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2024-08-17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共12篇)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1

摘要:适应新时期新阶段高等教育的要求, 确保档案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 并使档案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这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本文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促进高校档案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档案,评估,档案管理

2006年辽宁省教育厅及辽宁省高校档案协会为配合教育部高校教学评估在辽宁省开展了高校档案评估工作, 并确立了对高校实施四年一轮的档案评估制度, 今年面临第二轮高校档案评估, 新的评估标准已出台, 是依据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制定, 在九项38条考核项目中, 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新阶段高等教育的要求, 确保档案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 并使档案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这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思考。

一、新形势新标准对高校档案工作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档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 我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 高校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同时也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为使高校档案工作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 高校在档案机构建设、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必须与时俱进,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才能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更好的服务学校和社会。这也是此次档案评估的宗旨, 这次高校档案评估标准有其新的特点。

1. 贯穿了一种“依法治档”的思想。

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体制保障机制, 首次规定高校档案工作由高校校长领导, 并明确其主要职责范围及考评标准。这一规定, 开创了我国高等学院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纪元。

2. 立足“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两原则。

彰显了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评估标准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专职人员,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 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对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 保障其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待遇, 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体现了国家对档案工作者的关怀、体恤,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标准要求学校谋划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大局, 把档案工作纳入到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档案队伍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 加快档案信息化的步伐, 把握历史机遇与时俱进, 为学校档案工作发展建立起充分的条件保障机制。

3. 努力构建高校档案的组织体系、人员体系、条件体系。

组织体系规定:高校档案工作由校长领导, 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人员体系规定:专业人员配置比例、综合素质比例、业务技能要求都作了详细的评分条款;条件体系规定:设备与设施的建设、经费的保障等要求。三个体系的构建保证了档案事业的协调发展。

4. 突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

四个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是基础保证, 档案馆是基本设施保证, 信息化是管理手段保证,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是服务社会的保证, 几种建设相辅相成, 协调共建。

二、对照检查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近20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12月20日, 中共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同志在出席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各级档案部门取得的成绩:一是档案资源建设有新发展, 二是档案服务有新突破, 三是档案工作手段有新改进, 四是档案保护水平有新提高。近些年高校档案事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档案工作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档案法规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依法治档”, 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档案设施不断完善、更新等, 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院校建成数字档案馆, 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档案意识不强, 领导重视不够。

档案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高校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和其他的科研部门、教学部门相比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相对薄弱。有些高校人士认为档案工作无非就是收集、整理、保管一些已成为历史的东西, 是简单劳动, 没有重要意义。

2. 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队伍不稳。

学校各部门, 一般都安排秘书、内勤人员担任兼职档案员。档案管理人员有些是身兼数职, 半路出家, 没有经过业务学习和培训上岗。有些高校甚至不注重学历、业务、素质, 即使学历较高, 也不是学档案专业的;有的高校档案人员是内部调剂上岗, 从未给在岗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更没有进行正规的进修或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凡此种种, 致使档案人员业务知识缺乏, 业务不精通。

3. 经费不足、设备不全, 硬件建设参差不齐。

档案工作要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必须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 一是用于档案库房设施的不断完善, 保障档案保管的基础条件, 二是用于从事档案的科研工作, 将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些学校过分强调科研建设, 科研经费比重大, 对于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不足, 所占比例也很少。档案设备不配套或设备落后。

4. 管理模式呆板陈旧, 手段落后。

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覆盖各行各业, 有些高校仍然采用原有的呆板陈旧的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很多高校档案部门硬件设备落后, 软件还使用单机版, 更新不及时。

5. 对档案工作宣传不够, 群众参与意识薄弱。

由于档案工作宣传力度不深, 广度不够, 影响不大, 知名度不高, 很多人对档案不了解。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人物、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三、通过评估促进高校档案进一步发展

如何抓住评估给档案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进一步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我们应从那些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档案部门借此东风又应做哪些工作呢?

1. 加强领导, 理顺体制。

把档案管理真正纳入学校各级规划和计划中, 纳入到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中, 纳入到各类人员的考核指标中, 在人、财、物上得予保证。

2. 更新观念, 开拓创新。

观念的转变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过程, 与时俱进体现的就是这个理念, 每一个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都要与时代并进, 否则就会落伍, 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 必须更新思想观念, 运用档案学理论提出新观念, 探索新问题, 开拓新领域, 唯有创新才能得发展。改变过去就档案抓档案, 关起门来管档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推动传统档案观念向现代档案观念的转变。

3.“依法治档”, 规范管理。

依据《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制定高校的档案管理标准。高校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尤其是要健全岗位责任制, 把完整地、系统地收集整理档案工作纳入到各基层领导和专兼职档案员的岗位责任制中, 并与考核、奖惩、定职挂钩, 各基层领导要督促本部门档案人员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障高校档案的集中、完整和安全。

4.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设备、技术的现代化, 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和智力水平的现代化, 这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深层次的目标。所以要尽快在高校档案队伍中普及现代知识教育, 改善他们原有知识结构, 加强对他们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 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 用各种适于档案工作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特别是信息技术) 来武装高校档案工作者 (如“文档图情资一体化”思路及信息网络化的趋势) 。如果高校档案工作者不具备信息技术, 将无法参与与信息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共同工作, 必将削弱档案在信息社会的活动和竞争力。加强高校档案人才意识, 建立并完善高校档案人才培养的竞争激励机制, 进行定期或脱产培训,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这是高校档案部门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争得一席之地的必由之路。

5. 强化现代化管理手段。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铺平道路, 先进技术手段的引入给档案工作提供了许多新的发展契机,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加快现代化步伐, 必须因势利导, 与现代化建设接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档案工作, 实现档案管理、检索、利用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加速档案应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这次《辽宁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中, 也加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比重, 信息化建设考核指标占21分, 为考核最高分值。另外, 2009年7月辽宁省教育厅也出台了《辽宁省高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中制定了2009~2012年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目标, 纲要从指导思想、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保障措施八个方面做出规划指标, 用以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同步进行。

6. 拓展服务领域, 转变服务方式。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提出“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这是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的新职能, 同时还指出高校档案机构充分挖掘档案资源, “采取多种形式 (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 , 积极开展档案宣传, 申报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丰富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这些规定开创了高校档案工作服务的新领域, 拓宽了档案工作服务的辐射面。作为档案工作者树立适应高校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要求的档案利用服务机制的创新, 强化全面主动、及时准确的服务意识, 改变过去单纯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而是更要为社会经济服务。档案工作者要积极收集和征集档案史料丰富馆藏, 加强检索工具的建设和完善, 积极开发社会不同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 构建档案信息平台, 铺设档案信息公路。以实现档案服务社会的目的。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2

为促进学校及其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对全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本科教学评估结果来说,教务档案既是基础也是依据,基层教务档案作为整个学校教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评估的结论。评估过程在展现档案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必然会显露出平日不易被发现或容易被忽略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对这些问题与不足进行反思的结果,又必然会引发关于提升档案工作水准、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的新思考。教学评估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压力,而且还有许多有益的启示。高校基层教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院、系及教研室的教务档案是高校基层教务档案,根据其内容和载体,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教学管理档案、学籍管理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声像档案。主要包括:上级有关教学的管理规定、办法,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执行细则,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分配表、教学日历,听课记录,学术活动材料,教师工作量统计,使用教材情况,试题库,考卷、考试安排、考场记录、试卷分析表,实验实习材料、毕业论文及答辩材料等等。学籍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名册、入学登记表、学生成绩单、学籍变动材料、学生奖惩材料等。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简况、教学情况、科研成果、进修情况、获奖情况等。声像档案包括照片、磁盘、光盘、碟片、录像带等载体形式,如开展教研活动的照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等。基层教务档案管理责任归属--学术论文出刊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约定期刊---安排杂志社审稿--修改定稿---确认---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不清之处咨询杨主任企鹅号:2926870355/2012730281或者企鹅号/微信同号973201489。

做好基层教学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是院、系教务秘书的工作职责之一。教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很多,有长期性材料、短期性材料、临时性材料等。对这些材料的鉴别是教务档案建档工作的关键。对那些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按内容和时间分袋专柜保管,要做到完整、准确、系统。只有院系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整个学校的工作才牢靠。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育部委派一些专家到学校进行院、系实地考察,对照评估指标,查看原始材料。如果教务秘书在日常工作中,多一些档案意识,多一些责任心,将这些原始材料及时整理归档,那么任凭专家组抽调什么材料,都可以及时提供。高校基层教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评估中的考察专家不仅依重于校级档案资料,而且要走访院、系等基层教学单位,随时调阅材料。由于许多基层单位档案意识不强,经常会看到平日档案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各种缺失,其中最主要的是:

3.1 档案材料不齐全:教学档案是在教学活动及其教务管理过程中自然形成,由教学及其管理中直接使用的各种文件材料转化而来,其信息数据丰富全面,是一系列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真实轨迹。它不同于时事文章可以掺杂主观评价;不同于一般文献可以事后编撰;更不同于文学作品允许虚构。它被史学界称为“没有掺过水的材料”,相对于其它来源的信息,它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3.2 档案工作不规范:档案资料整理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多按习惯存放,各行其是,重复归档或“档案死角”现象普遍存在。评估对基层教务档案工作的启示

评估给教务档案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压力,而且还有许多有益的启示。评估工作促进了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也给教务档案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要抓住有利时机,改进薄弱环节,结合评估工作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务档案规范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建立督促基层档案工作自评自建的长效机制:档案工作要以评估所带来的强有力的推力,来促进整顿、改革和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4.2 制定基层教务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制定的教务档案管理制度中,学校主管领导是档案管理一级责任人,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是二级责任人;教务秘书是一级执行人,各科室及教研室主管人员是二级执行人的制度。

4.3 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4.4 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4.5 做好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以后,还要将这些处于零散状态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对其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利用档案盒(袋)、卷皮等保管工具,进行整理装订,使之井井有条,便于查阅利用。结语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务档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的产物,是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情况的直接体现和反映。教务档案的规范和完善程度,也是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规范完善的教务档案能够促进教学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在评估中的全面亮相,有助于检阅教务档案工作的成就,及时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发现教务档案管理中的不足,使高校的教务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也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晓丽.高校基层教学档案建设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

[2] 张明明.高校评估:提升档案建设水准的重要契机[J].档案与建设.2005,(5)

[3] 钟海清.浅说高校教务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5,(6)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3

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程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作为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档案材料,是学校工作成就办学特色的载体,是专家组了解学校工作的重要渠道,客观地反映了每一项工作的基本面貌,成为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凭证。

1.档案是高校评估工作的基础。高校档案是高校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对学院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声像等不同门类和载体原始记录。高校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学的主要信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估价。为了保证学校评估工作的客观真实,在高校进行各项工作评估时必须充分依赖于档案。因此,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教育评估的基础。无论评估工作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都将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才能形成对一个单位客观全面的估价。

2.高校档案是高校教育评估的重要凭证。接受评估的高校,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以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估的要求对档案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加工和整理,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陈列在一起,使之成为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缩影,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情况,充分发挥了档案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的凭证价值。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全面、内涵深刻,因此准备专家评估材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档案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已经通过评估的高校都是凭借档案而使评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

3.高校评估对档案管理的影响。在高校评估中,由于档案工作没有直接纳入评估指标体系中,而且在评估检查过程中,评估组往往不直接查阅按《高校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收集、整理出来的原始档案材料,而是直接查阅按评估指标体系搜集、复印、汇编的背景材料。

二、教学评估中档案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开展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是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要求,是国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而教学档案是高校迎评工作的基本和依据,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作用越来越大。从迎评工作实践来看,作为本科教学评估重要原始凭证和重要资料的教学档案,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优化与规范。

1.档案材料不齐全。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学档案材料在形成过程中,由于不注意平时的积累和保管,造成一些很重要的材料不齐全完整。如某专业或课程的申报材料,往往只有申报的文件通知,唯独缺少最重要的申报过程材料。评估工作的重点是检查近三年的教学工作,有些材料缺乏连续性(除客观原因外)。原因是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没有及时做好档案归档工作,使一部分材料人为流失。学生试卷、实验报告等没有教师的批改痕迹,还存在材料丢失现象等。

2.档案材料不规范。如部分归档表格格式和内容不统一;一些职能部门形成的需要归档的文件,没有填写日期和加盖单位公章;有些材料的纸张大小和字体格式不统一,不符合材料归档的要求;有些材料中提到的数据,前后不一致;交叉部门上报的数据没有统一口径,导致数据失真,直接影响评估结果。

3.教学档案管理手段比较落后。虽然国家档案局已经在全国推行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即文件级管理,部分高校已经相继实施了。但是教学档案不仅仅局限于文件类,还包括学籍档案、学位档案、试卷等专门档案,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整理标准和管理规范,目前部分学校仍处于落后的手工管理阶段。教学档案管理手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评估档案的有效利用。

三、高校评估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的启示

1.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档案人才要不断加强对高校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办新技术培训班,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档案方面的知识,也应有相关的科技知识以及网络知识、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关于高校评估档案管理的内容。可以通过培养、招聘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加强档案工作的专业技术力量,尽快解决高校档案人员的知识老化、现代技术手段缺乏的问题,把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适应高校评估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馆条件。高校要加大资金、物力投入力度,不断改善馆舍条件,适当添置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等现代技术设备,满足高校评估对档案馆硬件方面的要求。

3.实行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机制。要把高校评估工作纳入高校档案部门的目标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任务,责任明晰。一是要满足评估需要,体现竞争机制,因岗择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二是要提倡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落实奖惩机制,制订相应的考评和奖惩方案,签定责任状,确保高校评估取得优异成绩。

4.优化校级档案,完善院系级档案。国家教育部决定每五年进行一轮高校本专科教学评估。这就要求高校的档案部门纵观全局,宏观把握,在优化院级一级档案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完善院系的二级档案。按照国家教育部高校评估要求,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对档案部门归档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扩大院系二级档案归档材料内容。档案部门更要做好院系档案材料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

5.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网络化管理。高校评估工作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跟上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使档案工作从实物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使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使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方式从封闭、被动向开放、主动转变。高校档案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能熟练应用,使档案信息的产生、传递、存储与利用形成一个全面、完整、合理的网络信息单位,加快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快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为高校评估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提前做好准备。

高校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 篇4

众所周知, 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 高校档案作为评估依据, 其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这么说, 没有高校档案, 就无法进行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估。然而, 有些人对高校档案与教育教学评估的相互依赖关系认识不够明确, 认为档案在高校评估中无关紧要, 因而忽视了档案的作用, 使得学校整体评估工作受到影响。因此, 轻视档案的思想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现就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高校档案是高校教学评估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国家教委办公厅1994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档案工作应是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档案是集党群、行政、教学、科研、财务、基建、出版、设备等众多门类档案为一体的综合档案体系。它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 随着学校的发展而积累, 全方位地反映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 承载了大量的教学、科研、管理信息, 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文化性、权威性和很强的凭证作用, 是研究和了解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高校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七项一级指标, 评估范围涉及学校整体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以完整、充实、丰富的档案材料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任何一所高校要接受教学评估, 无论是评估程序, 还是各级指标体系的数据结论, 其支撑材料都离不开原始档案信息, 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也是档案材料, 评估专家只有全面了解、掌握由档案材料整理归纳出来的真实数据材料, 才能对一个评估单位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价。接受评估的高校均以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 根据评估的要求对档案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加工和整理, 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陈列在一起, 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缩影, 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教学工作的情况, 提供给专家查阅。由此可见, 高校档案是否完整, 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档案的齐全、基础的雄厚、库藏的丰富, 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及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的正确评价。

二、教学评估促进学校档案管理

1. 教学评估赢得了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档案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 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与束缚, 习惯采用“守株待兔”的服务方式。在整体管理机制中, 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宣传性、传播性、开放性的公共影响作用。因此, 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自从高等教育有了教学评估, 许多部门的领导主动与档案管理部门联系, 安排档案管理知识讲座, 安排档案专业人员上门指导业务或与兼职档案人员举行相关问题的座谈

会, 极大地促进档案管理思想的宣

传、传播, 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

展。学校领导也看到了学校档案不仅

把过去所做的工作系统而准确地再

现在评估汇报材料中, 而且把学校工

作的特色和每一个闪光点展现在专

家组面前, 档案这一凭证和依据作用

的巨大发挥, 引起各级领导对档案工

作的高度重视。

2. 教学评估增强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凡是接受过教学评估的高校, 都深深体会到档案对评估

而尝到的甜头, 或档案不全、丢失而尝到苦头,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极为深刻。教学评估让更多的人走进档案馆, 了解档案工作。让人们熟悉档案馆这个“深宅大院”, 让档案走出“深闺”, 成为解决大家难题的重要依据, 使各部门领导及广大教职工亲身感受到档案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 教学评估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 是对教职工进行的一次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无形中增强了领导和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使他们确实体会到档案的价值, 从而增加了档案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改变了以往人们心目中档案可有可无的观念, 自觉地将档案管理工作与自己日常工作联系起来, 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新局面。教学评估依赖于高校档案, 教学评估又能促进高校档案的建设与发展。如果没有高校档案作佐证, 教学评估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教学评估的结果也失去了真实性。由此, “有问题, 查档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三、档案工作通过教学评估反映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教学评估为档案事业营造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档案工作要乘此机遇, 尽快谋求自身的提升, 同高校各项工作同步发展。笔者从本次评估实践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深深感受到:第一, 档案人员力量单薄。为能使档案工作更好地迎接高校各种评估建设, 需要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 配备一批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加大档案现代化管理力度。第二, 档案人员在大型活动中参与不够。为了保证一些重大活动能按档案记载留存的角度去收集, 要积极安排档案专业人员参与, 同步收集确保完整规范。第三, 依法治档观念不强。可把档案工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晋升职务、轮岗和调动, 试行档案“一票否决”办法, 即没有按学校规定立卷移交应形成的归档档案, 不得升职调离, 直到把档案工作做好, 保证学校档案的完整。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5

前言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专业建设,教研室是进行专业建设的主体。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而设置的基层教学和研究性的组织,也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型教学研究机构。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改进教学工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和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好。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情况的好坏是学院教学质量能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组织、管理、发展功能,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迎评工作要求下,教研室的管理与发展就尤其显得迫切和实际。

一、现状分析

反思我院的现有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分析我院的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状态,结合我院的管理现状与2007年11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进行分析,我院的教研室建设工作已是刻不容缓。

(一)教研室管理现存的问题

任何建设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研室的建设也是同样,不怕发现问题,就怕无视问题。我院教研室的发展是迫切的,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1.从学院与教学单位来说,其管理问题表现为

(l)学院与教学单位对教研室的功能、目标、研究重视不够,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不够,对教研室的困难重视和支持不够;

(2)学院没有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没有专门的教研室主任工作会议;

(3)没有建立基本的激励机制,没有直接对教研室的评比和表彰。

2.从教研室本身的发展水平来说,其问题表现为

(1)很多教研室的教学工作任务太重,人员总量跟不上专业发展与招生规模的需要;

(2)很多教研室缺乏科研工作的引导,科研项目少,教师在教研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少;

(3)教研室本身的工作状态与管理水平也必须有待提高,教研室的学术性、业务性还不强;

(4)教研室还没有完全进入教学、科研、迎评所需要的基本认知状态和工作状态,缺乏主动性,有散漫、被动、应付工作的心态,不主动。

上述两类问题不解决,学院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发展必然受阻;学院的专业、学科与课程建设将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也势必制约了迎评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学院与各教学单位都必须高度重视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各教研室自身也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的本职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保证每一位教师能成为本科院校的合格教师,为学院的发展与评估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研室迎评的任务和职责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中,各教研室要注意自己的职责与任务。结合迎评工作的需要,教研室按自己的职责要做到如下几点:

(1)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编选教材,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师、优化教学资源;

(2)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活跃学术气氛,进行学术交流;

(3)组织本教研室科研课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发挥教研室的群体作用,通过科学研究促进知识更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研室教师整体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4)加强学科建设,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5)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实验业务技能和实验室管理能力;

(6)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师德和教风建设,提倡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建立健全教学运行和资料管理档案。

二、迎评工作要求下的管理改革与发展

(一)相应关系的处理

1.教研室的专业性与行政事务的关系。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与教研活动,但在实际中教研室成了基本行政单位,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导致了教研室工作方向与性质的偏离,影响了学术性与教学性作用的发挥,在管理中必须突出其为教学服务、为研究服务,强调其教学与科研的组织功能、指导功能、研究功能、教师培养功能、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功能。

2.教研室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等学校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学校也对每位教师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有明确的规定。从教学考虑,教研室要对师资优化配置,要把最好的、最适宜讲授某一门课程的教师安排到教学第一线,并要求教师坚守岗位,保证教学质量。但从科研考虑,教师又需经常外出联系和完成科研任务。每学期教研室需要把教学任务安排下去,同时要兼顾教师的科研工作,恰当处理好教学和科研这一关系,是教研室经常要面对的。从另一方面讲,教研室对科研的管理职能和责任也不明确,由于科研项目的完成是以课题组的形式,项目的审批盖章是由学校的科技部门负责,因此教研室对科研的管理主要是传达、组织项目的申报,并在可能条件下协调实验室的使用。课题组与教研室的关系并不密切,有些科研项目已经立项实施,但教研室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教研室与科研工作的这种若即若离状态是否需要解决、如何解决也是需要理顺的。

(二)教研室管理理念的完善

为促进教研室的发展,适应教学评估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如下几个具体的改革思路:

1.加强对教研室重要性的认识,强调教研室的重要地位,重视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积极解决教研室的仪器设备不足等具体困难。

2.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强化每一个教研室的规范运行与管理。

3.学校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建立学校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和会议制度,解决具体问题。

4.建立教研室评定等级制度,制定相应奖励制度和交流措施,增强教研室的活力。

5.重视教研室主任的培养和选拔。教研室主任应是本学科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教学管理的内行和专家。教研室主任应具备认真治学的态度、扎实的业务功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得到教研室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6.加强教学文件和资料建设,其内容包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大纲、实习大纲及指导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实验室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规划等等。

7.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强教研室的科学管理和评估。针对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的相应条款,教研室应不断自查和改进。

(三)教研室的外部因素的建设

在教研室的管理中,各成员的工作状态受到这个集体的文化与心理氛围的影响与引导,因此,必须加强教研室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办公环境的形成与建设:由于学院快速发展,办公条件跟不上教学的实际需要,造成我院的教学单位办公条件普遍偏差,而教研室的地位则更低,有的教研室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这样,教研室的活动则很难开展。所以,要大力投入,改善全院教学单位的办公条件,使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环境与办公设施及相应经费,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进行。

2.教学、科研的常规与制度建设:教研室如果没有相应的办公场所,同时又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与规范的常规,将导致教研室名存实亡。为此,学院必须从管理上加大对教研室的投入,落实其具体职责、工作条例,对教学与科研工作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工作目标,让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人有成就。

3.教学单位的激励措施与制度建设:教研室从属于系级教学单位,系级教学单位的激励措施与制度的建设将有利于教研室的工作状态的改变,如果缺乏系级的相应激励措施与制度,学校又不能直接管理,将导致教研室工作缺乏直接压力与目标,影响其发展。因此,教学单位主管领导一定要将教研室的内部管理机制抓起来,形成各教研室都在教学、科研、学术上竞争的局面。

4.加强学术讲座与交流:我院是一所新升本科院校,同时作为教学型的本科院校,其主要任务是教学与教学质量的保证,但同时要注重自己的学术水平的提高。而教研室作为基本单位,其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还不正常,许多教师还缺乏外出进修、学习、提高、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请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保证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也是会得到根本性保障的。

结语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评估;档案工作;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各行各业输送不少的人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高等院校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教育质量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教育部建立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制度,把高校评估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对所有学校拉网式地评估一遍,确立了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成立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评估工作开始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轨道。

从已通过评估的学校看,在评估工作中,檔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人认为必须加强高校档案工作。

一、加强高校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高校评估中所提供的材料看

在教育部对普通高校的评估工作中,档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44个主要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与档案材料有关。无论是教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七个一级指标,还是19项二级指标及学校创建的特色项目,都需要查阅大量、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上级组织的评估专家组通过查阅学校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原始档案,了解核实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状态、办学特色等。可见,档案对学校的评估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评估也给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机遇。档案是评估的基石,毫不夸张地说:“学校离开了档案是无法参加评估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评估缺少了档案这个承担了对历史真实记录的角色,评估就无从说起。

(二)从评估成本投入看

平时如战时,搞好档案工作是减少评估成本投入的有效措施。高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取得可喜的成就。从目前对已接受评估的学校看,投入的成本极大。各个学校投入逐步加码,当然除直接投入到教学的部分外,有相当的经费用于迎接评估的各项开支。就说学校档案材料复印,若因为管理不妥,造成档案遗失,只得调出电子文档批量打印,一个部门如此,很多个单位的浪费累加足以惊人的。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任何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的行为都是不宜的。高校档案是高校评估的参考和基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搞好档案管理也是减少评估成本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从评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看

教育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每五年一轮的高等学习评估制度,就是要求高等学校每五年必须接受一次教学评估,这一举措即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上。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是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强有力的保障。应对教育部的这个重大决策,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与平时把档案工作做好,不仅可以解决临时材料准备工作周期长、难度大的矛盾,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共享,从容自如面对,以平常心迎接评估。正如江泽民所说:“档案工作有它的特点,就是平时不起眼,也不引人注目,但是,一旦你需要时,如果平时工作没做好,临渴掘井,就悔之晚矣!”①

连续性是任何一项规划较大的工作的共同特点,但档案工作的连续性表现的更为突出。档案工作的各项具体内容和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具有极强的连续性,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开发利用形成一个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的工作系统。②在高校评估过程中,尤其是这样,所以保质保量及时准确的做好做实平时工作,以免无效劳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校评估材料中很大一部分是细节性材料,它不单单是对近三年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检查,它还从办学思想、学校定位、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生源情况、毕业生分配等诸多方面深入,系统地考察方案,对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挑战,虽然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认真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心的归档范围接受档案,然而,面对“评估指标体系”,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和压力的沉重。因为档案要为学校说话,评估材料中所需要的材料大大超越过归档范围。例如:1、业生必需实习、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等;2、试安排表,巡视记录、监考单等等。在这些细节材料未完全归档的情况下一些材料也有散失的可能,如果是涉及这些材料,档案利用就成为空话。

学校档案部门配有专人负责整理归档,而各部门、院、系的档案人员始终未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范围之内。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已处于饱和状态,再加上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这个问题也是必须要重视的。

今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会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评估的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评估结果对学校的影响可想而知。如何应对这种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怎样使档案工作化被动为主动,从幕后走向台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宣传,学校领导重视是关键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有重视档案工作,才能管理好档案,才能使档案对学校的全体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只有通过大力宣传,提高领导的认识程度,让领导全面了解档案工作是一项长久性工作,短期内它也许不产生明显的、直接的作用,但时间愈久,作用愈大。而对于高校评估的相关材料,需要提供近3年至5年的有关档案。显然,做好档案工作,就是对学校的过去的负责,也是对学校的现在的负责,更是对学校的未来的负责。

nlc202309020218

(二)加强部门的参与意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

这点很重要,虽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主要涉及的是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单位、人员,但仅仅有教学管理人员的孤军奋战是不够的。档案部门应积极主动为学校大事、要事服务的参与意识,在“迎评”档案检查、材料准备等工作中有档案部门的参与,既有利扩大评估的影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又使各院、系、部檔案的合理归档有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并通过评估使学校的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档案材料收集工作

档案收集是档案建设的基础,是整个档案工作最直接、最重要的物质前提。高校档案馆(室)只收集某些教学档案中极少部分的优秀毕业论文,其余大部分在其部门内存收。这种管理上的随意性很大。档案是文化的记载,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经常化教学评估服务的态度做好档案收集。

(四)提高档案队伍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把科技知识和人才教育作为支撑其发展的两大支柱,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能否拥有掌握现代化科技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高校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高校档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档案队伍综合素质体现在:在一定的综合知识储备,运用知识技巧和能力,强烈而持久做好工作的愿望。档案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要实现档案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管理,还应有精明强干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只有建立一支坚持依法办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通业务、会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队伍,从而对各部门、院、系、专兼职人员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有后劲,才能支撑并推动高校评估建设过程。也为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人力资源上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档案人员岗位基础知识p19;

[2]档案人员岗位基础知识p20;

[3]张明明.运用系统思维构建高校档案手机体系.档案与建设,2004.2;

[4]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6年版;

[5]李欣.当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7].档案学通讯,2003(5);

[6]黄安宁,杨艳.《高校教学评估办档案事业发展带来的契机与思考》《学校档案》2006年第4期;

[7]赵彦昌等.《高等本科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2007年第1期.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7

一、高校档案管理概述

高校档案管理就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其他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文字、图表、影像等资料以不同的方式保存起来, 作为学校各种活动依据。高校档案是随着学校建立而产生的, 记录的是学校过去的点滴, 也是知识和信息有效载体, 其不仅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历史全貌, 同时也能作为学校历史证明, 其有查考凭证和提供参考依据的功能。

二、把握评估契机, 强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重视高校档案管理。

在高校评估中, 档案管理制度,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为学校日常工作提供相应依据, 同时也能为高校评估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因此, 高校的各个高校的院部、系部及相应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档案管理中, 高校各部门应该认真负责并配备专业人士对档案进行管理, 同时学校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对学校各种教学档案和学科档案进行专业管理,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相应的文档进行立卷、归档和编目, 以便为学校相应评估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二) 提高高校教职员工档案意识。

在高校评估工作中, 除了高校各部门支持外, 还应该获得学校教职员工的支持。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做好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 这就对学校领导提出了要求:要不断加强学校教职员工档案知识的教育, 不断提高教职员工档案意识, 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养成一种积累原始资料的习惯。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 更应该注重学校日常各种资料的收集, 并及时对不同资料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归档, 避免在评估工作中拿不出依据。只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档案意识, 全员积极参与, 才能积累更多真实、可靠的档案资料, 才能为高校教学、教研、管理提供更多准确的依据, 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进行高校迎评档案管理。

为了使高校各种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就应该进行迎评管理。只有以迎评为基础进行档案管理, 才能使档案在高校评估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对迎评档案进行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就应该协助评估部门收集相关的资料, 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提供相应的资料, 并对迎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在没有需要补充相应资料的基础上, 应该对迎评资料进行分类, 等评估工作结束后, 再将相关的档案以专题的形式纳入学校档案管理中。这样不仅能提高评估工作效率、质量, 同时也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四) 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高校档案管理是现代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只有对其进行高效、专业化管理, 才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 为高校更好的进行评估工作提供相应依据。要想更好的对高校档案进行现代化管理, 就应该加大对档案建设的投入, 配备足够的档案橱柜、微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特别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建立相应的电子文档数据库并建立健全用档管理规章制度, 在此基础上提高相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以不断的提高相应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要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及利用力度, 使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效率有所提高, 使档案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五) 对迎评档案进行单独设类管理。

评估对高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其不仅是完善高校管理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能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评估对高校档案有明确的要求, 要求高校档案中的一些信息必须能反映学校教学实践效果, 这一点是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所不具备的。这类档案不仅包括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学校的反馈意见和相应评价, 也包括社会和媒体对学校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各种评价。这类评估工作对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实践环节活动的档案信息的审查格外关注。档案信息审查主要内容是学生上课点名册、学生上课出勤表、学校各种检查记录及工作总结等。同时也比较注重能反映出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相关内容的审查。学校素质教育活动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中成立的社团组织及具体人数统计, 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及参加的人数统计, 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得奖状况以及学校开展的文化节、志愿者服务互动、三下乡活动相关总结和报告等。

(六) 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高校档案管理作为高校重要管理内容, 其不仅能为高校日常工作提供相应依据, 同时也能为学校进行各种评估提供有效依据。因此, 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的培训, 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要为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档案业务培训, 以增强其档案管理专业理论知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 一边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要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使高校档案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使自己成为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

在以评估为契机进行档案管理的推动下, 不仅对其学校的各种档案进行了科学分类归档, 同时也明确了院、系及相关部门档案管理及存档的职责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并对他们进行定期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档案质量, 同时也为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敏.高职院校评估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档案与建设, 2011 (07) .

[2]马桂荣.浅析高校档案工作的加强途径和意义[J].经营管理者, 2010 (02) .

[3]董君.基于教学评估视角下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优化管理[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09) .

[4]王常虹.论高等院校档案管理的创新服务功能[J].才智, 2010 (09) .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8

1994年,国家教育部针对本科院校提出了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等三种教学评估方式。2002年,教育部将这三种评估方式统称为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为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纲要。2004年,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并建立了高教学评估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规定每隔五年就要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院校进行一次教学评估以提高高等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2006年,教育厅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与调整,明确指出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和教学效果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在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将高校图书馆作为参评要素,指出图书馆评估档案材料建设工作不容忽视。

二、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意义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推动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步入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高校本科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改革措施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范制度,有利于促进办学思想走向科学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改革顺利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某高校在2007年9月顺利通过了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报考人数显著提高,报到率高达100%,提高了该学校的效益,培育了良好的教育发展前景。由此可见,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学校与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图书馆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与信息中心在整个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的质量和地位决定着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指出高校图书馆状况包括藏书量、管理方法、校风、文化活动等。图书馆在进行建档工作时理应对图书馆状况进行完备的文字整理并归档,档案信息的质量对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四、开展图书馆评估档案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开展高校图书馆评估档案建设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体系,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步流程。需要对藏书量、管理方法、校风、文化活动等图书馆状况进行全面的整理并归档,保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连贯性和清晰度,正文材料理应放在前面,附件材料则附在后面,然后按照顺序编写目录与页码,并标识清晰的类目与档号以及相关注释。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清理混合文件,重新进行归档,按照实际情况的变化更改档案信息。

(二)科学合理的利用评估档案资源。评估档案一般记录着学校的教育发展史和师生的个人信息,高等院校在保管评估档案信息的同时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档案资源,借鉴档案的经验,才能发挥教学评估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因此,高校要处理好评估档案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做好评估档案保密工作的基础上,有时间、地点和范围限制的利用档案资源。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改善管理设备。目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所以,普通高等院校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另外,学校要改善管理设备,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

(四)全面实现评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全面实现普通高等院校评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则需要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文档,建立规范标准的数据库;完善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调用,建立档案网络;实现档案室管理现代化和档案目录与检索现代化,提高硬件与软件技术设备以维护网络安全。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档案室的温度,防火、防盗,保证了档案文件的安全,方便档案调阅与检索,维护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质量决定着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全面开展图书馆评估档案建设工作,学校必须建立完整的评估档案管理制度,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合理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改善档案管理设备,实现评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东波,程卫华.高校图书馆如何建立规范的评估材料档案[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15(1).

[2]彭媛媛.对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N].怀化学院,2011(2).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9

国家教育部为发展高等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2003年开始启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对全国各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每5年进行一次考核和评价;最近又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将教学评估作为“质量工程”六项内容之一, 确保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这是国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 加速教学改革步伐, 推动高校全面强化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 在教学评估过程中却发现许多高校忽视了教学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的管理。因教学档案一直未列入高校教学管理之中, 故导致在教学中产生的有价值的珍贵材料未归档而流失。有些高校为了应付教学评估, 临时拼凑失去了原来真实的面貌, 这是教学管理的一大遗憾, 应引起高校的重视。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办学模式的扩大, 高校二级管理机制和范围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文件资料的产生每日聚增, 而这些大量产生的材料归属二级学院管理, 对学院和教师的发展都很重要。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教学评估为契机, 对外语教学档案管理进行全面改革;经过三年多的档案管理改革, 逐步形成具有基层院系特色的三部曲十步法的教学档案集成管理新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亮点在于积极运用集成思想来指导教学档案管理实践, 将各种管理方法、手段、工具等资源要素有机地纳入到管理视野之中, 综合运用档案学、管理学、文学、美学、传播学、计算机网络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创造性融合,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以体现教学档案的使用价值, 力求达到档案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集成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学科研的服务功能, 最终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提高。

集成管理模式三部曲, 主要由体系、编研、数字网络三部分组成;十步法指的是制度保障、构架清晰、建立盒号、收集齐全、分类科学、编辑目录、统计数据、撰写概况、设计装订上架、数字群库、网络检索等。它的形成是中国计量学院领导重视, 外国语学院教师团队与分院资料档案管理人员互相配合实践研究的结果。

一、建立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和体系构架

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 也把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作为教学管理宏观建设的长久之计。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成为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走出杂乱无序, 进入新型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1. 全面规范院系文件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根据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高校教学资料分级管理办法, 分院办公室出台的《外国语学院文件资料管理制度汇编》, 由一个文件九个附件组成, 涵盖了教学、科研、党务行政、学生工作等各方面所产生的材料 (包含了教学评估所需要的材料) ;随后又编辑了《外国语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其中试卷规范管理、试卷归档质量检查、教案讲稿的编写及管理等作为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补充文件, 形成较完善的目标管理系统。

2. 搭建教学档案管理体系构架。

制度规范化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体系构架为后续的收集、归类等工作起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各大类体系下设子体系的较为科学的网络管理系统。例如:教学档案体系主要由综合管理、学科专业实验室、教学与实践、教材、学籍管理、毕业生工作等六大板块构成, 下设数十个材料项目金字塔式的结构体例。然后运用档案学原理, 创造性地研制独特的档案盒编号。

3. 动员全院教职工参与收集教学资料。

收集教学资料是教学工作结束后的一项重要归档程序, 也是教学档案管理的核心。领导重视, 教师配合, 专人负责是做好教学资料归档的保证。首先, 分院领导通过动员和宣传工作, 增强人人重视教学档案的意识;并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其次, 档案管理人员应关注每个教学环节所产生的材料, 全面了解、研究分院教学管理的内容。坚持“三纳入”“四同步”的归档原则, 以确保教学档案的质量。第三,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档案建设。分院教师积极参与了教案讲稿、试卷的整理工作, 建起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由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档案建设, 才使得外国语学院的教学资料越来越充足。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在拥有大量教学档案之后, 还应考虑教学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譬如通过编纂、数字化网络化等多种渠道实现多元化的集成管理, 形成动态开放的服务模式。

二、提炼教学内涵, 编研教学成果

过去对教学文件资料习惯无序地塞进档案盒, 不仅给师生查阅使用带来不便, 而且有价值的教学档案材料容易丢失。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产生的纸质或电子材料, 经过系统开发整理、分类、提炼, 编研成系列成果为教学科研服务, 在循环往复的教学中不断开发利用, 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使档案的利用价值通过编研得以实现。因此, 以“规范、整洁、美观、方便”为原则, 系统开发编研教学档案, 是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推陈出新。 (1) 系统编研、全方位开发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根据教学档案六个体系材料项目, 将数万多份教学资料归类分项目, 每个项目的材料整理分篇目, 编辑目录, 并撰写概况、概述、综述, 编成汇编200多册, 试卷500多册, 论文400多册, 装盒800多盒。既有专题性汇编单行本, 又有综合性汇编合订本,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档案系列汇编。这些汇编为青年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提供了极佳的参考资料。 (2) 编研教学管理文献精品。在多次文献的编篡上研究教学管理的内涵, 凝练出具有指导意义的院系教学档案精品。根据教学管理需求, 确定主题, 提炼内涵, 编撰富有特色的专题文献。例如:外语教学动态、外语评估专集、优秀毕业论文集锦等。还可以在教学档案系列汇编的基础上, 多角度全方位地编辑《***学院近三年教学档案纵览》手册, 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通过全方位和整体性地开发编研, 教师利用档案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利用率出现根本性的突破。同时也为教学评估的材料支撑提供了现成的具体翔实的材料。

三、搭建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平台, 提高信息互动的利用价值

数字网络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为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 教学档案管理也应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同步, 形成学校整个教学管理的网络体系。我们借用数字网络化对教学档案进行系统地管理, 使之产生“信息互动”。

1. 建立富有特色的教学档案电子群库。

在教学档案体系的构架下, 建立教学档案电子群库, 由众多数据库汇聚成一体, 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30多个数据库, 分类明晰, 涵盖面广, 方便了教师利用。

2. 运用学校文件资料管理系统软件注入条目, 建立分院“资料-档案在线”网页。

学校OA网站对所有档案条目进行数字化管理, 并建立分院“资料-档案在线”网页。这是根据不同的利用需求建立的一整套科档案检索体系, 从不同角度揭示馆藏信息资源, 查阅便捷, 达到资源共享的服务。通过集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探索了一条完善教学管理的新路子, 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凝炼教学管理内涵而研究的教学档案集成管理创新模式, 探索了如何顺应高校发展, 适用于教学的档案利用方式, 以满足教师对利用需求的最大化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经验匮乏的情况下, 以全新视野研究出了将多种管理方法交织一体, 创造性地编研了高质量的院系教学档案精品。系统开发的教学档案达到了内容与载体的完美统一, 赋予以往无人问津的院系教学档案以鲜活的生命力。具有特色的院系教学档案集成管理创新模式, 不仅发挥了其为教学工作的服务功能, 而且填补了高校教学管理领域研究的一项空白。

摘要:本文从教学评估的角度, 结合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论述了高校教学档案集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提出了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学档案,集成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惠玲主编.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云庆.现代档案管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10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教育部教学评估工作的持续开展, 绝大部分高校都配备了教学办公室等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学秘书、教务员等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 使得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日臻完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及高校评估工作的开展, 部分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 系统性不强, 档案分类不科学

部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比较随意, 所谓教学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资料收集, 对教学档案的研究和分类不科学, 系统性不强, 从而导致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如果不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研究, 科学分类, 教学档案管理就显得无从下手,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也就疲于应付。

(二) 服务性不强, 档案管理流于形式

部分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档案管理人员也仅仅把工作内容局限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工作过于机械和行政化, 而不能真正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如果不服务于师生员工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就会失去其应有之义, 从而导致教学档案管理流于形式。

(三) 规范性不强,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高校重视程度和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部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比如, 教学档案部分缺失、特殊教学档案比较混乱、实践与理论教学环节档案不对称等等。再加上部分高校在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比较滞后, 从而导致教学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影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和能力

人的因素是教学档案管理的首要因素,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他对教学档案的态度和处置方式。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从当前来看, 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行政人员出身或一线教师兼职, 缺少教学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背景、认知态度、时间保障和心理条件。因此,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教学档案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大部分高校都认识到了教学档案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转型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也制定了教学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培训工作, 有力的推动了高校办学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的提高。但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实际落实在各个高校是不平衡的。部分高校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和体制不健全的原因, 对教学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制度也落实不到位, 教学档案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仍未得到充分肯定和体现。

(三) 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以纸张为主要保存手段仍然是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最主要的模式。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和高校办学规范化程度的提高,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也越来越大, 管理质量就难以保证。另外, 在高校办学自主权甚至是二级学院自主权日益提高的背景下, 不规则、不统一的教学活动逐渐增多, 如弹性学制, 跨专业选课, 国内外合作交流学习等等, 这些都增加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 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就对当前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产生深刻影响。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积极融入信息化社会中去, 正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评估视角下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的策略分析

(一) 不断提高高校规范化办学水平, 为教学档案管理提供宏观条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多轮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 各高校的科学管理意识日益增强, 教学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就有力的推动了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建设, 给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和动力支持。高校可根据《高校档案管理办法》 (教育部27号令) 等文件, 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 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的原则和宏观内容;二级学院或教务部门可根据上级相关文件, 制定教学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 建立起完备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保障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质量提升。

(二) 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促进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教育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和提升, 自动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已经被普遍采用, 特别是“数字校园”建设和无纸化办公的设想更是对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档案也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坚持基本纸质档案的基础上, 不断满足“三个面向”的要求, 强化以网络和信息存储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办公手段, 通过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化方式, 构建现代教学档案管理平台, 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模式, 保障教学档案的真实、权威和科学, 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 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 促进“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教学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师生员工服务, 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 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服务。因此, 提高教学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 必须落实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上, 真正从师生员工和教学活动本身出发, 依靠师生, 服务师生。在教学档案管理中, 要注意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同时要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注意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及时肯定师生员工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让一线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档案建设中去, 主动形成并完善教学档案材料, 从原始材料方面直接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层次。

(四) 加强高校教学档案队伍建设, 为提高教学档案管理质量提供动力支持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提升, 关键还是人的因素, 需要一支认识到位、有专业能力背景, 又比较稳定的工作队伍。一方面, 高校要尽可能选派对档案管理或教学管理有兴趣的、责任心强的又善于研究、勇于创新的工作人员担任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要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职务晋升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旭东.高校档案工作改革:挑战与回应[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4) .

[2]姚纪平.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 .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档案研究

高校教育评估是国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对高校实行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也是国家判断高校是否合格、选定重点高校、重点学科的重要依据。目前正在进行的高校评估工作,客观上对高校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使参加评估高校的档案工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巩固与发展,使其更加规范有序,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几年来高校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着某些缺失。

1、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普遍的档案室设置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原国家教委1989年10月10日发布的“6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章第五条对高等学校建立档案馆应具备的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按照这样的标准,在高校实施扩招前,能够成立档案馆的学校不多。因此,档案室在我国高校档案管理机构设置中占绝大多数。各高校在其建设规划中,往往将重点放在院系及专业建设上,忽略了档案馆的设立与建设。

在这次全国性的高校建设评估工作中,许多高校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机构。在这样的机构中,除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外,还临时抽调了一些同志帮助工作。这一做法虽然只是临时性、突击性的,却也说明日前档案室的设置,仅从人员配置的数量上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另外,由于档案室一般均隶属于校(院)长办公室。只是校(院)长办公室诸多工作的一部分,尽管校(院)长办公室主任有搞好档案工作的主观愿望,但客观上仍然存在着精力、资金、人员以及与其他部门协调等许多问题。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扯皮、推诿、拖拉等现象,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开展。

2、院系两级管理后,院系缺少相对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及场地、设施、器材和装具

在评估工作中,院系两级负责保存的教学档案资料存在问题相对较多。原因之一,是高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后,由于种种原因各院系负责教学档案资料保存的教学秘书更换频繁,致使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保管等经常出现断档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从长远的角度着想,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到教学秘书岗位上工作,并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建立一个包括教学档案管理内容在内的教学秘书交接程序,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三是及时加强对新任教学秘书的相关档案知识和法规的培训:四是把教学档案管理内容明确写进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中,作为晋级、评优、提拔的一项内容。除此之外,还要设法保障院系档案管理场地、设施、器材和装具的落实。

3、收集归档制度未能落实到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

在高校收集与归档制度是有的,而且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在评估工作中,仍然发现有一些环节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这其中教学与科研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重点环节。如在教学档案积累中,教学日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准确、具体地反映教学情况,包括课程安排、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效果、课堂纪律、存在的问题等。教学日志,是学校教学情况的活的体现和反映。但由于教学日志是由各任课教师填写的,由于事先没有相关的填要求与规范,存档的教学日志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书写不规范;所用的材料大小不统一;内容不全;时间缺失;没有填写人署名;缺乏规范性审查等。

再如科研论文、论著及研究课题是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是高校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它不仅是个人的成果,而且也能具体地反映出学校的学术水平。但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看,有许多科研论文、论著、研究课题的材料没有归档。这里面存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没有将有关制度落到实处;二是没有抓住归档的有利时机:三是缺少必要的强制性措施。

4、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较低

高校评估档案管理 篇12

一、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与高校教学档案。

(一) 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与高校教学档案的关系。

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 一级指标有七项, 其中与教学档案明显相关的指标占了三项, 分别是:

1.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包括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这部分内容广泛, 是评估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反映专业的总体布局与结构是否合理, 专业的设置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效果;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取得的效果等。

2. 教学管理。

包括管理队伍与质量监控两个二级指标。管理队伍的情况可以从人事档案中收集。质量监控部分主要就是观测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

3. 教学效果。

包括基本理论、技能、毕业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就业七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学生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实际水平、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论文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毕业生就业率等。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 涉及多个档案体系, 教学档案是其中主要一个材料来源。

(二) 本科教学评估体系下教学档案的细化。

对照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关于教学档案的指标,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将院系教学档案细化为如下四个方面。

1. 基本教学文件:

涵盖教学评估方案中的教学管理指标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部分指标。对应的教学档案具体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安排、教师授课计划书、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及考勤表、课表等。

2. 日常工作文件:

涵盖教学评估方案中的教学管理指标和教学效果指标。对应的教学档案具体包括学籍管理、调课管理、学期各类教学总结、各类考试管理和其他日常文件。

3. 主要教学环节文件:

涵盖教学评估方案中专业建设与家偶尔改革的部分指标和教学效果两个指标。对应的教学档案包括理论课程排课管理、教学改革、教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毕业论文管理。

4. 教学质量管理文件:

涵盖教学评估方案中专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两个指标。对应的教学档案包括包括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各类成绩管理。

二、本科教学评估下的“高校院系教学档案分类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一) 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教学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 必须真实、客观、可信, 因此, 必须遵循档案自然形成的规律进行分类, 科学选择分类方法, 合理设置分类项目, 从而使教学档案能够系统的反映出教学活动的本来面目。这是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首要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由于教学档案是在处理教与学的各种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它的成分较多, 纵横关系错综复杂, 因此, 在进行教学档案分类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 尤其要注意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和纵横关系的明确性。如我们在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时纵向可以根据学年进行分类, 横向可以按照档案职能进行分类, 一旦确定分类方法以后, 每次分类就都遵循同一标准进行, 而不能第一次以学年纵向、职能横向分类, 第二次以职能纵向、学年横向分类。这是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根本性原则。

3. 实用性原则。

也是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终极目标。教学档案是为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 它能够提供详尽完备的原始材料, 发挥档案的查考和凭证作用, 所以在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时就必须考虑其实用性。如根据学年进行教学档案分类时, 我们不能忽视档案本身的职能特点而生搬硬套进行分类, 而要注意档案的可用性。

(二) 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一般方法。

在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原则指引下,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

1. 按教学档案的职能进行分类。

教学档案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各种教学档案的内容、性质、成分、形式各不相同, 各有特点。据此, 笔者根据本科教学评估方案, 具体分析教学档案的构成, 针对不同档案的特点, 提出了按照教学档案的职能进行分类的方法。按照教学档案职能进行分类就是在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体系下教学档案细化的四个方面。

2. 按学年———学期进行分类。

在高校实行学年制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12—13世纪大学的初建阶段, 就实行学年制的分科教学制度。我国高校经历了学分制—学年制—学年学分制这样一个过程。目前高校多数实行学年学分制这样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保留了学年制的整齐划一等特点, 为教学档案按照年度进行分类提供了依据。按学年分类即意味着按学期分类, 按学期分类其实是按学年分类的细化。现在高校分为春季和秋季两类招生, 然而无论哪一类别的招生, 一个学年都要分为两个学期, 相应的教学档案就可以在学年之下再根据不同的学期进行分类。

(三) 本科教学评估下的“院系教学档案分类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在理清了本科教学评估与教学档案的关系后, 秉着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笔者建立了如下的“院系教学档案分类管理体系”。

首先, 根据笔者提出的职能分工的要求, 将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体系下教学档案细化的四个方面作为分类体系第一级别, 分别予以编号, 为1 (基本教学文件) 、2 (日常工作文件) 、3 (主要教学环节文件) 、4 (教学质量管理文件) 。

其次, 将四大职能具体的分工作为分类体系的第二级别, 分别予以编号, 为1-1 (教学计划) , ……, 1-7 (课表) ;2-1 (上级文件) , ……, 2-5 (各类考试管理) ;3-1 (理论课程排课管理) , ……, 3-5 (毕业论文管理) ;4-1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 4-2 (各类成绩管理) 。

最后, 根据学年———学期分类原则, 设立第三级别, 形成最终的教学档案分类管理体系。

表格表示如下:

采取此种分级分类方法, 可以集中反映同一类教学活动的全部档案, 并且保持内容相联系, 能体现教学档案的系统性;符合教学管理的时间过程, 便于操作;内容及时更新, 方便查考。总之, 遵循教学档案管理的系统性、真实性、实用性原则。

摘要:教学评估与教学档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评估又能促进教学档案建设, 提升教学档案的价值和地位。本文在梳理了教学评估方案与教学档案的关系后, 将教学档案逐步细化, 而后根据教学档案分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提出了高校院系教学档案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

上一篇:管理学双语教学下一篇: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