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成分献血者

2024-09-17

机采成分献血者(共7篇)

机采成分献血者 篇1

摘要:目的 为建立固定机采成分献血队伍提供数据支持, 进一步做好机采成分献血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方法 对本市2014名2次以上机采成分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区域、献血频次及每年机采成分献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固定机采献血人群流失较多, 中年男性为2次以上机采成分献血频次较多的人群, 主要分布在市区, 农村机采成分献血人群百分比也较高, 可作为发展的潜在力量。结论 机采血小板临床需求逐年快速上涨, 仅能基本保证临床用血, 从多方面着手建立一支充足、固定、自愿、安全的机采成分献血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机采成分献血者,招募,献血者分布特征,献血频次

机采血小板由于采集时间较长且受场地、设备的限制, 机采成分献血人群的招募具有一定难度, 为掌握机采成分献血者分布特征及献血情况, 进一步做好机采成分献血者的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 为建立一支充足、固定、自愿、安全的机采成分献血队伍提供数据支持。我们对安阳市2002年1月-2011年5月2014名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的分布特征及献血情况进行调查,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市2002年1月-2011年5月参加2次以上机采成分献血的健康公民2014名, 其中男性1495名, 女性519名, 年龄18-55周岁。

1.2 方法

查询无偿机采成分献血健康咨询表并结合电脑查询验证个人资料及献血情况[1]。

1.3 统计分析

χ2检验。

2 结果

注:年龄比较:X2=132.92, P<0.005;市区农村比较:X2=12.29, P<0.100;性别比较:X2=45.72, P<0.005。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 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的年龄差异显著 (P<0.005) 。21-25岁、36-45岁成为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的主要人群。18-25岁献血总人数为342人, 经统计其中221人为在校学生, 占64.6%;18-25岁献血频次主要集中在2次, 占51.5%, 献血频次≥3次以上的人数则显著降低, 这说明学生虽然为无偿献机采血小板的主要人群, 但由于其工作、生活方式不稳定, 流动性大等原因使其成为固定献血者还具有很大的受限性, 应利用在校学生便于组织、人员集中、主动性强等优点, 趋利避害, 在机采成分血源供应紧张时利用学生献血可以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 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的性别差异显著 (P<0.005) 。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中男性为1495人, 女性为519人,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献血频次在2次-14次之间时男性为1408人, 女性为505人, 男女比例为2.8:1;献血频次在15次以上时男性为87人, 女性为14人, 男女比例为6.2:1。说明献血频次越多, 男性比例越高, 男性应作为固定机采成分献血的主要发展对象。

从表1还可看出, 市区和农村2次以上无偿献机采血小板人群数无显著差异 (P<0.1) 。说明目前农村已成为机采献血的重要阵地, 本市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地级市, 加强农村朋友对机采成分献血的了解, 不断增加其献血参与度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

从2002年1月起, 本市正式开展机采血小板的采集供应工作, 机采成分献血人数从刚开始2002年315人发展到2010年2962人, 机采成分献血工作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发展 (见表2) 。根据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中规定, 把至少献血3次并且每年至少献血1次者称为固定献血者, 参照这个条件, 我站机采成分献血频次>6次者占总人数的20%;机采成分献血频次>10次者占总人数 的10%, 说明固定多次机采成分献血者所占百分比并不高, 固定机采成分献血人群流失情况还比较严重。

我站机采成分血从刚开始的供不应求到目前基本有库存, 说明多年来我站机采成分献血招募工作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改善献血环境、成立血站开放日、加强媒体联系、开展成分献血知识讲座及发放成分献血宣传资料等方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今后我们还应该开创更多方式来增加并稳定机采成分献血队伍[2], 例如:开展机采成分献血者联谊活动, 因机采成分献血间隔期较短, 工作人员与机采成分献血者之间联系较多, 联谊会可以成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征募机采成分献血者为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可以以自己的献血体会现身说法, 增强宣传效果;对首次机采成分献血者跟踪回访, 增加首次献血满意度, 促使其再次献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云光.柳州市2次以上无偿献血人群分布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7, 20 (1) :57.

[2]胡宇音.招募机采成分献血者的工作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4) :314.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机采血小板1 566例, 男1 002例, 女564例。献血小板第一次252例, 占16.1%, 二次以上1 314例, 占83.9%。发生轻度献血反应2例, 轻度口周麻木6例, 无中度及重度献血反应。

1.2 方法

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CS-3000及四川南格尔生产的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及一次性耗材 (耗材型号:P-2000、B-2000) , 按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规程进行采集。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献血小板的人, 尤其是第一次, 对血小板采集过程不了解, 可能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我们首先主动热情接待献血者, 简单介绍血小板的采集方法, 告知献血小板对人体没有影响, 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热情解答, 解除其思想顾虑, 产生信赖感[1]。嘱咐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有何不适及时提出, 使献血者密切配合, 保证血小板的顺利采集。

2.2 采前护理

采血小板前应为献血者准备面包、糖水, 避免空腹采集。详细询问献血者饮食、休息、睡眠情况以及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仔细查看献血者上肢静脉, 由于采集血小板的质量与全血流速有很大关系, 一般全血流速为70 ml/min, 故最好挑选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作为穿刺用, 衣服袖口不能过紧, 最好脱去外衣, 适时保暖。

2.3 采时护理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 做到一针穿刺成功。采集时要关心献血者的心理感受, 随时观察及询问其感受, 营造良好的氛围, 通过适当的交谈使献血者心理放松;同时口服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 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采集过程中如机器提示流速慢, 应仔细查看针头位置, 如属血管不充盈可嘱献血者反复做握拳、松拳动作, 同时降低采血泵速。

2.4 采后护理

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 拔针后用创口贴沿静脉走向压好穿刺孔10 min~15 min, 4 h后方可去掉。机采完后让献血者在机采床上休息片刻再缓慢起床, 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避免迟发反应的发生, 最好不要献后立即离开机采室。

2.5 献血反应的处理

2.5.1 轻度献血反应

机采过程中, 出现头晕、呕吐时采取平卧位, 双腿屈曲位, 嘱献血者深呼吸并尽量放松, 同时给予糖水口服, 一般会很快恢复。

2.5.2 枸橼酸轻度中毒反应[2]

其症状有口唇麻木、胃肠道痉挛, 严重时四肢抽搐, 此时应立即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 ml, 并且降低回输速度, 一般症状会缓解。严重的低钙反应应停止回输, 保护好献血者, 从另一静脉管路缓慢推注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

2.6 献血后健康教育

献血后不要剧烈运动, 采血手臂24 h内忌用力, 以免造成皮下瘀血, 如发生血肿, 24 h内行冷敷, 24 h后热敷, 手臂不要负重。告知献血者当天注意休息, 多饮水, 不要酗酒, 这样有利于血容量的恢复。

3 结果和讨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很重要, 采前应了解献血者有无机采史, 可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献血者静脉血管情况, 机采过程中密切观察抗凝剂滴速及用量, 及早预防枸橼酸中毒反应;注意观察献血者的静脉情况及全身情况, 遇有献血反应及时处理, 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及机采血小板的质量。上述2例献血反应均发生在第1次捐献时, 对于第1次有献血反应的献血者第2次要特别注意护理, 以减少反应的发生。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才能确保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 确保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方放, 李素娥, 沈小燕, 等.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6) :64~65

机采成分献血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来我中心采血的79例捐献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20~45岁,平均31.7±7.4岁;均为初次捐献者。

1.2 方法

1.21机采前的心理护理

捐献者初次到血站或血液中心捐献时,易因环境陌生等因素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部分损献者甚至产生不愿前往捐献的心理。因此,应详细告知捐献者献血的基本常识及注意事项,重点邀请献血者到中心采血;同时向捐献者详细讲解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知识、采集方法等,捐献者等待时可通过宣传册、图像展示等方式讲解采血小板的知识,使其正确认识采血工作;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在中心前台设置专职接待及引导人员,捐献者入中心起即给予一对一指引,热心解答捐献者的疑问,尤其在捐献者填写问卷时,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设置舒适的等候区及休息区,保持等候区、休息区干净整洁,建立良好的中心环境形象,定期消毒、清洁,区内可配备茶水、冷餐点、杂志、报刊等,还可播放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使捐献者消除陌生感与紧张感,同时转移捐献者的注意力;医护人员在与捐献者沟通的过程中,注意面带微笑,从而改善捐献者的心情;有条件的中心可为到院捐献者提供车辆接送或报销车费;捐献者时间若宽松,可由医护人员带领参观中心,熟悉中心环境,或与捐献者进行闲谈,转移捐献者的注意力,同时拉近捐献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使捐献者感受到温暖[3]。机采血小板前,向捐献者讲解采血过程及采血方法,告知机采的优势,尤其告知捐献者机采全部使用一次性无菌产生,不会染上疾病;可当捐献者面打开一套全新的耗材并安装,在捐献者使用后立即放入专门的医疗垃圾回收袋中,消除捐献者的顾虑;告知捐献者,采血小板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可增强血小板的再生能力,减轻捐献者的心理负担[4]。

1.2.2 机采中的心理护理

由于机采针头相较于普通针头粗,捐献者多对机采过程不了解,担心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局部皮下血肿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易产生恐惧、责备心理。医护人员应给予体谅与理解,尊重捐献者。在捐献过程中,嘱捐献者深呼吸、放松心情,与捐献者交流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捐献者的注意力;注意严格行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能,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顺利完成采血。机采过程中,可能存在血流不畅、报警等情况,医护人员应在机采过程中严密观察采血情况、血流是否正常等,及时发现故障并消除,减少、消除捐献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心理,保证机采的有效进行。机采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献血反应,捐献者一旦出现这种反应易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应严密观察捐献者的反应,一旦出现献血反应,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患者出现淡漠、头晕、出冷汗等情况,应给予降低采血速度,使捐献者取平卧位,口服葡萄糖水,待捐献者恢复后,再给予调整采血速度等措施,减轻献血反应及其对捐献者的影响[5]。

1.2.3 机采后的心理护理

机采结束后,可向捐献者献上爱心,由专职护士引领至休息室休息,并根据捐献者喜好,给予茶水、甜点等,发放献血证及纪念用品,向捐献者表示感谢,使其树立自豪感。还可向捐献者展示采血小板成品,并鼓励捐献者再次捐献。告知捐献后回家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在捐献结束一周后,可给予电话回访,了解捐献者的心理活动动态,对捐献者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同时预约下次捐献时间。

2 结果

全部捐献者均顺利完成采血小板工作,并加强了对机采血小板的认识,同时全部捐献者均对采血服务感到满意;观察期间发现,47例捐献者再次到中心参与捐献。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是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人仍对献血停留在献僵血的概念中,对机采血小板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自愿机采献血的患者较少,尤其是初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的人更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严重影响机采过程的顺利进行[6]。

分析捐献者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①陌生感。由于机采血小板要求捐献者到血液中心进行采血,不如献全血可处于闹市流动献血车内,陌生的环境易使捐献者不愿到中心献血。②由于对机采血小板认识的不足,捐献者多对安全问题、能否对身体有伤害等产生担忧。③表现为对疼痛的恐惧[7]。

本研究中,通过在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加强对捐献者的心理干预,通过热情、周到的指引服务,使捐献者感到温暖,同时通过各类形式如图片展示、影像宣传、医护人员的讲解等,使捐献者认识到采血小板不会伤害身体、安全可靠,消除捐献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全部捐献者经干预后情绪良好,捐献均顺利进行,59.5%的捐献者参与再次捐献活动,整体效果良好。

总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捐献者消除紧张、焦虑等情绪,使其正确认识采血小板的意义,有利于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促使初次捐献者向固定献血者转变。

参考文献

[1]田秀花.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1-83.

[2]杨美杏.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5):1020.

[3]郭慧军,臧艳,朱燕霞.浅谈护理心理学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作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411-412.

[4]符欣.心理护理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8):4105.

[5]唐伟波.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1):1245-1246.

[6]时宝红,严芳,候小玲.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1-912.

机采成分献血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自愿献血400人次进行调查, 其中男244例, 女156例, 年龄23~42岁, 平均年龄28岁, 本采血站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 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 机采前对供者检测, 外周血PLT≥150×109/L (单治疗量) 或≥250×109/L (双治疗量) , Hct≥0.36, 1周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阿司匹林类药物) 。

1.2 方法

采集前将供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 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 预采血小板产品单治疗量≥2.5×1011/L, 容积:单治疗量220 ml。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时仪器性能良好, 质控在控制范围内, 质控物为挪威产品。试剂为国产科华-东菱试剂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 、总胆固醇 (CHOL) 、甘油三酯 (T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葡萄糖 (GLU) 、血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IL) 等10项指标水平, 操作方法和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的献血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2例, 占全部献血者人数的3%左右, 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 有四种表现尤其明显, 首先就是头晕眼花、恶心或是有呕吐的感觉, 并且伴有口部唇部的麻木和手脚有抽搐感。这样的情况共6例, 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0%;其次是呼吸循环系统反应, 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和四肢冰冷, 这类反应也比较多;而后是觉得尿频、尿急和恶心的反应;还有1例出现局部表现:静脉穿刺处血肿及淤斑, 表现为局部皮下组织出血、皮肤隆起或出现大面积皮下淤血、斑。结果表示, 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多, 而且不良反应的情况较为集中, 详见表1。

3 讨论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初次献血小板者。采血前虽对献血者进行相关血液知识和血小板采集原理的宣传教育, 而个别人因心理承受能力欠佳, 精神仍会高度紧张、恐惧, 晕血、晕针等而发生不良反应。

而且大多数人因为习惯了三餐, 突然有一天早上来空腹检查或是献血会发现明显的不适应情况, 但是只要心理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放松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对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宣教, 告知献血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已经得到了证实, 所以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恐惧和紧张, 应该觉得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善行而感到自豪。献血者体质因素, 如身高、体重、年龄、疲劳程度等若不处于最佳, 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如献血者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加之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 使献血者机体耐受力降低, 产生生理应激反应, 此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下, 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出汗、头晕甚至晕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现象, 使机体暂时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时候就要给献血者补充一些能量, 比如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牛奶或是全麦面包。另外, 有些人的痛觉神经比较敏感, 对于针刺入的应激反应比一般人敏感, 穿刺或拔针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发生反应[3]。

对可能发生的上述献血反应, 只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发生的原因、种类、先兆症状、临床表现加以正确观察分析, 有针对性的护理, 大多症状可减轻或恢复正常。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预防的关键之一。尽可能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和便利的条件, 特别对初次献血者, 因没有经验饮水过量或紧张易出现“尿频、尿急”现象, 医护人员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 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后顾之忧。使每一位献血者在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中, 心情愉悦、舒畅地完成血小板采集[4]。

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方法:回顾400例献血车献血者的情况和反应, 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意见的提出。结果:采血小板供者共400人次, 仅有1.2%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 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检测,不良反应,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朱永勇.实用医学检验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337.

[2]张志雄.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J) .广州医药, 2004, 36 (1) :65-67.

[3]冯冬霞, 秦英.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对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要求 (J)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3) :1798-1799.

机采成分献血者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有偿机采献血者637人;2008~2009年无偿机采献血者675人, 通过体检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1.2 方法

采集血样前常规询问献血者饮食和用药情况;献血前对血液进行初筛:ALT (速率法) 、HBsAg (金标法) 、血常规 (血细胞计数仪) 、乳糜血 (肉眼观察) ;初、复检:HBsAg、抗-HCV、抗-HIV、抗-TP 4项均采用ELISA法、ALT, 所用试剂盒检定合格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

从表中可见, 有偿献血者的血液各项指标不合格率都高于无偿献血者。

注:抗-HIV经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HIV实验室确认为阴性

3 结论

有偿机采献血者血液初筛ALT、HBsAg、乳糜血不合格率高于无偿机采献血者, 采集血样前常规询问献血者饮食情况, 但有偿献血者受利益驱动, 明知道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有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还要求献血, 不但危害自身健康, 同时增加输血风险。而无偿机采献血者以奉献爱心、救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主要目的[1]。

ALT是肝细胞损害后检出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之一, 是一项特异性指标, 如标本溶血、剧烈运动、药物、酗酒等因素都可能引起ALT异常[2]。有偿与无偿机采献血者在血液初筛时不合格率均较高, 但初、复检未见不合格现象出现, 可见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检测, 可以避免献血后由于ALT不合格造成血液报废。

统计数据显示, 有偿机采献血者4项指标感染率高于无偿机采献血者 (χ2=8.36, P<0.01) , 乡镇献血者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城市献血者, 与文献报道[3]相符。在感染者中, 仍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 并逐年增加, 而农民感染率每年持续上升, 揭示这一群体文化水平、卫生条件、性病知识、伦理方面与其他群体存在一定差距[4]。嘉峪关市有偿献血者主要是农民和农民工, 而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 可能与有偿献血者因卫生知识匮乏而造成感染机会相对较多有关。

综上所述, 大力推行无偿献血, 建立一支庞大的无偿献血队伍, 可从源头上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 最大限度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

关键词:嘉峪关市,机采献血者,有偿,无偿

参考文献

[1]张新平, 邱心镜, 孙碧玉.无偿献血者的积极动机分析[J].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 , 2002, 19 (1) :28~31.

[2]葛红卫, 王鸿捷, 沈莉, 等.丙氨酸氨基酶异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27~28.

[3]李启辉, 陆典瑞, 胡继征.江门地区献血人群4项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4) :333~334.

机采成分献血者 篇6

关键词:无偿献血,机采血小板,心理护理,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是目前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浓度及纯度较高, 临床输注效果理想, 且对白细胞的污染较小, 输血不良反应较少,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时间较长, 且需要由机器来完成。为了确保血小板的质量, 并确保机采血小板过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 应加强对该过程的全程心理护理。我站对例初次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给予全程精心护理, 笔者就此作了如下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在本站进行初次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302例, 其中男196例, 女106例, 年龄在20~48岁之间。

1.2 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 (cs—3000plus, 产自美国Baxter公司) , 氧化钠溶液、血液保存液、各类一次性耗材 (均由四川南格尔公司提供) , 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进行血小板的采集程序。所有献血者均取半卧位, 以静脉穿刺于双上肢进行采集。

2 护理

2.1 筛选献血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献血者的健康检查标准, 患者的双臂血管均充盈饱满、不易滑动, 且弹性较好。机采前, 应先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 并检测血细胞数, 一般要求PLT在1.5×1011/L左右, 并应HCT控制在0.35~0.5左右。机采前1周, 应予以献血者口服阿司匹林类的药物, 应先采集患者的全血标本, 并对血液全项进行二次检查, 直至完全合格后再进行采集。

2.2 心理护理

(1) 机采前的心理护理:对于首次献血者而言, 由于其对献血环境以及采血器材等均不了解, 且在机采过程中由于血液的体外循环, 容易使献血者产生紧张感和不安感。因此, 医护人员应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详细地介绍周围的环境, 并讲解机采过程, 以缓解患者紧张、担忧等情绪。大部分首次献血者都很关心献血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 医护人员应分析献血者的理解能力及受教育程度,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与血液相关的生理知识以及献血知识,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疑虑情绪, 使献血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机采过程, 确保机采过程能够顺利进行[1]。 (2) 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一般情况下, 机采的时间较长, 加之献血者存在一定的紧张感, 机采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献血反应。医护人员应秉承热情和善的态度, 以专业、准确的操作予以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交流, 准确地把握献血者的心理动态, 了解其对献血生理常识等的掌握程度[2]。可以邀请一些已经完成采集的献血员讲述自己的献血感受, 增强献血员的信心。可以根据献血者的兴趣, 引导其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 应密切关注献血者的献血反应, 如发现有献血反应, 应予以心理疏导, 并鼓励患者尽量放松身心, 极快地平复心情。 (3) 机采后的心理护理:完成机采血小板后, 应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首先应指导患者正确地按压针眼, 嘱咐患者在24h内不要从事高空作业或者作剧烈活动, 注意休息, 且在近2d内应注意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尽量避免用采血侧的手臂搬提重物等, 防止采血部位发生皮下淤血。其次, 应注意加强与献血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 告知献血者相关的献血福利。献血后应护送患者到相应的休息室内休息, 并赠予纪念品等, 动员献血者再次献血。第2天应通过电话询问献血者是否有身体不适及针眼部位肿胀等症状, 使患者感受到亲切、温暖的关怀。并请献血者对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血技术、服务质量、献血环境以及宣传教育等进行评价, 请其提出相关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预约下次献血时间等。

3 结果

本组302例首次献血者在精细护理下完成献血过程后, 有2例发生了轻微低钙反应, 占0.66%, 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症状消失, 所有献血者均顺利完成了机采过程[3]。

4 讨论

血小板的机采过程耗时较长, 而由于缺乏献血相关知识, 大部分献血者存在一定的紧张和疑虑心理, 因此, 加强机采全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采集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献血者安全的关键。笔者认为, 应充分尊重献血者, 在血小板机采全过程中, 予以患者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同献血者的交流。医护人员应秉承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优良的职业道德, 以符合临床心理学护理规范的行为、语言、态度等, 积极主动地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 以消除献血者的紧张和恐惧等心理, 使其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积极地配合采血, 有利于减少各种献血不良反应的产生。本组302例献血者中, 仅有2例发生了献血不良反应, 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得到了恢复。应以友善关切的态度、娴熟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以及积极的鼓励、暗示性的语言给予其心理支持, 使献血者能经历一次愉悦、轻松、顺利的机采血小板过程, 这对于其参与再度献血具有促进作用[4]。

总之,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常识, 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结对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进行全程精细的心理护理, 有利于消除献血者的各种心理障碍, 并降低其因紧张、疑虑等因素而导致的各种献血不良反应, 从而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安全和血小板的质量, 这也是采血过程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春林.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重在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9) :240.

[2]周丽娟, 傅强, 徐树良, 等.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9) :215-216.

[3]石娜, 刘静, 陈蓓怡, 等.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32 (7) :1419-1420.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对自愿献血128人次进行调查, 其中男86例, 女42例, 年龄23~42岁, 平均28岁, 本采血站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迅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 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机采前对供者检测, 外周血PLT≥150×109/L (单治疗量) 或≥250×109/L (双治疗量) , Hct≥0.36, 1周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阿司匹林类药物) 。

1.2 方法

采集前将供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 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 预采血小板产品单治疗量≥2.5×109/L, 容积:单治疗量220 m L。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时仪器性能良好, 质控在控制范围内, 质控物为挪威产品。试剂为国产科华-东菱试剂测定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氨酶 (ALT) 、总胆固醇 (CHOL) 、三酰甘油 (T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葡萄糖 (GLU) 、血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i L) 等10项指标水平, 操作方法和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的献血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 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 有4种表现尤其明显, 首先就是头晕眼花、恶心或是有呕吐的感觉, 并且伴有口部属部的麻木和手脚有抽搐感。这样的情况共3例, 占42.9%;其次是呼吸循环系统反应, 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和四肢冰冷, 这类反应也比较多;而后是尿频、尿急和恶心的反应。结果表示, 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多, 而且不良反应的情况较为集中, 见表1。

3 讨论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初次献血小板者。采血前虽对献血者进行相关血液知识和血小板采集原理的宣传教育, 而个别人因心理承受能力欠佳, 精神仍会高度紧张、恐惧, 晕血、晕针等而发生不良反应。而且大多数人因为习惯了三餐, 突然有一天早上来空腹检查或是献血会发现明显的不适应情况, 但是只要心理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放松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对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宣教, 告知献血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所以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恐惧和紧张, 应该觉得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善行而感到自豪。献血者体质因素, 如身高、体重、年龄、疲劳程度等若不处于最佳, 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如献血者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加之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 使献血者机体耐受力降低, 产生生理应激反应, 此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下, 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出汗、头晕甚至晕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现象, 使机体暂时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时候应给献血者补充一些能量, 比如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牛奶或是全麦面包。另外, 有些人的痛觉神经比较敏感, 对于针刺的应激反应比一般人敏感, 穿刺或拔针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发生不良反应[3]。

对可能发生的上述献血反应, 只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发生的原因、种类、先兆症状、临床表现并加以正确观察分析, 有针对性地护理, 大多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预防的关键之一。尽可能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和便利的条件, 特别对初次献血者, 因没有经验饮水过量或紧张易出现“尿频、尿急”现象, 医护人员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 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后顾之忧。使每一位献血者在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中, 心情愉悦、舒畅地完成血小板采集[4]。

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机采血小板时献血者的情况和不良反应, 并提出处理意见。结果:机采血小板供者共128人次, 有5.47%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 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检测,不良反应,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李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护理和术后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3) :232-233.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5559.数,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全血采集时间长, 特别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循环血量多, 所需时间更长。故献血反应时有发生[2]。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及原因的归类, 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通过处理可以预防或者及时地治疗,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对自愿献血128人次进行调查, 其中男86例, 女42例, 年龄23~42岁, 平均28岁, 本采血站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迅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 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机采前对供者检测, 外周血PLT≥150×109/L (单治疗量) 或≥250×109/L (双治疗量) , Hct≥0.36, 1周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阿司匹林类药物) 。1.2方法采集前将供者血小板计数、性别、身高、体重等数据输入机内设定程序, 抗凝剂ACD-A:全血为1:11, 预采血小板产品单治疗量≥2.5×109/L, 容积:单治疗量220 m L。严格执行机采血小板操作规程。1.3仪器与试剂仪器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时仪器性能良好, 质控在控制范围内, 质控物为挪威产品。试剂为国产科华-东菱试剂测定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氨酶 (ALT) 、总胆固醇 (CHOL) 、三酰甘油 (TG)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葡萄糖 (GLU) 、血尿酸 (UA) 、总胆红素 (TBi L) 等10项指标水平, 操作方法和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规定进行。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在所有的献血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 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 有4种表现尤其明显, 首先就是头晕眼花、恶心或是有呕吐的感觉, 并且伴有口部属部的麻木和手脚有抽搐感。这样的情况共3例, 占42.9%;其次是呼吸循环系统反应, 表现为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和四肢冰冷, 这类反应也比较多;而后是尿频、尿急和恶心的反应。结果表示, 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多, 而且不良反应的情况较为集中, 见表1。3讨论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于初次献血小板者。采血前虽对献血者进行相关血液知识和血小板采集原理的宣传教育, 而个别人因心理承受能力表1 128例机采献血者的不良反应[例 (%) ]项目不良反应消化泌尿反应2 (1.56) 呼吸系统反应1 (0.78) 头晕恶心3 (2.34) 局部反应1 (0.78) 总计7 (5.47) 欠佳, 精神仍会高度紧张、恐惧, 晕血、晕针等而发生不良反应。而且大多数人因为习惯了三餐, 突然有一天早上来空腹检查或是献血会发现明显的不适应情况, 但是只要心理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放松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对献血者进行心理上的宣教, 告知献血对于人体是无害的, 所以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恐惧和紧张, 应该觉得是能够帮助别人的善行而感到自豪。献血者体质因素, 如身高、体重、年龄、疲劳程度等若不处于最佳, 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如献血者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或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加之采集血小板时间较长, 使献血者机体耐受力降低, 产生生理应激反应, 此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下, 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出汗、头晕甚至晕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现象, 使机体暂时处于静止状态。这个时候应给献血者补充一些能量, 比如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牛奶或是全麦面包。另外, 有些人的痛觉神经比较敏感, 对于针刺的应激反应比一般人敏感, 穿刺或拔针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 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 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 发生不良反应[3]。对可能发生的上述献血反应, 只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发生的原因、种类、先兆症状、临床表现并加以正确观察分析, 有针对性地护理, 大多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预防的关键之一。尽可能为献血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和便利的条件, 特别对初次献血者, 因没有经验饮水过量或紧张易出现“尿频、尿急”现象, 医护人员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 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和后顾之忧。使每一位献血者在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中, 心情愉悦、舒畅地完成血小板采集[4]。

[1]朱永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37.

[2]张志雄.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广州医药, 2004, 36 (1) :65-67.

[3]冯冬霞, 秦英.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对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要求[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13) :1798-1799.

上一篇:单相电路下一篇:中晚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