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欣赏

2024-09-12

歌曲欣赏(共12篇)

歌曲欣赏 篇1

高中英语教学是英语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它涉及到大量的记诵和训练,加上高考的压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哪里?英语教学的突破点又在哪里?笔者在模块教学时(译林牛津版)发现,学生在模块八的学习时表现出对英语的最大兴趣。模块八主要是鉴赏类,涉及诗歌欣赏、文学作品欣赏和歌曲欣赏。在模块八教学时,教师一般会配以相应的诗歌诵读、影视赏析(和文学作品匹配)和歌曲欣赏。但因涉及教学进度,这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渗透,而不能进行常态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三种类型的不同鉴赏角度,笔者选取歌曲欣赏作为常态教学的试点,经过实践和与整个教学进度的磨合,歌曲欣赏成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有效补充。

一、每日一歌,欣赏之外的附加效益

笔者在每节英语课课间都会播放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愉悦地休息。刚开始,笔者给学生们推荐了比较经典的老歌,但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后来一位学生私下希望能播一首他喜欢的歌曲,这给了笔者灵感,笔者后来就让学生自己点歌。在每一节课前,每个学生就都有期待,总想听到自己所点的歌。爱屋及乌,学生就会期待英语课,上英语课的积极性也很高。

笔者班上学生小马,平时总是萎靡不振的样子,上课也基本不抬头看老师,从感情上和老师很疏远。有一次,笔者随意播放了一首他点的歌曲《Let it go》(byDemi Lovato),他马上眼里闪过一阵欣喜之情,然后就激动地随着音乐哼起了这首歌,他还告诉我们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歌曲,他有一次连续听了50遍。笔者又播放了几次他推荐的其他歌曲,他后来就很喜欢英语课,一改原来的旧模样,这倒是我意料之外的事。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却给笔者一个灵感,音乐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除了给学生的学习增添点色彩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的附加值。比如,就对英语学习成绩本身,也是有影响的。在今年学期开学时的摸底考试,笔者所授班级的听力平均分在全年级(12个班级)中处于中下水平,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期末考试时,该班级听力平均分排全年级第二。这也算是“无心插柳”。笔者非常欣赏“无为的阅读”对人的塑造。和其一样,“无为的歌曲欣赏”也可以对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每周一歌,欣赏之外的资源利用

除了每节课间的歌曲是随意播放的,笔者会每周专门抽出课堂时间来进行歌曲赏析。在多媒体资源充分服务于英语教学中,其中对于模块教学的reading和project的教学都有导入部分,最受教师青睐的是歌曲导入。但很多时候,仅仅为导入而导入,对歌曲的利用率不够。而且在练习课、复习课中,歌曲使用的比较少。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的歌曲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首先,歌曲是听力和口语的好素材。听力有很多高潮部分都要反复重复,而且语言简短,朗朗上口。笔者经常让学生做听歌填空,学歌练口语。虽有操练任务,但学生都很喜欢。在听力之余,一些有内容情节的歌曲还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歌曲也是一个词汇积累的途径,而且记忆深刻。播放了《As long as you love me》(ByBackstreet Boys)后,班上的同学就记住了“as long as”这个短语,在做题时基本不会再出错。《Roar》(By Kate Porry)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roar。

同时,很多教师也经常使用歌曲来教语法,例如,教虚拟语气时会用到《If Iwere a boy》(By Beyonce),《If you werea sailboat》(by Katie Melua),《Tears inHeaven》(Eric Clapton);让步状语从句会推荐《No matter what》(by Boyzone)等。笔者除了简单的导入之外,还要进一步介绍作者和歌词大意或作曲背景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例如《The Great Escape》(by Patrick Watson)是Patrick Watson四人乐队演唱的。歌曲寓意是:“三餐一宿将漫长的一天划分得整整齐齐,每天近乎雷同的日子就像那个将铁杵磨成了针的老奶奶,正缓缓磨去我们的棱角;而我们发现自己的个性已然不在鲜明尖锐,最终却无计可施。深夜悄然来临,仿佛夏天一片绿叶轻轻坠地。当那一片寂静几乎就快要成形并在你眼前现身时,各种压力却突然吵嚷着铺天盖地地坠下……”这个时候就和PatrickWatson一起,吞掉那些灰色,来一场盛大的逃亡。这样学生可以了解这首歌更深刻的理解,更会融入这深邃的意境。

歌曲还可以帮助提炼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模块reading部分的课前导入不同,在完形填空时,笔者会在讲解之后,找一首相匹配的歌曲,以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笔者很多时候都觉得,歌词的韵味和寓意,多数时候胜过教师简单的语言。有的歌词写出了我们想要表达而不能表达的东西。笔者把《The hardest Work》(大意:作者在未婚夫去世后,学着完全地无保留地直面痛苦,这可能是最难的事)这篇编成完形给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欣赏了《Dancing in the rain》(by水木年华),这首歌很契合这篇文章:“有时候,人们会面临很多的人生苦难、悲痛和折磨,比如亲人的故去、突然的事故等等,而能够勇敢地直面这些痛苦和苦难,并能够获得重新生活和重新开始的勇气和精神,也许是人们所面临的最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学会在雨中起舞(dancing in the rain)。

最后,歌曲如果能合理运用在写作中,不失成为点睛之笔。在一次关于“如何减轻压力”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就写到:When I am loaded with great pressure,I will listen to a song“Trouble is afriend”,which makes me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whatever troublefaces us. I believe in what doesn’t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意为:当我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会听一首“Trouble isa friend”这首歌,它使我能积极地面对任何挫折。我相信不能击败我的东西会让我更加强大。这里面学生就利用了我们听过的两首歌《Trouble is a friend》(byLenka)、《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you stronger》(by Kelly Clarkson),使文章在表达上不落入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把音乐带给学生的同时,笔者也碰到了一些困扰。由于教师对于英语歌曲的积累不多,对于歌手和音乐的背景了解欠丰富,在介绍歌曲的过程中就难免会狭隘,对于歌曲的理解就容易受限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并且,所有的歌曲资源都是来自于笔者自己的存档和学生的推荐,所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它缺乏系统性和类别性。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来对歌曲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和归类整理,假以时日,它一定可以成为教学资源的一大宝藏。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从来都能共鸣我们的情感,安抚我们的灵魂、激励我们的斗志,因而我们很多教师也都能充分地让音乐为教育教学所用,但让孩子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音乐需要持之以恒。音乐让师生跨越了年龄的代沟,成为共享者和分享者。音乐让教师快乐地教英语,更让学生快乐地学英语。

歌曲欣赏 篇2

2017年有关有关父亲的歌曲大全

父亲》崔京浩――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筷子兄弟

父亲》刘和刚

父亲》阎维文

父亲》筷子兄弟

dance with my father

离开之前请叫醒我(父亲版) 谭维维

Angels,Roses And Rain 齐豫

爱的珠穆朗玛 阎维文

感谢老爸 阎维文

背影 程琳

老爹 弦子

爹 张海波

爸爸的草鞋 张明敏 ...

我的爸爸 孙国庆

父亲和我 腾格尔

好父亲 blue jeans

父亲 庞龙

筷子兄弟父亲歌词介绍

父亲

词曲:王太利

演唱:筷子兄弟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感谢一路上有你

越欣赏,越懂欣赏 篇3

很多时候,一辆成功的汽车都离不开一部成功的电影,而一提到阿斯顿·马丁,就会让人想到007詹姆斯·邦德的传奇故事,电影里除了智勇双全的邦德先生和一众性感的邦女郎之外,我想每一辆邦德座驾也是能够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而其中同样和邦德先生一样充满英伦风情的阿斯顿·马丁DB5,也许是邦德先生众多座驾之中最经典的一款了。

可能大家有所不知,《007》系列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在写《金手指》的时候,书中007的座驾还是当时仍在生产的DB3车型,但在实际拍摄电影时,DB5华丽地登场。也正因如此,英伦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从此名震天下。阿斯顿·马丁也一度成为邦德先生的专属座驾。

半个世纪前的英伦绅士

何谓经典?我想每一个汽车品牌都有其最经典的车型。DB5就是阿斯顿·马丁百年历史里面最经典的车型了。“人生不在初相逢,洗尽铅华也从容。”在我面前的DB5虽年过半百,看上去依然像绅士般风度翩翩。在我们忙着拍摄期间,DB5吸引了大量路人驻足观看。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法拉利、兰博或许能让人们回眸,但是能让人停下来观望的却寥寥无几。

DB5尽管是出自意大利人之手,但全车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英伦气质。车身就像黄金分割比例一样,是最能引起人美感的比例。自DB1开始,阿斯顿·马丁DB系列一直都是采用大嘴进气口,这也成为了典型的马丁家族脸谱。车头大灯被椭圆形灯罩包裹着,这是沿袭了DB4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发动机盖上看到,两边都刻上了“Superleggera”,意大利语的意思是超级轻,证明DB5是一款轻量化的车型。而无论发动机盖进气通风口还是翼子板的通风口设计,都让DB5充满了运动风情。尽管车尾的尾鳍车灯设计被某些人说是像美国车,但就整体视觉而言,也没有感觉哪里不妥,反而增添几分动感。

也许有人问我,电影中的那辆DB5车身隐藏着许多武器,这辆有么?遗憾的告诉大家是没有的,毕竟电影为了视觉效果而进行特别改装。而且我们始终是一本汽车杂志,不是介绍武器的。让我们的焦点回归到DB5上面吧。看看,那个独特的后视镜,无论造型还是安放的位置,都颠覆人们的世界观。密密麻麻的多辐条轮毂,看上去就像精密的机械表一样。比起车头那个充满攻击性的进气口,我更加欣赏的是DB5车身中间与车尾的线条,简直是一道神来之笔,将GT跑车演绎得淋漓尽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很多Coupe跑车,都拥有一条类似这样的曲线,但是没有一辆能像DB5那样,过度得这么自然、完美。恕我词穷,的确再也想不到更多的赞美之词了。正如我文章前面所说,这车是一艺术品,你越欣赏,就会越懂欣赏。

运动是灵魂

回顾《汽车杂志》往期的经典车,我们会发现不乏英国车,像阿阮之前写过的摩根和路虎卫士。大不列颠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一方面大家崇尚绅士风度,出入都要西装礼服;而另一方面却非常热爱运动,英式足球、橄榄球和赛车这类看似比较暴力的运动却是英国人的最爱。而这也正是DB5所拥有的特质,尽管它看上去像一个十分优雅的绅士,但是不要忘记,它本质还是一辆跑车。

埋藏在DB5发动机盖下的4.0L直列6缸发动机,可以释放出284匹最大马力和最大390Nm扭矩;搭配ZF的5速手动变速器,0~100km/h加速仅需7.1秒。这样的参数在当代来说已足够让邦德先生抛离恐怖分子了。加上轻量化车身和出色的空气动力学,DB5的操控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来自意大利CarrozzeriaTouring Superleggera公司的轻量化车身,赛车式的底盘调校,前双叉臂悬挂、后拖曳臂悬挂结构。这些都让DB5的焦点不只停留在视觉上,性能也充满话题。

DB5驾驶舱里的方向盘正在挑逗着我。也许这个三辐式的木质方向盘手感和操控并不理想,但是这种视觉效果正是经典车必须有的。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昔日的007演员日渐变老,而他的座驾DB5也变得沧桑。值得庆幸的是,这辆DB5被博物馆收藏,算是“保养”得比较好了。车内大部分按钮依然非常清晰,而且拨动时那种金属质感依然非常清脆。看到中间那个时钟么?现在都成为了阿斯顿·马丁家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了。这样也说明,阿斯顿·马丁的特质,不只是优雅设计和强悍的动力,还有豪华的内饰。

哪怕没有翻转式车牌、隐藏式机枪和突然把乘客抛向天空的弹射式座椅。DB5也是一辆不折不扣的英伦GT跑车。它不只是邦德座驾,也不与法拉利、保时捷拼速度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捍卫大不列颠的设计和性能,自信有与众不同品味的人去喜欢它,欣赏它。DB5一共生产了886辆普通Coupe版本、123辆Convertibles敞篷版和12辆Shooting Brakes猎装车版本,当年4175英镑的价格并不算贵,但是在当今古董车市场上,它的成交价格至少都在30万欧元以上。想享受一下像邦德先生一样的感觉,快存钱吧!

歌曲欣赏 篇4

一、通过创设一定情境的故事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欣赏课, 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 学生的兴趣不高, 而且, 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出发, 创设情境从可接受性入手。歌曲欣赏本身表现的内涵丰富, 不确定和多解。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 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欣赏歌曲的随意性很大。所以歌曲欣赏应首先为他们创设一个用有意注意去倾听音乐的心境, 让他们欣赏歌曲时听听, 唱唱、跳跳, 发现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参与的形式,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的学生比城镇的学生要害羞点, 相比而言不敢大胆的表现自我, 但是他们有同样的好奇心, 喜欢听故事, 所以, 我在分析了音乐作品之后将其编成了他们喜欢熟悉的故事。故事中角色与情节尽量与音乐作品的形象, 结构想对应。讲完故事后, 学生已经从故事中对所欣赏的歌曲轮廓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他们更好的欣赏打下了基础。但是要注意的是, 老师在讲述的时候, 不可以将故事情节将得太详细, 要留有空间。音乐中的细微变化, 音乐性质和规律等, 让学生反复体验、欣赏, 然后去完善音乐形象。这种方式, 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一方面有能将学生带入某个音乐情节之中, 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以《抗敌歌》为例, 城里的教师肯定是先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 我们这里不具备那个, 这时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 设置一定的悬念, 把他们带入到一个战火纷飞的中国, 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同时又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二、走出课堂, 视听结合

音乐是声音的世界, 而声音却无处不在。音乐与生活密不可分, 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投入自然的怀抱, 真实地去聆听小溪的流淌声, 小鸟的歌唱声, 时代前进的步伐声……, 让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 走进音乐。农村的学生有个独特的条件, 他们在乡村成长, 我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让他们理解音乐。音乐作品中存在了许多抽象的因素, 有些抽象的音乐结构或性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这时给学生理解个歌曲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们走出课堂就是农田, 我就直接带学生走出课堂, 让他们更直观的使视觉与听觉想结合, 借助视觉上的感受来化解听觉上的一些难以领悟的内容, 同时又强化了听觉的理解。

三、给学生以充分动的空间, 在动中发挥想象力

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 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低年级的知识面和联想虽然不够丰富, 但在歌曲欣赏中对音乐的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 而且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尤其强烈, 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 音乐欣赏课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 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我在每节课中都努力营造一个“动态”课堂, 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当然, 低年级的学生“动”时要有度, 不能乱, 所以上低年级的课必需要有驾御课堂的能力。否则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的。

四、欣赏教学优于歌曲教学和理论教学

在欣赏的歌曲中, 应要求学生能讲出歌曲的曲名、内容、及哼唱歌曲的主旋律, 低年级的学生对那些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多, 而且近一步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浓, 但是那些知识又的确非常的在重要。一次偶然的机会, 在上课时, 我采用了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和乐理教学的方法相结合, 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低年级的音乐课只要老师用心上, 让他们有觉得稍用心学, 就能学会, 他们的积极性还是能保持住的。例如在给孩子们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 这是一首深情宁静的曲子, 我先让孩子们听, 让孩子来哼唱歌曲里面的旋律, 结果很少有人能哼唱。我教他们哼唱主旋律的同时, 还是给他们多听, 低年级学生摸唱的记忆力很好, 在此基础上, 让他们带着对妈妈的喜爱之情静静的听, 结果大家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 来表现这歌曲, 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了这次活动中来。我发现上低年级的音乐课, 我得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多听, 多思考, 这次偶然的成功使我认识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欣赏教学应优于歌唱教学和理论教学而存在。

五、重视歌词教学

歌曲欣赏当然是要重视歌词教学, 为学生接受音乐作品打下基础在音乐教材中, 欣赏中相当多的部分是歌曲的欣赏, 在歌曲欣赏中, 教师往往是把歌词的欣赏, 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上, 重点倾斜在乐曲的理解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 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小学音乐教材所选欣赏歌曲的歌词, 文学艺术性较高, 大都鲜明生动, 内容、声韵、节奏和意境, 达到完美的统一, 是构成音乐形象的基础。教学中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教师再细致地分析歌词。在强烈的感情因素影响下, 形象思维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 进入想象的空间, 随后欣赏歌曲, 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 展开"音乐想象"。例如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唱词内容丰富, 形象生动抒情,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 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 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段唱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歌曲是词曲的有机结合。一首歌曲表现着特定的思想内容, 塑造了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教学实践证明, 重视了唱词教学, 可以迅速打开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境界之中。为学生接受音乐作品, 产生的强烈的感染力打下心理上的、情感上的基础。

歌曲欣赏的几种形式, 只是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儿童理解音乐,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而不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 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 让思维在时空中自由驰骋, 超越自我, 在欣赏中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音乐需要的上聆听和想象, 尤其在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 不应在欣赏时干扰音乐, 破坏了音乐的美, 不要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总之, 小学低龄儿童在欣赏音乐过程中,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 只要能让他们动起来、玩起来、模仿起来, 启动联想和想象, 就能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 扩大音乐视野, 积累音乐语汇, 发展音乐思维, 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摘要:文章认为农村小学的歌曲欣赏教学应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通过创设情境讲故事;2、视听结合;3、在动中发挥想象力;4、哼唱结合以;5、注重歌词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歌曲欣赏,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通俗歌曲欣赏教学大纲 篇5

《通俗歌曲欣赏与演唱》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100505 学

时:33 学

分:2 课程类别:全校公选课

面向对象:非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Performance and appreciation of popular songs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与目的:流行音乐在西方的发展已有百年有余,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它已派生出众多支系,呈现多种风格。通俗歌曲作为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包括多种风格。要想真正了解通俗歌曲的风格,首先要熟悉它的历史。通俗歌曲作为当代娱乐文化、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影响着大学生。本课通过对中外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的介绍,让学生扩大音乐视野、了解通俗歌曲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经典名曲的欣赏和介绍,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可听性的统一。并结合现场演唱示范,让学生对不同的通俗演唱风格和技巧有所了解,对爱好唱歌的同学可以加以指导。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西方流行音乐概述及声乐的基本知识 重点:西方流行音乐的体裁及发展史。

基本要求:了解通俗歌曲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及声乐表演中的不同艺术形式。

(二)布鲁斯

1、布鲁斯的起源

2、布鲁斯的发展及演变

3、布鲁斯的音乐特征

重点:布鲁斯的音乐特征(通过音频及视频的介绍)。基本要求:能基本听辨出布鲁斯音乐。

(三)爵士乐

1、爵士乐的起源

2、爵士乐的发展和演变

3、爵士乐的音乐特征

重点:爵士歌曲的音乐特点及表演风格。(通过音频及视频的介绍)基本要求:能基本听辨出爵士乐和布鲁斯音乐的不同点。

(四)美国乡村音乐

1、乡村音乐的起源

教学大纲

2、乡村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3、乡村音乐的音乐特征

重点:乡村歌曲的音乐特点及表演风格。(通过音频及视频的介绍)基本要求:能听辨出乡村音乐以及演唱一首乡村歌曲。

(五)摇滚乐

1、摇滚乐的起源

2、摇滚乐的发展和演变

3、摇滚乐的音乐特征

重点:摇滚歌曲的音乐特点及表演风格。(通过音频及视频的介绍)基本要求:能听辨出摇滚乐和乡村音乐的不同。

(六)索尔音乐及其他流行音乐

1、索尔音乐的起源

2、索尔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3、索尔音乐的音乐特征

4、拉丁音乐、说唱乐、嘻哈乐

重点:索尔歌曲的音乐特点及表演风格。(通过音频及视频的介绍)基本要求:了解索尔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及演唱的影响。

(七)中国流行音乐概述及初期音乐发展

1、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

2、早期流行音乐

3、上海时期流行音乐

4、香港与台湾时期流行音乐

重点: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的音乐特点。(通过音频的介绍)基本要求:学唱早期流行歌曲几首。

(八)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1、台湾民歌运动

2、台湾流行音乐的变革

3、台湾流行音乐的繁荣

重点:台湾流行歌曲的音乐特点。(通过音频、视频)基本要求:学唱台湾早期流行歌曲几首并能列举几个代表人物。

(九)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1、香港粤语歌曲的兴起

2、香港流行音乐的繁荣

重点:香港流行歌曲的音乐特点。(通过音频、视频)

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学唱香港早期流行歌曲几首并能列举代表歌手。

(十)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1、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

2、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3、内地流行音乐的繁荣

重点:内地流行歌曲的音乐特点。(通过音频、视频)基本要求:学唱内地早期流行歌曲几首并能列举几个代表歌手。

三、实践环节

课外音乐数据库的资料整理,学期结束前,要求每个学生,将所欣赏的经典作品,以及个人喜爱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在全面考虑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系统特征及其内外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最佳方案。组织教学,考虑条件,选择方案,控制活动,获得效果。

1、使用音像与视频资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与增加学生们的视野与信息量。

2、从音像资料视听切入,进行理论概括。

3、使用音乐数据库进行辅助教学。提供大量作品和相关资料,强化形象记忆歌曲能力。

五、学时分配

总学时33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合 计

西方流行音乐概述及声乐的基本知识 3 布鲁斯 3 爵士乐 3 美国乡村音乐 3 摇滚乐 3 索尔音乐及其他流行音乐 3 中国流行音乐概述及初期音乐发展 3 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3 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3 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3 总结 3 合计

五、与各课程的联系

与近现代历史课程有相应的联系

教学大纲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学生成绩主要有平时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论文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论文占60%。平时成绩考勤占20%,平时课堂表现10%,活动参与1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 郭静舒著 《中外通俗歌曲鉴赏》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年版 2. 尤静波编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年版

让诗词歌曲、健康歌曲唱响校园 篇6

教育工作者们想了很多办法,从中央到省市都在行动,2007年4月12日,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京联合召开了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会议,会议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中国音协共同承办,各大媒体参加了会议。七部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推广计划,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音协承办“全国少儿歌曲大赛”和“全国少儿歌曲电视大赛”,演唱内容为指定的中国音协征集推荐88首音乐作品,演唱方式分为“独唱”和“合唱”。

作曲家谷建芬为中小学生量身创作了“古诗词歌曲”,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培养高雅的音乐素养,并走进校园。2006年启动以来效果良好,在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为听力、智力障碍者)和古城职业高中(这些未成年人来自单亲及特殊家庭,急需帮助的弱者),校园里兴起古诗词歌曲,到处听到的是《春晓》、《鹅》、《明日歌》、《出塞》、《游子吟》

最流行的诗歌是“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表演唱是“校园的早晨”

这一切让人们为之祝贺、欣喜,有了好的作品,有了正确的引导,一切担心都将会云开雾散。

歌曲欣赏 篇7

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或许会对我们的歌曲创作有所启迪。

一、魅力来源于个性: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你问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迷恋这首歌,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好听!你要再追问一句:哪儿好听?多数人会一时答不上来, 或含糊其词。

可是, 作为歌曲创作者来说, 就不能马马虎虎, 需要下一番功夫, 琢磨琢磨。一首歌和一个人大体一样, 有个性就比较有魅力, 就容易吸引人。

个性, 即特殊性, 按《辞海》的解释: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兴趣、爱好) 的总和。在哲学中, 个性与共性共存于矛盾的同一体中, 是辨证的统一。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 无个性也就无共性;个性不能离开共性而独立存在, 无共性, 也就无所谓个性。

一首歌和一个人一样, 必须赋予她鲜明活泼的个性, 才会获得无限魅力, 令人青睐!个性就是一首歌的特殊性。如何解决好一首歌的个性塑造, 就成为我们每位作曲者终极的追求。

什么是一首歌的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音乐形象”。个性靠哪些因素去完成?我以为主要靠两个因素:即旋律和节奏。如:

冼星海的《保卫黄河》:1-13-5--, 那铿锵的音型与富有动感的节

奏型, 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

贺绿汀的《游击对歌》:055-11-22-3--;因把四个音溶化在一个特定的节奏中而不朽;

施光南的《请到青年队里来》:1-12-3-3-;是她的基本音型;

《在希望的田野上》:5-12-34-32-3---;还是5123, 却因在小快板的行进中, 演绎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新天地。

谷建芬的《思念》:51-32-21--;徐缓中的藕断丝连, 抓住不放;

胡积英的《月亮走, 我也走》:5 6-6 5-52-21-;因月而平静地走;

王立平的《太阳岛上》:53-5—1;在摇曳中成就;

《大海啊, 故乡》:12-1-76-53-3—;已后全是她的变异;

雷蕾的《好人一生平安》:5356-1-, 这个音型就是她的魂;

徐沛东的《爱我中华》13-13-53-0-, 旋律的基因;

生茂的《老房东查铺》:2-6 2-1 7-6 1 5 6=5---;这是个缠绵的音型, 就在这缠绵中缠绵到底;

李泰祥的《橄榄树》:066-35-432-3---;与《老房东》何其相似;

古月的《踏浪》:661-234-3-2-;因安排进了轻松的节奏中而成;

翁孝良的《奉献》:35-553-25-0-;她和《大海故乡》同出一辙;

士心的《小白杨》:1265-61-;

我经过相当一段学习和思索, 找出了一点作曲之道:所有好歌的组成, 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少!少而精, 精而简, 简而练, 练而达, 达而独, 独而到。就是用料少, 料就是音符、节奏。但是, 有少必有多, 什么多?变化多。少中求变, 变中求新, 新中求异, 异中求独, 独中求到, 独到一曲, 水到渠成!万变不离其宗, 纲举目张啊!

二、情感塑造灵魂:

人为什么有情感?因为人有思想。思想也就是灵魂的唯物论说法吧!灵魂依托情感, 情感表达灵魂。情感会使灵魂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不可琢磨的抽象, 而变得让人亲近、共鸣、和谐、同情。所以说情感塑造了灵魂。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反过来说, 艺术皆可抒情。但是, 比之音乐, 望尘莫及, 唯乐尤胜。音乐丢弃了感情, 也就丢掉了灵魂, 失去了她存在的全部意义。歌曲更是天赋于她的神圣使命, 抒情的音乐, 让歌词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歌与词, 相辅相成;词与歌, 相依为命;歌与词, 相互配合;词与歌, 相得益彰。歌不抒情不为歌, 词不动情不是词。

人类世界的感情, 喜怒哀乐, 爱恨欣愁, 千丝万缕, 起伏跌宕。概括起来, 就是两类情绪—激情、抒情。一般说来, 激情就是激昂、激动、激愤、激进, 就是刚强、强健、强烈、强硬;抒情就是柔情、亲情、温情、爱情, 就是舒适、徐缓、柔和、和顺。但是, 任何事物都是相关联的, 刚中有柔, 柔中寓刚, 激情中有抒情, 抒情中有激情。所谓刚柔相济, 有无相生, 符合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

我在这里的叙述习惯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如何准确的、深刻的、真挚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塑造歌曲的灵魂, 就成为每一位作曲者的又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

第一, 喜欢歌词, 理解歌词, 从而爱好文学艺术, 是每位作曲者应有的必修课。尤其是这首歌词内在的情绪, 背后的含义, 更要琢磨透彻, 准确把握。因为你要表达它。

第二, 喜欢唱, 欣赏唱, 琢磨唱, 自己唱。嗓子不怎么好, 不必苛求, 不知道怎么样唱好, 那是不可原谅的。你不知道怎么样唱好, 怎么能够写好呢?因为歌是要唱的。歌唱家需要二度创作, 我们一度就没有为他们 (她们) 提供了浓郁的感情, 音乐的灵魂, 他们怎么能“曾经沧海难为水呢”?

第三, 书归正传, 歌曲表达情感的手段—旋律、节奏、和声、对位等等, 都必须在情感的驱动下获得生命, 否则, 一概没用。让我们回到原始, 事实是, 先有了美不胜收的歌唱, 那些天籁之声, 然后才有了记录她们的种种技法和工具。我所以强调这一点, 是为了让我们明确, 所有那些技法、工具, 都是为歌唱服务的。我们不应被其所桎梏。它们充其量就是个工具。是表达情感的一个部分。

一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对位以及复调、曲式等, 已经提供了基本情感的需要和基础。

从写作角度讲, 表达感情的符号就是:强弱快慢、轻重缓急。加上气息运用、吐词、咬字, 就为歌唱家的二度创作提示了一份抒发情感的轨迹和线索。所以, 表情符号作为歌曲, 应当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标识。

国际上对速度、力度、总体情感诸方面, 都有一套比较准确的标识符号。而对吐词、咬字、气息等, 还缺乏系统的标识方法。遗憾的是, 我们国家做为一个东方语系的发祥地, 还没有一套标识歌唱艺术吐词、咬字、气息等的规范符号。只能企盼吧。

我们多数作曲家的一个习惯是, 重技法的写作, 轻情感符号的标识。当然, 情感的标识, 也要遵循少而精、确而准的规则。比如:

谷建芬的《思念》:开始第一句“你从哪里来?”必须标明p, “难道”必须标一个f;除此以外, 还应该把“你”标明“软出” (权宜之计) , 但是, 没有。

冼星海的《保卫黄河》:“风在吼”的“风”, 必须标明“硬出”, 这首歌的所有句子的第一个字, 都应该“硬出”。为什么外国人唱中国歌总让人感觉“有强度没力度”?原因就是把我们的汉字“咬不住”。

马可的《白毛女》:“恨似高山仇似海”的“恨、仇”两字, 应该是“软出硬咬”……。

情感的抒发, 千差万别, 情感的表达, 千变万化。中国人唱中国歌, 给中国人听, 老百姓却听不清, 岂不贻笑大方!中国的作曲家、歌唱家必须携起手来, 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我在这里只能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总之, 应该有所作为。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作歌之窍, 一有一无。有无相生, 长短相携, 强弱相长, 快慢相伴, 高低相望, 大小相对, 多少相宜, 黑白相间, 长吁短叹哪!

第四, 把歌谱上书写的东西, 和歌谱上难以书写或没有标识出来的东西, 通过歌唱家的二度创作, 化作有灵性、有个性、有情感、有跌宕的歌声, 足以“惊风雨、泣鬼神”“花溅泪、鸟惊心”!!那才是我们作曲家追逐的天籟之声!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险峰要攀登?不知道!!也许是又一个浩瀚的宇宙吧!

于是, 我又想起了我们那位浪漫天才诗人的话:

歌曲欣赏 篇8

本课是使用网络资源的一次综合实践课。以“荐歌曲, 爱我中华”为主题, 在线视听、下载歌曲、播放歌曲、积累声音素材、完善素材库建设等活动,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搜索引擎, 熟练掌握声音文件格式、播放器类型、播放器的选择、下载歌曲的方法、歌曲播放方法。通过对在线视听、搜索引擎、下载方法、播放歌曲、素材库建设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学唱爱国歌曲, 从而爱我中华。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选择正确关键词并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已有所掌握, 为下载歌曲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不同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差异很大, 所以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原则, 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指导。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随时鼓励,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从网络下载和播放歌曲的方法;掌握素材库的建设。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 引导学生亲手处理各种所需素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关注时代, 热爱党、热爱人民, 对社会有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下载歌曲的方法。

●教学难点

素材库的建设;下载歌曲的效率。

●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学习内容以网页和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使教材多媒体化, 既形象生动,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在线播放祖海演唱的《我家在中国》, 让学生谈谈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适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双主教学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能力,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任务驱动法:教师在分析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现有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提出任务;然后教师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 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相互交流, 学会总结与反思, 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分组合作法:学生由两人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互帮互助, 树立交流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子教室转播系统, 具备上网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把学习内容制作成网页存入每台学生机。学生收集平时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且积极向上的爱国歌曲名称。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体会情境——欣赏爱国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我家在中国》 (祖海演唱) 。大家谈谈这是一首怎么样的歌曲。

学生欣赏歌曲、体会情境、说出感受。

设计意图:使用音频素材导课,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融入课堂学习活动。

师:能在网上找到《我家在中国》歌曲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搜索引擎查找歌曲《我家在中国》。

师:同学们, 我们在上节课通过学习搜索, 在线听了这首歌, 但是我们身边没有计算机时 (如旅行中) , 我们很希望可以通过mp3、mp4或手机等电子产品听到我们喜欢的歌曲, 那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下载歌曲。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如何在网络上下载歌曲。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出示任务, 接受任务——寻找爱国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浏览学习内容网页, 自主学习下载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 请寻求老师的帮助。

网页列出学习内容包括:音乐网站网址、歌曲文件格式、搜索方式、搜索工具类型、播放器类型、播放器欣赏、下载方法、作品赏析、交流园地、爱国歌曲、流行歌曲。

师: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每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祖国, 请同学们通过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和热爱, 在网上寻找5首爱国歌曲并下载下来。

教师明确下载要求:分组合作, 要说明下载过程, 并存到存储器目标文件夹“爱国歌曲”中。歌曲内容要爱国、健康、积极向上, 有时代感最好。

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 既独立又合作。学生通过询问教师、参考网站、同学互助三种形式寻求帮助。

设计意图:把学习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形象生动, 扩展学生学习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将探究与发现的权力交给学生, 通过完成歌曲下载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与发现, 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和学习下载歌曲的方法, 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点拨释疑, 深入教学——寻找爱国的声音

教师巡视指导, 关注每组学生的进展情况, 可以采取个别化的辅导, 及时处理学生下载中出现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帮助。

教师就本节课的难点进行个别演示。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难点, 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帮助。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关注学生的感受,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4. 合作交流, 下载歌曲——寻找爱国的声音

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自由轻松的合作气氛中学习, 既训练了学生探究、筛选、思维能力, 又提高了其审美情趣。在下载歌曲的过程中, 不但使学生复习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还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欣赏歌曲的同时, 陶冶了情操, 培养了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助学习模式, 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拓展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5. 展示成果, 点评激励——展示爱国的声音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素材库中的成果, 阐述歌曲下载过程, 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谦虚的学习态度, 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激励个性发展, 培养求实、向上的精神和爱国、奉献的情感。

●教学反思

流行歌曲进欣赏课的门槛探讨 篇9

关于流行歌曲

“流行音乐”一词源自英文Popular Music (或Pop music) , 也称通俗音乐, 《中国大百科全书》 (简明版) 指出:通俗音乐 (pop music) 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听众广泛的音乐, 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 又称轻音乐或流行音乐。流行歌曲 (Popular Music Song) , 其实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 即谱上歌词的流行音乐, 它是流行音乐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 也是当今最重要的大众审美文化现象之一, 属于大众流行文化的范畴[1]。

由于欣赏、演唱流行歌曲并不需要经过专业的培养与训练, 因而它有着最为宽泛的人群基础。所以我们可以随处发现, 年幼的儿童与年长的成人哼唱同一首流行歌曲的现象。青年人群作为流行歌曲的忠实拥趸是毋庸置疑的, 甚至可以这样说, 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部流行歌曲的发展史。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 他们的脑海中大都会浮现出当时的生活片段或场景, 也因此, 流行歌曲早已固化在他们记忆中, 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 作为商品时代产物的流行歌曲商业气息日渐浓烈, 尤其是现代流行音乐商业运作的机制, 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麻雀变凤凰”的梦想, 再加之网络的推波助澜, 使得流行歌曲鱼目混杂的现象极为明显。从创作环境上说, 为了快速满足大众的需求, 必须要求创作者在极短的时间生产出大量的作品, 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的流行歌曲, 就和流水线上生产的商品一样同类化非常严重。

而我们面对的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有鉴于他们思想的不成熟性, 盲目的崇拜与追风必然是大多学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学教育阶段, 面对着这样的教育对象, 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 才能在课时有限的状况下, 尽最大可能的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我想, 我们应当就从流行歌曲这一广泛的音乐资源入手, 从他们所经历的流行歌曲和中国流行歌曲发展历史中留下的音乐作品这一范围里, 通过亲身经历筛选优秀作品的过程, 切实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做到这一点, 必然要求我们为之制定一套严格的筛选条件与标准, 即设定一道门槛。有了这样的门槛, 我们才能在筛选的过程中有据可依, 才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选择出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进入课堂的门槛

要严格设定这个门槛, 我们应该从流行歌曲的文化背景、创作思想、创作手法、歌曲旋律、歌词艺术、歌词思想、演唱方式、表演形式等诸多方面综合论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流行歌曲资源, 要面面俱到实在是太困难了, 因此我试图通过简化这一论证过程, 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筛选方式, 设立这个门槛, 以便于教学实践过程中起到好的效果。当然, 以下讨论的前提是建立在歌曲内容是健康、积极、向上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歌曲旋律

世界上,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固有的音色, 节奏和速度”这些元素经过不同的文化习俗, 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各民族风格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着极强的感情表现倾向性, 有着比其他音乐构成要素更为突出的民族文化风格、民族审美心理[2]。有一位音乐人说过:“音乐开始于旋律, 精彩于不单止旋律, 没落于没有旋律。”通常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而于流行歌曲, 它的篇幅一般不长, 因此精彩的旋律线条必然就成了判断歌曲好坏的标志。为简化问题, 下面我只选择具有浓郁民族传统风格的流行歌曲分析。

腾格尔演绎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以典型的蒙古长调和马头琴为歌曲的引子, 旋律呈现出大幅度的起伏, 抛物线型的旋律线气势浩大、极富弹性, 仿佛伫立于茫茫大草原上, 放眼一望无际、开阔无垠的蓝天、白云时, 而生成、造就宽阔浩大的胸怀与气度, 那就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2]。王洛宾作曲, 蔡琴演绎的《在银色的月光下》曲调来源于塔塔尔族民歌, 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华丽、结构短小精干极富民族味。朴树创作的《白桦林》其旋律借鉴了典型的俄罗斯小调风格, 旋律柔美、感情细腻、略显忧伤。林子祥演唱的《男儿当自强》是黄霑填古曲《将军令》来的, 速度时而慢起, 时而渐快, 节奏时散时整, 宫调多变, 音浪跌宕起伏。这些极具民族旋律的流行歌曲一旦进入课堂, 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重视,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我们也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入更多的民族音乐作品, 如蒙古长调作品《辽阔的草原》、马头琴作品《四季》、琵琶作品《十面埋伏》、古筝作品《高山流水》等供学生们欣赏, 这也势必会对学生审美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歌词的音乐性与思想性

苏珊·朗格说:“衡量一首好歌词的尺度, 就是看它转化为音乐的能力……歌词必须传达一个可以谱写的思想, 提供某种感情基调和联系的线索, 以此来激发音乐的想象力”, 这就要求歌词本身具有音乐性和旋律美。简单来说, 歌词的韵味不管是古典味很浓, 还是现代派十足;其风格不管是豪放犹如苏学士, 还是婉约犹如柳屯田, 对于欣赏者而言, 当一首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明确、音律感十足、思想表达清晰、意境指向深邃, 从歌词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一首好歌, 一首值得欣赏与玩味的歌。总之, 歌词的音乐性与思想性, 是衡量一首流行歌曲质量高低的明显界限。

如李叔同先生的《送别》,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 语言精练, 感情真挚, 意境深邃。长亭、古道、夕阳、笛声这些意象词汇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 送别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引发出世事无常, 人生如梦的感慨。“起承转合式的韵语, 读起来音调铿锵, 韵味盎然, 韵律十足”[3], 堪称为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琼瑶作词, 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是词人将《诗经·蒹葭》用现代的语言重新演绎与诠释, 在她重新创作的过程中, 不仅是简单的“白话”, 而是保留了原作“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韵律[1], 这是现代与古典的呼应与传承。黄霑的作品《男儿当自强》、邓伟雄的作品《万水千山总是情》都是典型的代表。刘半农先生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开首“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民族舞蹈教学实践探析

李倩芸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

摘要:我国地域广阔, 民族众多,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与性格特点, 这些特点浓缩在舞蹈语言中, 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将民族舞蹈引入高职舞蹈教学中有诸多现实好处。但从目前看, 高职学校的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发尚属薄弱, 处于边缘化、零散化状态, 具体教学过程以技巧训练为主, 忽视情感的培养, 缺乏基本的舞蹈理论, 舞蹈鉴赏环节薄弱等, 本文在探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舞蹈;民族舞蹈

舞蹈通过肢体形态 (肢体语言) 来抒发、表达人类的内心情感、社会生活。它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每个民族、地域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 相应地呈现在舞蹈上也就各不相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 也称土风舞、传统舞等, 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其他制式化舞蹈, 它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舞蹈, 并且与当地的音乐、服装密切搭配, 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地区风情色彩, 表现形式很丰富。因此成为了我国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高等院校均独立设置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相较而言, 由于高职院校定位不同, 其舞蹈专业资源有限, 起点相对较低, 在开发民族舞蹈资源, 发挥民族舞蹈对学生舞蹈能力提升方面相对薄弱。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运用民族舞蹈教学以提高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引入民族舞蹈教学的价值

民族舞蹈引入高职舞蹈教学中有诸多现实好处。一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高职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以西方的主要舞种为主, 如爵士舞、芭蕾舞或者偏向动作类的现代体育舞蹈, 较为零散, 教师按照自身喜好重点教授某个舞种。而将民族舞蹈丰富多样, 引入教学中会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二是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民族舞蹈表面上较为“原生态”, 但并不简单, 学生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站立形

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啊!……”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情境与思恋, 本身就是一首美轮美奂的乐曲, 这样的词必然会激发出赵元任先生的音乐想象力, 当词与曲完美融合后其各自的意境再次升华。

三、演唱风格

对于一首成功的流行歌曲, 仅有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歌词是不够的, 它还需要表演者传神的演唱, 才可以完整的表达出作品的内涵。这就需要选择符合作品要求的声音, 并且要歌者能对原作所要表达的情绪、思想、意境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然后确定合适恰当的演唱风格才可以将作品完美的演绎出来。所谓的“心之音, 情之声”就是指这一层意思, 而这些要求也恰恰是我们选择优秀流行歌曲的依据。

邓丽君演绎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以温柔、细腻、甜美、安静的声音准确传递出中国传统女性含蓄而又热烈的爱情观。刘欢演唱的《好汉歌》以洪厚、宽广、大气的音质, 用纯粹的, 脱缰野马般的原始激情激发了英雄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气;汪峰演唱的《飞的更高》以高亢、沧桑、收放自如的声音激活了你我心中的能量, 卷起风暴、挣脱枷锁, 我要飞向更蔚蓝的天空, 寻找更灿烂的生命。歌者的声音类型、演唱风格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思想、意境吻合度非常好, 使得作品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表演在传递作品意境的重要性, 可以分析最近特别流行的一部作品《忐忑》, 这首歌旋律独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 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 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诸因素所构成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术技巧, 都可以经过民族舞蹈的学习而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民族舞蹈风格差异大, 音乐有特色, 学生的表演能力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三是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对家乡、民间的热爱之情。民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 通过民族舞蹈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主要状况、生活形态的了解, 为日后的表演实践提供更多的素材。最后高职学校开展民族舞蹈教学也是一种保护、弘扬、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 民族舞蹈就生活在教育环境中, 没有任何理由将其忽视。民族舞蹈在舞蹈教育中的价值是公认的, 这也是众多学校专题讲授的原因所在。

二、高职院校民族舞蹈教学的薄弱环节

1. 民族舞蹈课处于边缘化、零散化状态

普通本科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引入民族舞蹈教学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 因此在课程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 师资、教材的配备等方面相对都比较成熟。而高职院校资源相对有限, 学生来源多元化, 舞蹈功底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舞蹈方面的训练, 这让有些学校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基本功的训练上, 舞蹈课等同于形体训练课, 无暇将系统化的民族舞蹈引入教学中。较少学校主动设置专门的民族舞蹈课程, 而是在教其他舞蹈课程时“顺便”引入。有些学校将民族舞蹈教学作为选修课, 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观, 以零散化的鉴赏为主, 较少实践性训练, 也没有固定的教材、考核方式等。这种零散化、边缘化状态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将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 随意应付, 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热情参与其中, 自然达不到课程学习的目的。

2. 具体教学过程以技巧训练为主, 忽视情感的培养

传统文艺理论认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故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舞蹈是内心情感激发到一定状态的产物, 肢

特、节奏变化无穷、且无具体歌词, 但经过龚琳娜不断变幻的唱腔、夸张的面部表情、极具力量感的演唱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将作品的意境演绎的极为传神[4]。

作为欣赏课, 我们不仅要介绍优秀的音乐作品给学生, 还要教会学生寻找优秀作品的方法, 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从探讨流行歌曲进课堂的门槛为目标, 通过与学生分析流行歌曲的旋律、歌词的音乐性与思想性、表演方式三个方面, 建立起三条直观的判断标准, 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从良莠不齐的流行歌曲中, 通过自己正确的审美方式, 独立的思考过程选择出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

摘要:流行歌曲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音乐欣赏课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存在,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通过探讨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门槛, 提出了三条直观的判断标准。

关键词:审美能力,旋律,演唱风格

参考文献

[1]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江苏:苏州大学文学院.2008年.P6, P240.

[2]施咏.刍议民族音乐审美中的旋律因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P10, P11.

[3]钱仁康.送别面面观[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P66.

歌曲欣赏 篇10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就是把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音响结构的展开特点上, 以感受音乐中的形式或情绪基础为目的, 也就是欣赏者把注意力投入到音乐的结构布局、和声效果、曲式、调性调式以及音色等等诸如此类的带有一定技术性的问题上。这就要求听赏者必须具备一定得音乐专业知识, 在这里的欣赏不仅仅只是欣赏, 它的要求相对比较深入, 在聆听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思考和总结, 而了解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的真实目的或写作背景就显得必不可少。当然, 这种听赏如果仅是一次两次的听赏, 可能还不能洞见所有的问题, 必须通过反复聆听来获得对音乐整体的了解, 而这种了解是相对比较深刻, 带有理解性的进入式了解。

二、体验式欣赏

体验式欣赏方式则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中心, 调动自身联觉的各种感知完成整个欣赏的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 体验情感和情绪是最重要的, 通过想象的活动来理解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当然, 这种体验式的欣赏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比如当我们欣赏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时, 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这首乐曲的内在含义或写作背景, 同时对作曲家的生平也不了解, 但只要我们听到终乐章《哈利路亚》时一样会被感动, 会觉得肃然起敬。显然, 我们被一种激昂、肃穆的感情所打动。有些音乐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加以体验, 并与乐曲所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 由此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戏曲欣赏

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的戏剧文化, 它既古老又年轻, 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城乡及世界许多国家的舞台上。它是人类文明的财富, 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以戏曲欣赏也是高中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 现代京剧《红灯记》在音乐、舞蹈、表演、舞美设计等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做出了巨大的探索与改革, 虽然它主要还是采用了传统京剧的板腔、曲牌, 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风格特点, 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间曲调、融入了话剧、舞蹈、西方音乐等某些语汇因素, 在保留传统京剧艺术民族化风格与韵味的基础上, 有力地突破了京剧音乐固有的程式化套路, 采用个性化的音乐创作, 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可以说, 现代京剧《红灯记》这种创新和实践是当时中国京剧的一次重大改革。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强调“革命性”的同时, 在艺术性和文学性上有其闪光夺目的一面, 如果因为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创编过程中受到某些政治因素的干预, 就因此而截然否定它的文学内涵和艺术价值, 那就显得太有失偏颇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 虽然要看到它政治的一面,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众多前辈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和巨大贡献!欣赏这类文革时期诞生的现代京剧,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流行音乐欣赏

受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们往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 才能更好地吸收流行音乐中的养分, 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循循善诱, 让学生在追求审美愉悦的同时, 不断掌握音乐知识, 提高欣赏能力。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 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 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

流行音乐如果独占了课堂, 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获得音乐知识和吸收音乐艺术营养, 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更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发展。比如:林俊杰的《江南》, 就是一首充满流行魅力又不乏江南雅致的歌曲。这首歌在西洋R&B的节奏中特别加入了中国的洞萧与古筝, 加入了中国的古典元素, 藉此通过中国古代“侠士”的精神, 来传达爱情里所谓的忠贞;《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等诸如此类的音乐作品, 引入课堂将必然得到学生的喜爱, 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由于篇幅有限,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简单总结, 论述还不完善, 希望大家多多指点。不过怎样规范音乐欣赏领域的教学, 怎样指导音乐教师遵循音乐审美的特殊规律进行教学, 怎样针对高中生特点, 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 怎样使音乐鉴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途径, 仍是我们当前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 发展学生的听觉欣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 是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技能如唱歌、演奏和识谱等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进行欣赏教学进行论述, 希望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欣赏,高中音乐,纯音乐,戏曲

参考文献

[1]汪焱军.音乐作品欣赏浅析[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

[2]黄戈.浅谈音乐欣赏[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8) .

[3]王婷.如何欣赏音乐作品与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J].时代人物, 2008, (04) .

对俄罗斯艺术歌曲的欣赏 篇11

关键词:俄罗斯;艺术歌曲;艺术特点

一、前言

“艺术歌曲”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统称。艺术歌曲的特点表现在歌词大多事采用著名的诗歌,重点在于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曲调表现力极强,歌曲的表现手法与作曲技巧相对比较复杂,其中,伴奏和旋律是艺术歌曲的最主要的特点。由于这种艺术特点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许多艺术歌曲已经被编制成了现代的声乐教材或者作为音乐会保留曲目。

二、对俄罗斯艺术歌曲的分析

提到艺术歌曲,就难免让人想到俄罗斯艺术歌曲,俄罗斯艺术歌曲在世界艺术歌曲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俄罗斯的声乐作品在当代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是许多音乐专业的学者都必须要去了解和学习的。俄罗斯的许多艺术歌曲中的声乐作品被欧洲许多的音乐学校广泛运用于聲乐教学中,足以见得,俄罗斯艺术歌曲在艺术歌曲中占有的崇高地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声乐教材中的一些作品来了解俄罗斯艺术歌曲。

俄罗斯艺术歌曲以其浪漫主义而得名。其歌曲的创作一般取材于俄国历史、民间生活、民间传说和一些文学名著。俄罗斯浪漫歌曲的创立者格林卡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民族歌剧的创始人,更是俄罗斯古典浪漫曲的创始人。他把19世纪上半叶流传一时的伤感风格,发展成为极富戏剧性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创作的浪漫曲达到了思想与情感、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境界,曲风在当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自格林卡后,俄罗斯艺术歌曲经历了达尔戈梅日斯基、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赫马尼诺夫等作曲家的艺术时代。他们给以往的古典浪漫曲赋予了新的面貌,既传承了传统的音乐文化,也保留了一首歌曲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创作出了风格各异、情感真挚、内容丰富的艺术歌曲,为俄罗斯的写出了风格各异、感情真挚、内涵深刻、有内在激情,典雅精致而充满新意的艺术歌曲,为俄罗斯艺术歌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这些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的音乐在世界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俄罗斯的作品在世界各种比赛和演出中被大量使用,许多学钢琴的学者也可以看到,许多钢琴教材的作品都是选自俄罗斯的艺术歌曲,其影响可见一斑。

此外,为俄罗斯艺术歌曲坐车了巨大贡献的作家还有:达尔戈梅斯基、巴尔特林斯基、古里柳夫等,他们虽不像格林卡那样出名,但是他们却一直默默付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声乐作品,这些声乐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侧重讲究发声原理,十分适合广大的声乐学者练唱。艺术歌曲作为声乐的一种体裁,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特殊的曲式结构,丰富、浓郁、抒情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声乐艺术中的杰出艺术形式。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音乐学者,要想学好声乐,就要多听一些演唱家演唱的歌曲。声乐的艺术既是创新的也是借鉴的,想要学习好发声方法,就必须要接触他们演唱过的作品。

常见的艺术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是浓缩后的音乐小品,因此,在欣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定含义,不一样的人演唱方法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由于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是采用诗人的作品(如歌德大师等),内涵丰富。因此,其艺术价值远远高过其他的歌曲。

总的来说,俄罗斯艺术歌曲有以下几个特征:1.诗与音乐相结合。歌曲根据所选诗歌含义及诗歌索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创作,呈现给大家的,便是作家对是个的理解以及个人的主观评价。2. 旋律。旋律是艺术歌曲的灵魂,是体现一个作品优劣的最直观的方式。一个好的歌曲作品,其旋律必然是受人喜爱的,动人心弦的,不同的旋律使得不同的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面貌。俄罗斯的艺术歌曲之所以得名是有原因的。广袤的大地,悲壮的历史,为无数的作曲家创造旋律提供了宝贵的素材。3.钢琴伴奏。钢琴伴奏的地位和旋律同等重要。钢琴和人声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相互衬托、相互作用,使艺术歌曲成为复杂的人声和器乐的二重奏。钢琴伴奏不仅仅是旋律的伴奏,它的音效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比起旋律,伴奏更加复杂多变。伴奏能够把歌曲的意境与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没有钢琴伴奏,旋律往往显得呆板,枯燥无味。如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伴奏结构精致,与旋律共同谱写出歌曲的神秘。

俄罗斯的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风格,神秘而充满朦胧的气氛使人向往。杰出作曲家的创作使之更具有活力、彰显时代感。比如,著名的作曲家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他们的作品既保持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点,即歌曲旋律优美,气息宽广,婉转,同时又不断的创新。格林卡的作品《我爱你,亲爱的玫瑰》中,声乐为主,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为主旋律,这样的构造,赋予了这个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意味,生动地把娇艳欲滴而又忧郁的玫瑰花的形象呈现在听众眼前。美丽的玫瑰,在钢琴的呼应下被放大,形象生动,可以说是诗情画意,让听众浮想联翩。

又如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歌曲《又是早春》,此作品的特点是构造一个早春的形形色色,作曲独具匠心,伴奏衬托着歌声,好一幅活生生的早春图:森林,阳光,鲜花,年轻人,春回大地……整个钢琴的织体宛如随着波浪上下波动,让人听了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拉赫玛尼拉芙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是以钢琴为主要元素,曲中钢琴的谱曲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艺术作品弥补了以往作品中人声单一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向人们展示了诗词歌赋的意境,在钢琴的多声部从和声、旋律、调性、织体的结构上更强化了人声的表达。他的《丁香花》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把幽香、洁白的丁香花的美丽更深刻地表现出来。

三、结语

生动的歌词旋律,和谐的音乐语言,真挚的情感内涵···使得俄罗斯艺术歌曲成为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美丽奇葩。我们在学习俄罗斯艺术歌曲的时候,要试着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感受歌曲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要努力去抓住作品中的灵魂,而不仅仅只是去听旋律,长此以往便会发现,这不仅 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而更多的是从中学会用歌曲表达自己的心声,在已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让音乐成为明日的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

[1] 王豫川柴可夫斯基《歌曲六首》OP.6 研究上海音乐学院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

[2]喻宣首、陈复君选编,译配《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选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3]许宜,《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精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歌曲欣赏 篇12

一、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趋势,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其价值和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备受社会广泛的关注。而音乐欣赏更是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欣赏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走过场”形式,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音乐鉴赏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此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或者是历史发展状况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创新, 从而更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影响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水平整体不高, 原因主要是:教学理念不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比如认为初中生学习音乐欣赏就是“走过场”, 随便给学生放几首歌曲就算完成了;过分强调音乐作品的教化功能, 忽视了音乐本身。比如过多的安排对音乐分析的教学内容, 过多的讲解音乐的旋律, 使用的歌唱技巧和需要的背景等内容, 却将音乐的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等忽略了。

三、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1.选择欣赏内容, 激发兴趣。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音乐欣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聆听音乐、分析音乐和创作音乐等活动能够使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和内涵。其实感知音乐的过程也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启迪智慧的过程。在上课之前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合欣赏音乐的环境与气氛中, 然后引入设计的主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慢慢的从形象的具体思维过渡到了抽象的思维,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 形成自己对音乐的一种新的感受与体验。为此教师在选择欣赏的内容时尽量选择经典的和有代表性的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2.把握欣赏方法, 培养美感。音乐属于一门需要聆听的艺术, 学生要养成聆听的习惯, 才能在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学会音乐知识和技能, 才能在音乐欣赏中表现出更高的鉴赏能力。目前的音乐基础教育首先培养的就是学习者的聆听技能, 不管以后是否以音乐为职业, 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很重要。一个人能否认真的、安安静静的聆听完一首音乐, 其实能够代表一个人拥有较好的品味和较高的素质。

学会聆听声音作品和器乐作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听得次数多了, 熟悉了, 学生才会有喜欢的情感。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可供学生欣赏的作品有很多,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首先将“听”放在突出的位置, 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锻炼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要结合作品的结构和学生的感受, 选择出适合学生听的音乐, 从而提高锻炼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性。

3.关注欣赏心理, 展现个性。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首先由音响感知开始, 这是开始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听觉活动,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了解到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想象和联想, 这些也是直接构成学生音乐欣赏心理的重要材料。通过想象联想, 再加上学生的语言文字那么就形成了对音乐欣赏的深刻表达。

4.通过多媒体等工具使音乐欣赏能够与时代同步。在课堂中学生应该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一些列活动。初中生正好处于感知外部世界和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 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新生事物。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 分时间段的在校园内播放一些经典的或者是励志类型的音乐, 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结合当代社会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相关的影视剧情, 让学生聆听其中的音乐, 既让学生感知到了音乐的美感, 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时代感和使命感。

音乐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音乐本身能够引导真善美, 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感悟音乐的情感中技能和道德都会得到提高和完善。为此教育者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音乐欣赏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 无论是国家还是公民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定水平等逐渐的重视起来。音乐教育其实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其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而音乐欣赏更是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本身欣赏音乐就是一项能够愉悦心情的事情, 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感受音乐, 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和比较。文章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着手, 探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策略

参考文献

[1]巫丽萍.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17 (12) :67~68

[2]张建峰.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导学, 2012, 17 (34) :56~57

上一篇:机械瓣膜置换下一篇:院校教学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