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

2024-08-21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精选12篇)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 篇1

最近拜读了《拿什么调动学生———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一书, 我感觉收获颇多。书中讲述了课堂成功的关键是情绪管理。情绪是人类的基本特性之一, 它有好坏之分, 好的情绪可以催人向上, 坏的情绪可以使人陷入困境无法自拔。作为教师, 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必须学会驾驭情绪, 管理情绪, 否则将无法完成教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而且影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心灵的塑造、人格的培养。我想课堂中情绪管理如此重要, 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情绪呢, 这可以说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探究的一个问题。然而, 我认为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的情绪, 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即教师本身就要具有激情,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课堂教学工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也曾说过:“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 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 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可见, 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激情是一种高昂的情绪, 也是一种炽热的感情。它是教育的渴望。没有激情, 课堂就会平平淡淡。有了激情, 学生的情绪会受到感染, 身心感到振奋;有了激情, 课堂才会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有了激情, 课堂教学中才会不断迸溅出探究的火花;有了激情, 教学活动才会生动形象, 富有情感, 课堂才会学生刻骨铭心。

书中说“语文教学与情感是水乳交融的关系, 只有关注语文教学的情感, 才能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的确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认识活动, 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材是有一篇篇的文章组成的, 无论是何种文体的文章, 它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 饱含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即使以逻辑推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明文、议论文。如同朱光潜先生说的:“我很相信说理文, 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 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 也同样蕴含着一定程度的感情色彩。例如鲁迅先生写的《拿来主义》, 因此文章不是无情物, 而且师生是有情人, 怀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课堂中的文章情、师生情、学生情, 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教学中, 只有这“三情”的交融, 和谐统一, 才能弹奏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因此, 我们应该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语文教师将情感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 用自身的激情去感染、激励学生, 用情感拨动学生心灵之弦, 以情动人, 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 受到教育。总之, 教师重视语文课的情感因素和自身饱满的激情, 利用情感控制课堂秩序, 以情动情, 师生灵犀互通,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 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 得到人生的受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的兴趣, 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此, 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 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 应该从自身出发, 让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 使其双方之间产生共鸣, 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 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 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 教师不仅对学生有主导作用, 更有情感的感染作用, 教师必须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教授曾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 教师一旦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勃勃生机, 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需要创造语文的激情课堂, 点燃教师的激情, 用激情的火花燃烧学生的心灵, 培养富有激情的人才, 从而在课堂上必将闪烁火花, 形成情感效应,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 篇2

生活需要激情,就像花朵需要露水。试问没有被滋润过的花朵又哪会有一世界的精彩?拒绝激情的花朵,只会有一花一碎裂的结果。在我眼里,激情是平静的湖影中万颗流星一起陨落的悸动,是优雅的舞池里红舞鞋节奏不一的跳动,是丝织的长裙上蓝色花朵不觉洒泪的感动!

所以我从不相信没有激情的写者会变会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记得韩寒有这样说过:“赛车需要宁静,写作需要激情。”当你面对一张洁白的稿纸时,我想它不可能让你心潮澎湃吧!那么在千千万万本书刊里,作家们表现出的痴狂,不吐不快的激情源自哪里?――生活。

因为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李白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爽;因为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曹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奔放;因为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毛泽东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疏狂;因为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席慕蓉有“属于我的生活如此美丽,怎能教我不充满诗意”的坦荡;因为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张爱玲有言“在你的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是何等多情的女子啊!

其实不管是柔情的琼瑶还是痴情的三毛,她们都有一颗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心。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摄人的矢志不渝和那么动人的撒哈拉爱情?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小心翼翼地规矩自己的言行,收敛自己的不羁,却忘了给生活施舍一点激情。给生活的花园浇灌些许激情,说不定会开出火红的雪莲;给生活的夜曲添上一份激情,说不定会出现月光下的向日葵;给生活的织锦绣上一抹激情,说不定鱼与飞鸟不再有距离……

英语课堂需要更多的激情 篇3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

常言说得好“改变不了环境,你就要学会适应环境;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由于计较的少。”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就是要有平常心,就是要不计较名利得失,工资低,可以和更低的去比,工作累,可以和更累的比。作为一名教师,想一想当您为一位学习较差的学生讲题时,他感激的眼神,想一想那些调皮学生的众多闪光点,您还会生气吗?我认为教师只要一走上讲台,那么他的眼中只有学生,就要以最大的热情去上好课。

二、教师要有点燃创新火花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能自始至终参与在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中,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享受参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增强学好英语的兴趣与信心。同时,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自己不同的想法。当学生进入自由的、充满情感的学习状态时,就会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其语感、想象、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理解与感悟的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

三、教师要自信

教师自信,学生就会自信。教师的自信来自哪里呢?当然是渊博的学识,以及各种综合能力。所以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学习。自信能让自己微笑如花,自信会催生饱满的精力,自信会带来更多的冲劲,自信会挥洒更多的才智,因为自信心中才充满阳光,因为自信才会对工作十分的投入,因而才能培养有自信的学生。今天的这节课因为我非常自信,进而带动我的学生更自信,尽管有许多听课的老师,但他们一点也不紧张,表现得十分出色。

四、要做教育的享受者

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就不会看作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就不会看做是蠕动着躯壳、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就会追求快乐的教育,就会享受教育的快乐!会享受教育就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就会呵护孩子的情感,就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老师关注的目光才会在孩子的心灵升起灿烂的太阳!

总之,激情使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的激情,我们教师在平日的备课中要对原有材料再创造,精心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充满激情与快乐。可以采取开放式和自主式教学模式,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参与语言活动。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责任感,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高职高专的语文课堂同样需要激情 篇4

近日, 我连续听了几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之前, 据我了解, 几位老师的教学功底不可谓不深厚, 知识储备不可谓不扎实, 但他们在讲课时表现得有气无力, 声音偏小, 课堂毫无生气, 学生沉默不语, 回答问题也非老师点名之后才勉强回答。再看学生坐姿极为不好, 用趴在桌子上也毫无过分。甚至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玩手机, 毫不理会教师的讲课, 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做手工, 整个课堂上, 大多数学生都不在状态。再看老师也是套用要求本科生的标准要求高职生。大多数教师采取“满堂 灌”、“一言堂”的形式讲授, 很少与学生互动, 一直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听到的也只是书本上的东西, 完全没有新意, 这就造成了“你说我睡”的课堂现象。

面对这样的课堂, 我陷入了深思, 难道高职高专的课堂就不需要激情了吗? 不需要笑声了吗? 不需要掌声、微笑、鼓励和表扬了吗? 不, 高职高专的课堂更需要激情。高职高专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生活应该充满活力与生气。

有的老师一味地抱怨学生底子不好、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低, 还有说学生学习态度不好、行为习惯不好, 更有甚者说学生的家长素质低, 总之, 好像是学生的不好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换言之, 老师在课堂上就像指挥家或是导演, 一节课上得生动、活跃与否, 关键就在于老师的“导”。课堂氛围不活跃, 学生反应不积极, 不是老师的原因吗? 我们应老老实实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教师只有用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 才能点燃学生旺盛的生命之火;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 才可能唤醒学生充沛的生命激情;教师只有以自己远大的生命理想, 才可能培植出学生远大而辉煌的生命理想。

马克思说, 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 激情就在。激情, 是对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追求。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就说过激情是“诗的粮食, 诗的薪火”。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 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也同样说:“想要教好的教师,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曾有位教育家说过:每个干练的教师, 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 犹如琴师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的琴弦, 刺激之, 安慰之, 兴奋之, 鼓励之。一位外国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人的激情、心境、 热情等。课堂教学只有熔铸教师丰富的情感, 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氛围中, 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学生的心海里掀起情感的波涛, 引发共鸣。一堂课有了激情, 教学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 学生的生命将因此而亮丽。

激情的本义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 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 常能开发巨大潜力。

教师因具有特殊的教育职业性质特点, 需要以自己的情感影响与感染学生, 因而老师应满怀激情地走进课堂。课堂上教师的激情会吸引学生、召唤学生、感染学生。老师的激情往 往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好奇好动的特征, 自然决定了他们会激情涌动。课堂上教师的激情会吸引、召唤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激情是对教师的肯定、欣赏, 教师的激情会因此而升腾, 教师会因激情而魅力四射, 学生会因激情而生机盎然, 课堂会因激情而流光溢彩。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助理的彭思毛教授当年在给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教师作题为《远程教学与教学管理摭谈》的专题讲座时很有感慨地说:“有的教师教了多年, 授课气氛还是那样的沉闷。若教师讲课不能引起学生共鸣, 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因为一切艺术都应倾注情感, 讲课一定要激动, 要制造高潮, 这表明你对所讲的内容很信仰, 很有感情, 是有感而发, 而非无病呻吟。”

那么, 教师的激情来自哪里呢? 我认为教师的激情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激情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升。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让读书成为我们必需的生活。“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出口成章, 用词丰富, 旁征博引, 妙语连珠, 收放自如, 则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 这样的课堂氛围能不热烈吗? 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找时间读书, 让书籍成语文教师的精神伴侣。只有这样, 才能让课堂变成自己的舞台, 在自己的旁征博引下学生自然会燃起激情。

教师的激情来自于对学生无私的爱与责任心。老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全身心地爱他们。同时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不能要求他们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只有这种无私的真诚的爱和责任感, 才能产生教学激情。有了真诚的爱, 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爱与责任心是语文教师产生激情的源泉。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和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对学生的爱, 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 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 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

教师的激情还源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并恰当地将之表达出来。它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感情抑扬起伏, 举手投足, 恰到好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使教师感受到知识的伟大力量和将这种力量与智慧传递给学生, 从而达到师生共同畅游知识海洋的境界。赞可夫说:“儿童感到有兴趣的问题往往超出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范围, 但教师不要拒绝这类问题, 当然, 学生无力解决的事情除外。开展交谈可使知识深化, 可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考, 可对科学的巨大力量提高信念, 可增强不断前进, 不断加深认识的意向。”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 篇5

读书时候是个愤青,经常写一些文章评判批评在自己认识中的一些不好的东西.而且经常是乐此不疲.进入社会后,现实让曾经的空谈空想显得天真甚至无知,务实的工作也逐渐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很多无关自己,自己也无法改变的东西.脚踏实地的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让我逐渐变的务实起来,但是虽然务实起来,理想和激情依然没有被现实的冲洗掉,反而有了现实基础,理想和激情变的更实在跟靠谱了.

其实在个人站长经历中,这样的感受也一直存在.但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和网站上线后往往会天马行空,想很多美好的未来.有的时候这种空想还会让自己飘飘然起来,不可一世,目空一切起来.更别谈务实去打基础做实事了,经历过失败的教训越发觉得,做个人站长,不仅仅要有理想,更需要务实的精神去实践,去打基础.

当有了一个想法之后,要做的应该是去具体的策划、考虑每个细节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另外策划完了后就是具体的去搭建网站,网站的界面、功能以及用户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内容维护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不仅要保持每天的更新和内容的创新质量,还需要让内容正在符合用户的需求.

网站的互动性以及用户黏性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个一天两天的事情,并且需要不断的改进.网站的推广营销,软文、电邮、QQ、线下以及其他各类宣传推广营销手段.不懈怠,务实去做每一个小事情,每天多写几篇软文,多发几篇有质量的文章,多与网站上的用户交流几次,时间的累计,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网站已经脱胎换骨了.

厚诚集智 成长无限 www.51hlht.com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 篇6

有人说,成长是在不断地摔跟头,摔倒了爬起来,那是成长;摔倒了爬不起来那就是灾难。诚然,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路坦途,总有跋山涉水、困于荆棘之中的时候,坎坷之中,我们是选择毅然坚持,还是颓然放弃?两种不同的选择造就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我们都会摔倒,毅然坚持让我们摔倒了重新爬起;颓然放弃让我们永远地躺在原地。

生活的经历让我们知道,摔倒7应该爬起来。那如何爬起,想要做到重新出发,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怎样的准备功课?

也许我们每天夜晚最应该做的反省是:明天我要去往何方?

也许我们每天早晨最应该做的决定就是:上路,然后迈步前行。

只是上路时别忘了揣好梦想。

梦想,是飘浮在心头的一缕美丽的诱惑,它使平凡的你再也不能容忍往日的庸俗与无聊,蓦然间领悟到了日子应该有的诗意和挥洒诗意的抉择。

给自己树立一个梦想,确定前方的目标离自己有多远;让自己在每一个过程中都保持一份积极的信念,提醒自己坦然地面对困难;为自己营造永不松懈的激情,警世自己只有跳动的脚步才能舞蹈出美丽;给自己制定一个既不好高骛远又不鼠目寸光的规划,让明天的成绩在期盼中到来。

成长需要梦想。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梦想?你也许不能立刻回答上来,也许这个问题你还没有认真地去思考,那幺,现在就将心情沉静,仔细而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吧。

花朵渴盼春天的信息,果实渴盼秋天的爱幕,沙漠渴盼流彩的绿洲,草原渴盼翱翔的雄鹰。一个又一个的渴盼化为梦想的力量,编织出一条人生的路,我们走在路上。对前方永远充满期待。梦想,是豁亮在眼前的一帧灿烂的惊奇,它使渺小的你再也不肯在卑微中空耗和压抑原本的生机,油然涌起的是天高地阔的境界和魂牵这种境界的渴望。

从第一次得到认可开始,你的梦想已经张开了翅膀。想要得到一切的尊严和崇高;想要劈斩一切的荆棘和黑暗。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也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成熟”。从最初拥有一个彩色玩具的梦想开始,国家的、民族的、社会的、团体的、自我的,各种不同的角色扮演让我们的梦想渐渐地绽放出理性而智慧的光芒。于是,再贫困艰难的山里,依旧闪着教育的灿烂火花;再恶劣荒芜的沙漠,依旧留下了一行行的脚印;再寒冷稀薄的高原,依旧延续着生命的神奇传说……

在梦想中,我们静静地聆听着自己的心声,感悟生命的信息。美丽而执着的追求中,希望翩然而知,一如既往地将我们笼罩,荡涤我们心中的烦恼,在我们的生命里种下希望。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要想去往天堂,首先你要拥有梦想的欲望。敢于梦想,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粒希望的种子。有了这样一粒种子,我们之后给它阳光、雨露、呵护,它便能长出茂密的果实,我们便能收获。

叹息,不能给人生增值;信念,却能让生活明亮方向。

“一个人和一棵树一样,最可怕的不是外在的风暴,而是内在的生命力的枯萎。”我们生存着、长大着、阅历着,不可避免地遭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生命轮回循环。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一切顺利,但不经历风雨,如何享受彩虹的美丽。

当我们遭逢困境时,愤世嫉俗或是意志消沉都是徒然,无法改变既定的困难事实。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给自己信念,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份信念鼓励我们走向成功。因为只有了信念,才能拔起擎天的巨木,才能升腾冷漠的生命,才能裸露许多灵魂,才能在长长的黑夜袭来时也有勇气等待天亮。信念,为我们储备精神上的力量,为我们抵挡逆境的袭击,坚定的信念给7我们厚重的希望,如寒冷的东县见到7温暖的太阳。

激情是梦想和信念的火炬。一旦失去了生命的激情,就如失去了白天,永远生活在暗夜里一样苦闷。“即使一切都可以放弃,但是不能放弃生命的激情。”丧失激情的人,除了一具呼吸的躯壳外,便什么也剩不下了。没有人是天生的弱者,也没有人是天生的赢家,只要用激情燃烧生活的岁月,等到我们年华老去的那天,我们依旧尊重着自己,依旧有着毫无言悔的高亢年华。

不少时候,消极制造逆境,而激情扭转逆境。激情就是一幅雄浑的风景,没有了激情,生活也就没有了色彩。法国作家库尔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可是他的激情让他成为了像他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浪》一样雄浑的风景。贝多芬在生活的打压下,依旧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这都是激情给生命带来的奇迹和震撼。

成长需要规划才能得以实现。你有了梦想,便拥有了一粒成功的启蒙种子;你有了信念,便拥有了追求的勇气和能力;你有了激情,便截获了永不放弃的动感命运,那么,要想获得成功,你还需要什么?一次合理的规划。

规划是对人生的一次展望,一种预演,更是一次超越自我的尝试。那颗启蒙的种子,只有在良好的规划下才能发芽、长叶、成熟、结果。印度圣哲甘地说:“没有规划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人生真正的滋味。”美国纽约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就是凭借着一步一步踏实而积极的规划获得成功的。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那儿出生的孩子,受人歧视、没有良好的教育、没有道德的素养,长大以后很少会有人获得体面的职业。但罗杰罗尔斯自懂事以来,便为自己规划了崭新的人生。他要改变美国社会对贫民窟孩子的歧视心理,他要为与自己处于同一生活困境中的朋友们创造奇迹。从最初的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到后来的对每一份工作尽善尽美,罗杰罗尔斯就是在不断的规划——努力实观一规划新目标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在他51岁那年,终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创造了一个奇迹。

高校教师需要教学激情 篇7

激情在词典中解释为激动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 具有爆发性, 常常难以抑制。形象地描述激情, 其如烈火熊熊燃烧, 如江水汹涌澎湃, 似疾风遒劲浩荡, 似雷电撼人心魄。激情时, 人的潜能可以被充分调动, 对其他人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加。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 《与元九书》 中言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意思就是说情是最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用激情去教学, 教师会表现出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2], 思路会很清晰, 声音洪亮而抑扬顿挫, 语言流利, 加上丰富的表情和不自主的肢体动作, 感染力会很强,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内心产生共鸣, 思维活跃, 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 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效率便得以提高,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3], 使其对课程的热爱以及学习的自主性、持久性都得以显著改善; 而缺乏激情的授课语言难以引起听者的共鸣。笔者认为, 激情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表现, 比如根据笔者的切身感受, 当站在讲台上时会自然把它当成舞台, 去尽情表现自己, 而且感到自己面对的是众多的观众, 甚至想象自己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汹涌澎湃, 心境自然朗阔, 情绪高昂, 激情便能充分调动。当然, 想要表现出激情, 备课必须充分, 如果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构不起来, 语言不能组织流畅, 那么只有高昂的心绪也不能很好表现出激情。高校教师究竟怎样实现自己的教学激情呢? 笔者认为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 1) 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倾注充沛而真挚的感情, 才会认真准备并争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些都有利于教学激情的发挥。

( 2)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知识要深入, 知识面要广, 实践经验也要丰富, 这样才有内容可讲, 才能充分利用规定的课时, 这是展现教学激情的基础条件。如果无话可谈, 想有激情也不能表现。教师想要提高自身这方面的素养, 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 多学习、多交流,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另外讲课之前认真备课、理清教学思路也是必不可少的。

( 3) 注意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普通话要训练得尽量标准, 字正腔圆、发音准确, 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 被大众所接受, 提高激情演说的效果。此外, 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保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果断干脆、逻辑性强, 这样才便于把好的说话习惯带到授课中来。其实, 一个人较高的说话水平和他内心的强大, 或者说自信是分不开的。

( 4) 培养自信。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能要求自己过于完美。只有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 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心态才能平和, 才能积极乐观, 这样在自信心的驱使下, 做事便会用心投入, 讲话也会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富于激情。

( 5) 设法提高自己讲课时的精神境界。教师不应该只是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去讲课, 这样往往会被动而没有积极性。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把讲台当成是自己表演的舞台, 尽情地发挥, 乐在其中; 可以想象自己面对着壮阔的自然景观, 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绵延起伏的群山、浩瀚无边的森林……这样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享受, 自己的掌控力得以提高, 气宇轩昂, 激情不已。

总之, 高校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 使其引人入胜, 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优秀教师自身的魅力所在。教学激情固然和教师的天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可以自我塑造和培养。追求永无止境, 我们要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争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为, 我们肩负的使命是那样的神圣。

摘要: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当前,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书育人最主要的渠道,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养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并锻炼提高多种能力,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对教学激情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并就高校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激情提出了若干见解。

关键词:教师,教学,激情

参考文献

[1]伍春莲.浅谈大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激情教学[J].科学导报, 2013 (16) .

构建激情语文课堂 篇8

一、迸发自身的激情

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教师一进入课堂, 就应充满激情与活力。

1. 从文本中感受激情。

教材是作者个体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浸透了作者的心思、情思,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 影响一个人对世界观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披文入情, 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 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涛。只有自己先被感动, 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 出言才会真切, 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才会让文本成为学生认识体验感受世界的桥梁。

2. 从感悟中升华激情。

什么是感悟?所谓“感悟”, 就是“感受”和“领悟”, 感悟是调用自身的语言沉淀, 获取文本信息, 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并将所获取的信息相交融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 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甚至触发灵感和顿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感悟, 教师更要先感悟, 只有这样, 教师的情感才会在感悟中升华!

3. 从导语中寻找激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 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 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 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语的设计, 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作为一名语文知识的引领者, 如何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导语往往也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4. 朗读中体现激情。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无论做什么事情, 要想收到好的效果, 都离不开人的情感的投入。有时教者范读课文或讲解课文感情投入, 抑扬顿挫, 也会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境界之中。叶圣陶先生说美读课文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给学生以时间, 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体味文本, 去领悟文本的内涵。当学生的诵读有疑义时, 教师就应范读。因为教师不但可以用美的声音, 还可以借助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 把教师丰富的感情体验直接传递给学生, 这对诱发学生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催化作用, 可以引发、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 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

1. 明理激情, 感而有思。

俗话说:“知之深, 爱之切。”要激发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情感, 就应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 懂得有关道理, 只有懂得的道理越深刻, 思想感情的火花才能迸发得越多, 达到情理交融。如教学《梅花魂》一文时, 首先让学生思考:外祖父几次哭?为什么会哭?明白了外祖父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眷念之心后, 再放手让学生朗读, 体会情感。

2. 以情激情, 感而有染。

教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让学生想去了解它, 诵读它。如在讲《海底世界》一文时, 我这样引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如果把全世界的土地合起来, 那就大极了, 你们知道地球上什么地方比全世界的陆地还要大吗?”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大海”。之后, 我用多媒体出示一幅世界地图说:“你们看, 这一片蓝色的就是海洋。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今天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乘上潜水艇去海底世界进行紧张有趣的探秘!”学生们一下子被充满激情的语言吸引住了, 他们带着向往进入了情境, 积极地投入了课堂学习。

3. 以读激情, 感而有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 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如何通过朗读做到这一点, 让学生走进文本, 受到艺术熏陶, 提高语文素养, 唤起情感共鸣, 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的关键之点, 重要之点, 辉煌之点, 就在于学生很好地进入文本品读文本” (史绍典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是文学作品的一大境界, 但由于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存在一定的困难, 就需要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

4. 设境激情, 感而有发。

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 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使学生进入角色, 产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就像一个磁场, 如果我们能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 课堂教学会高潮迭起, 教学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摘要: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 对击始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必定是一堂激情燃烧的课。有了激情的课堂, 才会有心灵的交汇, 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

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情感,激情飞扬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应该是诗意永远的科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能够领略这美丽的诗意并传播它而倍感快乐。为此, 我们要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充满诗意, 充满灵性。

一.教师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两个知识相仿的教师使用一样的教材, 教同样的学生, 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一个讲得妙趣横生,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积极性高, 兴致勃勃;一个讲得索然无味, 似一杯“白开水”,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甚至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的情绪。这就是不同的教学语言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可见教学语言特别是幽默的语言在教学中有非常的意义。

那么, 如何让教学语言幽默起来呢?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有开朗的性格、豁达的心境和宽阔的胸怀, 其次还要学习一定的语言技巧。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激情, 因此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 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 长短相间, 快慢相宜,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 时缓时急, 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和谐动听, 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 精神饱满, 兴趣盎然, 津津有味, 提高学习效果。

二.表情朗读、激发情感, 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钟为永先生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中对朗读做了这样的说明:朗读是语文的重要活动, 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满堂灌”日盛的今天, 语文课堂上难以听到学生的读书声。教师更多的是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提问。我们可以想象, 如果学生不认真朗读课文, 又怎么能进入到作品中去?怎么能受到熏陶和感染?怎么会有审美的愉悦?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朗读。

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就是情感的一块块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 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 使学生能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 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 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激发培养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和关爱他人的真挚情感,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 而且得到了美育的熏陶, 朗读《背影》、《我的母亲》、《父母的心》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 体会人间的至爱;朗读《济南的冬天》、《春》、使学生融入美好的大自然, 体会世界的美好;朗读《枣核》、《最后一课》使学生回荡在深深的感动中, 体会到爱国的激情……在朗读中, 会把语文中那深邃的思想, 高尚的情操, 美好的向往, 像溪水一样注入学生的心田, 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抓住文本准切入点, 激活学生, 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所谓“切入”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入手点, 既能够保证教学以最经济的速度触摸到学习重点, 还能带动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文章的每一个角落。”。切入文本的方法有许多, 教者可依据体裁、关键语句、结构、艺术手法等灵活运用。如讲《故乡》可重点赏析文末一句极有哲理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这一议论性语句,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能帮助学生联系现实, 关注人生。对于此句的理解,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要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要言之有理, 不必求一致答案, 以致扼杀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小说中“少年闺土”和“中年闺土”肖像的变化, 分析出闺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抓住了一个“变”字, 通过人物性格的归纳, 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以及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思维的能力,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 参与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说:“激情是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 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就是说, 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有七年, 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风格, ——让激情在语文课堂上飞扬。我习惯听到上课铃声, 就拿起教案, 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 精神焕发地面对自己的学生, 不论是说话的腔调, 还是每一个眼神、动作, 都传递给学生一个讯息: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 而你们身处这样的课堂中也是一种享受。一直以来, 我把语文课堂看作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曲歌, 我和我的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真切体味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尽享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

一、鼓励和肯定蕴育激情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 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真诚地给学生以鼓励, 让他们学有感触、学有动力、学有激情。

我现在所教的初一10班有个学生, 学习习惯不好, 经常不完成作业, 成绩一直都是班上的倒数。在上《登上月球之巅》一课时, 一个科普知识方面的问题难住了大家, 无人举手回答。过了好长时间, 我见他将手搁在桌上欲举未举, 于是走到他的身边, 鼓励他站起来给大家解答这个难题, 当时全班的目光一起投向了他, 他挺了挺腰板, 大声地讲了出来, 生动具体, 很是在理。班上顿时响起了掌声。他坐下后, 我随即说道:“同学们, 他懂得这么多科学知识, 坚持在这方面发展下去, 日后还可以成为咱们班级的科普小专家哟。”此后, 他的课堂发言越来越积极了, 作业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他的寒假小报还得了个二等奖。他在随笔《飞越梦想》中写到:“我的成绩不好, 学习习惯带来的危害让我的成绩飞速下滑, 挫折感一下就来了, 恨铁不成钢的爸爸甚至愤怒地对我说:你别去上学了……, 这让我感到悲伤极了!可是, 我的语文老师却一直默默鼓励着我, 还不止一次在班上表扬我, 这让我对学习又充满了信心……我虽然成绩不好, 可是科学知识懂得很多,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读到这里, 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没有想到, 我的这些小小的鼓励和关怀, 却俨然给了他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这样充满真情的随笔, 哪里像是成绩倒数的同学所写出来的呢?在后来的作文课上, 我让他在全班大声地朗读了这篇随笔, 他读的时候全班鸦雀无声, 读完之后听到的却是长久的雷鸣般的掌声。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位学生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 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不断让他们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让激情在他们心中蕴育、滋长, 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

二、言辞和朗读调动激情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语言也是情感表达的最佳载体。教育家巴班茨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 激情澎湃时我们可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 妙语如珠, 声情并茂, 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每次走上讲台, 我都喜欢用激励的话语、动听的言辞去打动学生, 在心灵上架起沟通的桥梁。“同学们, 今天你们真精神!”、“同志们, 革命尚未成功, 今天仍需努力, 你们准备好了吗?”、“孩儿们, 你们是好样的, 老师真佩服你们”等等, 使学生沉浸在幸福之中。虽是一两句话, 却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敲开他们的心门。就连注意力最不集中的同学, 也会把渴望和专注的目光投向我, 产生出一种学习的欲望。

朗读是语文的生命, 教师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朗读可以引领学生徜徉于美丽的语言殿堂, 激发起他们的朗读和学习兴趣。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作为一位语文教师, 站立讲台, 我始终努力使自己成为情感鲜活的人。在不同的文学场景中, 我可以是横槊赋诗的曹孟德, 可以是执手相看泪眼的柳三变, 可以是歌“大江东去”的苏东坡, 也可以是吟“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的李易安。因此, 每每需要在课堂上朗诵文章时, 我总是事先反复研读课文, 再结合名家的朗诵反复揣摩朗读技巧, 力求做到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通过朗读, 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燃烧的激情传递给学生。在学习《海燕》时, 我磅礴激昂的范读让学生们深受感染, 在随后的学生多角度朗读中, 我又一次次地引导他们把书读响亮, 把话说大声, 学生们心底的激情都被调动, 他们的朗读时而舒缓低沉, 时而激越高昂。通过朗读, 同学们真正的走进了文本, 和作者、和我在心灵上融为一体, 这强烈的情感共鸣不正是经典文学历久弥新的无穷魅力吗?

言为心声, 教育家季迷良捷夫说过, “教育不是传声筒, 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 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 把富有激情、富于变化的语言带进课堂, 就会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选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生需要一种激情 篇11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逻辑,它揭示了一种真实:将人击垮的,经常并非巨大的挑战,而是琐碎事件构成的倦怠。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的灾难挑战时,他会恐惧、会紧张、会涌起抗争的冲动或挣脱的力量;至少,这是一种生的激情,即使他因此而失败,但这种失败依然会有一种悲剧性的力量。

但是,如果困扰人的只是一些非常琐细的事件,比如牙疼、噪声、夫妻吵架、同事矛盾,诸如此类,你没办法把它们当对手,因为它们实在太微不足道;但你也没办法摆脱它,也因为它们实在太微不足道,在这种过程中,你得不到任何补偿,只会不断地无休无止地被耗费,变得疲倦懈怠。

最后,人常常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疲倦而放弃。

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即便是饥饿感与仇恨感,也是一种能让人强烈地感到自己存在的东西,但那种疲惫却会让人止不住地滑向虚无。

大多数人日常生活都是由许多琐事构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疲惫感往往会愈来愈浓。最后,少年的旺沛生气被中老年的疲惫暮气所代替。

相对于这种倦怠的过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激情,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自救方式。

被称为工作狂的日本人,在处理如何满怀热情地投入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这个问题时,有一种相当不错的手段:每天上班前,对着镜子很自信地挺胸对自己微笑,然后大喊五声:“我是最好的”,并且全身为之一振。据说,这样的动作让每天开始的感觉的确大不相同。

用行动的刺激来促发激情的放射是一方面,用想象的色彩来刺激激情持续是另一方面。

让激情教学引领中职语文课堂 篇12

因此, 我认为技校的课堂改革在于如何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其中最行之有效的就是要激情教学。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让激情教学引领中职语文课堂。

所谓激情教学法, 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 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 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 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 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 完成教学的目标,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 智慧得到启迪, 潜能得以挖掘。要上好课, 必须有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 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 纵然是有再好的教学手段, 如果没有感染力, 也如同生锈的钝刀, 哪怕再好的内容也难灌输给学生。传统教学之所以面临创新教法激烈的挑战, 在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滞后落伍, 缺乏激情, 无法及时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的需求。

因此, 激情教学法在我们中职院校的推广和应用变的十分的重要和紧迫。

那么, 我们要在课堂上就要采用激情教学法, 如何采用激情教学法, 激情从何而来, 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激情从何而来呢?

最为重要的是来自语文教师的爱———-对学生的爱和对语文的爱。一个对语文教学感情冷淡, 对学生漠不关心的语文教师是绝不会迸发出教学的激情的。

第一, 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植根于爱, 热爱学生是教学激情产生的根源。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 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打动学生, 教师的每一个微笑, 一句幽默, 一声问候, 一点抚慰, 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从而增强彼此的信任和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 爱语文教学。

德国语言学家洪特堡说:“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 而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 语言与民族精神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

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显著的文化特质, 它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承载了五千年文明的积淀, 博大精深, 浩瀚广袤, 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 延续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传统和美德的重任, 语文教师应该为能担此重任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并以这种骄傲和自豪满怀激情的投入教学。

第三, 语文课堂借助情景进行激情教学。激情的表达、情感的传递都是要借助一定的“境”的。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时, 我们可以用一幅《江山多娇》的国画,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雄浑景象, 油然生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壮志

第四, 文本激情——————挖掘文本“诗意”,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一篇篇优美的诗文, 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 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 去体悟。教师领悟了, 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 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味人类文化的精典, 享受学习的过程, 点燃课堂激情。

第五, 引进时代“泉水”, 激活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努力求新, 增加有效提问, 减少“是非型”的无效提问, 把课上“活”。可根据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的需要, 广闻博采, 时时引进时代的“泉水”。

如:

(1) 适当抽换教材。抽掉一些没有用的, 意义不大的课文, 换上一些职业类学生喜欢的、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课文。

(2) 增设“文化快餐”。开设“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三分钟演讲”等活动。

(3) 补充内容, 扩大学生阅读面。语文教学, 只有经常拓展延伸, 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才能体现语文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在做《六国论》的教学案时, 同时给学生拓展《过秦论》等其他文章, 与之作比较, 分析异同, 从而使其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第六, 用较高的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情操。

“打铁先要自身硬”;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 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基础, 也是先决条件。

第七, 信息技术激情。

形象生动的画面, 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 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 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 学生主动探索美, 发现美, 感受美。

第八, 言语激情。

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同样的教学内容, 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的不同, 其教学效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要求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 都要讲究;不但做到抑扬顿挫, 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 更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如何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这就要求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

上一篇:医院再造下一篇:放飞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