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管理以人为本

2024-06-26

人口管理以人为本(精选4篇)

人口管理以人为本 篇1

我们国家存在着人口数量增长快、人口素质低和人口生存环境差等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就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 采取教育、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 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 充分认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始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继续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提高计生服务水平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发扬创新精神和求实作风, 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坚定不移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2 建立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各级党政的一把手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到一定的高度, 对其充分的重视, 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保证, 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既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又要保证出生率, 将计划生育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当中。计划生育工作目的是为了让人口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 人口数量不是评断一个国家的实力标准, 人口数量应该是与国力相匹配, 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国力的承受能力, 这样只会是国家发展的绊脚石。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经济发展。

3 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也与我国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一项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该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 将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的观念树立起来, 将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各级部门的职责确定并落实, 各部门联合工作, 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解决人口问题。

4 改进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宵目标管理责任制

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完成,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当中, 确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可以督促各级政党的一把手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视起来, 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工作, 保障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质量。对参与工作的人员进行责任制的考核, 能够将他们领向一个正确的途径, 考核的对象应包括各级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市。考核步骤。

4.1 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在每年初让省政府与各地市相关部门签订当年的责任书。

4.2 年终对其进行考核。

对不同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应以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为依据, 根据各省实际情况, 分别制定党政线、计划生育线、相关部门线的考核指标与方法。

4.3 计划生育部门应该起到一个协调作用, 作为党政领导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助手和参谋。

考核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并且奖惩分明, 一方面不能磨灭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同时又不能让作假的情况出现, 所以在考核的指标、目的、重点上应该有所突出。对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每年进行考核, 在离任时进行考核, 对于失职的人员应该追究其责任。

4.4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于计划生宵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对市场经济进行深入研究, 找到一个能够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政策, 让计划生育工作同市场经济相契合, 体现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对于自觉晚婚晚育的家庭, 给予直接或间接地奖励和优惠政策, 这样个人利益与国家政策相挂钩, 给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能够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着好的方向前进。二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机制。政府与其他部门直接协调合作, 为城市和乡村居民提供稳定的保障, 像是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并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提供优惠、优先、优质服务, 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人, 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优, 使计划生育户在政治上光荣, 在经济上实惠, 在政策上优惠, 在生活上有保障。

4.5 将计划生育上升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层面上来, 在群众中树立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 对群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群众们树立理想、追求理想的生活态度, 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不是以多生孩子而存在, 而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 鼓励他们干事业。其次, 多多的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 特别是育龄妇女, 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 有利于为她们的事业奠定文化基础, 也同时减少了生多孩、生残孩的机会。第三, 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 《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等等一些法律法规和常识的学习, 能够让群众知法懂法, 从而减少重婚和多生多育的情况。第四, 对中古自古以来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旧思想进行纠正, 通过宣传等手段让群众打消生男比生女好的观念, 提倡男女平等, 体现现代新型婚育观念。第五, 提倡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科学的普及, 让群众了解生理卫生知识, 让群众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优生的概率, 完成群众从单纯的追求孩子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4.6 党员干部应做新世纪实行计划生育的模范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从目前的状态上来看, 仍然还是处于初期阶段, 因为许多的群众还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意识不强, 需要我们党团员以切身作则, 为他们提供典范, 因此在党团组织内部进行再教育、动员广大党团员积极的响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自觉的遵守国家这一政策, 起到表率作用, 同时做好思想工作, 对其家属、亲戚、朋友宣传这一政策, 带动群众, 共同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4.7 计划生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共同为控制人口

数量, 提离出生人口素质而努力民政部门要搞好婚姻登记工作, 减少、杜绝早婚、近亲结婚。计划生育与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一手抓控制人口数量, 一手抓出生缺陷干预, 共同搞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也称“削峰”工程〉的实施和新优技术的推广;要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的干预网络,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实行三级干预;要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做好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技术服务, 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5 结束语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长久国策, 是为了让国家和社会更好的发展, 也是为了人口的优化。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诸于实际行动, 为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填一份力。

摘要:目前的人口问题, 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人口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 社会法治, 都起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作用。本文就针对我国的目前人口形势及相关改善对策做出简要探讨。

关键词:计划生育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2003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1]《2003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

[2]《2004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2]《2004中国人口》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

[3]蒋志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2, 1.[3]蒋志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2, 1.

人口管理以人为本 篇2

镇计生办近年来,双峰县洪山殿镇党委、政府努力适应和积极探索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需要,大胆开拓新思路,积极创新新机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下移,不断创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效机制,计生工作整体水平逐年显著提高,连续12年被市、县授予“计划生育工

作先进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制度管理人,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工作好与坏,干部作表率。在人本理念日益社会化的今天,领导是服务,干部是关键也益发明显,洪山殿镇在镇村干部的管理上严格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始终坚持“严格标准、联劳付酬、规范培训、动态管理”,始终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始终坚持“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考核办法。镇党委政府通过与各个村签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计划生育工作要求、工作责任和奖惩措施,每个季度按照工作进度对各责任区、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工作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处罚。2005年二季度,在兑现目标责任时,镇人民政府对各责任区、村共处罚21000元,奖励22300元。通过严格奖惩,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强化了镇村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责任意识

二、以荣誉鼓励人,激发干部的奋进意识

为充分调动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奋进意识,洪山殿镇在不断完善镇村干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践行‘三个代表’,争当‘十佳’村干部”的竞赛评先活动,在村干部中逐步建立起“凭绩效论英雄,凭贡献论报酬,凭口碑论好坏”的长效激励机制,在全镇在职村干部中一年评选一次“十佳”。对获得“十佳”村干部称号的,当年一次性给予500元奖励;对连续获得“十佳”殊荣的村干部,从第4年起,每月享受定补300元的待遇,对间断性获得“十佳”称号的村干部,从累计4年的下开始享受定补300元的待遇。而在“十佳”村干部评选中,他们坚持了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对村干部进行了严格的约束,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村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群众落实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日益提高。2004年,有26个村要求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2005年,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全镇全面铺开。到8月底止,共有39个村按程序通过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80以上的农户与村民委员会签订了村民自治协议书,村民自治工作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推行,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2004年1月,市委书记蔡力峰将洪山的这一经验批转到全市予以借鉴。

三、以利益引导人,增强群众的自觉意识

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法定社会经济政策,使其在政治上感到光荣,经济上得到实惠,可不断增强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这也是该镇最得民心,最富成效的措施之一。

一是启动“关爱女孩行动”,落实奖学金优待政策。从2004年开始,该镇对全镇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两女户发给《计划生育优待证》,持证家庭的小孩考取了大学本科以上的,由镇财政发给一次性奖学金。其中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奖励5000元;考取其他重点本科大学的奖励2000元;考取一般本科的奖励1000元。目前已累计发放《优待证》346本,腊树村康双喜、栗新村朱隆香等同学先后获得政府颁发的“女孩成才奖学金”。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是全面落实两女养老保险优待政策。该镇现有农村两女户498户,2003年由镇财政拨款1.83万元,对其中投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183户进行了补助,每户补助100元。从2004年开始该镇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呼声,提高了两女户的保费补助标准,凡对象本人愿意投保并缴纳100元以上保费的,镇财政补助保费200元,由镇计生协负责办理投保手续。2004年,镇财政对2003年投保的183户每户续保100元,又对新增的64户两女户每户补助保费200元,共投入资金3.11万元,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

三是逐步落实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待政策。对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未生育且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育龄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从领证之月起到子女14周岁止,每月发给1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夫妻双方均无工作单位的,由镇人民政府在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支付。政策推行以后,育龄群众纷纷响应,仅2005年前8个月,就有68对农村育龄夫妇主动申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先秦史官、典籍与人口管理 篇3

一、先秦史官是政务官

史官在一般的理解中, 多认为是记录历史的官员。实际上这是后来的观念, 在秦汉以前的周代, 史官的主要作用不是一个掌管文化的官员, 而是政务官, 有人事管理、经济管理的职责, 至于修撰国史, 倒不是其分内之事。“史”字在篆文中乃“中”加一“手”, 有手持旌旗, 代行王命之意。史官的基本职责是记录和传达王命。商代的史官还经常领兵在外, 巡视四方, 扮演的是武将的角色。同时, 史官也是最早期的知识分子, 王要祷告, 他就要写祷辞;王要册封, 他就要写册命。由于殷人尚迷信, 殷商时期, 政教合一, 国事多借天命而行, 凡事多决于龟册, 故史官也是宗教官, 其职责多带有迷信色彩。早期的史或近乎巫史, 则史之记录, 常掺杂一些祭祀、占筮、星象、解说灾异之类的活动。

西周以来, 人事渐繁, 史官之职逐渐转向与鬼神无关的人事活动。其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 (1) 制作传达王之册命。《礼记·祭统》:“古者明君, 爵有德而禄有功, 必赐爵禄于太庙, 示不敢专也。故祭之日……史由君右执策命之。”这就是册命。 (2) 掌管氏族的谱系及参与家族的联系、管理。《左传》襄公十年载:“ (晋) 以偪阳子归……使内史选族嗣, 纳诸霍人, 礼也。”《国语·鲁语》:“故工史书世, 宗祝书昭穆。”《国语·晋语》:“知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由上面的材料, 可以推知形成封建政治骨干的宗法制度中之氏族的谱系, 都是由史所记录, 因而其参与了这一方面的工作。 (3) 保存和管理人事档案记录。正因为史官有记录王命之责, 他同时也有保存、整理这些记录的职责。《左传》昭公二年载:“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太史氏”, 据《墨子·明鬼》记载, 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 得百二十国宝书”, 墨子也见到过“百国春秋”, 这说明, 各国记录的保存和整理是卓有成效的。战国时期史官发生分化, 出现了多种行政职责更加明确的“史”官, 其中一部分史官仍然负责人口管理工作。我们以秦为例:秦以内史主上计。所谓上计就对郡县土地、人口、税收等进行统计和汇报的工作。秦国内史负责全国各郡县的上计工作。《内史杂律》:“都官岁上出器求补者数, 上会九月内史。”

通过以上, 我们知道先秦史官主要负责分封和册命的文书工作, 因此他管理的册书典籍并非后世一般意义上的书籍, 而与人事管理有关。

二、先秦典籍是册书和族谱

典册现代一般指书籍, 但在先秦时期其含义并非如此。册、典首先是一种祭祀活动, 殷代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 并形成一种一年到头周而复始的周祭制度, 在每种祭祀活动的最初阶段, 都有一道“工典”的程序, 于省吾认为“工”通“贡”, 工典即贡典, 就是供奉典册于宗庙[1]。但究竟典册上记载着什么内容呢, 我们先看《甲骨文粹》113版刻辞:

甲戌翌上甲, 乙亥翌报乙, 丙子翌报丙, (丁丑) 翌报丁, 壬午翌示壬, 癸未翌示癸, (乙酉翌大乙) , (丁亥) 翌大丁, 甲子翌 (大甲) , □□□□□, (庚) □翌大庚。

董作宾认为典册可能记载所有被祭先王 (或先妣) 的祭日、祀典, 即如《粹》113版刻辞所记载的那样, 某日以某祀典祭祀某祖先。他推测《粹》113版刻辞很可能就是典册或册典的抄本[2]。常玉芝认为, 殷代的周祭有五种祭祀, “在每一种祭祀开始都要举行工典祭, 即都要分别举行将本祀典所要祭的先王 (先妣) 的谱牒贡献于神的祭祀。”[3]学者们的认识尽管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但大体上都认为, 典册所载包含了被祭祀的祖先谱系。我们还可以从后世文献的记载中探寻线索。《国语·鲁语上》说:“夫圣王之制祀也, 法施于民则祀之, 以死勤事则祀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 能御大灾则祀之, 能扞大患则祀之, 非是族也, 不在祀典。”从以上记载来看, 祭祀的目的是“昭孝息民”、“使知族类”, 祀典所载是对本族有重要贡献的祖先。所以, 我们推测商代供奉的典册可能是一个祖先的系谱。我们还能从锡伯族中找到这样类似的宗谱制度。锡伯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 解放前还处在氏族部落阶段。锡伯族的氏族组织——莫昆会议和莫昆达的职责之一就是主持氏族重大祭祀活动和供奉宗谱。所谓重大祭祀活动, 就是指每年阴历年三十和初一, 全氏族的男女老少在其家长的率领下, 首先来到莫昆达家里, 在这里向“宗谱”叩头拜节, 也向莫昆达拜节和五年一次增添新生子孙时的大祭祖宗活动。这些祭谱、修谱的制度作为家规的内容写进了《宗谱》中, 如东北的锡伯族图克色里氏家规上说:“凡分居者, 各宜备宗谱一份, 以知己之远源。每三十年, 合族通修一次, 但这三十年中, 遇有死亡者, 得由子弟记其事迹, 以备通修时, 记录于事迹栏内。”新疆伊犁地区图木尔齐氏家规有:“宗谱每五年大祭一次, 并增填新生子孙。”[4]锡伯族的祭谱活动不可能与殷商“工典”完全相同, 但可以为推测殷祭祀中的工典为祀谱提供一个参考。与祭祀宗谱类似, 明代曾以“户籍”祭天。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太祖籍天下户口, 置户帖、户籍, 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 帖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 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 荐之天, 祭毕而藏之。”

如果将上述事实联系起来, 不难发现, 无论是祭宗谱、还是祭户籍, 只是形式略有不同, 实质上都表示对人口的管理与重视。

先秦典籍, 前人多释为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 我认为并不确切。先秦典册记载的主要不是制度, 而是册命家族的谱系档案, 这是管理家族的重要凭借。《尚书·多士》中周公说:“唯殷先人, 有册有典。”故殷人知道, 殷革夏命, “夏迪简在王庭, 有服于百僚”。这是说商虽灭夏, 但仍任夏人在朝为官。殷人以此为成例, 希望周灭商后, 仍能用殷人为官。西周有“赐姓、胙土、命氏”的家族管理制度, 如《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 成王定之, 选建明德, 以藩屏周……分之土田陪敦, 祝宗卜史, 备物典策。”周天子进行这类活动时, 要举行“册命礼”, 由“作册史”将其活动内容记入册典, 一式两份, 一份存入宗庙;一份连同仪仗称为“备物、典册”一并赐给被赐家族, 作为凭证。同时, 被赐家族还要铸鼎纪念。周天子凭这种典册, 就能知道天子有多少家族受其管理。当然诸侯王可能也有类似的典册制度来管理其所属更小的家族。从整体上讲, 西周的分封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 各个家族构成一个大家族。故而典册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大的族谱, 记载着每一个家族的世系、位置、土地、人口状况和家族历史大事。古代典籍或族谱对于人口管理上的意义, 与后来的户籍一般无二, 甚至比之还要严谨。吕思勉曾说过:“使今后谱学日以昌明, 全国谱牒, 皆臻完善, 则于治化, 固有大裨。何者?人口之增减, 男女之比率, 年寿之修短, 智愚贤不肖之相去, 一切至繁至琐之事, 国家竭力考察, 而不得其实者, 家谱固无不具之, 且无不能得其实。”[5]吕言固有溢美之词, 但因而可知族谱于对于人口管理作用不小。

另外还有一例说明“典籍”可能与家谱有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 晋伐王子朝, 奉敬王回国。王子朝奉周之典籍奔楚。但这个王子朝却告于诸侯说, 申先王之命曰:“王后无嫡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 德钧以卜。”从他的话可以推测, 他所奉的“典籍”绝非无关紧要的一般书籍, 极有可能是周王室的族谱, 用以证明他的身份和年龄。《孟子·告子下》说过:“天子之地方千里, 不千里不足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 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典籍放在神圣的宗庙里, 不能解释为一般的书册。总之, 先秦的典册、典籍等均不是一般的书籍, 而是记录册命和家族状况系谱类的东西, 它是家族和政权的象征。

典册制度最初是以家族为本位的, 但进入春秋战国以后, 家族逐渐解体, 典册则向户籍制度转化, 对人口的管理由以家族为单位, 发展到以“户”为单位了。包山楚简中也有关于“典”的记载, 有的学者认为是“户籍”, 名籍在册为“有典”, 不在册为“无典”, 隐匿名籍为“没典”[6]。《战国策·楚策》上说, 吴国攻占楚都郢, 蒙谷背负“鸡次之典”逃于云梦, 及昭王返郢, “蒙谷献典, 五官得法, 而百姓大治。”无论这两处提到的“典”是户口册还是族谱, 都说明“典”曾经与人事管理有过相当密切的关系。《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沛公至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 分之, (萧) 何独先入收秦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 户口多少, 强弱之处, 民所疾苦者,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律令与人口关系不大, 可见, 这里的“图书”, 绝非一般书籍, 而包含国家户口、土地管理档案。《吕氏春秋·先识》说:“夏太史令终古, 出其图法而泣之。夏桀迷惑, 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 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 见纣之愈暴乱迷惑也, 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又说“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 见晋 (出) 公之骄而无德义也, 以其图法归周。”这几载事例, 均说明一个现象, 每当一个政权无望时, 太史都要携其“图法”出亡, “图法”与前面提到的“图书”相类, 并非后世所说的一般书籍, 而是户口、土地档案之类的东西。

综上所述, 先秦史官最初是政务官, 其所作典籍图书, 具有家族人事管理档案的性质, 相当于后世的户籍。春秋战国时期, 宗法制度废弛, 册典制度作为一项国家人口管理制度逐渐被户籍制度取代, 册典制度的残余存在于皇室和贵族玉牒家谱制度中, 成为与户籍制度并存的一种制度, 同时, 册典的制作者史官, 也发生分化, 一部分成为中央和地方监察官员;另一部分整理册典档案, 成为专职的史书编撰者。

参考文献

[1]于省吾.释古字中的工字和工册、弓弓册、豆册[G].古文字研究:第12辑.中华书局, 1985.

[2]董作宾.殷历谱:下编卷二.祀谱一[M].史研究院史语所专刊, 1945:2-3

[3]常玉芝.殷代周祭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158.

[4]辽宁省民族研究所.锡伯族史论考[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89

[5]吕思勉.中国制度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389

人口管理以人为本 篇4

以人为本优质服务

努力提高城市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川汇区辖5街4镇,5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7万人。全区共有流动人口万人,其中流入人口2万人。近年来,针对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省、市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紧紧抓住社区建设 的有力时机,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制,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做为全区计生工作的突破点,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我局被国

家计生委授于“计划生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省、市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计划生育工作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即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难度;企业改革中裁减或撤消了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弱化了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同时出现大批下岗职工;城市改造、住房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使人户分离现象加剧;因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带来的离婚再婚、未婚先孕、意外妊娠等现象增多,城市居民更加关心自身的生命质量、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关心优生、优育、优教;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位的一些职能逐步转向社会,转向社区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充

分认识到,只有改革和调整过期作废熟悉的已控制人口增长为主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型势的要求,才能开创我区计划生育新局面。几年来,我们根据计划生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计划生育自身的要求,立足基层,积极探索,大胆推行了“四项改革”,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进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改革。早在2002年,我区就开展了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试点工作,改变过去行政命令、一刀切的管理要求,让群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节育措施,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区范围内由点到面稳步推广目前,全区已有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实行了知情选择。二是一孩生育指标方面的改革。2003年,开始在城市将一孩生育指标审批权限的下放给企业,由企业自主管理,改变过去那种多头管理,程序复杂的领证方式,方便了职工,服务了社会。在此基础上,2004年我们又开展取消一孩生育证管理

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来看,达到了“政府指导、单位调控、综合服务、方便群众”的目的。三是进行了生殖健康方面的改革。2003年,我区将《生育证》改为《生殖健康服务证》,突出了科普知识,优生优育方面的宣传服务。变由群众上门领证为送证上门服务、受到了育龄群众的普遍欢迎。四是结合社区建设,进行社区计划生育改革。今年,我们在新组建的社区指导社区制定自治章程,引导社区进行居务公开,面向社区推广优质服务,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开展“四项改革”,使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工作机制上,由单纯以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的转变,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在工作体制上,由单纯依靠计生部门向依靠党政领导与相关部门综合治理转变,增强了计生工作的群众性;在工作方法上,由注重管少数人向管好少数

人与服务多数人转变,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程度。

二、依托社区,加强城市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为抓住社区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将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五L下一篇:液压复式起重机