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及其评价研究(精选6篇)
碳足迹及其评价研究 篇1
摘要:甩挂运输作为提升运输效率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在国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文中在分析了甩挂运输业务模式的基础上, 针对A企业甩挂运输的不同车型采用生命周期法核算了甩挂运输的集货、装卸搬运、运输、配送等阶段的碳排放, 为甩挂运输企业开展碳排放的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的同时为企业甩挂车辆的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甩挂运输,碳足迹,生命周期法,核算
根据2010年发布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 22%的碳排量来自于运输业。长期以来, 由于在车辆制造技术、车辆运营组织方面同国外有较大差距, 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较国外有较大差距, 其中国产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指标比欧洲低25%, 比日本低20%, 比美国低10%[1], 部分货运车辆百公里油耗甚至比国外货运车辆高达一倍以上, 如何选用合适的甩挂运输车辆, 提升车辆使用效率, 实现节能减排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发展甩挂运输成为提升我国货运车辆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着力点。政府多次发文明确表示要推进甩挂运输的发展, 2009年交通运输局下发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2010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下发的《公路甩挂运输试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等。本文以A企业实施甩挂运输的不同阶段为研究对象, 采用生命周期法针对不同车型测算甩挂运输碳排放, 在为甩挂运输企业提供碳排放核算依据的同时为企业甩挂运输车辆的选择提供参考。
1 相关理论
1.1 甩挂运输
我国《物流术语》对甩挂运输的定义如下:用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 将挂车甩下后, 牵引另一挂车继续作业的运输[2]。牵引车连续作业, 不必和挂车固定配套, 无需等待挂车装卸即可投入继续作业, 运输效率大大提高[3]。
1.2 碳足迹
随着各个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碳足迹”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但是目前对“碳足迹”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BP (2007) 认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排放的CO2的总量就是碳足迹。沈玉宝等 (2009) 将个人或团体的碳消耗量定义为碳足迹, 这里的碳包括了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本文将碳足迹定义为:某一种产品或服务在其生命周期内直接或间接的碳排放总量, 以CO2及其等价物来表示。目前关于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多式多样, 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生命周期法 (LCA) 、投入产出法 (I-O) 、IPCC计算法和碳足迹计算器法。
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甩挂运输碳足迹核算
2.1 甩挂运输碳足迹的定义
由于国内外目前尚未有对甩挂运输碳足迹的研究, 因此本文根据碳足迹和甩挂运输的相关界定来给甩挂运输的碳足迹做出定义。甩挂运输碳足迹是指甩挂运输在其生命周期内, 从上门取货开始, 经过装卸搬运、运输、到最终配送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4], 以CO2等价表示。
2.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甩挂运输碳足迹核算步骤
2.2.1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的概念源自于生物学, 是指生命从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5]。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可分为四个部分: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生命周期清单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和结构解释, 具体如图1所示。
(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弄清楚研究的动机, 确定研究的目的, 研究目的会影响整个评价工作。研究目的应包括关于使用LCA的原因, 以及结论的应用范围。研究范围的界定, 决定了研究的系统边界、限定条件、假设和数据要求等。
(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是对所要研究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基本数据表达, 对研究对象在生命周期内的消耗和排放进行量化分析。
(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对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该产品或服务和外界的物质、能源交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结果解释。
根据ISO14043的要求, 生命周期的解释要包括识别、评估和报告三个要素。识别是在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估的基础上, 识别重大问题;评估是对研究对象整个生命周期评估过程的检查;报告主要是得出结论, 提出建议。
2.2.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甩挂运输碳足迹核算步骤
(1) 建立流程图。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构建出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到最终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把每个阶段所涉及到的能源、资源消耗和作业、活动的排放物全部列出来。
(2) 确定边界和优先项。
确定目标评价的边界, 把边界内的活动内容的输入和输出的列出来, 边界外不重要的活动内容不予以考虑。同时要确定活动作业之间的优先顺序。
(3) 数据收集。
对边界内活动列出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数据的收集, 计算出所有物质和活动的碳排放因子 (单位物质或能量的CO2排放量或其等价物) 。
(4) 计算碳足迹。
计算出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活动的输入和输出的碳排放。计算的过程中, 要注意输入、累积和输出之间的平衡, 即:输入=累积+输出。基本计算公式见公式 (1) :
其中, E为产品的碳足迹
Qi为i物质或活动的活动水平数据 (质量/体积/千米/千瓦时)
Ci为单位碳排因子 (CO2eq/单位)
(5) 结果检测。
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测, 降低结果的不确定性, 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3 实证研究
3.1 A企业甩挂运输开展情况
为了顺应运输业发展趋势, 满足社会和客户对提高物流服务时效、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 2007年A企业开始积极探索长途甩挂运输模式。2008年前, A企业开展甩挂运输采用的车型是国产车, 2009年后选取的车型是斯堪尼亚。A企业开展的甩挂运输业务中, 包含零担物流和合同物流两部分, 其中合同物流占据公司业务的25%, 零担物流是客户自己送货、取货, 合同物流主要是公司上门取货, 取货、送货的车辆均为3.8m型号的五十铃, 取货送货半径平均为20km, 超过20km一般选择第三方车辆, 由于第三方车辆车型多样, 本文碳排放测算时不予计算。A企业开展甩挂运输具体分三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7~2008年, 起步尝试阶段。
该阶段A企业重点探讨甩挂运输模式的可行性, 试运行甩挂运输业务, 为全面推广甩挂运输积累经验。2007年开始对福州至北京、济南和天津三条线路的每天往返的货运量进行评估。2008年, 在评估这三条线路场站集散能力的基础上, 对部分场站进行改造或搬迁, 以适合甩挂运输的操作;与一些资质好的汽车维修企业签约, 为进入场站的挂车提供及时的维修保养;并配备适量的小型配送车辆。运营过程中出现国产牵引车在高频使用下故障率高、现有场站处理能力不足、操作不够规范、交接环节差错率高等问题。鉴于此, 2009年初公司首先规范甩挂运输业务流程,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如《关于明确场站与司机责任的实施办法》等。其次, 专门制作了《甩柜项目场站作业程序与规范》教学片, 对司机和场站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此外, 针对国产牵引车存在的问题, 对社会使用同类车型的企业展开调查。
第二阶段:2009~2011年, 快速发展阶段。
通过两年的探索和试运行, 2009年初A企业制定了全面推广甩挂运输、逐步替换一车一挂运输模式的发展战略。2009年5月公司一次性投资2000多万元购买20台斯堪尼亚牵引车, 投入到福州至北京、天津、济南、广州、石家庄等线。截止2013年, A企业投资9000多万元, 购置75辆进口斯堪尼亚牵引车头, 按1:3的比例配挂车225台, 购进130辆配送车辆。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 发展成熟阶段。
在A企业开展甩挂运输取得惊人的成效之下, 公司还大力推进网点、场站建设步伐, 完善物流运输网络, 建成“点对点”、“点对面”物流运输体系。除此之外, A企业还投入资金, 改造部分场站, 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 提高公司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高速发展的物流业务完善配套设施。目前, A企业通过征地或租赁场地的方式,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07个分公司、办事处 (场站节点) , 并进行场站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运输网络, 为开展甩挂运输提供配套。
3.2 碳足迹的核算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 核算A企业在“福州—北京”路线的甩挂运输中产生的碳排放。
3.2.1 建立流程
根据甩挂运输的流程, 运用生命周期法, 把甩挂运输的互动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见图2:
3.2.2 确定边界和优先项
本文对A物流企业的甩挂运输的流程分析, 确定碳足迹核算的边界:甩挂运输的碳足迹=上门取货+装货+运输+卸货+送货上门。在流程中, 本文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碳足迹核算, 由于送货上门外包给其他企业, 因此, 对客户送货上门所产生的碳足迹暂时不予考虑。且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对不同车辆在干线运输中的碳排放的核算, 以便为企业在选择车型时提供一定的依据, 因此主要计算的对象是公路甩挂运输在干线运输中的碳足迹。
3.2.3 数据收集
在计算甩挂运输的碳足迹时需要收集两类数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来自现场实测;排放因子采用IPCC规定的缺失值, 排放来源包括柴油和电力, 排放因子见表1。
3.2.4 计算碳足迹
(1) 集货阶段的碳足迹核算。
在集货阶段, 主要核算的碳足迹是企业上门取货的碳足迹, 对于客户送货上门的活动所产生的碳足迹, 由于是非企业自身直接产生的碳足迹, 因此暂时不予考虑。
a.计算公式。
上门取货活动碳足迹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 E——表示公路运输的碳足迹, Kg
L——表示年周转量, 百万吨公里
A——表示周转量平均油耗, L/百万吨公里
——表示柴油中的碳排放因子, Kg/L
b.计算碳足迹。
根据表2中的数据计算碳足迹可得上门取货阶段的碳足迹, 如表5所示
(2) 装卸搬运阶段的碳足迹核算。
在装卸搬运阶段, 由于使用的工具只要是电力叉车, 所以计算电力叉车的碳足迹。A企业叉车参数见表3:
a.计算公式。
装卸搬运活动的碳足迹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 E——表示公路运输的碳足迹, Kg
Q——表示每小时耗电量, k W.h
T——表示叉车使用时间, h
——表示电力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子, 1.0096Kg/k W.h
b.计算碳足迹。
A物流企业在“福州——北京”路线上装卸搬运工作使用电动叉车, 平均每天使用8小时, 每年工作时间为360天。根据表3的数据计算碳足迹。
该线路全年物流总周转量为3980487.85吨, 其中使用到叉车装卸搬运的占总周转吨位的十分之一, 为20764.8吨。因此, 每百万吨公里的货物碳排放量=17445.89/3980487.85=0.0044Kg
(3) 运输阶段碳足迹核算。
运输阶段碳足迹核算主要核算“福州—北京”路线干线运输阶段碳排放量, A企业某年“福州—北京”车辆活动水平见表4:
a.计算公式。
公路运输活动碳足迹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 E——表示公路运输的碳足迹, Kg
L——表示年周转量, 百万吨公里
A——表示周转量平均油耗, L/百万吨公里
a——表示柴油中的碳排放因子, Kg/L
b.计算碳足迹。
根据表4的数据, 分别计算国产牵引车和斯堪尼亚在公路运输活动中的碳足迹。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4) 配送阶段碳足迹核算。
a.计算公式。
配送活动碳足迹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 E——表示公路运输的碳足迹, Kg
L——表示年周转量, 百万吨公里
A——表示周转量平均油耗, L/百万吨公里
a——表示柴油中碳排放因子, Kg/L
b.碳足迹计算。
根据表2中的数据, 计算配送活动的碳足迹。
(5) 数据分析。
结合前文分析, A企业“福州—北京”路线采用不同车型产生的碳排放有较大差异, 在采用斯堪尼亚车型承担该线路甩挂运输业务后, 车辆数量由41辆减少为37辆, 不同碳排放等数据见表8、9:
(6) 结果检测。
本次碳足迹的核算时计算甩挂运输各阶段的碳足迹, 在计算的过程中, 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在内:A物流企业在装卸搬运活动中还存在照明等活动产生的碳足迹, 但由于边界划分不明显, 归类不便, 难以测算, 因此, 对于照明等活动的碳足迹暂时不予计算。
3.3 核算结果的探讨
3.3.1 结果探讨
A物流企业采用国外牵引车开展甩挂运输, 有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根据上面公式的计算和表3的结果分析, 可知采用斯堪尼亚牵引车开展甩挂运输, 采用国产牵引车相比, 实现节能2826142.37L柴油, 减少CO2排放7800.16吨, 百万吨公里碳排放减少19.57%, 不仅节约了油耗, 而且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对于实现我国低碳物流的环保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其次, 由于斯堪尼亚进口车性能远优于国产车, 具备优良的车辆状况, 因而能保证到货的准确性, 提高供货的时效性, 降低了不确定性, 并且能够送货上线, 使得客户能够合理准时地安排生产作业, 降低客户的安全库存, 促进零库存的实现。
3.3.2 建议
(1) 在面对石油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下, 交通运输行业一方面是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另一方面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瓶颈, 在物流行业开展甩挂运输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同时还可以降低物流行业的经济运行成本, 增加社会直接效益。开展甩挂运输, 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管理, 不单是企业以及行业内部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物流企业在选择公路运输车辆类型时, 应该参考公路运输碳足迹核算方法, 尽可能的选择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车辆。A物流企业用进口牵引车和国产车牵引车的效益相比, 进口牵引车更具有优势。但是, 进口牵引车购置成本较大, 用进口牵引车替代国产牵引车的购置成本将大大提高, 希望政府一方面给予资金扶持, 适当降低进口车辆的购置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国内牵引车制造商改进车辆设计、改善制造工艺, 提高国产车性能和质量。
4 结论
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 低碳概念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 低碳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行业作为我国的头号耗能大户, 进行节能减排, 降低碳排放是物流企业未来必然的选择。因此, 企业进行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制定低碳发展战略的第一步。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企业可以明确自身在生产或服务方面各生产环节的碳足迹, 为制定合理的减排目标和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明德, 高丰.化比较优势为竞争力——发展甩挂运输的政策路径[J].中国道路运输, 2007, (11) :8-11.
[2]谢家举.发展甩挂运输是促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 32-34.
[3]杨新秀.湖北省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POST.Carbon Footprint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R].London, UK:Parliamentary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268, 2006-10.
[5]李晓鹏等.我国典型果蔬汁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探析[J].饮料工业, 2011, 14, (11) :3-8.
碳足迹评价标准概述 篇2
全球气候系统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2007年最新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9 0%以上的可能性是因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所致[1]。
G H G包括二氧化碳 (C O2) 、甲烷 (C 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六氟化硫 (SF6) 、氯氟烃类化合物 (C F C s) 、氢代氯氟烃类化合物 (HCFCs) 、臭氧 (O3) 、水汽 (H2O) 等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1], 京都议定书[2]中规定的为前六种。
随着各国政府和组织对气候变化的日益重视, 最直观的碳排放指标—“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CF) 为减少碳排放设定了明确的量化参数, 记录了人类在地球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的“痕迹”。碳足迹源于1 9 9 6年Wackernagel发表的“Our Ecological Footprint”[3], 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都已相继开展了碳足迹相关评价的研究[4,5,6,7,8]。
碳足迹主要包括国家碳足迹、企业 (组织) 、产品和服务以及个人碳足迹四大层面[9]。
国家碳足迹:整个国家或城市的总体物质与能源的耗用所产生的G H G排放量。
个人碳足迹: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所导致的G H G排放量。
产品碳足迹:以产品制造、使用及废弃阶段, 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G H G排放量。
企业 (组织) 碳足迹:与产品碳足迹比较, 还包括了非生产性的活动造成的。
本文主要围绕企业 (组织) 和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研究, 以期对相关领域碳足迹的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 碳足迹评价标准
国际间主要碳足迹评价相关标准及执行规范如表1所示。
鉴于个人碳足迹计算比较简单, 可以利用碳足迹计算工具或基本计算方程式直接计算, 而国家碳足迹计算比较复杂只能从宏观角度进行估算, 目前碳足迹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于企业 (组织) 、产品碳足迹的评价。
2.1 企业 (组织) 碳足迹评价标准
企业的碳足迹评价通常又被称为碳盘查, 是指在定义的空间和时间边界内进行碳足迹量化的过程, 碳盘查的结果可以是只关注于温室气体排放源和信息的碳排放清单, 也可以是一份完整的碳盘查报告用以公开碳排放。使用比较广泛的企业 (组织) 碳盘查标准包括温室气体议定书 (G H G Protocol) 的系列标准和ISO 14064系列标准。
G H G P r o t o c o l由W B C S D和W R I于2 0 0 2年正式公告, 宗旨是制定国际认可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准则并推广其应用。目前已被多个国际节能减排行动和包括壳牌、联合利华、宜家、IBM、福特、索尼等在内的900多家企业采用。
温室气体议定书由两项独立但相互联系的准则组成:《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温室气体议定书项目量化准则》。
针对企业主要使用《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 为企业和其他组织提供了温室气体排放盘查的标准和指导, 它涵盖了京都议定书限制的六种温室气体。这是全球针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项标准, ISO 14064-1也是在其基础上制定的。
2006年3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 14064标准。作为一项国际标准, 具有全球广泛的共识性, 可以指导政府和企业测量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并用于碳交易。ISO 14064包括三个部分, ISO 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削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规范》, 详细规定了设计、开发、管理和报告组织或公司GHG清单的原则和要求;ISO 14064-2《温室气体第二部分: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削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规范》, 着重讨论旨在减少G H G排放量或加快G H G清除的项目 (如风力发电项目) ;ISO 14064-3《温室气体-第三部分:温室气体声明验证和确认指导规范》阐述了实际验证过程。可用于组织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G H G报告验证。
企业碳足迹评价基本步骤:
(1) 定义报告企业的组织边界—组织边界主要是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着眼, 涵盖旗下子公司、转投资公司、合资企业等各项拥有公司权益的独立法人或非法人机构, 并确定企业拥有哪些生产设施、办公设施和场所等;
(2) 定义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来源—GHG protocol企业标准中根据排放源不同将排放分成三个范围, I S O14064分类与此类似。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出现在公司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 例如公司持有或控制的锅炉、熔炉、车辆等产生的燃烧排放;持有或控制的工艺设备生产化学品所产生的排放。
范围2:电力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公司消耗的采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采购电力的定义是通过采购或其他方式进入公司组织边界的电力。范围2的排放实际上出现在电力生产设施。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属于选择性的报告类别。范围3的排放是公司活动的结果, 但不是由公司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例如提炼和生产采购的原料、运输采购的燃料、以及使用出售的产品和服务。
(3) 量化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
定义来源→选择计算方法→收集数据和选择排放因子→应用计算工具→将数据应用到企业层面。
碳足迹计算的是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的总和, 其他温室气体碳足迹计算需要换算为二氧化碳当量, 用k g C O2e表示。二氧化碳当量是由某种温室气体的量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得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制定了100年周期的GWP[1]。
通过检测密度和流速直接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是普遍的做法。更多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具体设施或工艺的物质平衡或化学当量计算排放量。但是, 最普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办法是采用公布的排放因子。这些因子是经过计算得出的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量与代表性活动量度之间的比率。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用二氧化碳当量和相对单位活性来表示 (k g C O2e/每单位输入物) 。
根据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算出准确的排放量, 需要用到碳足迹计算基本方程:特定活动一定时间段内使用的所有材料、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废物乘以排放因子。
某个特定活动的碳足迹=活动数据 (m a s s/v o l u m e/k W h/k m) ×排放因子 (C O2e/单位)
收集高质量的活动数据和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往往是碳足迹量化的最大限制因素。在温室气体活动强度数据收集过程中, 应尽量查询是否有可重复核对的数据以作为对比, 选取较正确的数据作为代表。
(4) 选定基准年
确定基准年, 将盘查的某年的排放量与之相比较。如果企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基准年数据必须重新计算。
2.2 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
碳足迹评价的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两部分。产品碳足迹涉及标准主要有PAS 2050以及TS Q 0010, 目前已有的碳足迹评价案例大部分都是采用英国 (BSI) 2008年出版的P A S 2 0 5 0及其指导文件为评价标准。
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基本都以生命周期评价 (L i f e C y c l e A s s e s m e n t, L C A) 为方法论, 评价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不仅包括产品的某个阶段, 更需要追溯至原料开采、制造, 及最终废弃处理阶段, 均需纳入碳足迹的计算范围, 要达成此目的, 需应用L C A方法提升碳足迹计算的可信度与便捷性。国际标准组织ISO则于1996年起发布了ISO 14040/44系列标准, 制定LCA应用到环境管理上的标准评价架构及步骤。
2008年10月, 英国标准协会出版了PAS 2050执行规范及其指导文件, 以帮助企业评价某种具体商品和服务的碳足迹, 这是第一部通过统一的方法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性文件。
目前, 国际上多家公司已经尝试执行P A S 2 0 5 0, 包括百事可乐、博姿、Innocent、马绍尔、特易购、吉百利、可口可乐、金佰利、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公司、英国联合农产品集团、桑斯伯里连锁超市、法国达能公司等。
2009年3月, 日本出台了碳足迹产品分类规则 (The criteria on developing CF product category rules) 可以用于所有商品和服务项目, 同年4月发布了日本国家标准T S Q 0 0 1 0产品碳足迹量化和沟通基本准则。T S Q 0010与PAS 2050在内容和执行步骤上基本一致, TS Q 0010比较强调依据ISO 14025产品分类规则对产品进行分类, 并对分类规则加以完善。
产品碳足迹评价基本步骤:
(1) 建立进程图
包括物质流、能源流和废料流, 确认对所选产品生命周期有影响的材料、活动及过程。根据生命周期涵盖阶段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进程图, 首先应确认选定产品对象属于B 2 C或B 2 B。
B2C:评价内容从原材料、过程制造、分销和零售, 到消费者使用, 以及最终处理或/和再生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B 2 B:评价内容包括原材料通过生产直到产品到达一个新的组织, 包括分销和运输到客户所在地。
(2) 确定边界和优先事项
根据ISO 14025所指定的某个相关产品类别规则, 与其规定的边界系统一致;如果不适用于评价对象产品, 则根据标准原则界定系统边界。
(3) 数据收集
收集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
(4) 计算碳足迹
计算主要依据碳足迹计算方程, 注意质量守恒, 确保所有输入、输出及废弃物均已计入, 没有遗漏。
(5) 检验不确定度
不确定性检验可由组织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评价, 不是必要的事项。但执行不确定性检验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了解收集数据的质量。
有关产品碳足迹评价温室气体议定书正在制定两个新的准则, 目前已经有草案出台:
●产品生命周期核算和报告准则;
●范围3核算和报告准则。
新的准则提供了盘查个体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价值链碳排放的标准方法, 将企业运作中上游和下游的影响都纳入其中。
ISO/TC207也在加紧制定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 有望在2011年出台。
3 结语
碳足迹评价建立了一种机制, 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社会和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使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期望或政府的要求, 并且提供巨大商机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促进了创新科技的发展, 有助于打开新的商业机会, 推动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本文介绍的碳足迹评价标准是目前国际上运用比较多的几项标准和规范, 并有实际的案例加以实践, 如P A S2050在全球近100种产品中应用, 温室气体议定书和ISO1 4 0 6 4在企业碳盘查中得到广泛使用, 并服务于碳交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也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10]。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任务, 但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相比2005年减排40%~45%, 这个数据引发了中国社会第一次对温室气体减排大范围的关注, 而量化评价温室气体排放成为首要工作, 本文所述评价标准对我国碳足迹评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际相关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大力推行, 碳足迹开始在工业节能减排、产品生态标识和国际碳交易等领域广泛应用。碳足迹揭示了终端消费领域人类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量化方法主要采用碳足迹计算方程。目前出台的碳足迹评价标准主用应用于企业和产品碳足迹评价, 如GHG Protocol、ISO14064、PAS2050、TSQ0010等。在介绍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步骤进行了解释说明, 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碳足迹评价,温室气体议定书,ISO 14064,PAS 2050
参考文献
[1]IPCC.Climate Change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R/OL].IPCC Secretariat, 2007.[2010-07-19].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ipcc-fourth_assessment_report_wg1_report_the_physical_science_basis.htm.
[2]联合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R/O L], 联合国, 1998.[2010-07-19].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pdf.
[3]Our Ecological Footprint.Wackernagel, Mathis;Rees, William, Green Teacher, v45p5-14Dec1995-Jan1996.
[4]Johnson E.Charocal versus LPG Grilling:A Carbon2Footprint Comparison[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9, 29 (6) :370-378.
[5]Giurco D, Petrie J G.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opper:New Technologies, More Recycling or Demand Management[J].Minerals Engineering, 2007, 20 (9) :42-853.
[6]Johnson E.Disagreement over Carbon Footp rints:A Comparison of Electric and LPG Forklifts[J].Energy Policy, 2008, 36 (4) :1569-1573.
[7]Welch B, Iffert M, Kazacos M S.Applying Fundamental Data to Reduce the Carbon Dioxide Footprint of Aluminum Smelters[J].Journal of the Minerals, 2008, 60 (11) :17-24.
[8]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PAS2050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M].UK: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2008.
[9]A Definition of'Carbon Footprint’, Wiedmann, T.and Minx, J.2008.
碳足迹及其评价研究 篇3
1 碳足迹评价规范/标准概况
目前出台的碳足迹评价标准主要用于企业和产品碳足迹评价, 国际间主要的碳足迹评价标准和规范如表1所示, 其中, PAS 2050:2008及GHG Protocol应用较为广泛。
PAS 2050:2008全称《PAS 2050:2008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由英国标准学会 (BSI) 编制, 并由碳信托公司 (Carbon Trust) 和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 (Defra) 联合发起, 于2008年10月29日生效[1]。PAS 2050是第一部通过统一的方法评估组织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 它对产品碳足迹的定义、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数据以及如何评价产品的碳足迹作了详尽的分析介绍。该规范中的碳足迹评价方法是根据ISO 14040和ISO 14044标准中现有的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而制定的。全球已有数十家企业采用PAS 2050进行产品碳足迹分析, 进行碳足迹分析的产品种类也多达75种。已经进行了产品碳足迹认证、为产品贴上碳标签的公司包括百事、博姿、乐购等[2]。在纺织服装行业, 依据PAS 2050:2008, 英国大陆服装公司已经对生产的T恤产品进行了碳足迹核算。
GHG Protocol (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 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 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于1998年共同发起, 目的是想透过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多方利害相关者参与机制, 为企业开发一套温室气体的国际性评价和报告标准[3]。GHG Protocol于2001年发布第一版, 经修正后于2004年发布第二版。GHG Protocol不仅提供了企业碳足迹评价和报告标准, 而且提供了使用指南协助企业进行温室气体管理。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开展的“低碳制造计划 (LCMP) ”中对于企业碳足迹的核算就是以GHG Protocol为依据的, 目前已经有九家企业通过LCMP认证, 其中有七家纺织服装企业, 如香港中央纺织有限公司中央棉织有限公司、晶苑集团中山益达服饰有限公司等[4]。
2 PAS 2050与GHG Protocol的比较
2.1 理论依据的差异
GHG Protocol有利于企业进行对社会披露, 有利于企业进行自愿与非自愿的温室气体管理项目, 同时有利于企业参与有关碳市场的交流。企业也可以运用该标准识别企业内部的高排放环节并作出改进措施。然而, 由于该标准本身制定时所针对的目标对象的限制以及系统边界条件的制约, 到目前为止, GHG Protocol并不能用于产品层面的碳排放的计算。
PAS 2050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 不仅能够识别出产品在某个生产厂家内的碳足迹, 也能识别出产品在供应链每个环节上产生的碳排放。但是, 在披露产品的碳足迹信息时, PAS 2050声明该标准只适用于企业的内部披露, 若企业需向外界披露自己产品的碳信息, 则必须由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予以披露。
PAS 2050与GHG Protocol的比较见表2。
注:“√”代表该标准或规范包含该项内容, “–”代表该标准或规范不包含该项内容。
2.2 系统边界的差异
系统边界, 指用于规定某个产品系统由哪些单元过程 (单元过程:开展生命周期评估时, 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的最小生命周期单元) 组成的一系列标准[2]。
PAS 2050与GHG Protocol在核算方法及边界设定上有一定的差异。PAS 2050规范是计算产品/服务碳足迹的参考指南, 其以生命周期法为基础根据产品种类规则确定整个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阶段, 分别界定了原材料、能源、生产资料、生产和服务提供、经营场所、运输、存储、使用和最终处置等九个方面的边界。
GHG Protocol针对的是如何计算企业的碳足迹, 将碳足迹的边界划分为组织边界和操作边界。组织边界可以通过权益股份额或管辖控制范围两种方式来确定, 组织边界确定后就可以进行碳足迹的计算。计算时根据操作边界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1为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指由公司所属的排放源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例如公司内锅炉、加热炉和汽车等的燃烧排放, 生产过程排放等;层次2为公司所购买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层次3为其它处理过程产生的直接排放, 如原材料的提取和生产、购买燃料的运输过程、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过程等所产生的排放。其中层次1为直接排放, 层次2和层次3为间接排放。
PAS 2050和GHG Protocol分别从产品角度和企业角度进行碳足迹的评估, 边界界定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横向进行界定, 而后者从纵向考虑。两规范在计算过程中也有一定交叉, 例如GHG Protocol层次3有关产品层面的信息, 但同时层次3的排放在该规范中是可选则性的计算内容。若层次3的内容纳入考虑的范围, 则两规范同时考虑了产品层面的排放信息。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 若计算了层次3的温室气体排放, 则与规范预先设定的“组织层面”的概念相冲突。同时, GHG Protocol与PAS 2050在运用与计算的过程中均不应包括与产品不直接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员工在上下班过程中乘坐交通工具产生的排放。由于两个标准在边界设定上的差异, 针对于同一个产品的计算, 两者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计算结果也缺乏可比性, 例如, 苏珊娜·安德鲁斯分别用PAS 2050和GHG Protocol计算了当地一个面包生产公司和其产品的碳足迹, 分别为1.01 tCO2e和5.56t CO2e[5]。
3 碳足迹评价规范应用于纺织服装行业的讨论
3.1 系统边界的划分
运用GHG Protocol计算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时, 其系统边界为整个工厂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所有能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总和。
当以组织为评价对象时, 应确定企业的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
企业的组织边界应在下列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 对设施的排放进行合并:对组织能从财务或运行方面予以控制的设施的所有定量GHG排放进行计算 (基于控制权的) ;对各个设施的GHG排放按组织所有权的份额进行计算 (基于股权比例的) 。
企业的运行边界包括与组织运行有关的所有GHG排放, 应对组织的生产要素配置进行分析, 选择需要量化和报告的间接排放, 对于员工的生活排放则应排除。组织应确定运行边界, 可将运行边界按如下过程分类。生产系统:生产车间工艺各步骤的加工处理设备, 如查验布机、织机、染缸、脱水机、定型机和裁床等;辅助系统:为生产提供辅助性产品和劳务的部门, 如供水、供电、供热、仓库、测试化验和质量控制等, 还包括车间内空调风扇、照明、通风、除尘等装置;公共系统:为生产系统专门配置的生产指挥系统 (厂部) 如办公室、业务运营、技术研发和设备维修等部门。对于不能确定某一环节碳足迹, 应按其发生的地域或用途进行归集分配。
PAS 2050计算产品碳足迹时, 其系统边界为产品从原料获取到最终废弃物处理阶段, 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所有组成部分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在数据获取过程中需要按照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或者价值百分比对该产品占数据记录同期所有产品的百分比进行合理地拆分, 以期最小限度减少数据分配过程中的误差。
若采用PAS 2050中“从摇篮到坟墓”的边界界定则会将在我国制造而销往国外的产品于使用阶段和废弃回收阶段产生碳足迹一并计入我国总体碳排放中。根据美国安威尔针织服装公司Anvilsustainable誖系列4.8盎司染色T恤碳足迹核算结果, 消费者使用阶段产生的碳足迹占产品总碳足迹的百分之五十以上[6]。这种为国外消费者在使用、回收、废弃阶段产生的碳足迹“买单”的核算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
3.2 数据的采集
运用GHG Protocol计算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时, 所需要的数据为特定时间段内的企业电力、蒸汽、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能源消耗总量清单, 这些均可从企业能耗记录中获取。
运用PAS 2050核算产品碳足迹时, 需要了解该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能耗。原材料生长阶段的碳足迹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且可控性差, 如气候变化、化肥使用情况等, 亦难以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地域、不同年份原材料生长阶段的碳足迹。如某些国家由于统计技术的缺乏, 棉花种植阶段的数据缺乏, 这就造成了棉纺织品的碳足迹计算缺乏了棉纤维农业生长阶段的一环。同样因为统计因素, 某些国家缺少最近几年的棉花种植阶段的统计数据, 能否应用以往的数据计算目前的棉花种植阶段的碳足迹?目前, 获得碳足迹认证的纺织服装产品大部分为有机棉、回收棉T恤, 主要考虑到其在原材料种植方面有规范准则可依[7]。在工业生产阶段, 需要系统了解各道工序的能源消耗, 这对接受碳足迹核算的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很高要求, 需要有配套的自动记录能耗的设备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阶段, 由于消费者所在地区环境、气候、经济和风俗不同, 将导致同一件产品在不同地区的洗涤护理习惯不同、使用寿命不同, 这会给产品的碳足迹评估工作造成困难。
在采用两规范核算工业阶段碳足迹时, 均需由组织提供初步数据, 确立需要收集的GHG排放资料库, 可由组织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项目小组, 通过专题访谈、现场调查、资料查阅等多种途径收集计算数据。生产系统的各种投入数据有些是现有的, 有些可以通过仪表直接读取, 有些需要安装新的计量设备, 在评估时, 应根据产品工艺流程图, 由定性到定量, 收集各环节影响因素的详细数据, 结合车间各部门、工序及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记录、原始记录进行调查。如果没有实测数据, 通过评估的方式获得的数据也作为初始数据, 数据评估必须要有依据, 如设备电力的消耗数据, 在无准确计量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其额定功率、单位工时、产量和设备效率等因素进行评估。故, 企业应提供以下部门的用能记录:车间辅助系统如车间照明、空调、化验室、办公室等的用能记录和各车间及相关部门用能记录;辅助生产系统如锅炉房、软水站、污水处理站和仓库等的耗能情况;运输过程:和生产运营相关的耗油耗气记录, 查看过程燃油使用记录及管理台账;企业产品产量。因此, 只有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优良管理模式的工厂才能依据两规范进行核算。
4 结语
在对PAS 2050与GHG Protocol两碳足迹评价规范中碳足迹核算方法及应用规则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碳足迹评价规范应用于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4.1 PAS 2050与GHG Protocol两碳足迹评价规范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PAS 2050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 意在通过核算得到全生命周期每个节点上的碳排放, 从而指导企业有的放矢的降低产品碳足迹。GHG Protocol从宏观角度出发, 旨在核算企业总体碳排放。两规范核算出的结果在实际应用于碳标签标注或国际贸易中碳排放计算、碳关税的裁定中, 是没有可比性的。
4.2碳足迹评价规范为纺织服装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提供了依据, 但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边界确定、数据收集、操作可行性等条件的制约。因此, 在相关国际标准或规范时, 应当在具有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进行更为广泛的调研, 进一步研究制定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核算规范, 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各种不便因素, 为国际碳核算以及碳减排的交流提供更为公正有效的方法。
摘要: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日渐引起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现介绍两种碳足迹评价规范PAS 2050:2008与GHG Protocol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 比较和分析两者间的共性和差异, 并对纺织服装行业应用碳足迹评估标准时有关生命周期理论系统边界的划分、数据采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PAS 2050:2008,GHG Protocol,规范,纺织服装业
参考文献
[1]PAS2050:2008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EB/OL].http://doc.mbalib.com/view/91a3d32b957415d04e3ddc637dd05fa3.html, 2008-10-17/2011-08-18.
[2]PAS2050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盘查标准[EB/OL].http://www.bsigroup.cn/zh-cn/Assessment-and-certification-services/Management-systems/Business-areas/Environmental-management/hot_products/TanZuJ_PAS-2050/PAS2050-XCY/, 2012-05-16
[3]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S].
[4]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EB/OL].http://www.wwf.org.hk/whatwedo/footprint/climate/corpactions/corporate_lcmp/participatingcomp/, 2012-05-16.
[5]Andrews S.A Classifica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Methods Used by Companies[D].Boston: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9.
[6]Reducing our product impact[EB/OL].http://www.anvilknitwearcsr.com/FootprintSummary.pdf, 2010-08-03/2012-05-16.
碳足迹及其评价研究 篇4
(一) 低碳经济能耗少, 污染小, 可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低碳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 低碳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 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它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 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 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其产品具有可循环利用的性能, 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并生产出受市场、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创造了条件。
(二) 低碳经济可长期收益, 可持续发展。
目前, 经济发展形态已经转移到绿色低碳模式上来, 这就要求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 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通过低碳技术建立起的低碳产业, 其产品符合环保要求, 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 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来把握市场规律。
(三) 低碳经济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现阶段国际社会和公众要求经济主体———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低碳经济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对节能减排、改善气候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低碳企业担负着保护环境等重大的社会责任, 其生产经营能够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特点, 决定了在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政府组织、管理者和个人消费者的大力支持, 做到了惠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的同时, 可以为企业赢取大量利润, 持续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同时也能为企业增加长久的生产动力。
二、低碳经济的财务评价方法
(一) 改传统的账面收益评价为包括能耗费、环境费等因子在内的评价。
传统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 所生产出的产品使用过程中耗能多, 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并在后续的生产循环中持续消耗能源, 造成资源浪费和进一步环境污染。企业前期投入可能较少, 但后期却要为治理环境付出更多税费, 导致企业收益率低下, 财务状况不良。低碳经济对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 在评价时应考虑生产过程中节约出的能源费用、少交纳的污染环境税费以及产品回收再循环利用时减少了二次生产原材料的购置费, 将这些因素纳入财务评价指标, 能更直接地表明低碳企业财务改善情况。
(二) 改短期收益评价为长期收益评价。
相比短期利益, 企业更应注重长期收益, 并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点考核指标。企业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 为了克服非绿色环保因素, 前期研发过程中可能需要投入比传统经济更多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除了政策扶持资金, 企业自身的投资也较大, 而后续生产中只需较少投入, 就可以保持稳定的经济收益, 持续赢利能力强。从长期来看, 企业长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将弥补包括前期研发投入在内的生产成本, 对国家、企业、个人都是收益大于支出。而短期收益评价更容易使企业重视短期利益, 表现为资源使用上浪费严重, 较少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能耗及其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虽然短期有利可图, 但其产品和市场没有可持续性, 长期的财务状况会变差。
(三) 改单纯考虑经济指标的评价为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评价。
低碳经济除了直接依赖物质资本的配置外, 还必须依赖人力资源资本、社会资本、生态资本的优化配置。企业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产出系统, 也是生态影响产出系统和社会影响产出系统。低碳经济所生产的产品污染少, 为国家、个人节约了大量能源, 因此在对其进行财务评价时除了将具体的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在内, 还要考虑其社会效益折合成可计算的具体财务数据, 从地区、国家范围内, 考察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对能源节约、洁净环境所做的贡献, 并用一定方法换算出因低碳生产节省下来的煤炭、森林、汽油等资源价值。例如将传统经济市场环境下所耗能量费用折算为低碳经济节约的成本, 将国家投入的研发资金、税收减免、出让低碳技术和碳排放指标的收入计入产出。结合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的综合评价, 才能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低碳经济的财务状况。
三、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改善财务运行状况的措施
(一)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笔者认为, 应从国家层面通过低碳经济和非低碳经济差别化的政策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 使企业意识到低碳经济对提高资产收益的意义。通过制定规划, 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 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碳利用率。具体措施如: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将低碳技术研究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制定专项规划, 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 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 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指导指标。
(二) 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
通过推行碳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的办法, 利用税费杠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 发挥税费调控作用, 优化企业资本使用经济结构。如制定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和措施, 对低碳生产企业实行大幅度减免税费, 引导企业优化资源综合利用率, 使企业集中更多的资本用于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生产出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 促进企业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同时通过高税收强化对“三高”企业的打压限制作用, 让清洁能源更便宜, 让能耗大的企业经营起来成本更高, 使非低碳经济在资本收益上处于劣势, 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可持续性。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征收的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环境税, 强迫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刺激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最终达到增加企业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提高企业利润率的目的。
(三) 成立国家碳基金和碳交易市场。
政府和企业要加大节能投资, 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投入的手段。例如, 政府部门应引导扶持碳基金组织的建立。碳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提高生产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将碳基金分配给那些低耗能、低污染的企业, 帮助其解决清洁资源、产品研发中投资不足的问题, 促进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研究和高效节能产品的开发。此外, 国家还可以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做好碳交易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构建我国碳交易排放交易市场, 促进企业低碳技术研发热情和力度,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为企业低碳技术的转让和推广利用提供平台。如企业通过“碳交易”可以购买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 从低碳生产中获得长期经济收益, 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可以通过“碳交易”将企业自主研发的低碳技术、低碳商品和节约出来的碳排放指标出售给其他企业, 使企业改善资本投入效率, 及时有效地应用低碳技术, 促进企业获得长期收益。
(四) 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
碳足迹研究综述与展望 篇5
关键词:碳足迹,碳排放,碳标签,碳源,碳汇
目前, 超量碳排放已对自然系统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负面效应, 如何有效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政府公众及学者讨论的焦点。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碳排放机理、与经济或能源关系方面切入, 而碳足迹研究方法则从碳排放源头及过程分析另辟蹊径, 以其有效性及通用性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
一、文献筛选与统计测度
(一) 文献来源
本文以2014年12月31日为结点检索中外数据库, 其中, 外文数据来源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Springer Web数据库, 以“carbon footprint”和“carbon footprints”为关键词检索到1357篇文献;中文数据来源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 以“碳足迹”为主题检索到1368篇文献, 年文献数如表1。
(二) 文献测度
为了精炼当前国内外碳足迹研究核心问题, 采用共词聚类法, 借助聚类算法挖掘数据, 选取了国内外高校碳足迹研究专家22人, 通过指定中心源聚类方法进一步整理数据库、完善数据空间固定数目代表点、控制词频主题分类度。借助专家意见法, 修正了共词聚类分析过程的干扰因素, 最终提炼了碳足迹文献题目的14个邻接词, 归入4个一级研究主题。
在此基础上, 借助h-b指数法进一步描述文献集, 最终研究主题及指数见表2。当m≥1.5、h-b>15时, 表明该主题有大量相关研究及文献引用, 是研究热点或关键点, 具体包括概念内涵、PAS标准、ISO标准、过程分析法、投入产出发、产品尺度、地市尺度、国家尺度。当1≤m<1.5、10≤h-b≤15时, 表明该主题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文献引用增长相对较慢, 属于较热研究主题, 包括IPCC标准、家庭尺度、组织企业尺度和区域尺度。当m<1、h-b<10时, 表明该主题研究现已不是研究热点, 或刚处于研究起始阶段, 包括GHG标准和个人研究尺度。
二、文献综述
(一) 概念内涵
Pandey等[1]认为, 碳足迹概念起源于1996年Wack提出的生态足迹。目前学术界对于碳足迹的概念内涵研究虽多, 但尚未形成共识, 主流观点有三种。一是认为碳足迹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CO2排放量[1];二是定义碳足迹是衡量产品在原料获取、生产、分销、使用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CO2及其他温室气体的CO2转化量[2];三是认为碳足迹概念的重点在于, 以直接和间接CO2转化量为标准计量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3]。
由上可见, 碳足迹概念最初由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经由灰色文献提出, 后经学术界介入讨论日渐规范, 但仍在衡量温室气体种类、度量基本单位和界定系统边界等方面存在争议。
(二) 评估准则
由于碳足迹的概念内涵尚未有权威统一的定义, 评估准则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应用相对广泛的是英国标准协会和环境事务部共同发布的PAS系列准则, 确立了产品、企业、行业和城市等各层次碳排放准则[4]。以PAS标准为参考, 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制定了服务于产品和企业的ISO14044, ISO14064、ISO14065和ISO14067系列准则[5]。自2006年起,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分别制定了IPCC2006和IPCC2013, 为国家层面的碳源和碳汇估算设置标准[6]。
2011年, 世界资源研究院针对产品和跨国企业组织推出了GHG Protocol。此外, 各国也纷纷出台了自有评估准则, 如日本的TSQ 0010和PCR JAN, 法国的PCR FRA, 美国的U.S.LCI[6]。此外, 德国、韩国、泰国等国也在准备推出碳足迹评估准则;中国现在主要采用基于ISO14044准则。
(三) 计算方法
现有碳足迹计算方法主要源自生命周期评价原理, 大致可以分为过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两大类。
最为典型的碳足迹过程分析法由英国Carbon Trust机构提出[7]。首先通过基本流程图详细描述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原料, 再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碳足迹计算系统边界, 收集边界内活动、原料和碳排放因子的原始及次级数据, 建立全质量平衡方程计算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碳足迹, 最后复核优化。王晓莉等[8]运用该方法对白酒及塑料瓶等进行了研究。过程分析法应用较广,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由于海量数据而导致的精确性问题;二是基本流程图的覆盖面不够全面;三是在划定计算系统边界产生的主观性, 可能切断客观连续的生命流程, 导致一定程度的截断误差;四是过程分析法对于国家产业等系统边界不明显的中宏观实体研究较为困难。
而投入产出法则可以较好开展碳足迹的中、宏观研究。此方法综合经济学投入产出模型和生命周期评价法, 以经济主体的整体活动为系统边界,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环境投入产出表, 描述经济主体活动直接和间接碳足迹, 且数据多只要求为次级数据, 有效降低了工作量。Dormer等[9]运用该方法对美国和英国的城市或产业进行了研究。但该方法评测数据主要来源为平均碳排放数据, 且系统边界不可分割, 使其无法通过分部描述环节碳足迹进行有效的微观研究。此外, 方法计算模型基础默认同价值量的主体具有同样的碳足迹, 而现实中同价值量的经济主体生命周期碳足迹并非完全相同, 极易产生计算误差。
(四) 研究尺度
1. 产品尺度。
产品碳足迹测度研究主要采用生命周期法, Akbari和Heller[10]分别测度了塑料、蜂蜜等产品的碳足迹。在实际运用中, 英国、日本等国纷纷推出减量相对值碳标签, 截止2015年3月, 全球已经有2700多种产品采用了碳标签。
2. 个人尺度。
2007年, 英国环境食品农村事务部成为最早为公众提供个人尺度测算碳足迹工具的部门, 其后美国伯克利大学、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纷纷推出计算器, 用以描述个人吃穿住行用的碳足迹[11]。
3. 家庭尺度。
侯彩霞等[12]构建MRIO模型纵横向分析了中国、美国等国家庭的显隐性碳足迹, 并解析了影响因素。
4. 组织尺度。
Messagie等[13]描述了钢铁、电力等企业, 学校、医院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碳足迹;杨传明等[14]进一步研究了电子企业的供应链碳足迹。
5. 地市尺度。
Kevin等[15]学者设计EEIO、CLCA等模型换算奥斯陆、北京和纽约等城市的碳足迹, 解析空间及生态压力分布, 给出规划建议。
6. 国家尺度。
周国富和宫丽丽[16]通过建立土地、能源等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的碳足迹进行了研究, 进而分析了起因。
7. 区域尺度。
Darby等[17]采用一阶差分四估算等策略, 构建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等评价模型, 分别计算比较了西欧和东亚的碳足迹。Rahel和Gabriel[18]比较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碳足迹。
三、碳足迹研究展望
由文献综述可知, 国内外对于碳足迹研究的分析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但仍存在改进及深入研究之处, 主要包括以下碳足迹概念内涵、计算方法及研究尺度三个方面。
(一) 概念内涵
针对碳足迹概念内涵的种种争议, 应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及外延。对于碳足迹的衡量范围, 可将CO2排放量定位为参考值1, 其他主要温室气体均可以此为标准度量全球变暖潜能值, 进而编制通用的区域排放因子表。就度量标准而言, 由于面积和质量双重运算更易产生不确定性, 故仅以CO2排放质量为标准相对合理。界定系统边界是计算碳足迹的关键环节, 可采用多层分析法, 核心层为由人类行为而引起的直接环节的直接碳排放, 第二层为直接环节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第三层为全生命周期的直接碳排放, 第四层为全生命周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
(二) 计算方法
现有碳足迹分析方法中, 过程法研究尺度较为准确, 但难以避免由系统边界划分产生的截断误差, 且不适于研究中、宏观主体, 而投入产出法则正相反。为此, 对于不适于两种方法研究的经济主体, 未来研究可将过程系统嵌入投入产出表, 运用生态应用系统及动力复杂适应系统思想划分碳足迹边界, 利用过程法分阶段评估, 使用可拓元等理论评估并控制清单数据及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结合投入产出法复核保证过程完整性。
(三) 研究尺度
碳足迹及其评价研究 篇6
关键词:碳足迹,碳会计,纵深扩展
碳会计是低碳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会计学分支学科,包括碳财务会计和碳管理会计。 碳财务会计主要对企业碳排放的财务影响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而碳管理会计则是通过分析碳排放产生的原因,加强碳管理,提高减排效益。 然而,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关于碳会计的研究滞缓表明, 碳会计已经成为会计研究者在探索会计前沿问题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世界性的难题。 制约碳会计研究的因素有很多, 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育不成熟、 碳排放权的本质认识不清等。 其中一个最基础问题是碳排放量的准确核算,以确保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 关于碳排放量的计量方法, 碳足迹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用于核算碳排放量的研究方法。由于碳足迹不仅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也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碳足迹的视角,通过分析碳足迹的本质、核算方法及其应用,探索其与碳会计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对我国碳会计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我国碳会计的发展。
一、 碳足迹对碳会计研究内容的拓展
什么是碳足迹? 众多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Guinéeet al. (2011) 认为, 碳足迹是指产品在生产和消费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 G.R.Cranston(2011)则提出碳足迹是某一特定行为的碳排放量。 国际标准组织(ISO)的观点是,碳足迹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企业碳足迹定义为“产品或活动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
根据碳足迹的定义可知, 碳足迹包括组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即核算边界不仅仅包括企业自身,还应该拓展至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 碳足迹的这一特征要求碳会计的研究边界应拓展至企业外部, 即从碳资源的投入、碳循环到碳增加值、碳排放的整个过程中。根据能源守恒定理,碳投入价值+碳循环价值=碳增加值+碳排放价值。
碳会计的内容也相应扩展,即碳财务会计应包括碳能源会计、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碳循环会计等;碳管理会计应包括碳排放量预测会计、碳经营决策会计、 碳排放量控制会计、碳绩效评价会计与碳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
二、 碳足迹核算方法的采用要求碳会计计量与报告的多样化
(一)碳足迹核算方法概述
对不同的核算对象、 从不同角度, 碳足迹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产品层次一般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估法(LCA);家庭则通过分析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弹性,明确家庭的消费结构从而确定其碳足迹情况;企业则依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编制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通过分析企业的直接排放、间接排放以及供应链排放情况来确认碳足迹,旨在确保清楚地反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外,英国碳信托和英国环境食品农业部门委托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于2008 年10 月发布了《公共可用规范(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PAS)2050———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 这是英国第一部强制性的、统一的产品和服务碳足迹测量标准。PAS 2050 标准的宗旨是帮助企业真正了解它们的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寻找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最终开发出碳足迹较小的新产品,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标准组织(ISO)借鉴PAS 2050,制定了ISO 14067, 旨在计算和报告企业的碳足迹。 日本在2009 年公告其碳足迹评价标准TSQ 0010,是关于产品碳足迹评估和标识的一般性原则规范。 此规范详细介绍了适用范围、引用标准以及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方法等。
(二)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对碳会计计量与报告的影响
1.碳足迹的核算要求碳会计采用多种计量单位。 碳足迹的核算主要是计量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量单位是克、公斤或吨等重量单位。因此,碳会计既要坚持传统的货币计量,又要采用碳会计领域特有的重量或体积等单位。
2.碳足迹的核算促进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样化。 碳足迹的准确核算对提高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碳足迹的准确核算将为我国碳排放权的准确分配提供数据基础, 从而保障了报表内碳交易成本与效益核算的可靠性;(2)碳足迹的验证和审计加强了表外披露的碳信息的相关可靠性。
三、碳足迹的应用为碳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一)碳足迹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碳足迹标准已在不少企业、行业中得到应用,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已有20 家英国企业约75 种商品应用PAS 2050 标准, 行业涵盖食品、家用电器、纺织、建筑材料等,甚至不乏电子银行这种新兴的产业( 如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公司)。德国于2008 年2 月针对私人消费品开展了产品的碳足迹评价试点项目,试点的产品包括食品、生活用品(洗涤剂、纸质品、床上用品)、电信和网络服务等。 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碳足迹核算标准,但已有少数企业借鉴国外的标准来进行碳足迹的测算。 2010 年3 月,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在中国推行的碳先锋试点项目,成为首家遵循国际领先的PAS2050 标准完成产品碳足迹测算的中国企业。
(二)碳足迹的应用为碳管理会计提供了实践基础
加强碳足迹管理,已成为低碳经济时代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碳足迹核算对企业加强内部的碳预测、决策与控制都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具体分析如下:(1)通过科学的碳足迹核算,企业首先可以清楚了解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的具体排放量。然后分析每一环节碳排放产生的原因,确定相应的减排量;最后制定出企业节能减排的碳资源管理规划;(2)以碳管理规划为基础, 企业: 一是从源头上进行生态设计,减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是制定绿色供应商选择标准, 采购低碳原材料;三是采用低碳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3)在控制环节,企业应重点监控大排放量环节,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启示
与传统会计不同的是,碳会计是以企业碳排放的财务影响为核算对象。 企业的碳排放对财务活动的影响方式以及产生的具体财务影响金额都依赖于碳排放量的准确核算。没有量化, 也就无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显然,碳足迹核算是碳会计研究和发展的基础,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 碳足迹核算越准确,碳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越科学。 因此,推进碳足迹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对碳会计的研究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ook,A.Emission rights:From costless activity to market operations.Accounting[J].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9,34(4).
[2]Guinée,J.B.,Heijungs,R.,Huppes,G.,Zamagni,A.,Masoni,P.,Buonamici,R.,Ekvall,T.,Rydberg,T.,Life cycle assessment:past,present,and future.Environ[J].Sci.Technical.2011,45(2).
[3]G.R.Cranston,G.P.Hammond.Carbon footprints in a bipolar,climate-constrained world[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2,16(3).
[4]WRI and WBCSD.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A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M].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and World Business Counci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4.
[5]BSI,PAS 2050-Assessing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M].The 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2008.
[6]冯相昭,赖晓涛,田春秀.关注低碳标准发展新动向——英国PAS 2050碳足迹标准[J].环境保护,2011,(3).
[7]王莹莹,徐先鹏等.国内外碳足迹评价研究概述[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2,(2).
【碳足迹及其评价研究】推荐阅读:
嵌入式碳足迹07-31
抹去你的碳足迹初二作文07-11
生态足迹导入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探讨07-30
并购理论及其评价05-21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06-16
草地资源及其评价05-26
足迹美文10-04
楷模足迹10-06
实践的足迹08-18
产业生态足迹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