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问题

2024-10-15

处置问题(通用12篇)

处置问题 篇1

随着移动互联网、3G业务的发展, 微博、移动QQ等新业务应用的普及, 以及iPhone、乐Phone、普及型战略终端等智能手机大热, 手机上网越来越成为“手机网民”们不可或缺的应用。然而, 在享受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的同时, 不少“手机网民”突然发现, 手机上网流量突然暴增了许多, 包月的流量额度几天就用完了, 甚至产生高额的上网流量费。近期我国手机用户出国使用国际漫游数据业务时, 出现了在境外使用移动数据通信服务产生高额费用的“天价微博”、“天价QQ”等热点事件, 人们不禁要问:谁偷了我的流量?

手机上网流量暴增主要原因之一智能手机对数据的大消耗量。智能手机与原来的功能手机有很大的区别, 如使用功能手机手机, 网民只能上WAP网站, 而新一代的智能手机完全打破了WAP与WWW网站的界限。再如使用者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还不了解, 象iPhone等智能手机, 其中的应用软件很多, 开机之后会默认连接, 这使得以前几元钱包月也用不完的流量, 现在很短时间就用完了。甚至有些对流量根本不太了解的用户, 更会对高额上网流量费, 产生强烈投诉。作为运营商, 不断完善和有效引导用户合理使用各项业务是一份不变的责任。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不正常的流量的产生?

1. 使用web上网

目前, 手机上网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用手机访问WAP网站, 这种网站专为手机浏览环境而设, 页面数据较小, 图片等大容量数据文件也较少;二是直接用手机浏览器访问WWW网站, 这些网站就是人们平时用电脑访问的互联网网站, 针对宽带网络、大屏幕显示器等应用环境而设。手机使用web上网和直接用浏览器打开WWW网页流量差别很大, 后者尤其耗费数据流量。随着3G网络的普及, 特别是联通WCDMA网络的高网速, 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用手机直接访问WWW网站, 而相比WAP网站, WWW网站页面数据要庞大得多, 而且包含大图片、背景音乐等网页元素, 所耗费的上网流量自然更多。如在浏览器上全部打开一个新浪首页的数据量有4兆之多, 打开几次就会发生数十兆的流量。因此, 用手机上网之前, 先要明确自己将要上的网站是WAP网址, 还是WWW网址。

2. 正确设置浏览器

正确设置手机浏览器也是节约流量的重要一环。以流行的UCWEB浏览器为例, 设置屏蔽图片和Flash能有效降低手机上网流量:在主页选择“菜单”-“设置”, 在“高级设置”里打开“wap压缩中转”, 然后将“预读类型”选择为“关闭”或者“文字”, 然后保存设置, 这样打开WAP网站可以节省至少80%的流量。

另外, 每次访问完网站后, 都要确认浏览器是否已经关闭。一些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了加快程序的运行, 当你点击关闭浏览器的时候, 并非真的把浏览器完全关闭了, 而是转入后台运行,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浏览器在后台自动更新曾经访问过的网页, 造成流量的增加。最安全的做法是打开手机的任务管理器, 确认浏览器是否在后台运行并关闭。

以iPhone手机为例:在设置中按照“通用-网络-蜂窝数据”步骤选择, 把选项中的“数据漫游”置于关闭状态。以Android手机为例, 在设置中按照“无线和网络-移动网络-数据漫游”步骤选择, 关闭这个选项。平时可以关闭3G, 等需要联网时才启用。

3. 关闭自动更新的程序

很多人可能会说, 我不上网就不会有流量了, 其实不然。智能手机基本都有自动推送功能, 如订制的手机报、彩信的自动下载功能、导航的电子地图下载功能、邮件的自动接收、微博的实时更新等;还有软件自动更新功能, 在开机后默认下载厂商发布的补丁软件, 或将手机系统运行出错的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给手机厂商。这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上网流量。可以说, 即便是你在睡觉, 手机还是通过后台悄悄在产生流量。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手机使用者并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更新系统, 完全可以选择关闭蜂窝网络, 节约流量。特别是在国际漫游的情况下, 最好是关闭设置中“数据漫游”一项, 以免产生昂贵的国际漫游费用。因此, 面对手机“自动更新”, 切勿轻易按下了“确定”!

4. 灵活设置邮件自动收发

现在很多都有自动收发邮件功能, 定时自动访问邮件服务器, 查询并自动下载邮件, 某些带大附件 (如图片) 电子邮件动辄数兆乃至几十兆, 会产生很大流量。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流量, 可以把自动收发功能关闭。但也有人由于工作需要担心因此不能及时处理重要邮件, 可以将附件自动下载功能关闭, 根据需要选择是否下载附件。

5. 及时查杀手机病毒

随着智能网手机的普及, 手机病毒正慢慢地接近并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手机病毒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 和其它计算机病毒 (程序) 一样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手机病毒可以利用法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浏览网站、下载铃声等方式进行传播, 特别是很多手机病毒都具有后台联网、下载恶意软件或上传手机数据等特征, 如网秦全球手机安全中心不久前截获的“给你米”病毒, 感染后就会自动在手机后台启动, 定期连接到“给你米” (Geinimi) 网站, 上传用户的位置信息, 自动下载恶意软件, 严重消耗上网流量。

6. 善于使用WiFi

智能手机在支持3G网络的同时, 也支持WiFi, 运营商也在很多热点地区部署了WLAN网络, 以分流3G网络流量压力, 在WiFi信号的区域尽量不要使用3G网络。但也要注意有些使用者手机连上WiFi后, 以为可以放心地使用大流量应用, 一旦WiFi信号没有了, 它会自动切换到3G网络上, 很容易产生非常大的流量。如用wifi上网看电影, 此时是不会消耗3G网络流量的, 但如果用户一旦离开wifi热点范围后, 智能手机就会自动登录3G网络, 继续下载电影, 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流量, 特别是其在后台操作的时候, 用户是很难注意到的。这就需要用户使用WIFI网络的时候, 要注意查看手机是否登录了3G网络, 而不是自然而然的以为自己使用的是免费的网络就随意使用。

7. 随时查询流量使用情况进行流量监控

各运营商关注到手机流量问题, 并出台了多项服务举措。以联通3G用户为例, 每周一和月末的最后一天都会有短信提醒流量的剩余状况, 如果需要也可以定制每天短信提示 (免费) 。

手机使用者也要养成习惯经常查询流量使用信息。以联通3G用户为例, 可以通过如下渠道方便快捷查询到: (1) 登录网上营业厅www.10010.com, 在“话费查询”一栏中可以很方便地查询。 (2) 登陆手机营业厅wap.10010.com。登陆成功后在业务查询中→手机上网流量, 可以查询使用的流量, 也可以在界面中选择开通短信提醒, 变更提醒方式, 关闭短信提醒。 (3) 编辑短信“LL”至“10655898”或“CXLL”至“10010”通过手动发短信查询流量。

另外, 手机用户还可以通过安装手机流量监控软件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流量使用情况, 或直接拨打10010等运营商客服电话进行查询。

无线数据互联网时代确实给了我们很多新的体验, 也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在3G业务越来越繁多, 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运营商有责任与义务向消费者介绍更多关于3G使用的常识,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但消费者也需要有一定的使用常识,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保护自己的消费更加合理和理性, 远离手机“偷”流量的烦恼!

摘要:“天价微博”、“天价QQ”等热点事件使人们对手机流量空前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手机“偷”流量的问题, 介绍几种合理设置和使用手机上网方法, 以避免不正常的流量的产生。

关键词:手机上网,“偷”流量,设置

处置问题 篇2

意识形态问题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局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相关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垫江县永平小学校意识形态问题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全校教职工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吴

权 副组长:秦廷双

陈昌亮

成员: 张青松

冯锦国

李英 余道容 刘红召 张东京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昌亮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张青松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

组长:及时听取问题情况报告,立即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及时向上级报告,负责整个事故的处置工作。

副组长: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负责开展救援、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等工作。

组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做出工作安排,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切实维护意 识形态安全。

三、重大事故报告程序、要求及现场保护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洽,灵活处置,有效化解。

1、全面监测

对重点问题和领域事先做好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监测,如发生问题确保第一时间发现。

2、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问题要迅速对问题的发展方向走势、风险进行评估,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上级党组织。

3、边上报边处置

按照分级处置原则,发现重大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上级党组织,并在上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其他

合作学习中问题行为的处置策略 篇3

一、合作学习中问题行为的典型表现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小学英语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行为有如下典型表现:

1.“合”而不“作”。部分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在与大家合作,但有时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力,故意发出一些喧闹声,以显示自己的“能耐”。

2.不“合”不“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出现在部分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身上。不敢参与到合作活动中来,唯恐出现问题让人取笑。顾自在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安静地坐在那里看同组同学在沟通、交流、合作。另一种情况刚好与前一种相反,“行为过度”,出现在个别调皮的学生身上,为“好玩”,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故意捣乱,影响、干扰合作活动。

3.“作”而不“合”。表面看起来各成员都参与了活动,甚至交流表达得不亦乐乎,热热闹闹地,气氛活跃的,但实际上呈现一种无序的甚至混乱的状态,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各顾各的。

二、问题行为的处置策略

影响合作学习的不良行为,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工不合理、合作时间不充分、内容不合适、教师准备不充分、个别学生的偶发或突发事件、环境创设等等均是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不管哪种原因,对教师来说,要紧的是面对出现的影响合作学习的不良行为,如何临场处置。

1.合理干预,将喧闹声变成和谐音符

合作学习专家斯莱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这样的状态是每个教师所孜孜追求的。但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自制能力弱,又好奇心、好胜性强,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活动中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甚至发出较大的喧闹声。尽管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不一定是学生故意为之,但多少影响会合作学习的成效。

这时,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有时教师皱着眉头,用严厉、不满的目光注视这位发出不和谐声音的学生,让该生意识到老师已注意到他的不良行为。或者走近那位学生,不露声色地在他身旁停留二、三秒钟或轻轻干脆用手指放在嘴边发出“嘘”声,暗示他保持安静。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我认识并改正错误,集中注意力。既不耽搁授课时间,又制止了不良行为,保证了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2.因势利导,化故意捣乱为意外精彩

个别调皮的学生在课堂合作中会作出一些调皮的举动。我知道学生的“调皮捣蛋”大多数情况下是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好玩”使然,并无恶意。有时教师采用“冷处理”起不了作用。教师尽量因势利导,说不定能将故意捣乱生成意外精彩。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要求,也是一种挑战。

3.巧妙鼓励,增强信心中逐步大胆

“不合作”的学生,除了行为过度这一类,还有一类刚好相反,行动不足,即不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活动,自顾自的,似乎游离在小组之外的。这类学生大多是因为自信不足,比较自卑而不敢参加活动的性格内向的这类学生。对这类学生,我办法是给予积极鼓励,让他(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参与到合作活动中来。比如,在一次“What are you doing now ?”句型合作学习活动中,大家都在热烈的对话、交流。突然陈志城同学跑来“打报告”:“宣老师,东东同学不和我们合作,他自己顾自在画画呢。” (下转第80页)(上接第69页)说起东东,给人印象深刻,很内向,胆小,平时很少讲话,只要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他立马就满脸通红。我知道这种胆小实际上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平时我注意提供机会促使他锻炼大胆的精神。我走过去时,他马上收起笔停止了画画,似乎有点胆怯地地看着我。我满脸微笑、语气平和地问他:“What are you doing now?”或许是他没能听懂我的问话,还是因为胆怯,他没有回答。我转向其他同学问到:“Who can help him ?”马上有学生举手说:“He is drawing .”我让他跟着我说出:“Im drawing.”他轻声地跟我说了一遍。我再让他大声点,他又加大了声音。我满意地点点头,并说“You are great”。我看到他的画真画得不错,于是我拿起他的画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He draws very well,Great!How beautiful the picture is!”东东感受到被表扬了,尽管因难为情而脸变红,但脸上的微笑让人感觉到他因受到鼓励而心理暖暖地。我问其他学生:What is he doing now?学生回答:He is smiling.我接着又问东东:What are you doing now?这时东东大声地回答出:I am smiling.我带头鼓起掌来,继续赞扬:“He draws very hard.I`m sure his dream will come true.We must learn from him.”课堂响起热烈的掌声。

另外,教师还可以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与不爱交流的学生对话中,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从中不断给予肯定、鼓励、表扬,以增强其学习信心。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温暖的微笑等都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4.随机应变,意外中生成教育契机

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行为,除了学生因素引发的,还有一类是教师方面的原因。考虑不周到,准备不充分,使合作学习受阻或没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如果能随机应变,将不利因素转化成教学资源,不但弥补因准备不足产生的问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这位教师的教学案例给我们有益启示。如教学“What is your mother do?”一课时,辅助运用事先准备的与本课有关职业的图片,如singer,writer,artist,actor,actress,reporter等。在教学练习了这一介绍从事什么职业的句型后,我组织学生们分组操练。起先各组在顺利进行中,但接连不断有学生来问我,“公务员怎么说啊?”“出纳呢?”“我爸做生意的,总不能回答是教师吧。”……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很快镇定下来,脑子快速思索着。我有了主意,何不乘机让孩子们回家去查找呢,索性来一个职业大搜罗。“好!”听了我的建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天教室里传出了孩子们兴奋而响亮地介绍:My father is a office worker,My mother is a famer,My father is a manager……受影响的合作学习活动变成了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不但让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的句型,还丰富了英语词汇。

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的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尽管上述所呈现与分析的典型表现和处置对策,仅仅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与概括的,不一定完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如何将“未知”的课堂变成“美丽的图景”是每一位教师要探索与研究的。

资产处置引发的会计核心问题研究 篇4

随着经济环境的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复杂化和企业活动的多元化,资产处置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常见的行为之一,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是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现行的资产处置会计处理方式下管理层可以将资产的历史成本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战略性地计入损益,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提供了契机。 黑牡丹(600510)从2010 年开始, 多次通过出售长期资产粉饰利润,2010 年实现净利润3.94 亿元,扣除资产处置利得, 净利润缩水50%;2011 年净利润为2.53 亿元, 其中出售长期资产利得高达1.23 亿元;2012年半年报净利润为1.95 亿元,出售长期资产利得高达1.34 亿元。 由此看来,处置非流动资产成为黑牡丹三年来扮靓利润、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手段。 2012 年12 月,汉王科技(002362)处置其全资子公司, 取得8 000 万元的投资收益,表面上是为了自身业务发展和资源整合, 事实上,2011 年汉王科技亏损,2012 年前三季度仍然亏损3 800 万元,为了避免戴上ST的帽子,处置子公司实属无奈之举。 因此,资产处置所涉及范围之广,对单个上市公司的影响较大,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资产处置会计处理的现状分析

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对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 计量和报告加以统一的规范,相关规定分散于各个具体准则中,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存在内在逻辑不一致的现象。

首先, 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较多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但大多数经营性资产仍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 各类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资产处置所涉及的利得和损失,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损益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支出”,2014 年新修订和发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 中规定以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支出”,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损益计入“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及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计入 “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处置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支出”等科目。 资产处置损益可以作为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计入营业利润, 也可以作为与日常活动无关的项目在线下披露。

其次, 资产处置损益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同,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损益的信息不在利润表中单独列报,报表附注中也没有披露其相关信息;长期股权投资和各类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不在利润表中单独列报, 而是和各项金融资产的持有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混合计入“投资收益”项目,但是在会计报表附注“投资收益”项目中有比较详细的披露;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处置损益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支出”下单独列示了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在会计报表附注“营业外收入/支出”项目中分别披露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利得和损失。

三、资产处置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利于资产处置会计信息的公开透明

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计入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支出”等,但是这些项目所核算内容丰富, 无法直观地分辨出处置损益。

首先, 投资收益由多种交易或事项共同影响而成, 投资收益项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确认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处置损益;(3)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收到的股利或利息而确认的投资收益;(4)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的损益;(5)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等。 由此可见, 投资收益项目中不仅包括正常投资活动收到的收益, 还包括金融类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 投资收益项目提供的信息过于庞杂,没有区分持有损益和处置损益两类不同性质的损益。

其次,营业外收入/支出项目反映的内容更为繁杂, 不仅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还包括其他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债务重组损益、公益性捐赠收入/支出、非常损益、盘亏损益等。

再次,利润表中“营业外支出”下列示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该处所指的“非流动资产”缺乏科学性,没有包括所有的非流动资产, 仅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等,并不包括长期股权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非流动资产。因此,现行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和披露方式无法提供直观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无法正确判断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 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是判断企业经营成果质量的重要依据,“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及金融资产处置损益, 虚增了企业的正常盈利水平。 2013 年度中国远洋(610919)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为84.75 亿元, 占投资收益总额的85%,约为当年营业利润总额的2 倍。 同年,中国铝业(601600)处置子公司股份、 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及其他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约67.32 亿元, 占投资总收益总额的87%,而当年营业利润为负。 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不具备持续性和可重复性, 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因此,将处置损益和正常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的做法, 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

(三)无法保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准确性

证监会2008 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采用列举的方式, 把列入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划分为21 项,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居于21 项之首,还包括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债务重组等。 我国目前没有设置专门的科目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核算,现行利润表上也没有非经常性损益这个项目, 只是在其所包含项目发生时记入各个相关的科目,如营业外收入/支出、投资收益等科目。 期末,根据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具体要求, 从相关科目中提取有关信息重新计算,将其独立出来,该信息生成模式不能保证非经常损益项目披露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资产处置会计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国际会计准则第16 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8 号 — ——无形资产 》等与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分析比较, 结合我国现行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及其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如果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主体,应当采用重估价模式进行会计处理, 除非这些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我国资产的后续计量大多采用成本模式,历史成本与现行重估价值之间存在巨大差额,为管理层通过资产处置实施盈余操纵提供了空间,当实际盈余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为避免亏损或盈余下降时, 管理层可以处置资产、 转让股权或出售持有的金融资产。 因此,准则制定者在权衡历史成本会计与现行成本会计时,应考虑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其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对资产进行评估, 将打算终止经营的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的资产, 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做相应的单独列报, 将资产处置的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报。 应区分持续经营和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重新界定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支出的核算范围, 在利润表中增设资产处置损益项目, 将资产处置产生的损益从营业外收入/支出、投资收益等项目中分离出来。 现实经营活动中资产处置类别较多, 可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下增设二级科目, 分别核算固定资产处置损益、无形资产处置损益、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 金融资产处置损益等, 资产处置损益的二级科目核算的资产处置损益明细项目, 应在报表附注中做详细披露。

再次,2014 年财政部发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 中规定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该规定为单独列报资产处置损益提供了理论支持,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于重要性的界定标准,在准则中给出了以项目性质和发生金额两个判断标准。 从性质上来讲,资产处置损益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资产处置损益都有必要在利润表中单独列报。

最后,2012 年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 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指出企业应该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终止经营的有关信息。2008 年IASB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修改终止经营的定义,并要求将企业终止经营中已被处置或划分为持有以备出售的部分单独列报。 我国曾在2002 年颁布 《终止经营征求意见稿 》,但是在2006 年颁布的38 项具体准则中, 没有涵盖终止经营的具体准则。 2014 年新修订和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中规定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已被企业处置或被企业划归为持有待售的、在经营和编制财务报表时能够单独区分的组成部分。在会计实务中仍有较多终止经营的业务存在,会计处理的不一致,造成信息不具备可比性;仅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终止经营业务掩盖了重要的会计信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崔海红.资产处置损益会计处理的一致性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6):97-103.

[2]崔文迁,陈敏.非经常性损失与监管利润关系及对审计的启示[J].审计研究,2010,(2):91-97.

[3]李筱强.正确理解、界定和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解读[N].上海证券报,2008-11-17.

[4]孟焰.美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沿革与启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35-43.

[5]王福胜,程富,吉姗姗.基于资产处置的盈余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2013,(5):73-86.

[6]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13-123.

[7]叶建芳,李丹蒙,吴琳琳.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3,(3):39-54.

[8]王伟,杜征征.证券市场非经常损益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0,(2):80-84.

[9]张金若,辛清泉,童一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性质及其后果——来自股票报酬和高管薪酬视角的重新发现[J].会计研究,2013,(8):17-25.

[10]周冬华,赵玉洁.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70-81.

[11]刘卫民.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处置问题 篇5

一、接管制度和早期介入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法律规定的接管标准不尽合理。《商业银行法》第六十四条和《银行业监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 影响 存款人的利益时,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该银行实行接管。这种立法方式固然能够给予监管机关根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而相机处置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缺乏较为明确的标准,可能导致监管者不能公平对待被监管的银行机构,还可能导致监管者过度乐观而迟迟未能采取有力的监管措施。实际也表明,银行监管部门采取监管行动往往不是太早,而是太晚。而拖延与犹豫不决是监管者在处理问题银行时的大忌,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矫正往往可能酿成更大的系统风险。因此一些国家改变了立法规定,这其中以美国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fdicia第38节所确立的“立即纠正行动”(prompt corrective action/pca,pca制度又被称为“结构性早期干预与解决措施”structure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resolution/seir)为代表,即监管机构根据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的不同情况,将银行分成五档,分别为资本充足率良好的银行,资本充足银行,资本不足银行,资本明显不足银行,资本严重不足银行,并对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从而为监管机关采取监管行动设置了明确的标准。其中某家银行若被列入资本严重不足一档,则在不迟于90天内,监管机构必须向该银行派出接管官员接管该银行。有学者提出seir制度过度依赖资本充足率的计量。而要准确地测度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虽然资本充足率是审慎监管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引发银行倒闭的原因不仅限于资本不足,其他诸如低劣的银行管理、银行面临的欺诈以及宏观 经济 发生不利的突变等也可能引发银行问题。但seir制度仍有积极的一面。这一制度意味着监管机关须更频繁地对被监管对象实施检查,这样可能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这一制度也促使被监管的银行必须经常注意本身的资本充足率。此外,它还使监管机关的监管行为建立在公平、公开、有据可循的客观基础上。因此比较合理的立法应当既不是授予监管机关在采取监管行动时以完全的自由裁量权,也不是将监管行动完全建立在诸如seir的基础上,而应当是兼顾两者,既授予监管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要求其行使监管权力时参照诸如seir的标准。我国《银行业监管法》第三十七条确立的银监会早期介入制度,实际上就借鉴了前述的监管经验。如 中国 银监会2004年2月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就借鉴了前述美国的pca制度,该办法根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我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分成资本充足银行、资本不足银行和资本严重不足银行,对这三类银行授权银监会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其中对于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该办法授权银监会可对其采取接管措施。这与前述《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并不一致。因此笔者建议,首先应当对我国《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管法》所规定的银行监管机关采取接管行动时的“触发点”——即“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予以修改完善。例如可以将前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对于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可授权银监会对其采取接管行动的规定从“行政规章”的位阶上升为法律,成为《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管法》中规定的银行监管机关采取接管行动时的“触发点”,同时仍保留“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的规定作为接管行动的“触发点”,这样的规定可以使得银行监管机关在采取接管行动时既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这一裁量权也受到一定的客观标准的约束。其次,《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管法》对于接管后的接管措施规定不明。尤其是对于在接管期届满时,银行没有恢复经营能力时监管机关应当如何处理没有规定。一般而言,倘若出现这种情形,合理的选择应当是启动最终的破产清算程序,最终消灭银行法人资格。再次,《银行业监管法》中有关早期介入制度的规定也存在不足之处。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问题银行经过整改后,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提交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经验收,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的,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三日内解除对其采取的前款规定的有关措施。但该条没有规定整改的期限,也没有规定整改后如果仍然没有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应该如何处理该银行。按通常理解,银行整改后仍然没有符合审慎经营规则的,如果符合接管、撤销、破产条件的,应该按接管、撤销和破产处理;如果不符合接管、撤销、破产的条件,应该对其继续适用早期介入措施。

二、法律所规定的针对问题银行的监管措施存在不协调 首先是对于银行接管的原因,《商业银行法》与《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不尽相同,前者规定的原因是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而后者规定的原因是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在停业整顿方面,《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管法》某些规定彼此也存在着不协调。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第三项,只要银行未遵守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例等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这些规定可以视为审慎经营规则的具体体现),逾期未改正的,银监会就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而根据《银行业监管法》第四十五条第五项的规定,只有在银行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逾期未改正的情况下,银监会才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尽管何为“严重”很难界定,但《银行业监管法》毕竟以“严重与否”作为适用停业整顿的条件,因而,一旦实践中银行出现了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逾期未改正的,无论是否严重,银监会责令其停业整顿似乎都是有法律依据的。在银行被吊销经营许可证从而导致被撤销方面以及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方面,《银行业监管法》与《商业银行法》都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查封房产被处置过户时的几点问题 篇6

2015年3月,L市房管局收到该市中级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将该市聚贤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贤公司)的一幢房产(房产权证号5093、土地权证号2256)转移给天翔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翔公司)。该协助执行通知书及附带执行裁定书、拍卖成交确认书等资料显示:聚贤公司以该房地产向兴业银行L市支行申请抵押贷款,逾期本息900余万元未还。L市中级法院受理该银行机构起诉,依法判决后,裁定拍卖聚贤公司抵押房产以偿还相关债务。后经公开拍卖,天翔贸易有限公司以最高价860万元竞得,并以合约支付相关款项。

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L市房管局查验该房产在兴业银行抵押之后,聚贤公司还向W先生发放一笔民间借贷100万元,并依法办理了抵押登记,现仍在抵押登记状态。对此,该局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存在抵押登记的房子在未注销抵押登记前不能发生转移。而《房屋登记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依法登记的房屋抵押权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权利人应当申请抵押权注销登记:(一)主债权消灭;(二)抵押权已经实现;(三)抵押权人放弃抵押权;(四)法律、法规规定抵押权消灭的其他情形。W先生在其债权、抵押权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自然不会主动申请注销相关抵押登记。据此,L市房管局认为该房产暂时不能办理转移登记到天翔公司。

而该市中级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第三十一条“拍卖财产上原有的担保物权及其他优先受偿权,因拍卖而消灭,拍卖所得价款,应当优先清偿担保物权人及其他优先受偿权人的债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的规定,该房产已经拍卖,其上原有的担保物权也已消灭,无需再经当事人申请注销原有的抵押登记。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第三十条“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已经被执行拍卖、变卖或者抵债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的规定,该房地产已经拍卖,其上的查封、扣押、冻结随即消灭。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查封法院全部处分标的物后轮候查封的效力问题的批复》 (法函〔2007〕100号)中对这一规定进一步进行了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第三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已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拍卖、变卖或抵债的,原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人民法院无需先行解除该财产上的查封、扣押、冻结,可直接进行处分,有关单位应当协助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因此,该房地产转移到天翔公司是完全合法的。

前述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查封、扣押、冻结的房地产一经拍卖,无论其上的查封、扣押或冻结,还是原有的担保物权及其他优先受偿权,皆因拍卖而消灭,房地产登记机构应依协助办理相关转移登记手续。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谈污泥处置问题 篇7

污泥作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的副产物, 随着环保理念的重视及污水处理方式、处理程度的普及与深化, 污泥产量必然逐年增长。如何在循环理念的指导下处置污泥, 并作为新资料加以利用, 变废为宝, 已成为当前污水厂、环保部、相关绿色技术部门提高处理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课题。

1 污泥来源及危害

污泥是通过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在进行净化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物质, 属于危害类颇大的固体性废弃物。污泥内含很多污染物, 美国环保署 (USEPA) 曾对污泥污染物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证明有157种有害分析物存在于污泥之中[1]。污泥危害巨大, 就目前所了解, 污泥不易处置, 易造成细菌滋生、大气污染、污染水体、大气、且内含重金属则可能污染土地[2]。污水通过净化处理后的污泥包含以下几种:初沉池污泥、消化污泥、剩余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

2 污泥处置未能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污泥具有巨大危害, 但污泥中也含有一些营养元素, 如磷、氮等。那为何对污泥的处置却未能快速发展起来呢?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对污泥处置的产业并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体系及相关技术水平和操作模式。就我国国情而言, 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 就存在一种错误思想, 即“重水轻泥”, 导致污水问题虽然得到有效解决, 但污泥却没有找到一条彻底的解决技术, 只是通过相关技术把污水转移到了污泥, 治标未治本, 没有达到真正的污水根除。二是没有相关污泥处置的技术性指导及具有标准规划的产业市场化约束。虽然现今对污泥处置逐渐重视, 但相关处置技术还较发达国家落后, 在处置方式上也比较普遍化, 根治力度不强。同时, 污泥处置行业发展缓慢, 在处置上的经验落后, 没有一套标准化的处置流程体系。三是资金限制, 污泥处置属于环保行业, 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 污泥处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因污泥处置产业市场化并未有效建立, 为此资金来源短缺, 均需要政府财务部门及相关环保部门支持, 而这方面的政府性资金完全不足以撑起污泥处置所需要花费的资金。

3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污泥合理处置

循环经济理念要求物质和能量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 提高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 根本上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冲突。在看待废物处理的态度上, 贯彻“边污染边治理”或“末端治理”的方式, 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国家环保部门在2010年底发出《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要求达到10万吨规模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进行污泥处置, 并下达到2015年污泥无害处置率达到50%的指标。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及国家政策,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污泥处置的循环利用。

3.1 土地利用

污泥处置最原始方法就是土地利用, 但直接把污泥利用于土地危害颇大, 可损害农作物及人畜健康。为此可对污泥进行处理, 制作成肥料用于田地施肥、园林绿化、土壤改良, 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利用于土地改良中。污泥经过处理后, 所制取肥料主要作为有机肥复合肥的基质和园林绿化的营养土, 一般适用于农田、园林、林地、荒漠化土地等土壤类型。

3.2 制取肥料、水泥

污泥中含有很多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 其中的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污泥制肥可分为为污泥堆肥和污泥干燥。污泥肥料可以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如土壤板结、有益微生物减少、农作物减产、地力下降等。同时, 污泥还可以制作水泥, 而且污泥在制作成水泥过程中不会产生臭气, 目前此工艺已逐渐完善, 污泥制作成水泥进一步根治污泥污染, 达到回收利用。环保专家介绍[3], 较于污泥填埋、堆肥、焚烧, 把污泥制作水泥是无害化程度最高、资源利用最优化、积极性最优的固体性废弃物处置方式。

3.3 用于发电、制成燃料

污泥有一定量的有机成分, 脱水后可用于焚烧发电。污泥焚烧可烧死病原体、使有机物全部碳化, 最大程度减少了污泥提及。在焚烧过程中, 可通过焚烧废弃获得能量发电, 污泥焚烧后发电热值约为8MJ/KG~15MJ/KG。还可在脱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固硫剂可制成合成燃料, 供应工业及锅炉, 其环保型。燃烧性、热工性均良好。

3.4 制作建材

污泥中的无机质在处理后也可作为建材原料, 目前使用这种原料的利用方式主要为制纤维板、制砖、制水泥, 但应用最多的还是制砖。污泥制作建材可减少资源消耗, 让资源的到循环利用, 变废为宝。

4 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经济、环境是当前污泥处置需要考虑的3个方面。污泥经过减容、稳定和无害化处理后, 可以作为资源加以综合利用, 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努力找到能够解决污泥处置问题的根本方法, 实现污泥的安全处置, 解决污泥处置的难题。

摘要: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 污泥成分复杂。污泥除大量水分外, 还包含有机物质、重金属及一些磷、氮等营养元素。污泥的直接排放易导致环境衰败, 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本文通过讲述污泥来源及生产情况, 分析污泥危害及处置问题, 指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应立足于实际, 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 选择最佳处置与利用的方案。

关键词:污泥处置,现状,危害

参考文献

[1]席宇雷.从国外污泥处置看中国污泥处置之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3 (08) :114.

[2]池勇志, 迟季平, 马颜, 等.城镇污水污泥性质与处理处置概况[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 (12) :168-172.

处置问题 篇8

1.1 前端垃圾收运中的监测

针对垃圾运输途中抛洒滴漏、车辆噪声和垃圾中转站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项目有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苍蝇密度、噪声等。

为避免危险废物等混入生活垃圾, 给处置场所带来安全隐患, 还需加强生活垃圾的监测检查, 对进场垃圾组分及理化指标等进行监测, 确保生活垃圾符合垃圾处置入场条件, 同时通过分析生活垃圾理化特性, 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为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提供基础数据。

1.2 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监测

垃圾在处置过程中由于发酵等原因, 产生的污水叫垃圾渗滤液。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另两大污染就是甲烷气体和恶臭污染物。恶臭污染物会刺激人的嗅觉器官, 其主要评价指标为硫化氢、氨气和臭气浓度。而甲烷气体则是由于垃圾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而产生的, 甲烷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 对臭氧的破坏是二氧化碳的40倍, 产生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0倍以上, 且甲烷气体易燃易爆, 当其与空气混合比达到5%~15%时, 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但甲烷因为其热值高, 同时还是很好的能源, 可以加以利用进行发电, 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和资源循环再利用。

除对垃圾处置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质进行检测外, 还需要按相关标准要求, 对垃圾处置过程中的运行情况、作业规范等进行系统监测, 使监测数据指导生产运营, 真正发挥“环保局”、“科研院”、“报警器”的作用。

1.2.1 垃圾处置产生的污染物监测。

垃圾处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为了解渗滤液特性及污水处理效果, 对渗滤液原液和污水厂各工艺段水质进行监测, 监测项目主要有化学需氧量、色度、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总氮、大肠菌值、重金属等, 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恶臭污染物检测主要选择污水厂、库区、生产管理区等几个有代表性的点进行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的监测, 掌握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臭气浓度及变化规律, 为恶臭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垃圾处置所产生的甲烷气体经收集管收集至发电厂集中处理发电。通过对库区等地进行甲烷气体测试, 不仅了解甲烷气体浓度和排放情况, 同时还是有效的气体安全巡检。

1.2.2 运行情况监测。

垃圾处置中的环境监测数据不仅能了解垃圾处理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垃圾处理场环境, 也能为运营管理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在垃圾处置过程中, 要按生活垃圾处置标准要求对处理工艺参数、作业规范和运行指标进行测试, 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有关部门, 用监测数据来指导生产运营。

1.3 垃圾处置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监测

垃圾处置后的环境影响包括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噪声、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 要及时掌握垃圾处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为垃圾处置科学管理提供检测数据支撑。

1.3.1 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臭气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垃圾处置场所厂界上风向设置一个采样点, 下风向设置三个采样点, 对厂界环境空气进行硫化氢、氨气和臭气浓度等项目进行监测, 通过采样监测, 了解臭气的主要产生源, 及时掌握臭气的浓度变化规律。

1.3.2 地表水、地下水监测。

由于垃圾渗滤液对地面水、地下水水质都会产生影响, 需要对垃圾处置场所及其周边的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取样监测, 地下水测试项目有p 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砷、汞、六价铬、粪大肠菌群及重金属等23项, 地表水检测项目有氨氮、化学需氧量等19项。

1.3.3 其它影响监测。

对苍蝇密度、厂界及主要工作场所的噪声等其他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监测, 评价现有环境状况, 做好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分析, 为运营管理、制定治理措施及资源利用技术提供依据。

2 垃圾处置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体系制度不健全

如今的监测科技高速前进, 但是和高速发展的监测行业相比较, 垃圾处置的监测体系等制度相对滞后, 监测系统缺乏统一监督管理, 体系制度不健全, 功能不完善, 信息生产能力不强, 缺少相关的配套体系。

2.2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污染治理、环境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发展。当前, 监测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对新型环境问题探究不深, 污染减排科技贡献率急需提高, 监测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有待增强, 完善环保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任重而道远。

2.3 高层次技术人员缺乏

监测技术队伍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人才匮乏与人才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尤其缺乏科技创新等高层次技术人才。

2.4 监测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环境监测技术储备不足, 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不先进, 监测的应急预警能力较差, 监测工作深度、广度不能满足掌握环境质量、生态现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需要。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以创新管理模式为契机, 切实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垃圾处置领域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以计量认证工作为抓手, 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为环境管理提供硬实力的支撑。要做好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 统一监测分析方法、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 协调监测数据的发布与共享, 实现网络化、规范化、秩序化、监测自动化, 做到环境监测数据切实有效。

3.2 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根据环境监测基础数据准确分析污染源排污状况, 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把握潜在的环境风险因子。健全环境监测目标管理体制, 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目标考核, 为各项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扣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重点任务, 不断提高、支撑监测工作为民服务水平和环境管理决策水平。

3.3 加强人才作风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人才队伍作风建设,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一方面, 立足提高监测业务技术水平, 引进和培养一大批能够满足监测预警体系要求的高素质、懂业务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 规范用人进出机制。另一方面, 充分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大政治、理论学习力度,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战斗力的环境监测队伍, 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拓展监测领域、完善监测项目

坚持科技先行, 通过科技手段创新管理理念, 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加强科研力度, 进一步扩展垃圾处理环境监测领域, 完善现有垃圾处理监测手段, 开拓新的监测项目和特色服务, 创新监测思路, 为生产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3.5 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

重视监测应急处理的技术能力储备, 配备应急监测的各种现代化先进仪器和设备,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迅速定性、定量地反映污染状况。以“准确监测、深度分析、科学预测、及时反映、当好参谋”为基本思路, 做好监督, 发挥“环保局”作用, 监测预警, 发挥“报警器”作用;重视分析, 使监测数据成为运营决策的参谋, 技术改进的依据。

3.6 构建监测文化平台

通过LED显示屏定期向公众公布硫化氢、氨气等污染物和污水处理水质监测数据, 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适时公布, 构建良好的监测文化平台, 宣传和展示垃圾生态处置, 让公众监督、关注垃圾处置, 用监测数据见证垃圾处置效果, 真正实现垃圾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活垃圾处置监测体系的监测内容和存在问题, 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置监测体系提出了应对措施, 更好的发挥监测在垃圾处置中的作用,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处置,监测体系,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彦军, 慕素梅, 崔刚, 等.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 2011 (7) .[1]高彦军, 慕素梅, 崔刚, 等.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 2011 (7) .

处置问题 篇9

一、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 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 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 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 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一) 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 (二) 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 (三) 改变资产用途 (如, 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 ; (四) 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 (五) 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 (六) 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 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一)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 用于交际应酬; (三)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 用于股息分配; (五) 用于对外捐赠; (六) 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三、企业发生本规定第二条规定情形时, 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四、本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对2008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处置资产, 2008年1月1日以后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 按本规定执行。

处置问题 篇10

一、目前有关土地使用权到期的相关规定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 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 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 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 应当予以批准。经批准准予续期的, 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 土地使用权因土地灭失而终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期届满, 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 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 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 应当予以批准。经批准准予续期的, 应当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 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虽申请续期但依照前款规定未获批准的, 土地使用权由国家无偿收回。

二、目前有关条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1. 因多方面的原因, 很多开发商出售商铺时, 实际对应的土地使用年限只有30多年, 甚至20多年, 这意味着土地使用权的终止日期很快就要到了。原土地使用权人在购买商业用地 (或商铺) 时投入的金额巨大, 相当一部分人既想继续使用土地, 又不想缴交高额的土地出让金。目前,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同样因其合同的特殊性, 约定的履约保证金或在商业用地招拍挂时收取的保证金也只限于约束土地使用权竞得人按规定缴交整宗地的土地出让金。合同的违约责任追究的是如何确保土地出让金的收取、项目建设的正常开竣工, 确保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得到实现,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未明确土地使用权到期后, 如果原出让土地使用权人或通过转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 在出让时间到期如若不主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续期有关手续的违约责任。同时, 因40年后商业地价难以准确预见, 如果违约成本过低, 仍然会造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执行难的问题。

2. 土地使用权虽然到期, 因为房屋所有权的存在,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存在相当难度, 可操作性不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 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 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其中并未规定虽然土地使用权到期但还存在房屋产权的房子不能置换。因此, 房屋所有权的存在, 在房屋未完成征收之前, 处罚商业用地土地使用权人违约使用过期土地在法理上有缺陷。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 征收房屋必须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 否则不能征收房屋。所以, 即使土地使用权到期, 只要房屋所有权还存在, 不是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收回房屋所有权就无法实施, 也就导致无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 原因分析

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虽都属物权, 但却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属性质。其差异导致了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困难。

1. 房屋所有权年限和出让土地使用权年限两者确定所有、使用年限的依据不同

房屋所有权与房屋建筑时采用的材料及建筑结构直接相关, 并无一定的年限规定, 它只有安全使用寿命 (或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规定。在当代科技不断进步、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换代、维护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 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年限只会越来越长。出让土地使用权则不同, 它是由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条文明确规定, 有具体的年限规定, 其使用年限与土地的规划用途直接相关。两种权属同时存在时, 其年限存在不完全一致性。

2. 收回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

收回土地使用权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第58条的规定, 即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土地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另外, 还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权法》等规定。

收回房屋所有权依据的是《物权法》 (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 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即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 。

3. 收回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程序不同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 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 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房产变更登记, 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经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 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 房屋被依法征收的, 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即当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发生变更时, 应先办理房屋所有权的变更, 再办理土地使用权的变更。也就是当同时存在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时, 必须先收回房屋所有权, 才能收回土地使用权。而且,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 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在未征得房屋所有权人同意、未对房屋所有权进行评估并对所有权人合理补偿的情况下, 直接根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或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收回土地使用权, 显然在法理上存在冲突、矛盾。

4. 收回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补偿与收回房屋所有权的补偿及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性

《物权法》规定, 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前, 因公共利益需要提前收回该土地的, 应当对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给予补偿, 并退还相应的出让金。《土地管理法》规定, 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则规定, 房屋被征收时, 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 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即收回土地使用权的补偿主要是给予货币补偿, 收回房屋所有权则可给予货币补偿, 也可给予房屋补偿。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其一, 以房屋使用的寿命来确定商业用地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即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应与房屋使用寿命一致, 房屋所有权灭失时, 出让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其中:对土地使用年限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的宗地, 根据房屋使用寿命, 给予办理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根据原土地出让终止日期至房屋使用寿命确定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时间, 并补计土地出让金。对拟出让宗地, 根据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来确定土地使用年期并计算土地出让金, 进而招拍挂。房屋寿命终止土地使用权自行终止。

处置问题 篇11

关键词: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置;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 U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88-2

0 引言

铁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在我国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铁路建设速度十分的快,无论是在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并且信号设备在铁路运营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如果信号设备出现故障而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消除和解决,将会给整个铁路系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铁路系统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工作,最大化的缩短故障存在时间,将故障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 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号设备在维持铁路系统运行秩序,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铁路信号设备正常使用,减低信号设备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许多铁路单位都建立了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旨在快速消除设备故障,减少设备故障的影响。但是在现行的铁路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故障解决速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故障维修人员缺乏应急理念

目前,一些铁路设备维修人员在开展应急维修工作时,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彻底的维修”上面,而忽视了应急要求,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维修人员缺乏变通。例如,在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某一区间的电缆出现故障,为了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可以直接利用备用线路替换出现故障的电缆,让列车通过。然后当列车密度较少时或是利用天窗时间查找原线路存在的故障,彻底的消除故障。这样既保证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又彻底消除了设备故障。

1.2 故障原因排查难度较大

设备故障原因排查是故障维修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故障维修的成败。一般故障原因排查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原理、逻辑关系以及实际的工作经验,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点,这种故障排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使用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故障诱发的原因十分复杂,按照设备原理、工作逻辑关系等故障排查,耗时较长,无法快速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

1.3 故障应急器材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以下状况:故障器材已经确定,但是当前电务段或车间没有备用该类型的器材,无法及时替换,严重影响了设备维修效率,加剧了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设备管理不清、台账更新不及时、备用型号与实际现场使用的型号不一致,无法及时替换,进一步加剧了故障对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1.4 故障处理人员组织方面有待改进

设备发生故障以后,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组织维修人员开展抢修工作,把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设备故障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期的,如果故障发生在夜间或是节假日,在岗人员较少,无法快速组织人员对故障区间进行检修,尤其铁路信号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线路较长,严重降低了维修效率,对铁路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故障应急处置改进对策

2.1 编制故障应急处理指导书

为了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编制故障应急处理指导书,及时消除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铁路电务系统包含众多内容,其故障种类、故障类型也十分的多,在编制故障指导书时可依据设备类型,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类,详细介绍故障发生现象、应急措施以及消除方案,对故障处理步骤进说明。故障应急处理指导书的编制可为以后类似故障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有助于提高故障应急处理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系统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并且运行设备的增加,也会增加一些新的故障,为了保证故障应急指导书的实效性,需要定期补充和完善铁路现场新出现的故障。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维修业务交流会议,对新增加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引起维修职工的注意,切实提高维修人员故障应急处理能力。

故障应急指导书的编制,根本目的就是快速消除故障对铁路系统的影响,通过“先应用,后原理”的理念,快速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以及故障判断能力。如果电务设备发生故障,可直接按照指导书确定故障类型,做好故障应急处理,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2.2 提高故障维修人员的应急意识

铁路信号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已经给列车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必须树立应急意识,切勿纠结故障处理。通过备用或是闲置的設备替换出现故障的设备,保证列车正常运行以后,在利用天窗时间段,检修出现故障的设备,彻底消除设备故障,使设备恢复使用。在故障应急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全面协调应急人员,切实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2.3 加大对故障应急材料的管理

为了保证铁路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消除设备故障,铁路管理部门都会备用一些应急器材和零部件,以便更换损坏的器材。因此,铁路管理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到设备应急器材管理的重要性,也将其包含在设备检修计划中,有效保证应急器材的数量以及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对设备故障应急材料的管理力度,相关的铁路部门应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备用器材的管理过程中,并且采用电子台账的形式,对器材的数量、型号以及分布位置等进行详细的管理,以便在设备故障发生时,及时调运所需要的器材,有效缩短设备替换时所需要的时间。

2.4 构建故障应急处理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高铁与普铁的应急联动机制。为了能够及时解决铁路系统的故障,减少故障对铁路系统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全面的应急联动机制。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同时还要打破车间、工区的职责限制,以就近原则为维修依据,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进而提高故障的维修效率。其次,建立站区故障应急联动机制。掌握管内干部职工的家庭住址、业务特长等,遇到设备故障发生在节假日时,以故障地区为原点,搜索能在最短时一间内赶到故障地點的职工,解决故障处理中人员不足或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2.5 建立故障应急处理奖励机制

对疑难故障、群体协同作战故障、需多部门配合的故障、高铁设备故障等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存在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对故障处理过程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参与处理影响较大疑难故障的相关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将故障处理能力作为考察培养和储备干部的一项重要条件,提高干部职工主动参与故障处理的积极性。

2.6 建立故障数据模拟和演练制度

第一,模拟故障数据。对现场部分发生频次较高的故障,如25Hz轨道电路、ZPW-2OOOA无绝缘轨道电路、提速道岔、信号机等各种故障进行模拟,并采集故障后的电压、电流等数值,对故障数值进行分类统计后,以故障模拟数据的形式发给各车间、工区。遇到类似故障,工区可参考模拟数据判断故障点,快速处理故障。第二,组织故障演练。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对道岔、轨道电路等故障率较高的设备进行故障模拟演练,并对演练过程进行录像拍摄,记录职工故障处理全过程。职工可以通过观看故障处理录像的方式,对故障处理中好的做法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故障的应对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电务系统中信号设备故障出现的较为频繁,是电务设备维护工作的重点内容。信号设备在保证铁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信号设备出现故障并且没有及时解决,将会给铁路系统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因此做好信息设备的故障应急处置工作,对信号设备以及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转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龚原斌.浅谈铁路电务系统故障应急处置存在问题及对策[J].铁道通信信号,2012,48(1):46-47.

[2] 沈秀国.铁路信号控制系统故障导向安全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2333-2333.

[3] 郭亮.电务多媒体维修管理系统[J].中国铁路,2013 (9):35-37.

处置问题 篇12

随着我国各种工程建设的加速推进, 施工机械在我国施工企业中已经占有了很大的比例, 施工机械设备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机械质量、机械的技术含量和机械的性能, 但是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维修上的问题和难题。现代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的发展与施工机械发展、建设事业发展呈现出不协调和不同步的现象, 为此, 需要对施工机械的维修现状进行彻底的改革与提升。施工机械的寿命周期和施工机械的全使用寿命的各个阶段都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施工机械的维修, 不能仅仅考虑机械的保养维修期的维修。借鉴国外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可知, 在机械的养护阶段应该引入服务的概念, 这将改变我国现在的维修现状, 可以将施工机械维修由被动变为主动, 该措施在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延长机械的有效使用时间上有较好的效果。

2 机械工程维修的现状和问题

2.1 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现状

对于很多施工机械生产企业, 对机械设备的销售后的维修服务不够重视, 或者根本无法重视, 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上。这种现象与生产企业承诺的完善的售后服务不符, 使企业难以形成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对生产企业的信任度, 这对生产企业日后的产品销售很不利。

目前, 我国施工企业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施工机械的维修市场与其他行业的维修市场相比较, 其修复设备和工艺起步晚, 较落后,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支撑。 (2) 由于生产厂商和地方的维修单位的联系和沟通较少, 厂商的很多新技术不能很好地流通到维修单位, 这就导致维修企业对新产品不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修的难度。 (3) 维修质量普遍较低, 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亟待提高。 (4) 由于维修技术人员过多地追求自身利益, 维修部门的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 (5) 维修行业的地位下滑, 施工单位只是将重点放到项目的管理上, 注重订单和工期, 忽视了对施工机械的维修和对维修部门的扶持。 (6) 服务质量较差, 机械的维修周期长。 (7) 维修服务网点少, 分布不合理, 常常有鞭长莫及的现象。 (8) 维修行业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竞争激烈且不公平。 (9) 对维修单位缺乏维修水平的检查、评估和监管, 造成维修企业的维修质量参差不齐。 (10) 施工机械的维修行业具有地域性和跨行业性, 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标准, 急需规范的标准进行引导。

2.2 工程机械维修制度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全国的施工机械的维修现状的统计分析可知, 我国现阶段施工机械的主要维修方式和制度是预防性维修和强制性定期保养。虽然该制度对保持施工机械的完好性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该制度使用的磨损规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解决非磨损产生的故障。 (2) 当前的施工机械的实际技术现状与制定的作业内容和保修周期所依据的磨损规律有很大的差距, 很容易导致维修不足或者是维修过剩。 (3) 机械运转记录对运转台时的正确性的依赖程度较大。 (4) 配件的储备造成资金积压, 难以流通。 (5) 企业体制造成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 (6) 施工机械维修事业的发展严重受到停止不前的观点的阻碍。 (7) 计划的预期检修体制中不包含改善的维修观念和维修信息的反馈, 最终造成技术上的停滞。 (8) 忽视设备和机械的重点关键性部位的维修和管理。

2.3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发展现状

维修管理所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 是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系统性工作, 例如控制维修间隔、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施项目, 这些都包含了做程序、经济性分析控制和检查的落实等问题,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最终实施的结果都会受到影响。

目前, 实际上的管理现状对客观要求很难适应, 具体的表现如下: (1) 现行的维修管理模式不是生产经营性质的, 而只是生产性的。 (2) 维修管理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3) 施工机械的调配不当, 导致责任混乱和成本不实的问题日益凸显。 (4) 项目中轻管理、重使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5) 管理缺乏系统性。 (6) 难以筹措维修资金, 导致维修计划难以实现或者实现不及时。 (7) 相对落后的管理技术。 (8) 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人员技术素质不高。 (9) 安全管理缺乏。

2.4 工程机械技术保养的发展现状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机械的使用由于具有突击性和季节性, 在施工工地, 施工机械难以得到正常的维护和保养, 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 普遍存在“以修代养”的思想。 (2) 对施工机械难以实现按期、按质、按量、按需地进行保养。 (3) 负责保养工作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4) 保养费用不到位, 遭到变相的克扣。 (5) 没有较完善的保养设施。

2.5 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

受施工工程的实际需要的影响, 我国施工机械在设计和生产技术含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迫使施工机械的维修技术也要相应地提高。新的维修工具和先进的维修技术的应用, 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施工设备的维修工作, 保证了维修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但是, 在施工工地的现场, 先进技术和设备还难以得到应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检测设备不够完善。 (2) 很多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机械的检测还是主要依靠经验来进行判断, 诊断的正确性较低。 (3) 施工工地配备的施工机械技术人员较少。 (4) 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低下。 (5) 施工工地的条件有限且有较大的流动性。 (6) 施工工地的机械配件不全。 (7) 维修设备落后, 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维修效率不高。

3 施工机械维修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

3.1.1 相对完整的施工机械维修市场的基本结构

完整的维修市场的结构是由客体和主体两者组成的。维修市场的客体是指市场的交易活动对象, 它是市场交易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 是市场中各种经济利益的承担者, 而且体现了市场交换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3.1.2 建立区域性的服务网络

通过目前维修行业的发展可知, 当前的维修工作向着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趋势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求建立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网络。施工机械的生产企业可以和各个区域的服务单位进行合作, 制定设备的租赁模式, 即由生产企业提供设备, 服务网点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3.1.3 建立现代维修服务市场模式

施工机械生产企业应该变被动为主动, 建立各自以服务为基础的独立的售后服务网, 使维修服务更加全面和完善。

3.2 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是从设备的规划方案的确定到设备的生产, 该过程主要的工作包括决策规划、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和生产使用。

(1) 在设备的决策规划中, 无论是对设备的购买还是租赁, 都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 制定相应的方案, 依据市场调研对方案进行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 决定设备的使用方式。

(2) 施工机械的采购对于施工机械的前期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 施工机械的采购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责任心;其次, 在购买施工机械时, 需要对工程实际需要和该施工机械的市场现状进行调研, 对机械性能、质量、价格以及设备售后服务等做出正确的分析, 并进行论证, 编写相应的可行性采购报告, 并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得到上级的审批认证后方可进行采购方案的实施。

(3) 施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是一项难度大、涉面广的工作, 因此, 在安装调试时要有严密的组织, 严格地按照指定的程序进行。安装调试后, 机械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要与原选型和设计的要求相符合, 这对设备充分发挥投资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部分的工作。

3.3 优化设备的现场管理

设备的现场管理是指从设备投产到设备报废的全过程。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来讲, 该阶段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该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

(1) 针对维修制度上的决策:国家和行业应该制定多样化和弹性化的制度和规定, 使施工企业在选择维修制度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2) 针对维修模式的对策:根据维修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避免产生维修过剩或者维修不足现象。

(3) 针对维修方式的对策:建立以状态诊断和状态监测为根据的多种复合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

(4) 针对维修管理的对策:引进维修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 在采购阶段选择容易维修的设备, 制定相对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现代的管理技术, 确保维修的效果和维修的质量。

3.4 注重各类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

现代施工机械的维修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只有不断培养具有责任心、主动性和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和现代的维修思想的专业技术人才, 才能够真正地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 为了改变刚毕业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 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采取企业与院校联合的培养模式, 让学生走进企业, 近距离接触机械, 了解机械。其次, 在国家和行业计划中加入人才的培训部分, 采用人才的有目的性的分级培训方式。再次, 在进行新设备的采购时, 充分利用施工机械生产企业或者销售单位提供的维修培训, 为企业培养高技术高质量的保养维修人员。最后, 高等院校应该与设备的生产企业、施工企业和维修企业建立相互交流的网站, 实现维修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途径, 掌握到更多的维修技能。

3.5 RCM模式在工程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RCM是指以可靠性为核心的视情维修。RCM模式指在视情维修的基础上, 容纳RCMA的优势, 是充分考虑到维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与先进设备诊断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维修模式, 它是近年来在世界上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推广的一种先进维护模式。RCM模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设备部件在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及将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与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相结合, 实现设备维修成本的降低、机械设备可用率的提高、大修周期的延长和维修停滞台数的减少, 进而提高设备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先于维修工作的, 维护保养得好, 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大笔维修开销, 施工机械管理及操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施工机械维修现状的前提下, 总结了目前在施工机械使用中存在的维修问题, 并结合国内外对施工机械维修的研究现状, 对维修对策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有效的维修方案及实施方案。这对以后工程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王彪.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维修中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机械, 2003.

[2]戴旭东.机械设备针对性维修策略研究[J].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1.

[3]陈又玲.设备维修市场的建立与运作[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2.

[4]苑家良.施工机械维修手册[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2.

上一篇:归一分析法下一篇:老年便秘中医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