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和标准

2024-09-30

规范和标准(精选12篇)

规范和标准 篇1

随着货架应用越来越普及,货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百度上键入“仓库货架倒塌”,可以搜索到约12000篇相关网页。近年来,国内不时发生仓储安全事故,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货架产品质量与货架安装未能达到相关标准,而且由于行业标准不健全,货架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

多个因素影响货架安全

近年来,货架需求快速上升,供应商大量涌入,竞争日趋激烈,已成为货架企业对行业发展的共识。其实,对于国内的货架生产与销售情况,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据我国著名的物流技术专家李守林介绍,由于目前还没有国家权威机构进行全面的行业统计分析,只能在对货架主要生产地区的主要企业的年产量和产值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大致推算出货架年产量与产值(参见表1)。随着物流业进入国家十大振兴行业,企业仓储系统的新建与改扩建需求大量释放,货架市场前景看好。

注:货架年产量和产值是根据采样企业调查结果推算出来的,并非来自全行业厂家统计数据

货架作为专业物流设备,产品种类繁多,很多客户在购买货架时并不清楚该如何评价产品质量和选择正确的产品,于是往往以价格决定一切,结果买回来之后却发现货架根本不适用,或者质量不过关。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人士指出,客户必须对货架的一些基本参数有所了解。

首先,材质是所有货架参数中最重要的。因为货架的材质决定了货架的使用性能,如承重能力、使用寿命等。货架中最主要的材料是钢材,有冷轧钢、角钢、板钢。

其次,应关注货架规格,因为这是货架厂家最容易偷工减料的一个环节。货架厂基本上不会降低货架的高度、减少货架的长度,但是会在货架层板的厚度、立柱的直径等不易被察觉的地方做手脚。因此,选择与验收货架时要量一下层板、立柱、横梁等的规格。

而要真正全面保证货架质量,关键在于货架的设计、材料、制造和施工四个方面。对于货架企业来说,只有对货架的设计、材料、制造、安装、售后服务等环节严把质量关,才能确保客户仓储系统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标准缺失影响行业发展

很多业内人士人都知道,2004年5月5日,郑州北郊陈砦冷库30号库的货架突然倒塌造成15人死亡,就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由货架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据事后调查,引发此次惨剧的直接原因是冷库里使用的仓储货架存在质量缺陷,并且在货架安装完毕后没有进行质量验收。此冷库的货架供应商在不具备生产高位仓储式货架资质的情况下,违规生产冷库仓储货架,致使产品设计、生产和安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货架的整体稳定性差、承载能力不够,最终造成货架坍塌的重大安全事故。

要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切实提升货架生产企业和使用方的安全意识,提高货架质量。由于货架生产与安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规范货架企业行为成为关键。而这离不开相关标准的制定与贯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货架生产与使用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行业进入门槛低,货架生产商良莠不齐;一些企业重制造,轻设计,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机制,部分企业低价格无序竞争,扰乱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南京音飞储存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顾涛认为,由于行业标准不完善,货架市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货架制造企业在货架设计、生产、检验时没有确切的标准可以参照;2、没有明确的货架验收标准,导致用户无法对货架产品进行验收;3、大量企业涌入货架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相应标准来引导货架行业向高品质方向发展。

李守林认为,从货架的种类、产值、产量、生产企业数量等方面来看,货架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但是,在多年快速发展过程中货架企业存在一定的重量不重质问题,对货架的系列化、标准化工作没有充分重视,直接影响货架企业的规模化与规范化发展。因此,抓紧制定行业标准,对促进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市场响应速度等都有重要意义。

以上分析的共同指向就是,目前亟需建立健全货架行业标准,对货架企业行为起到引导、规范作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标准制定进行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颁布实施的货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相关标准如表2所示。除了国内标准外,还有一些货架企业参考国外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具体包括:日本的JB/T5323-91《立体仓库焊接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JB/T9018-1999《有轨巷道式高层货架仓库设计规范》,欧盟的FEM 9.831《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设计规范高架仓库的公差、变形和间隙》、FEM10.2.02《托盘用静力钢货架设计》,美国的ANSI/MH10.21984《工业和商业用钢制货架使用安全规范》、MH16.1-2004《工业存储用钢货架设计、试验和应用规范》等标准。显而易见,为数不多的标准对于产品种类繁多的货架行业来说,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我国货架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为了加快货架行业标准制定,2007年10月15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了货架标准编制研讨工作会议,正式立项了6项货架行业标准,其中包括:《货架术语》、《货架分类及代号》、《仓储移动式货架设计规范》、《仓储货架生产管理要求》、《托盘货架》、《贯通式货架》(后改名为《驶入式货架》),另有2项国家标准——《组合式工业货架设计与计算》和《工业货架规格和额定重量载荷》已公示准备立项,并就货架行业标准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了讨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戴定一副会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在货架标准编制工作中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抓好几个基本方面,一个是尺寸,一个是质量与成本的平衡,要贯穿到整个货架标准的制定中;二是尽量学习和借鉴国际标准,将国际标准的框架作为我国的框架,学习其理念和方法;三是要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加强调查研究,尤其是定量标准更要注意对经典案例的研究;四是有一个合作的队伍,各标准起草单位建立密切联系,对标准体系有所了解,知道自己所制定的标准处于什么位置,加强协调,争取起草的标准有一个较高的水平。

据协助组织并全程参与货架标准编写工作的李守林介绍,此次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体现在:

1)规范统一货架名词术语,有利于国内外贸易和学术交流;

2)促进货架结构、尺寸的标准化,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不同厂家产品的应用互换;

3)加快货架强度和刚度的标准化,有利于货架的安全使用;

4)制定托盘货架强度和刚度的检验方法,使托盘货架验收具有統一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供需双方的交付验收。

2009年6月3-4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标准审查会,与会专家一致通过对《货架术语》、《货架分类与代号》、《托盘式货架》、《驶入式货架》四项行业标准的审查。目前,这些标准正在等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即将公布、贯彻。

李守林认为,这是我国货架行业企业首次联手行动,有一定示范作用,但标准制订尚有不足之处,如地震水平力的设定、检测平台的建设等,有待今后在标准贯彻执行中进一步修订。

(本文之后刊登的两篇文章,分别解析了新制定的《托盘货架》标准和《立体仓库焊接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标准需要修订的方面, 与本文形成互补,请予关注。)

摘要:货架的质量对仓储系统的安全影响巨大。随着现代物流逐渐受到重视,货架需求大幅上升,货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货架供应商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目前我国货架行业标准尚不完备,对货架设计、制造、安装、验收等方面缺乏明确必要的规定,货架企业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视产品质量而不顾,致使货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威胁。因此,加快货架标准的制定与宣传、贯彻,规范约束企业行为,成为货架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可喜的是,货架标准工作已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重视,一些标准正在抓紧制修订过程中。

规范和标准 篇2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公司和开发公司之间的物业交接。

3.0职责

3.1公司设备部负责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及管理处成立接管小组,办理接管手续。

3.2接

管小组负责对图纸资料、各项设施设备及每套单元按接管房屋标准进行验查。

4.0房屋接管

4.1房屋接管验收条件

4.1.1新建房屋的接管验收条件

4.1.1.1建设工程全部施工完毕,并业经竣工验收合格;

4.1.1.2供电、给水、排水、电梯、卫生、道路等设备和设施能正常使用;

4.1.1.3房屋幢、户编号业经有关部门确认。

4.1.2原有房屋的接管验收条件

4.1.2.1房屋所有权、使用权清楚;

4.1.2.2土地使用范围明确。

4.2接管验收应检查提交的资料

4.2.1新建房屋接管验收应提交的资料

4.2.2产权资料

4.2.2.1项目批准文件;

4.2.2.2用地批准文件;

4.2.2.3建筑执照;

4.2.2.4拆迁安置资料。

4.2.3技术资料

4.2.3.1竣工图——包括总平面、建筑、结构、设备、附属工程及隐蔽管线的全套图纸;

4.2.3.2地质勘察报告;

4.2.3.3工程合同及开、竣工报告;

4.2.3.4工程预决算;

4.2.3.5图纸会审记录;

4.2.3.6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及技术核定单(包括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4.2.3.7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4.2.3.8沉降观察记录;

4.2.3.9竣工验收证明书;

4.2.3.10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4.2.3.11新材料、构配件的鉴定合格证书;

4.2.3.12水、电、卫生器具、电梯等设备设施的检验合格证书;

4.2.3.13砂浆、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

4.2.3.14供水管道的试压报告。

4.2.4原有房屋接管验收应检查提交的资料

4.2.4.1产权资料

a)房屋所有权证;

b)土地使用权证;

c)有关司法、公证文书和协议;

d)房屋分户使用清册;

e)房屋设备及定、附着物清册。

4.2.4.2技术资料

a)房地产平面图;

b)房屋分间平面图;

c)房屋及设备技术资料。

4.3新建房屋的接管验收标准

4.3.1质量与使用功能的检验。

4.3.1.1主体结构

a)地基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GBJ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允许变形;不得引起上部结构的开裂或相邻房屋的损坏。

b)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裂缝,不得超过GBJ10规定值。(GBJ10-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木结构应结点牢固,支撑系统可靠,无蚁害,其构件的选材必须符合GBJ206(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2.1.1条的有关规定。

d)砖石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允许有明显裂缝。

e)凡应抗震设防的房屋,必须符合GBJ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4.3.1.2外墙不得渗水。

4.3.1.3屋面:

a)各类屋面必须符合GBJ207(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4.0.6条的规定,排水畅通,无积水,不渗漏。

b)平屋面应有隔热保温措施,三层以上房屋在公用部位设置屋面检修孔。

c)阳台和三层以上房屋的屋面应有组织排水,出水口、檐沟,落水管应安装牢固,接口严密、不渗漏。

4.3.1.4楼地面:

a)面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不空鼓。整体面层平整,不允许有裂缝、脱皮和起砂等缺陷;块料面层应表面平正、接缝均匀顺直、无缺棱掉角。

b)卫生间、阳台、盥洗间地面与相邻地面的相对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积水,不允许倒泛水和渗漏。

c)木楼地面应平整牢固,接缝密合。

4.3.1.5装修:

a)钢木门窗安装平正牢固,无翘曲变形,开关灵活,零配件装配齐全,位置准确,钢门窗缝隙严密,木门窗缝隙适度。

b)进户门不得使用胶合板制作,门锁应安装牢固,底层外窗、楼层公共走道窗、进户门上的窗子均应装设安全防护栏。

c)木装修工程应表面光洁,线条顺直,对缝严密,不露钉帽,与基层必须钉牢。

d)门窗玻璃应安装平整,填缝饱满,粘贴牢固。

e)抹灰应表面平整,不应有空鼓、裂缝和起泡等缺陷。

f)饰面砖应表面洁净,粘贴牢固,阴

阳角与线脚顺直,无缺棱掉角。

g)油漆,刷浆应光泽一致。表面不应有脱皮、漏刷现象。

4.3.1.6电气:

a)电气线路安装应平整、牢固、顺直,过墙应有导管,导线连接必须紧密,铅导线连接不得采用绞接或绑接。采用管子配线时,连接点必须紧密、可靠,使管路在结构上和电气上均连成整体并有可靠的接地。每回路导线间和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Ω/KV。

b)应按套安装电表或预留表位,并有电器接地装置。

c)照明器具等低压电器安装支架必须牢固,部件齐全,接触良好,位置正确。

d)各种避雷装置的所有连接点必须牢固可靠,接地阻值必须符合GBJ232的规定值。

e)制动器、限速器及其他安全设备应动作灵敏可靠。安装的隐蔽工程、试运转记录、性能检测记录及完整的图纸资料均应符合要求。

f)对电视信号有屏蔽影响的住宅,电视信号场强微弱或被高层建筑遮挡及反射波复杂地区的住宅,应设置电视共用天线。

g)除上述要求外,同时应符合地区性“低压电气装置规程”的有关要求。

4.3.1.7水、卫、消防:

a)管道应安装牢固,控制部件启闭灵活,无滴漏。水压试验及保温、防腐措施必须符合GBJ242(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应按套安装水表或预留表位。

b)高位水箱进水管与水箱检查口的设置应便于检修。

c)卫生间、厨房内的排污管应分设,出户管长不宜超过8m,并不应使用陶管、塑料管。地漏、排污管接口、检查口不得渗漏,管道排水必须流畅。

d)卫生器具质量良好,接口不渗漏,安装应平正、牢固、部件齐全、制动灵活。

e)水泵安装应平稳,运行时无较大震动。

f)消防设施必须符合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并且有消防部门检验合格签证。

4.3.1.8附属工程及其它:

a)室外排水系统的积水坑、窨井(检查井)设置、管道坡度、管径均必须符合GBJ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第二章第2.3.4节的要求。管道应顺直且排水通畅,井盖应搁置稳妥并设置井圈。

b)污水处理装置化粪池应按排污量合理设置,池内无垃圾杂物,进出水口高差不得小于5cm。立管与粪池间的连接管道应有足够坡度,并不应超过两个弯。

c)明沟、散水、落水沟头不得有断裂、积水现象。

d)房屋入口处必须做室外道路,并与主干道相通。路面不应有积水、空鼓和断裂现象。

e)房屋应按单元设置信报箱,其规格、位置须符合有关规定。

f)烟道、通风道、垃圾道应畅通,无阻塞物。

g)单体工程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临时设施及过渡用房拆除清理完毕。室外地面平整,室内外高差符合设计要求。

h)群体建筑应检验相应的市政、公建配套工程和服务设施,达到应有的质量和使用功能要求。

i)井道、风机房必须没有垃圾,符合规范。

j)幕墙平整,无残缺破损和渗漏。

k)天台、广场、道路地面平整,无低洼积水现象。

4.3.2质量问题的处理

影响房屋结构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的质量问题,必须约定期限由建设单位负责进行加强回补返修、直至合格,影响相邻房屋的安全问题,由建设单位负责处理。对于不影响房屋结构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的质量问题,可约定期限由建设单位负责维修,也可采取费用补偿的办法,由接管单位处理。

4.4原有房屋的接管验收标准

4.4.1质量与使用功能的检验。

4.4.1.1以GBJ(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作检验依据;

4.4.1.2从外观检查建筑物整体的变异状态;

4.4.1.3检查房屋结构、装修和设备的完好与损坏程度;

4.4.1.4检查房屋使用情况(包括建筑年代、用途变迁、拆改添建、装修和设备情况)。评估房屋现有价值、建立资料档案。

4.4.2危险和损坏问题的处理:

4.4.2.1属有危险的房屋,应由移交人负责排险解危后,始得接管。

4.4.2.2属有损坏的房屋,由移交人和接管单位协商解决,既可约定期限由移交人负责维修,也可采用其它补偿形式。

4.4.2.3属法院判决没收并通知接管的房屋,按法院判决办理

5.0工作程序

5.1接到开发商的物业接管通知后,由公司设备部经理牵头,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安全保卫部、环境卫生部、项目管理处等相关各部门人员成立接管小组,依照上述标准对物业进行接管检查。

5.2接管小组按《楼宇接管资料移交清单》对产权、技术资料进行对照检查,发现产权技术资料有缺漏的,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开发公司,要求在给定限期内补齐。

5.3接管小组按《公共配套设施接管验收表》对大厦各类设备按规格、性能、容量等进行对照检查,对机电设备应按专业、按系统另行验收接管,发现接管设备(设施)与移交清单不符或有缺漏的,应以书面形式要求开发公司限期解决。

5.4接管小组对每个项目的验收接管应专题写出报告,对套单元房的水、电、土建部分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房屋接管检查记录表》中,对发现的问题应督促开发公司迅速解决。

5.5设备部经理代表接管小组与开发商办理接管手续,管理处代表办理钥匙接收手续。

规范和标准 篇3

关键词:二维动画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画片;设计师

二维动画是动画设计的基础,也是动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二维动画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备一些自身的显著特点,同时也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标准与要求,这些是优秀动画设计的前提。随着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二维动画设计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但是,就新时期二维动画设计的要求、要点和标准进行系统的研讨,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要遵循人物造型与场景设计的要求

二维动画设计是动画设计的基础,也是主流,为动画、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从动画片设计、制作的整个流程看,二维画面的连续播放就构成了具备强大视觉冲击力的动画。因此,二维动画的设计主要分为人物的造型设计与场景设计两类。简言之,二维动画设计最核心的广泛性标准就是突出人物造型设计的特征与场景设计的视觉效果。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二维动画”,其实就是常见的普通动画片,是一种平面视觉下的连续画面的播放。首先,人物的造型设计是二维动画设计的核心,也是动画片的核心。人物造型设计要凸显出人物的个性、角色感与生命力,要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力和思维的引导力。其次,场景设计则是二维动画设计的又一个重点,也是动画片设计的关键一环。场景既包括实际场景,也包括虚拟的技术场景。就二维动画的设计而言,场景设计一般要遵循生动、形象、视觉明快等主要原则。

例如,风靡全世界的“迪士尼动画”,就是二维动画设计的巅峰之作。从技术角度分析,迪士尼系列动画片是一种全动画,其每秒的播放幅数为24幅。迪士尼动画的成功主要源于精良、用心的设计,无论是经典米老鼠的人物形象,亦或是精美耐看的背景图与场景环境,都吸引力大批的忠实观众,尤其是喜爱动漫卡通的孩子们。因此,二维动画设计的首要规范与标准就是遵循人物造型设计与场景设计的双重要求,尽可能的塑造更具个性化的设计样式,为受众提供多层次的视觉享受。

2 个性化标准是二维动画设计的显著要求

何为二维动画设计的“个性化”?简而言之,也就是二维动画设计必须充满张力与“诱惑力”,必须具备卓尔不凡、大而不厌的“强大吸引力”。对于设计者来说,遵循二维动画的标准、规范与要求,是设计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的提升与改变,则是凸显设计的“个性化”。因此,二维动画设计的个性化标准才是设计成功的关键,亦是优秀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以二维动画中的人物造型设计来说,只有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人物形象”才能深入人心,也才能撑起整部动画片的大梁。反之,倘若设计的人物与造型不温不火甚至不伦不类,那么这样的人物很快就会被忘记,而动画片也很难取得成功。

例如,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主设计的国产动画片《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都是以鲜明的人物特征、丰满的人物形象与优质的场景设计取胜的。上述动画片中的人物如“哪吒”、“孙悟空”等,不仅凸显出了二维场景下的多元化个性,而且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所以,二维动画设计要以“个性取胜”,要充分彰显人物的个性、场景的多元化个性与设计的丰富内容。只有设计充满个性,其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所以,个性化特征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蕴含于设计者手中的“利器”,是突出动画设计吸引力与影响力的不二法门。再如,二维动画美术设计是动画片成功的关键,也是需要注重细节的设计环节。具体的流程包括,设计者根据文字分镜头脚本,设计出全片每个镜头连续性的小画面,其画面内容包括:角色运动、背景变化、景别大小、镜头调度、光影效果等视觉形象。另外还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时间设定、动作描述、对白、音效、镜头转换方式等。总之,注重设计的步骤与细节,才能最终彰显动画片的个性,才能拓宽二维动画的影响范畴。

3 掌握概念设计的规范与要求,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概念设计是新时期二维动画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拓展二维动画设计领域的重要抓手。对于广大的动画设计师来说,掌握概念设计的原则、理念与标准,有利于设计工作的有序推进,也利于他们创作出更加充满时代感、力量感的优秀作品。此外,由于二维动画与多媒体的复杂而紧密的关系,因此动画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清楚的了解、认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即时的动画设计。比如,基础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动画声音的编辑与同步,动作脚本的编辑等,都必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完成。

对于二维动画设计者而言,通过掌握概念设计的标准与规范,通过完成多媒体环境下的设计工作,最终要锻炼自己的空间设计意识、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一个概念引发而出的设计灵感,最终在多媒体技术领域中完成,塑造出生动、个性的动画人物,辅以精良、曼妙的场景,必然就是一部具备吸引力的动画片作品。

综上所述,在开展二维动画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性要求、原则和标准。这些要求的存在是幫助设计者更好地成长,也保证了二维动画的水准。合理运用规则与标准,坚持不断创新,国产二维动画设计的未来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贾鹏,孙睦.传统二维动画的新技术应用——《美猴王》特效解析[J].现代电视技术,2011(03).

[2] 苏杰.浅谈二维动画教学中传统艺术手法的表现[J].美术大观,2011(04).

[3] 贾鹏,孙睦.传统二维动画的新技术应用——《美猴王》特效解析[J].现代电视技术,2011(03).

[4] 唐忠会.析现代动画艺术的观念转变——从影片《麦兜响当当》谈起[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01).

规范和标准 篇4

1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1.1 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17220—1998) 5.1条规定发证监测和复证监测中监测时间为上午、下午和晚上各采样一次, 或者在营业前, 营业中和营业结束前各采样一次, 就基层的实际情况而言, 光是新办证一年就三四百家, 科室人员少, 面临工作量大、办证时限短、地域广、路途遥远等几大问题, 工作按标准执行有难度。

1.2 各类公共场所监测的要求采样点数的合理性

标准6.1.1中规定旅店业的采样数≤100间采样点数为5%~10%, >100间采样点数为1%~5%, 那么如果采样的房间数为50~100之间采样的点数, 可能就>100间采样的点数。标准6.1.2中规定舞厅、游艺厅、茶座、酒吧、咖啡厅空气监测要求中面积>200m2, 采样点为3~5个, 过于笼统。

2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2.1 一些指标限值规定过于主观、不确切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5—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中, 更衣室室温标准为25℃, 而在《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GB/T18204.13-2000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中, 无论是玻璃液体温度计法或是数显式温度计法均有测量精度为±0.5℃, 均能精确地读到0.2℃、0.1℃, 而且一般的数字表方式为准确读数加上一位可疑数据所构成, 所以根据仪器的读数已经无法准确的判定其是否合格。再加上更衣室为一个空间, 人流量较大, 更难维持一个能精确到25℃的恒温的环境了。同样, 二氧化碳的标准规定也有一样的错误。还有指标范围不确切, 没有说明是开区间或是闭区间, 所以造成了两端值判定的模棱两可。

2.2 标准的界定问题

在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中, 咖啡厅的经营范围实际与GB16153-1996饭店 (餐厅) 无异, 而在评价时归属哪个标准, 还有酒吧的噪声为55d B (A) , 而实际里面的噪声远远超过此标准。在新形势下, 标准应该有新的内涵: (1) 开放式生产和销售相结合的场所; (2) 出现新的定义上的公共场所; (3) 一些新装修材料的出现导致的新的污染物; (4) 生物性污染源的传播等都需要有新的标准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标准也应该逐步的完善。

2.3 单位、名称及有效值不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GB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中, 公共用品清洗消毒判定标准中茶具等的细菌总数的判定指标为:<5cfu/m L, 如果按其规定的监测方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GB/T18204.2-2000中的采样方法“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 在茶具内、外缘涂抹50cm2”而导出的结果应该为茶具的菌落数单位为cfu/cm2, 而标准中则规定为cfu/m L, 所以在单位的使用上不规范, 而且“细菌总数”和“细菌数”规范应该是“菌落总数”。还有如二氧化碳的标准大部分为≤0.10, 而GB9666-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中则为≤0.1, 标准的制定应该运用准确、规范的术语。

综上所述, 有必要对目前公共场所相关的卫生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 为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2001.

[2]中国标准出版社会.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一) .2004年版.

[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9673—1993, GB16153—1996.

城轨各专业采用设计规范和标准 篇5

(2011-6-7)

1、供电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建标104-2008GB50490-2009

GB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10411-2005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12325-2008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9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GB12706-200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3730-9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2-2005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9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半导体变流器与供电系统的兼容及干扰防护导则》GB10236-20062、牵引和降压变电所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导则》GB311.2-200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10411-2005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2008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 5003-200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GB14285-2006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3730-200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92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15145-2001等。

3、电力监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10411-2005)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GB/T13730-2002)

《远动终端设备》(GB/T13729-2002)

《地区电网电调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DL/T5002-2005)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11920-1989)

《数字接口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G.703-200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

《远动设备及系统国际标准》(IEC60870)

4、接触网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10411-200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电气图用图形符号》TB/T1679-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061-9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GB12706-2002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DL/T621-1997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电力牵引接触网》IEC609135、杂散电流防护及接地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10411-2005)《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防护措施》(IEC62128-2)《电气安全与接地的保护规定》(IEC62128-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埋地钢质管道直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0017-2006)《埋地钢质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0019-2000)《埋地钢质管道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2008)《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

6、供电车间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10411-2005)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0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

《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铁运[1999]101号)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

《铁路电力管理规则和安全工作规程》(铁运[1999]103号)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

7、动力照明(孙总2011-4-27)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104-2008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GB/T 16275-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规范和标准 篇6

摘要:目的:对临床实践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92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等。观察组的医生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对照组医务人员不作处理。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行比较,并通过测试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在基本医疗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比较,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测试中的理论知识及基本医疗技能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院前急救培训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水平,提高其工作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实践,院前急救培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8-01

为了进一步明确院前急救工作培训的重要性,笔者对临床实践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运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希望对医院组织相关工作和医务人员意识到院前急救工作培训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工作的92名医务人员,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等,分别为46人,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龄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这些方面具有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察组患者的工作质量及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操作技能包括气管插管、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搬运手法、包扎止血等。根据相关实际情况,课程总共为48课时。通过统计近5年的株洲市中心医院120急救车接收的患者的疾病种类(常见病种类)进行分析。旨在对相关疾病高峰期时派遣对应的专科医师到120急救中心轮转,并提前针对性安排对护士及医师进行相关疾病急救技能的培训。比如,在近五年数据显示第2月份内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派遣心内科医生到120急救中心轮转,并可在第一季度期间安排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技能培训。要求观察组的医务人员参加完所有培训课程之后再参加急救中心的急救工作。对照组患者则不作任何处理,他们可以正常参加急救工作。半年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参加急救工作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对照组患者共参加急救工作251次,而观察组患者共参加急救工作248次。

1.3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及测试结果评价

对照组和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采用平均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三个指标患者满意度的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这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分别是1、2、3、4、5,每例急救工作由30名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填写,最后对他们的评分进行平均,作为这例急救工作的得分,最后对两组医务人员的总得分进行统计,并进行平均处理,得分高的则说明患者满意度高。而理论基础知识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满分一百分,六十分为及格、八十分为良好、九十分以上为优秀,最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医务人员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进行统计;操作技能的评价则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由医院富有经验的教授进行评价,五名教授对医务人员进行打分,每名教授满分为20分,最后医务人员得分超过六十的为及格,得分超过八十的为良好、得分唱过九十的为优秀。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记录的数据用EXCELL软件进行详细处理,全部计量资料用(均数±平均值)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工作质量的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2.2测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理论基础知识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操作技能平均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的情况见表2。

3.讨论

急诊中心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其中的院前急救更是关系着急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中面临意外伤害的几率越来越大,尤其是我国近年来逐步迈入老年化社会之后,急诊人数更是在短时间内剧增,给医院急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抢救质量,对急救中心医务人员进行一定的课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致力于此,对相关培训工作对急救工作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最终认为,临床实践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对急救工作有质的提高。因此,应该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艳. 标准化与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在臨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1:115

[2] 江燕. 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浏阳市院前急救技术水平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规范和标准 篇7

一、电子信息层关于法律和标准规范的建设

在电子信息层法律制定方面, 应借鉴国内外出台的一些相关法律, 主要从信息质量的保障和信息安全两方面的法律着手建设。在信息质量保障方面, 应加快我国《反垃圾信息法》的出台。电子信息层有信息数量多且零散的特点, 垃圾信息的横行, 让人们深陷信息的包围中, 却无法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甚至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直接影响到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通过《反垃圾信息法》的颁布, 规定垃圾信息、传播垃圾信息行为等定义, 以及处罚力度, 打击和控制网络垃圾信息, 保障信息的质量, 促进网络信息交流。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 应建设我国《信息法》体系框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针对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 如《网络信息法》、《电子签名法》等法律, 这些法律只是试图将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集合在一起, 很难使人们理解这些法律的内在联系。因此, 我国要建立一套与信息的控制与获取相关的权利,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标准的原则, 从而建立起适应信息时代的内部和谐统一的《信息法》体系框架, 保证相关法律间的联系, 更好地维护信息安全。在电子信息层标准规范制定方面, 可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等类似规范融入到电子信息的管理中去, 防范电子信息不受外部网络病毒的侵袭, 保障电子信息的可靠性。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盟的做法, 如欧盟制定的《信息安全框架决议》和《打击信息系统犯罪的框架决议》, 战略性地提出发展信息安全战略框架、制定信息安全的规范和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等等, 从细节上保证电子信息安全在综合战略框架下稳定发展, 保障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 并且通过制定与之配套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性文件, 来保护电子文件信息真实可靠性。

二、现行电子文件信息层相关法律和标准规范的制定

现行电子文件信息层的法律、标准规范制定和完善应从实际出发, 尊重法制建设的客观规律, 循序渐进地进行法律制定, 分轻重缓急, 先突出重点的法律法规制定, 单项集中建设, 再综合统筹考虑建设, 逐步完善电子文件法律和标准规范。首先解决电子文件管理中一些法律相互冲突, 或是不同部门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对此, 我国应对这些存有异议的法律内容重新拟定或添加司法解释, 达到统一为电子文件管理服务的目的。如《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在认定上产生的矛盾, 应及时调整, 避免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另外, 补充相关法律中涉及电子文件的内容。我国法律中涉及电子文件的法律有《电子商务法》、《证券法》、《电子签名法》和《合同法》等, 可以适当明确补充一些数字签名、证据效力等内容, 以免在利用时产生冲突,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对冲突的法律和标准规范进行有针对性地协调, 普及对电子文件保障技术的相关标准, 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活动。在现行电子文件信息层中应注重从整体规划的高度制定全面、具体的标准规范, 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电子文件基础标准, 主要是对电子文件名词术语的界定。电子文件基础标准的建设有利于使电子文件产生者在著录时用语的规范化, 更加客观地表述文件内容;有利于在统一的规范下对电子文件管理进行查看、鉴定。电子文件基础标准的建设是电子文件管理的根本依据, 是保障电子文件凭证价值的根本标准。第二, 电子文件应用支撑标准, 包括电子文件著录使用语言、电子文件交换格式、元数据标准、电子文件数据结构标准和电子文件传输格式标准等。计算机的世界是逻辑的世界, 它只能根据预先的设定运行, 无法自行理解周边环境并加以调整, 因此, 在电子文件信息演进流程中涉及的用语标准、格式标准以及技术应用标准等都应明确制定, 以便计算机更精确地识别并运行。

三、电子档案信息层相关法律和标准规范的保障

规范和标准 篇8

一、企业推行“两化”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 推行“两化”工作是适应企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企业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进程中, 淘汰了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装备, 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装备。工艺新型化、装备大型化、控制自动化, 对员工的管理行为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艺装备升级带来的新变化, 需要广大员工尽快适应、尽快掌握、尽快颠覆传统的管理行为和操作习惯。然而在现实中, 虽然企业工艺装备升级换代了, 但一些员工的管理习惯、操作技能并没有随之升级, 他们仍习惯于执行旧的标准。这种情况下, 他们的行为和能力是不能满足企业结构调整需要的, 导致企业新上的工艺技术并不能发挥出新效益。因此, 迫切需要推进“两化”工作, 纠正旧的习惯, 养成新的习惯, 才能适应企业结构调整需要。

(二) 推行“两化”工作是企业管理提升的需要

“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是实现员工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基础管理全面加强、改革创效能力全面增强的重要保证, 是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基石。如果一个企业设备操作事故、产品质量事故、安全生产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等各类事故频发, 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基础肯定很薄弱, 管理执行力肯定不强。企业无论发生什么事故, 在这些事故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员工不适应、不胜任、不满足岗位要求, 表现为员工规范化管理的意识淡薄, 标准化操作的能力不足, 有的甚至不知道新标准、不懂得新规范, 这都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 迫切需要推进“两化”工作, 让员工知道按什么规范来管理, 按什么标准来操作, 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安全顺行, 才能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 推行“两化”工作是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的需要

企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淘汰一些落后的工艺装备, 相对应的人力资源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 全工序、全流程岗位的撤销撤并, 导致一批员工离开原来的岗位, 转岗成为新岗位上的“新员工”, 他们要从事新的管理和新的操作。另一方面, 适应工艺装备升级需要, 企业对员工的岗位工作 (作业) 标准进行了修订, 一些岗位上产生了“新标准”。针对转岗的“新员工”和产生的“新标准”, 迫切需要推进“两化”工作, 尽快让“新员工”会执行“新规范”, 能掌握“新标准”, 才能为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企业推行“两化”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 对员工“两化”现状进行摸底

1. 摸底考试的组织实施。

对员工分专业、分工种进行“两化”水平摸底, 有利于了解员工掌握“两化”要求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摸底考试分应知考试和应会考试两部分, 分别考查员工对岗位上的基础知识和管理 (操作) 技能熟练的程度。实践中, 通用性专业、工种的摸底考试由企业培训鉴定中心统一实施, 其他小专业、工种的摸底考试由专业单位、专业部门均衡安排, 经培训鉴定中心统筹后再组织实施。

2. 成绩分档和结果运用。

“两化”摸底考试应知和应会成绩均实行百分制, 综合成绩=应知×40%+应会×60%。将综合成绩分ABCD四档, 其中A档≥90分, 75分≤B档<90分, 60分≤C档<75分, D档<60分。对成绩A档的员工, 由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共同颁发“两化上岗合格证”, 可不参加下一阶段的“两化”轮训及验收。对成绩B档和C档的员工, 必须参加下一阶段的“两化”轮训及验收。对成绩D档的员工, 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补考成绩在60分以上的, 才能有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轮训, 补考成绩在60分以下的员工, 由所在单位给予经济考核, 并在单位进行待岗学习, 直至取得参加下一阶段轮训的资格。

3. 对员工“两化”执行力进行评价。

企业人力资源部对员工“两化”摸底考试试卷进行知识点综合分析, 分别找出各专业、工种存在的薄弱点。在此基础上, 通过下发《“两化”调查问卷》, 还通过与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及一般员工座谈访谈等形式, 共同分析员工执行“两化”的实际状态与企业要求的差距, 结合员工的岗位工作 (作业) 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文件, 实事求是对员工“两化”执行力评价, 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轮训打下坚实基础。

(二) 分专业、分工种开展“两化”轮训

1. 明确“3W”轮训原则。

制定“两化”工作轮训方案和实施流程, 确定“3W”原则, 即:参加对象 (Whom) ———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全体员工及外用工, 确保100%参加;内容 (What) ———以本岗位的基本职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求为主, 重点是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操作标准、工艺纪律、应急预案及处理;组织实施者 (Who) ———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负责督促指导检查, 生产技术、安全环保、设备财务等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管理内容的审核把关, 企业培训鉴定中心负责结合前期分析的薄弱点、差距点, 制定针对性实施方案, 并对“两化”水平摸底成绩B档的员工, 进行“缺什么、补什么”的“补课式”轮训, 对成绩C档、D档的员工, 进行全方位“回炉式”轮训。

2. 灌输应知知识。

开展“讲业务课”活动, 组织单位、部门领导、管理和技术专家、科室和车间负责人等骨干, 采取分片承包、蹲点挂钩、班前班后会等形式, 与员工面对面讲业务课。其中, “两化”管理课, 重点讲解岗位职责、制度流程、“两化”要求、应急预案等内容;技术质量课, 重点讲解工艺纪律、质量控制、产品缺陷及废品损失等内容;生产设备课, 重点讲解生产组织、设备规程、设备操作及点检、故障处理等内容;安全环保课, 重点讲解安全规程、事故案例、违章行为及防范技能等内容;成本控制课, 重点讲解成本构成、效益测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内容。

3. 训练应会技能。

采取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 把轮训的课堂搬到现场、搬到一线、搬到岗位, 严格规定动作, 杜绝自选动作。形式上采取“四个一”方式, 即:每日一题、每周一讲、每月一练、每季一考;采取“三问答”方式, 即:点将问答、一问一答、你问我答;采取“三示范”方式, 即:现场演示、标准示范、案例演练;采取“一带一”方式, 组织“两化”摸底成绩A档的员工担任授课教师, 与其他员工结“传帮带”对子。

(三) 组织“两化”执行力验收

1. 编制“两化”执行力验收题库。

抽调管理和技术骨干及鉴定考评员, 组成编制专家组, 分专业、工种编制应知和应会考试验收题库。每个专业、工种题库由判断题150题、单项选择题150题、多项选择题100题、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 考查题100题组成。题库编制完成后, 输入计算机自动考试系统。

2. 分期分批进行“两化”执行力验收。

从主体单位、关键部门开始, 分专业、工种进行“两化”执行力验收, 再逐步向辅助单位、其他部门铺开。对通用性以及员工人数较多的专业、工种, 验收考试由培训鉴定中心集中组织, 考试地点集中在培训鉴定中心;对人数较少的专业、工种, 验收考试由培训鉴定中心指导各单位、部门组织, 考试地点在本单位、部门。“两化”验收实行无纸化考试模式, 自动考试系统生成试卷, 组织员工在电脑上进行答题, 当场宣布成绩。

3. 验收结果的运用。

将员工“两化”执行力验收的综合成绩分成ABCD四档, 分档模式与摸底考试一致。采取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与员工的岗位收入、薪酬待遇挂钩。成绩在A档的员工, 由所在单位给予300~500元一次性奖励。成绩在C及以上档次的员工, 由企业管理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颁发“两化上岗合格证”, 并按月核发“两化”激励奖100元/人。将成绩在D档的员工, 列为不胜任岗位员工, 自成绩下发之日起, 取消“两化”月度激励奖和年度绩效目标奖, 所在单位组织其再学习, 经验收合格后, 才能安排正式上岗, 并恢复待遇。通过“两化”执行力验收结果的充分运用, 有效激发了员工投身“两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保证了工作效果。

四、推行“两化”的初步效果

(一) 遏制了各类事故, 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是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提升基础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推行“两化”工作, 员工在上岗之前就熟知了所在岗位的基本要求, 一招一式都按规范来, 举手投足都按标准做, 有效杜绝了不良管理习惯和操作行为, 大幅度降低了安全生产、人身设备等事故的发生, 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和省级“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二) 改进了产品质量, 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通过推行“两化”工作, 员工在熟练掌握了本岗位的管理职责、作业标准、工艺纪律、作业程序基础上, 可以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 把复杂的作业程序简单化, 把简单的作业程序持续化, 使管理和操作都做到了稳定、持续、高效, 实现了“一人做到、人人做到, 一班做到、班班做到, 一天做到、天天做到”, 规范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操作, 有效保证了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企业主导产品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行业实物质量“金杯奖”、国家“免检产品”。

(三) 稳定了管理和操作, 提升了员工队伍素质

推行“两化”工作后, 广大员工中形成了“学规范、知规程、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员工对执行“两化”要求的认识更加明确, 自觉按“两化”执行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 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较好胜任了岗位要求, 也因此涌现出了一批岗位精英。近几年, 先后有600余名员工取得了管理专家、技术专家、首席技师以及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 10名多员工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省技术能手”、“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中国钢铁行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提升了企业的地位和形象。

摘要:“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体现。本文对企业推行“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通过大力推进“两化”工作, 可以有效提升员工对“两化”的执行力, 最终能够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焕利.浅析标准化操作培训的经验做法[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2) .

[2]袁立庆.企业“量身定做”本土人才初探[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10) .

[3]袁立庆, 潘华.构建国企中层绩效考评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 (07) .

规范和标准 篇9

科技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将自己有创造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的文体, 是反映科研成果和科技管理经验的一种学术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科技论文写作的要点, 遵循著录格式的标准化和细节表达的规范化原则, 重视其时效性、科学性和可读性, 其论文才能通过发表达到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1、论文的规范化写作要求

1.1 标题

论文标题是一篇论文的总纲, 读者往往根据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决定是否进一步获取该文的全文信息。拟定科技论文标题, 应当遵循确切、醒目和精炼的原则, 做到用最少的语言去准确描述论文的主题和创新点。论文题目还应尽可能包含论文的主题词, 便于文献索引机构收录和读者检索, 有利于扩大论文的影响范围。中文标题应控制文字数量, 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

1.2 中英文摘要

摘要可以按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顺序阐述论文的梗概 (综述类论文除外)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 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即不阅读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应出现补充解释或自我评议。

规范化的摘要既能体现论文的主旨, 便于中外文献索引机构客观地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 增加被索引机构收录的几率, 也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对文献的检索, 促进论文的传播。

文献标识码为A的文章, 应提供英文摘要。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写作时采用第三人称叙述, 并使用合理的时态。

1.3 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 是用以标识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设置, 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科技期刊增加关键词这一项, 就为该刊物提高他引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

1.4 引言

引言是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 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 是学术论文的开场白, 起导读的作用。引言应当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首先, 简明扼要阐述本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 性质范围, 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其次, 文献的总结回顾, 概括过去的经典文献和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再次, 用谨慎的语言客观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最后用总结性的语言, 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 切不可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来突出自身方法的优点。

1.5 结果与图表

图表是科技论文表达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的重要方式, 它能以简短的篇幅表达文字难以描述清楚的内容, 可以节约论文篇幅, 增加其可读性和直观性。直观清楚的图表, 往往让编审人员和读者不看正文就能明白论文要表达的意图。因此科技论文应重视对图示表格的编排, 使之准确、可读性强和美观, 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表达效果。结果表述还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采用法定的计量单位。

1.6 讨论

讨论部分的主要任务是:解释图表的内容、数据得出的结果及其表现出来的规律;这些数据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 解释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写作时应当注意结果和讨论的层次关系, 避免逻辑上的重叠。

1.7 结论

结论是用精炼的语言, 归纳文章的主要思想和研究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束语, 一般应与引言相呼应, 但不是文章摘要的简单重复。结论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已有文献研究结论的异同;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

2、标准化论文的必要信息

2.1 论文作者

论文作者署名, 是作者文责自负和版权所有的体现。在文章的首页注脚或文末, 往往需要注明第一作者出生年份, 性别, 籍贯, 学历, 职称,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等信息, 有的期刊同时要求注明全部作者的信息。

为了便于联系作者和按地区及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 应按规定的著录格式, 注明作者所在单位的名称, 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等基本信息。多个作者单位不一致, 或某个作者同属于不同的机构时, 可在作者姓名后用上标方式注明。

2.2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某个刊物刊登的基金项目所产生的论文比例高, 说明这一刊物吸收前沿科学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强。EI和SCI收录的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均重点报道各类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在中文期刊的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 基金论文比也已经被列入统计范畴。科技论文如实注明资助基金, 可提高录用几率。

2.3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确定的图书分类法则。文章中正确标注中图分类号, 可以按学科属性实现期刊文献的检索, 也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确定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既可以查询《中国图书分类法》, 也可以参考类似文献中标注的中图分类号。

2.4 文献标识码

为了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 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 提高检索结果的实用性, 每一篇文献均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 共分A B C D E五种类型。文献标识码的类型,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须包含的信息和著录格式。

2.5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包含五项信息:期刊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出版年份、第几期、文章的起始页和总页数。这五项信息按照标准格式和顺序书写, 共同构成论文的文章编号。这项工作一般由期刊编辑完成。

3、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的意义

参考文献是研究者在从事科学研究中参阅或引用了他人成果后所作的必要标注, 用以表明所引用内容的所有者与出处。参考文献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现科学研究的继承性。新的研究成果往往都是前人研究工作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参考文献的合理标注, 既可以使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 也可以借此阐明论文的研究起点和立论基础, 开拓读者的阅读视野与思维。读者通过论文的参考文献, 采用追溯法即可方便地查阅到此研究方向相关的一系列文献资料。

(2) 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参考文献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广泛性, 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编审人员和广大读者评估论文的学术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透过引用文献, 可以判断论文的工作起点、研究层次、分析水平、吸收外部成果的能力等。

(3) 促进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研究。参考文献的著录, 也是对被引用文献所做的评价。将对被引文献的研究用于对文献的评价已成为文献机构常用的方法。文献计量统计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反映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对某一篇论文的他引次数进行统计, 可以评估这篇论文的学术水平。透过影响因子等期刊引文统计数据, 可以评价学术期刊的编辑质量和学术水平。

3.2 参考文献的选用和著录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了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吸收情报的能力, 也反映了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引文量总体偏低。科技期刊的文献数量要适宜, 以确保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大部分EI收录的中文期刊的参考文献数量都在10篇左右, SCI收录的文章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则在10篇以上。

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技论文的时效性。科技论文写作时参阅和引用的参考文献应该反映本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应尽量参阅和引用研究领域内最新的权威性文献, 避免引用陈旧的文献, 同时慎用和少用教科书和专著作为论文参考文献。

应当注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著录参考文献, 有利于正确书写, 减少出错几率;有利于编录人员编排稿件, 提高排印功效;有利于计算机存储、检索和输出, 有利于文献管理和学术交流。

4、论文投稿

4.1 投稿方式

科技论文投稿主要有纸质投稿、E-mail投稿和网上投稿等三种方式。纸质投稿指将稿件打印邮寄给期刊编辑部;E-mail投稿是将论文电子版以邮件附件形式发给期刊编辑;网上投稿是通过期刊指定的网上投稿系统, 将论文在网页上提交。首次采用网上投稿方式向某一期刊投稿时, 需要先行注册个人相关信息。

单一的纸质投稿已逐渐被E-mail投稿和网上投稿所代替。国内期刊基本都接受E-mail投稿, 有部分期刊同时要求寄送纸质稿件。网上投稿是国外期刊普遍采用的投稿方式, 具有安全, 直观、迅速和方便的特点, 在国内已经逐渐被推广开来。

4.2 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

影响投稿的因素包括研究方向的冷热程度、选题创新性和应用性、文字表达的逻辑性、试验的成功与失败, 图表的处理效果和文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等方面。不同的学术期刊, 其刊物性质、办刊宗旨以及作者和读者群体均不尽相同。投稿前正确评估自己的论文, 给自己的论文定位, 根据所写论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期刊。

4.3 投稿须知

每一种期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投稿前认真阅读拟投期刊的投稿须知, 有的放矢, 可以避免投稿的盲目性, 提高投稿效率和文章命中率。除了认真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外, 还可以找几篇该期刊已刊登过的文献, 领会其内容和格式, 尽可能使自己论文的风格和所投期刊风格相近。

4.4 文稿修改

论文投稿至期刊编辑部, 到发表前必须经过既定的审稿程序, 如“三审一定”等。论文每一阶段审稿结束后, 编辑会反馈审稿意见:决定录用、修改后录用、修改后再审或者直接拒稿。直接录用的情况很少见, 大部分稿件都需要进一步修改。对编辑提出或转发的修改意见, 要逐条认真对待。对有条件修改的, 按意见修改。对作者认为有必要坚持的, 应有理有据提出和申明自己的观点。稿件修改录用后, 不妨勤与编辑保持沟通, 垂询稿件的安排情况和发表时间, 以期论文早日发表。

5、结语

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本文从著录格式标准化和细节表达规范化的角度, 阐述了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则。科技工作者只有熟悉论文的写作规则, 才能以规范化的论文形式,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准确和充分的表现出来, 并得到广泛传播, 最终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亚.撰写科技论文的一般规则[J].焊接学报.2007, 28 (10) :109-112.

[2]任大志.对科技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2003, 49 (5) :667-670.

[3]贾丽红.谈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19 (增刊) :55-56.

[4]朱天慧.中文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编辑学报.2004, 1:53-54.

[5]赵志宏, 孙守增, 杨琦.科技论文摘要写作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 3 (2) :124-126.

[6]乔闻钟, 称德刚, 廖方伟.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写作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学版) .2008, 25 (2) :84-87.

[7]田美娥.科技论文引言与结论的写作[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武 (自然科学版) .2008, 23 (3) :109-110.

[8]常文静, 王宝茹, 杜玉环.科技期刊编辑应关注基金资助课题论文[J].编辑学报.2005, 17 (1) :62-63.

[9]孙峰, 温茂森.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及其引用中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6 (3) :92-95.

规范和标准 篇10

1 总则

(1) 为了规范金融行业“异地集中守库”的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检验、验收, 提高工程的质量, 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 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和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金融行业“异地集中守库”的技术防范工程。

(3) 本规范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86号令《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许可实施办法》;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

◆《金库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 143-1996) ;

◆《银行业务库安全防范的要求》 (GA858-2010) 。

(4) 关于金融行业“异地集中守库”的技术设施建设, 除执行本规范外,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金融行业“异地集中守库”技术防范系统建立的必要条件

(1) 所有金库已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建立了合格的物防、技防体系, 并通过当地公安部门的审核、论证、验收, 取得了公安部门颁发的《金融行业营业点安全防范合格证》。

(2) 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已论证、审核通过“异地集中守库”技术防范工程方案。

(3) “异地集中守库”是指以安全防范系统中央控制室 (以下称“监控中心”) 为核心, 通过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110联网报警系统等, 对辖内或跨行政辖区的金库所进行的远程集中守护。

3 金融行业“异地集中守库”的系统构建一般规定

(1) 系统构成

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前端采集 (含图像、语音、指纹、卡、密码采集) 、识别、控制、执行部分, 中间传输部分, 后端 (监控中心) 集中管理、存储、远程控制部分。

(2) 系统主要功能

(1) 异地集中守库:系统采用异地集中守库和本地守库相结合的方式, 以时间为标准划分营业时间段、非营业时间段。

(2) 指纹/密码/卡验证:系统应具有用户关联验证、手指关联验证、指纹+密码+卡组合验证 (宜使用生物指纹认证体系) 。

(3) 报警功能:系统应具有自我保护报警、紧急情况报警、非法开门报警、胁迫报警功能, 具有多种报警方式 (本地声光报警、远程守库中心报警、110联网报警、与其他系统联动报警) 。

(4) 多级用户权限管理:金库远程门禁系统提供多级用户权限管理, 以保证授权的有效合法使用。

(5) 信息更新:系统应对出入人员、指纹或卡、时间段等信息进行更新。

(6) 开门记录、电锁及控制功能。

(7) 应急开门措施功能;系统应具有指纹验证部分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措施、网络故障下的应急措施、控制器故障下的应急措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8) 系统检测功能:系统应具有门控制器在线检测功能、网络环境状态检测功能、门禁状态检测功能。

(9) 异地集中守库值班界面功能:宜在后端中心管理软件上开发“集中管理门控界面”;并使该界面可显示所有前端可控门的状态, 以便远程值班员“一幕了然”。

(10) 远程图像和语音复核功能:宜在后端中心管理软件上插入图片或图像和语音, 并同步存储。

4“异地集中守库”系统的其他规定

4.1 主控制器 (处理器) 、指纹机的技术参数

主控制器 (处理器) 、指纹机的技术参数, 如表1所示。

4.2 摄像机的技术参数

摄像机的技术参数, 如表2所示。

4.3 对讲设备的技术参数

对讲设备的技术参数, 如表3所示。

4.4 对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

(1) 网络带宽

网络带宽不低于2M (仅每个库提供二路视频信号, 进门和出门各一幅) 。

(2) 传输方式或网络类型

根据银行系统的特点, 应优先选择银行内联网和专网的传输方式或网络类型。

(3) IP网络性能指标

采用IP网络传输时, IP承载网络的QoS (服务质量) 等级应达到通信行业标准YD/T1171-2001中所规定的交互式1级或1级以上服务质量等级。具体指标如下:

◆网络时延上限应低于400ms;

◆时延抖动上限应低于50ms;

◆丢包率上限应低于1×10-3。

(4) IP网络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

当信息 (包括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 经由IP网络传输时, 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 (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 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应满足下列要求:

◆信号从前端设备传输到监控中心相应设备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超过2s;

◆信号从前端设备传输到用户终端设备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超过4s。

4.5 对后端 (监控中心) 的技术要求

(1) 后端 (监控中心) 设备的基本配置

后端 (监控中心) 设备的基本配置为:集中门禁、视频、语音对讲监控管理服务器, 异地集中守库管理中心软件, SQL2000数据库管理软件, 以及其他辅助配套设备。

(2) 监控中心管理平台

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应基于C/S或B/S标准网络架构建立, 专门适用于通过数字网络进行综合监控管理。

(3) 对管理软件的要求

(1) 管理软件应支持远程网络传输:系统通过设置各网点金库的网络转换器IP地址, 分别添加不同的回路, 达到同时控制多个网点业务库, 并实施远程守库验证开门的目标。

(2) 管理软件应具备较强的权限组设置, 以及开门方式设置功能。

(3) 管理软件应具备灵活的时间段设置功能。

(4) 管理软件应具备远程守库确认开门功能, 并应关联指纹、视频图像、报警、语音, 以便复核。

(5) 管理软件应具备多级用户管理功能。

(6) 管理软件应具备系统集成及扩展功能:应使金库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从而获得金库门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通过对系统进行系统集成的二次开发, 可实现各系统的联动。

(7) 软件供应商应无条件提供“SDK开发包”, 或开放通信协议代码, 以便用户进行系统集成的二次开发。

(8) 管理软件应有网络化分级式电子地图:方便察看各监控现场, 直观显示各级地图, 令用户能够在监控现场的示意地图上直接点击门禁主机、摄像机、报警器等图标, 观看该点的控制器工作情况、摄像机的图像, 查看报警器状况;有多级地图, 分层次显示, 并可自动弹出报警现场地图。

5“异地集中守库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 前端设备安装、调试的规定

(1) 前端主控板应安装在双道防盗门中间的空间内 (即业内通常所称的外库室内) , 以便维修人员操作 (不直接进入内库) 。

(2) 前端设备供电应接入UPS或者配有直流蓄电池, 以保证系统有在市电中断后正常工作48小时以上的能力。

(3) 金库宜执行双道门互锁控制, 应在外道防盗门装设防无电开启的“灵性电控锁”来实行控制。

(4) 敷设管线的要求:所有的控制线和电源线应采用KBG管保护, 且强、弱电分管、槽敷设。

(5) 所使用锁具应符合国家强制规范和要求, 锁具的安装应与防盗门同时符合国家规范对机械强度的要求。

(6) 应对库区的出、入人员同时进行控制, 即对外道门的出、入施行双指纹或双卡+视频认证。

(2) 系统联调的规定

(1) 联网系统应具备故障自恢复和状态自恢复功能。在发生死机或断电后恢复供电时, 联网系统内的设备应能自动重新启动并恢复到原配置状态下正常运行。

(2) 联网系统应支持联网系统数据资料的导入导出, 具备手动或自动导出备份的功能。

(3) 联网系统应支持远程维护, 可实现远程设置、远程下载数据。

(4) 联网系统应能对录像设备和后端 (监控中心) 平台的时钟进行同步, 联网系统与北京标准时间的24小时内累计误差应小于10s。

(5) “异地集中守库系统”后端 (监控中心) 的图像/图片和数据 (日志) 、声音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0天。

6“异地集中守库”的系统运行管理模式

“异地集中守库”管理的基本模式为:前端守库人员分为主库A组、副库B组二组, 开门必须由A、B组守库员各一人共同执行。接下来对库区管理模式加以论述, 供金融单位参考。

(1) 在营业时间段, 采用本地守库方式+远程复核验证方式, 即一名主库守库员和一名副库守库员的指纹或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证, 再经过网络传输至远程守库电脑, 由中心守库人员对指纹、图像、声音核实确认后, 远程开启守库门, 而后两名守库人员方可进出门。

(2) 在非营业时间段, 采用中心远程守库方式, 即进门须一名前端营业点负责人、一名主库守库员和一名副库守库员的指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证, 再经过网络传输至远程守库电脑, 由中心守库人员对指纹、图像、声音核实确认后, 远程开启守库门, 而后两名守库人员方可进入并及时关门, 负责人则不进入;出门须两名守库人员完成指纹或卡验证, 再经过网络传输给远程守库电脑, 由中心守库人员核实确认后, 远程开启守库门。

7 系统的检验、验收、维护

(1) 异地集中守库系统竣工后应进行检验, 系统检验应按GB 50348-2004的规定进行。

(2) 异地集中守库系统竣工后应按照本标准第3、4、5章和GB 50348-2004、GA308-2001的规定进行验收。

意外险经营标准更规范 篇11

今年以来,意外险的“新闻”还真不少。先是有数次“假航空保单”的被发现、被处罚;最近又有律师因为长途客运车站“搭售”的意外险上没有被保险人名字、身份证号等上诉,欲为广大乘客和保险消费者维权。

为了规范人身保险意外险市场秩序,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健康发展,中国保监会日前提高了意外险业务的经营“门槛”,出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七大部分层层规范

《标准》共分为七大部分,包括单证管理、出单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查询服务、产品管理和其他。其中有些规定值得投保人、被保险人特别留意。

在“出单管理”中,《标准》规定,“保险公司及其保险代理人(经纪人)销售意外险,应事先系统联网电脑出单,禁止手工出单或脱机打印。保单应当载明下列信息:保险公司名称、保险产品名称、投保人姓名或名称、被保险人姓名、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期间、免责条款提示、销售机构、客户服务电话和保单查询方式。”如果在《标准》施行日2010年1月1日后,投保人收到手工出具或是脱机打印的保单,又或者保单所列明的信息不完全,不符合保监会要求,这时我们就该多个心眼,防范“假保单”。

在“销售管理”中,《标准》规定:“保险公司应在激活注册式意外险产品上标明激活注册方式,并明确提示消费者保险责任在激活注册后才能开始。”“意外险产品不得捆绑在非保险类商品或服务商向不特定公众销售或变相销售。”以上两条不仅是对保险公司销售管理的规范,更是对消费者本身的提醒。有些粗心的投保人以为支付保费后保单就生效了,却忽视了激活保单这一关键步骤,这样只会造成最终的理赔纠纷。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搭售意外险,消费者也可以明确说“不”了。

《标准》中,最能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属“查询服务”,“保险公司应为客户提供电话和互联网两种方式的意外险保单信息查询服务。自2010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签发保单或客户注册激活保单后,客户可通过保单上标明的客服电话即时查询保单信息,并最迟可在2日后通过公司网站自助查询保单信息。保单信息查询服务应当至少保留至保险责任结束后一个月。”考虑到意外险产品种类繁多,《标准》同时规定:“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各产品特点设置不同的查询内容和查询界面,但至少应当提供下列信息:保险产品名称、保单号码、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期间、销售单位。”

保监会有关部分负责人介绍说,查询功能的推出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假保单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保监会网站查询保险公司是否合法,进而通过登录公司网站查询保单是否真实有效,从而达到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此外,查询功能的推出,也可以通过引入社会公众监督,加大对保险公司及中介机构规范经营的外部约束力,促使保险公司加强对意外险业务和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提高业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保单维权还要靠自己

虽然《标准》的出台对规范行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更应该靠自己来维权。

规范和标准 篇12

一、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是公文制发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 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因此, 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 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 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主要是公文用纸质量要好, 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 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还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 是否符合审批权限, 公文标题是否准确, 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 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等。再次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 缮印公文, 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 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 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 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最后是使用文种要合理, 拟制格式要规范, 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 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 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 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 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 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 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 而没有完成的, 则不能立卷或归档, 否则, 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 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 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 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

三、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是提高档案卷质量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 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 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 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 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 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 另一方面, 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 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四、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需加快数据准备

1、档案管理要分清轻重, 逐步推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卷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卷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档案管理要分层次著录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 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档案管理要分门别类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档案管理中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 提高效率

“主题词”虽然有规范统一的功效却同时存在着查找烦琐、效率较低的弊端怎样取其利避其弊。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的做法。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例如:拟写关于厂房基础建设一事的关键词有人写“基本建设”有人写“基建”有人写“厂房建设”在进行计算机后控时统一规范为“基建”。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手工标引速度慢计算机自动标引不准确的缺点而且解决了主题词的词义含量问题分属关系。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通过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提高了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并已初步建成了计算机检索体系为实行计算机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 以期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上一篇:言之有物下一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