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举措

2024-05-14

教学举措(共12篇)

教学举措 篇1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在其中, 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动力, 不断步入新的境界, 并获得愉快的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钻研教材, 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 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思考面临的问题, 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点拨和启迪,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 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 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开放的舞台,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 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在教学中, 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讲解新的科学知识, 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以关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从而引起师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 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新异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思考、讨论的兴趣, 引出要讲授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我出示下面这道题目, 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我引导学生思考, 先让学生自己作答, 接着根据解答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顶点坐标为 (6, 5) , 对称轴为x=6.这样, 教师通过营造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 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趣味点缀, 以幽默调节, 就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 结合教材适当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理解, 而且有助于记忆和运用,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象的, 而是生活中需要的, 生活中的乐趣, 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 为自主探究奠定心理基础,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索, 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 教师从获得新知识能力的角度揭示教材中的新知识, 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爱探索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 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低到高一步步攀登.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使其形成探究能力.课堂教学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 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 引导学生学会提纲挈领, 抓重点, 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提高探究能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激趣乐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施以不同的帮助,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并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具体实践, 动手操作, 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寻求解题规律, 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函数时, 我列举下列练习:下列函数:①y=-3x;②y=2x-1;③y=-1/x (x<0) ;④y=-x2 +2x+3, 其中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有 ( )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我分析如下:①y=-3x, ∵-3<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y=2x-1, ∵2>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③y=-1/x (x<0) , ∵x<0, 图像在第二象限 , ∴当x<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y=-x2+2x+3, 当x<1时 ,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1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C.这样,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数学教学中, 成功的导入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 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 而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在导入新课时, 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 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 丰富联想, 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 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 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增长学生的智慧, 使学生在渴望寻求问题中开始新课的探索. 这样的导入生动有趣, 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学生精神振奋, 兴趣盎然, 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直接点出课题, 引起学生的注意, 这样导入新课, 可以使学生一开始便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围绕这个重点要学习哪些内容.教师向学生展现本节课的基本线索的过程, 给学生指明了方向, 从而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 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 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 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 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 既承前又启后, 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 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在进入新课教学前, 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问题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对老师提的问题感兴趣, 渴望知道答案, 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关注将要学习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问题情境.另外, 通过以上方法引入, 让学生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并不枯燥空洞的道理.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教师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才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主动开发的潜能,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听看中体会、理解, 在模仿中练习, 加以巩固, 才能获胜于课堂,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举措 篇2

一、课程设置符合国家标准

原来二小由于教师缺乏,小学老师采用包班制,从2017年9月八师石河子第十中学帮扶以后,中小学课程设置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设,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体育课除外)。其次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了2节英语课,一至八年级每周还开设了3节国语课,一年级、七年级两个起始年级每周开设了1节写字课。

二、课堂管理逐渐规范

1、三至九年级每个班都有课堂登记表,每节课学生和教师的上课情况都进行了如实登记,教师和学生互相监督,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杜绝了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拖堂、接打手机的现象。

2、教务处每天至少巡课2次,检查教师按时到班上课的情况,保证教师无旷课、不随意调课的现象。

3、体育课按照中考的要求,上课过程逐步规范,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教研室采用八师石河子教师与原51团教师师徒结对的形式,她们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学习,把八师的先进课堂教育模式带进了课堂。

2、学校成立了国语推进小组。由国语推进小组的老师给教国语的老师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考试,保证了国语教学的质量。

3、鼓励教师用白板上课,2018年3月底我校录播室建成之后,由黄渝老师给各位老师培训,大多数教师学会录课,积极参加2018年的一师一优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各功能室逐步投入使用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篇3

关键词:整体感知;品味语言;再现意境;授之以渔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66-01

诗歌是美的结晶,能陶冶情操,滋养人性。诗歌教学如果能将诗歌中的美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营养,诗歌教学的目标就能实现。诗歌教学实际就是一种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将诗歌的美转化为学生个人审美结果和审美能力,根据新课标,很显然,鉴赏的主体是学生,鉴赏的客体是诗歌。诗歌鉴赏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面对客体,主体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等去思考、判断、理解、联想,使之变成自己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美德形态。

一、研究课标,明确任务

新课标关于初中诗歌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些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谈到文学作品时,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谈到课文理解时——当然也包括诗歌,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基本上就是初中诗歌教学的总目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到现代汉诗,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诗歌。如教学流沙河的《理想》时,如果只是一味的一节诗、一节诗地枯燥讲解,必然使学生感到厌烦,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多诵读优美的诗句,诗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本身就是最好的“解说词”。

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诵读指导和训练。诵读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方法,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味诗的音乐美。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还要通过语调和轻重音的变化去表现丰富的情感,必须读得抑扬顿挫。第三,诵读时,也并不是单纯反复的无目的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如:《天上的街市》,可以让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子?街市上的人儿有什么活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想象空间,也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当然,读的时候也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采用范读、配乐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含英咀华,让学生渐渐从诗歌文字的奇妙组合里熟悉诗歌的内容,初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音韵美。并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重要的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直觉,更多的是使学生有自主的独特体验和发现,通过颂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获得对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

三、兴趣引路,授之以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四、启发引导,再现意境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 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教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再现了本诗的意境——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叶落殆尽的树枝,铁似的直刺苍天,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没有动,也没有叫,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像个雕塑。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小溪边,一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上,炊烟如蛇,蜿蜒升起。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

多美的意境啊,学生浸润其中,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就会清淡无味了。

五、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借鉴。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教师要精当讲解,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 如《华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老虎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声了吗?应该说是没有的。如果有,“我”就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而不是“恍惚”。那么,诗人“恍惚”听到“石破天惊的咆哮声”,其实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

参考文献:

[1]徐应华;石成琼;赵代玲;;探究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艺术美[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05期

融合——习作教学之明智举措 篇4

一、与知识积累相融合

增加学生积累, 最实用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因此, 我根据学生实际,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阅读目标从兴趣入手;阅读量依据新大纲规定保底不封顶;阅读种类:新闻时事、科学幻想、卡通漫画、文学历史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 具体某个学生读哪本书不予规定, 但根据每学期的必读书目, 规定每天必有30分钟的课外阅读作业, 以取代其它机械性抄写的作业。同时制定适合本班的课外阅读计划。在“保证数量, 讲求质量, 多多益善”的思想指导下, 制定了“周查、月结、期末评”的考核措施, 设了“家——校课外阅读联系卡”, 收集学生一周内阅读的书名和数量, 并做好详细记录, 以摸清学生当前的阅读量和每周的阅读量。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或开展每人一分钟的演讲活动, 内容为前天所读到的精彩词、句或读后的感想、启发等, 每学期安排一次课外阅读对抗赛, 给优秀者予以奖励。不难发现,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 学生阅读量逐年上升。学生读书的种类也不断增加, 在学生心目中读书成了一种时尚。通过积累, 学生丰富了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

二、与生活“材源”相融合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以此来丰富写作素材。比如, 平时, 我总是常常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好人好事,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在观察生活中增长见闻, 丰富感受, 产生倾吐欲望,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汇报, 练习表达, 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这样到了要习作的时候, 学生稍作回忆就可提笔写作了。

另一方面, 我尽量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了解生活, 使他们“有话能说”。他们有的把自己整理书包的小窍门告诉同学, 有的写出《我学会了做饭了》的文章, 这样的活动, 拉近了学生和生活的联系, 充实了学生原来枯燥、单一的生活, 他们既参与了生活, 认识了生活, 同时也丰富了写作素材。

三、与角色转换相融合

当今小学生的通病是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学生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 也就是说, 每进行一次练笔都是先有教师施以“指令”, 然后学生应“令”行事 (作文) 。学生胸中不一定有生活实践的积累, 只好搜肠刮肚, 硬着头皮写文交差, 由此造成了许多学生“怕作文”的心态。因而, 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 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 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 而是一位引导者、设计者, 千方百计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急于想用文字来沟通、表达, 使习作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这样“似是无意, 却是有意”的引导, 就达到了义务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习作目标, 即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方位词进行有顺序的介绍和说明的教学要求。由于老师转变了“我命你写”的角色位置, 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老师家访寻路的需要, 学生产生急切想向老师介绍到他 (她) 家路线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 于是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帮老师寻家”的习作练笔之中。但这种生活作文教学却丝毫不给学生留“作文”的痕迹, 只是让小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感到是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 于是就主动积极寻求表达的言语, 产生强烈的写文习练的需求, 在乐于动笔, 自由表达中逐步获得写作的方法。

四、与课文引领相融合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老的这句话道破了课文的真正价值。但是, 在涉及教学实践时, 我们还是习惯于条分缕析, 深挖细究, 而淡化了让学生从有关的“例子”中掌握相关的知识, 并能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我们的教科书中所选择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作文教学就应该用好这些“例子”, 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才对。显然, 这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就教科书而言, 每一篇课文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精选出来的精品。运用“课文”这一例子于写作教学, 可以启智, 可以开路, 可以迁移, 可以借鉴, 可以品赏……其用大矣。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应用好阅读课文, 使其产生例子的作用呢?那就是针对教学所需, 依据读写目标, 贴近学生实际来精选。有时可以是整篇课文, 有时也可以是一个段落, 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提倡让学生一课一用, 一用一得。

经过几年的探索, 我发现, 我班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对于各平行班来说, 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他们喜欢作文, 乐于作文。值此搁笔之际, 蓦然回想去年上半年在杭州的“千课万人”习作教学专题中, 有一特级教师曾给我们作了题为《寻求对话与训练的融合》的讲座, 更为我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因而, 我理直气壮地认为:“融合”实不失为习作教学之明智举措。

摘要:“习作难”是横卧在学生面前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习作教学难”则是横亘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逶迤磅礴的山脉。但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如果能把习作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财源”相融合, 与师生的角色转换相融合, 与教师的学科教学相融合, 或许我们的习作教学会有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

小学德育工作四举措教学心得 篇5

以创建校园文化入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有我更精彩活动。倡导教师读书,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准。倡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读名著、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熏陶学生,用丰富的精神食粮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二是确立一个导向。

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生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成长;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活动,突出德育的知识性和实践性,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育人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

三是规范一套机制。

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校长负总责,亲自抓,班主任为骨干,具体抓,全体教师为主体力量,分类抓。从学科德育评价、学生品行评价入手,开展“校园星级少年”评选工作,完善德育工作的表彰激励机制。

四是建设一支队伍。

优化学生分组实验有效教学的举措 篇6

1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为此我一开始做学生实验就强调实验室规则并制定合理的纪律,要求学生做到:(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必须按分好的实验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5)不能随意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

2制订明确的实验目标

学生实验教学应制订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实验教学和考核有章可循,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实验素养目标,使实验教学目标明确、可测性强。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4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实验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勤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任,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

5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干脆从课本上查得结果;有的编造数据;有的根据规律推算应测的数据;对这些现象应提出教育批评,并要求利用活动课补做,并向学生讲明:实验测得数据,如果不是操作错误、读错等原因,就不能算错,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用的实验器材,方法等不同,从而使测得的数据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应该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总结深化实验

学生完成实验后,应对学生实验作出总结:(1)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2)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3)根据实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中提出:(1)怎样通过实验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有几种方法?(2)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黑纸遮住所成像怎样变化?(3)用凸透镜成实像时不用光屏,在光屏一侧能否看到倒立的实像?(4)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处,凸透镜是否能够成像?

7重视实验报告

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问题讨论、误差分析等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其次,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并给以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报告的重要性,而只布置无检查或不批改,将会使学生轻视实验,应付了事,最后根据批改情况,将好的实验报告进行展览、表彰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加强实验评估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可以把考查内容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1)笔试,主要考查认知目标内容,如仪器、原理、主要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2)实验操作,主要考查仪器使用,排除故障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等,考查方法是根据规定实验题目,将实验器材全部摆出,让学生抽签后个别操作,评定打分,成绩记入挡案。

六举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

一、要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和落脚点。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把创新贯穿于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始终。

二、要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愉快式、探究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能再依靠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必须改变原来的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阵地。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考,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真正的知识。

三、努力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激发、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等自主探索品质,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时间、空间、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要调动学生内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探究。

四、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丰富的过程。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具有开放性。教师千万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应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关心学生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按照符合各自特点的步伐,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每个学段、每个学科各自不同的教学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加强学法研究和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还要研究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自主探索、勇于钻研的品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

六、要提高教学实效,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放在钻研教材、提高教学实效上,而不是通过大量地布置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来换取学生成绩的暂时提高。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量,不得随意加大作业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要加强计算机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教学实效。学校要鼓励教师制作一些教具、学具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在提高教学实效上下工夫,在减轻学生负担上做文章,让学生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高中班级教学管理“六举措” 篇8

班主任对学生学习行为管理工作的明确,使得班主任对其班级工作内容的认识更为清晰和具体。因此,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一方面会直接受德育管理工作效果的影响,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及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单独设计、组织和实施班级学习管理活动十分必要。鉴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现实中的相互依赖性和制约性,本文将试图以班主任的身份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对高中班级教学管理作几点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一、重养成教育,忌急功近利

高中三年学习管理计划是一盘棋,当有整体谋划和全局意识。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行为管理都有其特点和侧重点,而贯穿这一学习过程始终并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一年级初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基于我们引导学生形成的两种认识:一是高中学科知识点的复杂性(深度和广度) 会超出学生此前对新知识难度预期的经验;二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和学生自身智力发育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高中的数学知识会更为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更高;高中物理知识也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计算深入到对微观、抽象理论甚至是超出我们生活经验的现象等问题的分析和推理。正是由于高中知识本身的诸多特点,就对高中新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如要养成高效听讲的习惯、主动思考和钻研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存疑必问和有错必纠的习惯、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而非死记结论的习惯,等等。

学习的养成教育尚需各科任教老师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分科指导、有序推进。高一初期各科教师尤其要切忌急功近利、贪多求快,让学生过早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行为习惯,势必会导致学生后劲不足。

二、重环节落实,忌务虚蹈空

有了前期各科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接下来的关键任务就是落实,也即学法的落实和习惯的落实。因为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落实好学习任务,从而掌握好知识点,培养好学科思维和能力,否则,围绕学习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做法都不过是花拳绣腿,难堪大用。

具体到学习活动本身,可以将落实分解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课前预习、听讲与笔记整理、思考与质疑、巩固性练习、错题整理、补偿训练以及拓展性训练等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当有教师的全程监控、指导和督促,并最终都有不同形式和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落实情况的检测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这种师生的良性互动中认真完成好每一个学习环节的任务和要求,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标。所以,知识点的落实,关键在于学习过程的落实,在于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落实。

既然是过程中的环节,那么学习环节必定要依据学科和学情特点,遵从学习学科知识的一般规律而预设的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种逻辑性和系统性对教学实践的要求就是要注意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和顺序性。完整性即要求环节当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顺序性即要求环节当自成系统,缺一不可。环节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互相制约,相融共生。这也是落实教学环节的凭借和前提。

三、重自学指导,忌越俎代庖

与过去的学习形式相比,高中的自主学习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大幅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是符合高中知识学习和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特点要求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践行新课改精神的重要体现。然而,学习形式变化的实质是学习方式的变化。自主学习的本质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些现实的存在,要求教师不得不特别地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可分为两个层面和两个维度。两个层面,即科任教师层面和班主任层面;两个维度,即宏观的自主学习时间、内容的安排和微观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众多情况纷繁交错的情况下,班主任的宏观调控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班主任要依据各学科特点和班情实际,给学生提供各科自习时间量的分配和时间点的确定的指导意见,让学生有所参考。其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身学科学习特点、问题等现状,以此确定学生自主培优补差的学科,并制定相应的自主学习计划,不断完善细节,并在科任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督促落实。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指导、完善和强化,是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注意将重点引导与细节指导相结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学生通过深入思考、钻研来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来看待,对于适宜学生自学的内容要大胆放手,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而不可越俎代庖,生生地剥夺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

四、重学风营造,忌孤军奋战

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获取新知的个体发展行为,这一个体发展行为又是以群体学习活动为依托的,因此,群体学习活动状态即学风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班级学风的建设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是必须的。

班级学风,即班级的学习氛围。学风建设其实就是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主要侧重于学生群体性的学习心态和状态。在实施中可以坚持“一根主线”和“五步走”的战略。“一根主线”,即以“竞争”为主线。“五步走”,即在学习中通过“比、学、帮、赶、超”五步来实现自身学习成绩跨越。“比”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多与别人作比较,比速度、比效果、比落实、比进步,也可以是比书写,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差距,找不足;然后取长补短,多多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帮”是指同学间在学习上积极向有需求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以此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程度。“赶”是“学”的结果,“超”是“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借鉴和对自己、对他人的超越中不断进步。而竞争意识是贯穿于这“五步”的主线。俗话说,为学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是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之保持持久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机制,也是良好学习风气的一个显著性标志。

有了以上认识,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活动设计中,就要注意将班风建设中的若干内容有计划地融入其中。比如可结合各学科特点,举办英语单词听写比赛、化学式默写比赛、语文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各类学习比赛;也可结合学生的总体成绩情况,帮助其确定个人的竞争对手,明确个人的竞争目标。通过班级活动来宣传学风理念、激励学风实践、表彰学风先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班级学风建设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学习保持持久的活力、热情和斗志;最终,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在和谐、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取得进步,都能成为良好班风建设的受益者。

五、重学情研究,忌无的放矢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前的各种准备也都是围绕学生更好地学来展开的,也就是说,教师课前的准备内容中不能有学情调查、研究材料的缺席。这也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班级学科学情的调查应以科任教师为主,以班主任为补充、督促和整体协调。科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班级学情的了解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更敏锐的眼光,如通过对课堂学生听讲的反应、课后学生作业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提问等学习环节和细节,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和准备提供参考。班主任主要可以通过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日常的学科学习心理、各科的知识难度、做题速度、作业量等情况,对学生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目的教师,对涉及到学科冲突的问题要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真正做到科任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学情研究的体现,班主任对班级教学管理有学情研究的反应;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和管理才可能是高效的。

六、重班科联系,忌单科为战

科任教师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各科任教老师的联系主要可以通过常态化联系和班科联席会两种方式进行。日常有问题及时反馈的常态化联系,主要可针对班级管理、学生异常情况、学情的观察等日常情况与各科教师互通有无,不断优化各自的管理和教学细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召开的班科联席会,可主要就考情分析、班情学情分析及下阶段班级整体的工作思路等内容进行交流,以此来达到全体教师以班级整体和发展的眼光来统一思想、认清现实、找准问题、确定策略和工作重点,为班级下阶段工作明确方向、定好基调。

教师,是班级的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既要立足本学科,又要放眼全局,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关心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全面发展。坚决避免脱离班级整体发展实际、片面追求单科绩效的教学行为发生。这样以来,各科教师的积极性和智慧才会形成合力,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举措 篇9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 课堂上的时间永远是最重要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学好这门学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教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 不能片面追求进度, 也不能只是一味应付考试, 应该时刻谨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能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学习, 那么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教师要改变 “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说, 借助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这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边讲边实验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亲手做实验, 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 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教师单纯在讲台上教授效果要好多了。

二、重视实验, 提高实验技能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 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第一, 教材中演示实验, 老师尽可能做完, 一边做一边讲解, 注重操作要点和步骤, 学生更能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 学生实验集中训练, 并且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透过现象探究物质的相关性质及变化规律。

第三, 中考化学实验无论是气体制取、性质验证, 还是实验设计、评价和探究, 都源于书中实验或是书中实验的变形、组合、改进和创新。所以, 复习时要认真对待书中的每个实验 (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实验) , 对书中的重要实验, 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要注重实验细节,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究, 逐步学会装置的选择与组合,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表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结论的归纳与总结、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在教学中适当 “提前讲解”, 减轻学生负担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但由于化学用语本身具有抽象、难记忆的特点, 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就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去接触、书写。再加之化学概念较多而抽象, 如果将二者加在一起让学生记忆, 日久会凸显其枯燥、乏味, 甚至会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 我认为让学生从学习化学开始就应对化学用语适当 “超前消费”,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也体现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性。我从绪言教学起就有意识让学生逐渐接触、记忆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盐、吸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等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 我又安排学生熟悉、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当然这样的记忆是不牢固的, 还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次的、反复的引导学生去熟悉、接触元素符号以加深印象。通过这种 “提前讲解” 分散教学, 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 还平添了几分乐趣, 更为后面知识的介绍做下了铺垫。

四、走进实践,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想针对初三化学知识进行教学创新, 就要充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 让化学走进学生生活, 更加贴近学生的想法, 走进社会, 走进实践。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程时, 可以针对简单的实验布置相应的家庭实验, 比如小苏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这一现象就可以作为学生的家庭实验进行教学, 因为蒸馒头过程中需要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加热会产生二氧化碳, 而馒头蒸熟之后会出现很多小孔, 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造成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兴趣,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实验问题的印象,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比如, 在设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习题时, 我选择了下面一道题: 下列哪些能让石蕊试液变红? ①把用石蕊浸泡过的滤纸制成的干花上滴几滴稀盐酸;②把干花放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 ③把干花上滴几滴水; ④把干花用水润湿后, 伸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认识到酸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而湿润的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 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还提高了解题能力。类似的试题还很多, 如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酸中哪种微粒能使石蕊变红, 燃烧条件的探究, 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只要教师善于精心设计和选择这方面的试题, 通过精讲精练, 化学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与信息来源。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来创设学习情境, 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技术强化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再配以合理的课后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安排一定的实验课, 将学生带到实验室, 让他们切身体会化学的奥妙, 进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要深入到学生当中, 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解决。要提高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一定要重视并逐步转变观念与方式, 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化学, 积极探索化学,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摘要:化学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之一, 而在初三这一特殊而且重要的学段, 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在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学习任务快速达成的基础上, 化学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知识, 查漏补缺, 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化学复习。

“三多”举措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 篇10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在小学阶段,应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乐于学习,学有所获。

1.多法并举,拥有热情。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多种教学方法并举,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长久热情和动力。

(1)直观教学法:在教授水果、学习用品、服装鞋帽等各类单词时,可采用实物呈现法;在教学文体用品、家居用品、植物、衣着和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不同职业的人物、人物的动作等各类单词时,可采用简笔画教学法。

(2)体态语教学法:在人类交往的信息交流中,体态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体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目光和身体语言。体态语教学法就是通过身体语言、动作、表情、语气等呈现英语单词和句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

(3)游戏教学法:众所周知,小学生天性好玩,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而游戏能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变枯燥的教学内容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将语言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谜语教学法:谜语因其趣味浓厚、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孩子们喜爱。因此,利用谜语进行教学,能给学生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智力,寓教于乐。某教师在教学单词plane时,让学生猜:I can fly in the sky,but I'm not a bird.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my body.What am I?

(5)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就是一种避免教学单调和枯燥、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新语言学习中。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图片情境的帮助下,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如:在教学第五册Module4 Unit2 This bag is his.时,某教师设计如下情境教学yours,hers等单词:T:What’s this?S1:It’s a pen.T:Is this your pen?Is this pen yours?S1:Yes,it is.T:This is her pen.This pen is hers.然后该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学his,whose等单词。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和谐关系,提高信心。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术”,其所揭示的道理就是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无穷的教育力量。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保持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和失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当学生出现“I go to school yesterday.”“He like swimming.”"I very like it."这样的表达错误时,我们不应当场生硬地打断或特别揪出来做更正,而只要稍加提示即可,多给学生鼓励,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始终保持“我能行”“我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从而灵动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终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多维体验——综合运用语言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等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创设情境,引发交际。学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交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际,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例如,某教师在上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9Family Unit1 This is my mother.时,设计了如下情境:(教师出示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引导学生提问)Ss:Who’s that?T:Guess!Ss:Is she your sister/…?T:Yes,she is./No,this is my……在示范了以上对话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当然课前老师曾布置学生带来自己的全家福)。这样,课堂灵动,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设置问题,拓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某教师在上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时,先提出问题:“How to play football well?”让学生进行思维风暴“run fast,jump high,pass the ball,catch the ball,clever,strong,shoot well…”,接下来再提出问题“Can Lingling play football well?”让学生到文中寻找答案。学生通过课文知道,虽然“Lingling can’t run fast.Lingling can’t pass the ball well.”但是“Lingling can jump high.Lingling can catch the ball well.”,由此得出结论“Lingling can play football well.She can be a good goalkeeper.”。通过设疑置问,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既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角色扮演,发展个性。新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很多是若干人物的对话或相关故事,因此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按照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学习和内化所学语言。如某教师在上第5册Module 2 Shopping Unit 1 How many do you want?的一节课上,创设了一个卖水果的场景:T:Do you need apples?S1:Yes,I do.T:How many do you want?S1:Three,please.T:Six yuan,please.S1:Here you are.T:Thank you.Here’re your apples.先由老师和某生做对话示范,确保每位学生清楚如何操作,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表演或对话创编,之后再让几组学生在班上展示。这样,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模仿在真实的、有意义的语境下运用所学语言,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又发展了他们“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注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评价体系,吸引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教师对个别学生表现的即时口头评价、学生自评、小组里学生互评、教师对不同小组的评价、小组之间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英语学习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和进步的喜悦。如某教师在上新标准英语第五册Module2 Shopping Unit1 How many do you want?时,采用了以下课堂评价方法:

1.口头表扬。当学生表现出色,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如:Very good!Excellent!Good job!You did a good job!Well done!Marvellous!等;当学生出现错误,经过纠正,回答正确时,教师也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2.贴图激励。在学生能出色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或与同伴完成对话练习或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出色完成任务时,可以得到一张小贴图作为奖励。

3.、自我评价。学生在课末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我会认读新单词和句型、我会认读课文,发音准确无误、我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我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购物等,评价标准分为三个等级:仍需努力★、一般★★、做得好★★★。

4.小组成员互评。在上课伊始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学生在课末根据评价表(内容为上课是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是否准确、语音语调是否清晰准确、能否积极与同学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A、B、C三种等级的评价)对小组里的其他成员进行评定。

5.各小组评价。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方格,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可前进不同的格数。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或出色完成学习任务时,他所在的那一小组可前进一格,最后根据评比结果对各小组进行评定。这样的以多种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在灵动课堂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举措 篇11

一、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三线体校姓“体”也姓“教”,实施的是体育训练和教育教学两个中心齐头并进的办学举措,学生每天早上和傍晚共三小时的体育训练,中间时段进行文化学习,也就意味着三线体校的教学工作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完成,几乎没有向其他学校那样有足够的可以辅导学生学业的时间。为此,我校要求教师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在所备的课中既要力求精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预设充分,但又能明显地体现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要求当堂即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及时地当堂调整教学内容与预设情景,继续借鉴洋思教学方法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洋思中学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该校取得了教学成绩的大丰收,结合我校班级人数少的实际,“当堂训练”的方式可以适当借鉴,以及时检测和反馈教学效果,我校则是“当堂训练、及时反馈”这八个字尽可能在每节课上体现,尽可能不让学生每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过夜”。

体校要充分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在一些主要学科上的每节课上做到及时检测和及时反馈,如语数英理化学科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让学生做练习,教师当堂巡视和指导,还可当堂展示和交流。

二、用精彩和生动驱赶困倦,人性关爱学生

由于三线体校的特殊性,学生同时兼着队员的身份,每天早晚要进行三小时的体育专业训练,还得像基层学校一样进行文化课的学习,经常代表区甚至代表市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成了很重要的学习生活内容,体力消耗和疲劳可想而知。于是学生在课上打瞌睡的现象甚是普遍,我校要求老师绝对不能批评打瞌睡的学生,心理上先认可打瞌睡是体校学生的正常现象,再则考虑如何人性地避免这种现象。老师可以想一些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办法,如让学生稍站一会,或者用冷毛巾擦拭一下,或者干脆让学生到教室外走上一走,而更多地要求教师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精彩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驱赶睡意。教师的上课精彩了,内容生动了,学生打瞌睡地减少了。因此对体校而言,上课的过程绝对不是简单的完成了教学内容,而是完成得怎样,达成度如何?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上课生动和精彩也必须是体校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会通过当堂听课、巡视、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教师上课的精彩和生动度以及对此的吸引力。

当然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也会认可学生的打瞌睡现象,同时也会和老师一起分析处理这种现象,体校学生上下午的训练对学生体能的挑战是一件非常客观的事情。有时即使是很重要的日子,学生也会自然呈现这种现象,2015年10月的专家组来我校督导,也看到了个别学生打瞌睡情况,也予以人文化地理解。

三、加强教练员与课任老师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体校的学生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学业、二是体育训练,如何使学生的训练和学业之间更协调,更注意到学生的训练进展情况、学业发展情况,找到两者结合的契合点,就应进一步加强教练员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变化情况,从而采用最能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健康成长。使训练和教育教学不是各自孤立的单线式的运作,而是有交叉的复合线式的运作,以达到根本目标上的一致性——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而且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学生更崇拜自己的教练,有时学生碰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我们要求教师可以依靠教练的有效配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文化学习。

作为三线体校,我校首先创设了每学期都要求教练下班级听课并进行记载的活动,此举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要求教师和教练进行沟通并作好记载。几年实践下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小学阶段的有的学科平均分95以上,初三中考两门学科及格率100%。

四、立足学校师资实际开展教学,达到教师最近发展区

一般而言,三线体校的师资力量总体上不算很强,缺乏在区内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但由于体校教学的特殊性,又意味着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有校内的引领作用和比较强的适应体校教学的灵活性。而且是体校特色的小班化教学,尽管可以借鉴区内外小班化教学的经验,但更多地需要自我自主创新。为了寻求这种师资力量薄弱和体校特殊教学的平衡点,唯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找到并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同时,提高教师练习编制和命题的能力,相对而言,体校教师鲜少有独立命题的机会(除学校要求之外),长期下来,在命题能力和经验方面肯定不及其他基层学校,再加上体校学生学业基础较为薄弱,难度高一些的题目就已难以应付了,自然,教师命题就受到各种思维的阻碍了。三线体育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师在命题方面的能力培养,给教师多提供独立命题的机会。让教师的命题能力技能适合学生的实际,又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真正检测和反馈出教的水平和学的情况。

还需加强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以取长补短。三线体育学校目前基本参加的是和其他基层学校同样的教研活动,但往往同类型学校之间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其实同类型学校是一项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资源,就以我校为例,同样浦东的二少体、一少体在有的学科方面明显优于我们,同样,我校有的学科也明显优于他们,我们三所体校之间完全可以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可扩大区域,在市级层面之间,和其他区县的三线体校开展合作教学活动,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五、立足体校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从学生生源层面上看,进入三线体校的学生体育上需要有一定的特长和潜力,但相对而言,缺乏学习优秀的学生,文化学习基础一般处于中下等,即使是中下等中,又存在着基础不一的情况,因此,我校一直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实际能够分层施教,既要注重一个班级共同的学习现状,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施教内容上有所分层,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有所分层,作业要求同样体现分层性。本学期这方面更应加强,希冀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让每个学生也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同时,针对学生差异,也可适当安排一些拉差补缺活动。体校的总体安排毕竟不同于其他基层学校,尤其是三线体育学校,每天二小时以上的训练极大地侵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其他学校有较大的距离,如果忽视这种差距不及时采取一定措施的话,势必只会加大这种差距。针对此种情况,三线体校确实应该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情况,创造性地采取一些方式,提高学生成绩。如我校非常重视学习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校每天特地安排在晚训练之前的半小时作为拉差补缺课,主要要求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有耐心,要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有的安排在教师进行辅导、有的在办公室进行辅导。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举措 篇12

一、充分备课, 做好必要的准备

备课不仅是写在本上的教案, 还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及教学对策。

备课, 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古语说得好, “不打无准备之仗”, 课前准备充分, 教学思路和教学逻辑就清晰可见, 学习目标就明确目重难点突出, 这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可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具体我认为备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首先是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环境中, 有的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的问题充斥着整个课堂, 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 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与设计, 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和具有启发性的, 并且要有一定的梯度,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与艺术性,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因为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 所以, 尽量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 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其次是课本例题的选用。课本例题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 是思维训练的典范, 教师对例题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讲例题时, 我认为应选一些典型的例题, 其要能包含较多的知识点, 包括有特殊解法的, 容易出错的题等。通过例题精讲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 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对于数学几何题, 可选择一些具有拓展性的例题, 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练习设计。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例如, 对于某一知识点, 应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去巩固, 针对一类练习题应有不同的解法并且可以进行变式、拓展与延伸。对于几个知识点, 应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的综合练习题,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及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 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 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而学习的质量, 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 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教学中, 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 学生在课堂上定会木然置之、毫无反应, 那课堂必然如一潭死水,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

作为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其是教学中创设良好氛围的关键。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教学中, 就要采用让学生操作、思考、讨论的教学法, 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角,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令课堂气氛活起来。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表述、交流, 使得他们既学到了知识, 又增强了兴趣, 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活泼。

课堂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要想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听课, 集中精力上课, 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心去设计教学环节, 精心策划教学活动。通过赏识学生, 去突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摘取学生身上的“智慧环”。为做到这一点, 每接触一届新生, 在第一节开课伊始我都要送给学生一段旁白, 以此消除我们之间的陌生感, 增加亲近感,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现摘录部分内容:“很幸运能和大家相守在学习路上, 相信每位同学都是一座承待开发的宝藏, 感谢你们给我开起它的机会。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 你们对教师有什么要求或建议, 可直接和我说, 也可通过班主任转达给我, 在不违背学校要求的前提下会满足你们。但要说明的是, 在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之时, 我们只好放弃自己的要求, 在这请你们体谅教师的有所不能。”用这样简短的几句话就让自己走近了学生的心并留下了良好印象。对于一名教师来说, 学生亲近你、喜欢你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而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承认他们是上好课的开瑞和保障。

三、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 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 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 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其学习思维也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的步调。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四、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举措】推荐阅读:

教学新举措08-26

防控举措07-16

整治举措05-25

提升举措05-26

战略举措06-15

主要举措06-29

采取举措07-02

举措研究08-13

相关举措08-21

提高举措08-31

上一篇:部门合作下一篇:C2B服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