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艺术

2024-08-07

生活中艺术(精选12篇)

生活中艺术 篇1

如果从唐朝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木刻版画插图算起,版画在中国的历史有1200年了。鲁迅说过“中国的木刻版画,从唐至明清,曾经有过体面的历史”。特别是明清时代,版画作为书籍插图和民间木版年画的兴盛,可以说,版画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20世纪初,鲁迅提倡新兴版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反内战的斗争中,版画作为有力的、革命的性的武器,是一把刺向反动派的匕首。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版画工作者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版画表现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风貌,为新中国的革命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国外艺术引入中国,五花八门的艺术样式出现,加之中国画和油画在国内艺术市场占有主导地位,昔日辉煌的版画与老百姓似乎产生了距离,在一段时期跌入了低谷。当下,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版画家发挥正能量,创作出富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新版画,版画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它仍然会充满生命的活力,曾经备受大众喜爱的版画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是大有用武之地。

一、举办不同层次的版画展览,让老百姓有直接欣赏版画原作的机会

举办版画展是很好的一种普及途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力的强盛,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各种美术展览(包括版画展览)和展览场地如雨后春笋,例如国营的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大学和美术学院的展览馆和图书馆,民办和私营的画廊以及社区的会所、酒吧、茶馆等,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场所,举办各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版画展览,比如公办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展出主题性的大型版画展,大学的美术馆、图书馆可以展出国外或国内的探索性和实验性的展览,私人画廊及社区会所可以不定期举办雅俗共赏的抒情性版画小品展。当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把版画作品拿到矿山、基层部队和农村去展出。总之,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版画展览,让老百姓有近距离欣赏版画原作的机会,领略版画的独特魅力,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成都市,短短的一个月里先后就举办了五个不同层次的版画展览,每次展览的时候,展厅里都是人头攒动,这说明老百姓是喜欢版画艺术的。通过这些展览,不但可以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努力开拓版画市场,让版画进入老百姓家庭

版画在中国民间有深厚的基础,从唐代以来的插图、清代的民间木版年画,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作为反侵略战争“武器”的新兴版画,可以说老百姓对版画是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及“文革”时期,由于种种原因,版画似乎与老百姓产生了一定距离。如今,人民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绘画市场也日趋完善,不再是国画油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人们对艺术品的选择也呈多元化的格局,昔日备受大众喜爱的版画与其他艺术品一样,作为商品进入广大百姓家中。所以版画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瞄准这个市场,让版画艺术扎根于民众之中。

笔者认为,版画进入百姓家庭的有利条件有三点:首先,版画的材料和装裱方法具有当代性,各种版画(包括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以及丝网版画等)印刷的纸张坚挺厚实 ,选择的种类多元,特别是进口卡纸质量高档华丽,视觉效果好且价格便宜。印刷精美的版画配上金属的画框更显富丽高雅。将有“力之美”的版画挂在现代居室,使整个居室蓬荜生辉,更显主人的文化品位;其次,版画是紧扣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画幅形式、构图形式以及制作技法都是具有时代感和当代性的一种艺术语言,与传统的油画国画表现手法和装裱手法相去甚远,今天的百姓特别是有文化的新一代“白领”,更容易接纳这种具有当代感的绘画艺术;再次,作为版画,可以“复印”是它的优势和特点,以较低的价位进入家庭也是一大优势,一幅国画油画少则几万几十万,高则数百万上千万,一幅版画几百元至几千元,所以,版画以低价位的消费带来高品位的艺术享受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

文艺要面向人民大众,雅俗不是庸俗和低俗。所以,具有观赏性和抒情性的版画作品是受大众青睐的。“雅俗共赏”的居室版画是应该提倡的。版画从艺术殿堂里走出来进入老百姓的家庭,是历史进步的规律,也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让版画走进老百姓家庭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加强儿童版画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版画创作活动是儿童熟悉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复杂过程,也是儿童欣赏美、创造美的思维过程。版画的制作过程特别符合孩子边游戏、边作画的年龄特征,可以引起儿童的极大兴趣。

在版画创作中,首先,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要格外注意引导孩子们观察事物,一定要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同时,要突出强调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抓住了特征,往往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其次,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只有不断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才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儿童的版画作品往往富于夸张色彩,合乎情理的夸张是孩子们在创作中丰富想象力的生动表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合理夸张、合理想象,使他们作品不乏稚气、不乏夸张、不乏想象,而这也正是儿童版画作品耐人寻味的所在。

最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创造能力是儿童作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美术作品不单是生活画面的简单重复,而是需要重新的艺术加工,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事物。虽然儿童阶段的作品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某种高度,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步提高。所以,在儿童版画的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四、版画作为书籍报刊的插图,仍然是一片广阔天地

中国的版画史就是一部插图史,从《西厢记》《红旗谱》到《红岩》,从《阿诗玛》再到《革命烈士诗抄》,一代又一代的版画家为书籍做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起到了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版画艺术无形中走向了大众,正如鲁迅所说:“木刻原是小富家儿艺术,然而一用在刊物的装饰、文学或科学书的插画上,也就成了大家的东西,是用不着多说的。”据笔者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共有各类出版物30000多种,如果每种出版物以2000份的数目发行,那将会产生数亿份的发行量,除报纸和“快餐”读物以外,小说、通俗读物、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教材均是发挥版画插图的一个巨大的空间。今天,虽然已经进入了计数机时代,激光制版和印刷都很先进,书籍插图也有多种绘画形式的选择,但笔者认为,版画插图仍然有其独特优势,比如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图像清晰明快,刀法干净有力,尤其是中国的水印木刻,那水墨淋漓的独特效果,备受国内外观众和读者喜爱。黄永玉先生所作的水印木刻插图《阿诗玛》,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今天的版画插图也不再是昔日单一的黑白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木版画、综合版画及电脑版画都可作为书籍的插图,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共同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优秀版画插图作品,我们就一定会迎来版画插图的复兴。

结语

在中国,版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清代的民间木版年画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成为老幼喜爱的艺术形式。21世纪的今天,国门大开,国外的艺术引进中国,虽然艺术的门类已是五花八门,但是版画艺术仍然具有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只要版画家们心里装着人民,深入生活,多创作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雅俗共赏的版画作品,版画在今天必然会成为真正的大众艺术。

生活中艺术 篇2

我学过很多门艺术,吹、弹、唱、书法、绘画……与此同时,我也热爱艺术,因为它能带给我精神上的振奋与鼓励,以及无穷的乐趣。

像素描,它也是一门艺术,用一支铅笔,绘出不同深浅、不同层次的事物,使平面的东西变得立体起来。

素描,首先需要观察你所要画的物体,并从各个方面去对比。然后构图,也就是打稿,需要调整布局和比例。接下来是铺“大关系”,如明暗、空间,还有黑白灰的一个分布情况。第四步,搞清形体结构、色彩关系,深入刻画。最后对整幅画作细致入微的细节上的修改,使整幅画看起来更舒服。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画常被老师否认,甚至被作为反面例子展示给其他学员,总是需要老师帮忙打稿。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常常因为布线的细腻而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作品也成了正面的教材,我笑了,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快乐。

我常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存在,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在我的心中都闪着耀眼的光芒。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篇3

【关键词】美丽教师;语言艺术;榜样;有效应答

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想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怎样的语言才算美丽呢?

所谓美丽就是使人看到或者感到美好的一切。在我理解,美丽语言就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使人感到美好、开心的话语。优美的语言就像六月的清泉一样流淌在我们心灵中,给我的感觉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

今年我园打造美丽校园,那么美丽校园肯定少不了美丽教师、美丽幼儿。那么我就先从语言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美丽教师。

其实我发现有些教师在平时日常活动和集体活动中也缺乏了一些语言的美丽。这让我想到了法国作家蒙田说的一句话: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其实语言的魅力是无尽的,这种艺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那教师就要在日常生活、集体教学中通过语言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教师,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这种和谐的生活中耳濡目染着一切,成为美丽幼儿。

一、日常生活语言艺术,耳濡目染伴幼成长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多运用到的语言尤为重要,幼儿园与其他学校的模式不一样。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几乎是全天呆在一起,幼儿时时刻刻都能听见老师的语言,幼儿是以模仿为主的,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以及对于幼儿的态度。同时也要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纲要》中这样说到:“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交谈,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一日生活中对于一些幼儿生活方面的问题好好与幼儿沟通。比如,我们班有个宝宝体质比较差容易生病感冒,而且比较内向。所以每次在穿脱衣服方面尤为关注。每次在户外活动了一会,我就会和她这样说:“宝宝你感觉你出汗了吗?。”她点点头,然后我就会微笑的和他说:“那你应该怎么样做呢?小心感冒。”每次她都会笑着对我说:“谢谢孙老师,我差点要忘记了。”经过了几次提醒,她就会慢慢知道要及时穿脱衣服。事后,我在想如果我对这孩子缺乏耐心,不好好与她交流又会是怎么样呢?我就做了一个试验,隔了几天我就故意有点生气的和孩子说:“你看看你出汗了也不脱衣服,要是感冒了怎么办?”这时候孩子马上站到我身边,一声不响的低着头。当我低下头,我发现孩子在低低的哭泣,我赶忙抱起孩子,连忙道歉:“宝宝不要哭了,老师也是为了你好。”经过这次我发现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孩子的内心也会慢慢发生变化,而且孩子一天的心情也不好,说明老师的语言对于幼儿的心理影像颇大。所以说一日生活中的语言一定要把握好,逐渐培养成美丽教师,同时也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二、集体教学语言魅力,筑起自信坚实桥梁

什么是教师的应答?课堂中的教师的应答旨在教学中教师基于幼儿言行表现所做出的回应和反应行为。除了一日生活中,还有在集体活动中一些语言的运用。集体活动中应答语言也是培养美丽教师的一方面。

我就从有效应答来说说,有效的应答包括了激励性语言和拓展性语言。先来说说激励性语言,《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的发展有快慢能力有强弱,老师要了解幼儿,及时地作出肯定鼓励的应答,尤其是对于相对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肯定和尊重赏识的回应就好比是燃起自信的导火索。在活动中,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鼓励性语言:你说的真棒!你的想法很好!类似于这些话语,每次当我讲完这些话的时候,孩子都很开心,都会和旁边的小朋友说:“我被老师表扬了,好开心呀。”孩子总是天真的,听到这些话心里美滋滋的。孩子都需要得到肯定。表扬的方式可让幼儿自选,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通過均等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大大提高了自信心,教师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再来说说拓展性语言,有一次上科学课《动物保护色》有个小朋友说:“孙老师,枯叶蝶它的颜色和枯掉的叶子颜色一样,它这样保护自己。”我这样提问:“你回答的真好,那除了刚才说的枯叶蝶还有哪些动物的颜色也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他坐下开始“冥思苦想”起来,过了一会就举起高高的小手,回答:“老师,我想到了,有一次我看到树叶上还有绿色的毛毛虫,它的颜色和树叶一样,它这样能保护自己。”我笑着表扬他。周玉仁说过:“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所以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还有什么动物保护色,而是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让他自己思考,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获得成功的欢乐。

活动中老师的回应有很多,正是有了这种鼓励性语言和拓展性的语言,幼儿才积极思考融入到活动中来,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在这过程中教师也慢慢学会如何赞美孩子,如何和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了解孩子,这对新教师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巧妙有智慧的回应体现了老师对小朋友的了解和尊重,也时刻体现了老师对教育契机的捕捉和老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智慧的应答也是老师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在实践中注重每一次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倾听,留意自己的应答,才会使自己逐步提高,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美丽的应答语打造美丽教师,博采众长展自信。

三、生活教学两两合一,打造和谐美丽教师

刚才前面讲了培养美丽教师的两大要素,第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第二丰富集体教学中的有效应答。在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中,其实一日活动中也包括了集体教学活动,这两者是不能逐一进行,而是融合在一起,不能做到日常中的美丽语言,而忘记集体活动中的,反之亦是如此,两者不可偏废。

培养美丽教师不单单是语言美这一方面,就比如还有行为美,在幼儿面做榜样示范。形象美,每天在幼儿、家长、同事面前留有好的形象,让别人觉得这位老师干净、舒服。教学美,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孩子都愿意开心来上课,这当然需要时间的磨练。所以说做美丽教师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不管是从外表还是到内心,都需要时间去慢慢积累。帮助我们一点一滴的达成目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将自己最真诚的优美语言展示给人们,那么你的语言才是真正有魅力的。

参考文献:

[1]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8:299

[2]百度.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793/10663679.htm?fromId=9793&from=rdtself.1998-2/2014-2

[3]蒙田.随笔集[M].中国: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2:37

[4]赵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2:32

生活中艺术 篇4

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 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 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 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一) 生活是写实油画创作的源泉

历代大师留下来的经典油画作品, 之所以被代代相传, 就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都是从生活这个母体中概括、提炼出来的, 因此生活是写实油画创作的源泉。不同时代的生活是通过题材进入油画作品的, 油画作品中所描述的生活不是空的, 是靠题材组成的生活画面来呈现的。每个时代的油画作品, 尽管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是, 归根到底, 总是由当时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所决定的。

从写实油画创作的总体来看, 写实油画家必须将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最直接的来源, 而且是将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和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写实油画达到表达和反映生活本质的初衷。

(二) 绘画展示社会的真实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 写实油画创作的真实以生活的真实为源泉, 经过油画家从生活中的感悟、提炼, 最终形成作品, 再由艺术作品本身在展厅中展出, 将作者的感受与对生活真实的描绘反馈给观众, 因此我们说绘画最终展示的是社会的真实。绘画是展示社会真实生活的, 反之, 脱离社会生活、缺乏事实根据的绘画作品, 势必会被人们耻笑, 而且会很快在生活中销声匿迹。

二、挖掘生活素材, 创作油画精品

(一) 通过生活经历挖掘素材

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作者曾经亲身参加过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他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作品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的情景, 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 对真实的情景作了必要的强调和删繁就简, 特别是大胆地将国家领导人群集中在画面的左侧, 同时衬以一排顶天立地的大红柱子, 画面的右边集中表现了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 从而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宏伟的气势。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 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 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借鉴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 强调色彩的单纯和强烈对比, 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红旗与蓝天、绿树相对比, 黄色的菊花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 使人感到即富丽堂皇, 又热烈亲切。

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 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 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 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 更高于生活!

(二) 通过对生活的热爱挖掘素材

农村劳动者的形象和他们生活的情景, 是文艺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国很多油画艺术家都曾在农村成长, 他们对自己生活过的家乡饱含情感, 并创造了一系列油画作品。现代画家罗中立, 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观察, 通过内心情感的表达, 以真切的同情之心描绘人和环境。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能够看到农民内心的善良, 质朴和美, 连他们的外型在观者心目中也是很美的。他不顾世俗的偏见, 把那些长期以来被文人雅士们看不惯的又粗又黑又脏的农民描绘出来, 迫使人们去尊重和热爱这些人物, 例如他的作品“父亲”, 是他在1975年的除夕发现的题材。当时罗中立从达县回到重庆过年, 就在他家附近的厕所旁边, 守候着一位中年农民, 清晨, 罗中立就注意到他在雨雪中僵直的身体。当罗中立看到这个景象后, 心里猛烈一震, 同情, 怜悯, 感慨等一起向他袭来。这一瞬间, 罗中立的心里受到了巨大的震动, 他要为这些农民呐喊。罗中立以深沉的感情, 借超现实主义手法, 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农民形象。这位农民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 它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 更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三、挖掘生活中的油画创作素材

(一) 观察和积累

熟悉的生活不但能促使你怀着真挚的感情去画, 而且不一般的感受又会使你所绘的题材和别人拉开距离。每个人的生活环境, 所见所闻各不相同, 如果都能从自己的生活里寻找题材, 进行构思和构图, 画出来的创作肯定不一样。若某人双目失明, 未曾亲自鉴赏过某幅传世佳作, 不论听人如何描述, 都未必能真正体味这幅佳作中美的真谛!一切美好的绘画创作, 都必须依赖人对客观世界的视觉观察并深入的内心体验, 再通过丰富的联想以适当的媒介来完成, 绘画作品总是作者生活历程中种种观察和体验的可视形象的聚集。

(二) 应重视对现实生活中形式美的观察

着意形式构成的观察, 从形式的框架之中体察对象结构之美。以物喻人, 把自然界的物象拟人化。以心境和修养求得意境美的产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 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存储于脑际的形式美是极其多的, 然而, 只有以画家的眼光去观察对象, 方才会产生具体的艺术形象。

(三) 对人的观察和形象素材的收集

罗中立的作品《父亲》的创作就是众多的农民形象中塑造的, 《父亲》中的一丝丝肌理, 颗颗寒珠, 甚至汗毛都毕肖的呈现于画面, 使作品具有特殊的魅力, 可见画家对人物内心和外在形象特征观察的深度。

(四) 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 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善于通过自己的“中心印象”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 而且这里的“意义”与自己文章的“立意”应该是和谐相通的。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完成由原始“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 才能真正将这些零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也正因为这样, 素材一旦被作者有目的地纳入文章后, 会发生原本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 会产生难以预测的重大作用。这可以说是一条素材转化的基本原则。

总之, 进行油画创作要深入生活, 捕捉生活, 表现生活, 从生活中感悟艺术,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 有了发现, 自然就要有创造。我们并不需要关心画些什么, 甚至最后的画面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对艺术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表现过程。以及在于我们所体验的所传达的情绪与精神状态与传达出艺术家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文献

[1]赵惠.我为古田会议油画创作提供素材[J].福建党史月刊, 2012年3期.

[2]余娴.论素材的收集与油画创作的关系[D].美术学:江西师范大学, 2010.

生活中的艺术作文 篇5

我们的老师是胡老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她教我们民族舞,也教了我们许多技术技巧,如:前后软翻、前后桥、侧手翻、侧空翻、倒立、肩肘倒立、肘倒立、倒立撕腿、肘倒立撕腿、胸顶、横叉、竖叉、下腰……我很喜欢这个老师!

可是,这个老师辞职不干了,说是要自己开一家自己的舞蹈学校。后来,我们这个艺林艺术教育中心有了一个分校。叫“小天鹅艺术中心”这个分校离我家不远,就在汇大国际。而现在我们的老师是贾老师。

艺术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篇6

著名雕塑大师安娜·高美专访

人物介绍:

安娜·高美,国际著名雕塑大师,凭借雕塑“心灵的外衣”成为迄今唯一荣获意大利雕塑最高奖——米开朗基罗奖的女雕塑家。同时,她也获得过布拉格“卡夫卡”终生成就奖。

儿时的朋友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出生于莫多瓦河岸的捷克克鲁姆洛夫,与布拉格紧密相连,我是布拉格城市的小孩。在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美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堡和巴洛克式教堂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当我们不得不离开我们的祖国时,我最后的,也是最有感触的告别来自于著名的查尔斯桥上的那些朋友们。

儿时留下的不是遗憾,是对梦想的执著。

我的家里有四个小孩,我是唯一继承我父亲这个艺术家天分的一个。他的音乐一直陪伴着我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尽管我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学习素描和绘画,但由于我的家庭没有能力送我到艺术学校学习,我不得不等到与我丈夫抵达巴黎后才开始正规学习。一个崭新的世界冲击着我的感官。

学习是我成功的最大助力。

巴黎就像我理想的世界。这里有卢浮宫、法国文化,以及像达利和毕加索那样出色的作家、哲学家和外籍艺术家们,他们将这“光明之城”作为他们的家。如果我不想自暴自弃的话,我必须将这种冲击转变到我的作品中。因此,我选择到公立美术学院和大茅舍画院进修。这两家画院在塞纳河的左岸,距离很近。

生活就是一边走,一边寻找方向。

由于我的三维画风,我的领导很快便引导我转向雕塑方面的学习,但是这并无益处。我只是想画画,仅此而已。无论我在法国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的中欧血统很快便浮出水面。埃伦斯特、雷内·?玛格丽特以及萨尔瓦多·?达利这些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我在绘画艺术中的初恋,他们使我逐渐走向更加理想化的世界,我慢慢开始运作柔和的特纳式风格,接近于捷克和斯洛伐克艺术家以及维也纳学校幻想写实主义的色彩。

艺术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生总是不可预期的,而且通常非常残酷。一个严重的事故使得我六年无法进行绘画创作,因此我也无法继续走幻想主义的路线。最终,我决定尝试雕塑。我定居在临近意大利边境的蓝色海岸,这里距离雕塑中心——彼得拉桑塔和卡拉拉都非常近。在意大利,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我的源泉的一部分——强烈的宗教信仰,一个生活便是舞台的国家,这里遍地都是艺术瑰宝。

To be or not to be。

自儿童时期起,就有一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我究竟在这里做什么?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在我发现自己的艺术天赋后,慢慢找到了一些答案。还记得在1980年,我创作了一幅画,我将其命名为《 To be or not to be 》。那幅作品展现了一个裸露的女性身体,用以代表年轻的明亮耀眼的美,以及与之相反的一件老妇人的空衣服。它在生活的重压下,因为焦虑和痛苦弯曲着。

“心灵的外衣”让我开始了新的雕塑旅程。

在1992年,因为那场事故,我决定在一段时间内放弃绘画,转而完全投入到雕塑中去。我的第一件主要作品是一个“空斗篷”,它反映了我的痛苦,同时也反映了我对未来会更美好的坚持。那个作品完成后,我被选中参加更大的展览,这个作品也正式更名为“心灵的外衣”。从此,我踏上了一条漫长的路,至今也只能隐隐约约地瞥见最终的目的地。

心灵是很强大的,它可以改变一切东西。

我的作品大多围绕着欧洲神话、音乐艺术和宗教传说展开,我将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对艺术的挚爱等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并为她们披上了一件件哲学的外衣。

数字艺术在文化创意生活中的作用 篇7

文化部原部长蔡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表示,文化建设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要着力为文化产业的振兴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使文化建设成为支柱型产业。近几年教育部也大力倡导高校建设应用型专业,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尤其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中。很多领域如生命科学、国防军事、地理信息等行业中,除了本身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借助数字艺术形成图像成果,于是产生了很多新的跨专业交叉学科。

在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要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不论是报纸、书刊杂志、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还是戏剧舞蹈演出,或装潢、装饰、形象设计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不断得到强化。其中电影业和动漫周边都保持年增速30%以上,2014年广告行业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8.9%。这些行业在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依托创意思维的表现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顺应市场应运而生。

二、数字与艺术的关系

数字艺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等数字设备,对艺术作品进行二维或三维的进一步创作,或再现艺术作品的一种创作手法,如数字图像、数字影音、三维引擎游戏等表现形式。

(一)艺术的表现离不开数字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开发,使得艺术家思维表现的手法更加无障碍,也为艺术获得更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基础,以及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举个例子,利用计算机将设计好的人物形象及场景立体化表现,突破了传统动画片仅能在平面上进行演绎,实现了三维立体空间效果的提升。大到场景的建模,小到游戏角色的动作设计制作,细到人物身上着装的质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大型场景的制作可以用三维建模,也可以利用360度全景照片进行缝合再现。遇到角色的复杂动作,完全用三维绑定骨骼不仅工作量比较庞大,而且不一定能做到动作的标准。早在十几年前法国就开发了运用动作捕捉设备进行三维动画制作的方法。舞蹈演员穿上动作捕捉设备,在演员的几处关键关节部位设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以把演员的运动关节分别用三维坐标数据采集记录下来,转而输出成骨骼动画。之后运用Motion Builder软件导入,赋予已经设计好的角色蒙皮模型,即实现了游戏人物的精彩动画展现。

再如细节方面,徐迎庆老师在2002年就提出了用虚拟图像来实现Maya软件无法绘制的人物毛衣这样结构的材质对象制作。并且解决了羽毛的材质的表现手法,《射雕英雄传》中大鸟的羽毛就是运用此技术开发完成的。

由此可见,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是艺术表现的保障,只有掌握了最新的软件操作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用艺术语言表达心声,艺术的表现离不开数字技术。

(二)数字技术在表达人机交互时依靠艺术为向导

脱离艺术的表现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发展,会使技术成为形而上学的炫技方式,而失去了生命力。不论是设计数字图像、数字音视频、影视特效,还是数字三维引擎游戏,设计的本质是一方面在视觉上、运动感官上、触觉上甚至心灵上获得满足审美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满足使用对象的实用功能即舒适度。没有了艺术的升华,再多的数字技术都将失去意义,并且一定会失去再发展的动力,从而停滞不前。

三、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具体参数方针

(一)专业背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相融合而发展形成的一个新专业,涵盖了数字影像艺术、游戏美术设计、交互媒体设计等方面的新兴艺术形式。

(二)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艺术基本理论知识,还需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专业软件操作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审美与科学素质,成为非凡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三)课程结构

1.基础课程。主要有《数字媒体概论》及与其他设计类专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数字媒体艺术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门综合学科,其中包括艺术理论、人机交互学、人体工程学。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了符号美学、信息美学、媒体艺术与科学等多个范畴,这些对艺术设计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艺术理论是主干课程。主干课程包含《设计素描》《造型基础》《图案基础》《图形设计》《插画设计》等课程。《造型基础》课程相对较现代化,主要讲授对“点、线、面”形态的理解,以实践的形式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视觉审美的形式及规律。《图案设计》课程主要研究原始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征,是学生体会图形从具象到抽象的无穷变化形成的韵律美,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想象空间。

3.专业课程。将专业细分为几个方向:动画、数字影视艺术、互动媒体艺术、游戏美术四个方向,主要开设《动画原理》《影视艺术基础》《视频后期特效》《信息可视化设计》《网络(手机)游戏设计》《三维角色(场景)制作》等课程。其中《动画原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学会理性观察、学会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掌握动画的制作方法、进行动画的表演创作,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建立起在连续画面上制造运动幻像的能力,提高其动画创作方面的素质。《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信息设计规律并恰当地运用图形、图像、色彩等语言符号去表现设计构想,从事相关信息设计创作。《网络(手机)游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的造型基础极强,掌握游戏角色、场景的造型规律、透视规律。

(四)数字媒体艺术毕业生的就业率最具话语权

国外已经有多所大学都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如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纽约大学电影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与设计高端运算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等。通讯的发达使国际间的学术差异越来越小,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模式。目前BI Intelligence发布了《数字产业的未来》报告,公布全球互联网人口已近30亿,并且上网方式以新媒体终端“完胜”旧媒体终端,联网设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智能手机走向巅峰,平板手机开始发展,智能电视取代传统电视,可穿戴设备也开始跃跃欲试。目前消费者的关注目标正在转向数字媒体领域,尤其是移动终端的使用率直线飙升。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电视台、广告影视包装公司等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项目设计、娱乐游戏设计、互动媒体设计等工作,每年所需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约达15万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极具发展潜力。

四、结语

因此,从多方面角度考虑,仅有传统的绘画专业及视觉传达专业已经不能满足我省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在高校建立数字艺术专业,大力开展交叉性学科建设,培养适合我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人才,促进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

摘要:在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要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绘画专业及视觉传达专业已经不能满足我省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发展的新专业,依托创意思维的表现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高校建立数字艺术专业,大力开展交叉性学科建设,培养适合我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人才,促进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

浅谈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篇8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独立存在。同样,录音艺术与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作为一门应用型性学科,录音艺术在现实中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只有弄清楚录音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让它服务于现实生活。

1.录音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对录音艺术的定义就是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和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创造的音响记录下来。可见录音艺术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录音师通过自己对录音效果的理解运用现代化处理手段(如音效合成、音棚调度、录音剪辑等),将现实中的声音进行艺术化呈现。这种表现不仅最大程上保留了现实生活在录音艺术生的真实性,还运用了录音艺术自身特点使现实生活艺术化、风格化、立体化。录音艺术取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2.现实生活是录音艺术创作源泉

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很多因素在影响着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也在制约着许多事物的发展。同样,录音艺术作为生活的改造者也在受到生活的改造。现实生活为录音艺术创作一个莫大的舞台, 录音师可以根据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运用录音艺术将生活进行改造。现实生活存在着诸多对于录音艺术的渴求(如音乐、影视、广播等),而这正是录音艺术创作的源泉。

二、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基础

如果说录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录音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那么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基础就是录音艺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录音艺术已然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1.现代科技的发展

当今社会,录音艺术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是从单声道录音到双声道再到多声道立体环绕方式的转变;还是从机械方式到电磁方式再到光、磁、电的记录方式的转变;或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音频方式的转变……这些无不体现技术革命、科技发展对于录音艺术发展的影响。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应用和电脑的普及将录音艺术推向了发展的巅峰, 电脑的高智能与高效率使录音艺术朝着更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的方向发展。因此,录音艺术能够应用现实生活有着坚实的技术保障。

2.录音艺术自身的特性

录音艺术在今天得到大力推广的原因与其自身存在的特性不可分离。首先,录音艺术作为一门艺术有着独特的美感,它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表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之富有形象美、意象美。其次,作为一种大众可以深刻感受的存在,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并理解。再者,录音艺术有着广泛的传播性,它能够凭借很多媒介加以传播(如手机、广播、电脑甚至是人们之间口头相告)。这给了录音艺术灵活、机动的特点,使其能够在人群中稳定的存在、生生不息。所以说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先天因素。

3.社会对录音艺术的需求

有需求才有供给。同样,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并得到长足发展,与社会对其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素。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仅对物质的需求,更多的人渴望精神的满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联动,商业电影的发展、音乐行业的繁荣、商业演出的蓬勃……这些无不增加了社会对录音艺术、 录音人才的需求。录音艺术的魅力满足了多数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们时而渴望安宁、时而希望刺激、时而向往永恒等等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录音艺术去营造、渲染。可以说录音艺术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三、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与其说我们关注录音艺术的发展不如说是对录音艺术实际应用的重视。在现行的社会中,由于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录音艺术也如沐春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时代,录音艺术应用于生活很多方面。

1.影视、影音等媒体的应用

伴随着商业电影行业的繁荣,录音艺术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在享受着电影音效带来听觉刺激的同时,不免会感叹录音艺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无论是前期对有声语言的采集、收录,还是后期对音效处理、制作,都离不开录音艺术。它的使用使影片更加灵动、精彩、富于表现,极大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有力的表达作品的主题内容,对影片的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2.电台、无线广播等传媒的应用

无线广播作为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众传媒,可以说录音艺术就是它的全部。你在收听无线广播带来的大量信息的时候,可以发现无线广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录音艺术的支撑。录音艺术将艺术化的有声语言转换成数字信号,无线广播运用无线电技术将信号发射出去,用户利用接收装置进行转换成有声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录音艺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无线广播的质量,以及后续传播的广泛性。

3.公共场合语音提示的应用

在公共场合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发人深思的善意的文字提示,然而这些文字的力量通常是微弱的很难起到规范大众行为的作用。因此公共场所的语音提示就孕育而生。那些语音提示运用录音艺术的方法,通过对善意语言的重复、强调,使那些难以接受的教条、规范变得生动,极大的促进文明在人群中的流动。

4.消费场所的语音促销的应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商店的语音叫卖,这些语音叫卖运用到的手段无一例外的采用了形式化的录音艺术。卖家在店铺周围通过扩音器发布商品信息以吸引顾客能够光临。这些录音虽晦涩难听,但总可以简明扼要的表现产品信息,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场所中的语音促销的应用对于促进消费、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效果。

四、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前景

谈到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的应用,自然要考虑其未来的发展即录音艺术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前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录音艺术不仅是它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更希望它作为一门艺术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1.从录音艺术自身专业优势来看

作为一门艺术类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录音艺术的专业特性就决定了它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在学习录音艺术的时候其艺术性使得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而科学性决定了录音艺术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录音艺术浅显而深刻,它的表现形式是单一的,但是它的表现的内容、传达的情感却是多变的。这赋予了录音艺术独特的魅力。

2.从录音艺术的社会需求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化的推动, 也离不开各种技术的支撑。录音艺术对社会的贡献既有文化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当今社会娱乐、影视等行业如日中天,录音艺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社会对于录音艺术人才的渴求是极为迫切的,因为录音艺术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录音产品的成败。从录音艺术的社会需求看来录音艺术的应用前景是明朗的。

3.从录音艺术的就业角度

近几年来,电影、电视行业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每年都有上千部的电影、 电视上映。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现场录音还是后期录音的音效制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录音艺术人才。录音艺术家利用自身对于录音艺术的感悟,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对录音艺术作出指导。从录音艺术的就业趋势来录音艺术未来是美好的。

五、结语

生活中艺术 篇9

源关键词也变得空虚:, 艺术设计缺乏生活;源化、于生活人性化;。创新思维

管是谈到门类、作品或者是设计师都脱离不了设计的创意来源、构思。不论是何种门类的设计, 设计的创意和构思的来源都是相通的, 来源与生活, 尽管设计作品不尽相同, 只因为成︱︱︱活的艺术设计在不同是时代背景下就设计作品的设计师都生活在不同背, 景都下有的属环于境当中个。时代的艺

术特点, 自然设计师的创意思维来源就符合当个时代的生活背景, 正能体现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 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 生活又直接影响着艺术设计;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 又需借助于一定形式来表达, 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艺术设计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艺术设计是

艺设

术计脱离设计的人是生活和人的统一, 同样不存在的两者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全脱离了人的设, 艺术设计计和完全

来源于生活, 生活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设计, 而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创意, 也可以直接认为创意来源于生活, 生活作用于设计创意思维的形成。如何从生活中发掘提炼设计创意思维, 笔者从

计一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艺术设计中的。创意素材从生活发掘

中首先, 头脑中贮存大量与设计门类、设计主题相符的素材, 是构成创意思维的基础。纷繁复杂的生活信息对于艺术设计来说, 有很大的影响, 它能开拓设计师的思路, 启发设计思创维累。、删这在选样生、再看活创来中新, , 艺任的术何过设事程计物中创想完意为成思设。维离开计所用, 了生活就需要, 就会变得狭窄将素材收集积意设了。计的源泉因为生活。设计师如果在是创新的基础, 生活中不注重观察大量信息的存贮积、积累知识累是进行艺, 就术

来源

无法拓宽创新思路。因此, 在设计中, 设计师应该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其次, 要有将素材再创新的思维能力。有大量的素材, 如果不会取舍和巧妙运用的话, 这些素材就没有价值可言。比如当你在使用筷子的时候, 看到筷子用来夹、拣、挑等解决吃饭问题的时候, 是否可以在设计中把筷子联想成是两条平行线, 是和平共处的象征, 是成

的浙双成对的化身呢?这就是生活素材有了蜕变的适用能力。设计师要学会独立去考虑, 去联想, 把创思思维彻底的打开, 大胆思欢我江陈的想象二, 、们看到大形胆色的各, 很多设异计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创意生活素材形成生活化、之泉滔滔不竭人性化的原创, 大都设计考祁书艳案保存, 着大批广告的书籍和商业杂志这在一定意义上能启发设计者挖、掘大画册, 量的创意或是一大, 运用一些堆设计档

具有艺术特色的处理方法来融入自己的设计。这又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不断寻求探索的过程, 有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借鉴的好处虽然可圈可点, 但是对于以时代信息为主的日新月异的艺术设计来讲, 挪用和抄袭的东西已经不具任何价值。艺术设计的本意应是个人的想象创意, 既然已经积累大量的素材, 就要学会使素材变为有意义的设计。技法的沿袭和借鉴故然可取, 但作为艺术设计本身来说, 就是要标新立异。因此, 提倡原创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创新需要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初学设计的时候, 总有一个继承的过程, 慢慢从中学会各种表现的方法。但是一味继承就变得无味了, 艺术设计之所以有沿袭和继承的过程, 正是为了以后的创造, 在积累的基础上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设计, 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生质的飞跃。所以, 我们应该大胆的去想象创意, 在已有作品上吸取精华, 努力开拓思维, 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融入设计, 寻求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其次, 主动的去寻找素材, 以求设计的创新性。在艺术设计中, 创意作为一个“自由创想”的过程, 常常会受到外部信息知识的充实, 所以, 设计师在搜索知识的时候, 就不该停在固定信息或是以固定的方式去寻找, 应该拓宽路子。当你发现生活中新鲜的素材时, 就要学会挖掘和剖析, 然后引发成为设计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东西。比如生活中使用的筷子和铅笔, 在形态上都是长条形的, 两者引喻的就是温饱和教育。在主题为温饱与教育的设计中, 就能以筷子和铅笔来做文章, 将筷子的一头换成铅笔, 铅笔和筷子就成为一个整体, 简单明了的指出, 教育与温饱同样重要, 知识好比精神粮食, 在解决温饱的同时也要扫除文盲的存在。

再次, 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 将原有素材作理解上的转变, 作思维上的巧妙运用。这是体现设计者的领悟性与创新性能力。

三、生活是检验艺术设计创意的筛网

艺术设计受时代观念、审美观念和社会需要影响, 它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生活给设计提供素材, 设计又为生活而设计。好的设计会为生活所容纳、所流行;相反没有新意的设计自然会被社会淘汰。艺术设计要以人为本, 对“人———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的设计处理。比如平面设计, 是人类对二维空间中视觉图形传达的高要求设计活动, 它需要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展示或传达设计师对所展示和传达内容的艺术升华和内心情感, 使原有的简单的二维空间展现出有艺术性、有人文情感的图形甚至是非同一般的三维图形, 将生活中想达到、难以达到的情感寄托于平面设计中。

再比如室内设计, 作为人类创造和提高自己生存环境质量的活动, 首先, 室内空间环境要具有观赏愉悦性和文化内涵, 使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缺少人性关怀的人, 在生活上、精神上得到暂时平衡, 即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高科技和人性感情挖掘问题, 这是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科学性与艺术性、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之间的相互平衡。因此, 艺术设计要贴进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心。

综上所述, 艺术设计与生活是离不开的, 艺术设计促进人类的生活质量, 它的根本意义在于人类美好的生活。最朴实、最有创意的设计往往都来自生活, 创意、灵感都不是天生的, 只有深入生活, 了解生活, 观察生活, 博览群书, 日积月累到一定的程度, 才有可能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因此, 艺术设计源于生活, 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 作设计必须也要把它放置到生活中来实施, 最终达到作好设计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

摘要: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创意, 而创意是思维的创新。思维创新不能是天马行空, 创新思维是一个收集、积累、删选、再创新 (蜕变) 的复杂过程, 这个过程是必须建立在特定的生活空间中, 脱离了生活的背景空间, 创新思维过程也变得空虚, 缺乏生活化、人性化。

关键词:艺术设计,源于生活,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林家阳.图形创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2.

[2]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生活中艺术 篇10

一、用“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源于生活,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接触到很多与课本相关的生活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入手, 把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 创设问题情境, 并结合教材实际, 有目的地进行改造和再设计, 尽可能实现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相结合, 实现教学设计的生活化、情景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筑起“防火墙”》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在初二思想政治课讲授“筑起‘防火墙’”这一课时, 结合课本知识, 巧妙利用校园的安全的话题, 创设引入情境: (1) 泰兴幼儿园有一个小男孩躲在桌子下面, 结果有没有遇害? (2) 当遇到不法侵害, 我们未成年人该怎么办? (3)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引入新课的一开始就切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 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来, 学生非常踊跃, 纷纷举手回答, 甚至有几个班级里成绩非常差的学生也提出自己的保护方法。等学生回答好了以后, 我再联系生活:学校采取家长接送制, 校门口站保安, 体现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然后问学校应该怎样做? 社会应该怎样做? 等学生总结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既要靠学校、社会、家庭保护, 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时候, 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产生解决问题方法这一环节上了。诸如此类, 通过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以及兴趣和热情。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以后才能有助于学生形象而深刻地理解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了,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政治知识并不枯燥, 就蕴含在日常社会生活中, 而且现实事例的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很有用。

二、用“生活化”的问题进行课堂分析

现在初中生学习上压力比较大, 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关心社会, 思索人生, 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探究的欲望。因此,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教学,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 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 这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 而且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 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信度。

案例2:初二《学会承诺》设置“生活化”问题。

在讲课部分, 我设计了一组投影片 (连环画) , 名为《学会承诺》:

(1) “平常学生考试作弊图! ”

(2) “苏州市某校某班无人监考图! ”

(3) (待续) ……

由于这一组漫画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 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式的时候, 学生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 而且答案不唯一, 具有开放性。经过一番激烈讨论, 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全班学生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提高诚信水平。这样, 我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新课主题———“学会承诺”。

案例3:《跨越代沟》设置“生活化”问题。

(1) 学生表演。

(多媒体展示) 请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题材, 用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来表演。

A.一天傍晚, 当你正在玩游戏机时, 你的父亲或母亲一脸疲倦地回家了。这时你就……

B.一个星期天, 你父母与朋友在打牌, 一旁的你无法做作业了, 你父母要求你参加书法班、钢琴班、奥数班……你已无法专心学习。

学生讨论后, 分组表演。学生根据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谈谈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的。

(2) 请同学们出谋划策。

(让学生向大家介绍推荐自己处理与父母冲突的好办法、好经验。 )

(3) 写出打算, 进行交流:今后怎样和父母相处?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把教学问题解决融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 使生活成为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和分析, 寓趣于教, 使课堂生动而活泼。

三、用“生活化”的调查研究来延伸、拓展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 一般局限在书本和教室, 由于教学封闭、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要求回归生活, 感悟生活, 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事例引入课堂, 这需要学生主动走出课堂, 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调查 , 得出结论 , 以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形式加以呈现。

案例4:《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

设计一份有关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问卷调查表并请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调查。

我认为, 课本知识联系生活, 同时应让课堂知识为生活服务, 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我发现感悟现实生活, 可以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 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用“生活化的作业”巩固课堂

作业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 担当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更灵活地运用知识技巧, 课堂教学结束后, 除布置一些书面的课后练习之外, 可以尝试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价值感和实践的成功感。

案例5:《克服逆反心理》实践与作业。

就“克服逆反心理”查阅有关资料,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写心理感受。

要求:举出自己曾经与家长“对着干”的一件事, 说说当时的心情、做法、后来的发展和现在的认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 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 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通过以上作业布置, 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 既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与规范, 重视个体情感的需求, 又激励学生在体验中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 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 。总之,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善于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 突破教科书的局限, 带领学生走出教材, 走出课堂, 走入生活。我们的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 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可信度, 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

摘要:新时期的年轻政治教师, 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 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 感受生活的崇高, 学会生存, 促进自身发展。作者深感将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 是使政治课堂受学生喜爱的一个秘密武器, 并就如何将“生活化”教学艺术充分应用于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谈谈看法。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思品课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2009 (1-8) .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 (1-3) .

[3]王洪宝.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 (中学) , 2009 (05) .

[4]吴丹丹.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生活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9 (09) .

生活中艺术 篇11

1.对传统装饰艺术的认识

装饰,是一种来自本能的美感观念,是通过探寻而发现的最初的一种审美感受。而装饰艺术是伴随着原始社会人类自身以及对工具的发明与使用而诞生的,传统装饰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传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式,传统装饰艺术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化、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常见的形式如剪纸、年画、陶瓷、泥塑、建筑、服装等,这些都充分显现出传统装饰艺术的精髓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成就,早在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上,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开始运用装饰画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用贝壳、皮毛、鱼骨等自然界的物质为自己和居住环境进行装饰,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变化之中。几千年以来,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制品及装饰品,它们不仅造型优美,而且风格迥异、变化多样,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造物者的聪明睿智。同时也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传统装饰艺术凭借其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民居中常用蝙蝠、鹿、鱼、鹊等图案表现有福气、厚禄、年年有余的含义;“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图案赞颂人具有的高尚的品行和节操,传统装饰有以数字来表达特定含义的,如中国古代崇尚数字九,我国有“九九归一”之说,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城门铜钉数目都为横竖各九排,共有九九八十一颗。传统装饰语言的直接选用中国传统装饰语言的资源极其丰富, 尤其是吉祥图形符号, 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 最有代表性的 “典籍”。如:龙、凤、麒麟、朱雀、玄武等图案,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纹样,在现代设计中将其逐步挖掘、变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传统装饰艺术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创作时可将其好的装饰形式和处理手法,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装饰艺术是一种使生活艺术化,使艺术生活化的设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体现出时代的特性,要把传统的装饰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我们需要把传统图形符号进行提取、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才能取其“形”,延其“意”,从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国家馆的设计,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设计主题,来表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文化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在设计上采用了传统的色彩中国红,红色代表着热情、希望,有吉祥富贵的寓意,整个场馆是由有七种不同的颜色组合而成,从上到下,由浅至深,显得特别的沉稳符合国人的气质,整体上来说国家馆的设计从层次的递减和设计创意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设计所使用的语言符号日趋国际化,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形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人们向往的是平和,重德,重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度。现代设计通过其视觉传达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审美意识上讲,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大众心理审美定势和思维倾向,因此成为一种经验代代相传。

4.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价值体现

传统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当今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符号,每种不同的装饰艺术都是特定的符号元素,它们既反映人文意识,同时又体现其人文精神,正是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在学习西方设计理念的同时,我们需要把传统装饰艺术的精华融入进去,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在现代设计中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使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才是我们长远的目标。

5.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如果说装饰的功能是作品本身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内在的认知显现,那么装饰的价值就是认识的主体对装饰作品的社会评价。装饰艺术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装饰艺术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当今社会,装饰已不在局限于个体的创造,而是演变成一种消费行为。当自己的装饰作品与需求的社会团体构成买卖关系时,装饰活动就演变成有价值的经济行为。

装饰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情感、观念、意识的影响,通过对装饰艺术的感知,可以获得优美、崇高、神圣的审美享受,这种价值远胜过其经济价值。

6.结论

创造首先是基于历史的创造,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达,把传统的符号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走向世界。

从生活到艺术的桥——艺术教育 篇12

艺术教育包含音乐教育、美术教育 (也可称作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 、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这四大类。艺术教育从属于美育, 在美育中包含着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艺术的发展, 艺术门类不断的分化与融合, 影视艺术、媒体艺术等新兴的艺术门类的产生使艺术教育的外延和内涵不断的变化, 但艺术教育中美育的本质不会改变。

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图案、雕刻到今天的多媒体艺术。艺术如同生活本身一样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 它经历了人类发展的每一个时期, 并和生活一样永恒, 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是人类自觉的情感需要。但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不会自发形成和完善, 这就必须去创设情境, 有目的的培养和引导激发审美情感的产生, 并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 这正是我们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那么, 审美情感是怎样发生的呢?它们的形成将带给我们什么?

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称审美情感是日常意识的“垂直切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突然“一下子注意到那个平常不十分注目的景色时, 在那一瞬间, 我们的意识一下子脱离了日常行动体系, 而集中那一景色……, 这时我们的日常意识被垂直切断了。”

日常意识在哪里中断, 审美情感也就在哪里产生。审美情感, 就是人们欣赏着美的自然、艺术品和其它人类产品时, 所产生出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和审美对象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在艺术教育中审美情感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以课堂教学为例则是应当有目的的建立一种有利于形成“垂直切断”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情境, 引发审美情感, 使日常意识在物象或情境的激发下转变和切断, 把“旧知”变为“新视”, “旧知”来自我们日常的意识和经验, “新视”则是我们未曾体验过的。对艺术而言这一转变带来的就是在经验范畴内了解到:“杰出的艺术不等同于照相式的精确”。

在这里取样造型艺术教育 (即美术教育) 来解读。现实状态下的学生审美经验, 一方面:在欣赏作品时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停留。如在比较欣赏荷兰画家卡培尔的写实主义作品《有帆船的海景》和莫奈的印象主义作品《日出·印象》时, 大部分学生偏向于卡培尔的《有帆船的海景》, 原因是因为作品画的“像”、很“逼真”;另一幅“不好看”、“画面太模糊, 没有把物体画清晰”、“线条太乱”, 所以不喜欢。这种现象说明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占据了大部分思维, 是一种生活化的实际浏览。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东西上, 没有深入地去了解画作的本身, 需要教师在欣赏时加以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浏览向审美经验中的美学浏览转变。

另一方面, 主要表现在对艺术表现的自信度上: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则提出了艺术表现“U”型曲线的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艺术表现在5岁左右处于“U”型的左高峰, 大约在8~11岁之间跌到了“U”型的谷底, 这时如持续于艺术表现方面的努力, 则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 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在普适性教育阶段, 往往大部分学生在这一段时期因学业带来的压力等诸多因素, 在这一段时期停止了这些艺术表现的活动或只有少量的时间来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使他们冲出“U”型的低谷达到右高峰受到阻碍, 停止不前。冲淡了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并影响到自身对审美经验的提升。因此艺术教育的另一作用就在于通过艺术常识、艺术文化、艺术技能的学习, 建立和维护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完成儿童艺术表现“U”型谷低谷达到右高峰转变。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种自觉的“垂直切断”的意识, 艺术教育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别于其他学科, 它具有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对艺术教育来说, 应当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角度, 让教学行为成为一个从生活到艺术之间的转变渠道。

上一篇:构件测试下一篇: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