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中学

2024-08-04

藏文中学(通用12篇)

藏文中学 篇1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核心理念是构建一个“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体系。新课程实验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0年秋季起, 该校将在高中起始年级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为推进此次普通高中的课改, 该校师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学生生源的特殊性, 以及多年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是这次新课改同其它普通高中明显不同的地方。笔者就该校为贯彻落实好此次新课改的实施方案作了以下调查:

一、康定县藏文中学高中部基本情况

康定县藏文中学高中部执行一类模式为主, 一、二类模式并行的教学计划, 整个高中部现有三个年级7个班, 学生人数为316人, 其中一类模式班级5个, 二类模式班级2个, 一类模式理科班1个。2010年秋季, 学校计划高中招生数为210人左右, 计划设立4个教学班。学校高中部现有专职教师17人, 都是大学本科毕业, 职称结构中有中级职称3人, 初级职称10人, 未评定职称4人, 从教师学科上看, 学校高中部无专业地理、生物、化学、政治教师, 尤其是在一类模式班级, 更加缺乏专业的双语教师。在实施高中课改后, 学校需要专门的实践课教师及部分学科教师。

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

由于高中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文字表述相当新颖, 同以往的课程相比较, 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 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该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 促进藏汉双语教育的提高。

1、实事求是和思想先行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该校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待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量力而行, 积极积累经验。掌握思想先行的原则。

2、转变观念与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由于该校实行的是以一类模式为主, 一、二类模式并行的双语教学, 学校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统一教师思想, 使课程改革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羁绊, 闯出一条课改新路。

三、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 (实验) , 使用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材。

2、立足我校实际, 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为新课程方案的推广提供有益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3、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探讨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 完成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4、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 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 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5、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 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6、全面加强学校所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 真正做到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7、通过课程改革实验,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管理体系, 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 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 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该校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出了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一) 形式结构的变化

1、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的制定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开课计划要符合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刚性要求, 体现新课程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 同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教师、教室等资源, 并保证学生有机会多修习一些与高考紧密相关的科目和模块。

2、学生选课指导和个性化修习计划的形成

长期以来过于集中的教育体制使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性, 没有个性, 没有主见, 容易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中观察和认识学生, 判断他们的个性,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 选取最能挖掘学生潜能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基于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

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适于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 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4、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

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 构建发展性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 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二) 基本内容的变化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 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推行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 为学生选课和制定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推行适应新课程教学特点的藏汉双语教学组织形式。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

根据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制定学生学分管理办法, 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 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 规范操作过程, 真实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

4、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根据课程改革要求, 加强学校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建设, 形成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 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给该校教师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机遇, 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要按照“先培训, 后上岗;不培训, 不上岗”的原则, 以抓好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 以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为目标, 制定学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

(一) 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 建立新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 教学效果, 选修课开设情况, 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 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 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二) 教学研究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 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以教研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切实做好学生指导工作, 转变传统学习观念

(一) 一类模式班级的管理

学校一类模式按照学生自愿及学生成绩情况, 在高一时开展必修课程。高二后, 根据学生特长及学生自愿划分文、理科班级, 选用选修教材。教学中由班主任老师管理学生, 其他科任教师协助。

(二) 二类模式班级的管理

二类模式班级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 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 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 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三) 管理设想

学校高中部首先学习普通模式高中课改经验, 在二类模式班级中进行试点, 摸索总结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路子后再向全体高中班级辐射。

以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契机, 配备适应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 各项硬件指标力争进入先进的行列, 努力创办藏区一流高中。

藏文中学 篇2

为了有效地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对下列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办法进行责任追究;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一)校园重大火灾事故;

(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群体性交通安全事故;

(三)学校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四)学校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

(五)学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其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六)校园师生伤害责任事故;

(七)校园食物中毒事故

(八)其他安全责任事故。

对学校安全及教育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进行行政责任追究;造成学校经济损失的,并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二条 学校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对校内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第三条 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召开二次防范校园安全及教育事故(隐患)分析会议,由学校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防范校园安全及教育事故的工作。会议应当有记录并确定明确的防范措施,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必须严格实施。

第四条 学校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本校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施和场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并组织有关人员对上述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检查。

第五条 学校必须制定本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制定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学校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各类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必须立即予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立即采取有力应急措施,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第七条 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学校自身无法排除,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应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有效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突发事故的防范、自救、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第九条 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校外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集会、参观游览活动以及在校内开展各种群体性活动,要充分论证安全防范措施的周密性,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维护秩序,分管领导必须在场指挥,确保活动组织严密、安全有序。

学校未经批准不能出租闲置校舍,不准将闲置校舍用作仓储、厂房等,避免校园内出现宿舍、车间、仓储混合的“三合一”用房,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学校不准组织师生参加商业性集体活动和文娱演出。参加公益性校外团体活动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批。

学校不擅自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抢险救灾活动。禁止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对直接组织者违反本款规定的,学校将给予开除严肃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

第十条 分管领导依照本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承担相应领导责任或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和其他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

第十一条 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由上级部门对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二条 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助,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积极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

第十三条 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有权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校园安全事故隐患,有权举报学校不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

藏文中学政教处

古代藏文辞书 篇3

关键词藏文古代辞书

辞书作为知识的载体和文明成果的积累,既有查考检索的功能,也具有传播文明的作用。藏文辞书是西藏文明的智慧结晶,对西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藏族历史上第一部辞书是公元9世纪编纂的《翻译名义大集》,它同时也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双语对照辞书。

众所周知,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创制和使用文字最早的民族之一,藏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体系,它很早就具备了成熟和完善的文字系统,藏文辞书随着藏文字的创制、普及和规范应运而生。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约617—650)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这位雄才大略的藏王积极致力于提高吐蕃的社会文化水平,其中一项举措即派遣以吞弥桑布扎为首的16位优秀青年到天竺留学,学习梵文和佛学。吞弥桑布扎返回吐蕃后,根据藏语的特点,创制了新藏文[1]

。不久,新藏文在吐蕃的社会文化生活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等领域中迅速得到应用,并很快发展成为成熟完善的文字系统。

辞书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指导语言使用的工具,辞书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其规律而形成的成果,辞书的出现反映了一种语言文字系统的统一和规范的水平。藏文辞书即是在藏文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翻译名义大集》,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双语辞书

藏族历史上最早的辞书是梵藏双语词典《翻译名义大集》,这部双语对照词典,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吐蕃伊始至8世纪,吐蕃出现了佛经翻译、佛教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高潮,史称佛教前弘期。当时,吐蕃王朝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藏文的使用和规范统一工作,厘定藏文,对藏文的字、词、书写等加以规范;设立专门翻译印度梵文佛经的译经院,对名词和佛教术语的翻译进行严格的要求。吐蕃赞普赤热巴坚(815—841)时期,印度高僧孜纳弥扎、素仁札菩提、西廉札菩提、达纳西拉和藏族翻译大师噶瓦巴则、居茹鲁易坚参和项易西德等译师,编写了梵藏对照的佛学词典《藏族译师与印度班智达共同编著的名义大集》(Lopanmanbosmdsadpahibyedragturtogspachenpo),简称《翻译名义大集》(byedragturtogspachenpo)。

《翻译名义大集》以梵藏对照的形式,对梵文中的佛教术语及专有名词分类列举并加以解说,以便让翻译者和学习者查考检索。《翻译名义大集》共分283类,收录了9565个专用名词。这部词典的编撰和刊行在藏族辞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藏族历史上第一部双语对照辞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族文字双语对照词典。

二、敦煌藏文文献P.T.1257和P.T.1261号中藏汉对照词汇

据敦煌学家王尧介绍,敦煌藏文写卷中的P.T.1257和P.T.1261号藏汉对照词汇,基本是《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中藏汉对照词汇的内容。《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共368组,1600多个词语和短句,虽然其所包含的词汇和短语数量不多,但它在早期藏汉文佛教翻译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查考和规范语言的作用,因此具备词典的特殊属性。

王尧(2004:18)指出:敦煌藏文写卷中的P.T.1257和P.T.1261号,“也属于早期的双语对照词典,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双语对照词典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都是关于佛教的名词术语,二是它们都是双语的,或者是梵藏或者是汉藏。这就表明早期辞典的出现,是为了佛经翻译的需要”。由于当时佛教名词和术语的翻译不统一,甚至有歧义,因之引发的佛经翻译人员争论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翻译人员对佛教名词术语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这是敦煌藏文文献P.T.1257和P.T.1261号藏汉对照词汇产生的原因。

我们不能确定这两个文献产生的具体年代,但是大部分敦煌藏文文献,应属于赞普赤德松赞至赤热巴巾在位时期,即公元9世纪初至中叶,尤其是以赞普赤热巴巾时期居多。根据学术界对敦煌藏文文献的断代,可以推断,P.T.1257和P.T.1261号文献产生的年代大致应在9世纪初至中叶(800—850),这与梵藏对照词典《翻译名义大集》的编纂年代几乎是同一个时期。

为什么藏族历史上最早的辞书是双语词典?1200多年前,吐蕃王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和大量的佛经翻译为藏语双语辞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中,藏文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位居第二。现如今这些藏文文献分别藏于中国、法国、英国等国,大部分并未公布。

三、藏语正字法口诀(同音、近音字典)

在古代,藏语中没有“字典”“词典”和“辞典”(Tsigmzod)这些词,而把关于字、词、语法等的内容归入藏族十大明学的“声明学”范畴,因此《翻译名义大集》被称作声明学著作。后来,人们把规范藏文字、词应用的学问叫作“达益”(Dagyig),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谓“达益”就是正字法,是一种规范藏文字词形体、确定字词意义的方法。藏文是拼音文字,由三十个字母、四个元音拼组而成,三十个字母,又分为基字、后加字、前加字、上加字、下加字和又后加字六个部分,五个前加字和十个后加字又分别分为(阳性)强、(阴性)中、(两性)弱、(无性)变四个等级,根据藏语音节的发音强弱、词性转换或者动词时态的变化,组合成不同的字形,字形变化有严格的文法规律。endprint

藏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读音相同而由于时态不同而字形不同的字总是困扰着人们,人们把经常容易混淆的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词单独摘出,编成易读易记的口诀供人们背诵记忆,或者供人们查阅,于是便形成了藏文正字法。按照藏族传统的教育方法,初学藏文的人在学完藏文拼读法以后,就要开始学习和背诵正字法口诀,这与现在的背诵词汇颇为相似。正字法不像现代辞书对其中的字词进行描述性的解释,它的功能是,一旦记忆以后,就可以熟练掌握和运用字词拼读及书写的方法,其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正字法是一种文字体系发展完善和规范的标志。正字法在藏文中的运用一经确定,就得到广泛的流传,这可能是由于这种方法把一些常用的字词以口诀的形式总结,方便记忆,一经背诵终生受益,此外,查考也比较简便。

根据目前掌握的藏文资料,《正字法丁香帐》(Dagyiglishivigurkhang)是第一部藏文正字法,也是最有影响的藏文正字法之一,成书于1476年,作者为觉顿·仁青扎西。《正字法丁香帐》收编了近千条藏文词汇。1981年1月,民族出版社根据拉萨木刻版整理出版。在藏族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正字法当属霍康译师的《正字法语灯论》(Dagyignagsgron),其成书于1538年,在藏区流行最广,由多个印经院刊刻印刷。后世藏族学者对其注解也较多,最流行的注解当属丹增坚参于1937年完成的《正字法语灯论详释》。新中国成立以后,西藏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这部书。另外,还有《正字法智者之源》(Dagyigmkgsbivbyungns)、《正字法智者生喜本注》(Dagyigmkgsbadghabkayid)等多种正字法书籍在藏区流行。

藏文正字法,是藏族传统意义上的字典,形成时期早,流行和使用时间较长,所以藏文正字法对藏文发展的影响也较大,以致1949年后编纂的《新编藏文字典》《藏文同音字字典》等一些辞书的藏文书名都带“正字法”的后缀,有些正字法直到现在仍在使用。我国藏区的小学藏语文教材中就收编了一定数量的正字口诀,足见藏文正字法的重要性。

四、藻词(同义词词典)

如果说藏文正字法是正字法中的字母音值法,主要解决同音字和近音字词的不同点,那么,藏文的辞藻学主要是解决几个名词表达一个意义的问题,这些意义相同而形态完全不同的名词就是藻词。

藻词藏语叫“沃觉”(mnonbrjod),属“小五明”学之一辞藻学的范畴。辞藻学是一种掌握和使用藏语同义词的学科,藏文中同一事物可能会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名称(藻词),而每一事物和名称的命名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典故,辞藻学就教人们记忆掌握和使用这些名词的技巧。藏文藻词的使用比较广,在藏族传统“十大明学”论著中藻词比比皆是,在写作过程中使用大量藻词,尤其是在诗歌和散文中,为了诗词对仗工整和韵律的需要,会大量使用藻词,使格律诗歌的语言更加华丽,如果不熟练掌握这些藻词的意义,阅读理解这些诗文的内容就很困难。因此,辞藻学也是藏族“十大明学”之一。

历史上藏族学者和文人对辞藻学关注较多,翻译和编著了大量辞藻学著作,辞藻学著作其实就是同义词和多义词词汇集,是用来查考同义词和多义词的词典。

藏族历史上最早的辞藻学著作是《辞藻集·其美宝库》(mnonbrjodhchimedamdsod),作者是印度学者其美森格,由藏族译师雅砻扎巴坚参翻译,夏鲁大译师曲郡桑布(1444—1527)根据旧译本整理成书,在藏区非常流行,并刊刻成木刻版刊印发行。1983年,《辞藻集·其美宝库》木刻版由青海民族出版社整理出版。

最著名的辞藻学著作是《辞藻论·智者耳饰》(mnonbrjodmkhaspacirnargyan),由仁邦·阿旺久扎(约1458—1557)编著,1521年成书(东嘎·洛桑赤列2002:1916)。第七世达赖喇嘛为该书作序,由拉萨雪印经院木刻版刊印。《辞藻论·智者耳饰》收编的藻词,分为4章、22个部分,大约有1.2万个条目。

《辞藻论·智者耳饰》对后来国内外藏文辞书的编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初,印度学者萨拉塔·乾达拉·达斯和堪庆喇嘛西饶嘉措编著《藏梵英对照词典》(Tibetan

English Dictionary With Sanskrit Synonyms

)时,就参考了《辞藻论·智者耳饰》和《辞藻集·其美宝库》。1985年,刘大林对拉萨雪印经院木刻版的《辞藻论·智者耳饰》进行整理,并加注汉文,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传统的藏语双语词典、正字法和藻词在对藏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藏文的规范统一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也为人们查考、检索藏文名词术语等提供了方便,同时它们也是现代藏文辞书的主要语料。

三、结语

辞书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积累形成的成果,藏文辞书的出现反映了藏文系统的统一和规范水平。辞书是记录语言体系的工具,也是指导语言使用的工具,藏文在很早以前就发展为成熟和完善的文字系统,藏文辞书在藏文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背景下产生。词典在描述词汇的同时,还会提示社会约定俗成的惯用或习用的特殊历史文化现象。

古代藏文辞书中双语辞书最先产生,与其他民族的辞书发展历史不同。藏族的第一部辞书《翻译名义大集》是一部双语辞书。这是在公元七八世纪建立的统一政权——吐蕃王朝注重文化发展,创制藏文,在开展对外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印度佛教传入西藏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古梵文和藏文双语对照辞书。自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上半期,吐蕃统治敦煌地区后,在敦煌设立译经场,翻译《论语》和汉文佛经,出现了汉藏对照的词汇表,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查考,起到典范的作用。总之,吐蕃与亚洲两大文明体系的文化交流活动催生了古代藏梵、藏汉双语辞书。

此外,同音词典和近音字典影响大。正字法口诀和藻词是藏族传统意义上的同音词典和近音字典,形成于15世纪前后,其使用时间较长,对藏文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同时也是现代藏文辞书发展的基础。

附注

[1]根据藏文文献记载,吞弥桑布扎返回吐蕃以后根据藏语的特点创制了新藏文,并且参照梵文兰扎和瓦底字体,创造了藏文的乌金体(楷书体)和乌麦体(行书体)。吞弥桑布扎还撰写了关于藏语声明学的八部著作,其中《藏语语法三十颂》(sumjupa)和《藏文文法》(rtagskyivjugpa)是其中两部最为重要的著作,分别讲藏语语法和文法。此后,藏文经过了三次厘定,对其字母、字体、结构进行了层层完善,但是藏文基本语法结构没有改变。

参考文献

1.贝康译师.语灯详释,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2.丹珠昂奔. 藏族文化发展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3.东嘎·洛桑赤列.东嘎佛学大词典.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4.觉顿·仁青扎西.正字法丁香帐.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

5.民族出版社编.藏汉对照丹珠尔佛学分类词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

6.仁邦·阿旺久扎.辞藻论·智者耳饰.刘大林注译.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7.萨拉塔·乾达拉·达斯,堪庆喇嘛西饶嘉措.藏梵英对照词典.加德满都,1902.

8.神亮三郎.梵藏和汉四译校对翻译名义大集.台湾:华宇出版社,1983.

9.王尧.藏学概论.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中国藏学书目编委会.中国藏学书目(1949—1991).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11.中国藏学书目编委会.中国藏学书目(1992—1995).北京:外文出版社,1997.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藏文中学 篇4

一、双语教学的典范

康定县藏文中学地处康定县折多山以西藏民族聚居区, 创办于1987年11月, 坐落于川藏公路沿线小镇新都桥, 海拔3500米, 该校前身为新都桥小学戴帽初中部。历经二十三年的艰辛, 以双语为特色, 扬长避短,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基本形成了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民族教育体系, 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文化进步培养了大批的双语人才。在上级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关怀和鼎立扶持下, 在学校领导的励精图治与教师们的默默奉献下, 成为了折西地区唯一的高完中, 被誉为“双语教学的典范, 农牧区办学的希望”、“藏区教育的一颗明珠”。

1、新都桥藏文中学教育教学现状

康定县藏文中学服务范围为康定县折多山以西的九乡一镇, 服务地区为康定县经济欠发达的农牧区。目前生源绝大多数是州内各县学生。学校共设立初、高中班级21个, 其中初中班级15个, 高中班级6个。学校执行以一类模式为主, 一二类模式并行, 藏、汉、英三语教学计划。学校共设立初中一类模式班级12个, 二类模式班级3个;高中一类模式班级4个, 二类模式班级2个。总学生人数为1093人。现在, 学校共有教职工80人 (其中代临工7人, 合同制工人2人) , 一线教师64人, 新都区支教教师4人。由于近年来党的民族政策措施到位, 当地政府和有关领导部门的关心和高度重视, 对该校基础硬件设施加大投入力度, 还有各界关心民族教育的单位和个人都投入大量资金, 学校面貌同建校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目前拥有教学楼两幢 (其中一幢为危房) , 教师宿舍一幢, 仅能容纳18户教师, , 学生宿舍两幢, 办公楼一幢, 建筑总面积5191平方米, 还有三幢正在修建当中。学校还有各类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阶梯教室等基础设施。该校2010年被列为教育部农村远程教育模式三学校, 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和远程教育数据接收室, 现在已正式开始了远程教育IP数据的接收。学校在2002年就被列为中国西部远程教育及李嘉诚现代远程教育基点学校。

2、加强管理工作, 突出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是目前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培养民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有特定的含义, 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民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以及指用这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具体形式、目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学校历来工作的重心和主要方向就是高标准严格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 从抓常规入手, 规范学校行为, 规章制度齐备, 条款清晰, 教师日常行为管理过细, 教师师德、师风在民族地区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过得硬, 较好地体现了工作效率, 有力的激发了教师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搞好双语教学,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关键。学校以“师以敬业为乐, 生以成才为志”的校训治校, 校风淳厚, 师生打成一片, 教师们在高原的艰苦环境中爱岗位爱学生, 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学生养成教育良好, 尊师爱校, 学习十分刻苦。学校针对藏区特点, 采取藏单即藏语单语种、藏加即藏语加汉语两种教学模式, 以“双语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不仅吸引了折西地区九乡一镇的学生, 甚至许多其他县的学生也不辞路远前来就读。目前, 双语教学已成为该校的重拳, 每年考取一批批大学生, 为民族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双语人才。教学中, 老师们自觉形成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充电, 转变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 克服学生基础差、偏科, 兼顾优生和差生“两头难”的极大勇气, 选择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学校从抓常规入手, 规范教学行为, 学校教务处和各教研组每月组织对教师教学常规“三本” (备课本、听课本、作业本) 的检查, 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超前备课, 作业必须详批详改, 常规检查工作由教务处亲自负责, 将常规检查结果登记在案, 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并将常规检查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按照康定县教育局“三课”的要求, 即要求骨干教师上教研课, 中年教师上示范课, 年轻教师上入门课来提高教学质量。

3、推进校本教研,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教研工作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校立足于“抓教研、促成效”,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实际, 勇于创新, 突破、改革传统教法, 把教研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学校教研组继续组织新老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 让新、老教师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投入到教师“三个一”活动中去, 即教师每年订一份教育刊物或报纸, 看一本教育经典著作, 写一篇教学论文。

立足民族教育,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 打造自己的双语特色,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大胆探索科研新路。该校已有两个课题被列为省级教改课题, “六课型、八环节”课题已于1996年结题。“民族中学双语师资培训模式研究”课题被列为省教育厅教改资助项目, 于2003年结题, 围绕本课题形成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有71篇教师论文获奖, 学校同时也获得了6个奖项, 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 学校声誉也得到了提高, 这一系列的举措, 都极大地推动了双语教育教学工作。

4、健全规章制度, 全面推行寄宿制标准化管理

该校是康定县折西地区唯一的一所重点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生占学生人数的85%。学校在2006年10月就开始启动了寄宿制标准化管理工作, 对全体寄宿制学生发放了卧、洁具, 并进行标准化管理。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根据学生能歌善舞、活泼开朗、自尊心强、求知欲高的特点, 多年来主要通过以主题班会、团会、演讲、黑板报、举办中学生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科性第二课堂, 成功参加了2010年甘孜州中小学生艺术节。

二、康定县藏文中学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学校近年来面临着从来没有的良好发展契机, 学校校园面积在扩大, 学生人数在增加, 但是, 很多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流动性强

自然条件艰苦, 教师待遇差, 居住条件差, 后勤服务不完善等造成学校师资流动性强。仅本学期学校就调走教师3名骨干教师, 他们的调离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上溯到去年, 学校调离教师10人。

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该校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就有52人, 这些教师撑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师资队伍年轻, 一方面可以说能给学校带来活力, 年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意识都是很强的;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他们年轻, 教学经验缺乏, 不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该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

3、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学校的许多硬件设施还很缺乏。多媒体设施, 实验设施、实验药品, 艺术类教学的各类器械及教室, 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康定县藏文中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1、安全工作, 常抓不懈, 巩固加强维稳长效机制

该校长期将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该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康定县折西的农牧区, 寄宿制学生占绝大多数, 因此管理难度很大, 安全工作不容忽视, 学校本着“安全不保, 何谈教学”的理念, 狠抓安全工作。

2、在高中起始年级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

在开学之前完成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任务。高中新课程2010级 (高中三年) 各学科课程开设方案。高中新课程2010级课程排课方案。

3、做好宣传工作, 扩大招生规模

藏文中学 篇5

1、在各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中,加强了对新课程标准和新 课改理念的学习。

2、相对于我校学生学习巩固率低、成绩较差的现状,学校加 强了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力度,并且每天加授了晨读和晚读两节课时,良好的学风开始在校园中蔓延。

3、在备课上强调教师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备 课要符合实际课堂操作。

4、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尽量关注到每位学生,切实 减少学困生出现的概率。

5、征订了各科同步练习册,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达到活 学活用的目的。

6、加强了各教研组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其主旨是加强 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发展进程。

7、组织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规范师生礼仪举止,校风日益好转。

8、大力提倡学生平时多说普通话,课堂上大胆发言,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9、加强了教室和宿舍的卫生消毒工作。

10、加强了校园环境卫生的监督工作。

11、对学校库房重新进行了整理,入库和出库更加规范化。

12、进一步加强党团队建设,细化各项工作的开展。

13、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 3—6年级每周安排两课时,初中每周安排4课时,并且配备了相应的挂图、磁带(光盘)等。

14、鉴于我校信息技术设备陈旧、使用率较低的现状,近期给语音室配备了22台电脑。

15、进一步加强了后勤管理工作,尤其是对学生食堂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每个炊事员都经过了严格的体检,持有健康证才能准许上岗。

浅谈藏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6

【关键词】藏文教学;方言;推广

藏文字的形成和发展里程经历了1400多年的历史,期间在不同的时代进行过几次全方位性文字改进和改革。可以说她是世界文化史的一颗明珠,更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成员。然而,近几年虽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学校藏文教学质量始终没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藏文的兴趣越发浅淡,究其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分析;

一、各地方的方言對藏文教学的影响

藏族语系分为卫藏语、安多语、康巴语三种语系,从藏文发音的拼读来讲卫藏语系虽为最接近,然而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在初学藏文时因习惯方言和个别教师带有方言的授课的影响,对很多字词的发音不能准确读出,在小学期间因没有受到严格的,到位的语言学习习惯,到了初中更是养成了方言为主的语言习惯,写出来的藏文作文几乎看不懂,此时要想纠正过来实属不易。

例如:在康巴语中很多字词的发音常带有多余的第四音调(藏文有四种音调),如:仓(音译 家的意思)读成聪或罗康(音译 教室的意思)读成罗控。

二、部分教师狭隘的地方主义观念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想推进藏文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该有一个相对的藏语标准来参照,在没有一个相对正确和公认的标准发音情况下,要形成一个藏语普通话,实为难事,而这个标准应根据藏文的起始发音和吞米·桑布扎所创造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现实中部分藏文教师带着浓厚的地方主义观念来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不同老师的不同方言中感到迷茫,对学习这一学科的兴趣一落千丈。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够激发并调动学生参与藏文学习的兴趣,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藏语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以作文为例,写作作为培养学生藏语应用能力,衡量学生藏文素养的关键手段,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因此,促进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值得每位老师引起关注。

首先,要多多肯定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藏文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应当放大学生的有点。例如,有些学生的习作并非佳品,但文中不乏经典的用词以及用语。教师可以放大学生的优势,在课堂上为全班学生诵读这些典型片段,使学生树立藏文写作的信心,巩固其写作的兴趣。

其次,要实现说与写的练习。在藏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问题:有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非常的强,但在写作时却有着非常大的难度。这主要是由于:藏语作为口语的一项分支,说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说得多,写得少,是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在藏语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以说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想写下来的内容说出来。或者是,在学生提交作文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对作文的主要内容与立意进行参数,培养说与写相互统一的能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的藏语学习质量有所提升。

四、培养全面性的能力

藏语是一门口语性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应用藏语,达到交流与沟通的效果。听、说、读、写是能力培养的关键。听,是学生接受藏语的最先行渠道。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的去听,除课堂上对教师藏语发音的关注以外,还需要多利用课余时间,收看五省区藏语新闻或其他节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而说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中的核心,不但要求学生的发音准确,用语合理,更要求学生能够具有明确的中心,前后内容连贯,有条有理,能够结合实际语境说出最自然的藏语;读主要是指阅读,通过阅读藏语教材、报刊杂志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藏语语言能力的分析能力,反过来促进写作等能力的发展;写作能力是对学生藏语语言掌握情况的一大考核标准,除前面所提到的对学习兴趣的皮痒以外,还应当写作内容上加以改革,尽量选择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写作内容,提高实用性。

五、推广语言文字的应用和教学多元化的统一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苦读寒窗数十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惨状打击着学习民族语言文字的兴趣。其根本原因在很多老师教授藏文仍停留在书本上,按部就班的教授手段上。这种枯燥的教学步骤剪断了学生思考的翅膀,著名藏族学者根顿曲培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在我小时候学习‘辞藻学’时,父亲常带我到野外,随时提出各种物体的辞藻名,这使得我的辞藻基础特别牢固”。其实,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形式都对学习不同的结果。

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加强教师的藏文基础知识的掌握。②转化观念,以发展语言文字的教学质量为目的讲授每一堂课。③努力推广,找准方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藏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常年不断地努力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细心的谆谆教诲和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藏文的兴趣,同时更需要教师们从细致入手,逐步提升,不仅能够让学生“想学习”藏文,更应该提升到“要学习”的高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水平,更应该提升到应用自如,正确无误的高度。我们只要本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为己任,就能够为藏语言文字做出微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东噶·落桑赤列.《中学藏文教法》

藏文班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篇7

进入高中以后,许多藏族同学的语文学习出现了停滞现象,好像越学越学不懂。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不少同学开始放弃语文。针对此现象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小学、初中,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且课后要求学生背诵或反复练习的较多。

进入高中后,从开学的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用一定的符号标注出来。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语法知识等。

二、引导学生认真投入地参与课堂活动

藏文班学生其实都很努力,上课认真,笔记也都记得很详细,只是他们学习较死板,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开口说话。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问设计上。设计一些较简单且有趣的内容,注意提问的方式,以鼓励为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引导学生多积累

语文知识可谓浩瀚无边,这就要求学生不断积累,集腋成裘。

多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记忆,如成语典故、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中国民间故事中四大传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等,都应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忆。

多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古今中外的名家诗文,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极好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诗圣杜甫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也得益于书读得多,背得多。学生除了必须完成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还应主动背诵课外的诗文。

勤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好方法。平常读书看报、看电视与人交谈,碰到一些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方面的知识和好的词句、对联谚语、名言警句等应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语文知识自然会丰富起来。

四、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语文的功夫在课外”,学习语文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方汲取。

我们首先应该把目光投向中外名著,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杂剧也应广泛涉猎,其次一些名人传记也值得一读,我们可以看到名人们是怎样奋斗的,是怎样同命运抗争的,等等,从而领悟到人生真谛。

此外,看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等也是很有益的课外阅读,它可以使我们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文学。

藏文动词配价语法 篇8

1 藏文动词配价语法

在现代的语法理论中, 通过配价语法生成句子这一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 都认为句子中存在着一个核心成分, 其他句子成分依存于这个核心成分, 其中核心成分一般由动词充当。将这一句子生成模式引用到藏文使格句子的生成中恰到好处, 因为在藏文使格句子中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动词, 可以通过藏文动词配价的方式进行句子的生成。动词配价语法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动词配价组成的动核结构。动核结构有两种, 分别是基干的动核结构和扩展的动核结构。

1.1 基干动核结构的句子依存 (见图 1)

1.2 扩展动核结构的句子依存 (见图 2)

2 藏文动词配价算法

藏文动词配价算法过程:一是通过动词获得语法规则 (有序的词性集) 。二是找到该词性所对应的词语及相关的信息放入一个结构体指针变量中。三是以自左向右的顺序将有序的词性集合中每个词性所对应的所有词语写出来 (每个词性序列对应多个临时句子) , 并以循环的方式组成临时句子。四是通过动词属性判断该临时句子的施事方和受事方是否符合语法和语义, 如果不符合语法和语义知识, 则将该临时句子排除, 对下一句进行判断。五是进一步对临时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否符合语法和语义知识, 如果不符合语法和语义知识, 则将该临时句子排除, 对下一句进行判断。六是通过语法和语义知识的层层排除, 得到了符合语法和语义的藏文使格临时句子集。藏文动词配价算法流程, 见图3。

3 结 语

中英文中对动词配价语法的研究已有着多年经验, 而藏文动词配价语法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藏文信息研究者对其也是刚接触不久, 对于藏文句子的生成动词配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笔者对藏文动词配价语法和藏文动词配价算法进行了粗略概述, 没有将更加具体的内容一一表述。

参考文献

[1]范晓.动词配价与句子的生成[J].汉语学习, 1996 (1) .

藏文《大藏经》研究考述 篇9

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 国外许多藏学家先后对藏文《大藏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发表了不少学术论著。 主要成果如下:

哈尔 (丹麦) :《德格版和拉萨版甘珠尔比较表》, 高马士 (捷克) :《布拉格的甘珠尔和丹珠尔说明》, 海涅斯 (捷克) :《关于1742 年刊藏文丹珠尔刻本的皇帝序言》, 梅色扎呵 (原联邦德国) :《关于原普鲁斯国家图书馆藏德格版丹珠尔》, 图齐 (意大利) :《西藏札记:1.藏文大藏经》, 比邵夫 (美国) :《甘珠尔及其版本记录》, 巴达拉耶夫 (美国) :《论不同版本的甘珠尔》, 考狄尔 (法国) :《巴黎国家图书馆藏藏文大藏经目录》 (1909—1915 年) 等。

日本学者的主要成果有壬生台舜:《卓尼版、北京版、德格版和奈塘版甘珠尔部分比较表》, 《大正大学所藏藏文大藏经纳塘版论疏部目录》, 芳村修基:《丹噶目录:西藏佛教典籍中一部最古的目录书》, 米布:《卓尼版、北京版、德格版和纳塘版 〈甘珠尔 〉部分比较表 》, 田等观:《论东京大学所藏的拉萨版藏文大藏经》, 高畸直道:《影印北京版西藏大藏经:总目录索引》、《东京大学所藏拉萨版藏文大藏经》, 大谷大学:《大谷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大藏经丹珠尔勘同目录》, 长岛尚道:《大正大学所藏藏文大藏经纳塘版甘珠尔目录》等[1]。

国内研究藏文《大藏经》起步较迟, 成果也不是很多, 其研究成果包含于藏学和佛学诸领域中。主要包括:才让太的《苯教〈大藏经〉的形成与发展》、东主才让的《藏文〈大藏经〉版本述略》、周润年的《藏文<大藏经>的版本及其内容》、格日草的《藏文〈大藏经〉的编纂历史、编目方法及研究状况》、周华的《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工作概况》、桑吉扎西的《藏文版大藏经概述》、许红梅的《藏文大藏经形成的历史概述》、阿华的《藏文手写体本教〈大藏经〉及其相关典籍述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的《〈甘珠尔〉版本及其对勘成果要述》、方广锠的《大藏经及其光电版编纂刍议 》、向斯的 《大藏经及其源流 》、竹君的 《大藏经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简述》、曹刚华的《〈大藏经〉在两宋民间社会刊刻、流传考》、刘俊熙的《佛教大藏经及其刻印述略》、李际宁的《近三十年新发现的佛教大藏经及其价值》、张勇的《经海寺藏文大藏经源流及保护现状》、德吉草的《拉卜楞藏书与藏文古籍整理》、杨之峰的《论大藏经分类体系与〈中图法〉佛教类的内在联系》、魏德东的《新版大藏经种种》、永巴的《中国藏学图书馆所藏〈大藏经〉版本简介》、杨茂森的《卓尼版 〈大藏经 〉》、洛桑金巴的 《< 甘珠尔> 和 (丹珠尔) 》、 噶玛赤列的《〈甘珠尔 〉中的自然科学部分 》、木雅贡布的 《〈甘珠尔 〉和 (丹珠尔) 源于西藏说》等。

以上论述中, 阿旺华丹先生的《藏文佛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略述》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藏文大藏经各方面的研究成果[2]。

2 主要观点评述

2.1 藏文 《大藏经 》的形成过程

公元7 世纪初,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 建立起了以拉萨为政治中心的吐蕃王朝, 在迎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王朝的文成公主的同时, 也从印度和汉地两个方向引进了佛教, 正式揭开了佛教在青藏高原发展的序幕。 为了便于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 进一步促进藏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松赞干布时期一方面迎请外来译师翻译佛经, 另一方面委派大量的留学生外出学习, 并组织人员翻译了《宝云经》、《摩诃哥罗法 》、《集宝顶经 》、《百拜经 》、《白莲华经 》等经典[3]。

从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 翻译的佛经已有了相当的数量。 为了将这些佛经的篇目章节集中反映出来和避免译经的重复, 赤松德赞时, 由译师噶哇、百泽和昆鲁益旺保主持, 将存放在登迦宫殿中的所有译经收集起来, 编成《登迦目录》, 这是藏族第一次对大藏经的编辑[4]。

赤松德赞时期, 翻译佛教经典主要是从梵文译成藏文, 少量的是从汉文或其它文字译成藏文。 在翻译佛教经典的过程中, 由于译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 因此, 他们所翻译出的佛经也都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翻译名词不一致的现象, 这就必然引起一些混乱。 为了规范佛经的翻译, 避免翻译过程中的重复等, 这就需要编成译经书目。 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编成的译经书目一共有三个, 即丹噶目录、钦浦目录、旁塘目录。 钦浦目录和旁塘目录今已不存, 丹噶目录中收入的书目有六、七百种, 包括有赤松德赞以后翻译的佛经[5]。 大约在13 世纪中期夏鲁派高僧布顿大师在前人佛经翻译和编目的基础上编纂出第一部《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目录。 其后, 著名学者蔡巴·贡噶多吉聘请布顿大师共同编纂、审校完成了第一部藏文大藏经, 这就是后世著称的“蔡巴甘珠尔”大藏经[6]。

藏传佛教前弘期, 除了藏族僧人翻译的佛经外, 汉族僧人在翻译佛经、传播佛教等方面的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批汉僧在吐蕃的活动缺乏详细的记载, 可是从一些迹象说明, 他们有的是讲经, 有的是帮助藏族人译经, 而且在藏族译师中有一些人对于汉文也很精通, 互相配合起来, 将汉文佛经翻译成藏文。至于当时汉藏合作译经的广泛程度, 可以从敦煌藏文佛经写卷上写经人、校对人的署名为汉藏人名错杂排列的现象中得到反映[7]。

佛教后弘期, 密底佳那、阿底峡、班禅·释迦室利等古印度的班智达、成就者及降曲沃、仁青桑布、卓弥释迦益希等藏族译师虽翻译了许多显密经纶典籍, 但未收集成目。 直到约13 世纪, 迥丹日热等第一次完整搜集了《甘珠尔》、《丹珠尔》并编辑成目, 于是逐渐发展成现存的《甘珠尔 》、《丹珠尔 》写本及刻印本[8]。

14 世纪以前, 藏文大藏经主要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 直到元皇庆二年 (1313) 至延祐七年 (1320) , 在纳塘寺堪布觉丹热智的主持下, 收集各地经、律、密咒校勘雕印, 是为藏区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 也叫“纳塘古版”《甘珠尔 》大藏经。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纳塘古版藏经, 其实并不是刻板藏经, 而是一部抄写精美的手写本藏文大藏经。 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的刻板藏文大藏经当属永乐版大藏经[9]。

进入元朝以后, 在武宗至大时期 (1308-1311) , 为皇帝所依赖的大德尊巴降央, 委托洛色益希、索南沃色、江绕强秋绷等, 把全藏所有的藏译佛经编订为正藏《甘珠尔》和副藏《丹珠尔》, 即佛说及论疏两部, 并编了《甘珠尔目录之日光》, 存放在日喀则纳塘寺。 从此, 藏文的《甘珠尔》、《丹珠尔》才有了较完整的手抄本[10]。

2.2藏文 《大藏经 》的版本考述

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 《甘珠尔》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抄本和刻本两类。 扎呷认为, 藏文《甘珠尔》现在所存8 种刻本和3 种写本, 共11 种, 它们是德格版、永乐版、理塘版、北京版、那塘版、 卓尼版、 库热版、拉萨版8 种刻本, 以及16 世纪时期明正土司印制的金写本《甘珠尔》, 后藏阿里普扎寺于1700 年印制的普扎写本《甘珠尔》, 16 世纪巴塘印制的金写本《甘珠尔》3 种。 而藏文《丹珠尔》现在所存刻本4 种, 写本7 种。 它们分别为刻本北京版、德格版、那塘版和卓尼版, 写本纳塘版、夏鲁版、昂仁版、乃东版、罗沃版、第司版和颇罗鼎版[11]。 东主才让认为, 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可分为手抄本、木刻本和石刻三种。按其版本可分为纳塘版、蔡巴版、理塘版、永乐版、万历版、北京版、德格版、卓尼版、拉萨版、拉嘉版、库仑版、布达拉版、昌都版、塔尔寺版、拉卜楞版等。 并且认为最初比较完整的藏文大藏经是“旧纳塘版大藏经”, 以后形成的各种版本的藏文大藏经都是在旧纳塘版的基础上形成的[12]。桑吉扎西将藏文大藏经的版本分为14 种, 包括永乐版 《甘珠尔 》、万历版 《甘珠尔 》、丽江版 《甘珠尔 》、理塘版《甘珠尔》、卓尼版《甘珠尔》和《丹珠尔》、纳塘版《甘珠尔》和《丹珠尔》、德格版甘珠尔》和《丹珠尔》、北京版《甘珠尔》和《丹珠尔》、拉萨版《甘珠尔 》、拉嘉版 《甘珠尔 》、昌都版大藏经和塔尔寺版大藏经[13]。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在《中国藏学》2005 年第1 期发文《〈甘珠尔〉版本及其对刊成果要述》, 对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版本问题进行了比较和筛选, 最后确定为8 种, 即永乐版、理塘版、康熙或北京版、卓尼版、德格版、那塘版、库热版和拉萨版。

在最早的写本和刻本问题上, 一般认为最初比较完整的藏文大藏经是“旧那塘版大藏经”, 以后形成的各种版本的藏文大藏经都与旧那塘版有联系。 关于最早的藏文雕版印刷, 一般认为于1410 年在南京刻印完成的《永乐版甘珠尔》是最早的木刻版藏文刊印本。 另据《藏族史要》载, 公元13 世纪时汉族地区的雕版印刷术已传到卫藏地区了[14]。

除对藏文《大藏经》版本总的论述外, 不少学者还对《大藏经》某一版本的源流、价值进行了论述。 例如:蔡伟等人的《藏文印刷史上的盛举》和杨茂森的《卓尼版〈大藏经〉》, 对卓尼版《大藏经》刊印的背景和刊刻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藏文〈大藏经〉之理塘版〈甘珠尔〉的艺术价值》一文对理塘版《甘珠尔》的版本情况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2.3 藏文 《大藏经 》的分类和编目

一般认为, 藏文《大藏经》总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类。前人按照经籍内容, 创立了“十明”分类法, 即在大部类下分为10 种, 称为“十明学”。 大五明中包括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小五明中包括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 (声律学) 、戏剧学、星象学[15]。吕澄先生曾对收录在纳塘版《大藏经》中的《丹噶目录》作过基础性的科学考证, 认为《丹噶目录》大体混合经论, 而依三藏次第分十七类罗列群书。

格日草认为, 藏文《大藏经》的编排方法, 主要在于部类的区分法和次序的排列法。藏族前辈学者们首先将佛教的经典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 》两个大类, 其次根据著作所论述的内容, 又分为显宗和密宗两部分。 显宗类分为律、经、论三部分, 密宗可分为无上瑜伽部、瑜伽部、行部和事部四部分。这样, 加上密宗总续的根本八大部类之分法是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共同分类法。

索黛在《浅谈藏文古籍的分类》一文中, 对藏文古籍 (包括藏文大藏经) 的分类体系作了较深入的归纳和研究。 该文以《拉卜楞寺总目》分类法为例, 详细地介绍了藏文古籍的分类体系。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在其所著的《藏文文献目录学》一文中,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藏文目录学, 并对藏文古籍的分类提出了新的看法。 他提出的分类法共分19类, 即甘珠尔, 丹珠尔, 声明学, 工巧明, 医方明, 诗歌, 辞藻学, 韵律学, 戏剧学, 星象学, 历史类, 目录, 性相学, 教派, 菩提道次第与修心, 新密咒, 旧密咒, 文集, 综合类。 桑旦等学者在《藏文图书分类法》中, 结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 将藏文图书分为23 类。 青海民族大学的董多杰研究馆员根据馆藏藏文《大藏经》, 编著出版了《大藏经<甘珠尔>目录》。 在本书中, 他将《甘珠尔》分为律部、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经部、续部、旧续部、时轮经书和陀罗尼集等九个部分。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藏文《大藏经》的研究成果, 对涉及的历史演变过程、藏文《大藏经》的版本体系、藏文《大藏经》的分类和编目和藏文《大藏经》的学术价值等进行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藏文《大藏经》,版本体系,历史流变,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5][17]格日草.藏文《大藏经》的编纂历史、编目方法及研究状况[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150-152.

[2]阿旺华丹.藏文佛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略述[J].中国藏学, 2008 (3) .

[3][8]许红梅.藏文大藏经形成的历史概述[J].敦煌学辑刊, 2007 (1) :140-144.

[4]索黛.藏文《大藏经》的文艺涵蕴[J].西藏艺术研究, 1999 (1) :72-76.

[6][9][13]桑吉扎西.藏文版大藏经概述[J].佛教文史, 2003 (2) :28-29.

[7][8][10][11][16]扎呷.藏文《大藏经》概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

[12][14]东主才让.几种藏文《大藏经》版本的异同比较[J].中国藏学, 2000 (1) :100-109.

藏文教材词汇计量统计及分析 篇10

小学藏语文教材词汇计量统计课文用词和课文生词两部分;初中和高中阶段, 课后不再列举生词, 词汇计量统计课文用词及“读和写”习题词汇两部分。

一、课文用词

课文用词指课文正文中出现的所有词语。课文用词是构成藏语文教材最基础的材料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大量的词汇。藏文有四种形态的动词:现在时、未来时、过去时、命令式, 统计词种数时按形态不同分别统计。课文用词统计包括:各体裁词种数、各册词种数、词次、词语频次、出现课文数的统计及高频词的统计等。经过统计, 藏语文小学教材1—12册共274篇课文, 词种数9224条, 97366词次, 每个词种平均出现10.56频次;藏语文初中教材共6册126篇课文, 共有词种数12920条, 191062词次, 每个词种平均出现14.79次;高中教材共6册124篇课文, 共有词种数14593条, 205072词次, 每个词种平均出现14.05次。藏语文小学、初、高中共统计词条18309个, 493500词次。

二、词频统计

藏语文小学教材1—12册词种数9224条, 97366词次, 每个词种平均出现10.56频次;藏语文初中教材共有词种数12920条, 191062词次, 每个词种平均出现14.79次。高中教材共有词种数14593条, 205072词次, 每个词种平均出现14.05次。

三、分频段词频统计

按照词频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对词种进行排序, 小学阶段分为前500词、501—2500词、2501—9224三个频段;初中、高中阶段分前1000、1001—5000、>5000这样三个频段统计分析, 词频分布见表4-1。

表3-1显示小学阶段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00词占课文用词的69.24%, 平均词次为134.83, 而其余的8724个词种仅占全部词频的30.76%, 平均词次为3.43。

初中阶段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00词占课文用词的70.13%, 平均词次为133.995, 而其余的11920个词种仅占全部词次的29.87%, 平均词次为4.79。

高中阶段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00词占课文用词的69.13%, 平均词次为141.761, 其余的13593个词种占全部词次的30.87%, 平均词次为4.66。

四、词次统计

表4—1显示, 小学藏语文除第11册以外, 其余各册词总数呈线性递增;除第1册字母学习以外平均词次增加相对平稳, 平均词次为4.19。

除高中第六册, 初中和高中阶段其他各册平均每课词种数、词次及平均词次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呈波浪式变化, 属于典型的分散式教学。高中第六册课文篇数大幅度减少, 在平均词频即每个词种重复出现平均次数与其他各册基本一致的基础上, 每课平均词种及词次却达到最大, 说明第6册课文跟其他各册相比, 用词更丰富、词量更大、篇幅更长。

参考文献

[1]程曾厚:《计量词汇学及其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版.

[2]周毛草:《藏语文政策与实施状况探讨》, 《中国藏学》2004年第1期.

藏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篇11

关键词:学习方式;藏文教学;培养;注重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35-01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为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良好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形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藏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因人施教,帮助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如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不过是有发芽的早晚之别,开花的春秋之异,做为一名藏文教师一定要正确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路线,按照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因人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实施教育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启不同性格和特点学生的心智,用平等、发展的态度和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能偏爱优等生,冷淡中等生,歧视后进生,在藏文教学中应掌握多类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制定适合“优、中、后”三方面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措施,对极个别太落后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每一個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知识的传授上让尖子生“吃得好”,让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通过教师的努力工作尽量缩小学生间的学习成绩的差距,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全班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把书本知识学深学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方式,端正思想作风,用校纪校规和中小学生守则规定的条例来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一个台阶。在藏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性格,掌握每个学生对学习藏文的态度和兴趣,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兴趣来教育和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钻研文化科学知识,深入研究学习规律,抓好每天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把精力投入每天的学习中,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向老师和父母回报培养之恩。

二、转变观念和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说的很有哲学性,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很有启发性,也充分说明了教师教给学生系统的文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传授于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传统的教授式的方法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传统的教授式的方法有必要向更具有人性化的教育教学发展,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更要向学生容易接受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以往的教学,单纯的只抓应试教育,结果把我们本来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蜕变成了“升学考试的机器”,这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严重不足,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切,在课堂活动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的挚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主人翁,在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要及时进行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提示和启发,不能直接把答案送给他们,做必要的示范和点拨,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鼓励他们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还可以采用科技手段或表演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所学的知识,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是比较容易的,但转变学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较为困难的,也不只是课堂上的事,教师还要下足够大的功夫,抽一定的时间在课堂外做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应该从现在开始,不仅在课堂上教育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还要把这种引导措施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和拓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思想意识和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将来社会需要创新性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藏文实践活动,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和技能

现代藏文音节的划分与确定 篇12

藏文信息化和网络化是藏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藏文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文本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主流领域和基本范式。因此,国内外不少专家对藏文字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为藏文在计算机中的处理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对在计算机中的实现进行过有效的研究。“现代藏文音节的程序判定”正是对藏文文本信息处理的尝试性研究,目的是在音节判定程序中对随机输入的藏文字符判定其是否符合现代藏文音节结构,并且判定该藏文字符是否具有现代藏文文字的语义。

一个现代藏文音节是藏文字母的横向和纵向组合,具有特定的二维结构,但计算机中却只能存成一维的编码序列。例如:二维的现代藏文音节只能存为一维的编码序列:0F56 0F66 0F92 0FB2 0F72 0F42 0F66。在音节层面上,藏文音节串的排序规则和汉文字符串相同:一个汉文字符串的顺序由串中各个汉字依次决定,一个藏文音节串的顺序也由串中各个音节依次决定。二者不同的是:每个汉字的顺序直接由排序码确定,而每个藏文音节的顺序进一步由它的构成字母依次确定。因此,要实现藏文音节的排序需要为每个藏文字母赋予适当的排序码,在对藏文字符的构成组件的字母赋予排序码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藏文字符进行音节的判定,拆分其构成组件。因为任意几个藏文编码形成的序列不一定表示一个现代藏文音节,要使一个藏文编码序列表示一个现代藏文音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该编码序列满足特定的藏文音节结构;其次,结构中各个位置上的字母必须符合正字法的要求。

一个藏文音节的字典顺序是依次由基本辅音、前加辅音、上加辅音、下加辅音、元音、后加辅音和又后加辅音决定的,在对藏文排序中有引入排序码实现藏文字符的排序,和针对藏文“大字丁字符集”编码方案,也有通过引入有(无 )前加基字符的概念 ,把待排序的藏字预处理为有 (无 )前加基字母、前加字母、基字 (基字符或者字丁 )、后加字母、再后加字母串后 ,再行比较 、排序。对藏文字符进行音节的判定、拆分构成组件的过程是将一维的编码序列恢复成二维的藏文音节结构,然后对于二维的藏文音节结构进行组件的拆分,这样才能用计算机为一个藏文音节按照字典顺序进行排序。对一个编码序列而言,这个过程就是对藏文计算机中的一维编码来确定哪个编码是基本辅音、哪个编码是前加辅音、哪个编码是后加辅音、哪个编码是又后加辅音等的过程。对于这些判定过程,最关键的是要找出藏文字符中组合字符的编码,而要找出组合字符的前提首先是需要判定占位编码和不占位编码的位置。

1 占位编码和不占位编码判定

现代藏文有30个辅音和4个元音。最多3个辅音和最多1个元音的垂直叠加形成组合字符。组合字符中有一个“中心”辅音,称为基本辅音;其它辅音根据它们相对于基本辅音的位置而分别称为上加辅音或者下加辅音。藏文字符显示时,一个组合字符只占据一个字母的宽度,这个宽度由第一层辅音决定,这个辅音称为占位辅音,这个辅音的编码也就称为占位辅音编码,其它字母只是叠加在占位辅音的上方或者下方而不单独占据宽度,称为不占位字母或不占位编码。例如,组合字符中辅音是占位字母而辅音以及元音是不占位字母。由于每个辅音可能占位也可能不占位,因此每个辅音有两个编码分别表示占位和不占位。例如,组合字符中辅音是占位字母,辅音的占位编码是U+0F66 ,而不占位编码是U+0FB6。由于前加辅音、后加辅音和又后加辅音都是占位的,这意味着不占位编码只能出现在组合字符中,利用这点可以从一个编码序列中定位构成组合字符的编码。

如图1所示,“现代藏文音节结构”中垂直叠加部分就是组合字符,一个完整的组合字符由基本辅音、上加辅音、下加辅音和元音构成,基本辅音前最多有一个辅音,称为前加辅音;基本辅音后最多有两个辅音分别称为后加辅音和又后加辅音。实线表示该位置的字母不能空缺,而虚线表示该位置的字母可以空缺。

判断一个藏文音节结构及各个位置字母的限定前题是:判定是否有、无占位的辅音编码,由此在整个藏文音节中占位编码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现代常用藏文的占位、不占位字母及编码如下:

30个藏文辅音占位字母及编码如下所示:

33个藏文辅音不占位字母及编码如下所示:

4个藏文元音不占位字母及编码如下所示:

组合字符的编码是按照书写顺序存储的,即按照上加辅音、基本辅音、下加辅音、元音的顺序储存的,由于组合字符的第一层辅音是占位的而其它字母都是不占位的,并且一个组合字符对应的编码特点是:一个占位编码紧接着最多三个连续的不占位编码。利用这点可以将构成组合字符的所有编码找出来。对于一个藏文音节组合字符的判定,最重要的前提是需要判定一个藏文字符的编码序列中哪些编码占位,哪些编码不占位。对所有的藏文占位字符编码和不占位字符编码建立数据库,不占位编码数据库需要包括33个藏文不占位辅音编码和4个元音编码。

对于检测一个编码串是不是组合字符可依据对应的编码特点:一个占位编码紧接着最多三个连续的不占位编码。取出第一个编码和占位编码数据库进行比对,如果是占位编码,则取出第二个编码和不占位编码数据库比对,如果属于不占位编码数据库,则取出第三个和不占位编码数据库比对,如果是则取出最后一个编码和不占位编码数据库比对,若属于不占位编码数据库,则推出该串编码就是组合字符的编码。所以说在整个音节的判定过程中对于辅音编码占位和不占位的判定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以为例来说明,它的组合字符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存储结构如图3所示。

例如:我们取输入到“藏文音节占位编码和不占位编码判定程序”(界面见图4所示)中检测,可以判定出藏文音节占位编码、不占位编码。

2 现代藏文音节结构的判定

一个编码序列为了要表示一个现代藏文音节,首先得满足特定的音节结构,而判断编码序列所满足的音节结构的过程,也就是判断哪个编码是基本辅音、哪个编码是前加辅音、……以及哪个编码是又后加辅音的过程,其中基本辅音的确定是关键。为此,将编码序列根据有无不占位编码分情况讨论:如果有不占位编码则编码序列中有组合字符,这时基本辅音一定在这个组合字符中,组合字符的前一个占位辅音编码就可能是前加音,组合字符后的编码有可能是后加辅音和又后加辅音,否则根据占位辅音的个数以及占位辅音间的关系来确定基本辅音。

2.1 有不占位编码时的音节结构

一个藏文编码序列有不占位编码则说明现代藏文音节中有组合字符。由于基本辅音只能出现在组合字符中,因此应先找出那些构成组合字符的编码。由于不占位编码只出现在组合字符中,并且组合字符的编码特点是一个占位编码紧接着最多三个不占位编码,因而利用这些特点可以为组合字符定位并且能找出构成组合字符的所有编码。

当构成组合字符的编码确定后,进一步需要判断它们在组合字符中的位置,即确定哪个编码是基本辅音、哪个编码是上加辅音等。根据编码序列中辅音的个数分情况讨论,如果:

1) 只有一个占位辅音,则它就是基本辅音;

2) 如有两个辅音,则音节结构可能是基本辅音+下加辅音,也可能是上加辅音+基本辅音;

3) 如有三个辅音,则音节结构可能是上加辅音+基本辅音+下加辅音。

这样就找出了构成组合字符的编码并且确定了编码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还需确定前加辅音、后加辅音和又后加辅音。如果组合字符前有一个占位辅音则是前加辅音,否则前加辅音为空;如果组合字符后有一个占位辅音则是后加辅音,否则后加辅音为空;如果后加辅音后有一个占位辅音则是又后加辅音,否则又后加辅音为空。

2.2 无不占位编码时的音节结构

一个现代藏文编码序列中,如果没有不占位编码,则相应的现代藏文音节中没有组合字符,这个音节是由最多4个占位辅音的横向组合。根据占位辅音的个数分情况确定基本辅音以及辅音间的关系,如果:

1) 只有1个辅音,则它就是基本辅音,音节中其它位置上的字母空缺;

2) 如有2个辅音,则音节结构可能是前加辅音+基本辅音,也可能是基本辅音+后加辅音;

3) 共有3个辅音,则音节结构可能是前加辅音+基本辅音+后加辅音,也可能是基本辅音+后加辅音+又后加辅音;

4) 共有4个辅音,则音节结构可能是前加辅音+基本辅音+后加辅音+又后加辅音。

根据上述内容,针对有无占位编码时,组合字符辅音编码的个数和音节结构类型有固定的联系。组合字符辅音编码的个数与音节结构类型关系如表1所示。

3 现代藏文音节中各个位置上字母的限定条件

通过以上音节程序的判定,仅仅判断出一个编码序列可能满足的结构,但仍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虽然有些编码序列满足藏文音节结构,但是满足藏文音节结构的编码序列并不一定表示一个现代藏文音节。

这些编码(字母)还需满足正字法的要求。也就是对各个位置上的字母有限制:1) 正字法对前加辅音、上加辅音和下加辅音的限制;2) 正字法对元音、后加辅音和又后加辅音的限制。具体的限定如下。在现代藏文音节结构中能充当前加辅音的有5个藏文字母,这5个藏文字母及编码是:

在现代藏文音节结构中能充当上加辅音的有3个字母,这3个藏文字母及编码是:

在现代藏文音节结构中能充当下加辅音的有4个字母,这4个藏文字母及编码是:

在现代藏文音节结构中能充当元音的有4个藏文字母,这4个藏文字母及编码是:

在现代藏文音节结构中能充当后加辅音的有10个藏文字母,这10个藏文字母及编码是:

如果音节中既有后加辅音也有又后加辅音,则正字法限定后加辅音和又后加辅音有4种组合,这4种组合的藏文字母和编码是:

在无组合字符中,如若有2个辅音则需要首先判断这2个辅音组合是不是属于限定的16种组合,这16种组合藏文字母及编码是:

然后再进一步利用正字法的其他限定条件来判断辅音字母的类型,比如前加辅音的判定和后加辅音的判定。通过上述正字法的限定,可以判定一个藏文音节结构是否符合现代藏文音节结构,以及是否是一个现代藏文音节。

4 结 语

通过对占位和不占位编码的判定来找出组合字符;确定了组合字符以后根据正字法的限定判定一个藏文音节的结构以及该藏文音节是否是现代藏文音节。由于时间、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藏文音节的判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相信随着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国的藏文信息化发展会越来越好。

摘要:在藏文信息处理中,实现藏文字符的字典排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现藏文字符排序的关键是准确地判定藏文音节。藏文音节的判定关键是组合字符的判定。判定组合字符的瓶颈是藏文字符编码的占位和不占位的判定。通过应用程序对藏文编码的占位和不占位的有效判定,即可找出组合字符。对找出组合字符的藏文字符可通过藏文正字法的限定对藏文音节进行有效的判定和音节组件的拆分,从而为藏文字符的字典排序奠定基础。

关键词:藏文音节,辅音,占位

参考文献

[1]曾士熊.Unicode与ISO10646[J].资讯话题,2005(1510).

[2]张兴亮,等.藏文编码字符集的扩充集在Linux上的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2007,21(2):122-128.

[3]珠杰,欧珠.基于藏文编码GB的藏文排序方法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2008(1).

[4]周炜.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研制工作[J].中国藏学,2007(2).

上一篇:农村能源消费下一篇:中国石化工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