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置

2024-10-22

垃圾处置(共10篇)

垃圾处置 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其中建筑垃圾大约占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 经对各种类型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测算,每施工10000平方米建筑,将会产生500~600吨的建筑垃圾,按照我国每年建筑规模20亿平方米计算, 我国每年仅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超过1亿吨,再加上建筑装修、房屋拆迁、建材工业等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总数量将达数亿吨。这些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置即被丢弃, 对土地、环境、地下水、空气等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如何处置和利用建筑垃圾, 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1 建筑垃圾处置

建筑垃圾处置是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规划,确定专门的区域进行处理,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资源、健康的影响。建筑垃圾处置主要分堆放和填埋两种方式。

1.1 建筑垃圾堆放

建筑垃圾堆放主要是选择山谷、洼地、闲置场地进行集中堆放,择机进行合理化利用或专门处理的一种方式。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应相对集中设置,应选址在交通方便、距离建筑垃圾产生源较近,近期不会规划使用、库容量满足堆放要求的地区,禁止设置在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活动的坍塌地带、风景游览区和文物古迹区。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应具备简易的防渗、防洪、道路等条件,有条件的场所可预留资源化利用设施用地。

1.2 建筑垃圾填埋处置

建筑垃圾填埋是建设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将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一种方式。建筑垃圾填埋场应集中设置,合理布局,应选择在自然低洼地势的山谷(坳)、采石场废坑、废弃矿山等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贫乏的地区,填埋库容应保证服务区域内较长时期内的建筑垃圾填埋量。建筑垃圾填埋场应配备计量、防渗、防洪、排水、道路等设施和推铺、碾压、洒水、降尘等设备,根据需要,可设置资源化利用设施。

2 建筑垃圾清运

建筑垃圾清运首先要对生活垃圾、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和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等特种垃圾进行分离、分流,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的建筑垃圾,难以分离的,应确定区域范围,在卫生防疫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送卫生填埋场分区处置。清理建筑垃圾时,宜将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钢筋等分类装运,运到处理场所后分类堆放。对于混合装运的建筑垃圾,卸到处理场所后,可由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分类分拣。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块等无法直接搬运清理的,可采用工程破碎机械进行破碎。对于难于破碎作业的场所也可采取局部爆破措施。应尽量采用具有密闭或遮盖的大型渣土运输车辆,按指定的时间、地点和路线清运。

3 建筑垃圾利用

建筑垃圾利用主要是根据建筑垃圾的具体成分、特性,对其中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或发挥其他用途的部分进行合理利用。建筑垃圾利用包括回填利用和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建筑业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建筑原料的循环生产模式。

3.1 建筑垃圾回填利用

建筑垃圾回填利用主要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地填充等。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的建筑垃圾应根据使用要求破碎后回填利用,用于洼地填充的建筑垃圾可不经破碎直接回填利用。回填建筑垃圾应以渣土、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不得含有其它垃圾。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不得回填建筑垃圾。

3.2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钢筋、废金属构件等进行回收并分类利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应在附设于建筑垃圾填埋场或建筑垃圾堆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内进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利用、经济合理、性能可靠,应根据建筑垃圾的基本材性、价值特征、可利用的种类和数量,合理确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和途径,便于分类利用。

3.3 建筑垃圾分类利用的主要方式

建筑垃圾分类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用于新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废玻璃、废塑料、废陶瓷等建筑垃圾视情况区别利用等。

4 建筑垃圾综合控制措施

4.1 建立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

政府应本着为人民健康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建立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监管机构,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采取严格的监管控制措施,对建筑垃圾的处置、利用进行有效管理。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应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逐步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4.2 成立专业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公司。

政府应根据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开设条件,鼓励单位、个人成立专业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公司。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公司应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收取建筑垃圾产生单位合理的建筑垃圾处置费用,对建筑垃圾进行专业的处置与利用。

4.3 加强建筑垃圾处置和利用研究。

建筑垃圾处置和利用的相关技术在我国还不成熟,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和利用的相关研究,研究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分选技术、建筑垃圾分选设备、降低建筑垃圾排放技术、建筑垃圾回填技术、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筑材料技术、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的规范标准等。

4.4 作好建筑垃圾处置前期准备工作。

建筑垃圾产生单位在处置建筑垃圾之前,首先要对拆除建筑的原始资料登记造册,建立文字、图像和样品档案,以备以后分析、评估和研究使用,并与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公司签定规范的合同,对处置方法、方式等进行明确约定。

4.5 制定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公司根据与建筑垃圾产生单签定的合同,制定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置利用方案,对建筑垃圾清运、处置以及分类回收利用进行合理计划,将回填点、堆场、填埋场的位置、面积、容积、原使用单位等登记在册,以保证建筑垃圾来源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4.6 建筑垃圾处置的后期管理。

应在建筑垃圾处理场周围设立隔离措施,派专人负责看护,并在出入口设置警告标示,严禁拾荒人员和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应建立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环境监测制度。应维护处理场区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必要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应加强处理场附近边坡的安全稳定监测,必要时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5 结语

为确保建筑垃圾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及时清运、妥善处置建筑垃圾,在清理建筑垃圾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避免疾病传播和有毒有害物质扩散,促进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使我国的建筑垃圾的处置、利用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参考文献

[1]毛志兵, 于震平.建筑垃圾管理亟待重视.建设科技, 2007 (5) :76-77.

垃圾处置 篇2

该市积极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主要用于宕口回填覆绿、低洼地区回填平整以及绿化景观改造。截至目前,建筑垃圾产生与综合利用基本趋于平衡。

一是对低洼地和塌陷区进行集中回填。近年来,城市大规模建设,每年产生200余万立方建筑垃圾,集中调配到低洼地和塌陷区,用作基础回填使用,即消纳了不断产生的建筑垃圾又对荒地进行再利用,在鼓楼工业园、鼓楼生态园等项目中发挥了作用。

二是对城市周边山体宕口进行回填覆绿造林。集中调配适合用于山体恢复的槽土,对九里山采石宕口进行山体覆绿工程;经过努力,九里山宕口的山体恢复和绿化造林全部完成,已与现在的九里山脉融为一体。

三是集中调配绿化用土。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将适合绿化造景用的土方进行集中调剂,按照绿化工程的进展和需求统一调配。截至目前,九里湖、云龙湖、金龙湖公园已经建成,珠山风景区绿化用土调剂完毕,三环南路绿化工程已经收尾。

四是满足城市道路的基础铺垫。按照道路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将体块较小的建筑垃圾集中用于道路基础的铺垫,即保障了

道路建设的工程进度,又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乱倾倒现象。

垃圾处置 篇3

现在南充主城区每天会产生多少吨餐厨垃圾?处置这些餐厨垃圾的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加强对餐厨垃圾的管理,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邀请了其他两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南充市餐厨垃圾处置现状进行的研究。

一、南充市餐厨垃圾的现状

1.主城区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有100多吨。

通过餐厅问卷调查表获得的数据统计,一个餐厅平均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为38kg。主城区2000多家餐饮企业所产生的餐厨垃圾总量为100多吨。

2.政府部门重视对餐厨垃圾的管理。

为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和整治“地沟油”,南充市2012年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餐厨垃圾监督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南充市城市管理局具体负责餐厨垃圾日常管理工作。

2010年8月南充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通知》,成为我市餐厨垃圾管理的主要政策依据。《南充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将会有完善的餐厨垃圾管理制度。

3.整治“地沟油”工作的成效显著。

各部门在保障人民食品安全整治地沟油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餐厨垃圾的管理,政府部门把重点放在决不允许废弃油脂再上餐桌。禁止非法收集废弃油脂,取缔了非法加工地沟油作坊,确保了市民食用油的安全。

4.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社会基础好。

93%受访市民和餐饮从业者能清楚的认识到餐厨垃圾处置不合理,它会有很多危害。有40%以上的受访者都认为餐厨垃圾经过一定的技术可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有63%的餐饮企业完全支持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积极配合配合这项工作。

二、南充市餐厨垃圾处置还存在一些不足

1.社会公众对餐厨垃圾处置现状满意度低。

从问卷调查看,受访市民有近70%对南充市餐厨垃圾处置的现状是不满意的, 甚至60%的受访市民认为废弃油脂还用于非法提炼地沟油。课题组成员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除了市民对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的实际情况不完全了解以外,还有很多人环保意识不强、非法收运的利益关系和政府监督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餐饮企业仍然存在违规处置餐厨垃圾的现象。

2.餐饮企业严格执行餐厨垃圾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 32%的受访者表示政府部门如果监管严格,他们就会按规定执行,有5%的受访者明确表态不支持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餐饮企业,没有严格执行《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实地观察的结果也证实这种情况。有些企业餐厨垃圾没有分类放置,潲水桶里既有剩饭剩菜、又有加工下脚料等;或者未安装油水隔离池或油水分离器;或者有餐厨垃圾管理台帐薄,却没有登记任何内容,个别企业甚至空白的账本都没有。

3.餐厨垃圾处置还处于落后状态。

首先是收运设施落后。收运餐厨垃圾的一般是养殖户,运输工具主要是火三轮车或人力三轮车,装餐厨垃圾的是没盖的布满油污的塑料桶。这既不整洁,又容易滴漏撒落,影响市容环境。

其次是处置方式落后。课题组成员从一些文献资料了解到,很多城市充分认识都餐厨垃圾的危害性和资源性,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变害为宝,变废为宝。而南充市对餐厨垃圾的处置仍然是作为饲料喂猪、当作一般垃圾填满、废弃油脂做肥皂等落后的不规范的方式。

三、南充市餐厨垃圾处置对策的建议

1.要尽快颁布《南充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加强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推进南充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急需要一部规范完整的制度作保障。《南充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工作已经有接近一年时间了,市委和政府要尽快出台正式的文件。以此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处置单位的具体要求,建立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良好的工作机制,为我市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餐厨垃圾提供重要的法制保障。

2.早日建成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中心。

建立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是餐厨垃圾实行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处置,改变餐厨垃圾处置落后状态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和公开招标等办法,确定一家企业建立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政府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在企业用地、税收、经费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创新运用或自主研发科技含量高、环保效益好、产品质量高的处置工艺和技术。

3.建立“四位一體”的管理机制。

政府机构、有资质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机构、餐饮企业、公众四者之间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政府机构为主导,行使监管职能;收运处理机构和餐饮企业为主体,加强自律,依法办事;社会公众利用舆论加强监督,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使不同部分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步调一致,密切合作,形成管理合力。

4.加强宣传,形成共识。

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探讨 篇4

1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优势

1.1 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投资成本最低

水泥窑有稳定高温环境, 因此不必另外建设高温炉;用地方面也只需稍加扩展即可, 对垃圾稍加预处理即可送入水泥窑焚烧, 投资成本最低。

具体来说, 我们以单位:万元/吨.天来比较各种处理手段的投资成本。如表1所示:如投资每天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产能, 卫生填埋需要8000~10000万元;堆肥需要12000~18000万元;焚烧分国内和国外, 但都很昂贵;水泥窑只需要6300~8400万元, 其中60%左右为设备投资, 25%-30%为基建。

1.2 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最低

由于水泥窑的稳定高温环境, 在处理垃圾方面, 无需太多人工, 也无需额外添加燃料。目前我国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生产线只有铜陵海螺一条, 于今年3月份投入生产, 日处理量达到200多吨, 从人员配备和耗电情况来看, 吨垃圾处理的可变成本并不大, 关键是设备折旧和土地摊销。

根据广泛调研, 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在60~70元/吨左右, 因此如果政府对处理垃圾的补贴能够达到80元/吨, 水泥厂就能够实现盈利;如果能够以参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形式获得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减免, 补贴数额可以进一步下降。

反观其他垃圾处理方法, 目前我国对垃圾发电和焚烧的补贴最少都在80-100元/吨, 还有上网电价0.05元/度的优惠, 但是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反而民怨沸腾。

1.3 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可以将垃圾彻底“吃干净”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 在所用的垃圾处理办法中, 水泥窑是能够有效的将垃圾彻底的清理干净。与此同时必须要将垃圾进行充分的焚烧, 并且还要利用其热量。此外, 焚烧炉焚烧发电的办法虽然能够实现垃圾减容, 也能回收一部分热量, 但是始终无法解决灰渣的问题, 并且由于灰渣中的重金属富集, 终究会对生态环境、甚至人们的安全构成威胁。

由于水泥窑的负压和全封闭特点, 废气、以及处理中产生的气体不容易漏出, 并且在负压的作用下还会不断的被吸入到回转窑中, 所以在高温的情况下就会被彻底的消解。同时垃圾中的废液还可以在窑尾用高压打入窑内, 并且被高温处理掉, 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用水泥窑协同处理方法来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运用水泥窑协同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有很多种路线, 其一是不对城市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拣, 主要是将全部的生活垃圾送入到水泥窑进行处理;其二是运用水泥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拣, 将分拣后的垃圾分别作为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从不同位置送入水泥窑;其三是首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拣, 水泥窑只作为整个处理过程的一个环节参与垃圾处理, 并且只消除国外部分垃圾。然后对于前面提到日本的生态水泥, 先焚烧, 再用水泥窑来处理灰渣, 虽然程序有些繁琐, 但也是一种协同处理手段。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 我们可以知道水泥厂可以参与到生活垃圾各个环节的处理中, 并且还可以直接与市政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以及将所有的垃圾交给水泥厂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设立垃圾分拣站的前提下, 只参与处理分拣出来的轻质可燃物, 也可以在进行垃圾处理的后端, 在给予相应的补贴的条件下, 参与处理垃圾焚烧厂的灰渣。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无需太多监督成本。水泥窑有负压、稳定高温、碱性环境, 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原、燃料价值, 处理的效果强于垃圾焚烧和发电, 因此, 所需的监督成本要少于其他处理手段。因此, 水泥窑处理垃圾可以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彻底的办法, 也是成本最优的选择。

2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2.1 废气治理措施

(1) 垃圾储存及运输时的恶臭气体。在进行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 首先垃圾卸料车间、垃圾储存以及输送都应该是密闭的, 并且还要配备大功率风机。然后车间的内部要一直保持在负压状态, 并且车间内部产生的恶臭气味要利用风机引到焚烧炉或者窑系统中进行焚烧。最后通过窑尾将烟囱排放出去。除此之外在进行窑系统设备检查和维修的时候, 要启用垃圾储存活性炭除臭系统, 并且对活性炭吸附除臭之后, 还要满足排放标准, 才可以进行排放。

(2) 垃圾焚烧废气。在很高温度和碱性的环境下, SO2、HCl以及NO2等酸性气体可以很大程度的抑制酸性物质的排放, 那么针对SO2、HCl而言, 由于水泥熟料焚烧系统自身就是一种脱硫, 并且除了HCl装置之外, 在窑内气流和强碱性物料Ca O的充分接触, 所以对吸收SO2和HCl有非常大的好处, 而后以多元相钙盐或者氯硅酸盐的形式进入灼烧基物料中, 被可溶性矿物全部的包裹进入熟料中。除此之外, NO2的来源主要是燃料本身带入和窑内在很高温度的作用下煅烧反应而生成的。对于现在拥有的熟料生产线可以采用比较新型的煤粉燃烧器, 并且在要煤粉的数量进行控制, 主要控制在50%~60%之间,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分解锅炉内的煅烧的新工艺, 从而就降低了NO2排放的溶度。

2.2 废水污染源

在进行生活垃圾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 首先对于产生的渗滤液和地面冲洗水等生产废水需要经过过滤之后才能够送进到贮存槽, 然后还要采用密闭泵将污水进行提升, 以及将它们送到焚烧锅炉或者分解锅炉中进行雾化处理。最后利用高温对其进行氧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完全的进行有机成分的分解, 这样就就对人体没有危害, 并且还实现生产污水不向外排放的目的。

2.3 固体废物

(1) 对于焚烧之后产生的垃圾灰渣, 其主要成分是Ca O、Si O2等。同时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主要是重金属以及一些可能存在二噁英的物质, 不燃物作为生料配料进入生料磨和水泥回转窑处理后, 二噁英能够在水泥窑内得到有效分解, 重金属能够固化到水泥熟料中。

(2) 进行垃圾储仓和废气处理的过程中, 活性碳每一个年度要重新的更换一次, 其中在废活性碳吸附中, 废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氨、硫化氢等。同时由于这些废气的成分都可以在很高的温度下氧化, 因此将可以将废活性碳与生活垃圾放在一起, 将它们放进到垃圾系统中进行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优势和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应多增加此类技术的宣传, 使群众认知到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不会给生活带来再次污染, 认识到处理生活垃圾的重大意义, 从而将困扰多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袁文献, 彭毅, 黄平男等.水泥工业处理和利用生活垃圾技术探讨[J].水泥, 2008 (07) .

[2]俞珏瑾.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艺和设计要点[J].中国市政工程, 2009 (3) .

3-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篇5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组织机构..........................................................2

四、施工现场的主要垃圾................................................3

五、建筑垃圾减量的管理措施............................................3

六、阶段性控制........................................................6

七、建筑垃圾清运......................................................7

八、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8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淮南市市级老年公寓项目

建设单位:淮南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淮南市民政局 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位置:淮南市山南新区,南经十六路(玉兰大道)西侧、南纬一路(民惠街)北侧、环山路南侧。

本本工程整个工程包括:1#医疗、娱乐等生活配套用房,2#老年公寓,3#老年公寓,4#老年公寓,5#老年公寓。总建筑面积27705.6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816.19m2,地下建筑面积4889.44m2。

二、编制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3、《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2.4、《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2.5、《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2.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7、《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 6763-2000)》

三、组织机构

本工程建立由建设单位领导、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工作的管理网络,负责施工现场垃圾清运控制的策划、组织、落实、并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实施战略布置,将本工程的施工垃圾清运控制运溶入到整个管理中。

实施施工现场垃圾清运控制,责任在领导,管理在岗位,关键是班组。因此项目部必须在建立和健全各项扬尘控制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将施工扬尘控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制与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成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环境因素的一个补充要素,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3.1、项目经理是施工垃圾清运的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垃圾清运工作负全面责任。3.2、各管理岗位人员对施工扬尘控制列入施工全过程管理的范畴,对照自己的职责,加强管理。

3.3、班组长是施工垃圾清运的第一责任人,对施工现场的垃圾清运负主要责任。3.4、项目经理与各相关人员签订管理岗位责任书,按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表进行考核。

3.5、项目部与各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落实施工垃圾控制责任,制定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的进程。

3.6、建筑垃圾清运小组如下: 组 长:戴胜军 副组长:李钦波 侯卫平组 员:孟西平

四、施工现场的主要垃圾

在施工现场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其它垃圾成分约占20%。

五、建筑垃圾减量的管理措施

5.1、施工现场周围采用砖砌或彩板围墙进行封闭,围墙高度不低于2.5米。5.2、安排专人每天两次对道路进行淋水降尘,控制粉尘污染。

5.3、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清运,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运输或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撒。现场垃圾池表面用密目安全网进行覆盖,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浸染。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5.4、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物、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5.5、现场内所有交通路面和物料堆放场地全部铺设混凝土硬化凡是土方工程施工均采用密目安全网覆盖作到黄土不露天。

5.6、结构施工阶段所用混凝土均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对预拌混凝土运输车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培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混凝土卸完后必须清理干净方准离开现场。

5.7、在大门处设置车辆清洗池、沉淀池。车辆经清洗和覆盖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砂出场造成道路的污染。

5.8、施工区内派清扫班每日进行定时清扫,及时洒水,确保路面清洁,日常车辆进料,必须对车辆进行冲洗,保证灰土不带出工地。

5.9、生活区、办公区由保洁员每天进行日常清扫工作。

5.9.1每日进行1至2次清扫,清扫的灰尘和垃圾必须及时处理至垃圾存放点,不得滞留。

5.9.2在清扫前,必须对路面、地面进行洒水,防止清扫时产生扬尘而污染周边环境。

5.9.3车辆进料必须进行登记,车辆出门必须进行洗车,入料车辆拒不执行洗车,一律不予放行,并及时报告项目部。

5.9.4做好保卫工作,与本工程无关的扬尘污染源禁止带进工地。5.9.5生活区垃圾箱必须及时更换垃圾袋,及时清运、及时上盖。5.10、建筑垃圾临时储存间由材料员负责管理。5.10.1建筑垃圾必须分类堆放,不得混堆。5.10.2禁止超量堆放。

5.10.3保持周边清洁,不得散落。5.10.4及时做好记录。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5.10.5垃圾及材料运输管理。

5.11、垃圾及砂石等材料的运输能导致在运输途中的撒、漏、扬等不良现象,造成扬尘污染和其它环境影响,必须实施控制。

5.11.1垃圾的清运和砂石材料的进场必须由车厢自动翻盖的车辆实施封闭运输,无此设备的车辆禁止进场运输。

5.11.2禁止超载,必须保证车厢封闭完整,不留漏缝; 5.11.3车辆出门必须用水冲洗;

5.11.4自动反倒时必须缓慢进行,禁止猛加油门而造成排气管冲灰产生扬尘。5.12、露天材料堆放管理。钢筋、黄砂、石子等均为工地露天堆放材料,如管理不好,将产生钢筋粉飞扬、砂石尘飞扬等粉尘污染,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5.12.1严格控制成型钢筋进场,钢筋进场后立即整理归堆上架,做好标识; 5.12.25.12.3石子、黄砂必须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如过分干燥,必须及时洒水;

5.12.4使用砂石时禁止将所有遮盖的密目网全部打开,稍打开一角,用后拍平盖好。5.13、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量,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

5.14、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

5.15、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六、阶段性控制

在加强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同时,必须按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动态管理,由负责同志定期或不定期做好扬尘污染的监控工作。

6.1、基础施工阶段

6.1.1与土方施工单位签订文明施工管理协议,协议中必须强调防止施工扬尘污染的责任制,共同做好扬尘控制;

6.1.2工程土方开挖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车辆安排,做到随挖随外运; 6.1.3土方开挖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车辆安排,做到随挖随外运; 6.1.4除做好硬地坪外,其它露土部位必须保持密实,不得随意开挖翻土。6.2、结构施工阶段

6.2.1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全部密目网进行外围封闭,密目网达到2000目,无损坏和漏洞,旧网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

6.2.2结构周边的临边防护必须用密目网设置,底部设置防空隙的踢脚板,防止垃圾从楼层外围散落而产生扬尘;

6.2.3现场一律使用商品混凝土;

6.2.4楼层清理垃圾时,预先洒水湿润。待湿透后再进行清扫,各楼层垃圾集中堆放,用劳动车从施工升降机清运至地面,为防止垃圾在清理时应风吹、抖动而产生扬尘。在使用劳动车清运时,每部车上都必须遮盖密目网。禁止从预留筒、内天井或电梯井向下抛扔垃圾,更不准从结构外围抛扔垃圾;

6.2.5清理脚手架垃圾时,禁止抛翻和拍打竹底笆,必须预先进行洒水,然后用扫把清扫,集中堆放在楼层内,用劳动车运下。

6.3、装饰施工阶段

6.3.1由于装饰期间的建筑垃圾品种较多,故在现场设施的垃圾堆放点必须进行分隔,以便分类堆放装饰建筑垃圾;

6.3.2拆除脚手架,禁止焚烧直接掀翻竹笆,必须先行洒水并清理垃圾;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6.3.3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垃圾废料等;

6.3.4装饰用的石膏粉、腻子粉等必须袋装,并装入库集中管理;

6.3.5装饰阶段应相应组织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所产生的扬尘污染。

6.4总体施工阶段

6.4.1管道沟必须分段开挖,安装完毕后立即回填,尽量减少翻开泥土的暴露时间;6.4.2如开挖堆积时间过长,必须进行表面压实,并用绿网进行覆盖; 6.4.3绿化土进场时必须随到随用,禁止堆积时间过长而产生扬尘;

6.4.4工程结束前不得拆除工地围墙,如因正式围墙施工妨碍必须拆除临时围墙时,必须设置临时围挡措施。

七、建筑垃圾清运

7.1、事先将垃圾进行分类,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将废料统一进行堆放,配备专人进行清运处理。且分类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7.1.1 建筑垃圾可采取露天或室内堆放方式,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应及时苫盖,避免雨淋和减少扬尘。

7.1.2建筑垃圾堆放区应至少保证3天以上的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能力,建筑垃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 m。

7.1.3建筑垃圾堆放区地坪标高应高于周围场地不小于15 cm,堆放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满足场地雨水导排要求。

7.1.4放区应设置明显的分类堆放标志。

7.2、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必须经当地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7.2.1运输车辆应有合法的行驶证,并通过年审;

7.2.2运输单位应具有当地主管部门颁发的准运证或营运证;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7.2.3具有建筑垃圾经营性运输服务资质。

7.3、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到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具体要求如下:

7.3.1 建筑垃圾运输车运行时间安排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7.3.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由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会同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7.3.3 运输单位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核准的处理地点后,应取得受纳场地管理单位签发的回执,交送当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查验。

7.4、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宜采用载重量大于8t的密封式货车。

八、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8.1、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以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或消除对周边景观的视觉污染。

8.2、清运场地设备。施工结束应及时撤离施工机械,对拆除的固体废物应集中收集处理;

8.3、清理场地表层。施工场地的废弃物,特别是垃圾、废弃土等,不得就地倾倒或堆放,应及时清运弃于当地允许的地点。

8.4、将建筑垃圾清运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一次清理,尽量恢复原有地貌。8.5、施工现场清理完成后,应有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方可。

垃圾处置 篇6

1.1 前端垃圾收运中的监测

针对垃圾运输途中抛洒滴漏、车辆噪声和垃圾中转站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项目有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苍蝇密度、噪声等。

为避免危险废物等混入生活垃圾, 给处置场所带来安全隐患, 还需加强生活垃圾的监测检查, 对进场垃圾组分及理化指标等进行监测, 确保生活垃圾符合垃圾处置入场条件, 同时通过分析生活垃圾理化特性, 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为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提供基础数据。

1.2 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监测

垃圾在处置过程中由于发酵等原因, 产生的污水叫垃圾渗滤液。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另两大污染就是甲烷气体和恶臭污染物。恶臭污染物会刺激人的嗅觉器官, 其主要评价指标为硫化氢、氨气和臭气浓度。而甲烷气体则是由于垃圾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而产生的, 甲烷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 对臭氧的破坏是二氧化碳的40倍, 产生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0倍以上, 且甲烷气体易燃易爆, 当其与空气混合比达到5%~15%时, 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但甲烷因为其热值高, 同时还是很好的能源, 可以加以利用进行发电, 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和资源循环再利用。

除对垃圾处置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质进行检测外, 还需要按相关标准要求, 对垃圾处置过程中的运行情况、作业规范等进行系统监测, 使监测数据指导生产运营, 真正发挥“环保局”、“科研院”、“报警器”的作用。

1.2.1 垃圾处置产生的污染物监测。

垃圾处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为了解渗滤液特性及污水处理效果, 对渗滤液原液和污水厂各工艺段水质进行监测, 监测项目主要有化学需氧量、色度、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总氮、大肠菌值、重金属等, 确保水质达标排放。

恶臭污染物检测主要选择污水厂、库区、生产管理区等几个有代表性的点进行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的监测, 掌握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臭气浓度及变化规律, 为恶臭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垃圾处置所产生的甲烷气体经收集管收集至发电厂集中处理发电。通过对库区等地进行甲烷气体测试, 不仅了解甲烷气体浓度和排放情况, 同时还是有效的气体安全巡检。

1.2.2 运行情况监测。

垃圾处置中的环境监测数据不仅能了解垃圾处理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垃圾处理场环境, 也能为运营管理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在垃圾处置过程中, 要按生活垃圾处置标准要求对处理工艺参数、作业规范和运行指标进行测试, 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有关部门, 用监测数据来指导生产运营。

1.3 垃圾处置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监测

垃圾处置后的环境影响包括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噪声、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 要及时掌握垃圾处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为垃圾处置科学管理提供检测数据支撑。

1.3.1 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臭气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垃圾处置场所厂界上风向设置一个采样点, 下风向设置三个采样点, 对厂界环境空气进行硫化氢、氨气和臭气浓度等项目进行监测, 通过采样监测, 了解臭气的主要产生源, 及时掌握臭气的浓度变化规律。

1.3.2 地表水、地下水监测。

由于垃圾渗滤液对地面水、地下水水质都会产生影响, 需要对垃圾处置场所及其周边的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取样监测, 地下水测试项目有p 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砷、汞、六价铬、粪大肠菌群及重金属等23项, 地表水检测项目有氨氮、化学需氧量等19项。

1.3.3 其它影响监测。

对苍蝇密度、厂界及主要工作场所的噪声等其他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监测, 评价现有环境状况, 做好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分析, 为运营管理、制定治理措施及资源利用技术提供依据。

2 垃圾处置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体系制度不健全

如今的监测科技高速前进, 但是和高速发展的监测行业相比较, 垃圾处置的监测体系等制度相对滞后, 监测系统缺乏统一监督管理, 体系制度不健全, 功能不完善, 信息生产能力不强, 缺少相关的配套体系。

2.2 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污染治理、环境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发展。当前, 监测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对新型环境问题探究不深, 污染减排科技贡献率急需提高, 监测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有待增强, 完善环保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任重而道远。

2.3 高层次技术人员缺乏

监测技术队伍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人才匮乏与人才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尤其缺乏科技创新等高层次技术人才。

2.4 监测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环境监测技术储备不足, 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不先进, 监测的应急预警能力较差, 监测工作深度、广度不能满足掌握环境质量、生态现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需要。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以创新管理模式为契机, 切实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垃圾处置领域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以计量认证工作为抓手, 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为环境管理提供硬实力的支撑。要做好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 统一监测分析方法、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 协调监测数据的发布与共享, 实现网络化、规范化、秩序化、监测自动化, 做到环境监测数据切实有效。

3.2 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

根据环境监测基础数据准确分析污染源排污状况, 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把握潜在的环境风险因子。健全环境监测目标管理体制, 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目标考核, 为各项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扣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重点任务, 不断提高、支撑监测工作为民服务水平和环境管理决策水平。

3.3 加强人才作风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人才队伍作风建设,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一方面, 立足提高监测业务技术水平, 引进和培养一大批能够满足监测预警体系要求的高素质、懂业务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 规范用人进出机制。另一方面, 充分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大政治、理论学习力度,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战斗力的环境监测队伍, 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拓展监测领域、完善监测项目

坚持科技先行, 通过科技手段创新管理理念, 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加强科研力度, 进一步扩展垃圾处理环境监测领域, 完善现有垃圾处理监测手段, 开拓新的监测项目和特色服务, 创新监测思路, 为生产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3.5 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

重视监测应急处理的技术能力储备, 配备应急监测的各种现代化先进仪器和设备,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迅速定性、定量地反映污染状况。以“准确监测、深度分析、科学预测、及时反映、当好参谋”为基本思路, 做好监督, 发挥“环保局”作用, 监测预警, 发挥“报警器”作用;重视分析, 使监测数据成为运营决策的参谋, 技术改进的依据。

3.6 构建监测文化平台

通过LED显示屏定期向公众公布硫化氢、氨气等污染物和污水处理水质监测数据, 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适时公布, 构建良好的监测文化平台, 宣传和展示垃圾生态处置, 让公众监督、关注垃圾处置, 用监测数据见证垃圾处置效果, 真正实现垃圾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活垃圾处置监测体系的监测内容和存在问题, 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置监测体系提出了应对措施, 更好的发挥监测在垃圾处置中的作用,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处置,监测体系,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彦军, 慕素梅, 崔刚, 等.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 2011 (7) .[1]高彦军, 慕素梅, 崔刚, 等.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 2011 (7) .

城市生活中垃圾处置对策的研究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同时在城市中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些垃圾往往都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合理地对其加以应用,不仅仅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1]。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对城市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既要从技术方面入手,同时还需要考虑对于垃圾处置的管理,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城市垃圾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因而对于城市生活中垃圾处置对策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城市生活中垃圾处理的现状研究

2.1 焚烧处理

对垃圾进行焚烧是一种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当前在许多的城市中仍然是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垃圾进行处理[2],但是要对垃圾进行焚烧,必须要注重避免对于城市空气造成污染,因为由于垃圾的成分较为复杂,而在其燃烧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气体,所以要想有效的对垃圾进行焚烧,必须要注重焚烧的方式,保证垃圾能够充分燃烧,同时由于城市中垃圾的量非常大,在对其进行焚烧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还可以对于这部分热能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避免能源的浪费,使得城市垃圾得到更为有效的处理。

2.2 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早在20世纪,堆肥技术就被应用在了城市垃圾处理之中,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城市的垃圾进行处理,在处理垃圾的量方面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用这种方式不能够一次性对于大量的垃圾进行处理,而且垃圾处理的周期也相对较长,但是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城市垃圾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资源,所以仍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对其加以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避免对于土质造成破坏。

2.3 填埋处理

当前在对城市垃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填埋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这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垃圾消纳量非常大,一次性能够对于大量的垃圾进行处理,所以单位投资较低,就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而言,这种城市垃圾处置方式能够适应其经济承受能力。但是在进行填埋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于填埋场地的选择。

3 城市生活中垃圾处理的对策

3.1 有效构建垃圾处置管理机构

第一,划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界限,明确各自职责,努力营造和谐公平的市场环境,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二,致力于消除垄断机制,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经营进行严格考察,通过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式进行特许经营的授权,规范相关市场秩序;第三,剔除市场当中不合法的经营主体,清除不合法经营和不正当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积极制定并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经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即政府既要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采购方,也有履行市场秩序维护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除此之外,本文认为政府还应当积极开拓企业化改造的道路,对垃圾处置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和优化,提高事业单位职能履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单位自主经营的能力。

3.2 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想要有效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行业的市场环境,首先就需要完善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控市场准入规范,同时兼顾维护公共利益,尤其需要关注对危险系数高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这对于具有公共特征的城市垃圾处置行业的市场准入以及城市环境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是促进相应行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另外,本文认为还应当从实际出发,对根据行业从业人员、行业设备、行业技术的情况进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在准入制度建设的初步阶段,可以先适当降低门槛,但随着行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就需要逐步提高门槛,清理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准入标准,从而为公众利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另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当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市场秩序,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保证不危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自觉接受政府的合法监督管理。

3.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众所周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如何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一方面,城市垃圾中很大部分都来自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影响到城市综合服务质量。因此,城市居民应当积极加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队伍,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工作,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而想要有效落实这一点,本文认为需要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制定相关建设规划的策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媒介来进行宣传和传播,鼓励广大城市居民积极配合工作,加入环保的行列。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公开制度、听证制度等,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广大城市居民的监督和建议。

4 结论

垃圾处置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要对城市生活中垃圾处置对策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城市垃圾的有效处理,从而使得城市中的垃圾能够有效的转化为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海平.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11(8).

垃圾处置 篇8

(一) 昆山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和管理时期, GDP和摩天大楼不再是衡量城市发展成果的单方面因素。城乡社会管理中枢的健全, 全体居民的幸福额度、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美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要取代孤岛式的城市化。

昆山所在的苏州市继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联系点”、全省唯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之后, 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具体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的试验主题。苏州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昆山也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搭建起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清晰框架。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被纳入到这个框架之内, 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由此, 城乡共同繁荣, 人居质量同步提升, 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城乡一体化成为新时期昆山最大的品牌和特色。

(二) 昆山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多, 昆山市生活垃圾产出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2010年产生各类生活垃圾超过44万吨。在2004年之前, 昆山垃圾处理主要靠传统的填埋方式, 这种低端的处理手段不但要占用大量稀缺的土地资源, 而且还会对水土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2004年和2009年, 昆山分期投资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厂, 该厂现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2050吨, 2011年实现全市生活垃圾“一炉焚烧”以来, 实际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600吨左右, 能够充分满足全市需求, 为昆山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并开创了昆山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的新局面。

在昆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 应广大农村居民“清洁家园, 美化环境”的诉求, 生活垃圾处置公共服务不断下移。以农村收集为起点, 各镇转运为承接, 市焚烧发电厂处理为终端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三级处置模式基本建立。

二、昆山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 构筑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置设施体系

昆山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由昆山市政府负责管理, 鹿城垃圾发电有限公司负责营运, 选址在巴城镇夏东村后浜小村北侧的原昆山第三垃圾填埋场内。目前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2050吨, 能满足全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求。

昆山市还统筹规划, 分批建设了80个垃圾中转站, 能覆盖到全市各个村。垃圾中转站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设在交通便利, 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在垃圾产出多的村、镇, 建设运送垃圾能力强的压缩式中转站;在垃圾量相对少的村镇, 建设箱式、拉臂式或地槽式中转站。

每个村建设一个垃圾集中点, 用来集中全村产出的生活垃圾, 衔接镇上的垃圾中转站。各家各户分发一个卫生箱, 用来盛放一天的生活垃圾。在垃圾产出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或小摊点配备大容量的垃圾桶 (见图1) 。市、镇、村三级统一配置清运车辆和保洁人员, 垃圾转运使用环卫专用车辆, 喷绘统一标志并编号备案, 还安装有GPS监管设备, 对垃圾转运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二) 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置定式流程

在昆山, 城乡生活垃圾每天都要经过居民门前卫生箱—村垃圾收集点—镇垃圾中转站—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一自下而上的定式流程, 最终被无害化处理 (见图2) 。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 由村里负责农户垃圾收集工作的保洁员用一辆卫生小拉车走街串巷, 把各家各户门前卫生桶内的垃圾集中运往村级垃圾集中点;街道清扫和河道清理的垃圾统一归入公共的大垃圾桶, 再加上小摊点的垃圾, 都由卫生保洁员专人负责用三轮车收集运送到村垃圾集中点 (见图3) 。

开发区、各镇环卫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生活垃圾转运工作, 将各村指定垃圾集中点及镇上的生活垃圾及时运送到垃圾中转站。到达垃圾中转站之后, 再由市环卫管理部门负责将中转站的垃圾转运到鹿城垃圾发电有限公司焚烧发电 (见图4) 。

(三) 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置长效管理

昆山探索并建立了城乡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 市财政局、环保局、安监局、供电局、物价局、卫生局、爱卫办、开发区、各镇以及昆山鹿城垃圾发电有限公司组成协调机构, 负责生活垃圾焚烧有关事项的协调处理监督工作, 保证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生活垃圾的收集、集中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收集、集中、转运、焚烧处理费用由镇、市两级财政承担。对垃圾收集、集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 对违规单位进行处罚。

三、“昆山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 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障了城乡一体化水平

昆山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改变了城乡二元的卫生状况, 重点改善了农村的环境质量。一方面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过去脏、乱、差的面貌不复存在, 减少了水体污染, 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还部分村庄以古镇风貌, 提高了当地旅游资源的质量, 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从而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同时, 城市的卫生状况也因此受益, 生态环境是无界的, 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闭合系统。事实证明, 过去只管城市不管乡村, 甚至把城市污染转嫁给乡村, 以邻为壑的做法是缺乏远见的。城市处在周边乡村的包围之中, 把污染转嫁到乡村的结果只能是自筑“垃圾围墙”。垃圾问题无可回避, 只有城乡齐抓共管, 才能摆脱捉襟见肘的困境。昆山所在的苏州市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要讲城乡一体化, 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是第一道关卡。因为我们追求城乡一体化, 就是为了让全体居民享受均等的发展成果, 如果连农村居民最基本的卫生情况都无法保障, 城乡一体化也就无从谈起。

(二) 实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促进了节约型社会建设

昆山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可以为严重缺电的华东电网提供一定的电力补充, 还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 更重要的是对土地和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原始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 不仅要占用大量耕地, 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对土地、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垃圾焚烧发电后, 在土地得到节约、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 垃圾焚烧发电后的废渣也成为人行道路面和草坪用砖的主要生产原料。据统计, 2010年全年昆山投入火力发电的垃圾达近40万吨, 产出电力14708万度, 发电效率为19.2%。2011年前三季度, 鹿城垃圾焚烧发电厂消化生活垃圾27.56万吨, 产出电力13071万度, 垃圾发电效率为21.5%。昆山市通过集运最终将垃圾焚烧处理, 实现了垃圾的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 在寸土寸金的今日, 还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 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三) 探索了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之路, 为其它地区提供了管理经验

昆山市地处国家率先发展区, 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昆山模式”不但在环境卫生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还在相关方面引起了良好的连锁反应, 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提高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改善了投资软环境, 提高了投资吸引力;还锻炼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能力, 实践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我国城乡结构问题的关键出路, 其中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也是必然的趋势, 探索中的“昆山模式”虽然不能直接复制到其它地区, 但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昆山的创新思维和管理模式值得其他地区思考和学习。

四、“昆山模式”改进升级的对策建议

在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方面, 虽然“昆山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 受制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 环境意识淡薄。在污染没有直接损害其自身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 他们保护环境的愿望并不迫切, 致使环境保护的有效参与群众明显不足;垃圾处理能力不断增强, 但是前端减量化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无论是垃圾填埋或是焚烧, 都会产生一定的二次污染。只有从源头控制垃圾的产生量, 才能真正减少后端垃圾处置造成的污染。所以“昆山模式”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进一步改进创新。

(一) 进一步教化“模式”实施主体

昆山城乡全体居民是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的实施主体, 他们的环境知识多寡和环境意识强弱最终决定“模式”的实施水平。首先政府要相信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是可以被教化的, 他们对正确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是持支持态度的。只要管理者利用易于接受的方式, 对其进行系统、细致的教育, 加强倡导和宣传, 他们终归能够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自觉承担起环境管理的义务。政府应常抓不懈, 通过发送传单、媒体宣传、网络传播、在垃圾桶旁安装语音提示装置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教育;分层、分级、分阶段地培训一大批社区工作者, 由他们和志愿者一起, 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落实到每家每户;要重抓儿童环境意识教育, 让环境保护的意识占领下一代思想阵地。

(二) 垃圾分类走向处置流程最前端

提到垃圾分类, 日本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他们有着一套系统化、制度化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其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生活垃圾一般先分为可燃、不可燃、大型垃圾、其他类垃圾和电子类垃圾等类型, 大类下再分小类。居民按照环境科下发的“垃圾回收日历”的具体要求, 将家中生活垃圾分类完毕, 这个“日历”约定某个星期的某一天专门回收某种类别的垃圾, 居民对此一目了然。如果规定本地区某天回收电子垃圾。当天居民就绝对不能扔其它种类的垃圾。垃圾公司准时上门, 高效回收。

垃圾分类是前端减量化处理的最有效办法, 通过建立完备的分类回收体系, 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而且会切实降低垃圾焚烧的危害。昆山市应该尽快把垃圾分类纳入到城乡一体化处置流程之内, 作为垃圾处置流程的最前端, 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取代现行的“村集—镇运—市处理”。

(三) 制定生活垃圾增量削减目标

为了实现生活垃圾前端减量化, 昆山还应积极响应低碳生活、绿色生活号召, 率先制定生活垃圾增量削减目标, 并将削减目标纳入到生活垃圾处置专项规划之内。从现状情况来看, 昆山的经济还在快速发展, 外来人口还在大幅增加, 生活垃圾绝对产生量近期不可能减少, 但是可以先从垃圾产出增量的控制着手, 制定年度增量控制目标和长远削减目标, 并由环保部门负责对削减信息进行公布, 接受居民监督,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五、借鉴“昆山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化”是未来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的发展方向, “昆山模式”必将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对其它地区的借鉴意义甚远, 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垃圾终端处理方式要因地制宜

昆山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是在全面分析市情市力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其他地区具体选择何种终端处理方式, 是焚烧、填埋还是堆肥, 或者综合运用, 则必须要因地制宜。

焚烧发电方式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昆山是我国百强县之首,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0.28亿元, 成为国内首个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的县级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45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3元,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各项公共服务的展开提供了支持性条件。昆山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费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建设投入2.7亿元, 二期扩建投入3亿元;垃圾中转站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村垃圾收集点建设和人车配套安排投入也不容小视, 垃圾处理费用为76元/吨, 其中市政府承担80%, 镇政府承担20%;据了解, 大部分镇每年的卫生费用超过500万, 最多的超过1000万。

因此, 其它城市应根据区域的背景条件, 在遵循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并分析与所选处理方式配套的管理模式, 最终形成适合本地区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

(二) 借鉴“一体化”的理念和流程安排

昆山生活垃圾处置模式是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框架下形成的, 此模式着眼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贯彻落实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观;编制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置规划;合理布局, 构筑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集运设施体系;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责任义务与监督惩罚, 实现垃圾处置的长效管理。其他地区对“昆山模式”的借鉴重在学习其“一体化”的先进理念, 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具体操作流程和后续管理之中, 还要使流程安排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规范管理和服务, 而在具体操作方面则不需要照抄照搬, 必须因地制宜。

(三) 慎建垃圾焚烧厂

统一布局:在借鉴的过程中, 要把“昆山模式”放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去发现问题。到“十一五”期末, 昆山所在的苏州市市域范围内共建设了六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这六座焚烧厂都是各县级市和苏州市区在自己的行政辖区范围内单独论证的结果。由于缺少苏州市域范围内的垃圾焚烧厂建设规划, 造成服务区叠合和资源浪费。所以, 其他地区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过程中, 一定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析论证, 统一布局, 避免重复建设。

长远考虑:到“十一五”期末, 全国共有约13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十二五”期末将超过300座。垃圾分类和垃圾削减应该是垃圾焚烧厂建设的前置条件。现如今, 我国众多城市在这个条件几乎完全不具备的情况下, 盲目建设大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一旦将来开展垃圾减量化, 生活垃圾无法“喂饱”垃圾焚烧炉, 焚烧能力就会大量过剩,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各地应该考虑长远, 慎建垃圾焚烧发电厂。

六、结语

昆山是我国百强县之首, 在《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排名中, 连续两届蝉联第一;其人居环境水平也被高度认可, 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昆山的建设和管理吸引着诸多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的瞩目。因此, 对其一些超前管理经验的推介也便有了必要和意义。

昆山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的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构筑了与市情市力相符合的“昆山模式”, 在解决本市城乡环境卫生问题的同时也为其它地区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但“昆山模式”还存在着有效参与群众不足和前端减量化有待加强等缺陷, 需要通过引导公众参与、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和制定生活垃圾增量削减目标等措施来弥补, 以实现“昆山模式”的改进升级。同时, 其它地区在借鉴“昆山模式”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结合地方实际, 因地制宜、有所取舍。有条件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地区一定要做到统一布局、长远考虑、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陆晓华.昆山生活垃圾"一炉焚烧"[N].苏州日报, 2011-8-10.

[2]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47-2006) [S], 2006.

[3]昆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暂行办法[Z].昆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2006.

[4]昆山垃圾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昆山统计信息公众网, 2011-10-24.

[5]马军.走出垃圾焚烧厂选址的困局[N].评论周刊, 2009-11-29 (TM01) .

[6]王子彦, 丁旭.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及对策——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生态经济, 2009 (1) .

[7]徐永红.浅谈日本的垃圾处理[J].科技信息, 2011 (3) .

[8]昆山统计年鉴, 2011.

[9]刘永德, 何品晶, 邵立明, 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与处理技术方式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 (6) .

垃圾处置 篇9

某垃圾处置场在场平后在场址后侧形成一处高边坡(见图1)。开挖后边坡产生变形,并产生滑动变形迹象,然而在治理施工过程中,边坡发生滑动解体,产生滑坡,滑动距离约20 m,坡体原有格构、锚索、截水沟及排水沟被拉裂破坏,形成滑坡堆积体约33×104m3。整个边坡存在继续变形破坏和整体失稳的风险,严重威胁坡脚在建的垃圾处置场。

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提出了滑坡成因机制,同时对滑坡成因机理、诱发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1,2,3,4,5]。

1 滑坡的形态及规模

滑坡平面形态为长舌状。前缘高程约620 m~630 m,受到滑坡挤压变形,可见树木歪斜;中部可见两级平台,一级平台位于652 m~659 m高程,长约30 m,宽度约60 m,面积1 800 m2,二级平台位于672 m~675 m高程,长约80 m,宽度约为60 m,面积为4 800 m2;688 m~694 m高程上为一滑坡洼地,长、宽约20 m,降雨后洼地内可见积水;后缘高程680 m~703 m,为一基岩陡壁,平面上呈扇形,长约12 m,宽约24 m,岩性为龙马溪组泥质页岩,产状5°∠65°。

后缘边界:滑坡后缘为基岩陡壁,高程约680 m~703 m,岩性为龙马溪组泥质页岩,产状5°∠65°,平面上呈扇形,陡壁上可见明显擦痕。

前缘边界:滑坡前缘在平面上呈一弧线,以616平台为界,616 m~650 m高程为一斜坡,坡度约22°,主要物质组成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

2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该区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其中,基岩按1∶1.25放坡,坡面采用素喷混凝土防护;第四系覆盖层按1∶1.6放坡,坡面采用混凝土格构护坡,此时该边坡坡体未出现任何变形迹象。边坡开挖至646 m平台,边坡666 m~676 m段坡面出现凸起、混凝土护面开裂(见图2),随后,边坡后缘原截水沟及截洪沟外边坡发现数条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经历了一轮强降雨。降雨后,676 m平台靠近原冲沟区域出现裂缝,裂缝宽度约1.0 m,滑坡体变形急剧增大,下滑1 m~2 m,滑坡体646 m~696 m区域整体滑移,上缘垂直位移约12 m,最大水平位移约20 m。

滑体上的地表开裂现象具有不均匀分布特征。滑坡中下部地表裂缝较少;上部区域地表裂缝较多;其中,以后缘较为明显。滑坡已发生整体滑动,滑坡周界明显,洼地、滑坡平台等滑坡地貌特征突出。受滑坡滑动影响,滑体多处出现变形裂缝,652 m~675 m高程可见由数条平行拉裂缝组成的裂缝群,发育方向多与滑坡滑动方向垂直;在平台周边由于滑坡剪切作用形成多组羽状裂隙,延伸近SN向(见图3);滑体前缘由于滑坡挤压,形成多组鼓胀裂缝。

3 滑坡变形机制分析

滑坡原为崩坡积层组成的斜坡,边坡开挖导致滑坡前缘大量卸载,开挖导致前缘坡体结构遭到破坏,斜坡应力场重新分布,前缘抗滑能力降低,斜坡开始出现变形。伴随边坡开挖坡体前缘临空面增大,为变形破坏提供了空间。原斜坡覆盖层相对较薄,基覆界面倾角从下至上逐渐变陡,加之下部开挖方量远大于上部,从而打破了坡体结构原有的平衡,斜坡上部势能增大,为滑坡提供了物质条件。

开挖前冲沟从该区通过,坡体开挖,原有水文地质条件被破坏,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内无法顺利排走,聚积在滑坡体内,致使滑坡土体重度增加,地表水沿裂缝下渗,在基覆界面的活动性增强,逐步形成沿基覆界面分布的软化物质。在降雨过后,斜坡整体发生滑动,滑坡物质堆积于前缘缓坡位置。在其扰动、挤压及牵引下,两侧坡体亦有变形。

综上所述,后缘持续的地下水入渗,使坡体土体重度增加,基覆界面抗剪强度降低;人工开挖边坡为斜坡滑动变形提供了临空面,并导致坡体应力发生变化;从下至上逐渐变陡的基覆界面,导致斜坡上部覆盖层势能较大;频繁的降雨,加速了滑带的形成,最终在降雨的诱发下,已实施的支挡结构提供的抗滑力不能抵挡滑坡的下滑力,形成滑坡。

同时,对滑坡演化过程的位移变形进行了计算,结合工程地质分析,可以将滑坡的形成机制归纳如下:

1)滑坡前缘首先出现破坏,以鼓胀为主,为滑坡沿基覆界面的蠕滑。

2)滑坡变形逐渐向坡体中后部扩展,中部出现拉张裂缝,后缘坡体厚度小,因而后缘出现较为明显的拉张裂缝。

3)随着变形加剧,前缘开始蠕滑变形,总的来说,坡体的破坏为蠕滑拉裂型。表现为推移式变形特征。

4 结语

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滑坡边坡开挖导致前缘临空,坡体结构遭到破坏,应力场重新分布,变形发育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在降雨的诱发下,滑坡抗滑力不能抵挡滑坡的下滑力,导致上部土体先发生滑动破坏,堆积于下部土体之上,增加了下部土体荷载,最终导致整体滑移,形成推移式滑坡。

2)变形区虽未整体滑移,但受滑动牵引、挤压发生变形。其上部强变形区因滑坡而形成较大临空面,受滑坡滑动牵引,坡体发育数条裂缝,为强变形区,但该区的地形整体较缓,现状处于稳定。

参考文献

[1]陈祖煜,汪小刚,杨健,等.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原理·方法·程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王小锋.两家人堆积体三维地质特征及稳定性评价[D].南京:河海大学,2007.

[3]朱继良,黄润秋.某水电站坝前堆积体稳定性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05(8):1318-1322.

[4]简文星,张宜虎,尹红梅.作揖沱崩滑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1):91-95.

[5]杨建,李同春.紫坪铺水库区倒流坡库岸堆积体稳定性评价[J].水电站设计,2003(3):54-57.

[6]徐晗,朱以文,蔡元奇,等.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J].岩土力学,2005,26(12):1957-1962.

[7]吴火珍,冯美果,焦玉勇,等.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0,31(S1):324-329.

[8]张玉,徐卫亚,石崇,等.大型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的三维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1,32(11):3487-3496.

垃圾处置 篇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因此作为城市公害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剧增, 直接造成了现在各地垃圾围城的局面。而这些垃圾由于种类繁多, 分类处理不易, 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置。

以致如今, 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到底每年产生了多少生活垃圾呢?

有数据显示, 在过去的5年, 我国的生活垃圾正以每年6%的速度增加, 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规模已达44万吨/天。其中, 广州一地每天的生活垃圾产量就达到了1.2万吨。如此算来,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有十多亿吨之巨。

并且,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医药化工技术等技术的发展, 导致产生了许多的危险废弃物, 而这些废弃物处理起来极易出现二次、重度污染, 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因此, 如何消除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 实现其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已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处理, 目前, 我国主流方式仍然是填埋、焚烧、堆肥居多, 其中填埋的废弃物超过七成。但这些处理手段其实并不科学, 拥有许多的弊端。

填埋、堆肥都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面积, 与当下我国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局势冲突。同时, 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造成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

焚烧, 虽然土地使用较少, 但对于大气的污染则十分严重, 因为许多工业废弃物和一些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其实, 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其实也是一种资源, 处理得好, 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 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与填埋、堆肥仅能产生沼气、肥料等产品相比, 在焚烧方式上更进了一步。即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等用途, 将生活垃圾作为产生热能的燃料处置, 在用于工业生产的同时处理掉生活垃圾, 这类技术被称为协同处置技术。

与将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填埋、堆肥、简单焚烧相比, 协同处置技术明显进步很多。一是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长久的处理经验来看, 学界广泛达成共识, 消除垃圾二次污染的最佳方式是高温焚烧;二是协同处置技术更加符合垃圾资源化处理。

因此, 从垃圾填埋到协同处置技术, 也逐渐代表了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不少具备高温窑炉的诸如水泥、钢铁等行业, 开始试水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垃圾处理领域。不过由于种种原因, 这类技术在我国还有待进一步推广。

日前, 为促进协同处置工作, 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指出, 将在水泥、电力、钢铁等行业培育一批协同处理废弃物的示范企业, 在有废弃物处理需求的城市建成60个左右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示范项目。并引导相关科研机构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成套技术装备。同时, 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保障协同处理过程的环境安全;完善废弃物的交易市场、监管体系和激励政策, 逐步形成适合国情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具体而言, 就是在水泥行业中, 推进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理危险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垃圾焚烧飞灰等, 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的项目开展试点;在电力行业中, 推进现有火电厂协同资源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 开发应用污泥干化、储运和电站锅炉煤炭与干化污泥或垃圾衍生燃料高效环保混烧等的成套技术和工艺;在钢铁行业中, 推进钢铁企业消纳铬渣等危险废物, 突破这类废弃物消纳利用的技术途径。

七大部委的发文, 表示协同处置垃圾技术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这对于推进协同处置技术作用巨大。

事实上, 对于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的处理,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处理方式。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 当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研究, 包括华新水泥、海螺水泥、金隅股份、中材集团等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都展开了各自的研究。经过了近20年的研究、推广, 特别是2007年后,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在部分地区建成投产后, 该技术在废弃物处理上的优越性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工业废弃物上,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泥窑在生产水泥时, 窑内温度最高可达1400~1600摄氏度, 完全可以消纳处理一切废弃物, 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特别是在处置一些高危废弃物, 比如过期农药、电子产品等, 同样不会产生再度污染, 也不会排放出二噁英等有害气体。

并且,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是真正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再利用, 即将废弃物转变为生产水泥的原料和燃料。有数据表明, 一条日处理300吨生活垃圾的水泥生产线, 每天产生的炉灰还不到20吨, 而将这些炉灰作为添加物掺杂到水泥熟料之中, 相对于水泥之中10%的添加物, 根本不会对水泥质量产生任何影响。也就是说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中可以得到几乎100%的回收利用, 既是水泥生产的燃料也是水泥生产的原材料。

那么这样一种优秀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处置技术, 它的成本又是如何呢?

相对与其它处理方式,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不需另建处理厂, 对于土地的需求极少。笔者查阅资料获知, 目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约为40元/吨, 远低于同类技术垃圾发电120元/吨的成本;甚至低于填埋60元/吨的成本。因此, 一旦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 实际上可有效减轻各级政府的垃圾处置负担。

并且, 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作为替代能源 (及物料) , 加入水泥生产过程中, 实际上也为水泥厂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收益。有研究表明, 水泥厂利用垃圾焚烧的热能利用率比垃圾焚烧发电至少高出50%以上, 投资水泥厂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比投资垃圾发电厂年产值高出7.7倍。

因此, 无论怎么看,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 多赢的模式, 经济、社会、环保效益并存。

而目前在我国, 一些大型的水泥企业集团, 如华新水泥、中材集团、金隅水泥、海螺水泥等已经开展了广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技术研究, 并且目前已经有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项目建成运营。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在建、拟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项目约有130余项, 投资规模达55亿元, 涉及水泥企业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及其他废弃物的处置, 年总处置能力达1000万吨。从各家的信息来看, 这些项目都受到了好评, 并已经有不俗的效益进账。

不过, 即便是这样, 目前我国水泥窑处置废弃物的总体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尚未充分发挥水泥工业协同处置垃圾的潜力。据了解, 我国目前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00多条, 而协同处置项目恐怕还远没有达到100个, 还有许多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

然而, 由于种种利益的纠缠, 近年来虽然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技术发展迅速, 但远未成为主流垃圾处理方式。并且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 与垃圾发电等拥有高额补贴不同, 水泥厂什么也没有, 这直接挫伤一部分水泥企业的积极性, 阻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项目进一步的推广。

如今, 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为社会公众所关注, 垃圾围城与大气污染一样,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 谁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遍布垃圾的环境中, 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已成了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 不少专家和社会人士也都纷纷进言,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乃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首善之选, 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最佳方式。

上一篇:皮下积液下一篇:酸化作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