<0时, 企业经营不利肯定是其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2010年康恩贝公司核心盈余比例= (120 091 168.54-65 724 770.92) /151 030 874.48=0.36

2011年康恩贝公司核心盈余比例= (159 840 458.78-134 306 886.14) /163 113 688.13=0.16

这两年的核心盈余比例虽然都为正值但比例数值都不高, 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 说明投资收益在营业利润中起到一定作用, 同时也能推断企业的营业外收支能起到一定“救驾”作用, 这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非经常性业务比率方法所验证的结果。总之, 2011年盈余来源于日常经营利润相对较少, 公司2011年的盈余质量并不是特别乐观。高质量的盈余是投资者进行目标投资选择时的主要衡量指标, 也是企业业绩管理的目标。

(二) 通过现金流项目与利润表项目对比评价盈余质量

1. 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盈余质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现金流量表的报告形式要以收付实现制的直接法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利润表进行调节的间接法为基础。因此, 我们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就结合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这样有利于分析公司的盈余质量。康恩贝公司2011年公司现金流量表如表2所示。

单位:元

通过康恩贝公司2011年现金流量表简表可以看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值, 从而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也为亏损, 公司自身盈利水平偏低, 经营活动没有现金作保障, 从这方面来看企业的盈余质量不乐观。

2. 获取现金能力的对比分析。

获利能力主要从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康恩贝公司基于现金流量表计算出的现金获利能力与基于利润表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比率对比如表3所示。

单位元

通过表3可以看出, 该公司基于利润表下的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比率虽然为正值, 但并不是非常完美, 并且其对应的基于现金流量表下的现金获取能力比率更差, 均为负值, 这说明一方面公司自身盈利水平偏低, 这也验证了上述几种方法的推论;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并没有变成现金, 而是以债权等形式存在, 其风险自然比现金要大, 未收的收益质量当然不如已收现的收益质量高。这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征兆。公司通过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所计算的获利能力反映出来的每股营业利润为0.23元, 而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出来的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亏损0.04元。

3. 关于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质量分析。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是计算毛利润的数据基础, 分析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现金实现情况有利于了解企业核心盈余要素的可靠程度, 也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更好地把握企业未来的盈余业绩。康恩贝公司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对应现金流分析见表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两项中含有增值税, 而权责发生制下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并不包含增值税, 所以在一般正常情况下, 现金收付制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及支付的现金应该比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略大。康恩贝公司比率分别为95%和81%, 该比率值偏低, 对此笔者做出如下分析: (1) 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来看, 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 但却没有同样多的现金流入, 由此可以推断企业可能采取了一定的赊销政策, 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加强, 应该采取相对较严的赊销政策。否则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盈余质量。 (2) 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对比来看, 公司在货物采购方面可能并没有充分利用售方的信用条件, 这对于盈余质量状况不利。

单位:元

三、结语

从康恩贝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 该公司的净利润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投资收益等非日常经营收益。而主营业务利润在营业利润中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这对企业而言并不乐观,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时, 在分析上市公司的报表时不能仅仅通过企业所披露的报告中的净利润来判断其发展潜力, 而应深入研究对企业价值、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进一步分析盈利的现金保障, 从多方面来分析企业盈余质量。

本文仅就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进行了分析, 然而上市公司可能采用其他会计方法或地方政府支持的相关方法进行盈余质量的测算, 并采取相关方法对盈余质量进行管理,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深入具体地就企业可能采用的具体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运用一定的财务指标, 以康恩贝公司披露的2011年年报为例来分析和评价公司盈余质量, 以期为投资者等提供分析盈余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盈余质量,评价,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10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孙晓, 李蔚.基于会计盈余构成的盈余质量分析[J].实务研究, 2006, (2) .

[3].史茜.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视角研究[J].核算与管理, 2007, (1) .

[4].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将流量转化为利润的思路 篇5

许多网站很难让访问者再次访问并进行购买产品,目前,怎样把网站的访问者变成顾客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最大挑战。在采取具体措施解决这种状况之前,应该在某些方面先自我检查一下。对于中小商业网站来说,好好理解以下的几条指导方针是非常重要的。

1、完善你的网站导航系统首先,你必须让你的网站有一个简洁的导航结构,否则,第一次访问的用户可能会在你的站点上迷路,在你的网站能顺利找到所需要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建立站内搜索引擎和站点导航页也很有帮助。你的网站应该包含尽量少的图片以避免站访问者在打开页面时等太久,链接性的文字应该有下划线,现在大多数访问者不再喜欢按钮和无下划线的链接了,此外我强烈建议你在导航页中列出详细的网站结构。

2、列出相关及后续操作规程许多站点所有者曾经问过相同的问题:“我的网站访问量的确不少,可我没有卖出任何东西,到底什么地方有问题呢?”当访问这样的站点时,很多时候很容易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一些站点缺乏基本的相关及后续操作规程,如果访问者没有读到这些内容,那么他们不买任何东西是可以理解的。经常有一些顾客告诉说,他们对一些厂商创办的网站和以家居用品为主的网站很感兴趣,为了增加顾客的信任,你应该在相关及后续规程页上列出一些常识问答(FAQ)。如果你通过UPS快运公司托运商品,那么你应该增加一个UPS的链接,以便让顾客能在网上查到商品的托运行程,

3.为访问者及时解答疑惑你是否在24小时内回答了访问者的疑问?如果没有,那么你无疑失去了潜在的顾客。即时回答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一个网站询问一个问题或价格,过了几天都没有答复,甚至那可怜的几个点击都是你自己的,那么你是不是还会继续留下来,或者与他合作呢?当访问者还有疑问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成为顾客的,所以一定要保留他们的Email,随后给他们发回信,并且在有新产品或服务时通知他们。

4、实施一些新策略做为站点所有者,你必须经常采用一些不同的策略来使你的访问者再次访问,并吸引新的访问者。要想些有创造性的想法,我曾经建议我们的用户为购物的顾客提供一些免费的样品或赠送购物券,网上的购物券很受欢迎,你也可以考虑在节假日打些折扣。

5、寻求第三方的意见询问你的家庭成员,问问他们是如何看待你的网站的,你的站点开发者不一定总说真话,也可以让你的朋友评价一下网站的设计和功能。不间断地向顾客进行调查,问问他们的满意度并评价一下网站和服务。一条好的建议可以使你的电子商务运作得更加有效。看看他们有什么要求或认识,只有使用了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你的网站(网站推广www.51hlht.com),何况你的客户还需要你的网站带去利润呢?他们的意见或点评也会更有说服力,比如现在以同程、携程、芒果问代表的旅游预定网站,都有自己相应的点评系统,并且会有点评奖励,比如携程、芒果奖励积分,而同程则直接返还现金。这样做,在方便顾客选房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企业现金流量与利润关系解析 篇6

财务报表包括主表附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作为三大会计主表,肩负着企业从财务状况(某一时点)、经营成果(某一期间)、现金流量(某一空间)各个层次的会计信息体现与传递的使命。企业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是首当其冲的一个报表,笔者将其称为“面子”报表,其次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紧跟其后。笔者认为,人往往习惯性的去品尝它摆在你面前的“第一道菜”———资产负债表,有的企业为了面子工程,使资产负债状况的表面好看,往往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等会计科目上加料加价,调节流动比率和速冻比率,从而利用财务报表虚夸偿债能力,以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与之紧密相关的第二道主菜——利润表,荤素搭配的一道菜,任何时候不可或缺,总是想方设法在保证收益平衡的支点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第三道主菜———现金流量表,笔者将它比作老火营养靓汤,最能体现营养价值。现金流量也是最能体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最富有企业价值。在追求利润表象过程中,利润表仍然容易受外部或内部因素随意虚增收入或调节成本,提供虚假信息,可以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对企业利润进行瓦解,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真实流通分解,能层层剥离利润的虚伪表象,披露权责发生制体制下会计列账不可预估的企业风险。本文通过对A企业现金流量表及利润表的分解,就两者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运用A企业实体数据,证明现金流量数据分析的客观真实性,以及它对企业财务困境分析的重要性,试图为企业提供给解决现金流问题的策略,创造出更良好的现金流通氛围,最终达到现金净流入与利润盈余双收。

二、A企业现金流与利润现状透析

(一)现金流量表现状: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A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额为-155 万元,A企业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时,资金运营状况非常糟糕。其中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明显小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差异为-3960 万元,造成该项目差异悬殊的主要因素在于“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8112 万元,这也非常明显反应了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一般背负着沉重的人工成本压力,这一成本包袱将是影响企业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

值得庆幸的是,A企业现阶段仍有母公司给予的资金支持,即该表中的“收到上级资调中心归还的存款”16915 万元,该资金是A企业在会计期间所有成本费用以及代付业务资金所需。若一旦缺少母公司的资金支持,该企业仅仅靠自身的资金流入(12125 万元)将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资金消耗,现阶段该企业实际收到的收入及代收业务资金每日清零归集上缴到母公司。若流入资金不归集上缴,同时母公司不给予资金支持,那么A企业连最基本的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16084 万元)也无法运作,更无需提长远的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假设母公司不给予资金支持,A企业也不进行收入资金上缴,那么该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如表2 所示:

由图1 可知,无论在经营、投资、筹资领域,现金流入均明显低于现金流出。,A企业将面临4945 万元的资金缺口。此时要将企业继续维持下去,外部环境方法就是吸引更多的投资或向金融机构等筹资,而内部环境方法就只能从员工薪酬、变动成本、固定资产购置等方面进行资金压缩,一旦压缩,也可能造成业绩下滑等恶性循环,A企业这种资金运营的迫切需求将压迫其无法喘息,财务困境重重。

(二)利润表现状:营业收入大于营业成本

如表3所示

表3 显示,A企业净利润为正数,盈利310 万元,营业总收入大于营业总成本。从利润表数据看,该企业盈利状况稍有盈余。但是由于利润表数据的可调节性,往往让人担心它的真实可靠性。若结合该企业现金流量表来看,便会发现它的内在矛盾性,这其实就是一种“报表盈利、却无钱可用”的真实体现。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该企业账上无钱是真实的,但是否真正盈利却存在主观人为操作因素,通过仔细调查便不难发现,该企业是通过虚增收入及调整成本来达到利润盈余的目的。其中“虚增收入”因素影响最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前确认收入,在尚未销售商品或者在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品和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的销售收入,在客户对该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时过早确认收入;二是利用虚构客户虚增收入,虚拟销售对象或者在原来销售业务的基础之上人为地扩大销售的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的确认收入远大于实际的销售收入,并且增加其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给企业带来大量用户欠费以及根本不存在的营业收入,正是这种虚无的营业收入无法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现金流入,这也是该企业资金如此短缺的合理解释。

三、A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各项关联指标关系解析

从长远来看,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关系有逐渐统一的趋势,对于企业而言,其资本结构及资产结构将会相对稳定,应收款项会尽最大的可能收回,长期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将会一步步计提坏账从利润表上减去,因此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差异将被时间抹平。因而企业在其资金运用相对稳定时,现金增量完全取决于该企业的盈利大小。即使该企业存在大量折旧与资产摊销费用,同时有应收账款,但是只要这些应收账款能够在考察的期间被完全收回,而折旧与资产摊销期限也会最终与现金流出持平。因此从长远方面来看,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是可以达到一致的。如果企业无应收款项和待摊项目,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当完全一致。

然而这种理想状态往往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资产质量的高低,必然使得企业利润转化为现金的过程中偏离理想状态。针对该企业的净利润以及经营活动净流量状况来看,在该企业漫长的历史经营活动中,其利润与现金流的偏差也日益严重,甚至出现净利润为正,现金净流入为负的状况。

根据利润表中权责发生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的调整模型对A企业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进行对碰(如图2 所示)。具体数据见表4:

现对剔除因素做详细说明:

在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由于按权责发生制提前确认的收入,还有一大部分未回笼资金,其中包含虚假列收部分,均体现在“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中,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仍有3883 万元未回笼资金额,其他业务收入仍有500 万元未回笼资金额,该部分未产生实质性的现金流入,此处剔除计算。再次,折旧为非付现成本,在本期间内不涉及现金流动,全额剔除885 万元。另外,固定资产报废损失5 万元,为固定资产残值,也在本期间内不涉及现金流动,同样全额剔除。

在现金流量表中,主要剔除不涉及收入、成本的现金流量,在“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与“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包含不涉及利润的代收或暂收业务资金,分别剔除471万元、1253 万元,另外,购建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在本期间内并未计提折旧,所以也不涉及利润,应于全额剔除980 万元。将以上不涉及因素剔除后,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达到了一个最终的平衡点,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一致为-3183 万元。

四、企业资金有效运营保障途径

如何增加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每个企业除利润之外的另一追求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是通过提升企业创收能力增加企业自身产生的资金,在各方面资金稳定的情况下,创收是增加企业资金的主要保障。同时要注意在资金未回笼的情况下,谨慎计列营业收入。二是通过企业内部节支达到资金流出减少,特别是变动成本,在业务收入减少时可考虑减少相应变动成本的开支,比如运输费、营销费等。若在收入减少时流出成本不变甚至增加,排除外部影响因素后,便是内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资金浪费。三是通过加强存货管理达到资金充分合理利用,避免资金沉淀。对于超期限库存的存货一定要给予及时清理,原材料要有计划的进行采购,未销售商品切忌生产过剩,宁愿低价抛售不可积压成堆。四是通过加强用户欠费的催缴,及时回笼应收资金。企业内部制定切实有效的用户欠费催缴制度,可在对用户欠费的考核上大下功夫,对资金未回笼的收入项目绝不提倡立即核发营销奖励,应待资金真正归位企业时才核准奖励,还可额外增加回笼资金奖励,鼓励催缴人员积极回笼资金。五是通过信用政策管理达到最有效的资金流入。对客户资料按信用等级分类,对于资金回笼有良好记录的、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定为合作伙伴首选,并可长期合作,最大限度地在销售商品中获益,同时要及时维护更新客户资料,可保持回款速度、产生较低的坏账率,并且能确保较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最后是通过供应商付款管理,提高流动资金的管理效率。

五、结论

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比较 篇7

一、概念比较

企业的净利润既有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 也有通过投资活动而取得的, 还包括那些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所引起的盈利。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而现金流量则是通过一定经济活动 (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 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它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利润, 但它还包含了其他组成部分。除包括购买和销售商品、投资或收回投资外, 还包括提供或接受劳务、购建或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或偿还债务等。

二、功能比较

会计利润表明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一是会计利润是企业管理当局评价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会计利润是按一定原则所确认的整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 它反映了企业所获取收入和相关成本费用的差异, 是企业经营成败评价决策的依据之一。二是会计利润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决策的基础。税法与财会制度对某些共同项目的处理规定存在差异, 从而税务部门不直接以会计利润作为计税基础, 但在税务会计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之前应税利润是根据会计利润按税法有关规定进行调整的结果。因此, 会计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税利润的高低。三是会计利润是企业进行股利分配决策的依据。按现行制度规定, 会计利润在扣除所得税后再按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 剩余部分与期初未分配利润一起作为股利分配的依据。因此, 当期会计利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可供分配利润的大小、股利分配决策离不开会计利润指标。四是会计利润是中长期信贷者作出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认为, 企业的利润高则盈利能力强, 发展后劲大, 资本的增值率高, 债务的保障系数较大。中长期债权人更乐意向这类企业贷款。在我国, 根据会计利润作出决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会计利润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进行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在确认费用时, 可采用待摊或递延等方式推迟对本期实际发生费用的确认, 并可采用预提方式对本期未实际支付的费用予以确认;对收入的确认是以收款权利的取得为依据的, 但由于我国社会的商业信用制度目前尚不完善, 收款权利所确定的款项与真实收入可能有很大差异。一系列的应付、应收、预提、待摊等账务处理手段为会计人员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 其一部分可能成为呆账, 存在着人为操纵的可能。因此会计利润为依据作出的决策的可靠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现金流量对决策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主要表现在: (1) 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 从而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异常激烈, 企业要想站稳脚跟, 不但要想方设法把自身的产品销售出去, 更重要的是需要及时地收回货款, 以便以后的经营活动能顺利开展。 (2) 现金流量是进行短期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短期筹资一般包括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等, 其偿还期限短, 因此, 必须要求企业有较高的现金流入, 否则必然会导致支付危机, 引发财务拮据, 资金周转困难。 (3) 现金流量信息是企业进行现金股利支付决策的依据。发放股利可以以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两种方式进行, 股票股利不需要现款支付, 不影响现金流转状态, 而现金股利由于导致现金的实际流出。因此, 其支付比例的大小要受现金流入大小的影响。 (4) 通过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 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而且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如果现金流量表中各部分现金流量结构合理, 现金流入流出无重大异常波动, 一般说来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但如果当期的现金流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举债而来的, 那么企业将来就会有偿还债务的负担, 影响到企业将来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 企业最常见的失败原因, 也可以在现金流量表中得到反映。比如通过比较当期净利润与当期净现金流量, 评价企业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是否偏低。

三、确认基础比较

企业的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即收入与支出均要考虑其受益期, 不同期间受益就将收入或支出归属于不同的时期, 从而得出该期间的利润。而现金流量却不同, 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即不论该笔收入与支出属于哪个会计期间, 只要在这个期间实际收到或支出现金的, 就作为这个期间的现金流量。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 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计量基础。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 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会计要素尤其是收入与费用的方法。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权力已经形成和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 而不仅仅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实际支付作为判断标准, 会计记录方法较为复杂。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基础”, 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会计要素尤其是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凡是当期收到的款项, 不论其是否应该归属于当期收入, 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处理;凡是当期支付的费用, 不论其是否应该由当期负担, 都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期间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入账, 会计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但对各期收益和费用水平的反映却不尽合理。

当收入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便不能代表当期营业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 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 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便不能正确反映当期营业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因此,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所计算的损益并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经营成果。但是收付实现制却能够反映单位实实在在拥有的现金, 这是权责发生制所不能比拟的, 这也就是为何在企业会计报表中,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 而现金流量表则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因。

四、应用比较

在实际业务处理中, 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应计项目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企业通过放宽信用政策, 延长信用期限等方法扩大商品销售, 增加销售收入和净利润, 同时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也大量增加, 形成了一些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反映的赊销收入;应付账款反映的发票已取得, 已列入相对应的费用支出, 但只有在以后用现金结算时才能作为现金流量的增减。因此如果在一个会计期间应收项目增加, 现金流量就会低于会计利润;应付项目增加现金流量就会高于会计利润。

(二) 企业对其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影响。影响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固定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等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选择以及坏账准备提取比例的高低, 都会导致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反方向变化。以固定资产折旧为例, 从折旧方法来看, 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 从长远看, 尽管两种方法所计提的折旧额相同, 但由于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初期所提折旧较多而后期较少, 故而表现为较低的前期盈利和较高的后期盈利。在经营稳定的情况下, 可能在会计信息上表现为波动的盈利能力。同时, 加速折旧法将前期应纳所得税延缓到以后各期, 从货币时间价值考虑, 其纳税总额的实际价值低于直线折旧法下纳税总额的实际价值。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表现出较好的财务实力, 无形中也导致了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

(三) 企业长期投资项目的影响。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 如果大多数投资都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而被投资公司又有一定的经营利润时, 该企业就可以按照其所持有的表决权股份的比例确定投资收益, 而不论这部分收益是否已经以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形式收回 (事实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放的股利一般都少于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在确认这种“投资收益”的情况下, 该公司的“净利润”会增加, “现金流量”却不会同步增长, 从而使二者产生差异。

(四) 企业融资的影响。企业不管通过什么渠道筹集资金, 在筹资活动发生时, 都会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快速增加, 而还本付息往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进行, 所以企业此时因偿还本息而发生的现金流量较少, 从而使企业现金净流量增加速度快于净利润的增加速度。另一方面, 在筹资活动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还本付息引起的现金流出量较大, 而新的筹资活动很少时, 现金流出量就会大于现金流入量。而且由于利息费用数额较少, 所以企业净利润减少速度较慢, 这都会使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同步, 使二者产生差异。

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评价企业业绩的两个方面, 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 会计利润侧重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性的量度, 而企业的现金流量则侧重于企业财富的增加的量度。会计利润是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 企业要有较好的收益, 资金才有条件更好地周转。通过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对比, 可以揭示会计利润质量的好坏。综上所述,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都是同等重要的。企业需要的是盈利, 即获得会计利润, 但企业能够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不是净利润, 而是实际拥有的现金。所以,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就是:企业既有比较理想的会计利润, 又有比较充足的现金。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 在了解、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时, 要很好地运用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两个指标,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文蕾.浅谈企业利润与现金流量[J].出版经济, 2003, 8

[2].杨洪.利润信息与现金流量浅谈[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1

[3].李先富, 王娟, 苏斌.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对决策的影响及差异比较[J].中国财经报道, 2005, 6

论企业现金流量与利润质量的关系 篇8

现金是企业能立即用来购置和偿还债务、支付股利的经济资源, 流动性强, 是证明企业实际购买力和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最直观的指标。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 即企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现金流量和利润是企业的两大财务核心指标。一个企业如果过度关注其中一项, 往往会导致另一项的减少。例如, 在注重现金流量的A企业, 收入下降20%, 利润也相应降低的情况下, 实际取得的现金收入高于企业利润额, 说明企业销售规模缩小, 收现状况良好, 累积的应收账款正在减少, 而获利能力减弱;在注重利润增长的B企业收入增长20%, 利润也相应增长的情况下, 实际取得的现金收入少于应取得的现金收入, 则说明企业正在拓展销售, 获利能力较强, 同时, 应收账款正在累积。A、B企业的情况都是在两个指标之间有所失衡, A公司虽然现金流入增加了, 可利润却在减少, 潜在的现金流入也就减少;而B公司虽然获利能力增强了, 短期的现金流入却不能保证。这两个企业情况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分别是:A公司应收账款减少、存货减少;B公司应收账款增加、存货增长。反之, 我们也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变化情况, 说明企业应取得的现金流入与实际取得的现金流入之间的关系。应取得的现金收入大于实际取得的现金收入, 则报表中相应的情况是: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应取得的现金收入小于实际取得的现金收入, 则报表中相应的情况是:存货减少、应收账款减少、应付账款增加。

二、在确保利润的情况下, 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入最大化

(一) 利润及现金流量的关系

利润表中的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 而现金流量则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的, 现将权责发生制核算下的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收入:

取得的经营活动现金收入=净利润+或-未导致现金流出的费用损失 (未导致现金流入的收入、利得) +或-非经营性活动费用损失 (收益利得)

可见, 由于应收账款 (应流入企业的现金但还未流入) 存在, 利润的增加并不同时代表现金净额的增加。一般企业为拓展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都会采取赊销手段, 在商业信用的影响下, 企业很难保证赊销能在短期内形成现金收入。在很多企业, 这个未实现现金流入的收入金额甚至非常庞大。

图1中, x轴为企业发展的时间轴, 而y轴为数量轴, a曲线代表企业利润走势, b曲线代表现金流量走势。短期内, 企业努力的目标是使b曲线尽量逼近a曲线, 以减少在X0时点上, B与A之间的差距, 减少未导致现金流入的收入, 增加利润值对现金流入的贡献, 提升利润的质量。

在一般情况下, 一个企业要扭转利润值持续性大于现金流入的情况, 势必要采取各种措施, 如增大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等加强销售回款, 甚至缩小赊销规模, 最终使利润出现相对下行的趋势, 并且在其逐渐下行至C点以后, 利润值开始小于现金流入。而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现金流量, 只是单纯注重产值、关注利润的增长, 则会出现现金流入持续性低于利润, 现金流量无法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需要, 导致出现资金瓶颈。

从长期来看, 利润和现金流量在整个企业存续期间内, 数量额应当是趋于相同的。但一般企业都存在赊销赊购, 有信用期限的约束, 因此, 短期内金额会有所差别, 这种差别主要源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的差异。由于企业赊销赊购的存在, 一般企业都存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企业在赊销、赊购开具或取得发票的时候, 就确认了收入、采购成本, 而其现金的流入流出则需要经过一定的信用期间之后, 才会发生, 现金流入往往滞后于收入成本的确认。

(二) 保证经营性现金流量,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购买原材料, 一般并不是立刻付款, 这一延迟支付的期间就是应付账款周转期, 企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最终变成产成品销售, 这一期间为存货周转期, 产品售出之后到收到客户回款这段期间为应收账款周转期。而现金周转期就是介于公司支付现金与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段, 也就是存货周转期与应收账款周转期之和减去应付账款周转期。因此: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由此可见, 要保证经营性现金流量, 增强资金周转效率, 一方面是要加快制造与销售产成品来减少存货周转期;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 减少应收账款周转期。另一方面是要增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来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三、建议

企业不能把利润当成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唯一核心目标, 而是要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确定现金流量指标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与利润指标同时使用。在关注利润值实现的同时, 也要注重利润的质量, 重视利润对现金流量的贡献。实现从单一关注利润指标向关注利润和现金流量双指标的转变,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加强企业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管理为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预测, 并测算企业现金流量的需求, 调剂现金的使用。

1.提升企业现金管理。现金管理提升的方法有延长应付款、缩短应收款和降低存货水平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速货币资金回笼;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并做好采购计划, 设定最佳库存量, 减少存货的占用。

2.财务与销售结成一体化系统。销售人员立足于开拓市场、提高销售量, 往往更为重视公司销售业务的拓展, 为吸引客户, 大多采用赊销的方式, 形成大量应收账款。而财务往往更重视收款情况。公司应当将财务与销售统一起来, 既重视开拓市场, 又重视账款回收, 切实增加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3.加强对长期应收款项的追讨, 减少坏账的发生, 确保利润质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影响公司现金流, 并产生巨大的坏账风险, 影响公司利润。企业应加大对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回款的考核力度, 明确奖惩办法, 激发营销人员采取各种措施收回长期款项, 减少坏账的发生。

4.切实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首先, 要加强企业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合同管理是经济业务正常开展的保障, 是企业内控的重要一环, 如企业开具销售发票, 应对应合同和经审核确认的发货记录, 避免因内控漏洞导致虚假开票, 虚增收入。其次, 要加强企业对客户信誉度的调查和评价, 对于回款状况进行跟踪, 对有潜在风险的应收款项, 销售及法律部门要做好法律防范工作。

(二) 加强经济责任考核

将经济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 科学评价责任中心经营绩效,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以激发责任中心实现核心价值最大化,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心合.强化现金流量管理[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07, (10) .

[2] .韩素芬.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分析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 2010, (1) .

现金流量利润表 篇9

一现金流量相对于公司利润的重要性分析

会计利润体现的是在权责发生制下实现的利润水平, 反映上市公司每一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而现金流量体现的则是在收付实现制下实现的利润水平, 反映上市公司实际可使用资金流的多少。由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差异, 利润的多少并不一定等同于现金净流量的多少。而资金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血液, 决定着公司的兴衰存亡, 高质量的公司利润也意味着较高的现金流量水平。

相对于会计利润而言, 现金流量对公司更为重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上市公司来说现金流量是第一位的, 利润是第二位的。只有伴随着现金流入的利润才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现金流充裕, 公司才有运转良好的基础;而一旦现金流不足, 就会资金紧缺, 经营周转困难, 债务无法偿还, 甚至破产等后果。第二, 现金流是上市公司资产流动性的一面镜子, 是流动性最强的部分, 可直接用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现时支付水平, 是进行短期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 现金流量克服了会计利润中的一些客观因素, 剔除了未实现利润, 使得现金流量所体现的利润更具有真实性。

二考虑现金流量的利润质量评价

利润质量反映出上市公司盈利的内在水平, 就其本质而言, 体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指的是对上市公司具有本质影响, 质变会引起上市公司严重财务危机, 甚至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破产, 主要体现为利润的收现性和财务安全性, “量”指的是对上市公司有一定影响, 但不至于冲击上市公司的本质, 主要体现为利润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次四方面选择的评价指标如表1:

1.收现性

利润质量的最直接体现为收现性, 指的是上市公司实现的利润是否伴随着相应的现金净流量, 即为衡量现金净流量伴随利润实现的程度, 可分别以营业收现率和净利润现金比率两个指标来体现利润的收现性:

营业收现率=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高质量上市公司利润的营业收现率一般接近于1。当大于1时, 说明当期主营业务收到的现金大于营业收入, 表明上市公司收现能力强, 利润质量好;当小于1时, 说明该上市公司的应收项目多, 可能存在的坏账概率也增大, 收现能力低, 利润质量不理想。高质量上市公司利润的净利润现金比率一般也接近于1, 该比率越大, 净利润收现能力越强, 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越高;反之则说明本期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的现金流入, 很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的现金短缺, 甚至引起公司破产。

2.财务安全性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利润具有良好的财务安全性。财务安全性实质上是对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的评估, 设计的指标如下: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现金流量比率是一个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代表上市公司创造现金的能力, 已经扣除了经营活动自身所需的现金流出, 是可以用来偿债的现金流量, 用这部分现金流量作为偿还流动负债的保障更具有说服力。现金流量比率越高, 表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 短期财务安全性越高, 利润质量也就越高。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和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比都是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该指标越大, 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财务安全性越高, 利润质量也越高。如果该指标小于1, 表明上市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不足以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 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状况, 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比表明企业用经营现金净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该比值体现了上市公司最大付息能力, 即当利息率超出该比率值, 上市公司将不能按时付息, 存在财务危险。

3.稳定性

利润的稳定性是指上市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经营业务占公司业务比例的变动幅度及趋势, 是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高利润质量的上市公司也必定具有良好的利润稳定性。可以通过利润的构成和分派股利两方面来阐述利润的稳定性。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经调整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每股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量净额/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营业利润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 是上市公司中最稳定、最可靠的利润来源。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越高, 利润的稳定性就越强, 利润质量也越高。此外, 经调整后。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其中会计上把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营业利润, 但因资产尚未处置, 这种损失只是一种估计值, 不具有实际效果;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外部条件决定, 而不是上市公司自身经营的成果, 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所得的净收益, 也不属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活动, 在评价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时应把这部分因素剔除;由此, 用调整后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更有利于考查利润的稳定性。

每股现金流量净额表明股东每股能获得的现金流量, 即每股的投资现金流量报酬率。该比率越高, 说明股东能获得的每股现金流量越大, 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充裕, 稳定性越强, 利润质量就越高;反之则稳定性就越弱, 利润质量就越低。

4.成长性

利润的成长性是指利润在一定期间内的发展状况, 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得到。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由于其良好的利润前景而表现出高的利润质量。成长性指标由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和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组成:

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 (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上期经营现金净流量) /上期经营现金净流量;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 (本期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上期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上期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可分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以及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但只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才是上市公司最本质的资金来源。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主要考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和变动趋势, 对于衡量利润的成长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反映上市公司每股分配股利能力和现金盈利能力, 能更有效地衡量利润成长性。当该指标大于0, 说明上市公司利润呈正增长, 成长性好, 利润质量也好;反之表明上司公司利润呈负增长, 成长性差, 利润质量也差。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利润忽视了现金流量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 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用基于现金流量的利润质量评价上市公司业绩更为有效。

关键词:现金流量,利润质量,评价,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论现金流量表[J].财会月刊, 1998 (5)

[2]刘敏.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现金流量分析新视点[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9 (2)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差异原因分析 篇10

一、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差异原因的分析

企业在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中出现同步性时往往是因为其在某个时期的收入数与现金流入数、费用数与现金流出数出现一致性时所形成的;同理, 当企业在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中出现不同步性时往往是因为其在收入数与现金流入数、费用数与现金流出数出现不一致时所形成的, 这种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是企业发展中不可避免和消除的, 其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1.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时会通过采用诸如信用放宽政策以及信用期限延长等方法来促进企业商品销售和商品销售收入增加好相应利润增长, 其结果就是企业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债权中的量也在逐步增加, 从而出现买方大量占用资金的情况产生, 这就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在增大。与此同时, 企业利润额增加会使得企业在所得税、股东分红等方面进行大力垫付, 这就加剧了企业现金短缺情况, 从而最终导致了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产生。

2.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往往还与企业资金流动存货所占比重有关, 这是形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差异的原因之一。企业中的存货增加说明企业原材料购置的增加及其投入的提高, 直接导致了企业现金流出量的增加, 如果遇到成品等商品的滞销, 就会直接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变现的情况的产生, 从而最终导致了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性并会随着存货投入金额的增加和滞销成品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3.违规进行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是造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二者之间差异性的又一原因之一。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固定的内容主要有八项, 这八项内容的具体计算是基于不同资产减值准备计入不同损益类账户的原则来进行操作, 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计提操作时必须要按要求才可以。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很多企业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往往具有随意性, 即:它并没有真正基于相关规定要求来严格执行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 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这种不规范性的计提操作会使得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形成巨大的差异性, 从而导致企业利润虚增或虚减现象的频发;然后, 在实际的操作中, 其企业可收回金额已经少于其账面价值, 这就是由于以上原因的违规操作所造成的后果, 使得企业在未来现金流入量与其账面价值之间不一致性 (前者会少于后者) 的出现, 从而造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不一致性。

4.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购置由于配比原则和计提操作等也是造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大量现金的交易活动往往发生在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置过程中, 这些大量交易活动中的资产的价值并不能完全进行当期损益计入, 通常只有一部分可以根据配比原则和计提原则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不一致的现象就会凸显出来, 即:在资本性支出发生的当期和本性支出发生之后, 企业净利润就与现金净流量是不同的, 前者会呈现出企业净利润大于现金净流量的局面, 而后者很可能会呈现出净利润大大少于现金净流量的局面, 这是因为其摊销费用在每期中的具体体现的差异性, 从而产生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所以,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购置由于配比原则和计提操作等也是造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不一致的原因。

5.企业投资进行权益法核算也是造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当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往往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方式来进行计算, 其结果就是:企业在年终进行投资单位净利润统计核实, 投资者拥有的表决权是进行利润分配的基础, 这样就会忽略受益是否通过现金收回的实际情况, 因而, 导致了就导致了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产生。

6.现金流入量的快速增加与还本付息的速度之间的不一致性造成了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性产生的又一原因。在具体的企业投资和经营活动中, 企业往往会采用多种渠道或是方式来进行资金筹措, 而企业现金流入量增加就会发生在筹资活动形成之时, 然而, 如此同时, 还本付息却只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以进行, 这种不一致性就造成了企业偿还本息所产生的现金流出量比较少的局面, 可是, 企业现金净流量增加速度与净利润增加速度不一致, 前者远远大于后者, 从而产生了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性。此外, 不一致性还发生在筹资活动形成之后, 即其所需还本付息的现金流会与新的筹资资金额之间出现不一致性 (此时, 新的筹措资金量较少) , 就会导致现金流出量远远大于现金流入量, 产生了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性。以上这两个时期都是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产生差异性的时期, 都会出现不一致性。

二、降低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差异性的策略

根据以上有关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性原因的分析, 不难发现其普遍性, 而这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意味着巨大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所以, 对企业来说, 如何实现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同步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各企业应该积极进行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协调性工作, 以下就是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建议。

1.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合理性科学制定和执行以及应收账款有效性管理的加强, 这是实现降低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差异性的策略之一。基于以上的分析, 科学有效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量之间差异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所以, 只有当信用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和执行时, 才可以有效避免净利润和现金流量之间差异性的产生。企业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中的必须要大力加强应收账款的实际有效管理力度, 确保企业扩大销售和由此所形成利润增加的同时, 还可以实现其在应收账款中的及时性收回, 从而实现企业最终现金流入量与净利润之间的一致性和同步性的目的。

2.科学分析与有效管理要应用于企业存货的科学与有效管理之中, 这可以保证存货流转可以得以加速并以此为基础来降低企业占用资金比例, 并及时进行存货积压的处理和应对, 使得企业中的存货在有效、合理、及时的模式中得以科学管理。为此, 企业中的存货结构要定期分析和及时调整和管理, 通过分析和寻找企业存货增加的关键性原因以及通过动态计算分析的方式来合理配置存货来进行及时调整存货数量和种类, 减少浪费和占用, 加速企业投入资金的周转性和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性。还要关注并及时解决如何保持购销平衡和产销平衡的问题, 在综合市场实际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双重基础上来制定出较为精准的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计划, 并合理确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等, 从而保证购销平衡和产销平衡, 减少现金流入量与净利润之间的差异性。

3.要切实落实《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中各项条件并且凭借此要求进行计算各项资产减值的正确计算, 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盈损的各种实际情况。如前所分析,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很多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计提各种资产减值准备, 违反了相关规定, 通常只是随意进行提计。这种不规范性的计提操作会使得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二者之间形成差异。因此, 只有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制度》的各种规范性进行定期各项资产价值的全面核对和计提, 才能反映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和各项资产的损失情况, 使得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差异性得到有效降低。因此, 科学有效的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才可以使得企业中的相关管理得以合理化和科学化。

4.要合理安排并合理比例配置企业中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 实现企业现金流量的最优化, 降低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差异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是一种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的关系, 并随着企业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因此, 各企业必须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进行优化组合和配置比例, 使得企业中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差异得到协调, 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差异通常是由于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然而, 在实际的操作中, 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还会涉及到很多其它方面。在本文中, 笔者就以"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差异原因分析"为话题来对构成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二者之间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进行协调性策略的建议以减少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实现促进企业的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净利润,现金流量表,差异原因,协调策略

参考文献

[1]房树武.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8) .

[2]苏梅.试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及其协调[J].经营管理者, 2014 (8) .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术后下一篇:课堂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