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阅读

2024-09-21

专业阅读(精选12篇)

专业阅读 篇1

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暨课堂教学展评颁奖活动之“阅读:名师成长的阶梯与方式”沙龙中, 笔者提出了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而阅读”的观点, 进而引申出了“专业阅读高于一般阅读”的个人看法, 引发台上台下的共鸣与争议。囿于沙龙时间的限制, 主持人成尚荣先生提议笔者写一篇“一般阅读”与“专业阅读”的关系的文章, 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度阐释。于是, 笔者整理了个人阅读的零散经验连缀成文, 以就教于方家。

一、“专业阅读”概述

沙龙活动中, 笔者首先提出了“阅读不需要理由”的个人看法。理由是, “要不要阅读”的问题就如“要不要吃饭”一样, 两者唯一的区别只在于, 在这个崇尚舌尖上的享受的年代, 不阅读的确实大有人在, 更为怪诞的是, 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中一些人存在的自豪感。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 向阅读讨理由, 恐怕或多或少地带上了点不可告人的功利目的。当然, 我们要把阅读的裨益和阅读的理由区分开来, 阅读本身就是莫大的恩赐, 阅读就是阅读的理由, 而不需要其他。

更需要细细辨析的, 应该是如何读的问题。“一般阅读”自不必赘言, 它是一切的人读一切形式的阅读文本的信息获取行为, 应该包含了“专业阅读”的范畴。为满足讨论的需要, 本文中的“专业阅读”专门指向语文教师, 笔者将其定义为:语文教师以专业的眼光且以获得专业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阅读。基本组成要义有二:用语文课程的专业态度与能力处理文本;为学生传递优秀的语言样本和故事样本。

需要说明的是, 笔者所提的“专业阅读”由北影教授崔卫平“专业态度”的提法演绎而来。也以她为例, 她从事的是影视文学评论专业, 我们可以轻易地从她的《思想与乡愁》一文中看出她高于“一般观赏”的专业能力。当然, 一个合格的“一般阅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成为“专业阅读者”。所谓高手在民间, 譬如作为自由影评人的韩松落, 他的《为了报仇看电影》一文同样具备了很高的专业水准。只不过, 专业人员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否则, 一位教师就难以构成其专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正是因为“专业阅读”, 深圳马小平老师有《人文素养读本》遗世;通州丁卫军老师“于无声处听惊雷”, 甚至能从韩剧中收获教学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说, “专业阅读”部分地解决了“读什么”的选择难题。

显而易见, “专业阅读”一般普遍高于“一般阅读”。当然,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 “一般阅读”是“专业阅读”的必经阶段, “专业阅读”也并不排斥“一般阅读”的方法或功能。二者的区别在于, “专业阅读”除了具备“一般阅读”的功能外, 还有阅读文本的传递和二次加工等更为“专业性”的功能。从教师成长角度来说, 只有当教师的阅读物化为学生的阅读成果, 才能最终实现教师不同于普通人的阅读价值。

二、“专业阅读”的内容取向

窦桂梅老师在《我的教育视界》中说, “有时, 我对教育的记录与思考的热情远远没有超越对其他方面的好奇……以我并不深刻的眼光, 写过东渡的鉴真和尚, 海明威, 赖特, 乔丹……这些人看似跟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同样对教育有所启发。”很多学者给教师开出了一份份气质迥异的必读书单, 但似乎都难以囊括“专业阅读”的所有秘密。一个从事语文教学, 乃至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其阅读的内容只能用四个字概括:无所不包。需要指出的是, 从“广义阅读”的角度看, 我们讨论的阅读应该包含纸质文本、电子文本、影视文本、事件文本、实物文本等“广义”的阅读对象。由此可见, “专业阅读”不应该理解为“专门阅读”。

事实上, 一位语文教师必要的“专业阅读”素养, 撇开师范专业课程类文本不谈, 被动地接受前人或周围的人所提供的阅读经验及各式书单, 是非常必要的, 但同时也是不够的。他 (她) 还要在带有个人人格特征和专业能力特质的基础上, 进行自我“专业阅读”的发现和构建。学者谢泳和陈丹青分别注意到阅读的年龄契机和社会化的氛围, 有些书、有些文化事件和现象只能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语言环境中读, 不具备相应的时空条件, 阅读很难有预期的效果。这恐怕也是语文界前辈们所忧虑的:一定程度上说, 他们不是错过了阅读, 而是错过了阅读的语境。所以, 一个合乎“时宜”的语文教师, 其“专业阅读”就不仅仅是他人阅读内容和阅读经验的复制和移植。

而一旦有了“专业阅读”态度与能力的参与, 阅读就会变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以个人阅读经验为例, 读房龙的《宽容》和周国平的《妞妞》, 能读出教师必需的人格修养———以足够的宽容和耐心等待生命的可能;读陈丹青的《退步集》, 其中关于美术教育“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论述, 让我看到了当前教育教学的最大无奈———多数学习的发生, 只是学生接受了教师的二手经验;读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 让我感到教育最要紧的是回到起点, 把那些只是飘浮在空中的口号拉回地面, 演变成规则和程序;白岩松在谈及中国教育与诺贝尔奖时, 说“教育要做点无用的东西”, 这开启了笔者语文教学实践“做无用的东西”的局面。更重要的是, 阅读甚至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乃至行走方式———赫尔岑的“我们不是医生, 而是疾病”, 笔者自以为深谙其中要义, 并力求践行不悖。如此等等。这些都说明, 读什么是次要的, 怎么读才至为关键。这类阅读以广泛涉猎为显著特征, 内容及领域有很大的拓展性。它们作为“专业阅读”而存在的价值在于, 让教师知晓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 并通过改变教师内在的精神世界而改变教育教学, 进而间接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帮助。

还有一种“专业阅读”, 是更为直接地“为学生而阅读”。笔者至今为止, 仍保留着用手机阅读并用微博链接《读者》《南方周末》《最小说》等电子杂志文章的习惯, 并订阅了全年的《南方人物周刊》。在我看来, 这是一种直接和便捷的“专业阅读”, 就是通过教师的“专业阅读”, 为学生遴选出合适的阅读资源, 并以此为样本, 引领学生进行阅读鉴赏。选文有语文的专业标准:语言样本的价值, 故事承载的人文含量, 以及与学生生活、当前语文课程内容的匹配。这类“层次较低”的阅读, 不一定来自教师作为普通读者的内需, 也并不神秘和“高大上”, 但却因为“专业态度”而具有其深远的意义。

三、“专业阅读”的基本方法

笔者以为, 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 可以在以下四个维度中得以实现:

1.“定向阅读”和“随意阅读”的结合。

所谓“定向阅读”, 是指一个读者带有一定的计划和目的, 且具有较为明确的阅读范畴的阅读。对于传世的经典和广为流行的当代优秀文化作品, 定向阅读可以增强教师知识和能力储备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也具有高效率的专业建设的意义。定向阅读, 一般适用于大部头著作的系统阅读。

形象地说, “定向阅读”类似于“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精神漫游, 而“随意阅读”指向的是“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只不过两者都是“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身边偶得的小文章、报纸期刊, 乃至生活和社会事件本身, 都可以“随意阅读”。“随意阅读”在数字化时代的优势, 是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 而且阅读资源的获得极为便利, 可以让每个人都成为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只不过, 如果没有“定向阅读”的长期积淀, “随意阅读”可能就会走向肤浅和片面。只有两者达到完美结合, 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世界的“出”与“入”方能拿捏到位。

2.“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对接。

“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语境, 同样由崔卫平的作品借用而来。内部世界, 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我们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所能发生的直接关联太有限了, 所以有人说阅读就是一场救赎, 救赎自我于个人的贫乏之中。也可以这么说, 一个人的阅读量就决定了一个人“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国界线的短长;一个人的阅读力, 就决定了一个人在“外部世界”中纵横捭阖的驾驭力。

阅读, 时常让人产生这样的问题:参照阅读而知的另一个世界的生活样本, 我可以做什么?我的缺陷是什么?我还需要做什么?进而, 语文教师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在阅读中得以慢慢浸润, 在处理浩瀚如海的阅读文本时也不再陌生和迷惑。当然, 更重要的是文本世界中合适的生活方式, 应该转化为个人的行走方式, 这才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完美对接。

3.“纵向阅读”与“横向阅读”的互补。

“纵向阅读”与“横向阅读”的话题, 作家阎连科也有所阐述, 不过与笔者的提法有所不同。本文中的“纵向阅读”, 指只关注文本内部的叙事结构和逻辑关系, 而“横向阅读”则是要将其与个人的生活经验发生横向的关联思考。只有“纵向阅读”而无“横向阅读”, 读书人最多就是“两脚书橱”;只有“横向阅读”而无“纵向阅读”, 容易断章取义, 看不清事物大观。

笔者以为, “专业阅读”还是以“横向阅读”为要, 因为阅读不能少了思考的介入。龙应台说:“文学, 使你‘看见’……文学, 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 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地存在, 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假如“白杨树的倒影”仍无法让你意识到岸上的“白杨树”的存在, 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

张志公早就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学生如此, 教师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忧虑学生阅读贫乏与否的时候, 先审问我们自己有没有通过阅读支撑起自己的专业舞台。

专业阅读 篇2

这个学期一共读了四本书,陶行知的《陶行知名篇精选》、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窦桂梅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从这位教育者身上我都或多或少地学到了一些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的道理。

从陶行知先生身上,我看到教师是朴素的,但是又是不平凡的,是真诚的。我觉得我没有陶行知先生的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那种崇高的精神,但是我有努力向他一步步看齐的信心。陶行知先生说做为一名新教员,对于教育,一、要有信仰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他说其实,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的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我极认同这个观点。就好像每一位教师都有属于她(他)的一亩田,而她(他)所教的学生就是种在这田里的种子,在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学生们一天天茁壮成长,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

二、要有责任心。陶行知先生说他要对整个共和国的小孩子的教育负责任,我没有那么大的雄心,但是我至少有信心说对我所教的学生负责任。

三、要有共和精神。不能摆出做管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同学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我认为只有参与到学生们的活动当中,才能与他们共情,才能让他们觉得教师是爱他们的,关心他们的,他们之间是比较平等的。而不是一天到晚,居高临下,装作一副很有威言的样子。

四、要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陶行知先生说要敢到各个地方去办教育,要敢于把教育文化传播出去。我们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基本上各个地方都有学校,我认为做为当今的教师,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于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习得更好,更快乐的教育方法上。

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我看到教师是快乐的,是浪漫的,是美好的。他创办快乐学校,在大自然中,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他带领学生们在村外离学校不远的一个树木丛生的峡谷里建立幻想角。他们一起装饰幻想角,孩子们在幻想中自由地进行各种幻想,编撰各种故事。他建立童话室,让儿童的思想翱翔于童话的世界之中,使他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他让学生们在快乐学校的果园和实验园地画画。他说儿童的创作是他们精神生活中十分独特的一个范围,是鲜明揭示每个孩子独特怀的一种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这种独特性不可能用大家都必须遵循的某种统一法则去概括。他和学生一起爱护生物和美,他和学生们一起去劳力世界“旅行”等等。他用他的行动和优美的语言告诉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他在《育人三部曲》中这本书提到的一些教育思想,我认为是十分有道理和十分赞同的。如杰出的波兰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在一封信里提到,必须提高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上来,而不是去俯就它。这句话是熊老师上课的时候考了我们的,当时点了好多同学起来说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基本上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最后还是老师告诉我们的。他是说要学会与小孩子交朋友,平等对待,互相学习,不能轻易小瞧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如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这让我觉得当一名老师是多么荣幸,多么光荣,可以和我的学生一起度过六年的他们的童年时光,同时又感到了很重压力,很重的责任感,如何让我的学生在他们的小学六年期间既可以学好,又可以玩好,让他们以后回忆起来,至少在小学六年的童年时光中还保存着一些美好的东西,让他们觉得是有意义的,有感情的。又如童话、游戏和幻想,这是儿童思维活动、高尚情操和志向的生机勃勃的源泉。正是有了童话、游戏和幻想,所以童年时光是色彩最为绚烂、明亮的,是多彩的。所以教师既要给学生空间阅读童话、进行游戏和幻想,同时还要进行恰当地引导,并积极地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其中,创造更多的色彩。

从魏书生身上,我看到了教师是乐观的,科学的,有毅力的。一名优秀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当班主任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强大的人格魅力之外,还要有管理班级的科学方法。作为班主任自己,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以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笑对人生。在管理班级的时候,魏老师的很多方法,是很科学的,而且也比较适用的。如,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一件冬天开门的小事,魏老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们以后考虑问题也可以想着多种方法,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又如,魏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人的毅力,而且有得于改变自己、改造自己,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一举多得。还如,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由学生抄格言警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道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魏老师管理班级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选常务班长、养鱼负责人、养花负责人等等,班上每位学生都有事情做。整个班级是一个有序的和谐的整体。

从窦桂梅身上,我看到教师是诗意的,热情的,忘我的。窦老师说:“课堂,我的生活世界”。有人说她像演员一样投入,自己再怎么累,只要在讲台上一站就来“神儿”这是多么地忘我,多么的投入,热爱教学,热爱课堂。窦老师说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诗意地欣赏我们周遭的一切吗?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她所追求教学艺术的三种审美,语言美、视觉美、空灵美不正是为了让学生们用诗意的眼光来欣赏语文,欣赏周遭的一切吗?这也是以后打算当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所追求的。当然做到这三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窦老师是因为能够做到这三点是因为她有过硬的三笔一画的功夫,有很好的口才,有扎实的语文知识的功底。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多读书。窦老师说读书,我心灵的呼吸,这句话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窦老师在15岁那年,在学校图书馆,邂逅了《简·爱》。她废寝忘食地看着《简·爱》,完全投入其中。如此相同的经历,我也是15岁那年,邂逅了《简·爱》,像发疯一样,那个时候正值初三,学习比较紧,但是我为了看《简·爱》,每天骑自行车狂奔回去,爸爸妈妈给我弄的夜宵也不理,一头栽进去,整个心都被简爱占满了,随着她喜她悲,一直看到早上三点。每天顶着熊猫眼去上学,连续几个星期都迟到。那一段时期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很熟悉,很美好。作为一名教师,小学阶段是个体开始认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过程的重要阶段,教师一定要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丰富人生的涵养。我认为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对课堂充满热情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丰富人生涵养。

走向卓越与专业阅读 篇3

一般情况下,对于我们构成误导的往往是流行的浅陋,伪科学的诱惑。教育者是做心的工作,自己心灵世界能否平静、沉潜是很重要的。倘若能够摈弃表层的诱惑,不致于自己陶醉于时尚的新名词,而自以为是,标新立异,就像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中没有眩晕,而能够保持清醒,找到适合自己的所求。

作为一个执着于自己专业发展,努力使自己走向走向卓越,一定要适合自己专业要求,又要有个性的阅读路线。也就是经过不断专业“自我谋划”,而形成一个“专业自我”。

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体”。从我个人发展历史来看,其中包括个人成长的“自强不息”的历程,又有证明其个人成长的价值认同,包括自己情感变化和支撑自己“文史哲”阅读体验。其中对于个人生命价值意义的探索将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替代的“因素”。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由于其个人和体制的原因,很长时间内,本人的专业发展并不明显。随着新课改以及自己在民办学校职业的大体稳定,追求专业的阅读,已成为近几年本人努力的主要目标。对于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理论的探索,驱使我迅速的完成专业“蜕变”。

如今,为了自己不懈的追求,让我的教育生命呈现新的异彩,为此对于自己阅读过程做一简单梳理。

1 以文史哲为背景的自我激励的阅读,成为我精神的支撑

这一时期的阅读既可以作为自我奋斗和价值选择的需要,也作为人文关怀的精神支撑。从文学作品的常见作品的阅读,奠定文学欣赏的基础;哲学阅读以李泽厚、冯友兰原著,在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史的基础上的新的开拓;历史阅读以中国通史、《史记》选为主,以帮助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其中进入心灵世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路遥《平凡的世界》和新世纪初的唐浩明的《曾国藩》,在我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意义很大。

2 关于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阅读,以作为我专业化的保证

从苏赫姆林斯基的原著通读,到朱永新和语文教育大师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等,以及王开东、王崧舟、任玲、铁皮鼓先生的作品阅读,还有王荣生先生的论著。这些书籍大都有其自己切身感悟,我阅读起来自然倍感亲切,并能产生“共鸣”,引发我对于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思考。

3 深度的人文作品阅读,增强我思想的深度

近几年,我阅读了包括鲍鹏山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话》《风流去》、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余秋雨《问学》、钱理群的《我的精神自传》和何新《奋斗与思考》,纵横交错,以其开拓我对于中国文化和当今社会新的思考。深度阅读鞭策着自己,也提升了自己。

4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阅读,成为我的生命力量的源泉

这是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生命之源。如《论语》、《道德经》、《孟子》、《庄子》、《孙子兵法》、《诗经》、《易经》、《史记》、《世说新语》、古代诗词选、古代散文选、古代小说名著、《六祖坛经》、《人间词话》等经典作品的阅读。这些是不可少的,将伴随我教育生命的终身。

5 古典诗歌的阅读,增强我的生命的“灵性”

前几年,我对“毛泽东学”和“红学”,花了不少精力。前者,让我从文化角度、历史角度,了解当代中国巨人,从而汲取促使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后者极大的提升我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近一两年,我已计划从《诗经》开始,对一些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诗歌进行深入阅读,尤其那些对个人生命感悟比较深的作品,进行品读;并写出个性化的欣赏文字。不仅提高我的文学欣赏水平,更主要的促使我以诗意的眼光来认识人生,从而使自己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教育生涯。

浅析英语专业阅读教学 篇4

一、英语阅读与听的关系

如图所示, 听和读都是为了获取信息, 所不同的是获取的方式:听是依赖听觉获取信息[2];读是依赖视觉获取信息[3]。而要成功地获取所听材料的信息,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阅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是听力的基础, 能帮助学生掌握材料中的词法、句法、语法结构, 丰富背景文化知识。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有助于克服听力障碍, 对听力理解的提高有着直接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 兼顾听力训练, 在课前尽可能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材料。以《现代大学英语阅读2》Unit 6为例, 课文以一首关于女权主义的歌曲IAm Woman[4]导入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女权主义的不同观点。在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听曲子, 试着记下歌词, 抓住大意。要求听完一遍后, 能抓住关键词, 听两遍就能阐述歌词大意。通过这样的方式, 锻炼了听力。

二、英语阅读与说的关系

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听和读获得信息后, 要达到自如地掌握驾驭外语及运用外语的能力, 即能进行说。阅读也是一种交际行为, 是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结合。[5]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应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 兼顾口语训练、交际能力训练。在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 根据文章具体题材, 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归纳总结、对话、即兴演讲、辩论、写读后感等,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三、英语阅读与写的关系

如图所示, 学生在通过听和读获得信息后, 要达到自如地掌握驾驭外语及运用外语能力的另外一个方面, 即能进行写作。“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根据这两句诗, 我们能意识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相当密切, 互为促进。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要想提高写作能力, 必须进行大量阅读。但需要注意的是, 要在大量的阅读中追求质的飞跃才能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过程中, 阅读首先有助于学生词汇量的扩大。词汇是阅读的基础, 也是写作的基础,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不是写不出来, 而是不知道用哪个词, 即在某种程度上是词汇限制了写作。通过大量的阅读, 对词汇不断理解记忆, 不断接触, 不断加深巩固, 直至不断扩大词汇量, 就能连词成句, 连句成篇。其次,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写作素材。阅读可以涉及各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能涉及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和科技等。通过借鉴、模仿等方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语篇的分析也有助于写作的提高。语篇是由一系列的句子或语段组织起来的能表达一个完整语义的篇章, 它是超越句子层面的语义单位。[6]语篇分析是指将一个具有语用功能和语义连贯 (pragmatically and semantically) 的语篇看作一个意义单位, 考虑到语境、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 对其内在的语法结构、词汇、语序等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7]阅读就是语篇分析的过程, 写作结束后的修改与校对又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所以说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四、英语阅读与译的关系

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听和读获得信息后, 要达到自如地驾驭外语及运用外语, 即掌握说和写的能力。说除了口头交际能力外还包括口译;写除了写作能力外, 也包括笔译。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 都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忠实, 即要忠实原作内容、风格。[8] (2) 通顺, 即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 符合规范。[9] (3) 语言尽量优美, 以书面语为主, 口语为辅, 言简意赅。本文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第四点:突破对单词或词组的潜意识理解。

笔者曾对某班做过如下翻译测试, 要求在两分钟内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两个词组的翻译或诠释。其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 几乎50%的学生在潜意识里把company和project理解成了“公司”和“项目、工程”。因此, 在翻译时, 除了注意“翻译三原则”外, 还要注意突破潜意识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 兼顾口译和笔译训练。在阅读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进行口头翻译, 要求学生对优美的文章进行笔译。

综上所述,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整体。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英语阅读教师都应该按照《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把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位, 同时兼顾听、说、写、译。

参考文献

[1]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 2002 (6) .

[2][3]黄汗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法与途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52, 20.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26.

[5]杜学增.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14.

[6][7]P.H.Matthews.牛津英汉双解语言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124.

工程力学英语 专业阅读 篇5

Superimpose 安装 orthogonal 正交的 random 随机的 gust 强风 depict 描写 breeze 微风 accumulate 积累 spatial 立体空间的 gradient 梯度 spectral density 谱密度 susceptibility 灵敏度 geographic 地理上的 quasi-static 准静态的 stationary 稳态的 boundary layer 边界层 variance 方差 return period 重现期 Fourier series 富里埃级数 dispersion 离散、色散 curvature 曲率 logarithmic 对数的 interval 区间 roughness 粗糙度 phase angle 相位角

Superpose 叠加 amplitude 振幅 viscous 粘滞的 coordinate 坐标、协调 momentum 动量 acceleration 加速度 inertial 惯性的 kinetic energy 动能 integration 积分 dynamic 动力学 polynomial 多项式的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偏微分方程 potential energy 势能 vector 矢量 discrete 离散的、不连续的 scalar 标量 nodal point 节点 multi-degree-of-freedom 多自由度 identical 相同的 accuracy 准确、精确 probability 可能性、概率 arbitrary 任意的、随意的 stochastic 随机的 equation of motion 运动方程 virtual work 虚功 generalized displacement 广义位移

Criterion 准则、判别式 octahedral 八面体的 hysteresis 滞后(现象)locus 位置、轨迹 convex 凸的 hexagon 六边形 extrusion 挤压 distortion 变形畸变 anisotropy 各向异性 notch 槽口、凹口 even function 偶函数 piecewise linear 分段线性hydrostatic 静水的 parameter 参数 deviatoric stress 偏应力 intersect 贯穿面的 symmetrical 对称 singular 奇异的 aluminum 铝 negative 负的 principal stress 主应力 accuracy 准确、精确 verify 检验 apparatus 装置、仪器、设备 root mean square value 均方根值 ellipse 椭圆

Iteration 迭代(法)force 力 redundant 过多的、超静定的 shear force 剪切力 matrix 矩阵 structural analysis 结构分析 bent 排架 reinforced concrete 钢筋混凝土 girder(大)梁 welding 焊接、焊缝 hinge 铰链 complementary shear stresses 共轭剪切力 portal frame 门式maximum stress 最大应力 rotation 旋转、转动 stable 稳定的 simultaneous equation 偏微分方程 externally applied force 外加力 truss 桁架 abutment 支承 inherent 内在的 settlement(支座)沉陷 shell 壳体 beam 梁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超静定 flexural stress 弯曲应力

Viscosity 粘滞性 profile 剖面 conduit 管道 steady 稳态的 pressure 压力 valve 阀门 fluctuation 波动 eddy 漩涡 swirl 涡动 constitute 构成、组成 manometer 压力计 steady flow 稳态流、定常流 laminar flow 线流 uniform flow 均匀流 transient 瞬时的 temporal 瞬时的 flow rate 流速 turbulent flow 湍流 nominal 名义上、理论上的 oscillation 振荡 abscissa 横坐标 vortex 涡流 ambient 周围的 specific weight 比重

Vibration 振动 abruptly 突然地 injurious 有害的 validity 正确性 deviation 误差 reliability 可靠度 instrument 仪器 synchronous 同步的 measurement 测量 drawback 缺点 diaphragm 隔板 frequency spectrum 频谱图 dynamic excitation 动态激动 advantage 优势、有利条件 brick 砖 flutter 振动 masonry 砖石工程 plastic hinge 塑性铰 offset 设置 logarithmic 对数 resonance 共振 deterioration 损坏 damping 阻尼 natural frequency 固有频率 precise 精确的 stress concentration应力集中

Linear 线性的、一次的 continuous 连续的 coordinate 坐标的 tetrahedron 四面体 tensor 张量 variation 变量、变分 symmetry 对称 cantilever 悬臂 Cartesian 笛卡尔的 lateral 横向的、侧向的 conjugate 共轭的 boundary 边界 resultant force 合力 lattice 晶格 sense 方向 rigorous 严格的、精确的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理想情况 partial derivative 偏导数 component 分量 inertia 惯性、惯量 quotient 商(数)intersection 贯穿面 sufficient 充足的 elasticity 弹性力学 contact surface 接触面 contour 固界线、等高线

Strength 强度 shaft 杆、轴 torque 扭矩 rigid 刚性的 misaligntment 安装误差 crack 断裂 compression 压力 buckling 屈曲、失稳 stiffness 刚度 stability 稳定性 tension 拉力 equilibrium平衡 experiment 实验 postulate 公设、假定 statics 静力学 formulas 公式 method of section 截面法 free-body diagram 刚体自由度 reaction force 反力 magnitude 量值 resolve 解决、分解 perpendicular 垂直的、正交的 parallel平行的 inhomogeneous 非齐次的 stress 应力

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篇6

1990年4月至7月初,我在依阿华州Ames小镇的Iowa StateUniversity度过了初到美国的前三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Herbert Fromm教授的实验室做轮转,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当时感觉最困难的就是读专业论文。有一次,Fromm教授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六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当时的感觉是JBC的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苦不堪言。为了能给Fromm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的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前前后后,真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1990年7月我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后,与本科来自北大的虞一华同在IPMB program。虞一华大我一岁,来巴尔地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对于科研论文的阅读比我强多了。他常常在IPMB的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看得我很眼馋,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的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人类基因组测序如何争辩激烈、HIV病毒究竟是谁发现的,等等。我还真没有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也应该看得懂的内容!从那时起,每一期新的《科学》和《自然》一到,我也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的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News & Comment”“Research News”“News & Views”“Perspectives”等栏目,文笔平实,相对于专业的科研论文很容易读懂。有时,我还把读到的科研新闻讲给我的同事朋友们听,而同事的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的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与《细胞》(Cell)、《生物化学期刊》(JBC)等非常专业的期刊不同,《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来做科普教育的。《科学》周刊的“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的“News & Views”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一般1~3页,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再读原始的科学论文,感觉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专家的分析比较一下,找找差距,有时甚至也能找回来一点自信!

从199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也希望我的学生跟我学:

1.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

生命科学界的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种周刊里的文章标题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abstract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它领域的动态。

2.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

如果该科研论文有“News & Views”或“Perspectives”来介绍,请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的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3.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线逻辑。

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和“Discussion”。

4.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而力求一气把文章读完。

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5.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应该精读。

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的课题的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6.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

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

7.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

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的训练。除了你自己的习惯性阅读外,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Journal Club)。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critical reading。

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天外有天,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的事情。一般的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的论文,优秀的学生则会举一反三、通过查找References纵深了解整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可能进展。

我从1990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96年博士后期间的得心应手,还常常帮助同事分析,自以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颇为羞愧。1996年,是SMAD蛋白发现及TGF-β信号转导研究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年,哈佛医学院的Whitman实验室在十月份的《自然》杂志上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一篇名为“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β signaling”的文章。读完之后,正好遇到TGF-β领域的著名学者Joan Massague,我对Joan评论说:“我不是很确定为什么这篇论文能够在《自然》杂志上以论文形式发表,他们只不过是找到了另一个SMAD蛋白相互作用而已,并且数据质量堪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Joan马上回应道:“我不同意!这篇论文把细胞质SMAD蛋白质和细胞核联系了起来,并且发现了作为相互作用蛋白的转录因子。这就完善了整个TGF-β的信号传导过程。这是一篇相当美妙的《自然》论文!”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的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件事对我今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专业阅读 篇7

自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开始实行之后,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题型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改革。第一次改革是2005年, 第二次是2015年, 可以说是十年一变。这次改革的度很大, 在听力、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改革。本文主要谈论阅读题型改革及其对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影响。

2005年之前的专四考试题目中的阅读分为常速阅读和快速阅读。常速阅读一般由4篇文章构成, 总字数约1800个单词, 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读完, 并对15道选择题做出选择, 每道题一分, 共15分。阅读速度平均是120词每分钟, 正确率要求60%以上。快速阅读则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读完大约7篇短文, 并对10个单项做出选择。由于快速阅读部分的题目比较简单, 而且在考试当中不易操作, 因此出题组在2005年的题型改革中删掉了这一部分。2005年到2015年的阅读理解采用多项选择题, 每题一分, 一共有20道题, 题目难度、测试要求、体裁的选择变化不大。由于旧的阅读理解题目全部都是单项选择题, 属于客观题, 学生不管看不看得懂, 只要选一个就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可以蒙对。这样的题目比较单调, 而且不利于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 达不到测试的目的。因此, 阅读题型于2015年又进行了改革, 并于2016年的专四考试中使用新的题型。改革后的阅读理解在考试的时间、分值、题型上发生改变, 但是测试要求、测试目的和选材的方面变化不大。新的题型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读完大约1800字的4篇阅读理解, 并对10个单项选择题和5道简答题进行作答, 正确率在60%以上。新的题型增加了简答题, 要求学生用不超过10个单词来作答。这样的题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而且要会用简练的词、句子来回答, 这个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阅读新题型及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试要求是: (1) 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和材料,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 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3)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 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4) 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 又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5) 阅读速度能达到每分钟120个单词。应该说, 学生要在35分钟内读完大约1800字的4篇阅读理解, 并对10个选项和5道简答题进行回答, 正确率达60%以上,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平均起来, 学生只有8分多钟的时间来处理一篇文章, 既要掌握文章的大意, 又要对一些细节进行辨别分析, 还要对文章进行推理, 并且要用简练准确的词语或者句子来回答, 同时要注意语法、拼写和回答问题的技巧, 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这是新题型最考验学生的地方。尽管难度增加了, 但也是有好处的, 学生答题不必囿于出题者的意愿, 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除了新题型的变化和测试要求提高, 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下列问题:

①学生词汇量严重不足。学生在做阅读题目时遇到许多英语专业四级词汇都不懂, 有时候连选项中出现的词的基本词义、词性都不懂, 更别说词的运用和词的褒贬意义的区别了。

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由于词汇量少, 语法基础较差,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力。

③学生的阅读速度慢。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不完四篇文章, 完不成所有的问题。

④学生的人文知识和背景知识比较缺乏。面对许多阅读材料里面涉及的社会背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显得捉襟见肘。

⑤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 学生不能够用简练精确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有较多的拼写和语法错误。

三、应对策略

根据考试题型的改变及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的老师应有的放矢地分阶段和分步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这是基础。如果学生的词汇量不足, 在阅读当中一定会捉襟见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四点:第一, 要求学生大量的提高词汇量, 学会在阅读中掌握词汇。第二, 要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解释英语词汇的意思, 提高学生paraphrase的能力。第三, 要学生理解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第四, 提高学生词义辨析、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在阅读材料时, 要训练学生善于根据文章的首段、末端, 每一段的首句和尾句, 以及在文章中提及的关键词来判断文章的主题, 一般读完第一段就可以大概推测后面作者要写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态度。

(3) 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在阅读当中, 有时候需要分析句子的语法, 学生才能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在考试的过程当中是不会有太多时间来分析句子和段落的, 一般都是直接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的主要结构, 整句话的基本意思就可以理解了。

(4) 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观点。大部分的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文章结构相对都是比较清晰的, 一般是开头提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中间基本上就是谈这个主题的优缺点。说明文一般不会写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则会表明作者的观点, 一般从文章的第一、第二段和最后一点就可以获悉。记叙文主要是按照事情的发生时间或地点来记叙的, 只要掌握5个W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就能快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描述文则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来描述人或景的特点, 只要跟着作者的脚步就可以找到, 比较简单。

(5) 增加学生快速阅读的训练。每次课进行15分钟的快速阅读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信息点, 训练学生快速寻找目标信息的能力。

(6) 拓展学生的背景知识, 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阅读成终身阅读技能。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要多样, 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阅读训练中让学生涉猎尽量多的领域, 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理解考试中的阅读材料。

(7) 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应试技巧对于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选择题来说, 学生要熟悉题型, 有主旨题、细节题、归纳推理题、态度题和词汇题。对于主旨题,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首段、第二段和末段来获得, 一般来说, 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是文章所谈论的主题, 选项中有这些关键词的是答案的可能性很高。对于细节题, 就是通过题目易于在文章中找到关键的词汇, 比如年份、人名、动词、副词等, 迅速在文章中定位, 然后对照选项进行选择。选项中一般会换用一些近义词、同义词等表达同样的意思, 稍加注意就容易选出来。归纳推理题比较难, 一般要读懂作者的意思才能做出归纳和推理, 这个需要作者对文章进行综合的理解才能得出。态度题一般是关于作者或者某个人对某个观点持什么态度, 一般都是支持、反对或者客观, 其他的可能性比较小。作者的态度可以通过描述作者的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来判断。词汇题是大家很熟悉的, 基本上如果学生对这个词汇熟悉的话, 很容易就选出来, 不熟悉词汇的, 就要通过语境或者上下句子的一些意思来推测。

一定要学会调整阅读速度, 如果读了一遍, 连关键词都记不住的, 就是读得太快了, 要放慢一点速度, 找出阅读慢的原因, 是因为生词多不理解, 还是因为题材不熟悉, 还是因阅读习惯阻碍阅读速度 (有些人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有些人移动自己的头部, 像扫描仪一样;有些人则用手指头或者笔头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 这样哪有不慢的道理。) , 这些坏习惯要改掉不太容易, 但是坚持下来, 改掉了阅读速度明显加快。阅读时应该移动眼球, 而不是头部, 不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只需要以意群的方式扫过去, 知道句子的大意即可, 遇到新词先跳过。读了第一段要知道后面大概要写什么内容, 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注意文章中有转折连词的地方, 如however, so, therefore, but等, 这些是信号词, 作者的观点大多就在这些词的后面表达出来。在做题的时候要定位关键词, 然后根据那些信息选择正确的选项。

对于简答题的做题技巧是谈论的重点, 简答题的题型包括主旨题、词汇题、态度题和归纳推理题, 一般不会太复杂。因受到字数的限制, 答题的技巧非常重要, 字数多了要扣分。对于主旨题, 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很重要, 一般来说, 文章反复出现的词肯定就是文章的主题, 抓住这几点就很容易答题了。词汇题看起来简单, 如果懂得那个词汇的意思的话, 就很容易作答, 如果不懂的话, 就要按语境来猜。态度题比较好回答, 只要掌握那些表示态度的词汇, 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一般就是同意、支持、赞成、乐观等词, 如agree, support, approve, applauded, optimistic, supportive, positive, confident等, 表示反对的词有disagree, negative, critical, be against, pessimistic等, 表示客观的则有objective, balanced, neutral等。推理题稍难, 因为需要理解原文, 而且要用自己的话语来回答, 但是只要定位到原文的信息点, 通过理解原文就可推测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记住, 字数一定不能超过10个, 如果超过, 则要换另一种表达方式。

四、结语

英语阅读考试题型的改革是重要的, 它可以促进英语教学阅读的发展。英语教学阅读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提高他们的逻辑和思辨能力。在英语专业四级阅读题型改革的契机中, 阅读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当中教会学生高效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生也应该将阅读作为一种自主性的行为, 作为一种终身的技能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

[2]罗杏焕主编.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预测试卷 (2016新题型)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5, 9.

机电专业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篇8

1. 研究英语阅读的意义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 是进入21世纪的入门证。英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尤其是在中国, 从婴幼儿指导到终身英语学习一直伴随着人们左右, 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尤是如此, 它已成为人们尤其是学生终生学习的任务。英语阅读正是英语学习者接受英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强调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2.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学校学生较之高中的学生而言, 大多数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加之很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 另外与高中不同的是职业学校的英语是公共课, 导致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动力不强。而职业学校的英语是大学英语教材, 对学生词汇量、语法基础的要求又很高, 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存在着片面的、麻木的阅读观, 以及未能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造成他们没有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和计划。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为什么读以及怎样读得意识和能力较低, 反思评价阅读结果的意识和能力更低。而教师平时只注重阅读的最终分数缺乏了培养阅读策略的意识和方法, 或者有这方面意识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有些教师已经认识到有效地学习策略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但他们的阅读教学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 (南善美, 2005) 。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教学“高投入, 低产出”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的存在着。

3. 机电专业学生的特点

机电专业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 但理论知识欠缺, 很多学生逻辑思维不强, 而且他们情绪易于激动, 思想还不成熟, 在英语学习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兴趣、动机方面很不明确, 学习上有惰性和依赖性。而且机电专业多数是男生, 性别单一, 而男生大都俱怕阅读, 阅读的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以图示理论为支撑, 参照国内外对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成果, 针对机电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状况展开调查, 探讨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 探索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 并针对调查研究结果, 结合机电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阅读策略训练, 从而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成绩。具体的研究目标是: (1) 机电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态度; (2) 机电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观念; (3) 机电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

三、研究结果分析

第一, 英语学习动机及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及一系列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机电专业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错误观念, 没有改变原有的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 仍然认为英语学习就是掌握词汇和一些语法规则。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态度不端正, 效率不高甚至很低, 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甚而至于学习英语就是迫于多方面的压力, 主要包括工作、升学等原因, 大多数学生词汇量很小, 而且不会读更不要说意义了, 因此也加大了阅读的困难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所有这一切都有待于提高。

第二, 机电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观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机电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差, 有的逐字逐句地翻译, 有的逐词逐句地阅读, 有的阅读时不能集中注意力, 有的阅读时会有一些小动作。英语阅读观念淡薄, 甚至没有阅读的概念, 对听说读写根本不关注, 有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没有方法更谈不上思考, 英语阅读目的不明确, 缺乏相关英语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

四、研究的启发和建议

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 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也就是让学生把所学英语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

1. 改变观念

向学生灌输积极的正确的阅读观念,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2. 扩大词汇

平时让学生多背一些英语单词和句子或是美文, 扩大英语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听英文歌, 看英文电影, 将英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增加英语的词汇。

3. 培养好的英语学习的习惯

积极地培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习惯, 要每天练习才能熟中生巧, 听说读写都要练习, 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尽量能以句群阅读, 一目十行。

4. 增加阅读策略的使用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 要教会学生使用策略, 尤其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可以通过鼓励等手段来刺激学生学英语, 学好英语,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5. 丰富背景知识

平时教导学生要多读书, 读好书, 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 拓宽自己的视野,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手段来增加知识的学习输入。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机电专业英语阅读策略的背景, 接着论述了研究的具体目标, 继而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最后得出了针对研究的一些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机电专业,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中舌、涂远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 (4)

[2]田勤建.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学习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3

专业阅读 篇9

外报外刊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杂志的能力。和一般阅读材料相比较而言,外报外刊文章兼具文本语言、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因此,结合外报外刊阅读的课程特点,将图式阅读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自觉地建立图式输入,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高外报外刊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

1.1 图式阅读理论

图式阅读理论(Schema Theory of Reading)是19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又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1]阅读过程既是一种读者“自下而上(Bottom—up)”的语言理解过程,又是一种读者“自上而下(Top—down)”的文本认知过程。读者图式包含语言图式(1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三种类型: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词汇、句法等)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包含的主题知识(世界、人文等)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语篇、修辞等)的了解程度。根据图式阅读理论,阅读过程始于对文类、结构和话题的确认,通过激发头脑中的相应图式,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2]在阅读过程中,这三种图式分别与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构成了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3]有效阅读就取决于读者将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体系联结起来的能力。

1.2 外报外刊阅读中的图式构建

1.2.1 语言图式的构建

语言图式影响读者对文本中的词汇和句法意义的理解,它是读者阅读的敲门砖。外报外刊阅读的文章都是直接摘选自英文报刊读物,英文报刊中使用的语言,统称为新闻英语(journalistic English)。新闻英语鲜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极具特色的词汇、语法和句式三个方面。它们有别于规范英语,对于从未或很少接触英文报刊的学生来说,成为他们阅读外报外刊文章时遇到的第一道障碍。因此,掌握新闻英语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学生顺利进行外报外刊阅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新闻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词或新义多。例如,2008年奥巴马冲破种族藩篱,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问鼎白宫宝座的黑人总统,在他执政前后的短短几个月里,以其名字造出的新词就有on-line Obama(靠网络起家当上总统的奥巴马)、Obamacan(转而投票给奥巴马的共和党或保守党选民)和Generation Obama等不少新词。新闻英语词汇中另外一种常见的新词,其实是旧词新义。例如,“Some institutions grossly exaggerate their online presence.”(U.S.News&World News),这里“Presence”指原文中的“course”,即网上“课程”或“教程”。又如,“For weeks the President had seemed to defy the law of gravity.”(The New York Times),“The law of gravity”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本为科技用语,此处指(候选人对选民的)吸引力。而借喻词和提喻词的广泛使用,也是新闻英语词汇的一个特点。例如,Fleet Street(舰队街),是英国伦敦市内一条著名的街道,以邻近的舰队河命名。因它是英国媒体总部的聚集地,因此被用来喻指英国的“新闻界”或“报业”。即使如今各大媒体已迁往他出,它仍然是英国媒体的代名词。新闻英语词汇的特点还体现在套语、委婉语、文学典故词语、小词、外来词等。

英语新闻中的句子较长,结构较为松散,插入成分较多。这是新闻英语的在语法和句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英语新闻中,记者经常利用状语、定语、同位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等为新闻提供背景材料或对新闻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这就是外报外刊文章中的句子结构显得松散和插入成分较多的原因。外报外刊文章在语法和句式上的其他特点还表现在多用名词短语,以达到行文简洁的效果;用逗号或冒号代替动词to be;直接引语标点符号的运用;宾语从句中引导词的省略;根据内容灵活运用时态等。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外报外刊文章的词汇、语法和句式特点,并把它们放在特定语境中学习和使用,从而输入有效的语言图式。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图示,就很难正确理解外报外刊文章的本意,甚至容易望文生义。当然,语言,特别是新闻英语语言,始终处于一个开放、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这也是其特点之一,学生必须知道这一点,并且在外报外刊阅读过程中,对新闻英语语言的输入加以不断地积累、补充和更新。

1.2.2 内容图式的构建

内容图式影响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程度,它是读者阅读的铺路石。文本主题往往围绕各种文化知识展开,内容图式的输入主要就是指文化知识背景的输入。外报外刊文章的主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宗教等各个方面,要读懂这类文章,势必需要掌握相关领域的文化知识,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背景知识越丰富,则对文本主题的理解率就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背景知识的引入和补充是一个重要环节。

要提高学生阅读外报外刊的效率和水平,在内容图式输入的形式上,除了教师介绍和讲解背景知识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补背景知识的空白,逐渐丰富背景知识的积累。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制作PPT课件、视频、提供阅读材料、图片和文字等方式有针对性收集背景知识,为顺利完成阅读铺路。例如,在讲授Hollywood Demons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就好莱坞的历史及其在美国的地位,美国的影视业对社会的影响,美国的八大影业,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西方主要国家的电影分级制度,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等,提供给学生若干主题,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作为阅读的背景知识,输入对应的内容图式。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则要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内容图式,使其与文本内容相互作用,达到真正理解阅读内容的目的。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主标题是外报外刊文章的“眼睛”,提纲挈领,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出文章的主题或最具价值的部分,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副标题的作用是对标题进行补充、解释或提示。根据标题信息进行联想预测,搜索头脑中已有的内容图式。其次,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的信息词。通过略读这些部分,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体的了解,锁定对应的内容图式。再次,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细节。教师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细节性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确定查找范围后,进行逐句阅读。通过对关键词、句子、段落的仔细琢磨,提取相关的事实与信息,结合内容图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研读。在学生在理解文章细节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涉及文章内涵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相关事实的结果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含义,进一步丰富语义图示。不同方式的阅读,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语言到语义,建构内容图式。

1.2.3 形式图式的构建

形式图式影响读者对文本体裁的了解程度,它是读者阅读的导航灯。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不同的文体结构图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体结构图式,通过激活形式图式,提高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组织、记忆和理解的速度和效率。

熟悉文体特点是学生顺利进行外报外刊阅读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新闻文体一般分为消息、特写和社论三种,它们各有特点。外报外刊文章主要是以消息为主,消息报道中的导语十分重要,它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他体裁的一个重要特征[4]。导语一般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有时也由前两个自然段构成。它用三言两语概括消息中的主要事实和主题思想,迅速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导语形式多样,有“时间顺序式”(Chronological Order Form)、“悬念式”(Suspended Interest Form)和“解释性报道式”(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Form)等。“解释性消息报道式”着重探讨理念,事情成败原因,寻求问题答案。这种形式的导语在报刊文章中数量居多。电头也是消息报道的重要特征。电头由发稿时间和发稿地点组成,有时再加上通讯社,与消息的背景密切相关。文体特点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外报外刊文章阅读时,迅速地定位有关信息,提高阅读的速度。

2 结论

总之,在阅读中,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各司其职,缺一不可。通过在外报外刊阅读中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有助于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各种阅读技巧运用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发挥学生阅读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提高外报外刊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Carrel P L,Devine,Eskey D E.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es,1988:158.

[2]Swales J M.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UP,1990.

[3]Zhang Lanyu.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English Major’s Reading Class Based on Schema-theoretic Approach[J].Jour 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2011,22(6):79-82.

专业阅读 篇10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版)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第1点 (4) 条提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外语的学习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 大大丰富了外语教学的内容, 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在这一领域, 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机遇, 我国的外语专业教学就一定能够处于世界的前列。作为英语国家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和现状的综合体现, 网络英语新闻以其独特性和灵活性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新宠”。本文拟就网络英语新闻的特点及其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模式构建进行初步探讨。《大纲》对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详细的分级教学要求, 其中“阅读”部分关于新闻阅读要求的具体描述如下。四级:能读懂难度相当于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六级:能读懂难度相当于Times或New York Times的社论和政论文章;八级: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对于教材的要求是: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 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网络英语新闻优势及特点

根据张健的研究, 新闻可以分为报纸新闻 (newspaper coverage) 、杂志新闻 (magazine coverage) 、广播新闻 (radio coverage) 、电视新闻 (TV coverage) 、有线电视新闻 (cable news) 和通讯社新闻 (news agency dispatch) 。随着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 (朱莉) , 网络新闻“异军突起”, 其信息量远远超过了报纸、广播和电视, 而其本身所具有的快捷方便性更为其他媒体所不及。网络英语新闻有以下优势。 (1) 多样性:因特网的开放和共享功能, 赋予网络新闻无限丰富的内容和题材, 涵盖时事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时尚等不同方面, 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材料。 (2) 时效性:网络新闻丰富且动态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国内外的最新时讯。不断接收全新的信息刺激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唤起学习兴趣, 进而充分调动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3) 真实性:网络新闻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语言材料。根据外语教学有关语言输入的理论, 真实信息具有可理解性、重复性和凸显性, 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热情。 (4) 生动性:网络新闻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展示新闻的内容, 突破了学生通过单一媒体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局限, 拓展了认知的方式与方法, 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 网络新闻的阅读, 不但可以激发其求知欲, 更能够扩大知识面, 拓宽文化意识,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朱莉) 。从本质上说, 网络英语新闻属于书面语言, 但是却有着朝谈话体方向发展的趋势, 语言简洁、通俗, 常用短小词汇、缩写;新闻内容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写法, 即由导语到细节, 重要性依次递减;段落和句子较传统新闻更短;常以主语+谓语的简单陈述句型进行报道, 使新闻简洁明快, 结构紧凑;标题为了给读者一种时效感多用一般现在时, 而正文多用主动语态和第三人称 (茅丽莎) 。由于网站的最终意图是以最快速度发布新闻, 吸引更多读者登陆网站, 所以其中不乏一些主观色彩浓的新闻, 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对权威网站的选择。

三、问卷调查及教学模式初探

笔者曾对执教的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二的3个班学生 (80人) 布置过连续5周的网络新闻作业, 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浏览5篇新闻报道 (篇幅200~500字, 分布各大新闻网站, 内容为一周大事件) , 并选择其中一篇作内容摘要及生词查阅抄录, 前3周自由选题, 后2周定题阅读。之后笔者就网络新闻阅读对英语专业阅读学习的必要性及所需时间作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 收上来有效问卷75份, 其中18人 (24%) 认为网络新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46人 (61.3%) 认为是“必要”的, 6人 (8%) “不清楚”, 5人 (6.7%) 认为“浪费时间”;就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而言, 6人 (8%) “半小时以内”, 51人 (68%) “0.5~1小时”, 18人 (24%) “1小时以上”。80%的学生认为网络新闻阅读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几乎所有学生都对“怎么做网络新闻阅读”有自己的想法, 给笔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建议。总体而言, 学生的态度是非常正面积极的, 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老师的指导, 对于网络新闻阅读也有了全新的认识。笔者依据收到的有关网络英语新闻教学的建议, 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侧重点在阅读技巧的训练) 。

1. 略读 (浏览) (skimming) 技巧训练法:

(1) 教师布置学生浏览新闻网页, 选择感兴趣的5条新闻标题抄录; (2) 课上分组对新闻标题特点进行讨论并选出“每周冠军新闻” (学生选择最多的一条或数条新闻) ; (3) 对该新闻内容、语言特点进行讨论。

2. 寻读 (scanning) 技巧训练法:

(1) 教师就每周时事定题; (2) 学生就该主题至少浏览3个不同的权威网站, 找到对于该事件的报道; (3) 对比不同网站的新闻报道特点, 即不同媒体观点的差异性和选词、句式表达上的不同。

3. 预测 (prediction) 技巧训练法:

(1) 教师从网站上选择一条新闻标题 (可带图片) 以ppt形式展现给学生; (2) 学生就所给标题及图片分组讨论, 预测新闻内容, 以问题形式呈现; (3) 教师以ppt展现新闻原文, 对比学生预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4. 摘要 (summarizing) 技巧训练法 (此条训练法将全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超出了单纯的阅读技巧训练) :

(1) 教师将新闻原文以ppt形式展现给学生; (2)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概括该新闻的主要内容或回答WH问题 (即who, what, when, where, how) 并简单评论; (3) 分组讨论新闻内容、语言特点。笔者推荐给学生的新闻网站有新闻周刊 (http://www.newsweek.com) ;BBC新闻 (http://www.bbc.com) ;VOA新闻 (http://www.voanews.com) ;泰晤士报 (http://www.thetimes.co.uk/tto/news) ;纽约时报 (https://www.nytsyn.com) ;路透社新闻 (http://uk.reuters.com) ;中国日报 (http://www.chinadaily.com.cn) 等。学生选择最多的是中国日报, 除了其报道更为简明易懂之外, 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我国本土特色国情的表达和新事物词汇, 结合其他英语国家网站新闻阅读, 学生的语言水平和鉴别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网络英语新闻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 不仅成为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形式, 更为英语专业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摘要:本文从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出发, 对网络英语新闻的特点及其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模式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总结出以技巧训练为侧重点的4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英语新闻,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张健.英语报刊佳作精选[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7.

[3]朱莉.网络新闻辅助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探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阅读,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师发展;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53-03

从事语文教学已有27个年头。在这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停止过阅读与思考。笔者深深地感到,阅读不仅是一个不断净化心灵、锤炼思想的过程,阅读也照亮了笔者专业成长前进的道路。

一、阅读,提升教育理念的高度

带着使命走上教育岗位,但不久笔者发现了自身的差距,首先是先决条件——教育理念的落后。解决方法,笔者想到了阅读。阅读古今中外名家教育经典。那些教育专著既有独到的见解,又有能给人以启迪的实践智慧;尤其是当代的优秀教育书籍,既有理论支撑,又有鲜活的实践案例,参与其中,不仅能呼吸到新鲜的思想,还有了一份超越的勇气。

读《吕氏春秋》,有一段话笔者忘不了:“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虽然这段话讲的是治国之大法,但是对照现在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古代帝王制定法理制度的主要精神是从具体的人出发,为人着想。了解自己就可以懂得别人,了解自己当前所面临的就可以懂得过去的。这话告诉笔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个真正有水平的教师,一个敬业爱生的教师,首先应该以自己为师,去寻求教育教学的思想、途径和方法。读柏拉图的《会饮篇》,笔者知道了教师活动的基本动力——爱,具有本能一样势不可挡的动力。这种爱,直指人类精神高峰,与所爱者共建着一个和谐的精神社会,共同创造着生生不息的文化。笔者仰慕朱永新,阅读朱永新,感觉他就像荷尔德林诗中的那个夜行者,手持火炬从笔者身边走过。他的“教育定律”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律。笔者在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用这些定律来反思自己,并努力实践,那一定会拥有丰富精彩的教育人生。

阅读,让笔者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承文化和传递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在当今这样一个创造力和知识发挥前所未有作用的时代中,教育权就是参与世界生活的权利。

二、阅读,激发教育教学的灵感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笔者把这条公式改成“阅读+反思=成长”。一般性阅读,让读者具有了特定领域的组织化、专门化知识,有了阅读的积淀,让读者有了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反思,更让读者生成一份教育教学灵感。这种灵感是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教学直接获得的,当事人只能通过阅读并反思总结才能获得和创造。

这份教育教学灵感,笔者称之为专业智慧。它需要阅读的支撑。可以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获得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优秀教师,都是高度自觉的反思者。重视阅读,有了阅读做基础,教育教学灵感才有生根的土壤。阅读名家专著,跳出阅读看课堂,理性反思自己的课堂,并把自己从感性的海洋中拯救出来,冷静地思考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进而生成教育教学灵感,从而寻找到变革的方法。笔者坚持借助教育教学经典阅读进行思考,重视对书籍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与积累,并通过实践获得关于如何从事课改实践活动的新启示。在阅读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这份教育教学灵感慢慢走近笔者的课堂。笔者从《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句话“大匠示人以规矩而不能使人巧”中得到启示。笔者以为,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却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情感与态度才是学生能力形成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一旦学生爱上语文,恋上语文,其语文水平和相应的能力将会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教学中笔者十分关注对学生爱好之心、喜悦之情的开发和利用。抓住学生的心,在他们的内心世界积极营造“愤”“悱”状态,最终让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学习。读陶行知的专著,笔者明白了“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社会能够更好地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很难有真正的深度和生机。于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成了笔者的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笔者的课堂没有干瘪僵死教条式的“解读训练”,没有机械、孤立的“语言训练”,它是直逼文心、匠心和读者人心的语文教育,是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的生命活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笔者从一名普通的老师成长为学校骨干,再到市学科带头人。是阅读让笔者的课堂相约精彩,是阅读让笔者拥有了一个个教学灵感。如今,阅读经典已经流淌于笔者教学生命的血脉之中,拥有这份灵感,并进行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实践,也成了笔者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阅读,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课程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课程理念和教材几经变革。21世纪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语文素养,语文课就是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而这需要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做老师,笔者发现自己的课缺少理论架构和系统思维,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意识到此问题后,笔者开始研读教育教学著作《课堂提问的艺术》《被压迫者教育学》《有效教学论》《论对话》等。笔者的教学视野不断扩大,教学方法也在宏观层面上不断改变。于是,笔者给学生讲教材中的美文,培养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欣赏能力,领略优美语言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进真善美的世界。笔者带着学生读童话和民间故事,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保留一份童心。带着学生们读《论语》《孟子》《庄子》等文学经典,提升他们的鉴赏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滋养他们的心灵,懂得立人、修身的道理。职业学校的学生,正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在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引领他们读读优秀经典,吮吸精神养料,学会幸福度日,合理做人。这也是笔者苦苦找寻,真正属于自己“宽阔光明”的地方。endprint

四、阅读,开拓教学资源的源泉

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不读书却在教书,这是很误人的。教师应该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广泛开拓教学资源,让学生每一堂课学有所得,自己也教有所获。试想,一个历史老师在讲民族团结时,引用《资治通鉴》中唐太宗的一句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样,学生自然会感受到平等相处的民族政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个物理老师在教“核能“时,能因势利导介绍杰出科学家,特别是郭永怀、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比较各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发展时间(美国7年,苏联4年,英国4.5年,中国2.8年),这样,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总之,将阅读与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学时就有汩汩泉水从心田流淌出来,收到春风化雨的良效,教师的课必将是一个个精彩的育人篇章。现在,笔者不仅学会了吃透教材,挖掘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学会了开拓教材之外的资源,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

五、阅读,强化学习科研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让笔者对深层精神文化有了一种真切的诉求。通过阅读,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让笔者感动;教改明星们的才情挥洒,让笔者震撼。每一次的阅读,笔者都会被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人文光华、智慧光亮深深感染。茫然中笔者被唤醒,彷徨中笔者被牵引,笔者也想成为这样的智者,也感恩阅读,给了笔者突破自我、挣脱瓶颈的勇气,更给了笔者独立放歌、传承创新的能力。

笔者试图构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职教语文教学美丽殿堂。为了这个目标,我不断通过阅读强化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近十年来,笔者注重课题研究。每一次研究之前,先捕捉话题灵感,再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形成综述,然后着手研究方案设计,真可谓阅读、研究两不误。2012年,主持南通市规划课题《经典诵读提高职高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在笔者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摒弃浮躁、静心读书、用心思考、潜心实践,追求“真课题,真研究,真成果”。在这里,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课堂的机智、碰撞的智慧、激荡的灵感。每一次研讨,既有对已有实践经验、理性思考的梳理和总结,又能生成许多新的研究思路、方向。笔者惊喜的发现,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成员任教的学生也变得爱读书了,校园处处洋溢着书香气息。课题成功结题,研究并未止步,笔者又将目光投向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成功申报了新课题《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笔者知道,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职教语文的处境是很艰难的,但再难,也要坚守精神家园。笔者想到尼采的一句话:“只有经地狱磨难的人,才能有建造天堂的力量。”我们不可能改变社会,但课堂上我们是主人。笔者渴望构建一个属于全体师生的职教语文人文殿堂。在这里,老师教给学生明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

近三十年的教育求索,阅读带给我人生的梦想,为我打开了一扇扇智慧之门。它更让我懂得,专业成长的路上,新的梦想永远在前方,而阅读是金桥,是云帆。

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篇12

一、在线学习,徜徉书海乐悠游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本该是一个最执著的读书部落,一个在阅读中不断发展充实的群体。现在的网络功能不断强大,网上的教育资源浩瀚如海,无论是教育家的理论书籍,还是教育实践经验、教育难题讨论,都有现成的电子书籍,也有教师个人博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线学习可以让优质资源共享,我们以网络研训为平台、专题校本培训为载体,以教育实践作为坐标的轴心,求得理论与实践螺旋上升的统一。

1. 校园网络,时时处处可读书

我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定时、定量、有选择地下载相关的电子书稿,转载于学校网站,供全校教师在线学习和讨论。只要老师需要,任何人只要连接到网络研训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

2. 网络博客,相互学习享自由

除了与电子书籍对话,学校里很多教师还开设了教师博客。教师有了自己的博客,心里便有了一种对学习的渴望。有的教师在节假日里也要在自己的博客上添“油”加“菜”,为自己的博客烧出一道道精美可口的“佳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头脑才不会干涸,博客大餐才会更丰盛。当教师感觉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需求与呼唤时,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博客的阅读中交流分享,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二、在场培训,读书感言乐分享

学习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对话中往往能生成很多智慧。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学习机会,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在场培训,让老师们在欢快的氛围中阅读、思考、交流并收获。

1. 利用差异资源,建立研训共同体

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一起设计课,观察课,改进课,合作对话,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对话与共享的技能;学会公开自我与直言相告;学会认真聆听与积极回应;学会让各种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学会对话。

2. 建立问题资源库,开设专题培训班

在场培训重视教师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共通的问题,“集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课程化的导师教育教学经验,案例化的名师新秀成长经历,操作化的课程研讨为主,增加互补性和全面性。我们的教学,虽然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是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为了让在场学习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们提供给教师一本本精读书籍如《你在为谁工作》《教师的20项修炼》《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我们组织的读书会、读书心得论坛、读书笔记展板等专题在场学习活动,都是提升教师学习力的助推器。一本书、一本笔记、一篇心得,收获的是一种感悟,一份心情。

三、书香校园,以书为友乐无穷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标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曾有人作过不完全统计:以色列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俄国人为55本,美国人为50本,而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给人一种警示。

1. 结伴读书,乐过读书节

我校开展的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节,为师生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孝德主题”阅读资源拓展的开发与研究》于去年上半年被省教研室立项,正在实施中。我们正不懈地思考,努力用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2. 以书为友,相约读书会

为更多师生提供更多与书接触的机会,我们还与新华书店有一个美丽约会,即每一年的春季举办一次图书交流会,当孩子、家长和教师穿梭在书林中,不仅仅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温暖。与著名作家的现场交流会,是孩子、家长、教师与作家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亲密碰撞。如果一个老师热爱读书,那么他会在阅读中形成丰富的思想,建立一个丰满的精神世界,拥有充实而宁静的内心。我们努力通过阅读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使每个师生都成为爱书人、读书人,让阅读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上一篇:分红能力下一篇:禅宗对日本绘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