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管理

2024-10-11

研究生学位管理(精选12篇)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1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类型的不断增多, 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益繁重, 如何从这种量大且重复性强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生教育研究及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 已成为研究生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 一般可达数千人, 甚至1~2万人。学生类型也由当初单一的统招硕士研究生发展到现在的统招硕士研究生、统招博士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等。因此, 原有的手工管理或仅有课程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迫切需要高效、方便、界面友好的研究生管理系统, 新系统应包括信息发布、招生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毕业管理、学位管理等模块, 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参与, 成为开放式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1 学位管理模块的组成

学位管理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子模块:发布学位申报通知、接受延迟/提前授位申请、学院核对申报学位人员基本信息、学院验收学位论文、学院核实论文成果发表信息、学院补充申报人员信息 (学位论文信息、成果发表信息) 、学位申报资格审查、学院论文评阅管理、学院论文答辩管理、学院学位分委员会意见、学校学位委员会意见、学位办编排学位证编号、导出学位授予上报盘、学位授予情况统计、打印学位证明、打印学位证书等。每项内容都是一个独立的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彼此制约, 保证了学位申请流程的严密性。完成了从发布学位申报通知到授予学位的整个管理流程。学位管理流程大致如下:

2 学位管理模块的优势

2.1 实现了学位的网上申报

学位办根据工作计划发布学位申报通知, 规定本次申报学位的研究生范围 (如指定的年级、学生类型等) 、受理申请开始及结束的时间、授位条件 (如总学分符合培养方案额定总学分要求、学位课总学分符合培养方案学位课额定学分要求、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 。通知发布后研究生可以登陆自己的页面进行查看, 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则可以申报。

学位申报根据不同情况分为正常、提前和延迟申报3种。如果有达不到授位条件的, 可以在网上提交延迟授位申请, 学位办接受延迟申请后申请人就不出现在本次审核的名单中。如果不在申报范围, 但认为自己符合申报条件的, 可以在网上提交提前授位申请。同样, 学位办接受提前申报申请后, 申请人就可以按正常手续进行申报了。

网上申报将逐步取代现行的研究生手持申请表分别到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的程序, 既节约了学生的时间, 又为相关管理人员省去逐一应对每个学生的步骤, 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不必去不时地计算申报人数, 因为每个学院不同时段的申报人数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2.2 加大了学院管理的力度

学位管理模块为职能管理部门和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人员设定了相应的管理权限, 加强了二级学院管理的力度。研究生可通过各自的身份认证后登录学位管理模块, 按照程序对各自在学位申请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操作或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研究生和各级管理人员, 提高了管理效率。

(1) 学位申报信息审核方面

使用管理系统之前的学位审核手续大部分都在职能管理部门, 在目前研究生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 学位管理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大大增加, 无暇把精力投入到研究性的工作中。管理权限下放到学院已为时不短, 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 要求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审核工作, 研究生出示论文原件及复印件给学位管理人员, 学位管理人员核实后签字盖章, 如此重复的工作占去了大量时间, 而且没有电子文本留存下来。现在通过管理系统, 研究生提出学位申报, 按系统的要求录入各自的学位论文信息及成果发表信息后, 持书面材料到学院核实, 学院管理人员对研究生在系统中提交的信息进行核实并确认。学院确认论文发表信息的界面见图1, 各学院管理人员可以按整个学院或某个专业查看, 也可以通过某个导师查看其指导的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 或者具体就某个研究生来查看。

点击“核实”, 在弹出的界面中就可看到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发表期/卷次等信息 (见图2) 。若与研究生所持书面材料相符, 即可确认。

学位管理部门只需要通过“学位申报资格审查”子模块进行总的资格审查即可, 并且可查看每个学院的核实情况。

(2) 论文评阅及答辩管理方面

论文评阅及答辩是学位申请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前在这两方面大多限于书面管理, 即研究生将返回的论文评阅书交给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查看评阅意见及评阅成绩, 两项均达到要求即为论文通过评阅, 可以答辩。答辩结束后, 由答辩秘书将学位申请人的答辩材料交给学院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整理好所有人的材料, 并且需要准备一份上会用的表, 表中所要求的信息如:论文题目、评阅成绩、答辩综合评价等均需管理人员逐一录入, 这对于研究生人数较多的学院来说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学位评定通过后, 管理人员在每个申请人的材料中填写有关内容并盖章整理后, 将所有材料交到校档案馆。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只留存一份电子表格。其结果是, 如果以后要查看某个已毕业研究生的资料, 比如论文评阅人或答辩委员会组成等, 只能到档案馆去查阅, 既麻烦又费时。

学位管理模块中增加了学院论文评阅管理和学院论文答辩管理两个子模块后, 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 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研究生登录自己的界面后, 在添加论文评阅人一项中录入评阅人的信息, 如工作单位、职称等, 评阅人信息经学院确认后, 方可进行论文评阅。返回的评阅结果, 经答辩秘书录入后由学院进行确认 (见图3) , 采用的评审方式、专家人数、专家单位及每位专家给出的成绩等信息一目了然。学院同样可以以不同方式查看、确认。学位管理部门可查看任何一个学院的确认情况。

答辩管理方面, 由答辩秘书录入有关答辩的信息, 如答辩委员会的专家组成、答辩日期、答辩地点等, 学院进行确认, 界面见图4。专家的职称、工作单位、是否博导等信息均可以看到。学院确认后, 学生就可以进行答辩了。答辩结论同样由答辩秘书录入, 学院确认。学位管理部门只需要总体上查看各学院的确认情况。

论文评阅管理和论文答辩管理两个子模块的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院管理的力度, 发挥了学院的作用, 提高了职能管理部门和学院的管理效率。

2.3 实现了基本信息的共享

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各个岗位及工作流程。招生的原始数据导入学籍管理模块后, 由学籍管理人员维护并补充有关学籍信息, 直至培养阶段各环节均完成并达到要求后, 研究生方可进入申请答辩环节并完成学位申报的整个过程。申报学位所需的基本信息均来自于学籍信息, 研究生只需添加个别字段的信息即可。信息共享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保障。

2.4 实现了学位授予数据的上报和统计

学位授予单位每年都要通过省级工作站, 向国务院学位办报送当年获得学位人员的学位授予信息, 这是一项量大繁重的工作。以前获学位人数较少时, 由管理部门的学位管理人员逐个录入信息, 研究生人数大量增加后, 由各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人员逐个录入本学院的学位授予信息。现在通过学位管理模块, 学院只需对研究生提交的信息审核通过即可。学位管理部门在“导出学位授予上报盘”子模块中, 通过选择授位批次和学生类型就完成了不同类型研究生所有数据的导出工作, 该功能的实现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通过“学位授予情况统计”子模块完成学位授予数据的统计工作。

3 学位管理模块的不足

(1) 缺少导师确认环节

研究生登录学位管理模块后, 提出学位申请并提交相关信息, 经过学院确认后就可以进入论文评阅阶段。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导师确认这一环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做的如何, 能否定稿最终都得经过导师的同意。尽管这一环节通过其他的方式始终在做, 但如果能在系统中体现出来就更好了。

(2) 无法利用评阅人及答辩专家资源

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和参加答辩的专家一般都是导师推荐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人情关系的成分。管理部门正在建立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库方面作努力。现在通过学位管理模块, 每位研究生的校内外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组成专家的有关信息都被录入其中, 这些资源现在只起到查看的作用。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专家库, 那么, 就会为学位管理模块增加更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刚, 沈伟哉.论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5) :95-97.

[2]徐伟铖, 周爱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思考[J].教育改革与管理, 2006, (2) :47-50.

[3]吴春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5) :38-39, 92.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2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MBA、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同等学力)

为了加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完成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和学校颁布的《福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入学和注册

1.被录取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持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日期来校报到,办理各项入学手续,以取得福州大学研究生学籍。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必须事先凭有关证明,向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办理请假手续。假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2.每学年开学时,每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注册手续,注册后方可取得上课资格。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须事先请假。请假到期仍无法入学者,可申请办理休学手续。未经请假(或请假未准)未注册超过两周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3.健康复查结果不符合招生体检标准者,或入学后三个月内发现患有严重疾病,经医生诊断认为一年治疗期内难以恢复健康者,取消入学资格。

4.经查实有严重政治问题或道德败坏,或在报考过程中徇私舞弊者,取消入学资格。

被取消入学资格的考生,一律返回原单位。

二、学习纪律和课程考核

1.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按个人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学好每一门课程。

2.上课时应佩戴名片卡或主动将名片卡摆放在桌面上,以便课堂交流所用。

3.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确因有事而不能及时上课或缺席的,应事先做好请假手续。

4.上课时必须关闭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以免影响教学。

5.课程考勤

⑴课程考勤实行随机抽查制。

⑵随机抽查主要由院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负责,任课教师协同进行,每门课程至少考勤五次(考勤以中心随机抽查为主,任课教师有考勤的计入累计考勤次数中)。每次考勤抽查当场有效(迟到或早退按缺课论处),过后补到或替人签到的一律无效。

⑶每门课程请假总时数占该门课程课内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

一),取消当学期该课程的考试资格,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⑷凡一门课程抽查缺课累计在三分之一以上者(含三分之一),应重修该门课程时。重修该门课程时,可免交一次课程重修费。如课程进行第二次重修,应按相关规定要求,缴交课程重修费。

⑸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在课程考试前将考勤结果在网站上公布(网站未启动前张版公示),并根据考勤情况公布不能参加考试学生名单。

6、专业硕士研究生因特殊情况须请病假、事假时,须填写《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请假申请表》,并事先将请假申请交给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办公室,并经学生管理负责人批准。无特殊情况时,打电话请假或者捎口信请假无效。

7、每门课程必须在同一班级里同时同卷参加考试,不得无故缺考。考试不合格者,一律重修处理;确因特殊情况需缓考者,须事先提交书面报告和有关证

明,经任课教师和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批准,可办理缓考手续。中心不单独组织缓考课程的考试,经批准缓考的学员,直接进入该课程的下一轮考试。

8、考试纪律

⑴学员参加考试时必须带上本人身份证或学员证,必须于考前10分钟到排定教室对号入座,迟到30分钟以上者,不得再进入考场,作旷考处理。

⑵学员进入考场后,不准吸烟和喧哗,必须关闭所有通讯工具,必须服从主、监考老师的指挥和调动。

⑶闭卷考试时,按照具体要求或规定,不得将书籍、作业本、参考资料、字典等放在座位上(含桌面、抽屉、凳子上),不得使用自己的草稿纸;不得互借计算器、三角板等一切考试用具。

⑷不得要求监考人员解答试题。试题字迹不清楚,可举手提问。

⑸未交卷者不得中途离开考场,离开考场视为交卷处理。

⑹主、监考教师在考试前五分钟分发答卷,学员不得要求提前发卷考试。⑺考试时间到,学员应立即停止答卷,并迅速退出考场,学员不得要求延 长考试时间。提前交卷的学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

⑻学员必须独立解答试题,严禁考试舞弊。凡违反考试纪律的学员,当即取消考试资格,成绩以零分记;并根据情节给以一定的行政处分。

⑼学员参加补缓考时,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学员证,无证件者不准参加补缓考。

三、奖励和处分

1、对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评定后应通报表扬,并颁发奖状。评奖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

2、对政治表现不好,品质恶劣,违反校规校纪,以及触犯国家政策法令、刑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情节轻重和本人认错态度,可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

留校察看以一年为限,对毕业班学生一般不采取留校察看的处分。受处分者,在察看期间有显著进步的,可解除处分;表现特别好或有立功表现者,可提前撤销处分;经教育拒不改正者,应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

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⑴有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行为者,或煽动闹事,扰乱学校和社会秩序,侮辱和诽谤他人而坚持不改者;

⑵触犯国家刑律,构成刑事犯罪者;

⑶蓄意破坏公共财产,盗窃国家、集体、个人财物,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危害者;

⑷小偷小摸屡教不改,或有酗酒、赌博、流氓打架斗殴行为,品行恶劣,道德败坏者;

⑸考试作弊或窃取他人研究成果,影响恶劣者;

⑹经查实,属靠徇私舞弊考取研究生者;

⑺违反学校纪律,情节严重者。

当事人对中心所作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应在15日内向学院和研究生处提出申诉,有关部门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查,在接到申诉请求后的15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四、学分与学制

1.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及论文撰写,采取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总的教学计划和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以及本人的工作时间安排,并结合学院的相关规定,选修课程。

2.选修课程学分必须达到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要求的最低标准,方可毕业。

3.采取弹性学制,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5年,最多不超过5年。

详细情况参见相应培养方案或培养计划。

4.第二课堂:实践实习(报告)、工商管理学术论坛

MBA学员的实践实习与企业调研应各交5000字以上报告一份,经导师结合学员参与实践和实习的情况评定实践和实习成绩,合格者各获得1个学分。工商管理论坛以每学期5次为一个单元,选修一学期获得1学分,每位学生必须选两学期的论坛,要求每学期出勤率必须达到2/3以上,同时提交听讲笔记一份。

五、学位论文

1.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同等学历学员修满全部课程学分(不包括实践和实习学分,以及管理论坛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MBA学员修满13门核心课程学分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2.进入正式论文撰写阶段前,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答辩,由3-5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组成开题答辩委员会(工程硕士研究生还必须加1名校外导师)给出开题答辩意见。开题报告一式四份,交校研究生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办公室,导师及研究生本人各一份。对答辩不通过的研究生,导师应提出修改意见,再次组织开题答辩。

3.学员应及时将开题题目和开题答辩结果输入中心教学管理系统,导师及时进入系统进行确认,并在开题后一周内将开题报告等相关资料提交中心教学管理组备案。(系统未启用前在开题一周内直接向中心教学管理组备案并提交纸质的论文开题报告及相关材料)。

4.根据全国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硕士论文的文件规定: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以综合应用专业理论为基础,注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同时提倡论文的实用价值(包括创造的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其中,MBA论文形式可以是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企业咨询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工程硕士的论文可以是结合工程课题的研究型论文或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5.学位论文开题时间(以相关资料登陆系统时间或向中心教学管理组备案提交纸质资料时间为准)与论文送审时间间隔不得低于六个月,只有开题答辩通过的学员才能正式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6.论文要反映一定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7.学位论文送审通过,并经答辩通过后方可按学位申请程序授予相应专业硕士学位。

六、毕业、结业

1、在弹性学制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完成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和通过答辩,德、智、体全面考核合格,并经学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准予毕业。

2、在弹性学制年限内,未完成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或论文未通过审查和答辩,发给写实性结业证书。

3、学历、学位证书遗失的,一律不补发,但可由本人向原发证机构申请,经审查后依据其情况出具相应的证明。

4、毕业前要认真做好自我鉴定和班组鉴定。毕业生鉴定是对其在校期间德、智、体方面实事求是的全面总结.毕业生写自我鉴定时,应虚心听取班组对本人的鉴定,班组应允许本人申诉或保留不同意见。

六、本规定由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3

[关键词]研究生;学籍管理;学籍学历;教学管理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具有学籍的学生才能够享受高校各项规定的权利,并需履行该校规定的各项义务。学籍学历管理是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对学生的入学、学习资格及毕业和离校各项事宜所进行的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对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业状态及学业结果的认定。因此,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具有严格的政策性和规范性,并且贯穿研究生的学业全过程。

1、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

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由于其自身具有责任性、规范性、全程性等特点,常常给人以具体、琐碎和缺少灵活性的印象,并缺少具有显示度的成绩,使得学籍学历管理工作者自身的发展空间有限,相关工作也往往不太受到重视,这些都导致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其在研究生教育中应有的作用。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是对研究生学习资格和学习结果的认定,关系到每名研究生的切身利益,一旦处理不好,会引发严重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逾越。但同时,处于人才培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各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力求实现研究生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及其整体水平的提升。新的培养模式或创新培养往往会导致学籍管理与既有政策发生矛盾或者落入现有政策体系的盲区,也有可能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学籍学历管理中的严格规范性常常会与培养管理中的创新性和学生个体情况的特殊性发生矛盾,造成困惑。这样的形势要求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必须不断适应培养体系的需要和创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支撑。

2、学籍管理工作的高精度需求

在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必须面对日益增加的管理事务、学生个人信息变动、以及由于培养过程的不断开放和创新带来的学生流动性增强等一系列的压力。另一方面,2001年开始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施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特别是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教育部的电子信息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与之相关的学籍工作就必须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种从学生入学学籍信息、学年注册信息、学籍异动信息,到最终的学历信息,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公开的信息管理体系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学籍工作承担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和重要的责任,其质量和准确度不仅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更与学生的个人利益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如何适应高精度的工作要求和开放的管理需求,对研究生的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面对以上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与高精准的工作要求,从学籍管理实际工作出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实施方法,以提高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水平。

3、提高研究生学籍管理水平之策略

3.1以生为本,实现管理理念创新

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时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与时俱进,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权益出发,这才是学籍管理服务的核心目标。学籍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克服“任务主导”的思想,不仅仅只是处理学生的学籍信息,同时要尊重学生权益,重视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与学籍管理员相互尊重、积极互动,让学生了解学籍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应完成的学籍管理任务,主动配合学籍管理员完成学籍信息的更新。同时,学校要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注重学籍制度对研究生的积极引导,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合理的框架内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通过灵活、动态、刚柔并济的管理和引导,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现对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高校研究生学籍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认真做好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前期宣传和组织工作,细化部署、具体指导,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提高服务水平。

3.2采用科学的学籍管理方法

要加强学籍管理,必须从高端人才成长的特点出发,制定符合研究生特点的一套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同时,要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通过修订使之不断地趋于完善,因为只有这样,学籍管理才能有序地操作,从而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频繁变动而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同时稳定也只能是相对的,因为改革和矛盾是绝对的。实践证明,近几年我校研究生的理论、实践及创新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处理好稳定和改革的关系,采用科学而又符合研究生个性发展的的管理策略,才能实现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3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当前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管理内容不断变化,责任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队伍建设。研究生管理部门应通过增强责任意识,规范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涵,加强交流等措施,将科学的人本精神结合至研究生学籍管理队伍建设中,保障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健康发展。首先,研究生管理部门应重视各位学籍管理员的经验和工作意识,以学籍管理员为本,充分发挥学籍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得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由、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其次,应该注重学籍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学籍管理具体工作岗位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协调有序,同时要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3.4提升业务素质,注重学籍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学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须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和学校的制度进行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必须在学习和掌握有关法规文件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严格程序,坚持原则,公正处事,做到规范化管理。随着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也难以满足科学统计分析的要求。因此,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制观念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等能力。学籍学历管理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全程电子化的操作,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信息采集录入、学籍学年电子注册、学历注册及审核等各个工作环节都准确无误,更要熟悉电子注册的流程和内容,熟练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频繁更换学籍管理人员,会导致在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中由于业务不熟、工作经验不足而出现差错。实践表明,学籍管理岗位需专人专职人员的相对稳定性,才是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及时、准确、有效地为高校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总之,学籍学历管理是琐碎、繁杂、细致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原则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促进在校研究生的发展关系重大,是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升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水平,就必须从高端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而又符合研究生个性发展的管理策略,应用学籍管理电子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之优势,不断提高学籍学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队伍建设,做好研究生学籍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为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熊金平,程捍卫等.浅谈研究生学籍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4(42).

[2]张庆春,杨再明等.加强研究生学籍管理提高培养质量.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的重构 篇4

我校学位管理系统已运行多年, 其主要功能是辅助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对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学位信息进行管理工作, 目前只管理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信息, 具有学位资格审查、校级评审、学生信息管理、学位授予四个功能。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以防火墙为中心, 通过在防火墙服务器配置三个网络适配器, 把网络分为外部网络、非军事区以及内部网络三个部分 (如图1所示) , 并且设置网络间的通信规则。外部网络通过Internet与校园外部网络相连接, 主要支持用户浏览信息、填写和提交信息等功能。非军事区部署了外网Web服务器、DNS服务器, 其中外网Web服务器部署外网表示层, 外网表示层的业务逻辑部署在内网服务器, 两者通过Web服务进行交互。内部网络即研究生部局域网, 部署了内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以及研究生部工作人员的客户机, 内网服务器部署内网表示层和业务逻辑, 数据库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和FoxPro数据库。三个网络区域是独立的, 只有按照通信规则, 网络区域之间才能够互相访问,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各网络区域的安全。

系统按照传统的分层框架进行设计 (如图2所示) , 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其中表示层包括内网表示层和外网表示层, 它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 实现系统与用户的交互, 采用ASP.Net技术中的WebForm来实现;业务逻辑层封装了业务逻辑, 实现系统的业务功能, 为表示层提供业务处理的能力。数据访问层负责信息的持久化, 封装对数据库的操作, 并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接口。

2 存在问题

虽然上述学位管理系统经过运行多年, 运行已经比较稳定, 并且在研究生学位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层与层之间耦合度高

由于系统高层依赖于低层的实现细节, 而不是底层模块的抽象, 导致两层之间的耦合度高。当某个层需要修改时, 也必须修改直接或间接依赖于该层的高层模块。例如, 在系统中, 数据访问层只是简单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业务逻辑层在需要这些操作时, 会直接调用数据访问层中相关的数据库操作类。这样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以后数据库的变更, 当系统需要更换数据库时, 会给维护和修改带来很大不便。

(2) 代码冗余量大

大量功能重复代码的存在导致系统代码冗余, 当业务逻辑稍有改变时, 相同功能处的代码都需要修改, 这对维护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在业务逻辑层的同一模块中, 都仅仅粗略地按照不同类别的研究生进行建模, 而没有考虑到各研究生类操作的相似性, 这些类的流程也大致相同, 只是细节上略有差异, 这样出现了大量操作相似的代码。虽然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但是当需要改变业务流程时, 这样的修改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3 系统重构设计

针对前述系统存在的问题, 采用以下方法对系统进行重构:

(1) 应用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指的是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的实现, 应该对底层模块进行抽象, 提取模块的接口, 底层模块继承和实现接口, 高层模块只需调用底层模块提供的接口来完成功能。这样对高层模块屏蔽了底层模块的实现, 两层都依赖于抽象接口。对于底层模块的修改, 只要不改动接口, 高层模块改动很少, 这有利于系统维护。

(2) 泛化处理 泛化处理是把具体元素中的共同特性抽取到一般元素中。在类关系中, 通过抽象, 可以把子类中相同的操作放在父类中, 子类只需要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不需要再实现, 这样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对于子类中操作相似而细节不同的方法, 父类可以提供模板方法, 让子类实现具体细节。应用泛化处理, 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来应对业务流程的改变。

根据上述方法, 进行系统重构设计。

3.1 数据访问层修改

原系统中数据访问层类的操作都是受保护的, 业务逻辑层通过继承这些类, 调用对应父类的方法来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这样设计使得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的耦合度很高。

根据依赖倒置原则, 提取对数据库操作的接口IDAL, 这些接口都是从SQLShuJuWeiHu类和FoxProShuJuWeiHu类中抽象的, 这两个类分别在SSShuJuWeiHu和FPShuJuWeiHu模块中, 由于这两个模块经过测试和长期的使用, 可以复用它们。因为这两个类的操作是受保护的, 所以抽象出SQLDAL和FoxProDAL类, 使其分别继承SQLShuJuWeiHu和FoxProShuJuWeiHu, 并通过调用父类的方法来实现IDAL接口, 如图3所示。

这样做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都依赖于IDAL接口, 只要接口不变, 当需要更改数据库时, 业务逻辑层只需要进行少量修改, 数据访问层只需要让增加的类继承IDAL接口。

3.2 业务逻辑层修改

对于业务逻辑层的修改, 我们采用以下三种设计模式:

3.2.1 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 让子类决定具体实例化哪一个类[2], 属于创建性模式。它把核心放在抽象的工厂类, 具体工厂类继承创建行为。具体工厂都具有相同的接口, 这时关注点已经从实现转移到了接口, 关注接口而非具体实现, 从依赖的角度, 系统中依赖的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具体的实现, 而是抽象。当出现新的类时, 通过对抽象工厂类的继承实现接口来进行扩展, 而不是修改代码。

业务逻辑层对四个功能模块应用工厂方法模式, 在每个模块中抽象出该功能的父类, 表示层通过具体工厂类来实例化相应的子类, 可以避免硬编码, 降低两个层之间的耦合。以校级评审模块为例 (如图4所示) , 其他模块的结构类似。在评审模块中, 抽象出功能类的父类PingShen, 将子类的公共操作放在PingShen类中, 子类通过继承可以得到公共操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码的冗余;对于子类签名相同、操作相似但细节不同的方法, 父类提供模板方法, 子类实现具体细节。PingShenFactory是一个工厂类的接口, 里面声明CreatePingShen方法 , 返回一个PingShen类的对象。具体的工厂类继承这个接口来生成PingShen的子类。将子类的实例化放在工厂类中, 而工厂类返回的是子类的父类, 这样表示层只依赖于PingShen类, 与具体的子类无关。当出现新的PingShen类的子类时, 只需要添加一个具体的工厂类和一个子类, 不需要改动其他代码。

3.2.2 单件模式

单件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 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2], 属于创建型模式。使用单件模式设计的类不仅保证在应用中只有一个实例, 而且提供了一种非全局变量的方法进行全局访问, 这样对于没有全局变量概念的纯面向对象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C#、Java。

在业务逻辑层中, 我们抽象出一个XueWeiHelp类, 封装底层的数据访问层中的类和业务模块的公共操作。各个模块中都需要调用XueWeiHelp类中的操作, 在系统中只保留一个XueWeiHelp类的实例, 也就相当于通过一个全局变量来访问, 这符合单件模式 (如图5所示) 。通过在其他模块的父类中添加它的引用, 模块中的子类就可以通过它来访问数据库等公共操作, 有效地减少了公共操作代码的冗余。

3.2.3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 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2], 属于结构型模式。引入外观模式将子系统的实现与客户端的应用分离, 可以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和移植性。当需要构建一个层次结构的子系统时, 使用外观模式定义子系统的入口点, 如果子系统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可以让它们仅通过外观类相互访问, 从而简化了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有时可以强制使用外观模式, 使客户端代码和子系统交互具有唯一入口, 完成了客户端与子系统的解耦合, 这种强制是必要的, 它保证了外观类更严格遵守了迪米特法则, 甚至可以用抽象类来实现外观类而它的具体子类对应于不同的子系统实现, 这可以进一步降低客户与子系统的耦合度。

外网表示层是通过Web服务的方式访问业务逻辑层, 目前只访问XueWeiShouYu模块和StudentInform模块两个, 如果每一个模块提供一个Web 服务, 未来扩展外网的功能模块, 也必须添加新的Web服务, 这不利于维护工作。通过采用外观模式, 将外网访问的模块可以看成一个子系统, 用Web服务类Service_XueWeiGuanLi来封装它们, 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如图6所示) 。通过提供一个Web服务, 外网表示层通过它来访问业务逻辑层, 降低了两层之间的依赖关系, 当某个模块需要修改, 只需修改该模块和Service_XueWeiGuanLi类, 而不需要修改外网表示层。当需要增加外网的访问模块, 只需要将添加的模块封装在Service_XueWeiGuanLi类中, 而不需要改动其他地方, 这降低了外网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的耦合度。

4 重构后的系统

经过重构后, 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7所示, 业务逻辑层增加了Web_Service和Util模块, 数据访问层增加了IData、SSDAL和FPDAL模块。

根据新的体系结构图得到系统包图, 如图8所示。其中各个包的主要功能如下:

WaiWangWebComponent、NeiWangWebComponent属于表示层, 主要用于与用户交互。

FPShuJuWeiHu、SSShuJuWeiHu、IData、SSDAL和FPDAL属于数据访问层。IData包定义了数据访问层向外提供的接口, 封装IDAL接口。SSShuJuWeiHu包 和FPShuJuWeiHu包分别封装了SQLShuJuWeiHu和FoxProShuJuWeiHu类。SSDAL包和FPDAL包分别封装了SQLDAL和FoxProDAL类, 并且实现IDAL接口。

其余包属于业务逻辑层, 其中XiaoJiPingShen包、XueWeiZiGeShenCha包、XueWeiShouYu包、StudentInform包分别实现系统的四个主要功能:校级评审、学位资格审查、学位授予、学生信息管理。Util包封装了XueWeiHelp类。Web_Service包封装了Service_XueWeiGuanLi类, 向WaiWangWebConponent包提供访问XueWeiShouYu包和StudentInform包的接口。

5 结束语

系统经过重构以后, 层与层之间的依赖降低, 高层和底层之间都依赖于抽象。在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中, 两个层都依赖于IDAL接口;在内网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中, 两个层都依赖于抽象类和接口, 如在校级评审模块中, 表示层只依赖于抽象类PingShen和接口PingShenFactory, 业务逻辑层继承抽象类, 并实现接口;外网表示层通过Web服务方式访问业务逻辑, 其中Service_XueWeiGuanLi类封装了业务逻辑层中的模块, 这降低外网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的耦合度。Service_XueWeiGuanLi只是起到了包装的作用, 逻辑简单, 所以没有进一步抽象。

在新系统中, 冗余代码降低。这主要是对业务逻辑层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抽象, 把操作相似的代码放在抽象类中, 不同部分在子类中实现;同时对所有模块的公共操作进行封装, 这都有效降低了代码的冗余。

实践证明,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是经验和技术的积累, 设计原则提出了开发一个系统所遵循的原则, 设计模式是解决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遵循设计原则, 提高代码复用、增加系统可维护性。按照设计原则, 利用设计模式对学位管理系统的框架重构,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 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但是它却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以最小的维护代价来应对未来业务需求的改变。

参考文献

[1]Martin Fowler.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M].侯捷, 熊杰, 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2]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et al.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M].李英军, 马晓星, 蔡敏, 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王会进, 陆裕奇, 陈超华.设计模式和泛型技术在系统重构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28 (3) :725-728.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行政管理与危机管理方向)

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

(免试入学,符合条件可申请硕士学位)

【学院简介】

1、学科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我院现有38个教学系,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入选中国19所一流研究生院,并以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第一,文学第二的成绩,当选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2、师资优势

全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学者们贡献了大量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以来的45次学习中,我院共派出10多位专家学者为政治局委员进行授课,占授课教师总数的15%,位列第一,领先于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等学府,被香港《大公报》评为中国十大智库之首。在《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的505名“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杰出社会科学家”的学者人数达157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位居第二位的北京大学入选人数为51人。

3、在职研究生教育历史成果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自1989年起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是全国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教育项目时间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截至目前,共开设四百多期课程班;开设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等数个学科领域,47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累计培养了上万名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员,绝大多数学员目前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高级领导干部和学术研究带头人。

【项目优势】

1、权威的师资团队

授课教师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关专业资深教授担任,同时根据课程需要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及政府官员举办专题讲座。

2、灵活的教学方式

课程班采用课堂讲授、集体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兼顾理论与实务两方面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全面提高学员的理论修养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3、优质的教学管理

为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每个班级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并制定了班级教学监督、教学质量评估、学习资料网络共享等科学的管理制度。

4、丰富的图书资源

我院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研究生院本部图书馆藏书27万余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有18个图书馆,馆藏文献共计500余万册,研究生院和部分研究所图书资源可对在读研究生开放。

5、超值回馈与收益

我院在读课程班学员可以任意免费旁听其他专业课程;并可参加我院定期举办的各类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动态。

6、畅通的申硕流程

凡是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在就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期间,即可根据我院畅通的申硕流程快速进入申硕程序。

7、免费的申硕辅导

为帮助学员更好地准备申硕国家统考,我院固定于每年3月免费为学员举办英语考前辅导,直击考试精髓,大大提升申硕过关率。学员申硕期间可免费反复参加。

8、强大的校友网络

我院将为课程班学员组织拓展训练、运动会、联谊会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以增进学员间的友谊,为学员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与人际拓展平台。

公共课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英语 专业基础课

1、政治学通论

2、政府与法治

3、公务员制度

专业课

1、中外政治制度史

2、危机管理

3、公共政策分析

4、中外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

选修课(选开)

1、行政法学

2、公共管理学

3、应急管理

4、现代领导理论

5、组织行为学

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7、行政管理学

8、公共关系学

专题讲座(选开)

1、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3、政府政策评估的方法体系与效率研究

4、行政管理创新与现代化工作艺术

5、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费用】

学费21,000元,报名费200元,教材资料费800元,共22000元/人。

【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

2、大专及以上学历,旨在提高本人专业素质和学历层次的社会在职人士均可报名参加。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1寸免冠近照4张、报名费200元(未录取退还,录取但未入学者不退);

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3、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学习安排】

1、学制:两年,共四学期;

2、学习时间:隔周周末上课一次,周六、日全天;

上午9:00-11:30、下午1:00-4:303、学习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证书与学位】

1、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2、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按照我院相应规定申请硕士学位。

【交款方式】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房山支行良乡分理处

户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账户:0200 0264 0920 0176 883

【报名咨询】

报名电话:010-64728387 ***司老师

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探究 篇6

关键词:医院研究生档案;档案管理;前端控制

1 加强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的意义

1.1 加强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为提高医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打下扎实基础。医院研究生档案记录了研究生从进入医院实习到毕业离院全过程的实习活动情况,是医院研究生教育活动的直接反映,对其进行管理,是监督和提升医院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生档案管理的水平也代表着医院在临床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流程质量[1]。做好研究生档案管理,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1.2 加强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进一步为增强医院的科研水平助力。医学研究生在医院实习期间从事的研究活动是医院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活动中所形成的实验记录、研究材料等是医院科研档案的一部分。对这些档案加强管理,有利于为医院保留完整的科研活动记录,为以后的科研活动积累知识资源,从而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

1.3 加强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有利于提升医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医院临床教师素质的高低是保证驻点教学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师资队伍质量的关键。做好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另外,严格的研究生档案管理,能原始、准确、客观地记载研究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表现[2],导师对于研究生研究材料的审核与认可,不仅仅是研究生自身的考核,也是为导师的考核晋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档案室于1998年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验收,在医院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研究生档案管理方面仍有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较分散,档案资源整体统一性不高。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具有分散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业内缺乏严格界定研究生档案收集范围的统一标准,各家医院在研究生档案收集方面具有较大自主性,在研究生档案未受重视前,部分工作人员也存在懈怠的现象,未能及时督促研究生及时上交档案,存在研究生离院后仍然未收集完整等现象,造成研究生档案的收集效率不高,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不利于有序管理。

2.2 医院研究生档案利用率不高,尚未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重管轻用”的现象,对研究生档案的管理注重整理与归档工作,对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些档案资源还未深入研究。另外,近年来,各大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众多人力、物力,成为了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针对研究生档案资源管理的相关专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导致当前研究生档案信息的检索仍然停留在手工检索阶段,影响了查询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档案资源的深层开发和利用。

2.3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有限,缺少专业化的统一培训。医院相关科室均配备一名档案员从事研究生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但是除了医院档案管理员为专职外,科室档案员均为兼职档案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由于近年来医院业务量的剧增,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受忽视,培训力度不大,这些都不利于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3 加强医院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研究生档案管理制度。医院在实际工作中遵循研究生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对研究生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利用服务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在医院现有的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健全研究生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规范。通过健全制度对医院研究生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保存期限、保管条件、利用服务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明确,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统合全院资源对研究生档案工作和研究生档案进行总体规划,规范研究生档案工作程序,确保医院研究生档案工作有章可循。另外,为了更好管理研究生档案,医院还建立了一套监督与检查机制,如定期组织院内、院外专家对医院的研究生档案进行抽查;对资料管理部门提前进行预立卷的指导与抽查;加强对研究生的课题档案进行中期审查等等。

3.2 在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前端控制”的模式。“前端控制”原理是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全程控制原则,对档案文件从生成到归档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规划要求,对文件和档案进行预先鉴定、过程监控等干预措施,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并在文件形成和维护阶段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实现对档案文件的超前控制和全程管理。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运用“前端控制”模式,在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其一,在研究生入院实习时,对新生进行档案知识讲座,宣传档案的重要性和归档的意义,培养和增强档案意识,使研究生能够有意识保留在读期间内形成的科研原始记录和文件材料,在今后课题研究过程中,也能够及时系统化、规范化的积累资料,保证研究生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其二,每年定期根据各类指标(研究记录和数据的完整性、书写的规范化等)对各届研究生进行科研实验记录本的抽查与评分。这一举措可以督促少数研究生及时补全自己的科研记录,在毕业前能够符合归档要求;其三,在研究生即将毕业前,再组织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与教育,发放详细的归档须知,将需要归档的材料一一列出,并写上注意事项等,并规定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必须将研究生在读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完整、真实地归档,等档案室出具已归档证明后,方可签字离院离校。另外,鼓励研究生亲自动手进行课题档案的整理,这样既能客观地反映该研究活动过程,又能保证课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与研究生、导师进行积极地沟通和交流,请导师审核把关,共同做好研究生档案的交接工作,严格遵循档案材料的原始性,坚决拒绝弄虚作假。

3.3 多渠道联合,合理有效地拓宽医院研究生档案利用效率。首先,医院开始重视研究生档案的利用,在严格做好保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生档案开放的范围,以便为有效利用研究生档案资源奠定资源基础。其次,医院档案室联合医院科研教学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医教研信息数据库,实现研究生教学培养全程的规范化、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架构实现临床查房、重要手术、学术讲座、技能培训、实验操作等的网上交互式教学观摩,拓宽教学方式,提高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能力和质量,改善研究生实训条件[3]。最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适时开放研究生档案信息的网上查阅权限,实现资源共享,为提升研究生的理论、临床与科研能力创造条件。

3.4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研究生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医疗知识和信息技术。医院通过采取下列措施来努力提升医院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让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定期参加各类档案业务培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二是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医院研究生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招收合适的档案管理人员,优化现有档案人员队伍结构;三是定期组织召开相关专、兼职档案人员会议,专题探讨研究生档案的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研究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4 结语

研究生档案是研究和借鉴医院发展历史经验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医院的学术进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医院的宝贵财富。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7

1 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 随着农科专业学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如农科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放水”现象, 论文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如果学位论文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就会影响农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 也会间接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为保证农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 对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和评价体系开展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势在必行。第二, 作为专业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 建立论文评价体系, 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相区别, 十分必要。目前各学校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规范都是参照普通硕士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执行一方面会导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解释, 实际操作性差, 另外一方面也与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合, 不利于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农科各专业学位设置方和农科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试行) 等都对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进行了规定, 但是总体上比较泛化和笼统, 只是对论文的选题作了一些规定, 没有对格式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规定。因此, 研究加强论文评价, 制定更为具体而详细的要求, 可以进一步合理操作, 规范管理, 控制质量。第三, 开展农科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研究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实现高等农业院校基本功能的现实需要。高等农业院校通过举办农科专业学位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的人才, 通过他们的实践———学习———再实践过程, 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学、研、产”的良性互动和三大基本功能的实践。学位论文是实现此过程的载体和主要内容, 也是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 提高农科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 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增强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2 制定农科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一, 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科学性。科学性是指农科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内容符合农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并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因此, 农科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应紧密结合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方向, 在科学客观评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水平的前提下, 综合国内外农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进而对农科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等提出原则上的要求。科学性不仅表现在论文标准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渗透与应用, 也体现在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体现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具有可持续性。第二, 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可操作性。制定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培养单位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等国情, 使制定的标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学位论文标准不仅应有较完善的质量指标体系, 而且应有详细的, 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和定性考核手段, 以单项指标或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的形式, 科学地制定各项指标之间的权重, 合理地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第三, 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差异性。农科专业学位论文标准应能体现各专业学位的学科特点和各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多样化培养要求, 应允许标准具有差异性, 要体现专业学位种类和培养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3 农科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基本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

学位论文标准是指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对学位论文应达到的学术、技术水平或工程应用价值所提出的基本要求。[1]主要应包括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基本要素。

3.1 农科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基本要素。

农科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论文类型、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撰写要求等。3.1.1论文类型: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应当具体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研发、工程技术、案例分析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位类型应该有所不同。3.1.2论文选题:农科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该是涉农领域的基础性实践应用问题, 应有一定的实践代表性或技术难度。如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该服务于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 农村发展, 农业教育等, 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 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如兽医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兽医硕士专业研究类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密切结合实际, 针对动物防疫检疫、兽医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须有明确的兽医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3.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针对涉农领域学科的核心内容, 体现应用型学科的特点, 进行文献资料查阅、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 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 研究方案合理, 数据翔实准确, 研究过程严谨。3.1.4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真实、真用、真行, 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3.1.5撰写要求:分为绪论、研究与分析 (或规划与设计, 或实验与性能等) 、结论。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3万字。

3.2 农科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选题与综述、创新性、应用性及论文价值、基础知识和论文写作等五个方面。二级指标应当在一级指标下分设2-3个模块。并且设计合理的权重, 权重更强调选题, 应用性及论文价值和创新性等的比重。

4 结论

制定涉农专业学位论文标准是我国农科专业学位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是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略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学位论文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紧密结合国家、地方及行业人才培养规划, 综合考虑特色办学和多样化人才培养等因素, 经反复论证和可行性分析, 才能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具有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标准体系。[2]管理部门要在完善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前提下, 研究如何有效落实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活动。开展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的全面质量保障活动, 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建议。要重视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监控与评价, 加强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反馈工作。进一步研究如何做好质量检查与监控工作, 如何实施综合质量评价活动, 如何加强农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 (2) .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8

一、广泛开展科研诚信教育, 营造优良学风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诚信部分缺失, 科研领域的不端行为也经常存在, 对青年研究生的科研态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青年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可以影响到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景, 影响到社会的科技价值与精神取向。怎样对研究生开展广泛深刻的诚信教育, 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不断实践与讨论的重要工作。近几年,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发起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关网站, 我院积极响应, 去年开始对新入学研究生开展宣讲教育活动, 积极宣传国家系列文件, 解读《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教育青年研究生欲修学, 先立身, 做到立德立学相统一、人品学识相统一;引导青年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 树立“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 既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还要培养科学素养、科学道德, 掌握科研方法和论证方法, 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导研究生要敢于质疑, 敢于创新, 发扬取长补短、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教育活动也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促进了学风建设, 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

二、学院把关研究生开题报告, 奠定论文质量基础

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进程中, 科研选题是关键, 一个立意新颖的选题, 是高质量论文的基础。我院鼓励研究生论文选题尽量与导师及导师组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在广泛的文献阅读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与导师共同协商确定。选题要求立足于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 尽量探索医学研究和临床技术开发前沿, 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的开题, 以前是采取导师负责的方式, 由导师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审核学生的论文开题, 工作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 学院今年调整了工作模式, 从整个学院的层面, 按照二级学科统一组织的方式, 严格按照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工作要求, 学院层面邀请相关学科专家, 共同审核研究生对科研选题的初步设想, 并对其立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就其创新性、前瞻性、严谨性、可行性做出客观评价, 研究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指导,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选题和开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科学思维、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有效保证了论文质量基础。

三、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引导, 确保论文质量和进度

研究生在试验研究及论文写作过程中, 因其临床轮训和研究工作大多呈现分散性特点, 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比较困难, 去年其我院要求引入自评与导师组督导机制。学生被要求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表并严格自查进度, 学院教学办公室不定期检查。导师需要定期检查论文进度、阶段结果和实验数据, 及时指出存在问题, 督导学生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写作规范》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3]。学院要求导师组开展研究生中期汇报工作, 听取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资料统计分析, 重点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导师组及邀请的专家能及时发现研究生在论文设计、试验或临床研究、统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并针对具体困难分析解决方法, 确保论文进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压力大, 积极性不高, 论文质量缺乏创新价值, 究其原因, 目前研究生培养工作本身需要改进, 目前教学设置的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多是灌输式教学, 临床轮训时医疗业务又十分繁忙, 学术交流和知识研讨活动缺乏, 科研思维难以建立。对此, 我院尝试创新探究式的临床带教模式, 以临床病例讨论、小讲课等带教活动为载体, 灵活采用启发式、体验式、PBL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质疑、讨论、释疑的过程中,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大学又不定期开展专家论坛, 纳入学生必修课管理。通过创新临床带教模式和专家论坛活动, 拓宽研究生知识面, 激发灵感, 引导科研兴趣并提升科研素质, 利于确保论文的进度和写作质量。

四、严格论文检测, 保障论文原创性

近年来, 国内高校都相继加大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检测力度, 丰富了检测形式。我校在学生确定论文初稿、导师审核论文内容、答辩秘书审核论文格式的基础上, 创新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新举措, 大学自2012年开始试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也被称为“论文测谎仪”, 实现了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经过两届全日制研究生的试用, 对学术不正之风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自今年始, 学校所有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全体博士、硕士研究生 (包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港澳台境外生、七年制) 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否则不予答辩。为了保证工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所有学位论文的检测工作也由二级学院调整至学校图书馆统一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加强了学术道德的监督, 起到一定的净化学术环境的作用。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 统计学方法是必用的工具, 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资料收集及数据分析等环节, 为了对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所涉及有关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结果进行审核认定, 今年大学组织以医学统计学教研室师资力量为主体, 联合校内其他统计学检测技术力量组成统计学检测专家小组, 采用双盲评审制度, 随机分配检测老师进行论文统计学检测。该工作有效促进研究生扎实掌握并正确应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 对青年研究生有效开展科研工作和保证学位论文的真实可信都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我校博、硕士学位论文检测办法, 学术不端检测结果要求博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等于25%, 硕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等于30%。统计学检测合格者获得“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检测不合格者须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 并及时重新申请检测。“查重检测”与“统计学检测”全部合格者方允许进入论文评阅及组织论文答辩等后续申请学位环节。

五、加强论文匿名评阅及答辩管理, 严把论文质量出口关

论文评阅是答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按照硕士研究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实施指导方案, 全部的博士学位论文及不低于10%比例的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 专业学位博士要求3名省外专家, 专业学位硕士要求至少两位院外专家。为保证论文审核质量, 论文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满足条件的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有详细分级, 对未达要求的论文, 必须认真修改, 直到达到要求, 才能进行答辩, 否则延迟毕业。按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办法, 博士学位论文在正式答辩之前, 先举行论文预答辩。预答辩是一次气氛较为轻松的没有时间限制的演练机会, 老师们可以全方位向学生提问, 师生畅所欲言, 研究生充分聆听导师组及专家意见, 为正式答辩做好准备。学位论文答辩是论文审核的最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按照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要求5位答辩专家, 校外专家至少2人,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要求3位答辩专家, 院外专家至少1人。在此基础上, 我院要求答辩过程原则上采取导师回避制度, 并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获全体委员通过时, 才能通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学习情况和学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我院通过改革创新学位论文管理机制:开展诚信教育、采用研讨式带教模式、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和统计学检测、加强论文双盲评审和答辩等, 促进学风建设, 保障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有关问题解答[EB/OL]. (2013-1-1) [2014-4-16].http://w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hyxsdd/rdwd/276826.shtml.

[2]石龙.夯实工作基础、净化学术环境[J].中国研究生, 2012, (6) :12-13.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9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 借鉴其他院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办法, 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提出以下几点关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的意见。

一、改进完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制度, 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其基础性、实践性、先进性, 应以相关职业对专业学位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为依据,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的原则, 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应围绕市级部门的应用课题组织教学, 选取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生自身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如专题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学术讨论式、现场研究、模拟训练和案例教学等。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标准,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线, 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 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 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发挥培养单位人才密集、知识雄厚和科研领先的优势, 利用企事业单位设备先进、科研课题明确和经费充足的长处, 共同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有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并实施培养计划, 安排学生参加至少半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更加切实可行。政府可以出台多种政策, 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 建立健全学生实践实习机制。政府可以出台多种政策, 通过降低企业税比例、补贴研究生实习期间费用开支、提供研究课题与经费等措施鼓励高校输送与企业接受专业硕士。同时, 高校与企业也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研究生毕业后, 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一是使研究生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二是使高校解决毕业生实习与就业难题;三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后续力量提供保障, 从而实现三赢。

二、加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论文质量。

1. 建立“双导师制”。

要形成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 又有明显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师队伍, 包括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 具有相当学历的实际工作专家等, 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学校应吸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职业部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工作者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联合组织课程教学和指导学位论文, 实施校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兼职导师的“双导师制”, 制订“双导师制”的管理与奖惩规定。

2. 产学研结合, 全面提高论文质量。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衡量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要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 确保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对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等环节要制定相应标准并严格执行, 力争通过学位论文工作, 增强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 从而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优化考核制度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核应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查。课程学习和学位申请提交成果应多样化, 论文实际、技术革新均可作为考核依据。改变现在“大一统”的考核方式, 根据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一定先导性的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相互衔接的考评体系。

除了学校和学生的个人努力之外, 政府应统筹协调, 开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相关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直通车, 让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手中同时握有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必须加强监控和评价,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教师评教与领导测评活动, 重视督导的听课制度, 等等。

四、加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1. 积极促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国际学术界接轨。

一是要转变观念, 实行开放办学;二是拓宽渠道, 利用优势资源;三是抓住重点, 加强伙伴合作,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避免低层次、重复性合作, 实现强强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既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又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借鉴国外高水平的教育经验和教训, 掌握最新国际教育动态, 赶超国际教育先进水平。

2. 广开合作办学模式, 提高教师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特点, 广开合作办学模式, 加快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 积极利用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与国外相关院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或培养计划, 引进国外有专长的名师、派出教师到国外进修以提高师资水平;选派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到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

五、结合专业学位特殊性,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特色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以职业需求为目标,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现实意义, 更贴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需求, 更便于工作开展。搞好职业观教育,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10

目前全球教育制度虽然有差异, 但都有学士、硕士、博士3级学位, 其中博硕士论文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此类文献一般由授予单位收藏, 大多不公开发行, 因此论文的获取和利用相对困难。在英国, 学位论文一般由不列颠图书馆收藏, 并配原文的缩微胶片;在日本, 学位论文一般由国家图书馆收藏和本校图书馆收藏;在加拿大, 学位论文一般由国家图书馆统一收藏;在美国, 学位论文由图书馆和大学共同收藏管理, 并对论文进行复制、缩微、编制索引等[1]。为了充分发挥学士、硕士、博士3级学位论文的参考价值, 各国的大学机构已经开始逐步将学位论文数字化、网络化, 使其成为知识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方便用户查询。

1979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开始规范学位制度, 1981年国务院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办法对所有通过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定交由学位授予单位图书馆收藏, 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由国家有关专业图书馆收藏[2]。自此, 我国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印刷本由本单位图书馆收藏。我国《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1980年以来的学位论文进行了收录, 是我国收录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量最多的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1984年至今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收录, 收录涵盖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3]。

2. 馆藏学位论文的数据化

(1) 学位论文数据化工作流程。

博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需要, 开展相关研究结果的书面总结报告[4,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逐渐由印刷本转向了电子版。目前, 国内高校多数图书馆已经同时对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步收藏, 这样的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藏的工作量。高校目前研究生答辩时间多数安排在每学年上半学期, 这意味着论文收缴工作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学位论文的数据化就是要求各个高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全电子版化, 此外, 还要开发适合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所上交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电子版进行数据加工, 以供后续高效检索、核心技术提取、资源共享、永久保存和大数据时代的“价值”信息挖掘。

学位论文管理工作包括:前期学生信息的导入、馆藏号的分配以及标签的打印等;纸质本学位论文收缴、收藏及阅览服务, 电子版学位论文的规范审查、编码、授权、发布等数据加工处理, 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等工作。具体工作流程包括:论文答辩通过后→提交论文电子版→审核通过后→提交纸本→办理离校手续, 在管理制度上为研究生硕博论文的数据化提供了保障。

高校硕博学位论文工作涉及到的单位有研究生部 (院) 、学校军工办、学院和图书馆等。其流程涉及保密论证、表格填写、文摘、电子版、审核、提交纸本、纸本馆藏号、电子论文编目、授权、转换和发布。学位论文收缴与管理的工作流程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2) 数字化过程中存在问题。

首先, 审核电子版论文的工作量要比收缴纸本论文的工作量大, 需要查看核对电子论文与纸本论文是否一致、密级、上传格式错误等问题, 部分电子版论文因不合格需要重新修改后再提交, 造成了一篇论文多次审核;其次, 学位论文收缴工作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7月, 尤其是4月和6月, 由于论文收缴工作是在研究生答辩后, 学生又必须在校规定时间内办理离校手续, 学生递交论文的时间较为集中, 所以在此期间各部门工作量都相应成倍地增加;最后, 为尽快让读者阅览到当年的毕业论文, 工作人员在论文收缴工作接近尾声时, 就要开始一边审核少量迟交的论文一边加工纸本论文, 再对电子论文进行编目、授权、转换、发布等数据处理, 所以学位论文从收缴到公布、上架是一个阶段性的高强度工作流程。

3. 南京邮电大学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数据化及利用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收藏本校自1978年入学的首届硕士研究生以来的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 共计7640册。收藏的学位论文按时间节点分为3个部分:1978-2000年的研究生呈缴的印刷本论文;2001年图书馆开始自建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 研究生需呈缴学位论文印刷本, 同时自愿提供电子版拷贝;从2005年4月起, 经图书馆、研究生院和校保密委员会决定:南京邮电大学各院 (系、所、中心) 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 除了提交学位论文印刷本外, 必须通过网络向校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摘要和电子版全文。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2001年购买北大方正Apabi TASi系统平台自建本校的学位论文库, 2005年设立远程提交论文系统, 开始学位论文网上提交制度。为了保证数据库收全全部学位论文, 图书馆将2005年前收藏的只有印刷本没有电子版的论文部分进行了数字化, 其中对1978-2000年期间印刷本论文的前16页进行了扫描转换。2005年后提交的电子版论文, 由系统对我校硕博学位论文直接进行数据化处理。随着每年博硕士研究生的增加, 自建库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自建的南京邮电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具备网上学位论文远程提交、格式审查、编目、授权、转换处理等系统, 发布系统同时提供远程下载功能。研究生可以直接从图书馆主页的论文提交系统远程提交表单、填写表格, 提交论文题录、文摘等数据信息, 最后上传论文全文。成功提交后, 再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审核, 主要审核论文格式是否规范以及电子版论文的内容与印刷本内容是否一致, 然后再将审核合格的论文分配馆藏号进行编目、授权、转换等一系列数据处理, 最后对完成的论文信息发布, 使全校师生能方便快捷的阅读、下载、同时也使学位论文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4. 学位论文数据化意义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分析等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科研活动的宝贵结晶, 研究生在确定自己撰写学位论文选题的过程中, 不仅从课题的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而且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系统可以使研究生在选题上保证学位论文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避免论文研究的重复性,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 对高校教学科研有较好的学术和参考价值。

部分硕博学位论文直接源自国家863、973等科技攻关项目, 部分硕博学位论文直接源自社会、企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很多导师的科研长期聚焦在某个方向, 其所指导的学位论文不仅能揭示一些最新技术的关键所在, 反映社会需求, 还能进一步形成对问题研究步骤、方法、数据、效果等方面的科学描述和总结, 为后续研究提供前车之鉴。

研究生学位论文通常含有与课题相关的大量专题文献, 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全部信息, 论文所附的参考文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信息, 能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状况。

5. 结束语

学位论文是一种重要资源, 图书馆收藏学位论文的目的是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文献检索与阅览服务, 在网络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 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数据化管理及应用是当今大数据应用的一个范例, 也是学校图书馆特色文献的反映是完成学位论文资源共享的历史使命, 也是学位论文收藏工作的升华。

摘要:文章提出高校研究生论文的数据化问题, 目的是通过探索对数字化学位论文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达到理想的大数据应用。

关键词:学位论文,科学管理,电子资源,文献价值,大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弦.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方法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 :46-47.

[2]陈锦红.高校图书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和开发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12) :97-99.

[3]张继中, 陆为国.高校图书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和开发利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142-148.

[4]黄娟娟, 李演军.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学位论文的现状研究[J].甘肃科技, 2012 (19) :98-99.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形势,针对研究生党员这个特殊群体,如何有效地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广大高校研究生党务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要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但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此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路径。

一、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应看到,高校研究生党员队伍当中,部分研究生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一)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研究生学术专业上学有所成、学有所长,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部分高校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过分苛求专业能力培养,忽视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现象。在对研究生的教育中,重点往往只放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上,创造各种条件要求研究生多做科研、多发论文,导致只“教书”不“育人”。同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方面,既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又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研究生党务工作队伍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目前,从事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专职教师不多,大量的党员发展工作往往都落在了院、系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或辅导员身上,而这些同志的日常工作本来就十分繁杂,尤其院系的党总支书记等一般在学院还兼有繁重的行政事务,因而常常无暇把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三)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方法模式化,难以取得实效

由于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务工作者没有发扬创新精神去积极探索全新的、适应当前时代需要的工作模式,再加上研究生党员人数众多,科研压力大,动员难度较大,难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导致研究生党务工作模式拘泥于传统的口头传达文件精神、集中学习等简单的手段,既单调乏味又不能吸引研究生真正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收效寥寥。

(四)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重数量”而“轻质量”,“重管理”而“轻教育”,“重发展”而“轻培养”

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主张“先起步,后完善”,至于以后的再教育可以“从长计议”;一些高校则以目前研究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为由,放宽了党员发展标准,认为多发展研究生党员可以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一些高校就只满足于维系好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万事大吉,而不能保证研究生党员受到经常性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

(一)要体现系统性。研究生党员思想虽已处于较为成型的阶段,但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思想构成也较为复杂,思想比较多元化。高校应重点对研究生党员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特别注意要继续加强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知识、基本经验等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明确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二)要提高针对性。高校应该针对研究生党员最关注或感到最困惑的问题来重点进行说明或解答,并及时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从理论的高度来进行分析,通过对社会正气的弘扬及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有力的批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研究生党员面对纷扰的大千世界也能明辨是非,不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浸染,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要保持连贯性。高校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经常性的、长期的,而不应成为在“五四”、“七一”等某些固定节庆或纪念日开展的应景活动,也不应是党中央召开了重要会议或是号召开展某项活动时,才跟着搞一些学习或教育活动。那样的教育效果是要被大打折扣,且十分的被动。研究生党务工作者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造性地、一以贯之地去组织开展一些研究生党员喜闻乐见的、确实能获得良好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从而保证研究生党员在从入学直至毕业期间一直能接受不间断的教育。

三、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方向探析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党员教育新模式、新载体,创建形式多样、立体化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开展对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要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了通过每学年定期举办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以及研究生党员干部培训班,并结合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或首日教育等活动来积极开展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要注意与时俱进,紧扣时事热点来开展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高校研究生党组织可以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热点问题的讨论或社会实践,这样既展示了研究生青春的风采,又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近年来,上海大学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并吸纳研究生党员参与在内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和大型的主题晚会,从理论建设、活动开展、知识普及、典型树立、最后出版集中展现该校研究生党员教育成果系列丛书等方面全面阐释上述主题,实现从上到下的号召与由下而上的呼应的有机统一,真正达到让研究生党员深受教育的目的。这样的党员教育方式,注重互动和反馈,避免单纯的说教和讲座,既新颖又有实效,价值含量很高。

同时,为保证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性和全程性,还要不断探索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载体创新,努力把研究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之中,使之贴近和满足新形势下的学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力争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般的真正深入到每一位研究生党员的心中。高校可利用每年的艺术节、学术节、体育节为契机,为研究生党员搭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各自才华,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研究生党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也增强了研究生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和群体凝聚力,更为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作出了贡献。

(二)建立、完善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以研究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格局,优化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与机制

应该看到,研究生与本、专科生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三自”的要求和能力较强,因此在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中,各高校更应该强调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释放。高校应在坚持管理育人的方针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生党组织在整个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建立、完善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以研究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格局,优化高校研究生党员三级管理体制和以“三自教育”为核心理念的研究生党员干部培养机制,将广大研究生党员对组织、宣传、思想建设等工作的参与作为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党员的熔炉。

基于这种理念,上海大学专门成立研究生工作党委,直接受学校党委领导。研究生工作党委全面统筹负责全校研究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学院(系、中心)设立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学院研究生党组织由研究生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学院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由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或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把握研究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大方向,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对学院研究生党组织工作的意见;而学院日常的包括研究生发展党员在内的研究生党建及思政工作则由任职研究生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副书记的在读研究生主持,学院还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研究生专(兼)职委员,作为研究生党员干部的参谋和助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放手让研究生党员干部大胆工作,把他们推到工作的前沿,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党员干部。

(三)制定并完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高校应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在研究生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参加组织生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督评措施,保证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另外,应建立、健全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定期评议制度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各级研究生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和研究生党员个体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开展全方位的评议和考核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上,及时开展评选、表彰优秀研究生党员、优秀研究生党务工作者、研究生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在广大研究生党员群体当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校研究生党员共同进步,以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四)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优化教育机制

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导师不仅是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教师,更是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是开展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业务知识深深地吸引着研究生,也极大地影响着研究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导师对于所带的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关心,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在学术上对研究生进行指导,而忽视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有的甚至还会给研究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如明确党员导师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工作责任等,并将该项工作的绩效考核与其工作考核挂钩等。

(五)形成高校、社会和研究生党员的互动机制

高校社区(生活园区)是研究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它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研究生在学校社区中最能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高校研究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管理部门应与学校的学生社区合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以及研究生党员在社区的平时表现,可以依靠社区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全面监督、考察和管理。高校研究生党建应建立研究生在学校社区(生活园区)的行为等级评定制度,把研究生在社区的现实表现和活动情况作为优秀评选、党员发展、奖学金评选等一票否决的重要因素,全方位地规范研究生党员的行为。

同时,高校更应根据研究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创造条件,积极与企事业单位、与地方政府互动合作,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鼓励研究生党员积极通过参加寒暑期挂职锻炼工作,提升研究生志愿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教、助老、助残社会公益活动等投身社会实践,为研究生党员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搭建平台。让研究生党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社情,更多地从发展辩证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所在。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叶志明.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7(1):64-69.

[3]胡小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J].学术论坛,2009(1):177-180.

[4]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5):30-32.

研究生学位管理 篇12

切斯特·巴纳德 (1886-1961) 在近代西方管理思想史中, 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管理学家, 其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根据自身经验写成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所有对组织理论方面的讨论都脱离不开这部丰碑巨作。巴纳德管理思想理论包括人性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 三大理论看似相互独立, 但其内在相互联系紧密, 层层递进构成了巴纳德思想体系。目前, 研究生在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巴纳德思想, 其次对研究生管理存在的几种问题进行阐述, 并结合巴纳德管理理论, 试图找到理论解决方法, 并对研究管理工作寻找新的启示。

二、巴纳德思想概述

(一) 人性理论

在人性理论部分, 巴纳德对个体的特性给出新的理解, 建立更为详尽的人性理论, 人性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的特性。这里主要是以人为主, 巴纳德认为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多种能力限制, 由于这些限制会引起其中部分人产生克服某种限制的共同目的, 为了形成切实有效的合作, 就必须建立组织[1]。

(二) 组织理论

巴纳德在他的人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组织都是具体的现象, 如某公司、某大学等。巴纳德除了阐述这些组织现象中各种具体因素的差别, 还提出了一种概念性或抽象性的组织, 他从这种抽象型的组织中提出三个普遍存在的因素:组织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和做出贡献的意愿 (见图1) 。

共同的目标是组织建立的前提条件, 没有共同目标人们便无从合作, 但是组织的共同目标必须为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接受, 即组织必须使其成员了解要求他们做出什么贡献, 并能从中得到哪些满足。唯其如此, 个人才会愿意参加合作。

(三) 管理理论

与组织构成的三个因素相对应的, 经理人员的职能包括提供沟通体系、发挥促进作用以便获得必要的努力、提出和界定目的。由此可以看出, 并不是组织的所有工作都是经理人员的工作, 只有维持组织运营的专业化工作才是经理人员的工作。

经理人员的第一职能:建立与维持组织的信息系统。

组织犹如人体, 管理系统则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要使得组织的各个部门都能在统一的指挥下开展活动, 就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信息系统。经理人员借助信息系统进行指挥, 有了这个系统, 组织才能有效地协调其他成员活动, 以达到自身的目标。

经理人员的第二职能:努力取得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

经理人员需要能够给组织成员提供诱因:它可能是增加其成员的个人利益 (积极的诱因) , 也可能是消除其成员的某种负担 (消极的诱因) ;可能是物质, 也可能是非物质的, 还可能是理想的工作条件, 使其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诱导并不是万能的。当组织无法满足其成员的动机时, 经理人员就要设法改变其成员的动机。

经理人员的第三职能:确立组织的组织目标 (决策) 。

每一项决策都涉及多种复杂的因素, 都要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等过程。一般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组织的固有目的和环境条件。首先, 从组织的目的出发分析环境条件, 找出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使组织的目的特定化、具体化。然后, 再从特定目标出发, 进一步分析环境条件, 修正目标, 如此反复进行, 最终形成明确的、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因此, 决策的过程, 也可以说是目的与环境条件相互反应, 从而使二者逐步接近和统一的过程[2]。

三、目前高校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 研究生班级成员缺少合作意愿

巴纳德指出, 共同的目标是组织建立的前提条件, 没有共同目标人们便无从合作。对于研究生班级组织来说,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研究生班级成员达成的合作意愿, 既能够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 也能提高研究生就业发展的基本素质。而现实情况是, 研究生班级成员相互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从组织结构角度上看,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 每个成员跟从不同的导师学习, 所上的课程也不尽相同。其班级的概念较为淡化, 很难像本科生班级一样有统一的作息生活。从利益成本角度来讲, 研究生在班级中获得的利益远远小于在实验室获得的成果利益。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更多的是与实验室同门师兄弟接触, 跟班级同学接触较少, 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学生自然倾向获益较多的实验室内发展。

(二) 研究生很难形成一个能涵盖大部分个人目标的班级目标

班级建设的目标往往在于帮助学校、院系完成相关的任务:抓好班级学风、寝室文明、集体稳定等多方面工作;在平时开展文体活动、学术交流, 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平台。而大部分研究生的个人目标往往从个人的切身利益出发, 它的重要性在研究生眼中往往高于班级目标[3]。在有些情况下, 个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较难与班级目标达成一致。

(三) 班级信息交流不通畅

巴纳德认为, 经理人员的第一职能是建立与维持组织的信息系统。信息交流通畅是组织稳定运行的保障。而现实的研究生班级中存在交流缺失的问题。一方面, 沟通场地往往局限于寝室和实验室等研究生日常生活较为频繁的场所, 这是因为研究生往往多为导师负责制、科研梯队制, 班级成员的概念相对淡薄, 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多在宿舍和实验室内进行, 寝室外以及实验室之间的沟通存在严重缺失, 有些学生甚至到毕业时还有许多不认识的班级同学。另一方面, 班委是学院指导思想上传下达的关键沟通枢纽, 辅导员多依靠班级骨干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与辅导员面对面地交流。从沟通的效果看, 班级沟通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其关注度往往集中于科研成果, 对班级建设、学院活动参与度不强。研究生在年龄上也相对较成熟, 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有着比较明确的认知。于是, 在班级沟通方面, 很难做到上传下达, 即使做到上传下达, 也很难保证能够引起广大研究生参与的兴趣。

(四)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深

研究生大多实施导师负责制度, 然而目前高校的导师大多不能兼顾到所带的每一个学生。再加上导师个人的社会活动及科研项目较多, 很难像辅导员一样地沟通与关注。要想形成和谐、顺畅的“导学关系”, 则需要研究生和导师都要注意在日常学习和科研中加强交流, 增进了解。同时实验室内部应定期开展组会研讨或文体活动增加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一旦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导师能感受到给予学生细致指导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 另一方面, 研究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4]。

(五) 寝室管理欠缺

寝室是研究生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绝大多数高校中, 研究生寝室教育管理往往不如本科生寝室管理。一方面, 研究生年龄差异较大;另一方面, 研究生个人空间意识强烈。这些都不利于研究生寝室文化教育和管理。因此, 研究生辅导员应该想办法克服这个难题, 更多地深入寝室, 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 及时地帮助生活上有需要的学生, 建立起和谐紧密的师生关系, 从而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工作基础和思想基础。

四、巴纳德管理理论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启示

(一)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并重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分析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不同的作用。实际上, 在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既有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等正式组织, 也有因同门师兄弟、同专业、同乡、性格相投等原因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在研究生的日程生活中, 班级等正式组织固然发挥很大作用。但是, 同门师兄弟、同实验室同学等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非正式组织往往更容易调控组织间个体的关系, 更有利于形成凝聚力。作为学生辅导员,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利用非正式组织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产生良性效果。要善于将正式组织的建设与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 对于部分小团体学生对学院活动参与度不够积极, 管理者可以适当地对其引导, 发现他们这些小团体的优势, 利用正式组织 (如研究生会等) 开展一些针对他们的有意义活动, 使他们成为某些活动的对象, 对其进行鼓励, 增加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荣誉感, 进而能够引导他们融入到学校或学院的活动中去。

(二) 正确运用诱因经济, 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

在正式组织的构成中, 经理人员要提供恰当的诱因:积极的诱因或消极的诱因;物质的内容或者非物质的某种机会, 理想的工作条件, 如此等等。诱因固然重要, 但诱因不是万能的。仅仅强调诱因, 强调情感管理也容易导致组织的涣散。恩威并施, 鼓励与鞭策, 在研究生的管理同样重要。研究生经历了本科四年的教育, 对学校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 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看法。对待学院管理置若罔闻, 学习纪律松弛, 胆大容易出现违反校规校纪事件。因此, 对待研究生更应该加强法制法规教育, 正确纪律观念。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研究生管理制度, 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特长, 使研究生群体产生自我要求上进的意识, 逐步完善研究生的管理制度。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研究生是一个自主意识较强的群体, 他们经历了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 思想上逐渐成熟,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逐渐形成, 一般性的业余活动可能无法激起研究生群体的活动兴趣[5]。研究生对于社交活动或文体活动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研究生辅导员要经常深入研究生内部, 找到研究生的现实需求, 开展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活动。此外, 要重视发挥研究生会、各种专业兴趣小组、研究生社团等各种组织的作用, 寓教于乐, 开展一些层次相对较高, 适合研究生年龄需求的活动, 在轻松高雅的活动氛围中促进研究生的思想进步和全面发展。

五、结语

巴纳德在管理理论阐述了其核心的三大理论体系和经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能。作为研究生辅导员, 研究生的“经理人员”, 如何合理高效地对研究生进行日常管理和加强教育, 从巴纳德管理理论体系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对人性理论的探讨, 组织理论的分析和管理理论的实践, 都需要进一步结合现实工作进行思考和研究。巴纳德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为研究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摘要:巴纳德管理理论是对古典组织理论高度的锤炼, 同时历经百年之久, 依然对现代社会文明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巴纳德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理论的基础之上, 强调管理者应从人性的角度研究人的不同需求。文章简要概括了巴纳德管理理论层层递进关系, 并着眼于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 对管理中遇到的多方面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巴纳德,研究生管理,经理人员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周博鸾.巴纳德的协作系统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2]李长武.巴纳德管理思想述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5 (1) :19-24.

[3]霍瑞超, 李雪平.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 2012 (1) :87-90.

[4]马雪丽, 刘巧俊.基于人本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0 (21) :28-29.

上一篇:下料工艺下一篇: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