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信息服务(精选12篇)
学科信息服务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成人教育的各科教学中的基本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探讨。信息技术教学集合了图片、文字和声音,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普遍被教师所认可, 并作为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文化知识的催化剂。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中, 老师可以提前设置问题课件, 比如让学生做一次导游,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自主设计旅游线路。可以根据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知识、特色小吃等主题来设计, 学生接到任务必是兴致高昂, 肯定会按照自己的喜好, 分别设计旅游线路, 并查阅大量的资料, 包括图片、历史、文化等。在接下来的展示、汇报和交流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的形式, 进行评比、演讲、交流, 这时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十足的“导游”, 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着:在海南的天涯海角边捡拾贝壳、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骑马驰骋、在西藏的广阔天地中看藏羚羊悠闲的散步、在埃及金字塔下痴迷……有的还会欣赏奇花异草、感受唐诗宋词里的黄鹤楼, 寒山寺等古迹、有的会跟着历史的足迹去探寻古城门、有的会带你尝遍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 此时老师就会发现学生的畅想是多么的神奇。与此同时还会发现学生完成的网络作业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欣赏力, 每张图片, 每段文字都是学生精心设计的。教师此时要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互动的学习、探讨、交流中, 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还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欣赏的能力, 这也正是由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研究学习知识的目的所在。
二、淡化学科, 综合学习, 全面发展
学科没有界限, 每一门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有效的获得知识, 并很好的利用和处理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做出不同的要求, 鼓励学生分层次研究学习, 积极的利用多媒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教师在《甲午战争》的教学中, 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电影、歌曲等, 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次历史事件的报道, 教师还可以以此为题延伸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如火烧圆明园、五卅运动、抗日战争以及现在的钓鱼岛事件等等, 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图片、材料、相关的报道、遗迹、诗歌、歌曲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比较, 然后选定某一内容撰写一篇演讲稿,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演讲, 学生激昂的讲着北洋水师如何苦战黄海大东沟、八国联军是如何掠夺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的悲惨、钓鱼岛回归的期盼等, 学生们随着自制幻灯片的演讲, 表达了对侵略者残暴罪行的愤怒, 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三、走进生活, 信息技术材料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小品、流行歌曲、电影等这些娱乐方式, 作为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点用于教学。如《疏影》这首词的学习, 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这首词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背景、视频、图片、文字解析等等, 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编写一个小剧本, 让学生把这首词所涉及的昭君出塞、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汉武帝的金屋藏娇以及徽钦二帝的靖康之耻、作者姜夔的其他作品等等都放到剧本中, 让学生去演绎, 活动中老师要适时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演结束后,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交流、评比剧本的整体结构和其中的历史、文化和典故的运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老师的角色需要转变, 教师的使命不在是单一的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主动地研究学习文化知识。
学科信息服务 篇2
到树人来,一转眼就是一学年了,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这一学年.刚来到树人,在教学工作和其它工作方面很不适应,通过一年的努力,在教学和其它方面感觉比刚开始顺手多了.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1,针对目前计算机设备,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采取一些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紧紧围绕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个中心目标,着重抓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使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得以传授给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在本学年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技术部教研员敬老师到校听了我两节随堂课,其中本期听的《窗口的认识》一课,学生的积极探索发现的氛围感染了他们,学生发现的一些知识他们都还不知道.所以他们给予该课好评,认为是一节很好的随堂课.2,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不断充实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等.认真总结教学得失,撰写经验论文.论文《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将会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市级二等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获得市级三等奖.二,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网络教育效率
学校校园电视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它效率高,成效显著,是其它媒体所不能比的.我结合学校各阶段教育的重点,电视新闻从校园环境,学生学习,好人好事诸多方面进行报道,对张扬优点,遏制不良现象,在全校形成好的风气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学年中,我在学校电视台大眼睛栏目里做了近30期校园新闻.每周三午会按时播出.每播完一期就开始准备下期新闻的内容,准备文字稿件,拍摄素材,配音,配解说,编辑新闻节目.这样一来完成一期新闻节目少说也要花上3个小时,多则4,5小时.通过一学年的工作,校园新闻栏目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好评.例如,我们那期“文明就餐”新闻播出后,唐娥老师就说,“这期新闻对教育学生节约粮食起到了震撼的作用,学生看见了那一盘盘没有吃完而被倒掉的饭菜,心里确实为之一震.这比我们平常用嘴巴说教好了多少倍.”又如我在新闻中加了一个“学雷锋,树新风”内容,表扬好人好事.我们在一期新闻中表扬了二年级二班一位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把该同学的生活画面搬到了电视画面中,孩子看见自己上了电视高兴得不得了.还回家把这事告诉了他父母,家长还专门到学校来告诉老师说这件事对孩子触动大呢.还有个别学生在学校天桥上打碎一个鸡蛋,将鸡蛋黄弄到地面和不锈钢栏杆上,真令人恶心,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谁看见了很生气.于是我找了二年级八的3个学生去清除了这些脏物,并拍摄了画面,从正面报道这件事,表扬了做清洁的这些同学,从测面批评了那个调皮学生,起到了好的效果.再有就是在新闻中增设的一个“校园小星星”内容,以后每期将播放一个特长学生,这对激发学生上进,张扬学生个性起到了好的效果.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和新闻节目外,还经常牺牲中午或周末的休息时间,做了许多应急性工作,给学校或一些年级编辑视频节目,帮同事做课件和帮一些班级拍摄队会活动达等活动2000多分钟.还肩负着学校一部分计算机和闭路电视的维护等等.三,加强学习,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在教学之余,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搞好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研究里,学生既能玩得高兴,又能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计算机系统的知识,硬件系统有关知识等,部分学生还能组装计算机,能判断一些简单的故障.有的学生还学会了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四,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学科信息服务 篇3
关键词:学科建设;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52
传统高校图书馆面向大众,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是在此基础上,面向学科要求提供信息资源建设的一种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以学科分工、按学科资源服务为基本要素,主要任务是做好学科服务。当前高校用户对学科性信息的要求是越来越宽广和专业,就目前这种形式,现代高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内部管理及其网络平台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促进学术环境,必须加快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构建工作,加強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建设。
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特征
(1)高校图书馆是面对高校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这些主要对象展开学科化服务的机构体系,研究性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无论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到服务层次等都充分表现出明显的研究性特点;(2)学术性学科化服务的目标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学科化服务的思想根源和学术性学科化服务的目标,最终也将服务于这一目标。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提升用户信息处理能力,充分利用数字化与网络化平台,展开信息资源的查找、汇总、分析和重新组合,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3)知识性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最主要形式,建立在研究性、学术性基础之上。高校学科的知识化服务是主要是围绕高校的学科设置,尤其是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建设而进行的一种学科知识深度服务,通过图书馆各类专业数据库及其网站,传递各种知识,使得教学科研人员实现学科知识的创新。
2 高校图书馆重要的服务模式—学科化服务
(1)学科化服务,以学科为基础,主要以学科馆员为中心,并针对用户专业及学科,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的介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之间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级大学图书馆开始有这概念。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担任。学科馆员以大学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我们国在1998年,由清华大学开始实行,随后北大、南开大学等我国著名高校图书馆等也陆续开展了这项工作。目前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2)目前的形势,从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来说对高校学科化服务的要求更高。从三个方面改革和创新对调整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内涵与方向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是建设高校特色学科导航数据库;二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三是搭建高校之间的学科建设平台。经这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的各个方面成绩比较突出。
3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采取的举措
(1)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学科化服务最主要的举措,把信息资源、读者要求、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科馆员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依靠公共信息资源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都要发挥它的优势作用,融入到学科化服务信息资源体系、读者群的提升、后台管理、参考咨询等工作程序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内部各环节要紧密衔接,组成一个管理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合理的学科化服务信息资源体系;(2)建立个性化定制的学科服务模式。这是一种把学科化服务和情报分析研究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结合起来,构建信息服务模式要向着用户需求这个中心转变,作为一种集成式的服务模式,要发展为一种以用户信息活动为基础、面向问题、重现知识、服务主动与利用自助相结合的创新图书馆。个性化定制的学科服务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用户需求提供知识服务;二是依照用户特点来构建信息资源,创造一个个性化的信息氛围。服务形式上,个性化定制的学科服务非常重要,面对用户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提出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资源服务;(3)建立与专业建设、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高校图书馆面对高校特有的读者群体,开展学科化服务以专业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根据学科、专业、科研项目等的要求来组织文献信息资源,面向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服务领域,以知识化为主形成一个组织模式,建设功能齐全的学科单元,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重组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所有的工作流程贯通到每个学科单元之中。提高各学校在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建设,确定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对象,建立学科信息门户,专业化信息资源按学科专题组织,将专业化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和服务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形成统一的检索与服务入口来为用户提供方便;(4)高校图书馆馆舍以学科服务为重点的资源优化、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的馆舍空间,构建为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好的服务的硬件设施,这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构建良好的学科服务化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校图书馆需对场馆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按照学科化信息资源研究的专业、课题、项目等整合场地资源,方便用户的检索、查阅与一站式借阅,便于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管理与有效使用;(5)构建完备功能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融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与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重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是一项高新科技项目。高校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大硬件设备建设,合理配置优良的通讯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施,完备高校校园信息资源网和高校图书馆局域网,使得高校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得以充分的畅通与利用;(6)购买和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电子数据库软件。数字化学科信息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上信息资源馆藏化。高校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库软件,在购买和开发数据库技术上一定要确保其质量,从有益于重点学科和其他学科科研的发展来引进,切不可只考虑数字信息资源容量的大小。高校图书馆只有建立符合重点学科教学和科研需求、具有高品质的数据库,才能为本校的重点学科信息资源提供良好的保障;(7)建立网上重点学科导航体系。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具有知识和信息传递的高速、时效性强、准确这一特性,根据高等学专业的调整、体制的改革,高校各学科之间交叉和融合,新增专业,课程设置变化等情况,创建本校的网上导航体系。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剔除无用的信息资源,将有用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整理,编制索引,形成本校的重点学科资源库,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获取各种相关专业的学科信息资源文献,经常关注、跟踪网上及其他信息的最新动态,随时更新、维护本校的重点学科资源库,使图书馆的导航网页成为信息检索功能强、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中心。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要有以学科馆员为主体的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待于以学科服务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优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信息资源适应了现代高校的发展趋势,增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卓宝光.基于Web2.0技术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J].科技信息,2009(15).
[2]刘强.数字化平台化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建设[J].高校管理与发展,2010(01).
[3]赵文伟.高校图书馆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2(02).
学科信息服务 篇4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
随着信息网络资源日益普及, 图书馆作为传递信息服务和知识文化的重要机构, 已经很难满足人们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获取文献资料、信息知识的需求。为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正在朝着用户为中心、多元化信息服务的趋势转化, 因此需要图书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构建信息服务创新体系, 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进而全面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化进程。
一、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
1. 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概念。
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即以学科的某一方向为主, 以用户为中心, 依托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获取学科信息和情报来满足用户的学科信息需求, 帮助用户有效获取信息的一种专业化服务体系。张晓林认为:“信息服务学科化是按照学科、专业或研究项目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 使信息服务‘学科化’, 服务内容‘知识化’。”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主要表现为:运用图书馆情报、馆藏资源、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等, 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 并针对用户信息需求、学科发展和科研教学情况作出调整, 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更加学科化、专业化和合理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实现由信息化向知识化转变的过程, 对于改善服务效果, 提升服务水平、塑造自身形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
2. 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的构成要素。
(1) 读者作为图书馆信息的需求者, 是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激励者, 也将成为未来信息的创造者。图书馆凝聚着来自各个阶层的读者, 也成为信息创新服务最活跃的地带, 读者的信息需求状况、综合利用水平、各个反馈意见等都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馆员作为信息资源组织者、管理者、发布者, 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成员, 并对图书馆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数字化时代环境下, 图书馆员已经从以往的信息服务资源提供者转为资源建设、服务平台维护者。因此, 馆员应精通图书活动并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 针对读者在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利用知识的过程中, 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组织、分析、重组, 通过信息智能化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3) 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将读者作为中心, 读者和馆员共同参与、知识共享的学术平台, 是联系读者和馆员的中间纽带。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维护需要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 对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主要通过建立体系完备的学科信息服务体系, 如:学术信息报道、学科期刊服务、学科知识库等来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化建设。
二、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研究的必要性
1. 信息需求的专业性。
图书馆作为读者信息交流的平台, 由于读者所关注的学科领域及信息需求具有明显的专业性, 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当具有学科针对性。在当今社会学科建设的背景下, 读者对信息服务学科化提出更高要求, 如:高校每年需要研究数百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 需要广泛搜集大量信息资料, 而高校教师担负着繁重的学科研究任何和行政工作, 很难对各类信息进行挖掘、分析、筛选, 进而找出有实际价值的资料和信息, 这就对图书馆专业化、深入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对图书馆信息资料的利用也从一般的搜集整理朝着分析研究转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当前专门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十分频繁,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读者需要汲取各领域的专业知识, 这就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化提出更高要求[2]1833。
2. 信息服务的便捷性。
网络信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读者信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得传统文献信息服务不能适应用户需求, 而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主要通过网络服务形式实现。读者对获取信息过程中时间和效率的观念变化, 要求其需要借助网络查询和甄别各类有效信息, 以期能够高效快速地获取相关信息。读者对信息需求已经不满足于纸质文献以及单一的信息服务, 而是根据各自需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方式, 就要求图书馆需要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 并逐步朝着学科化方向转变。
3. 资源获取的多样性。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据库资源和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且其比重呈现出日益增大的趋势。由此, 读者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通过纸质档案进行资源阅读和查询, 还可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检索。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等进行浏览或下载, 每个图书馆为配合当前分类型、综合性资源设置多种数据库, 满足读者对专业性和多样化资源的获取方式。如:河南科技大学实现图书馆与多媒体相交合, 其设立电子文献、信息中心、远程教育、多媒体交流中心, 为图书馆学科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读者获取资源途径的多样化, 就要求图书馆需要将其各类服务进行细分, 满足读者对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26。
三、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的战略措施
1.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的学科化建设。
信息化服务体系环境下, 图书馆由传统的纸质文献服务体系转向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服务, 这就对信息服务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不同学科、层次、专业的读者对信息的需求特点, 建立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体系已经成为历史必然。可以为读者提供专题服务、研究咨询、定题服务等, 并利用各类信息服务资源建立独立完善的体系, 全面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学科化建设。如:西安市为保障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学科化需求, 每年投入百万元引进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库, 其中还包括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论文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等, 保障学科教研的需求完善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应覆盖社会各阶层, 为读者提供开题立项、中期研究、成果发表等信息服务, 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和管理方法, 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引入读者信息活动中。图书馆还应针对读者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 提出极具指导意义的实施策略,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真正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化建设[4]355。
2. 健全信息合作模式的学科化建设。
图书馆需要打破传统业务部门资源分配的模式, 实现内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部门协作的整合, 建设优良的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为推动图书馆各资源项目的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学科化, 需要有效加强馆际之间或学科机构的协作合作。首先, 加强馆际之间协作, 通过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地区之间的优势资源整合, 确定信息服务资源建设的任务质量、效果评估, 实现区域间信息资源共享。如:河南省图书馆可以和高校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次, 加强学科机构协作,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与读者的沟通与协调, 使学科资源相互渗透、相互依赖, 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图书馆更好实现学科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3. 实现信息评价机制的学科化建设。
首先, 建立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工作小组, 协调部门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关系, 制定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的规划措施, 确定各部门团体之间的责任, 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效果进行全面而正确的分析;其次, 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需要部门之间协调合作, 如:馆员搜集文献信息并反馈到采编组, 信息资源组提供各类培训资源资料, 协同解决信息资源服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从而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最后, 建立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机制, 针对信息服务学科化与信息服务过程各个环节进行评价, 以全面了解图书馆工作效果、读者满意度以及信息服务质量。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对于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5]。
4.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学科化建设。
图书馆实现信息服务学科化发展, 需要根据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建立知识服务模式, 并建立完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学科化网络化和个性化建设。图书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发展战略, 将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归纳、优化, 使读者通过信息服务平台了解更加全面的学科信息资源, 积极构建信息知识服务平台, 已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和建设必然趋势。如:通过在线咨询、资源导航、服务推广、信息资源共享等途径实现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图书馆需要逐步更新服务理念, 开拓资源创新服务体系, 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展信息服务学科化管理, 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推动图书馆全面进步和发展。
图书馆引入学科化信息服务理念, 能够将分散的学术资源进行整合, 方便读者利用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 扩大图书馆读者群体并提高其满意度。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作, 能够将学科资源建设作为深化和扩大学科服务的重要途径, 并完善图书馆各类资源建设, 拓展信息服务学科化道路。网络化、信息化服务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相互渗透, 通过建立新型服务理念、深化各项服务等来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深入发展和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化以读者为中心、信息服务为平台, 最终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广兵.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1) .
[2]吴新年.关于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思考与建议[J].情报科学, 2007 (12) .
[3]陈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思考[J].现代情报, 2008 (11) .
[4]包巧英.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科技信息, 2009 (34) .
信息技术学科小结 篇5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
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论学科整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影响 篇6
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方面,我很高兴看到信息技术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我经常苦苦思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什么影响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和实践,我作出了以下的分析。
一、问题解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然而,学科整合是双向的,信息技术学科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实践这个问题,发现了学科整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些有效影响。
二、具体影响
1.相互联系,提供素材
各门学科知识的发展都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应融入多学科组成的大环境中,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
2.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品质,从而生成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其他学科形成的学科素养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使用。
美国著名学者霍斯曼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指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艺术,艺术教育的价值是潜能的开发、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说,艺术是美的经验共享,视界的融合和心灵的升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会涉及许多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艺术,也让艺术素养渗透到我们信息技术教育中来。
3.教学方法,相互融通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方法与传统学科有所差别,但是也可以采用传统学科中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英语学科中采用频率很多的是交际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一些模块中,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教学。
4.德育,重中之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也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引发自身犯罪。如何把他们引导到健康的网络生活中,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方法,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我在讲《IP地址及其管理》这一节内容时,以网络警察利用IP地址破案为例。一方面传授了IP的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也穿插了要做个文明网民的德育。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一些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弱的学生可能会被诱发破坏心理,冲动地利用网络技术去做一些破坏性的操作,如在网站论坛上发表一些虚假信息、破坏他人的网络资料等。学习了本章内容后,学生就会意识到网络环境没有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具有隐蔽性,可以利用IP地址对其进行监控,有效地抑制人们逾越社会规范的举止。
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还是一个崭新的内容,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整合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摆脱纯技术指导的片面性,视界要从本学科转向各学科,从其他学科的素材、素养、教学方法乃至德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我相信,这样的学科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同时更能促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钢梁.多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
[2] 党喜胜.整合 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论医院图书馆学科化信息化服务 篇7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化信息服务
引言
21世纪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纸质资源为主的图书馆模式早已不适应现在的发展趋势,数字资源剧增促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人员结构以及用户需求形式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新的信息环境,医院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定位图书馆的服务,也就意味着需要从单一的情报研究人员、学科馆员或者信息技术人员模式中提炼出新的团队综合服务模式,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也就是所说的学科化服务。
1 学科化服务概述
学科化服务是以学科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面向某一特定学科及学科用户,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在学科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并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一种专业化服务。学科化服务是医院图书馆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很好地应对用户需求变化,创新服务模式的有效切入点,是医院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改变服务效果、重塑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
2 学科馆员概述
学科馆员是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必然产物。“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美国图书馆学会(ALA)对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的定义是: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
3 我国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学科馆员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是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开展起来的。经检索,1989年毋益人撰文首次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它标志着这一国际图书馆界公认的先进的工作方式正式被引入我国的大学图书馆。随后,全国有百余所大学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统计显示,在从事学科馆员研究的人员中,来自高校图书馆的作者占91%,来自研究机构图书馆的作者占5.4%,其他机构占3.6%,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随着学科馆员制度的不断发展,医院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论文也日渐增多,但大多数局限于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仅北京大学医学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等为数不多的医学院校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为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深层次服务。
医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精通于图书情报专业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而两者兼备且较好掌握计算机及外语知识的学科馆员更少;另一方面医院对学科馆员不了解,不重视,宣传力度不够。而医学这个专业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地更新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可事实是医护人员每天有绝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用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忙于医院创收、医疗纠纷、学术会议、教学压力等,又要肩负起很重要的科研项目,这也导致他们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资料补充自己。
4 医院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措施
鉴于我国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现状,医院图书馆有必要建设学科馆员制度,快速、全方位、积极主动地提供读者所需文献资料。
4.1 提升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
医院图书馆员要胜任学科化发展工作,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质,重视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具备过硬的文献检索方面的能力,快速而准确地提供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等信息;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并具有一定的科研经历,能充分了解各学科科研动态,为学科提供即时信息资源;在临床和外语等方面填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就要求我们要终身学习。学科馆员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不斤斤计较的奉献精神。
4.2 加强医院图书馆学科建设
学科化服务的出现,使医院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组织管理等模式,由原先单一的纸质资源转变为多元化的馆藏体系。作为医院图书馆还应注重特色学科的资源建设,山西省关于妇幼保健和儿童的专科医院,优势学科建设也是创一流服务的关键。围绕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提炼和发展本馆优势,有侧重才可能达到学科化服务的预期目标;学科馆员负责学科馆藏建设,对读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在资源方面现我院购买万方、同方、MD consult3个数据库,可以满足医护人员关于中外文的检索需求,根据本院学科建设的重点和学科优势,确立学科化服务重点,从而建立优势学科资源建设。
4.3 加大医院图书馆宣传力度,扩展用户培训渠道
医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扩展用户培训渠道,让医护人员用最少的时间检索到价值最大的信息,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是现阶段的一大主要联络方式,我院构建自己的图书馆网站,利用网络传递最新的医学信息、图书馆馆藏更新、重大医院会议通知、著名诊疗指南及临床常见知识,并通过网站,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在非工作时间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
具体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科联络:负责与院系的研究人员的日常沟通,了解医护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2)资源收集、整理:负责将学科信息、学术资源等电子资源按学科门类集中在一起,并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以方便用户按学科查找相关学科信息和学术资源,为用户快捷、便利地查找所需文献资料提供专业服务。
3)定题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协同其他学科馆员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服务,即通过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邮件传递提供给用户,这样就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压力,从而更好地为其服务,直至协助课题完成的一种连续性的主动服务。
4)资源宣传: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医学信息、图书馆通讯、新资源使用指南等,让用户及时得知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等信息。
5)用户培训:为用户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包括数据库介绍及使用培训。
以上这些我们都可以实现于网络,使我们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更深入、频繁,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图书馆员的价值,改变了我们在医护人员心中的形象地位。
5 结语
医院图书馆由原先的被动服务,发展成主动服务、深入服务,虽然仍处在初级阶段,但他的作用和意义会很快凸显出来,不仅为医务人员提供精准的信息资源及个性化的专业服务,而且还带动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断更新,使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也在不断充实自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服务深度、服务广度、服务形象、队伍构建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将为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是医院发展的一个基础因素,医院学科馆员将是医院图书馆当前及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袁玲芝.学科馆员在医院图书馆的现实作用和意义[J].现代医学,2012,12(1).
[2]王宝玲.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与个性化服务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2).
学科信息服务 篇8
关键词:学科信息,共享空间,院系资料室
1 基于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与服务的含义
基于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与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提供物理空间及其相应的设备设施;提供学科资源:包括印刷型学科资源、数字化学科资源及相应服务平台;提供学科信息服务与IC管理服务。
2 基于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院系资料室建设
高校各个院系师生在进行教学科研工作时直接使用院系资料室的直属信息服务机构。是一种属性比较特殊的学科。建设院系资料室来进行学科信息空间共享, 不仅符合目前我国针对高校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义, 还对院系资料室的长期发展有促进作用, 这样可以帮助高校提高自身信息服务能力的整体水平, 对于长期发展院系学科建设有促进作用, 所以现在的各个高校院系都有发展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前景, 以及发展院系资料室的内部需要。根据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整体含义划分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2.1 物理空间建设
物理空间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学科信息服务以及IC管理服务台、开放的学习空间、集体学习空间、娱乐休闲空间。
学科信息服务以及IC管理服务台主要是用于学科信息服务和IC管理。开放的学习空间是集中存放本学科各种纸本信息资源、配备专门的阅览桌椅供在线利用学科数字资源的工作站。在这里, 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的获取各种信息资源, 而群体学习空间也可以满足研究课题组以及学习小组进行集体学习、讨论的需要。
2.2 学科资源建设
学科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印刷型学科资源、数字化的学科资源、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学科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平台、信息参考咨询平台、文献传输平台以及学科信息门户等方面的建设。
印刷型学科资源建设包括了本学科纸本图书、期刊等。数字化学科资源主要包括本学科商业性质的数字资源订购、网上免费资源的导航、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等。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是真正能够为学校OPAC资源以及各种数字资源进行集成检索的平台, 同时平台检索出的数据能够让用户在合法的条件下直接的链接全文。学科信息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平台是基于网络并且能够根据各个院系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相关信息的服务平台。文献传输服务平台是一种能够给予网络文献保护的系统, 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介给院系师生提供本地服务器之前没有的文献资料, 文献传输平台的建设首先能够给高校图书馆提供网络文献传输系统做评价, 之后会根据评价结果来选择能够满足院系师生需求的文献信息。学科信息门户集成了本学科各种信息资源以及服务, 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门户网站, 是学科信息空间门户网站, 全面地解释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能够提供的相关服务, 同时还提供了各种资源的检索通道以及相关的培训课件、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学科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平台等。
3 基于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院系资料室服务的整合
基于学科信息空间的院系资料室服务的整合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科信息服务整合, IC管理服务整合。下面针对院系资料室服务的整合做详细介绍。
3.1 学科信息服务的整合
主要包括:印刷型的学科资源开放阅读模式, 也就是向开放的学习空间借阅印刷型图书、工具书以及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的师生提供开架式的服务;学科数字化资源利用指导服务, 指的是利用学科信息服务以及IC管理服务平台向各院系的师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数字资源、信息资源集成服务平台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平台、文献传输服务等。
3.2 I C管理服务的整合
包括各种空间以及设备的管理服务整合、各种空间设备使用的技术服务支持以及用户管理服务, 对于院系资料室IC管理服务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整合现存的资料室。
具体的整合方案:需要将现有的发展以及建设相对较好的专业性资料室和具有特色的资料室, 根据学校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各个院系的实际情况, 将相近的院系资料室进行统一整合, 集中各种资料室文献, 规范文献资料室的藏书以及环境、精简相关工作人员。学科信息服务资料室的整合需要的是改变现有的“各自为政”的状况, 通过资料室环境的变化调整, 来改变原有分散的状况, 让文献资料能够得到集中管理, 更加方便各院系师生的使用。
(2) 制定合理的文献建设策略。
学院资料室的整合需要处理好各个院系文献资料建设经费的投入比例、综合资料室的采购文献建设方案, 同时要处理好各个院系文献和图书馆文献资料建设的关系, 保证各院系对文献资料的不同需求, 尽量减少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重复性建设。院系文献资料室的建设要和图书馆的建设有一定的区别, 在专业性文献资料上要多下功夫, 将重点放在学校重点学科文献上, 最终要形成学科文献的独有特色。
(3) 提高学科信息空间资料室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图书文献资料大多数已经进行了书目数据回溯, 这一点给资料室工作自动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以学科信息资料室应该在图书馆建设整合的基础上, 对资料室的工作进行自动化的管理整合, 进一步的提高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4 结论
基于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院系资料室建设与服务是院系资料室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推进广大高校院系学科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应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使IC这种已被国外成功经验证实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在我国高校迅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秀华, 张晓青, 赵伟.国外Information Commons理论与建设实践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 2008, 26 (8) .
[2]周立军.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联机共享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7) .
[3]杨勤.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互补作用[J].河北科技图苑, 2008, 21 (2) .
学科信息服务 篇9
1 医院开展学科建设的意义
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特别在大型综合性医院,由于学科门类设置齐全,各医院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门类上齐头并进处在同一水平,即使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也难免有劣势和弱项。通过开展学科建设,有利于医院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这些优势学科将成为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和依托,充分发挥其示范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全院其他学科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门类、结构、比例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和后劲,为医院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2 医院学科建设的科研服务需求
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和水平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了解医院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科研需要,特别是对数字化信息的服务需求,有利于医院图书馆根据学科建设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信息服务工作。
2.1 需要快捷的服务
由于参与学科建设的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的相关研究通常都是所属学科的前沿课题,为充分体现课题价值,需要尽快进入研究状态,尽快研究出成果,为所属学科上一个台阶作理论准备。所以,通常学科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必须及时到位。然而,传统的文献资料的提供速度相对于学科的前沿研究往往略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课题的开展。所以,提供快捷的服务成为学科建设中的迫切要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信息服务无疑是快捷的,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2.2 需要有针对性的服务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是有针对性的。同样,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也有其针对性的需要。在网络信息资源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的态势下,医院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更需要注重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适当的筛选,这种针对性服务对学科建设的科研需求显得尤其重要。
2.3 需要可自主参与的服务
学科专家是专业信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他们在本专业领域造诣颇深,掌握了该学科领域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该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把握,对该学科急待解决的课题也有研究[4]。图书馆工作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科专家的疑难,查找所需的部分资料,但鉴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不可能提供完全准确的信息资料,研究人员本身还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源。如果医院图书馆能提供让学科专家自主参与的课题服务,或者双方互动的方式商榷研究课题所需信息资源,通过学科专家的专业知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先进检索技巧相结合,必定会更好地完成学科建设中的各项研究任务,更好地把握学科建设方向。
2.4 需要有提供固定信息来源的服务窗口
对于学科的研究人员来说,他们需要能够以便捷的方式找到其所需资料,并且非常熟悉地知道这些资源的服务窗口。因此,医院图书馆应根据学科建设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学科的信息资源,系统地提供服务。可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读者服务主页,在其上开辟重点学科网上服务平台,形成能提供固定信息来源的服务窗口,必然会为学科研究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让他们在各自的科研工作中游刃有余。
3 在学科建设背景下医院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不可否认传统文献对科学研究所起的重大作用,但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在很多方面超过了甚至取代了传统文献所起的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数字化的信息服务能满足当今医院学科建设进程中所需的全部服务。
3.1 建立提供信息服务的学科馆员或特约学科联络员制度
据统计,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70%以上未被利用,外文文献90%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而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至少要花40%至60%的时间去获取信息[5]。这种拥有资源的低利用率和学科研究人员花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源之间的矛盾,恰恰说明了培养高素质的、能提供信息服务的学科馆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科馆员是指既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背景,又具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及经历,同时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参考咨询馆员[4]。在国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学科馆员"的概念。在国内,自1998年以来,也先后有20多所高校相继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必须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人员担任,各学科馆员专门针对其负责的学科所需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长期跟踪,及时满足服务对象在工作和科研中的信息需求,有效地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和信息提供的准确度。因此,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科馆员,通过严格筛选和在学科研究过程中的锻炼,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支持队伍,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
在尚不具备条件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医院图书馆,可以依托科(室)秘书建立特约学科联络员制度。科(室)秘书一般对各自科室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有着充分的规划和认识,也较为清楚本科室正在进行的课题或将要申报进行查新等方面的信息,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本科室的研究动态及其信息需求等。医院图书馆可通过充分利用好他们的桥梁作用及其学科专业知识等,让他们来充当图情教授的角色,并起到部分学科馆员的作用,从而可以主动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所需信息服务,这样无疑能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效率,并能帮助加快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进程[6]。
3.2 深入研究信息用户需求,建立学科信息门户体系
医院图书馆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必须对信息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因为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决定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尤其在医院学科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既要掌握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情况,又要了解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研究方向、外语水平以及其阅读和利用文献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还要通过与学科研究人员的深入沟通,便于掌握他们的学科门类和研究动向,进而对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建立用户信息档案,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科门类的其它档案,逐渐形成学科信息门户体系,为各门类学科建设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3.3 树立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有针对性地提供学科建设所需数字化资源
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培养个性、表现个性的服务。它是传统定题服务、重点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深化,也是提高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7]。医院学科建设的科研团队有着共同的信息需求,对某一阶段的科研任务有着共同的方向。个性化服务是一种能满足这种科研团队信息需求的服务方式,这种服务方式对重点学科专家们而言尤为适合。所以,树立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理念,推行个性化信息服务更是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科建设团队提供所需数字化信息资源。
3.4 倡导参与式信息服务模式,建立信息咨询服务新方式
随着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医院图书馆不能固守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须调整和拓展服务的内容与范围,提高网络服务的能力。根据学科专家及学科研究人员的需要,可以让这些熟悉本学科的专家们参与到数字信息服务当中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自我服务。为使他们能顺利地获取数字化信息资源,图书馆还要加强对他们的网上检索技能的培训,以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8]。另外,在网络环境下,应积极探索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即时互动式的在线咨询服务,进行实时解答,这也是今后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的重要模式。
3.5 构建有固定信息来源的数字化服务窗口,创建网上学科信息导航系统
医院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其科研所需资源也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系统的信息资源。所以,为了学科建设的顺利开展,医院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分类、标引、检索等方面的技能优势,利用娴熟的网络检索技能,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可以在主页上用链接的方式建立学科信息导航系统,专门为重点学科提供专业化的网上服务界面和网上资源专题知识库。定期动态报道不同学科信息资源的更新情况,报道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提供学科最新的发展进度,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有用的信息,建立网上信息资源指南的搜索引擎,引导用户通过检索型搜索引擎和目录型搜索引擎,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关于某一专题的网址和信息资源。通过构建这一固定信息来源的数字化服务窗口,使用户可以快速、高效地找到因特网上高质量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吴临军.医院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5):40-42.
[2]岳建蓉.普及学科馆员制度,深化文献信息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6,(4):186-188.
[3]申红菊,朱邵星,刘素.地级市综合性医院图书馆在重点学科建设中信息服务方式的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12):56-59.
[4]习万球.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资源建设[J].图书馆,2006(,3):52-55.
[5]钱智勇.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5):514-517.
[6]周幸荣.医院图书馆在建设学科官员制度中如何利用好医院科(室)秘书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6):444-445.
[7]石岩.基于智能推送技术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研究[J].现代情报,2006,(10):146-148.
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 篇10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探究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中, 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探究型教学有利于创建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是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精神, 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 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探究型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的研
究与解决为核心, 涉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研究, 并得出结论
其优势在于重视学习者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 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 以学为中心, 在做中学。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 具体的探究过程应有不同的要求。
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财会专业教学中应用探究型教学法, 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 突出学生“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的理念,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又引导了学生个性发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性、探索性进一步增强。
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普遍较低, 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但富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究型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 教学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在进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第四章交易事项的确认记录教学时, 笔者就采用了探究型教学法:
一是情景。学生已学过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会计方法。
二是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家新建企业聘用的会计, 你应该怎样去核算频繁发生的交易、事项——资金筹集、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到利润及其分配。根据需要、根据中职学生的水平和接受程度, 分若干个课时进行。
三是活动过程。1、教师针对学生已学的会计知识进行辅导。2、让学生自主探究。 (1) 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 (2) 各小组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分析确认每项交易的会计分录、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 (3) 学生讨论, 达成本小组对该项交易会计分录的确认; (4) 各小组互相评议, 全体同学进行交流汇总; (5) 在本活动中还存在问题的学生和学伴继续探究。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
四是通过学习活动, 学习小组将形成下列成果:1、资金筹集的确认记录;2、材料采购的确认记录;3、产品生产的确认记录;4、产品销售的确认记录;5、利润及其分配的确认记录。
五是教师按照设计的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分为优秀、良好、继续努力) 及评分值,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J.布罗菲, 陆怡如.激发学习动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王坦.合作学习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8.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日
学科馆员是高校服务对象及特点的必然产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及各类科研人员, 他们信息需求具有专业性强、交叉性强等特点,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最新学术动态, 对文献信息、学术情报的需求层次高、范围广、内容新。尤其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庞大浩繁, 杂乱无序, 因此, 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寻所需信息资料。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对接服务, 从根本上说, 是图书馆变被动为主动的高水平、深层次服务, 是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的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重要需求。
一、学科馆员的素质
1、具有对口学科的专业背景或接受对口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
2、具在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参考咨询工作的基础业务, 并能够综合利用参考工具书和电子文献。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与网络使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外语水平。
4、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与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
5、熟悉馆藏资源, 并能按用户要求对信息进行提取、鉴别、整理, 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 便于利用的信息产品。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二、学科馆员的职责
1、学科联络:主动与对口院系的教师和资料室联系, 了解教师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
2、馆藏建设:根据学科用户的意见, 制定采购订单, 负责学科资源的著录、分类和管理, 以及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与监控等。
3、熟悉本馆以及国内外对口学科的文献信息情况, 主动向科研人员提供文献资料服务以及相关政策与策略等信息, 促进信息从学科馆员向学科用户流动。
4、及时通告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编制有关参考书目。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的意见和要求。
5、按学科进行电子资源的整合与链接, 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照学科大类建立学科导航库链接网页。
三、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
(一) 基础服务
1、学科馆员主动与所负责院系的教师和
学生联系, 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教师、学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 征求用户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工作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要掌握师生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 熟悉图书资料的馆藏布局, 包括书、刊、工具书、特藏室、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开展用户培训工作, 指导用户熟悉最新的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和方法, 负责搜集、整理对口院系的相关学科网络信息资源, 并在电子主页上建立目录或学科资源数据库。
2、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联系,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 将图书馆的最新资源、服务项目、重点活动都及时通知给对口院系教师及科研人员。如:通过电子邮件通报与对口院系学科相关的电子资源的试用和正式购买消息等, 发放与回收图书馆资源建设意见征询表, 通知每年馆内组织的各种书展, 并将相关图书目录传递给感兴趣的教师等。
(2) 根据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要求,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包括为对口院系教授提供在Elsevier、Eluwer等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期刊列表以及Web Of Science、Ei Compendex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期刊目录和馆藏情况, 解答教师与科研人员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教师及科研人员整理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帮助教师整理电子教案并上载到网上。
(3) 收集教师与科研人员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中、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的订购建议, 试用数据库的反馈意见等。
3、咨询服务。学科馆员要解答用户当面和
电话咨询、负责回复表单咨询、直接在网上与用户进行交互式咨询解答, 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与用户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二) 深层次服务
1、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
术性的综合型服务。学科馆员要有所服务领域的学科知识背景。要通过自学, 听本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核心课程, 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途径, 真正使自己融入到教学和科研中,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体系和概念间的关系, 关注研究课题的进展和研究热点, 了解每位科研人员的研究习惯和研究方向, 以及教学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 从而向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增加服务中的知识含量。
2、学科馆员负责搜索、整理对口院系的相
关学科网络资源, 并在电子主页上建立目录或学科资源数据库;协助对口院系师生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 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产学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跟踪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 对该学科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前沿方向等进行分析研究, 对学科课题实行全程服务。
3、网络环境下, 学科馆员需建立专题网
站, 在网站上发表该学科领域国内外资料和外文数据库中最新的学科信息, 编写综述、专题文摘、书目、书评、调研报告、数据库评价报告等。学科馆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主题聚类, 并分析过滤, 主动提供本学科科研人员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在围绕课题, 深入了解课题目标、内容及其进展的基础上, 通过馆藏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等多种信息源的分析研究, 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 并进行深加工, 形成专题索引, 全程跟踪并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专题服务, 此时, 学科馆员已经从传统的文献信息简单推荐者转换成信息的作者和发布者。
4、网络环境下, 学科馆员应建立本研究领
域的学科导航目录。通过对电子出版物、学位论文以及专业搜索引擎等网络学术资源进行评价, 经过选择后分类、整理, 根据科研人员的检索习惯设置检索点, 使科研人员通过访问学科导航目录, 就可以浏览到本研究领域大量的相关资料, 从而节省了上网时间和费用。
5、网络环境下, 学科馆员应创建虚拟学术
交流空间。在技术专家和学科研究人员的帮助下, 学科馆员成为虚拟交流的组织者。学术交流活动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网络进行学术交流。学科馆员通过搜集、组织、保存、发布本学科内产生的知识信息, 对来自虚拟学术区的学术信息进行管理, 对本学科研究机构出版的开放存取电子期刊和自建数据库的组织、保存和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6、学科馆员根据对口学科及专业范围, 建
立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网络学科专业指引库、专题文献数据库。通过集成学科资源, 建立集成服务系统, 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及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
四、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 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图书馆更加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使广大师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最新文献信息, 从而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
□文/王雪梅
参考文献
[1]张丽.关于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3.
[2]杨永红.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图书馆论坛, 2007.2.
浅析图书馆学科特色服务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 学科特色 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尽快找到新的服务思路,建设好学科特色服务,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利用现有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往往存在着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有些学科文献资料复本过多,特别是我校一些公共学科、边缘学科的文献都有重复购买;而版本用的也有不同,传统的图书管理“重藏轻用”思想比较突出,各个图书馆的封闭性较强,资源的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不利于资源共享。那么怎样利用现有藏书和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一)筹规划,平衡学科分布,建设学科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应按学院的各个系、各个专业特色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和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形成自身的文献信息图书馆,依据本馆的收藏优势,众多地开发各类数据库。根据学校的学科重点、馆藏特色,选择合适的建库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尽快建立起学科种类齐全、形成多样的数据库体系。做到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学科分布平衡,以实现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丰富化。另外,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书刊文献结构,首先要考虑的是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关的学科专业文献,尤其是重点学科,优势专业方面的馆藏应该较为丰富。如我院,属理工科类院校,主要学科有财经、水电、农业等三大类,图书馆根据这些学科建设数据库,以此来提高馆藏利用效率,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应该怎样进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出发,结合我校的学科专长,抓重点突破,具体进行特色数据库的选型时,量力而行,先开展试验性运作,以积累工作经验,尝试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功能齐全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确定了自建数据库的选题方向之后,应该立即进行信息源的采集工作。既对馆藏资源进行汇总筛选,整理集中,制定工作计划。另外,为保证信息资源补充工作,查漏补缺,建立并拓展通畅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及时采集新的信息资源,以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全面性、权威性、即时性。
二、加强网络建设正确处理好图书馆传统与现代化服务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虽然在传媒方式和信息载体上有本质区别,但是其模式基本相同,都要对文献进行采集、整理、储存和借阅,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应该建立在传统图书馆的实体上,二者是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建设,就是要代替传统的图书管理中不利于快捷、便利、准确利用图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方便读者的信息查阅、借阅和浏览。
三、图书馆建设要适应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一)更新观念,用主动服务代替被动服务
更新传统的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浅层次的书目服务为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服务送到读者身边,把大量潜在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二)改善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
图书馆是文化教育机构,应处处体现文化气息,时时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因此,无论是馆舍、设备、书刊资料等硬件建设,还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软件环境,都要有利于一个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之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三)加强图书馆藏书质量建设,培养学生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完善馆藏建设是办好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藏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效果,采购人员要深入流通部、阅览室以及各系对书刊的需求,以此作为采购依据,把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优秀书刊购进图书馆。因此,除了向学生介绍利用图书馆馆藏分布及图书分类等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和计算机检索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检索手段的自觉性。
四、图书馆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高
图书馆馆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图书馆员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载体的性能并指导读者使用各种载体信息,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找所需的信息资料。另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知识,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将会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各种语言文献资源会出现,只有掌握外语,才能熟练地查阅文献信息,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外交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如果图书馆不想使自己淹没在网络节点的海洋中,特色化是必由之路。只有围绕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的需求来建立特色数据库;要把传统与现代服务相结合;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能把一个具有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图书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刘广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理念初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4)
[2]孟广洁.21世纪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R].图书馆工作散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3]徐伟东.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探讨.图书馆工作散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4]董振声.谈谈图书馆新馆的建设理念[J].新世纪图书馆,2007
学科信息服务 篇12
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在我国高校率先引入学科馆员制, 随后国内一流大学竞相开展该项服务, 经过十余年发展,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如, 2006年,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创立了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标志的第二代学科馆员服务模式;2009年,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IC2;2010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提出了“融入教学、嵌入科研”的学科服务战略等[1];2012年, 初景利教授在《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一文中提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深化和发展方向 (同意者占95.9%) ”[1,2]。
然而, 在一流大学学科服务开展如火如荼、风生水起时, 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却步履维艰。由于种种原由, 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有的跟风式地全面铺开, 有的蜻蜓点水式地浅尝则止, 有的则顾虑重重, 始终没有开展。这种蜻蜓点水、遍地开花式的学科服务往往由于图书馆人力、物力以及目标任务不明确等诸多因素而流于形式, 很难取得实质效果, 亦难得到老师的信任和认可。本文通过介绍我校昆虫学科知识服务实践, 探索普通高校图书馆面向教师团队的学科服务核心要素, 以期与同类高校图书馆分享学科服务经验。
1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学科知识服务实践
1.1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学科发展
我校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动物学 (昆虫) 是1953年由已故世界著名昆虫学家、原中科院学部委员、江西农学院院长杨惟义创建的学科。后经章士美等老一辈昆虫学家的长期努力得到重大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专业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实验设施及条件等方面已逐步趋于完善。动物学于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成员14人, 其中教授4人, 副教授3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昆虫滞育生物学”、“昆虫化学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杀虫剂安全应用与残留检测技术”、“农林有害生物检疫”等。“十一五”期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 公益性待业 (农业) 科研专项经费子项目2项,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1项,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 省科技厅和教育厅项目11项, 其他项目23项[3]。此外, 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江西省昆虫研究所挂靠在其学科点。
1.2 江西农业大学学科服务基本状况
2006年, 我馆成立参考咨询部, 开始尝试开展学科服务, 起初3人, 主要进行文献检索、文献传递等服务。近年来, 我馆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引进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充实学科服务队伍。2008年, 新进硕士研究生2人, 学科服务人员增至6人, 分成两个小组, 联系全校15个教学单位。2009年新进硕士研究生1人, 2011年新进硕士研究生2人, 学科服务人员增至9人, 同时调整学科服务小组为三组, 并制定了学科馆员职责。主要开展的工作有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QQ在线咨询、数据库培训、定题服务、图书馆信息简报服务等。
1.3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学科知识服务开展
1.3.1 领导部署, 明确目标
虽然我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时间较长且人力资源较为雄厚, 但仍然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层面, 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也未能在学校形成很好的影响力。2012年, 在全国学科服务热潮带动下, 我馆选派专人参加CALIS中心组织的第四期学科馆员培训。馆领导专门组织参考咨询部人员商讨学科服务对策, 要求在现有学科服务的基础上重点突破, 选取一两个学科点作为服务对象, 寻求适合我校实际的学科服务有效模式, 形成服务品牌, 然后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要求大家全力以赴, 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服务。
1.3.2 搭建学科团队, 精准营销
在明确学科服务的目标方向后, 结合实际情况, 我馆选取昆虫学科教师团队作为破冰对象, 组建昆虫学科服务团队, 团队一共5人, 具有不同学科背景。针对教师团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系列的具体项目, 团队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人员结构和具体任务如表一所示。
1.3.3 更新理念, 丰富服务方式
(1) 走出去请进来:学科服务团队负责人本科毕业于我校植物保护专业、硕士毕业于我校农业昆虫学科, 与昆虫学科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 相对比较容易打入学科点。学科服务团队定期上昆虫学科点了解老师的信息需求, 并征集老师对学科服务内容与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提供适时动态的个性化知识产品。
(2) 协同服务:一是团队内协同。团队内虽然分工明确, 任务到人, 但有些项目是交叉和共同完成的, 例如数据库和文献管理软件使用培训, 我们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而学科信息需求动态评估等就需要合作完成, 团队负责人还经常开展“头脑风暴”, 充分发挥群体的知识与智慧。二是与昆虫学科老师之间的协同。针对科研用户的学科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献检索服务, 很多时候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 如科技查新工作, 要准确把握查新的内容, 有时候需要得到用户的帮助, 一起完成。三是馆际协同。我馆是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 同时还与CALIS, NSTL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并设立专门的联盟联络员, 使得我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加强, 同时也提升了学科服务能力。
(3) 嵌入科研: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作为课题组成员直接参与到昆虫学科的课题研究中。学科服务团队负责人硕士毕业于我校昆虫专业, 导师正是昆虫学科唯一博士生导师, 亦有师哥师弟继续留任, 与昆虫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亲缘关系, 为直接进入课题研究提供可能。如课题负责人参加的昆虫学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黑纹粉蝶夏季滞育/冬季滞育和非滞育的转录组比较与关键基因功能分析” (项目编号31360461) 及江西教育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二化螟越冬滞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项目编号:GJJ09468) 。二是通过科技查新等服务, 适时关注学校科研网, 了解昆虫学科教师科技立项情况, 掌握昆虫学科教师研究动态, 有针对性地为其在研项目提供所需知识产品。如利用WEB-SCIENCE和CNKI等数据库调研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三是协助研究生论文开题时的文献调研及文献综述撰写活动。研究生, 特别是新生, 对文献调研及文献综述的撰写并不是非常清晰, 对文献资源的获取也不到位, 学科服务团队专门选派特定学科馆员到昆虫学科点为新生举办中外文数据库利用培训, 并就研究生比较集中的文献综述撰写等问题提供服务。
1.3.4 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
(1) 一对一直接沟通。一对一直接沟通是最理想的传播沟通方式, 不仅实现了沟通距离的最短, 也使沟通的效果得到强化且容易按照信息传播方的希望进行传播, 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与用户的一对一沟通, 有利于了解把握用户的适时需求, 增强用户的参与和体验感, 建立起良好的服务友谊。实现一对一服务方式主要通过电话、手机、办公系统、E-MAIL、QQ及上门服务等方式。
(2) 一对多沟通模式。一对多的沟通模式, 是在对用户进行细分后, 同时向同一目标群用户传递信息以达到沟通目的。同一目标群体的信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研究生群体、新进研究生群体、教师群体等。实现一对多的沟通主要采取的是QQ群、学校办公系统、微博等。
2 面向教师团队的学科服务核心要素
2.1 领导重视, 把握需求
领导是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总设计师, 领导的重视与参与, 尤如给学科服务注入心灵鸡汤, 通过馆长带领学科馆员到学院调研、召开专家座谈等形式, 及时了解科研用户对文献情报工作的新需求, 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 进行前瞻性部署。通过学科馆员发放用户需求调查问卷、融入课题组组会、走访重点科研用户等方式, 对科研需求进行诊断分析, 有效把握e-science环境下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 从而形成了规范、持续跟踪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模式, 全面推进和完善了学科服务的发展战略。
2.2 细分用户、精准营销
用户的信息需求往往具有个性化、差异性、动态性等特点, 然而不同用户之间在一定层面上又会具有一定的共性。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相似性, 确定不同的用户群体。如, 教师群体、研究生群体、新进教师体群、新进研究生群体等。根据昆虫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分别确立昆虫滞育生物学、昆虫化学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农林有害生物检疫等用户群。针对不同用户群定制不同的服务项目, 做到适时、动态、精准营销。
2.3 多样协同模式
随着e-science、e-research、VRE (虚拟的科研环境) 的出现, 科研团队的信息需求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 同时日趋专业化、高端化。学科馆员单兵作战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需要团队化的服务模式, 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协作、与用户协作、馆际协作等方式, 共同努力, 为科研团队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产品, 最终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2.4 有效沟通模式
建立长期有效的用户沟通模式是学科服务的关键所在。不仅有利于把握用户的阶段性和动态性信息需求,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目标任务, 更有利于增强用户的参与和体验感, 增进用户情感, 同时通过用户反馈, 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与方式。
2.5 学科团队建设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实践者, 要做好学科服务必须打造一支精良的服务队伍, 团队成员除了具备基础的学科背景、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 还必须具备信息需求的分析与挖掘能力、知识的获取加工与转化能力、团队的协作协同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等。
3 结束语
学科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它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更广阔的空间, 普通高校图书馆要敢于破冰、勇于实践、积极创变, 才能真正履行和实现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功能, 为高校教学、科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结合江西农业大学昆虫学科知识服务实践, 探索普通高校图书馆面向教师团队的学科服务核心要素。如, 领导重视和参与、用户细分和精准营销、多样协同服务、有效沟通模式、学科团队建设等, 以期与同类高校图书馆分享学科服务经验。
关键词:学科服务,教师团队,精准营销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郑瑜, 郭韫丽, 等.高校学科服务团队与科研团队的对接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10) :45-47, 51.
[2]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 2012, 5 (03) :1-8, 33.
【学科信息服务】推荐阅读:
信息管理学科07-16
信息技术学科07-21
学科信息素养12-21
学科信息组织优化07-02
学科信息化08-04
电子信息类学科12-03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计划08-29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10-21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09-12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管理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