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处置

2024-08-20

新闻处置(精选3篇)

新闻处置 篇1

微博之于中国的巨大意义, 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即时信息的分享平台,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打破中国政府对于信息和话语权的垄断,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微博迅速成为即时信息中心和舆论风口浪尖。

(一) 抢先直播突发事件, 报道时效性增强

微博信息发布门槛低、传播终端移动化, 使得微博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网友不需长篇大论, 只需短短几句生活用语或者一张图片, 即可发出一条微博。同时, 微博由电脑终端发展到手机终端, 这就意味着它的使用群体可以延展到亿万手机网民, 手机的便携性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发布微博信息。这一切, 都使微博直播突发事件成为可能。突发事件不确定性极大, 所以很多情况下专业记者很难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报道, 然而微博能够让事件亲历者或是目击者担当起现场记者的工作, 在短时间内将信息公布出去。普通公民由信息的末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 公民记者成为了微博信息的主角。新浪副总裁孟波曾表示, 微博“已经成为目前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1】

(二) 裂变式传播, 使信息封锁成为历史

微博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往的线性传播 (one to one) , 也不同于web1.0单向网络传播 (one to N) , 它呈现出一种裂变式传播 (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使得微博中的信息以爆炸式速度传递、扩散, 可以说, 历史上任何一种媒介手段在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上, 都难望其项背。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能够生产信息, 于是, 海量信息可以不间断地汇聚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中, 即使其中一个节点断掉, 该节点上的信息也会通过其他节点得以继续传播。

微博的即时性和高效传播使政府控制信息的难度大增, 这样人们便有机会得到有可能被政府控制的信息。网络和手机让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迅速及时、丰富多样的内容, 有效冲破了信息员稀缺的瓶颈, 因此即便是传统媒体集体“失声”, 人们也会通过网络途径获取资讯。如此一来, 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面对强势网络备感压力, 政府在控制新闻方面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 个性化信息, 多角度报道

突发事件亲历者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以简单的文字、图片或视频再现事件现场, 或是记录突发事件中所见所感。网友亲切的话语不同于专业记者职业化的报道, 他们以个性化的语言来关注、记录和监督突发事件的发展, 从各自的角度去呈现事件, 以各自观点发表评论, 使事件本身更加丰满、详细, 更让我们接近真相。尽管这些微博可能具有非理性色彩, 但是这里蕴含着的恰恰是传统媒体中最为缺乏的———底层民众的声音。

在2009年元宵节央视楼失火事件中, 最早关于失火的信息便是来自一位名为“加盐的手磨咖啡”网友, 他用手机记录下了火灾的实况图片并发布在个人微博主页中。失火信息以极短的时间内在新浪微博中传播, 立刻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一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火势真的是非常凶猛, 火线已经向下蔓延了大概五六层楼, 而且东南方向更大的火光出现了, 只几秒的时间就扩大了好几倍。天空中浓烟滚滚, 很多人纷纷向朝阳路上赶去。”配合着文字, 该网友上传了当时的照片。此微博被众多博友瞬间转发, 并在转发的过程中发表自己观点, 或是感叹“水火无情”, 或是觉得“损失惨重”。

(四) 微博成为汇聚民意的舆论中心

微博交互性的传播方式, 彻底改变了信息自上而下的流动方式, 传统媒体垄断话语权的格局被打破, 草根阶层话语权崛起, 在微博中形成民意的汇聚。由此, 我国的媒介话语权形态由原来的国家宣传集中逐步转变为开放的、多元的官方与民间二元制衡结构。微博尽管没有实现话语权真正的平等, 但可贵之处在于微博具有“平等的可能性”。它给予普通民众发言的机会, 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话题讨论平台, 带动起公民理性思考能力和参政议政的意识, 最终能够凝结一股巨大的舆论力量, 这是一股足以对权力阶层产生制衡的力量。

2011年甬温线“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 微博汇聚民意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彰显。事故发生13分钟后, D301乘客“羊圈圈羊”发出了最早的一条求救微博, 10分钟后, 这条微博被转发超过3万次;一位网友的微博“中国啊, 请你慢些走”, 一天之内被转发近25万次, 并登上《纽约时报》头条。事故处理过程中, 铁道部掩埋车体, 搜救不力,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不负责任的言论, 引发了无数微博网友铺天盖地般的质疑和声讨, 微博俨然成为了当时民意聚集地和舆论平台。微博上蔓延着人们对事故原因的深入追问, 传递着博友对事件的关注和对死者的悲痛。几十万微博网友强烈的质疑和声讨, 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舆论, 推动着事故的调查和善后处理问题。

在现如今转型期的中国, 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愈发激烈,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因此, 信息公开、报道透明, 对传媒界来说意义重大。在突发公共事件中, 媒体背负着双重任务:既要把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告知政府, 又要把政府对事件的处理决策传达给公众, 这样才能够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种官民之间的和解和共识。更重要的是, 只有主动公开信息, 发布客观新闻报道, 才能从根本上破除谣言和误解, 从而维护社会和人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新浪博文《孟波: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4304f0100h1yd.html

新闻处置 篇2

XXXX公司企业标准

Q/XXX-XXXX-XXXX-028-2012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2012-06-30发布 2012-07-01实施

XXX公司发布

前 言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本企业突发事件管理领导小组提出。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部门:安全生产部。本应急处置方案的起草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审定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的批准人:XXX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部归口并负责解释。本应急处置方案2010年首次发布。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舆论损害,畅通企业与社会以及公众沟通渠道,引导舆论导向,化解企业风险,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

《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电力企业专项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XXX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 《XXX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处置方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或对集团公司系统发生负面报道事件的新闻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公司系统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工作和负面报道新闻应急处置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要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新闻处置相关准备,控制报道、引导舆论。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各企业分级负责的新闻处置应急管理体制。

积极应对,快速反应。主动控制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及时处理各有关单位的询问。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对突发事件和相关负面报道的报告及新闻处置要符合实际情况,真实、准确,做到全面、客观,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事故风险的来源、特性

企业内部可能存在劳资纠纷、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事件,也发生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

3.2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上述事件等因素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各级新闻舆论热点,可能会对企业生产稳定和人心安定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集团公司系统的负面影响,使集团公司形象受损。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上级应急处置方案等,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四级:

特别重大突发性事件:参与人数在500人及以上的; 重大突发性事件:参与人数在100人及以上、500人以下的; 较大突发性事件:参与人数在15人及以上、100人以下的;

一般突发性事件:参与人数在5人及以上、15人以下的。根据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上级应急处置方案等,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四级:

4.1特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1.1发生自然灾害类特大突发事件; 4.1.2发生事故灾难类特大突发事件; 4.1.3发生公共卫生类特大突发事件; 4.1.4发生社会安全类特大突发事件;

4.1.5发生中央级新闻媒体对集团公司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事件。4.2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2.1发生自然灾害类重大突发事件; 4.2.2发生事故灾难类重大突发事件; 4.2.3发生公共卫生类重大突发事件; 4.2.4发生社会安全类重大突发事件;

4.2.5发生省级新闻媒体对集团公司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事件。4.3较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3.1发生自然灾害类较大突发事件; 4.3.2发生事故灾难类较大突发事件; 4.3.3发生公共卫生类较大突发事件; 4.3.4发生社会安全类较大突发事件;

4.3.5发生当地新闻媒体对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造成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事件。

4.4一般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4.4.1发生自然灾害类一般突发事件; 4.4.2发生事故灾难类一般突发事件; 4.4.3发生公共卫生类一般突发事件; 4.4.4发生社会安全类一般突发事件;

4.4.5发生当地新闻媒体对基层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事件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成员:

5.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5.2.1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规定和集团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工作要求,建立本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工作指挥体系;

(2)制定本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并检查应急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3)及时向集团公司领导小组报告发生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管理和所属企业的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处置的实时进展情况;

(4)督导、协调所管理和所属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处置工作;

(5)及时向当地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并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争取支持;(6)其他需要企业处置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履行的职责。5.2.2企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公司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的具体处置及所管理单位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处置的指导、协调和督促;

(2)发生突发事件或发现负面报道后,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和集团公司,并提出工作建议;(3)根据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示,沟通新闻媒体,及时对外发布准确信息,正确引导和影响舆论。组织本单位相关部门准备相关材料,统一对外口径。适时组织记者进行采访报道。预防与预警

6.1风险监测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公司各级责任主体通过舆情分析了解所管理范围内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信息,并将信息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应对媒体报道公司系统的舆情进行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处置。

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6.2.1预警发布

应急办公室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6.2.2 预警行动

(1)对新闻媒体报道公司系统的舆情进行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要求相关部门处置。(2)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既要争取发布时效,又要确保信息准确。情况较为复杂的突发事件,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和恐慌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

(3)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讲究策略,认真策划,循序渐进,确保事件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有助于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更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维护企业生产稳定和人心安定。

6.3预警结束

相关部门落实预警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后,应将有关处置情况反馈给应急办公室,由应急办公室宣布预警结束。应急通讯

7.1 XXX场管理人员:

变电站控制室 XX中心医院急诊: XX县医院:

7.2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发生后,所涉及部门应立即向本单位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应立即将突发新闻媒体事件情况汇总,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对突发新闻媒体事件进行处置。

7.3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信息报告内容:(1)新闻媒体报道的基本情况;

(2)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包括事发后已做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3)造成的影响;(4)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7.4应急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对突发事件情况向政府新闻主管部门、上级单位进行报告。

7.5应急处置过程中,应急办公室至少每3小时将新闻应急工作处置情况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一次。应急响应

8.1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结合所发新闻影响的严重程度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8.1.1发生特大和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为一级应急响应。其响应责任主体为集团公司,并通报政府有关部门。

8.1.2发生较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为二级应急响应。其响应责任主体为所在区域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并通报政府有关部门。

8.1.3发生一般突发新闻媒体事件,为三级应急响应。其响应责任主体为基层企业。

8.2响应程序

8.2.1发生以下突发性事件时,应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特别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2)重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

8.2.2发生较大突发新闻媒体事件时,应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8.2.3发生一般突发新闻媒体事件时,应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8.2.4突发性事件发生后,集团公司突发性事件处置办公室要根据突发性事件的不同类型,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按部门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及时处置和控制局面,全力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涉及到分支机构、子公司或直属企业的,也要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开展相应的工作。8.2.5分支机构、子公司,直属企业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做好本企业或所管理和所属企业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控制事态,确保稳定,同时,要及时将情况上报集团公司,并立即实施日报告制度。集团公司突发性事件处置办公室将根据报告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按照工作职责开展相应的工作。

8.2.6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期间以及突发性事件隐患存在期间,实行突发性事件处置临时值班制度。接到突发性事件报告的值班人员应将情况详细记录后,并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报告情况立即进行核实确认,进入应急工作状态,采取必要措施并逐级上报。

发生一般和较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并实行24小时值班,实时报送事件处置进展情况。

8.3应急处置

8.3.1一级应急响应处置

(1)一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事件处置部门立即向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领导小组意见报告政府有关部门,避免新闻报道引发的消极影响。

(2)对于适宜对外发布的信息,应急办公室应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由事件处置部门提供背景资料,拟定新闻通稿,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突发事件有关信息,做好新闻报道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3)对于影响重大的负面报道,应急办公室应根据领导小组意见,与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汇报,并立即与相关媒体交涉,消除不实报道的消极影响。

(4)突发事件所涉及的集团公司单位,应第一时间向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事件详细情况,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5)应急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道,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必要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组织记者采访。

8.3.2 二级应急响应处置

(1)二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事件处置部门或单位立即向事发所在区域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应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领导小组意见及时报告集团公司。事发区域分支机构、子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根据职责规定通报政府有关部门,避免新闻报道引发的消极影响。

(2)对于适宜对外发布的信息,应急办公室应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由事件处置部门提供背景资料,拟定新闻通稿,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突发事件有关信息,做好新闻报道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3)对于影响大的负面报道,应急办公室应根据领导小组意见,与当地政府宣传、新闻等相关部门汇报,并立即与相关媒体交涉,消除不实报道的消极影响。

(4)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基层企业,应第一时间向分支机构、子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事件详细情况,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5)应急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道,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

必要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组织记者采访。

8.3.3 三级应急响应处置

(1)三级应急响应事件发生后,事件处置部门或单位立即向企业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应进入紧急应对状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领导小组意见及时报告分支机构、子公司。

(2)应急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避免新闻报道引发的消极影响。

(3)对于负面报道,应急办公室应根据领导小组意见,与当地政府宣传、新闻等相关部门汇报,并立即与相关媒体交涉,消除不实报道的消极影响。

8.4响应结束

8.4.1应急结束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3)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8.4.2 达到应急结束条件的,应急办公室确认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报请应急领导小组,由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并按职责分工,逐级传达每一个层面。后期处置

危机平息后,收集和整理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递交此次危机事件传播的效果分析评估报告,其他新闻应急处理相关新闻宣传材料须整理归档,以总结经验教训,为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借鉴。应急保障

10.1应急队伍

以企业思政人员为依托,形成专门处置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的专业应急队伍,加以培训,确保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参与处置工作。

10.2应急物资与装备

本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所需的主要物资和装备有照相机、摄影机、扩音器等。这些物资和装备所在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测,以备其完好可靠。

应急处置所需主要物资、装备的储备清单见本应急处置方案13.3 10.3通讯与信息

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依托现有的通信手段,明确与应

急相关的政府部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处置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参与部门的通讯方式,确保处置行动能够快速、有序展开。

与应急救援有关的上级单位、当地公安部门、政府办公室等机构联系方式,见附件13.1。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卫星电话保持外界联系,必须安排专人与外界沟通联系。

10.4经费

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保障本应急处置方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财务部负责此经费的统一管理,保障专款专用,在应急状态下确保及时到位。

10.5其他

各部门接到应急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事发现场进行处理。培训和演练

11.1应急处置方案演练:应急处置方案应每三年开展一次演练。

11.2培训: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各基层企业要有计划地开展新闻应急工作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应对能力。附则

12.1术语和定义

(无)

12.2应急处置方案备案

本应急处置方案经应急指挥部审批后上报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12.3应急处置方案修订

本应急处置方案应适时进行修订,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年。

12.4制定与解释

本应急处置方案由内蒙古XXXXXX开发有限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负责制定和解释。

12.5应急处置方案实施

新闻处置 篇3

一、应急事故处置过程中新闻媒体管理上的问题

(一) 对新闻媒体疏于管理

许多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在制定时, 没有充分考虑到对新闻媒体的管理, 从而缺乏管理新闻媒体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有的预案虽然把新闻媒体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人了预案, 但是在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中, 面对错综复杂的场面, 指挥人员忽视了对新闻媒体的管理, 或者是管理不力, 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如:新闻采访人员、车辆以及新闻器材涌人事故现场, 干扰正常的处置工作;没有处理好和新闻媒体的关系, 导致不利报道或歪曲报道的产生;没有进行统一管理, 导致新闻的不一致性。

(二) 对新闻媒体管得过死

有的事故现场处置指挥人员认识到了对新闻媒体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防止新闻采访干扰现场处置工作、破坏现场证据而采取极端的做法, 对新闻媒体进行过于严格的管理, 甚至拒绝新闻采访。有的指挥人员出于各种原因, 对新闻媒体隐瞒事故真相, 也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如:拒绝新闻采访, 导致冲突产生, 影响现场处置工作;隐瞒事故真相, 导致谣言产生。

二、要想解决新闻管理中的问题, 应做好几个重要方面的管理

(一) 掌握好对新闻媒体管理的控制度

对新闻媒体的管理要掌握好一个度, 不能对其放任不管, 也不能管得过死, 既要发挥新闻媒体积极的方面, 又要控制其消极方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指挥人员在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 把新闻媒体的管理摆在重要位置, 安排好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新闻媒体管理, 并随时掌握新闻媒体的活动情况。

(二) 控制好事故处置现场的出人口

加强新闻媒体的管理, 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控制好事故现场的出人口。事故现场的出人口既是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的通道, 又是管理新闻媒体的第一道防线。一般灾害事故发生后, 公安机关很快就会在现场周围划出警戒线并留有出入口, 其作用就是控制现场出人人员。同时, 在出人口外围, 应由交通警察维护好交通秩序, 对新闻媒体的车辆进行引导, 保障出人口的畅通。

(三) 保证可能存在于犯罪现场的证据不受破坏

事故原因没有调查出来以前, 对现场上的证据一定要妥善保存。尤其是在应急处置过程中, 救人如救火, 各种人员众多, 现场秩序混乱, 应有专人负责保护现场一切证据。对于新闻媒体, 其注意力在于抢拍各种场景、获取各种新闻素材, 但缺乏保护现场证据的意识和精力。所以管理新闻媒体的人员一定要负责到位。

三、分阶段做好管理工作

事故整个处置过程从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 即处置初期阶段、处置中期阶段和处置后期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 新闻采访的侧重点不同, 因而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内容也不一样。

(一) 处置初期阶段对新闻媒体的管理。

在处置工作的初期阶段, 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进一步得到信息等等。对于管理者, 其主要工作是做好新闻媒体的接待工作, 向新闻媒体介绍事故的基本情况, 安排事故的目击者和事故处置的参与者接受采访。

(二) 处置中期阶段对新闻媒体的管理。

在中期阶段, 新闻媒体不再满足于一些基本情况, 而是想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 包括现场物品损失情况、事故原因和现场有关人员的看法等。这一阶段对于管理者, 主要工作是对现场新闻采访活动进行监视, 合理安排采访人员的活动, 对一些重点关注的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保护和进行特别许可, 对进人现场的采访人员也可以通过签发特别许可证的方法进行控制, 必要时应举行新闻发布会。

(三) 处置后期阶段对新闻媒体的管理

后期阶段, 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可能会转移到医疗机构和部门, 采访事故的幸存者或受害者的亲属。管理者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选择被采访的对象, 要尽量选择那些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较好的人作为采访对象, 他们的精神状态也会减少关注事故的公众的心理压力, 因为有些受害者或其亲属会由于心理震动和惊吓而对采访有较大的思想压力。

总而言之, 要不断地从实践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 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 尽快建立健全以宪法为基础, 法律为主干, 部门规章相互配套和协调统一的法律规范, 保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中对新闻媒体的管理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宋志耀:《怎样写“信息新闻”》, 《新闻知识》, 1986年第5期。

上一篇: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下一篇:多路信号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