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技术(共12篇)
处置技术 篇1
0 引言
由于岩溶发育因素错综复杂, 发育的形态千姿百态, 以及岩溶发育的不均衡性和不规则性, 给岩溶隧道的设计施工带来一系列困难:施工阶段的突水、突泥也对施工安全和进度造成很大威胁, 近年来铁路隧道、公路隧道也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岩溶灾害, 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尚家湾隧道全长3 800 m, 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岩石为白垩纪砾岩, 其岩石成分主要为灰岩, 且胶结物以钙质为主, 加上存在裂隙及地表汇水作用, 导致岩溶极其发育, 可能出现岩溶涌水、溶洞、突泥、高压涌水等不良地质灾害, 水文资料显示最大涌水量为3.0万m3/d~4.0万m3/d。因此, 尚家湾隧道施工存在相当大的技术难度及安全隐患。
1 尚家湾隧道地质灾害超前探测
1) TSP、地质雷达扫描。
采用TSP隧道地震探测仪进行200 m左右的远距离较宏观的长期预报, 采取地质雷达进行40 m范围内的较微观近期预报, 探测掌子面前方岩溶发育情况及地下水赋存情况。
2) 超前地质钻探。
在部分地段根据TSP、地质雷达等预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探孔以及探孔的位置和数量, 超前探孔成发散形钻孔, 在钻探掌子面前方的岩溶发育情况的同时, 也勘探了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8 m~9 m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 如开挖轮廓线外侧有溶洞或岩溶水发育, 在开挖前或开挖后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防止隧道开挖后, 隧道侧壁或顶壁不能承受岩溶水压力, 造成坍塌或岩溶涌水, 危及隧道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
a.掌子面中间顶部钻孔钻探30 m, 角度向上5°;掌子面中间底部钻孔钻探30 m, 角度向下5°。
b.掌子面左、右侧拱腰及拱脚位置各钻探1个孔, 钻探深度13 m (加宽带外侧钻孔15 m) , 水平斜向外侧与隧道夹角成45°。隧道每进尺6 m一循环钻探。
c.记录每节钻杆 (1 m) 的钻进速度, 施工时间及出水情况, 留照片及影像资料。在遇到明显判断前方有溶洞或涌水时, 要对该位置进行加密钻探, 以探明溶洞发育情况或涌水量大小。
2 尚家湾隧道岩溶水及溶洞处置技术
尚家湾隧道洞身大部分处于浅饱水带, 小部分处于季节变动带, 其洞身揭露大型溶洞的几率较高。平水期, 隧道揭露地下河或溶洞后, 地下水携带大量泥砂涌入隧道, 可能产生每日1万m3~2万m3涌水。雨季, 若2日内降雨100 mm, 隧道揭露地下河或溶洞后, 可产生每日3万m3~4万m3的涌水。
根据设计图纸尚家湾隧道水文地质图显示, 尚家湾隧道下穿尚家湾、白果树垭等村庄, 所以在进行岩溶水处置时要充分考虑流水对地表环境及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影响。对于开挖导致地下水流失, 有可能引起地表环境变化或影响到居民生活用水的段落, 要采取“以堵为主”进行处置, 对于一般地段则采取“以排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置。而对于地下水发育, 施工时可能产生突泥涌水等危及施工安全的破碎发育地带, 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防突防涌”的原则, 通过注浆堵水加固围岩或加强支护形式, 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 封堵裂隙, 切断渗流通道, 减少水对衬砌的压力;同时, 加强排水措施, 以防止背后大量积水而引起水压力过大产生突泥突水, 确保施工安全。
尚家湾隧道左洞掌子面开挖至ZK64+918时, 左侧拱腰位置超前钻孔钻探至约4 m时, 从钻孔内开始涌水。后根据洞口流水情况分析, 洞内涌水情况基本稳定, 且考虑到尚家湾为上坡施工洞内不会有过深的存水, 组织相关人员先进洞查看。洞内涌水点仍为钻孔处, 涌水稳定, 现场水头喷出约15 m, 水压较大, 水流量经检测约为200 m3/h (见图1) 。初步分析涌水为裂隙管道水。
制定初步方案:
1) 进行涌水自涌放水, 观察水压力及水流量是否减小, 同时观察水流失对地表环境及村民生活生产是否产生影响。
2) 对掌子面其他位置进行加密超前钻探。
经过4 d的自涌放水, 水压力及水流量有明显减小趋势, 施工人员加大超前钻孔的密度, 通过钻孔基本可以判定前方溶洞的位置及发育方向 (如图2深色标注部位) , 从左侧拱腰延伸至右侧拱脚位置。超前钻孔中除涌水点下方两个钻孔有部分泥水流出外, 其他钻眼没有水或泥流出, 分析溶腔内没有很大存水或淤泥, 可以打眼放炮进行掘进, 以便将溶洞暴露出来。
放炮完成后, 观察洞口流出的水流没有增大的迹象, 初步分析内部没有出现新的涌水点, 进洞对掌子面检查, 在掌子面左侧拱腰及右侧拱脚位置溶洞暴露, 与之前判定位置及走向基本相符, 没有显示新的涌水点, 通风后装载机进行出渣。出渣即将结束时, 掌子面右侧拱脚突然有泥水流出, 立即停止出渣, 洞内作业人员全部迅速撤离。随即涌泥量增加, 流速增大, 并涌出洞口, 持续约15 min, 初步估算涌泥量为7 700 m3 (如图3所示) 。待涌泥稳定后, 进洞查看情况, 水流较大, 但没有涌泥迹象, 分析造成突然产生涌泥的原因是由于隧道开挖后溶腔内常年淤积的沉积物在比较大的水压力下一涌而出, 随后趋于稳定, 而之前超前钻孔内没有水或泥流出则是由于沉淀物堵塞了钻孔。在确保安全后, 进入溶洞查看情况:右侧拱脚溶洞向内右前方延伸约30 m, 高度最高位置约3.5 m, 最宽位置约4 m, 源头位置因有石头塌落堵塞, 无法继续探明, 水流在塌落的石块中流出, 洞内仍有大量的淤泥存在。左侧拱腰溶洞向内延伸约10 m, 端头位置无继续延伸, 溶洞最高位置约6 m, 最宽位置约4 m。
初步勘察后判定, 右侧拱脚溶洞的延伸方向, 经过尚家湾隧道右洞洞顶或拱腰位置, 为避免水压力过大对右洞施工造成危害, 经过研究暂不封堵溶洞, 在外侧进行围挡, 防止再次出现比较大的涌泥涌入施工作业面, 流水则经过五级沉淀后通过隧道的排水暗沟流出, 待右洞顺利通过该段后再进行处理。
尚家湾右洞掌子面开挖至YK64+955时, 左侧拱腰至拱顶位置出现管道涌水, 左洞溶洞水流随即减小, 经过分析该位置即为和左洞连接的通道, 考虑到该位置处于拱顶, 不便于引排水, 同时对隧道的防排水也极为不利, 所以决定对该位置进行封堵, 将水引流至左洞拱脚位置和排水暗沟连接。
涌水点流水近半个月的时间内, 项目安排专人每天对尚家湾隧道上方的几个村庄附近的水源及附近环境进行勘察, 同时走访当地村民, 均未发现由于水流失而造成的地面塌陷、河道干枯等现象。但是同时也发现水流量及流速明显受降雨量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认为该水流是应和地表水相连接的管道裂隙水。通过地质剖面图发现该位置埋深300 m左右, 全部封堵会对隧道产生很大的水压力, 给隧道的施工及运营埋下安全隐患, 所以决定采取“以排为主、堵排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
右洞拱腰的封堵方法:在四周施作1.2 m×1.2 m间距的锚杆, 模筑后泵送C10混凝土回填, 并在最顶层注入轻质材料缓冲层 (见图4a) ) ;左洞拱脚的封堵方法:溶洞内模筑后泵送C25混凝土浇筑, 两侧嵌入岩石内60 cm~80 cm, 并施作约1.2 m×1.2 m间距的锚杆, 锚杆深入围岩2 m, 施工完成后再施作原设计结构的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初期支护, 预埋水管与隧道排水沟连接排水 (见图4b) ) 。该位置在二衬施工时环向排水管在此位置均要加密至5 m一道且每道2环, 保证排水通畅, 避免水压力过大造成渗水。
3 结语
目前尚家湾隧道左右洞开挖均已接近1.2 km,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突水涌泥及溶洞等不良地质情况20余次, 处置方案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在处置岩溶水及溶洞时一方面要考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时应一次根治, 不留后患, 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岩溶水处理应尽量避开雨季和暴雨天气, 对溶洞进行封堵时, 应认真测定岩溶水的水量、水压, 正确判定水流方向。
参考文献
[1]金兵, 陈四来.谈隧道突水及突泥灾害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 2012, 38 (15) :183-185.
处置技术 篇2
1.工程概况
亿泰环保砖厂废弃物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和砖厂人员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废浆清理外运、固态废弃物清理外运、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合格产品的清理外运、砖厂生产车间以外的环境卫生和砖厂卫生间的清理打扫。
2、废弃物分类
按照固体废物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分为:危险(有毒有害)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按技术处置能力及其经济性,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废弃物。
2.1 危险(有毒有害)废弃物
危险(有毒有害)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或者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辩识的具有一定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化学反应性,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弃物。如废化学试剂、废药品、废旧电池、废电脑零件、含铅废物、石棉废物、废有机溶剂、废电镀溶液,电镀槽淤渣、表面处理酸碱渣、废油品(含油抹布、手套)、办公耗材(硒鼓、扭扣电池、墨盒、灯管、涂改液等)等,此类废弃物需要有相应资格和专业处理能力的单位进行消纳和处理。
2.2 一般废弃物
一般废弃物:是指在施工、办公过程、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态的、半固态(泥状)及不属于危险废弃物的生活、办公及施工垃圾。
2.3 可回收废弃物
可回收废弃物:指可回收利用的纸张、外包装、建筑边角材料等;
2.4 不可回收废弃物
不可回收废弃物:指无直接用途的可以永久丢弃的(需要处置)的废弃物;
3、废弃物的处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应进行有效的管理,按照“分类回收,集中存放,统一处置”的原则进行。
3.1 清理、堆放和外运
(1)清理:生产设备的废浆清理频率无特殊情况为每月一清,特殊情况下无条件执行砖厂管理人员下达的清理指令;生产垃圾和卫生间清理为每日一清。
(2)堆放:收集的固体废弃物应存放至项目部指定的存放区域/地点,生活垃圾由个人收集并存放至指定的区域/地点,不得随意乱丢乱扔或任意倾倒垃圾和随便存放垃圾。(3)外运:收集到指定区域的废弃物原则上是每一季度一外运,特殊情况听从砖厂管理人员指令执行。
3.2 运输
(1)按照耒阳市市容环卫局公布的装运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及运输车辆名单,选择其中的运输单位和车辆装运建筑垃圾。(2)对进入本工地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应审核其是否持有环卫部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3)检查运输车辆是否符合本市对装运建筑垃圾车辆的车型规定和密闭要求。
(4)保证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做到车容车貌良好,驾驶人员自觉做好车辆保养工作,做到车辆不超载;装运渣土后及时对车辆进行冲洗,保证车容不整洁、车厢不密闭不出工地。
3.3 处置
(1)配置专人负责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固体废弃物实施不同的处置方式。(2)可重复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由项目部及时安排利用。只要不影响产品质量,施工人员应尽量节约使用,回收利用。
(3)可再生类固体废弃物应由项目部安排转卖至有经营资质的废旧物品回收单位。(4)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应由垃圾处理人员定期委托具有垃圾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应签订合同,保留相应的证明文件(合同、协议、发票、资质、营业执照等)。
(5)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应由垃圾处理人员分类打包装袋,委托政府指定的专业处置点进行处理。应签订合同,保留相应的证明文件(合同、协议、发票、资质、营业执照等)。(6)当本公司利用建设单位的原有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渠道处置生活垃圾时,应具备建设单位和本公司的文件记录证明生活垃圾的处置合规性。
3.4 清理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1)清理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的成年男性。
(2)清理过程中着装必须符合《电力安全规定》。(3)清理前必须确定所需清理生产设备停电,必须先填写停电联系单,得到停电联系单回复后确认该设备已停电才能进行清理。(4)清理完需要得到砖厂管理人员的验收合格后确认。监督检查和跟踪
(1)每周应进行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处置技术 篇3
关键词:台风天气;架空电力线路;防风加固技术;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TN8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55-02
如今,如何可以更大的减轻台风灾害是我国灾害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科学有效地应对周期性台风天气,减小台风对配网的影响,唯有加强配网结构以增强抵御台风侵入的能力。架空电力线路防风加固技术重点在于防御、因地制宜、分级加固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架空电力线路抵抗风灾的能力。对于各沿海地区的配网线路,尤其对于一些一级线路、二级线路,在国家标准2010版配网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防风加强原则。
1 架空电力线路风灾事故的分析
从往年的台风事故灾害分析,10 kV及以下线路在每次台风侵袭中的受灾情况是最严重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占其中最多的。主要原因:①线路防串倒措施不足、耐张段过长、大档距直线杆未设防风拉线;②次生灾害引起的泥石流,大水冲刷水土流失,破坏杆塔基础;③大树或广告牌倒压在导线上,导致电杆倾倒导线断线,水田、滩涂等地质较为松软地区没有安装卡盘等加固技术,还有电杆埋深不满足台风条件下基础抗倾覆要求导致电杆倾倒等影响因素。造成线路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 引起线路故障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造成架空电力线路风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台风的瞬时风荷载超过了设计值有可能导致引起线路故障。进而,台风形成前产生的强对流天气会伴随雷暴天气出现,最终出现配网线路和设备造成损坏。
1.2 架空线路风灾事故的原因
对于配网建设及施工质量不良、台风风速超过线路设计标准、基础强度不足或暴雨、海潮破坏、线路走廊树障清障不利、防风拉线缺失、改造不及时是引起架空配电线路风灾事故的原因。
1.3 架空线路设计不规范原因
由于线路设计风速太低是引起各沿海地区架空电力线路倾塌的为主要原因。我国现行的架空线路设计规范还没有体现针对台风荷载的设计原则。对于已建线路来说,采取加固措施后线路受台风影响损失非常少,达到的抗风效果也极其明显。
1.4 抗倾覆的强度不足引起倒杆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一些杆塔建造于软弱土层或者流沙地带上,未能保证安全的埋设深度,因而缺少较强的基础抗倾覆能力,而由于杆塔的基础不良则是导致倒杆事故时常发生。
1.5 断杆断线的产生原因
部分杆塔使用年限过长。各沿海地区一些10kV架空线路已经使用多年,甚至超过可用年限。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超期服役,加上各沿海地带的海洋气候影响,杆塔自身的强度自然也会降低,受大风天气影响而导致断杆产生事故。
1.6 线路设计中单个档距过长原因
以往在进行线路设计时,档距的平均长度在100 m左右,跨越大的地方档距往往能够达130 m左右,并且缺少防震锤,遇到台风天气导线会出现大幅度高频率舞动,很容易产生断杆和短线的事故。
2 架空线路防风加固技术
为加强配网线路基础抗倾覆能力,设计时考虑采用重型基础,适当增加基坑开方量和卡盘数量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为了更准确核实并加固电杆基底,电杆底盘、卡盘规格及电杆埋深设计和施工应满足《10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0-2005的要求并校验基础抗倾覆能力。而在软土沙质地区,也必须更有针对性地加固基础和护坡,铁塔基础宜采用灌注桩基础。若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打松木桩补强的浅埋基础,松木桩上部需埋入铁塔基础垫层内。
对于台风易袭地区的新建及改造线路,在线路的设计阶段采取以下几点建议来提高配网抗风能力和防风加固技术。
2.1 选用加强型电杆
加强型电杆和普通电杆相比,加强型的电杆倾覆弯矩更高,能够在温度较低且时常有大风的地区进行运用。采用加强型电杆的优点就是抗弯力矩较好,遇到大风天气,可以凭借较好的抗弯能力来抵御台风对杆形成的弯矩,线路的补偿难度由于不用增加拉线而降低。
2.2 选用加强型的绝缘子
通常,如果一旦发生导线断线的情况,位于瓷横担处的剪切螺栓被剪断的同时瓷横担会沿着安装在大孔处的固定的螺栓旋转90 °。加强型的绝缘子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孔,分别用来安装剪切的螺栓和固定的螺栓。以此降低电杆受到的导线的拉力,减少倒杆的可能性,保证电杆安全。
2.3 选用埋深浅、大底板的铁塔基础
各沿海地区地质成分主要是淤泥和沙,为了适应此项特性,应该采用埋深浅、大底板的铁塔基础。这种基础的优势体现在沙地施工时抗倾覆的能力高,并且塌方几率小,而在淤泥地施工时基础承载能力强,因而可以减少出现基础下沉的概率。
2.4 选用高强度水泥电杆
10 kV及以下配电线路直线段线路设置防风拉线,线路防风拉线安装范围相隔不得大于3基杆。配电线路的耐张、转角、终端以及无法打拉线的杆位,宜采用高强度水泥电杆。
2.5 选用配网电缆化
为达到减少事故发生几率的目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针对台风常发地区内新建配电线路,配合城市发展规划,通过经济技术比对分析来决定是否应该选择采用电缆的敷设方式来安排电力线路,从而减少受大风天气的影响来提高配网的安全可靠性。
近年来,南网在设计架空线路有两个最大风速规定,分别为25 m/s和30 m/s。在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的时候,最大的风速能够超过30 m/s,超过架空线路设定的最大风速标准。
2.6 微地形处理
对于台风易袭地区的新建及改造线路,在线路设计阶段应考虑此类风口地形的特殊性,根据对微地形地区的配网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需特殊处理,以常年平均风速大于6级特殊风口地区地区应适当增加横担长度和导线线间距离。
2.7 增强加固处理
基于对不具备地理条件加装拉线的电杆,宜以电杆中心,半径1.5 m内用沙包堆砌围堤,围堤内填充石粉与水泥的混合物,确保电杆的埋深和培土符合要求。
除此之外,为防止滑坡,沙包外围可适当增打一些松桩加固。
2.8 完善架空配电线路标准设计
结合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在标准设计升级计划中,增加按“防风加强原则”设计的标准杆塔,提高台风易袭地区的架空线路的设计标准。包括提高电杆抗弯强度指标、适度推广应用绝缘导线、加大电杆基础埋设深度、缩小档距、加大横担尺寸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选用质量合格的电杆和导线。
通过这种比较有效的标准程序来完善架空配电线路标准设计,从而提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加强提高防风加固和应急处置工作
3.1 加强提高抢修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抢修能力需要购置数量足够的电力故障检测和检修设备,其中包含了故障的定位系统和短路故障的指示器等,帮助供电相关部门准确、快速地排查、定位和抢修故障,高效进行和缩减故障时间来提升管理水平。
3.2 加强应急处置工作
做到定期修编应急处置预案和组织演练防患于未然。应急处置的预案中包含多项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临时突发应急事件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相关部门需要快速恢复电力线路供电预案和面对台风天气快速做出应急救援。配网运维部门也应对此制定相关预案来加强台风预警及响应,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三防办”发布的预警信息,启动各级应急响应。
在台风登陆前后,应加强各种物资及人力的准备,特别加强以下三方面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①加强应急抢修物资和装备的储备管理水平。建立防台风物资器材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应急装备和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实现应急物资从生产供应、库存到调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②在台风登陆前后,及时掌握各地区受灾情况。及时调集抢修物资和装备,组织好抢修物资和装备的收分配工作。
③在台风登陆前,加强快速落实好应急救援的抢修队伍,确保抢修安全。持续加强和保持规范和加强各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按照“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专业应急队伍。
4 结 语
文章分析了广东沿海地区配网架空线路在防风加固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对应的防风加固技术及管理对策。针对台风时常引发大规模的断线、断杆、倒杆和引起其他设备受损,全面提高架空配电线路抵御风灾的能力,切实做好配网架空线路的防风加固工作,对配网线路防风加固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提出了一些防风加固的技术及应急处置工作。
参考文献:
[1] 彭向阳,黄志伟,戴志伟.配电线路台风受损原因及风灾防御措施分析 [J].南方电网技术,2010.
[2] 张勇.输电线路风灾防御的现状与对策[J].华东电力,2006.
[3] 林建勤.建立科学高效的电网防台风暴雨应急机制[J].供用电,2007.
[4] 彭向阳,黄志伟,戴志伟.配电线路台风受损原因及风灾防御措施分析 [J].南方电网技术,2010,(1).
废乳化液利用处置技术概述 篇4
1.1 乳化液的定义
乳化液是由油类、水、表面活性剂、电解质等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废乳化液是指在经生产生活使用已不具有使用价值的乳化液, 废乳化液的乳化稳定性、含油量、COD值、色度等非常高, 同时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
1.2 废乳化液的主要来源
含油废水、废乳化液的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主要来源于炼油厂废水、来港油轮压舱水、油脂厂含油废水、内燃机的含油废水、油田采油废水等。
1.3 废乳化液的危害
包括乳化液在内的含油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 危害人体健康:可引起人类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2) 恶化水体, 危害水生生物:浮油浮于水面形成油膜, 隔绝空气与水体间的气体交换, 致使水体缺氧, 水生生物窒息死亡。3) 污染大气:含油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进入大气, 污染水体上空和周围的大气环境。4) 影响农作物生长:用含油污水灌溉农田, 会影响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死亡。5) 影响自然景观:油类在水体中会形成乳化体, 这些乳化体常聚集在河流、湖泊、风景区等, 形成大面积的黑褐色固体块, 破坏自然景观。
2 废乳化液一般利用处置技术
2.1 废乳化液利用处置方法
目前常用的废乳化液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等。1) 物理法:主要包括重力分离法、离心法、粗粒化法、膜分离法等。2) 物化法:主要包括气浮法、吸附法、电磁吸附法等。3) 化学法:主要包括酸化法、盐析法、电化学法、化学氧化法、化学絮凝法、微电解法等。4) 生化法:分为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两大类。
2.2 各种处置方法优缺点比较
各种废乳化液的处理方法不同, 决定了其在设备、构筑物、处理废水效果以及处理费用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各种废乳化液的处理方法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废乳化液的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只能根据废乳化液的成分、油存在的形式、回收利用的深度以及排放方式等, 选用合理的处理方法或者按照待处理废乳化液的成分和性质选用若干种处理方法。
3 江苏省废乳化液利用处置技术
3.1 江苏省典型废乳化液特性分析
本文对省内22家废乳化液产生企业产生的废乳化液 (共30个样品) 进行了取样, 分析样品各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
1) p H值。样品普遍呈现碱性, p H值在7~10之间。2) COD。样品化验分析显示, 废乳化液COD普遍在10 000 mg/L~50 000 mg/L之间, 个别样品COD超过80 000 mg/L, 所有废乳化液样品中COD最高值在100 000 mg/L以上。一般而言, COD在80 000 mg/L以上的废乳化液会对废液处理设施造成较大负担, 一般生化工艺难以处理。3) BOD5。样品BOD5指标分布在1 000 mg/L~10 000 mg/L之间, 个别样品BOD5在10 000 mg/L以上。对于高BOD的废乳化液, 处理设施须有深度处理工艺方可稳定达标。4) 石油类。此次取得的样品中, 石油类指标普遍很高, 原因在于废乳化液中溶解有大量的油类, 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石油类的浓度10 000 mg/L~20 000 mg/L, 另外, 从样品的视觉观察中发现部分样品上层悬浮有大量的油类。5) 色度。样品的色度普遍较高, 大部分样品呈不透明乳液状, 色度值在1 000~8 000。6) 重金属。从检测结果中得出, 所有样品没有检出Cd;两个样品检出含有Cr;13个样品检出含有Cu;16个样品检出含有Ni;所有样品均检出含有Zn, Fe, CN。
3.2 江苏省废乳化液利用处置方法
针对以上江苏省废乳化液的特性分析结果, 目前江苏省大部分废乳化液利用处置单位普遍采用物化加生化的处理方法, 具体流程为:将废乳化液通过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后进入隔油池静置, 通过油水分离器回收浮油。剩余的油水乳浊液进入破乳槽, 按照油、水比重的不同投加化学药剂破乳, 然后通过絮凝沉淀和气。
浮处理形成浮渣层。浮渣用刮渣机刮出池外进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 最后经压滤脱水后委外焚烧处置。浓缩与压滤过程产生的废水与气浮后的上清液进入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具体工艺流程可见图1。
此种方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处置方法, 其前期预处理也是针对大部分废乳化液处置的常规方法, 因为实际生产和操作过程中, 针对废水的后续操作基本是进入废水生化处置的过程中, 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 进行多品种操作。江苏省的废液处置单位在实际运行中更多进行多品种处置, 这也是省内废液处置企业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废液处置车间处置的危废包括废酸、废碱、废矿物油、废乳化液、有机溶剂废液、有机树脂废液、染料涂料废液、表面处理废液等。针对不同废液的水质特点, 对各股废水首先采取分质预处理, 然后再进行综合处理。多品种处置和操作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土建的成本, 容易形成规模。
还有企业采用的较为先进的膜处理方式。相比较传统的物化处理技术, 膜浓缩处理能够实现废物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以废乳化液的处理为例, 通过膜浓缩, 乳化液可以分为浓缩液和清水两部分, 其中清水部分进入传统的生化处理, 达标排放。浓缩液部分, 如果是比较新鲜的废乳化液, 可以回用为切削油;如果是放置时间较长已变质的废乳化液, 则回用为燃料油。
废乳化液的蒸发处理, 危废的废液中经常会有高浓度的氨氮与重金属络合的废水, 此类废水通过传统的物化处理是很难达标的。蒸发处理工艺, 可将废水中的重金属以盐类形式析出, 最终作为危废填埋。
4 国内先进废乳化液利用处置技术
1) 上海某公司。该公司是专业从事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的环保企业, 目前具备处置、利用重金属污泥1万t/年, 废酸、废碱综合利用5 000 t/年, 废乳化液物化处理2万t/年, 废矿物油综合利用6 000 t/年的能力;以及包装桶清洗回收45万个/年的能力。该企业废乳化液利用处置的工艺先进、管理规范。废乳化液处置过程主要由物化预处理和震动膜、反渗透处理两部分工艺组成。具体的工艺流程图见图2。
2) 天津某公司。该公司位于天津武清富民经济区, 主要收集、处理周边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切削液、含油污水 (含船舶废柴油及废油水混合物) 、废机油, 年处理能力2.1万t。该企业规模较小, 管理规范。
该公司处理工艺为:隔油→混凝→一级沉淀→Fenton氧化→混凝→二级沉淀→活性炭吸附过滤→废水接管排放。
5 结语
根据产生废乳化液的行业分析, 各行业废乳化液均呈碱性, 高COD, BOD5, 石油类的特点, 均含有重金属成分。对于废乳化液处理, 破乳除油是处理的关键技术, 也是有可能成为企业减少运行成本的关键。对于高COD的废乳化液, 一般后续生化处理难以达标, 因此, 对于废乳化液利用处置企业, 预处理必须使用高级氧化工艺, 生化部分应尽量采用高效厌氧、高效好氧及膜工艺 (MBR) 等工艺, 保证乳化液废水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靖, 张坚强, 徐栋梁.混凝气浮—SBR—过滤工艺在废乳化液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6, 24 (3) :32-34.
[2]陆善忠, 钱坤明.废乳化液处理新工艺[J].宝钢技术, 2000 (3) :59-64.
[3]刘宏.电解质破乳特性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21 (2) :27-29.
[4]周刚.乳化废液水处理浅议[J].有色金属加工, 2001 (1) :16-19.
[5]Dickinson#space2;#E.Interfacial#space2;#interactions#space2;#and#space2;#the#space2;#stability#space2;#of#space2;#oil-inwater#space2;#emulsions[J].Pure#space2;#and#space2;#Applied#space2;#Chemistry, 1992, 64 (11) :1721-1724.
[6]许芝, 费庆志, 胡宏博.共凝聚气浮破乳吸附法处理乳化废液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07, 1 (5) :60-64.
[7]周连臣, 张子红, 王文成, 等.铝热轧废乳液电解破乳失败的原因分析[J].轻合金加工技术, 2008, 36 (9) :24-26.
[8]王格.混凝技术在乳化液废水治理中的应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1, 21 (6) :53-55.
[9]汪怡敏, 王夙囡.机械行业含油污水处理方法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 2001, 27 (3) :20-21.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篇5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这里阐述了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技术路线,分析各种剩余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将清洁生产概念引入污泥减量化中,提出在系统中实现对剩余污泥的减量化.
作 者:杨波 陈季华 奚旦立 YANG Bo CHEN Ji-hua XI Dan-li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51 刊 名: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1(2)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剩余污泥 处理与处置 减量化 清洁生产处置技术 篇6
关键词:现场;非正常处置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 TE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47-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出行方式。但是,从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现场实际来看,非正常应急处置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干部职工非正常应急处置能力差、适应新技术设备的应急处置模式尚未形成、非正常应急培训演练不能满足现场需求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
因此,铁路应该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总结应急处置先进经验,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
1 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所面临的形势
1.1 社会对铁路的高度关注给应急处置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一直以来,铁路运输的安全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铁路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导致的列车晚点、停运等,就会造成网络上的各种议论和批评,如果发生行车安全事故的话,更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因此,社会对铁路的高度关注给铁路应急处置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如何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把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做到“安全第一”,成了当下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1.2 建立适应新设备的应急处置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为了满足人们对铁路运输安全、时效性越来越高的要求,铁路行业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大量新型、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投入到生产现场中,但是,越是高科技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就越复杂,修复就越困难,对现场操作、维护、抢修人员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如何全面掌握新设备操作方法,快速发现、处理设备故障,恢复运输生产正常秩序,建立适应新设备的应急处置模式就成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 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干部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差
众所周知,对于铁路行车工种来说,正常办理接发列车作业已经非常熟练,但是,在遇到各类设备故障时,比如,红光带、道岔失表、信号机故障、接触网停电、水害断道等,很多铁路职工处理起来都是手忙脚乱,杂乱无章,经常漏掉某些关键环节或处理程序前后颠倒,从而使得故障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严重的甚至威胁到行车和人身安全。与此同时,部分把关干部基本功不扎实、业务水平不高,设备故障上岗把关时没有真正起到卡控安全的作用,不能监督职工把故障处置流程和非正常接发车标准执行到位,从而给应急处置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2.2 部分铁路干部职工思想守旧、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
虽然铁路行业近年来投资巨大,大量的新技术设备被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的铁路干部职工思想落后,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学习主动性差,不思进取,经验主义思想严重。“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干的也没见出事”之类的言论挂在嘴边,没有真正掌握新技术设备的相关知识,使用设备的理念和方法还都比较传统,没有熟练掌握到新技术的精髓。还有,部分职工对干部依赖性强,非正常应急处置过程没有主见,领导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从思想上紧跟铁路行业发展的步伐。
2.3 非正常应急培训演练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需求
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归根结底就是要考验铁路职工的心理素质和平时的基本功。据相关数据统计,很多铁路企业的职工在平时的应急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心理素质也不强,但是,对于应急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职工在事后也不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产生了“过后就忘”的现象。与此同时,很多铁路站段的车间、中间站定期对职工开展的应急演练培训也是敷衍了事、走过场,职工对下班后占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演练也是抵触情绪严重;还有,部分车间、中间站尤其是小站缺乏先进的演练技术设备。综上所述,日常开展的非正常应急处置培训演练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需求。
3 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科学应急处置的方法
针对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强化职工队伍应急素质和能力培训,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下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科学应急处置的方法。
3.1 树立正确应急处置理念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下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置水平,就需要铁路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应急处置理念,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时刻要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处理好铁路经济效益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故障原因未判明或设备单位未全部销记的情况下,不得臆测行车、盲目放行列车,非正常作业时严格执行《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不得省略步骤或颠倒顺序,不能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问题,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
3.2 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
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非正常情况,编制一一对应的、详尽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非正常作业时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责任,详细制定突发事件事发、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具体处置流程,并绘制简明易懂的、附有联系电话的应急处置流程图,整理成册放置在信号楼上或纳入电子规章系统,以便值班员在非正常情况时快速查找参考。从而避免非正常情况时,值班员心里慌乱,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延误故障处置时机问题的发生。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按规定的处置流程将情况汇报列车调度员和上级部门,通知设备单位处理,并做好后续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压缩非正常作业时间。
3.3 吸取问题教训,推广先进经验
随着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铁路行车中的非正常情况也是层出不穷。我们要充分发挥铁路系统统一指挥、信息通畅的优势,每一次非正常情况处理完毕后,要通过视频回放、录音抽听、查看运统46登销记等多种手段,详细分析总结非正常应急处置全过程。将暴露的问题向全局、全路进行通报传达,各站段举一反三,并根据各自站场的实际情况开展模拟演练,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先进经验则向全局、全路进行推广学习,丰富各站段的应急处置理论知识储备。
3.4 强化职工队伍应急素质和能力培训
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非常的重要,铁路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定期开展对铁路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和非正常模拟演练,让一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熟练掌握各种非正常应急处置方法。另外,铁路还应加大培训教育的投入力度,为基层车间、站配置仿真演练设备,尽可能的模拟非正常情况的处置过程,让行车人员在演练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素质。此外,还应通过奖励、表扬、调休等方式,调动职工参加培训和演练的积极性,职工积极性高,演练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果、有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情况,为了保证铁路能够安全运行,铁路企业应该不断总结非正常情况的处置经验,制定标准的应急处置方法,不断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并优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为我国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李智涛.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下科学应急处置的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14,04:116-117.
[2] 王红奎.加强铁路企业应急管理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06:44-49.
[3] 孔庆霆,陈辉,李辉.浅谈提高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效率[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215.
[4] 李得伟,杨励民.非正常情况下高速铁路客流组织的应对与应急策略研究[J].中国铁路,2013,11:8-12.
[5] 周峰,李小军.基于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的铁路应急管理初探[J].铁道经济研究,2012,01:34-38.
浅谈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篇7
1 污泥的来源与分类
城市污水是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商业生产排放的废液或水携废物与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的混合物, 甚至于一些工业企业不达标排放的废水, 这些都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在城镇污水及废水的处理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污泥这一副产品。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 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沉淀物与二沉池的剩余活性污泥。
按照不同的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可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a.按污泥的来源特性不同, 可分为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和给水污泥;b.按污泥处理的阶段不同, 可分为生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脱水污泥和干化污泥;c.按污泥的成分及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亲水性和疏水性污泥;d.按分离过程, 可分为沉淀污泥 (如初沉污泥、混凝沉淀污泥、化学沉淀污泥等) 和生活污泥 (如腐殖污泥、剩余活性污泥、生物膜法污泥等) ;e.按污泥的不同来源, 可分为栅渣、沉砂池沉渣、浮渣、初沉污泥、剩余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和化学污泥。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城镇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这使得城市污水产生量随之不断增加, 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此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越发显得刻不容缓了。
2 污水污泥对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如果与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相接触, 污泥中的病原菌、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就极有进入环境中去, 进而对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2.1 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其主要以细菌类、病毒和虫卵等为代表。当人体接触到污泥释放出的这些病原微生物后, 极易引起各种疾病, 如肝炎、脑膜炎等。
2.2 污泥中盐分的污染。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含盐度通常较大, 这会使土壤中的电导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还可能会打破植物的养分平衡、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甚至对植物生长造成致命的伤害。
2.3 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
城镇中有部分工业污水可能会与生活污水一起混排, 这就使得大量重金属流入污泥当中, 如电镀废水及印染废水中就含有大量的Ca, Cr等重金属。重金属的性质通常较为稳定, 这使其难以降解, 去除也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极易在食物链中累计, 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4 污泥中有机物的污染。
城镇污泥主要含有多环芳烃 (PAHs) 、氯苯 (CBS) 、多氯代二苯并二嗯英/映喃和有机农药等有机污染物,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具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危害作用。
3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当前, 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污泥脱水、污泥消化、污泥干化、污泥焚烧、污泥堆肥和污泥填埋等方法。
3.1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是污泥稠化的过程, 使污泥含水率得到初步的降低。常见的污泥浓缩技术有以下几种: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以及浓缩脱水一体机浓缩。各浓缩方法中, 由于运行费用较低, 重力浓缩的应用最广泛。但其运行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且有臭味的缺点也是极明显的;离心浓缩可在短时间内将污泥浓缩, 运行效率较高, 但相应运行费也较高, 这使得其应用不是很高。气浮浓缩适用于较轻的活性污泥的浓缩, 且运行费用过高, 所以应用较少;浓缩脱水一体机是集浓缩和脱水为一体的现代化机械, 节省空间且运行效率高, 能够实现污泥的浓缩与脱水的同步, 这是污泥浓缩脱水未来发展的方向。
3.2 污泥脱水。
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是两种常用的污泥脱水技术。自然干化适用于气候干燥、土地资源丰富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允许的地区, 其利用污泥干化厂使污泥自然干化是最经济的污泥脱水方法。在我国, 自然干化应用比例在10%左右。
污泥机械脱水因不同的外力形式而分为真空吸滤、压滤脱水、离心脱水等脱水方法。机械脱水效率高、占地面积小, 在我国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污泥脱水工艺是污泥处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是降低污泥含水率的主要工艺之一, 因而脱水效果的优劣决定着后续污泥处置工作难度的大小。近几年, 污泥脱水新工艺也是层出不穷, 为污泥脱水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
3.3 污泥消化。
污泥消化是污泥稳定化的一种方法。污泥经消化后, 不仅其中的污染物可进一步的降解、稳定和利用, 而且污泥数量减少, 污泥的生物稳定性和脱水性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污泥消化按原理可分为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厌氧消化中的中温厌氧消化因其操作需要的热能少、过程稳定性好, 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因此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好氧消化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 具有稳定和灭菌的双重作用, 而且具有工艺成熟、机械设备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与厌氧消化相比, 好氧消化的经济性不占优势, 所以厌氧消化的应用比例要远大于好氧消化。
3.4 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是我国最常用的污泥处置方式之一, 具有操作流程简单、易管理等特点。但是,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 固体废物填埋场选址越来越困难;同时, 污泥填埋场渗滤液存在泄漏的风险, 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对于我国不发达地区而言, 污泥填埋法仍是经济可行的污泥最终处置技术。
3.5 污泥建材利用。
污泥建材化是指将污泥通过一定无害化的工艺制作成建筑材料而对污泥再次利用。污泥可制成的建材有生态水泥、轻质陶粒、微晶玻璃、生化纤维板和空心砖管材等。污泥制建材不但实现了物质和能源上的回收, 而且还使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最小。但由于工艺体系不完善, 污泥制建材还存在一些缺点, 如生态水泥含氯量大, 腐蚀钢筋;板材成品有臭味, 强度也有待提高等。因此,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泥不适合于采取建材化的方法进行处置。
结语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泥处理处置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污水处理系统只有具备污泥处理, 才能真正成其为是一个完善、成套的处理工艺。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城市废水的重要设施, 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这一终端产物, 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不能进行妥善地有效处理处置, 将会形成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 对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污水污泥,来源与分类,危害,处置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海丽, 杜元新.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研究进展[J].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 (6) .
关于防洪堤坝险情的处置技术分析 篇8
1渗透险情处置技术
在汛期水位居高不下连续浸泡中, 堤坝出现贯穿渗水情形, 即为渗透险情[1]。渗透险情分为漏洞和管涌险情。
1.1漏洞险情处置技术。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 出现在堤坝背水坡或坡脚附近的横贯堤身的渗流孔洞, 称为漏洞。1.1.1漏洞险情的特征。漏洞贯穿堤身, 使洪水通过孔洞直接流向堤背水侧, 见图1。漏洞的出口一般发生在背水坡或堤脚附近, 其主要表现形式:漏洞开始漏水量小漏水较清, 称为清水漏洞;别外水深较浅时, 漏洞进水口的水面上往往会形成漩涡。1.1.2漏洞险情的处置方法。遵循:“前截后导, 临重于背”防护原则。1.1.2.1塞堵法。塞堵漏洞进口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一般可用软性材料塞堵, 如针刺无纺布、编织袋包、网包、草把等, 也可用预先准备的一些软楔 (见图1) 塞堵, 还需用粘性土封堵闭气, 或用大块土工膜盖堵, 然后压土袋, 直到完全断流为止。1.1.2.2盖堵法。a.复合土工膜排体或蓬布盖堵。当洞口较多且较为集中, 可采用大面积复合土工膜排体或蓬布盖堵, 顺坡铺盖洞口, 然后抛压土袋或土枕, 并抛填粘土, 形成前戗截渗。b.戗堤法。当堤坝临水坡漏洞口多而小且范围大时, 在粘土备料充足的情况下, 可采用抛粘土填筑前戗或临水筑月堤的办法进行抢堵。
1.2管涌险情处置技术。在渗流水作用下土颗粒群体运动, 称为“流土”;填充在骨架空隙中的细颗粒被渗水带走, 称为“管涌”。通常将上述两种渗透破坏统称为管涌[2] (又称翻沙鼓水、泡泉) , 一般发生在水沟和洼地以及背河堤脚附近[3]。1.2.1管涌险情的特征。管涌险情原严重程度一般从管涌口离堤脚的距离、涌水常温度及带沙情况、管涌口直径、涌水量、洞口扩展情况和涌水水头等来判断。1.2.2管涌抢护方法。抢护管涌险情的原则应是制止涌水带沙, 而留有渗水出路。1.2.2.1反滤围井。在管涌口处有和纺织袋或麻袋装土抢筑围井, 井内同步铺填反滤料。围井面积应根据顾情况、险情程度、物料储备等来确定。围井高度应能控制涌水带沙, 一般不超过1.5m。1.2.2.2水下管涌险情抢护。a.水下反滤层。当水较深, 做反滤围井困难时, 可采用水下抛填反滤层的办法。如管涌严重, 可先填块石以消杀水势, 然后从水上向管涌口处分层倾倒沙石料[4]。b.蓄水反压。当水下出现管涌群且面积较大时, 可采用蓄水反压的办法控制险情。
2接触冲刷险情处置技术
接触冲刷险情发生在有穿堤建筑物的地方或土料层间系数大的堤段[5]。由于穿坦建筑物多为刚性结构, 在汛期高水位持续作用下, 其与土堤的结合部位, 极有可能产生位移张开, 使水沿缝隙渗漏, 形成接触冲刷险情[6]。
2.1接触冲刷险情的特征。2.1.1建筑物背水侧渠道内水位有变化。2.1.2建筑物轮廓线周边与土结合部位处于水下, 可能在水面产生冒泡或浑水。2.1.3接触带位于水上部分, 在结合缝处 (如八字墙与土体结合缝) 有水渗出。
2.2接触冲刷险情的抢护方法。抢护原则是在建筑物临水面进行截堵, 背水面进行反滤导水, 抢前抓早。2.2.1临水堵截。2.2.1.1抛填粘土截渗。适用临水不深, 风浪不大, 附近有较多粘土料情况。要充分备料, 抢险时最好能采用机械运输, 及时抢护。抛填粘土前, 应清理建筑物两侧临水坡面。然后沿建筑物与堤身、堤基结合部抛填, 高出水面1m左右, 顶宽2-3m。2.2.1.2临水围堰。临水侧有滩地, 流速小, 险情又很重时, 从建筑物两侧堤顶开始抢筑围堰再于水中合拢。2.2.2堤背水侧导渗。2.2.2.1当堤内渠道水不深时 (小于2.5m) , 在接触冲刷水流出口处修筑反滤围井。2.2.2.2将整个穿堤建筑物的下游出口围在其中, 然后蓄水反压。2.2.3筑堤。当穿堤建筑物已发生严重的接触冲刷险情但缺乏有效抢护措施时, 可在堤临水侧或堤背水侧筑新堤封闭, 汛后作彻底处理。
3风浪险情
宽阔江河堤岸迎风坡风浪大, 冲蚀土堤临水坡面, 损坏其断面, 可致决口漫溢灾害[7]。
3.1风浪险情的特征。3.1.1堤前水面宽深, 风向一致, 风大浪高对堤坡具有强大的冲击力。3.1.2临水堤坡经受风浪一涌一退的反复冲击, 波浪往返爬坡运动。
3.2风浪险情的抢护方法。对于土堤, 用防汛物料铺压堤临水坡面, 增强抗冲能力, 是常用方法[8]。3.2.1土 (石) 袋防护用纺织袋、麻袋或草袋装土、沙、碎石或碎砖等, 平铺迎水堤坡。4级风可用土、沙袋, 6级以上风浪应使用石袋。放置土袋前, 对于水上部分或水深较浅的堤坡适当削平, 并铺上土工织物, 在风浪冲击的范围内摆放土袋底向外、口向里, 互相叠压, 袋间要挤压严密, 上下错缝, 铺设到浪高以上, 确保防浪效果。3.2.2土工织物防护1998年抗洪中已广泛使用了编织布防浪技术, 防护效果较好。在受风浪冲击的坡面铺置土工织物之前, 应清除堤坡上的块石, 土块、树枝等杂物, 以免使织物受损。织物宽度一般不小于4m, 可根据需要预先粘贴、焊接, 顺堤搭接的长度不小于1m, 织物上沿一般应高出洪水位1.5-2.0m。为了避免被风浪揭开, 织物的四周可用20cm厚的预制混凝土压块, 或碎石袋压住。
参考文献
[1]董哲仁.堤防除险加固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2]孙百春.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J].科技与企业, 2013 (7) :204
[3]李明珠.堤防工程管涌险情抢护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 (3) :300
[4]王相民.土石坝汛期的防洪抢险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 2006 (7) :6.
[5]王浩斌.堤防工程技术在防洪抢险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技术, 2014 (2) :20.
[6]申庆华.克东县堤防险工段险加固工程设计[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 (17, 6) :21-22.
[7]姜涛, 李清欣.城市防洪堤成险分析及消险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37, 6) :147-148.
城市污泥处置新技术发展及研究 篇9
1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1.1 污泥填埋
污泥的填埋可以在专门的污泥填埋场,也可和生活垃圾一起在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填埋处置,目前我国污泥填埋大多采用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方式,污泥填埋应满足GB/T 23485—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的规定。它的优点是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不需要高度脱水(自然干化),填埋场一次性投资较小,建设周期较短等,正是由于这些优点,污泥填埋成为污泥处置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希腊、德国、意大利等国主要采用填埋方法处理污泥,我国采用陆地填埋处理污泥也占总污泥量的31%左右。
但是,污泥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污泥运输费用较高,并且可能会对周围的土壤环境以及地下水环境产生潜在的污染,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产生的沼气等废气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很多富含营养成分的城市污泥直接填埋,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我国将逐步限制未经无机化处理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场填埋[2]。
1.2 投海处理
污泥投海是利用海洋巨大的稀释和容纳能力来处理污泥,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也不需脱水就直接排入水体,且容量大,对于沿海城市来说处理费用低,但此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引起全球环境问题。
美国和韩国分别于1988年和2008年禁止污泥海洋倾倒,我国也已禁止对污泥的投海处置。
1.3 污泥焚烧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一定的纤维素、木质素,具有较高的热值可用来焚烧。城市污泥经焚烧后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体积大大减少,减量率可达95%,最大程度地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产生的热量可以实现回收利用,焚烧后的焚烧灰也可以改良土壤、筑路、制砖瓦等,是污泥处置最为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
例如,日本已制定并实施了大区域污泥处置和资源利用的ACF计划:A(Agriculture)——污泥无害化后用于农业、园林或绿地;C(Construction use)——污泥焚烧后将灰分制成固体砖或其他建筑材料;E(Energy recovery)——利用污泥发电、供热。在日本,焚烧灰分利用率已经达到污泥总使用率的27%,并呈继续增长趋势。自2008年韩国禁止污泥填海处理以来,污泥焚烧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焚烧灰在韩国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17家水泥厂采用污泥焚烧灰分作为水泥的主要原料。
随着污泥焚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污泥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硫、二噁英等气体和污泥中的重金属随烟尘的扩散造成空气污染也逐渐被关注,污泥焚烧的烟气排放控制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法国威立雅公司开发的污泥热氧化处理技术及设备,通过在高温(>850℃)焚烧或者在低温(250~350℃)湿式氧化的方法将所有或大部分污泥干化,同时回收能量;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了Ecoflash-污泥间接干化技术和SBD-污泥直接干化技术来辅助焚烧技术应用;法国得利满公司也开发了一套干化+高温流化床焚烧系统+烟气处理的污泥处理技术,该技术对外加燃料需求较低,焚烧后烟气很好地满足排放标准,也成功地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法国等20余座污泥焚烧厂。
我国污泥焚烧处于起步阶段,大致有3种方式:与垃圾混烧、污泥单独焚烧、与现有电厂掺烧。对于污泥与垃圾混烧的方式,由于污泥和垃圾的来源不同,两者适宜的焚烧炉型也不相同,焚烧后的灰分可利用性也相差较大,投资和成本也相对较高,并不适合广泛采用;对于污泥单独焚烧方式,分干化焚烧和直接焚烧两大类,其中以干化焚烧技术的应用最广。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焚烧系统和在建的上海竹园污泥处理工程(一期)即为该种方式。对于污泥与电厂掺烧,在电厂距污水厂或污泥厂近的情况下,较为适合采用该种焚烧方式,能够减少运输量,有效利用现有设施,投资也较少。
1.4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通常用于农用、土地改良和园林绿化。市政污水厂污泥富含植物所需营养成分,如活性污泥中含氮约3.5%~7.2%,磷3.3%~5.0%,钾0.2%~0.4%,并且还含有硫、铁、钠、镁、钙等微量元素和富含有机物的腐殖质,适宜做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美国约有40%左右的污泥采用土地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置,我国的污泥土地利用比例也达到了44.8%。尽管如此,污泥土地利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污泥中存在的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铜、铝、锌、铬、汞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二噁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对土壤的污染,和在此基础上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污泥的无毒无害化处理是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污泥无毒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堆肥和碱性稳定化。堆肥利用混合微生物群落在潮湿的环境中对有机物进行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以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卵。污泥经过高温堆肥进行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后,把有机废物转化为稳定性较高的腐殖质,可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
天津市污水处理研究所在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污泥高温堆肥的前、后消化污泥提取液的综合毒性试验研究,发现堆肥前、后消化污泥的提取液对草履虫的半致死浓度相差10倍,堆肥对污泥中毒性有机物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不同于堆肥,碱性稳定化主要利用石灰的碱性以及水解出大量热的性质,能够有效地杀灭病原体、降低恶臭和钝化重金属,处理后污泥可直接施用于农田。
美国爱森技术公司开发了成套污泥碱性稳定化设备并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使用,其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湿污泥量可达50~240 t/d[2]。
2 污泥资源化利用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污泥资源化将成为城市污泥处置的最终出路,寻求新的有效的污泥处置方式成为当今污泥处置热点和研究方向。
2.1 污泥制吸附剂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有机物,具有加工成类似活性炭吸附剂的条件。国内外学者制作污泥吸附剂的方法是:直接热解,污泥和其他废弃物混合热解,气体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
污泥的含炭量与制作活性炭的原料相比较低,制成的活性炭吸附剂对COD及某些重金属离子具有很高的去除率,优于商品活性炭,可以作为一种廉价的替代吸附剂处理有机废水,Shih-Cheng Pan等采用污泥焚烧灰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去除率在98%以上[3]。
吸附饱和的污泥活性炭,可以用作燃料在控制尾气的条件下进行燃烧,氧化分解有害物质,固化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种制作污泥吸附剂的方法特点如表1所示。
2.2 建材利用
污泥的建材利用是污泥资源化方式,包括污泥焚烧制造砖块、陶粒、生化纤维板等。利用污泥生产建材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或固化。目前,污泥建材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应用研究较多。
2.2.1 污泥制砖
城市污泥燃烧后的产物与黏土组成基本接近,污泥制砖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污泥制砖有污泥焚烧灰制砖和干化污泥制砖2种工艺方式。
1)污泥焚烧灰与黏土混合制砖,其中污泥灰的掺量可高达50%,砖的综合性能好,污泥焚烧灰制砖需要的压力很大。采用100%的污泥焚烧灰制砖,成型压力一般要在90 MPa以上,且没有利用污泥的热值。
2)干化污泥制砖能够充分利用了污泥的热值,价格低,但污泥中的有机质在高温下燃烧会导致砖的表面不平整、抗压强度低,容易产生裂缝。掺入30%的干化污泥或湿污泥制砖,在砖的焙烧过程中会有有害气体释放到空气中。
污泥制砖在我国已有一定的生产化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未来要研究污泥砖的性能改善和如何增加干污泥的掺入量,以提高污泥砖的资源化利用效率,这将成为污泥制砖的重要研究课题。
2.2.2 污泥制陶粒
污泥陶粒是污泥掺加辅料后,经造粒、焙烧而成的一种建材。污泥制陶粒能够处置大量污泥,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主要将污泥作为陶粒的有机添加剂,掺加量在10%左右。金宜英等对污水厂污泥“干化-烧结”制陶粒的烧结工艺和物料配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污泥烧制陶粒工艺条件,污泥最大掺加量可达80%[5]。贺君等采用天津东郊污水厂的污泥为原料焙烧陶粒,添加量为30%的混合污泥陶粒,在1 140℃焙烧5 min,制得的陶粒符合国标中高强度陶粒的要求,可广泛用于建筑行业中的承重结构[6]。
2.2.3 污泥制水泥
污泥除了有机物之外,还含有20%~30%的无机物,污泥灰分化学性质与黏土接近,理论上可替代30%的黏土参与水泥的生产。发达国家利用废弃物生产水泥已有成熟经验,日本40多家水泥企业,其中50%以上工厂均处理各种废弃物。
2.3 污泥低温热解技术
污泥低温热解技术是利用污泥有机质在加热条件下的部分裂解过程产生污泥衍生燃料的技术。通过在温度(<500℃)无氧或缺氧加热干燥污泥,经过干馏和热分解作用使污泥转化为油、反应水、不凝性气体(NGG)和炭等可燃物质,部分产物可作前置干燥与热解的热源,剩余能量以油的形式回收,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施庆燕等对不同污泥低温热解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不同污泥由于元素组成差别,产油率有所不同,污水污泥的产油率高于易腐烂垃圾,活性污泥的产油率最高[7]。提练的衍生油发热量在30 MJ·kg-1以上[8],石油41.87 MJ·kg-1,天然气38.97 MJ·kg-1,原煤20.93 MJ·kg-1。
污泥低温热解处理的总成本为直接焚烧的80%以下,如考虑油回收效益,成本将更低[9]。目前,第一座工业规模的污泥炼油厂在澳大利亚柏斯,处理干污泥量每天可达25 t。
此外,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还包括污泥制蛋白塑料、污泥制动物饲料、合成PHAs和污泥生物制氢等,虽然这些技术在污泥资源化处置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都局限于小试与中试阶段,实际应用还有难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工程可行性应用研究。
3 结语
本文对国内外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污泥处理处置应以无害化为主导、以资源化为方向来确定今后污泥处理处置的思路。
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城市污泥的产量、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等情况,综合考虑环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处理成本、技术限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实现污泥处理处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摘要:简述了我国污泥处置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污泥处置情况,总结几种主要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如卫生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等的应用特点及限制条件,为因地制宜地寻找经济有效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供指导。利用污泥资源化技术,制作污泥吸附剂、建材、污泥低温热解制油等,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将是今后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焚烧,低温热解
参考文献
[1]戴小虎.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J].给水排水,2012,38(2):1-5.
[2]刘海燕,张璐.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进展[J].水工业市场,2009(4):29-32.
[3]PAN S C,LIN C C,TSENG D H.Reusing sewage sludge ash asadsorbent for copper removal from wastewater[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3(39):79-90.
[4]邓林煜,许国仁,李圭白.污水处理厂污泥制作吸附剂的方法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3):125-128.
[5]金宜英,杜欣,王志玉,等.采用污水厂污泥制陶粒的烧结工艺及配方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7-21.
[6]贺君,王启山,任爱玲.给水厂与污水厂污泥制陶粒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9):1653-1657.
[7]施庆燕,李兵,赵由才.污泥低温热解制油的影响因素[J].环境卫生工程,2006,14(5):4-6.
[8]SHEN L,ZHANG D K.Low-temperature pyrolysis of sewage sludgeand putrescible garbage for fuel oil production[J].Fuel,2005(84):809-815.
处置技术 篇10
结合斜井结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特点, 确定防水原则。以管片混凝土自防水、管片接缝防水、斜井与始发井接头防水为重点, 确保斜井整体防水效果;所有防水构件、混凝土外加剂等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2 长距离斜井防水体系
2.1 管片自防水
(1) 隧道管片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高性能混凝土, 抗渗等级P12, 限制裂缝开展宽度≤0.2mm;
(2) 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宜掺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微粉等活性粉料;
(3) 管片在使用期间应满足强度、抗裂要求, 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对于出现渗漏的裂缝及裂缝宽度大于设计允许值的干裂缝应进行封堵处理;
(4) 管片拼装前应确保密封垫槽和嵌缝槽的宽度 (无缺损和气孔) ;
(5) 每生产50环管片应抽查1块做检漏测试, 试验标准为:1.0MPa水压力维持3h, 渗水深度≤5cm[1]。
2.2 管片间密封垫防水
以神华神东补连塔煤矿斜井为例, 采用拼装式管片, 环向衬砌环分块方式为:“3 (标准块) +2 (邻接块) +1 (仰拱块) +1 (封顶块) ”[2]。衬砌纵向每环1.5m。接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 也是能够控制衬砌最大外水压力的关键部位, 其指标的选取非常关键。密封垫需具备相应的耐压性能、变形性能等要求。
2.3 管片壁后填充层与管片结构共同防水
壁后注浆在局部改变了斜井壁后岩土体渗透参数, 注浆区域与管片接缝相互作用, 管片壁后填充层对管片结构防水性能产生影响, 高水压状态下填充层与管片结构形成共同防水的体系。采用管片装配式衬砌时, 应对高水压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3]:
(1) “注浆全封堵方式图1 (a) , 将衬砌结构设计成能够承受外水压力的抗水压衬砌, 并使衬砌与周围注浆后围岩尽可能形成一个整体来共同承受外水压力。
(2) “单纯泄水方式”图1 (b) ,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以减小或消除地下水对衬砌结构的影响。
(3) “堵水限排方式”图1 (c) , 允许地下水有限排放, 当衬砌背后通过注浆圈渗入的地下水量小于衬砌的排水能力时, 衬砌的外水压力将大大降低, 从而确保隧道衬砌的安全 (见图1) 。
根据环境的要求, 选用防水方式。盾构法施工时, 由于管片在掘进之后立即支护, 并具有较高的防渗能力, 再加上壁后注浆系统的使用, 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堵水功能。
以“堵水限排方式”为例, 其本质是要变地下高静水压为动水压力, 通过质量可靠的注浆圈对动水压的有效消减, 管片衬砌对渗流进入其壁后流量的有效排放来实现降压和不破坏生态的目的。静水压转换为动水压就是要把面力转换成体积力, 从而实现注浆圈处消能的目的。
3 盾构法斜井壁后填充共同防水及分段隔水
根据盾构施工煤矿斜井工程地质及施工特点, 可利用管片壁后填充层与管片共同构成防水体系, 并可进一步对管片壁后地下水采取分段隔水处置技术。分段止水包括壁后回填方法、化学浆环向封堵施工方法。以下根据盾构工作特点, 采取对应的壁后填充方案, 并对分段隔水效果进行模拟研究。
3.1 壁后回填注浆
盾构在掘进时, 衬砌管片与地层之间的环形空隙通过同步注浆以及二次注浆充填空隙, 形成一道外围防水层。在下坡掘进的情况下, 注浆浆液易往前流, 注浆质量不高, 浆液流失严重, 严重时易抱死盾壳。为减少水泥浆液往盾构前方流动, 同时弥补水泥灌浆防水性能不稳定引起的上下含水层之间水力联通, 每隔30环取2环填充快速凝结的双液浆或化学浆液进行全环封闭止水注浆。为减小浆材硬化收缩, 所有的注浆材料皆宜掺加一定量的微膨胀剂。同步注浆浆液应具有良好的抗水分散性和可注性, 胶凝时间一般为3~10h (终凝) , 根据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 通过现场试验加入促凝剂及变更配比来调整胶凝时间。对于强透水地层和需要注浆提供较高早期强度地段, 可通过现场试验调整配比和加入早强剂, 以缩短胶凝时间获得早期强度, 保证良好的注浆效果。对于埋深较大, 地层较软弱地段, 应适当延长终凝时间, 以加大围岩应力释放, 减少结构内力[4]。
注浆质量采用地质雷达和超声波探测法进行检查, 对未满足要求的部位, 应进行补充注浆。对于物探异常部位, 必要时应进行钻孔验证。环向测线位于该环管片中部, 间距10环管片。
3.2 壁后回填参数
管片壁后采用分布注浆堵水与豆砾石充填结合的方案。
3.2.1 填充细石混凝土、吹填豆砾石
管片拼装成环脱出盾构盾尾后, 管片外侧与岩石之间的空隙应充填密实, 立即进行底拱块的C20早强细石混凝土填充, 以期获得衬砌环推出盾尾后基底的稳定[5]。随后及时安排豆砾石吹填 (除底拱块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外其余各块均吹填豆砾石) 以防止管片结构失稳。由豆砾石材料车将豆砾石运至豆砾石泵, 然后用高压风通过管片的预留孔吹填豆砾石。充填顺次应是先底部、次两侧、后拱顶, 避免充填的豆砾石出现架空。豆砾石粒径应为5~10mm, 吹填前应清洗干净。
3.2.2 回填注浆
充填豆砾石完成后, 立即进行回填灌浆, 以固结豆砾石[6]。注浆要点如下:
(1) 为避免上下含水层之间水力联通, 每隔30环取2环填充快速凝结的双液浆或化学浆液进行全环封闭止水注浆[7]。注浆浆液根据结构埋深、地层条件和掘进速度, 通过现场试验来调整胶凝时间和强度。注浆材料对管片的膨胀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膨胀力不能对管片造成损伤、不能影响管片的安全性。如水量较大, 对正常掘进影响较大, 可适当缩小双浆液或化学浆液的注浆间距。
(2) 双浆液或化学浆液全环封闭后在封闭的区段进行水泥灌浆, 形成一道外围防水层。注浆应具有相应的抗水分散性、固结体强度;注浆作业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管理, 注浆质量检测[8]。
(3) 大坡度斜井双浆液配比设计
(1) 浆液配比
水灰比=1∶1, P.O.42.5级水泥;
水玻璃采用模数3, 浆液浓度为20Be’;
水泥浆液:水玻璃=1∶1;
注入速率:V水泥浆液:V水波璃浆液=1∶1;
双液浆初凝时间为58s。
(2) 注浆参数控制
a.注浆时间
双液浆注浆的时间以注浆压力控制为主, 当注浆压力达到0.2~0.3MPa应停止注浆。
b.注浆量
双液浆注浆量因豆砾石填充不能精确计算其用量, 在施工中根据注浆压力来控制其用量, 规范要求双液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 当注浆压力达到0.3MPa时, 其填充效果以满足要求, 此时的用量就是实际所需的用量。
注浆量: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和施工经验, 注浆量取充填豆砾石理论体积的0.3~0.6倍, 因每环注双液浆向四周渗流损失, 实际施工时取2倍系数考虑, 即:
(4) 其它化学浆液 (马格尼) 配比设计
(1) 浆液配比
底粘度树脂A:固化剂B=1∶1;
注入速率:V树脂A:V固化剂=1∶1;
浆液初始反应时间为35~45s, 反应结束时间60~100s。
(2) 注浆参数控制
a.注浆时间
马格尼注浆的时间以注浆压力控制为主, 当注浆压力达到0.2~0.3MPa应停止注浆。
b.注浆量
马格尼注浆量因豆砾石填充不能精确计算其用量, 在施工中根据注浆压力来控制其用量, 规范要求马格尼注浆压力控制0.2~0.3MPa, 当注浆压力达到0.3MPa时, 其填充效果以满足要求, 此时的用量就是实际所需的用量[9]。
注浆量: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和施工经验, 注浆量取充填豆砾石理论体积的0.3~0.6倍;因渗流损失, 实际施工时取2倍系数;因浆液遇水膨胀10~20倍, 不遇水膨胀1.05倍, 计量时需取1/20~1/1.05的系数。
3.3 分段隔水方案
环向封堵采用的是双浆液及化学注浆, 胶结快、堵水好。当管片脱出盾尾10环时, 从仰拱至拱顶, 自下而上沿每个注浆孔注入, 注浆范围为连续3环, 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盾构分段止水设计如图2所示。
考虑填充层特性的井筒环境渗流分析模型:
为了验证壁后注浆方案的有效性, 针对“每隔30环取两环填充快速凝结的双液浆进行全环封闭止水注浆, 环间采用水泥浆”方案进行井筒环境渗流分析, 采用Flac3D流固耦合模块进行。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地层、衬砌和壁后注浆材料。考虑到对称性, 建立模型尺寸为25m×69m×360m, 共计单元数量52080个。本构关系采用弹性模型。流体计算时采用各项同性渗流模型, 并认为颗粒不可压缩, 即取Biot系数α=1。由于隧道通过地层水源补给充足, 认为隧道的开挖为饱和渗流问题, 取饱和度S=1。其他计算参数根据地勘报告结合工程经验取值, 见表1。
由于斜井工程的扰动属性主要是流体, 在数值模拟时, 采用两步求解法:首先设置静水场, 计算自重及开挖的应力场变化, 然后同时打开渗流场和岩土体自重应力场, 计算工作面处的涌水量。整个计算分为7步掘进, 每次进尺为48m, 其中包括30环环间采用水泥浆及2环快速凝结双液浆。模型示意图见图3。
通过分析, 随着斜井盾构的掘进, 整个地层的孔隙水压与渗流场逐渐发生变化。斜井掘进过程中孔隙水压分布较为稳定, 除少数区域出现超孔隙水压之外, 大多数区域均为正孔隙水压。由于工作面应力的释放, 工作面处的孔隙水压极小, 从而导致了工作面涌水。斜井在明洞处的空隙水压最小, 越往下空隙水压越大。从孔隙水压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等压线朝着斜井方向倾斜, 这说明地下水正朝着斜井方向涌出。斜井盾构的掘进, 导致整个地层的渗流场发生变化, 渗流朝着隧道方向进行。
4 结论
以神华神东补连塔煤矿斜井工程为例, 针对管片自防水、管片间密封垫防水及管片壁后填充进行研究, 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 通过对管片参数进行设计, 能够达到依靠管片自身防水的目的;
(2) 以“堵水限排方式”为例, 讲述了管片衬砌应对高水压的三种主要方式;
(3) 提出了分段隔水的设计思想, 研究确定了壁后回填方法、封堵环化学浆环向封堵施工方法及其技术参数。综合处置措施下可提高斜井系统的防水能力, 把水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游龙飞.越江盾构隧道的防渗止水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10, 7:106~110.
[2]南洋.成都地铁三号线工程封顶块点位对盾构隧道质量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 (下) , 2015, 9:277.
[3]郑俊.高水压铁路隧道泄水式管片衬砌流固耦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吴占瑞.锚杆支护参数对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作用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 2015, 5:69~73.
[5]王明华.煤矿斜井高压富水TBM掘进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 2015, 5:63~64, 73.
[6]夏定光.豆砾石回填与灌浆技术探索[J].现代隧道技术, 2002, 1:20~24.
[7]蒋先和.浅谈煤矿斜井TBM工法施工防、排水处置技术[J].低碳世界, 2014, 23:201~202.
[8]王黎明.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安徽建筑, 2009, 6:69~70.
感冒,家庭处置有讲究 篇11
孩子生病、受伤,家长会在第一时间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做些处置,可毕竟不是专业医生,你的做法不一定完全正确,可能你在做的同时心里也有些忐忑。为此,我们开设了这样一个新栏目,让医生来帮助你做出判断,告诉你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欠妥当,再给你提出实用的建议。
想知道你平常应对孩子生病、受伤时的方法正确吗?想听到医生个性化地针对你的处置方法进行点评吗?欢迎参与我们的新栏目,将你的做法、你的应急措施写下来,发至healthykids@126.com,我们每期将选择一个话题发给专家进行点评。
小艾不舒服了
我女儿小艾1岁2个月了。几天前我带女儿出去玩,她可能玩得出汗了,又没有让她喝水,回来后她就开始流鼻涕,鼻涕是清的,不是很多,但是鼻子不通气,偶尔咳嗽几声,舌头发红,嗓子也有点儿红。
妈妈的处置方法
我觉得她是着凉了,就按自己的经验给她吃了些药:
孩子刚开始流鼻涕时,我给她吃了小儿感冒冲剂,是中成药,吃了3天。
3天过去了,孩子的症状还不见缓解,而且鼻子还是不通气,经常看到她老是张着嘴呼吸,喝奶喝几口就得松开喘口气。担心她会发烧,我又给她加了双黄连和头孢类的消炎药。
新加的药吃了2天后,鼻塞减轻了,也不咳嗽了,鼻涕见黄。我觉得应该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就把双黄连和消炎药停了,只让她吃感冒冲剂。
医生“教官”现场指导
病情判断正确
根据家长提供的这些情况,考虑小宝宝患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家长的判断是正确的。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一般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人体的鼻咽部平时就会存在一些这样的病毒、细菌,当受寒、劳累、淋雨时,抵抗力降低,病菌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会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譬如黄痰、黄涕等。
用药没有做到有始有终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热感冒等,孩子为纯阳之体,感冒后容易从阳化热,而且孩子内有积热,所以虽然开始是受寒凉所致,但很快就会呈现热证,或表现为外寒内热。风寒感冒的表现是:面色发白,流鼻涕,舌淡红,苔薄白,咽部不红。风热感冒表现为:面色红,舌头和咽部都发红。
从小艾的表现来看,是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已经出现风热感冒的表现。现在来看看,小艾妈妈的用药方法是否正确──
感冒药用得正确 妈妈给孩子吃了小儿感冒冲剂和双黄连口服液,这两种药的使用是正确的。
抗生素使用过于随意 孩子感冒,90%左右都是病毒性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应该在做血常规检查确认孩子是细菌感染后才使用抗生素。而且使用了抗生素后,小艾妈妈也没有按抗生素的使用要求用足疗程,而是用了两天孩子见好后就停用了。这样做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还容易产生抗药性,抗生素不用则已,用了就应该用足疗程,这点妈妈们一定要切记。
本期训练结语
今后遇到孩子感冒时
风热感冒要用疏风清热解表的药,如小儿感冒宁糖浆、健儿清解液。
如果孩子鼻塞、流涕、喷嚏症状严重,可口服一些治疗感冒的西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艾畅、臣功再欣等缓解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黄鼻涕,可以用鼻渊通窍颗粒来清肺热,有很好的效果。
感冒一般需要7天左右才能痊愈,家长不要心急。如果发热严重,持续不退,或咳嗽严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综述 篇12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经减容处理后,进入处置阶段才能实现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污泥处置是指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目前,污泥处置的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抛弃型和资源型两类。抛弃型主要有卫生填埋和海洋投弃,资源型主要有土地利用、焚烧和综合利用等。
1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指把污泥运到土地填埋场的限定区域内压实,再在其上覆上土壤,种植绿色植物。该方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它在传统填埋的基础上,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经过了科学选址,采取必要的场地防护措施,配备渗滤液和填埋气体导出及处理系统,且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优点是投资省、见效快、方法简单、处理量大;缺点是污泥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对污泥的土力学性质要求较高,地基需做防渗处理。由于污泥含水率高或经雨水淋溶,若填埋不当或防渗措施不完善可能会由于渗滤液的渗出而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此外,还应采取适当措施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防止引起火灾或爆炸以及环境污染。卫生填埋并没有最终避免环境污染,它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的时间,其应用比例将会逐渐减少。但对于不能资源化而须从使用循环中排出的废物,填埋仍是目前唯一的最终处置途径。
2 海洋投弃
海洋投弃是利用海洋容量和稀释、自净能力来处置污泥。污泥一般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无毒无害化处理,直接将液态污泥投入投海区,对那些靠近海岸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来说,是一种方便而经济的污泥处置方法。但投海会导致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造成威胁。美国和欧共体分别从1991年和1998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污泥投向海洋,我国于1994年2月20日起不再在海上处置工业废物和污水污泥[1]。
3 土地利用
污泥土地利用是指将经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深耕、播撒等方式施用于土壤中或土壤表面的一种污泥处置方式。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N、P、K、Ca、Mg、Mo、B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增加透气性,促进植物生长,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污泥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农业利用、园林绿化、林地利用、土壤修复及改良等。
3.1 农业利用
污泥农业利用是指将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地调节剂而用于农业方面。污泥中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有增产作用,有机质、腐殖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污泥经适当的浓缩、脱水后可作为农肥。周立祥等[2]通过动态监测和田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污泥的组分特征、性质以及不同用量污泥对蔬菜产量、卫生品质、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等矿质养分,使用未消化的生活污泥可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但会提高蔬菜内锌的含量,加剧耕作层土壤钙、镁的流失,且土壤明显酸化。王强等[3]以20%污泥代替草炭制作作物基质,用于培养小油菜和草本花卉,结果发现,既能提供速效养分,又能保持较好的水分环境,可明显促进作物生长。在现行的复混肥生产工艺条件下,又利用20%的自然晾晒风干污泥代替糠醛渣生产作物专用复混肥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不仅可提高成粒率,增加产量,节省投资,而且可以提高抗压强度和肥料颗粒表面光洁度。污泥施用时应注意不同作物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污泥种类,尤其是施用于蔬菜地更要严格控制。
3.2 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是指将污泥用作景观林、花卉和草坪等的肥料、基质和营养土。污泥中矿化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可提供丰富的腐殖质和可利用度高的营养物质,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组成,并使营养物质更易为植物吸收。广州市园林研究所把污泥与木屑混合堆肥,作为育苗和花卉基质,效果不亚于用泥炭土开发的花卉基质[4]。唐鸣放等[5]用10%~20%的改性粉煤灰处理的污泥为基质种植佛甲草,发现不仅有利于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而且叶色浓绿,色泽鲜艳,提高了景观效果,在改性粉煤灰钝化污泥重金属的基础上,植物又修复了污泥重金属,起到了进一步固化的作用。
3.3 林地利用
林地利用是指将污泥施用于密集生产的经济林,如薪材林或人工杨树林等。污泥使用在森林土壤中,一方面污泥中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可促进树木生长;另一方面污泥林地使用不会进入食物链,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般林场、森林等地区位于非人口密集区并且面积较大,使用也较为安全。
3.4 土壤修复
土壤修复及改良是指将污泥用作受到严重扰动土地的修复和改良土,从而恢复废弃土地或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可采用污泥直接施用或与其它肥料混合施用的方式。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氮、磷、钾和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粘性和吸水性,根据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可利用城市污泥改良土壤,用在采煤场、取土坑、露天矿坑和垃圾填埋场等地。实践证明,污泥直接施用可改良与培肥土壤,表现为容重下降,水稳定性团粒增加,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含量提高。应注意污泥用于土壤修复及改良时污泥含固率应提高至80%~95%。
污泥在含有大量营养成分的同时,还含有As、Pb、Hg等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等难降解的有毒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病原菌、寄生虫卵等。因此,污泥土地利用前必须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根据利用方式使污泥泥质符合一系列标准要求,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4 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是一种最彻底的处理方式。它是将污泥置于焚烧炉内,在一定温度和过量空气条件下,分别经过蒸发、热解、气化和燃烧等阶段,进行完全焚烧,使有机物全部碳化,生成CO2和H2O等气相物质,无机组分形成炉灰、炉渣等固相惰性物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污泥体积,对污泥的最终处置极为便利。该方法处理速度快,有机物可完全被氧化,余热可用于发电或供热[6,7,8]。
焚烧主要是在焚烧炉中进行,有单独焚烧和混合焚烧两种方式。单独焚烧采用最多的是流化床焚烧炉,混合焚烧可与生活垃圾、水泥原料及热电厂掺煤等混烧。待焚烧的污泥应预先脱水或干燥,污泥焚烧时会产生大量废气、飞灰和灰渣。废气中含有SO2、硫氢化物、NOX、碳氢化合物、CO、重金属烟雾、酮、醛、呋喃、悬浮的未燃烧或燃烧的废物以及环境敏感污染物二恶英[9]。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焚烧条件,避免二次污染。除尘设备收集的飞灰应妥善收集、储存,经检验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时,方可进行综合利用,如用于制水泥、造砖、工程建设的回填土等,否则需进行安全处理。灰渣中富集了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应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的要求鉴别其毒性,若不属于危险废物可按照一般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否则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理。
由于污泥焚烧设备复杂、耗资大、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对社会经济水平要求也较高[10],因此在我国应用不多。主要的应用领域只限于小规模和特殊行业。
5 综合利用
5.1 建筑材料
污泥中一般含有20%~30%的无机物,主要是硅、钙、铝、铁等,与许多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料成分相近。俞锐等[11]对污泥的热值、热失重、焙烧后的化学成分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并进行了不加助熔剂和添加助熔剂的两种焙烧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具有建材化利用的价值。目前,建筑材料的利用主要有污泥制砖,生化纤维板,生态水泥,玻璃态集料、轻集料等。污泥熔融制得的熔融材料可以做路基、路面、混凝土骨料及地下管道的衬垫材料,微晶玻璃类人造大理石及污泥作为主要辅助材料制陶粒等。其中,污泥制砖又可分为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污泥灰渣制砖和焚烧灰制砖3种。污泥的材料利用多存在烧损量大以及含杂质、重金属的问题,应用时需控制污泥的投加比例及污染物的浸出。
5.2 污泥燃料化
在脱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固硫剂等添加剂制成合成燃料,可用于工业和生活锅炉。其燃烧稳定,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远低于焚烧过程。张长飞等[12]利用含水率80%的污泥、Fe3+、Ca2+、飞灰、木屑按照质量比为40∶0.24∶0.8∶10∶1的比例,在1.2 MPa压强下制成无刺激性气味的污泥合成燃料,热值为2 568.2 k J/kg,若以煤粉代替木屑,则热值为3 462.3 k J/kg。试验结果表明,污泥燃烧效果均非常理想。
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是正在发展的一种新的污泥热能利用技术,它是在常压和缺氧400~500℃条件下,借助污泥中所含物质的催化作用将污泥中的脂类和蛋白质转变成碳氢化合物,最终产物为油、碳、非冷凝气体和水等可燃物。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无需耐高温、高压设备,能量回收率高,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小的特点。
污泥燃料化的另一种方法是制成污泥燃料。它是将经厌氧消化或未消化的污泥脱水至80%后,分别加入轻溶剂油(消化后污泥)或重油(未消化污泥),制成流动性浆液后,送入四效蒸发器蒸发后制成。两种方式制成的污泥燃料含水率分别为2.6%和5%,含油率分别为0.15%和10%。可用于水泥厂和制浆造纸厂,降低能耗。
5.3 制备动物饲料
污泥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等有机物及维生素。据报道,污泥中含有28.7%~40.9%粗蛋白、26.4%~46.0%灰分,其中70%的粗蛋白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以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为主,各氨基酸之间相对平衡,是一种非常好的饲料蛋白[13]。因污泥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痕量元素,利用净化的污泥或活性污泥加工成含蛋白质的饲料用来喂鱼,或与其他饲料混合饲养鸡等,可提高产量,但肉质稍差[14]。还可以用污泥养殖蚯蚓、提炼动物用维生素B12。
此外,其它的污泥综合利用方式有改性制絮凝剂、制粘结剂、降解对氯代化合物、造纸厂污泥处理后用作造纸原料、用Zn Cl2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等都有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得到规模应用。
6 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污泥治理必将成为今后几年污染治理的重点。但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应尽快建立、健全,以规范污泥的处置利用。不同水质类型的污泥性质、组成差别较大,应定期调查污泥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根据污泥中营养成分的比例、有毒物质含量、致病菌含量等指标,判断适合采用的污泥处置利用方式,避免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高浓度氮磷对地下水的污染以及病原菌对环境造成影响,使污泥利用达到安全、有效、无污染。应将污泥的处理处置作为一个产业,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7 结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人均土地资源严重偏低,肥力低下和贫瘠的农林地和待复垦的矿区废弃地很多,农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的需求量相当大。污泥的农用资源化不仅可以减少土地填埋的占用量,而且可以解决肥料和土壤改良剂问题。在保证污泥投加到土壤后所含的有害成分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将污泥进行土地农用,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处置技术】推荐阅读: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12-04
处理处置技术06-06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06-23
新技术新项目风险处置预案10-13
资源化处置利用处置10-06
处置问题10-15
火灾处置01-16
资产处置05-23
预防处置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