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相关问题分析

2024-07-01

新闻写作相关问题分析(通用4篇)

新闻写作相关问题分析 篇1

一、写作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是影响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上遇到的困难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配合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教学法, 使学生取得进步。教师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 扩大知识面, 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 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 设身处地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 并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每个学生对老师都有着不同的期待, 有的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能够风趣幽默些, 有的学生希望老师的板书能够详细清晰, 有的希望老师能够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希望老师上课的讲解能够更系统等等。虽然学生的这些老师未必能够一一做到, 但是教师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有教师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自身教学专业的发展去尽量达到学生的那些期望时, 才能够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特别是在布置作业时, 如果是较难的任务, 可以对任务进行分解, 或者是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作为资料, 降低任务的难度, 以减少学生对写作课的焦虑情绪。

二、加强中职英语写作实践措施

综合关于英语学习的理论经验, 要真正实现掌握英语, 就要好好把握中职生学习英语的一些基本规律, 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跟对英语的认知特征等因素, 让学生尽量去了解关于英语的文化, 和学习英语的外在社会因素。从学生的个人因素出发再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 有效的提高中职英语的写作要从以下几点出发。一, 要掌握英语写作的特点, 英语写作是学习英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想学好英语写作就要先了解英语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汉语跟英语的不同之处, 汉语跟英语在表达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汉语注重的是内在的逻辑结构, 而英语重视的则是形式上的逻辑结构, 汉语表诉结构复杂但中心思想在其中, 英语则表诉结构平衡表达重点突出, 汉语表达上一般都是先诉说原因在说结果, 而英语恰恰相反, 最重要的观点汉语一般会放在最后, 而英语则是放在开头。在英语写作的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和特征上的不同, 然后针对不同的语言特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中, 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两种语言学习的不同, 然后通过比较两种语言, 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在掌握英语写作的学习特点前, 还需要知道英语学习的前后顺序, 在学习英语写作前, 应该大量的进行英语的听和读, 大量的听和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语句的结构,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句的结构特征, 这样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写作和阅读, 听力之间的有着紧密的联系, 是不可分割的。学生要了解到英语学习中的听读写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英语写作的方法。学生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比较注重口语, 轻视听力, 怕做阅读训练, 这些现象不太利于英语的学习, 会造成英语写作的难的局面。二, 英语听力训练的加强跟单词记忆的加强, 英语学习中有两大难题, 一是英语听力二就是背诵单词, 英语听力跟单词背诵又是英语听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力能力是学生语言天赋的表现, 但是后天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而学习的方法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少同学对英语听力不够重视, 课上只是流于形式, 而课后又缺乏训练, 对英语听力有一种畏难的情绪, 另外, 学生在单词背诵方面没有掌握好的方法, 或者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单词背诵, 词汇量掌握不充足。由于没有进行足够的听力训练再加上单词掌握量不够致使英语阅读很难进行下去。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不行会直接影响到英语写作的学习, 因此, 英语的听力训练和单词的背诵对英语写作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中职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中职英语写作的教学中,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作业任务的布置者, 教师在整个英语写作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 老师跟学生相比, 在阅读的累积上和知识面上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比学生要丰富的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只要靠教师在教学中所处的优势地位还要靠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跟教学经验,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 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永远处于优势,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提高去保持这种优势, 只有保持这种优势, 教师才能发挥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在中职写作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说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但是学习者不是天生就具备听读写的能力, 这些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帮助下, 进行了有效的训练才具备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发挥学生在中职英语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对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跟积极人格进行培养, 因为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和积极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跟学习能力。

四、结论

由于语言的发展跟社会的发展都是日新月异的, 所以这种教学环境应该是不断优化的。中职英语写作的实践措施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有效影响因素的应用, 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对帮助学生提高中职英语写作起着重要的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保军:《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定位》, 《山东外语教学》, 2009, (4) 。

[2]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举措:过程教学法》, 《外语界》, 2009, (l) 。

[3]李宪一:《英语控制写作教学当议》,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8, (5) 。

新闻写作相关问题分析 篇2

1 广播民生新闻在采访和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1 写作素材老旧:

当前广播民生新闻的素材老旧是一个非常严重和普遍的问题,新闻是及时发生的事件,突出时效性,对于民生新闻而言,不仅要具有时效性还必须贴近民众的生活,是关乎民生的能够引起民众关注的新闻。素材的老旧不能引起社会关注。

1.2 真实性不够:

为了适应媒体之间的竞争,对于广播民生新闻而言,为了迎合听众的胃口,一些节目用编造、挪用的方式来制造新闻,或是直接将网络上一些有趣味性和离奇性的地方报道直接挪用,或者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点做相应的修改后进行报道。造成新闻真实性十分欠缺,但这种不正确的做法会降低媒体公信力,造成听众的流失。

1.3 采访力度不够:

一般而言,广播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记者失去了压力和动力,也就直接造成了采访力度的欠缺。这些记者对采访工作的不重视,使其对于民生新闻的采访往往是出于敷衍的态度。这也是当下广播民生新闻中出现编造和挪用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访工作的不到位,自然造成新闻写作素材的缺失,也就直接造成假新闻的出现和泛滥。

1.4 写作质量较低: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广播民生新闻正在逐步的被娱乐化,造成其渐渐失去新闻本该有的特性和品质,在为迎合听众心理的背景下,广播民生新闻的写作开始变味,大部

分作者受到多种因素的感染,认为这类新闻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正规性。而广播媒体的不重视,使其在选择稿件和作者的时候也出现一定的失误,这就导致广播民生新闻的写作质量不断降低。

2 广播民生新闻采访和写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端正广播媒体的态度:

广播媒体仍然是当今的主流媒体,虽然受到了来自多种媒体的强烈冲击,但广播媒体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重视民生新闻的相关工作,要明确民生新闻的特性和重要性,为听众提供真实的、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只有从媒体本身改变错误的观点和看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播民生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2.2 端正记者的态度:

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最大程度上依靠的还是记者,记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其采访工作和写作质量。在新闻的采访中,要让记者明确的知道其重要性是直接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和质量问题的,只有认真的采访工作才能够给新闻的写作提供助力。而在写作方面,要让记者深知新闻的要素和特点,只有端正了记者的态度,才能使其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2.3 加大国家的重视力度:

网络新闻传播相关问题探讨 篇3

随着网络媒体功能的开发和应用, 现代计算机网络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在网络传输更加快速、便捷特性的影响下, 网络一个新兴传媒的形象展现于民众面前, 并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 大有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一较长短之势。然而, 在新闻信息经网络途径传播的过程中, 虽然优点突出, 优势明显, 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优劣比较

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网络新闻传播, 在人类新闻传播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样态, 伴随网络技术的完善, 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不可忽视的是, 网络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和传统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 这也是网络媒体特有的功能和属性带来的必然结果。

网络途径新闻信息传播的优势

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比较, 网络媒介几乎囊括了传统媒介所有的表现形式, 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短片等结合起来, 具备了传统媒体难以拥有的、极具感官多元化的特点, 成为掌控能力较强的新媒体。网络新闻传播优势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即时性更强。和传统媒体相比较, 网络新闻信息制作、传播速度那是要快得多, 突破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时空的限制, 在计算机上通过简单制作, 就能对世界任一个角落发生的即时新闻信息做出几乎同步的报道, 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可以说,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数量庞大、信息更全, 这是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有突发事件发生时,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更令传统媒体相形见绌, 成为民众新闻信息快速沟通的重要平台。

其次,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其所承载的新闻信息量更加庞大。虚拟的网络把世界上大多数的计算机连在了一起, 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 几乎包揽了世界上所有的新闻信息;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背景下, 每个人均可成为新闻信息源, 更是使网络新闻信息源源不断;在网络数据库的支撑下, 纵向保存的历史新闻信息更是庞杂, 也使得网络途径传播的新闻信息更具广度和深度。

再次,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 将传统新闻信息单向传播的格局彻底打破了, 让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处于平等的地位, 能够双向对等交流, 使得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互动性极强。这主要体现在:受众可自主选择需求的新闻信息, 或是针对具体新闻信息有选择地阅读详细资料, 扭转了想不想听 (看) , 都要听 (看) 的局面, 而且受众对接收新闻信息的内容和方式、时间可自由设定。这一切, 都让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双方的交流更为容易, 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参与、崇尚自主的需求。

此外,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跨越时空的特性使得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发散性极强, 在兴趣相同、话题一致的大前提下, 只需计算机、路由器和网络, 甚至于只需手机加网络就能够将处于不同区域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让新闻信息的受众范围及相关的信息交流摆拖地域时空的限制。再与网络信息叠加性结合起来, 网络媒介可将不同时间发布的信息进行回放, 从而形成了系统性更强的信息链, 这样新闻信息传播发散性, 以及相关信息的集中性共同构成网络信息重要的特点, 使网络新闻信息完全可以实现实时共享。

最后,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保存性, 能够回溯检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网络媒体所独具的高效检索功能, 让人们想要获取特定新闻信息的愿望很轻易的就能实现, 这远胜传统媒体过时不候的新闻传播特点, 网络途径的新闻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限制, 想要查看某一方面的新闻, 通过关键词就可以极为方便地检索到了。

网络途径新闻信息传播的不足

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比较, 网络媒体特性和功能截然不同, 自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网络犯罪、虚假新闻、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等负面问题。网络新闻传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网络新闻信息真实性、可信度有待提高。真实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命脉, 网络新闻信息只有更加真实、准确和全面, 才能推动网络媒体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 部分网络媒体为吸引受众, 对新闻信息不加证实就编发于网上, 或是转发、引用有害信息和虚假新闻信息, 这就会给受众以误导, 降低的是网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伤害的是网络媒体的名声。

其次, 网络新闻信息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时有发生。当前, 很多网络新闻媒体的网站, 存在新闻内容空洞简单现象, 即网络上的新闻信息标题醒目, 但内容却极少, 甚至有的新闻仅有短短数字, 缺乏实质性的根本内容, 且对新闻相关背景交代得也不清楚, 让受众难以于新闻中获取足够的信息, 使新闻信息的价值有所降低。

再次,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涉及隐私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新闻信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有待进一步规范。例如, 网络新闻信息的内容浩繁, 在守门人功能相对较弱的背景下, 网络新闻信息的内容芜杂, 极易充斥一些与新闻信息无关的隐私问题, 加之网络新闻信息资料库储存长久、易于检索, 这就难免使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产生纠葛, 带来后患。

2推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途径更趋完善的有效措施

网络技术的进步, 带动了网络媒体时代的发展, 网络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势所趋。针对上面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优势和不足的分析, 要推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更趋完善, 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 要准确地把握新闻舆论导向, 确保新闻信息传播观点的正确性。新闻信息的传播,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准确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是根本原则。而要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保证新闻信息准确性和观点正确性是基础, 也就是说, 网络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 应当立足于全局, 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努力做到传播的新闻信息有准确来源, 用敏锐的新闻感官、灵活的新闻视角传播新闻信息。

其次,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要努力贴近现实, 始终坚持新闻信息真实性这一根本原则, 切实提升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提升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质量, 实事求是、贴近现实是必须要做到的。新闻信息能够被广泛地传播, 归根结底是因为受众需要, 所以,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脱离普通民众。若传播的新闻信息与受众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毫不相干, 只是自说自话地将媒体意愿强加于受众, 必然会影响网络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要深入民众、贴近实际, 挖掘那些民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 才能使新闻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 才能抓住受众关注的重要新闻。

再次,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必须要分析受众需求, 切实把握好所传播新闻信息的尺度。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也要把握一个度, 即通过分析受众心理需求, 把握新闻信息现象和本质、善和恶、真实和虚假的关系和尺度, 这会对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产生直接影响。例如, 一些新闻信息关注者不多、影响力不大, 这类新闻信息点到为止即可;而有的新闻信息受众广泛关注, 影响又极为深远, 则不但要告诉受众具体内容信息, 还要详细探讨事件前因后果, 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只有这样把握住受众心理需求和新闻信息传播尺度, 才能推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不断完善。

最后, 针对网络媒体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网络新闻传播当中存在虚假信息的矛盾, 在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中, 一定要处理好“真”和“假”的关系。这固然与网络媒体新闻信息来源过于复杂, 传播格局较为开放, 不好把握新闻信息真实性有关, 但只要网络媒体在处理新闻信息时, 不过度关注竞争压力, 简化或减少新闻处理、审核环节, 就能减少虚假新闻信息报道的发生。在网络新闻信息编辑过程中, 严格按照新闻审核程序进行, 切忌为追求新闻信息的煽情效果, 接凑图片、玩弄文字, 使受众产生歧义, 造成客观上的假新闻效果。

3结语

新闻写作相关问题分析 篇4

1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概述

网络新闻, 即以网络作为主要载体的新闻, 具体来说就是, 通过对文字、图片以及动画和印象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以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为依据, 对近期发生的事物所做出的报道。网络新闻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简洁性、互动性和传播的多渠道性, 故而受到广大受众, 特别是青年受众的喜爱。

报纸新闻, 是以报纸这一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形式, 通常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相关新闻, 虽然近年来, 报纸新闻受到网络新闻的巨大冲击, 但却并未消失, 原因在于, 报纸新闻不仅在新闻的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深度, 而且还具有对社会舆论进行反映与引导的功能, 故而受到广大新闻爱好者的青睐。

2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2.1写作主体差异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且增强了网络新闻的互动性, 在这一背景下, 受众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新闻阅读者的身份, 同时, 也能够成为新闻写作的主体, 如在论坛中发表帖子开展对某一事件的评论。而从理论层面分析, 只要受众身边存在能够利用的网络技术, 其便可成为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对报纸新闻而言, 并不是任何受众均能够成为其写作主体, 即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必须是特定新闻记者, 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素材, 从而将近期发生的新闻以客观角度进行叙述和评价, 使社会大众了解新闻事实和新闻背后所蕴藏的社会现象[1]。由此可见, 从新闻写作主体层面分析, 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要大于报纸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 即任何公民均因其享有言论自由权而成为网络新闻写作主体, 而只有新闻记者方能够成为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

2.2写作理念差异

对报纸新闻进行分析可知, 其写作理念大都以说明社会现象、揭发社会本质、启发人们思维、给予受众感悟和引导大众社会舆论为主, 其更加侧重新闻的社会价值,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也正因如此, 报纸新闻的写作通常忽视了受众的真正需求, 即对于部分受众而言, 其浏览报纸新闻的意图并非是以看穿社会本质或与之相类似的目的为主的, 而是以消遣、娱乐、休闲为新闻浏览的主要目的[2]。因此, 因报纸新闻写作理念的局限, 使其相关内容难以全面满足受众需求。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基于网络的新闻写作与传播方式, 网络新闻的写作理念大都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且因其长度和篇幅不受限制, 既能够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述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 又能够以较长的篇幅揭示社会现象并开展社会评论, 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因此, 其受到了当前社会大众的青睐, 特别是对于具有紧张生活、工作压力的上班族的青睐。 网络新闻从放松人们心情、满足新闻娱乐化与休闲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 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放松身心的自娱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 网络新闻对社会现象和本质揭示的程度则不及报纸新闻, 而这也是网络新闻写作的休闲化和娱乐化的理念所导致的。

2.3写作方式差异

对报纸新闻写作方式进行分析可知, 其通常需遵循一定模式, 所进行的写作大都是线性写作。在报纸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大都是被其所选择的新闻主题固定的, 其需要根据所选新闻主题搜集相关素材, 并围绕素材拟定新闻的写作思路, 而后开展新闻构思与写作[3]。

与报纸新闻写作不同, 网络新闻写作侧重的是超链接的运用, 通过将作者所选题目的关键词或是中心思想以链接的形式予以发送, 从而对新闻进行各个层次的梳理。相较于报纸新闻的句与句、词与词间的高强度逻辑联系性, 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更加随性化, 其注重的是受众的需求与参与度, 故网络新闻写作需要作者具有跳跃性的思维, 将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超链接的组合, 从而以链接而非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供受众阅读。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非线性的写作方式。

3结论

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概念进行分析, 进而从写作主体、写作理念以及写作方式等方面对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之间的差异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在写作主体、理念和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具特点。未来,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二者差异的研究力度, 从而为满足受众需求和促进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确保写作内容能够为多数受众所接受, 以写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即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简要阐述, 进而对二者的差异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写作主体,写作理念,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文月.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报业, 2014, 10 (16) :40-41.

[2]李嘉瑞.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23) :233-234.

上一篇:汉英拟声词对比研究下一篇:现代司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