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密的研究论文

2024-10-19

档案保密的研究论文(精选12篇)

档案保密的研究论文 篇1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 管理系统机构必须依据这样的目标进行设置。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如何实现档案信息在网络上的存储与传播, 并保障其安全, 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在保障档案信息网络高速高效的前提下, 大力开展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一、档案管理安全保密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工作是以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档案资源为对象, 以档案工作为依托, 以档案管理学最新理论为指导, 按照信息社会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和利用的现代化管理过程。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是必须的, 只有这样才能对档案管理进行充分的利用, 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当下的档案信息保密工作对于处于信息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讲, 也是其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这对于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安全体系的完善与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现实上的意义。档案记录国家或其服务机构的重要历史活动, 它与一般信息不同, 其内容对于国家机密与国家安全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军事、科技以及政治方面的内容, 必须着重保护, 一旦泄露被非法分子利用就会对国家及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与无法估计的损失。

二、现今在档案管理安全保密与信息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在档案管理方面缺乏标准与规范。

我国从事档案管理中的工作人员目前的现状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熟练的人, 信息化技术方面却比较薄弱;而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 对档案管理工作却知之甚少。具备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两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这一现状, 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基层档案管理部门。由于这类人才的缺乏, 导致档案查阅、管理、保密等方面存在不便和漏洞, 管理信息软件的运用技术普及率低, 更无法统一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标准, 即便有一定标准也无法做到全面推广, 只可以在某一部分或某一专业应用。但“无规矩不成方圆”, 不管是做什么工作, 都需要一整套完善的规范与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档案管理、案卷管理的信息化的进程受到了制约, 有关部门亟待出台相对较为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 开发兼容性较强、易于操作的相关软件, 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培训, 逐步完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二) 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档案是指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是领导决策的依据, 是对工作查考的凭证, 也是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可靠资料。档案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有机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为工作单位提供有关的资料管理服务。但现今的档案管理工作伴随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进步, 档案管理人员大都存在着服务意识以及保密观念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 是那些能获得直接经济利益且进展快速、见效早的工作往往更被人们重视, 如基础建设, 人们往往注重的是高楼大厦, 而对建设高楼大厦的一些资料如图纸、合同、各项政府批文等却淡然处之, 有关档案工作就容易被人们忽略。

不少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也较为陌生, 把管理文件的工作思路妄加于档案管理, 这就导致了其按照统一原则与办法管理档案的不可能性, 工作单位也会因此导致在资源充分开发及合理利用上的短板。

(三)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转变档案管理模式, 引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 对管理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 就是当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理念。目前, 我国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 甚至有的还是许多年前的水平, 给档案的阅档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然,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 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并且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种种的难题挫折, 不会一帆风顺。这方面表现突出的美国有一种类型为各地方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自行设立的档案管理机构, 它们形成了一种分散的、多元的、无中心的管理体制, 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协会来沟通和协作。

虽然我国在许多领域高度信息化, 但是由于档案的特殊性,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变还处于刚起步阶段, 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国外的相比较为落后, 尤其是基层组织的档案管理, 更是如此。而且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导致我国的档案管理软件与很多工作机构的工作性质不适配, 无法在档案管理中体现出来,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信息化在各工作单位的实行。

三、建议针对档案管理中的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档案安全保密工作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在进行陪训时, 应加强对保密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 并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使其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从而逐渐形成一支纪律严明、政治合格的档案管理队伍, 切实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培训, 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得到加强, 在加快信息化进程的同时, 逐步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 并努力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 以满足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 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意识。

相关机构应重视档案管理在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深刻了解其工作性质, 并在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方面, 对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加强部署, 对于利用信息网络偷取档案信息的行为要保证高度警惕, 做好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安全工作。同时加快自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在保证了其安全保密的前提上, 对其档案信息管理进行科学管理, 以达到对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目的。

(三) 加快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相关机构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忧患意识, 并对其行业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竞争中的规律予以把握, 加强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下对档案保密的规律性研究, 凭借档案管理技术与制度的创新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 并使自身的档案管理条件更加与国家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适配, 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落实, 不断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从而减少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难题, 提高我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四、结论

虽然一直以来档案管理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档案作为具有巨大价值的信息资源在当前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因此,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于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工作就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且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 也要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对档案管理中的有效途径与有效措施加强研究, 以达到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安全保密的最终目标。

摘要:信息化时代, 档案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尤其是在档案安全保密方面, 必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性措施, 拓展工作思路, 提高工作水平, 切实解决我国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档案管理,安全保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尹淑琴.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信息化档案管理[J].华章, 2012, (28) :302.

[2]辛影.浅析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及信息化档案管理[J].卷宗, 2014, (7) :93.

[3]刘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改进[J].黑龙江史志, 2014, (13) :152.

[4]任晓萍.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确保档案的安全[J].黑龙江史志, 2014, (20) :115.

[5]许志敏.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和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7) :174.

[6]吕瑞芬.档案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 2014, (6) :77-78.

档案保密的研究论文 篇2

摘 要:在高校工作体系中,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思路中,教学研究工作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档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强化高校档案的保密工作,对于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总体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分析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价值,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工作开展方式。

关键词:档案 档案管理 档案保密 高校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20-01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学校工作实践中不难看出,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总体工作效能,发挥档案信息收集与决策指导作用[1]。强化提升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标。随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档案管理保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强化高校档案保密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档案管理安全,发挥档案作用。

一、高校档案保密工作的价值分析

1.关系到档案的综合利用水平

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保密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校档案保密工作与档案利用存在直接关系。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保密工作与利用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种信息承载的载体与平台,档案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记录资料,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引,由于档案需要如实记录历史情况,其中就涉及很多机密内容,这也是要开展档案保密工作的原因。高校在档案利用过程中,要充分开展档案利用监督工作,做有效制止篡改和不当利用档案的内容,既要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同时更要保证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在高校档案保密管理过程中,要完善相关管控体系,实行有权限的查阅档案,对于查询档案人员要如实记录,实现“留痕化”处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2]。同时,高校档案保密管理工作不可以过于死板,要为充分利用档案留下空间,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载体作用。通过查询档案信息,可以为下一步工作决策提供指引,特别是人事档案内容,是高校决策的重要标准,同时由于具有重要性,保障档案安全也就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2.保障档案工作规范化运行

与一般档案保密工作不同,高校档案涉及到海量的学生个人信息,这是学生个人评价和记录的重要载体,做好档案保密与管理工作,对于规范高校档案工作总体水平,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目标是储存资料,与此同时,高校档案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查询和利用档案工作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学校工作目标,优化学校工作体系[3]。通过学校档案保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可以达到规范档案工作流程的目标。通过对高校档案的保密管理与利用,还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并且为学校教育研究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实现学校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二、档案保密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档案管理保密意识

在高校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意识不到强化档案保密管理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档案信息之间的流动不断加速,不同高校之间经常需要进行档案交流,虽然强化提升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保密意识较为薄弱,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原始,不做档案流动记录,档案管理存在保密性较差的问题。高质量的档案保密工作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4]。但是,如今许多学校由于自身管理上的问题或者出于其他各种原因,仍然存在不重视档案保密工作的情况。这些学校本身还未意识到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松散懈怠的情况。

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许多高校中,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保密的相关知识,不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过程中较为随意,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档案管理体系。长此以往,不仅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提升,还有可能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从全国范围来看,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保密与保密工作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5]。在开展高校档案保密管理过程中,很多高校不按照我国《档案法》与《保密法》要求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工作缺乏理论依据。不同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统筹规划。在具体开展保密工作过程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落实不到位,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惩处机制,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制约了高校档案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

3.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对于高校而言,日常工作的重点一般都在强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之上,档案保密工作并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所以,很多高校并不关注档案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模式改革更是无从谈起。众所周知,高质量的档案保密工作需要一定的先进管理设施来支撑,没有先进的管理设备,档案保密的整体水平很难有所提高。由于高校不重视日常的档案保密工作,所以档案管理和保密设备陈旧已经成为当前学校的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校档案保密的质量[6]。由于高校档案管理历史较早,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兴起,传统档案保密工作不能?c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接轨,导致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很多档案管理部门信息技术老旧,依然采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不仅档案管理安全性较差,无法达到保密目标,同时档案的利用效率也不够高。

三、提升高校档案保密工作水平的路径

1.强化档案保密工作体系

要想做好高校档案管理保密管理工作,首先要提升档案管理人的安全保密意识。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进行普法宣传,特别是对于《档案法》和《保密法》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法律宣传的方式,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此外,对于高校档案利用者,也应当进行档案保密管理知识的教育,明确档案使用责任。建立档案保密责任体系,从意识源头强化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规范化、有序化、法制化[7]。强化高校档案保密工作水平,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化构建,将档案保密与利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体系中,通过制度约束,有效提升高校档案保密管理与利用效率,通过构建一体化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规范化的监督与运作,可以促进档案的有效流动,促进档案的利用效率。

2.打造档案管理人才梯队

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人才对于提升高效档案保密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内,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相关课程,但是由于高校不重视档案工作,或者待遇相对较差,无法吸引档案管理人才,所以很多单位都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也不利于档案保密工作。因此,要强化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培训体系,打造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构建有梯次的档案人才队伍,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提升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工作水平,提升档案管理技能。另一方面,在档案人才引进方面,注重对档案人才保密等具体工作技能的考察,同时可以吸引复合型人才,为高校档案保密工作建设做好人才储备。此外,高校可以与软件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实际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软件,提升保密工作水平,提升?n案数字化开发建设的针对性和适配性,实现高校档案保密管理需求。

3.强化档案保密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工作开始与互联网新兴技术深度融合,高校档案保密工作同样不例外。要想提升档案保密工作水平,必须坚持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在开展档案保密工作中,坚持新档案全部电子化,老旧档案逐步电子化,最终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实现档案管理联网,实现档案流动和查阅的全过程监督,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强化档案保密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电子化加密交流,也可以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高校要构筑一体化平台,在硬件方面,要搭建基础性网络,打通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障碍与隔阂,提升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设,构筑更加完善的高校档案管理体系,提升档案管理的保密水平。从工作本质上来看,高校档案保密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要想提升数字资源系统的采集、归档与利用,必须提升档案信息处理效率,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空间。与此同时,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提高档案保密水平与利用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和高校治理体系下,档案保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档案保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档案利用效率,做好保密工作,对于保障高校档案工作安全与稳定,也具有至关重要意义。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档案管理人员要创新思维,转变管理方式,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档案保密管理与利用的水平。

参考文献

论档案工作中的保密 篇3

一、做好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一)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的,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二)提高绝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绝密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他们对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负有比一般工作人员更为重大的责任,因此,档案保密工作好与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绝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敏感性,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手续清楚,而且要防止储存在头脑中秘密的泄露。

加强绝密档案的日常管理。绝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工作,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绝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要及时抢救。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仅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保管人员要持之以恒,时刻警惕,防止档案的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

三、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档案浪费;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上述情况表明,档案部门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机密档案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地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对档案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决不可偏颇。

四、进一步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一成不变地看待档案的秘密性,无视其秘密性的时效和范围,是不对的;但如果缺乏保密观念,对涉密档案无视其秘密性,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也是错误的。因此,在开放档案为社会各界所利用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一)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开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档案的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对这项工作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初审,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标准,对开放期限内的档案逐件进行审查,初步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二是中审,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重点审查初审中没能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的部分档案,以确定其取舍。三是终审,由有关领导,根据初审和中审的情况,权衡利弊,进行综合分析、审查,最终决定与批准档案的开放与否。

(二)做好档案开放前的基础工作。开放档案,首先要做好档案开放的基础工作,即1、提高开放档案案卷的内在质量。利用原有基础,进行系统整理,达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楚、排列系统的要求。2、建立健全档号。要适应开放后检索与管理的要求。3、编制检索工具。一是基础性检索工具,如《开放档案目录》;二是骨干性检索工具,如《开放档案卡片目录》;三是文字叙述性检索工具,如《开放档案全宗介绍》、《全宗卷》等,使开放档案的检索工具逐步形成以骨干性检索工具为主,以基础性检索工具为辅,以叙述性检索工具为必要补充的检索工具体系,实现检索途径的多元化。4、准备好副本。对珍贵、重要的档案,应采取抄录、复印、照相等形式进行复制,搞好档案副本。

档案保密的研究论文 篇4

一、档案保密与公开机制的建立基础

1.法律基础。众所周知,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机制的建立、运行是有其法律基础的。从另一层面分析,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是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机制建立与运行的基础。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的法律基础一般是《档案法》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各高校制定的相关档案保密与公开制度。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档案法》具有普遍的性质,而各高校制定的相关保密与公开制度则具有特殊性。因为每一个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与其他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都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因此,如果要想解决好所有高校的档案信息及其管理问题,一部法律、法规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还需要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所管理的档案信息的内容及其特点制定更为详细的制度作为信息保密与公开操作的具体规范。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的法律基础主要解决档案信息的保密、解密、公开这三个最核心的问题。首先,根据这些法律的内容,确定哪些档案信息属于保密的范畴,然而再依据具体的规定确定相关信息的保密级别;其次,再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已经保密的档案信息进行梳理和处理,然后对那些已经属于解密范畴的档案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再次,对已经解密的档案信息进行公开操作。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合法公开的档案信息再进行如何公开的操作。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

2.档案信息基础。高校档案信息是其保密与公开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高校档案信息,那么解密也好,公开也罢,都无从谈起。因此,为了依法进行相关的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档案信息基础。所谓的档案信息基础就是指各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地收集相关的档案信息,及时地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地对需要保密与解密、解密与公开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类处理。

3.发展基础。高校档案信息的保密与公开还需要一定的发展基础,所谓的“发展基础”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作为科技、商业秘密需要进行保密,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已经失去保密价值的档案信息又需要进行解密处理,而解密处理的档案信息又需要及时地向社会公开,以便更多的人从中获益。因此,研究高校档案信息的保密与公开还需要结合一定的“发展基础”进行相关的分析。

二、档案保密与公开机制的基本构成

1.收集。高校档案信息的收集是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到高校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而且也会影响到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工作,可以说它是一切档案工作的基础。因此,每一个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保密性的档案信息,它的保密工作从档案的收集就应该开始了。可以这样说,高校档案信息的收集与保密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在高校档案信息的收集阶段里,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对档案信息密级的评估。高校档案信息来源于对各种相关信息的主动收集,而在收集之前应该对所要收集的档案信息的密级进行评估处理,对不同密级的档案信息不仅要有相应的收集制度对收集工作进行约束,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密级,确定档案信息收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密级较高的档案信息而言,在收集伊始就要根据相关的保密制度进行具体的操作。其次,对档案信息密级的分类汇集。高校档案信息的收集过程也是一个档案信息分类的过程。根据档案信息的不同密级, 分派不同的人员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并把收集的结果进行分类处理。这既有利于档案信息的保密,又利于对不同密级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再次,对档案信息保存方式的选择。高校档案信息的分类收集、分类管理还涉及高校档案信息的保存方式问题。对于不同的密级的档案信息,对于需要保密与公开处理的不同的信息需要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如以纸质为保存方式的档案信息有利于密级较高的档案信息;以电子形式保存的档案信息有利于进行公开处理的档案信息。因此,无论是保密的档案信息,还是公开的保密信息都会涉及档案信息的“收集”。

2.筛选。高校档案信息的筛选应该完成以下的工作:首先,筛选在高校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确定哪些信息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不需要收集。在需要收集的信息中,高校档案信息的管理者还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即由谁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收集这样档案信息。其次,筛选的另一个作用体现在对已收集的高校档案信息的管理中。特别是对那些应该解密处理的档案信息,更离不开筛选工作的参与。即在对那些已进行保密管理的档案信息进行筛选基础上,确定哪些档案信息是目前应该进行公开处理的信息。再次,筛选的工作还出现在公开处理的档案信息工作中。因为在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过程中还需要管理者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的范围,公开的程度进行分类处理。而无论是档案信息的公开范围的确定、公开程度的确定都离不开具体的筛选工作。因为,同样是档案信息的公开,每一种档案信息的公开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所有公开的档案信息都会有相同的公开范围和相同的公开程度。

3.保密。高校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它会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档案信息的密级分类。高校档案信息的密级分类是其保密工作的基础,对于不同密级的档案应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其次,档案信息的分类管理。所谓的分类管理,在高校档案的保密环节里应该具有如下的两层含义:首先,所谓的分类管理是针对不同密级的档案信息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于那些密级较高的档案信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该有更为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另一个层面上,所谓的分类管理还指对于所收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长期保密与短期保密的分类管理。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那些需要短期保密的档案信息到期后需要进行及时的公开处理,这也是高校档案信息保密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在未解密之前,哪怕在未解密的前一小时,那一个档案信息也还应该是进行保密管理的。

4.解密。解密是在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为档案信息的解密与保密一样都能为世人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档案信息的解密环节一般需要注意这样的问题:解密的依据和解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前者而言,解密的依据不仅是判定能否解密的基础,而且也是制定解密方法的关键。

5.公开。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机制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环节。在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的这一环节中,档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即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方法、公开范围、公开途径。在档案信息的公开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例如对于网络公开的方法而言,它不仅能使高校档案信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开,而且也能够使得公开的档案信息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在此,高校档案的管理者一定要明确一个这样的问题,所谓高校档案信息的公开应该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是每一条高校的档案信息都适合于对所有的人公开,都适合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广泛地传播。因为,只要是涉及档案信息的公开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思考。

三、档案保密与公开机制的运行评价

为了使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机制能够有效地运行,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评价制度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而且,这种评价结果可以修正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体系的组成及其相关内容。 可以这样说,评价的结果既是这种保密与公开机制在运行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基础,也是对目前高校档案的保密与公开机制进行整体更新的重要依据。所以,在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机制的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监督制度与惩罚措施。对于前者而言,它可以保证每一位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都能够自觉地遵守相关的工作制度,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对于后者而言,一定的惩罚措施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对相关的工作者起到警醒的作用,以防其他的工作人员重蹈覆辙,从而使高校档案信息的保密与公开工作受到不应有的影响。

总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实施,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工作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才能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高校档案信息与公开机制是每一位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者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虽然在此没有从微观的层面上对其保密与公开机制进行详细地阐释,但宏观层面的分析既能引起相关管理者的注意,又能为其思考这个机制的构成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解决高校档案信息保密和公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保密与公开机制。而对高校档案信息保密与公开机制的研究,既可以从宏观的层面对其进行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阐释,又可以结合具体的问题对运行机制某一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11档案保密制度 篇5

1、保管利用科与技术管理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模范遵守《保密法》,遵守党和国家的保密规定和机关保密制度。

2、秘密文件、档案资料,必须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文件柜内,并经常检查保管情况。

3、因工作需要借阅秘密文件要履行手续,妥善保管,及时退还。

4、上班时间临时外出要锁门,下班时间要清理桌面、关窗、锁门。

5、复印秘密文件必须经过请示,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并将复印件按原件要求管理。

6、各种秘密文件、资料要定期清理、归档和清退、销毁。严禁向废品收购部门出售内部文件。

7、档案工作人员外出递送秘密文件过程中,不准办理与递送文件无关的事。任何人严禁带有文件逛商店、下饭店、排队买东西和去娱乐场所。

8、每年在大的节日前要进行一次大检查,要养成保密的良好习惯,把保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模范执行保密规定的,要予以表扬,对失密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试论档案工作中的保密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保密性;对策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这一原则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1.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这是档案工作原则的核心内容,其含义一是档案事业由国家统一领导,各级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地区档案工作的领导;二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和同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对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三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对档案实体由各级档案机构分别集中统一管理。2.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3.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档案管理人员需认识到工作职责

1.正确认识档案数字化人员的职责。不坏、不丢、不散、不乱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档案保管人员要时刻警惕,防止档案的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

2.正确认识绝密档案的管理和保密认识。绝密档案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四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确保国家核心秘密的安全,必须管理好绝密档案。

(1)绝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绝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2)绝密档案应与非绝密档案分别保管。要设保险柜、保险锁、防盗器,从保管条件上确保绝密档案的安全;(3)绝密档案具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档案保密工作好与坏,数字化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

3.正确认识档案涉密情况的变化。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也是暂时的;大多数的,总的趋势是降密,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已失去了指导作用,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密级自然消除了。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所存档案涉密文件,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多数都是超期服役,应依据档案涉密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严防密级偏高或偏低,密期偏长或偏短。

三、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其保密性

1.部分单位与个人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很多领导及保管员对档案的管理和归档敷衍了事,自认为档案不过是走走样子,事过境迁的手抄本而已,没有太大用处,正是这种思想使各单位的档案保密性大大降低,甚至泄密,使单位蒙受重大损失,这是对档案不够了解和思想有误区的重要表现。

2.部分单位档案室的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个别单位未设有档案室,档案都是零零散散的寄存于各办公室或个人手中,这就给档案的保密性高低带来巨大挑战,极容易泄密。而有的单位即使设有档案室也不被重视,把档案室置于最不好的位置,或档案室内空间过于狭窄,这种情况对于档案多的单位就会带来存储空间不足,或由于屋内潮湿,不及时打理,造成档案杂乱,甚至虫蚀鼠咬使档案破损,使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大大降低。

3.管理档案的人员水平不高,不够专业。很多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为二线退休职工或新入职员工,这些档案保管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摸不到规律,这就使得在管理档案的流程中,如:收集、整理、归档、装订时造成收集不全面,整理不够分明,归档不够准确,装订不够细致从而使档案的保密性降低,而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够负责,甚至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入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其次一些归档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就更不用谈其保密程度了。

四、提高档案工作保密性的对策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档案工作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過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资源。

2.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代发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使其保密性措施加以完善,档案保密性达到合理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欣.试析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6期.

[2]庞延莉.浅谈保密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2年8期.

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篇7

一、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

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有的同志保密观念淡薄,认为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有密难保,科学技术无国界,应该“造福全人类”,发表论文时,毫不保留地论述科技成果关键技术内容;接待外单位参观时,将其高新成果的技术档案资料供他人阅览。有的同志认为,科技档案已经立卷归档,进了档案室,就如同进了保险柜,可以高枕无忧;有的同志图省事,不经过机要途径办理邮寄涉密档案材料或在他人借阅时不仔细查阅相关手续、对象等。所以,我们每位同志要从思想上重视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二、加强科技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 从源头抓起,实行“超前控制”。

即对档案收集工作从一开始就予以规范,在科研计划下达的同时,下达相关的归档计划,切实履行“五落实”,即落实归档单位、项目、建档负责人、文件材料、时间。在项目完成后,档案部门应主动与科技管理部门联系,直接参加项目验收、检查归档计划落实情况。凡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实行“超前控制”使科研项目的材料从开始之日起就纳入正常归档轨道,有效防止“先天不足”,保证科技档案齐全,避免了应归档材料失控而导致失、泄密的情况。

2. 档案库房管理。

科技档案库房是科技秘密的储藏重地,是保密要害部位,应设置专门库房,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行全方位封闭式管理。从保密的角度考虑,科技档案库房的设置不宜设在楼房底层,库房与阅览室应分开,库房的门窗配备“三铁”、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器等相应技术防范设施。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3. 科技档案应单独编制档案目录,单

独检索,建立科技档案统计台账和存放地点索引,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科技档案混装问题。同时,还应按规定在卷内目录上登记卷内文件的密级及保密期限,并在案卷封面上注明所划定的密级,在划定密级时要本着“案卷的密级宜高不宜低”的原则,以防由于密级不明确而泄密,并能对今后的解密提供方便。

4. 对到期档案的销毁工作不能大意。

要严格审批手续,登记造册,按规定监销,避免档案在最后一个工作环节中失、泄密。

三、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工作收集是前提,整理是手段,提供利用是最终目的。然而档案的提供利用过程也正是最不容易控制,最容易发生失、泄密的过程。因此,档案保密工作的重心必须放在提供利用环节上,确保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的有效控制,不发生人为的泄密事件。

1. 正确处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科技档案是档案馆中核心的材料,无论是保密还是利用,都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要高度重视。科技档案保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科技成果价值;片面地强调保密,就会失去保密工作的意义,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科技档案的利用,首先必须是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最终会给党和国家的利益、安全造成危害。保密与利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正确处理保守国家秘密与科技成果档案利用的关系,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做到既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又能做好保密工作,维护档案保密安全,确保党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使档案随时处于受控范围内。

2. 做好科技档案利用的监督工作。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一旦失去了有效的责任监控,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监督程序,是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制止并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档案保密不利的情形发生,以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监督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制度监督。档案部门和保密部门的责任取向不一致,档案部门注重科技成果档案的利用和管理,而保密部门注重的是科技档案在保密期限内是否确保绝对安全以及不发生失、泄密。档案利用的规章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借阅审批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规范。科技档案保密制度应依照档案工作程序来安排保密工作的程序,制定一个既能突出档案工作的特点,又能与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相衔接的档案保密制度,如在借阅审批制度中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相应的利用范围,规定相应的审批手续等等。只有切实做到制度化规范借阅等利用行为,并努力杜绝档案保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利用工作才能真正走向正轨。

(2)人员监督。首先,运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形式,实行工作责任的具体细化和分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级级相紧扣、层层负责任、事事抓落实。笔者所在的油田企业除成立油田保密委员会外,还在党政办公室设立保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保密工作。其次,提供利用首先要将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利用对象应该是科技项目的直接参与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明确告知:利用者必须承担保密义务,对违反规定的利用者,依法追究其责任。在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思想动机,加强利用过程中的监督,在利用者离去之前,应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及文件,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再次,企业保密委员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科技档案利用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利用范围、目的、效果等,及时堵塞失、泄密的漏洞,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秘密载体丢失、被窃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3)借阅监督。首先,任何单位和个人查阅科技档案必须出具有效的行政介绍信并说明查阅理由。科技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必须在档案室内阅览。这种方式既快捷、方便,又能提高利用率,减少繁琐的审批手续,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科技档案,便于档案的周转,保证科技档案的齐全完整,又可以维护科技档案的安全。其次,做好档案利用登记工作。登记本上对借阅人、借阅目的、所查档案的卷号、借阅数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收回档案时,必须当面清点、注销。再次,对科技成果档案利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档案馆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在利用者离开之前,应仔细检查被利用过的案卷内的有关材料,及时发现偷拍、涂改、撤换、抽取、损毁等违章情况。

四、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保密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篇8

1 档案库房的管理

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 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 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和最顶层, 库房门窗等应设置防盗网专门加固, 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办公室、阅文室分开;档案库房要按照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严格管理, 并指定专人负责, 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实践证明, 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2 档案密级的调整

2.1 加强涉密档案的科学管理。

在调密工作中我们发现, 过去经常把密和非密文件混合组卷、混合保管、混合提供, 造成了扩散机密的漏洞。对此, 可以采取分段治理的办法。以1991年贯彻国档发28号文件涉密档案解密划控工作为界, 对以前大量混订于卷内的密级文件可以原封不动, 但在今后一般查档中只提供所查内容, 不提供含涉密文件的原卷;外供卷时, 可采取与所查档案无关的涉密文件进行密封等措施。今后对密级文件特别是绝密文件应当采取单盒装保存, 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的文件材料混卷问题, 堵塞过去那种因混卷而在提供利用中造成机密扩散、涉密档案文件分散不集中、日后调密不便的弊端。同时, 要按立档单位档案中的文件密级编制目录或卡片, 建立涉密文件统计台帐和存放地点索引, 为科学的管理, 准确的掌握, 有效的保密, 及时的提供创造条件。

2.2 建立起法制的新秩序。

对涉密档案的变化调整, 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 还要着眼于长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以往关于档案保密的制度还不健全, 适应不了《保密法》的要求, 需要完善增加新的内容。为了适应涉密档案调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的需要, 应建立以下制度: (1) 建立划定密期制度, 以便届满自行解密; (2) 建立调密通知单制度, 对保密期间提前解密或发生升降变化的密级文件下发通知单告知档馆 (室) , 以便衔接工作, 及时掌握, 适时变动; (3) 建立涉密档案接收标准制度, 加强涉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2.3 贯彻落实《保密法》以及1991年国家保密局、档案局联合制

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精神, 在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大力协调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有关涉密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二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 齐心协力搞好档案涉密文件的清查鉴定。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 确定哪些档案能开放利用, 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 哪些不能提供利用, 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涉密档案建设奠定基础。

3 档案涉密情况的变化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 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基本变化包括:升密、降密、解密。其中升密是少数的, 是暂时的;大多数是降密, 直至解密。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 已失去了指导作用, 为此立档单位应废掉此类文件, 自然消除密级;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室所存档案涉密文件, 多数是超期, 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

4 进一步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4.1 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

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开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档案的开放和控制使用范围。对这项工作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初审, 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标准, 对开放期限内的档案逐件进行审查, 初步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二是中审, 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 重点审查初审中没能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的部分档案, 以确定其取舍。三是终审, 由有关领导, 根据初审和中审的情况, 权衡利弊, 进行综合分析、审查, 最终决定与批准档案的开放与否。

4.2 做好档案的解密工作。

保密档案是有等级的, 其划分等级是根据《保密法》规定, 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确定档案的密级, 就是为了让档案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档案。但是秘密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旦秘密保管期限届满, 便失去了它的保密价值, 为此我们就不能按原有的保密文件管理, 而应该按照公开文件进行管理。这就是档案保密的时效性。向社会各界开放的档案, 必须是到了一定时限的档案, 要开放, 必须先进行划密解密, 把未解密的列入控制使用的范围。过去, 许多档案馆 (室) , 对其所保管的注有密级的档案, 没有定期解密, 影响了档案的开放利用。对划密档案进行解密工作, 应当遵循保密法的有关规定, 即:“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 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16条) 这也就是说, 解密是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进行的。

4.3 做好档案开放前的基础工作。

档案保密的研究论文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档案资源的巨大社会价值日益为公众所认知, 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幅面均得以大大的提升。但在提供利用的同时, 也要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管理利用的关系。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 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 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 无限制地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因此, 对档案工作来说, 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 决不可偏颇。

一、做好档案开放审查鉴定工作

《档案法》规定: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即可向社会开放, 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类档案可随时向社会开放, 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如已形成30年仍不宜开放, 则可适当延期。另外, 部分档案是有密级的, 其划分等级是根据《保密法》规定, 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确定档案的密级, 就是为了让档案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档案。但是秘密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旦秘密保管期限届满, 便失去了它的保密价值, 为此不能按原有的保密文件管理, 而应该按照公开文件进行管理。因此, 一成不变地看待档案的秘密性, 无视其秘密性的时效和范围, 是不对的;但如果缺乏保密观念, 对涉密档案无视其秘密性, 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 也是错误的。因此, 在开放档案为社会各界所利用的同时, 应当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开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档案的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

二、强化档案利用监督工作

档案利用监督是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 从而做到既能利用档案, 又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具体说来, 档案利用监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1. 制度建设。

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 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 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 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 便于执行, 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 不断充实和完善。

2. 监督措施。

在利用工作中, 要根据不同的利用对象和目的, 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 加强重点监护。做好利用监督, 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 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以便及时查处, 挽回损失。

三、做好密级调整工作

1. 要遵循档案密级的发展规律。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 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而变化的。要贯彻落实《保密法》, 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有关涉密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二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 齐心协力搞好档案涉密文件的清查鉴定。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 确定哪些档案能开放利用、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哪些还不能提供利用。

2. 要建立起法制的新秩序。

对涉密档案的变化调整, 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 还要着眼于长远。建立划定密期制度, 以便届满自行解密;建立调密通知单制度, 对保密期间提前解密或发生升降变化的密级文件要下发通知单告知, 及时掌握, 适时变动;建立涉密档案接收标准制度, 加强涉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 要加强涉密档案的科学管理。

在调密工作中我们发现, 过去经常把秘密和非秘密文件混合组卷、混合保管、混合提供, 造成了扩散机密的漏洞。对此, 可以采取分段治理的办法。对以前大量混订在卷内的密级文件可以原封不动, 但在今后一般查档中只提供所查内容, 不提供含涉密文件的原卷。对密级文件特别是绝密文件应当单份盒装保存, 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的文件材料混卷问题。同时, 要按立档单位档案中的文件密级编制目录或卡片, 建立涉密文件统计台账和存放地点索引, 为科学地管理、准确地掌握、有效地保密、及时地提供创造条件, 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四、涉密档案人员管理

档案保密工作的好与坏,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首先, 领导要注重涉密档案人员管理工作, 加强制度管理, 建立人员的约束机制, 使其在日常工作中, 对绝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 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 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 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绝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 发现失密、泄密问题, 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确保绝密档案安全。其次,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 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 手续清楚, 还要防止秘密的泄露, 把保守国家秘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保密工作、提高档案利用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 使自身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鹏.人事档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科技信息, 2007.6

[2].林敏.浅析档案管理的优化.兰台世界, 2008.7

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的保密工作 篇10

关键词:企业档案利用,保管档案,保密工作

一、正确处理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档案保密与利用有着相互统一又存在一定的矛盾, 企业的管理层应当清楚地认识以下两点:1.档案的利用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直接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 要不然档案就只有遗留历史作用, 没有利用的实际价值。2.档案具有机密性, 档案一般都会详细记录企业产品资料及客户信息、合同等重要信息, 一旦被不良企业发现或窃取, 对于企业的损失无法估量, 严重时会退出这个业界的舞台。因此, 档案可以形容成企业生存的命脉。管理层应清楚档案存的价值, 并制定合理的机制进行利用, 避免档案丢失。以下举个例子说明:

某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待档案管理工作认为只是单一的整理和存放。由于受到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影响, 没能对档案进行利用, 没有发挥出一丝一毫的价值。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档案管理人员也不断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转变工作思路及工作职能, 积极进行档案利用, 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同时完善保密制度, 为管理层的决策进行服务, 另外在企业进行专利注册、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档案资料。该企业在转变思想观念后, 档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为企业创造了近千万元的经济利益。

二、保管档案时如何做好保密工作

(一) 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手续办理调阅、移出和销毁档案等工作。调阅档案必须经过指定审批领导人, 不允许其他人擅自调阅, 使用者必须认真履行登记、签字等相关手续。档案调阅结束时, 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清点检查, 如有泄密问题, 必须查明原因, 及时补救。

(二) 做好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档案库管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存放档案库房的设置合理性。这个是确保档案保密的重点之一。企业应当对档案存放的库房建设设置统一规定, 即库房建设要保持独立。如不具备相应条件, 应该将档案库房附设在办公楼内。要注意档案库房设置的合理性。通常办公楼最底层保密性欠佳, 因此不宜设置档案库房;为确保档案安全, 应该将档案库房与办公室和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必须加固门窗以防盗窃。应设立专人来管理档案库房, 严禁无关人员入内。管理人员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库房管理越科学, 档案保密工作才能做得越好, 档案安全才越加有保证, 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社会职能。

(三) 做好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立足当前的实际工作, 着眼长远, 合理调整涉密档案的密级变化。以往档案保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不能完全适应《保密法》要求, 必须加入新内容以使其更加完善。应建立并健全以下三个制度, 以适应涉密档案调密工作的制度化、正规化。一是为满足届满自行解密档案的需求, 要建立健全密期制度。二是为便于档案密级的衔接工作, 及时掌握, 适时变动, 要建立健全密级调整通知单制度, 将根据相关规定提前解密或密级发生升降变化的档案, 要向档案馆 (室) 下发通知单, 并贯彻实施。三是为加强涉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要建立健全涉密档案接收标准制度, 切实保守档案秘密。

相关部门应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前提下, 着重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以贯彻落实《保密法》《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和其他法规:一是主动地接受保密部门监督指导, 做好调密工作, 搞好清查鉴定涉密档案文件。要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 分清能开放利用、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利用和不能利用的档案, 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涉密档案建设奠定基础, 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严格贯彻执行解密划控时间、保密规范和涉密内容的标准规范,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充分体现法律的严肃性。

三、利用档案时做好保密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 正确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档案利用与保密是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对立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正确处理保密和档案信息公开的关系, 即在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使档案得到有效充分地利用。但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是存在问题的, 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对这一对辩证统一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 他们通常只重视其一, 而忽视另一方。在档案保密工作方面, 目前的管理人员的认识是十分充分的, 他们基本都能做到尽心尽职, 但涉及档案利用工作时, 则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档案利用的重要性, 不懂得档案及其所承载信息的重要价值, 甚至有些领导对此问题的重视也是不够的。因而, 目前档案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不少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束之高阁, 与废纸无异, 不仅过度浪费档案及其信息, 还严重限制了档案作用的发挥。

基于以上分析, 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更新管理理念, 在严格档案保密的同时, 要转变工作职能, 充分发挥档案服务领导决策的价值。对于机密档案的保密, 要视情况而定, 保密并没有绝对保密, 往往是在一定时间、地点、范围的保密, 因此, 只要不超出限制, 就应该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否则就丧失了保密的意义。所以档案保密与利用不可偏颇, 两项工作均很重要, 否则会给国家或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二) 做好利用档案的监督工作。档案的监督工作在于建立起健全的机制, 防止档案的利用与保密的冲突, 比如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 (印) 制度等。各项制度必须文字简明, 便于实施, 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充实和完善。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利用人员的不同利用范围, 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 档案利用工作的提供做到有章可循, 有章可依;在此过程中, 必须保证档案文件的完整性, 确保不失密、不泄密。

进一步完善监督措施。在档案利用过程中, 管理人员务须做好监督工作, 不仅要多观察多问, 还要多动手动脑。要通过仔细观察, 掌握档案利用者的心理和思想动机;要多与档案利用者进行沟通交谈, 抓住机会, 多多宣传档案利用的管理制度, 并充分了解档案利用者的目的的动机;要多动手查看被利用档案的情况并判断利用效果, 案卷利用后要勤于检查, 积极全面贯彻档案利用制度;及时查处发现的各种问题, 利用登记簿的备注说明部分进行记录。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较为严重损毁档案的违法行为, 以便及时查处,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束语

总之, 保密工作是档案保管和利用时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保证安全保管和利用档案过程中的必要手段, 两者之间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加强日常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做好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做好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 是保管档案时做好保密工作的具体做法。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进一步完善监督措施做好档案利用中的监督工作, 是利用档案时做好保密工作的具体做法。

参考文献

[1]毕丽萍.档案资料的复制与保密[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6) :82.

[2]尹敬波.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J].才智, 2011 (17) :351.

浅谈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 篇11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2.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入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其次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

3.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

对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个别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有的管档单位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1.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档案工作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资源。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3.改进和完善档案功能,使其记录内容全面、客观、动态

对档案的功能应进行重新定位:一是对档案的原有重要部分应该予以保留;二是档案的内涵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以便使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适合单位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4.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5.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的好坏是衡量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尺度,发挥好档案信息資源的作用,使其充分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试论档案工作中的保密 篇12

1 做好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1 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 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 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 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应注意的是, 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的, 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 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 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 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 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 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

1.2 绝密档案的管理和保密

绝密档案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 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 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成败, 关系到四化建设的进程。因此, 为确保国家核心秘密的安全, 必须管理好绝密档案。

1.2.1 绝密档案应与非绝密档案分别保管。

要设保险柜、保险锁、防盗器, 从保管条件上确保绝密档案的安全。

1.2.2 提高绝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绝密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 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所以档案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 都应做到守口如瓶, 万无一失, 把保守国家秘密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1.2.3 加强绝密档案的日常管理。

绝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 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 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 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绝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 发现失密、泄密问题, 应及时查明原因, 进行补救。

1.3 做好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

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 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 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 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 如被泄露, 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来确定的, 它表示该国家秘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 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 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

1.4 档案涉密情况的变化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 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 也是暂时的;大多数的, 总的趋势是降密, 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 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 已失去了指导作用, 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 密级自然消除了;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 (室) 所存档案涉密文件, 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 多数都是超期服役, 因此应依据档案涉密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 严防密级偏高或偏低, 密期偏长或偏短。

2 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2.1 做好档案利用中的监督工作

档案利用监督是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 从而做到既能利用档案, 又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具体说来, 档案利用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2.1.1 制度建设。

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 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 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 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 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 便于执行, 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 不断充实和完善。

2.1.2 队伍建设。

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 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 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 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二是业务素质, 要具备专业知识, 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 熟悉档案法规;三是文化素质, 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 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此外, 还要有敏锐的工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善于做利用者的工作, 能独立处理利用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2.1.3 监督措施。在利用中, 要根据不同的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 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 加强重点监护。

2.2 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日常工作中, 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档案保密, 工作尽心尽职, 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 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 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 造成档案浪费;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 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上述情况表明, 档案部门改变传统的观念, 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 切实完善工作职能, 为领导决策服务势在必行。机密档案应该保密, 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 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 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 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 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 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 对档案工作来说, 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 决不可偏颇。

2.3 进一步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一成不变地看待档案的秘密性, 无视其秘密性的时效和范围, 是不对的;但如果缺乏保密观念, 对涉密档案无视其秘密性, 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 也是错误的。因此, 在开放档案为社会各界所利用的同时, 应当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2.3.1 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

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开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档案的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对这项工作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初审, 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标准, 对开放期限内的档案逐件进行审查, 初步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二是中审, 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 重点审查初审中没能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的部分档案, 以确定其取舍。三是终审, 由有关领导, 根据初审和中审的情况, 权衡利弊, 进行综合分析、审查, 最终决定与批准档案的开放与否。

2.3.2 做好档案开放前的基础工作。

开放档案首先要做好档案开放的基础工作, 即:a.提高开放档案案卷的内在质量。利用原有基础, 进行系统整理, 达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楚、排列系统的要求。b.建立健全档号。要适应开放后检索与管理的要求。c.编制检索工具。一是基础性检索工具, 如《开放档案目录》;二是骨干性检索工具, 如《开放档案卡片目录》;三是文字叙述性检索工具, 如《开放档案全宗介绍》、《全宗卷》等, 使开放档案的检索工具逐步形成以骨干性检索工具为主, 以基础性检索工具为辅, 以叙述性检索工具为必要补充的检索工具体系, 实现检索途径的多元化。d.准备好副本。对珍贵、重要的档案, 应采取抄录、复印、照相等形式进行复制, 搞好档案副本。

上述是笔者在档案保密方面的一点粗浅认识, 作为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产物, 档案所具有的原始真实凭证作用及其权威性是现实客观存在的, 同时它又具有“今世赖以知古、后世赖以知今”的巨大参考作用。利用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保守国家机密, 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安全, 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既是光荣的, 更是艰巨的。在切实完善工作职能, 使档案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的同时, 更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确保国家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档案保密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迎难而上,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既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又能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 本文将对此从档案保管人员职责, 档案保管利用过程和档案开放过程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上一篇:启示和对策下一篇:电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