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学科化服务

2024-06-14

嵌入学科化服务(共8篇)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1

2008年,中国计量学院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标准化学院,说明培养食品安全标准人才已成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之一。2009年,国家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领域法规中的“宪法”,将食品安全标准内容特别作为一章加以说明,可见其重要性。2013年3月,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说明食品安全大如天。无疑,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加速培养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而中国计量学院在计量、标准、质量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还有特色馆藏资源,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科服务。

一、嵌入食品安全学科服务的有效实践

1.嵌入用户学习的食品安全标准。中国计量学院学科馆员以标准化学院用户需要为中心,从用户的利益出发,融入一线,嵌入过程[1]6,与标准化学院任课教师密切合作,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例如:充分利用特色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精心制作食品安全标准特色数据库放图书馆主页上,同时与购买的标准文献数据库有机配合起来使用,使标准化学院用户能用鼠标一触就便捷地、系统地检索到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等相关内容,促进了资源的可查找性和易获取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提高了检索效率。

2.嵌入用户需要的国际法规标准。因培养的用户是与社会和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人才,在主动、开放和交互学科嵌入过程中要考虑提供一个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的途径来扩大国际视野。例如:食品安全标准特色数据库专门提供了国内外食品标签法规标准实用指南;国内外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和限量标准;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世界各国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限量规定;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食品中农兽药限量标准等,目的就是要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可与中国法规和标准对照、比较、融合并完善。

3.嵌入用户练习讨论研究的场地。在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特藏室内,创设让用户练习、讨论的实习场地,把那些强制性国家标准摆放在低柜上,旁边放上阅览桌,方便用户随手拿取和查阅。同时还把那些用户常要使用的标准汇编集中摆放,尤其是把最新版本排放在最前面,让用户快速了解最新信息,产生阅读体验。创建适合用户讨论、辅导、合作的学习小间,让用户可分组讨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让用户可用一或数小时专心进行研究,达到服务与研究性学习融入一体的效果。

4.嵌入用户科研的知识增殖服务。科研流程不同阶段需要提供不同的信息增殖服务。学科馆员在嵌入科研过程中,除进行学术追踪,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食品安全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学术动态信息外,还直接参与科研过程,成为科研活动的核心支持和重要合作伙伴,实现与用户的良性互动和互助。同时学科馆员及时关注最新标准和最新版本,并与文献建设部、信息技术部等部门人员通力协作,源源不断地提供和更新标准特色数据库资源。

5.嵌入科普宣传以驾驭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等多个城市公众的电话调查发现,食品安全的热点度达到86%。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里程碑,国家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严格进行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测、食品进出口、食品监督和处罚各个环节的把关和宣传,那今天所培养的食品安全标准人才正是明天捍卫和驾驭食品安全和进行科普推广的生力军。

6.嵌入整合知识开放动态平台。由于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了宏观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用户检索起来不但具有系统性,而且还培养了用户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用户进一步实时掌握信息而学习或科研进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所建立的动态开放平台,用户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及时添加内容,促进了互动效果。中国计量学院移动图书馆的推广,像春风般地让用户的随时共享资源得到了保障,以空间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达到了以技术支撑教学与科研的目的。

7.嵌入特色专业以驱动其他专业。中国计量学院国家首个食品安全标准化工程第二学位是在第一学位是理工科的学科背景下再学习标准化管理的知识,培养的是复合型的“懂技术的管理人才”和“懂管理的技术人才”。因此方向会涉及许多其他学科领域,这些学科方向的人才培养与食品安全标准化工程人才培养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

8.嵌入标准法规以指导实际工作。无论是食品生产经营的技术和管理,还是食品检测需要通过的认证,所包含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都得以国家的标准和法规作依据。只有依法办事,人民的身体安全才有保障,唯有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才是保障流通和消费领域管理和监督的有效途径。

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几点启示

1.主动性嵌入式学科服务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利用特藏资源制作食品安全标准特色数据库嵌入教学过程是主动性嵌入式服务的具体实现。这与美国Springshare公司推出的产品Lib Guides,支持图书馆创建学科级甚至课程级的图书馆页面相近,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全球数百家图书馆得以应用[2]82,是适应并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同时嵌入科研过程、嵌入学习过程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既提高了资源与服务的利用率,也辅助了用户的教与学。

2.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嵌入式服务还有待拓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态势表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提出图书馆需与教学课程明确结合,提供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满足各种学习需求,研究和提供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3]21,是注重了深入和扎实服务的细节。因培养的是食品安全标准人才,就得创立品牌,从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有针对地展开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服务,例如视频课件制作可采用通用性格式,实现讲台、展台、咨询台、网络交流平台与虚拟学习平台五台联动,不断扩大与用户的互动和双赢。

3.资源合作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可提升竞争力。2009年2月,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等五家共建共享了浙江省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进入的是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可进行国内外标准查询和在线阅览。中国计量学院学科馆员精心制作的食品安全标准特色数据库与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可有机地配合起来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这种多元化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资源共享和节约成本,合作可以互补,合作超越了竞争。

4.交互式学习系统和多媒体课件软件需引进。Clicker是一种支持交互式课堂学习的系统,在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多个大学的教学中使用,图书馆应该积极引进,这样学科馆员就能和教师进行精心策划课程、制作精彩课件、注重协作学习等不同环节进行知识嵌入而组织研讨式及研究型教学的尝试。美国奥克兰大学图书馆采用BB Flash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图书馆也可尝试,促使课堂授课效果生动活泼。这种有效利用技术支持、高效率的嵌入将是未来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5.建立学科馆员的常态培训和动态考核机制。要达到服务知识化,那学科馆员就是多种知识的嵌入体,需要进行三类知识的嵌入:专业知识、信息知识和通识知识。从培养和打造知识精英和服务专家的角度来看,应当建立学科馆员的常态培训机制,才能把学科馆员推到学科化服务的前台,把学科化服务上升到图书馆发展的战略层面,及时找到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和着力点。而且,知识嵌入程度越深,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条件越充分[4]51。无疑,还需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来评价学科馆员绩效,以激励学科馆员努力工作。

总之,嵌入食品安全学科服务是一种贴近用户的新型服务模式,已得到用户的认可。但学科馆员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有待于在服务深度上不断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服务形式上不断适应用户需求与市场的变化;服务内容上还需重构;专业知识上需要提高;服务阵地学会不断迁移。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2

关键词:嵌入式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52.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52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of knowledge environment and user needs, the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has become the new direction of librar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s,proposals are provi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embedded servi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subject librarian; development

1 前言

泛在知识环境是2003年美国NSF在作学术报告《知识在信息中迷失》时第一次提出的,把当今的信息环境称为无所不在的“信息以太”(Informalion Ether),并指出数字图书馆就是提供泛在知识环境的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1], 德国Oliver Obst博士将现在的图书馆定义为泛在图书馆[2]。学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传统学科服务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形成很大的冲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和模式等问题的探讨。自1993年Michel Bauwens第一次提出“嵌入式”概念,嵌入式就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得到动态展现[3]。嵌入式学科服务(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作为一种最新的学科服务理念,它更加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的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是目前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迎接挑战的重要途径,现已成为图书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笔者以“2009~2014年” 为时间段对 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统计到近5年来题名含有“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学术论文共有 101篇,笔者认为这些论文在研究内容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及一些没有触及的领域,如: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程度控制、发展策略、发展方向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图书馆目前所面临并急需解决的。本文在分析和探讨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强调学科服务工作必须转变学科馆员角色,融入教学科研以及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图书馆与用户的完美合作[4],以此突破学科服务发展瓶颈,切实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最后总结出一些可供业界同行借鉴的经验,并针对如何让学科服务顺利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2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一种创新学科服务机制,以用户为中心。它强调融入一线,嵌入教学、科研,嵌入学习,提供个性化、泛在化的知识服务,全面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图书馆在学习、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和影响力[5]。

国外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6],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引入学科馆员制度[7],那时还不能叫做嵌入式学科服务,直到2006年,我国高校图书馆才真正开始了此项服务。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实施“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新型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2007年,重庆工学院图书馆与汽车学院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2010年,宁波大学图书馆与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宁波市科技局委托的近400项重大项目的查新和评估等。

谢守美[8]对国外嵌入式学科服务做了大量研究,指出馆员嵌入一线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素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馆员嵌入科研,为科研提供全程信息服务,能逐渐成为信息专家,也能为教师节省宝贵的时间。

随着学科服务的开展与发展,许多学者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进行了分类。笔者借鉴学者的经验并结合多年的图书馆一线工作经历,将其分为嵌入到教学、嵌入到科研、嵌入到学习过程、嵌入到社会活动中四种形式。

2.1 嵌入到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和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已注意加强和院系的合作,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嵌入式教学已成为嵌入式服务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课堂、嵌入到网络教学平台(WebCT、Blackboar等)或以讲座的形式嵌入教学实践,将信息素养融入专业课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科研能力。

清华大学图书馆与新闻学院和通信学院合作,融入课程和研讨会,在学生的科技活动日和化学工程系的学生节应邀讲授IEEE的检索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教师合作推出嵌入式新生研讨课“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利用”[9],可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复旦大学图书馆员根据教学要求建立课程资源指南,在授课过程中插入相关的资源讲座,介绍如何有效利用电子资源,如“现代西方心理学经典回顾”、“管理心理学”等。

范德比尔特大学Anne Potter Wilson音乐图书馆员Sara J Beutter Manus[7]嵌入到((MUSL 141)课程,讲授与课程有关的信息素养知识,还参与课程讨论及批阅学生作业。

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理工学院图书馆取得教学主管部门的同意,授权馆员Christopher使用网络课程管理系统WebCT,他在课程论坛上通过链接将学生引导到图书馆网页,建议他们使用图书馆资源,或与老师一起制订课程计划,还将一些讲座内容发送给学生,尽力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3

一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

“Embed-ded” (嵌入) 一词始源于伊拉克战争时期, 随军记者负责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实地追踪报道的一种方式。2004年“嵌入”一词被引入图书馆行业,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采用嵌入式学科服务能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之后便被广泛关注并日益推广开来。

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定义, 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刘颖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 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 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为目标, 主要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机构重组、资源组织、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等全新运行机制。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有效延伸, 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将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融入到用户的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等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用户的教学、科研、学习、工作, 充分体现了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延伸到那里,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真正成为用户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影响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因素

当前学科馆员建设和服务仍然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还处于实践探索初期, 至今在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模式。总的来说其服务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在实施过程中, 也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

1. 管理机制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一项主动参与、多方协作的服务。要使其有效地开展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来做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才刚刚起步, 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发展。所以, 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因如此, 导致有些学科馆员不够重视嵌入式学科服务, 工作积极性不高, 工作形式也停留在表面, 从而弱化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效果。使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念很难真正地体现出来。因此, 图书馆在设立管理机制的同时, 还需要用户参与服务质量评价, 以此来促进和提高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质量。

2. 嵌入式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科馆员作为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体, 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发展。也就是说馆员的深度决定了服务深度。嵌入式学科馆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信息分析和检索能力这些硬件条件外, 还要有灵活的服务手段和较强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古人云“一言以兴邦, 一言以丧邦”, 沟通得越顺畅越及时, 嵌入式学科服务就开展得越顺利越深入。在沟通过程中, 要随机应变, 依据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方法与服务手段, 真正地将嵌入式学科服务渗透到用户的科研、教学等方面中。同时图书馆应适时地为馆员创造各种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 给馆员提供上升空间, 使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3.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宣传

目前许多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认识还不够全面。要把这项服务开展好, 图书馆就要积极地做好宣传工作, 加大推广力度。古人云“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图书馆可以借助图书馆网站、学校的宣传张贴栏或学科馆员的微博、QQ等媒介, 向用户介绍和推广嵌入式学科服务。定期组织一些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讲座, 在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中, 嵌入式学科服务也应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图书馆也可利用校级或院级的集体会议时, 向重点的服务人群介绍和宣传嵌入式学科服务。在整个宣传和推广过程中, 学科馆员应集思广益, 利用各种方式与渠道, 让更多的用户通过最短的时间了解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价值。

三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

高校图书馆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在为专业对口的院系或部门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时要以用户为中心, 站在用户的角度, 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 把图书馆的服务充分地融入用户的教学、科研和学习中。

1. 针对科研的嵌入式学科服务

高校教师除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外, 还要在教学之余花费一定的精力在科研上。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学科服务就是对口学科知识的馆员把自己作为对口学科研究团队的一个成员深入到该研究团队中, 积极了解科研人员课题研究情况, 在其申报课题时为他们的选题做好前期策划准备工作, 按照其要求帮助他们搜寻各种信息资料, 做好科技查新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分析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源, 为其下一步的论文写作提供帮助;最后认真为其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 使其得以顺利结题。有调查表明, 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耗费科研人员一半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学科服务既为科研用户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更好地促进了科研用户对信息的理解、消化和使用。

2. 针对教学的嵌入式学科服务

嵌入教学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寻找合适的方式或途径, 嵌入到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 直接或间接地参加教师的教学,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科或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嵌入式教学服务能促进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教师携手合作, 把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方位的整合到教学计划中, 学科馆员通过参与制定和研究教学计划的同时, 把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 充分体现出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学习的有机融合。

3. 针对学习的嵌入式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要走出图书馆进入课堂, 把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为其学习提供尽可能的支持与帮助。针对低年级的大学生群体, 图书馆员要对他们进行基本的信息素养教育:如在新生入馆教育时, 要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 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等;对二、三年级的学生群体开展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 充分了解学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 通过与学生互动, 全面把握他们对课程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 提供课程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特点, 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可以适时地组织一些讲座, 教授学生信息获取与信息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指导学生熟练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四结束语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 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与着力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图书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将日益完善,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前景也将更为广阔。

摘要:本文简述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 分析了目前制约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影响因素, 就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本模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颖、黄传慧.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馆情报知识, 2010 (1) :52~59

[2]王群.发展合作项目嵌入科研过程——深化学科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2) :46~48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与运作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嵌入式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于1993年提出,该理念以一种动态的思维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条件,未来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需要以新型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作为支撑。学科化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需要变革其传统的发展模式,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元素,将具备专业性以及效益性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模式和理念融入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之中,使得高校的教学以及科研事业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1.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概念内涵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其发展模式,对于该新型理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1]。李金芳、严玲认为所谓嵌入式学科服务就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置于一个网络化环境中发展,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读者服务以及信息化服务,她们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与信息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就是指将高校的科研事业、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过程融入一个有机包容的体系之中,强调以用户为服务中心,为用户创造一个个性化发展的环境。该观点注重对图书馆服务主体的分析,主要是为保障读者服务而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划分日益健全。

2.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举措

2.1 明确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定位。

嵌入式学科服务主要的定位主要包括开放化、虚拟化以及人文化。首先,开放化。“开放”作为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基本理念已经渗透在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所谓“开放化”,是指图书馆建设应包含开放的管理意识并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为读者创造更加舒适更加人文化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条件,使得读者感悟到图书馆开放的建设理念和建设精神。其次,虚拟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图书馆专业类图书设置中主要采用的两种技术,主要致力于为读者提供网络服务,主要包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馆藏资源的检索以及借阅信息的查询和读者意见的反馈。再次,人文化。整个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上,人文理念是主要的办馆思想。尤其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嵌入式学科服务概念的提出更加使得人文理念更趋成熟、完善,表达也更加明确、深刻。高校图书馆图书的设置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读者需要,因此,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读者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确立“服务第一”的理念也是人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2.2 细化“嵌入”内容,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知识增值功能。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最终目标是首先学科服务的增值作用,因而,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提供学科服务的过程中,要将嵌入内容进行细化,利用专业的技术以及知识实现教学参考资源的增值化,突破传统教学参考资源的局限性,从而为拓展学生专业学习深度以及培养专业化人才提供支持和相关知识的保障。专业类图书作为高校受众面最广的书籍,关乎学生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是高校图书名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管理与建设也对高校的学术研究以及课程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增值重点就在于对专业书籍的管理上,如在文献导航部分使用计算机超链接技术实现本校与其他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的共享,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自主、自由以及灵活,促进学生学术视野的拓展以及专业知识的强化。

2.3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提供推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渐趋信息化、现代化、知识化、智能化以及社会化[2]。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的两种技术,由于该技术致力于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开发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因此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许多系统将互联网平台作为主要操作场所,带有网络访问条件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进入互联网进行一系列的专业类图书数据查询和分析,从而大大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高校教学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图书管理系统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书刊借阅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以及教师对于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因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图书馆学科建设中去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进行学科研究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此提升学科服务的效率,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图书馆网上平台所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源大大满足了教师以及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有利于将数字化的内容运用于教学过程,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传输以及共享。

结语

随着高校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增加及读者需求的日益旺盛,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图书馆业务的迅速发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理念的提出以及运用大大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管理运行的效率。在嵌入式学科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必须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图书管理工作中,建立集信息化、科技化、便捷化于一体的图书管理系统,弥补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缺陷,为读者创造更加有益的阅读环境,同时为学校学术发展及科技项目的研究作出贡献。此外,由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重点在于图书资产和图书编目的管理,因此,数据库系统的引入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严玲.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78-81.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5

一、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压力增大,培养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如重点老牌本科院校,甚至就连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都不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就引起了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主体的新兴本科院校的关注,作为学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同样要反思自己的定位与服务,要随着学校的转型而有所改变。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全校师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与学习资料的重要来源。可是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图书馆利用率已经是普遍下滑的状况,来图书馆的人在大大减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电子文献资源使用率在上升。如何提高图书馆的读者到馆率、文献利用率,如何提高图书馆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存在感,如何让图书馆服务深入人心,这是所有图书馆工作者都要考虑的问题。

网络取代图书馆成为了社会的信息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88亿[2],言下之意两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是网民。网络对人类的影响之大是难以估计的,对高校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都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网络阅读的强势成长也是导致图书馆读者减少的重要原因。占领网络入口,也就是人们上网首先进入的地方,比如求助,人们多半会选择百度,聊天首选QQ与微信,购物则是淘宝人气最旺,这是竞争的关键所在。图书馆要想成为网络中的关键信息节点,要想拥有大量用户,就要找准自己的特色与定位。

二、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现状

从学科馆员概念的提出到学科服务的日益成熟,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向知识服务的深化与拓展,是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走向个性化、知识化的结果,国内外相关图书馆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转型方向。近年来,由于学术环境的变化,学术资源的高速增长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精准化,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嵌入式学科服务就是学科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它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完全融合起来,让信息服务无所不在,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利用信息,并熟练的掌握信息获取技巧,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嵌入式学科服务突破了学科服务的瓶颈,是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所谓嵌入,就是一个事物植根于另一个事物或内生于另一个事物的状态,体现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程度。”[3]嵌入式服务就是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社会网络环境中,以此来支持用户的学习或科研,为用户节省在信息查找与获取方面的时间。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它强调以用户的参与,所以嵌入式服务的最终目的不是替代用户,而在于让用户在享受嵌入式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其自身信息素养,最终不依赖图书馆员也能熟练的掌握相关信息技能[4]。初景利教授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通过图书馆员嵌入用户过程和场景,有机地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在用户的需求点,主动地根据用户的科研教学需求,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服务与知识,直接支撑用户的科研与教学,与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5]

三、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开展策略

嵌入式学科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可是高校的师生动辄几万人,可是图书馆全体员工一般在百人左右,可见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度之大。当然,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全体师生读者,但实现过程只能是以个别人为点带动一个研究团队或一个班级的线,进而影响到一个个学院或系部,最终形成全面覆盖。还有就是要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让嵌入式学科服务自动化,智能化,这才是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最终的常态。

(一)借助MOOC之风让图书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学中去

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为教学服务,二是为科研服务。如何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学中去,近年来新起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网络教学早就有了,可是它的授课对象与授课老师是有限制的,MOOC却为全世界的人免费跟随全球最优的专家学者进行学习创造了可能,想想都令人激动不已。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收藏机构,MOOC所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视频可以说是活生生的教材,比传统的教科书更有价值,是电子文献的精华,当然也就是图书馆收藏与保存的主要馆藏内容。

MOOC的发展是迅速的,可是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你可以学习MOOC的课程,但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还不太可行,尤其是不被高校支持与认可就无法获取相应的文凭与证书,这对MOOC的推广是不利的。图书馆对MOOC要在意的是它完全免费,并且非常有用,所以图书馆除了要对MOOC资源进行收藏与整理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进行推广使用。平时图书馆多半是从数据库厂商购买资源,再提供给读者使用,可是MOOC的免费性导致了目前很少有专门的数据库厂商会去做这个数据库,因为怕卖不出去,图书馆在收藏上就要自己多去努力了。收藏和推广教育教学资源是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迅速的发展大环境下,图书馆一直是知识自由流动与资源充分共享的推动者,比如说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厂商的最大买家就是图书馆,对于能够开放获取的资源是图书馆未来馆藏的重要建设方向。

MOOC的资源是包罗万象的,所有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在收藏整理MOOC资源的时候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的收藏,选其精华而且跟本校专业对口的,因为我们的工作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本校师生读者使用,至于全面收藏工作那是大型机构或高校所考虑的事。图书馆可以通过与院系老师合作,为所有课程选定一门MOOC课程作为范本,以确保资源的新颖性、权威性与实用性,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方便的进行自学,最终形成有自我特色的MOOC课程体系。各选定的MOOC课程可能面临着内容格式不一,在网络上更是呈无序状态,图书馆就是要将对自己有用的进行鉴别、重组或转换格式,有条件的要将资源下载并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在宣传推广上主要是说服老师使用,进而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如果老师上课的内容与MOOC上相近,期末成绩也认可网络学习的过程,这对于那些请假外出的学生是非常有用的。MOOC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学校教学的相互配合,让学校的教室不再是学生们的唯一选择,至少有了一种有效的补充,最终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改变,学科建设的进步等。当MOOC成熟之日,图书馆因为拥有良好的物理空间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必将成为学生们自学MOOC课题的首先之地[6]。

(二)借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助式学科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除了教学之外,另一个主阵地就是科研。虽然学科服务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了,可是真正做得好的高校却不多,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科人才的欠缺,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连人手都完全达不到基本标准,更不要说拥有大量既懂图书馆专业技术又熟悉相关学科知识的人才了。其实学科服务要借助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与个性化,并且才能真正让所有读者都随时可以享受到自己定制的学科服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深深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关于不同数据库之间的跨库检索也已经实现。图书馆学科服务可以借助数据库厂商提供的跨库检索系统实现私人定制服务,可以为每个读者提供一个私人主页,呈现读者定制的相关信息。前来申请学科服务的用户只要提供适当的关键词,最初可与学科馆员共同选定,熟练的用户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为了查找更多更全的信息可以提供较多的关键词,如果发现信息过载就适当减少关键词,只保留核心的几个关键词即可,也可以更换关键词。有了关键词,就由系统定期对数据库进行跨跨库库检检索索,,并并把把检检索索到到的的最最新新学学科科动动态态、、最最新新研研究究成果的文摘与全文链接地址提供给用户,可按相关度排序也可按时间顺序,还可对核心期刊进行筛选等操作。其实传统的学科服务基本也是实现这些功能,只不过是人工实现的,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的学科服务是自动完成的,可以批量生产的,再借助信息推送技术,真正实现了学科服务的实时全覆盖。

(三)借助移动图书馆与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泛在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的到馆率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学生有了电脑与手机等获取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就是电脑与手机也会消耗学生的大量时间,那么用来读书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如何让图书馆服务嵌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就要借助他们都普遍接受的微信或手机APP的形式,让移动图书馆在他们的手机上抢占一个入口,让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有问题就打开手机上的移动图书馆的习惯,实现泛在图书馆,让图书馆服务深入学生的人心。泛在图书馆是针对网络的日益发展,本着所有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搜索人类所有的知识,而不会有时间、地点、文化、语言的障碍,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最高目标[7]。目前超星的移动图书馆已经基本实现了图书馆的文献借阅,馆藏查询等原来要到图书馆才能实现的功能,博看期刊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阅读了,这些都为图书馆实现二十四小时全方位自助化服务提供了可能。自助化服务是用户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和需求,通过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设备、设施和数据库资源,利用计算机、手机等自助化终端,自我利用、传递各种文献知识资源,以用户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8]。随着4G网络的普及,手机上网已经有取代电脑上网的趋势,抢占用户手机上的入口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主题。微信是目前最火热的手机APP之一,也是图书馆实现自助化服务的最佳选择,借助微信平台发布图书馆的一些通知等信息比在网络平台或电子显示屏发布更直接有效。微信甚至可以实现读者文献借阅查询、到期还书提醒与馆藏查询等功能,还可以实现与读者的实时交流,关键是馆员即使在家也可以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结语

“互联网+”带来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一次提升的机遇,图书馆一定要融入到这次技术浪潮中去,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更是要借助技术的力量追赶老牌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图书馆要配合学校的转型发展,要让学科服务实现了自动化为主,人工为辅,最终成功嵌入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成宝芝,高玉芝.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12(6):103-104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民数量达6.88亿半数中国人接入互联网[EB/OL].http://digi.163.com/16/0122/11/BDUAEN9900162OUT.html,2016-01-22

[3]郑小仙.地方图书馆强化嵌入式服务的实现路径[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6(3):23-25

[4]赵爱民.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构建与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2(12):143-144

[5]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22):11-17

[6]王中海.MOOC为图书馆功能重构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8(8):77-83

[7]百度百科.泛在图书馆[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S7y7L79o CLJ1C16f F7QMa832dva Fbwa Ofler YAOXd EIv KJXTk OFr-CK0Xp6iz D_xcq Oc MW8Gx Pz7O7w Rogwx K,2016-01-17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6

国际对学科服务图书馆 (subject librarians) 也给出了定义“受过专门培训并拥有一定学科知识的图书馆员所负责的图书馆”[1], 西方图书馆很早就已经采用了学科服务这一理念, 这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也已经开展了学科服务, 随着用户们对本专业科研和教学的需求量增大, 用户对学科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是学科馆员服务的主体和内容, 因此, 学科馆员也要顺应形势提高自身素养来满足用户的各方面需求。

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素质参差不齐, 知识层面简单, 加上图书馆的运营模式比较陈旧, 现代化设备更新频率低。这就必须从多个途径来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提高嵌入式学科馆员素养的积极意义

图书馆嵌入式学科馆员是顺应现代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 为学科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图书馆对于嵌入式馆员的实施势在必行, 学科服务不仅要走出旧的运营模式, 还要不断创新, 不拘泥于被动的改变。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主要力量融入用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去, 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借助和协调馆内资源, 以优化学科服务为宗旨, 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最大程度的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2]。

三、学科服务平台中嵌入式馆员素养提高的必要性

1、学科馆员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

学科化信息服务是以信息知识为主体, 以组织知识为主要构建模式, 强调以用户为中心, 根据不同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 创建不同的信息知识模块单元, 对不同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及整合, 使图书馆用户能够充分的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在目前的网络大环境下, 用户们对于学科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 各专业的学术性、应用性越来越强, 学科种类之间的不断互相渗透, , 教师和学生们都希望图书馆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学科服务。这些都对当今的学科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馆员们必须时刻关注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方向, 在资源和操作上给予师生最大程度的协助。要做好这些工作, 就要求高校学科馆员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2、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对学科馆员自身素养提高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子文献资源, 纸质文献资源以及相关服务,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已经不是用户们取得资源的唯一途径, 这种存在危机给图书馆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面对这种形式, 针对高校图书馆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高馆藏资源, 还要对图书馆馆员的服务工作提出新要求。

这就要求学科馆员对于自身的素养有一个新的认识, 以往图书馆的服务仅在于书籍借阅等表层工作, 没有更深一步的认知。作为高校图书馆新兴的学科馆员, 为适应目前形势, 提升自身学科素养势在必行的。除了要注重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 还要注重培养馆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意识, 使之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与文献检索、利用的能力。

四、学科馆员自身素养提高的几个途径

1、提高联络能力

在学科服务中, 互动和联络能力是比较重要的方面, 学科馆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贯穿着整个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都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参与和沟通下完成的。这就需要强化这两者之间的互动能力, 可以进行电子邮件, 电话, 联络软件等方式. 同事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小规模座谈会或者书院沙龙等形式, 让学科馆员, 教师和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了解, 以便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此外, 在加强联络的同时, 也要求了学科馆员能够准确, 耐心, 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交流中不断提高与用户的交流能力。

2、提高嵌入式学科馆员知识含量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的服务。其服务内容包含了简单的提供图书借阅, 也包含了科研学术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 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互相渗透, 学科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也向更高难度发展。因此要做好现在的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含量, 否则在工作中遇到不便和面对学生的问题而力不从心。此外, 高校学科馆员还要加强心理学, 管理学和外语方面学习, 这样在服务中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分析他们的心理从而结局问题[3]。

3、嵌入式学科馆员需要创新思维

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网络信息发展的日新月异,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也要不断创新。这就对嵌入式学科馆员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思维是图书馆创新能力的重心, 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 才有可能创造新模式, 新思路。 创新思路需要学科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 将学科知识的潜在价值和内涵优化组合, 展现给用户,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效的加强了图书馆信息建设的可持续性。

4、互相尊重、团结协作

学科馆员之间应该借鉴他人的先进思想, 取长补短, 以提高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工作质量为宗旨, 积极了解各学科的实时动态、热点话题、研究方向以及各学科科研成果的一些相关认识。学科馆员需要突破自身的狭隘性, 提高综合素养。学科馆员之要互相尊重、团结协作, 形成和谐, 共同创新的工作环境, 可以激发馆员们的工作热情, 同时学科馆员要注重对服务模式, 知识获取等内容的创新[4]。

五、结语

目前, 我国各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馆员学科的服务正处于摸索过程, 如何更好的把网络信息下的图书馆资源更好的应用到学科馆员服务中, 还需要许多的尝试和今后不断地改进。同时, 嵌入式学科馆员的素养也是决定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科馆员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使自身能力更加适应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

摘要:嵌入式馆员服务是以充分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为宗旨, 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一种服务模式。本文针对学科服务平台和嵌入式馆员之间的互为依存的关系来阐述了学科馆员在图书馆电子资源推送、用户咨询服务、馆内建设、操作能力培训和学科科研等几方面的学科化服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以便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学科服务,嵌入式馆员,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范丽莉.试论学科馆员的设置及其角色定位[J].图书馆论坛, 2003 (4) :16-18.

[2]凌劲.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J].四川教育学报, 2006 (3) :79-88.

[3]刘佳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D〕吉林:吉林大学, 2007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7

目前,视频监控在煤炭安全生产[1]、楼宇安防[2]、森林火灾监控[3]等领域逐步得到应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嵌入式视频服务器;同时,视频监控系统也向着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4],各种视频服务器的集成和统一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嵌入式流媒体视频服务器,借助Web Services跨平台、跨语言的分布式模型[5],通过RTP/RTCP协议实时传输视频流,实现了视频监控设备的无缝连接与统一管理。

1 视频服务器的硬件结构

视频服务器硬件分为核心板和底板两部分。核心板使用ARM S3C2440处理器,扩展64 MB SDRAM和64 MB FLASH外部存储器,集成时钟电路和JTAG接口电路;底板提供视频采集接口,包括视频采集芯片与MPEG压缩芯片,4线RS 232串口,由以太网控制器和RJ45接口组成的以太网接口[6]。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通过以太网接口获取远程终端的控制数据,利用串口对设备进行操控;通过视频采集电路获取压缩后的视频数据,使用RTP协议将数据打包后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到远程终端,完成视频的实时传输。

2 视频服务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2.1 软件总体结构

视频服务器的软件基于Linux操作系统,分为两个模块:Web Services模块和视频采集与传输模块。其中Web Services模块主要负责对摄像头及云台的操控,将操控摄像头和云台的功能接口以Web服务的形式发布给远程终端,从而屏蔽了摄像头和云台的异构性,方便远程终端对设备进行集成和统一管理。视频采集与传输模块主要负责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通过RTP/RTCP协议打包,然后传送给远程终端。视频服务器结构如图2所示。

2.2 Web Services模块

Web Services使用标准的、通用的通信模型,它在HTTP,XML,SOAP,WSDL,UDDI 之上提供统一的编程模型,使用统一的方法,公共的基础结构和统一文本格式,适合于Internet/Intranet分散型应用。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通过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消息进行绑定和通信。SOAP协议定义了用于在系统之间进行通讯的标准XML消息格式,可使用SOAP在多种计算机体系结构、语言和操作系统之间进行通信。Web Services模块流程图如图3所示。

选用gsoap作为Linux下Web Service的开发工具。gsoap是一款使用C/C++编写的开源的Web Service开发工具,具有占用系统资源少、运行速度快、可裁减等特点[7]。gsoap工具包中提供了两个可执行文件:wsdl2h 和soapcpp2。wsdl2h.exe用来解析wsdl文档生成描述服务的C/C++头文件,soapcpp2.exe用来解析该头文件并生成框架代码[8]。

利用gsoap工具包开发视频服务器的Web Service,首先编写一个头文件service.h,声明4个Web Service接口,该头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生成的框架代码如下:soapStub.h:从输入头文件生成且带名称空间的头文件;soapH.h:主要头文件,所有客户机和服务源代码都要将其包括在内;soapC.c:指定数据结构的序列化器和反序列化器;soapClient.c:客户机存根例程;soapServer.c:服务器端存根例程。

另外,在gsoap工具包中还包含两个重要的文件:stdsoap2.h和stdsoap2.c/cpp。其中stdsoap2.h是stdsoap2.c/cpp运行时库头文件,stdsoap2.c/cpp是运行时C/C++库,带 HTTP/ SOAP解析器和运行时支持例程。用户可以用这两个文件和上述的框架代码方便的进行客户端/服务器端开发。程序代码在此不再赘述。

2.3 视频采集与传输模块

视频采集与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视频通过RTP协议打包发送到远程终端。过程如图4所示。

2.3.1 Jrtplib和Jthread的移植

利用Jrtplib开发程序之前,需要先将Jrtplib库移植到视频服务器的硬件体系结构上,方法如下:

(1) 下载Jrtplib和Jthread

下载地址:http://research.edm.uhasselt.be/~jori /page/index.php?n=CS.Jrtplib

(2) 解压

将下载的两个压缩文件解压到/usr/local /software目录中:

#tar -jxvf jrtplib-3.7.1.tar.bz2

#tar -zxvf jthread-1.2.1.tar.gz

解压后在/usr/local/software下生成jrtplib- 3.7.1和jthread-1.2.1两个目录。

(3) 编译Jthread

(4) 编译Jrtplib

进入Jrtplib源码目录:

2.3.2 RTP实时传输流媒体数据实现

利用RTP协议能够在单播或者多播的网络环境中实现传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它的报文中包含传输媒体的类型、格式、序列号、时间戳以及是否有附加数据等信息[9,10]。多媒体数据的传输使用 UDP 来进行,每一个RTP数据报都由头部(Header)和负载(Payload)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头部前 12 个字节的含义是固定的,而负载则可以是音频或者视频数据。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3 测试运行

系统测试采用C/S结构。视频服务器配置为S3C2440微处理器,运行在400 MHz,扩展64 MB NAND FLASH和64 MB SDRAM,以太网接口芯片为RTL8201BL,视频压缩芯片为MB86390,显示器为8寸16 bit TFT LCD,Linux 2.6.24内核,接入实验室局域网。视频服务调用端为联想的启天M6900 PC机,RedHat 9.0操作系统,开发环境GCC 4.3.0,QT 4.4.0和gsoap-2.7f工具包,通过gsoap调用Web服务。PC机上的运行界面如图5所示。

图中视频图像即为得到视频服务器图像。局域网中单个远程链接时测试平均视频传输速度达25 f/s,可满足一般的监控要求。在2个远程链接时测试平均视频传输速度为16.7 f/s,3个远程链接时平均视频传输速度为10.1 f/s。多个远程链接的情况下性能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因此多个链接情况下使用时建议采用S3C6410等具有更高性能的硬件平台实现。

4 结 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Web Services、使用RTP/RTCP协议实时传输视频流数据的嵌入式视频服务器,借助Web Services跨平台、跨语言的分布式模型,有效地屏蔽了视频监控设备的多样性、异构性,实现监控设备的无缝连接与统一管理。视频服务器已集成在油井监控系统中,集成和扩展简便,实施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方飞.视频监控在煤矿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工程,2010(1):112-114.

[2]吕优,张九根.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研究[J].低压电器,2009(14):36-39.

[3]徐凡,袁杰.基于视频的嵌入式森林火灾预警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8,28(1):264-266.

[4]张多英,申晨,刘伟平,等.嵌入式视频监控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4):724-728.

[5]徐晓菊.基于B/S结构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0,36(1):83-84.

[6]房芳,马旭东.基于嵌入式Web技术的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9,35(23):237-239.

[7]夏亮,祖一康,吴志荣.基于嵌入式Web Services的系统集成方案[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3):7-9.

[8]Anon.GSOAP 2.7.15 user guide[EB/OL].[2007-12-15].http://www.cs.fsu.edu/~engelen/soapdoc2.pdf.

[9]汤霄峰,郑善贤.基于μClinux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0):140-143.

嵌入学科化服务 篇8

一、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毋庸置疑, 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的提供者, 在学科化服务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 负责学科信息的搜集、组织加工、系统管理以及用户服务等工作。学科馆员的工作贯穿于学科化服务的整个过程中, 工作的高知识含量要求学科馆员既要具有对口的学科背景, 又要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 熟练图书馆业务的各个环节。因此, 对学科馆员实行定期考核、评价, 会对学科馆员服务起到推动和激励作用, 学科馆员会把评价反馈回来的信息作为检查自己工作的基本手段, 肯定成绩, 会增强他们工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面对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服务方向,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服务质量上精益求精。

2. 有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

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 一方面, 注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 注重对硬件设施资源如馆舍、设备的投入, 而人力资源建设的观念和意识淡薄, 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与投资。这种模式必然导致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人才结构不合理, 供需失衡, 馆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老化, 教育培训滞后, 等等。怎样确保高校图书馆在未来科研、教学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唯一的出路只有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创建一种责权明确、优胜劣汰、宽松灵活、张弛有度、进出有纲、上下有序的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才能确保高校图书馆的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

3. 有利于提高学科馆员专业素质

信息时代的到来, 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变化和其馆员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的发展只会淘汰不思进取的人。高校是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 而高校图书馆无疑是前沿中的前沿, 馆员则应该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馆员只有具有强烈的进取心, 才能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文献导航。在信息时代, 馆员如同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只有以不断的进取心、不断的创新换取不断的进步, 才是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服务的唯一出路。因此, 构建学科馆员服务评价体系, 对学科馆员服务进行评价, 有助于馆员个人的职业规划, 促使一部分馆员把成为学科馆员列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之一, 拓展了馆员自身发展的道路。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 学科馆员的服务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已经建立学科馆员评价制度的学校, 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 都是对其他学校的制度进行参考, 而不是结合本校的现实情况, 针对本校一些特色学科、特殊专业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现实工作中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和困难。同时, 学科馆员对自身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想做到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 就要针对服务对象把自身的位置确定好。比如, 有的专业的学科馆员, 不能完全掌握该专业领域的全部知识, 就不能为该学科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的支持和保证, 使得该学科的发展建设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学科信息化服务需要改善

在当前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 面对信息需求量的激增, 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信息共享这个强大的学科资源共享网络和馆际互借服务做支撑。因此, 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之高, 学科化服务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也懂得使用一些高科技和现代技术。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仍以印本文献为主, 电子馆藏为辅, 电子馆藏比例相对很小, 馆藏资源特别是外文信息资源严重不足, 这也说明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不合理。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出现了学科分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学科优化和专业调整等新特点, 这势必会给学科信息资源发展带来挑战。

3.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不理想

我国高校对学科建设历来重视, 因此对院系的学科建设投入非常大, 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学科团队。这些学术团队的成员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分子, 本身都积累了一定的科研实力, 也有自己特定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来源。因此, 对于学科馆员的出现需要一个认识、磨合和慢慢接受的过程。几乎所有学科馆员在与院系教师进行沟通的时候都有碰壁的时候, 这也是学科馆员初期会遇到的一个客观问题。如何协调好学科馆员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使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之间沟通没有障碍, 是值得其他学校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

1. 学科馆员服务保障的评价机制

大学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结合本馆的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 服务能力等优势, 构建人才保障机制。丰富的信息源是学科服务的物质基础, 亦是馆员成炊之米。高校图书馆拥有非常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类型多样, 有图书、期刊、学科论文、标准、专利等正式出版文献, 也有教学课件、学科分析报告、科研项目文档、特色学术资源等特色资源, 构建信息保障机制。学科馆员服务设施的保障是指为学科馆员顺利开展服务的组织机构、设备、系统等保障条件。服务设施既包括学科馆员开展服务所需的软设施, 服务设施保障要求学校、图书馆投入一定的物质条件确保学科馆员服务的顺利进行。

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能力的评价机制

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是学科馆员服务评价的重点, 评价一个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 主要是通过考察其整个服务过程中技术含量、服务环节来总结经验、诊断误差、反馈信息, 为学科馆员的聘任提供依据。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前沿的岗位, 首先, 应具备较全、较深、较专的专业知识, 这不仅包括图情专业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包括具有与对口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次, 还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检索, 整合学科资源再次, 学科馆员还应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 对外文资源具有较强的获取能力。学科馆员的知识水平是其整个服务能力的基础条件, 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 才可能具有为读者进行深层次服务的能力。

3. 学科馆员服务绩效的评价机制

学科馆员服务绩效的评价既是评价的难点, 也是评价的重点, 是学科馆员服务效果的直接反馈。绩效评价, 主要是考察读者对学科馆员服务的满意度。今天的信息社会, 一切信息的价值在于其时效性, 现代竞争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服务效率的竞争, 效率成为优质服务的核心成分。所以, 学科馆员的服务也必须讲究服务的效率。这就要求学科馆员对读者提出的问题要在图书馆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解答。学科馆员的服务效益是评价学科馆员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服务效益取决于读者对其服务的满意度和读者因其服务而产生的良好效果。学科馆员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活动, 使读者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学科馆员在读者心中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由于绩效评价指标中量的标准难以统一一个固定值, 各馆要依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需要实事求是, 客观评价其中的成绩, 但也要正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学科馆员为读者提供信息的广度、深度;加工、整合信息的有序性、针对性;提供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信息资源的新颖性、客观性、有效性等评价标准, 将成为评价学科馆员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

摘要:在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体机制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优化策略[J].晋图学刊, 2008, (5) :9-11.

[2]李卫峰.基于Web2.0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及其平台构建[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 2011, (6) :67-69.

[3]李更良.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J].情报资料工作, 2008, (2) :79-82.

[4]孙利娟.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 2009, (2) :51-53.

[5]高丽.学科馆员制度与科技查新制度的对接[J].图书馆论坛, 2008, (3) :121-123.

上一篇:网络公民新闻下一篇:情境行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