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冷酷

2024-05-27

法律人的冷酷(共4篇)

法律人的冷酷 篇1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以下简称《世》) 是村上春树在1985年出版的作品。此前, 村上出版了《且听风吟》《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这“青春三部曲”, 此后村上暂时放下长篇小说的创作, 写了许多短篇。在创作《世》的时候, 距离他先前写的长篇《寻羊冒险记》已有近三年时间。可以说, 《世》是作者休养生息之后的全新开始, 是对以往长篇创作的一个突破。据村上1991年总结“十年创作”时介绍, 在他当时出的几部作品, 很多人说最喜欢《世》 (此时《挪威的森林》已经出版) , 而日本也颁给了他谷崎润一郎文学奖。这一切都说明《世》在村上众多作品中的特殊性。

《世》采用的是叙述的平行结构。小说包含了两个不同故事, 一个叫“世界尽头”, 另一个叫“冷酷仙境”, 以间错的章节交互展开, 且两个故事截然不同, 直至最后才合二为一, 如两条道路在大地尽头的交汇。

“冷酷仙境”的背景是东京这个现代大都市, 在这里, 有电梯、电脑、地铁等一系列代表高科技和现代化的物象。而在描写这些物象时, 作者的笔触始终是淡漠、冷酷的, 仿佛从环境中脱离出来对客体进行叙述。“世界尽头”则是作者想象的产物, 这是个由城墙、河流、森林、田野、街道, 以及钟塔、图书馆、旧兵营等建筑物构成的小镇, 小镇中有独角兽这种虚构的动物往来, 营造出一个安宁、静谧、和谐的天地。

这种差别的原因何在?在我看来, 这是作者不满于都市生活的喧嚣、物化, 人的个性在物质的飞速发展中逐渐丧失, 而产生的返璞归真的心态。

再看具体情节。“冷酷仙境”的故事引发于“组织”和“工厂”的情报争夺, 而“我”是“组织”中的一名计算士。曾经加入过“组织”的老博士, 出于某种科研需要, 擅自在“我”脑中植入中继站和电脑线路, 然而局面失去控制, 中继站在“我”脑中被烧毁, “我”的表层意识线路与人为植入的电脑线路相连, 以致“我”将在二十九个钟头三十五分钟后“死去”。

电脑, 原本是由人创造出来服务于人的, 而在故事中却控制了人脑。作者有其淡淡的隐忧:我们这个社会在走向“脑化”时代。科技不再服务于人, 相反科技变成了主体, 人为了适应科技不断改变自己, 成了科技的奴隶。在这个过程中, 人走向不断异化的状态。

然而上面所说的“死去”并非真的死去。老博士的解释是“我”的意识线路将被植入的线路取代, 即“我”的意识世界发生转换, “我”在二十九个小时后就将在另一个世界生存, 而这个世界, 就是“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的居民长生不死, 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作为代价, 他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影子、心和思想, 无欲无求地生活。在“世界尽头”没有仇恨、苦难和哀伤, 相反, 也没有爱、幸福和欢乐。在这里, 人们一无所有, 可又拥有一切。“这里是世界尽头, 世界在这里终止”。

“世界尽头”代表作者的无奈。相对于“冷酷仙境”中人的异化, 作者宁可选择这个宁静的世界, 哪怕因此而失去心和思想。所以“我”最后放弃了和影子一起逃离的机会, 决定留下不走——“我想留在这里”。

但“世界尽头”自然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我”的影子就是对此的叛逆者。影子从一开始就对镇子怀有疑问, 此后一直寻求与“我”一起逃离镇子的途径。影子怀疑的依据, 在于镇子的完美无缺, 然而完美无缺其本身就根本不存在, 就像理论上的永恒运动同样不存在一样。想回到现实世界的决心影子也远比“我”强烈, 当“我”动摇不决时, 影子竭力劝说, 所以当“我”最终留下时, 影子还是逃离了这个地方。

由于作者这一观点的影响, “我”最终没有彻底失去心, 并逐步找回过去的记忆。然而没有彻底失去心的人是不能住在镇子里的。镇子容纳的是“完全的人”——完全失去心, 失去欲望, 失去喜怒哀乐。还有心的残留的人只能被赶到森林里生活, “我”便在这种境地下留在了世界尽头。

这是作者最终的态度, 他没有让主人公作为“完全的人”留在镇子, 而是让他带着残留的心在森林中生存。在悲哀于现代化社会中人性没落的同时, 作者还是没有呈现给读者以彻底的绝望。村上在另一部小说《且听风吟》开篇就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 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表达出类似思想。

村上春树对都市的描写独具个性。他并不通过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来展现都市。恰恰相反, 在《世》里, 几乎没有出现这样的都市气象, 取而代之的意象是层出不穷的威士忌名称、欧美音乐名称、西方作家作品名称以及各种西式食品名称。在《世》里, 主人公吃的是三明治、汉堡、色拉, 喝的是啤酒和威士忌, 听查理·帕克、约翰尼·马西斯、鲍勃·迪伦, 穿耐克、保罗·斯图尔特, 看屠格涅夫、司汤达、塞林格、毛姆。村上利用这一系列彻底西化的物品来展现作品中的都市氛围, 而这种氛围, 给人的感觉是冷清、呆板。阅读村上的小说, 我们感受不到都市的繁华喧闹、五光十色, 甚至把握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但是西化趋势的确已经侵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种背景下, 村上笔下的主人公, 对城市生活没有敬畏、向往心理, 代之的是冷漠、疏远, 这就体现出作者对现代都市的态度:不是惊异与憧憬, 而是不屑与担忧。

表现作者这一都市观的还有《世》章节名称的取法。全书共四十章, “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各占一半。其中“世界尽头”各章节名称都只用一个词, 而“冷酷仙境”每章名称都由三个词构成, 且三个词之间仿佛毫无联系, 试看几个章节:

第一章冷酷仙境电梯、无声、肥胖

第二章世界尽头金毛兽

第三章冷酷仙境雨衣、夜鬼、分类运算

第四章世界尽头图书馆

…………

与“世界尽头”的章节名称相比, “冷酷仙境”明显现出怪异、荒诞之感。作者似乎刻意从一章中抽出三个毫无关联的词作为标题, 以达到怪诞至近乎滑稽的效果。单看这些章节名称, 读者就能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冷酷仙境”也就是都市生活, 其本身就是荒诞、奇怪、不知所谓的结合。

对恶的发掘是贯穿于村上作品的又一特点。村上本人曾说过:“关于恶我始终都在思考。我认为, 为了使我的小说具有纵深感和外延性, 恶这个东西恐怕还是不可缺少的。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描写恶。”

《世》的这一特点也十分明显。首当其冲的 (下转163页) (上接131页) 是“组织”与“工厂”的两大对垒, 表面上“组织”与盗窃情报的“工厂”相对抗, 应属于“善”, “组织”成员“我”一开始也抱着这种想法。但事实上, “组织”为了自身利益, 请博士以人体为实验开发项目, 在出现问题, 试验者连续死去的情况下也拒绝停止, 因为一旦停止, 其机能势必瘫痪, 并且倘有存活下来的人, 还可以把他作为标本进行下一步研究。

如果“工厂”一方作为恶的存在是明确无疑的话, 那么如“组织”这般的存在, 戴着“善”的假面,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其破坏性远比“工厂”更深、更广, 因为它利用的是人对善的信念。一旦“组织”的面目暴露, 那将是善恶的价值体系在人心中的崩溃。

在此我想举出村上的另一部小说《天黑以后》, 里面深刻描绘了隐匿于日本社会, 乃至整个世界纵深处的“恶”。白川作为一个普通公司职员, 具有大多数人持有的价值观念, 即遵从交换价值来行事——“我出了钱, 作为交换, 你提供性服务;而你因突然来了月经未能提供, 作为交换, 理应挨打, 一如因为我是电脑技师所以电脑坏了该我加班维修, 因为加班晚了所以该由公司出钱让我搭出租车回去, 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与暴力的“恶”相比, 白川式的“恶”由于其表面的合理性, 成为了理所当然, 然而背后隐藏的却是人性的缺失。

村上描写的就是这种恶, 他没有停留在战争与暴力这些表面的恶, 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社会深处与普通民众的内心, 毫不留情地把最为隐晦的黑暗揭露出来。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探讨作者在文中传达的科技使人性异化的隐忧, 以及村上小说有关都市生活的描写和恶的发掘等特点。

关键词: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都市,恶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M].林少华,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林少华.向小说可能性发起的一次冲锋 (译序) [M].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2-7

[3]林少华.比较中见特色——村上春树作品探析[J].外国文学评论, 2001, NO.2:30-31

[4]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J].外国文学评论, 2006, NO.3:43

[5]刘研.“中间地点”论——村上春树的多元文化身份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 2008, NO.2:67, 70

[6]林少华.“天黑以后”的善与恶 (译序) [M].天黑以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4

法律人的冷酷 篇2

2、我的眼睛不是染缸,装不下你的各种脸色。

3、不要总是对任何事感到后悔,因为它曾经一度就是你想要的。可后悔也没用,要么忘记,要么努力。

4、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5、不要以为你自己很了不起,在我眼里你压根什么都不是。

6、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

7、让自己忙一点,忙到没有去思考无关紧要的事,很多事就这样悄悄地淡忘了。

8、得不到回报的付出,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打扰了别人伤了自己。

9、心在九天仙阙前,身在万丈红尘中。

10、你可以深渊,我偏要一鸣惊人。

11、不管有多难,生活都会继续。现实是,没有任何怜悯,如果你不战斗,你就会失败。

12、我们总要逆着自己的性子的,觉得自己胖就要逼着自己减肥,没有钱又想买衣服包包就要努力赚钱,别怕过程难,记住你想要的结果。

13、自己没有展露光芒,就不应该怪别人没有眼光。

14、给你脸是客气,不给你脸是道理。

15、不会生气的人是傻瓜,不去生气的人才是智者。

16、我可以比好人更,也可以比坏人更凶恶,你什么货色,我就什么脸色!

17、我爱你时,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不爱你时,你说你是什么。

18、我说过的话不重说、做错的事不重做、爱过的人不重爱。

19、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人,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走完。

20、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

21、好坏与你无关,善恶我自己会担。

22、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单曲循环过,有没有一个人让你念念不忘着。

23、动了真感情的人都会喜怒无常,因付出太多,难免患得患失

24、人生短短几十年,就算不能轰轰烈烈,也不能窝窝囊囊。

25、不要贪恋没意义的人或事,拎着垃圾的手,怎么腾得出来接。

26、我可以主动一次两次,但是别想我主动第三次。

27、陪你最多的人还是你自己,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人就好。

28、请你坚定一点,拒绝我或走向我。

29、把面子拿下来揣在衣兜里,素面朝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没那么沉重。

30、你或许不知道,当你难过时,我的眼泪也在泛滥。

31、不要想着依靠别人,要有目标有追求,这与年龄无关。

32、要学会忍耐与坚持!

33、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34、小爆脾气就这样,爱谁谁没面子。

35、开心对待每一天,真心对待每一个。

36、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37、你想走,什么时候都可以;你想回来,抱歉,没那个可能。

38、那种亲密的人突然陌生,希望完全落空的感觉,就好像喝口凉水居然被烫到。

39、你总要为了,全力以赴一次。管它什么流言蜚语,做自己。赢,也要赢得漂亮。

40、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

41、我们都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所以,要么给我爱,要么给我钱,要么给我滚。

42、真正了解无常的含义,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不是永恒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也不是永恒的。

43、绝望的时侯抬头看着希望的光芒其实一直存在。

44、惯我的人,才有资格管我。

45、如果还不能脱单,就赶紧让自己脱贫吧,你总不能身边没人,卡里又没钱。

46、经历越多就越不想说话,环境的不同,想说的话别人未必能懂,也就慢慢学会了自己默默承受。

47、男人都花心,不花心那不叫男人。

48、最纯粹的我,已经消逝在旧时光。

49、南墙我撞过了,可我想把它撞翻。

50、说实话,我很喜欢自我百毒不侵的样貌。

51、不要整天抱怨生活,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更别说它会听你的抱怨。

52、我有四个愿望:不劳而获,不学有术,相爱无伤,狂吃不胖。

53、无论生活怎样,都不要忘记微笑。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54、怪你脾气太好哄人人拿刀向你桶。

法律人的冷酷 篇3

尽管当代叙事学理论作叙事诗歌分析时更倾向于忽略诗歌的写作形式特征, 从而使得叙事诗歌的事件和表达事件的诗歌话语紧密联系起来。因为传统叙事模式极为重视故事 (story) (也叫法布拉或事件) 和话语 (discourse) (也叫休热特) 的区别, 因为我们经常忽略叙事过程中的交互式本质。在诗歌叙事过程中, 话语和故事是紧密相连的, 话语层面的诗歌手法对故事层面的事件可以起凸显作用, 阐释作用, 模糊化作用, 两者既可以相辅相成, 也能够相互抵触。叙事诗歌中话语和故事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是叙事诗歌的关键所在, 也是唤起诗歌意义的中心所在。如凯瑟琳·爱迪生 (Catherine Addison) 解释道:“叙事诗歌写作并非是用词语原有的含义进行辞藻堆砌, 这一点散文体便可以轻松做到, 诗歌的文体形式对诗歌含义的关键部分起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 使用诗歌形式进行叙事并非偶然, 而具有“关键”意义。

通过济慈的“冷酷仙女”, 本人阐释了如何通过多种语音形式 (韵律, 韵脚, 头韵等等) 以及空间格式 (换行 (line breaks) , 换诗节 (stanza breaks) , 缩排 (indentions) 等等) 表达诗歌话语, 笔者认为, 该诗歌话语层面的语音段位形式和空间段位形式与叙事层面的叙事段位相互作用, 从而实现含义。“冷酷仙女” (“La Belle Dame sans Merci”) 是一项颇具实效的范例, 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 从民谣角度看来, 济慈这首诗属于传统诗歌, 标志着歌谣从口头形式向书面形式的转化;从对传统形式的继承和背离角度看来, “冷酷仙女”让我们注意到声音和空间对读者反应的重大影响。此外, 由于“冷酷仙女”采用了常见韵律, 全文格律一致, 多种语音模式对听众的影响力也尤为明显, 因此, 我们更容易发现哪段文字会使读者称奇。而且济慈的诗歌中蕴含错综复杂的历史故事, 所以我们可以一道分析不同版本的“冷酷仙女”从而意识到不同的作者和编者的选择对读者和文本的空间互动和听觉互动有何影响。

冷酷仙女

骑士啊您为何哀伤

孤独彷徨悲伤烦扰

湖中之草都已枯败

鸟儿也匿声了

骑士啊您为何哀伤

如此憔悴如此懊恼

食物堆满松鼠粮仓

丰收时节都结束了

您的眉眼间绽放一朵百合

湿热悲苦的露珠于其间垂缀

您的脸庞上有支凋零玫瑰

转瞬间枯萎

我邂逅美人于那绿坪之上

她定是精灵之女啊美得这般无暇

曼长的秀发轻盈的步伐

狂野之光在她眸间闪亮

我用鲜花为她做成花冠

手镯还有那芳香的束腰

她凝神看我仿佛满眼爱意

她温柔叹息如有甜蜜愁哀

我抱她上马

一整日啊再看不到其他

眼里只见她那侧身的模样

耳中只闻她唱的妖灵歌谣

她为我采集甜美草根

吗哪甘露、野生蜂蜜

她所说言语也甚奇异——

“我爱你, 全心全意”

她引我进那妖精洞穴

于此她凄凄落泪她哀哀感伤

于此那双狂野之眼啊

被我以吻合上

于此她诱我魂入梦土

啊正是于此!哀痛来袭

我最近一次沉入梦境

就在那冰冷的山坡之侧

我目睹诸多面色苍白的国王、王子

与骑士;他们全苍白得如僵尸白骨

他们都在嘶喊:那个冷酷的女子啊

已经囚你为奴!

我目睹他们那些咧开的枯唇

嘴里全是悚骇警言

尔后我便惊醒发现自己

已在这冰冷的山坡之侧

于是我徘徊此地

孤独彷徨悲伤烦恼

纵然湖中之草都已枯败

纵然鸟儿也匿声了 (查良铮译文)

相关理论的发现使我们了解到听众初听一段文本的感觉, 以及语音模式对下文的影响, 因为语音模式而导致词语识别速度的加快, 给了听众更多的“阐释时间” (“interpretive time”) 。也就是说, 以更快的速度在词典中找到一个词让读者更快地将正在激活的词和近来激活的词联系在一起。此外, 因韵律和头韵而导致“阐释时间”变长, 从而使得“这些词语有更长的激活时间和更为强烈的激活”。因此, 不论倾听一首诗的当时和之后, 重复的词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更为长时的印象, 强调韵律也有同样的效果, 韵律形式能够放慢诗行的节奏, 并且对所强调的词语能产生“更深的挖掘”。同样, 韵律的多样性能在听者的脑海中产生“额外的强调”。

现在我们通过济慈的“冷酷仙女”来看看这一说法是如何付诸实践的。在这首诗的前3个诗节中, 我们了解到骑士的状况和自然相联系, 骑士生理上软弱无能, 情感上抱紧折磨;同样, 自然界快到冬季, 万物衰竭:“草已衰败”, “鸟儿也匿声了”, “丰收季节都结束了”, 玫瑰“凋零”, 该诗的韵律也较为明显地反映出骑士的消极意志;三个三韵脚后紧接的双韵脚打破了读者对随后韵律的期待, 并且使读者更为深刻地领会到有意外之事发生, 并且需要投入更多注意力, 听众在听完整首诗作后, 这种认知的局部影响便会减少, 到了第三, 第四诗节时, 听众便会期待第四诗行变短。

此外, 我们也要了解到听众对济慈这首诗的反应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听众本人对歌谣题材的熟悉程度, 以及听众要花多久辨认出该诗是歌谣。有趣的是, 这首诗的首版和济慈转录版均未把该诗归类为歌谣, 但布朗和伍德豪斯的转录版, 以及最著名的1848年版本, 均在副标题中阐明了该诗为歌谣形式“冷酷仙女:一首歌谣”。假若某位听众对歌谣的音觉传统很为熟悉, 并且预先知道她即将听到济慈的歌谣, 可能会对济慈这首诗既感到满意, 又感到困扰。事实上, 济慈诗歌的韵律方面偏离了歌谣传统, 和没有明确声音模式期待的听众不同, 既了解歌谣又期待听到歌谣的听众就会感到困扰, 当听到第二行时, 发现该诗行是四音步抑扬格而非三音步抑扬格, 既了解歌谣又期待听到歌谣的听众便会开始感到困扰;此外, 当听众发现每一诗节的最后一句是二音步抑扬格, 便会觉得更为困扰。此外, 由于听众对该诗不稳定的歌谣形式感到不确定时, 便自然会关注到诗歌中潜在的故事。也就是说, 这首诗对歌谣形式的偏离会让听众再次猜想故事的发展方式。如果诗歌已从音乐上偏离了歌谣的传统, 为何故事情节不会偏离与此歌谣相联系的传统歌谣呢?如此说来, 文本的语音组成部分能够影响读者对诗歌情节的理解这一复杂过程。

“冷酷仙女”的第一诗节也有一些其他重要的声音效果, 在第四诗行, 每行节拍数由8个减少至4个节拍, 这给了读者更多时间了解单个词的语义暗示 (semantic implications) 。此外, 第四诗行有三个连贯的重读节拍 (semantic implications) ——no birdssing, 将重读节拍比例从1:2提高到了3:4, 让听众放慢节奏, 从而更加注重理解。此外, 第四诗行结尾处的韵律是本诗首个尾韵, 使听众能更快意识到“sing”一词的含义, 使读者的认知能够返回这一韵律的起点:“loitering”。作者通过重复之前的发音, 让读者回忆起倾听过程中的难忘经历, 让读者在感受目前所体验语音模式的同时, 也触发了读者对之前语音模式的记忆。因此, 读者并非以一种线性的或直接的路线在诗歌中前行, 而是以不平衡不确定的路径。听众并不是说沿着一个方向依次向下读就可以了解到整个叙事内容。在“冷酷仙女”的第一诗节中, 听众在前四个诗行中就要激活“loitering”一词两次, 这说明该词的发音和含义对听众对本诗的理解有重要影响。

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诗歌叙事的视觉和声觉特征让我们了解到:对一首诗的了解部分程度上取决于对该次阅读体验的记忆。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回忆起使用语音手段的诗歌也要更为容易, 也正因为如此图像记忆更容易记起事件发生的顺序。诗人和批评家苏珊·斯图尔特 (Susan Stewart) 指出:“在探究感觉印象的外部体验和内部体验的关系的过程中和研究艺术作品中感觉经验的历史表现过程中, 我们就会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将方法更集中于感觉经验和人们思考之间的动态而非感觉经验和思考之间的分界线。”本人对“冷酷仙女”的分析表明:诗歌叙事的含义不仅仅由读者理解和故事事件组合构成, 反而, 诗歌叙事的含义主要由故事和话语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为了更好以及更加准确理解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当代叙事理论家需要更加重视读者和诗歌手法之间互动的复杂性。直至我们开发出足够的词汇来更为完整地描述在阅读过程中声音模式和视觉模式之前, 诗歌叙事仍然是, 用布莱恩·麦克黑尔 (Brian McHale) 的话说道:“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一个盲点”。

摘要:在诗歌叙事过程中, 话语和故事是紧密相连的, 话语层面的诗歌手法对故事层面的事件可以起凸显作用, 阐释作用, 模糊化作用, 两者既可以相辅相成, 也能够相互抵触。叙事诗歌中话语和故事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是叙事诗歌的关键所在, 也是唤起诗歌意义的中心所在。为了更好以及更加准确理解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当代叙事理论家需要更加重视读者和诗歌手法之间互动的复杂性。

冷酷经典的个性签名 篇4

1、耍酷,装帅,这就是哥;哥有资本,谁叫哥就是一个神话!

2、没有美丽的外表,根本没人会去在意你美好的内心。这就是现实。

3、我是喜欢你,但这不代表你可以随意践踏我的感情

4、没有什么事永恒不灭的。

5、爷虽不怎么高贵、但不是每个女人都有机会。

6、如果不想被抛弃,就先抛弃别人。

7、别以为我爱的男人爱你,我就会对你俯首称臣。

8、你不必和我炫耀,那不是你牛逼的资本。

9、我的骄傲,容不得你这样的欺凌!

10、不要怪哥太疯狂,只因这世界太嚣张。

11、早知道尕妹妹的心变了,谈他妈的恋爱是做啥呢。

12、唯有音乐,能负荷所有的哀伤。

13、不是我的太阳,再明媚的光也照不亮我的心。

14、我要主导我的.人生,被动的生活我受够了。

15、背信弃义的人不再是闺蜜,别玷污了这个词。

16、我没有你家小女人的彪悍、我只有大女人的强悍。

17、你来我信你不会走,你走我当你没来过。

18、也许今天我们一事无成,但难保明天一统天下。

19、开不得玩笑的姐妹算什么姐妹?

20、出卖我,我将让你一无所有。

21、我的美你若无法欣赏,就请你靠边站。

22、只要不触我底线,你怎么得瑟都行。

23、读书铸造了多少情侣、老师破坏了多少婚姻。

24、对不起,你不在我心里。

25、就算是不锈钢的心,拿刀捅那么多次,也会变形。

26、女人就应该霸气的说:我是汉子我怕谁?

27、爱情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28、我要强大,上帝把我放人间,就是要我当老大。

29、时间摆平了所有的伤痛,我也摆平了回忆。

30、脏话比谎话干净一千倍。

31、我也曾飞蛾扑过火,但不代表我傻,人家那叫执着。

32、即使你已名花有主,我也要移花接木,把你移到我身边。

33、怀揣梦想的人,终究会变无比得强大。

34、给我两年时间,我定让你跪在我面前。

35、没有你牵手的冬天,我用热水袋照样活得精彩。

36、停止你那虚伪的对不起,因为你根本不懂得珍惜。

37、男人算个刁,姐妹才是最重要的。

38、我不是文艺青年,装不出你要的文艺范儿。

39、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40、缘来,在人群中,我看见你。缘灭,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41、喂,傻瓜,跟我斗,你还不配。

42、唯一可以坚强的东西,就是活下去。

43、女人要永远把自己保持在最漂亮的状态。

44、记得我说过的话,我不好过那么你也别想,姐不是你的玩具。

45、你有犯贱的权利,我就有让尔趴下的实力。

46、我的搞笑,严格来说就是把你弄得像猪一样傻笑。

47、爷这一生就认准你这一个娘们了。

48、人活着就是累,不然怎么叫人类!

49、我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我的原则只有三个字,看心情。

上一篇:三年之丧下一篇:健身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